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合理选址与布局对现代化猪场的意义

浅谈合理选址与布局对现代化猪场的意义
浅谈合理选址与布局对现代化猪场的意义

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

课程论文

(2013-2014春季学期)

题目:浅谈合理选址与布局对现代化猪场的意义课程名称:畜禽健康养殖与环境工程

姓名(学号):刘健21317059

任课老师:陈安国

专业:养殖

学院:动物科学学院

论文提交日期2014年4月

浅谈合理选址与布局对现代化猪场的意义

刘健21317059

养殖专业硕士

摘要:规模化养猪,合理选址、猪舍的规划及建筑设计妥当与否,对整个猪场的内外环境、经济效益,以及猪场的生物安全、卫生防疫和环境保护等都有重要的影响。搞好养猪过程中的环境保护,做到规模养猪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简述了规模猪场的合理选址、布局规划以及猪舍的形式、基本结构、类型等建筑设计方面的建设要点。

关键词:合理选址;布局;规模猪场;发展

随着我国养猪产业的不断发展,规模化猪场必然会逐渐取代小规模的一家一户的养殖模式。规模化猪场要想把猪养好,合理的猪场布局和猪舍设计是其先决条件,所以在始建之时就应该要有完整的设计方案。如果在规模化猪场建设之初没有对猪场布局进行合理的设计,没有对各类猪群存栏及占栏头数进行合理的计算,就会在建设完成后因为设计不合理而造成不良后果,要么浪费了建筑面积、增加了建筑成本,要么造成猪群的周转困难,影响正常的饲养管理和疫病防治制度的实施[1]。

1厂址选择与布局对猪场发展的意义

1.1厂址选择对猪场发展的意义

猪场的选址是猪场建设的第一步,是决定今后能否保持长久发展的关健, 是决定今后能否取得良好经济效益的基础, 一经确定就不能更改,所以一定要科学的选址,才能保持今后的长足发展。

1.1.1 政策方面

养猪业是一个高污染行业,建场选址必须符合当地政府的用地规划,在允许养殖用地的范围内选址;选定后首先要向乡( 镇) 人民政府提出申请,经乡( 镇) 人民政府同意,再向县级畜牧主管部门提出规模化养殖项目申请,进行审核备案; 养殖用地要依据《农村土地承包法》、《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以租赁、转包等合法方式取得, 并办理好土地流转手续。

1.1.2防疫方面

猪场良好的生物防疫屏障,能有效降低养猪业的疫病风险系数,选择具有天然生物防疫屏障( 山川、河流、湖泊) 的地带建设猪场是猪场选址需要考虑的最基本的条件,同时还要考虑今后30年内周边环境对猪场的影响。总而言之,要选择远离省道,接近县道,紧邻村道;1km内无村庄,3km内无化工厂、肉类加工厂、屠宰场和养猪场,并且平时很少有人光顾的区域[2]。

1.1.3 环保方面

新办猪场在选址时要充分考虑其排污对周边村庄、河流、农田及大气的影响, 要考虑当前及今后当地环境的承载能力,结合自身的处理能力作出科学综合的判断。选址要在村庄的下风向,禁止在生活饮用水源上游及风景旅游区及自然保护区建场,要符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总局发布的《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畜禽肉产地环境要求》。这样才能在办好养猪场的同时最大限度的保护好环境。

1.1.4 其它方面

水源充足,取用方便且符合饮用水标准,一般为1000头猪场按每天12t的用水标准设计;离电源较近并能获取足够且比较稳定的电力;交通方便,便于饲料的就近运入及生猪和粪便、废弃物的销售与处理[3]。这样可以大大提高猪场的经营与运转效率,进而提高猪场的经济效益。

1.1.5 猪场规模的设定及场址的确定

专业户发展规模养猪,除要掌握较高的技术外,资金投入也较大,因选择设备、工艺、建筑类型,猪的品种不同,投资差异巨大,一般按年出栏1000头规模计算,需要投入80万~120万元。所以在选址和规划时一定要根据自身的实力,决定投资规模的大小,最好是按长远的规划,圈足今后发展的用地面积,采取分期建设,稳步推进的策略。

1.1.6 生产经营方面

选址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猪场生产经营的好坏。在选择厂址时注意以上几个方面的因素,就可以做到交通便利,这有利于猪的销售与饲料的供应;做好防疫与环境保护工作在有效降低猪患病几率的同时,还可以大大的提高猪场的生产销售效益。总之,选择正确的厂址,是提高猪场效益的一个有力保障[4]。

1.2 猪场布局对猪场发展的意义

猪场在布局前应作一个总体规划,总体规划包括近期规划和远期规划,以方便生产、利于防疫、为企业未来的发展留有充足发展空间为原则。特别是在资金较紧张的情况下,一定要设计好长远的规划,走分期建设,逐步壮大的发展道路。

规模猪场应按生产功能分区,场内的功能分区是否合理,各区的建筑物布局理是否得当,不仅直接影响基建投资经营管、生产的组织、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而且影响场区小气候状况和兽医卫生水平,只重视生产区而忽视病畜管理区是普遍存在的问题。猪场布局时要注意的问题有:便于管理和运料;避免车辆进场;符合饲养管理要求;便于猪只调动;减少环境污染等问题[5]。

2选址的注意事项

2.1远离居民区

养猪可造成空气污染和噪声污染,为避免影响养猪场周围居民的生活,养猪场至少应与居民区保持2000m以上的距离。

2.2 远离交通干道

道路上的运输车辆繁杂,其中不乏运猪,特别是运送病、死猪及粪便的车辆,这些运输车辆都是潜在的传播疾病的媒介[6]。

猪场选址既要求交通方便,又要求与交通干线保持适当的距离。考虑防疫及防止污染的需要,猪场不可太靠近主要交通干道,如果有围墙、河流、林木等隔离屏障,则猪场离交通要道的距离可适当缩短些。禁止在旅游区及工业污染严重的地区建猪场。

2.3 远离其他养殖场

很多猪病可通过空气及苍蝇、蚊子、鼠、猫等传媒传播,若各养殖场间的距离太近,则猪病很容易相互传播。

2.4远离屠宰场

屠宰场是疫病的集散地,携带各种病原的猪常集中于此,空气、污水中的病原很容易造成疫病扩散。

2.5保障水源

养猪场应有良好的水源,没有充足、清洁的饮水保障,很难养出优质的猪[7]。

规划猪场时,水源是选址的先决条件。猪场要求水源水量充足、水质良好、

便于取用,并易于净化和消毒。水源的水量必须同时满足场内人员生活、猪只饮用及饲养管理的需要。

2.6地势选择

猪场要建在向阳、避风,地势高燥,通风良好,电力、通讯设施配套,排水方便的地方,以利保温、通风和排污,同时应注意防止污水倒灌进猪舍。

2.7避免占用农田

猪场周边最好有鱼塘、果林或耕地,一方面猪场可获得天然屏障,另一方面这些果林、耕地可消化一部分猪只的排泄物,可减轻环保压力[8]。

3猪场布局的注意事项

场址选定后,须根据利于防疫、改善场区小气候,方便进行饲养管理、节约用地的原则,并考虑当地的气候、风向,场地的地形、地势,猪场各建筑物和设施的面积等情况规划全场的道路、排水系统、场区绿化,安排各功能区的位置及建筑物的朝向等[9]。

3.1 场地规划

猪场一般可分为四个区,即隔离区、生产区、管理区、生活区。为利于防疫,应根据当地的主风向安排以上各区。

3.2建筑布局

猪场应正确安排各建筑物的位置、朝向、间距,布局建筑物须综合考虑防疫、通风、采光、防火、节约用地的需要。

生活区、管理区和场外联系密切,为保障猪群安全,其宜设在猪场大门附近,猪场门口分别设人员、车辆消毒池,两侧设值班室和更衣室。生产区的布局应考虑配种、转群、防疫方便,种猪、仔猪应安排在上风向和地势较高处。繁殖猪舍、分娩舍应放在较好的位置,分娩舍要靠近繁殖猪舍,接近仔猪保育舍。生长猪舍应靠近育肥猪舍,育肥猪舍设在下风向。商品猪舍安排于离场门口或围墙较近的位置,围墙内侧设装猪台,运输车辆停在墙外装猪。病猪隔离区和粪污处理场置于下风向和地势最低处,距生产区保持50 m以上的距离[9]。

场内道路应净、污分开,互不交叉,净道行人和运输饲料、产品,污道运输粪便、病猪和废弃设备。

搞好猪场绿化不仅美化环境,净化空气,还可起防暑、防寒,改善猪场小气候,减少噪声的作用。在进行猪场布局时,一定要安排好绿化。

3.3猪场总体布局

规模化猪场至少应包括生产区、管理区、生活区等功能区。

3.3.1 生产区包括各类猪舍、消毒室(人员更衣、洗澡、消毒)、消毒池、药房、兽医室、病死猪处理室、出猪台、值班室、隔离舍、粪便处理区等[10]。

生产区内有各类猪舍和生产设施,是猪场的主要建筑区,一般其建筑面积约占全场总建筑面积的70%~80%。种猪舍应与其他猪舍隔开,形成种猪区,种猪区应设在人流较少的位置和猪场的上风向,种公猪安置在种猪区的上风向,防止母猪气味刺激公猪,同时利用公猪气味刺激母猪发情。分娩舍既要靠近妊娠舍,又要接近保育舍。育肥猪舍设在下风向,离出猪台较近的地方。在进行规划设计时,应考虑使猪舍的朝向与当地夏季的主导风向成30 ~60°夹角,以利猪舍获得最佳的通风[11]。

病猪隔离舍及粪便堆积处等建筑应远离生产区,设在下风向、地势较低的地方,以免影响其他猪群。

兽医室设在生产区内,为便于处理病猪,防止病情扩散,其通常设在下风方向。生产区应根据当地有利的自然条件进行布局。生产区入口处应设消毒间或消毒池,以便对进入生产区的人员和车辆进行严格消毒。

3.3.2生产辅助区包括进行生产必需的附属建筑,如饲料加工车间、饲料仓库、修理车间、变电房、锅炉房、水泵房等。它们和日常的饲养工作密切相关,所以这个区应与生产区毗邻[12]。

自建水塔供水是水源清洁的保证,其位置安排应与水源条件相适应,水塔一般设在猪场最高处。

3.3.3管理区与生活区包括办公室、接待室、财务室、食堂、宿舍等,这是管理人员、饲养人员及其家属生活的地方,一般设在生产区的上风向,或与风向平行的一侧。猪场周围应建围墙或设防疫沟,以防其他动物和闲杂人员进入场区。3.4 猪舍总体规划

养猪场的生产是“全进全出”的,一环扣一环的流水式作业,猪舍需根据生产工艺流程来规划。猪舍的总体规划是:先根据生产管理工艺确定各类猪栏数量,

然后计算各类猪舍栋数,最后完成各类猪舍的布局。生产区内不同类别、不同年龄的猪应分开饲养,猪舍栋间距离应在10~15 m以上。猪场的生产流程为配种- 妊娠- 生产-保育-生长-育肥。场内道路布局应合理,主干路须硬化,进料和出粪通道应严格分开。猪场应有运动场,以便公猪、下床母猪运动。化粪池须建在最下风向,粪便要及时处理、除臭,以防蚊蝇滋生。

3.5猪舍内部规划

猪舍内部布局需根据生产工艺而定。规模猪场的建设较复杂,猪舍内部布置和设备放置可对他场方案进行分析后,再做出详细规划。

猪舍的布局对疾病防控、生产管理的影响很大,猪场在设计、施工时要注意合理布局猪舍

猪场可根据生产模式的不同,采用单一地点三阶段饲养或两地点饲养。两地点饲养:两地点饲养是指繁育在一个地点,保育和育肥在另一个相对较远的地点或者繁育和保育在一个地点,育肥在另一个地点。这种饲养模式的优点是易控制疾病,缺点是管理相对费事,运输成本高。单一地点三阶段饲养:是指在一个地点根据猪的生长阶段分种猪和产房区、保育区及育肥区饲养猪只。

猪舍建造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3.5.1 围墙

猪场要建围墙,以确立猪场的范围。生活区和生产区之间要有围墙隔开,或以各种房屋隔开,以防员工随意进出生产区。生产区和生活区只能有一个通道相连,而且通道入口要设消毒池,员工应从这一通道经消毒池消毒后再进出猪舍,以防疾病传入。

3.5.2布局

根据猪场的规模确定猪舍的数量,产房、保育舍和育肥舍做到全进全出。配种舍、怀孕舍、保育舍、生长舍、育肥舍应从上风向向下风方向依次排列。尽量减少每栋猪舍的猪只数量,进行小群饲养,以利降低猪的发病率,一般以每栋保育舍或育肥猪舍饲养猪只不超过500头为宜。

3.5.3各类猪舍的数量要配套

产房两栏对应保育舍一栏,保育栏与育肥栏一一对应;先确定生产指标、生产流程,再确定猪舍、猪栏数。

3.5.4 猪场按全进全出模式进行设计

猪病越来越复杂的原因之一是没有严格地做到全进全出。有些猪场虽按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进行了设计,但由于猪舍不配套,其也非完善的全进全出。整栋猪舍全进全出可提高该舍生产性能21%~25%[13]。

4 非有利条件下选址应注意的事项

一些规模猪场为了降低固定资产投资,只考虑交通、电力、物资供应,不考虑经营方式、生产特点[14]。只考虑本场的环境而不遵循区域规划,造成江河水质污染而被迫关停。更有甚者规模猪场租赁原来就是储藏有害物质的仓库作为饲养场地,猪群患病极难诊治[15]。

在平原地区很多场地是平坦而向阳的,但是山区和丘陵地区还需要考虑几个问题:一是坡度,二是背阴与向阳,三是地形。坡度过大必然增加施工难度,对以后生产管理、运输也有不利影响(例如妊娠母猪的摔跌会导致机械性流产);而背阴的场地会因缺少太阳辐射或湿度过大导致猪的健康状况恶化和生产性能降低。因此,在没有足够大的平坦场地可供选择时,坡度应尽量控制在20%以下,避开风口、向阳的东南或南向缓坡地带可以作为考虑的对象:地形方面主要涉及到地形的开阔与狭长、整齐与凌乱,以及面积大小三个方面的问题[15,17]。

5 结语

建立健全规模猪场防疫体系,科学合理地规划布局,严格实施标准化的管理和统一有效的防控措施,是阻断疫病传播途径、防止疫病发生、保障生猪安全生产的重要措施。我们只有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去最大程度的满足不同规模猪场的生产需要,同时考虑到利益最大化,遵循低碳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相信通过科学规划,能让我国的养猪事业呈现新姿态。

参考文献

[1]祁玉兰. 关于中小猪场“全进全出”制度的思考[J]. 畜牧与饲料科学,2013,05:90-92.

[2]吴宝华. 探讨猪场环境建设[J].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3,07:82.

[3]董日辉. 规模化猪场选址与布局[J]. 四川畜牧兽医,2013,11:39-40.

[4]刘将军,许道军. 如何设计有利于保障生物安全的猪舍[J]. 兽医导刊,2007,12:13-14.

[5]宋泽文. 浅谈中小型猪场的选址与布局[J]. 江西畜牧兽医杂志,2008,04:21-22.

[6]李兴洪. 规模猪场选址和设备设施配套技术要点[J]. 畜禽业,2009,07:29-30.

[7]何田华,叶建平,宋泽文. 浅谈猪场的选址与布局[J]. 黑龙江畜牧兽医,2010,02:32.

[8]李小军,李清晖,梅娜丽,秦娜,寇秋霜. 规模猪场如何有效建立动物防疫体系[J]. 畜牧

与饲料科学,2010,05:145-147.

[9]黄剑铭. 浅谈规模化猪场的选址和规划设计[J]. 中国农资,2013,12:30.

[10]张长锋. 论猪场生物安全体系的建立[J]. 中国猪业,2011,02:26-28.

[11]侯明权. 有关新建猪场的几点体会[J]. 猪业科学,2012,05:124-125.

[12]苏国栋. 猪场布局和猪舍设计探讨[J]. 养猪,1988,04:37-39+25.

[13]吴永绍. 规模化猪场生猪健康养殖体系的研究与实践[D].广西大学,2012.

[14]王美芝. 低碳养猪业规模化猪场设计新理念[J]. 猪业科学,2010,05:28-30.

[15]安云科,吴奎杰,李俊柱. 万头猪场设计方案与投资预算[J]. 养猪,2012,01:69-72.

[16]韩华,曹瑜,王浚峰,高继伟,冯英. 现代化猪场设计新思路[A]. 黑龙江省畜牧业协会、

吉林省牧业协会.2010首届东北三省健康养猪科技论坛暨猪疫病防控与种猪繁育论坛会刊[C].黑龙江省畜牧业协会、吉林省牧业协会:,2010:4.

[17] 姜强. 猪场设计时卫生防疫方面的考虑[J]. 养殖技术顾问,2012,11:186.

猪场建设的一般要求

猪场建设的一般要求 地址要选择在地势高燥、背风向阳、无高大建筑物遮蔽处。坐北向南,或稍偏东南,不超过15度,交通方便,水源充足,水质良好,用电方便,远离主要公路干线,远离城镇和居民 住区,远离畜禽屠宰加工场,下风向、便于防疫。猪场建设在地势高燥、背风、向阳、通风良好、地下水位低、给排水方便、安静的地方,也可利用老猪场改造。猪场的大小,应根据养猪的数量而定,以每头猪占0.8至1平方米地面为宜。三个阶段猪只指的是哺乳母猪,育肥猪和保育猪。由于他们所处的生理状态不一样,对栏舍的要求也是不一样的。 哺乳母猪栏 现有栏舍设计与动物福利的矛盾。在高度密集饲养的工厂化养猪中,妊娠哺乳母猪栏的设计存在着矛盾。一方面集约化猪场为了提高栏舍利用率,防止母猪间因打架、咬斗、挤撞、强弱争食等引起胚胎死亡或流产,便于观察母猪发情和及时进行配种,同时也为了避免母猪踩压新生仔猪等原因,在妊娠期和哺乳期都采用定位栏限制饲养。另一方面,将母猪关在狭窄的单体栏里,无疑给母猪带来许多行为学和其他方面的问题。母猪在单位栏里的"禁锢" 式饲养,明显减少了行为姿态,没有机会实现挖掘、搜寻和做窝等行为,运动量大大减少,使母猪处于枯燥乏味的环境中,从而导致母猪分娩时间延长、难产、消化不良和断奶后母猪发情效果差。 经过长期考察和比较,活动式母猪定位栏设计较合理。哺乳母猪定位栏的右侧隔栏是可以移动的,当母猪泌乳1星期左右,就将右边隔栏移走,等下一只待分娩母猪进入此栏时,把移走的一边隔栏重新安装即可。实践证明,这种定位栏设计可完全克服前面所述的矛盾,且操作非常简单。7-10天后,仔猪体质已强壮,活动敏捷,即使右侧隔栏移走也可完全避 免被母猪踩压的可能,且不影响母猪泌乳。右边隔栏移走后,母猪的活动空间增大,在接下去10-20天的哺乳期内相对提高了基础代谢,可避免母猪发情异常。同时为母猪提供了运动机会,避免被"禁锢"和胁迫式的饲养,充分体现了善待动物和动物福利的理念。右边隔栏移去后的定位栏,由于没有了右边隔栏,给栏舍的清洗消毒工作带来更大的方便,有利于动物保健。 生长育成猪栏 饲养员与猪只间的矛盾长期以来存在,国内外有关专家对猪舍内温度、湿度、密度、通风等因素对生长肥育猪的影响已研究得非常透彻,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与实践体系,但很少有人注意饲养人员进猪舍操作时人与猪之间所产生的矛盾。虽然养猪业在不断往前发展,但生长育成猪栏的设计却大同小异,国内外都沿用同一模式。在这种模式里,当饲养员进猪栏清扫时,栏内的猪就会一哄而上,咬扫把、咬饲养员的裤腿作为玩耍,而此时饲养员就停下来大声诉骂,甚至踢打这些“不听话”的猪。这种场面在每个猪场都能经常看到,这不仅

猪场的选址

养猪场建设 养猪场怎么建设比较合理,养猪场怎么计算成本 一.场址的选择 1.地形地势 猪场一般要求地形整齐开阔,地势较高、干燥、平坦或有缓坡,背风向阳。 2.交通便利 猪场必须选在交通便利的地方。但因猪场的防疫需要和对周围环境的污染,又不可太靠近主要交通干道,最好离主要干道400米以上,同时,要距离居民点500米以上。如果有围墙、河流、林带等屏障,则距离可适当缩短些。禁止在旅游区及工业污染严重的地区建场。 3.水源水质 猪场水源要求水量充足,水质良好,便于取用和进行卫生防护。水源水量必须能满足场内生活用水、猪只饮用及饲养管理用水(如清洗调制饲料、冲洗猪舍、清洗机具、用具等)的要求。 4.场地面积 猪场占地面积依据猪场生产的任务、性质、规模和场地的总体情况而定。生产区面积一般可按每头繁殖母猪40~50平方米或每头上市商品猪3~4平方米计划。 二. 猪场的规划与布局 1.生产区 生产区包括各类猪舍和生产设施,这是猪场中的主要建筑区,一般建筑面积约占全场总建筑面积的70%~80%。种猪舍要求与其他猪舍隔开,形成种猪区。种猪区应设在人流较少和猪场的上风向,种公猪在种猪区的上风向,防止母猪的气味对公猪形成不良刺激,同时可利用公猪的气味刺激母猪发情。分娩舍既要靠近妊娠舍,又要接近培育猪舍。育肥猪舍应设在下风向,且离出猪台较近。在设计时,使猪舍方向与当地夏季主导风向成30~60度角,使每排猪舍在夏季得到最佳的通风条件。总之,应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充分利用有利因素,从而在布局上做到对生产最为有利。在生产区的入口处,应设专门的消毒间或消毒池,以便进入生产区的人员和车辆进行严格的消毒。 2.饲养管理区 饲养管理区包括猪场生产管理必需的附属建筑物,如饲料加工车间、饲料仓库、修理车间;变电所、锅炉房、水泵房等。它们和日常的饲养工作有密切的关系,所以这个区应该与生产区毗邻建立。 3.病猪隔离间及粪便堆存处 病猪隔离间及粪便堆存处这些建筑物应远离生产区,设在下风向、地势较低的地方,以免影响生产猪群。 4.兽医室 应设在生产区内,只对区内开门,为便于病猪处理,通常设在下风方向。 5.生活区

养猪场规划设计方案

XX 县XX 猪场设施建设方案 一、项目名称:XX 县XX 猪场 二、建设地点:XX 县XX 镇XX 村北?米处 三、用地面积:XX 亩 四、猪场设施类型:总体分为办公生活区和饲养生产区,两区间围墙隔离。饲养生产区是猪场的主要部分,包括各类猪群的猪舍、隔离舍、消毒室、剖检室、治疗室、饲料厂、仓库等。 2 1、玻璃钢生态养殖大棚个,共计m2。 其中:9m x 46.5m x 18 个=7533吊 8m X 66m X 6 个=3168 m2 2、附属设施:墙体砖混结构,屋顶用玻璃钢泡沫板,铝合 金门窗。共计558 m2。 其中:办公室4间6m X 3mX 4 间=72点 饲料加工车间4间6m X 3m X 4 间=72点 饲料库5 间6m X 3m X 5 间=90吊 仓库5 间6m X 3m X 5 间=90吊 消毒室1 间6m x 3m x 1 间=18吊 值班室1 间2 6m x 3m x 1 间=18m

2 宿舍 5 间 餐厅 4 间 剖检室1间 6m x 3m x 1 间=18m 2 治疗室1间 6m X 3m x 1间=18vm 五、猪场规划与生产工艺流程 1 、场内总体布局。场内生产区、生活区分开,生产区内料 道、粪道分开,根据当地主风向和流水向的特点,生活区建在生 产区上风头,生产区从上至下各类猪舍排列依次为:公猪舍、母 猪舍、哺乳母猪、仔猪舍、育肥猪舍。 育肥猪舍应靠近场区大门, 以便于出栏。兽医室及病猪隔离舍、解剖室、粪便场在生产区的 最下风向低处。 饲料加工调制间在种猪舍与肥猪舍之间, 有条件 的最好把繁育场与育肥场分开建设。 2、猪舍建筑考虑的因素。 (1 )冬暖夏凉,舍顶要有一定的厚度(不少于 10 厘米), 隔热性好。 (2)圈舍方向最好东西走向、背北向南,以利于采光。 (3) 防疫卫生。场门口、生产区门口建有消毒池,与门口 等宽,长度不少于出入车轮周长的 1.5倍,深度15?20厘米。 规模化养猪场在生产区门口要建有专用更衣室、 紫外线消毒间及 消毒池等。 (4) 饲养密度。 3、生产规模。年出栏瘦肉型猪 1 万头,常年存栏 0.6 万头, 年饲养量 1.6 万头。 6miX 3m X 5 间=90m

各种养猪场的规划与设计要点

各种养猪场的规划与设计要点 养猪场的规划与建设关系到投资和经营成果,是件基础性工作。工厂化养猪场与传统养猪场,规模和生产工艺流程不同,因而在规划建设上两者有很大差别,所以需分别讨论。 (一)工厂化养猪场 1 (1) (2) (3) (4) (5) 毫克 毫 5000 (6) 2.猪场总体布局大型工厂化养猪场在总体布局上至少应包括生产区、生产辅助区、管理与生活区。 (1)生产区∶包括各种猪舍、消毒室(更衣、洗澡、消毒)、消毒池、药房、兽医室、病死猪处理室、出猪台、维修及仓库、值班室、隔离舍、粪便处理区等。 (2)生产辅助区:包括饲料厂及仓库、水塔、水井房、锅炉房、变电所、车库、屠宰加工厂、修配厂等。 (3)管理与生活区:包括办公、食堂、职工宿舍等。管理与生活区应建在高处、上风处,生产辅助区按

有利防疫和便于与生产区配合布置。 3.猪舍总体规划养猪工厂的生产管理特点是"全进全出"一环扣一环的流水式作业。所以,猪舍需根据生产管理工艺流程来规划。猪舍总体规划的步骤是:首先根据生产管理工艺确定各类猪栏数量,然后计算各类猪舍栋数,最后完成各类猪舍的布局安排。 (1)各类猪栏所需数量的计算:生产管理工艺不同,各类猪栏数就不同。所以,这里按台湾罗兴华先生(1989)规划100头母猪场为例,可供其他规模和生产管理工艺的猪场作规划参考。100头母猪的猪场所需各种猪栏数的计算,首先确定10条工艺原则和指标: (2) (3) 转群距离,应以分娩舍为中心,保育舍靠近分娩舍,幼猪舍靠近保育舍,肥猪舍再挨着幼猪舍,妊娠(配种)舍也应靠近分娩舍。可参看图5-2(据郭兴泉,1990)。猪舍之间的间距,没有规定标准,需考虑防火、走车、通风的需要,结合具体场地确定(10-20米)。 4.猪舍内部规划猪舍内部规划需根据生产工艺流程决定。建设一个大型工厂化养猪场是很复杂的,猪舍内部布置和设备,牵涉的细节很多,需要多考察几个场家,取长补短,综合分析比较,再做出详细设计要求。 (二)专业户养猪场

标准化养猪场规划设计要点

畜牧业经济管理课程论文标准化养猪场规划设计要点 姓名 学号 系名 专业 班级 指导老师 2016年11月16日

标准化养猪场规划设计要点 摘要::养猪场所处的环境以及规划布局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畜产品的质量安全。生产实践中,一些养殖户在新建或改扩建猪场时,盲目投资建设,不仅增加运营成本,同时也给周围环境造成不良影响,围绕“养猪场的选址、规划布局、防疫以及无害化处理”3个主要方面介绍养猪场的规划设计要点。 关键词::养猪场;规划布局;设计要点 搞好猪舍的建筑设计、选好场址、合理布局是养猪生产的关键技术。很多养猪场因为选址、设计、布局等方面考虑不周,给后来的生产发展带来诸多困难,而更新改造费时费力费钱,陷入进退两难的窘境。 1.选好场地 猪场场址的选择是建设猪场的首要任务,也是直接关系猪场生产和经济效益的关键。场址选择得好,布局规划合理,便于生产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场址选择要根据猪场的性质、规模和任务,考虑场地的地形、地势、水源、土壤等自然条件,也要考虑饲料、电力供应,交通运输、产品营销的便利。还要考虑与其它养殖场、居民区的间距,当地农业生产与猪粪污水处理消纳能力等社会条件。要进行全面调查,综合分析评判,符合动物防疫条件审核的场址方可选用。猪场占地面积常根据养猪的规模而定,生产区面积按繁殖母猪每头占地5m2或出栏商品猪每头4m2计划。猪场要求地形整齐开阔,地势较高,干燥或有缓坡,坡度应不大于25%,背风向阳。地势低洼场地不要作为场址。低洼地易积水潮湿,夏季通风不良,空气湿度大闷热,蚊蝇和病原微生物易滋生,冬季则阴冷,猪群生长不利。猪场水源要求水量充沛、水质优良,便于取用和进行场地卫生清理。水源必须满足场内生活用水、猪只饮用、调制饲料、冲洗猪舍、清洗机械用具等饲养管理的要求。能繁母猪年需水量400t,出栏1头育肥猪需水75t。对土质要求主要考虑土壤的生物学特性,尽量不在旧养殖场上重建或改建。许多病原微生物可存活多年,土壤被污染后危害可持续多年。养猪场饲料、产品、粪污及废弃物等运输量很大,必须有便利的交通,保证饲料就近足量供应,产品就近销售,粪污、

现代化养猪场设计方案

甘肃龙华正邦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养殖方案 第一章项目概要 一、项目纲要 项目名称:万头生猪养殖工程和万亩生态农业工程 建设单位:兰州龙华实业集团 法人代表:李凯 建设地点: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黄桥乡 建设性质:新建 项目技术依托单位:江西正邦集团 二、项目建设内容和规模 项目主要建设内容:计划养殖母猪存栏5086头,种公猪255头,年出栏生猪10万头规模。严格依照国家的标准化、规模养殖的要求与操作技术规程,进行污水管道、消防防疫设备、厂区道路、机井等的建造。 三、项目总投资及资金筹措 1、项目总投资5~10亿元 2、资金来源:①企业自筹6亿元 ②银行贷款4亿元 四、项目建设期 项目建设期为5年(自2017年6月至2022年7月)

第二章项目背景和项目单位基本情况 一、项目背景 平川区位于甘肃省中部,黄河流经平川32公里。全区面积 2106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504米。现辖4乡3镇4个街道 办事处,总人口20.8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0.5万人。耕 地面积26.32万亩。年平均温度为8.2℃,冬夏温差较大。平 均年降水量不足200毫米,蒸发量为1700毫米,全年日照时 数2691小时,无霜期平均为143天。西戈拉滩的黄桥乡地广 人稀,最为适合养殖。 1、黄桥乡位于平川区的东部,乡境内有煤炭、沸石、花岗岩、 矿泉水等丰富的矿产资源。黄桥乡以农牧业为主的半山半 川乡,东与宁夏海原县接壤,北与靖远县靖安乡毗邻,西 部与共和乡相接连,南部与种田乡相接,西南部与靖远 县高湾乡相邻,省道308线和县际公路333线在这里交 汇,形成一个交通便利,辐射周边、农牧产品和商货流通 快捷的“金三角”。 2、白银市工商联借助“中国光彩事业庆阳行即民企陇上行活 动”的平台,主动登门,以商招商,通过甘肃兰州龙华实 业集团(公司法人李龙飞,我市靖远人)与正邦集团反复 洽谈沟通,争取江西正邦集团在我市实施“万头生猪养殖 工程和万亩生态农业计划”现已达成意向。近年,区委、 区政府以生产安全、无公害、绿色瘦肉型猪生产标准化、

养猪场环境影响评价(全面版)

湖北师范学院城市与环境学院 学生实践作业 课程名称:《环境影响评价》作业四 专业班级: 小组成员: 2015年 12 月 21 日

目录 一、项目的环境影响识别 0 (一)主要的环境污染 0 1.施工期主要的污染 0 2.运营期主要的污染 0 (二)环境影响分析 (3) 1.施工期的环境影响分析 (3) 2.运营期的环境影响分析 (3) 二、项目环境影响的防治对策 (5) (一)施工期污染防治措施 (5) 1.施工废气环境影响防治措施 (5) 2.施工噪声环境影响防治措施 (6) 3.施工废水环境影响防治措施 (6) 4.施工期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 (7) 5.水土流失评价与防治措施 (8) (二)运营期污染防治措施 (8) 1.废气污染防治措施 (8) 2.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9) 3.废水污染防治措施 (9) 4.固体废物评价与防治措施 (9) 三、项目的相关问题的思考 (9) (一)简述项目选址是否合理 (10) (二)确定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重点 (10) (三)对环境空气影响的主要因子,计算卫生防护距离可选择的因子 (10) (四)本项目污染治理应关注的因素 (10) (五)给出卫生防护距离的计算公式,并指出主要参数的来源及意义 (10) (六)养猪场选址时应主要考虑的因素 (11)

(七)本项目在项目概况及分析中应交代清楚的内容 (11) (八)给出营运期环境管理基本要求 (12) (九)除水环境影响、环境空气影响外,还应关注的方面 (12) (十)猪场粪便处理是否存在问题 (12) 附录:作业四 (13)

一、项目的环境影响识别 (一)主要的环境污染 1.施工期主要的污染 (1)废气 1)各类燃油动力机械在场地平整、物料运输等施工作业时,会排放各 、SO2、烟尘。 类燃油废气,排放的主要污染物为CO、NO X 2)土石方装卸、水泥作业、运输时产生的扬尘,排放的主要污染物为TSP。 (2)废水 运输车辆冲洗水、混凝土工程的灰浆,建(构)筑物冲洗、打磨等作业产生的污水,主要污染物为SS。施工期,若施工人员平均按50人/d,每人每天用水30L计,则施工人员生活污水量为d。 (3)噪声 本项目不设计打桩,施工期的噪声主要来源于装载机、推土机、水泥车、运输车等施工机械作业时产生的噪声。噪声源强约75~90dB(A)。 (4)固废 项目施工期固废主要是工程施工时产生的建筑垃圾,约d。 (5)水体流失 项目场址区大部分为农田、有少量的农田防护林及灌草丛,养猪场采取半封闭式养殖因此,项目基础工程开挖等容易造成水土流失。 2.运营期主要的污染 (1)噪声 表1 拟建项目主要噪声源强表

各种养猪场的规划与设计要点

精心整理 各种养猪场的规划与设计要点 养猪场的规划与建设关系到投资和经营成果,是件基础性工作。工厂化养猪场与传统养猪场,规模和 生产工艺流程不同,因而在规划建设上两者有很大差别,所以需分别讨论。 (一)工厂化养猪场 1场址选择涉及面积、地势、水源、防疫、交通、电源、排污与环保等诸多方面,需周密计划,事 先勘察,才能选好场址。 I (1) 面积与地势:要把生产、管理和生活区都考虑进去,并留有余地,计划出建场所需占地面积。地势 宜高燥,地下水位低,土壤通透性好。要有利于通风,切忌把大型养猪工厂建到山窝里,否则污浊空气排不走,整个 场区常年空气环境恶劣。 I 、 / jx" J | .■'T/ y £ / (2) 防疫:距主要交通干线公路、铁路要尽量远一些,距居民区至少2公里以上,既要考虑猪场本身防疫,又要考虑猪场对居民区的影响。猪场与其他牧场之间也需保持一定距离。 (3) 交通:既要避开交通主干道,又要交通方便,因为饲料、猪产品和物资运输量很大。 (4) 供电:距电源近,节省输变电开支。供电稳定,少停电。 (5) 水源:规划猪场前先勘探,水源是选场址的先决条件。一是水源要充足,包括人畜用水。猪群饲养 管理用水量可参考表5-2。二是水质要符合饮用水标准。饮水质量以固体的含量为测定标准。每升水中固 体含量在150毫克左右是理想的,低于5000毫克对幼畜无害,超过7000毫克可致腹泻,高过10000毫克 即不适用。150毫克左右是理想的,低于5000毫克对幼畜无害,超过7000毫克可致腹泻,高过10000毫 克即不适用。饮水质量以固体的含量为测定标准。每升水中固体含量在150毫克左右是理想的,低于5000毫克对幼畜无害,超过7000毫克可致腹泻,咼过10000毫克即不适用。 (6) 排污与环保:猪场周围有农田、果园,并便于自流,就地消耗大部或全部粪水是最理想的。否则需 把排污处理和环境保护做重要问题规划,特别是不能污染地下水和地上水源、河流。 2 ?猪场总体布局大型工厂化养猪场在总体布局上至少应包括生产区、生产辅助区、管理与生活区。 (1) 生产区:包括各种猪舍、消毒室(更衣、洗澡、消毒)、消毒池、药房、兽医室、病死猪处理室、出 猪台、维修及仓库、值班室、隔离舍、粪便处理区等。

(完整版)现代规模化猪场设计与设施配套

关于现代化猪场建设的考虑 ——家畜环境卫生学综述 我们都已经了解到,畜牧场朝着大规模,高密度,高速度和高效益的集约化生产模式发展,从而可见,搞好环境卫生学的研究是相当重要,做好这方面的研究,可以为家畜的环境控制和改善提供理论依据;为畜牧场设计提供技术和方法;为家畜环境保护提供有效途径;为规模化,集约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为动物疾病的预防提供有效方法;为绿色畜产品生产提供方法与技术;也有利于更好地发挥其他生产技术的效力。下面以现代化猪场的建设为例,阐述搞好家畜环境卫生学研究的重要意义。 一.场址选择与规划布局 1. 场址选择 场址选择应根据猪场的性质、规模和任务,考虑场地的地形、地势、水源、土壤、当地气候等自然条件,同时应考虑饲料及能源供应、交通运输、产品销售、与周围工厂、居民点及其它畜牧场的距离、当地农业生产、猪场粪污处理等社会条件,进行全面调查,综合分析后再作决定。 地形要求开阔整齐,有足够的面积。猪场生产区面积一般可按繁殖母猪每头45--50平方米或上市商品育肥猪每头3--4平方米考虑,生活区、行政区另行考虑,并留有发展余地。 猪场地势要求较高、干躁、平坦、背风向阳、有缓坡。地势低洼的场地易积水潮湿,夏季通风不良,空气闷热,易使蚊蝇和微生物孳

生,而冬季则阴冷。有缓坡的场地便于排水,但坡度不能过大,以免造成场内运输不便,坡度应不大于25°。在坡地建场宜选背风向阳坡,以利于防寒和保证场区较好的小气候环境。 水源水质,猪场水源要求水量充足,水质良好,便于取用和进行卫生防护,并易于净化和消毒。水源水量必须满足场内生活用水、猪只饮用及饲养管理用水的要求。 社会条件,养猪场饲料、产品、粪污、废弃物等运输量很大,所以必须交通方便,并保证饲料的就近供应、产品的就近销售及粪污和废弃物的就地利用和处理,以降低生产成本和防止污染周围环境。但交通干线又往往是造成疫病传播的途径,因此选择场址时既要求交通方便,又要求与交通干线保持适当的距离。一般来说,猪场距铁路、国家一、二级公路应不少于300--500米。 2.场地规划和建筑布局 场地选定后,须根据有利防疫、改善场区小气候、方便饲养管理、节约用地等原则,考虑当地气候、风向、场地的地形地势、猪场各种建筑物和设施的尺寸及功能关系,规划全场的道路、排水系统、场区绿化等,安排各功能区的位置及每种建筑物和设施的朝向、位置。 场地规划:猪场一般可分为四个功能区,即生产区、生产管理区、隔离区、生活区。为便于防疫和安全生产,应根据当地全年主风向和场址地势,顺序安排以上各区。 建筑物布局:猪场建筑物的布局在于正确安排各种建筑物的位置、朝向、间距。布局时需考虑各建筑物间的关系、卫生防疫、通风、

养猪场设计规范

生态养猪规划设计 1.场址选择 ①地势地形 地势应高燥,地下水应在2米以下。地势应避风向阳,猪场不宜建于山坳和谷地以防止在猪场上空形成空气涡流,还要避开西北方向的山口和长形谷地以减少冬春风雪侵袭。 地形要开阔整齐,有足够的面积,一般按可繁殖母猪每头40~50平方米、商品猪3~4平方米考虑。地面应平坦而稍有缓坡,以利排水,一般坡度在1%~3%为宜,最大不超过25%。 ②土质 要求土壤透气透水性强,毛细管作用弱,吸湿性和导热性小,质地均匀,抗压性强,且未受病原微生物的污染。 沙土透气透水性强,毛细管作用弱,吸湿性小,但导热性强,易增温和降温,对猪不利。 粘土透气透水性弱,吸湿性强,毛细管作用明显,抗压性低不利于建筑物的稳固,导热性小。 沙壤土兼具沙土和粘土的优点,是理想的建场土壤。但不必苛求。猪场动力网 ③水源水质 猪场水源要求水量充足,水质良好,便于取用和进行卫生防护。水源水量必须能满足场内生活用水、猪只饮用及饲养管理用水(如清洗调制饲料、冲洗猪舍、清洗机具、用具等)的要求。猪场需水量见下表。 猪别饮用量(升/头·天)总需要量(升/头·天) 种公猪 10 40 妊娠母猪 12 40 带仔母猪 20 75 断乳仔猪 2 5 生长猪 6 15 育肥猪 6 25 ④电力交通 电力供应对猪场至关重要,选址时必须保证可靠的电力供应,并要有备用电源。 猪场必须选在交通便利的地方。但因猪场的防疫需要和环境保护的考虑,不能太靠近主要交通干道。 ⑤防疫和环保 最好离主要干道400米以上,一般距铁路与一二级公路不应少于300~400米,最好在1000米以上,距三级公路不少于150~200米,距四级公路不少于50~100米。同时,要距离居民点、工厂500~1000米以上。如果有围墙、河流、林带等屏障,则距离可适当缩短些。距其他养殖场应在500~1500米以上,距屠宰场和兽医院宜在1000~2000米以上。禁止在旅游区及工业污染严重的地区建场。

现代化养猪场设计方案

如对您有帮助,请购买打赏,谢谢您! 现代化养猪场设计方案 现代化养猪场设计方案 ——年出栏1000头商品猪 摘要我国具有悠久的养猪历史,有发展养猪业的丰富资源,包括猪的品种资源、饲料资源和农村养猪的传统,但是在养猪技术方面比较落后,存在着劳动生产率低、商品率低等问题。近年,随着农村专业户数量逐年增加,养猪业科学技术日益普及,专业养猪业也逐步巩固和繁荣。作者结合所学专业及其参观养猪场的感受,就以年出栏1000 头肥猪为例,拟定设计一个现代化养猪场建设方案。根据机械化养猪饲养工艺,就猪场的功能和生产建筑、辅助建筑和猪场机械化等规划设计作初步探讨。 关键字:机械化养猪场;设计;早期隔离断奶 Mechanization pig farm design scheme --1000 commercial market head Abstract China has a long history of pigs, development of the rich resources of both the industry, including the pig variety resources, feed resources and rural pig tradition, but on pigs technology is relatively backward, there are low labor productivity, low quality problem. In recent years, along with the rural raiser the number increases year by year, both the indu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creasing popularity, professional pig industry is also gradually consolidating and prosperity. Based on field and visit the feeling of the pig farm, in a year 1000 head of pig such as an example, draws up the design a modern farm construction plan. Key word: mechanization pig farm; Design; Early weaning isolation 1 规划设计依据 一个年产1 000 头肥猪的养猪场,需要饲养存栏公猪2头, 生产母猪83头,哺乳期仔猪100头,保育猪1000头,生产 育成猪370头。机械化养猪的规划设计主要依据饲养工艺,目前普遍采用以周为节拍的全进全出的饲养工艺[1],该设计采用早期断奶(10 ~20日龄)隔离饲养: 工艺特点:早期断奶(10 ~20 日龄),隔离饲养是养猪新工艺,简称SEW(segregated early weaning)。早期隔离断奶即根据猪群本身需清除的疾病,在10 ~20 日龄内进行断奶,然后将仔猪送到距离分娩舍250 m 以外的清净区保育舍隔离饲养,这就是早期断奶(10 ~20 日龄)二点式隔离饲养。新发展的SEW 饲养工艺具有增加母猪产仔胎数,切断仔猪被母猪或其他大猪传染疾病的途径,提高仔猪健康水平。

猪场设计规划

成绩 论文题目:大理地区万头猪场设计与规划 课程名称:家畜环境卫生学 任课教师:朱海生 专业:动物科学 班级:09级科产1班 学号:222009602023048 姓名:董如军 2011年5月4日

大理地区万头猪场设计与规划 摘要:20世纪80年代工厂化猪场被引进我国以来在全国各地得到迅速发展,特别是广东、湖南、浙江、北京、上海等地,已建成一大批工厂化猪场,规模大小不等.年出栏肉猪在3 000~100 000头均有,其中1万头最为常见。本文就以年产1万头商品猪场为例,与大家共同探讨大理地区猪场的规划设计。 关键词:规模化养猪;规划 正文: 根据规模化养猪饲养工艺,就大理地区猪场的功能区和生产建筑、辅助建筑等规划设计作初步探讨。 一、猪场选址 (一)猪场选址应符合现行法律法规、能通过环境评审 1.环境与规划。按要求,猪场选址要距村庄、居民点、学校和公共场所500米以上,避开水源地、文物保护区、规划区等禁止建猪场区、不宜建猪场区和不确定区,确保所建猪场能通过环境评估,确保所建猪场实际使用年限能达到设计使用年限。 2.道路与电路。猪场选址要避开主要交通干线,同时又要考虑有方便的道路交通,如果交通不便,一方面会加大投资成本,另一方面会影响生产经营,增加生产费用。猪场需要稳定的电源供给,如果电源距场址较远,也会加大投资成本,如果电源供给不稳定,会影响正常的生产经营。 (二)充分考虑自然影响因素,选址要有利于生猪生长、有利于疫病控制 1.地形地势。猪场场址最好选择西北高东南低的地势,也可以选择北高南低或西高东低或排水良好的平地;尽量不要选择东南高西北低的地势,也不要选择南高北低、东高西低或低洼地势或排水不良的平地。 2.地质与地基。猪场选择的地质条件,要考虑场地有无辐射污染,有无有毒有害元素超标,或严重缺乏某种元素,还要考虑有无化学污染、生物污染等。猪场选择的地基条件,要考虑地下有无地下河,有无古河道,有无地基沉降,是否为滑坡地质,有无风化地质。 3.风向。猪场不宜选择在风口或气流交换强烈的地方,也不宜选择在气流交换不足的低洼地或深涧、窝塘等地;应该尽量选择无西北风,有东南风的地区建场,同时配合场区规划,人为造就小区域内的气流方向。 4.水源。猪场水源供给要与设计规模一致,并且要参考5~10年间供给水变化范围,确保水源稳定供

标准化养猪场建设方案

标准化养猪场建设方案 内容提要: 我国养猪业还是以中小型养猪场为主,相对于大型养猪场而言,小型养猪场具有易管理、投资小、劳动强度小的特点,投资小型养猪场的人比较多,为了方便养猪人建场,提高生猪标准化规模生产水平,设计以下养猪场建设标准方案。 养猪场选址条件 1、养猪业是长期产业,必须进行长远规划。 2、水、电、交通条件:一个万头猪场日耗水量150~250吨,水质要符合饮用标准,用电量除饲料加工外,自装机容量80~100千瓦,物料运输量大,选择交通方便的场地。 3、卫生防疫条件:综合考虑地形,地势,地点、水源、土壤、气候条件等因素,要远离居民区、养殖场、屠宰场、交通干线。 4、粪污处理及环保条件:要运用生态环保方案,尽量同菜地、鱼塘、果园、农田相结合,使污水无害化和减量化。 养猪场规模分类: 1、大型养猪场:自繁自养型基础母猪>3000头、商品猪>50000头/年,仔猪育肥型础母猪=0头、商品猪>50000头/年,繁育仔猪型基础母猪<3000头、仔猪<50000头/年。

2、中型养猪场:自繁自养型基础母猪<1000头、商品猪<10000头/年,仔猪育肥型础母猪=0头、商品猪<10000头/年,繁育仔猪型基础母猪<1000头、仔猪<10000头/年。 3、小型养猪场:自繁自养型基础母猪<100头、商品猪<1600头/年,仔猪育肥型础母猪=0头、商品猪<1600头/年,繁育仔猪型基础母猪<100头、仔猪<1600头/年。 养猪场建设原则 1、人畜分离:在总体布局上做到生产区与生活区分开,净道污道分开,正常猪与病猪分开,种猪与商品猪分开。猪舍建设必须将人的住房与猪舍分开,以免人畜共患病的发生,同时,配套进行沼气池建设,使养殖产生的粪污能及时得到处理,确保环境卫生。 2、严格防疫:在建设中着力发展适度规模养殖户或联户建设养殖小区,并严格按照防疫要求进行修建。 3、科学规划:建设前由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规划,并在专业技术人员指导下开展猪舍的建设工作。 4、量力而行:圈舍规模由农户根据自身条件(经济条件、身体条件以及自身养殖基础)进行选择,特别是修建猪舍投资大,不能因为发展项目使农户承担过重的经济压力。 养猪场建设标准 1、猪场选址:猪场应远离住宅区,便于防疫,同时避

猪场的选址与规划

猪场的选址与规划 猪场建设的首要问题是选择合适的场址,科学的选择猪场位置不仅有利于经营管理,而且有利于保暖、采光以及疫病的控制。 一、场址的选择 1、地形地势 猪场一般要求地形整齐开阔,地势较高、干燥、平坦或有缓坡,背风向阳;山区应选择相对容易隔离地段。 2、交通便利 猪场必须选在交通便利的地方。但因猪场的防疫需要和对周围环境的污染,又不可太靠近主要交通干道,最好离主要干道500米以上,同时,要距离居民点、 学校、动物饲养场、公共场所和水源地500米以上。 3、水源水质 猪场水源要求水量充足,水质良好,便于取用和进行卫生防护。水源水量必须能满足场内生活用水、猪只饮用及饲养管理用水(如清洗调制饲料、冲洗猪舍、清 洗机具、用具等)的要求。 4、土壤基质密实度一致。近期从未发生过猪的烈性传染病处。 5、距离医院(包括动物诊所)、厂矿、屠宰场、动物产品加工厂、垃圾处理场和污水处理场、危险品仓库和风景区2000米以上。 6、避开50KV以上高压线路50米以上。 7、公共设施方面要求水、电、路“三通”。 8、场地面积 猪场占地面积依据猪场生产的任务、性质、规模和场地的总体情况而定。 二、猪场的规划与布局 1、生产区 生产区包括各类猪舍和生产设施,这是猪场中的主要建筑区,一般建筑面积约占全场总建筑面积的70%~80%。种猪舍要求与其他猪舍隔开,形成种猪区。种猪区应设在人流较少和猪场的上风向,种公猪在种猪区的上风向,防止母猪的气味对公猪形成不良刺激,同时可利用公猪的气味刺激母猪发情。分娩舍既要靠近妊娠舍,又要接近培育猪舍。育肥猪舍应设在下风向,且离出猪台较近。在设计时,使猪舍方向与当地夏季主导风向成30~60度角,使每排猪舍在夏季得到最佳的通风条件。总之,应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充分利用有利因素,从而在布局上做到对生产最为有利。在生产区的入口处,应设专门的消毒间或消毒池, 以便进入生产区的人员和车辆进行严格的消毒。 2、饲养管理区 饲养管理区包括猪场生产管理必需的附属建筑物,如饲料加工车间、饲料仓库、修理车间;变电所、锅炉房、水泵房等。它们和日常的饲养工作有密切的关 系,所以这个区应该与生产区毗邻建立。 3、病猪隔离间及粪便堆存处 病猪隔离间及粪便堆存处这些建筑物应远离生产区,设在下风向、地势较低的地方,以免影响生产猪群。 4、兽医室 应设在生产区内,只对区内开门,为便于病猪处理,通常设在下风方向。 5、生活区 包括办公室、接待室、财务室、食堂、宿舍等,这是管理人员和家属日常生活的地方,应单独设立。一般设在生产区的上风向,或与风向平行的一侧。此外 猪场周围应建围墙或设防疫沟,以防兽害和避免闲杂人员进入场区。 6、道路 道路对生产活动正常进行,对卫生防疫及提高工作效率起着重要的作用。场内道路应净、污分道,互不交叉,出入口分开。净道的功能是人行和饲料、产品 的运输,污道为运输粪便、病猪和废弃设备的专用道。 7、水塔 水塔自设水塔是清洁饮水正常供应的保证,位置选择要与水源条件相适应,且应安排在猪场最高处。 8、绿化 绿化不仅美化环境,净化空气,也可以防暑、防寒,改善猪场的小气候,同时还可以减弱噪声,促进安全生产,从而提高经济效益。因此在进行猪场总体布 局时,一定要考虑和安排好绿化。

标准化养猪场规划设计要点

标准化养猪场规划设计要点

畜牧业经济管理课程论文标准化养猪场规划设计要点 姓名 学号 系名 专业 班级 指导老师 2016年11月16日

品就近销售,粪污、废弃物就近利用和处理,以降低生产运输成本,防止污染周边环境。交通干线运畜量大,易造成疫病传播。场址选择时既要求交通方便又必须与交通干线保持距离,一般距公路、铁路300m以上。猪场要与居民点、工厂、其他畜牧场保持适当间距,避免相互污染,一般应相距1000m以上,猪场应处于居民点下风向和地势低处,不能污染饮水源。与电力供应接线应小于1000m就近用电。 1.猪场的规划与布局 场地选定后,根据利于疫病防控、改善场区环境气候、方便饲养管理、节约用地和建设成本等原则,考虑当地气候、风向、场地的地形地势、猪场各种建筑物和设施设备的尺寸及功能关系,规划全场的道路、给排水系统、场区绿化,安排各功能区的位置,各建筑物和设施的朝向、位置。 2.1场地规划 猪场常分为四个功能区即生产区、生产管理区、隔离区和生活区,生产管理区包括饲料加工调配车间、办公室、水电供应设备设施、杂品库、消毒池、更衣消毒室、洗澡间等。生产区包括各类猪舍和生产设施,是猪场的生产中心。生产区必须有严格的疫病防控措施,严禁外来车辆、人员进入,以及生产区的车辆外出。生产区入口设消毒池。生产区围墙处设装猪台,售猪由装猪台装车出场。 2.2建筑物布局 猪场建筑物的布局是合理安排建筑物的位置、朝向、间距。布局时考虑好各建筑物间的功能关系、卫生防疫、防火和有效利用土地等。生产管理区应设在猪场大门近处,门口分设行人、车辆消毒池,两侧设值班室和更衣室。生产区各猪舍的位置需考虑配种、转群等联系方便和疫病防控的要求,种猪、仔猪舍位于上风向和地势高处,繁殖母猪舍、产仔舍放到较好位置。产仔舍既要靠近繁殖母猪舍,又要接近仔猪培育舍。育成猪舍靠近肥猪舍,育肥猪舍设在下风向,置于围墙装猪台近处,围墙内侧设装猪台,运输车辆停在墙外装车。商品猪场常按种公猪舍、空怀母猪舍、怀孕母猪舍、产仔舍、断奶仔猪舍、青年猪舍、肥猪舍、装猪台等建筑物顺序排列。粪污处理场置于全场最下风向和地势最低处,距离生产区在50m以上。生产区内净道和污道分设,净道用于人员、运料、猪只转群的通道,污道用于运送粪便、病死猪、废弃物等污物,净道和

现代化猪场的建设

第二章现代化猪场的建设 本章提要 主要阐述现代猪场的场址正确选择和合理布局,在此基础上根据不同性别、不同饲养和生理阶段的猪对环境及设备的要求科学设计猪舍的特点。 第一节猪场场址选择 场址选择应根据猪场的性质、规模和任务,考虑场地的地形、地势、水源、土壤、当地气候等自然条件,同时应考虑饲料及能源供应、交通运输、产品销售、与周围工厂、居民点及其它畜牧场的距离、当地农业生产、猪场粪污处理等社会条件,进行全面调查,综合分析后再作决定。 (一)地形地势 猪场地形要求开阔整齐,有足够面积。地形狭长或边角多都不便于场地规划和建筑物布局;面积不足会造成建筑物拥挤,给饲养管理、改善场区及猪舍环境及防疫、防火等造成不便。猪场生产区面积一般可按繁殖母猪每头45~50m2或上市商品育肥猪每头3~4m2考虑,猪场生活区、行政管理区、隔离区另行考虑,并须留有发展余地。 猪场地势要求较高、干燥、平坦、背风向阳、有缓坡(但坡度以不大于25°为宜)。地势低洼的场地易积水潮湿,夏季通风不良,空气闷热,易使蚊蝇和微生物孳生,而冬季则阴冷。有缓坡的场地便于排水,但坡度不能过大,以免造成场内运输不便,坡度应不大于25°。在坡地建场宜选背风向阳坡,以利于防寒和保证场区较好的小气候环境。 建场土地面积依猪场的任务、性质、规模和场地的具体情况而定,一般一个年出栏万头育肥猪的大型商品猪场,占地面积30000m2(3hm2)为宜。 (二)水源水质 要求水量充足,水质良好,便于取用和进行卫生防护,并易于净化和消毒。

猪群需水标准 (三)土壤特性(砂壤土) 一般情况下,猪场土壤要求透气性好,易渗水,热容量大,这样可抑制微生物、寄生虫和蚊蝇的孳生,并可使场区昼夜温差较小。 为避免与农争地,少占耕地,选址时不宜过分强调土壤种类和物理特性,应着重考虑化学和生物学特性,注意地方病和疫情的调查。应避免在旧猪场场址或其他畜牧场场地上重建或改建。 (四)周围环境 交通方便,供电稳定,有利于防疫.一般来说,猪场距铁路、国家一、二级公路应不少于300~500m,距三级公路应不少于150~200m,距四级公路不少于50~l00m。与居民点间的距离,一般猪场应不少于300~500m,大型猪场(如万头猪场)则应不少于1000m。猪场应处在居民点的下风向和地势较低处。与其他畜禽场间距离,一般畜禽场应不少于150~300m,大型畜禽场间应不少于1 000~1 500m。此外,还应考虑电力和其他能源的供应。 二、猪场场地规划和建筑物布局 场地选定后,须根据有利防疫、改善场区小气候、方便饲养管理、节约用地等原则,考虑当地气候、风向、场地的地形地势、猪场各种建筑物和设施的尺寸及功能关系,规划全场的道路、排水系统、场区绿化等,安排各功能区的位置及每种建筑物和设施的朝向、位置。 (一)场地规划 1.场地分区 猪场一般可分为四个功能区,即生产区、生产管理区、隔离区、生活区。为便于防

猪场选址原则

猪场选址原则 猪场选址原则 一,区域定位:养殖区,限养区,禁养区 1:节约用地,并为下一步发展留有余地; 2:禁止在旅游区、自然保护区,古建筑保护区,水源保护区,畜禽疫病多发区和环境公害污染严重地区建场。 3:场址用地应符合当地城镇发展建设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要求和相关法规; 4:场址应选择在城镇居民区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向或侧风向,避免气味,废水及粪肥堆影响居民区。 5:交通便利,最好是断头路,(道路尽头建场,马路两边无居民)水电供应有保障; 6:选择应该注意各地小气候特点,(温差大,湿度大,风口) 7:避开城市,厂矿,医院,交通要道,场地周围3到10公里以内没有污染企业及养殖场区;8:配套有排污的果林或耕地。 场址选择 1,地势地形 地势应高燥,地下水应在2米以下,地势应避风向阳,不宜建于山坳和谷地防止上空空气涡流,地形开阔整齐,有足够的面积,地面平坦而稍有缓坡,以利排水,坡度1%—3%,最大不超过25%。 2,土质 要求土壤透气透水性强,吸湿和导热性小,质地均匀,抗压性强,未受病原微生物的污染; 3,水源水质(井水或泉水做水质检测(饮用水标准)) 就近打井取水,便于防护管理,猪场水源要求水量充足,水质良好,生活区和生产区饮水分开,便于取用和进行卫生防疫,水量必须满足场内生活用水,猪只饮用及饲养管理用水(冲洗猪舍,水帘降温,用具清洗等)的要求,每头猪15Kg /天, 4,电力交通 电力供应对猪场至关重要,选址时必须保证可靠的电力供应每头猪40W(专用变压器),并有备用电源,猪场道路必须是3.5米以上硬化路面,行走20吨以上货车,交通便于饲料及猪只的运输,场外1公里建消毒洗消点,洗消后才能入库,及到场猪只运输中转站,便于防疫管控 5, 环保排污 先进的环保工艺设备,沼气配套工程,有足够的土地和环境空间容纳猪场排放的粪尿污水和气味,可供排污灌溉农田亩数。 厂区规划 1,猪舍朝向:原则上应尽量遵循,坐西北朝东南,原则布置猪舍, 2,边界隔离:为了有利于猪场做好防疫工作,猪场应在场边界设置必要的隔离带10米以上 3,净污分离:规划好场内道路走向,料车道及入口要与运粪和病死猪无害化处理道路分开,净量避免净道和污道在场内交叉, 4,雨污分流原则:减少排污压力,粪沟1米内进行硬化,设置足够的泄水坡度,保证雨水和粪沟相对的一侧。 5,

浅谈合理选址与布局对现代化猪场的意义

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 课程论文 (2013-2014春季学期) 题目:浅谈合理选址与布局对现代化猪场的意义课程名称:畜禽健康养殖与环境工程 姓名(学号):刘健21317059 任课老师:陈安国 专业:养殖 学院:动物科学学院 论文提交日期2014年4月

浅谈合理选址与布局对现代化猪场的意义 刘健21317059 养殖专业硕士 摘要:规模化养猪,合理选址、猪舍的规划及建筑设计妥当与否,对整个猪场的内外环境、经济效益,以及猪场的生物安全、卫生防疫和环境保护等都有重要的影响。搞好养猪过程中的环境保护,做到规模养猪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简述了规模猪场的合理选址、布局规划以及猪舍的形式、基本结构、类型等建筑设计方面的建设要点。 关键词:合理选址;布局;规模猪场;发展 随着我国养猪产业的不断发展,规模化猪场必然会逐渐取代小规模的一家一户的养殖模式。规模化猪场要想把猪养好,合理的猪场布局和猪舍设计是其先决条件,所以在始建之时就应该要有完整的设计方案。如果在规模化猪场建设之初没有对猪场布局进行合理的设计,没有对各类猪群存栏及占栏头数进行合理的计算,就会在建设完成后因为设计不合理而造成不良后果,要么浪费了建筑面积、增加了建筑成本,要么造成猪群的周转困难,影响正常的饲养管理和疫病防治制度的实施[1]。 1厂址选择与布局对猪场发展的意义 1.1厂址选择对猪场发展的意义 猪场的选址是猪场建设的第一步,是决定今后能否保持长久发展的关健, 是决定今后能否取得良好经济效益的基础, 一经确定就不能更改,所以一定要科学的选址,才能保持今后的长足发展。 1.1.1 政策方面 养猪业是一个高污染行业,建场选址必须符合当地政府的用地规划,在允许养殖用地的范围内选址;选定后首先要向乡( 镇) 人民政府提出申请,经乡( 镇) 人民政府同意,再向县级畜牧主管部门提出规模化养殖项目申请,进行审核备案; 养殖用地要依据《农村土地承包法》、《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以租赁、转包等合法方式取得, 并办理好土地流转手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