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腧穴之十二经脉习题与答案

经络腧穴之十二经脉习题与答案
经络腧穴之十二经脉习题与答案

经络腧穴之十二经脉习题与答案

一、选择题

(一)A型题

1.足少阳胆经的起始穴位是()

A.耳和髎B.角孙C.足临泣D.足窍E.瞳子髎

2.前正中线旁开4寸,平第7肋间隙的穴位是()

A.期门B.日月C.膻中D.大包E.京门

3.胆的募穴是()

A.京门B.金门C.日月D.关元E.石门

4.肩井属()

A.足太阴脾经B.手少阳三焦经C.手太阳小肠经

D.足少阳胆经E.手阳明大肠经

5.环跳位于()

A.侧卧屈股,当髂前上棘与股骨在转子最凸点连线的中点处

B.侧腹部,当髂前上棘的前下方

C.侧卧屈股,当髂前上棘与股骨在转子最凸点连线的外1/3处

D.侧卧屈股,当髂前上棘与股骨在转子最凸点连线的内1/3处

E.侧卧屈股,当股骨大转子最凸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1/3与中1/3的交点处6.光明位于()

A.小腿内侧,内踝尖上5寸,胫骨的前缘

B.小腿外侧,外踝尖上5寸,腓骨的后缘

C.目内眦内上方处

D.小腿内侧,内踝尖上5寸,胫骨的后缘

E.小腿外侧,外踝尖上5寸,腓骨的前缘

7.属足少阳胆经的穴经是()

A.飞扬B.承山C.风池D.风府E.冲阳

8.直接入耳中的经脉中()

A.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 B.任脉、督脉

C.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足少阴肾经

D.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阳明胃经

E.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

9.不与足少阳胆经相联系的脏腑或器官是()

A.肝B.耳C.胆D.胃E.胁

10.下列经脉中,循行不过心的经脉是()

A.足少阴肾经 B.足太阴脾经C.手太阳小肠经

D.足少阳胆经 E.手少阴心经

11.八会穴中的脏会在()

A.足厥阴肝经上B.足太阴脾经上C.足阳胆胃经上

D.任脉上 E.手太阳小肠经上

12.脾的募穴是()

A.京门B.三阴交C.地机D.章门E.期间

13.乳头直下,平第6肋间隙的穴位是()

A.梁门B.期门C.日月D.大包E.乳根

14.十二经脉中,循行至胃部的经脉有()

A.2条B.3条C.4条D.5条E.6条

15.下列经脉中,循行中不与胃联系的经脉是()

A.足太阴脾经B.手太阳小肠经C.足厥阴肝经

D.足少阳胆经E.手太阴肺经

16.不与足厥阴肝经相联系的经脉是()

A.肝经B.肺经C.胆经D.脾经E.胃经

(二)B型题

A.足阳胆胃经B.手太阳小肠经C.手太阳三焦经

D.足少阳胆经E.足太阳膀胱经

1.“从缺盆,循颈,上颊,至目锐眦,却入耳中”的经脉是()

2.“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至目锐眦”的经脉是()

3.“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过客主人前,交颊,至目锐眦后”的经脉是()

A.足太阴脾经B.手太阴肺经C.手少阴心经

D.足少阴肾经E.足厥阴肝经

4.“……从肺出络心,注胸中”的经脉是()

5.“……复从胃别上膈,注心中”的经脉是()

6.“……别贯膈,上注肺”的经脉是()

A.在足背侧,当第1跖骨间隙的后方凹陷处

B.在足背侧,当第1、第2趾间,趾蹼缘的后方赤白肉际处

C.在足大趾关节外侧,距趾甲角0.1寸

D.在侧腹部,当第11肋游离端的下方

E.在胸部,当乳头直下,第6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

7.大敦穴()

8.期门穴()

9.行间穴()

(一)名词解释

1.气街2.髀厌3.季胁4.外辅骨5.目系6.颃颡

(二)填空题

1.位于耳屏间切迹的前方,下颌骨髁状突的后缘的穴位是,归属

经。

2.位于神庭与头维连线的中点的穴位是。风池位于。

3.肩井在与端连线的中点。

4.日月是的募穴,位于。

5.环跳位于与连线的外1/3与中1/3的交点处。

6.特定穴中,阳陵泉既是合穴,又是穴,还是穴。

7.阳陵泉位于,归属经。

8.阳维脉的郄穴是,位于。

9.外踝类上5寸,腓骨前缘的穴位是,归属经。

10.八会穴中的髓会是,位于。

11.足少阴胆经的原穴是,位于。

12.特定穴中,足临泣是穴,还是穴。

13.足少阳胆经的有穴通道起于穴,止于穴。

14.大敦位于。太冲位于。

15.章门位于。脾的募穴是。

16.八会穴中的脏会是。肝的募穴是。

17.循行至巅顶的经脉有、和督脉。

18.循行中与目系发生联系的经脉是、。

19.足厥阴肝经的有穴通道起于穴,止于穴。

20.足厥阴肝经在交于手太阴肺经。

(四)问答题

1.请写出哑门、肩井、日月的定位、归经和操作方法。

2.试述足少阳胆经的循行。(白话文或原文)

3.试述足厥阴肝经的循行。(白话文或原文)

4.简述光明穴治疗眼疾的道理。

5.风池穴为什么既能祛外风,又能熄内风?

6.为什么太冲穴治疗巅顶头痛?

一、选择题

(一)A型题

1.B 2.E 3.C 4.D 5.E 6.C 7.E 8.B 9.D 10.E 11.C 12.E

(二)B型题

1.A 2.D 3.D 4.A 5.D 6.A 7.A 8.C 9.C 10.A 11.B 12.C 13.C 14.D 15.E 16.A 17.B 18.C

(一)名词解释

1.上肢上臂。2.手腕后桡侧动脉搏动处,即寸口脉所在部位。3.大指后侧隆起的肌肉。4.指颈椎。5.指肩峰端。6.即锁骨上窝。7.指喉咙,兼指气管。8.指大椎穴。柱骨指颈椎。(二)填空题

1.肘横纹肱二头肌腱2.中府少商3.络八脉交会4.原八会5.7寸郄6.肘横纹

的外侧端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7.食指桡侧足阳明胃经8.腕背横纹拇短伸肌腱与拇长伸肌腱9.三间合谷10.肺大肠;大肠肺

(四)问答题

1.经脉的主要生理功能是运行血气,而血气的运行有赖于肺气的推动,肺朝百脉,中焦所化生的血气,必先上注于肺,才能流注十二经脉,以营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所以十二经脉以肺经为首。

2.“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从肺系横出腋下,下循脯内,行少阴、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内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鱼,循鱼际,出大指之端,其支者,从腕后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白话文略)

3.中府定位:在胸前壁的外上方,云门下1寸,平第1肋间隙,距前正中线6寸。主治:咳嗽、气喘、胸痛、肩背痛。操作:向外斜刺0.5~0.8寸;可灸。本穴不能向内深刺,以免伤及肺脏。

太渊定位:在腕掌横纹的桡侧,桡动脉搏动处。主治:咳嗽、气喘、咳血、胸痛、咽喉肿痛、无脉症、手腕痛等。操作:避开桡动脉,直刺0.3~0.5寸;可灸。

4.“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两骨间,上人两筋之中,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蠕外前廉,上肩,出髃骨之前廉,上出于柱骨之会上,下入缺盆,络肺,下膈,属大肠,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中,还出挟口,交入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挟鼻孔。”(白话文略)

5.合谷定位:第l、2掌骨之间,当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主治:头痛、齿痛、目赤肿痛、咽喉肿痛、口眼歪斜、半身不遂、小儿惊风、鼻衄、耳鸣耳聋、发热恶寒等。操作:直刺0.5~1寸。

曲池定位:肘横纹的外侧端,屈肘时,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的中点。主治:热病、半身不遂、风疹、咽喉肿痛、齿痛、目赤痛、腹痛吐泻等。操作:直刺1~1.5寸。

肩髃定位:三角肌上,臂外展或向前平伸时,当肩峰前下方凹陷中。主治:肩臂疼痛、半身不遂等。操作:直刺或向下斜刺0.8~1.5寸。

6.合谷具有解表散寒、疏经活络等作用。

与复溜配伍,可治疗多汗及无汗;

与三阴交配合,可固护胎气或堕胎;

与太冲配合,可治疗周身疼痛。

7.能主治:(1)肺脏病证,如咳嗽、气喘、咯血、伤风、咽喉肿痛等。这是因为手太阴肺经气血发源于肺脏,所以能反映和主治肺脏病证。

(2)经络病证,如胸痹、缺盆痛、肩前痛及上肢内前缘痛等。这些部位所过之处,其气血皆受肺调节,所以主治其病证。

(3)大肠病证,如腹胀、痔疾等。肺与大肠相表里,其经脉相互络属,故为手太阴肺经主治所及。

经络腧穴学_习题集,附答案

绪言 一、单项选择 1、被称为《针经》的中医典籍为: A、《素问》 B、《灵枢》 C、《难经》 D、《针灸甲乙经》 E、《针灸逢源》答:B 2、“阿是穴”和“指寸法”的创始人是: A、渡舟 B、继洲 C、思邈 D、《经》 E、滑伯仁 答:C 3、《针灸大成》是哪个朝代哪位医家所著() A、唐代思邈 B、北宋王惟一 C、晋代皇甫谧 D、明代继洲 E、元代渭伯仁 答:D 4、《针灸甲乙经》的作者是: A、王叔和 B、思邈、皇甫谧 D、王惟一 E、滑伯仁 答:C 5、最早铸造针灸模型的朝代是() A、汉代 B、晋代 C、唐代 D、宋代 E、明代 答:D 6、针灸铜人的设计者是() A、思邈 B、继洲 C、王执中 D、王惟一 E、滑伯仁 答:D 二、多项选择 1、反映经络学说早期面貌的著作是() A、《素问》 B、《灵枢》 C、《足臂十一脉灸经》 D、《脉经》 E、《阴阳十一脉灸经》 答:C、 E 三、填空题 1、以外科闻名于世的华佗亦精于针灸,创立了著名的()穴。 答:华佗夹脊穴 2、北宋时期的2具()作为针灸教学的和()之用。 答:铜人模型,考试 3、在马王堆3号汉墓出土的医学帛书中,有两种古代经脉文献,为()()。答: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 7、《针灸大成》是()医家所著。 答:继洲 8、《针灸甲乙经》的作者是()。 答:皇甫谧 四、判断题 1、《灵枢》又称《针经》。( 对 ) 2、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中已有针砭、艾灸治疗记载。( 对 ) 3、清初至民国时期,是针灸医学发展的兴盛时期。(错) 4、首次提出阿是穴的医家是思邈。( 对 ) 5、“足臂十一脉经”和“阴阳十一脉灸经”论述了经络、腧穴等,反映了针灸学的完整系统理论。(错)

经络腧穴学详细内容

经络腧穴学 教学笔记 上篇:经络腧穴概论 ?第一章经络概述 一.经络的概念 经络是运行气血、联系脏腑和体表及全身各部的通道,是人体功能的调控系统。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 经:系指经脉,其原意是“纵丝”就是直行主干线的意思。有路径的含义。起着贯通上下,沟通内外的作用,为经络系统主体部分。 络:有网络含义。络脉是经脉别出的分支,较经脉细小,纵横交错,遍布全身。起网络与联系的作用。 二.什么是经络学说 经络学说是研究人体经络系统的循行分布,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与脏腑相互关系的一种理论学说。 三.经络的基本作用 (一)十二经脉:具有内属于脏腑,外络于支节之特点。 (二)十二经别:加强了十二经脉在胸腹,头面,脏腑与脏腑,脏腑与体表间的密切联系。 (三)十五络脉:加强了十二经脉在四肢部以及躯干前后左右多个部位间的

紧密联系。 (四)奇经八脉:是一组具有特殊作用的经脉,对其他经脉起统率,联络与调节作用。 (五)十二经筋:起着约束骨骼,疏利关节的作用。 (六)十二皮部:防御病邪的作用。 四、经络的重要性 《灵枢.脉度》篇:“夫十二经脉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学之所始,工之所止也,粗之所易,尚之所难也。”(一)说明病理变化 (二)指导辩证归经 (三)指导针灸治疗 《灵枢.经脉》说:“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喻加言说:“凡治病不明脏腑经络者,开口动手便错。” 五、经络学说的学习与研究内容 (一)经络系统部分(相当于结构部分)。 (二)经络生理学。 (三)经络病理学。 第一节经络系统概貌 一、经络系统的组成 十二经别 十二经脉十二经筋 经脉 奇经八脉十二皮部 经络 络脉十五络脉 三百六十五络 二、经络的形成 (一)针灸疗法的发明和针灸感觉传导的发现是经络学形成的基础。(二)腧穴疗效的总结。 (三)体表病理表现的推理。 (四)解剖,生理知识的启发。 (五)气功养生术的出现。 三、十二经脉

经络与腧穴期末题库完整

第七节足太阳经络与腧穴 一、选择题 1. 与眼眦有关的经脉是() A. 足太阳膀胱经 B.足少阳胆经 C.手少阴心经 D.足厥阴肝经 E.足太阴脾经 2. 足太阳膀胱经背部第二侧线位于() A. 脊柱椎体横突外侧缘 B. 肩胛骨缘线上与脊柱平行 C. 脊柱正中与肩胛骨缘连线的中点处 D. 肩胛骨下角与脊柱正中连线中点处 E. 肩胛骨下角缘垂直线上 3. 足太阳膀胱经的络穴是() A. 委阳 B.委中 C.昆仑 D.丰隆 E.飞扬 4. 关于风门穴,下列正确的是() A. 位于第一胸椎棘突下,旁开 1.5 寸 B. 位于第一胸椎棘突下,旁开 3 寸 C. 位于第二胸椎棘突下,督脉旁开 1.5 寸 D. 位于第二胸椎棘突下,督脉旁开 3 寸 E. 位于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 1.5 寸 5. 命门穴旁开 3 寸为() A. 腰阳关 B.关元俞 C.肾俞 D.志室 E.秩边 6. 与命门穴相平的穴位是() A. 大肠俞 B.肾俞 C.小肠俞 D.秩边 E.腰阳关 7. 位于后发际正中直上 2.5 寸,旁开 1.3 寸,平枕外隆突上缘凹陷处是() A.凤池 B.脑户 C.玉枕 D.风门 E.风府 8. 阳跻郄穴附阳为何经穴位?()

A. 膀胱经 B.肾经 C.脾经 D.肝经 E.小肠经 9. 次髎穴主治下列何种病症() A.月经不调 B.腹泻 C.便秘 D.痔疮 E.头痛 10. 下列足太阳膀胱经穴不位于背部第一侧线的是() A.膈俞 B.督俞 C.膏肓 D.厥阴俞 E.气海俞 11. 第 2 胸椎棘突下,旁开 3 寸的穴位是() A.附分 B.风门 C.魄户 D.肩中俞 E.肝俞 12. 第 5 腰椎棘突下,旁开 1.5 寸的穴位的是() A.气海俞 B.大肠俞 C.关元俞 D.小肠俞 E.三焦俞 13. 天柱穴主治除下列什么证以外的各证() A.项强 B.后头痛 C.鼻塞 D.癫狂 E.手痛 14. 膈俞穴除下列什么证以外的各证() A.呃逆 B.瘾疹 C.潮热盗汗 D.气喘 E.牙痛 15. 足太阳膀胱经在小腿部循行的部位是() E.侧中间 A.外侧前缘 B.外侧中间 C.外侧后缘 D.胫骨与腓骨之间 16. 足太阳膀胱经入合腘窝的穴位是() A.会阳 B.浮郄 C.委阳 D.阴谷 E.委中 17. 不位于小腿部的足太阳膀胱经的腧穴是() A.承筋 B.承山 C.昆仑 D.飞扬 E.束骨 18. 下列治疗眼病的穴位位于目眦的是() A.瞳子髎 B.攒竹 C.承泣 D.丝竹空 E.睛明 19. 承山穴主治除下列什么证以外的各证() A.癫痫 B.便秘 C.阳痿 D.痔疮 E.腰腿疼痛 20. 足太阳膀胱经的原穴是() A.京骨 B.委中 C.昆仑 D.飞扬 E.束骨

经络腧穴学教学大纲

《经络腧穴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经络腧穴学(Channel-collaterals and Points) 学分:7 总学时:126学时 理论学时:72学时 实验学时:54学时 先修课程要求:人体解剖学、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医内科学 适应专业:针灸推拿五年制 参考教材: 1.经络腧穴学,沈雪勇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年第1版 2.灵枢经,人民卫生出版社,1965年影印本; 3.素问,人民卫生出版社,1981年版; 4.难经,人民卫生出版社,1979年校译本; 5.针灸甲乙经,晋·皇甫谧著,商务印书馆,1955年版; 6.针灸大成,明·杨继洲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963年版。 7.经络腧穴学,王德敬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6月第1版。 一、课程在培养方案中的地位、目的和任务 经络腧穴学是针灸学的基础理论和核心内容。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针灸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为今后学习刺灸学、推拿学及中医基础理论和临床各科打好基础。 二、课程基本要求: 1.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 ⑴了解经络腧穴学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经络腧穴学和中医针灸推拿的关系。 ⑵掌握经络系统的组成、经络腧穴的概念。 ⑶掌握十四经脉的循行、病候及常用穴的定位、归经、主治与操作。 ⑷熟悉标本、根结、气街、四海的定义、内容及临床应用。 2.基本技能: 掌握常用腧穴的定位与操作。 三、学时安排

四、考核 1.考核方式:理论考试(笔试)、实验课采用考核及评估方式评定成绩。 2.成绩构成:理论考试70%,实验和平时成绩30%。 五、课程基本内容 上篇经络腧穴概论 第一章经络概述 【目的要求】 1.了解经络学说的形成和发展概况。 2.掌握经络的概念、经络系统的组成、十四经脉的循行规律、十二经脉的分布、走向规律及十二经脉的表里属络关系。 3.掌握奇经八脉的基本概念及分布、作用特点。 4.掌握十五络脉、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的基本概念及分布、作用特点。 5.了解经络的根结、标本、气街、四海理论。 6.熟悉经络的作用及其临床应用。 【讲课时数】5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经络系统概貌 1.十二经脉。 2.奇经八脉。 3.十二经别。 4.十五络脉。 5.十二经筋。 6.十二皮部。 第二节经络的作用及经络理论的临床应用 1.经络的作用。 2.经络理论的临床应用。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第二章腧穴概述 【目的要求】 1.熟悉腧穴的意义、分类,以及特定穴的内容。 2.掌握腧穴的作用、主治规律和定位方法。 3.了解腧穴的命名。

经络腧穴学试题集答案

经络腧穴学试题 姓名_____得分_____ 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30分) 1、经络是人体运行__,联络__,沟通__,贯穿__的经路。 2、十二经脉循行规律是手三阴经从__,手三阳经从__,足三阳经__,足三阴经从__。 3、胃经脾经循体__,肝胆经循体__,肾与膀胱经循体__,任脉循体__,督脉循体__。 4、手三阴经包括____、____、____三条经脉。 5、腧穴可分为__、__、__三种类型。 6、十四经穴属于____与__腧穴的统称。 7、腧穴的定位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 8、根据骨度定位法,胸腹部脐中至耻骨联合为__寸 9、__在手背 第一、二掌骨中间,第二掌骨中点的穴位。 1 0、迎香穴的正确定位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开__当鼻唇沟中。 1 1、足三里的定位在犊鼻穴下__,当胫骨前嵴外侧__处。 1 2、根据骨度定位法,上肢部肘横纹至腕横纹为__寸。

1 / 11 1 3、中府穴在距前正中线旁开__寸,平__间隙。1 4、列缺穴在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__寸 15、足三阳经包括____、____、____三条。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督脉的主要功能是() A、总督一身之阴脉 B、总督一身之阳脉 C、约束诸经 D、调节十二经气血 2、手少阳三焦经循行于() A、上肢屈侧前线 B、上肢屈侧中线 125 C、上肢伸侧中线 D、上肢伸侧后线 3、下列除哪项外均是经脉特点() A、内属脏腑 B、运行气血主干

C、外络支节 2 / 11 D、走行浅而易见 4、十二经脉中阳经与阳经的交接部位是() A、额头部 B、面部 C、上肢部 D、下肢部 5、下列不符合十二经脉循行流注次序的是() A、胆、肝、肺 B、大肠、胃、脾经 C、心、小肠、肾 D、三焦、胆、肝 6、足三阳经在下肢的分布规律是() A、太阳在前,少阳在中,阳明在后 B、太阳在前,阳明在中,少阳在后 C、阳明在前,太阳在中,少阳在后 D、阳明在前,少阳在中,太阳在后 7、足三阳即总的循行规律() A、从胸走手 B、从足走腹

经络腧穴学试题及答案大全

经络腧穴学试题及答案 绪言 一、单项选择 1、被称为《针经》的中医典籍为: A、《素问》 B、《灵枢》 C、《难经》 D、《针灸甲乙经》 E、《针灸逢源》答:B 2、“阿是穴”和“指寸法”的创始人是: A、刘渡舟 B、杨继洲 C、孙思邈 D、《内经》 E、滑伯仁 答:C 3、《针灸大成》是哪个朝代哪位医家所著() A、唐代孙思邈 B、北宋王惟一 C、晋代皇甫谧 D、明代杨继洲 E、元代渭伯仁 答:D 4、《针灸甲乙经》的作者是: A、王叔和 B、孙思邈、皇甫谧 D、王惟一 E、滑伯仁 答:C 5、最早铸造针灸模型的朝代是() A、汉代 B、晋代 C、唐代 D、宋代 E、明代 答:D 6、针灸铜人的设计者是() A、孙思邈 B、杨继洲 C、王执中 D、王惟一 E、滑伯仁 答:D 二、多项选择 1、反映经络学说早期面貌的著作是() A、《素问》 B、《灵枢》 C、《足臂十一脉灸经》 D、《脉经》 E、《阴阳十一脉灸经》 答:C、 E 三、填空题 1、以外科闻名于世的华佗亦精于针灸,创立了著名的()穴。 答:华佗夹脊穴

2、北宋时期的2具()作为针灸教学的和()之用。 答:铜人模型,考试 3、在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出土的医学帛书中,有两种古代经脉文献,为()()。 答: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 7、《针灸大成》是()医家所著。 答:杨继洲 8、《针灸甲乙经》的作者是()。 答:皇甫谧 四、判断题 1、《灵枢》又称《针经》。( 对 ) 2、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中已有针砭、艾灸治疗记载。( 对 ) 3、清初至民国时期,是针灸医学发展的兴盛时期。(错) 4、首次提出阿是穴的医家是孙思邈。( 对 ) 5、“足臂十一脉经”和“阴阳十一脉灸经”论述了经络、腧穴等,反映了针灸学的完整系统理论。(错) 6、经络学说的产生是建立在古代医家对人体解剖和生理研究的基础上。(错)第一章经络总论 一、单项选择 1、十二经脉中阴经与阳经的交接部位是: A、头面部 B、上肢部 C、下肢部 D、胸部 E、四肢未端 答:E 2、十二经脉中阳经与阳经的交接部位是: A、头面部 B、上肢部 C、下肢部 D、胸部 E、四肢未端 答:A 3、十二经脉中阴经与阴经的交接部位是: A、头面部 B、上肢部 C、下肢部 D、胸部 E、四肢未端 答:D 4、手足三阴经在四肢部的分布规律一般是:

第二章 腧穴概述--本科《经络输穴学》(十一五)(整理版)

第二章腧穴概述 腧穴是脏腑经络气血输注于躯体外部的特殊部位,也是疾病的反应点和针灸等治法的刺激点。腧,又作“俞”,通“输”,有输注、转输的意思;穴,原义为“土室”,引申指孔隙、空窍、凹陷处。腧穴在《内经》中又有“节”、“会”、“气穴”、“气府”、“骨空”等名称;《针灸甲乙经》称“孔穴”,《太平圣惠方》称“穴道”,《铜人腧穴针灸图经》通称“腧穴”,《神灸经纶》则称为“穴位”。 腧穴与经络有密切关系。《素问·气府论》将腧穴解释为“脉气所发”。《灵枢·九针十二原》说:“节之交,三百六卜五会,……所言节者,神气之所游行出入也,非皮肉筋骨也”。《灵枢·小针解》作了解释说:“节之交,三百六十五会者,络脉之渗灌诸节者也”。腧穴归于经络,经络属于脏腑,故腧穴与脏腑脉气相通。《素问·调经论》:“五藏之道,皆出于经隧,以行血气”;《灵枢·海论》:“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府藏,外络于支节”,明确指出脏腑一经络一腧穴之间的关系。《千金翼方》进一步指出:“凡孔穴者,是经络所行往来处,引气远人抽病也”,说明如果在体表的穴位上施以针或灸,就能够“引气远入”而治疗病症。脏腑病变又可从经络反应到相应的腧穴。《灵枢·九针十二原》说:“五藏有疾也,应出十二原,十二原各有所出,明知其原,睹其应,而知五藏之害矣。” 经络腧穴学,是在经络学说指导下论述腧穴的具体内容和应用,腧穴部分,将分述其定位、主治、刺灸方法、解剖及古今文献选录等。 第一节腧穴的分类和命名 一、腧穴的分类 腧穴的类别,一般将归属于十四经系统的称“经穴”,未归入十四经的补充穴称“经外奇穴”,还有按压痛点取穴则称“阿是穴”。 (一)经穴 凡归属于十二经脉和任、督脉的腧穴,亦即归属于十四经的穴位,总称“经穴”。经穴均有具体的穴名和固定的位置,分布在十四经循行路线上,有明确的针灸主治证。经络学说就是以这些腧穴为主要依据,就其主治规律、疾病症候等进行总结,使分散的腧穴系统化,并由早期的基本穴逐步发展到全部经穴。《灵枢·本输》论列各经五输穴,《素问·气府论》列各经“脉气所发”穴,《灵枢·经脉》论列各络穴,这是经络在四肢的基本穴,说明《内经》书中已为腧穴的分经奠定了基础。《内经》多处提到“三百六十五穴”之数,但实际其载有穴名者约:160穴左右;经穴专书《针灸甲乙经》载古代《明堂孔穴针灸治要》共349穴《千金翼方》所载相同);宋代《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十四经发挥》同)穴数有所增加,穴名数达354;明代《针灸大成》载有359穴;至清代《针灸逢源》,经穴总数才达361。目前经穴总数即以此为准。穴位有单穴和双穴之分,任、督脉位于正中,是一名一穴;十二经脉左右对称分布,是一名双穴。历代代表性针灸医籍所载经穴数见表2—1。、 表2一1历代医籍记载的十四经穴数

手少阳经络与腧穴试题与答案

第十三章手少阳经络与腧穴 一.选择题 (一)A型题(依题意选出一个正确答案) 1.手少阳经有几条分支? A1条B2条C3条D4条E5条 2.手少阳经共有几个腧穴? A9穴 B19穴 C21穴 D23穴 E25穴 3.腕背横纹上3寸的穴位是: A中渚 B阳池 C外关D支沟 E三阳络 4.善治糖尿病的穴位是: A中渚 B阳池C外关D支沟E肩髎 5.本经原穴为: A关冲B液门C中诸D阳池E外关 6.手少阳三焦经经过除以下选项哪一项的所有部位? A颈前B缺盆C耳D目外眦E面颊部 7.下列经脉在耳.颊部没有穴位的是: A手少阳经B手太阳经C足少阳 D足太阳E足阳明8.支沟穴属于五输穴中的 A井穴B荥穴 C输穴D经穴 E合穴 9.翳风穴位于 A在臂外侧,屈肘时当肘尖直上1寸凹陷处 B在前臂背侧,腕背横纹上4寸,尺骨与桡骨之间 C在面部,当眉梢凹陷处。 D在头部,折耳郭向前,当耳尖直上入发际处。 E在耳垂后方,当乳突与下颌角之间的凹陷处。 10.三焦经腧穴一般不主治的病候是: A目赤肿痛B耳聋耳鸣C偏头痛D腹胀满E热病 11.手少阳三焦经通阳维脉的穴位是: A阳池B阳溪C外关D内关E上关 12.手少阳三焦经脉的循行起于 A胸中B心中C中指之端D大指次指之端E小指次指之端13.手少阳经与足少阳经脉相交接的部位在 A鼻旁B耳旁C目下D目内眦E目外眦 14.手少阳三焦经脉循行于头面部,联系的器官有: A口、齿 B鼻、目 C眼、耳 D耳、鼻 E口、舌 15.手少阳三焦经主 A气所生病 B血所生病 C津所生病 D液所生病 E脉所生病16.手少阳三焦经的郄穴是: A郄门 B阴郄 C会宗 D外关 E支沟 17.手少阳三焦经腧穴中能治疗肘臂痛及瘰疬的是: A液门 B支沟 C曲池 D天井 E外关

经络腧穴概论试题及答案

经络腧穴概论试题及答案(摘至网络) 上篇经络腧穴概论 一.选择题: (一)A型题(依题意选出一个正确答案) 1.按十二经脉的流注顺序,下列正确的是: A 手少阴经-手太阳经-足少阴经 B 手阳明经-足阳明经-足太阴经 C 足少阳经-足厥阴经-手少阴经 D 足太阳经-手厥阴经-手少阳经 E 足少阴经-手厥阴经-足少阳经 2.按十二经脉的流注顺序,下列不正确的是: A 手阳明经-足阳明经-足太阴经 B 足少阴经-手厥阴经-手少阳经 C 足少阳经-足厥阴经-手太阴经 D 手少阴经-手太阳经-足少阴经 E 手太阴经-手阳明经-足阳明经 3.手足三阳经在四肢的分布规律一般是: A 太阳经在前少阳经在中阳明经在后 B 太阳经在前阳明经在中少阳经在后 C 阳明经在前太阳经在中少阳经在后 D 阳明经在前少阳经在中太阳经在后 E 少阳经在前阳明经在中太阳经在后 4.足三阴经在内踝上6寸处的排列是: A 太阴在前少阴在中厥阴在后 B 厥阴在前少阴在中太阴在后 C 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 D 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 E 少阴在前厥阴在中太阴在后 5.手三阴经在上肢的分布规律是: A 太阴在前少阴在中厥阴在后 B 厥阴在前少阴在中太阴在后 C 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 D 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 E 少阴在前厥阴在中太阴在后 6.十二经脉交接规律中,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A 阴经与阴经在胸部交接 B 阴经与阳经在四肢末端交接 C 阳经与阳经在头面部交接 D 表里经之间互相交接

E 同名经之间在四肢末端交接 7.十二经脉中相表里经的交接部位在: A 肢体内侧面 B 四肢末端 C 腹部 D 头面部 E 胸部 8.十二经脉中同名经的交接部位在: A 头面部 B 胸部 C 腹部 D 背部 E 四肢末端 9.手三阴经的走向规律是: A 从手走胸 B 从手走头 C 从胸走手 D 从头走手 E 从头走足 10.手三阳经的走向规律是: A 从手走胸 B 从手走头 C 从胸走手 D 从头走手 E 从头走足 11.足三阳经的走向规律是: A 从足走胸 B 从手走头 C 从胸走手 D 从头走手 E 从头走足 12.足三阴经的走向规律是: A 从足走胸 B 从手走头 C 从胸走手 D 从头走手 E 从头走足 13.以下有关奇经八脉的理论,哪一种是错误的: A 蓄溢十二经脉气血 B 无脉气环周 C 无表里关系 D 都有本经腧穴 E 无络属关系 14.任脉的别络散布于: A 胸部 B 腹部 C 背部 D 胁肋部 E 以上都不是 15.从四肢走向头身的经络,下列哪项是不正确的: A 手三阴经 B 十二经别 C 十二经筋 D 足三阴经 E 手三阳 16.“离、入、出、合”的循行特点,属于下列哪一组内容: A 十二经筋 B 十二经别 C 十二皮部 D 奇经八脉 E 以上都不是 17.“起于四末,走向头身,行于体表,不入内脏”的循行特点,属下列哪一内容: A 十五络脉 B 十二经脉 C 十二皮部 D 十二经筋 E 奇经八脉 18.十二经络脉的别出处及其走向联系是: A 从本经别出,走向其表里经 B 从腕踝处别出,走向其表里经 C 从络穴别出,走向其表里经 D 从四肢末端别出,走向其表里经 E 以上都不是 19.十二经脉命名主要包括哪三方面:

《经络腧穴学》试题集答案

经络腧穴学试题 姓名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 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30分) 1、经络是人体运行____,联络____,沟通____,贯穿____的经路。 2、十二经脉循行规律是手三阴经从____,手三阳经从____,足三阳经____,足三阴经从____。 3、胃经脾经循体____,肝胆经循体____,肾与膀胱经循体____,任脉循体____,督脉循体____。 4、手三阴经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条经脉。 5、腧穴可分为____、____、____三种类型。 6、十四经穴属于_______与____腧穴的统称。 7、腧穴的定位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根据骨度定位法,胸腹部脐中至耻骨联合为____寸 9、____在手背第一、二掌骨中间,第二掌骨中点的穴位。 10、迎香穴的正确定位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开____当鼻唇沟中。 11、足三里的定位在犊鼻穴下____,当胫骨前嵴外侧____处。 12、根据骨度定位法,上肢部肘横纹至腕横纹为____寸。 13、中府穴在距前正中线旁开____寸,平____间隙。 14、列缺穴在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____寸 15、足三阳经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条。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督脉的主要功能是() A、总督一身之阴脉 B、总督一身之阳脉 C、约束诸经 D、调节十二经气血 2、手少阳三焦经循行于() A、上肢屈侧前线 B、上肢屈侧中线

C、上肢伸侧中线 D、上肢伸侧后线 3、下列除哪项外均是经脉特点() A、内属脏腑 B、运行气血主干 C、外络支节 D、走行浅而易见 4、十二经脉中阳经与阳经的交接部位是() A、额头部 B、面部 C、上肢部 D、下肢部 5、下列不符合十二经脉循行流注次序的是() A、胆、肝、肺 B、大肠、胃、脾经 C、心、小肠、肾 D、三焦、胆、肝 6、足三阳经在下肢的分布规律是() A、太阳在前,少阳在中,阳明在后 B、太阳在前,阳明在中,少阳在后 C、阳明在前,太阳在中,少阳在后 D、阳明在前,少阳在中,太阳在后 7、足三阳即总的循行规律() A、从胸走手 B、从足走腹 C、从头走足 D、从手走胸 8、“阴脉之海”是指:() A、督脉

经络与腧穴半期题库

第一章经络腧穴总论 第一节经络总论 一、选择题 1、十二经循行中,阳经与阳经得交接部位就是() A、头面部 B、腹部 C、胸部 D、四肢末端 E、经颈部 2、十二经脉中,在头面部交接得就是() A、足三阳经 B、同名阳经C、阴经 D、同名阴经E、手三阳经 3、命名以“手足阴阳脏腑”得就是() A、十二经别B、十五络脉C、十二经脉D、奇经八脉 E、十二皮部 4小肠经与心经衔接与() A、无名指 B、小指C、中指D、食指 E、拇指 5、十二经主要以何而命名() A、阴阳、五行、脏腑 B、手足、阴阳、脏腑 C、五行、手足、阴阳 D、脏腑、手足、阴阳 E、以上均非 6、在躯干足三阳经得分布规律就是() A、太阳在前,阳明居中,少阳位后 B、阳明在前,太阳居中,少阳位后C、少阳在前,太阳居中,阳明位后 D、太阳在前,少阳居中,阳明位后E、阳明在前,少阳居中,太阳位后 7、有表里关系得经脉就是() A、肝与大肠B、心包与小肠C、肾与膀胱 D、胆与心包E、脾与肾 8、下列有离、人、出、合得循行特点就是() A、奇经八脉B、十二经别 C、十二皮部D、十五络脉E、十二经筋 9、十二经循行中,阴经与阳经得交接部位就是() A.胸部 B、头面部C、上肢部D、手足部E、下肢部 10、同名经在何处连接() A.背部B、头面C、手足 D、腹E、胸

11、三焦经与胆经衔接于() A耳旁 B、耳中C、外眦D、内眦 E、目中 12、在食指衔接得经脉就是() A.手少阴心经与手太阳小肠经B、手太阴肺经与手阳明大肠经 C、手少阳三焦经与手厥阴心包经 D、手太阳小肠经与手厥阴心包经 E、手少阳三焦经与手少阴心经 13、足厥阴肝经与手太阴肺经衔接于() A.心中 B、小指 C、肺中D、大趾 E、面 14、从足阳明经运行到下一条经就是() A.胃经得同名经B、胃经得表里经 C、足少阳胆经 D、手少阴心经 E、手阳明大肠经 15、、在鼻旁衔接得经脉就是() A、一对同名阴经 B、一阴一阳经 C、一对表里经 D、一对同名阳经 E、以上都不对 16、下列哪个得特点就是“联系内脏,沟通表里”() A、十二经筋B、十二皮部C、十二经别 D、十五络脉E、奇经八脉 17、属十四经范围得就是() A、任脉B、足厥阴肝经皮部C、手阳明经筋D、足少阴经别 E、足太阳皮部 18、奇经中同起于胞中,出于会阴得经脉就是() A、冲脉、任脉、督脉B、冲脉、任脉、带脉 C、阴跷、阳跷、冲脉D、带脉E、阴跻脉 19、从足走脏得经脉就是() A、足厥阴肝经B、足太阳膀胱经 C、足太阴脾经别 D、足阳明胃经E、足少阴肾经络脉 20、从头面走足得经脉就是() A、足太阳膀胱经 B、足厥阴肝经 C、阳维脉 D、冲脉 E、带脉

经络腧穴学详细内容

上篇:经络腧穴概论 ?第一章经络概述 一.经络的概念 经络是运行气血、联系脏腑和体表及全身各部的通道,是人体功能的调控系统。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 经:系指经脉,其原意是“纵丝”就是直行主干线的意思。有路径的含义。起着贯通上下,沟通内外的作用,为经络系统主体部分。 络:有网络含义。络脉是经脉别出的分支,较经脉细小,纵横交错,遍布全身。起网络与联系的作用。 二.什么是经络学说 经络学说是研究人体经络系统的循行分布,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与脏腑相互关系的一种理论学说。 三.经络的基本作用 (一)十二经脉:具有内属于脏腑,外络于支节之特点。 (二)十二经别:加强了十二经脉在胸腹,头面,脏腑与脏腑,脏腑与体表间的密切联系。 (三)十五络脉:加强了十二经脉在四肢部以及躯干前后左右多个部位间的紧密联系。 (四)奇经八脉:是一组具有特殊作用的经脉,对其他经脉起统率,联络与调节作用。 (五)十二经筋:起着约束骨骼,疏利关节的作用。 (六)十二皮部:防御病邪的作用。 四、经络的重要性 《灵枢.脉度》篇:“夫十二经脉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学之所始,工之所止也,粗之所易,尚之所难也。”(一)说明病理变化 (二)指导辩证归经 (三)指导针灸治疗 《灵枢.经脉》说:“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喻加言说:“凡治病不明脏腑经络者,开口动手便错。” 五、经络学说的学习与研究内容 (一)经络系统部分(相当于结构部分)。 (二)经络生理学。 (三)经络病理学。 第一节经络系统概貌

一、经络系统的组成 十二经别 十二经脉十二经筋 经脉 奇经八脉十二皮部 经络 络脉十五络脉 三百六十五络 二、经络的形成 (一)针灸疗法的发明和针灸感觉传导的发现是经络学形成的基础。 (二)腧穴疗效的总结。 (三)体表病理表现的推理。 (四)解剖,生理知识的启发。 (五)气功养生术的出现。 三、十二经脉 (一)定义 十二经脉即手三阴、手三阳、足三阴、足三阳的总称。由于他们属于十二脏腑。为经络系统中的主体。故又称为“正经”。 (二)命名 十二经脉的命名是根据阴阳学说又结合脏腑学说而命名的。 《素问·至真要大论》说:“愿闻阴阳之三也,何谓?”,“气有多少异用也”。 (三)作用 因“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故起着贯通上下,沟通内外的作用。(四)十二经脉的分布 1、分布特征: (1)分布于头部的为阳经:前头为阳明经。侧头为少阳经。后头为太阳经。(2)分布于四肢内侧的为阴经,四肢外侧为阳经。 (3)分布于胸腹部的为阴经(足阳明经除外)。 (4)分布于腰背的为阳经,侧胸腹为阳经。 2、走向特征: 手之三阴胸内手,手之三阳手外头,足之三阴足内腹,足之三阳头外足。 3、排列特征(四肢) 内侧:前为太阴,中为厥阴,后为少阴。

安徽省精品课程《经络腧穴学》复习题

一.A型选择题(在5个备选答案中选出1个最佳答案) 1.正经是指:A.十二经筋 B.十二经别 C.任脉和督脉 D.十二皮部 E.十二经脉 2.内踝上8寸以下分布在下肢内侧前的经脉是: A.足太阴脾经 B.足太阳膀胱经 C.足厥阴肝经D.足少阴肾经 E.足阳明胃经 3.手三阴经的走向是:A.从头走手 B.从手走头 C.从胸走手 D.从手走胸 E.从头走足 4.手三阳经的走向是:A.从头走手 B.从手走头 C.从胸走手 D.从手走胸 E.以上均非 5.足三阴经的走向是:A.从头走手 B.从手走头 C.从胸走手 D.从手走胸 E.从足走胸腹 6.足三阳经的走向是:A.从头走足 B.从手走头 C.从胸走手 D.从手走胸 E.从头走手 7.十二经脉中相表里的两经的交接部位是:A.头部 B.胸部 C.腹部 D.四肢末端 E.背部 8.十二经脉中阴经与阴经的交接部位是:A.头部 B.胸腹部 C.上肢末端 D.下肢末端 E.以上都不对 9.十二经脉中阴经与阳经的交接部位是:A.头部 B.胸部 C.腹部 D.四肢末端 E.背部 10.十二经脉中阳经与阳经的交接部位是:A.头部 B.胸部 C.腹部 D.四肢末端 E.以上都不对11.手三阴经在上肢的分部规律是:A.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 B.太阴在前,少阴在中,厥阴在后C.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 D.少阴在前,太阴在中,厥阴在后E.以上都不对 12.手三阳经在上肢的分部规律是:A.太阳在前,阳明在中,少阳在后 B.阳明在前,太阳在中,少阳在后 C.太阳在前,少阳在中,阳明在后 D.阳明在前,少阳在中,太阳在后E.以上都不对 13.足三阴经在内踝上8寸以下的分布是:A.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 B.太阴在前,少阴在中,厥阴在后 C.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 D.少阴在前,太阴在中,厥阴在后E.厥阴在前,少阴在中,太阴在后 14.上肢内侧面,经脉从前到后分布的顺序依次是:A.肺经、心包经、心经 B.心包经、心经、肺经C.肺经、心经、心包经 D.心经、肺经、心包经E.心经、心包经、肺经 15.十二经脉中属正确表里配对关系的经脉是: A.手太阴与手少阳 B.手太阳与手太阴 C.足太阳与足太阴D.足少阴与足少阳 E.手少阴与手太阳16.十二经脉中属正确属络关系的是:A.足太阴经属脾络肾 B.手少阴经属肺络大肠 C.足阳明经属脾络胃D.足少阴经属肾络膀胱 E.手心包经属心包络心 17.手少阴心经与手太阳小肠经交接于:A.手小指端 B.手中指端 C.手无名指端 D.头面部 E.胸腹部 18.手太阳小肠经与足太阳膀胱经交接于:A.鼻旁 B.手小指端 C.目内眦 D.足小趾端 E.目外眦19.符合十二经脉气血流注顺序的是:A.手阳明、足阳明、足太阴、手少阴 B.手阳明、足太阴、足阳明、手少阴 C.足阳明、手少阴、足太阳、手厥阴 D.手太阳、手阳明、足少阴、足厥阴E.以上都不对 20.下列经脉表里络属关系错误的是: A.手少阴与手太阳 B.足厥阴与足少阳 C.手阳明与手太阴D.手少阳与手少阴 E.足太阳与足少阴21.下列描述错误的是:A.手阳明与足阳明在鼻旁交接 B.足阳明与足太阴在足大趾内端交接 C.足少阳与足厥阴在足小趾次趾端交接 D.手太阴与手阳明在手食指端交接E.足少阴与手厥阴在胸中交接 22.能统摄全身阳气和真元的经脉是:A、手阳明经 B、足阳明经 C、足太阳经 D、督脉 E、阳跷脉23.能总调全身阴气和精血的经脉是:A.手太阴经 B.足太阴经 C.任脉 D.阴跷脉 E.阴维脉24.有“阳脉之海”之称的是:A.任脉 B.督脉 C.阳跷脉 D.阳维脉 E.冲脉 25.有“阴脉之海”之称的是:A.任脉 B.督脉 C.阴跷脉 D.阴维脉 E.冲脉 26.有“十二经脉之海”之称的是:A.足阳明胃经 B.足太阴脾经 C.任脉 D.督脉 E.冲脉

手少阴经络与腧穴试题与答案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第八章手少阴经络与腧穴 一.选择题 (一)A型题(依题意选出一个正确答案) 1.经脉循行中,其直者行于“太阴.心主之后”的经脉是: A 手阳明大肠经 B 手厥阴心包经 C 手少阴心经 D 手太阴肺经 E 手太阳小肠经 2.下列哪项不属于手少阴心经病候: A 嗌干 B 心痛 C 胁痛 D 鼽衄 E 目黄 3.少府穴是心经的: A 荥穴 B 原穴 C 络穴 D 输穴 E 经穴 4.少海是手少阴心经的: A 原穴 B 络穴 C 荥穴 D 合穴 E 郄穴 5.下列哪组不是经脉的起止穴: A 隐白大包 B 承泣历兑 C 极泉少府 D 涌泉俞府 E 关冲丝竹空 6.下列各穴中,属于心经的穴位是: A 丘墟 B 青灵 C 太乙 D 渊液 E 间使 7.下列经脉中,除哪一条外,均联系到肩部: A 手少阴心经 B 手太阳小肠经 C 手阳明大肠经 D 足少阳胆经 E 手少阳三焦经 8.十二经脉的循行中“上挟咽,系目系”的是: A 三焦经 B 肾经 C 脾经 D 心经 E 以上都不是 9.下列哪组是心经的起止穴: A 天池少冲 B 天池中冲 C 极泉少泽 D 极泉中冲 E 极泉少冲 10.通里属于哪条经: A 足太阴经 B 足少阴经 C 手少阴经 D 手厥阴经 E 手太阴经 11.下列对神门穴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原穴 B 输穴 C 八会穴 D 治心悸失眠 E 在腕横纹上 12.阴郄穴与通里穴相距: A 1寸 B 3寸 C 1.5寸 D 2寸 E 0.5寸 13.通里穴位于: A 腕横纹上1寸,尺侧腕屈肌腱桡侧缘 B 腕横纹上2寸,桡侧腕屈肌腱尺侧缘 C 腕横纹上1.5寸,桡侧腕屈肌腱桡侧缘 D 腕横纹上2寸,尺侧腕屈肌腱尺侧缘 E 腕横纹上1.5寸,尺侧腕屈肌腱桡侧缘 14.属于原络配穴法是: A 列缺配太渊 B 腕骨配通里 C 合谷配偏历 D 巨阙配心俞

《经络腧穴学》试题集答案

经络腧穴学练习题 一、填空题 1、经络是人体运行____,联络____,沟通____,贯穿____的经路。 2、手三阴经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条经脉。 3、腧穴可分为____、____、____三种类型。 4、十四经穴属于_______与____腧穴的统称。 5、腧穴的定位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根据骨度定位法,胸腹部脐中至耻骨联合为____寸 7、____在手背第一、二掌骨中间,第二掌骨中点的穴位。 8、迎香穴的正确定位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开____当鼻唇沟中。 9、足三里的定位在犊鼻穴下____,当胫骨前嵴外侧____处。 10、根据骨度定位法,上肢部肘横纹至腕横纹为____寸。 11、中府穴在距前正中线旁开____寸,平____间隙。 12、列缺穴在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____寸 13、足三阳经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条。 二、选择题 1、督脉的主要功能是() A、总督一身之阴脉 B、总督一身之阳脉 C、约束诸经 D、调节十二经气血 2、十二经脉中阳经与阳经的交接部位是() A、额头部 B、面部 C、上肢部 D、下肢部 3、足三阳经在下肢的分布规律是() A、太阳在前,少阳在中,阳明在后 B、太阳在前,阳明在中,少阳在后 C、阳明在前,太阳在中,少阳在后 D、阳明在前,少阳在中,太阳在后 4、足三阳即总的循行规律() A、从胸走手 B、从足走腹 C、从头走足 D、从手走胸 5、“阴脉之海”是指:()

A、督脉 B、任脉 C、带脉 D、冲脉 6、“阳脉之海”是指() A、督脉 B、冲脉 C、任脉 D、带脉 7、十二经脉之海是指() A、督脉 B、冲脉 C、带脉 D、带脉 8、“起于手小指外侧端“的经脉是() A、手厥阴心包经 B、手阳明大肠经 C、手太阳小肠经 D、手少阳三焦经 9前发际至后发际常用骨度为() A、14寸 B、12寸 C、9寸 D、8寸 10、天突至胸剑联合常用骨度为() A、14寸 B、12寸 C、9寸 D、8寸 11、脐中至横骨上廉常用骨度为() A、14寸 B、12寸 C、5寸 D、8寸 12、三阴经交为哪项之交会穴() A、足太阴,阴跷、足少阴 B、足太阴、阴维、足厥阴 C、足太阴、少阴、厥阴 D、足太阴,少阳,厥阴 13、下列各穴中属于心经的是() A、天池 B、阴郗 C、大陵 D、阳溪 14、“脾之大络”是指() A、虚里 B、大包 C、中脘 D、公孙 三、多项选择题 1、内关的功效有() A醒脑开窍 B、宁心安神 C、养心益气 D、和胃止逆 2、曲池穴的应用()

足阳明经络与腧穴试题与答案

第六章足阳明经络与腧穴 一.选择题 (一)A型题(依题意选出一个正确答案) 1.“入上齿中”的经脉是: A 足阳明胃经 B 手阳明大肠经. C 手太阳小肠经 D 足少阳胆经 E 督脉2.足阳明胃经的起始穴为: A 迎香 B 睛明 C 承泣 D 四白 E 瞳子髎 3.根据《灵枢·经脉》,足阳明胃经: A 主胃所生病 B 主血所生病 C 主气所生病 D 主津所生病 E 主液所生病 4.足三里穴五行属性为: A 木 B 火 C 土 D 金 E 水 5.具有祛痰作用的穴位是: A 天枢 B 解溪 C 下巨虚 D 梁丘 E 丰隆 6.足阳明胃经的郄穴是: A 阴市 B 解溪 C 条口 D 梁丘 E 地机 7.足阳明胃经在腹部距前正中线旁开: A 0.5寸 B 1寸 C 2寸 D 3.5寸 E 4寸 8.足阳明大肠经经穴单侧共有: A 44个 B 45个 C 46个 D 47个 E 48个 9.针灸治疗面瘫经常采用地仓透: A 颊车 B 迎香 C 水沟 D 下关 E 大迎 10.足阳明络脉名: A 条口 B 偏历 C 丰隆 D 飞扬 E 光明 11.瞳孔直下,平鼻翼下缘处是: A 大迎 B 颧髎 C 四白 D 迎香 E 巨髎 12.下关穴治疗牙痛属于腧穴的: A 近治作用 B 远治作用 C 双向作用 D 相对特殊作用 E 双向良性调节作用13.上巨虚位于胫骨前缘一横指,当足三里穴下: A 6寸 B 5寸 C 4寸 D 3寸 E 2寸 14.治疗肩臂痛常选足阳明胃经的: A 冲阳穴 B 条口穴 C 伏兔穴 D 下巨虚穴 E 厉兑穴 15.《灵枢·经脉》:“上络头项,合诸经之气,下络喉嗌”描述的是: A 手阳明络脉 B 手太阳络脉 C 足阳明络脉 D 手阳明经脉 E 督脉 16.以下是《灵枢·经脉》对足阳明胃经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入上齿中,还出挟口 B 上耳前,过客主人,循发际 C 下足跗,入中指内间 D 下挟脐,入气街中 E 下膝三寸而别,以下入大指间 17.以下是《灵枢·经脉》对足阳明胃经病候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心欲动,独闭户塞牖而处 B 狂,疟,温淫 C 颈肿,喉痹 D 口苦,善太息 E 骭厥18.下列那项可以选用四白穴治疗: A 面痛 B 耳聋 C 瘰疬 D 喉痹 E 牙痛 19.当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的连线上,髌底上3寸是:

经络腧穴学试题六

<<经络腧穴学>>试题六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 1.奇经八脉 2. 募穴 3. 气街 4. 一夫法 5. 经络 二.填空题:(每空0.5分,共20分)1、经,原意是“纵丝”,就是_____的意思,络则是_____的意思。 2、十二经脉者,内____,外_____,这概括说明了十二经脉的分布特点。 3、十二经脉之分布,大致是手三阴联系______,手足三阳都联系_____故称头为______,足三阴则联系______. 4、十二经脉在四肢部各分出一络,再加躯干部的_______, _______及______总为十五络脉。 5、胃足阳明之脉,起于____,交__

__,旁约____,下循鼻外,入上齿中,还出挟口,环唇,下交____. 6、膀胱足太阳之脉:其直者:从巅入络___,还出别下项,循肩膊内,____抵腰中,入循__,络___,属膀胱. 7、督脉对全身阳经脉气有统率、督促的作用,故有____和_____的说法.8、腧穴是人体_____气血输注出入的特殊部位,又是_____反应点和_____刺激点。 9、任脉有_____个经穴,起穴_____,止穴_____。 10、在体表标志取穴中,肩胛骨下角平对_____椎棘突,两侧髂嵴最高点的连线通过_____椎棘突之间的缝隙。 11、手阳明大肠经的经穴是_____,郗穴是_____。 12、足少阳经的络穴是_____,原穴是_____。 13、丰隆为人体祛_____要穴,足少阴肾经即能止汗,又能发汗的穴位是_____。

14、肩平伸在肩峰前下方凹陷处是_____穴,属于_____经,肩峰后下方凹陷处是_____穴,属于_____经。15、五输穴配五行,阴经井穴属_____,阳经井穴属_____。 三.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从小趾下经足心至下肢内侧面后缘的是() A、足厥阴经 B、足少阴经 C、足太阴经 D、以上都不是 2、与手厥阴心包经相表里的是() A、足少阴肾经 B、足厥阴肝 C、手阳明大肠 D、手少阳三焦 3、临床上的皮肤针,刺络,敷贴等方法,是结合()理论运用的。 A、经筋 B、十五络脉 C、皮部 D、十二经别 4、是动则病:齿痛,颈肿,此为()经病候。 A、手太阳小肠 B、手阳明大肠 C、足阳明胃 D、足少阳胆 5、不入耳中的经脉是()

经络腧穴学 全套习题集考试题 附完整答案

上篇经络腧穴概论一.选择题: (一)A型题(依题意选出一个正确答案) 1.按十二经脉的流注顺序,下列正确的是: A 手少阴经-手太阳经-足少阴经 B 手阳明经-足阳明经-足太阴经 C 足少阳经-足厥阴经-手少阴经 D 足太阳经-手厥阴经-手少阳经 E 足少阴经-手厥阴经-足少阳经 2.按十二经脉的流注顺序,下列不正确的是: A 手阳明经-足阳明经-足太阴经 B 足少阴经-手厥阴经-手少阳经 C 足少阳经-足厥阴经-手太阴经 D 手少阴经-手太阳经-足少阴经 E 手太阴经-手阳明经-足阳明经 3.手足三阳经在四肢的分布规律一般是: A 太阳经在前少阳经在中阳明经在后 B 太阳经在前阳明经在中少阳经在后 C 阳明经在前太阳经在中少阳经在后 D 阳明经在前少阳经在中太阳经在后 E 少阳经在前阳明经在中太阳经在后 4.足三阴经在内踝上6寸处的排列是: A 太阴在前少阴在中厥阴在后 B 厥阴在前少阴在中太阴在后 C 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 D 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 E 少阴在前厥阴在中太阴在后 5.手三阴经在上肢的分布规律是: A 太阴在前少阴在中厥阴在后 B 厥阴在前少阴在中太阴在后 C 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 D 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 E 少阴在前厥阴在中太阴在后 6.十二经脉交接规律中,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A 阴经与阴经在胸部交接 B 阴经与阳经在四肢末端交接 C 阳经与阳经在头面部交接 D 表里经之间互相交接 E 同名经之间在四肢末端交接 7.十二经脉中相表里经的交接部位在: A 肢体内侧面 B 四肢末端 C 腹部 D 头面部 E 胸部 8.十二经脉中同名经的交接部位在: A 头面部 B 胸部 C 腹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