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版)蒙台梭利幼儿感官教育活动案例

(最新版)蒙台梭利幼儿感官教育活动案例
(最新版)蒙台梭利幼儿感官教育活动案例

《蒙台梭利幼儿感官教育活动案例》

(最新版)

前言

人类透过感受器接受信息、由神经通道将信息传入大脑再在大脑皮层感觉中枢部分处理信息,最后透过各个关节肌肉反馈信息。而在著名的脑神经学家斯蒂芬?体斯提出的人体器官重要性比例图中,人类各大器官灵敏度在身体中所占的比例说明,人体感官通道的发达程度对于人类的意义。

玛利亚?蒙台梭利,意大利儿童教育思想家和改革家,也是意大利历史上第一位学医的女性和第一位女医学博士。1907年,蒙台梭利在罗马创建“儿童之家”,运用自己独特的方法教学,效果惊人,随之在欧洲引起了轰动。

蒙台梭利以发展儿童各种感觉能力为出发点,以感官教具的三种操作方式(配对、排序、分类)为基础,协助幼儿进行分析和综合,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幼儿掌握事物的本质,把感官教育分为视觉、触觉、听觉、味觉和嗅觉五种感觉教育。通过这些感觉训练,使幼儿成为更加敏锐的观察者,增进和发展他们的一般感觉能力,使之处于更令人满意的状态。

正文内容

第一节视觉教育

一、辨别物体大小、颜色、形状的视觉能力

亚里士多德曾阐述到,不光是我们干活的时候,就是休闲的时候,我们也偏爱视觉,而不太喜爱运用其他感官。其原因是,视觉让我们看清了各种事物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视觉在人的认识活动中起很大的作用,对成人来说,外界事物有60%-80%是通过眼睛来认识的。对于幼儿来说,它的作用更大。视觉最初发生的时间是在胎儿中晚期,4-5个月的胎儿即已有了视觉反应能力以及相当的生理基础。新生儿已具备一定的视觉能力,获得了视觉基本过程。因此视觉的教育从儿童出生时就可以开始了。

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年代,运用视觉的通讯手段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发生在我们星球上(甚至包括太空)任何一个地方的事情都可以通过卫星传送的图像很快地为人所见。为此,对幼儿进行视觉教育,可以使他们将来面对高度发达的科学技术而不至于手忙脚乱。视觉教育的总目标是对物体的形状、大小、属性、颜色和用途的辨别、认同和区分。为了实现这些目标,蒙台梭利设计了一系列的教具。

首先,辨别大小的视觉教具如上所述,具有不同的“视觉感受维度”。如,儿童通过对棕色梯、长棒、粉红塔的实际操作,可以学会从厚度、长度、体积三个维度来认识物体。此外,可以将教具进行组合操作,加强幼儿对大小的辨别能力。

其次,关于颜色方面,要学习颜色名称及辨别色彩的明暗程度。使用三组色板当教具。

再次,辨别形状的视觉教具,由于已有了辨别大小的知觉经验,再结合肌肉触觉,成为综合性教具。视觉与肌肉触觉的结合,可以帮助儿童形成对形状的感知与记忆。

二、区别体积的视觉概念

插座圆柱体组

适应年龄:2.5-4岁

准备材料:带座体的圆柱体4组((1)(2)(3)D):每组各由10个带圆柄的木制圆柱体和座体组成。各组圆柱的高度和直径都符合相应的等差变化。

A组:直径不变(2.5cm),高度以0.5 cm的等差递减,由高到低分别为:5.5cm,5.0 cm,…,1.0 cm。

B组:高度不变(5.5cm),直径以0.5 cm的等差递减,由粗到细分别为:5.5cm,5.0 cm,…,1.0 cm。

C组:直径和高度同时等差递减,皆从5.5cm以0.5 cm的等差递减至1.0 cm。

D组:直径和高度逆比例变化(粗而低到细而高),直径由5.5cm以0.5 cm的等差递减到1.0 cm;高度由1.0 cm每隔0.5 cm递增到5.5cm。

直接目的:培养视觉对精细、高低、大小的辨别能力。

间接目的:

1.培养逻辑思考能力。

2.培养注意力及敏锐的观察力。

3.为书写前的握笔做准备(抓圆柱的圆柄)。

4.为数学学习做准备。

活动提示:

◎准备

1.与幼儿一同取来地毯,将地毯铺好。

2.引导幼儿到教具柜前,介绍教具的名称。

3.向幼儿示范拿取插座圆柱体的方法:双手持住座体两端,慢慢走到毯前,轻轻放下。

4.教师坐在幼儿右侧。

◎基本操作

配对练习——以圆柱找圆穴的练习(以插座圆柱体B组为例)

1.取插座圆柱体B组置于地毯上。

2.示范抽出圆柱的方法:用惯用手的拇指、中指、食指合起来轻轻握住圆柱圆柄处,慢慢抽出。

3.垂直抽起,再垂直放下,将圆柱随意散放在毯上。

4.进行以圆柱找圆穴的配对练习:随意拿起一个圆柱,倒转过来底面朝上,和座体上的圆穴依次比对后,找到相合的圆穴。用左手食指、中指抚摸柱体侧面、底面,同样抚摸圆穴内侧面后,轻轻地将圆柱嵌入。

5.鼓励幼儿尝试:“你来试试好吗?”给幼儿反复练习的机会。

6.观察幼儿整个操作过程,如果有操作不当之处,老师可再示范操作一遍。

7.普通名称练习:取粗细强烈对比的两个圆柱,以三段式名称练习法引导幼儿。

序列练习——按粗细顺序排列(以插座圆柱体B组为例)

1.取插座圆柱体B组置于毯上。

2.请幼儿按正确方法抽出圆柱,置于座体前。

3.教师问幼儿:“比一比,哪一个是最粗的?”将最粗的圆柱体摆在相应圆穴前面。再请幼儿找出剩下圆柱中最粗的一个,依次摆好,如此类推,请幼儿做完10个圆柱的排序工作。

4.拿走座体,将圆柱次序弄乱后,再请幼儿重新排序。

5.序列的名称练习:取3个圆柱——最两端的2个和中间的1个,教师以三段式名称练习法引导,请幼儿回答。

6.请幼将圆柱嵌回座体内并送回教具柜。

错误订正:

1.用视觉订正,一个插座圆柱体只放入一个相应的圆穴中。

2.用触觉订正,用手触摸圆柱底面侧面和圆穴内侧面相吻合。

延伸变化

配对的延伸——指示棒的练习

准备材料:插座圆柱体(任一组),地毯,铅笔。

活动提示:

1.请幼儿将圆柱从座体内一一抽出,随意散放在毯上。

2.老师拿铅笔指任意一个圆穴,请幼儿找出和此圆穴相合的圆柱嵌入。

3.配对方法同基本操作的“配对练习”。

4.找到后,将圆柱嵌入。继续下一个圆穴的练习。

配对的延伸——戴眼罩的练习

准备材料:插座圆柱体(任一组),地毯,眼罩。

活动提示:

1.老师先戴上眼罩示范进行“配对练习”(参看“基本操作”部分),激发幼儿操作的欲望。

2.鼓励幼儿尝试。

3.请感兴趣的幼儿操作,操作有困难时,可用语言提示。

配对的延伸——伴随记忆的练习(分组进行)

准备材料:插座圆柱体,两张桌子。

活动提示:

1.任取一组插座圆柱体,将圆柱取出置于一张桌上,将座体放在另一张桌上。

2.在座体所在的桌上进行“配对练习”(参照“基本操作”配对练习部分):记住座体圆穴的大小,在另一张桌上找出合适的圆柱嵌入。

注:也可将柱体散放于毯上,在桌上进行以圆柱找圆穴的练习。

配对的延伸——组合练习(在四组插座圆柱体配对练习完成后进行)

准备材料:插座圆柱体四组,地毯,眼罩。

活动提示:

1.以两组的组合操作为例:取来任意两组圆柱体,如下图所示放置。将圆柱抽出,放在座体之间,进行“以圆柱找圆穴的练习”(参照“基本操作”部分)。

2.根据幼儿兴趣及掌握程度,可选择以下组合方式进行练习:

二组组合操作:A+B A+C B+C B+D C+D

三组组合操作:A+B+C A+B+D A+C+D B+C+D

四组组合操作:A+B +C +D

3.练习结束后,请幼儿将四组圆柱体分别嵌回,放回教具柜原处。

配对的延伸——相同圆柱配对

准备材料:插座圆柱体A组、B组、C组和D组,卷毯。

活动提示:

1.分别取出四组插座圆柱体放在地毯上。

2.将各组圆柱分别抽出,全部散放在地毯上,拿走座体。

3.请幼儿找出尺寸大小完全相同的圆柱配对。

4.将配对好的圆柱置于地毯一角。

注:此活动也可小组合作进行。

序列的延伸——戴眼罩的练习

准备材料:插座圆柱体(任一组)、地毯、眼罩。

活动提示:

1.取来任意一组插座圆柱体,抽出圆柱,拿走座体。

2.老师戴上眼罩示范进行序列练习(参照“基本操作”部分)。

3.鼓励幼儿操作。

4.请感兴趣的幼儿操作,操作有困难时,可用语言提示。

序列的延伸——归位练习

准备材料:插座圆柱体(任一组)、地毯。

活动提示:

1.任取一组插座圆柱体,请幼儿独立进行“序列练习”,将圆柱体依次排好。

2.老师:“现在请小朋友把眼睛闭上。”从圆柱队列中任意抽出一个,放在旁边,将剩下的圆柱重新整理好。

3.请幼儿睁开眼睛,找出拿出来的圆柱体原来的位置。可分别进行抽取头、中间、尾圆柱体的练习。

4.老师还可以将抽出的圆柱藏起,询问:“哪个位置少了一个圆柱?”幼儿指出位置后放回,请幼儿判断归位是否正确(难度较大)。

序列的延伸——伴随记忆的练习

准备材料:插座圆柱体(任一组),两张桌子(或用地毯)。

活动提示:

1.任取一组插座圆柱体置于桌上(或地毯上),将圆柱取出,拿走座体。

2.在另一张桌上进行序列练习(以B组为例):取一个圆柱置于桌上,从另一张桌上(或毯上)拿来圆柱体,两两比较后,将较粗的置于左边,较细的置于右边,如此继续,完成序列操作。

适应年龄:2.5-3岁(有插座圆柱体C组的练习经验)

准备材料:地毯,粉红塔(10个粉红色立方体,边长以1 cm的等差从10 cm减小到1 cm),字卡“大、小”各一张,图卡一套。

直接目的:初步感知三维物体体积的变化。

间接目的:

1.培养专注的观察力。

2.培养手眼协调及手指抓、捏的动作控制能力。

3.培养逻辑思考能力。

4.为数学学习做准备。

活动提示:

◎准备

1.与幼儿一同取来地毯铺好。

2.引导幼儿至教具柜前,向幼儿介绍教具的名称。

3.示范教导幼儿拿取立方体的方法:用右手取,大块的立体需用左手托住底部,右手抓住塔上方。

4.指导幼儿从小到大将塔一一取出,散放在毯上。

5.教师坐在幼儿右侧。

◎基本操作

序列练习——垂直垒塔

1.取对比强烈的一大、一小两块粉红立方体,配合字卡,进行普通的名称练习:

(1)出示字卡,请幼儿读出“大”、“小”。询问幼儿:哪个是大的?请幼儿将“大”的字卡放在大立方体旁边。同样,将小木块与相应字卡进行配对。

(2)以三段式名称练习法引导幼儿:

2.将粉红塔按从大到小的顺序垒高:询问幼儿:“比一比,哪一个是最大的?”请幼儿将最大的立方体选出置于面前地毯上。再请幼儿找出剩下立方体中最大的一个,正放(每边所留的间隔相等)在第一个立方体上。如此类推,将塔垒完。

3.垒塔时动作要慢,用目测和比较的方式找出大的。

4.垒完后,引导幼儿感知协调的塔形,和幼儿一起用双手从下至上、再从下至下,轻轻抚摸塔身,建立对粉红塔的触觉记忆。

5.鼓励幼儿尝试,给幼儿反复练习的机会。

6.请幼儿将粉红塔块一个一个取下,散放在地毯上,再依由大到小的顺序以一边对齐的方式重新垒塔。

7.序列的名称练习:取3个粉红塔块——最两端的2个和中间的1个,以三段式名称练习法引导幼儿认知大、小:

8.操作完成后将塔块一个个慢慢取下来。请幼儿用取教具时的方法,从最大的塔块开始,依次放回教具柜原处。

错误订正:

1.按从小到大的顺序取塔块。

2.边与角的对齐用视觉订正。

延伸变化:

序列的延伸——序列基础上的配对

准备材料:粉红塔,图卡一套,地毯。

活动提示:

1.请幼儿将粉红塔立方块依从小到的顺序取来散放在地毯上。

2.老师取出一张图卡,请幼儿找出与图卡中正方形相合的立方块,置于图卡正上方(底边与正方形边长相吻合)。

3.将图卡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好,请幼儿从最大的图卡开始,比较后选出适当的立方块,进行图卡与塔块的配对操作。

序列的延伸——变化方式的序列操作

准备材料:粉红塔,地毯。

活动提示:

1.请幼儿将粉红塔立方块依次取来散放在地毯上。

2.将粉红塔以一边对齐的方式,竖着垒起来。

3.用最小的立方体沿每层塔的边缘比较,体验等值关系:每一块塔块的边长与最小块边长的结合等于下一层塔块的边长。

4.再将塔以正对齐的方式依从大到小的顺序横着摆出。

5.请幼儿将粉红塔以角对边的方式竖着垒起来。

6.将请幼儿将粉红塔以角对角的方式横着摆出。

序列的延伸——戴眼罩练习

准备材料:粉红塔,地毯、眼罩。

活动提示:

1.请幼儿将粉红塔立方块依次取来散放在毯上。

2.老师戴上眼罩示范进行垂直垒塔的操作(参看“基本操作”部分)。

3.询问幼儿:“能像我一样把塔垒起来吗?”

4.请感兴趣的幼儿操作,操作有困难时,老师可用语言提示。

序列的延伸——归位练习

准备材料:粉红塔、地毯。

活动提示:

1.请幼儿取来一组粉红塔垂直垒好。

2.请幼儿戴上眼罩(或把眼睛闭上),教师从垒好的粉红塔中任意抽出一个立方块,轻轻放在旁边,将粉红塔的其余部分整理好。

3.请幼儿摘下眼罩(或睁开眼睛),找出塔块原来的位置。

4.教师还可以将抽出的塔块藏起,询问:“哪个位置少了一个塔块?”教师将塔块放在幼儿所指的位置后,请幼儿判断归位是否正确。

序列的延伸——伴随记忆的练习

准备材料:粉红塔、地毯。

活动提示:

1.请幼儿依次取来粉红塔立方块散置于室内地板上。

2.在准备好的地毯上进行垂直垒塔的操作(参看“基本操作”部分)。

棕色梯

适应年龄:2.5-4岁

准备材料:棕色梯(由10个长度均为20 cm的棕色长方体构成,横断面从10 cm×10 cm到1 cm×1 cm 渐次递减),图卡一套、地毯、“粗、细”字卡各一张。

直接目的:

1.认识棕色梯。

2.会依次摆放棕色梯。

3.初步感知二维面积的差异。

间接目的:

1.正确地辨别粗、细。

2.训练幼儿抓、握的能力。

3.培养逻辑思考能力。

4.为数学学习做准备。

活动提示:

◎准备

1.与幼儿一同取来地毯,将地毯铺好。

2.引导幼儿至教具柜前,向幼儿介绍教具的名称:“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棕色梯。”

3.示范拿取棕色梯的方法:粗的棕色梯需左手托住底部,右手抓住棕色梯上方,细的棕色梯用右手握住。

4.指导幼儿从小到大,一一将木块取出散放在毯上。

5.老师坐在幼儿右侧。

◎基本操作

序列练习——按粗细顺序排梯

1.普通名称练习:取来一大、一小(对比强烈的)两块梯块进行三段式名称练习:

2.将梯块按依从大到小的顺序摆好:

询问幼儿:“比一比,哪一个是最粗的?”请幼儿将最粗的梯块选出。老师将其置于地毯左上方,排列方式以幼儿可以看到底面面积变化为准。再请幼儿找出剩下梯块中最粗的一个,置于前一个旁边,如此由粗到细,将棕色梯摆好。

3.动作要慢,两个梯块之间靠紧。

4.摆好后,请幼儿用双手从左到右再从右到左,抚摸梯面。

5.用最细的一块沿每个梯块的边缘比较差距。

6.询问幼儿愿不愿意试试,请感兴趣的幼儿操作,给幼儿反复练习的机会。

7.熟练后,可进行序列的名称练习:取3个梯块——最两端的2个和中间的1个,以三段式名称练习

8.

操作完毕后,请幼儿按取时的方法将梯块逐一放回教具柜原处。 错误订正:

1.摆放按从粗到细的顺序进行。

2.以视觉和触觉来订正。

3.用比较的方式订正。 延伸变化:

序列的延伸——变换方式的序列操作 准备材料:棕色梯,粉红塔,地毯。 活动提示:

1.请幼儿独立按粗细顺序排梯(参看“基本操作”部分)。

2老师:“还有别的摆放方法吗?”引导幼儿将棕色梯从粗到细竖着积高。

3.请幼儿将粉红塔立方块顺次取出。老师“我们将粉红塔与棕色梯合并摆放好吗?”

4.可以横着并列摆,也可以把粉红塔和棕色梯对应积高。

5.启发幼儿创造出更多的排列方式。

序列的延伸——戴眼罩练习 准备材料:棕色梯,地毯、眼罩。 活动提示:

1.请幼儿将梯块顺次取来散放在毯上。

2.老师戴上眼罩示范进行“按粗细顺序排梯”的操作(参看“基本操作”部分)。

3.询问幼儿:“你能像我一样把梯排好吗?”。

4.请感兴趣的幼儿操作,操作有困难时,老师可用语言提示。 序列的延伸——归位练习 准备材料:棕色梯,地毯。

1.请幼儿取来梯块排成梯形。

2.请幼儿戴上眼罩(或把眼睛闭上),从排好序的棕色梯中任意抽出一个,放在旁边,将剩下的部分整理好。

3.请幼儿摘下眼罩(或睁开眼睛),找出梯块原来的位置。

4.老师还可以将抽出的梯块藏起,询问:“哪个位置少了一个梯块?”老师将梯块放在幼儿所指位置后,请幼儿判断归位是否正确。

序列的延伸——伴随记忆的练习

准备材料:棕色梯,两张桌子(或用地毯)。

活动提示:

1.指导幼儿顺次取来梯块散置在一张桌上。

2.在另一张桌上“按粗细顺序排梯”(参看“基本操作”部分)。

长棒

适应年龄:2.5-4岁

准备材料: 10根粗细相等的红色木制长棒。横截面积相等(2.5 cm×2.5 cm),长度以等差10 cm,从10 cm递增到100cm。

直接目的:

1.培养幼儿视觉的辨别能力。

2.通过触摸比较感知长度的差异。

间接目的:

1.发展手、眼与肌肉的协调性。

2.做好数量及基本运算等数学教育的预备工作。

活动提示:

◎准备

1.请幼儿取来地毯并铺好。

2.引导幼儿至教具柜前,向幼儿介绍教具的名称:“今天我们一起认识长棒。”

3.示范取放长棒的方法:两手握住棒的两端,轻放在地毯上。当拿取稍长的长棒时,两手可适当调整,握在棒端内侧。

4.每次限拿一根,由短到长将10根长棒随意散放在地毯上。

5.教师坐在幼儿右侧。

序列练习——按长短顺序排列

1.普通名称练习:参看“棕色梯”,关键词是“长的”、“短的”。

2.示范长棒的排列方法:先将最长的长棒放置于地毯上方。用右手食指和中指从左到右触摸棒体,感受长棒的长度。再找出次长的长棒挨着前一根顺次排列,使两棒左端对齐,以同样方法感觉长度。左手按住长棒,右手沿第二根长棒右边缘做切的动作,比较两棒的长短。如此法,将10根长棒顺次排列。

3.将最短的长棒逐次放于其他长棒(最长的1根除外)的右侧,丈量相邻两棒的差数。

4.询问幼儿:“你愿意来试试吗?”

5.将长棒散放,请感兴趣的幼儿操作,给幼儿反复练习的机会。

6.序列的名称练习:参看“棕色梯”,关键词是“长的”、“短的”。

7.请幼儿协助,从长至短,将长棒依次放回教具柜。

错误订正:

1.用最短的长棒,量出长棒的差数,相邻1根的差数是相同的。

2.感觉长度时要从左至右。

3.每摆1根都要与前1根长棒比较长短。

延伸变化:

序列的延伸——变换方式的序列操作

准备材料:长棒,地毯。

活动提示:

1.请幼儿协助独立将长棒按从短到长的顺序首尾相接顺次摆成迷宫图案(如图所示),老师可和小朋友一起“走迷宫”。

2.鼓励幼儿进行创造性活动(交叉向上垒起,放射状排列等)。

序列的延伸——归位练习、伴随记忆练习

参照“粉红塔”的提示。

特别练习——合十练习

准备材料:长棒,地毯(2张)。

活动提示:

1.请幼儿取来长棒,在一张地毯上将长棒依序排列好。

2.将最长棒放在另一张地毯上。

3.再取来次长棒挨着最长棒放置,使两棒左端对齐。

4.比较两棒的长短,从剩余长棒中选出一根,将其置于次长棒右侧时,排出的长度和第一根相同。

5.依次将剩余长棒两两组合,使合并后长度和第一根相同。

6.最后剩下的单个长棒长度为最长棒的一半,可指导幼儿将其以右侧端点为基点立起后,再向右侧放倒。

彩色圆柱

适应年龄:3-5岁(有插座圆柱体练习经验)

准备材料:彩色圆柱体四组,颜色分别为蓝、红、黄、绿,置于同色的箱子中,其结构与对应的四组插座圆柱体完全相同:

第1盒——蓝色——与插座圆柱体A组同

第2盒——红色——与插座圆柱体B组同

第3盒——黄色——与插座圆柱体C组同

第4盒——绿色——与插座圆柱体D组同

直接目的:

1.培养幼儿通过视觉正确地辨别大小的能力,具有不同的颜色和立体空间的感受。

2.通过观察能确认相同的面积及高度。

3.学习正确的比较方法。

间接目的:

1.锻炼手眼协调能力及手臂肌肉的控制力。

2.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力及注意力。

3.为数学学习做准备。

活动提示:

◎准备

1.请幼儿准备好地毯。

2.引导幼儿到教具柜前,向幼儿介绍教具的名称。

3.双手端着盒子,轻轻地放在地毯上。

4.教师坐在幼儿的右侧。

◎基本操作

序列练习——垂直积高与水平横排

1.教学顺序:依红——蓝——黄——绿的顺序。

2.分别将四盒彩色圆柱按顺序放在地毯上。

3.将红色圆柱一一取出,散放在毯上,盒子盖好放在毯的右上角。

4.询问幼儿:“比一比,哪一个是最粗的?把最粗的圆柱体摆在这里。”再请幼儿找出剩下圆柱中最

粗的一个,摆在前一个的旁边。如此类推,完成序列操作。

5.请幼儿回忆插座圆柱体及粉红塔的排列方法。启发幼儿想一想,还有哪些排列方式。请感兴趣的幼儿亲自操作。

6.观察幼儿的整个操作过程,如果有操作不当之处,教师可再操作一遍。

7.序列的名称练习:参看“粉红塔”,关键词是“粗的”、“细的”。

8.请幼儿协助将教具送回。

注:其他3组彩色圆柱体的序列练习同法进行,教师可根据幼儿情况,选择练习时间及次数。

错误订正:

1.圆柱高度、直径的渐次性。

2.用视觉和触觉去订正。

延伸变化:

配对的延伸——同高低、同粗细、同大小的圆柱配对

准备材料:彩色圆柱体4组,地毯。

活动提示:

1.同粗细重叠:

(1)引导幼儿拿来红、黄两组圆柱体,取出散放于地毯上,盒子盖好放在毯的右上角。

(2)请幼儿将红色圆柱体依粗细顺序排列。

(3)对幼儿说:“请小朋友为这10个红色圆柱找到相同粗细的黄色圆柱朋友,找到一个就把它放在相应的红色圆柱的上面。”

(4)用同样方法,请幼儿完成黄、绿圆柱体的配对和黄、红、绿三组圆柱体的配对(叠高)。

2.同高度并排:

提示方法与1.相似,两盒同用,请幼儿独立找出相同高度的圆柱,并列摆放。

3.同大小配对:

(1)取来4组彩色圆柱,散放于毯上。

(2)请幼儿独立找出尺寸完全相同的圆柱体。

(3)此活动可以小组进行”

(4)活动完毕后,将各色圆柱体分别放入对应的盒子里,整理归位。

配对的延伸——特殊配对

准备材料:彩色圆柱体4组,地毯,插座圆柱体B组。

活动提示:

1.可和插座圆柱体一起操作,进行配对练习。

2.教师取来插座圆柱体B组,请幼儿观察它和彩色圆柱的相同之处。

3.请幼儿操作,进行彩色圆柱体与插座圆柱体的同高低、同粗细、同大小的配对练习。

配对的延伸——用彩色图卡做配对游戏

准备材料:彩色圆柱体(任一组),地毯,彩色图卡。

活动提示:

教师设计好各种排法的彩色圆柱图卡,衣幼儿按图卡进行配对。

序列的延伸——变换方式的序列操作

准备材料:彩色圆柱体4组,地毯。

活动提示:

1.将幼儿分成4人一组。

2.给每组幼儿每人一盒彩色圆柱,对幼儿说:“老师请小朋友给手里的圆柱体排排队,看看哪个小朋友排得好。”鼓励幼儿独立将圆柱垂直积高或水平横排。

3.请几个幼儿合作横排及积高,顺序可由幼儿自己掌握。

4.鼓励幼儿创造出其他排列方式,也可以和长棒、粉红塔、插座圆柱体等进行组合操作。

序列的延伸——伴随记忆的练习

请幼儿回忆插座圆柱体组的操作方法进行相应操作。

序列的延伸——戴眼罩练习

方法同“插座圆柱体组”,当幼儿操作有困难时,教师可用语言提示。

序列的延伸——归位练习

方法同“插座圆柱体组”。

三、区别颜色的视觉概念:

色板

适应年龄:3-6岁

准备材料:

1.色板3盒,各盒分别盛有:

色板Ⅰ:红、黄、蓝三色色板各2枚;

色板Ⅱ:红、黄、蓝、橙、绿、紫、粉红、棕、灰、黑、白11色色板各2枚;

色板Ⅲ:红、黄、蓝、橙、绿、紫、粉红、棕、灰9个色系各7枚明暗程度不同的色板,共63枚。

2.教师自制字卡若干。

直接目的:

培养分辨颜色的能力。

间接目的:

为颜色的对比及组合做预备,同时培养对色彩的美感。

活动提示:

◎准备

1.请幼儿将地毯铺好。

2.引导幼儿到教具柜前,向幼儿介绍教具的名称:“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色板。”

3.引导幼儿取出第一盒色板轻轻放在毯上。

4.教师坐在幼儿的右侧。

◎基本操作

色板Ⅰ——配对练习(按颜色配对)

1.示范拿色板的方法:用拇指和食指拿住色板的一头,或者用拇指和食指拿色板的两端,手不要直接接触色板,避免掉色。

2.色板配对:

(1)教师先取出红色色板置于地毯的左上方,问幼儿:“找找看,盒子里还有没有和这枚颜色相同的?”幼儿找出后,将其放在原来的红色色板近旁(并排)。

(2)教师再取出一枚黄色色板,最后取出一枚蓝色色板,配对方法同红色色板。

(3)依照幼儿兴趣及掌握程度,可多次进行。

(4)色板与字卡配对:出示字卡,请幼儿读出“红色”、“黄色”、“蓝色”。问幼儿:“哪个是红色的?”请幼儿将“红色”的字卡放在红色色板旁边。同样,将其余色板与字卡进行配对。

3.名称练习:参照“粉红塔”,关键词是“红色”、“黄色”、“蓝色”。

4.引导幼儿从周围环境中找出和色板相同颜色的物品。

色板Ⅱ——配对练习(按颜色配对)

1.取来第二盒色板置于毯上。

2.取出红、黄、蓝三种色板,请幼儿说出名称。

3.请幼儿独立为三种颜色进行配对:色板与色板配对,色板与字卡配对。

4.取出橙色、紫色、绿色的色板各1枚,请幼儿配对,提示方法同色板1。

5.再依次取出粉红色、棕色、灰色、黑色、白色一一配对。

6.取来字卡:红色、黄色、蓝色、粉红色、橙色、紫色、棕色、绿色、灰色、白色、黑色,将色板与字卡配对。

7.也可以将色板与周围教具颜色进行配对。

注:教学中配对的摆放方式必须是纵向,即从上往下摆。

8.请幼儿反复练习,认识颜色并掌握配对方法。

9.名称练习:用三段式教学法使幼儿认识除红、黄、蓝外其他色板的颜色。

色板Ⅲ——序列练习(按明度排列)

1.取来第三盒色板,放在毯上。

2.请幼儿选出最喜欢的一种颜色,将盒中同色的7枚色板散放于毯上。

3.询问幼儿:“哪个颜色最暗?”先选出最暗的一枚色板,排在地毯左端。

4.接着在剩余色板中选出最暗的一枚,排在最暗色板的右侧。如此继续,将7枚色板由暗到明排列。

5.询问幼儿:“要不要试试看?”。

6.将色板打乱,请感兴趣的幼儿重新按明度排列。

7.名称练习:取3个同色系色板——最暗色、最明色和中间的一个进行三段式名称练习,关键词是“明的”、“暗的”。

错误订正:依视觉的辨别进行订正。

延伸变化:

色板Ⅰ:配对的延伸——涂色练习

准备材料:

1.每个幼儿一套红、黄、蓝彩色铅笔(或蜡笔),带有不同图案(由几何形体组成的动物图案)的涂色纸若干张。

2.红、黄、蓝三种颜色的卡片若干套。

活动提示:

1.请幼儿在涂色纸中选一张自己喜欢的图案。

2.指导幼儿在圆形中涂上红色、在长方形中涂上蓝色,在三角形中涂上黄色。

3.涂色过程中,教师要在征求幼儿意见的基础上给予适当帮助。(比如“需要帮助吗?”或“我可以帮帮你吗”)

4.涂色练习做完后,请幼儿把自己的作品放在桌上。

5.分别拿来三种颜色的卡片,问幼儿:“你的画里有没有和这种颜色相同的?”请幼儿配对。

6.可以指导幼儿交换作品进行上述配对练习。

色板Ⅱ:配对的延伸——给彩虹涂颜色

准备材料:为每个幼儿准备一套12色的彩色铅笔(或蜡笔),画纸一张,绘有彩虹的图纸若干张。

活动提示:

1.向幼儿出示彩虹图画并请幼儿观察。

2.教师问:“你看到了什么颜色?”请幼儿指认颜色。

3.请幼儿在自己的画纸上画出心目中最美丽的彩虹。

注:在这个环节中,注意引导幼儿尽量使用不同颜色来组合,特别是黑、白、灰色与其他颜色的组合。

色板Ⅲ:序列的延伸——变换方式的序列操作

鼓励幼儿进行多种方式的构图练习。

色板Ⅲ:序列的延伸——伴随记忆的练习与归位练习

参看“粉红塔”。

特殊练习——调色

准备材料:红、黄、蓝三种颜色的水粉颜料或广告色,幼儿用的调色盘和调色笔,围裙,套袖。

活动提示:

1.协助幼儿穿上围裙,戴上套袖。

2.教师请幼儿到美工区拿一个调色盘,一支调色笔及红、黄、蓝三种颜色的颜料。

3.告诉幼儿:“今天我们要进行的工作是调色。”

4.请幼儿在三种颜色中任意选自己喜欢的两种颜色,放在调色盘中加水调匀。看一看调出的是什么颜色。(红、黄两种颜色调出的是橙色,黄、蓝两种颜色调出的是绿色,红、蓝两种颜色调出的是紫色。)

5.教师要注意指导,一是选取颜色时要少量,二是颜色不要调出盘中的小格,避免混在一起。

四、区别形状的视觉概念

几何图形嵌板橱

适应年龄:3-5岁

准备材料:

几何图形嵌板橱由下列部分组成:

1.操作屉:附有木框,框内放有带圆柄的圆形、正方形、正三角形3个基本图形嵌板。

2.6个同样大小的抽屉:

第1屉:6个圆形:直径以1 cm的等差递减,最大圆直径为10 cm。

第2屉:6个四边形:5个长方形和1个正方形,6个竖边边长相等(10 cm),横边由正方形开始,以1 cm的等差递减。

第3屉:6个三角形:边长及角度各异:正三角形、直角等腰三角形、钝角等腰三角形、锐角等腰三角形、直角不等边三角形各1个。

第4屉:6个正多边形:正五边形至正十边形各1个。

第5屉:4个不规则四边形:平等四边形2个、不等边梯形、等腰梯形各1个。

第6屉:4个曲线图形:卵形、四叶形、椭圆形、曲线三角形各1个。(另外还有1枚锐角不等边三角形)。

3.几何图形卡:

由3种几何图形卡所组成,总计96+3张。每张卡片中的图形,其形状对应于橱中某一嵌板。每个嵌板有实心、粗线和细线3种卡片与之对应。

直接目的:

1.通过视觉和触觉的共同作用,帮助幼儿认识平面几何图形。

2.培养幼儿对几何图形从具体到抽象的认识。

间接目的:

1.锻炼手部肌肉的控制力。

2.为读书写字做好预备工作。

3.发展幼儿手眼的协调能力及注意力。

4.为学习平面几何做预备工作。

5.培养幼儿的逻辑推理能力。

活动提示:

1.操作屉的练习

配对练习——将嵌板嵌入框中

1.请幼儿取来地毯并铺好。

2.双手抓住操作屉的两端,轻轻地放在毯上。

3.教师坐在幼儿的右侧。

4.示范嵌板的拿法:右手3只手指(拇指、食指、中指)抓住圆柄,轻轻拿起操作屉中圆形、正方形、三角形3个几何嵌板放在毯上。

5.用左手的3只手指,拿起圆形嵌板,翻转后使底面朝上。用右手食指、中指顺圆周轻轻抚摸,动作要缓慢,注意使左手不动,右手不要离开圆周,这个练习能够通过触觉帮助幼儿形成圆形记忆。

6.边操作边提示名称,请幼儿跟着说:“圆形”。

7.教师:“你能从框中找出和这个圆形同样的图形吗?”

8.引导幼儿用右手食指、中指顺着镂空的框,轻轻抚摸一圈。

9.把左手中的圆形嵌板嵌入相同大小的圆形框内。教师:“我们给它们配上对。”

10.鼓励幼儿尝试。

11.可同法进行正方形和三角形的操作。

12.名称练习:用三段式教学法认识圆形、三角形、正方形。

(13)活动结束后,请幼儿协助将操作屉放回教具柜原处。

2.橱内六层抽屉的练习(以圆形屉橱为例)

配对练习——将嵌板嵌入框中

1.将第一层抽屉稍稍拉出,双手握住两端,慢慢地把抽屉拿出放在毯上。

2.教师坐在幼儿的右侧。

3.将6个圆形嵌板一一取出散放在毯上。告诉幼儿:“这些都是圆形。”

4.左手拿起1个圆形嵌板,翻转过来,右手食指、中指轻轻抚摸圆周,再轻轻抚摸图形框内侧,边摸边说:“圆形”。如操作屉的操作方法,将嵌板嵌入大小相同的图形框内。

5.同法,将6个圆形嵌板慢慢嵌回图形框内。

6.鼓励幼儿尝试。

7.进行三段式名称练习,使幼儿认识“圆形”。

8.将圆形屉放回原处。

配对练习——嵌板与卡片的配对

(以圆形卡片为例)

1.请幼儿取来圆形屉橱,将6个嵌板散放在地毯上,抽屉放在毯的右上方。

2.教师将第一系列的圆形卡片(即实心圆卡片)按大小顺序排列在毯上。

3.拿起1个圆形嵌板,放在卡片上逐次比对,找到大小相等的卡片后正放在卡片上。

4.询问幼儿:“要不要试试看。”请幼儿亲手操作。

5.如法完成其他圆形嵌板与卡片的配对。如幼儿愿意,可反复练习。

6.第二系列(粗线)、第三系列(细线)的卡片操作方法相同。

配对练习——卡片与卡片的配对

1.请幼儿准备好地毯。

2.教师任意取某一屉橱对应的第一系列卡片散放在毯上,请幼儿从卡片箱中找出相同形状、由粗线构成的第二系列卡片。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