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操作题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操作题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操作题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操作题

班级:姓名:

1、如图:

(1)点A到对称轴的距离是()小格,点B到对称轴的距离是()小格;

(2)点E和点()到对称轴距离是相等的;

(3)点()和点()对称,点()和点()对称.

2、画出平移后的图形.先将向右平移6格,再向下平移2格.

3、平行四边形向()平移了()格,根据图中对称轴L画出平移后图形的另一半.

3、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4、像下面(图1)这样把一张纸连续对折3次,剪出来的是什么图案? 在下面(图2)对应的图案上打“√”.

5、某小学四年级甲、乙两班学生最爱吃的蔬菜人数统计.

①根据以上数据把复式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

②你知道两班各有多少人吗?哪班最爱吃哪种蔬菜的人数最多?

哪班最爱吃哪种蔬菜的人数最少?两班都最爱吃哪种蔬菜的人数一样多?

③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菜 名

人数 班别

生菜 菠菜

花菜

番茄

芹菜

萝卜

甲 7 10 7 11 4 6 乙

8

8

12

6

5

6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课堂作业设计-第8单元(001)((002)

第1课时平均数 一、选一选。 1、光头强砍树,第一天砍了50棵,第二天、第三天共砍了110棵,平均每天砍多少棵?() A、(50+110)÷2 B、(50+110+110)÷3 C、(50+110)÷3 2、水文监测站在一天的0点、6点、12点、18点,测得的水位高度分别是8米、12米、7米、10米。请算出这天的平均水位高度。() A、(8+12+7+10)÷4 B、(8+12+7+10)÷(0+6+12+18) 二、判一判。 1、小明家门前的小河平均水深1.1米,小明身高1.2米,他不会游泳,但他下河玩耍肯定安全。() 2、长青路小学全校师生向汶川地震灾区捐款,平均每人捐5元。那么,全校每个师生都一定捐了5元。() 3、张佳同全体同学的平均身高是157厘米,张佳的身高不可能是152厘米。() 三、下面是某商场去年7-12月销售电视机的情况。 平均每月销售多少台电视机?

四、解决问题。 1、熊大做引体向上练习,第一回做了10次,第二回做了9次,他想要三回平均成绩达到12次,那么第三回他至少要做几次? 2、光头强驾驶汽车从家到森林,前2小时每小时行驶70千米,后3个小时每小时行驶65千米,光头强平均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3、丽丽在期中考试中语文和英语两门功课的平均成绩是94分,数学得了100分,丽丽三门功课的平均成绩是多少分?

第2课时复式条形统计图 一、观察如图统计图,回答问题。 1.根据统计结果,为男同学组织活动一定要有的项目是();为女同学组织活动一定要有的项目是();为使男女同学共同参与,要组织()项目的活动 2.六(1)班喜欢跳绳的同学比喜欢乒乓球的同学少()%。 二、判断题。 1.复式条形统计图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式条形统计图整合而成。 ()2.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比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表示的更明白。() 三、下面是育才小学1-3年级学生最喜欢的玩具情况统计图。

2019年四年级数学上册操作题试题

2019年四年级数学上册操作题试题 1、过A 点画一条射线,再把它延长成一条直线。 ·A 2、下面有四个点,经过其中两点画直线,你能画几条?画出来。 · · · · 3、以A 点为顶点,画一个35度的角,再画一个120度的角。 ·A 4、 左图中有几条射线,组成了几个角,分别是多少度? 5、划船从A 点到河的对岸,把最短的线路画出来。 6、在点子图上分别画两条互相垂直的线段和两条互相平行的线段 ·················································· ·················································· ·················································· ·················································· 7、连一连 大河 A

正面 侧面 上面 8、 小统计家 四年级同学参加兴趣小组,其中航模组18人,书法组8人,美术组6人,电脑组12人,科技组15人。根据以上数据填写下表,然后回答问题。 四年级参加兴趣小组统计图 ___年___月 20 18 16 14 12 10 8 6 4 2 0 航模 书法 美术 电脑 科技 (1)、( )组的人数最多,( )组的人数最少。 (2)、航模组的人数是美术组的( )倍,电脑组是美术组的( )倍。 (3)、电脑组比航模组少( )人,比书法组多( )人。 (4)、你想参加什么兴趣组?

附送: 2019年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工作计划 一、本班学生状况: 四年级学生已经从中年级迈向中高年级,他们的思维已经开始由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对周围事物的认识较以前上升了一个层次,已经会用归纳概括的方法认识事物及解决问题,该班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数学知识,为学好本册教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角的度量,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在数与计算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在小学阶段,本学期结束后,有关正整数的认识和计算的内容将全部教学完。本册这些知识的学习,一方面使学生学会用较大的数进行表达和交流,掌握较大数范围内的计算技能,进一步发展数感;另一方面通过十进制计数法的学习,对有关数概念的各方面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和融会贯通,为学生形成科学、合理的数学认知结构奠定基础;并为进一步系统学习小数、分数及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做好铺垫。因此,这部分知识仍然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角的度量、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两个单元,这些都是本册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复式条形统计图。教材介绍了纵向和横向两种不同形式的复式条形统计图,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学会看懂这两种统计图并学习进行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形成统计的观念。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乘法和除法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初步体会的运筹的数学思想方法,感受数学的魅力。同时让学生学习应用优化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综合应用数学的综合应用──“1亿有多大”和“你寄过贺卡吗?”,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操作题

专题:操作题与应用题 操作题: 1、画一画,算一算画出三角形的一条高。 2、算一算 求∠A的度数。 3、看图回答问题 以学校为观测点。 小军家在( )偏( )( )方向 上。 购物中心在( )偏( )( )方向 上。 游乐场在( )偏( )( )方向上。 4、动动手 (1)画一个135°的角。(2)画一个底是3厘米,高是2厘米的平行四边形。 (3)下面是一个等腰三角形: ①量出它的顶角是()度(取整十度), 每条腰长()厘米(取整厘米); ②从顶点向它的底边作高。 底

5、作图题 根据下面的描述,在右上图标出各场所的位置。 (1)邮电局在市中心广场北偏东150方向150米处。 (2)新华书店在市中心广场东偏南300方向250米处。 (3)工商银行在市中心广场正南方向300米处。 6、在格子里画一个等腰三角形和一个直角三角形并画出它们的高。 7、填一填,画一画。 北 200 8、量一量,填一填。东 市政府 青少年宫银行以市政府为观测点: 1、银行在()偏()()°的方向上,距离是()米。 2、青少年宫在()偏()()°的方向上,距离是()米。 3、博物馆在市政府的东偏南30°的方向400米处,请在图中标出博物馆的位置。 北 小刚家●

(1)根据上面的路线图,认一认小刚去图书馆时所走的方向和路程,完成下表。 方向路程时间家→公园12分 公园→图书馆8分全程 (2)小刚走完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9、 1)、看图填空(7分)。以学校为观测点: ①电影院在学校南偏°的方向上,距离是米。 ②邮局在学校偏°的方向上,距离是米。2)、画出一个钝角三角形,并画出一条边上的高。(3分) 10、按要求画一画。 1、用量角器画一个130°的角。 2、用三角板画一个75°的角。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周末作业试卷 最新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周末作业试卷 最新 相信自己,认真完成哦!加油 一、第一部分计算(24分) 1、直接写出得数 2、口算 二、第二部份基础题(56分) 1、在○里填上“>”“<”或“=”。 2、填空题 1、找规律填数:1、 2、4、7、11、16、22、( ) 2、将一张圆形的纸对折3次,得到的角是( )度。 3、连续5个自然数的和是50,从小到大排列,第三个数是( )。 4、两个数相除,商是5,余数是20,除数最大是( )。 5、小于10000而又与10000最接近的自然数是( )。 6、一个数取近似值后约是30万,这个数最大可能是( ),最小可能是( )。 7、把一根木头锯断要2分钟,把这根木头锯成4段要( )分钟。 8、一个八位数,高位是7,任意相邻的数位上的数字相差3,最低位上是( )。 9、一个因数缩小3倍,另一个因数也缩小3倍,积是120,原来的积是( )。 10、小华上体育课,站队时,从前向后数他是第10个,从后向前数他是第15个,问这队共有( )人。 3、选择题 (1)下面哪个除法算式中第一个数能被第二数整除。( ) A.45÷4 B.28÷3 C. 20÷5 (2)在下面各数中,一个零也不读出来的数是( ) A. 200200 B. 201020 C. 201200 (3)524 + 325 + 476 =(524 + 476)+ 325 运用了( ) A.加法交换律 B.加法结合律 C.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4)从一点引出两条( )就组成一个角。 A. 射线 B. 直线 C. 线段 4、判断。正确打“√”,错误打“×”。 班级: 姓名: ☆: 班级: 姓名: ☆:

四年级数学下册脱式计算练习题200道

1、125+25×6 2、120-60÷5×5 3、1024÷16×3 4、(135+415)÷5+16 5、164-13×5+85 6、330÷(65-50) 7、128-6×8÷16 8、64×(12+65÷13) 9、5940÷45×(798-616) 10、(315×40-364)÷7 11、(2010-906)×(65+15) 12、(20+120÷24)×8 13、40×20-200 14、288÷[(26-14)×8]

15、500×6-(50×2-80) 16、(105×12-635)÷25 17、(845-15×3)÷16 18、95÷(64-45) 19、178-145÷5×6+42 20、(58+37)÷(64-9×5)21、106×9-76×9 22、117÷13+37×(65+35)23、540-(148+47)÷13 24、(308—308÷28)×11 25、(238+7560÷90)÷14 26、21×(230-192÷4)27、19×96-962÷74 28、10000-(59+66)×64

29、5940÷45×(798-616) 30、(315×40-364)÷7 31、735×(700-400÷25)32、1520-(1070+28×2)33、9405-2940÷28×21 34、920-1680÷40÷7 35、690+47×52-398 36、148+3328÷64-75 37、360×24÷32+730 38、2100-94+48×54 39、51+(2304-2042)×23 40、4215+(4361-716)÷81 41、(247+18)×27÷25 42、36-720÷(360÷18)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各单元知识点(最新)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各单元知识点 (一)四则运算: 1、运算顺序: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依次)计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3、算式里有括号时,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2、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为四则运算。 3、有关0的运算:1、一个数加上0得原数。 2、任何一个数乘0得0。 3、0不能做除数。0除以一个非0的数等于0。 0÷0得不到固定的商;5÷0得不到商. (二) 位置与方向: 1、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或者绘制物体的具体地点。(比例尺、角的画法和度量) 2、位置间的相对性。会描述两个物体间的相互位置关系。(观测点的确定) 3、简单路线图的绘制。 (三)运算定律及简便运算: 1、加法运算定律:1、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a+b=b+a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一个数,和不变。(a+b)+c=a+(b+c) 加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 如:165+93+35=93+(165+35)依据是什么?2、连减的性质: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那两个数的和。 a-b-c=a-(b+c) 3、乘法运算定律:1、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a × b = b × a 2、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三个数,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一个数,积不变。 ( a × b )× c = a × ( b × c ) 乘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 如:125×78×8的简算 3、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a+b)×c=a×c+b×c 4、连除的性质: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除以这两个数的积。 a ÷ b ÷ c = a ÷ ( b × c) 5、有关简算的拓展: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实验操作题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实验操作题 实验一:用过滤的方法分离混合物 实验材料:铁架台、滤纸、漏斗、玻璃棒、水和泥沙的混合物、烧杯。 实验步骤: 1、正确折叠滤纸。 2、组装实验装置:①将折叠好的滤纸打开(一边三层,一边一层)放入漏斗中,,用水洇湿滤纸,使滤纸紧贴漏斗内侧。(注意,滤纸与漏斗内壁不能留有气泡,滤纸边缘不能高于漏斗边缘);②根据漏斗长度和烧杯位置调整铁架台铁环的高度,并将漏斗颈的下端紧靠烧杯内壁放好。 3、过滤混合物:将玻璃棒倾斜,轻轻抵在三层滤纸一边,将烧杯中的混合物沿玻璃棒缓缓倒入漏斗中(液面不能高于滤纸边缘)进行过滤。 4、现象:滤纸上留有沙子,下边烧杯的水变得清澈。 5、实验结论:不能溶解的物质可以用过滤的方法分离。 实验二:如何加快溶解(能用不同的方法使溶解加快) 实验材料:烧杯、搅拌棒、冷水、热水、食盐。 实验步骤: 1、将两个烧杯中放入等量的冷水,同时放入等量的食盐。 2、一个用搅拌棒搅拌,另一个不搅拌,观察现象。 3、实验结论:搅拌能使杯中的食盐溶解得快,不搅拌杯中的食盐溶解较慢,说明搅拌能够加快溶解。 4、将等量的食盐分别同时放入等量的冷水和热水中,都不搅拌,观察现象。 5、实验结论:热水中的食盐溶解的快,冷水中的溶解的慢,说明用热水能加快食盐的溶解。 实验三:分离食盐和水 实验材料:浓盐水、石棉网、蒸发皿、酒精灯、三角架、火柴。 实验步骤: 1、将适量浓盐水倒入蒸发皿中。 2、先在三角架上放石棉网,再把蒸发皿放在上面。 3、点燃酒精灯(注意使用过程中要用酒精灯外焰,灯帽放置方法),加热至蒸发皿内的盐水基本变干。 4、熄灭酒精灯(注意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灭火焰,别摸三角架)。 5、实验结论:加热能分离出溶解的食盐。 实验四:观察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实验材料:钢尺、橡皮筋、鼓或锣、音叉和装有水的水槽。 实验步骤: 1、拨动钢尺,让钢尺发出声音。观察现象:钢尺振动并发出声音。 2、拨动橡皮筋,让橡皮筋发出声音。观察现象:橡皮筋振动并发出声音。 3、轻轻击打鼓或锣,让其发出声音。观察现象:鼓面振动并发出声音。

小学四年级数学简便运算练习题.doc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简便运算练习题 25X3X4 25X4X3 25X6X2 36X25 8X13X125 25X7X4 19X8X125 25X13X125X32 13X99 125X25X32 25X16X25 125X56 (25X15) X4 4X25X16X25 12X25 98X42 101 X92 125X76X8 17X4X25 25X33X40 102X35 125X19X8 25X125X16 125X792

138X25X4 (13X125) X (3X8) 50X (34X4) X3 28X4X25 125X32X25 9X72X125 58X98 (13X125) X (3X8) (12+24+80) X50 25X32X125 704 X 25 138X25X4 75X24 102X76 125X88 704 X 25 5X289X2 (125X25) X4 88X102 25X64X125 4X60X50X8

88X125 25X24 180X125 25X44 102X76 103X32 382X101-382 4 (25+15) X 35 X 8+35 X 6-4 X 35 4X25+16X25 26X39 + 61 X26 356X9-56X9 99X55+55 78X101-78 52X76+47X76+76 134X56-134+45X134 48X52X2-4X48 32X (25+125) 32 X (25+125) 83X102-83X2 98X199

178X99+178 79X42+79+79X57 (125 + 17) X8 49X99+49 724+26X24+724 73004-254-4 85X82 + 82X15 25X97 + 25X3 64X15-14X15 87X99 + 87 66X93+93X33+93 76X101-76 36X45+36X56-36 36X97—58X36+61 X 36 79X25 + 25 49X102-2X49 384+98X25X4 125X (80+8) 125X (40+8) (100-4) X25 (80-4) X25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第二单元认识三角形和四边形 课题:图形分类第课时总第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已学过的图形进行整理归类,了解这些图形的类别特征。 2.通过动手操作比较,了解三角形和四边形的特性,认识这些特性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能按一定的标准对图形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掌握三角形和四边形的特性。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包含有各种图形的画面,师引入:今天,老师要带同学们到多彩的图形世界里去走一走。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中有哪些你认识的图形。 学生自由发言说一说认识的图形,师用多媒体课件抽象出来,呈现在图片的下方。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一)进行图形分类 1、区分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 出示教材第20页第一次分类活动。 师:图形世界里的成员很多,笑笑将它们分成了两大类。仔细观察每一类图形的特点,你知道笑笑是怎样分的吗? 学生观察,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分类:正方形、球、圆柱、长方体分为一类,因为这些图形中组成图形的所有点都不在同一平面内;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长方形、正方形分为一类,因为这些图形中组成图形的所有点都在同一平面内。 师进一步讲解:像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长方形、正方形这样的图形我们叫做平面图形,像正方形、长方形、圆柱体这样的图形叫做立体图形。 (板书课题:图形分类) 2、平面图形分类。 提问:在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里,哪些图形有共同的特点可以分为一类呢?请同学们先试着自己分一分,再和你的同桌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分。 学生分类,同桌交流,全班汇报: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属于同一类,圆属于另一类。

师质疑:结合我们学过有关线的知识,说一说为什么把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穿哪个方向、正方形归为一类。 根据对线的认识,学生回答:因为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都是有线段围成的,圆是由曲线围成的。 师小结并板书:根据围成图形的线的不同,我们将平面图形分成两大类:由线段围成的图形和由曲线围成的图形。 3、区分三角形和四边形。 提问:在由曲线围成的这四个图形中,你还能根据它们的不同点进行更细致分类吗? 引导学生思考,汇报: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都是由四条线段围成的,分为一类,三角形都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分为一类。 师小结:像平行线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这样由四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可以统一称之为四边形。 (二)探究三角形和四边形的特性。 1、出示三角形框架,引导活动:请同学们拿出你们手中的小棒,制作成一个三角形,然后拉一拉,并在小组内交流说说你的发现。 学生自由操作后,交流汇报:拉不动三角形。 师小结:把三角形任意拉动,不能改变三角形的形状,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2、出示四边形框架,引导活动:请同学们拿出你们手中的小棒,制作成一个四边形,然后拉一拉,再看看有什么变化。 学生自由操作后,指名汇报: 生1:四边形边扁了。 生2:四边形变小了。 …… 师小结:四边形容易变形,具有不稳定性。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21页“练一练”第1题。 (1)让学生仔细观察淘气的分类,在小组讨论交流淘气为什么这样分? (2)进行全班交流。 ①根据围成图形的线中是否含有曲线,分成两类。 ②将每类图形再按照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进行分类。 2、完成教材第21页“练一练”第2题。 (1)让学生根据图片说一说题意。 (2)思考并回答:为什么现在可以坐了?

(完整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材分析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包括: 四则运算,运算定律,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观察物体(二),三角形,图形的运动(二),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鸡兔同笼和综合与实践等。 (二)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4.理解平均数,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了解其特点,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5.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6.让学生经历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 7.进一步探索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会画一个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重点: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及三角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 (四)教学难点:图形的运动,三角形是本册的难点。 (五)教材的编写特点。 1. 改进四则运算的编排,加强对知识的概括和整理,降低学习的难度,促进学生的思维水平的提高。 四则运算单元主要教学总结归纳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每种运算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以及梳理出完整的运算顺序等。 关于运算定律,与以往的教材相同,安排了加法和乘法的五条运算定律。

(完整版)四年级数学运算律练习题

四年级数学运算律练习题 姓名___班级___家长签字___(做前必读) 要想运用运算定律做好简便运算,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仔细观察算式,如果算式里只有乘法,一般用到乘法交换和结合律,如果只有加法,一般用到加法交换和结合律,如果既有加又有乘,一般用到乘法分配律。当然要注意一些变式。 2、还要观察算式里面的特殊数字,如25和4,125和8,2和5等,有时101可以变成(100+1),想想如何利用好这些特殊数字。 3、要熟练掌握运算定律的字母表示形式,并注意多动脑思考。 简便运算越做越有趣,祝大家学得开心。 一、填空。 1、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结果不变,这叫做。用字母表示为。 2、三个数相加,先把相加,再和相加;或者先把相加,再和相加,它们的结果不变,这叫做。用字母表示为。 3、两个数相乘,交换乘数的,结果不变,这叫做。用字母表示为。 4、三个数相乘,先把相乘,再和相乘;或者先把相乘,再和相乘,它们的结果不变,这叫做。用字母表示 5 6、计算64×26后,可以交换两个数的位置验算,是用了()律。 7、一道减法算式的差是16,如果被减数不变,减数增加4,则差是( 三、简便计算。 44+37+56 163+49+261 74+(137+326)

249+402 189+35+211+165 483-236-64 582-157-182 65×5×2 15×23×4 36×25 25×125×32 35×22 5×(63×2)540÷45÷2 540÷36 (5)乘法分配律正用的变化练习: 36×3 25×4139×101 125×88201×24 (6)乘法分配律反用的练习: 34×72+34×2835×37+65×37 85×82+85×18 25×97+25×376×25+25×24 (7)乘法分配律反用的变化练习: 38×29+3875×299+75 64×199+6435×68+68+68×64

四年级下册数学家庭作业

小练习五姓名 一、填空题 1、在三角形ABC中,∠A=90度,∠B+∠C=()。 2、在一个三角形中至少有()锐角。 3、在三角形ABC中,∠A=25度,∠C=26度,∠B=(),是一个()三角形。 4、一个顶角是50度的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是()。 5、一个等腰三角形,一个底角是顶角的2倍,这个三角形顶角是(),底角是()。 6、一个三角形被分成两个小三角形,每个小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五边形的内角和是()。 7、一个三角形中的两个角的和是140度,第三个角的度数是()。 9、一个直角三角形中一个锐角是540,另一个锐角是()。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是720,顶角是()。 二、判断题 1、锐角三角形中有一个钝角,两个锐角。() 2、用三根长度分别为5厘米、5厘米和11厘米的绳子可以围成一个等腰三角形。() 3、三个角相等的三角形一定是等边三角形,等边三角形也是等腰三角形。() 4、等腰三角形都是锐角三角形。() 5、一个三角形中最多只能有一个直角或者一个钝角。() 6、一个三角形如果有两个锐角,必定是一个锐角三角形。() 7、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底角一定是45度。()

8、三角形越大,它的内角和就越大。() 9、在同一个三角形中,如果有两条边的长度相等,那么这两条边所对的角的度数也相等。() 三、选择题 1、有一个角是1200的三角形一定是()三角形。 A 钝角 B 锐角 C 直角 2、锐角三角形中有()个锐角。 A 1 B 2 C 3 3、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等于600,这个三角形一定是()三角形。 A 等边 B 直角 C 钝角 4、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分别是75度、30度、75度,这个三角形是() A 钝角三角形 B 等边三角形 C 等腰三角形 5、一个三角形中,有一个角是650 ,另外两个角可能是() A 950250 B 450800 C 650600 6、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角是35度,它一定是() A 钝角三角形 B 锐角三角形 C 直角三角形 四、计算下面各题,能简算的要简算 512÷[(15+25)÷5] 96÷(12+4)×2 125×32×25 180÷(36÷12+6) 158×99 4800÷5÷20

四年级下册数学公开课教案

优秀教案名师精编 四年级下册数学公开课教案 教者:李名树时间:2012年4月21日 教学内容:三角形的特性(教科书第80、81页,练习十四第l、2、3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2、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教学难点:会在三角形内三条边上画高。 教具、学具准备:师生分别准备木条(或硬纸条)钉成的三角形。 教学过程: 1、展示课本第80页情境图: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三角形,仔细观察一下你能在图上找到三角形吗?学生先说说哪里有三角形,再让学生在图上描出来。 2、生活中哪些物体上也有三角形呢?让学生说一说。生:红领巾、标志牌…… 3、导入课题:其实三角形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广泛的运用,究竟它有什么特点?这节课我们将对它进行深入的研究。 板书课题:三角形的特性 二、操作感知,理解概念 1、发现三角形的特征。 请你画出一个自己喜爱的三角形。并同桌互相说一说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几个顶点?老师也画一个。 出示学生画的三角形。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标出三让学生在自己画的三角形上尝试标出边、角、顶点。 优秀教案名师精编角形各部分的名称。 2、概括三角形的定义。 引导:大家对三角形有了一定的了解,能不能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什么样的图形叫三角形? 学生回答: (1)有三条边的图形叫三角形或有三个角的图形叫三角形; 师:谁来补充一下? (2)有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的图形叫三角形; 师相机出示图形,学生发现不一定能组成三角形。 (3)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封闭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叫三角形。 请学生对照上面的说法,议一议:下面的图形是不是三角形? 讨论:怎样说更准确? 阅读课本:课本是怎样概括三角形的定义的?你认为三角形的 定义中哪些词最重要? 组织学生在讨论中理解“三条线段”“围成”。 教师用准备好的三条线段的教具在黑板上摆放帮助理解关键词:三条线段、围成。学生发现:

四年级数学简便运算专题练习

(鲁教版)四年级数学简便运算专题练习 简便计算练习题1 得分 158+262+138 375+219+381+225 5001-247-1021-232 (181+2564)+2719 378+44+114+242+222 276+228+353+219 (375+1034)+(966+125) (2130+783+270)+1017 99+999+9999+99999 7755-(2187+755) 2214+638+286 3065-738-1065 899+344 2357-183-317-357 2365-1086-214 497-299 2370+1995 3999+498 1883-398 12×25 75×24 138×25×4 (13×125)×(3×8) (12+24+80)×50

得分 704×25 25×32×125 32×(25+125) 88×125 102×76 58×98 178×101-178 84×36+64×84 75×99+2×75 83×102-83×2 98×199 123×18-123×3+85×123 50×(34×4)×3 25×(24+16)178×99+178 79×42+79+79×57 7300÷25÷4 8100÷4÷75 16800÷120 30100÷2100 32000÷400 21500÷125 49700÷700 1248÷24 3150÷15 4800÷25

得分 2356-(1356-721)1235-(1780-1665)75×27+19×2 5 31×870+13×310 4×(25×65+25×28) (300+6)x12 25x(4+8) 125x(35+8) (13+24)x8 84x101 504x25 78x102 25x204 99x64 99x16 638x99 999x99 99X13+13 25+199X25 32X16+14X32 78X4+78X3+78X3 125X32X8 25X32X125 88X125 72X125

四年级下册数学案例分析

《小数的产生与意义》教学案例分析 一、案例背景 “小数的产生与意义”的教学内容较为抽象,难于理解,是在分数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教科书上第一次出现的学习内容。虽然四年级的小学生对小数有一定接触与了解,如商品价格等,但较为零碎的,是生活中的数学,缺乏提升与概括。如何从生活的数学进行提炼为数学知识,我的做法是: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此内容之前,已经学习了分数的意义,能够在图形中找出分数,由分数的知识迁移到小数的认识,为学生学习小数的意义做好了有力的知识支撑。 三、教学片段: 在学生汇报调查商品价格并通过量身高了解小数是如何产生的之 后,出示米尺。一位小数的教学: 师: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几分米?每份是几分之几米? 生:每份是1分米,也是1/10米。 师:1/10米,如何用小数来表示,该怎样表示?有什么理由? 生:可以写为0.1米。因为1角是1元的1/10,写为0.1元。1/10 米是1分米同样的道理写为0.1米。 师:谁有不同的想法? 生:1 分米就是1/10米,也就是0.1米。

师: 1分米就是1/10米,也就是0.1米。(出示米尺,用红色标示: 1/10米=0.1米。) 师:3分米,就是几分之几米? 用小数怎样表示? 生:3分米就是3/10米,也是0.3米。 师:3/10米有( )个1/10米,0.3米有( )个0.1米。 出示:3个0.1米=0.3米。 生:3/10米有3个1/10米,0.3米有3个0.1米。 二位小数的教学: 师:1厘米是几分之几米?可以用什么小数表示? 生:1 厘米是1/100米, 1/100米=0.01米。 师:1厘米是1/100米,就是0.01米。那么请你推理一下7/100米、13/100米、75/100米各是几厘米?可以用小数怎样表示? 生:分别为0.07米、0.13米、0.75米。 师:对。0.07米、0.13米、0.75米各有几个0.01米或1/100米。生:0.07米有7个0.01米;0.13米有13个0.01米;0.75米有75 个0.01米。 师:如果是7/100、13/100、75/100可以用什么小数表示? 生:0.07、0.13与0.75。 板书:7/100=0.07、13/100=0.13、75/100=0.75 师:0.07、0.13与0.75各有几个0.01?生:(略)。 师:谁能例举象这样百分之几是多少的小数?并说一说它有几个 0.01或1/100? 四、案例反思:

四年级数学下册脱式计算练习题集200道

四年级数学下册脱式计算练习题集200道 1、125+25×6 2、120-60÷5×5 3、1024÷16×3 4、(135+415)÷5+16 5、164-13×5+85 6、330÷(65-50) 7、128-6×8÷16

8、64×(12+65÷13) 9、5940÷45×(798-616) 10、(315×40-364)÷7 11、(2010-906)×(65+15) 12、(20+120÷24)×8 13、40×20-200 14、288÷[(26-14)×8] 15、500×6-(50×2-80)

17、(845-15×3)÷16 18、95÷(64-45) 19、178-145÷5×6+42 20、(58+37)÷(64-9×5) 21、106×9-76×9 22、117÷13+37×(65+35) 23、540-(148+47)÷13

25、(238+7560÷90)÷14 26、21×(230-192÷4) 27、19×96-962÷74 28、10000-(59+66)×64 29、5940÷45×(798-616) 30、(315×40-364)÷7 31、735×(700-400÷25)

32、1520-(1070+28×2) 33、9405-2940÷28×21 34、920-1680÷40÷7 35、690+47×52-398 36、148+3328÷64-75 37、360×24÷32+730 38、2100-94+48×54 39、51+(2304-2042)×23

40、4215+(4361-716)÷81 41、(247+18)×27÷25 42、36-720÷(360÷18) 43、1080÷(63-54)×80 44、(528+912)×5-6178 45、(10+120÷24)×5 46、2800÷100+789 47、(947-599)+7×64

四年级数学下册 作业

第一天姓名家长签字 一、口算题 138-89= 5400÷54=200×34= 550-450= 18000÷600=2700÷30=45×14= 890÷100= 0.82+0.08= 73×11= 二、脱式计算题 630÷(21-12)×16(420-42×7)÷6 186-900÷(100-95)30+54×4÷8 三、应用题 1、一个长方形的面积是225平方米,如果长除以5,宽乘以5,这个长方形就变成了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 2、学校将360本图书分给二、三两个年级,已知三年级所分得的本数是二年级的2倍,问二、三年级各分得多少本图书? 第 1 页共 52 页

第二天姓名家长签字 一、口算题 0.63×10= 40÷10=17÷1000=0.56+0.4= 80×25= 1-0.93= 1.25×100= 5.6+99= 100÷25=90-0.9= 二、脱式计算题 6.2+16+3.8= 1.2+1.8+1.4= 2.5+67+7.5= 5.6+2.7+4.4= 三、应用题 1、用一根长24米的铁丝围成一个正方形或长方形,它的面积最大是多少?最少是多少? 2、小宁有钢笔30枝,小青有钢笔15支,问小青给多少支钢笔给小宁后,小宁的钢笔枝数是小青的8倍? 第 2 页共 52 页

第三天姓名家长签字 一、口算题 41×100=8800÷400= 0.12×10= 600÷30= 7.59÷100= 150+70= 356-98= 125×8= 612÷6= 12×80= 二、脱式计算题 64+36-58 40×38×25 2×96×5(18+25)×4 三、应用题 1、一列火车身长800米,每秒40米行驶,经过一座为1600米的大桥,请问车头上桥到车尾需要多少时间? 2、两数相除商为17余6,被除数、除数、商和余数的和是479,被除数和除数分别是多少? 第 3 页共 52 页

四年级数学操作题讲解

四年级数学操作题讲解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

四年级第一学期操作题 班级____姓名_____等第_____ 1、过A点画一条射线,再把它延长成一条直线。 ·A 2、下面有四个点,经过其中两点画直线,你能画几条画出来。 · · · · 3、以A点为顶点,画一个35度的角,再画一个120度的角。 ·A 4、 左图中有几条射线,组成了几个角,分别是多少度 5、划船从A点到河的对岸,把最短的线路画出来。 大河 A 6、在点子图上分别画两条互相垂直的线段和两条互相平行的线段 ·················································· ·················································· ··················································

·················································· 7、连一连 正面侧面上面 8、小统计家 四年级同学参加兴趣小组,其中航模组18人,书法组8人,美术组6人,电脑组12人,科技组15人。根据以上数据填写下表,然后回答问题。 四年级参加兴趣小组统计图 ___年___月

18 16 14 12 10 8 6 4 2 航模书法美术电脑科技 (1)、()组的人数最多,()组的人数最少。 (2)、航模组的人数是美术组的()倍,电脑组是美术组的()倍。(3)、电脑组比航模组少()人,比书法组多()人。 (4)、你想参加什么兴趣组

最新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期末考试试题》带答案解析

人教版四年级上学期数学期末测试卷 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填空题(共12小题,每空1分,共25分) 1.(2019?青原区)六亿三千零四万零九十,写作,省略亿后面的尾数约是亿. 2.(2019?高台县模拟)一个数由80个亿、5个千万、6个万组成,这个数写作,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是. 3.(2019秋?怀来县期末)一辆汽车5小时行了365千米,这辆汽车的速度是,照这样的速度,这辆汽车12小时可行驶千米. 4.(2019秋?苍溪县期中)5公顷=平方米60平方千米=公顷8000000平方米=公顷=平方千米 5.(2019秋?抚宁区期末)在下面横线里填上”>“、”<“或”=“. 36548793654897269001000027亿18500 ÷ ?42535 ?50180 ÷ 42545 6.(2019春?沛县月考)960是24的倍,480的24倍是. 7.(2019秋?曲阜市期中)如图,已知:190 ∠=. ∠=?,那么3 ∠=?,230 8.(2019春?新田县期末)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垂直,那么这两条直线.9.(2019秋?昆明期末)一个乘法算式的积是40,一个因数乘15,另一个因数不变,积是.10.(2019?娄底模拟)一个三角形中,至少有个锐角,最多有个钝角,最多有个直角.11.(2019?福田区)在算式□1253 ÷中,要使商是两位数,□最小填;要使商是一位数,□最大填.12.(2019秋?隆昌市月考)用一只平底锅煎鱼,每次只能煎两条鱼,煎好一条鱼要6分钟(正、反面各3分钟).煎7条鱼至少需要分钟. 二.判断题(共5小题,每小题1分,共5分) 13.(2019春?江宁区期末)根据37491 ÷=?.() ÷=?,所以3704091 14.(2019?衡水模拟)等于90?的角叫直角,大于90?的角叫钝角.()15.(2019秋?西山区期末)两个形状相同的三角形一定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16.(2019秋?昆明期末)两条直线相交于一点,这点叫做垂足.()17.(2019?衡水模拟)钟表上显示3时,时针和分针成一直角.()

四年级数学运算定律练习题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运算定律)练习题 姓名:等次: 同学们,第四单元《运算定律》学习已经结束,对7种运算定律或性质,你 掌握了吗?如果能熟练掌握并能灵活运用这些定律必将有效提升你的计算速度和 正确率,也将极大提升你的计算能力。同学们,好好检验一下吧! (1)63+71+37+29 (2)85-17+15-33 (3)34+72-43-57+28 (4)99×85 (5)103×26 (6)97×15+15×4 (7) 25×32×125 (8)64×25×125 (9)26×(5+8) (10)22×46+22×59-22×2 (11)175×463+175×547-175 (12)355+260+140+245 (13) 155+254+35+44 (14) 382+165+35-82 (15) 236+189+64 (16) 216+89+11 (17)36×84+36×15+36 (18)6×170+17×28+17×112 (19)71×15+15×22+15×7 (20)26×17+26×56+27×26 (21)99×87 (22) 55×12

(23)978-156-244 (24)24×25 (25)99×37 (26)103×37 (27)125×(100-8)(28)300÷25÷4 (29)6000÷8÷125 (30)13×57+13×32+13×13 (31)125×88 (32)100×45-958-142 (33)4200÷35 (34) 102×85 (35)78×12+89×78-78 (36)53×101-53 (37) 493-138-262 (38)2700÷45÷2 (39)(155+356)+(345+144) (40)125×72 我做对了道题。共用时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