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母乳喂养调查分析1)

早产儿母乳喂养调查分析1)
早产儿母乳喂养调查分析1)

早产儿的母乳喂养及护理

早产儿的母乳喂养及护理 【摘要】讨论了早产儿的喂养情况,着重分析早产儿母乳的喂养,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做好产前护理,保护母婴同室,产房温度事宜,注意皮肤早接触,早哺乳,锻炼早产儿的吸吮功能,必要时添加人乳库奶一保证入量。 【关键词】早产儿;母乳喂养;护理 早产儿器官发育未全、抵抗力低下、死亡率高。因此需要加强母乳喂养及护理,这是提高早产存活率的重要措施。随着爱婴医院的兴起,母乳喂养的实施,早产儿的发育及死亡率一定会有很大改观。因为早产儿在子宫内的生长发育并不完善,很多功能不成熟,所以我们要保证纯母乳喂养是一项十分困难的工作。 下面是我科进行的母乳喂养48例早产儿的方法及分析: 临床资料:1994年—1997年在我科分娩的早产儿共48例其中早产儿又又胎2人次孕周32—36周1.5—2.6Kg。通过调查,影响母乳的主要因素有,母亲乳汁不足。婴儿口小,吸吮力弱。 1.鼓励母亲树立母乳喂养的信心 早产儿先天发育不完善、吞咽动作慢、吸吮力弱、自主呼吸不平稳,加之母亲早产,体内激素偏低,有部分乳房存在一定缺陷,导致母亲从心理上不愿给婴儿哺乳。所以我们应该对产妇进行母乳喂养宣教,鼓励帮助早产儿母亲树立哺乳成功的信心,讲解母乳喂养的优点,相信自己的乳汁最适合喂养孩子,使其了解认识到早产母亲的的乳汁优于足月母亲的乳汁更优于牛奶,帮助她主动积极的进行母乳喂养。

1.1提倡母乳喂养,加强指导因为母亲的奶水中含有的各种营养物质和氨基酸较多,能充分满足早产儿的营养需要。所含的牛磺酸、乳糖和不饱和脂肪酸能为婴儿发育提供营养保证。另奶水中还含有丰富的免疫因子,能帮助胎儿抵御细菌感染。 1.2加强母乳喂养的指导断脐后半小时内吸吮母亲的乳头并母婴同室,在喂养过程中注意母乳喂养的技巧和正确的体位及姿势。早产儿的呼吸系统发育不完善,应注意观察有无吮奶后呼吸暂停或暂时性青紫、呛奶等表现。早产儿胃容量小并功能低下,每日喂8~12次。 1.3对于吸吮能力差或不能直接吸吮的早产儿母亲可按时挤奶并放在消毒的杯子或盘子中,然后用小匙喂给早产儿。早产儿与正常新生儿器官功能上有很大不同,其吞咽动作慢,吸吮能力弱,再加上早产,导致产妇往往不愿给婴儿哺乳。 2加强护理 2.1注意保暖早产儿体温调节能力差,体温常在36℃以下,因此室温应保持在24℃-28℃,相对湿度55%-65%。 2.2维持有效呼吸早产儿易发缺氧,出生后应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如缺氧应立即给予吸氧,一般给予低浓度氧不超过40%。 2.3预防感染早产儿免疫力低下易发生感染。在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室内所用物品定期消毒,严格限制流动防止交叉感染。加强早产儿口腔、皮肤及脐部的护理。 2.4密切观察病情由于早产儿的生理特征,应加严密巡视。观察的内容包括:面色、体温、呼吸、吸吮情况、大小便、粘膜和皮肤以

中国母乳喂养影响因素调查报告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2019年2 月 中国母乳喂养影响因素调查报告(会 议版)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母乳喂养提升计划”项目 项目负责人:方晋 项目组成员:邱月王晓蓓李佳 报告执笔:王晓蓓李佳

目录 目录......................................................................................................................................................I 第一部分研究背景.. (1) 第二部分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3) 一、研究目的和总体 (3) 二、抽样设计 (3) 三、调查问卷 (5) 第三部分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6) 第四部分1岁以内婴儿的母乳喂养状况 (11) 一、6个月内婴儿的母乳喂养状况 (11) 二、6个月内非纯母乳喂养婴儿添加液体或食物情况比较 (12) 三、6个月内婴儿喂养方式的地区差异 (13) 四、6-11月龄婴儿的母乳喂养 (14) 五、婴儿早接触早开奶的比率 (14) 第五部分母乳喂养影响因素分析 (15) 一、个人层面的影响因素 (16) 1.母婴健康状况 (16) 2.对母乳喂养知识的认知 (18)

二、机构层面的影响因素 (25) 1.医疗卫生机构对母乳喂养的支持 (25) 2.家庭对母乳喂养的支持 (29) 3.工作单位对母乳喂养的支持 (30) 4.公共场所对母乳喂养的支持 (32) 三、社会结构层面的影响因素 (33) 1.母乳代用品销售的市场监管 (33) 2.产假制度 (34) 第六部分讨论及政策建议 (36) 一、加强对母乳喂养的知识普及和技术支持 (37) 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母乳代用品销售的市场监管 (40) 三、完善产假制度与生育保障制度 (42) 四、鼓励工作单位和公共场所提供有利于母乳喂养的环境和条件 (45) 第七部分结论 (47) 参考文献 (50)

住院分娩新生儿母乳喂养现状分析

住院分娩新生儿母乳喂养现状分析 发表时间:2012-09-06T11:42:20.06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23期供稿作者:宋伟乐杨会存 [导读] 母乳喂养是人类繁衍的自然规律之一,尊重和利用这一规律,倡导和推进母乳喂养向来是人类自身繁衍的重要方式。宋伟乐杨会存(汝阳县人民医院NICU 471200) 【中图分类号】R7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23-0130-02 【摘要】目的研究和分析我院2006至2011年分娩新生儿的母乳喂养情况,探讨科学的母乳喂养护理方法。方法资料分析法。对我院2006至2011年所有分娩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9年至2011年我院产科分娩新生儿9820例,其中母乳喂养8234例,母乳喂养率达83.84%。其中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母乳喂养率分别为80%、82%、83.5%、84%、90%。结论母乳喂养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在进行母乳喂养时应注意采取正确的护理措施,促进母乳喂养的成功。 【关键词】新生儿母乳喂养护理 母乳喂养是人类繁衍的自然规律之一,尊重和利用这一规律,倡导和推进母乳喂养向来是人类自身繁衍的重要方式。早在1989年,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世界卫生组织就发表了关于保护、支持和促进母乳喂养的联合声明,指出婴儿出生后6个月内进行纯母乳喂养是最佳的喂养方式。1991年又发出全球号召,创建爱婴医院,在全球传播母乳喂养的重要性,并得到广泛认可。在此对我院2006年至2011年分娩住院期间新生儿母乳喂养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研究,以期总结我院三年间新生儿母乳喂养的状况,探寻科学的母乳喂养护理模式。现将研究结果归纳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我院2006年至2011年住院分娩新生儿9820例,所有资料真实、完整,具有研究价值。 1.2研究方法 资料分析法。对我院2006年至2011年住院分娩新生儿9820例进行回顾分析。 2.结果 2006年至2011年我院住院分娩新生儿9820例,其中分娩后住院期间进行母乳喂养8234例,新生儿母乳喂养率达83.84%。其中2006年、2007年、2008年3年共产新生儿3740例,母乳喂养数2992例,母乳喂养率达80%。2009年、2010年,新生儿总数为3840例,母乳喂养数为3226例,母乳喂养率为84%。2011年新生儿数为2240例,母乳喂养数为2016例,母乳喂养率达90%。 3.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2006年至2011年我院新生儿母乳喂养率达83.84%,而其他相关研究结果也各不想同。如汪泓煜实际研究结果为分娩新生儿母乳喂养率达100%,而张春丽[1]的实际研究结果为住院分娩新生儿母乳喂养率为84.51%。由此可见,目前我国新生儿母乳喂养率总体较高,但是仍存在着参差不齐的状况。 3.1母乳喂养的重要性 母乳是新生儿最理想的天然食品,母乳喂养是人类诞生以来的最原始、最科学的喂养方法,对婴儿和母亲双方都有极大的益处。对婴儿来说,母乳能够提供给婴儿最完善、最全面的营养,而且它还含有免疫功能的抗体,较人工喂养等其它喂养方式而言,经母乳喂养的婴儿患过敏性疾病和严重感染性疾病的几率较小,次数较少,症状较轻。此外,母乳喂养有利于婴儿正常的生长发育。林穗方[2]等学者通过对母乳喂养和人工喂养两种喂养方式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母乳喂养的婴儿六个月后的体格明显优于人工喂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母亲而言,婴儿吮吸乳头能反射性的引起子宫收缩,促进子宫恢复,防止产后出血等病症。此外,从经济角度来说,母乳喂养节省开支,经济实惠,是一种理想选择。 3.2母乳喂养的护理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医疗护理在医学领域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细致、高效的护理工作是医疗效果的重要保证,也是“以患者为本”的人本精神的集中体现。同样,在母乳喂养方面,我们也应该注重加强对产妇母乳喂养的护理工作,提高母乳喂养的普及率,促进母乳喂养的高效性。 住院期间,护理人员首先要全方位的引导母亲进行正确、科学的母乳喂养,这是进行成功母乳喂养的第一步。首先要指导产妇张掌握正确的哺乳姿势,即:婴儿面向母亲,下颌紧贴乳房张大嘴唇凸起吸入大部分乳晕,有节奏吮吸,有节奏吞咽。其次,在哺乳时要谨记按需哺乳,最好不要使用奶头、奶瓶等代用品,也尽量不用或少用奶粉等代替母乳。母乳喂养期以4-6个月为宜。最后,在产妇护理上,要着重乳房护理,一般产后半小时内即可给新生儿哺乳,每次哺乳前应清洗乳头,产妇如果有严重的乳头凹陷应及时进行纠正,以免妨碍母乳喂养。产妇的日常饮食还要注意荤素搭配,这样能更好的满足母婴的生理和营养需要,促进母乳喂养。 母乳喂养是人类自身繁衍的重要规律之一,我们应坚持和保护这一自然规律,通过母乳喂养促进人类自身的长远发展。参考文献 [1]张春丽.住院分娩新生儿7821例母乳喂养现状分析[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0(08):1064. [2]林穗方,刘慧燕,胡艳,等.母乳喂养婴儿体格发育及铁营养状况纵向观察结果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0,18(9): 678-680.

母乳喂养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母乳喂养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综述了近十年国内母乳喂养现状及影响母乳喂养的因素,指出影响母乳喂养的因素主要有母亲因素、家庭因素和社会因素。 标签:母乳喂养;婴儿;影响因素 2002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联合发布《婴儿喂养全球战略》,将母乳喂养作为重点措施之一。战略指出,婴儿出生后1 h均应开始母乳喂养,并应坚持6个月;按需哺乳;在6个月纯母乳喂养期后应及时引入有足够营养和足够安全的补充食品,确保持续母乳喂养至婴儿2岁或2岁以上,并提倡4个月以内的母乳喂养率应达到85%以上[1]。母乳喂养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现综合国内最新文献报道,对母乳喂养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1 母乳喂养的现状 一项浙江省的调查研究显示,婴儿在出生7天、1个月、3个月和4~6个月时纯母乳喂养率分别为69.72%、77.66%、58.32%和27.97%[2],远低于联合国提倡的4个月内85%以上的喂养率。根据各地区母乳喂养的相关数据来看,我国各地区母乳喂养率有很大差异。(1)江苏省苏州地区流动人口中4个月内婴儿喂养方式的调查分析显示,农村出生的婴儿母乳喂养率高于在苏州城区出生的婴儿,分别是54.76%和33.90%[3];(2)在我国,汉族地区纯母乳喂养率为60.15%,少数民族地区为70.68%;城市地区为53.90%,而农村则为70.68%[4]。这些数据显示,我国的母乳喂养率与WHO推荐标准有很大差距,且随着婴儿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 2 影响母乳喂养的因素 2.1 产妇自身因素 2.1.1 乳汁分泌不足 断奶的主要原因是母亲乳汁分泌不足或无乳汁[5]。现代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很多母亲在怀孕期间坚持工作直至分娩,产假时间短,我国绝大多数母亲在产后4个月左右又返回公司工作,紧张的工作及工作期间的长时间分离让母亲缩短了给孩子喂奶的时间,同时因工作压力及产后精神压力,导致母亲乳汁分泌不足。 2.1.2 分娩方式 自然分娩的婴儿纯母乳喂养率明显高于剖宫产婴儿。剖宫产及阴道难产的产妇伤口开口较大,剖宫产产妇术后需去枕平卧6 h,因伤口疼痛和身体上的输液管影响,行动不便、无法在产后及时开奶;因药物及手术导致乳房肿胀、乳汁分

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出院后喂养建议

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出院后喂养建议 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在婴儿和儿童期是生长迟缓、感染性疾病和发育落后的高风险人群,是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出院后科学的营养管理不仅关系到早产儿的体格生长,而且影响神经系统发育,与成年期慢性疾病相关。 基本概念 1早产儿校正年龄 早产儿体格生长的评价应根据校正年龄,即以胎龄40周(预产期)为起点计算校正后的生理年龄,计算方法为:校正月龄=实际月龄-早产周数,早产周数=足月胎龄(40W)-出生胎龄。 举例如下:某胎龄32周早产儿,如果实际年龄为生后3月龄;早产周数=足月胎龄-出生胎龄,即:40周-32周=8周(2个月);校正月龄=实际月龄-早产周数,即:3个月(12周)-2个月(8周) =1个月(4周)。该早产儿校正月龄为1个月,评价该3月龄的早产儿时应与1月龄正常婴儿的生长标准来进行比较。 一般情况下,评价早产儿生长时应校正年龄至2岁,小于28周早产儿可校正至3岁。 2早产儿追赶生长

一般认为充分发挥早产儿个体的生长潜力,各项体格发育指标都匀称增长,包括体重、身长和头围,适于胎龄早产儿达到校正月(年)龄的第25百分位(P25)~P50、小于胎龄早产儿>P10应视为追赶生长比较满意。早产儿追赶生长的最佳时期是生后第1年,尤其是前6个月。第1年是早产儿脑发育的关键期,追赶生长直接关系到早产儿神经系统发育。如出院后喂养得当、有充足均衡的营养摄入、无严重疾病因素影响,大多数适于胎龄的早产儿能在1~2年内追赶上同年龄的婴幼儿。 3早产儿出院时营养风险程度的分类(略) 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出院后喂养方案(图1) 图1 早产儿出院后喂养指导流程图

母乳喂养现状调查分析

母乳喂养现状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医院产妇母乳喂养情况。探讨影响新生儿母乳喂养的相关因素,为今后有针对性的指导母乳喂养,提高出院后母乳喂养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设计调查问卷对医院260例产妇进行母乳喂养现状调查,并对影响纯母乳喂养的因素进行结果分析。结果母乳喂养率与产妇的分娩方式、家庭收入、文化程度、年龄、孕妇乳头有关。结论针对母乳喂养影响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母乳喂养率。 标签:母乳喂养;影响因素;分析 母乳是婴儿生长发育最适宜的天然食品。母乳含有婴幼儿生长发育必需的各种营养成分,不仅能全面提供4~6个月婴儿所需要的全部营养,而且还含有各种免疫物质、激素和生长因子等。可增强婴儿的抵抗力,促进婴儿生长发育,也有利于促进母子间感情交流,减少母亲乳房发生率。有效促进母子间感情交流和促进产妇产后子宫恢复[1]。目前我国的母乳喂养情况并不理想,呈下降趋势。这种下降己成为导致我国婴幼儿死亡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因素之一[2]。因此,找到有效提高母乳喂养率的方法十分重要。近年来,随着围产医学的发展,手术指征放宽,剖宫产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母乳喂养受影响,本研究通过设计调查问卷对我医院260例婴儿母乳喂养情况进行调查,并对影响纯母乳喂养率原因进行分析,从而有效指导母乳喂养,以提高出院后母乳喂养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7月~9月在我医院住院的产妇。纳入标准:①生后5~7d的产妇。②年龄>21岁。③对语言有正确的表达能力、理解力和书写能力。④自愿参加此项研究。排除标准:有精神疾病患者。样本量:根据Kendall M(1975)所制定的标准,样本含量取变量数目的15~20倍,本次调查问卷共包含变量数目20项,符合以上标准研究对象500例。 1.2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资料,此问卷参阅国内外文献后自行设计成内容包括被调查者的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家庭收入、分娩方式以及母乳喂养状况、心里状况和家庭支持度。收集资料的方法:发放前首先对责任护士进行了培训,使用统一的指导语指导患者填写,向调查者说明本问卷的调查目的,调查者根据自己情况选择,问卷填好后当场收回。 1.3研究步骤向患者说明本问卷的调查目的,得到患者的知情同意;发放问卷;使用统一的指导语指导患者填写;检查问卷并当场收回。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60份,回收260份,回收率为100%,合格问卷为255份,合格率为98.07%。 1.4资料分析对本次调查的问卷进行筛选,筛除不合格问卷,收到合格问卷255份,将数据用Excell录入,应用SPSS 14.0统计软件对资料进行整理与数据分析,并进行统计学描述与分析。

NICU住院早产儿母乳喂养影响因素研究(新)

四研究荟萃四NICU住院早产儿母乳喂养影响因素研究 陶亚琴一马兰一凌慧一刘伟红 214002江苏省无锡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陶亚琴二凌慧二刘伟红);201306上海建桥学 院(马兰) 通信作者:陶亚琴,Email:taoyaqin@https://www.360docs.net/doc/711300754.html, DOI:10.3760/cma.j.issn.1674-2907.2016.34.018 ?摘要?一目的一探讨影响NICU住院早产儿母乳喂养的相关因素三方法一选取100例早产儿,采用 一般资料调查问卷二疾病不确定感父母量表二焦虑和抑郁自评量表等进行测评,收集可能影响其母乳喂 养的变量三结果一将NICU住院早产儿分为纯母乳喂养49例和非母乳喂养51例两组,进行比较发现, 两组早产儿的出生胎龄二出生体重二母亲的产假时间二是否做出母乳喂养计划二是否了解早产儿母乳喂养 的重要性二是否接受过母乳喂养的帮助与指导二是否对母乳喂养充满信心二爱人对母乳喂养的态度二乳头 情况二产后半小时内开奶二24h挤奶次数二焦虑评分二抑郁评分和疾病不确定感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疾病不确定感(OR=1.083,P=0.044)二抑郁(OR=1.059,P= 0.023)二爱人对母乳喂养的态度(OR=0.099,P=0.022)二接受母乳喂养的帮助与指导(OR=0.055,P= 0.038)和产后半小时内开奶(OR=0.020,P=0.007)是NICU住院早产儿母乳喂养的重要影响因素三 结论一NICU住院早产儿的母乳喂养受疾病不确定感二抑郁二爱人对母乳喂养的态度二接受母乳喂养的帮 助与指导和产后半小时内开奶等多种因素影响,应通过评估及时进行干预,从而促进母婴健康三 ?关键词?一重症监护病房;一婴儿,早产;一母乳喂养;一影响因素 基金项目:无锡市卫生局妇幼保健科研计划项目(FYKY201406);无锡市医院管理中心医学科研面 上项目(YGZXM1518) Research on influencing factors of breastfeeding for premature infants in NICU一Tao Yaqin,Ma Lan, Ling Hui,Liu Weihong Neonate Department,Wuxi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Hospital,Wuxi214002,China(Tao YQ,Ling H,Liu WH);Shanghai Jian Qiao University,Shanghai201306,China(Ma L) Corresponding author:Tao Yaqin,Email:taoyaqin@https://www.360docs.net/doc/711300754.html, ?Abstract?一Objective一To explore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breastfeeding for premature infants in 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Methods一Totally100premature infants hospitalized in NICU were evaluated by the general information questionnaire,parents?perception uncertainty scale-family(PPUS-FM), 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and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The variables may influence breastfeeding were collected.Results一Premature infants in NICU were divided into the pure breastfeeding group (49cases)and the non-breastfeeding group(51cases).Through the comparison,we found that the differences in gestational age,birth weight,mother?s maternity leave time,whether mothers have the breastfeeding plan, whether they know the importance of breastfeeding for premature infants,whether they accept the guidance and help of breastfeeding,whether they have confidence in breastfeeding,lover?s attitude to breastfeeding,nipple condition,the time of milking in30minutes after child birth and milking time within24h,anxiety score, depression score and uncertainty in illness(P<0.05).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uncertainty in illness(OR=1.083,P=0.044),depression(OR=1.059,P=0.023),lover?s attitude to breastfeeding(OR= 0.099,P=0.022),accept assistance and guidance of breastfeeding(OR=0.055,P=0.038)and milking in 30minutes after child birth(OR=0.020,P=0.007)were important influencing factors of breastfeeding for premature infants in NICU.Conclusions一The uncertainty in illness,depression,lover?s attitude to breastfeeding,accept assistance and guidance of breastfeeding,and began milking in30minutes may affect the breastfeeding in premature infants.Nurses should take timely risk assessment and interventions to effectively improve infant?s breastfeeding measures,and promote the health of maternals and children. ?Key words?一Intensive care unit;一Infant,premature;一Breastfeeding;一Influencing factor Fund program: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Scientific Research Planning Project of Wuxi Health Bureau (FYKY201406);Medical Scientific Research General Project of Wuxi Hospital Management Center (YGZXM1518)万方数据

国内外母乳喂养现状及如何提高母乳喂养率

国内外母乳喂养现状及如何提高母乳喂养率 摘要许多研究已经证明,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天然食物,母乳含有婴幼儿生长发育必需的各种营养成分,母乳喂养无论对婴儿还是对母亲、家庭以及医院、社会都具有其它喂养方式无可比拟的益处。 关键词母乳喂养;现状;提高;母乳喂养率 1母乳喂养现状 2000年世界卫生组织及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倡导婴儿出生后6个月内纯母乳喂养为最佳的喂养方式。美国“2010健康人”制定的母乳喂养目标是,6月龄婴儿的母乳喂养率应达到75%[1]。但目前,美国、加拿大等科技、经济相对发达的国家,母乳喂养都没有达到“2010健康人”中提出的标准,且母乳喂养率随产后时间的增加呈逐渐下降趋势。据统计[2],美国6月龄婴儿纯母乳喂养率只有14%。我国母乳喂养现状也不容乐观,各地区的婴儿6个月内的母乳喂养率普遍较低[3]。将纯母乳喂养行为坚持到4个月的产妇仅为16 .5%,而4月龄婴儿母乳喂养率为45.3% ~61.0 %,到6个月时母乳喂养率下降到21.6%[4]。但都与《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年)》中提出2001至2010年以省(自治区、直辖市)为单位,产后4~6个月母乳喂养率应达到85% 的目标相比尚存在较大差距[5-6],提高母乳喂养率工作任重而道远。 实际上,在促进母乳喂养成功的十点措施中,帮助母亲在产后半小时内开奶、新生儿娩出后半小时内进行皮肤接触、早吸吮,在实际的临床护理工作中很难很好落实。其一,当婴儿吸吮母亲的乳房,不能获得乳汁时会哭闹拒吸。其二,产后疲劳、伤口疼痛、产妇不愿意、家属也无耐心让婴儿吸吮母亲乳房,且不少医院由于产科人员缺乏,不能配备专门的护理人员落实好这项护理工作,只得仍然采取人工补奶[7]。另外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婴幼儿配方奶粉粉墨登场,市场竞争激烈,国内外奶品商都大力宣传、积极赞助、免费馈赠及廉价销售各自的奶制品,加上奶粉销售商对配方奶的大力宣传,强化了孕产妇人工喂养的意识,使母乳喂养工作难以开展。因此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加速乳汁分泌量,缩短纯母乳喂养时间,是爱婴医院护理人员考虑的主要问题。 2母乳喂养的重要性

探讨早产儿母乳喂养强化方法

探讨早产儿母乳喂养强化方法 摘要目的对早产儿母乳喂养的强化方法进行研究探讨。方法84例需要使用母乳强化剂且母乳喂养量占总喂养量50%以上的早产儿,按照使用母乳强化剂的早晚分为A1组(早强化组,44例)和A2组(晚强化组,40例);再按照使用母乳强化剂达到足量的快慢分为B1组(快强化组,43例)和B2组(慢强化组,41例)。分别观察比较各组早产儿的住院时间、生长情况、内脏功能运作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A1组与A2组住院时间、体重增长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内脏功能运作情况均为良好。B1组与B2组住院时间、体重增长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内脏功能运作情况均为良好。A1组与A2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1组与B2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以尽早对早产儿使用母乳强化剂,促进营养的吸收,一般在早产儿的奶量0.05),and they all had good visceral functions. The difference of hospital stay time and weight growth rate between groups B1 and B2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and they all had good visceral functions.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f complications between groups A1 and A2 (P>0.05),and the difference of complications also had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between groups B1 and B2 (P>0.05). Conclusion Early implement of breast milk fortifier for premature infant in premature milk 0.05),且内脏功能运作情况均为良好。见表1。B1组与B2组住院时间、体重增长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内脏功能运作情况均为良好。见表2。 2. 2 并发症发生情况A1组中出现坏死性小肠结肠炎3例,呼吸窘迫综合征2例,低血糖3例;A2组中出现坏死性小肠结肠炎2例,呼吸窘迫综合征2例,低血糖5例,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1组中出现坏死性小肠结肠炎2例,呼吸窘迫综合征3例,低血糖4例;B2组中坏死性小肠结肠炎4例,呼吸窘迫综合征2例,低血糖3例,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早产儿母乳喂养强化的早晚及达到足量强化的快慢对早产儿喂养非常重要,早产儿在新生儿期非常脆弱,需要医护人员拥有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来进行保护和喂养。在本次对早产儿母乳喂养强化方法的探究中,从研究结果可以得知,选择在早产儿的奶量0.05)。 综上所述,可以尽早对早产儿使用母乳强化剂,促进营养的吸收,一般在早产儿的奶量<90 ml/(kg·d)时即可;另外,在使用母乳强化剂达到足量的快慢上,应选择尽快完成母乳强化剂的足量强化,时间最好在从添加母乳强化剂的第1~3天完成。 参考文献

社区母乳喂养现状调查分析

社区母乳喂养现状调查分析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摘要】目的了解本社区母乳喂养的现状。方法选择真如及长征两镇共2302名女性人口,进行统一的问卷调查,应用SPSS13.0软件统计分析。结果采用母乳喂养的女性占84.7%,2个月后停止母乳喂养的女性占7.04%。结论长时间母乳喂养有益于婴儿亦有益于母亲。 【关键词】母乳喂养;喂养持续时间 以乳母的乳汁哺喂婴儿,并作为惟一的或主要的食品,称母乳喂养[1]。婴儿喂养应以母乳为宜,《万氏家藏育婴秘诀·鞠养以慎其疾》说:“乳为血化美如饧”,并指出:”儿在母腹之时,赖血以养。既生之后,饮食之乳,亦血之所化也”[2]。为使母乳喂养广泛在社区被应用,现将社区调查报告如下。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研究对象来自上海市普陀区真如镇与长征镇社区20~70岁女性人群。采用整群抽样法分别抽取普陀区真如镇的真六居委、真八居委和长征镇的弄二居委、万三居委长期居住女性。样本中两镇女性人口数总共2302人(真如镇1156人,长征镇1146人)。采用统一设计的

调查问卷表,调查人员经培训合格后进行问询和填写。调查内容包括年龄、体重、文化程度、生育年龄、母乳喂养情况及时间。采用SPSS 13.0 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描述和t检验。 2 结果 2.1 母乳喂养情况 此次流调的两镇四居委妇女中,共有1910人有生育史,其中生育后采用母乳喂养的为1619人,占84.76%。见表1。表1 有生育史者母乳喂养情况 2.2 母乳喂养时间在1619名母乳喂养者中,母乳喂养时间集中在6~12个月之间,母乳喂养时间在6个月以上者有1201人,占74.18%。见表2。 2.3 体重指数情况在四个居委2302例流调对象中,13%的人群为肥胖者,87%人群的BMI在正常范围内。见表3。表2 有母乳喂养史者喂奶时间表3 调查对象体重指数 3 讨论 从母乳喂养情况调查表1中可知,本调查范围内采用母乳喂养的1619人,占84.76%,提示社区里母乳喂养的实际比例很高,对母乳喂养的益处是有充分认识的。母乳中富含有婴幼儿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包括容易消化的乳蛋白、丰富的脂肪、糖类、维生素和矿物质等200多种成分[3],母乳的营养价值无法取代。母乳又可促进母亲和宝宝的情感维系,让宝宝和妈妈都有情感满足体验,母乳是宝宝情感满足的重要途径。

早产儿护理服务全过程

早产儿护理服务全过程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早产儿护理服务全过程 1、做好入院患者的护理。 1)接电话后准备床单元,预热温箱、辐射抢救台,准备抢救仪,根据患儿的病情情况妥善安排床位,一般患者床单元准备在温箱区。 2)做好入院患儿的常规急救护理,为患儿做好生命体征的监测及完成入院首次评估。 3)介绍责任护士及主管医生、做好入院宣教,告知家属科室探视制度、流程、注意事项,及时通知管床医师初步诊治。 2、协助医生检查。 1)及时准确的执行医嘱各种实验室标本的采集(血常规、CRP、血气分析、肝功能、心功能、肾功能、离子六项),留取大、小便送检。合理安排检查,联系预约特殊检查(床边胸、腹部平片) 2)及时查看检查、检验、影像学结果,及时报告医生,掌握检查危急值报告项目及处理。 3、严密观察病情,动态监护患者。 1)按新生儿特级护理巡查要求执行,监测HR、R、SPO2,体温、血压、记24小时出入量。 2)观察患儿早期是否有出现呼吸窘迫:1.呼吸急促(>60次/分)2.鼻扇3.呼气呻吟4.吸气性三凹征5.发绀;一般生后6小时内出现,呼吸窘迫呈进行性加重是本病的特点,严重时表现为呼吸浅表、呼吸节律不整、呼吸暂停及四肢松弛。患儿呈呆钝,面色灰白或青紫,四肢松弛。出现进行性、呼气性呻吟及吸气性。心率先快后慢,心音由强转弱,胸骨左

缘可听到收缩期。呼吸频率60-100次/分或更快,呼吸节律不规则,间有暂停,两肺呼吸音减低,早期肺部罗音常不明显,以后可听到细,叩诊可出现浊音。肝脏可增大。 3)结合临床表现判断,急查胸、腹部平片确诊肺透明膜病。 4)血糖测试,检查早产儿是否并发低血糖或高血糖的症状。 5)部分早产儿容易发生或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等,可以通过进行确诊。4、提出护理诊断、关注风险并发症。 根据患儿针状、体征、病史、实验室或影像学数据、诊断、医嘱、患儿家属对疾病的认知、 1.体温过低与体温调节功能差,产热贮备力不足有关。 2. 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吸吮、吞咽、消化功能差有关。 3.自主呼吸障碍与呼吸中枢不成熟、肺发育不良、呼吸肌无力有关。 4.有感染的危险与免疫功能不足及皮肤黏膜屏障功能差有关。 5、准确执行诊疗计划和医嘱,确保疗效与安全。 1)护士掌握和理解医嘱目的,及时准确落实各项治疗措施。 2)加强与医生沟通,跟随医生查房,反映患者治疗效果 3)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明确患儿使用的药物(表面活性物质制剂、抗生素、维持酸碱平衡),正确安排药物的配制、遵循液体疗法、观察药物疗效。

关于母乳喂养综述

关于母乳喂养综述 内科班孙锋 20160360 【摘要】母乳喂养可以增强婴幼儿的免疫力、提升智力、减少婴儿猝死症的发生、减少儿童期肥胖、减少罹患过敏性疾病的几率。母乳喂养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热门话题,它对母亲的健康恢复,母爱的培养,尤其对新生命的健康成长显现越来越多的优势。 【关键词】母乳喂养健康母爱 一、前言 母乳是孩子最适宜的天然营养品,母乳中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各种营养成分的比例配合恰当,易于婴幼儿的消化吸收。母乳中特别是初乳,含有丰富的抗体、免疫球蛋白、维生素、牛磺酸和矿物质、电解质等,能增强孩子的抗病及消化能力;母乳喂养温度适合,新鲜、干净,具有经济、方便、卫生、营养等特点。哺乳还能增强母子感情交流,促进乳母产后子宫复旧等,故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出生后最初6个月的纯母乳喂养是建议的喂养婴儿方式,接着以持续母乳喂养并添加适当的补充食品的方式进行喂养,直至2岁或更长。为了使母亲们能够实行和坚持在最初6个月的纯母乳喂养,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建议,在婴儿出生的头一个小时里就开始母乳喂养。但现实情况却不容乐观,至今为止母乳喂养率远远没有达到那个要求。 二、母乳喂养的优点 1.营养丰富,易于消化吸收,蛋白质、脂肪、糖三大营养素比例适当,适合6个月以下婴儿的生长发育的需要; 2.母乳矿物质含量低,缓冲力小,对胃酸中和作用弱,有利于消化;肾溶质负荷低,有利于保护肾功能; 3.母乳中富含SIgA、乳铁蛋白、双歧因子、溶菌酶等免疫因子,可以预防婴儿肠道感染性疾病的发生; 4.母乳还含有促进大脑发育的牛磺酸、促进组织发育的核苷酸、增强视力的DHA; 5.吸吮动作有利于要儿面部正常发育, 吸吮母乳的运动,可增进婴儿脸部形状的完美,而吃奶瓶的婴儿长大以后牙齿、嘴型常有变型的烦恼; 6.婴儿与母亲皮肤颇繁接触, 有利于亲子感情及感觉发育; 7.早期哺乳, 有助于防止产后出血;哺乳期闭经, 有助于产妇恢复铁贮存, 以及延长生育间隔; 8.从营养消费、保健及避孕方面, 减轻家庭、医院及社区的经济负担。 三、母乳喂养的成功条件 1.心理因素:成功的母乳喂养必须有充足的乳汁,而乳汁的分泌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生理过程。乳母心理、精神、环境因素等都可影响母乳的分泌。心理因素可直接兴奋或抑制大脑皮层来刺激或抑制催乳素及催产素的释放。因此,哺乳期产妇的心理状况直接影响乳汁的产生和排出。所以在哺乳期应尽量避免这些情绪上的不利因素。 2.母亲身体状况:乳汁中所有的营养物质均来自母体。如果母亲的营养不好,就会影响到乳汁的成分。要保证乳汁的质和量,满足乳儿的需要,就必须保证母亲身体健康、营养良好。同时要保证乳母充分的休息和足够的睡眠,做适当的活动,以促进血液循环有助于乳汁分泌。但不可过度劳累,如体力消耗过多,不仅影响乳汁的量而且还将使乳汁中的蛋白质降低,从而影响乳汁的质量。 3.安静舒适的环境:给产妇创造一个良好的休养环境可以使产妇心情舒畅。产妇经历阵痛、分娩、体力和精力消耗巨大,产后需要有充分的睡眠和休息。应加强护理工作的效率,治疗、护理时间要相对集中,减少不必要的打扰;落实陪伴制度。让母亲在分娩后能有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以确保母亲乳汁的顺利产生。 4.母亲乳房卫生:在产前检查的过程中,同时给予正确的乳房卫生指导。有的孕妇乳头伸展不好,如乳头扁平、乳头内陷等可使产后喂奶困难,应及时给予纠正;妊娠后期,嘱孕

产妇母乳喂养知识现状分析

产妇母乳喂养知识现状分析 摘要】目的:了解产妇母乳喂养知识的现状,以提高母乳喂养率。方法:对100 例产妇用问卷法进行母乳喂养知识的现状调查。结论:促进母乳喂养根本要开启 孕期健康教育提高母乳喂养率;加强对产妇母乳喂养的社会支持非常必要。 【关键词】母乳喂养措施 母乳喂养是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全力倡导的科学育儿方法,是 保障儿童健康成长的根本措施,为了解目前产妇及家属的母乳喂养知识掌握情况,提高母乳喂养水平,促进新生儿的健康成长和产妇迅速康复。对在我院分娩的 100例产妇用问卷法进行母乳喂养知识现状调查。现将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1、调查方法 随机对我院分娩的100例产妇进行调查,其中来自城市81例,农村19例; 学历:初高中70例,大学及以上30例。在我院进行初次及正规产前检查者89例,占89%,其余为不定期产前检查者。采用《母乳喂养与健康课题调查表》进 行问卷调查。 2、结果 2.3 产妇对增强母乳喂养量或提高乳汁量方法的掌握情况:1种未掌握的1例(1%),掌握2种或3种15例(15%),掌握4种以上的84例(84%)。 2.4 产妇对“母乳对产妇恢复的优势”的认识(见表3) 表3 产妇对“母乳对产妇恢复的优势”的认识情况(例%) 2.5 孕期教育情况孕妇产前检查时由专职的接受过母乳喂养健康教育培训的 妇幼医师为孕妇上课,通过授课,播放录像,示范操作,答题讨论的形式对孕妇 进行健康教育,孕期教育的出勤率为53.4%。 3、讨论 3.1 开启孕期教育提高母乳喂养率促进母乳喂养,增强母亲及婴儿健康,这 已达成共识。提高母乳喂养率是产科执业机构的一项重要工作,而提高母乳喂养 率的重要手段即是健康教育,从本组资料可以看出,产妇文化水平较高的,具有 接受母乳喂养知识的文化基础,能认真做好产前检查,对增加母乳喂养量或提高 乳汁量的方法有较好的掌握,本调查显示增强母乳喂养量或提高乳汁量掌握4种 方法以上者占85.04%。作为爱婴医院,产妇产后全部受到医务人员母乳喂养知识 技能的床前指导,具有促进母乳喂养成功开展的良好环境。开设孕期健康教育课,使孕妇心理及生理上作好母乳喂养的准备的先决条件,是值得推广的办法。针对 目前母乳喂养知识宣传的内容和形式存在的问题,孕期教育出勤率令人不满意53.4%。在预约产前检查时,产前检查门诊应积极宣传孕期教育的重要性,鼓励 孕妇听课,建议可以先听课再产检的方法,以提高母乳喂养知识宣传的普及率。 同时母乳喂养知识的宣传力度应进行加强,从本调查结果看出,孕妇对“母乳喂养对婴儿的优势”和“母乳对产妇恢复的优势”理解不全面,说明在母乳喂养知识各个环节存在宣传不够或表浅等情况。建议母乳喂养知识宣传的内容除了宣传母乳对 婴儿的远期优势外还应加强母乳对婴儿成长的远期优势(如母乳喂养预防肥胖, 促进智力发育)的宣传上,以使母乳喂养知识的宣传和母亲对婴儿未来的期望值 相一致。产妇对医务人员信任度很高(79%),产科病房医务人员要将母乳喂养 知识的宣传作为自觉行为,产科执业机构及时将产妇分娩信息录入妇幼保健一卡

早产儿的母乳喂养及护理

早产儿的母乳喂养及护理 发表时间:2011-07-19T16:41:06.263Z 来源:《求医问药》2011年第4期供稿作者:段海燕 [导读] 早产儿器官发育未全、抵抗力低下、死亡率高。 段海燕(青海省贵德县医院青海贵德 811700) 【摘要】讨论了早产儿的喂养情况,着重分析早产儿母乳的喂养,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做好产前护理,保护母婴同室,产房温度事宜,注意皮肤早接触,早哺乳,锻炼早产儿的吸吮功能,必要时添加人乳库奶一保证入量。 【关键词】早产儿;母乳喂养;护理 【中图分类号】R7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2523(2011)04-0084-01 早产儿器官发育未全、抵抗力低下、死亡率高。因此需要加强母乳喂养及护理,这是提高早产存活率的重要措施。随着爱婴医院的兴起,母乳喂养的实施,早产儿的发育及死亡率一定会有很大改观。因为早产儿在子宫内的生长发育并不完善,很多功能不成熟,所以我们要保证纯母乳喂养是一项十分困难的工作。 下面是我科进行的母乳喂养48例早产儿的方法及分析: 临床资料:1994年—1997年在我科分娩的早产儿共48例其中早产儿又又胎2人次孕周32—36周1.5—2.6Kg。通过调查,影响母乳的主要因素有,母亲乳汁不足。婴儿口小,吸吮力弱。 1 .鼓励母亲树立母乳喂养的信心 早产儿先天发育不完善、吞咽动作慢、吸吮力弱、自主呼吸不平稳,加之母亲早产,体内激素偏低,有部分乳房存在一定缺陷,导致母亲从心理上不愿给婴儿哺乳。所以我们应该对产妇进行母乳喂养宣教,鼓励帮助早产儿母亲树立哺乳成功的信心,讲解母乳喂养的优点,相信自己的乳汁最适合喂养孩子,使其了解认识到早产母亲的的乳汁优于足月母亲的乳汁更优于牛奶,帮助她主动积极的进行母乳喂养。 1.1 提倡母乳喂养,加强指导因为母亲的奶水中含有的各种营养物质和氨基酸较多,能充分满足早产儿的营养需要。所含的牛磺酸、乳糖和不饱和脂肪酸能为婴儿发育提供营养保证。另奶水中还含有丰富的免疫因子,能帮助胎儿抵御细菌感染。 1.2 加强母乳喂养的指导断脐后半小时内吸吮母亲的乳头并母婴同室,在喂养过程中注意母乳喂养的技巧和正确的体位及姿势。早产儿的呼吸系统发育不完善,应注意观察有无吮奶后呼吸暂停或暂时性青紫、呛奶等表现。早产儿胃容量小并功能低下,每日喂8~12次。 1.3 对于吸吮能力差或不能直接吸吮的早产儿母亲可按时挤奶并放在消毒的杯子或盘子中,然后用小匙喂给早产儿。早产儿与正常新生儿器官功能上有很大不同,其吞咽动作慢,吸吮能力弱,再加上早产,导致产妇往往不愿给婴儿哺乳。 2 加强护理 2.1 注意保暖早产儿体温调节能力差,体温常在36℃以下,因此室温应保持在24℃-28℃,相对湿度55%-65%。 2.2 维持有效呼吸早产儿易发缺氧,出生后应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如缺氧应立即给予吸氧,一般给予低浓度氧不超过40%。 2.3 预防感染早产儿免疫力低下易发生感染。在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室内所用物品定期消毒,严格限制流动防止交叉感染。加强早产儿口腔、皮肤及脐部的护理。 2.4 密切观察病情由于早产儿的生理特征,应加严密巡视。观察的内容包括:面色、体温、呼吸、吸吮情况、大小便、粘膜和皮肤以及脐是否感染。 2.5 健康教育指导母亲护理婴儿的方法:鼓励家长拥抱和抚摸婴儿,促进父母与婴儿间的感情。 3 特殊婴儿的护理 现今临床上早产多胎婴儿采用手术产的比率相当高,而母乳喂养困难的主要原因为误认的乳汁不足。所以需要护士耐心指导,把正确的信息讲解给产妇及家属。而乳汁不足的现象多是由人为因素造成的,乳房大量长期泌乳是需要婴儿不停的刺激乳头,而排空乳房也可增加泌乳量。所以临床上常出现两三个婴儿吸吮,这样就出现母体乳房大量分泌乳汁。 4 母乳喂养的优点 母乳是宝宝最好的营养品,对早产儿来说更是如此。尽管提前结束妊娠,但妈妈奶中的营养成分并不缺少。用母乳喂养早产儿能增强早产儿的抗病能力,有利于早产儿身体器官尽快发育成熟。 由于早产儿吸吮能力较差,因此,当宝宝能够直接吸吮妈妈的乳头的时候,妈妈的期望值不要太高,不要期待宝宝能立即吸吮你的奶头,宝宝可能需要时间和耐心来适应妈妈的乳头。这时候,妈妈就要尽量避免用奶瓶来喂宝宝,因为身体虚弱的宝宝很容易接受奶瓶而拒绝吸吮妈妈的奶头。 早产儿刚一出生就要进行特别的监护,即使出了院也要进行耐心细致的长期护理,相形之下与正常足月胎儿相比更要劳神费力。 不少年轻的爸爸妈妈,在养育早产儿时,往往只关注宝宝身体的发育程度,而忽略了与宝宝的精神交流。其实,早产儿只要不是特别地发育不全,或脑组织有缺陷,他(她)还是有感知的。事实证明,那些能经常得到爸爸妈妈抚摸并得到慢言细语抚慰的早产儿,发育程度都比没有接受过精神抚慰的早产儿好。对早产儿精神发育方面抚慰,不仅有利于早产儿身体的发育,而且更能加深爸爸妈妈与宝宝之间的感情。 实践证明,只有耐心细致的做好心理护理工作,才能消除影响早产儿喂养的因素,使母乳喂养顺利进行。参考文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