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望舒诗歌“寻梦者”阅读试题及答案

戴望舒诗歌“寻梦者”阅读试题及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16分)寻梦者戴望舒梦会开出花来的,梦会开出娇妍的花来的:去求无价的珍宝吧。在青色的大海里,在青色的大海的底里,深藏着金色的贝一枚。你去攀九年的冰山吧,你去航九年的旱海吧,然后你逢到那金色的贝。它有天上的云雨声,它有海上的风涛声,它会使你的心沉醉。把它在海水里养九年,把它在天水里养九年,然后,它在一个暗夜里开绽了。当你鬓发斑斑了的时候,当你眼睛朦胧了的时候,金色的贝吐出桃色的珠。把桃色的珠放在你怀里,把桃色的珠放在你枕边,于是一个梦静静地升上来了. 你的梦开出花来了,你的梦开出娇妍的花来了,在你已衰老了的时候。 5.诗中描写的梦具有怎样的特点?(2分) 6.全诗两百余字,叙述了一个寻梦的过程:梦的美,寻梦的艰难,找到梦后的幸福感。请问全诗重点写的是什么内容?(4分) 7.这首诗在表色彩的词的运用上非常精炼,试结合全诗作一下简要分析。(5分) 8.《寻梦者》通过美丽的象征唱出了寻梦者的灵魂之歌,这支美丽的歌告诉我们什么?(5分)参考答案::5、诗中的“梦”是妖妍绚丽的,是无价之宝。6、重点放在了寻求“无价”的珍宝的精神历程上。由金色的贝之所在,到逢着金色的贝的艰苦;由对金色的贝的美丽与价值的赞颂,再引向桃色的珠的艰苦生成,最后写人生获得无价的珍宝之后的快乐与幸福。7、“青色的大海”使人想起波涛翻滚,波浪声声;“桃色的珠”让人产生无限的遐想;“金色的贝”绚丽夺目,令人珍爱;“鬓发斑斑”使人叹息。“金色的贝”从“青色的大海”里涌起,富有神话色彩;“桃色的珠”映着“鬓发斑斑”,使人叹息,同时有一种无限的幸福感升起。8、它告诉了我们一个人生的真谛:任何美丽的理想的实现,任何事业的成功,都必须付出自己一生追求的艰苦代价。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及答案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及答案 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 1.阅读诗歌,完成小题。 柳枝词 (宋)郑文宝 亭亭①画舸②系春津,直到行人酒半酣③。 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 【注】①亭亭:高高耸立的样子。②画舸(gě):即画船。③半酣:半醉。 (1)诗中短语“烟波与风雨”一语双关,请写出你的理解。 (2)这首诗从多个不同角度表现离愁别恨,试选择两个角度进行简要分析。 【答案】(1)既指现实中的烟波和风雨,又指社会的险恶,生活中的困难、挫折、逆境。 (2)①诗题中“柳”,谐音“留”,暗含惜别之意;②首句描写“画舸”“春潭”,以乐景衬哀情,反衬离别时的不舍之情;③面对离别,借酒浇愁;酒只半酣,船却起锚,隐含离别的不舍和无奈;④画船、柳枝、春潭几个意象构成静谧优美的意境,反衬了离别时愁绪的零乱;⑤末句中“载将离恨”,将抽象无形的离恨化为可载之物(化虚为实),突出离愁的深重。 【解析】【分析】(1)公元975年(北宋开宝八年)宋灭南唐后,郑文宝仍被宋朝廷录用,被任命广文馆生。此诗乃作者宦途中所作,抒写诗人在运河之上、隋堤之畔的客舟之中的一段离情别恨。结合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和最后一句诗的内容,可知“烟波与风雨”一语双关既指现实中的烟波和风雨,又指社会的险恶,生活中的困难、挫折、逆境。 (2)诗人表达自己的感情可以有多种方法,有直接抒情,间接抒情,侧面烘托等。因此答题的时候只需任选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即可。如从“题眼”方面分析,诗题中“柳”,谐音“留”,暗含惜别之意;从衬托手法分析,首句描写“画舸”“春潭”,以乐景衬哀情,反衬离别时的不舍之情;画船、柳枝、春潭几个意象构成静谧优美的意境,反衬了离别时愁绪的零乱。 故答案为:⑴既指现实中的烟波和风雨,又指社会的险恶,生活中的困难、挫折、逆境。 ⑵ ①诗题中“柳”,谐音“留”,暗含惜别之意;②首句描写“画舸”“春潭”,以乐景衬哀情,反衬离别时的不舍之情;③面对离别,借酒浇愁;酒只半酣,船却起锚,隐含离别的不舍和无奈;④画船、柳枝、春潭几个意象构成静谧优美的意境,反衬了离别时愁绪的零乱; ⑤末句中“载将离恨”,将抽象无形的离恨化为可载之物(化虚为实),突出离愁的深重。【点评】⑴本题考查对重点诗句的理解能力。理解诗句内容,要在了解诗歌写作背景之后再抓住诗句中的人、物、景、事进行分析,然后再概括作答。 ⑵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能力。鉴赏诗歌:一要知人论世。读懂一首诗,首先要了解诗歌产生的时代背景、作家的生平经历和创作风格。二要把握形象。诗是通过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生活抒发感情,阅读、鉴赏诗歌就要通过认真分析、品味,理解和把握这种形象。三要理解情感。感情是诗歌的生命和灵魂,只有很好地体会诗人在诗中的感情和基调,才能准确理解诗歌的主旨。

(完整)初中语文诗歌鉴赏专题

语文诗歌鉴赏专题 一.看作者 由于诗人的生活经历、感情气质、艺术素养等各不相同,因而在创作中表现出各自独特的格调、气派和趣味,这就形成了作品的不同风格。 三曹(曹操、曹丕、曹植)诗风的苍凉雄健;张九龄诗风的委婉蕴藉;孟浩然诗风的语淡者味重、恬静浑健;王维诗风的恬淡生动;王昌龄诗风的雄健浑厚;李白诗风的飘逸洒脱;杜甫诗风的沉郁顿挫; 高适、岑参诗风的雄浑奇拔;韦应物诗风的清新典雅;韩愈诗风的气势磅礴、奇特新颖;贾岛诗风的萧瑟悲愁;李贺诗风的忧郁激愤;元稹诗风的艳丽浅近;白居易诗风的平白清新;刘禹锡诗风的清峻明朗;李商隐诗风的清丽俊逸;杜牧诗风的含蓄绰约;李煜词风的伤感细腻;欧阳修词风的清丽明媚;范仲淹词风的苍凉悲壮;晏殊词风的明朗疏淡;苏轼的旷达豪迈;柳永词风的缠绵悱恻;黄庭坚词风的自然流畅;秦观词风的情真意切;李清照词风的婉约凄切;杨万里词风的新鲜活泼;陆游诗风的雄浑奔放、明朗流畅;辛弃疾词风的气势雄壮;姜夔词风的精心刻意、清妙秀远等等。 二.看类型 从诗歌内容的角度来看,古典诗歌的考查基本类型有以下几类: ①送别类。以抒发离情为主。 ②怀古类。以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或表达昔盛今衰的感叹之情为主。 ③思乡怀人类。表达对家乡或亲人思念为主。 ④战争或边塞类。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对和平向往或对国家的忠勇之情为主。 ⑤闲适类。表达清闲恬淡心情或对田园、隐居生活向往之情为主。 ⑥借景抒情类。借景物表达自己的美好志向或借景物体现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质为主。 ⑦托物言志类。托物显示自己的高洁品质或抒发怀才不遇的伤感之情为主。 ⑧爱情类。以表达对美好爱情的赞美和向往为主。 ⑨民生类。抒发对人民疾苦的深切同情为主。 三.找意象。 梅的清高芳洁、傲雪凌霜、坚强、不屈不挠;兰、荷的高洁;笛声的思乡怀远;竹的气节、劲健、积极向上;菊的高洁、脱俗、隐逸;松的坚贞、傲雪斗霜、有凌云志;柳的柔情、惜别怀远;梧桐的凄凉、悲伤;桃花的美人之喻;杨花的离散、漂泊之意;杜鹃的凄凉哀伤、有归家之意、家国之情;牡丹的富贵、美好;禾黍代表国家昔盛今衰之悲情;青鸟往往与男女恋情与婚嫁有关;鸾鸟、凤凰喻忠臣、贤士;鹧鸪、寒蝉喻离愁别绪、羁旅伤感之情;鸿雁借指书信,也表思乡之情;鸿鹄骏马大鹏喻志向远大之人;月喻思乡怀远;飞星传恨;日落、夕阳、秋天、流水代表生命短暂,时光飞逝;灞桥易水多怀送别有关;夕阳、西风、残照既表示个人沉浮的身世命运,也代表历史的沧桑变化;《阳关三叠》多写故人友谊;《关山月》《梅花落》多指乡思乡愁;杜康喻酒;贾生、屈原指怀才不遇之人;陶朱、猗顿喻富商巨贾;琴瑟喻夫妇感情和谐,也喻兄弟朋友的情谊,渔翁、鹦鹉洲喻清高,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之人 四.定感情。 ①喜:欣喜欢快、闲适愉悦、豪迈奔放、感奋振作 ②怒:愤懑不平、苦闷压抑、愤世嫉俗、蔑视愤怒

论戴望舒诗歌雨港的艺术成就

论戴望舒诗歌雨巷的艺术成就 摘要:戴望舒是中国现代诗歌史上非常有特色的抒情诗人,早期代表作《雨巷》是一首既有新月派音乐美,又有现代派朦胧美的象征诗。诗歌抒发了诗人孤独、哀怨和惆怅的典型情绪,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其艺术成就归纳为三方面:第一、诗人采用了象征派重意象、重暗示的手法。第二、诗人吸收了中国古典诗词的各种艺术技巧,又运用了新的手法,赋予新时代的气息,形成鲜明独特的艺术风格。第三、《雨巷》起结复见,诗行蝉联、复沓,开拓了音乐在新诗中表现的新天地。艺术美的结晶《雨巷》使戴望舒在中国现代诗歌史上独树一帜。 关键词:戴望舒、雨巷、艺术成就、象征、丁香结 戴望舒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 的抒情诗人。戴望舒的诗歌创作,始于二十年代初期,他是带着中国古典诗歌温庭筠、李商隐那一派诗风的影响进入诗坛的,三十年代则成为“现代派”的中心人物。作为现代派的代表,他主要有三部诗集:《我的记忆》、《望舒草》和《灾难的岁月》,其中一九二八年八月在《小说月报》上发表的诗作《雨巷》出自诗集《我的记忆》,《雨巷》称为“现代诗派诞生的先声”。《雨巷》不仅是中国现代诗歌史上的杰作,也是代表戴望舒前期诗风并名震诗坛的作品,作家由此获得“雨巷诗人”的桂冠。 打开诗篇《雨巷》,首先看到诗人描绘了一幅梅雨季节江南小巷的阴沉图景。作品展示出“梦一样的凄婉迷茫”的意境,描绘了一位“丁香一样地结着悉怨的姑娘”形象,通过细腻地描绘,抒发了诗人孤独、寂寞、哀怨惆怅的典型情绪,此诗深受读者的青睐。 《雨巷》作为戴望舒早期的代表作品风靡一时,必然有其独特地艺术魅力和极高的艺术价值,那么,在我看来,它的艺术成就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诗人采用了象征派重意象,重暗示的手法,抒发了浓重的失望、愁怨和彷徨的情绪。我想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进行探讨:第一、诗人不满反动派恐怖统治,想通过《雨巷》排遣郁闷、孤独的情绪。 作者创作《雨巷》的一九二七年,正是中国革命处于低潮的时期,诗人不满反动统治,又不甘于沉沦,他没有放弃追求,等待着希望,但希望又是那样的渺茫,他的内心充满矛盾,深感孤独和寂寞。在诗中,诗人抒发了在大革命失败后的日子里自己那浓重的失望、愁怨和彷徨的情绪,作品不仅形象地表现了诗人此时的内心世界,同时也典型地反映出一代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政治低压下苦闷惶惑的心理。 在《雨巷》里,诗人接触到的就是这样一个“凄惨迷茫”的现实,这个现实要把诗人年轻的心封闭在阴暗狭窄的“雨巷”里,而孤独的心境又迫使他去寻找安慰,这是现实与内心的矛盾,诗人生活在这种矛盾中,最终结果只能是剩下诗人自己在独自徘徊。因为作品的意境正好符合在斗争中找不到出路的彷徨中的青年们,能使他们产生共鸣,排解现实的烦恼,所以此诗风靡一时。 第二、戴望舒深受法国魏尔仑、波特莱尔等象征诗人表现主观感觉与追求朦胧飘忽诗风的影响,把法国象征派诗艺引进到自己的创作中来,在象征性的形象和意境中抒情。 在当时二、三十年代,对中国新诗产生过重大影响的外国诗歌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英美浪漫主义诗歌;二是法国象征派诗歌;三是苏联革命诗歌,其中法国的象征派诗歌在表现方法上强调用暗示、隐喻等手段表现内心瞬间的感情,追求一种含蓄美和暗示性。如:魏尔仑、波特莱尔都是法国象征诗人的代表。 当时,戴望舒正在震旦大学学习,他通过法文直接阅读了魏尔仑、波特莱尔、果尔蒙、耶麦等人的作品,对其诗艺产生重大影响。诗人对象征派也由最初的好奇,到产生了终久不衰的爱好。 比如《雨巷》这首诗艺术上显著的特点,是以流动的音韵和朦胧的意象表现诗人的特殊情绪。对于流动的音韵这一点,近似于魏尔仑的《秋》,在《秋》这首诗中,鼻音“on”在诗中频繁出现,传达出诗人在秋日中的哀愁情绪。《雨巷》的用韵与此相类似。 同时,戴望舒也是深得以波特莱尔为代表的法国象征主义精髓的诗人,成名作《雨巷》实际上是对波特莱尔的诗集《恶之花》的继承和发展。戴望舒可以说是一位把西方象征主义诗歌艺和中国传统诗歌艺术创造性地熔于一炉的优秀诗人。诗作《雨巷》朦胧而不晦涩,低沉而不颓唐,的确把握了象征派诗歌艺术

最新初三语文诗歌鉴赏习题及答案解析

最新初三语文诗歌鉴赏习题及答案解析 初三语文诗歌鉴赏习题(一)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问题。 鹊桥仙 陆游 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①?酒徒一一取封侯,独去作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蘋洲烟雨②。镜湖③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 【注】①这三句是追忆当年军中的生活。博,古代的一种棋戏。 ②占断:占尽。蘋洲烟雨:指长满蘋草、烟雨空濛的风光。③镜湖:即鉴湖,在今浙江绍兴。唐天宝初,贺知章请求回家乡会稽当道士,玄宗诏赐他镜湖一角。 8.与张志和的《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相比,同为渔父,本诗

"酒徒一一取封侯,独去作江边渔父"所表达出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9.请结合对全词的理解,赏析"镜湖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官家赐与"一句的妙处。 初三语文诗歌鉴赏习题答案 8.①同样是退隐,张志和做渔父,表现出的是归隐后的释然自安和恬然自得的快意。②本诗通过描写那些整天酣饮的酒徒一个个都受赏封侯,而自己只能做个闲散的江边渔翁,表达出的是自己壮志未酬而只能隐居的无奈与牢骚。 本题考查以对比鉴赏方式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这首诗歌开头两句塑造了由山、水、鸟、花、鱼构成的一个垂钓的优美环境,为人物出场作好了铺垫。后两句写烟波上垂钓的情景。通过对自然风光和渔人垂钓的赞美,表现了作者向往自由生活的心情。陆游诗歌中"酒徒一一取封侯,独去作江边渔父",当年与自己一起饮酒的人,至少有一半已经封侯进爵,可是自己却落得病老乡里,成了一个靠打渔为生的衰老渔夫。封侯、渔父,感慨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遭遇,荣辱升沉。写出了作者的壮志难酬的无奈之情。

浅析戴望舒诗歌

那掩藏不住的忧郁情怀 ——浅析戴望舒的诗歌情调 【摘要】淡淡的忧伤——似乎总是以一种无形的角色在戴望舒的诗歌中演绎着。戴望舒诗歌的忧郁之情,有五四以后知识分子觉醒后的忧郁;有个人不幸遭遇的烦恼;有大革命失败之后直面人生的惨淡。戴望舒的诗歌整体上承袭了中国古典诗歌的哀愁情调,充满知识分子特有的忧郁气息。透过他诗歌中的忧郁情怀,我们感受到的不仅仅是那一份字面上的哀愁,更是一份对诗人内心的解读。 【关键字】当时社会,人生经历,忧郁,象征,颓废气息,光明 一人生经历之于忧郁情怀 正如记忆忠实于诗人一样,戴望舒始终忠实于自己的心灵,他的诗歌就是他心灵的自白。而诗人的心灵与他的人生经历又是息息相关,无法割裂。因此,要探析戴望舒的艺术世界,探析他忧郁情怀的源头,还必须得把握他的人生经历。 戴望舒短暂的一生可以说是充满了曲折与坎坷。在戴望舒的前二十年里,他一直处于学习深造的阶段,然在后期的工作中,屡次被捕,并在狱中受尽各种毒刑拷打,当胜利的曙光终于来临,他却在建国后的第二年病逝了。 曲折坎坷的生活经历投影到他的创作上。诗人曾一度为游离于斗争却找不到出路的知识分子而鸣唱,故此时的创作多以爱情为契机,多愁善感。为逃避现实的黑暗与丑恶,诗人曾一度隐居乡下,但尘世的烦恼又使他难以解脱,追求美好而不可得,逃避现实又使诗人走向了更深的抑郁伤感,所以他的作品中留下了种种类似深秋晚暮、残叶凋零的意象,无聊寂寞、伤感苦闷的情调充斥在其中。 此外,戴望舒诗歌中的忧郁情怀,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当时社会的西化思潮的影响。书店的倒闭被封、爱情的破灭失望、事业的波折受挫,一件件残酷的事情如一发发炮弹轰击着诗人原本脆弱的心,使他陷入了难以排遣的忧虑痛苦中。而此时,西方象征主义诗歌兴起,其中的迷离情绪,悲愁感觉,进一步强化了戴望舒的忧愁。 戴望舒诗歌中的多愁善感的情绪吟诵,不仅仅由其自身的悲剧性的生活与心理所铸成,更与当时时代的挤压是无法孤立开来的。时代的风暴往往波及人的思想,在那个遍地忧患的时代,正直善良的诗人难免不染上悲凉之气。作为曾参加过革命的诗人,戴望舒厌恶现实的黑暗,渴望光芒的到来,但又看不到人民的力

语文苏教版九年级下册中考诗歌鉴赏

中考诗歌赏析教案 一.导入:读诗,如同在倾听古人吟唱情感之歌。正是有了这一颗颗情感的种子,诗人的笔下才会盛开出一朵朵绚丽的诗词之花。我们在鉴赏诗歌时,只有把握住了这首诗的情感坐标,才算真正贴近了诗的灵魂,才能走入这首诗所构筑的美学殿堂。 二.教学流程: 1.诗歌中常见的思想情感: (古人也说,“诗言志”、“诗言情”。在我们初中阶段所接触过的古典诗词中,哪些情感主题是诗歌中最为常见的呢?) ①思乡怀人:“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②长亭送别:“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情深意长的勉励),“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依依不舍的留恋) ③建功立业:“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④寄情自然:“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⑤忧国伤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这些也正是古往今来人类所共有的情感体验,它们曾孕育出无数烩炙人口的佳句。) 2.“披文以入情”——揣摩诗歌中的情感 (诗人将自己的内心情感化为一个个凝练的词句,那么我们面对一首诗的时候又如何做到“披文以入情”——通过这些语句去把握住诗歌内在的情感脉络呢?)①知作者,明主题 (每个诗人由于人生经历与情感体验的不同,他们的诗歌往往也呈现出不同的风格。中考常考的均是一些名家诗作,因此如果能了解这些诗人写作的主要风格,那么在赏析时就能居高临下地分析了。) 辛弃疾:爱国词人,报效国家、收复失地的壮志豪情,报国无门的悲愤(“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三“吏”三“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陶渊明:向往田园归隐之乐 (对作者的风格有初步的了解,能给我们带来一定方便,但这里有一点要强调的

简析戴望舒诗歌的语言特色

简析戴望舒诗歌的语言特色 摘要:戴望舒,作为“现代派诗坛的首领”是一位富有自觉艺术意识的诗人,他的诗歌创作不仅记载了一代知识分子曲折的思想历程,记载了中国现代主义诗歌从幼稚走向成熟的道路。更重要的是,他的诗歌体现着作者自身的现代审美原则与艺术追求。而他的这些原则、追求是通过语言这一载体来呈现的。音乐美、散文美、象征手法和诗歌意向的完美结合,是其诗歌独特的语言特色,正是这些别具美丽的语言特色和诗人独特的审美艺术追求使戴望舒成为我过现代文学史上现代派的著名代表。 关键词:戴望舒;诗歌;语言特色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兴起的现代派,是我过现代文学史上一支重要的诗歌流派。它有一个庞大的诗人群有戴望舒,卞之琳,李广田,何其芳,冯至,施蛰存等等。这支由新月派和象征派演变而来的诗歌流派,有强烈的现代意识。每个作家几乎都受法国象征主义,美国意象派诗歌运动的影响,都有着相似近乎相同的审美原则和艺术追求。特别是在语言方面,他们建立起了属于自己的诗歌美学。其中,戴望舒诗歌的艺术成就最为突出。 一、音乐美 戴望舒诗歌语言最为突出的艺术成就就是它的音乐美。音乐性的表现主要体现在节奏和音调上。如《雨巷》,叶圣陶先生曾认为它的出现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戴望舒也由此获得了“雨巷”诗人的称号。首先,全诗气节,每节有六行,且每行长短不一,有五言、七言一行,也有三言一行,五言、七言又有标点断开,使全诗有一种缓慢多停留的特点。其次,韵脚的使用使全诗富有节奏感韵律感。第一节的二、三、六、句押“ang”韵,第二节的二、六句也押“ang ”韵,第三节的一、三、六句押韵,第四节的三、六句押韵,第五节的三、五、六句押韵,第六节的三、五、六句押韵,第七节的二、三、六句押韵。像这样押韵的位置变换不定,仿佛是诗人内心情感错综复杂的体现。再者,排比句的方式造成首句重叠,像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等构成了节奏低缓深沉,反复回响的艺术效果。再加上“抛词法”(即把下句的某个首词抛入上句句尾)的运用更是使全诗语意似断还连,给人以绵延悠长的美感。如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最后标点符号的运用,首节末节的重复出现形成了一种周而复始回环复沓的节奏感。这种内在的音乐性与诗人孤寂迷惘的心境相结合,“创造出迷离恍惚,低回杳渺的氛围,从而谱写出了一曲朦胧而神秘、轻柔而沉思的寻梦曲。”【1】戴望舒诗歌的音乐性在其他诗歌中也有具体体现。如《致萤火》,全诗七节,每节行数不同。一句一节,三句一节,四句一节,节奏由急促而舒缓,每节大体押韵,节节韵脚不同,自由而又有规律的形式具有一种独特的音乐美。再如《寻梦者》整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及答案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及答案 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 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暮江吟 [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1)请用“/”画出下面这句诗的朗读节奏。 半江瑟瑟半江红。 (2)诗人为什么觉得“九月初三夜”是“可怜”的?结合诗句做具体分析。 【答案】(1)半江/瑟瑟/半江红。 (2)“可怜”意为可爱。诗人看到江边的草地上挂满了晶莹的珍珠没的露珠,深蓝的天幕上悬挂着一张精巧银弓没的新月,所以才脱口而出赞美这可爱的夜晚。 【解析】【分析】(1)七言绝句属于格律要求比较严格的近体诗。首先是篇幅固定。全诗四句,每句七字,总共二十八字。其次是押韵严格,表现为通常只押平声韵且不能出韵。还要讲究平仄,即要求符合平仄律,就是在一般情况下,以两个音节(两个字)为一个音步,平仄交互安排。故划分为:半江/瑟瑟/半江红。或根据诗歌的意思划分,“半江瑟瑟半江红”的意思是“半江碧绿半江艳红”。故划分为:半江/瑟瑟/半江红。 (2)“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的意思是“最可爱的是那九月初三之夜,露水亮似珍珠郎朗新月形如弯弓”。首先要明确“可怜”是“可爱”之意,围绕诗歌中描写的景物,抓住“可爱”这条情感主线,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即可。 故答案为:⑴半江/瑟瑟/半江红。 ⑵“可怜”意为可爱。诗人看到江边的草地上挂满了晶莹的珍珠没的露珠,深蓝的天幕上悬挂着一张精巧银弓没的新月,所以才脱口而出赞美这可爱的夜晚。 【点评】⑴本题难度不大,考生在平时注意对七律的朗读即可划分节奏。 ⑵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内容和诗人情感的理解。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读懂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注意诗歌中的景物,整体感悟诗人的情感。在理解时要反复朗读。 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小题。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 诗歌采用乐府古题“行路难”,以叙事开篇,渐而过渡到抒情。 B. 诗人面对美酒佳肴却“停杯投著”“拔剑四顾”,透露出内心的迷惘痛苦。

戴望舒诗歌艺术手法对古典的超越

写作部分的第二十八题:任选当今一个诗人的作品进行论述戴望舒诗歌艺术手法对古典的超越 内容摘要:戴望舒在诗歌创作上有着对古典的突破,即在古典诗歌基础上的现代性重塑。散文化写作向度是戴望舒诗歌明显的艺术特征。戴望舒前期的新月诗派的格律诗创作,是传统诗歌的现代重现,寄托的是现代诗情,但后期的现代派诗歌创作,则显示的是散文化倾向,同时,让诗歌的情感附着在缓慢的音乐节拍之中,绵延出诗歌隐显适度的抒情方式,正是在这种超越之中,戴氏诗歌才显得含蓄朦胧,颇有韵味。 关键词:戴望舒;艺术手法; 戴望舒作为20世纪30年代的诗人,诗歌创作深受传统诗歌的影响。在反对旧文化的同时,吸收了传统诗歌中意象、意境、意绪等方面的精华,并给予了现代诗情,创作了富有古典气息的现代新诗,完成了对新月诗派格律的脱离。戴望舒创作前期受新月诗派的影响,诗歌创作的形式、音律都受到新月诗派的引导,在诗歌形式中追求整饬、和谐、悠长的音乐节奏。但诗歌创作的后期,戴望舒放弃了诗歌的音乐美,开始追求诗歌创作的散文化倾向。摆脱新月诗派的格律制约,把诗歌从传统的格律与整饬的诗形的窠臼之中解脱出来。用不受约束的语句来表达个人的思想,以诗人的情感流动作为诗歌形式,戴望舒以此拉开了与传统诗歌的距离。戴望舒摒弃了前期的音律美,改用情感的流动构架诗歌,追求诗歌的内在韵律,诗歌的层次按情感的流动而生成,并在诗歌角度上,找到了一种隐显适中的抒情方式。戴望舒后期诗歌创作走上了“主知”的线路,摆脱了前期新月时期诗歌的“主情观”。这与戴望舒的家庭因素有关,也与戴望舒的爱情遭遇有很大联系,也伴有对生死的认知与理解。可以说,戴望舒诗歌基于古典,超越古典;运用古典,塑造现代。在现代色基础上重塑了现代诗形。 一、诗歌创作的散文化倾向 从古至今,诗歌都是诗人表达情绪的最为简单的方式。体现在文字的抒写层面,则是内容和形式的合二为一。戴望舒最初的诗歌创作(1922—1929)时期,

人教版初三语文下册诗歌鉴赏

古代诗歌鉴赏(一) ——读懂一首诗歌思想内容主要是指诗歌的立意,古人云:诗言志。“志”是指志向、抱负、愿望、情怀等。一般地说,唐诗重情,宋诗重理。 一、直击中考 为了配合电脑阅卷,2012 年江西省语文卷对试题板块结构做了调整,最大的变化就是古诗词阅读由主观题改为客观题,相对来说,难度有所下降。两道选择题分别从内容理解和特色欣赏两个角度进行考查,选材主要是唐诗宋词。 二、教学目标 1、掌握读懂诗歌的方法 2、正确理解诗歌的内容 3、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读懂诗歌的方法难点: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课时:1 课时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蹊径初探示例: 2013 年江西真题 春泛若耶溪① 唐?綦毋潜 幽意无断绝,此去随所偶。 晚风吹行舟,花路入溪口。 际夜转西壑,隔山望南斗②。 潭烟飞溶溶,林月低向后。 生事且弥漫③,愿为持竿叟。 【注释】:①若耶溪,相传为西施浣纱处。作者綦毋潜,江西赣州人,其诗喜写山林,此时为诗人归隐后的作品。②南斗:指天空中的南天斗宿。③生事且弥漫:人生世事如溪水边弥 漫的烟雾。 思考 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c) A.诗中描写了诗人春花月夜泛舟溪上所见的幽美景色。 B.诗中“晚”字点明泛舟的时间,“花”字切合诗题中的“春” 。 C.诗句“潭烟飞溶溶”写出水潭边云雾弥漫、炊烟袅袅的清幽宁静。 D.诗句“愿为持竿叟”表明作者热爱若耶溪的山水,追慕幽意人生的态度。教师朗读诗歌 初步感知诗歌内容,看看我们能从中得到什么信息? 1、看题目 春:春天,点明时节 泛:泛舟,点明时间 若耶溪:点明地点

2、看作者和注释 不是熟悉的作者,就结合注释看:作者綦毋潜,江西赣州人,其诗喜写山林,此时为诗人归隐后的作品。 3、看意象和感情色彩的词语 意象:春江、月夜、花路、扁舟 感情色彩的词语:幽意 诗歌赏析:此诗在描述春夜泛舟若耶溪所领略的幽美景色中,寄托了诗人闲适隐逸的情怀。 (二)归纳总结(读懂一首诗的方法) 1、阅读题目,寻找主旨 有些诗歌,推敲其题目,就可以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或者思想感情。标题一般交代写作的缘起、对象、时间、地点、背景以及诗歌类别等信息。 示例1 山中留客唐?张旭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译文:春光幻照之下,山景气象万千。何必初见阴云,就要匆匆回家?就算天气晴朗,没有一丝雨意,走入云山深处,也会沾湿衣裳。 解析:不看题目,误以为是赞扬山中的美景,但写作的目的其实是留客,欣赏美景只是个理 由罢了。 示例2 近试上张水部唐?朱庆馀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译文:洞房里昨夜花烛彻夜通明,等待拂晓拜公婆讨个好评。 打扮好了轻轻问郎君一声:我的眉画得浓淡可合时兴? 背景:朱庆余曾得到张籍的赏识,而张籍又乐于荐拔后辈。因而朱庆余在临应考前作这首诗献给他,借以征求意见。 解析:单看内容是写新媳妇准备见公婆,看题目才知道作者是以公婆比喻主考官,以新郎比喻自己的好友张水部,表现自己期待与不安,并希望张水部帮助自己过关的心情。 练习与积累 钱塘砌春行f角居易/恚明对节.地曲八内家 恚期时节”对间.地誥…内彖 夭净沙?秋恿(马致運J 令曹歌送武判官归京f峑参丿表駅时间,内象 卜算子*咏梅1醴游丿表明写作对象、惰感1 2、知人论世,参看注释 “知人论世”最早是由孟子在《孟子?万章下》提出来的,本义是指“交友之道”。后经文论家的发展成为一种论文的方法来使用,即“知人论世法”。认为要理解作品,一定要 对作者和作者所处的时代有所了解。“知人”就是要了解作者其人以及作者与作品的关系;

穿越时空的彩翼_从_我思想_看戴望舒的诗歌艺术|戴望舒《假如》诗歌

第15卷第4期Vol.15No.4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 Huazhong Normal University Journal of Postgraduates 2008年12月December 2008 穿越时空的彩翼 ———从《我思想》看戴望舒的诗歌艺术 余蔷薇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武汉430079) 摘要古今中外的广采博取, 融会贯通, 使戴望舒的诗歌富含意蕴与张力, 其后期诗歌感性色彩减弱, 智性 因素增强。本文以《我思想》为例,旨在从主题意蕴解读、意象原型阐释、形式技巧探究三个方面,论述戴望舒诗歌艺术的民族化与现代化特征。 关键词感性;智性;主题意蕴;意象原型;形式技巧中图分类号I2025 文献标识码A

戴望舒是一个中西合璧式的诗人, 他的诗歌是东方智慧和西方艺术双向催生的结果, 既映现着西方现代派诗歌鲜活的面影, 又流淌着中国传统文化不息的血脉。古今中外的广采博取, 融会贯通, 使其作品成为富含意蕴与张力的复合有机体。其30年代后半期的诗歌少了前期哀怨烦忧的情绪,更多地注入了对生命的体察,因而感性色彩减弱,智性因素增强,较明显地表现出后期象征派的创作倾向。写于1937年的智性化小诗《我思想》,正是其中的代表作。这首诗因短小精美广受人们称道,然而也因其充满玄想与深思,历来众说纷纭。中西诗歌文化的矛盾统一构成了戴望舒诗歌艺术探索的基本特质,他“最终是以中国的方式理解和表现了外来的影响与时代的要求,他感染的是中国式的世纪病”。 [1] 一个执着的思想者,现世的个体生命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思想驻足停留的花蕊,思想是永恒而无止境的。他把他的主体意识“我”,看成为一种超越时空的永恒,一种美的永生“蝴蝶”,“万年后小花的轻呼,透过无梦无醒的云雾,来振撼我斑斓的彩翼”,万年后,个体的生命早已经在大自然消亡,但灵魂却永存,小花是蝴蝶守候的家园,诗人所追求与守候的“精神家园”,也会像花蕊一样吸引着蝴蝶做永远的飞翔,这种飞翔不会因或梦或醒的人生苦恼而阻碍,诗人的决然执着亦是对整个大时代背景的忽略,他以一个哲人的气质,站在生命的至高点俯瞰人生,消除一切时间空间的纷扰,思考着人生理想、精神家园,所以没有梦也没有醒的云雾,只是一段轻易穿越的路径,再远的距离也阻止不了斑斓彩翼对小花的

初三语文诗歌鉴赏专题

初三语文诗歌鉴赏专题 沈华伦周静 http:// 考点角度概述: “新课标”明确要求学生“初步具有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而诗歌无疑是文学作品中的“骄子”。在近几年的中考中,几乎所有的试卷都有对诗歌鉴赏的考查,其涉及的常见考点有: 1. 从整体上了解作品描绘的生活图画中的人物形象和自然景物形象; 2. 分析作品语言的形象性、情感性、含蓄性、精确性,揭示语言所表示的具体意义; 3. 分析作品运用的修辞格及其作用与效果; 4. 分析作品语言的主体风格及艺术魅力; 5. 分析作品的艺术特色及其表达效果; 6. 鉴赏作者运用表达技巧的灵活性、创造性; 7. 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 8. 明确作者的思想感情、生活态度。 答题技法点拨: 诗歌难以解读,首先含蓄在意象上,其次含蓄在语言上,于是诗歌的鉴赏要在以下两个方面下工夫: 一. 是把握意象,体味诗情。 把握意象,必须在利用已知的基础上初步把握诗歌的风格、情感基调。诗人描写的图景是与其思想感情和谐统一的,美景当然流露喜爱之情,但情哀之时美景含泪。体味诗情,则需充分运用联想和想象,从想象中体味形象,对诗人的想象活动进行再经历和再体验。优秀的诗歌总是避免平铺直叙,给读者以天女散花般的想象,于是鉴赏时要善于咀嚼、寻找并最后判断诗人所提供的形象背后所蕴涵的情思。 二. 是品味语言,挖掘诗美。 诗歌的语言是高度个性化的,比一般语言更含情,它多通过比喻、通感、双关、隐曲、用典、象征等方式表达语意,从而使人感到含蓄、朦胧、多义;此外,诗歌语言具有跳跃性,句与句不像其他文体那样连贯,符合语法规范与逻辑思维规律。针对诗歌语言的特点,品味时就要善于从简约中猜测主题,从跳跃中填补奥妙。 新题模拟演练: (一)正义 桑恒昌 有时候和光一样强悍, 存在就是挑战, 纵然一灯如豆, 也敢面对半个地球的黑暗。 有时候和光一样脆弱, 连纤纤小草, 也敢在它面前, 竖起一根旗杆。

浅谈戴望舒的诗歌情感

“乐园鸟”寂寞而执著的追寻 ----浅谈戴望舒的诗歌情感 内容摘要 摘要:初读戴望舒,觉得他太感伤太悒郁甚而颓废,较全面地了解和认识他后,才读懂了一点他感伤悒郁里的意味和蕴藉,读出了他苦闷忧伤里的一份执著。戴望舒的执著情结一直是透露在他的诗歌里的,他的执著精神也一直贯穿于他对中国现代诗歌发展的摸索和探求。本文将戴望舒后期的诗歌创作理解为一个历史强加的结果,这种理解乃是基于戴望舒始终是一位具有高度艺术自觉、不断寻求自我超越的诗人。从“纯粹艺术论”到现实主义的强行植入,从“雨巷”中缠绵惆怅的历史“记忆”到“我用残损的手掌”题写的炽烈情怀,戴诗在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双重伸越中完成了与历史现实的本质性合作,最终在逼仄的人生境遇和广阔的文化想象之间确立了自己的位置。 关键词:戴望舒执著的追求忧郁苦闷人生的价值韵律美 现代主义与现实主义融合 一、苦闷忧伤的诗歌,蕴含执著情绪的思想情感 戴望舒从二十年代便开始写诗。那时的中国,军阀混战,生灵涂炭,社会像一潭污水,日甚一日地腐烂和发臭,甚至中产阶级知识分子都感到了生活的艰难和前途的渺茫。然而,“在苦难和不幸底中间,望舒始终没有抛下的,就是写诗这件事情,这差不多是他灵魂底苏息,净化。○1”他把写诗当作排遣苦闷的“杜康”。他的成名作《雨巷》就是作于这一时期,当时他因积极从事革命宣传工作被孙传芳拘留,“四、一二”后又受到国民政府通辑,他不得不隐居杭州暂避江苏,在孤寂中咀嚼着“在这个时代做中国人的苦恼○2”,在这样的情况下,他的被称作“中国象征派的抒情诗的范例○3”――《雨巷》诞生了,为诗人赢得了“雨巷诗人”的雅誉。 (一)、最甜美的诗歌就是最忧伤的思想 《雨巷》是戴望舒早期的成名作和代表作。诗歌发表后产生了较大影响,诗人也因此被人称为“雨巷诗人”。诗歌描绘了一幅梅雨时节江南小巷的阴沉图景,借此构成了一个富有浓重象征色彩的抒情意境。在这里,诗人把当时黑暗阴沉的社会现实暗喻为悠长狭窄而寂寥的“雨巷”,没有阳光,也没有生机和活气。而抒情主人公“我”就是在这样的雨巷中孤独的ㄔ亍着的彷徨者。“我”在孤寂中仍怀着对美好理想和希望的憧憬与追求。诗中“丁香一样的

中考 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 1.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锦江思 (宋)李新 独咏沧浪古岸边,牵风柳带绿凝烟。 得鱼且斫①金丝鲙②,醉折桃花倚钓船。 【注】①斫:zhuò,用刀或斧砍。②鲙:kuài,鲙鱼。 (1)从全诗来看,诗人“思”到了哪些内容?请概括作答。 (2)本诗末句中的“醉”和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中的“醉”,所含感情是否相同?请简要赏析。 【答案】(1)“思”到了在春风吹绿柳枝的时节,水面腾起淡绿色的烟雾,如能得到一条活蹦乱跳的鱼儿,定会斫成生鱼片,悠闲地倚靠在渔船之上,伴着醉人的桃花香等再上钩的鱼儿。 (2)不同。本诗中的“醉”是作者在如画美景中,为美景所醉,表达的是一种悠闲、愉悦的心情。而“醉里挑灯看剑”的“醉”,是说诗人醉梦中还不忘细细看“剑”,表达的是作者杀敌报国,收复失地的理想,以及强烈的爱国之情。 【解析】【分析】(1)“牵风柳带绿凝烟”写的是在春风吹绿柳枝的时节,水面腾起淡绿色的烟雾。“得鱼且斫金丝鲙”写的是“能得到一条活蹦乱跳的鱼儿,定会斫成生鱼片”。“醉折桃花倚钓船”写的是悠闲地倚靠在渔船之上,伴着醉人的桃花香等再上钩的鱼儿。 (2)从这首诗的文字中,可以读出作者轻松闲适的心情,而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是初中阶段学过的一首词,辛弃疾其人,便是一个有着崇高的政治理想,一生渴望杀敌报国的词人,联系到他所看的“剑”,再联系到这个人,便能得出“醉”所表达的情感。 故答案为:⑴“思”到了在春风吹绿柳枝的时节,水面腾起淡绿色的烟雾,如能得到一条活蹦乱跳的鱼儿,定会斫成生鱼片,悠闲地倚靠在渔船之上,伴着醉人的桃花香等再上钩的鱼儿。 ⑵不同。本诗中的“醉”是作者在如画美景中,为美景所醉,表达的是一种悠闲、愉悦的心情。而“醉里挑灯看剑”的“醉”,是说诗人醉梦中还不忘细细看“剑”,表达的是作者杀敌报国,收复失地的理想,以及强烈的爱国之情。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此类题不能单纯的翻译,先结合注释翻译为现代汉语,再发挥自己的想象,用恰当的语言描绘所写的画面即可。学生在平时要多读书,积累优美词句,做题时才能得心应手。 ⑵本题考查赏析古诗炼字的能力。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答题步骤:①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③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2.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甲】卜算子·咏梅 (宋)陆游

戴望舒诗歌艺术特色

戴望舒诗歌艺术特色 戴望舒是中国现代象征派诗歌的代表人物,其成名作《雨巷》就开始显露象征派感伤的情调和思绪。其诗歌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把传统诗歌的意象、类似于民歌的夸饰、复沓和意象朦胧的现代象征手法不露痕迹地结合在一起,表现诗人身处理想失落的现代社会,不愿舍弃、却又无力追回的挣扎的无奈和哀伤。如在《寻梦者》中,“寻梦者”“攀九年的冰山”、“航九年的旱海”,当“梦开出花来时”,他已经“鬓发斑斑”、“眼睛朦胧”,执着的追求精神寄予在众多的朦胧的意象中,在一种类似于民歌的诗歌形式中,表达得既明白,又蕴藉,既清楚,又朦胧。同样,在《乐园鸟》中,作者的矛盾的、对自己理想追求的怀疑和追问,也是通过“乐园鸟”等意象来表现的。 其二、用亲切的日常口语说话的调子,将复杂化、精微化的现

代人的感受含蓄地表达出来。《寻梦者》和《乐园鸟》两首诗,语言是明白如话的,但显然同民歌不同,表达的思想情绪不是单一的,而是复杂的。现代人追求理想的执着的情绪的表达是清楚的,但追求中的疲倦和感伤又是迷惘的、朦胧的、含蓄的,这种既明朗又迷惘的风格,正适合于表现现代人矛盾的心绪。 戴望舒是中国现代象征派诗歌的代表人物,借用法国象征派象征化的意境和氛围传达感情象征派诗人追求的是把强烈的情绪寓于蒙胧的意向中,主张诗要写得像“面纱后面美丽的双眼”,传达出内心的最高真实。戴望舒创作与接受的审美标准正是使诗歌处在表现与隐藏自己之间,即诗歌的蒙胧美。其成名作《雨巷》就开始显露象征派感伤的情调和思绪。 其诗歌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把传统诗歌的意象、类似于民歌的夸饰、复沓和意象朦胧的现代象征手法不露痕迹地结合在一起,表现诗人身处理想失落的现代社会,不愿舍弃、却又无力追回的挣扎的无奈和哀伤。如在《寻

初三语文诗歌鉴赏复习

诗歌鉴赏全程突破 [指导内容] 一首诗歌,应如何鉴赏?鉴赏出哪些东西来?笔者经过教学实践,发现“读?悟?联?结” 四步鉴赏法,比较奏效。 一、读 “读”,是从文本中获取大部分第一手材料(感性材料)的唯一途径。对诗歌而言,“读”显得尤为重要,因为从读诗中获取的第一手材料是鉴赏诗歌的先决条件。 如何读?可事先设置情境,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读,这个情境可以是喜境,也可以是悲境,让学生在喜境中读婉约诗歌,在悲境中读豪放诗歌或山水田园诗歌。还可以事先选出与所读诗歌类型相同或完全相反的诗歌,比较着读。读的形式灵活多样,只要是利于诗歌的鉴赏,都可采用。如慢读、快读、不快不慢地读、抑扬顿挫地读、闭着眼睛读、瞪着眼睛读、摇头晃脑地读等等。读的目的就是要读出诗歌的韵律节奏,读出诗歌的意境,读出诗人的意绪(情感)。 如南唐后主李煜的《虞美人》一词,只有通过读,才能把握其语气节奏的轻重缓急,了解词人的心绪。尤其是“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与“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两句,非读无以把握运气之长短,非读无以知晓情感之悲喜。同时,通过读,还可以牢牢抓住诗歌中的重要词语(关键词一一诗眼或词眼)和特定的意象。如“小楼昨夜又东风” 中的“又”字(关键词),“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中的“明月” (意象)。 “读”是对诗歌的第一步感知,它让学生粗浅地感知到了诗歌意境、作者情感等方面的轮廓,虽是模糊、朦胧,却给诗歌的深层鉴赏奠定了基础,导明了方向。 二、悟 “悟”是在“读”所感知获取的第一手材料的基础上的理性思考过程。通过悟,可较为具体地把握诗歌意境、作者意绪等鉴赏内容,因此,这一步更为重要。那么,“悟”什么?悟诗歌 意象,悟诗句中的关键词(诗眼或词眼)。 1.悟意象在悟之前,首先要让学生明确诗歌意象在诗歌中具有哪些作用,如此,在悟的过程中方能变盲目 而为有的放矢。诗歌意象的作用与散文中的景物描写的作用如出一辙,大体上有这些作用:营造氛围(如《琵琶行<并序〉》中的“枫叶荻花秋瑟瑟”句,就营造出与朋友离别时的萧瑟、落寞的氛围)、借景抒情(这是诗歌惯用的“伎俩”,凡诗歌中有描写的景物,一般都具有这一作用)、塑造背景或环境(这一作用与“营造氛围”有相似之处,但亦有不同,那就是通过多个意象组合一一意象群,为人物的活动提供背景或环境,这种作用在山水诗、边塞诗中运用较多,如王昌龄的《从军行》之“青海长云暗雪山”即是)、塑造意境(其与“塑造背景或环境”有所不同。意境是作者抽取自然景物中的多个特定景物以进行描绘而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它展现给读者的是一幅立体感强的画面,目的是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对于读者而言,也只有“临其境”或“入其境”才能感知境界之妙以及作者的情感。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与孤鹫齐飞” 、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等都是意境深远的诗句)、衬托人物节质或性格(这种作用在写物诗中较为普遍,在表达技巧上,常用象征手法或比喻修辞,如雪、竹、梅、松、鹤、荷、平仲、

最新初三语文诗歌鉴赏答题套路

最新初三语文诗歌鉴赏答题套路 初三语文诗歌鉴赏答题套路 一、炼字品析 题型阐释: 炼字品析,就是品味、分析古诗词中用得精妙的字词,具体包括思想情感和表达效果这两类内容。这类题目常见的提问方式是"某字用得妙,妙在何处"。 精题回放: 例1. 湖上 (宋)徐元杰 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

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 说说诗中使用"乱"字的好处。 例2. 村晚 (宋)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①,山衔落日浸寒漪②。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③信口吹。 【注释】①陂(bēi):水岸。②漪:水波纹。③腔:曲调。 诗中的"衔""横"两字富有表现力,请选择其中一字作简要赏析。闯关策略: 古人写诗,为了表达的需要,往往在用字遣词时进行精细推敲和

创造性搭配,使所用的字或词获得凝练精美、形象生动、含蓄深刻的表达效果。 这种对字词进行艺术化加工的方法,就叫做炼字。在诗句关键处炼得妙字,犹如画龙点睛,会令全句夭矫生姿,让人拍案叫绝。 炼字品析题,考查考生对语言的感受力,细致、精微地品味、赏析语言的能力。 解答这类题目,可以采用比较鉴赏法。 第一步,理解所炼之字的字面意思,确定它的词性及意思。如例1的"乱",字面意思是"杂乱""纷乱",兼有动词、形容词的词性;例2的"衔""横",字面意思是"用嘴含""横着坐",词性是动词。 第二步,推想炼出"妙字"之前的"平字",可能是什么。如例1,可能最初是"花开红树数莺啼",例2可能是"山连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跨牛背"。 第三步,比较推敲、提炼后的"妙字"比推想出的"平字"在情、态、韵等方面多了一些什么。因为古诗词炼字多在动词、形容词、数量词、虚词上做文章,所以,我们思考时,也应多从动词的动静、拟人效果,

浅谈戴望舒诗歌雨巷的艺术成就

浅谈戴望舒诗歌雨巷的艺术成就 戴望舒诗歌的艺术成就归纳为三方面:第一、诗人采用了象征派重意象、重暗示的手法。第二、诗人吸收了中国古典诗词的各种艺 术技巧,又运用了新的手法,赋予新时代的气息,形成鲜明独特的 艺术风格。 戴望舒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抒情诗人。戴望舒的诗歌创作,始于二十年代初期,他是带着中国古典诗歌温庭筠、李商隐那一派 诗风的影响进入诗坛的,三十年代则成为“现代派”的中心人物。 作为现代派的代表,他主要有三部诗集:《我的记忆》、《望舒草》和《灾难的岁月》,其中一九二八年八月在《小说月报》上发表的 诗作《雨巷》出自诗集《我的记忆》,《雨巷》称为“现代诗派诞 生的先声”。《雨巷》不仅是中国现代诗歌史上的杰作,也是代表 戴望舒前期诗风并名震诗坛的作品,作家由此获得“雨巷诗人”的 桂冠。 打开诗篇《雨巷》,首先看到诗人描绘了一幅梅雨季节江南小巷的阴沉图景。作品展示出“梦一样的凄婉迷茫”的意境,描绘了一 位“丁香一样地结着悉怨的姑娘”形象,通过细腻地描绘,抒发了 诗人孤独、寂寞、哀怨惆怅的典型情绪,此诗深受读者的青睐。 《雨巷》作为戴望舒早期的代表作品风靡一时,必然有其独特地艺术魅力和极高的艺术价值,那么,在我看来,它的艺术成就主要 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诗人采用了象征派重意象,重暗示的手法,抒发了浓重的失望、愁怨和彷徨的情绪。我想从两个不同的角 度进行探讨:第一、诗人不满反动派恐怖统治,想通过《雨巷》排 遣郁闷、孤独的情绪。 作者创作《雨巷》的一九二七年,正是中国革命处于低潮的时期,诗人不满反动统治,又不甘于沉沦,他没有放弃追求,等待着希望,但希望又是那样的渺茫,他的内心充满矛盾,深感孤独和寂寞。在 诗中,诗人抒发了在大革命失败后的日子里自己那浓重的失望、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