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型吊杆类型与受力分析

轻型吊杆类型与受力分析
轻型吊杆类型与受力分析

轻型吊杆类型与受力分析

(一)轻型吊杆类型

1.轻型吊杆组成

轻型吊杆主要由起重柱、吊杆装置和起货机三大部分组成。起重柱(桅)是起重设备中主要组件之一,其作用是在柱的下部设置吊杆承座,以支持吊杆旋转和承受吊杆在作业时的受力。在柱的上部设置千斤索眼板座,以承受吊杆作业时千斤索的拉力。

2.普通轻型单吊杆

普通型单吊杆使用操作时,通常是调整好稳索、千斤索使吊杆置于某一合适的位置,吊货索也处于可用状态。当卸货时,使吊杆处于舱口上方吊杆仰角的大小,由千斤索收放来控制,松放吊货索即入舱吊货。当绞收吊货索把货物吊至超过舱口上沿后,松出吊杆转向相反一侧的稳索,同时收入同向一侧的稳索,松放过程中,吊杆慢慢地转向卸货地点,到达合适的位置停下,松下吊货索将货物卸到指定的位置上;装货过程则一有节定位索夹头

3.K-7式单吊杆

该吊杆是在普通型单吊杆基础上改进的一种轻型单吊杆。它配置有两套专用动力绞车的牵索索具,使吊杆既能回转又能变幅。由于两根牵索是以相反的方向缠绕在以卷筒绞车上的,当一只卷筒放出牵索时,另。一卷筒将收进相同长度的牵索,即左右牵索的长度之和为一定值。因此,吊杆顶端的运动轨迹是一椭圆弧,而实际吊杆顶端只能作圆弧运动。两者的差异将造成牵索会出现松弛或绷紧的现象,称为吊杆的失稳。为此,实际装置中是将千斤索和牵索以某种方式联系起来,通过连接点的位移来补偿由于牵索长度之和为定值丽带来的松弛或绷紧现象,使

吊杆能稳定地回转。

4.双千斤索单吊杆

该吊杆无牵索工具,而由左右分开的两套千斤索具来操纵吊杆。这种吊杆装置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维列式。它的两台千斤索绞车均为双卷筒式。其中一台控制变幅,即将两根千斤索的一端按相同方向绕进一对卷

筒,绞车转动时,两根千斤索同时收进或放出,使吊杆变幅。另一台绞车控制吊杆回转。即将两根千斤索的另一端按相反方向绕在卷简上,绞车转动时.两根千斤索一收一放,使吊杆回转。

5.千斤一牵索单吊杆

由千斤索和牵索相互贯通的两组索具操纵吊杆操作的吊杆装置。每一根千斤索的起端固定在桅肩上,千斤索经吊杆头部通向牵索下滑车,再回到吊杆头部的滑车和桅肩处的导向滑车。末端通向千斤索双卷筒绞车的一个卷筒上,千斤索绞车的一对卷筒能同时旋转或分开旋转,这样就能实现吊杆的回转与变幅运动,牵索的下滑车生根在两舷侧的牵索短柱上。

6.液压传动单吊杆

利用强力液压装置,使吊杆仰、俯和左右摆动,操纵电动液压泵油液的流向和流量,推动液压缸内的活塞,使双连杆转转动,带动三角形回转承座转动,从而使吊杆向舷外转出。改变液缸油液的流向,就能改变吊杆的转动方向。

在装卸货物时,由于吊货钩上吊有货物,此时吊货索不但能吊货,而且还能起千斤索的作用。

在吊杆没有负荷时,活塞式液压缸3也能起千斤索的作用。它由另一个油泵供给油压,用以调节吊杆与桅杆之间的夹角。

7.单吊杆受力分析

吊杆在装卸货物过程中,由于船舶的倾斜、外力和货物摆动过程中的惯性等影响,各部分的构件及属具可能超出最大工况时的受力,正确地分析和计算某一工况时的各部分受力,对确保装卸货物的安全及发生装卸事故后的正确处理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下面仅就普通型单吊杆为例来分析其受力。

1.图解法

轻型单吊杆操作时,其整个装置中各构件所受之力都作用在吊杆和千斤索所组成的垂直平面内,为简化起见,可假定这些力分别汇交于吊杆头部、根部及千斤索眼板三处。

2.解析法对单杆操作受力分析

(1)吊杆头部受力情况:

载荷Q =Ws +△W (吊钩、滑车组重力)-一般△W 为Ws 的2%

吊杆轴向压力R ;

吊货索张力Q ′

吊杆自重G/2

(2)吊杆根部的受力情况

吊货索张力Q ′的反作用力和通向绞车卷筒上的拉力K ′

(3)千斤索眼板处的受力情况

千斤索张力的反作用力T 和通向绞车卷筒上的拉力T

解析法求R 、T

令ac 表示吊杆头上的荷重Q 与吊杆重量之半G/2的和,记作[Q]。根据力三角形abc 与几何三角形ABC 相似,即可得

Q Q H L

R '+=][

1cos 2)(][12+-=Q H

L H L

Q T Q 1—吊杆与铅垂线之夹角。

由解析法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在同样载荷条件下,吊杆的轴向力R与仰角无关,而取决于比值L/H(吊

杆长度L与支悬高度H之比)及吊货滑车组的滑轮数目m有关,比值L/H越大,m越小(即Q′越大),则R值越大。

2.在同样载荷条件下,千斤索张力T与吊货滑车组的滑轮数目m无关,而与比值L/H和仰角θ有关,L/H越大, θ角越小),则T值越大)

由上可见,千斤索的受力与吊杆工作时的仰角θ有关,我国起货设备规范中规定,受力计算时,轻型吊杆取仰角θ =15度,或按实际可能出现的最小仰角计算。

稳索受力较小,可按载荷的20%计算。

(二)轻型双吊杆

目前,船上使用的主要有以下两种类型:

1.单千斤索轻型双吊杆

每根吊杆只有一根千斤索,其中一根吊杆放在舷外,另一根放在舱口上方。在两吊杆之间用吊杆牵

索(中稳索)4连接起来,并用吊杆两舷侧的吊杆稳索7将吊杆系固在舷侧眼环上,这样就可以把双吊杆固定在所需的位置上

在卸货时,可利用货舱口吊杆6的起货机绞进吊货索,把货物从舱内吊出舱口一定高度之后两根吊货索同时松出,把货物卸下。装货时的操作顺序与卸货时相反。

2.改良型的轻型双吊杆

它在桅杆旁边增加两台千斤索绞车3,而千斤索滑车组的索端,通过导向滑车4到绞车3,于吊杆座同一横向轴线的两舷侧,各设一根支柱7,用以固定吊杆稳索。吊杆的升降是用千斤索绞车操纵的。在升降过程中,吊杆上端只会上下移动,不会左右偏移,而且不必调整吊杆间牵索。因此,只要先用吊杆稳索,把吊杆左右位置固定好,就可以用千斤索绞车来调整吊杆的高低。这种改进可以缩短布置吊杆的时间。

3.双杆作业布置及受力分析

双杆作业布置

1.双杆作业布置比较复杂,装卸货之前需近1h的时间进行整理准备,在装卸货物过程中,根据货物的堆垛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2.双杆作业布置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装卸货物的安全和避免事故的发生,值班驾驶人员必须知晓这方面的知识,以便指导水手和装卸工人的操作。

3.双杆作业的布置形式随着货物吊放位置的远近而有所不同。设计使用时,考虑到双杆的稳定性和各部分受力的牵连性,必须确定一个许用范围,许用范围

的上下限称为极限位置,在极限位置内布置作业,一般不会出什么问题。

双杆作业布置要点

1.应将舷内吊杆(大关)头的投影点置于距纵向舱口1.5m、横向舱口l/4舱口长度处。最大仰角应小于75。舷外吊杆(小关)头的投影点应置于舱口后端延线至舷外3.5m处,仰角应大于15。吊杆与船中线的水平投影夹角宜在45~65左右.这样既可以保证吊杆在舷外有一定的距离,又可以防止两吊杆头部的距离过大。

2.吊货钩起升高度达安全极限时,两根吊货索的夹角应小于120。。

3.舷内吊杆稳索的布置应尽量使其水平投影与吊杆水平投影成9()。,以减少吊杆的水平分力,同时稳索应尽量布置在舷墙或甲板的地令上,以减少稳索的张力。舷外吊杆稳索应尽量向后布置并且高一些,以减小对吊杆的作用力。

双杆作业布置结论

1.双杆操作时,吊货索的水平分力C是影响吊杆、稳索、千斤索受力的主要因素。负载一定时,C的大小决定于两吊货索的夹角,C随夹角的增大而增大。当夹角达120时,每根吊货索的张力将达到所承担的负载。

2.双杆操作时,稳索张力可能相当大,有时会大大超过起重量,减小稳索的受力,可以减小吊杆所受的轴向压力。合理布置稳索可使稳索用较小的力稳住吊

杆。舷内吊杆稳索下端点

应接近舱口中部或稍偏前。仰角越小越好,也就是稳索下端点要布置得高一些。对于舷外吊杆的稳索,其下端点应尽量向后。使吊杆与稳索的水平夹角不小于20。。同样也要布置得稍高一

点。实际使用中不允许随意移动,以免受力过大发生事故。

3.双杆操作时,吊货索和稳索引起的指向起重柱的水平分力町以减轻千斤索的负荷,但不应使千斤索的张力降至零或出现负值,否则会造成吊杆上仰而失去控制,所以稳索的下端点

也不应布置过高。

4.双杆操作时,在轴向压力相同的条件下,其安全工作负荷约为单杆操作的0.4~0.6。通常所指的3/5t吊杆或5/10t吊杆,即指单杆操作时的起重最为5 t 或10 t,双杆操作时的起重量为3 t或5t

受力分析的基本方法和原则

受力分析的基本方法和原则 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这看似微不足道的一步,其实是处理力学问题乃至所有涉及力和运动的综合问题中至关重要的一步,能否正确分析出研究物体的受力,将直接影响到后续解题过程的展开以及最终结果的正确性。那么,怎样才能走好这第一步呢? 一、受力分析的一般步骤 先来回顾一下各种常见力的特点。 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作用力。地球表面附近的一切物体都要受到重力的作用。因此,只要研究的对象是实际物体,重力就肯定存在。 弹力:相互接触的物体间才会产生弹力,但接触不一定有弹力,只有当接触处存在弹性形变时,弹力才会出现。 摩擦力:弹力存在是摩擦力存在的前提,因此摩擦力的分析应该放在弹力之后。两个相互挤压的物体间若有相对滑动,则它们之间会出现滑动摩擦力;两个相互挤压的物体间若有相对滑动的趋势,则它们间会出现静摩擦力。 如果研究的物体处在更为复杂的环境中,如周围有某种液(气)体、电场或者磁场,那么还要分析物体是否受到浮力、阻力、电场力或磁场力等的作用。 综上所述,可以将受力分析的一般步骤归纳为: 重力肯定有;弹力看四周,形变就存在,不形变则没有;分析摩擦力,看看运动否?趋势也可以; 复杂环境中,不忘电磁浮。 但要注意,这几句话中的“形变”指“弹性形变”,“运动”指“相对运动”。为了方便记忆,甚至可以将上述几句话进一步精简为二十字的口诀: 重力肯定有,弹力看四周,分析摩擦力,不忘电磁浮。 二、受力分析的基本原则 初步分析之后,如果能对照受力分析的基本原则换个角度检查一下分析结果的正确性,这样才能做到万无一失。两个基本原则依次为:(1)每个力都必须有施力物体;(2)受力情况必须和物体的运动状态相吻合。 例:有人认为“物体以某一初速冲上光滑的斜面后,物体在上滑过程中受到沿斜面向上的冲力作用,在下滑过程中受到沿斜面向下的下滑力作用。” 解:物体在全过程中只受到重力和斜面对它的支持力两个力的作用,在上滑过程中物体并没有受到沿斜面向上的冲力作用,之所以能冲上斜面,是因为具有初速度,不要把物体的这种惯性表现当作一个力;在下滑过程中物体也没有受到沿斜面向下的下滑力的作用,之所以下滑,是因为重力产生了一个使物体向下滑动的效果。这里多分析出来的“冲力”和“下滑力”都可以用第一原则来进行检验,显然,它们都没有施力物体,因此不存在。 例:物体A放在水平传送带上,且A与传送带保持相对静止,如图所示,若传送带向右匀速运动,试分析A的受力。 解:A物体仅受两个力作用:重力和传送带对A产生的弹力。

座椅人机工程分析

机制1045班学号201010614104 人机工程学论文 座椅的人机工程分析 赵亚辉 2012/12/9 座椅在人们生活中工作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但是你对每一种座椅的设计合理性又了解多少呢?你是否思考过不同的座椅设计会对你的健康带来不一样的影响呢?

摘要 本文从人体坐姿生理学和生物力学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座椅对于人们身体的影响,同时介绍了现有的一些新式座椅,旨在让人们更加了解座椅对人们健康的影响,启发人们发挥想象力发明出更加健康舒适的座椅。 关键词健康座椅新式 1、座椅与人体健康 1.1 座椅设计的主要依据 坐姿时人体比较自然的姿势,它有很多优点。当人站立时,人体的足踝、膝部、臀部和脊椎等关节部位受到静肌力的作用,以维持静立状态;而人坐着时,可免除这些肌力,减少人体消耗,消除疲劳。坐姿比站姿更有利于血液循环,站立时血液和体液会向下肢积蓄;而坐着时,肌肉组织松弛,使腿部血管内血液静压降低,血液流回心脏的阻力减小。坐姿还有利于保持身体的稳定,这对精细作业更加适合。在脚操作场合,坐姿保持身体处在稳定的姿势,有利于作业,因而坐姿时最常采用的工作姿势。 目前大多数办公室工作人员、脑力劳动者、部分体力劳动者都采用坐姿工作。随着技术的进步,愈来愈多的体力劳动者也将采用坐姿工作。 1.2 坐姿生理学 1.2.1脊柱结构 在坐姿状态下,支持人体的主要结构是脊柱、骨盆、腿和脚等。脊柱位于人体背部中线处,有33块短圆柱状椎骨组成,包括7块颈椎、12块胸椎、

5块腰椎和下方的5块骶骨及四块尾骨组成,相互间由肌腱和软骨连接,腰椎、骶骨和椎间盘及软组织承受坐姿时身上大部分负荷,还要实现弯腰扭转等动作。对着及而言这两部分最为重要。 正常的姿势下,脊柱的腰椎部分前凸,而至骶骨时则后凹。在良好的坐姿状态下,压力适当地分布于各椎间盘上,肌肉组上承受均与的静载荷。当处于非自然姿势时,椎间盘内压力分布不正常,产生腰部酸痛、疲劳等不适感。 1.2.2腰曲弧线 脊柱侧面有四个胜利弯曲,颈曲、胸曲、腰曲、骶曲。其中与坐姿舒适性直接相关的是腰曲。人体正常的腰曲弧线是侧卧的曲线,躯干挺直坐姿和前弯时的腰弧曲线会使腰椎严重变形,要使坐姿能形成几乎正常的腰曲弧线,躯干与大腿之间必须有大于90度的角度,且在腰部有所支承,课件保证腰椎弧线的正常形状是获得舒适坐姿的关键。 1.2.3腰椎后凸和前凸 正常的腰弧曲线是微微前突。为使坐姿下的腰弧曲线变小,座椅应在腰椎部提供所谓的两点支承。由于5、6胸椎高度相当于肩胛骨的高度,肩胛骨面积大,可承受较大压力所以第一支承应位于5、6胸椎之间,称其为肩靠。腰部支承设置在第4、5腰椎之间的高度上,称其为腰靠,和肩靠一起组成座椅的靠背。合理的腰靠应是使腰弧曲线处于正常的生理曲线。 坐姿生物力学 1.3生物力学

《力》教学设计

《力》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能正确读写力的符号和单位。 2.认识力的作用效果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或改变物体的形状。 3.知道力的三要素,了解力的三要素对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会画力的示意图。4.认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从许多与力相关的日常生活现象中归纳出力的基本概念的过程。 2.通过学生亲自实验,体验并认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通过常见事例和实验认识力所产生的效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参与实验活动,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主动与科学探究实践的思想和互相配合的协作精神。 2.在经历从许多与力相关的日常生活现象中归纳出力的基本概念的过程中,体会分析和归纳在科学中的应用。 3.体会物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重难点 本节内容由“力”“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三要素和力的示意图”“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四部分内容组成,属于力的基础知识,是学生学习后续各部分内容如“弹力”“重力”“力和运动”“压强”“浮力”“简单机械”等所必需的预备性知识。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这是力与运动关系的基本观点。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正确画出力的示意图是学生学习力学知识必需具备的基本能力。所以本节的重点是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示意图的画法。物体间的力是看不见的,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可以判断物体是否受到力的作用,这需要用到以前学过的运动知识。物体的运动状态包含运动快慢和运动方向两个方面。这些因素叠加在一起,给学生造成学习上的困难,所以本节教学难点是认识力的作用效果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三、教学策略 力是一个十分抽象的物理概念,物体间的力是看不见的,要让学生初步形成力的概念并非易事。但力的概念跟学生的日常生活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让学生从许多与力相关的日常生活现象中经历感知、描述、测量等认识过程,对力这个概念逐步达到认识、深化的目的。教学中以大量的生活实例为学生创设情景,使学生能通过观察、体验,感知力的存在,并初步归纳、概括各个实例的共同特征,即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发生作用的两个物体,一个是施力物体,另一个是受力物体。通过描述和实验,引导学生认识力的作用效果,使学生更好地感知力的存在,同时引导学生从物体的形变及运动状态的改变两个方面去认识力。在充分感受力的基础上,进一步从力的作用效果出发,得出力的三要素及力的示意图,这样学生就可以较全面地描述力了。再引导学生分析常见的事例和实验,发现各实例毫无例外地都涉及两个物体,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的作用时,另一个物体同时会对这个物体施加一

受力分析的方法与步骤

力学问题受力分析的方法和步骤 受力分析和运动分析是解决力学问题的前提,而要准确的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除了掌握几种性质的力之外,必须明确力和运动的关系。怎样才能正确分析受力呢 受力分析的步骤高中物理网络家教一对一辅导今日在线 1、明确研究对象。 你要分析的是甲的受到乙、丙、丁。。。的作用力,那么甲就是受力物体,有些同学在对甲做受力的分析时往往也把甲对其他物体的力分析进来了,那是错误的。 研究对象可以是一个单个的物体(隔离法),也可以是几个物体组成的整体。(整体法)。在受力分析不熟练时,如果问题的分析中涉及两个以上的物体就要有意识的试着用整体法分析。整体法分析受力的时候,整体内部各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就是内力,而你要分析的是外力,这样就可以少分析很多力。使问题的求解变的简单。 2、先分析重力 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作用力。任何物体都受重力,重力的作用点在重心,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重力的大小等于mg。问题的分析中先解决简单问题再解决复杂问题,先把容易的弄清楚,这也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 3、接着分析弹力 因为弹力的产生原因是形变,也就是说必须接触才能产生弹力,所以这一步先找研究对象与那些物体相接处,再分析他们之间是否有弹力。注意产生弹力必须接触,但接触未必有弹力。弹力的作用点在接触面,弹力的大小与形变量有关,与形变物体本身的物理性质有关。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弹力f=kx 。弹力的方向一般是垂直于接触面或沿着绳子或弹簧。 4、最后分析摩擦力 》 弹力存在是摩擦力存在的前提,因此摩擦力的分析应该放在弹力之后。这一步先要明确被研究的对象与那些物体相挤压,它们之间有否相对运动或有否相对运动趋势,从而分析有否摩擦力。摩擦力的方向沿着接触面与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静摩擦力大于零小于等于最大静摩擦力,是由其它力决定的。最大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取决于接触面的性质和接触面间的弹力。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等于接触面间的弹力乘以摩擦因数。即F=μF N 如果研究的物体处在更为复杂的环境中,如周围有某种液(气)体、电场或者磁场,那么还要遵先简单后复杂的方法,先分析最容易分析出来的力。再就是作用力反作用力的运用。有作用力一定有反作用力。 假设法分析弹力和静摩擦力的有无及方向,也可以说跟据运动和力的关系判断受力情况。有些较复杂的情况就可以用假设法分析。 受力分析的问题,往往给出的是运动条件。而涉及到受力分析的问题都可以归类为两类一、受力平衡问题。二、受力不平衡问题。为此就可以假设没有这个力分析其他力的合力能否为零或能否与加速度的方向一致。从而判断假设的错误与否。受力方向的分析依然。 例题分析高中物理网络家教一对一辅导今日在线。 例1:有人认为“物体以某一初速冲上光滑的斜面后,物体在上滑过程中受到沿斜面向上的冲力作用,在下滑过程中受到沿斜面向下的下滑力作用。” 如果按照受力分析的步骤去分析,根本分析不出向上冲的力和下滑力,当然也就出现不了多出了力的问题。 例:如图所示,A、B、C三木块叠放在水平桌面上,对B木块施加一个水平向右恒力F,三木块共同向右匀速运动,三木块的重力都是G,分别画出三木块受力示意图。

配油盘受力分析与设计

目 录 前言 一 制造技术毕业设计的目的 ......................................................4 二 制造技术毕业设计的基本任务与要求.................................... (4) 2.1 设计任务........................................................................4 2.2 毕业设计基本要求 ......................................................... 4 三 毕业设计说明书的编写......................................................... 4 四 工件的结构分析....................................................................5 五 工艺工序安排.......................................................................7 六 切削用量的确定.....................................................................9 七 夹具体的设计......................................................................10 5 配油盘受力分析与设计 (13) 5.1配油盘受力分析.............................................................................. 14 5.1.1压紧力y p ....................................................................................16 5.1.2分离力f p ................................................................................. 17 5.2配油盘设计.................................................................................... 17 5.2.1过渡区设计.................................................................................17 5.2.2配油盘主要尺寸确定 (17) 5.2.3验算比压p ﹑比功pv (17) 6 缸体受力分析与设计 (17) 6.1缸体的稳定性.................................................................................17 6.2缸体主要结构尺寸的确定..................................................................18 6.2.1通油孔分布圆半径f R 和面积F ...................................................... 18 6.2.2缸体内﹑外直径1D ﹑2D 的确定 (18) 6.2.3缸体高度H (18) 7柱塞回程机构设计.........................................................19 8 斜盘力矩分析 (19) 8.1柱塞液压力矩1M ................................................................................. 19 8.2过渡区闭死液压力矩..............................................................................19 8.2.1具有对称正重迭型配油盘.....................................................................20 8.2.2零重迭型配油盘 (21) 8.2.3带卸荷槽非对称正重迭型配油盘............................................................21 8.3回程盘中心预压弹簧力矩3M .................................................................. 22 8.4滑靴偏转时的摩擦力矩4M (22)

物体受力分析教案

*§2.6物体受力分析 一.教学目标 1.掌握受力分析的一般方法和注意事项。 2.通过对隔离法和整体法的运用,学会辩证地处理物理问题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受力分析的步骤 教学难点:隔离法与整体法受力分析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 1.受力分析的顺序: 一般遵循由易到难(重力、弹力、摩擦力)或由已知到未知的原则。 2.受力分析的方法: (1)隔离法 (2)整体法 3.受力分析的步骤: (1)确定研究对象(单个物体或几个物体组成的系统/整体); (2)把研究对象与其它物体隔离; (3)按一定的顺序把外界物体对研究对象施加的力画出示意图。 4.注意事项: (1)不能总认为物体在运动方向上一定受到力的作用,即在画力时要明确该力的施力物体是哪一个。 (2)受力分析是分析物体受到的力,不能把研究对象对外界物体施加的力也画在受力图上。 (3)判断弹力的有无可假设把外界物体移走,通过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变化来判断接触面处有没有弹力。判断静摩擦力的有无及方向可假设接触面光滑,通过物体是否发生相对运动和相对运动的方向来判断静摩擦力的有无和方向。 (4)用整体法进行受力分析时,系统以外的物体对系统内任一物体的作用力都认为是系统受到的力,系统内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内力)不需要画出来。 (5)在本书范围内,我们只研究共点力的情况,所以不管是单个物体还是几个物体组成的系统,在对他们进行受力分析时,都应把他们当作一个点(质点)来处理,所有力的作用点都是同一点。 例1.分析图中的小球是否受到弹力的作用。 评析:用假设法判断弹力的有无。 甲 乙

例2.分析图中物体受到的力。图中两物体都处于静止状态。 评析:此例主要说明受力分析的顺序和用假设法确定静摩擦力的有无和方向。 例3.课本P40页例2(补充:设A 重50N ,B 重20N ,且A 、B 都匀速运动,则A 所受的摩擦力多大?) 评析:此例主要说明隔离法的应用和从平衡条件出发求摩擦力的大小。 课堂练习:P41页 1、2、3、4、5、6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练习册P22页 四.作图题 甲 乙

受力分析的基本方法整体法和隔离法

受力分析的基本方法整体 法和隔离法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受力分析(整体法求外力.隔离法求内力) 一 平衡问题的受力分析 1 有一个直角支架AOB ,AO 水平放置,表面粗糙, OB 竖直向下,表面光滑。AO 上套有小环P ,OB 上套有小环Q ,两环质量均为m ,两环由一根质量可忽略、不可伸长的细绳相连,并在某一位置平衡(如图所示)。现将P 环向左移一小段距离,两环再次达到平衡,那么将移动后的平衡状态和原来的平衡状态比较,AO 杆对P 环的支持力F 和摩擦力f 的变化情况是( ) A .F 不变,f 变大 B .F 不变,f 变小 C .F 变大,f 变大 D .F 变大,f 变小 2.如图所示,两个质量都是m 的小球A 、B 用轻杆连接后斜放在墙上处于平衡状态。已知竖直墙面光滑,水平地面粗糙,现将A 向上移动一小段距离,两球再次平衡,那么将移动后的平衡状态和原来的平衡状态比较,地面对B 球的支持力N 和轻杆上的压力F 的变化情况是( ) 不变,F 变大 不变,F 变小 变大,F 变大 变大,F 变小 3.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木块放在质量为M 的粗糙斜面上,用水平恒力力F 推木块,木块和斜面都保持静止。求: (1)水平面对斜面的支持力大小1N (2)水平面对斜面的摩擦力大小1f (3)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大小2N (4)斜面对物体的摩擦力大小2f

4在粗糙水平面上有一个三角形木块a ,在它的两个粗糙斜面上分别放有质量为1m 和2m 的两个木块b 和c ,如图所示,已知1 m >2m ,三木块均处于静止,则粗糙地面对于三角形木 块( ) A .有摩擦力作用,摩擦力的方向水平向右 B .有摩擦力作用,摩擦力的方向水平向左 C .有摩擦力作用,但摩擦力的方向不能确定 D .没有摩擦力的作用 二 非平衡问题的受力分析 1.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 的楔形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它的顶角为90°,两底角为α和β;a 、b 为两个位于斜面上质量均为m 的小木块。已知所有接触面都是光滑的。现发现a 、b 沿斜面下滑,而楔形木块静止不 动,这时楔形木块对水平桌面的压力等于 ( ) A .Mg+mg B .Mg+2mg C .Mg+mg(sin α+sin β) D .Mg+mg(cos α+cos β) 2物体B 放在A 物体上,A 、B 的上下表面均与斜面平行,如图。当两者以相同的初速度靠惯性沿光滑固定斜面C 向上做匀减速运动时( ) A 、A 受到 B 的摩擦力沿斜面方向向上 B 、A 受到B 的摩擦力沿斜面方向向下 C 、A 、B 之间的摩擦力为零 D 、A 、B 之间是否存在摩擦力取决于A 、B 表面的性质 b c a m 1 m 2 M α β a b

初中物理受力分析方法和步骤

初中物理受力分析方法和步骤

受力分析 一、几个概念要弄懂 1、平衡力、相互作用力、平衡状态 平衡力是指一个物体受到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两个力的受力物体是同一个产生的效果互相抵消,合力为零。 相互作用力是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作用力的受力物体是两个。产生的效果不能互相抵消。 平衡状态:不受力或者所受合力为零。处于平衡状态受力一定是成对的。一个力的效果必定有另一个力与之相抵消。 2、摩擦力、静摩擦力与动摩擦力 ①、产生条件 物体间相互接触;物体间有相互挤压作用;物体接触面粗糙;物体间有相对运动趋势或相对运动。 ②、静摩擦力等于其方向上的拉力或重力。 动摩擦力等于拉力、重力或其和差(一定要在平衡状态下分析)。 二、受力分析的方法与步骤 1. 明确研究对象 进行受力分析前,要先弄清受力的对象。我们常说的“隔离法”、“整体法”,指的是受力的对象是单个物体,还是由多个物体组成的整体。对于连接体,在进行受力分析时,往往要变换几次研究对象之后才能解决问题。 有时候,选取所求力的受力物体为研究对象,却很难求出这个力,这时可以转移对象,选取这个力的施力物体为研究对象,求出它的反作用力,再根据牛顿第三定律,求出所求力。 2. 有序地分析受力 养成按一定的步骤进行受力分析的习惯,这样可以避免漏力或添力。 一般分三步走:先分析重力;然后找出跟研究对象接触的物体,分析接触力,如弹力、摩擦力等;最后分析电场力、磁场力等。 3.确定物体是否受到力的作用,有三个常用的方法: (1)假设法; (2)根据运动状态判断受力情况; (3)用牛顿第三定律。 4.具体方法 (1)、整体法与隔离法

定量叶片泵设计与计算

1 双作用叶片泵简介 1.1双作用叶片泵组成结构 组成结构:定子、转子、叶片、配油盘、传动轴、壳体等 1.2 双作用叶片泵工作原理 图3-19 双作用叶片泵工作原理 1-定子 2-压油口 3-转子 4-叶片 5-吸油口4 5 3 21 图1-1 双作用叶片泵工作原理 Fig 1-1 Double-acting vane pump principle of work 1—定子;2—吸油口;3—转子;4—叶片;5—压油口 如图1-1所示。它的作用原理和单作用叶片泵相似,不同之处只在于定子表面是由两段长半径圆弧、两段短半径圆弧和四段过渡曲线八个部分组成,且定子和转子是同心的。在图示转子顺时针方向旋转的情况下,密封工作腔的容积在左上角和右下角处逐渐增大,为吸油区,在左下角和右上角处逐渐减小,为压油区;吸油区和压油区之间有一段封油区把它们隔开。这种泵的转子每转一转,每个密封工作腔完成吸油和压油动作各两次,所以称为双作用叶片泵。泵的两个吸油区和两个压油区是径向对称的,作用在转子上的液压力径向平衡,所以又称为平衡式叶片泵。 定子内表面近似为椭圆柱形,该椭圆形由两段长半径R 、两段短半径r 和四段过渡曲线所组成。当转子转动时,叶片在离心力和建压后>根部压力油的作用下,

在转子槽内作径向移动而压向定子内表,由叶片、定子的内表面、转子的外表面和两侧配油盘间形成若干个密封空间,当转子按图示方向旋转时,处在小圆弧上的密封空间经过渡曲线而运动到大圆弧的过程中,叶片外伸,密封空间的容积增大,要吸入油液;再从大圆弧经过渡曲线运动到小圆弧的过程中,叶片被定子内壁逐渐压进槽内,密封空间容积变小,将油液从压油口压出,因而,当转子每转一周,每个工作空间要完成两次吸油和压油,所以称之为双作用叶片泵,这种叶片泵由于有两个吸油腔和两个压油腔,并且各自的中心夹角是对称的,所以作用在转子上的油液压力相互平衡,因此双作用叶片泵又称为卸荷式叶片泵,为了要使径向力完全平衡,密封空间数即叶片数>应当是双数。 1.3 双作用叶片泵结构特点 1>双作用叶片泵的转子与定子同心; 2>双作用叶片泵的定子内表面由两段大圆弧、两段小圆弧和四段定子过渡曲线组成; 3>双作用叶片泵的圆周上有两个压油腔、两个吸油腔,转子每转一转,吸、压油各两次双作用式>。 4>双作用叶片泵的吸、压油口对称,转子轴和轴承的径向液压作用力基本平衡;即径向力平衡卸荷式>。 5>双作用叶片泵的所有叶片根部均由压油腔引入高压油,使叶片顶部可靠地与定子内表面密切接触。 6>传统双作用叶片泵的叶片通常倾斜安放,叶片倾斜方向与转子径向辐射线成倾角θ,且倾斜方向不同于单作用叶片泵,而沿旋转方向前倾,用于改善叶片的受力情况,最近观点认为倾角为0最佳。

最新初中物理受力分析图及思考方法

受力分析 一、下面各图的接触面均光滑,对小球受力分析: 二、下面各图的接触面均粗糙,对物体受力分析: 图 1 图2 图 3 图 5 图 6 图 7 图9 图 11 图10 图12 图 8 图 4 图19 物体静止在斜面上图20 图21 图13 v 图15 v 图16 图14 物体处于静止 物体刚放在传送带上 图17 物体随传送带一起 做匀速直线运动 图18 图22 物体处于静止(请画出物体 受力可能存在的所有情况) 图23

三、分别对A 、B 两物体受力分析: (对物体A 进行受力分析) 图24 物体处于静止 图25 图26 物体刚放在传送带上 图27 物体随传送带一起 做匀速直线运动 图28 杆处于静止状态,其中杆与半球面之间光滑 图29 杆处于静止状态,其中 杆与竖直墙壁之间光滑 图30 杆处于静止状态 图31 图32 匀速上攀 图33 v v 图34 匀速下滑 图36 A 、 B 两物体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 A 、 B 两物体均静止 图37 图42 A 、B 两物体一起匀速下滑 A 、B 、 C 两物体均静止 图38 随电梯匀速上升

(4) (6) (7) (5) (9) (8) (13) (14) (15) 滑轮重力不计 (10) (11) (12) (1) (2) (3) 水平地面粗糙 水平地面粗糙 碗光滑 以下各球均为光滑刚性小球

(16) (17) (18) (19) (20) (21) 三球静止 (25) (26) (27) 小球A静止 (22) (23) (24) AO表面粗糙,OB表面光滑 分别画出两环的受力分析图

柱塞泵设计与计算

目录 第1章绪论 第2章斜盘式轴向柱塞泵工作原理与性能参数斜盘式轴向柱塞泵工作原理 斜盘式轴向柱塞泵主要性能参数 第3章斜盘式轴向柱塞泵运动学及流量品质分析柱塞运动学分析 柱塞行程s 柱塞运动速度v 柱塞运动加速度a 滑靴运动分析 瞬时流量及脉动品质分析 脉动频率 脉动率 第4章柱塞受力分析与设计 柱塞受力分析 柱塞底部的液压力P b 柱塞惯性力P g 离心反力P l 斜盘反力N 柱塞与柱塞腔壁之间的接触力P 1和P 2 摩擦力p 1f和P 2 f 柱塞设计 柱塞结构型式 柱塞结构尺寸设计 柱塞摩擦副比压p、比功pv验算第5章滑靴受力分析与设计 滑靴受力分析 分离力P f 压紧力P y 力平衡方程式 滑靴设计 剩余压紧力法 最小功率损失法 滑靴结构型式与结构尺寸设计 滑靴结构型式 结构尺寸设计 第6章配油盘受力分析与设计 配油盘受力分析 压紧力P y 分离力P f 力平横方程式 配油盘设计 过度区设计 配油盘主要尺寸确定 验算比压p、比功pv 第7章缸体受力分析与设计

缸体地稳定性 压紧力矩M y 分离力矩M f 力矩平衡方程 缸体径向力矩和径向支承径向力和径向力矩 缸体径向力支承型式缸体主要结构尺寸的确定 通油孔分布圆半径R f ′和面积F α 缸体内、外直径D 1、D 2 的确定 缸体高度H 结论 摘要 斜盘式轴向柱塞泵是液压系统中的主要部件,斜盘式轴向柱塞泵是靠柱塞在柱塞腔内的往复运动,改变柱塞腔内容积实现吸油和排油的,是容积式液压泵,对于斜盘式轴向柱塞泵柱塞、滑靴、配油盘缸体是其重要部分,柱塞是其主要受力零件之一,滑靴是高压柱塞泵常采用的形式之一,能适应高压力高转速的需要,配油盘与缸体直接影响泵的效率和寿命,由于配油盘与缸体、滑靴与柱塞这两对高速运动副均采用了一静压支承,省去了大容量止推轴承,具有结构紧凑,零件少,工艺性好,成本低,体积小,重量轻,比径向泵结构简单等优点,由于斜盘式轴向柱塞泵容易实现无级变量,维修方便等优点,因而斜盘式轴向柱塞泵在技术经济指标上占很大优势。 关键词斜盘柱塞泵滑靴缸体 Abstract The inclined dish type and axial pump with a pillar is a main part in liquid press system,The inclined dish type and axial pump with a pillar is a back and forth movement by pillar to fill the inside of the pillar cavity,in order to change the pillar fills the contents of cavity to realize the oil of inhaling with line up oily,Is a capacity type liquid to press the pump .Fill to pillar to pump for the inclined dish type stalk the pillar fill, slip the boots and go together with the oil dish an is its importance part. The pillar fills is it suffer the one of the dint spare parts primarily. The slippery boots is one of the form that high pressure pillar fill the pump to often adopt. It can adapt to the high demand turning soon in high pressure dint, go together with the oil dish and the efficiency of the direct influence in a pump with life span. Because of going together with the oil dish fills ,pillar and a slippery boots these two rightness of high speeds the sport the vice- all adopting a the static pressure accepts. The province went to the big capacity push the bearings, have the construction tightly packed, the spare parts is little, the craft is good, the cost is low, the physical volume is small, the weight is light, comparing the path face to pump the construction simple etc. Because the inclined dish type stalk fills to pillar the pump to realizes to have no easily the class changes the deal, maintain convenience and so on.

受力分析教案

教学过程 一、复习预习 1.重力、弹力、摩擦力受力分析示意图的画法。 2.如何判断弹力和摩擦力是否存在。 二、知识讲解 课程引入:静止在桌面的水杯受几个力的作用?本节课我们来学习受力分析。考点/易错点1受力分析 一、受力分析的基本方法: 1.明确研究对象 在进行受力分析时,研究对象可以是某一个物体,也可以是保持相对静止的

若干个物体(整体)。在解决比较复杂的问题时,灵活地选取研究对象可以使问题简洁地得到解决。研究对象确定以后,只分析研究对象以外的物体施予研究对象的力(既研究对象所受的外力),而不分析研究对象施予外界的力。 2.隔离研究对象,按顺序找力 把研究对象从实际情景中分离出来,按先已知力,再重力,再弹力,然后摩擦力(只有在有弹力的接触面之间才可能有摩擦力),最后其它力的顺序逐一分析研究对象所受的力,并画出各力的示意图。 3.只画性质力,不画效果力 画受力图时,只能按力的性质分类画力,不能按作用效果(拉力、压力、向心力等)画力,否则将出现重复。 二、受力分析的几点注意 1.牢记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每一个力都有一个明确的施力者,如指不出施力者,意味着这个力不存在. 2.区分力的性质和力的命名,通常受力分析是根据力的性质确定研究对象所受到的力,不能根据力的性质指出某个力后又从力的命名重复这个力. 3.结合物理规律的应用,受力分析不能孤立地进行,在许多情况下要根据研究对象的运动状态,结合相应的物理规律,才能最后作出正确的判断 三、例题精析 【例题1】 【题干】如图,一根细线拴着一只氢气球A,试画出A所受的力的示意图。 【答案】 【解析】①绳对小球的拉力作用点在重心,方向沿绳斜向下,符号为F拉; ②小球受到的重力,作用点在重心,方向竖直向下,符号为G; ③小球受到的浮力,作用点在重心,方向竖直向上,符号为F浮; ④墙对小球的支持力,作用点可画在重心,方向垂直墙面向外,符号为F支。【例题2】

正确受力分析的方法-很有用哦

受力分析 正确的受力分析有以下几步: 第一步:隔离物体。隔离物体就是把题目中你分析其受力的那个物体单独画出来,不要管它周围与它相关联的其它物体,这一点很重要。 第二步:在已隔离的物体上画上重力和其它已知力。因高一物理初学时分析的都是地面上的物体,重力是已知力,要把它的作用点画到已隔离物体的中心上。另外,物体往往是在重力及其它主动力的作用下才产生了与其它物体间的挤压、拉伸以及相对运动等,进而才才产生了弹力和摩擦力,所以必须先分析它们。 第三步:查找接触点和接触面。就是查找被分析物体与其它物体的接触点和接触面。弹力和摩擦力是接触力,其他物体对被分析物体的弹力和摩擦力只能通过接触点和接触面来作用,这就是说寻找物体所受弹力(拉力、压力、支持力)和摩擦力只能在被分析物体跟其他物体相接触的点和面上找,所以要查找接触点和接触面,而且要找全。每个接触点或面上最多有两个力(一个弹力、一个摩擦力)。

第四步:分析弹力(拉力、压力、支持力),在被分析物体与其他物体的接触点和接触面上,如果有弹性形变(挤压或拉伸),则该点或面上有弹力,反之则没有。在确定弹力存在后,弹力的方向就比较容易确定了,它总是跟接触面垂直,指向受力物体,弹力的方向,有三种情况:一是两平面重合接触,弹力的方向跟平面垂直,指向受力物体;而是硬点面接触,就是两个坚硬的物体相接触时,其中一个物体的一个突出端(点)顶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上(如梯子一端支地,一端靠墙),这时弹力的方向过接触点跟接触面垂直(如梯子靠墙端受的弹力跟墙垂直,靠地端的受的弹力跟地面垂直)。如果接触面是曲面,弹力的方向和曲面垂直,沿过接触点的曲面法线的方向。三是软点接触,就是一个柔软的物体通过一个点连接到另一个物体表面上(如用绳或弹簧拉一物体),这时弹性形变主要发生在柔软物体上,所以这时弹力的方向总是沿着绳和弹簧的轴线,跟弹性形变的方向相反。 第五步:分析摩擦力、摩擦力分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它们的产生条件是两物体接触处不光滑,除挤压外还要有

初中物理受力分析方法和步骤

受力分析 一、几个概念要弄懂 1、平衡力、相互作用力、平衡状态 平衡力就是指一个物体受到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两个力的受力物体就是同一个产生的效果互相抵消,合力为零。 相互作用力就是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作用力的受力物体就是两个。产生的效果不能互相抵消。 平衡状态:不受力或者所受合力为零。处于平衡状态受力一定就是成对的。一个力的效果必定有另一个力与之相抵消。 2、摩擦力、静摩擦力与动摩擦力 ①、产生条件 物体间相互接触;物体间有相互挤压作用;物体接触面粗糙; 物体间有相对运动趋势或相对运动。 ②、静摩擦力等于其方向上的拉力或重力。 动摩擦力等于拉力、重力或其与差(一定要在平衡状态下分析)。 二、受力分析的方法与步骤 1、明确研究对象 进行受力分析前,要先弄清受力的对象。我们常说的“隔离法”、“整体法”,指的就是受力的对象就是单个物体,还就是由多个物体组成的整体。对于连接体,在进行受力分析时,往往要变换几次研究对象之后才能解决问题。 有时候,选取所求力的受力物体为研究对象,却很难求出这个力,这时可以转移对象,选取这个力的施力物体为研究对象,求出它的反作用力,再根据牛顿第三定律,求出所求力。 2、有序地分析受力 养成按一定的步骤进行受力分析的习惯,这样可以避免漏力或添力。 一般分三步走:先分析重力;然后找出跟研究对象接触的物体,分析接触力,如弹力、摩擦力等;最后分析电场力、磁场力等。 3、确定物体就是否受到力的作用,有三个常用的方法: (1)假设法; (2)根据运动状态判断受力情况; (3)用牛顿第三定律。 4、具体方法 (1)、整体法与隔离法 整体法:在力学中,就就是把几个物体视为一个整体,作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时,只分析这一整体对象之外的物体对整体的作用力(外力),不考虑整体内部之间的相互

受力分析的步骤

受力分析的步骤 (1)明确研究对象,也就是确定我们要分析哪个物体的受力情况. (2)隔离物体分析,也就是将所确定的研究对象从周围物体中隔离出来,进而分析周围有哪些物体对它施加力的作用,方向如何,并将这些力画在受力图上.在画支持力、压力和摩擦力的方向时容易出错,要熟记:弹力方向一定与接触面或接触点的切面垂直,摩擦力方向一定沿着接触面与物体相对运动(或趋势)方向相反. (3)受力分析的顺序:先重力,再主动力(除三种常见的力之外的所有力),最后接触力(弹力,摩擦力).接触力应按逐个接触面(或点)去找,必要时要用力的概念和产生条件或假设法判断这个接触力是否存在.即接触力的分析要“两看:一看已经受的力所产生的作用效果,二看物体所处的运动状态”。 2.防止“漏力”和“添力” (l)严格按照受力分析的步骤(一重二主三被动,被动力就是接触力)进行分析是防止…漏力”的有效措施;注意寻找施力物体是防止“添力”的有效办法.找不到施力物体的力肯定是不存在的. (2)有弹力才可能有摩擦力,弹力与摩擦力的方向相互垂直. 3.画受力图时,力的作用点可沿作用线移动. 一.受力分析的方法 受力分析首先要明确不同性质的各种力的特点及产生条件。 重力:重力的大小G=mg,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重力的大小方向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不论是否接触;重力与质量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物理量,同一个物体在地球上不同地方,重力不同,质量不变。 弹力:物体之间相互接触,并相互挤压,就会有弹力。产生条件:接触、形变。分析弹力时,去找哪些物体与研究对象接触,再分析这些与研究对象接触的物体对研究对象是否有弹力。例如,铅球被运动员奋力推出,铅球在空中只受重力,而没有弹力.也没有向前的冲力。 摩擦力:产生条件:相互接触、相互挤压、相对静止又有相对运动趋势或相对运动。方向:沿接触面,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滑动摩擦力:与压力成正比,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f=μN。μ由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决定,与接触面积大小、相对速度大小无关。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静摩擦力与压力无必然联系。分析摩擦力时,去找哪些物体与研究对象有接触面,再分析这些与研究对象接触的物体对研究对象是否有摩擦力。 倘若物体之间存在摩擦力时,则物体之间一定相互挤压,一定存在弹力作用,但是彼此相互挤压的物体之间可能不存在相对运动趋势或相对运动,这时物体之间只有弹力作用而没有摩擦力作用。 倘若物体之间存在拉力作用,虽然拉力的大小不变,但由于其方向的变化,均导致物体所受弹力和静摩擦力的变化。 二.受力分析的步骤 选择受力分析的研究对象:在分析物体受力时,常会有几个物体,那么,你是分析哪一个物体?所以要先确定研究对象,并把它从周围物体中隔离出来。 具体分析物体受到的力,分析研究对象的状态及运动过程:考察周围什么物体与研究对象发生力的相互作用.注意:是分析物体受到的力,不是分析物体对外施加的力!养成按顺序作受力分析的习惯即:首先分析重力、其次分析弹力、最后分析摩擦力。可将其概括为:

高中受力分析的思路和方法(完美版)

物体受力分析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一、受力分析思路 1. 确定研究对象,找出所有施力物体 确定所研究的物体,找出周围对它施力的物体,得出研究对象的受力情况。 (1)如果所研究的物体为A,与A接触的物体有B、C、D……就应该找出“B 对A”、“C对A”、“D对A”、的作用力等,不能把“A对B”、“A对C”等的作用力也作为A的受力; (2)不能把作用在其它物体上的力,错误的认为可通过“力的传递”而作用在研究的对象上; (3)物体受到的每个力的作用,都要找到施力物体; 2. 按步骤分析物体受力 为了防止出现多力或漏力现象,分析物体受力情况通常按如下步骤进行: 第一步:先分析物体受重力——大小:G=mg,方向:竖直向下,作用点:重心; 注意:一般情况下我们忽略轻绳、轻杆、线、理想滑轮、点电荷等的重力,或者题意中有说明是轻物体是我们也需要忽略重力。 第二步:然后分析其它场力,即电场力,磁场力、万有引力等;同时将题意中给出的拉力等已知的力画出(已知力与接下来分析出来的力不能重复出现);

第三步:如果研究对象与周围物体有接触,则分析弹力或摩擦力,依次对每个接触面(点)分析,若有挤压则有弹力,若还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则有摩擦力。(面面接触接触面为该接触平面,点面接触接触面为该接触平面,点点接触接触面为接触点处曲面的切面) 注意:有几个接触面(点)就有可能有几个弹力和摩擦力;

第四步:分析出物体的受力情况后,要检查能否使研究对象处于题目所给出的运动状态(静止或加速等),否则会发生多力或漏力现象。 3. 画出物体力的示意图 (1)在作物体受力示意图时,物体所受的某个力和这个力的分力,不能重复的列为物体的受力,力的合成与分解过程是合力与分力的等效替代过程,合力和分力不能同时认为是物体所受的力。 (2)作物体的力的示意图时,要用字母代号标出物体所受的每一个力。 4. 列出物体的受力方程 将题意中每个力的大小和需要分解的那个力和它的分力的关系列出,并在每 个十字分解的方向上求合力,最后求出合力F 合,并列出F 合 =ma (列方程时注意各个力的方向,可用暗中设定正方向,用正负号表示其方向) 二、受力分析方法 1.内力与外力:内力是指对象内部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外力是指对象以 外的物体给所研究对象施加的力。 2.隔离法:在分析被研究对象的受力情况时,要把它从周围物体中隔离出 来,分析周围有哪些物体对它施加力的作用,各力什么性质的力,力的 大小,方向怎样,并将它们一一画在受力图上,这种分析的方法叫隔离 法。 3.整体法:取多个物体作为对象,分析此对象所受到的力。(注:在整体 法中只分析外力不要分析内力) (1)当几个物体相对静止时,将它们看做一个物体,研究这个整体的受力和运动状态; (2)当几个物体间有相对运动时,将它们看做整体时,F合=m1a+ m2a+ m3a + m4a+ m5a+…… 4.力的合成和分解法:利用矢量的三角形和四边形法则进行力的合成和分 解,尽量将多个方向的多个力化解成两个或者一个方向的力。 5.十字分解法:根据情况将力分解在相互垂直的水平/竖直方向(或平行于 斜面方向/垂直于斜面方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