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规划纲要

校本课程规划纲要
校本课程规划纲要

华峰初中校本课程规划与实施纲要

为了进一步落实国家新一轮课程改革,大力推进素质教育,通过加强课程执行力的建设来不断提高学校教育的有效性,从而加快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步伐,特制定“华峰初中校本课程规划与实施纲要”。

一、课程规划的涵义

华峰初中校本课程规划,是指对华峰初中本校的课程设计、实施、评价等内容进行的全面规划。这项规划必须基于我校“十一五”发展规划,从实际出发,既要重视学校已有的课程传统或创新改革,又要认真考虑学校、教师和学生的需求和声音。实施纲要是关于这项规划执行的纲领性文件。其主要内容除了课程方案之外,还包括课程实施和评价、校本课程开发、课程管理机构的运行等。

二、课程规划与实施的意义

1、有利于实现学校的长远规划

新一轮课程改革确立了三级课程管理体制。在三级课程管理体制中,学校必须依据国家和地方制定的课程计划,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本校的课程实施方案,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落实。在这种制度安排中,学校是事实层面上的课程的最重要、最关键的管理者。而在学校一级的课程管理中,最为核心的工作就是学校课程规划的制定。因此,学校课程规划既是在三级课程管理体制下学校课程管理的必然要求,也是学校应该享有的课程权利。在充分享受权利的同时,课程规划,必须基于学校实际。

我校是一所农村学校,形成深厚的教育文化底蕴可能还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但根据我校“十二五”发展规划,我们树立了“以爱育爱,成就未来”的办学理念;确立了“全面发展、特色鲜明”的办学目标;坚持“和气、大气、正气、灵气”的校风,“为人、为学、为师、为友”的教风,“尚德、尚文、尚真、尚美”的学风。要实现这些目标,对学校课程进行整体的科学规划并组织有效实施便是其中一条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

2、有利于学生发展的需要

校本课程开发强调课程要适应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尤其要帮助那些学有特长或学有困难的学生获得充分的发展。我校培养学生的目标是“合格+特长”。我们不仅重视学生智力的发展,关注他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而且十分强调培养学生的动作技能、社会交往能力以及创新、创造能力,在拥有比较扎实的文化知识的同时,兼具有一定的特长。校本课程的开发大多数集中于体验型、表现型、实践型和操作型的课程领域,这十分有利于学生的多元智能的和谐发展,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充分张扬,有利于我校学生培养目标的最终实现。以我校学生实际来看,许多孩子都十分优秀,他们希望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更强的能力,这也强烈呼唤着一系列校本课程的出台和有效实施。

3、有利于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历来是我校教师培养追求的目标。而校本课程的开发,不仅需要有一批业务熟练、知识精深、能力超群的骨干教师,也需要朝气蓬勃的青年教师的积极参与和快速成长。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由于教师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他们的个性特长必然能在课程中得以体现,并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另外,校本课程开发时,如果团体参与某一课程,那么它是一个由各层次教师参加的合作和探究的过程。在这样的过程中,教师能够互相学习,反思他们自己在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并找到问题的答案。这样的合作与探究,有利于培养教师的专业精神,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如果教师独立开发(或承担某一方面),那么,由于课程研究、实施、评价等一系列工作均需教师亲自完成,所以他必须花大气力去整合一切有效资源,并在研究学生学习行为跟进过程中,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及时反思、调整教学策略等等,同样可以促使教师专业化水平不断提升。

三、课程开发的目标

(一)总体目标

在确保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实施的基础上,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充分发掘师生的个性潜能,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和谐地发展,促进教师专业的快速成长,促进学校的教育文化建设,从而彰显沙一中鲜明的办学特色。(二)具体目标

1、校本课程开发目标达成

一期目标:通过一年左右的研究与实践,整合原有校本课程基础(含各类兴趣活动),开发出具有时代特征、具有沙一中特色的校本课程。尤其要开发出能促进学校、教师、学生三方面和谐发展的校本教材并有效组织实施。

二期目标:通过2-3年左右时间的实施与改进,总结提炼出校本教材开发和校本课程开发的各项机制(包括:开发机制、使用机制、评价机制和改进机制等),总结经验,推广成果。

2、学生发展目标达成

使我校每位学生,德、智、体、美、劳等诸方面和谐发展,个体健康成长,并具有比较扎实的学科知识、丰富的传统文化知识、健康的心理品质,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练就1-2项富有个性的特长技能。

3、教师发展目标达成

使教师通过参与课程开发和实施,做到品格更加高尚、业务更加精良、一专多能、勇于并善于创新、专业成长迅速。

4、学校发展目标达成

通过课程开发与实施,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或超越本校“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各项指标,为学校的后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主要原则

1、循序渐进,适度开发原则

在确保国家、地方课程教育质量的前提下,根据学校实际,适度开发校本课程。明确校本课程开发是一项循序渐进、不断探索、不断完善、不断更新的系统工程。

2、团结协作原则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需要相关教师的团结合作,充分挖掘和利用校内外各种优势资源进行有效整合,确保质量。

3、坚持以人为本原则

校本课程的开发,要考虑发挥学生个性特长、增强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高雅的审美情趣。要

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的一切,实现师生和谐共同发展。

4、导向性原则

校本课程开发,必须以国家制定的教育目标为课程开发活动的准则与导向,以防止校本课程开发活动偏离国家的教育方针。校本课程目标的确定应以教育目标为基准。无论是校本课程的设计,还是实施与评价都要以实现课程目标为最高原则与终极目的。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应当用共同的教育目标来规范和引导整个开发活动,以减少开发中的随意性,增加其科学性。既保证国家基础教育的质量,奠定未来公民的基本素养,又应充分展示学生的个性特长,使他们真正成为充分发展的人。

五、校本课程结构

根据校本课程开发原则,从学校实际情况出发,将我校校本课程分为语言与艺术、人文与社会、科学与技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五大类。具体类别、课程目标、涉及主要学科及课程方向如下:

(一)语言与艺术

课程目标:

1、使学生了解并学习丰富的国内外语言文化,认识语言的魅力,并能初步熟练运用语言。

2、结合英语学习,了解西方文化和国际交流常识,提高英语能力,正确认识西方文明。

3、培养学生艺术欣赏的能力,提高艺术修养,学会鉴赏美、欣赏美、创造美。涉及学科:语文、英语、音乐、美术、历史等。

拟开课程方向:

(1)演讲与口才(如世界著名演讲赏析、演讲与口才锻炼等)

(2)现代西方文明介绍与英语表达(如西方文明史、英语口语与交际、英文写作等)

(3)文学阅读与创作(如世界经典文学名著欣赏,学校文学社团、中国楹联研究与创作、西方格言学习等)

(4)绘画与书法(如绘画与书法史、绘画与书法创作、中国书法与传统文化

等)

(5)校园(班级)合唱队与乐队

(6)摄影与摄像

(二)人文与社会

课程目标:

1、使学生学习和理解中国传统文化,汲取传统文化的精髓,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和爱国精神。

2、使学生能关心国家大事,理解世界发展趋势,能初步运用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分析现实世界中的若干问题。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并具有合理的是否判断能力。

3、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品质,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会合作,学会生活,学会创造。作好把握机遇、挑战危机的准备,初步形成掌握预测能力、获取分析信息的能力。

涉及学科:政治(法律)、历史、社会学、心理学、礼仪学、文学等。

拟开课程方向:

(1)中国儒家思想与传统美德

(2)人际关系交往

(3)成功人士创业史话

(4)法律常识探讨

(5)国内外热点问题研究

(6)礼仪与文明规范

(三)科学与技术

课程目标:

1、了解科学发展史,认识科学发展中包含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体会“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

2、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和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探索的兴趣和能力。

3、善于认识自己的特长,着力发展特长。

4、培养学生的学科特长,灵活地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涉及学科:历史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地理学、劳动技术、信息技术等。

拟开课程方向:

(1)中西方科学史

(2)各类学科竞赛

(3)生活与科学

(四)体育与健康

课程目标:

1、了解不良心理、不良行为的形成机理,优化学生的心理环境。

2、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正确地理解自我,确定努力方向,激发奋斗的精神。

3、培养学生终身健身的习惯和一定的体育技能。

涉及学科:心理、体育与健康等。

拟开课程方向:

(1)心里健康辅导与咨询

(2)健身技能

(3)体育竞技

(4)球类、棋类选修活动

(五)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课程目标:

1、认识自然,认识社会,培养关爱自然、关爱生命的意识。

2、激发学生探索宇宙的兴趣和思考人类生存的意识。

3、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涉及学科: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地理学、劳动技术、信息技术等。

拟开课程:

(1)生活与环保问题研究

(2)航模制作

(3)生物培植

(4)养花与插花艺术

(5)网络制作技术

六、课程的运行与管理

校本课程的开发不是教师的个人行为,而应根据学校的办学理念,集思广益。校本课程与学校以前的活动课和兴趣小组活动既有交叉又有异同,它的开发是通过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来完成的,所以学校必须加强指导和管理。我们采取的策略是:先编写好实施纲要,然后依据纲要编写教材,接着再依据教材编写较为详细的教学活动方案并组织实施,最后对开发与实施的过程类资料进行整理,作出评价等。

(一)校本课程开发中教师队伍建设

, 1、鼓励学校全体教师人人参与课程开发与实施,充分利用学校各级各类骨干教师的优势,引领青年教师热情参与。如有需要,学校还可以外聘特殊专业教师前来兼职授课。

2、充分发挥教师的专业特长,鼓励不同专业背景的教师开设不同门类的校本课程。

3、学校要充分利用校园网站、教科研活动等指导教师随时关注课程改革,了解国内的课改信息,关注社会、科学、技术理论、实践、发展等热点问题,帮助教师一起研究、开发相关课程。

4、学校创造条件让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教师参与校内外培训和交流学习,聘请专家学者前来学校指导。

(二)校本课程建设与组织管理

学校成立校本课程建设领导小组与工作小组,负责管理各类事务,校长柴积辉总组长,负总责。

1、校本课程建设领导小组

孟拉拉副校长任组长,具体组织、协调,召集会议,落实进程。学校教导处负责课程纲领的制定。教导处会同周学军与文北海老师分别负责对文理科校本教材开发进行有效的指导与管理。

2、校本课程实施工作领导小组

孟拉拉副校长任组长,具体负责校本课程各项工作的落实。教务处张金红主任分管课程的时间安排与教师业务的落实,会同王勇辉老师将明细发到每一位班主任的手中,整体规划,提前通知。

各教研组长为工作小组负责人,负责本教研组内相关学科校本课程的组织开发、实施工作。

(三)校本课程申报审批制度

我校校本课程采取申报审批制度。各学科教师根据校本课程的目标及结构,针对我校学生实际,结合自身的教育教学的特点、实践经验与思考,申报个人或小组课程计划。学校校本课程领导小组审批同意后方可实施。

申报时间:申报为9月份,10月开始实施。以后为每年的5、6两个月接受申请。

申报校本课程的教师,必须提交以下资料:

(1)课程名称

(2)课程目标

(3)教学内容

(4)课时安排

(5)组织形式

(6)评价方法

(7)课时讲稿提纲等相关资料。

七、评价和奖励

(一)课程评价

1、对课程开发实施者的评价

(1)教师的自我评价;(2)学生实际接受的效果评价;(3)领导与教师听课或检查后的评价。

2、对学生的评价

(1)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学时总量;(2)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3)学习的客观效果。

3、对课程的评价

(1)课程内容;

(2)教学过程;

(3)学习效果。

(二)对学生的考评

1、考核内容根据教学内容和形式由任课教师决定。

2、考核形式以作业、学习体会等形式呈现,由任课教师决定考核形式。

3、考核由任课教师负责,填好成绩(等第或学分)最后反馈至教务处与班主任。

(三)对教师的考核与奖励

1、考核内容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

2、校本课程的所有授课资料都是考核内容。

3、校本课程考核与教师年度考核相挂钩,作为考核加分项目。

八、几点说明

1、教师校本课程评价奖励的具体细则由教科室另行制定,并报校长室审批。

2、建立学生学习校本课程的各项管理制度,由教务处会同德育办共同制定。

3、建立校本课程专用课表,由教务处根据有关规定研究制定。

4、校本课程实施的评价由教科室会同教务处在校长室的领导下共同进行。

5、其它未尽事宜待征求意见后,作进一步修订或补充。

华峰初中

2013年9月1日修订

美术校本课程纲要

校本课程材料 子美外国语小学校本课程 “艺绘风”美术社团 社团名称:艺绘风美术社团 负责老师: 路婞妍 活动时间:每周三、四下午2:40—4:20

美术校本课程实施纲要 课程名称:《创意儿童画》《衍纸画创作》 授课对象:小学二、六年级学生 授课时间:每周三、周四下午2:40—4:20 授课教师:路婞妍 第一部分前言 当前,以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为目标的课程改革正全面展开,确定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三级课程体系。根据国家课程改革精神,结合学校近年来特色建设成果,我校的《衍纸画》校本课程应运而生了。为了扎实有效地实施好本课程,特制订本学科校本课程实施纲要。 第二部分课程设计背景 我们学校的教育理想是把子美打造成师生共同的精神家园,希望每一位子美人在这个家园中都能激情诗意地快乐学习,快乐生活,成就自我,享受教育。本着一切从儿童发展需要出发的指导思想,培养学生成为行为求真、品德向善、身心尚美的。为了挖掘学生个性潜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增长学生的美术技能,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我校以新一轮课程改革理念为指导,针对低年级和高年级学生的特点分别开展了《儿童画》和《创意衍纸画》的校本课程。 第三部分课程目标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总体目标 1.研究实验目标:开发出具有时代特征及我校特色的校本课程,逐步开发出能促进学校、教师和学生等协调发展的校本教材和优秀案例。结合地方和学校课堂

教学实际,仔细斟酌和比对各种版本的教材,结合自身的专业,内化为校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创建更加实效和针对性强的绘画校本课。 2.学生发展目标:在绘画校本课的学习中使学生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在绘画学习过程中,激发创作精神,加强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培养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学生在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中,学会观察和思考,学习质疑与探究,形成良好创新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教师发展目标:更新教育理念,理解周边文化的育人功能,体现学校美术教育的特殊性,加速开发和利用更广泛的校本课程。拓展教师知识增长能力,提高专业形象,从而推动了教师专业的发展。 (二)、校本课程的课程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通过美术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为今后的美术学习奠定基础。 (2)在自信作画中,加强合作交流,既表现个体的水平,有体现群体的意识,增强集体主义精神。 (3)在美术训练过程中,丰富情感,提高审美能力,进而促进人格完善。2.过程和方法目标: 通过每周美术特色的学习,和组织参加各种、各类美术类的比赛活动,开阔学生的视野,学生学到一技之长。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美术特色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美的知识教育,陶冶情操,增强审美能力,达到全面提高自身整体素质的目的。

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

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 (一)需求评估 1.明晰学校教育哲学 开发实施校本课程,首先要有明确的学校教育哲学,即学校根据师生特点、教育资源、学校教育传统以及教育者的办学宗旨,确立自己独特的发展方向。它反映的是学校的个性,体现的是学校特色。我校的教育哲学是实施人本管理,让学校成为教师实现人生价值的绿洲,实施人本教育,让学校成为学生展示生命力的舞台。 2.评估学生的发展需要 学校是为学生而存在的,学生的兴趣与需要,个性的充分发展,是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重要依据。为了对我校学生的发展需要进行合理评诂,我们组织设计了问卷,针对学生的兴趣与需要,包括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的选项,成长中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以及学生对学校课程设置的需求。在评估过程中按照学生年龄特征,学校就高、中、低三个年龄段的学生分别采取了直接答卷、选项填空、大规模访谈等形式,对学生的发展需求进行全方位的评估,最后形成科学的调查报告。结果显示,我校小学生的发展需求具有一定的共性:健康生活的需求、快乐学习的指导、幸福成长的体验、创新的思维品质的养成。 3.评估学校及社区发展的需要 学校是学生幸福成长的摇篮,是他们实践与体验生活的基地。我校虽然是中心校,但教学资源相对于城区来进比较匮乏。加之生源多属于农村家庭。父母的教育意识淡薄。部分学生由于父母的娇惯,忽视了礼仪与感恩,部

分学生由于饮食结构的不合理,导致了身体素质差,缺乏一定的劳动技能和水平。部分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又迫切地想促使孩子有一定的兴趣爱好,在特长方面有所发展。基于这样一种现状,需要重建学校文化,重新审视学校的育人目标,使这所半个多世纪的老校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给学校发展提供了平台,课程管理与决策权利的下放,给学校课程创新创造了机遇。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满足了学校发展的需求,学校在实践探究中明确了以课程改革为突破口,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实现学校教育哲学的方向。 4.分析学校与社区的课程资源 近年来,县局、政府为学校投入了大量财力。扩建了图书室、微机室。语音室。光盘播放室、卫星收视室等。这些无疑为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提供了很好的课程资源。在人力上,我校的教师年龄年青化。他们爱好广泛,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比较快。例如,王丽萍老师毕业于专业音乐学校。擅长器乐、舞蹈。门殿宗老师擅长微机知识,在flash制作方面更是游刃有余。苗秀玲老师一直任教科学、自然学科,对于种植、养殖也属于内行,总之,我们能根据教师的擅长来满足学生的所需。 另外,我们可利用的校外课程资源也很丰富,学校附近,各种机构、企事业单位较多,居民较集中,镇领导也力图改善生活环境,扩大了服务的范围:维修、购物、扶贫帮困、关爱弱小、节日喜庆活动等。学校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主动参与文化活动,美化生活环境,与当地居民共同建设美好的精神家园。 (二)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总体目标

新高考背景下生涯教育校本课程教学设计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7112713700.html, 新高考背景下生涯教育校本课程教学设计 作者:姚冬媚 来源:《教育界·D》2019年第12期 【摘要】新高考的选考制度催生了高中生涯教育,对学生成长有重要意义。作者结合市专项课题“普通高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实践研究”和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课题“普通高中生涯教育实践研究”的研究心得,以在上杭一中开的一节观摩课“职业价值观探索”为例,谈了在生涯教育校本课程教学设计中的实践与体会,以供借鉴与商榷。 【关键词】生涯教育;校本课程;职业价值观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8年三明市新高考改革研究专项课题“普通高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实践研究”(ZXKTG-1816)的研究成果。 陶行知先生说过:“好的教育应当给学生一种技能,使他们可以贡献社会。”生涯教育校本课程正是关注学生个体的学习迁移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帮助其充分了解职业世界,认识自己,做出个性化的生涯选择,以提升他们的核心素养。“职业价值观探索”是一节互动式、体验式、探索式的生涯教育课,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什么是价值观和职业价值观,知道职业价值观的意义是什么;认识到价值观的重要性,在职业规划中能重视对个人价值观的探索,愿意在今后的生活中不断反思;培养健康合理的价值观,能够考虑长远的人生目标,追求有意义的人生。 一、新课导入,引发思考 教师讲述《富翁与渔夫的故事》:“一天,富翁到海边散心,看到渔夫悠闲地躺在沙滩上晒太阳。富翁走过去对渔夫说:‘你在这里晒太阳,怎么不去捕鱼呢?我告诉你如何成为富翁和享受生活的真谛吧!’渔夫说:‘好啊。’‘……如此,你就会和我一样成为亿万富翁了。’‘成为亿万富翁之后呢?’富翁略加思考说:‘成为亿万富翁,你就可以像我一样到海滨度假,晒晒太阳,钓钓鱼,享受日光浴了。’‘噢,原来如此!’渔夫似有所悟地说,‘但是,我现在不就是在晒晒太阳,钓钓鱼,享受日光浴吗?’” 引导学生思考:1.对渔夫与富商的对话你怎么看?2.是什么导致他们想法的不同? 体会:通过《富翁与渔夫的故事》,引导学生明白价值观不同会导致生活态度的不同,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概念界定,探索意义 (一)概念

优秀校本课程标准

优秀校本课程评选标准 一、符合有关政策。课程设置符合国家基础教育相关政策规定,课程特色显著,课程实施效果显著,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利于促进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 二、体现新课程理念。能够以鲜活的、发展的、创新的活动形态整体设计教材内容,促进学生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升,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探究性。 三、从校本实际出发。能够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学校为基地,以学生的发展需求为内容,通过分析和研究校内外环境,整合各种教育资源,体现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 四、作为校本课程实施媒介和重要形式的校本教材,要具有原创性、地域性、教育性、实用性,系统讲解某一领域知识的教学材料汇编或正式出版物(文本教材)。校本教材结构合理,重心突出,层次清晰,内容丰富,体例严谨,行文流畅,用语规范,图文并茂,格调清新,可读性强,便于讲解或自学。不存在方向性、科学性、知识性错误。校本教材成果著作权人可以是个人、团队或单位。成果要求不少于1个学年的学习内容。确系根据学校实际自主开发的成果,严禁抄袭。每项成果主编1人,参与人数限前5人。参评成

果不包括学习辅导用书、习题集、教学参考资料,以及参与编写的国家和全省地方课程教材等。

五、材料完整、真实可信 1、《驻马店市优秀校本教材申报表》 2、《学校校本课程规划方案》、学校课程审议委员会审议通过的《校本课程纲要》、校本课程表、校本课程教学活动设计方案、课程学习结果评价等材料。 3、如有校本教材,需提供编写的校本教材;一学年的校本教材教案1份。 4、其他佐证性材料。能体现校本课程开发、实施、评价、反思等环节的过程性、真实性的文字、图片、视频等原始性材料。不能提供纸质的可提供电子材料刻录光盘。 (专业文档资料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环保 校本课程纲要

《环保让生活更美好》校本课程纲要 开发背景: 随着我国生态环境建设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深入人心,提高农村人口的环境意识势在必行,农村中小学生的环境意识关系到农村地区未来的发展,作为一所农村学校,进行农村环境教育校本课程资源开发有着更加深远的意义。学校作为传授环保知识的主渠道,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我校则借着新课程改革的契机,将本校的校本课程之一定为环保课程,有计划有步骤地对我校学生进行系统的环境教育。 环境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素质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持久地开展环境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使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环境价值观和环境伦理观,并具备良好的环境素质。环境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能够具备对环境问题的关心和认识,不仅要对人类的活动和环境的关系有综合性的理解和认识,还要掌握能够对环境保护的关心有推动力的技能、思考力和判断力,参加一些以创造良好环境为主体的活动,并养成对环境负责任的行为习惯。我校一向十分重视环境教育,采用多渠道,开展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在加强环境教育,促进学生良好环境行为习惯的形成方面取得可喜的成效。地方课程《环境教育》主要是讲述环境保护方面的基础知识,而且范围太广离学生生活太远,学生感触不深。为全面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尽可能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环保素养,我校根据农村学生的生活特点,结合当地的生产生活情况,编写了《环保让生活更美好》,内容不仅包括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环保知识,还通过系列丰富多彩的环保活动吸引学生参与,增强课程的实效性。 开发方案 为顺利开发《环保让生活更美好》校本课程,学校首先成立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指导小组和教师小组,建立完善的组织网络。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由校长、主管课程开发的副校长以及教导处等处室的负责人组成,对校本课程的开发作出正确决策,予以全面部署。校本课程开发指导小组由教导处和一些骨干教师组成,制定校本课程开发的总体方案。校本课程开发的教师小组也是校本课程的实施者,按照校本课程开发的不同项目而分别组建负责制定本科目的开发方案,编写课程纲要和教学指导书,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料。 学校在师资紧张的情况下对校本课程进行倾斜,安排学校的部分骨干教师引领校本课程的开发,并积极组织参加上级组织的各类培训学习,定期开展组内培训,深入学习校本课程开发的有关知识,指导教师根据教材编写原则和学校学生实际编写系列校本课程教材。学校为保障校本课程的顺利开发实施,还将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支持和硬件条件。 开发步骤:2007.9—12,规划课程内容;2008.1—7,策划教材开发,在部分级部试行;2008.9始,在全校推广使用并修订教材。 课程目标 通过实施环保校本课程,培养学生智能领域目标和发展领域目标,促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环境意识、环境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树立知环境、爱环境、卫环境、创环境的思想和爱家乡、建家乡的感情,既实现自己的知行转变,培养了自身的能力,又增强社会责任感,产生一定的社会效应,最大程度的发挥教育的作用。 通过系列农村环保主题的教学和实施,帮助学生从其生活环境中选择感兴趣的主题和内容,注重学生对环境的感受和体验,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并学会健康而愉悦地、自由而负责任地、智慧而富有创意地生活,并学以致用。 课程名称 《环保让生活更美好》 课程性质 必修课程

校本课程开发方案设计说明

校本课程开发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及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精神,切实地做好基础教育新课程实验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为学生终身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目前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以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为目标,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从原来单一的国家课程走向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模式。为落实国家课程改革纲要计划,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我校将在切实科学执行国家课程的同时,研究、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构建我校新的课程体系。根据我校环境、文化等各种校本资源,考虑学生多样化、全面化、持续性发展的需要,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为此,特制订本方案。 一、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和背景 校本课程是指学校根据自己的教育理念,在对社会、学生的需求进行系统评估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通过自行研讨、设计或与专业研究人员、其他力量合作等方式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目的和背景具体表现为“四个需要”。 一是体现我校特色的需要。每一所学校都以自己独特的文化历史背景、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综合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校风和办学传统。校风是“此校与彼校之间自然存在的个性差异”,而办学传统是办学历程中所积淀的学校文化的结晶。中外名校成功经验表明,特色课程的构建是实现学校办学特色的重要载体,如陶行知先生创建的晓庄学校几十年来一直以“教学做合一”作为校训。我校要实现“以激励教师和学生的发展为本,全面深化素质教育,造就‘做地球村主人’的现代中国人”的育人目标,成为富有特色、具有“实验性、示范性”的一流名校,除切实、科学地落实好国家课程外,还应

小学生生涯规划活动课校本课程介绍

小学生生涯规划活动课校本课程介绍 佟楼中学校本课程介绍科技类: 航模 以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陶冶学生的情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对学生学习航空知识、增长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科学素养、团队合作意识、增强爱国主义精神都具有积极作用,是贯彻实施青少年学生素质教育的一个极好途径和载体。 电脑设计 为培养学生学习使用信息技术的兴趣,提高实践运用能力,养成良好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推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自创办以来,社团成员在老师的指导下,积极参加计算机竞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本电脑课程主要学习电脑绘画、电子报刊的制作。文学类: 国学 致力于传承中华文化。通过诵读活动的开展,使学生感受到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儒家思想博大精深,从经典之作中去吸取民族精神的源头活水,获得古圣先贤的智慧之光。

书法 本门课旨在增长知识,提高艺术修养与鉴赏能力,丰富同学们的业余生活,增长书法知识,弘扬传统文化。我们将充分发挥课堂资源,给广大热爱书法的同学提供展示自己的舞台。 学科类: 经纬链接 致力于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生活环境和地球环境,培养他们关爱家乡、关爱地球家园、保护地球家园的意识;丰富学生校园文化生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人文素养,通过合作与探究,增强学生间凝聚力。 趣味生物 为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调动学生对生物科学的热情,给生物爱好者们提供施展自己才华和增加交友范围的平台,开拓视野,释放创意,汲取知识……在多姿多彩丰富趣味的活动中充分体现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国画 通过国画课的开设,使学生的国画特长得到更好的发展,进一步了解国画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观,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水墨洞天的精彩。 西画 本着丰富学生业余生活,让喜欢西画的同学在这里可以提高西画技能,通过绘画去发现生活中的美。 生活趣味类: 蜡染扎染 介绍蜡染、扎染技术及其优秀的蜡染、扎染作品,在感受蜡染、扎染艺术魅力的同时,体验蜡染和扎染的制作乐趣,提高学生的手脑协调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 陶艺

各学科校本课程创新教学模式及创新教学方法探究

各学科校本课程创新教学模式及创新教学方法探究拓宽课程资源的内涵和外延,以典型案例为载体、以校本研究为主渠道,切实提升中小学教师利用与开发课程资源的实际能力,尤其要关注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性资源,最大限度地有效开发和恰当利用地域性的课程资源,开发与国家课程相匹配的课程资源包,构建课程资源有效开发和恰当利用的评价体系,是破解该问题的有效策略。 生本性 教师只有具备有效利用与主动开发课程资源的意识,才会主动接近课程资源,主动思考其价值,进而加以合理利用和适时开发。在此基础上,教师才可能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根据地域特点、学校特色、学科特点、教师特点和学生现状”〔 3 〕,主动适切地开发和有效利用各类课程资源。但调查结果显示,教师开发和利用课程资 源的现状不容乐观。“打造学校特色” 或“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而不是“发展学生个性特长”; 校本课程建设的“体系性”缺失 从课程要素来讲,课程建设需要关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管理和课程评价等方面,这些都需要在设计课程时进行系统考虑、整体规划。从这个意义上讲,校本课程建设是一项系统而又繁杂的工程,需要学校在开发之初就整体思考如何制订一个科学而又自成体系的课程规划,并在规划的引领下形成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高质量课程体系。然而,从我们调查的情况看,有些学校在校本课程建设过程中缺乏主动谋求发展的理性思考,往往过多地关注校本课程开发数量的多与少,开发类型的丰与简,忽视了从结构的高度对校本课程进行科学而系统的规划统整。具体表现为两种现象:一是虽然

开发了较多的校本课程, 但这些课程之间没有任何关联,呈现碎片状态; 二是开发的课程之间有表面的关联,但缺乏内在的实质性关联。 校本课程建设的“监控性”缺失 提升校本课程品质的对策 但是,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有益补充的角度看,从学生个性化发展、学校特色化发展、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角度来看,其是必不可少的,而且会越来越重要。因此,作为基层学校,应该进一步认识校本课程建设的重要意义,强化校本课程建设的主体意识, 努力改善学校的校本课程建设,具体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关注学生的课程需求。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 “人生需要什么,我们就教什么。” 因此,在开发校本课程时,应该对学生的课程需求进行系统的调查,并在构建课程框架时结合学校的课程开发资源、教师的开发能力等因素,对学生的课程需求给予恰当的回应,从而进一步增强校本课程建设的“生本性”。二是设计科学的课程开发规划。成立校本课程建设委员会或小组,从学校教育理念、学生课程需求、区域课程期待、学校课程资源等方面思考和构建课程框架,兼顾课程的独立性与关联性,最终形成《校本课程开发指南》,增强校本课程建设的“体系性”。三是建立完善的课程管理制度。从课程开发、实施和评价等环节入手,建立相应的课程开发审议制度、课程实施考核制度、课程评价制度,切实抓好源头,盯紧过程,健全评价,增强校本课程建设的“监控性”和“平衡性”。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基地开发的课程,因此, 各学校立足自身特色、教师资源和学生需求开发和实施具

学校校本课程开发计划

法哈牛学校校本课程开发计划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基础开发出来的课程。实施校本课程是实现学校的办学宗旨,体现办学特色的有效途径。学校在完成国家课程计划的前提下,可以对国家课程进行部分改造,可以自行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实施校本课程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校本课程的开发还可以有效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课程开发水平。随着课程权力的再分配和学校自主权的加强,校本课程开发研究将是今后我国课程革新的焦点。为落实素质教育精神,顺应课程教材改革的发展趋势,根据省市课程改革会议精神,提出我校校本课程开发计划。 一、指导思想: (一)确立一个中心:人文素养的培养 通过对校本课程的需要评估,我们决定以体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适应社会进步、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要求为前提,将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定为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方向。 (二)建立一个基础:生活 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从生活出发,引导学生理解生活的意义,生活的方式,扩展学生生活经验,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使学生从思想到行动,都能贴近生活,适应生活。从而解决学生生活中的问题,并创造生活,享受生活。因此,我们的校本课程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在课程的开发过程中我们重视师生的自我发展、自我体验,正视学生的个人知识。重视学生的自我意识、自我体验、自我选择,张扬

学生知识中的个性化,使之共同成为时代精神的建构者。 (三)明确一个原则:开放(包括内容和形式上的开放) 开放可以给师生更广阔的天地,校本课程内容上的开放可以使教师更好的把握教改的实质,形式上的开放可以促进内容更趋科学、完整。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和内容 1.总目标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邓小平同志的"三个面向"为指导,体现时代的要求,体现本次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核心内容,以学生发展为本,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指导学生,促使每一个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教师、学生共同成长。培养自尊、自强、自立的有独特个性、有完善人格、有创造精神、敢于标新立异的人才。 2.具体目标 发扬"尊重人格、尊重差异、思想自由、个性解放、自知自律、自主发展"的人文主义精神,推进小学教育人文化改造,培养自尊、自强、自立的有独特个性、有完善人格、有创造精神、敢于标新立异的人才符合课程改革的宗旨。因此,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是我校校本课程的目标,针对学生实际,我们把它分为:尊重他人、认识自我、勤于反思、善于合作。 3.校本课程开发内容 校本教材的开发内容,主要有“课程整合、课程新编和课程选择

校本课程开发方案设计

. 校本课程开发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及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精神,切实地做好基础教育新课程实验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为学生终身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目前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以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为目标,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从原来单一的国家课程走向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模式。为落实国家课程改革纲要计划,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我校将在切实科学执行国家课程的同时,研究、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构建我校新的课程体系。根据我校环境、文化等各种校本资源,考虑学生多样化、全面化、持续性发展的需要,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为此,特制订本方案。 一、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和背景 校本课程是指学校根据自己的教育理念,在对社会、学生的需求进行系统评估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通过自行研讨、设计或与专业研究人员、其他力量合作等方式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目的和背景具体表现为“四个需要”。 一是体现我校特色的需要。每一所学校都以自己独特的文化历史背景、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综合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校风和办学传统。校

风是“此校与彼校之间自然存在的个性差异”,而办学传统是办学历 程中所积淀的学校文化的结晶。中外名校成功经验表明,特色课程的构建是实现学校办学特色的重要载体,如陶行知先生创建的晓庄学校几十年来一直以“教学做合一”作为校训。我校要实现“以激励教师和学生的发展为本,全面深化素质教育,造就‘做地球村主人'的现 代中国人”的育人目标,成为富有特色、具有“实验性、示范性”的一流名校,除切实、科学地落实好国家课程外,还应有自身的办学思路. . 和风格,而当前我们校本课程的研究开发追求的就是自己的办学特色。二是张扬本校教师的个性的需要。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中,往往把教师视为一种职业更多地提倡具共性,而忽视了教师作为人的个性特点。实质上,教师首先是一个人,“一个真正的教师永远是一个个性,一 个鲜明的个性,独具一格的个性”。也正因为如此,教师的个性品质 必然影响着其对课程的选择与组织,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仅表现在学识方面,更重要的是在人格方面。学生的个性往往总是或多或少地带有他的老师的个性的痕迹,这就是所谓的“以智慧培育智慧,以个性养成个性”的必然结果。因此,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必须立足于教师的个性,校本课程的研究、设计、实施和评价都由一线教师来承担,使教师与其工作效能直接发生关系,这必将有利于教师专业精神、专业技术的提高,有利于教师个性特长的发挥,有利于造就一支专业素

生命教育校本课程简介

车墩学校《人间有晴天》生命教育 主题活动课校本课程方案 (课程简介) 车墩学校

《人间有晴天》——生命教育主题活动课课程校本课程方案 2005学年起,在生命教育大背景下,我校在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认真学习《上海市中小学生命教育指导纲要》的基础上,我校根据学校和学生的自身特点及需要,依托多年来学校开展的各种主题活动,创造性地开发了生命教育主题活动课校本课程《人间有晴天》。 一、课程开发背景与情景分析 1、课程开发背景 2005年,上海市教委基于中小学开展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制定了《上海市中小学生命教育指导纲要》(简称《纲要》)。 针对生命教育对现代学校的要求,《纲要》指出:“多年来,上海中小学在实施生命教育方面,通过不断尝试和探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在生命教育的内容、层次、形式等方面缺乏整体规划和系统构架;学校现有课程教材中的生命教育内容比较单一,对学生身心发展的针对性、指导性尚不明确;对学生生存能力的培养,缺乏有效的操作性指导;对校内外丰富的生命教育资源缺乏系统有机的整合。因此我们认为,在生命教育大背景下,我们应该抓住时代赋予学校的机遇和挑战,积极开发适合学校发展、符合学生特点的生命教育校本课程,为推动生命教育的发展做出贡献。 《纲要》提出的生命教育实施三种途径是:学科教学、专题教育、课外活动。《纲要》指出:“中小学生命教育要有机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各门学科、各个环节、各个方面,既要充分运用学科教学,传授科学的知识和方法;又要突出重点,利用课内课外相结合等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专题教育;更要坚持以实践体验为主,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生命教育涵盖的内容广,涉及的学科多。如果从三种途径整体开发生命教育的校本课程,无疑对学校的课程建设能力提出极高要求,并且开发与实施的周期漫长,与我校的现状与发展不相匹配,教师与学生也无法适应。因此,我们必须寻找适合的内容与实施途径进行生命教育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 2、校本课程开发之情景分析,旨在系统考虑学校内外部诸因素,做到“认识自我”。了解学校课程开发的现实基础和可以开发和利用的教育资源状况。我们借助SWOT分析模式,分析生命教育主题活动校本课程开发的现实情景。见下表: 车墩学校中学部生命教育主题活动课校本课程SWOT分析表 S(优势)W(劣势)O(机会点)T(威胁点)S(行动策略)

科技教育校本课程纲要

泥井中学2010-2011学年度 ——《科技制作》校本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科技制作 课程类型:科技类选修 课程资源:课程选择 开发主持:校本课程开发小组 主讲教师:王建义 学习对象:七八年级学生 学习时间:每周一课时,共25课时

泥井中学科技教育校本课程纲要课程名称:科技制作 课程类型:科技类选修 课程资源:课程选择 开发主持:校本课程开发小组 主讲教师:王建义 学习对象:七八年级学生 学习时间:每周一课时,共25课时 第一部分课程实施背景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为保障和促进课程适应不同地区、学校和学生的要求,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这样就把课程的一部分权力下放给学校和教师。开发研究科技教育校本课程将对于实现学校的办学宗旨,体现办学特色,向学生提供最迫切的教育有着重要的价值。如何把科技教育开发为校本课程,培养学生的实践精神和创新能力,更加符合独特的地方环境和教育需求? 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实行以来,我校一直在寻求适合学生发展的科技教育教材,究竟该教给学生些什么?那些内容才是学生需要的?怎样的教材才能贴近我校实际情况又能使学生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正在我们苦苦寻觅的时候,市教科所组织开展了创新检测赛。在这次创新检测赛中《稳定的木塔》一项,我校取得了市赛二等奖的好成绩;以此为契机我们开展了科技兴趣小组活动。搜集以往赛事长期题、即兴题作为科技教育的教学内容。2007年市创新检测赛《运水装置》一项中,我们又取得了市赛一等奖、创新奖好成绩,借此机会我们大力宣传科技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科技兴趣小组吸引了大批的学生。从两次比赛的情况看,说明了两点:一是我们的学生需要科技教育;二是我们有这样的教师可以完成科技教育教学任务。在李待军校长的授意下,学校组织了教材编写小组。小组成员认真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派出教师参加市县组织的学习,由刘振平主任负责组织完成了教材的编写。此教材完成后至今一直作为我校的选修课。教材结构和内容也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完善和充实。

无锡市广益中心小学校本课程纲要

无锡市广益中心小学校本课程纲要 课程简介 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基地,在国家及地方课程指导下,为满足学生发展需要,依据学校办学理念和特色建设目标,采取民主和开放手段,由学校成员负责自主、独立或与校外相关人员合作,编撰教材,设计教学活动方式,开展的课程开发活动。近几年来,我们根据校本课程开发个性化的价值追求和“以学生为本”的课程理念,坚持趣味性、区域性、适应性的原则,先后开展了构建“科学与生活”“艺术与素养”“足球与健体”等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成功地自编了校本教材《科艺苑》。其中包括模型制作、民间工艺、种植园艺三个主要篇章。同时,指导教师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特征,不同年级的教学要求,编写课程方案,并对授课时间、内容和方法逐一研究,初步形成了该课程的教育纲要。 课程纲要: 上篇:科技制作 一、认识的对象是大自然的秘密 自然界物体的形态、构造、性质。各种自然事物有什么变化,这些变化有什么规律,是在什么条件下发生的,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各种自然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各种自然事物与人有什么关系,以及人与自然的相互作用。 二、以"探究"的方式认识各种自然秘密 所谓"探究"的方式是指:当面临一个不明白或尚待解决的问题时,要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方法,反复地研究,寻找问题的答案或解决的方法。"探究"是在问题的基础上进行的,没有问题就无从探究;"探究"是以自己(一个人或一个群

体)研究为主,不是由别人直接告诉问题的答案或解决的方法;"探究"通常是经过多方寻求、逐步逼近问题的正确答案,不是一蹴而就,马到成功的。 三、学会"像科学家那样"探究各种自然秘密。 为什么要像科学家那样探究呢?首先,科学家是学生景仰的人,科学家的探究活动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活动,提出像科学家那样探究大自然的秘密,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次,科学家是职业从事探究工作的人,是探究世界秘密的成功者,他们不仅拥有专门的科学知识,而且具有丰富的探究经验,只有像科学家那样探究,才能正确地认识各种自然事物,学到科学的、行之有效的探究方法,受到科学的教育。 科学家是怎样探究大自然的秘密的呢?概括地说,科学家总是从不明白的或需要解决的问题出发,本着学的态度、按照科学的过程、采用科学的方法探究各种自然秘密的。所谓科学态度是指:人在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中,必须具备的、正确的、持久而稳定的内在反应倾向(看法和作法),例如实事求是、认真细致、勇于探索、不怕困难、与人合作等。所谓科学过程和科学方法是指:科学研究工作的程序和在科学研究工作中必须用到的、行之有效的方法。由于科学家研究的对象、他们所处的时代、研究条件,以及各人的经验习惯不同,科学家在探究各种自然秘密时应用的程序和方法自然会有所不同,但其中又存在着一定的相同点。对此法国科学家狄德罗曾有过精辟的论述,他说:"我们有三种主要的方法:对自然的观察、思考、和实验。观察搜集事实,思考把他们组合起来,实验则来证实组合的结果。自然教学希望学生掌握的正是这些。 根据上述思想,在科学教学中就应该引导学生:像科学家那样随时留心观察周围的世界,自己提出要探究的问题;像科学家那样针对研究的问题,通过观察、实验(有时也需要调查和阅读资料等方法)去搜集有关的事实;想科

[高中二年级]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开发完整方案

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一、课程开发的目的与背景 由于长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造成学生被动学习,不会学习,教学效率低,这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而且还影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新课程的改革更是把“人的发展”放在重要的位置。 为了能使孩子们更好地成长,对他们加强信息技术素养、特别是操作技能的培养,应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校从建校就开设计算机课,通过该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电脑操作技术。主要通过硬件基础、操作系统、文字处理、从网上获取信息、信息发布(网页制作)以及程序设计基础几个模块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最简单的信息的获取、处理、存储、传输等技术。几年来的实践证明,学生们不仅掌握了一定的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而且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信心,令人倍感欣慰。 我校一直努力构建“全面+特色”办学模式。“办一所有个性的特色学校”,这是全体师生共同追求,也是社会各界对立发中学的殷切期待。希望通过学校的信息技术教育来提高子女的电脑操作水平、从网上获取资料的能力、完成简单的文字处理等,更好地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对学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以说我校信息技术校本课程,正是在这种形式下开设的,是时代发展的产物。 我校有着较为丰富的课程资源:先后建起两个机房、校园网等。3位专职的信息技术教师,近年的风雨兼程奋力拼博,不断积累宝贵的经验,不断茁壮成长,如今信息技术教学已初见成效,取得令人欣喜的好成绩:马宁、崔红娟等老师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课堂竞赛”中获奖,还有一大批学生获计算机大赛一等奖,为了进一步提升计算机爱好者的操作水平,我们到了非开选修课的时候了。 二、校本课程开发总体目标: 根据本校自身优势,经校课程开发小组共同讨论,初步确定我校现阶段信息技术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为: 1.通过信息技术学习,培养学生在信息技术方面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和能力,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 2.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长,通过信息技术教育,努力培养自己的一技之长,为他们今后的自我发展提供空间。 3.通过学习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集体主义荣誉感 4.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校本课程的设置

生涯教育须从小学抓起

生涯教育须从小学抓起 生涯教育,是一种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并自主规划人生的教育。在小学阶段,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初步形成,开展生涯教育有助于他们更好地认识自我、发展兴趣,这对其未来职业发展,乃至整个人生都有不容忽视的意义。然而,当前小学生涯教育的现状堪忧―― 案例1:朋友的孩子今年读六年级,成绩非常优秀。一次我到他家做客,和他聊天时不经意地问他:“平时喜欢哪些科目,长大了想干什么?”孩子的话让我很是吃惊:“谈不上什么喜欢不喜欢,只是对于不考试的课没那么讨厌。对于长大以后的事,我觉得很遥远,还没有想过。”经过进一步的谈话才发现,他学习的目的并不明确,只是为了得高分让家人开心,他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忙于读书做题。我不禁感叹:自己也当了十几年的老师,却很少去聆听孩子内心真挚的话语;考试的压力已成为许多孩子学习的最大动力,他们每天只是机械地忙着读读背背、抄抄写写,丧失了读书的兴趣,职业意识更是缺乏,甚或一片空白。长此以往,对他们今后的人生势必会产生消极影响。 案例2:为了全面深入了解学生的职业观,笔者围绕“长大后,你想从事什么职业”这一主题,在某小学一至六年级

做了一次全面深入的调查,统计结果显示:想当“教师”的占27.7%,想当“警察”的占22.6%,想当“医生”的占16.3%,想当“科学家”的占14.5%,想当“生意人”的占7.8%,“其他”打算的占6.9%,“没想好”的占4.2%。简单分析数据不难看出,大部分学生对职业的概念并不清楚,只是了解一些常见的职业类别;所设想的职业选择大多受父母所从事职业 的影响;更有一部分学生从未考虑过自己未来的职业,还没有确立今后的奋斗目标。 案例3:笔者所在县有2所县直小学、17所农村中心学校,经调查了解,目前已接触并开展生涯教育的学校仅为5所,占学校总数的29.4%。这5所学校也只是将生涯教育纳入学校德育工作,对班主任提出了一些要求,如每学期召开主题班会对学生进行教育,尚未作为课程进行系统的开设,欠缺行之有效的推行措施与评价机制。生涯教育处于学校教育的边缘状态,扮演着“陌生人”的角色。 教育的要义是唤起生命成长的觉醒。生涯教育的缺位,背离了素质教育的应有之义,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的时代要求相距甚远,须从以下四个方面着力纠正。 一、催生关注,达成生涯教育理念共识 生涯教育进入我国已十多年,但在小学的开展实施仍停留于初始阶段,关注率不高是不争的事实。学校要从培养有

XX中学创新性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方案

创新性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关于校本课程的开发,课程专家们认为有以下特点。首先,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学校根据自己的教育哲学主张自主进行的适合学校具体特点和条件的课程开发策略,实质上是一个开放 民主的以学校为基地进行课程开发的决策过程。其次,校本课程开发是针对国家课程开发的局限性而采取的一种与国家课程相对应的课程开发策略,是教育制度内权力与资源重新配置的 过程。第三,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国家课程开发的重要补充。从这些特点看,校本课程的开发本身就包含创新的因素。而我们在这里之所以提出创新性校本课程的概念,是因为校本课程开发还包含以下两层意思:一是校本课程开发是我们学校所开展的创新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是我们把校本课程开发定位在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上。 我们学校自20世纪80年代末开展创新教育的探索与实践以来,就一直在进行创新性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经过十多年的不懈努力,我们已经在创新性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过程中积累了不少经验,也取得了不少成绩。 一、开发创新性校本课程的理论依据 创新性校本课程既然是创新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就必然要依据创新教育的有关 理论来进行开发研究。 参加全国中小幼创造教育典型经验专题研讨会的专家们提出:创新教育在本质上就是遵 循人的创造活动规律和人的创造素质的培养规律,以培养创新人才为宗旨的教育。创新教育的一个信念是每一位正常的儿童都有一定的创造潜能,都能通过适当的教育,取得创造性的成绩,成为某一方面的创新性人才。创新教育具有正确的社会价值理想和导向,其目标是培养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创新人才。从本质属性上说,创新教育属于一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它是当今先进的教育理论与教育改革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新的教育思想体系和实践体系的 统一体。关于创新教育,国内已有许多专家作出了理论上的阐述。 “创造教育,就是把创造学、教育学、心理学等有关学科的理论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学校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的途径,帮助学生树立创造志向,发展创造性思维,培养创造精神和创 造力的教育。” 所谓创新教育是指以培养创造性人才为教育目标的教育模式。它不仅注重知识的存量,更加注重知识的增量和流量,注重知识创新、传播及使用,形成知识(存量)——传播与使用(流量及增殖)——创新(增量)——传播与使用(流量及增殖)——创新(增量)的良性循环。即是说,创新教育是指在加强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高度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要教他们“是什么”和“为什么”的知识,更应教他们“是怎样”和“是谁”的知识”。 “创造教育,是指在创造型学校管理和学校环境中,由创造型教师通过创造型教学方法培养出创造型学生的过程。”创新教育是指在基础教育阶段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实践。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发掘人的创新潜能、弘扬人的主体精神、促进人的个性和谐发展为宗旨,通过对传统教育的扬弃、探索和构建一种新的教育理论与模式,并使之逐渐丰富和完善。

小学舞蹈校本课程纲要

舞蹈校本课程纲要 课程指导思想: 舞蹈艺术具有鲜明的审美愉悦性。当学生“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的时候内心情感的抒发,人体动作的流动,性格气质的表露,可谓进入了最畅快、最具审美意味的境界。特别要指出的是,让少年儿童从幼年时代就学一点舞蹈,不仅有利于长身体,更可以在协调动作中,一举手一投足都显示出文雅的气质,这也有益于素质的提高。 一、课程目标 1、认知领域:通过舞蹈二课活动中了解身体的方位,舞蹈的基本手位、脚位,把上、把下基本动作训练,基本舞步等,从而丰富学生的艺术知识。 2、技能领域:学习、掌握基本技巧,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 3、情感领域:通过舞蹈二课活动激发学生热爱艺术学习艺术的热情,在舞蹈队节目的排练过程中,增强学生的团结,协作的良好品质。 4、应用领域:学生进行表演,进行舞蹈欣赏、评价。 二、课程组织 1、教材:参考《少儿舞蹈》、《校园舞蹈赏析》、《中国舞蹈》《艺术与欣赏》等书籍,选编教材。 2、课程内容 (1)舞蹈种类介绍。 (2)身体的方位。 (3)舞蹈的基本手位、脚位,把上、把下基本动作训练。 (4)基本舞步训练、编排舞蹈。 三、课程实施 1、教学方法的选择:讲授法、演示法、欣赏法、讨论法、汇报法等。

2、教学的组织形式:面向全体教学、分组教学、个别指导。 3、课时安排:二年32课时,每周一节课。 4、教学场地:舞蹈室。 5、教学用品:录音机、各种舞蹈伴奏磁带。 6、活动队规模:30人左右。 7、授课对象:有一定的表演基础和舞蹈基本功的学生。 四、课程评价 课程评价总设想:本课程评价应充分体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精神,贯彻本课程目标,着眼于评价的教育、激励与改善的功能。通过科学的课程评价,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激励教师进取,完善教学管理,推动校本课程的建设与发展。 评价包括原型评价、课程本身评价、学生学业评价三方面,这三方面的评价将依据学制指定的评价建议制定具体的评价办法。 评价要求: 1、评价目的是否明确、科学、切合实际。 2、课程目标的制定是否合理、现实。 3、课程内容的选择是否具有科学性、有效性、可实施性。 4、课程实施是否切合实际,活动反馈如何。 评价方式:随机评价与过程、结果评价相结合。 评价方法:观察法、面谈法。 评价者:教师、学生、家长、社会有关人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