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雨是什么污染造成的

酸雨是什么污染造成的
酸雨是什么污染造成的

酸雨是什么污染造成的

伴随着近代工业革命,从蒸汽机开始,锅炉烧煤,产生蒸汽,推动机器;而后火力发电厂星罗棋布,燃煤数量日益猛增。1872年英国科学家史密斯分析了伦敦市雨水成份,发现它呈酸性,且农村雨水中含碳酸铵,酸性不大;郊区雨水含硫酸铵,略呈酸性;市区雨水含硫酸或酸性的硫酸盐,呈酸性。于是史密斯首先在他的著作《空气和降雨:化学气候学的开端》中提出“酸雨”这一专有名词。

酸雨正式的名称是为酸性沉降,它可分为“湿沉降”与“干沉降”两大类,前者指的是所有气状污染物或粒状污染物,随着雨、雪、雾或雹等降水型态而落到地面者,后者则是指在不下雨的日子,从空中降下来的落尘所带的酸性物质而言。那么产生酸雨的原因是什么呢?

酸雨的成因是一种复杂的大气化学和大气物理的现象。酸雨中含有多种无机酸和有机酸,绝大部分是硫酸和硝酸。工业生产、民用生活燃烧煤炭排放出来的二氧化硫,燃烧石油以及汽车尾气排放出来的氮氧化物,经过“云内成雨过程”,即水气凝结在硫酸根、硝酸根等凝结核上,发生液相氧化反应,形成硫酸雨滴和硝酸雨滴;又经过“云下冲刷过程”,即含酸雨滴在下降过程中不断合并吸附、冲刷其他含酸雨滴和含酸气体,形成较大雨滴,最后降落在地面上,形成了酸雨。

我们都知道酸雨对人和自然环境都是有害的,所以现在各国也都在积极的想办法治理酸雨。更多酸雨有哪些危害的知识以及环境污染安全小知识,请大家继续关注的内容。

酸雨对农作物有哪些危害

酸雨对农作物有哪些危害 酸雨问题已经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尤其是我国酸雨污染比较严重:西南、华南地区形成了继欧洲和北美之后的世界第三大酸雨区,并有向华中、华东、华北蔓延的趋势。究其原因,人类大量燃烧含硫和氮的燃料,排放大量的硫和氮的气体氧化物(酸性气体)到空气中,在降雨时,雨水与酸性气体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相应弱酸,当PH值小于5.6时就形成的酸雨.酸雨的形成与酸性气体的排放量成正相关,与降雨特点相关,与地形和大气运动特点有关。 酸雨的出现对整个生态系统来说是灾难性的,比如酸雨对农作物的影响就极其巨大。由于酸雨可导致土壤酸化。我国南方土壤本来多呈酸性,再经酸雨冲刷,加速了酸化过程;我国北方土壤呈碱性,对酸雨有较强缓冲能力,一时半时酸化不了。土壤中含有大量铝的氢氧化物,土壤酸化后,可加速土壤中含铝的原生和次生矿物风化而释放大量铝离子,形成植物可吸收的形态铝化合物。植物长期和过量的吸收铝,会中毒,甚至死亡。酸雨尚能加速土壤矿物质营养元素的流失;改变土壤结构,导致土壤贫脊化,影响植物正常发育;酸雨还能诱发植物病虫害,使作物减产。酸雨可使土壤微生物种群变化,细菌个体生长变小,生长繁殖速度降低,如分解有机质及其蛋白质的主要微生物类群牙孢杆菌,极毛杆菌和有关真菌数量降低,影响营养元素的良性循环,造成农业减产。特别是酸雨可降低土壤中氨化细菌和固

氮细菌的数量,使土壤微生物的氨化作用和硝化作用能力下降,对农作物大为不利。 而影响了农作物的结果就是影响人类自身,我们正在把碱性石灰投入到酸性土壤中进行中和。但是,用石灰中和并不是万全之策,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更多酸雨有哪些危害的知识以及环境污染安全小知识,请大家继续关注的内容。

酸雨污染

一.酸雨污染。20世纪50年代随工业生产的发展和人口的激增,人类使用石化燃料增多出现的。其主要的危害就是导致大片的森林死亡。现在全世界有三大酸雨区:欧洲、北美和我国长江以南地区。 概念:酸雨(acid rain)是指PH值小于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降水。 成因:雨水被大气中存在的酸性气体污染。酸雨主要是人为的向大气中排放大量酸性物质造成的。我国的酸雨主要是因大量燃烧含硫量高的煤而形成的,多为硫酸型,少为硝酸型,此外,各种机动车排放的尾气也是形成酸雨的重要原因。 1.汽车 2.工业 3.天气形势:如果气象条件和地形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则大气中污染物浓度降低,酸雨就减弱,反之则加重(如逆温现象)。 影响: 1.危害生态系统,导致农业减产。土壤中含有大量铝的氢氧化物,土壤酸化后,可加速土壤中含铝的原生和次生矿物风化而释放大量铝离子,形成植物可吸收的形态铝化合物。植物长期和过量的吸收铝,会中毒,甚至死亡。酸雨尚能加速土壤矿物质营养元素的流失;改变土壤结构,导致土壤贫瘠化,影响植物正常发育;酸雨还能诱发植物病虫害,使农作物大幅度减产,特别是小麦,在酸雨影响下,可减产13% 至34%。大豆、蔬菜也容易受酸雨危害,导致蛋白质含量和产量下降。酸雨对森林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对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的恶化作用造成的。在酸雨的作用下,土壤中的营养元素钾、钠、钙、镁会释放出来,并随着雨水被淋溶掉。所以长期的酸雨会使土壤中大量的营养元素被淋失,造成土壤中营养元素的严重不足,从而使土壤变得贫瘠。此外,酸雨能使土壤中的铝从稳定态中释放出来,使活性铝的增加而有机络合态铝减少。土壤中活性铝的增加能严重地抑制林木的生长。酸雨可抑制某些土壤微生物的繁殖,降低酶活性,土壤中的固氮菌、细菌和放线菌均会明显受到酸雨的抑制。酸雨可对森林植物产生很大危害。根据国内对105 种木本植物影响的模拟实验,当降水pH 值小于 3.0 时,可对植物叶片造成直接的损害,使叶片失绿变黄并开始脱落。叶片与酸雨接触的时间越长,受到的损害越严重。野外调查表明,在降水PH 值小于 4.5 的地区,马尾松林、华山松和冷杉林等出现大量黄叶并脱落,森林成片地衰亡。例如重庆奉节县的降水PH 值小于4.3 的地段,20 年生马尾松林的年平均高生长量降低50%。酸雨还可使森林的病虫害明显增加。在四川,重酸雨区的马尾松林的病情指数为无酸雨区的 2.5 倍。酸雨对中国森林的危害主要是在长江以南的省份。根据初步的调查统计,四川盆地受酸雨危害的森林面积最大,约为28 万公顷,占有林地面积的32%。贵州受害森林面积约为14 万公顷。 2.导致土壤酸化。我国南方土壤本来多呈酸性,再经酸雨冲刷,加速了酸化过程;我国北方土壤呈碱性,对酸雨有较强缓冲能力。 3.使非金属建筑材料(混凝土、砂浆和灰砂砖)表面硬化水泥溶解,出现空洞和裂缝,导致强度降低,从而建筑物损坏。建筑材料变脏,变黑, 影响城市市容质量和城市景观, 被人们称之为“黑壳”效应。 4.危害人体健康。酸雨可使儿童免疫功能下降,慢性咽炎、支气管哮喘发病率增加,同时可使老人眼部、呼吸道患病率增加。 防治措施: 1.开发新能源,如氢能,太阳能,水能,潮汐能,地热能等。

我国不同地区酸雨的分布特征

我国不同地区酸雨的分布特征 摘要:当今,酸雨已发展成国际性的环境问题,由于我国以燃煤为主要能源,并且能源消耗迅速增加,酸雨问题必将变得更加突出,酸雨已成为污染环境的重要方式。 关键词:酸雨、地理分布。 1872年英国化学家Smith在《空气和雨:化学气象学的开端》中首次提出酸雨这个概念,到20 世纪40 年代酸雨引起了各国学者的普遍关注,此后展开了对酸雨各方面的大量研究。我国开展酸雨研究的时间比国外要落后一段时间, 1974年在北京开始对酸雨进行监测,其后陆续在其他城市也展开了研究,并在1989年开始建立全国的酸雨监测网 ,国家也高度重视酸雨的研究。 酸雨的危害:(1)对水生系统的危害,会影响鱼类和其他生物群落,改变营养物和有毒物的循环,使有毒金属溶解到水中,并进入食物链,使物种减少和生产力下降。(2)对陆地生态系统的危害,重点表现在土壤和植物。对土壤的影响包括抑制有机物的分解和氮的固定,淋洗钙、镁、钾等营养元素,使土壤贫瘠化。对植物,酸雨损害新生的叶芽,影响其生长发育,导致森林生态系统退化。(3)对人体的影响。一是通过食物链使汞、铅等重金属进入人体,诱发癌症和老年痴呆;二是酸雾侵入肺部,诱发肺水肿或导致死亡;三是长期生活在含酸沉降物的环境中,诱使产生过多的氧化脂,导致动脉硬化、心肌梗塞等疾病概率增加。(4)对建筑物、机械和市政设施的腐蚀。 目前我国定义酸雨区的科学标准尚在讨论之中,但一般认为:年均降水pH 值高于5.65,酸雨率是0-20%,为非酸雨区;pH值在5.30--5.60之间,酸雨率是10--40% ,为轻酸雨区; pH值在5.00--5.30之间,酸雨率是30-60%,为中度酸雨区;pH值在4.70--5.00之间,酸雨率是50-80%,为较重酸雨区;pH值小于4.70,酸雨率是70-100%,为重酸雨区。这就是所谓的五级标准。 我国酸雨已成为普遍性的污染问题。在1982年的酸雨普查中发现除吉林、甘肃和临夏外,其他20多个省、市、自治区均出现酸雨,酸雨已覆盖国土面积的40%[ 17 ] 。1999年106个城市的pH值监测结果表明,降水年均pH值范围在4. 3 ~7. 47。pH值< 5. 6的城市有43个,占统计城市的40. 6% ,怀化、景德镇、遵义、宜宾、赣州等南方城市的酸雨频率达80%。

我国大气污染现状

我国大气污染现状,危害及防治 学号:M130110244 姓名:吴利红 班级:2013级3班专业:水生生物学 摘要:大气污染已成为世界各国面临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制约各国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危害了人民群众的正常健康生活。如何防止城市大气污染,减轻其危害和影响,是当今重大而紧迫的课题。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大气污染的状况、特点及成因,产生的主要危害,并详细介绍了防止策略。 关键字:大气污染;现状;成因;危害;防止 前言 大气污染由天然污染物和人为污染物两类构成,但往往能够真正引起危害的是人为污染物,它的主要来源是大规模的工矿企业和燃料的燃烧。 我国是一个占世界总人口20%以上的发展中大国,在工业化持续快速推进过程中,能源消费量持续增长,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排放出大量的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大气污染物,大气环境形势十分严峻;同时伴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机动车流量迅猛增加,机动车尾气排放进一步加剧了大气污染。我国大气污染比较严重地集中在经济发达的城市地区,城市也是人口最密集的地方,我国城市严重的大气污染对居民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危害,已经成为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近年来,随着城市工业的发展,大气污染日益严重,空气质量进一步恶化,不仅危害到人们的正常生活,而且威胁着人们的身心健康。我国11 个最大城市中,空气中的烟尘和细颗粒物每年使40 万人感染上慢性支气管炎。在一定程度上,城市生活正在背离人们所追求的健康目标。 1.我国大气污染现状 近年来,虽然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由于各种原因,我国大气环境面临的形势仍然非常严峻。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居高不下。全国大多数城市的大气环境质量超过国家规定的标准。 当前,我国大气污染状况十分严重,主要呈现为煤烟型污染特征。城市大气环境中总悬浮颗粒物浓度普遍超标;二氧化硫污染保持在较高水平;机动车尾气

酸雨产生的原因和危害介绍

酸雨产生的原因和危害介绍 酸雨正式的名称是为酸性沉降,指pH值小于5.6的雨水,酸雨的形成原因工业的发 展所造成的大气污染所导致的。下面给大家分析,希望能帮到大家。 1.由污染源排放的气态SO?、NO经气相反应生成H?SO?、HNO3或硫酸盐、硝酸盐气溶胶; 2.云形成时,SO?2?和NO?﹣的气溶胶粒子以凝结核的形式进入降水; 3.云滴吸收了SO?、NO气体,在水相氧化形成SO?2?和NO3-; 4.云滴成为雨滴,降落时吸收了含有SO?2?和NO?﹣的气溶胶; 5.雨滴下降时吸收SO?、NO,再在水相中转化成SO?2?和NO3-。 氮氧化物以及硫氧化物是形成酸雨的主要酸性氧化物,在国外酸雨中硫酸和硝酸之比 约为2∶1,而我国降水中硫酸和硝酸之比约10:1。这说明,我国的酸雨主要是大气中的 二氧化硫造成的。这与两区能源结构的差别有关:美国加强风能、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 资源的利用,同时减少煤、石油、天然气的使用,使其大气中含硫的氧化物较少;然而中 国的在风能、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上普遍较低,仍然以煤、石油、天然气为 主要能源,使我国大气中含硫的氧化物较多。 当前世界最严重的三大酸雨区是西北欧、北美和中国。我国酸雨分布:覆盖四川、贵州、广东、广西、湖南、湖北、江西、浙江、江苏和青岛等省市部分地区,面积达200多 万平方公里的酸雨区。 从化学角度看,大气中的酸性物质增加或碱性物质减少,或两者同时发生都将导致降 水酸化。 1.酸雨可导致土壤酸化。我国南方土壤本来多呈酸性,再经酸雨冲刷,加速了酸化过程;我国北方土壤呈碱性,对酸雨有较强缓冲能力,一时半时酸化不了。土壤中含有大量 铝的氢氧化物,土壤酸化后,可加速土壤中含铝的原生和次生矿物风化而释放大量铝离子,形成植物可吸收的形态铝化合物。植物长期和过量的吸收铝,会中毒,甚至死亡。酸雨尚 能加速土壤矿物质营养元素的流失;改变土壤结构,导致土壤贫瘠化,影响植物正常发育; 酸雨还能诱发植物病虫害,使农作物大幅度减产,特别是小麦,在酸雨影响下,可减产 13% 至 34%。大豆、蔬菜也容易受酸雨危害,导致蛋白质含量和产量下降。酸雨 对森林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对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的恶化作用造成的。在酸雨的作 用下,土壤中的营养元素钾、钠、钙、镁会释放出来,并随着雨水被淋溶掉。 所以长期的酸雨会使土壤中大量的营养元素被淋失,造成土壤中营养元素的严重不足,从而使土壤变得贫瘠。此外,酸雨能使土壤中的铝从稳定态中释放出来,使活性铝的增加

浅谈对空气污染现状的研究

浅谈对空气污染现状的研究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大气污染物的种类及原因,同时论述了大气污染通过什么样的途径对人类进行危害,以及危害的结果。并呼吁人们对此产生重视。 一引言 1.1 研究背景 近年来,人们在个各方面(如交通、工业)的需求的大量增多,造成了空气污染的急剧加重。这些污染又为生活带来了许多危害,如疾病、对环境的破坏、对生物的侵害等等。随着空气污染的影响的加剧,人们对污染控制的意识也更强了,对不同的因素各有对策。空气污染的危害和治理已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重要的问题,所以我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对此展开了课题研究。 1.2我国大气污染的现状 当前我国大气污染状况依然十分严重,主要表现为煤烟型污染。城市大气环境中总悬浮颗粒物浓度普遍超标;二氧化硫污染一直在较高水平;机动车尾气污染物排放总量迅速增加;氮氧化物污染呈加重趋势。 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现状:首先,二氧化硫带来的污染。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煤炭消耗量不断增加。由二氧化硫排放引起得酸雨污染范围不断扩大,现已扩展到长江以南、青藏高原以东的大部分

地区,遍及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湖南、江西、福建、浙江、上海、安徽、山东等十多个省、市、自治区。华中酸雨区比较严重的中心区域为长沙、衡阳和赣州;西南为宜宾、南充和重庆;华东为厦门、宁波和南京。目前年均降水PH值低于5.6酸雨临界值的地区已占全国面积的30%左右。 其次,烟尘、粉尘的污染。烟尘的主要排放源也是火电厂和工业锅炉,由于地方电厂使用的大多为低效除尘器,所以烟尘排放量一般是国家大型电厂的5-10倍。还有像电除尘器、湿式除尘器也是应该深入研究和针对各种场合大力推广的新型除尘设备。最后,机动车排气污染。受经济增长的推动,我国机动车近年来数量增长迅速。尤其是一些大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等机动车数量增长速率更是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汽车排放的氮氧化物、一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排放总量逐年上升。由于城市人口密集,交通运输量相对大,机动车排气污染在城市大气污染中所占比例也不断上升。 二、研究方法与过程 2.1 研究内容 空气污染的现状与对策 2.2调查过程: 调查方法:1、问卷调查2、上网调查3、同学交流 2.3研究计划 研究分四个阶段:

我国酸雨现状及防治措施

我国酸雨污染现状及其防治措施 摘要: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消耗迅速增长,相应向大气环境排放的酸性物质大幅增加,中国长江以南成为继欧洲和北美之后的世界第三大酸雨区。本文主要讨论我国的酸雨污染现状及防治措施。关键词:现状主要原因二氧化硫的控制 1.我国酸雨现状研究 1.1酸雨空间分布特征 目前我国酸雨区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东南部、华北大部、西南和华南沿海地区及新疆北部地区,大体呈东北—西南走向。在欧、美、亚世界三大酸雨区中,我国的强酸雨区(PH<4.5)面积最大,长江以南地区是全球强酸雨中心。我国降水化学组成仍属硫酸型,但正在向硫酸—硝酸混合型转变,SO42 -和 NO3-以及NH4+和 Ca2 +分别是降水中主要阴、阳离子,并且浓度远高于欧洲和北美。 1.2区域变化 赵艳霞等对中国气象局全国酸雨监测网 80多个酸雨观测站的 1993-2006 年观测数据进行了研究,认为我国主要酸雨区分布在长江以南的广大地区,其中以重庆、湖南、江西和广东等省、直辖市酸雨污染最为严重;另外,北方地区也存在范围不小的酸雨区,主要分布在京津冀、河南省和山东省的部分地区。从全国范围来看近 14 年我国酸雨区总体上呈范围扩大,强度稍有减弱的趋势。其中,北方酸雨区范围扩大明显,且酸雨强度增强趋势明显。南方酸雨区范围基本保持不变,但酸雨污染重灾区由西南地区逐步转移至华中和华南中部地区。 1.3我国酸雨的化学组成及特点 一般情况下大气降水中阴离子为 SO42 -、 NO3-、 Cl-、HCO3-,阳离子为 NH4+、 Ca2 +、 Na+、 K+、 Mg2 +、 H+。研究表明对我国降水酸度影响最大的阳离子是 NH4+和 Ca2 +,阴离子是SO42 -和 NO3-。文献引用 A =[ SO42 -]/[ NO3-]作为划分酸雨类型的特征参量,将酸雨分为 3 档: 当A≤0. 5 时,为硝酸型或燃油型; 当 0.5 < A <3. 0 为混合型; 当 A≥3 为硫酸型或燃煤型。“两控区”政策的实施使得 SO2的排放得到了一定的控制,但是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的显著增加,另一重要的致酸物质NOX的排放量却在

酸雨现状-危害及成因分析

酸雨现状\危害及成因分析 [摘要]:防治酸雨危害受到国家环保部门的高度重视,成都市位于我国西南酸雨区,酸雨频率高、酸度强,酸雨污染呈逐年加重趋势。大气降水有很大的腐蚀性,区内建筑物,露天公共基础设施,工厂露天设备,城市绿化带受到其严重腐蚀,也影响着人类的身体健康。为防治酸雨, 对酸雨的现状,酸雨成因等进行研究不仅可以知道成都酸雨情况和损失情况,而且可以为酸雨防治提供重要依据。 [abstract] : prevention harm stat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department by acid rain highly, chengdu city is located in China’s southwest SuanYuOu, acid rain, high frequency acidity is strong, acid rain pollution is more aggravating trend. Precipitation is very corrosive, within the region, buildings, open public infrastructure, outdoor equipment factory, urban green belts by its serious corrosion, also affect human health. Acid rain for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acid rain, and the acid rain cause of formation study not only can know chengdu acid rain and loss situation, and can provide important basis fo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acid rain. [关键词]:成都市中心城区酸雨现状成因分析 [key words] : chengdu city center present situation of acid rain causes analysis 1酸雨形成机理 大量的SO2和NO2(或NO)等排放到空气中,使得下雨时这些气体溶入水滴中形成酸,也就是酸雨。 硫酸型酸雨:S+O2(点燃)=SO2, 2SO2+2H2O+O2=2H2SO4 硝酸型酸雨:4NO+2H2O+3O2=4HNO3 2 成都大气降水成分 成都市降雨雨水中硫酸根离子浓度远远大于其它阴离子,约占阴离子的70%以上。降雨中阴离子中SO42-占优势,其次是NO3-、Cl-;阳离子中以NH+、Ca2+占比例较大,其次是Na+和Mg2+。降雨中NO3-量有明显的降低趋势,说明成都酸雨属于硫酸型酸雨。雨水中成分复杂。 3污染源 (1)机动车辆排放酸性气体:车辆发动机内,活塞频繁打出火花,,N2变成

北京地区酸雨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北京地区酸雨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蒲维维 张小玲 徐敬 赵秀娟 徐晓峰 董 (中国气象局北京城市气象研究所,北京市气象局大气成分观测与分析中心,北京 100089) 摘 要 本文利用2003~2008年北京地区三个酸雨观测站(观象台、昌平、上甸子)的酸雨观测资料并结合探空及大气成分资料,分析了近年来北京地区的酸雨变化特征,研究了不同气象条件和大气污染物对降水pH 值及酸雨频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近6年来北京地区酸雨总体呈逐年增强趋势,降水的酸度和酸雨频率随月和季节变化明显,北京地区夏、秋两季酸雨污染严重。(2)1500m高空风对降水酸度有明显影响:1500m高空风向为南风时,降水pH值最低;当1500m风向为南东南时,酸雨频率最高。当1500m上空的风速为1~3m·s-1时,酸雨频率最高,且随风速增大酸雨频率降低。(3)降水量对pH值影响不大但对酸雨频率有明显影响。酸雨频率随着降水量的增大而上升,当降水量达到大雨等级后,酸雨频率基本不变。(4)逆温对酸雨有一定影响,连续发生逆温状况时,酸雨出现频率大。(5)大气污染物SO2、NO2、PM2.5的浓度与降水pH值成负相关关系,说明污染物对降水酸度有重要影响。 关键词酸雨,pH值,酸雨频率,影响因素 1 引言 酸雨是指pH值小于5.6的大气降水(雪、雨、雹等)。通常认为,导致正常雨水pH<5.6的酸性物质主要是人类排放的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它们在大气环境中经过各种非均相氧化反应生成的[1]。我国从1979年开始进行降水酸度监测,监测结果表明,80年代中期,年均降水pH值小于5.6的地区主要在西南、华南以及东南沿海一带[2],90年代以来,酸雨出现的区域较80年代发生了比较明显的变化,酸雨区面积扩大,以南昌和长沙等城市为中心的华中酸雨区污染水平超过西南酸雨区;西南酸雨区酸雨强度虽然有所缓和,但仍然维持较严重的水平;华南酸雨区总体格局变化不大;华东酸雨区在小尺度上的污染格局有所波动[3]。2000年以来,全国酸雨区总体上呈范围扩大、强度稍有减弱的趋势,南方酸雨范围基本保持不变,而北方酸雨区范围扩大明显,且酸雨强度增强趋势明显,华北的京津冀及河南和山东的部分地区存在不小的酸雨区[4]。 *中国气象局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N0.GYHY200806027)资助

酸雨-人类不可忽视的危害

酸雨-人类不可忽视的危害 姓名:梁栋专业:土木工程班级:0503 学号:20054040325 [内容摘要]:近年来,酸雨的危害越来越严重,已经迅速发展为全球性危害!在一些污染严重的地区,更出现了人类历史上不曾有的现象!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防止和处理酸雨的危 害已经迫在眉睫!酸雨污染已经发展成为区域环境问题和跨国污染问题。酸雨危害着生物和自然生态系统,威胁着人类的生存环境。酸雨的污染源以及酸雨的危害都制约着人类的生存和 进步。防止和治理酸雨污染的研究和讨论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关键词]:酸雨、危害、污染源、处理 The Acid rain-People Must Not Neglect Harmful Liangdong 20054040325 He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bstract]:Recently ,The pollution of the acid is the more the worse .It is influencing the whole earth .In some zone where the heavy acid rain appeared the acute phenomenon that in the human's restory .With the developing of the economy .The acid rain pollution already has developed into the region environment question and the transnational contamination concern. The acid rain is harming the biology and the natural ecosystem, is threatening humanity's survival environment. The acid rain source of pollution as well as the acid rain harm all is restricting humanity's survival and the progress. Prevented and the government acid rain pollution research and the discussion also receives more and more many attention. [Keywords]: acid rain; harm; source of pollution; deal with 空气污染主要是人类大量燃烧化石燃料造成的,并主要分布在污染源集中的城市地区。酸雨的长距离输送,则使酸雨污染发展成为区域环境问题和跨国污染问题。酸雨问题首先出现在欧洲和北美洲,现在已出现在亚太的部分地区和拉丁美洲的部分地区。欧洲和北美已采取了防止酸雨跨界污染的国际行动。在东业地区,

关于酸雨的调查报告

关于酸雨的调查报告 成员: 酸雨是指PH值小于5.65的酸性降水。酸雨正式的名称是为酸性沉降,它 可分为“湿沉降”与“干沉降”两大类,前者指的是所有气状污染物或粒状污染物,随着雨、雪、雾或雹等降水型态而落到地面者,后者则是指在不下雨的日子,从空中降下来的落尘所带的酸性物质而言。 酸雨的成因是一种复杂的大气化学和大气物理的现象。酸雨中含有多种 无机酸和有机酸,绝大部分是硫酸和硝酸。工业生产、民用生活燃烧煤炭排放出来的二氧化硫,燃烧石油以及汽车尾气排放出来的氮氧化物,经过“云内成雨过程”,即水汽凝结在硫酸根、硝酸根等凝结核上,发生液相氧化反应,形成硫酸雨滴和硝酸雨滴;又经过“云下冲刷过程”,即含酸雨滴在下降过程中不断合并吸附、冲刷其他含酸雨滴和含酸气体,形成较大雨滴,最后降落在地面上,形成了酸雨。由于我国多燃煤,所以的酸雨是硫酸型酸雨。而多燃石油的国家下硝酸雨。海洋雾沫,它们会夹带一些硫酸到空中;土壤中某些机体,如动物死尸和植物败叶在细菌作用下可分解某些硫化物,继而转化为SOx;火山爆发,也将喷出可观量的SOx气体;雷电和干热引起的森林火灾也是一种天然SOx 排放源,因为树木也含有微量硫。 酸雨的危害硫和氮是营养元素。弱酸性降水可溶解地面中矿物质,供植 物吸收。如酸度过高,pH值降到5.6以下时,就会产生严重危害。它可以直接使大片森林死亡,农作物枯萎;也会抑制土壤中有机物的分解和氮的固定,淋洗 与土壤离子结合的钙、镁、钾等营养元素,使土壤贫瘠化;还可使湖泊、河流酸化,并溶解土壤和水体底泥中的重金属进入水中,毒害鱼类;加速建筑物和文物古迹的腐蚀和风化过程;可能危及人体健康。受到最大危害的是那些缓冲能力很差的湖泊。当有天然碱性缓冲剂存在时,酸雨中的酸性化合物(主要是硫酸、硝酸和少量有机酸)就会被中和。然而,处于花岗岩(酸性)地层上的湖泊

浅析酸雨污染及其控制

浅析酸雨污染及其控制 08一大队本治五区队王婷芳 200803140546 本世纪以来,全世界的酸雨污染范围日益扩大。原只发生在北美和欧洲工业发达国家的酸雨,逐渐向一些发展中国家扩展,同时酸雨的酸度也在逐渐增加。我国酸雨也呈蔓延之势,是继欧洲、北美之后的世界第三大酸雨区。我国酸雨区面积扩大之快、降水酸化率之高,在世界上是罕见的。 我们广东作为中国最发达的省份之一,由于工业化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环境意识差等主客观因素,致使广东成为中国一个非常严重的酸雨区,2007年的报纸曾出现这样一篇文章:“广州春雨酸过醋广东七成地域受酸雨污染”,真是相当吓人。 酸雨与人类的关系极大,它严重影响着地球上的整个生态系统。第一,它能使河流、湖泊的水逐渐变成酸性,使鱼类等水生生物不能生存。据资料,在瑞典9万个湖泊中已有2 万个深受其害,其中的细菌和微生物使土壤中的有机物分解缓慢,造成土壤板结后影响植物生长。第三,酸雨能损坏植物的生长。据资料,酸雨对美国32种主要作物的影响,其每年的经济损失达500亿美元。第四,酸雨对建筑物等会造成损坏,如美国国会大厦、埃及的金字塔等都受到酸雨的腐蚀。第五,酸雨还直接危害人类的健康。据美国科学家估计,矿物燃料燃烧排放的酸性硫酸盐,每年可夺去7500-12000人的生命。另外,酸雨使井水的含铜量增加,土壤含铜量升高也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危害人类健康。 通过上面的数据,很多人会认为酸雨人类整体和未来是有影响的,但是对于自己目前来说却是没有什么危害,所以也没有很多的关注,其实,酸雨就在我们身边,它随时威胁到我们的经济和人身安全。 广东省二氧化硫污染严重,酸雨问题非常突出,全省每年因酸雨造成的经济损失达4 0 亿元左右,控制酸雨可以说是迫在眉睫。 酸雨还会危害土壤腐蚀公共设施,广州受到的损害随处可见,市内许多有不锈钢制造的防盗网和冷气机已被酸雨腐蚀出现一道道黄斑。市区著名钢铁大桥海珠桥为了防止酸雨的腐蚀,每年都要使用数以公吨计油漆来加以保护。 报道说,广州近年来逾七成的降雨都是强酸雨,许多旧区屋顶的金属避雷针不堪酸雨腐蚀,严重影响避雷功能,当雷暴来临,不时发生民众被雷击导致伤亡的案例。 酸雨不但破坏石碑、铜像、古建筑,对人体损害更不可小觑。专家指出,人体老化是被氧化的过程,酸雨含强氧化剂,会加速皮肤老化;体质弱的人吸入酸雨,呼吸道粘膜会受损。酸雨的酸度在下毛毛雨時最大,會加速人类皮肤老化。专家呼吁,天降微雨更要打伞保护皮肤。 酸雨的控制 1.控制酸雨的根本措施是减少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目前的有效手段是使用干净能源,发展水力发电和核电站,使用固硫的型煤,使用锅炉固硫、脱硫、除尘新技术,发展内燃机代用燃料等。

我国酸雨的分布特征及其成因

我国酸雨的分布特征及其成因

摘要: 本文阐述了酸雨的危害近几年中国南方地区酸雨的污染的时空分 布状况酸雨的成因 我国南方酸雨区的酸雨污染状况基本上处在一个稳定的时期降水的区有从长江中上游向长江中下游发展的趋势;在时间分布上,秋季冬季降水低,酸雨发生的频率高; 春季夏季降水高,酸雨发生的频率低在酸雨的成上着重讨论了大气性质污染物的迁移和扩散气候条件大气中颗粒物浓度 及土壤性质对酸雨形成的影响 关键词: 酸雨; 分布; 成因酸雨问题是当今世界的三大环境问题之一.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工农业中大量化石燃料的消耗以及其他自然资源的消耗,排放 大量的SO 2及氮氧化物,使得大气环境日益恶化,其中酸雨的问题尤其严重。从20世纪70年代末起,我国南方地区出现酸雨,经过80年代的急剧发展,从9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的酸雨污染区趋向稳定,从20世纪80年代初的我国西南部的重庆、贵阳等地发展到包括现在的包括12个省市的广大区域, 我国已成为继欧洲、北美之后的世界第三大酸雨区,在我国的一些地区酸雨的问题比界第三大酸雨区,在我国的一些地区酸雨的问题比报道的80年代中欧地区的“黑三角”地带还要严重。酸雨给地球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的经济的 发展都来来了严重的影响和破坏。酸雨使土壤酸化,矿质元素如钾、钠、钙、镁等流失,使得土壤的肥力降低;酸雨还会杀死水中的浮游生物,减少鱼类食物来源和影响鱼的繁殖和发育,破坏水生生态系统;酸雨污染河流、湖泊和地下水,降低水体的pH,使流域土壤和底泥中的金属溶解进入水中,危害人体健康;酸雨对金属、石料、水泥、木材等建筑材料均有很强的腐蚀作用,对古建筑和石雕艺术作品、电线、铁轨、桥梁、房屋等均会造成严重损害。本文在分析我国酸雨在时间和空间的分布的基础上,并对各个区域的酸雨的 形成原因进行分析,探讨影响酸雨形成的各个因素,为预防和控制酸雨的形成提供科学的参考。 我国南方酸雨的空间分布特征1 我国酸雨已成为普遍性的污染问题。目前我国的酸雨区主要集中在长江以

我国酸雨的分布特征及其成因

摘要: 本文阐述了酸雨的危害近几年中国南方地区酸雨的污染的时空分布状况酸雨的成因 我国南方酸雨区的酸雨污染状况基本上处在一个稳定的时期降水的区有从长江中上游向长江中下游发展的趋势;在时间分布上,秋季冬季降水低,酸雨发生的频率高; 春季夏季降水高,酸雨发生的频率低在酸雨的成上着重讨论了大气性质污染物的迁移和扩散气候条件大气中颗粒物浓度及 土壤性质对酸雨形成的影响 关键词: 酸雨; 分布; 成因酸雨问题是当今世界的三大环境问题之一. 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工农业中大量化石燃料的消耗以及其他自然资源的消耗,排放 大量的SO 2及氮氧化物,使得大气环境日益恶化,其中酸雨的问题尤其严重。从20世纪70年代末起,我国南方地区出现酸雨,经过80年代的急剧发展,从9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的酸雨污染区趋向稳定,从20世纪80年代初的我国西南部的重庆、贵阳等地发展到包括现在的包括12个省市的广大区域, 我国已成为继欧洲、北美之后的世界第三大酸雨区,在我国的一些地区酸雨的问题比界第三大酸雨区,在我国的一些地区酸雨的问题比报道的80年代中欧地区的“黑三角”地带还要严重。酸雨给地球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的经济的 发展都来来了严重的影响和破坏。酸雨使土壤酸化,矿质元素如钾、钠、钙、镁等流失,使得土壤的肥力降低;酸雨还会杀死水中的浮游生物,减少鱼类食物来源和影响鱼的繁殖和发育,破坏水生生态系统;酸雨污染河流、湖泊和地下水,降低水体的pH,使流域土壤和底泥中的金属溶解进入水中,危害人体健康;酸雨对金属、石料、水泥、木材等建筑材料均有很强的腐蚀作用,对古建筑和石雕艺术作品、电线、铁轨、桥梁、房屋等均会造成严重损害。本文在分析我国酸雨在时间和空间的分布的基础上,并对各个区域的酸雨的 形成原因进行分析,探讨影响酸雨形成的各个因素,为预防和控制酸雨的形成提供科学的参考。 我国南方酸雨的空间分布特征1 我国酸雨已成为普遍性的污染问题。目前我国的酸雨区主要集中在长江以

酸雨的形成、危害及其防治措施

酸雨的危害与预防 摘要: 随着我国及世界工业的不断发展,大量烧煤的烟囱排放出的二氧化硫酸性气体或汽车排放出来的氮氧化物烟气上升到天上形成了酸雨。酸雨给地球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经济都带来严重的影响和破坏,如何控制酸雨和二氧化硫的污染,如何减少与预防硫的排放已成为世界环保的主题。本文介绍了酸雨的形成、分布、危害及酸雨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酸雨的形成,危害,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酸雨是含有相对较高酸性的降水。一般的降水,在一个标准大气压、25℃时,它的酸碱度PH值大约为5.65,为弱酸性。而酸雨是指PH 小于5.6的降水。因大气中含有天然和人为的污染物,降水过程中把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其它杂质通过化学反应生成各种酸类,使雨水酸化,降落到地面。1872年英国科学家史密斯分析了伦顿市雨水成份,发现它呈酸性,且农村雨水中含碳酸铵,酸性不大;郊区雨水含硫酸铵,略呈酸性;市区雨水含硫酸或酸性的硫酸盐,呈酸性。于是史密斯首先在他的著作《空气和降雨:化学气候学的开端》中提出“酸雨”这一专有名词。 一、酸雨的形成 大气污染发展到酸雨,是18世纪以英国为中心的烧碱工业蓬勃兴起以后的事情。特别是18世纪末烧碱作为玻璃和肥皂原料,产量爆炸性地扩大以后。生产过程中排放的氯化氢气体在工厂附近造成了酸雨(氯化氢溶液就是盐酸),田地中的农作物和附近的森林全部枯死。1862年5

月12日伦敦《时报》曾报道了这一情况。后来,由于燃煤的工厂不断增加,雨水中的硫酸成分也逐渐多了起来。酸雨危害的严重,使英国在各地建立起了世界上第一个大气污染公害监测网。史密斯在1872年发表的《空气和降雨:化学气象学的开端》一书中,首先使用了“酸雨”这个名称。 (一)酸雨的形成过程 目前,一般把PH小于5.6的雨水称为酸雨,它包括雨、雪、雹、雾等降水过程,从大气污染物沉降的角度又把“酸雨”称为“酸性降雨”又称“酸沉降”,再考虑到环境的影响,为了更完整地表达“酸沉降”这个环境问题的概念,有人称为“环境酸化”。酸沉降的科学概念还包括干沉降,是指大气中所有酸性物质转移到大地的过程。目前人们已把酸雨和酸沉降的概念等同。近年来,也通称以上过程为酸性降水。 酸雨主要是由上升的大气污染物质NO、SO2等与大气中的水分在光照或其它条件下反应形成的。还有很多其它含磷、硫、氮的有机污染物,氟化物,溴化物,氯化物等。甚至于CO2 也会在特殊情况下生成酸雨。还原性物质会被臭氧等氧化,进而与水结合形成酸雾或酸雨,同时消耗臭氧导致臭氧空洞,紫外线会乘虚而入,直接杀伤地球上的所有生命。氧化性物质会与还原性物质发生大气反应,生成氧化物,氧化物等则会直接与水结合生成酸雨。 (二)酸雨形成的主要物质 酸雨的形成是一种十分复杂的大气化学和大气物理过程。酸雨中含有硫酸和硝酸等酸性物质,其中又以硫酸为主,一般约占60%~65%。

酸雨成因及防治措施 (1)

《化工环境工程概论》课程论文论文题目:酸雨的成因及防治 学院:石油化工 专业:能源化学工程 班级: 1302班 学生姓名:杨勇林 学号:

摘要: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大量烧煤的烟囱排放出的二氧化硫酸性气体或汽车排放出来的氮氧化物烟气上升到天上形成了酸雨。从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出发,阐述了酸雨的形成。酸雨对生态系统、人体健康、建筑材料等具有很大危害,从土壤性质、氨气、大气颗粒物和天气形式等自然因素方面探讨了酸雨现状的形成原因。最后结合当前酸雨的状况及特点,提出了可行的防治防治酸雨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酸雨;成因;危害;防治措施 1 引言 酸雨是指pH值小于的大气降水。其酸性成分主要是硫酸,也有硝酸和盐酸等。酸雨不但污染土壤环境,使土壤酸化和贫瘠化,还会影响水体、森林,破坏其生态循环[1]。此外,酸雨还能诱发植物病虫害,使农作物大幅度减产。因此,酸雨控制已成为中国污染防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2 我国酸雨现状研究 酸雨的定义[2] 在正常情况下, 由于大气中含有一定的二氧化碳, 降雨时二氧化碳溶解在水中, 形成酸性很弱的碳酸, 因此正常的雨水呈微酸性, pH值约为。在1982年6月的国 际环境会议上, 国际上第一次统一将pH值小于5. 6的降水( 包括雨、雪、霜、雾、雹、霰等) 正式定为酸雨。酸雨中的酸绝大部分是硫酸( 可占65%~ 70%) 和硝酸( 可占25%~30%) 。 我国酸雨现状及分布状况[3] 中国酸雨的分布有明显的区域性,其特征总的趋势是以长江为界,长江以北降水pH值偏高,多呈中性或碱性,长江以南呈酸性。截止到2011年一季度对中国329个地级城市雨水质量监测表明酸雨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青藏高原以东地区,主要包括上海、浙江、福建、江西、湖南、贵州、重庆的大部分地区,广东中部地区、四川东南部、湖北西部的少数地区。全国酸雨与去年同期相比,全国酸雨(降水pH 均值<城市比例略有降低,降低了%;较重酸雨(降水pH均值<)城市比例有所降低,降低了%;重酸雨(降水pH均值<城市比例基本持平;全国酸雨面积与上年持

我国酸雨现状及防治

我国酸雨现状及防治 数据显示,2010年上半年温州等8个城市酸雨频率为100.0%,近200城市出现酸雨,引发重点关注。事实上,早在 2006年,酸雨迁移到包括京津在内的华北地区就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今年4月流传的“火山灰酸雨致癌”则引起了人们大规模的恐慌。难道说,我们头上一直下的是酸雨?我国酸雨现状: 我国是个燃煤大国,煤炭占能源消费总量的 75%。1980年全国煤炭消耗量还不过6亿吨,但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到 1995年已达12.8亿吨,15年间增加了一倍还多。随着耗煤量的增加,二氧化硫的排放量也不断增长。80年代, 我国酸雨主要还只发生在以重庆、贵阳和柳州为代表的川、黔和两广地区,酸雨面积170万平方公里。到90年代中期,酸雨已发展到长江以南、青藏高原以东的广大地区,酸雨面积扩大了100多万平方公里。以长沙、赣州、南昌、怀化为代表的华中酸雨区现已成为全国酸雨污染最严重的地区,其中心区年降水pH 值低于4.0,酸雨频率高达90%,基本上到了逢雨必酸的程度。以南京、上海、杭州、福州、青岛和厦门为代表的华东沿海地区也成为我国主要的酸雨区。华北、东北的局部地区也出现酸性降水。 我国的酸雨主要是因大量燃烧含硫量高的煤而形成的,多为硫酸雨,少硝酸雨,此外,各种机动车排放的尾气也是形成酸雨的重要原因。我国三大酸雨区分别为: 1、西南酸雨区:是仅次于华中酸雨区的降水污染严重区域。 2、华中酸雨区:目前它已成为全国酸雨污染范围最大,中心强度最高 的酸雨污染区。 3、华东沿海酸雨区:它的污染强度低于华中、西南酸雨区。 我国酸雨正呈蔓延之势,是继欧洲、北美之后的世界第三大酸雨区。我国酸雨区面积扩大之快、降水酸化率之高,在世界上是罕见的。目前我国长江以南的四川、贵州、广东、广西、江西、江苏、浙江已经成为世界三大酸雨区之一,酸雨区已占我国国土面积的40%如贵州是酸雨污染的重灾区,全区 1/3的土地受到酸雨的危害。省城贵阳出现酸雨的频率几乎为100%。其他主要大城市的酸雨频率也在90%以上。降水的pH约为3,有时甚至约为2。我国著名的雾都重庆,雾也变成了酸雾,对建筑物和林木的危害极大。四川和贵州的公共汽车站牌,几乎全都是锈

十堰市酸雨特征及其影响

十堰市酸雨特征分析及其影响研究 张运洲,朱明,文强 (湖北省十堰市气象局,湖北十堰442000) 摘要利用十堰市国家气象观测站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3年酸雨pH 观测资料及相关气象资料,统计分析了十堰市酸雨污染状 况和变化规律以及与气象条件的关系, 并就酸雨影响因素和酸雨对十堰市土壤、农、渔业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关键词十堰市;酸雨;特征分析;气象条件;防治对策中图分类号S16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8421(2012)03-361-02 作者简介 张运洲(1972-),男,湖北房县人,工程师,从事气象观测和酸雨观测及其影响的研究。 收稿日期2012-02-06随着城市化和社会经济快速发展,酸雨对生态、农业、环境的危害日趋严重, 已成为全人类倍受关注的环境污染问题之一。酸雨不仅危害人体健康,腐蚀建筑材料与文物古迹,而且导致土壤和河流湖泊酸化,使农作物减产、品质下降,森林衰退、 渔业资源遭到破坏、水生动植物抗病力下降,粮食、蔬菜、瓜果大面积减产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我国酸雨覆盖的面积达40%,已成为世界上第三大酸雨区 [1] 。十堰市属于中 纬度地区, 随着工业进程和机动车数量的猛增,大气污染日益严重, 酸雨出现的频率和程度逐渐加大。因此,分析研究十堰市酸雨特征对今后有效控制和防御酸雨污染具有现实意义。笔者利用十堰市气象观测站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3年酸雨pH 观测资料及相关气象资料,统计分析了十堰市酸雨污染状况和变化规律以及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并对酸雨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针对酸雨对十堰市土壤、农、渔业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1 资料与方法 利用十堰市国家气象观测站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共3年的酸雨pH 值测量资料及其他有关资料,统计分析十堰市酸雨污染状况和变化规律及气象条件有关系,并对酸雨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提出相应有对策,以便在今后应对酸雨影响和治理酸雨方面提供参考依据。十堰市酸雨观测站位于110?47'E , 32?39'N ,海拔高度286.5m ,是国家级酸雨观测站,于2006年7月开始进行酸雨观测,酸雨观测严格执行中国气象局发布的《酸雨观测业务规范》[2] ,按降水pH 值的大小,将小于5.6、4.5、4.0分别表示酸雨、较强酸雨、强酸雨的临界指标[3] ,将当年12月 次年2月、 3 5月、6 8月,9 11月分为冬、春、夏、秋季。2 十堰市酸雨污染状况 利用2008年1月到2010年12月的3年的酸雨资料,其间共收集了酸性降水样品(>1.0mm 降水量)329个,其中降水量最小pH 值为2.95,最大6.75,平均值为4.42,酸雨出现的频率为89.5%。2.1 酸雨特征分析 在以pH 值5.6、 4.5、4.0分别表示酸雨、较强酸雨、强酸雨的临界指标,利用3年中329个酸性样本,对pH <5.6的3个级别频率进行统计。其中pH 值为4.50 5.59(呈弱酸性)的酸雨出现的频率为76.1%,pH 值为4.00 4.49(较强酸雨)出现的频率为10.2%, pH <4.00(强酸雨)的出现频率为3.2%,即pH <4.5以下的酸雨仅占6.4%,表明十堰市2/3以上的酸雨属于弱酸雨。2.2 酸雨出现率的季节变化通过对十堰市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各月降水pH 平均值和各月酸雨资料的分析(表1),酸雨出现的频率差异较大,12 2月6 8月出现的频率较高, 3 5月及9 11月较低。从降水pH 的均值来看,3 5月较大,6 8月降水pH 均值最小,从整体变化上看,降水pH 均值大小变化和最小pH 值呈正相关,与酸雨出现频率呈反相关。 酸雨的强度和出现频率随季节变化而变化,冬季酸雨频率在78.9%,夏季次之,为65.1%,春秋季最低。因此,酸雨频率总的季节分布趋势为冬季>夏季>春季>秋季。冬、夏季不仅酸雨出现的频率高,而且酸度较强。秋季酸雨出现的频率较低,而且酸度也相对较弱。 表12008年1月到2010年12月各季pH 值及频率分布情况年份冬季 pH 频率春季pH 频率夏季pH 频率秋季pH 频率20084.6782.14.9860.34.2376.55.5150.220094.7583.650.162.44.2578.15.5052.320104.8085.55.0666.34.1180.25.4755.6平均 4.74 83.7 5.02 63.9 4.20 78.3 5.4952.7 通过进一步统计分析表明, 2009年起观测到的年酸雨出现的频率较2008年有所增加, 2010年又较2009年略有增多,但pH 年平均值基本这3年中没有显著变化,可见十堰市酸雨污染有逐年增加态势,形势十分严峻。3酸雨污染与气象条件的关系3.1 酸雨与降水量的关系 十堰市四季降水表现有明显差 异,春、秋季降水绵绵细雨,特点为降水强度均匀且过程持续时间长;夏季降水多数在局地不稳定的天气条件下出现,降水强度大且时间短,冬季降水特点是强度小且时间短。在酸雨观测中发现:不同雨量下的降水酸度相差不同。将每次酸雨观测所取的雨量按5个级别(小雨:0.1mm <R <9.9mm ;中雨10.0mm <R <24.9mm ;大雨:25.0mm <R <50.0mm ;暴雨:R >50.0;大暴雨:R >100.0mm )进行划分,并将不同雨量等级下降水的pH 平均值、酸雨出现率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见表2。 由表2可知,降水pH 值与降水量成正比,降水等级越高,降水pH 值会越大,大暴雨的条件下平均pH 值为6.08,酸雨出现的频率在大雨的条件随雨量等级越高而越大,在大雨的条件下雨量达到最高为86%,之后随雨量的增大而减 农技服务,2012,29(3):361-362,364责任编辑胡先祥责任校对胡先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