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动理论练习

分子动理论练习
分子动理论练习

分子动理论专题训练

1.若以 μ表示水的摩尔质量,υ表示在标准状态下水蒸气的摩尔体积, ρ为表示在标准状态下水蒸气的密度,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m 、Δ分别表示每个水分子的质量和体积,下面是四个关系式

① N A = ─── υρ m ② ρ = ─── μA N Δ ③ m = ─── μA N ④Δ= ─── υA N

其中

A .①和②都是正确的;

B .①和③都是正确的;

C .②和④都是正确的;

D .①和④都是正确的

2(双选).某气体的摩尔质量为M ,摩尔体积为V ,密度为ρ,每个分子的质量和体积分别为m 和V 0,则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 A 可表示为 A .0

V V N

A

=

B .m

V N A

ρ=

C .m

M N A

=

D .0

V M

N

A

ρ=

3.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由引力与斥力共同产生,并随着分子间距的变化而变化,则 (A )分子间引力随分子间距的增大而增大 (B )分子间斥力随分子间距的减小而增大

(C )分子间相互作用力随分子间距的增大而增大

(D )分子间相互作用力随分子间距的减小而增大

4、做布朗运动实验,得到某个观测记录如图。图中记录的是A .分子无规则运动的情况

B .某个微粒做布朗运动的轨迹

C .某个微粒做布朗运动的速度——时间图线

D .按等时间间隔依次记录的某个运动微粒位置的连线

5.(湖北省黄冈中学2008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如图所示,设有

一分子位于图中的坐标原点O 处不动,另一分子可位于x 轴上不同位置处,图中纵坐标表示这两个分子间分子力的大小,两条曲线分别表示斥力和吸引力的大小随两分子间距离变化的关系,e 为两曲线的交点,则( )A .ab 表示吸引力,cd 表示斥力,e 点的横坐标可

能为10-15

m

B .ab 表示斥力,c d 表示吸引力,e 点的横坐标可能为10-10m

C .ab 表示斥力,cd 表示吸引力,e 点的横坐标可能为10-15

m D .ab 表示吸引力,cd 表示斥力,e 点的横坐标可能为10-10 m 6.(2009年江苏物理第12题)已知气泡内气体的密度为1.29kg/m 3,平均摩尔质量为

0.29kg/mol 。阿伏加德罗常数N A =6.02×1023mol -1,取气体分子的平均直径为2×10-10

m ,若气泡内的气体能完全变为液体,请估算液体体积与原来气体体积的比值。(结果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7.某同学在进行“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的实验前,查阅数据手册得知:油酸的摩尔质量M=0.283kg ·mol -1,密度ρ=0.895×103kg ·m -3.若100滴油酸的体积为1ml ,则1滴油酸所能形成的单分子油膜的面积约是多少?(取N A =6.02×1023

mol -1

.球的体积V 与直径D 的关系为3

16

V D π=,结果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1.解析:本题要注意水和水蒸气的区别。由于υ表示在标准状态下水蒸气的摩尔体积, ρ

为表示在标准状态下水蒸气的密度,所以一摩尔水蒸气的质量为ρυ,则N A = ───

υρ

m ,①正确;N A 个水分子的质量是μ,则每个水分子的质量m = ───

μA

N

,③正确,所以正确答案是B 。

2.解析:因为N A 个分子的质量为摩尔质量为M ,一个分子的质量为m ,所以m

M N A

=,故B

正确;由于气体的摩尔质量为,摩尔体积V ,密度ρ之间的关系为V M ρ=,故C 正确。所以本题答案为BC 。

3【解析】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随分子间距的增大而减小,随分子间距的减小而增大,选项A 错误B 正确;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是引力与斥力的合力,在平衡位置(分子之间距离为r 0)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为零,在无限远处,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为零,在分子间距从r 0开始增大时,分子间相互作用力随分子间距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在分子间距从r 0开始减小时,分子间相互作用力随分子间距的减小而增大;选项CD 错误。 【答案】B

【点评】对分子力要区分分子间引力、斥力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要理解掌握分子力随分子间距的变化规律。 4【答案】D

【解析】布朗运动是悬浮在液体中的固体小颗粒的无规则运动,而非分子的运动,故A 项错误;既然运动是无规则的,所以微粒没有固定的运动轨迹,故B 项错误,对于某个微粒而言在不同时刻的速度大小和方向均是不确定的,所以无法确定其在某一个时刻的速度,故也就无法描绘其速度—时间图线,故C 项错误;只有D 项正确。 5答案:D

6【解析】设气体体积为V 0,液体体积为V 1,

气体分子数n=0

V m

ρN A ,V 1=n πd 3/6, (或V 1=nd 3)

10

V V =

6m

ρ

πd 3N A ,(或

10

V V =

m

ρ

d 3N A )

解得10

V V =1×10-4 (9×10-5~2×10-4都算对)。

【点评】此题考查微观量的计算。对于分子可视为球体,也可视为立方体。微观量的估算,最终结果只要保证数量级正确即可。 7.【解析】一个油酸分子的体积V 0=

A

M

N ρ 由球的体积与直径关系得分子直径

×10-9m ,一滴油酸体积V=1×10-8m 3, 最大面积S=V D

=1×101m 2

.

物理竞赛所有公式

第一章 质点运动学和牛顿运动定律 1.1平均速度 v =t △△r 1.2 瞬时速度 v=lim 0 △t →△t △r =dt dr 1. 3速度v=dt ds = =→→lim lim △t 0 △t △t △r 1.6 平均加速度a = △t △v 1.7瞬时加速度(加速度)a=lim 0 △t →△t △v =dt dv 1.8瞬时加速度a=dt dv =2 2dt r d 1.11匀速直线运动质点坐标x=x 0+vt 1.12变速运动速度 v=v 0+at 1.13变速运动质点坐标x=x 0+v 0t+ 21at 2 1.14速度随坐标变化公式:v 2-v 02 =2a(x-x 0) 1.15自由落体运动 1.16竖直上抛运动 ?????===gy v at y gt v 22122 ???? ???-=-=-=gy v v gt t v y gt v v 2212 0220 0 1.17 抛体运动速度分量???-==gt a v v a v v y x sin cos 00 1.18 抛体运动距离分量?? ? ??-?=?=20021sin cos gt t a v y t a v x 1.19射程 X=g a v 2sin 2 1.20射高Y=g a v 22sin 20 1.21飞行时间y=xtga —g gx 2 1.22轨迹方程y=xtga —a v gx 2 202 cos 2 1.23向心加速度 a=R v 2 1.24圆周运动加速度等于切向加速度与法向加速度矢量和a=a t +a n 1.25 加速度数值 a=2 2n t a a + 1.26 法向加速度和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加速度相 同a n =R v 2 1.27切向加速度只改变速度的大小a t = dt dv 1.28 ωΦR dt d R dt ds v === 1.29角速度 dt φ ωd = 1.30角加速度 22dt dt d d φ ωα== 1.31角加速度a 与线加速度a n 、a t 间的关系 a n =22 2)(ωωR R R R v == a t =αω R dt d R dt dv == 牛顿第一定律:任何物体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 线运动状态,除非它受到作用力而被迫改变这种状态。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所获得的加速度a 的大小与外力F 的大小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m 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与外力的方向相同。 1.37 F=ma 牛顿第三定律:若物体A 以力F 1作用与物体B ,则同时物体B 必以力F 2作用与物体A ;这两个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而且沿同一直线。 万有引力定律:自然界任何两质点间存在着相互吸引力,其大小与两质点质量的乘积成正比,与两质点间的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引力的方向沿两质点的连线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第一章 分子动理论与内能 教案

第一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 1.分子动理论 教学目标 知识要点课标要求 1.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 的 能简单地说明物体是由分子、原子组成的;知 道分子的直径大小 2.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 规则运动 知道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 动;能够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 观点进行解释常见现象 3.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 用力 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神奇的“软蛋” 星期天,小明来到爷爷家过周末,发现爷爷家的食品柜里有一瓶醋泡蛋,蛋壳已经泡没了,只剩一层蛋膜包着鸡蛋,爷爷说这是一种保健食品。调皮的小明趁爷爷不注意,将“软蛋”冲洗干净后放在了清水中,奇怪!“软蛋”竟一点点地长“胖”了。这其中的奥妙,你能解释吗? 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提出问题:出示玻璃杯,想一想如果把此杯子打碎,碎片是否还是玻璃?如果经过多次分割,颗粒会越来越小,如果不停地分下去,有没有一个限度?

交流讨论:小组之间交流讨论物质的变化情况以及将物质无限度地分下去时出现的情景。 归纳总结: (1)保持物质化学性质不变的最小微粒叫作分子或者原子。 (2)常见的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组成的。 (3)分子的大小用分子的直径来度量,通常用10-10m为单位来度量分子的大小。 探究点二: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活动1 演示实验1:教师打开盛有香水的香水瓶,让附近的学生闻一下。 提出问题:能不能闻到香味?为什么? 演示实验2:我们将一个空瓶子,倒扣在一个装着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上面,抽掉盖在二氧化氮瓶上的玻璃板。 观察并思考:上面空瓶有红色现象说明了什么?将空瓶与装着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颠倒放置,重做这个实验能否得出相同的结论? 学生回答:上面空瓶有红色,说明二氧化氮气体分子运动到了上面空瓶中,分子是运动的。这个实验是一种扩散现象。颠倒放置时不能得出相同的结论,因为二氧化氮密度比空气大,在重力作用下会向下运动,无法证明分子是运动的。 归纳总结:不同的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作扩散。 交流讨论: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扩散现象很常见,小组之间交流讨论一下,能否举出几个例子? 活动2 提出问题:气体可以发生扩散,那么液体和固体是否可以发生扩散呢? 演示实验:向一个盛有水的烧杯中,用滴管滴入两滴红墨水。

高中物理-分子动理论测试题(含答案)

高中物理-分子动理论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个或多个选项正确。 全部选对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或不答的得0分。) 1.根据分子动理论,物质分子间距离为r0时分子所受到的引力与斥力相等,以下关于分子势能的说法正确的是()A.当分子间距离是r0时,分子具有最大势能,距离增大或减小时势能都变小 B.当分子间距离是r0时,分子具有最小势能,距离增大或减小时势能都变大 C.分子间距离越大,分子势能越大,分子距离越小,分子势能越小 D.分子间距离越大,分子势能越小,分子距离越小,分子势能越大 2.在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分子平均动能越大 B.布朗运动就是液体分子的热运动 C.一切达到热平衡的系统一定具有相同的温度 D.分子间的距离r存在某一值r0,当rr0时,引力大于斥力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温度高的物体比温度低的物体热量多 B.温度高的物体不一定比温度低的物体的内能多 C.温度高的物体比温度低的物体分子热运动的平均速率大 D.相互间达到热平衡的两物体的内能一定相等 4.从下列哪一组数据可以算出阿伏伽德罗常数()A.水的密度和水的摩尔质量B.水的摩尔质量和水分子的体积 C.水分子的体积和水分子的质量D.水分子的质量和水的摩尔质量 5.关于分子间距与分子力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水和酒精混合后的体积小于原来的体积之和,说明分子间有空隙;正是由于分子间有空隙,才可以将物体压缩 B.实际上水的体积很难被压缩,这是由于水分子间距稍微变小时,分子间的作用就表现为斥力 C.一般情况下,当分子间距rr0时分子力为引力 D.弹簧被拉伸或被压缩时表现的弹力,正是分子引力和斥力的对应表现

分子动理论与内能单元测试题(供参考)

九上物理巩固训练:分子动理论与内能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现象中,能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A.濛濛细雨从空中下落 B.擦黑板时,粉笔灰在空中飞舞 C.水和酒精混合后体积变小 D.炒菜时,满屋飘香 2..用细线把很干净的玻璃板吊在弹簧测力计的下面,记住测力计的读数。使玻璃板水平接触水面,然后稍稍用力向上拉玻璃板,如图所示。则弹簧测力计的读数() A.不变,因为玻璃板重力不变 B变大,因为玻璃板沾水变重了 C.变小,因为玻璃板受到了浮力作用 D.变大,因为玻璃板与水的接触面之间存在分子引力 3.下列有关热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内能也不变 B.用锯锯木头,锯条发热.这是通过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 C.用水作汽车冷却液,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 D.火箭用液态氢作燃料,是因为氢的热值大 4.关于温度、热量、内能,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0℃的冰没有内能 B、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 C、物体的温度越低,所含的热量越小 D、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只要温度不变,物体的内能就一定不变 5.在下列现象中,利用热传递的方式使物体内能增加的是() A、用锯锯木头,锯条发热; B、烧水时,水逐渐变热; C、流星在大气层中高速下落,发出光和热; D、小孩从滑梯上滑下,臀部有灼热感。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高的物体具有的内能多,温度低的物体具有的内能少 B、夏日,在阳光照射下,地面温度高于湖水表面温度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小 C、塑料吸盘能牢牢地吸附在玻璃上,说明分子间存在着吸引力 D、物体吸收热量,内能一定增加,温度可能升高 7.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人们漫步在海滨,会感到习习海风迎面吹拂,十分畅快.这样的风非常柔和,通常情况下,它白天从海上吹向陆地,夜晚从陆地吹向海上,气象上把这种风称为“海陆风”.请你运用学过的物理知识判断海陆风形成的原因.() A、海上的风比陆地上的大 B、由于陆地和海水的比热容不同造成的 C、无论白天还是夜晚,陆地的温度始终比海水的温度高 D、夜晚海面上的气温比陆地低 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第33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复赛理论考试试题解答word版

第33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复赛理论考试试题解答 一、(20分)如图,上、下两个平凸透光柱面的半径分别为1R 、2R ,且两柱面外切;其剖面(平面)分别平行于各自的轴线,且相互平行;各自过切点的母线相互垂直。取两柱面切点O 为直角坐标系O-XYZ 的原点,下侧柱面过切点O 的母线为X 轴,上侧柱面过切点O 的母线为Y 轴。一束在真空中波长为λ的可见光沿Z 轴负 方向傍轴入射,分别从上、下柱面反射回来的光线会发生干涉;借助于光学读数显微镜,逆着Z 轴方向,可观测到原点附近上方柱面上的干涉条纹在X-Y 平面的投影。1R 和2R 远大于傍轴光线干涉区域所对应的两柱面间最大间隙。空气折射率为0 1.00n =。试推导第k 级亮纹在X-Y 平面的投影的曲线方程。 已知:a. 在两种均匀、各向同性的介质的分界面两侧,折射率较大(小)的介质为光密(疏)介质;光线在光密(疏)介质的表面反射时,反射波存在(不存在)半波损失。任何情形下,折射波不存在半波损失。伴随半波损失将产生大小为π的相位突变。b. sin , 1x x x ≈<<当。 参考解答: 如图a 所示,光线1在上侧柱面P 点处傍轴垂直入射,入射角为θ,折射角为0θ,由折射定律有 00sin sin n n θθ= ① 其中n 和0n 分别玻璃与空气的折射率。光线在下侧柱面Q 点处反射,入射角与反射角分别为i 和i ',由反射定律有 i i '= ② 光线在下侧柱面Q 点的反射线交上侧柱面于P '点,并由P '点向上侧柱面折射,折射光线用1''表示;光线1''正好与P '点处的入射光线2的反射光线2'相遇,发生干涉。考虑光波反射时的半波损失,光线1''与光线2'在P '点处光程差L ?为 p 0p 0p p ()(PQ P Q)()(PQ P Q)()22L n z n n z n n z z λλ''? ?''?=-+++--=+--+??? ? ③ 式中λ为入射光线在真空中的波长,0 1.00n =。由题意,1R 和2R 远大于傍轴光线干涉区域所对应的两柱面间最大间隙;因而在傍轴垂直入射情况下有 0θ≈,1i i '=<<

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气体分子动理论单元测试题

物理同步测试—分子运动理论能量守恒气体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个选项是正确 的)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直径的数量级是10-10m B. 物质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布朗运动就是分子的运动 C. 在任何情况下,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D. 1kg的任何物质含有的微粒数相同,都是6.02×1023个,这个数叫阿伏加德罗常数 2.关于布朗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布朗运动是在显微镜中看到的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B.布朗运动是液体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反映 C.悬浮在液体中的微粒越小,液体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显着 D.布朗运动的无规则性反映了小颗粒内部分子运动的无规则性 3.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分子的热运动是指物体的整体运动和物体内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的总和 B.分子的热运动是指物体内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C.分子的热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激烈 D.在同一温度下,不同质量的同种液体的每个分子运动的激烈程度可能是不相同的

4.在一杯清水中滴一滴墨汁,经过一段时间后墨汁均匀地分布在水中,只是由于() A.水分子和碳分子间引力与斥力的不平衡造成的 B.碳分子的无规则运动造成的 C.水分子的无规则运动造成的 D.水分子间空隙较大造成的 5.下列关于布朗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将碳素墨水滴入清水中,观察到的布朗运动是碳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反映 B.布朗运动是否显着与悬浮在液体中的颗粒大小无关 C.布朗运动的激烈程度与温度有关 D.微粒的布朗运动的无规则性,反映了液体内部分子运动的无规则性 6.下面证明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的试验,错误的是() A.两块铅压紧以后能连成一块,说明存在引力 B.一般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存在着相互排斥力 C.拉断一根绳子需要一定大小的力说明存在着相互吸引力 D.碎玻璃不能拼在一起,是由于分子间存在着斥力 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悬浮在液体中的固体微粒越大,布朗运动就越明显B.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越大 C.当分子间的距离增大时,分子间的引力变大而斥力减小

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内容提要(俗称竞赛大纲)2016版

说明: 1、2016版和2013版相比较,新增了一些内容,比如☆科里奥利力,※质心参考系☆虚功原理,☆连续性方程☆伯努利方程☆熵、熵增。另一方面,也略有删减,比如※矢量的标积和矢积,※平行力的合成重心,物体平衡的种类。有的说法更严谨,比如反冲运动及火箭改为反冲运动※变质量体系的运动,※质点和质点组的角动量定理(不引入转动惯量) 改为质点和质点组的角动量定理和转动定理,并且删去了对不引入转动惯量的限制,声音的响度、音调和音品声音的共鸣乐音和噪声增加限制(前3项均不要求定量计算)。 2、知识点顺序有调整。比如刚体的平动和绕定轴的转动2013版在一、运动学的最后,2016版独立为一个新单元,---很早以前的版本也如此。 3、2013年开始实行的“内容提要”中,凡用※号标出的内容,仅限于复赛和决赛。2016年开始实行的进一步细化,其中标☆仅为决赛内容,※为复赛和决赛内容,如不说明,一般要求考查定量分析能力。 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内容提要 (2015年4月修订,2016年开始实行) 说明:按照中国物理学会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委员会第9次全体会议(1990年)的建议,由中国物理学会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委员会常务委员会根据《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章程》中关于命题原则的规定,结合我国中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内容提要》,作为今后物理竞赛预赛、复赛和决赛命题的依据。它包括理论基础、实验、其他方面等部分。1991年2月20日经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委员会常务委员会扩大会议讨论通过并开始试行。1991年9月11日在南宁经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委员会第10次全体会议通过,开始实施。 经2000年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委员会第19次全体会议原则同意,对《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内容提要》做适当的调整和补充。考虑到适当控制预赛试题难度的精神,《内容提要》中新补充的内容用“※”符号标出,作为复赛题和决赛题增补的内容,预赛试题仍沿用原规定的《内容提要》,不增加修改补充后的内容。 2005年,中国物理学会常务理事会对《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章程》进行了修订。依据修订后的章程,决定由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组织编写《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实验指导书》,作为复赛实验考试题目的命题范围。 2011年对《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内容提要》进行了修订,修订稿经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委员会第30次全体会议通过,并决定从2013年开始实行。修订后的“内容提要”中,凡用※号标出的内容,仅限于复赛和决赛。 2015年对《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内容提要》进行了修订,其中标☆仅为决赛内容,※为复赛和决赛内容,如不说明,一般要求考查定量分析能力。 力学

初中物理分子动理论 (2)

学科教师辅导教案 组长审核:

(17,十九中第一次月考,8分★)水暖在暖通行业被称为最舒适的采暖方式.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家庭采用“水地暖”进行取暖.其原理是以温度不高于60℃的热水为热媒,在埋置于地面以下填充层中的管道内循环流动,加热整个地板,通过地面以热传递方式向室内供热的一种供暖方式(如图所示). (1)某房间一段时间内循环流动的水质量为1200kg,进水温度为55℃,出水温度为40℃.这段时间里水向外界放出多少热量? (2)若该水暖的热效率为,这段时间要消耗多少的天然气?(假设天然气完全燃烧)[天然气的热值 为 (3)“水地暖”以水为媒介,利用了水的什么性质,请具体说明为什么要利用这一特性. (16,周口第一次月考,7分★)李强同学家每天用的热水若全部按的50℃热水计算,则需要50kg. (1)将50kg的水从10℃加热到50℃需要吸收多少热量? (2)若用效率为50%的煤气炉烧水,烧热(1)问中的这些水需要多少m3煤气?(煤气的热值为4.0×107J/m3,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 15,周口第一次月考,7分★)某太阳能热水器装有质量为200kg的水,在阳光的照射下,该热水器中的水的温度从 15℃升高到65℃.问: (1)水吸收的太阳能是多少焦耳?[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 (2)设用煤气做燃气的某热水器的效率为60%,这相当于节约了热值为4.0×107J/m3的煤气多少立方米?(3)太阳能热水器有何优点? 考点二:热平衡计算 一)例题解析 (15,文昌中第一次月考,6分★)把质量为4kg的冷水河质量为3kg、温度为80℃的热水相混合后的温度 =4.2×103J/(kg·℃)] 为40℃,若不计热量损失,求冷水的温度是多少?[c 水 二)巩固练习 (16,四中第一次月考,7分★)小丽需用温度为40度的水泡脚,便把100度的热水与10kg10度的水混合,设混合过程没有热量损失,问:需要100度的热水多少kg? 考点三:力学计算 一)例题解析 (17,一中第一次月考,8分★)一辆小轿车以某一速度在平直路面上匀速行驶100km,消耗汽油10L。若这些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3 第七章《 分子动理论》单元测试题(含解析)

第七章《分子动理论》单元测试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下列现象中,不能用分子动理论来解释的是( ) A.白糖放入杯中,杯中的水会变甜 B.大风吹起时,地上的尘土飞扬 C.一滴红墨水滴入一杯水中,过一会杯中的水变成了红色 D.把两块纯净的铅块用力压紧,两块铅合在了一起 2.在观察布朗运动时,从微粒在a点开始计时,每隔30 s记下微粒的一个位置,得到b、c、 d、e、f、g等点,然后用直线依次连接.如图所示,则( ) A.图中记录的是分子无规则运动的情况 B.图中记录的是微粒做布朗运动的轨迹 C.微粒在75 s末时的位置一定在cd的中点 D.微粒在75 s末时的位置可能在cd连接以外的某一点 3.把体积为V1(mL)的油酸倒入适量的酒精中,稀释成V2(mL)的油酸溶液,测出1 mL油酸溶 液共有N滴;取一滴溶液滴入水中,最终在水中形成S(cm2)的单分子层油膜,则该油酸分子 的直径大约为( ) A.m B.m C.cm D.cm 4.最近发现纳米材料具有很多优越性能,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已知1 nm(纳米)=10-9m, 半径为1 nm的球体可容纳的液态氢分子(其直径约为10-10m)的个数最接近下面的哪一个数 值( ) A. 102 B. 103 C. 106 D. 109 5.“破镜难圆”的原因是( ) A.玻璃分子间的斥力比引力大 B.玻璃分子间不存在分子力的作用 C.一块玻璃内部分子间的引力大于斥力;而两块碎玻璃片之间,分子引力和斥力大小相等, 合力为零

D.两片碎玻璃之间,绝大多数玻璃分子间距离太大,分子引力和斥力都可忽略,总的分子引力为零 6.关于分子力,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引力不等于分子斥力时,违背了牛顿第三定律 B.两物体分子间引力的合力等于万有引力 C.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不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D.浮力等于固体与液体表面分子间作用力的合力 7.如果一个系统达到了平衡态,那么这个系统各处的( ) A.温度、压强、体积都必须达到稳定的状态不再变化 B.温度一定达到了某一稳定值,但压强和体积仍是可以变化的 C.温度一定达到了某一稳定值,并且分子不再运动,达到了“凝固”状态 D.温度、压强就会变得一样,但体积仍可变化 8.冬天,北方的气温最低可达-40 ℃,为了测量那里的气温应选用( ) A.水银温度计 B.酒精温度计 C.水温度计 D.体温计 9.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由引力与斥力共同产生,并随着分子间距的变化而变化,则( ) A.分子间引力随分子间距的增大而增大 B.分子间斥力随分子间距的减小而增大 C.分子间相互作用力随分子间距的增大而增大 D.分子间相互作用力随分子间距的减小而增大 10.关于物体中的分子数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质量相等的物体含有相同的分子数 B.体积相同的物体含有相同的分子数 C.物质的量相同的物体含有相同的分子数 D.体积相同的气体含有相同的分子数 11.设r0是分子间引力和斥力平衡时的距离,r是两个分子的实际距离,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r=r0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都等于零 B. 4r0>r>r0时,分子间只有引力而无斥力 C.r由4r0逐渐减小到小于r0的过程中,分子间的引力先增大后减小 D.r由4r0逐渐减小到小于r0的过程中,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增大,其合力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最新高中物理竞赛讲义(完整版)

最新高中物理竞赛讲义 (完整版) 目录 最新高中物理竞赛讲义(完整版) (1) 第0 部分绪言 (5) 一、高中物理奥赛概况 (5)

二、知识体系 (6) 第一部分力&物体的平衡 (7) 第一讲力的处理 (7) 第二讲物体的平衡 ............................. 1...0.. 第三讲习题课 ................................. 1..1... 第四讲摩擦角及其它........................... 1...7..第二部分牛顿运动定律 ............................ 2..2.. 第一讲牛顿三定律 ............................. 2...2.. 第二讲牛顿定律的应用 ......................... 2..3.. 第二讲配套例题选讲........................... 3...7..第三部分运动学 ................................. 3...7... 第一讲基本知识介绍 .......................... 3..7.. 第二讲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相对运动 ............. 4..0 第四部分曲线运动万有引力 ....................... 4...4. 第一讲基本知识介绍........................... 4...4.. 第二讲重要模型与专题 ......................... 4..7.. 第三讲典型例题解析............................. 5...9..第五部分动量和能量 ............................... 5...9.. 第一讲基本知识介绍............................. 5...9.. 第二讲重要模型与专题.......................... 6..3.. 第三讲典型例题解析............................. 8...3..第六部分振动和波 ................................. 8..3...

初中物理分子动理论和内能阶梯训练

初中物理分子动理论和内能阶梯训练 (每题10分,共100分;完成时间30分钟) 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1.物质是由构成的,构成物质的分子永不停息地,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和。 *2.不同的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现象。这一现象间接的说明:。 **3.关于扩散现象,下面的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有在气体和液体之间才发生扩散现象 B.扩散现象说明了,构成物质的分子总是在永不停息地作无规则运动 C.扩散现象说明了分子间有力的作用 D.扩散现象与温度的高低无关 **4.炽热的铁水具有内能,当温度降低,内能随着。冰冷的冰块具有内能,当温度升高,内能随着。将该冰块从一楼移动到四楼,它的内能将。 知识的应用 **5.下列社会实践中的实例,不能用来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的是()。(2001年武汉市中考题) A.洒水的地面会变干 B.炒菜时加点盐,菜就有了咸味 C.扫地时,尘土飞扬 D.房间里放了一篮子苹果,满屋飘香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内能是分子热能和分子动能的总和 B.物体运动越快,物体的动能越大,内能就越大 C.在水平地面上静止的0℃的冰块不具有内能和机械能 D.任何物体都具有内能,但不一定有机械能 **7.一块咸菜,放在水里泡一段时间,就会变淡了,这是因为。 知识的拓展 ***8.洗衣服时,洗衣粉在冷水中需很长时间才能溶完,而在热水中很快就能溶完,这是因为。 ***9.有一铁块的温度降低了,则()。 A.它一定是放出了热量 B.它一定是对外做了功 C.它的内能一定减少了 D.它的机械能一定减少了 ***10.在下列常见的生活事例中,用做功的方式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给自行车打气时,气筒壁会发热 B.冬天写作业时手冷,用嘴向手上呵呵气 C.喝很热的茶时,先向水面上吹吹气 D.阳光下,太阳能热水器中的水温升高(2003年江苏泰州中考题) 分子动理论 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1.分子动理论指出:物质是由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1.0] *2.扩散现象说明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同时也表明分子间有。[0.5]

全国高中物理竞赛历年试题与详解答案汇编

全国高中物理竞赛历年试题与详解答案汇编 ———广东省鹤山市纪元中学 2014年5月

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提要 编者按:按照中国物理学会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委员会第九次全体会议的建议,由中国物理学会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委员会常务委员会根据《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章程》中关于命题原则的规定,结合我国目前中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内容提要》,作为今后物理竞赛预赛和决赛命题的依据,它包括理论基础、实验基础、其他方面等部分。其中理论基础的绝大部分内容和国家教委制订的(全日制中学物理教学大纲》中的附录,即 1983年教育部发布的《高中物理教学纲要(草案)》的内容相同。主要差别有两点:一是少数地方做了几点增补,二是去掉了教学纲要中的说明部分。此外,在编排的次序上做了一些变动,内容表述上做了一些简化。1991年2月20日经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委员会常务委员会扩大会议讨论通过并开始试行。1991年9月11日在南宁由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委员会第10次全体会议正式通过,开始实施。 一、理论基础 力学 1、运动学 参照系。质点运动的位移和路程,速度,加速度。相对速度。 矢量和标量。矢量的合成和分解。 匀速及匀速直线运动及其图象。运动的合成。抛体运动。圆周运动。 刚体的平动和绕定轴的转动。 2、牛顿运动定律 力学中常见的几种力 牛顿第一、二、三运动定律。惯性参照系的概念。 摩擦力。 弹性力。胡克定律。 万有引力定律。均匀球壳对壳内和壳外质点的引力公式(不要求导出)。开普勒定律。行星和人造卫星的运动。 3、物体的平衡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力矩。刚体的平衡。重心。 物体平衡的种类。 4、动量 冲量。动量。动量定理。 动量守恒定律。 反冲运动及火箭。 5、机械能 功和功率。动能和动能定理。 重力势能。引力势能。质点及均匀球壳壳内和壳外的引力势能公式(不要求导出)。弹簧的弹性势能。 功能原理。机械能守恒定律。 碰撞。 6、流体静力学 静止流体中的压强。 浮力。 7、振动 简揩振动。振幅。频率和周期。位相。

初中物理分子动理论习题

第一节分子动理论 1.下列现象中属于扩散现象的是( ) A.擦黑板时,粉笔灰在空中飞舞 B.打开一盒香皂,很快就会闻到香味 C.粉笔蹭到衣服上,在衣服上留下粉笔痕迹 D.冬天,雪花漫天飞舞 2.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 ) A.分子间没有空隙 B.分子间存在着引力 C.分子间存在斥力 D.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3.我们在实验室用酒精进行实验时,整个实验室很快就闻到了刺鼻的酒精气味,这是一种扩散现象.以下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扩散现象只发生在气体、液体之间 B.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息地运动 C.温度越高时扩散现象越剧烈 D.扩散现象说明分子间存在着间隙 4.把100毫升酒精和100毫升水混合在一起,体积小于200毫升.这个现象说明( ) A.分子间有间隙 B.分子是有质量的 C.分子间有力的作用 D.分子是可以再分的 5.下列事例中,不能用来说明分子间有引力的是( ) A.要用很大的力才能把铅丝折断 B.用胶水能把两张纸粘合在一起 C.磁铁能把铁钉吸住 D.金属固体很难被分开 6.下列现象中不能用分子运动论的观点解释的是( ) A.富裕老窖的瓶盖一开,酒香四溢 B.金块和铅块紧压在一起,过几年后会发现铅中有金,金中有铅 C.沙尘暴起,尘土满天 D.衣橱里的樟脑球会越变越小 7.液体很难被压缩的原因是( ) A.分子间存在着引力 B.分子间存在着斥力 C.分子间有间隙 D.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8.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春暖花开时,能闻到花的香味 B.打开酒瓶盖能闻到酒的气味 C.空气中飘动的浮尘 D.在盛有热水的杯子中放几片茶叶,过一会整杯水都变成茶水 9.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物质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把煤堆在墙角,过一段时间墙角变黑 B.空气能被压缩 C.打开香水瓶的盖子,整个房间很快充满香气 D.用盐水腌蛋 10.诗句“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所包含的物理知识有和. 11.吸烟有害健康,在空气不流通的房间里,只要有一个人吸烟,一会房间就会充满烟味,这是分子在.所以为了您和他人的健康,请你对吸烟者提出一个合理的建议:. 12.目前甲型H1N1流感的蔓延正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虽然该病毒的传播机制还未确定,但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是预防感染病毒的有效措施.专家称感染病人咳嗽所产生的有大量病毒的飞沫,会使1m范围内的其他人吸入而被感染,所以与感染病人近距离接触须带口罩.一粒飞沫的直径约为1×10-6~5×10-6m(分子直径约为1×10-9m),由此可判断飞沫分子.(选填“是”或“不是”)

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大纲

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内容提要 (2015年4月修订,2016年开始实行) 说明:按照中国物理学会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委员会第9次全体会议(1990年)的建议,由中国物理学会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委员会常务委员会根据《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章程》中关于命题原则的规定,结合我国中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内容提要》,作为今后物理竞赛预赛、复赛和决赛命题的依据。它包括理论基础、实验、其他方面等部分。1991年2月20日经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委员会常务委员会扩大会议讨论通过并开始试行。1991年9月11日在南宁经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委员会第10次全体会议通过,开始实施。 经2000年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委员会第19次全体会议原则同意,对《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内容提要》做适当的调整和补充。考虑到适当控制预赛试题难度的精神,《内容提要》中新补充的内容用“※”符号标出,作为复赛题和决赛题增补的内容,预赛试题仍沿用原规定的《内容提要》,不增加修改补充后的内容。 2005年,中国物理学会常务理事会对《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章程》进行了修订。依据修订后的章程,决定由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组织编写《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实验指导书》,作为复赛实验考试题目的命题范围。 2011年对《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内容提要》进行了修订,修订稿经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委员会第30次全体会议通过,并决定从2013年开始实行。修订后的“内容提要”中,凡用※号标出的内容,仅限于复赛和决赛。 2015年对《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内容提要》进行了修订,其中标☆仅为决赛内容,※为复赛和决赛内容,如不说明,一般要求考查定量分析能力。 力学 1. 运动学 参考系 坐标系直角坐标系 ※平面极坐标※自然坐标系

初中物理知识点全面复习大全分子动理论

分子动理论与内能 一、分子动理论及其应用: 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分子若看成球型,其直径约10-10m。 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①扩散: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②扩散现象说明:A分子之间有间隙。B分子在做不停的无规则的运动。 ③用二氧化氮做扩散实验时,把二氧化氮放下面,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二氧化氮扩散被误认为是重力作用的结 果。实验现象:两瓶气体混合在一起颜色变得均匀,结论: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④固、液、气都可扩散,扩散速度与温度有关。 ⑤分子运动与物体运动要区分开:扩散、蒸发等是分子运动的结果,而飞扬的灰尘,液、气体对流是物体运动的结果。 3、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①当分子间的距离d=分子间平衡距离 r ,引力=斥力。 ②d<r时,引力<斥力,斥力起主要作用,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之间的斥力起主要作用。 ③d>r时,引力>斥力,引力起主要作用。图2-4说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固体很难被拉断,钢笔写字,胶 水粘东西都是因为分子之间引力起主要作用。 ④当d>10r时,分子之间作用力十分微弱,可忽略不计。 破镜不能重圆的原因是:镜块间的距离远大于分子之间的作用力的作用范围,镜子不能因分子间作用力而结合在一起。 二、内能: 1、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2、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既然物体内部分子永不停息地运动着和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那么内能是无 条件的存在着。无论是高温的铁水,还是寒冷的冰块。 3、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①温度:在物体的质量,材料、状态相同时,温度越高物体内能越大。②质量:在 物体的温度、材料、状态相同时,物体的质量越大,物体的内能越大。③材料:在温度、质量和状态相同时,物体的材料不同,物体的内能可能不同。④存在状态:在物体的温度、材料质量相同时,物体存在的状态不同时,物体的内能也可能不同。 4、内能与机械能不同:机械能是宏观的,是物体作为一个整体运动所具有的能量,它的大小与机械运动有关。内 能是微观的,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能的总和。内能大小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快慢及分子作用有关。 这种无规则运动是分子在物体内的运动,而不是物体的整体运动。 5、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 温度与热运动的关系: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扩散越快。 三、内能的改变: 1、内能改变的外部表现: 物体温度升高(降低)——物体内能增大(减小)。 物体存在状态改变(熔化、凝固)——内能改变。 反过来,不能说内能改变必然导致温度变化。(因为内能的变化有多种因素决定) 2、改变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A、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 ①做功可以改变内能: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加。 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会减少。 ②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是内能和其他形式的能的相互转化 ③如果仅通过做功改变内能,可以用做功多少度量内能的改变大小。 ④解释事例:A压缩使棉花熔燃烧:这是因为活塞压缩空气做功,使空气内能增加,温度升高,达到棉花燃点使棉 花燃烧。B钻木取火:使木头相互摩擦,人对木头做功,使它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达到木头的燃点而燃烧。C 向瓶内打气,看到当塞子跳起来时,容器中出现了雾,这是因为瓶内空气推动瓶塞对瓶塞做功,内能减小,温度降低,使水蒸气液化凝成小水滴。

分子动理论单元测试

第 1 页 共 4 页 分子动理论单元测试 1.现有温度相同的氧气和氢气,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它们的分子平均动能相等 B .它们的分子平均速率相等 C .它们的分子运动平均速率不同、氢气的较大 D .以上叙述都不正确 2.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封闭在绝热的气缸内,当用活塞压缩气体时,一定增大的有 A.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 B.气体分子的密度 C.气体分子势能 D.气体内能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某气体的温度为0℃,则该气体中每个分子的温度都是0℃ B.运动快的分子温度较高,运动慢的分子温度较低 C.如果lmol 物体的内能为E ,则每个分子的内能为E /A N (A N 为阿伏伽得罗常数) D.以上说法都不对 4.在标准状况下,水蒸气的摩尔体积是mol m /104.223 3 -?,则水蒸气分子的平均间距约是水分子直径的( )倍。 A .1倍 B .10倍 C .100倍 D .1000倍 5.下列关于布朗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布朗运动是指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组成悬浮颗粒的固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B.布朗运动是指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悬浮固体颗粒的无规则运动; C.布朗运动是指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D.布朗运动是指在显微镜下直接观察到的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6.若把处于平衡状态时相邻分子间的距离记为r 0,则下列关于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当分子间距离小于r 0时,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斥力; B.当分子间距离大于r 0时,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引力; C.当分子间距离从r 0逐渐增大时,分子间的引力增大; D.当分子间距离小于r 0时,随着距离的增大分子力是减小的 7.分子甲和乙相距较远时,它们之间的分子力可忽略。现让分子甲固定不动,将分子乙由较远处逐渐向甲靠近直到不能再靠近,在这一过程中( ) A、分子力总是对乙做正功; B、分子乙总是克服分子力做功; C、先是分子力对乙做正功,然后是分子乙克服分子力做功; D、分子力先对乙做正功,再对乙做负功,最后又对乙做正功。 8.质量相同、温度相同的氢气和氧气,它们的( ) A .分子数相同; B .内能相同 ; C .分子平均速度相同 ; D .分子的平均动能相同。 9.关于温度的概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物体温度高,则物体的分子平均动能大; B.物体温度高,则物体每一个分子的动能都大; C.某物体内能增大时,其温度一定升高; D.甲物体温度比乙物体温度高,则甲物体的分子平均速率比乙物体大. 10.关于物体内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相同质量的两个物体,升高相同的温度内能增量一定相同; B.在一定条件下,一定量00C 的水结成00 C 的冰,内能一定减小; C.一定量的气体体积增大,但既不吸热也不放热,内能一定减小; D.一定量气体吸收热量而保持体积不变,内能一定减小。

大学物理4

9. 气体分子动理论 姓名 孟凡笛 学号 102520011 专业 机电一体化 教学点 同济本部 一、选择题 1.一定量的理想气体可以: (A) 保持压强和温度不变同时减小体积; (B) 保持体积和温度不变同时增大压强; (C) 保持体积不变同时增大压强降低温度; (D) 保持温度不变同时增大体积降低压强。 ( C ) 2.设某理想气体体积为V ,压强为P ,温度为T ,每个分子的质量为μ,玻尔兹曼常数为k ,则该气体的分子总数可以表示为: (A) μ k PV (B) V PT μ (C) kT PV (D) kV PT ( B ) 3.关于温度的意义,有下列几种说法: (1)气体的温度是分子平均平动动能的量度; (2)气体的温度是大量气体分子热运动的集体表现,具有统计意义; (3)温度的高低反映物质内部分子运动剧烈程度的不同; (4)从微观上看,气体的温度表示每个气体分子的冷热程度; 上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1) 、(2)、(4). (B ) (1) 、(2)、(3). (C ) (2) 、(3)、(4). (D ) (1) 、(3)、(4). ( B ) 4.设某种气体的分子速率分布函数为)(v f ,则速率在1v ~2v 区间内的分子平均速率为: (A ) ? 2 1 d v v v )v (vf (B )?2 1 d v v v )v (vf v (C )? ?21 2 1d d v v v v v )v (f v )v (vf (D ) ? ?∞0 d d 2 1 v )v (f v )v (vf v v ( A )

5.两容积不等的容器内分别盛有可视为理想气体的氦气和氮气,如果它们的温度和压强相同,则两气体 (A) 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数必相同; (B) 单位体积内的质量必相同; (C) 单位体积内分子的平均动能必相同; (D) 单位体积内气体的内能必相同。 ( A ) 6.摩尔数相同的氢气和氦气,如果它们的温度相同,则两气体: (A) 内能必相等; (B) 分子的平均动能必相同; (C) 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必相同; (D) 分子的平均转动动能必相同。 ( C ) 7.在标准状态下,体积比为1:2的氧气和氦气(均视为理想气体)相混合,混合气体中氧气和氦气的内能之比为: (A) 1 : 2 (B) 5 : 3 (C) 5 : 6 (D) 10 : 3 ( A ) 8. 体积恒定时,一定量理想气体的温度升高,其分子的: (A) 平均碰撞次数将增大 (B) 平均碰撞次数将减小 (C) 平均自由程将增大 (D) 平均自由程将减小 ( C ) 二、填充题 1.设氢气在27?C 时,每立方厘米内的分子数为12 104.2?个,则氢气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 2.下面给出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几种微分形式,指出它们各表示什么过程。 (1)T R )M /M (V P d d mol = 表示 过程; (2)T R )M /M (P V d d mol = 表示 过程; (3)0d d =+P V V P 表示 过程。 3.容积为10升的容器中储有10克的氧气。若气体分子的方均根速率1 2s m 600-?=v , 则此气体的温度 =T ;压强=P 。

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提要

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提要 编者按:按照中国物理学会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委员会第九次全体会议的建议,由中国物理学会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委员会常务委员会根据《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章程》中关于命题原则的规定,结合我国目前中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内容提要》,作为今后物理竞赛预赛和决赛命题的依据,它包括理论基础、实验基础、其他方面等部分。其中理论基础的绝大部分内容和国家教委制订的(全日制中学物理教学大纲》中的附录,即 1983年教育部发布的《高中物理教学纲要(草案)》的内容相同。主要差别有两点:一是少数地方做了几点增补,二是去掉了教学纲要中的说明部分。此外,在编排的次序上做了一些变动,内容表述上做了一些简化。1991年2月20日经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委员会常务委员会扩大会议讨论通过并开始试行。1991年9月11日在南宁由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委员会第10次全体会议正式通过,开始实施。 一、理论基础 力学 1.运动学 参照系质点运动的位移和路程、速度、加速度相对速度 矢量和标量矢量的合成和分解 匀速及匀变速直线运动及其图象运动的合成抛体运动 园周运动 刚体的平动和绕定轴的转动 2.牛顿运动定律力学中常见的几种力 牛顿第一、二、三运动定律惯性参照系的概念 摩擦力 弹性力胡克定律 万有引力定律均匀球壳对壳内和壳外质点的引力公式 不要求导出)开普勒定律行星和人造卫星运动 3.物体的平衡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 力矩刚体的平衡条件重心 物体平衡的种类 4.动量 冲量动量动量定量 动量守恒定律 反冲运动及火箭 5。机械能 功和功率 动能和动能定理 重力势能引力势能质点及均匀球壳壳内和壳外的引力势能公式(不要求导出)弹簧的弹性势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