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医德医风教育自我剖析材料

2017医德医风教育自我剖析材料
2017医德医风教育自我剖析材料

2017医德医风教育自我剖析材料

医德医风教育自我剖析材料

这次医德医风建设年活动中,经过认真学习和深入思考,我对医德医风建设的内容和性质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对自身存在的问题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现在对照工作实际,作如下剖析: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在学习过程中,片面地自我满足,自认为工作好、表现好,既无以医谋私,也无违法乱纪,没有什么问题需要自查自纠。同时觉得自己虽有缺点,但问题不大,都是小毛病,在听取了先进人物的事迹报告后,发现自己离他们还差得太远,对医德医风的认识存有偏差,态度不够端正。

2、开拓创新的精神不强。虽然,过去在自己的本职工作中做得也不错,但基本上属于被动类型的,只是把医务工作当作一个职业,而没有把它当成一个事业去努力,缺乏积极主动性。遇到问题没有针对实际情况,主动地去寻出路,想办法,解难题,只是单纯依赖上级,因此,工作上还没有大的起色。

3、业务知识不够钻研。表现在:对待工作有时不够主动、积极,只满足于完成本职工作和上级领导交给的任务,在新技术和新知识的学习方面有所欠缺,没有做到学以致用。在工作中遇到繁琐、复杂的事情,有时会采取逃避的方法,认为“船到桥头自然直”,不是自己力求寻找对策,而是等待办法自己出现,缺乏一种刻苦钻研的精神。

4、在医疗服务的过程中,有时不够耐心细致,没有做到视病人如家人,态度有时比较粗暴,或在病人面前表现出不耐烦的情绪。与患者的沟通交流也比较生硬。

二、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上述这些问题的存在,虽然有一定的客观因素,但更主要的还是主观因素所造成。在这段时间,自已结合理论学习,对自身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也多次进行认真反思,深刻剖析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源与危害,从主观上查找原因,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政治学习不够,理论功底浅薄,参加单位集中组织的学习多,自学少,学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科学发展观就更少,缺乏系统的学习,钻研不够,联系实际不够,使自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实际脱钩,没有发挥理论的指导作用,只是为了学习而学习,使学习变得形式化、教条化,思想跟不上时代

医疗服务中的自我保护

如何降低医疗风险:

第一,医务人员所有的诊疗活动必须遵守诊疗常规。现在国内大多数医院的分配方式都是所谓的“按劳分配”,医务人员从自己的劳务中得到薪酬。在市场经济大潮的涌动下,医务人员在当今的诊疗活动中,不免会掺杂进去个人的利益,科室的利益,最终有悖操作规程的事情时有发生。比如可开可不开的刀,想着办法的哄病人开了,可用可不用的药,骗病人给用了,等等。到头来,不出问题则大家相安无事,但一旦有问题时,作为医务人员的你就必“死”无疑。只要呈到医学鉴定委员会、法庭上各位专家、法官一看,原来你是那么的脆弱,那么的不堪一击。可是,谁又叫你当初没有指征的乱动乱用?谁叫你不遵守操作规程?不依规矩,哪来成方圆?

第二,医务人员应内强素质,提高自身医学水平及应急能力。在中国,医疗行业是个高风险、低回报的行业。病人进院是以性命相托,医生的职责就是解除其病痛。但医学永远是一门发展着的科学,是一把双刃剑,用得好,可以治病救人,而反之,也可置人于死地。医学上任何的治疗、操作和处理都可能有副作用,都可能会发生并发症。就比如,宫腔镜、腹腔镜技术就是最近这十几二十年才在我国蓬勃发展起来的,现在已经逐渐成熟,操作也逐步规范。但这些技术的并发症远远高于传统手术,比如水中毒,损伤尿管、肠管,损伤血管甚至致死等等。然而,所有的并发症并非都是不可避免的,这种技术的特点是器械依赖性和技术依赖性,除了必须设备精良外,医生必须有很好的操作水平和操作技巧。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应对并发症的发生呢?我国妇产科的领军人物郎景和教授总结出一个单词:CASE(“观念、解剖、技巧、应急”四个英文单词的头一个字母)。1,我们医务人员必须牢记任何的操作和治疗都可能有并发症的概念,要知道你所进行的操作和手术可能会碰到哪些并发症,告之病人及家属,然后尽量去避免和防范。医生必须要有量力而行的观念,力不从心的手术和操作千万不要硬着头皮去做。即使你想挑战自我,也要谦虚谨慎,谨小慎微,可以请有能力的同道同事帮上一把扶上一程,一定要“稳”字当头!2,我们的医生在做手术之前,一定要熟知这种术式的解剖关系,所谓的庖丁解牛,

一切的解剖关系要了然于心!3,我们的医生不要自认为我什么手术都能做,但你做的漂亮不漂亮,完美不完美,你有没有扪心自问?你应该通过各种渠道尽量多地掌握一些技巧,哪怕是“偷偷”的向你的同事同道学习,亦绝不为耻。4,当你防不胜防,不想发生的事情居然就降临在你的头上了,作为一个好医生,你一定要沉着冷静,积极面对,将对病人的伤害和损伤降低到最低程度,亡羊补牢未为晚!

第三,医务人员要学会掌握沟通艺术。一个良医,不仅要善于医治病人身体上的疾患,更要善于解除他们心灵上的痛苦。当前的医患关系,经过社会上不法分子的吵闹,无良媒体、记者的炒作,成了最为紧张的人际关系。但大多数善良的患者还是理解我们的,很多时候,病人会在我们的耳边说;“哎,你们医生真辛苦!”你看,多么的善解人意,多么的温暖人心!我们应学会跟你所接触的每一位患者沟通,尽可能地去了解他们的思想,去了解他们的需求,并满足他们的需求。让患者感觉人间充满了温暖,人间处处有真情。我们的医务人员真要学会满足病人的合理需要,这才是沟通的成功之处。

第四,医务人员要发扬团队精神。一双筷子轻轻被折断,十双筷子牢牢抱成团。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团结就是力量。众人一起划浆才能开启大船,江中行舟,海上驳击,一艘大船比你一叶孤舟抗风险的能力强多了。医务人员不但要勇于承担责任,更要团结所有同志同事,有事情大家商量着办,有好处大家分享,有手术大家分工协作,不要独断专行。每个医务人员也不能因为掌握了某些或某项技术,就洋洋得意,惟我独尊,独来独往。有胜利的战果一定要大家分享,失败的时候,才有人为你分担。大家团结起来,一起分担,才能大事化小,小是化了。大家团结起来,三个臭皮匠抵过一个诸葛亮。群众综合在一起的意见,可以防止很多不必要的事情发生。我们最不愿意听到的一句话是:“早知如此,何必当初。”是的,也许只要“当初”大家的意见一凑和,根本就没有现在的“如此”了。团结就是要表现一致对外,当然,这个“外”,就是要团结一致,解除病人的痛苦,同时也保护我们自己,不要让我们的诊疗过程成了别人的把柄和空子。

第五,医院应多一些人文关怀,进行人性化管理。有一点可以肯定,只要我们每个医务人员,背靠着医院这个强有力的集体,大家携手共进,团结奋发,必定能提高抗风险的能力,必定能够有效地防范和降低医疗风险,远离医疗纠纷。

第六,医护人员为了解决病人的治病需要勇于承担必要的风险,而医护人员也应该规避完全可能规避的医疗风险,为此我们应做到:

1. 认真自觉执行相关法律法规,持证上岗;

2. 尊重病人对病情和诊疗措施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在诊疗过程中及时而充分告知(包括疾病固有风险和可能发生的问题),必要的签字(同意的要签,有些不同意的也要签字);

3. 严格执行三级查房制度,注意倾听病人主诉,及时检查和处理,疑难病例要及时组织讨论和会诊,杜绝和(或)减少漏诊误诊;

4. 认真执行《诊疗常规》,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注意毒副反应和禁忌症;

5.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按规范及时准确作好各项记录;

6. 提高技能,精心操作,减少失误,出现困难或意外要及时报告和请上级医师协助处理;

7. 带教学生要尽责,放手不放眼,确保医疗安全。

只要医护人员能按规范行医,就能基本规避医疗风险。而那些非医护人员过失和不当引起的医疗风险绝大部分家属是能理解的,医院也会承担相应责任,不会由医护人员承担这些责任。

如何掌握医患沟通的技巧:

一般而言,医患交流是分两个层次来进行的,一种是专业技术方面的,另一种是非专业技术方面的。专业技术方面,就是通过语言交流了解病史,向病人介绍医疗检查的意义、对身体是否有危害及患者需要承担的费用;阐述治疗手段、治疗目的,如是采用姑息疗法还是根治术,是对症处理还是病因治疗,同时应尽力解除患者的心理压力,如对药物副作用的恐惧心理等等。而要达到理想效果,不是一步就可以到位的,需要多次、反复、充分的交流,才能达到预期效果。非专业技术方面的交流,范围很广,内容丰富。和医患双方的个人修养、文化水平、道德观、人生价值观、社会责任感、法律意识等相关。对医务人员而言,应该了解患者就医时既有的心理和生理需求,否则,就不易沟通。应该让患者畅所欲言,变交流为交心,使医生的医疗行为与病人的期望十分接近,如病人期望过高,也要使病人的期望值逐渐下降,以达到现实的程度。这样可以清除治疗本身之外的障碍和非技术因素的负面影响,如医疗效果好,病人满意而归。万一治疗效果不理想,也容易取得病人的谅解。医患交流形式主

要是语言交流。一种情感的表达,如用词恰当,能起到很好的效果,令对方愉快的接受。当病人对医疗行为不理解的时候,尤其要注意语言表达的方式,不少纠纷就是因为一句话引发的。另一种交流的方式是非语言表达,如动作的表达,象握手、点头、微笑、身体姿势的变化等,这在医患交流中也起很重要的作用,这种无声的动作有时会起到“此处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另外,还有有声的动作,如笑声、咳嗽、吸气、哼声等等都是情绪表达的方式,可使病人有不同的感受,作为医务人员,应该在医患交流中予以注意。医患交流中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病人对医生的信赖,医务人员应该抓住这个中心环节,做到:如果病人不信任医生,就要设法获取这种信任;如果患者信任医生,就要使这种信任更牢固、更持久。

医患交流越来越成为医疗诊治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医患交流过程中,往往有以下几点最基本的因素,如何把握好这些因素,是决定医患交流是否成功的关键。

第一点是谁去和患者交谈。交流敏感信息的过程十分关键,如果医务人员对患者病情了解,并事先考虑到将要说明哪些基本问题,交流可能会比较顺利,所以这个工作一般由接诊或主管医生来做,而不是由护士或其他人员来做,这表明对患者的尊重和认真严肃的态度。如果可能的话,请与患者熟知的其他医务人员在场,即使这些医务人员不是实际上传递信息的人,也可以增加对患者的支持感,并让患者感到并不是自己孤身一人面临危机。

第二点是交流的地点,医患交流较佳的地点应是在一个单独、大小适中的房间,周围环境安静不喧哗,会谈前医生应嘱其他同事切勿在与患者或家属交谈过程中随意打扰,谈话时最好关闭手机。像这样在舒适安静的房间内无外界干扰的交流较易向患者传递关怀的情感,也易让患者或家属感觉到医生对患者的重视及尊重。切忌在大庭广众下告知患者敏感的问题。我们应严格尊重和维护患者的隐私权。

第三点是交流时机及交流方式。坏消息或不幸的消息总是让人绝望无助、恐惧甚至愤怒、对医务人员不再信任。我们应试图待患者或家属情绪稳定后再作交流。当患者或家属整夜不眠、疲惫不堪时,当一大群家属刚抵达医院情绪激动的时候,就不宜马上传达不良消息。虽然不能总是等待谈话的最理想时机,但切忌莽撞和冷淡地面对一群人宣布坏消息。告之坏消息的时候,最好选择一、二个有代表性的家属在场。传达不幸的消息,交流方式显得很重要。在正式传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