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观评价试验方法

主观评价试验方法
主观评价试验方法

乘用车主观评价试验方法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M1和小于12座的M2类汽车的主观评价试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M1和小于12座的M2类汽车的主观评价试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GB/T15089-1994《机动车辆分类》

所有道路试验标准。

3 试验条件

3.1 试验样车

3.1.1试验样车应按照出厂销售要求的规定:装备齐全,干净、干燥、完整,达到出厂合格品要求。

3.1.2参加对比评价试验的样车应为相同或相近级别。

3.2 试验场地

3.2.1静态评价场地应足够宽敞、明亮,以便于围绕汽车检查,同时应有举升设备或地沟等设施,便于观察车辆底部。

3.2.2动态评价场地应保证车辆能够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进行高速行驶、紧急制动、急转向等特殊操作,必要时还应选择适当的山区和凹凸不平路面。

3.3 试验载荷

车辆除规定为满载外(M1类汽车为整车整备质量加驾驶员和乘员各一名),其余在空载情况下进行。

4 评分标准

4.1 评分标准的概念

4.1.1 十分制的概念见表1 (主观评价方法)

表1 十分制的概念

十分制的蜘蛛网图

4.1.2 七分制的概念见表2 (对比评价方法)

表2 七分制的概念

0——表示试验样车与对比样车相当。

1——表示试验样车稍好于对比样车。

2——表示试验样车好于对比样车。

3——表示试验样车明显好于对比样车,但这可能导致生产成本的提高。因此考虑到生产成本及市场情况,应作适当改进,降低成本。

-1——表示试验样车稍差于对比样车,应作适当改进。

-2——表示试验样车差于对比样车,应当改进。

-3——表示试验样车明显差于对比样车,必须彻底改进,不能投产。

采用蜘蛛网图进行评价语与比较。

4.2 实施方法

4.2.1参加评价的试验人员需认真熟悉试验车辆性能及结构,并通过多次反复操作后认真填写评价表。4.2.2除按照规定评分外,十分制中,当评分低于或等于6分时,对评价结果必须加以说明。对其它评分也希望有这种说明。

4.2.3试验结果取全体参加评价的试验人员的评价结果分值的平均值。

4.2.4 除评分之外,对于应改进的项目,列出改进项目表,进行分级,级别分为A、B、C三类,含义如下:

A——用户不能接受,必须加以改进后才能生产,销售时不能出现;

B——50%的用户会发现,对整车性能和可靠性无重大影响,但会影响用户的购买欲望和影响公司的品牌形象,建议更改;

C——只有专业人员才能发现,对车辆有细微的影响,可以边生产边进行改进。

改进项目表的格式见表3。

表3 改进项目表

5试验方法

5.1汽车初期主观评价

5.1.1静态评价

静态评价项目见表4。

表4 静态评价项目表

5.1.2动态评价

动态评价项目见表5。

表5 动态评价项目表

5.2汽车外观主观评价

外观评价时,从车辆左前方3/4处开始,以顺时针方向围绕汽车一周,再以相反的方向,围绕汽车一周,对下列项目进行评价。

5.2.1车外形评价

对样车外部造型、色彩、主要尺寸的合理性与整体协调性进行评价。

5.2.2外部标志评价

对商标(或厂牌)、型号标记的安装情况、与整车的协调性、易见性等进行评价。

5.2.3间隙评价

对车身外部各部位间隙的大小和均匀性进行评价。主要部位有:车身周围、门、窗、发动机罩周围、车前装饰件、保险杠、外部灯具周围、后视镜等。

5.2.4表面质量评价

评价车辆外表面有无变形(面差)、磕碰伤、铆钉外露情况、油漆质量等。

5.2.5安全性评价

评价车辆的棱角及毛边处理情况、人体可接触部位有无易伤人处。

5.2.6汽车倾斜评价

试验在汽车满载和空载条件下分别进行。

在车辆的正前方、正侧面、正后方观察车辆,评价车辆的前后倾斜(姿态角)、左右倾斜、扭曲。

5.3汽车检查、保养、维修方便性和安全性主观评价

试验在汽车满载和空载条件下分别进行。

5.3.1日常检查性评价

对车辆日常检查需接触到的部位的易检性、接近性与作业空间、检查时间进行评价。

5.3.2定期保养、维修性能

评价保养时将车支(架)起的难易程度,在调整、紧固或拆装各装置时是否要拆卸其它零部件、接近

性与作业空间、工具使用的方便性、作业时间。评价部位根据车辆的具体情况设置。

5.3.4洗车、清扫性能

评价座椅、仪表盘、仪表板(台)、烟灰缸等的可清扫性、地毯的易拆装性、地板的排水性、车身外表面的凹凸不平对清洗车辆的影响、底部的可清洗性。

5.3.5检查、维修保养时的安全性

评价车外部棱角和毛边的处理情况、与旋转件接触的可能性、跟灼热物体接触的可能性。

5.3.6洗车、清扫时的安全性

评价重点为各洗车清扫部位的棱角、毛边使人受伤的可能性。

5.4汽车自然环境适应性主观评价

5.4.1寒冷地区适应性评价

5.4.1.1起动性能评价

按照使用说明书上的有关要求进行操作,评价加热时间、起动开始至初次爆燃时间、初次爆燃至连续爆燃时间、连续爆燃至稳定运转时间、用秒表或专用设备测量(参照乘用车冬季寒区试验规程中启动规范执行)。

5.4.1.2预热性能评价

评价水温上升速度(温度与时间的关系)。

5.4.1.3除霜性能评价

评价除霜速度、除霜面积、盲区位置。

5.4.1.4除雾性能评价

评价除雾速度、除雾面积、盲区位置。

5.4.1.5保温性能评价

评价前围下部的保温性能。

5.4.1.6采暖性能评价

采暖性能评价操作方法见表6。

表6 采暖性能操作方法

评价时,从这样四个方面进行考虑:“怠速运转(暖机)时温升速度”、“从行驶开始到驾驶室室温平衡的温度上升速度”、“行驶时温度平衡情况”、“等待客人时车辆保温性能(等待客人、等待信号时停车,发动机怠速运转时室内温度下降情况)”。

5.4.2热带地区适应性评价

5.4.2.1高温

可能因高温引起的损坏。

5.4.2.2座椅的通气性评价

评价大腿、臀部、背部的通气情况及发汗情况。

5.4.2.3通风性能评价

汽车以30km/h车速行驶,分别评价在侧窗全开/半开、顶窗开/关时各通风口的风量和各乘员座的面部、脖子、肩部、腹部、膝盖等部位感受到的风量和风速。

5.4.2.4隔热性能评价

评价顶部隔热性能、驾驶员、副驾驶员及乘员脚部周围的地板或前围部位的隔热性能、发动机仓周围有无热气漏入驾驶室内。

5.4.2.5空调性能评价

试验在汽车空、满载条件下分别进行。

空调性能评价操作方法见表7。

表7 空调性能评价操作方法

评价时,从这样三个方面进行考虑:“从行驶开始到驾驶室室温平衡的温度下降速度”、“行驶时温度平衡情况”、“等待客人时车辆保温性能(等待客人、等待信号时停车,发动机怠速运转时室内温度下降情况)”。

5.4.3防水密封性评价

评价时门窗全关、通风口全关,进行5.4.3.1~5.4.3.2的内容。

5.4.3.1防雨密封性评价

在淋雨试验台上,按照GB/T12480—1990 《客车防雨密封性试验方法》中的规定,评价渗/漏水部位和情况。

5.4.3.2溅水密封性评价

汽车以30km/h车速通过水深为200mm的溅水池,评价渗/漏水部位和情况。

5.4.4泥泞路行驶时车身等部件脏污评价

雨天时在砂石坏路行驶(晴天可在路上洒水进行),进行5.4.4.1~5.4.4.3的内容。

5.4.4.1车身脏污评价

评价侧面(门玻璃、侧窗玻璃、门锁及把手、后视镜、车门周围、行李仓门锁及把手、门下窗等部位)、前面(前玻璃、大灯、雾灯、转向灯、发动机仓盖及锁等部位)、后面(后窗玻璃、后灯、后背门、行李仓盖、锁及把手等部位)的脏污情况。

5.4.4.2其它各总成脏污评价

评价发动机、离合器、变速箱、车桥、车架、制动系统、油箱、蓄电池等部位的脏污和散热器及面罩的堵塞情况。

5.4.5防尘密封性评价

试验前将样车车内外清洗干净,在驾驶室内主要部位贴上黑色胶纸,用目视评价灰尘堆积情况,对驾驶室内仪表板、座椅、地板、卧铺、车门及扶手、驾驶室顶部、其它电器仪表、遮阳板、窗帘等部位灰尘进入情况进行评价。

5.5汽车振动主观评价

试验在汽车满载和空载条件下分别进行。

5.5.1停车时的振动评价

5.5.1.1起动/停机时的振动评价

车辆停放在平整的场地上,进行起动、停机操作,对在起动和停机时车身、座椅、离合器踏板、加速踏板、变速杆等部位的振动/抖动情况进行评价。

5.5.1.2怠速运转时的振动

车辆停放在平整的场地上,发动机怠速运转,对离合器踏板、加速踏板、制动踏板、变速杆、方向盘、

地板、座椅、行李架、顶棚、天窗、侧窗、车身及车箱、(内、外)后视镜等部位的振动/抖动情况进行评价。

5.5.2起步、制动时的振动评价

5.5.2.1起步时的振动评价

用正常起步应当使用的档位平缓起步,对车身、离合器、加速踏板、变速杆、方向盘部位的振动/抖动情况进行评价。

5.5.2.2制动时的振动评价

在干燥的平直路面上以一定初速度平缓制动到停车,制动初速度为:M1类车80km/h,其它车辆65km/h,对制动过程中的车身振动、制动点头、制动踏板抖动、方向盘抖动情况进行评价。

5.5.3行驶时的振动评价

在干燥的平直路面上进行行驶,行驶方法为:

——匀速行驶:40km/h至最高车速的90%之间(其中每20km/h为一级)。

——加、减速行驶:从40km/h加速至最高车速,再减速回40km/h。

进行5.5.3.1~5.5.3.4的内容。

5.5.3.1车身振动评价

对坐垫、后视镜、地板、顶棚、行李架、侧窗玻璃、车门、车内发动机罩盖、仪表台、车身内饰板等部位的振动/抖动情况进行评价。

5.5.3.2操纵件抖动评价

对方向盘、变速杆、手制动杆、加速踏板、离合器踏板;制动踏板等部位的振动/抖动情况进行评价。

5.5.3.3晃动评价

车身的左右晃动评价。

5.5.3.4振动评价

匀速行驶时通过水泥路面接缝时的振动。

5.6汽车噪声主观评价

5.6.1怠速运转时车外噪声评价

汽车停放在空旷、平坦的场地上,距离周围能产生回声的障碍物的距离不应小于lOm。汽车发动机怠速运转,分别在汽车外部正前方、左右正侧面和正后面距离车辆1~2m处对车辆噪声情况进行评价,并在记录表的[评分说明]栏目中说明噪声来源。

5.6.2起动、怠速运转和熄火时车内噪声评价

汽车停放在空旷、平坦的场地上,距离周围能产生回声的障碍物的距离不应小于lOm。侧窗关闭,在车内评价下列项目,并在记录表的[评分说明]栏目中说明噪声来源。

——门开关声、暖风/空调噪声、顶部换气扇运转噪声。

——起动时车内噪声。

——发动机怠速运转时,室内共振噪声、座椅振动噪声、内饰振动噪声、侧窗玻璃振动噪声、顶窗/换气扇振动噪声、发动机运转噪声、变速箱空档噪声(离合器接合与分离两种工况)、异响。

5.6.3行驶时车内噪声评价

汽车侧窗关闭,在干燥的平直路面上进行匀速行驶,行驶方法为:

a. 匀速行驶:40km/h至最高车速之间(其中每20 km/h为一级):

b. 加减速行驶:40km/h平缓加速至最高车速的80%,再平缓减速至40km/h;

c. 滑行:发动机怠速运转,变速箱空档,自最高车速的80%滑行至停车;

d. 制动减速行驶:以正常操作自最高车速的80%平缓制动减速至停车;

e. 排气制动减速行驶:以排气制动自最高车速的80%制动减速至停车。

在不同位置乘坐,进行有效区分并评价吸气噪声、排气噪声、风扇噪声、发动机噪声、变速箱噪声、传动轴噪声、后桥噪声、轮胎噪声、风噪声、共振噪声、顶棚振动噪声、顶窗/换气扇振动噪声、后围/后背门振动噪声、侧窗振动噪声、座椅振动噪声。

5.7汽车发动机系统主观评价

试验汽车满载。

5.7.1发动机运转稳定性评价

发动机怠速运转,变速箱空档时,进行下列操作,评价发动机转速变化情况:

——怠速运转稳定性:

——怠速运转时急加速的稳定性:

——发动机在额定转速时突然松开加速踏板,评价怠速恢复情况;

——发动机在怠速运转时,打开排气制动,评价发动机转速变化情况。

5.7.2熄火性能评价

发动机由怠速时手动熄火,评价熄火操作方便性和熄火容易性。

5.7.3加油方便性评价

为试验车加注燃油,并评价下列项目:

——油箱口位置;

——加油口的角度、大小、形状:

——油箱盖开启方便性、开启力:

——加油时的通气性和返油情况:

——油箱容积(连续行驶里程)。

5.7.4冷却液更换方便性评价

为试验车更换冷却液,并评价下列项目:

——放水口位置、开启方便性与开启力;

——放水所需时间与彻底性:

——加水口位置、角度、大小、形状:

——加水时的通气性、返水情况;

——液面观察方便性;

——排气口的位置、开启方便性与开启力;

——排气所需时间与彻底性。

5.7.5起步性能评价

5.7.5.1平坦路面起步性能评价

离合器与加速踏板正常操作和快速操作时,评价发动机是否容易熄火,转速下降特性,各种警报信号是否正确报警。

5.7.5.2坡路起步性能评价

在各种坡路上(5%——最大爬坡度)考核起步的易操作性,离合器缓慢接合,评价发动机是否容易熄火,转速下降性,各种警报器是否能发出警报。

5.7.6汽车前后振动评价

进行下列操作,对汽车的前后振动进行评价:

——脚由加速踏板上突然松开:档位为I、Ⅱ、Ⅲ档,初始转速为怠速+200r/min;

——匀速行驶:档位为I、Ⅱ、Ⅲ档,转速为最大扭矩时的转速;

——变速行驶:在上述匀速行驶工况下快速踩下加速踏板,然后迅速恢复。

5.7.7加速时过渡性评价

评价加速踏板踏下(普通、急踏)ls内车速(或发动机转速)的响应性。使用档位:Ⅱ档至最高档,初始车

速:各档最低稳定车速。

5.7.8加速过程中过渡性评价

评价加速踏板踏下(普通、急踏)5s时车速(或发动机转速)的相应性。使用档位:Ⅱ档至最高档,初始车速:各档最低稳定车速。

5.7.9加速性能评价

评价各档位的加速性能。

5.7.10爬坡性能评价

——在设计最大爬坡度情况下评价行驶情况;

——山区行驶:在山区一段lOkm的路段(平均坡度5%、最大坡度8—10%左右)上全油门行驶,评价各档的爬坡能力。

5.8汽车操纵稳定性主观评价

试验在汽车满载和空载条件下分别进行。

5.8.1方向盘操作性评价

评价方向盘的大小、粗细、角度与调节性能、手感、自由行程、转向行程、原地转向轻便性。

5.8.2一般行驶性能评价

在一段平直路面上行驶,转动方向盘,评价转向随动性;转向轻便性、回正性能、撒手和方向盘转动不超过30°然后撒手两种情况下的直线行驶保持性能、路感、侧倾、转向时的乘坐舒适性。

5.8.3定圆周行驶(稳态回转)性能评价

在一块平整的场地上,沿直径为30m的圆周线上进行加速行驶,评价侧倾特性、横向摆动特性、

侧滑或甩尾车速、方向可控性、过多或不足转向。

5.8.4变车道行驶性能评价

在各种车速下进行变车道行驶,评价车身侧倾、车身横摆、方向可控性、随动性、回正性能。

5.8.5蛇形试验

以各种车速进行蛇形行驶,标桩间距:乘用车30m。

评价随动性、转向轻便性、车身侧倾、车身横摆、横摆收敛性、侧滑情况。

5.9汽车制动性能主观评价

动态试验在汽车满载和空载条件下分别进行。

5.9.1静态评价

车辆停放在举升机上,评价下列项目:

——制动管路布置的合理性,有无扭曲、干涉等:

——制动液容量的观察与制动液的加注方便性;

——制动系统调整、拆装方便性:

——制动踏板的自由行程、调整方便性;

——制动踏板操作性:踏板位置、角度、踏板力、行程:

——驻车制动操作性:手柄位置、角度、拉力、行程调整方便性。

5.9.2冷态制动性能评价

分别在良好干燥路面、湿滑路面、涉水路面上操作,进行5.9.2.1~5.9.2.3的内容。

5.9.2.1低速紧急制动性能评价

以初速度30km/h紧急制动至停车,评价制动效能、跑偏、车轮抱死、制动噪声、随动性、踏板力、制动点头。

5.9.2.2中速行驶正常减速制动性能评价

以初速度80 km/h正常减速制动至30km/h,评价制动效能、跑偏、制动噪声、随动性、踏板力、制动点头。

5.9.2.3高速缓减速制动性能评价

以最高车速为初速度缓减速制动至80km/h,评价制动效能、跑偏、制动噪声、随动性、踏板力、制动点头。

5.9.3专项操作评价

5.9.3.1山区行驶制动性能评价

试验汽车满载,在山区一段长度不少于lOkm(本路段安徽地区目前没有发现,但是黄山汤口有4公里左右的路段)、平均坡度不小于5%的下坡坡道上行驶,评价连续制动效果、制动系统容量、振动、异响、制动点头、踏板力与踏板行程随制动摩擦副温度升高的变化。

5.9.3.2弯道制动性能评价

在一块足够大的平坦场地上画出一个弯道,弯道半径为15m,分别在良好干燥路面、湿滑路面、涉水路面情况下以初速30km/h进行(缓、紧急)制动,评价制动效能、方向可控性、跑偏、甩尾情况。

5.9.4排气制动性能评价

试验车满载,在良好干燥路面上使用排气制动,评价下列项目:

——评价平直道路上各种车速下的减速效果、噪声、异响;

——评价山区下坡行驶时减速效果、噪声、异响。

5.9.5驻车制动性能评价

在良好干燥路面上使用驻车制动,评价下列项目:

——驻坡能力;

——车速10km/h以下的制动效果。

5.10汽车使用方便性主观评价

本试验推荐进行对比评价。

5.10.1上下车方便性评价

试验车停放在平整的场地上,进行5.10.1.1~5.10.1.4的内容。

5.10.1.1乘客门评价

评价乘客门的开关或手柄使用方便性、乘客门的开关速度、全开时的有效宽度、高度。

5.10.1.2脚踏板评价

评价各级上下车脚踏板的高度、宽度、深度、固定与表面防滑情况。

5.10.1.3上下车扶手评价

评价各个上下车扶手的位置、长、粗、宽、扶握感觉。

5.10.1.4上下车安全性评价

评价上下车时人的姿态、有无易伤人部位。

5.10.2乘客区评价

5.10.2.1舒适感评价

评价车身内的布置、内饰的颜色、协调性与安装质量、采光与照明、密封性、座椅乘坐舒适性、卧铺使用舒适性。

5.10.2.2居住空间评价

评价车身内部空间、乘员的头部、肩部、腿部及脚部的周围空间、座椅(卧铺)间的距离。

5.10.2.3室内移动方便性评价

评价客车内部的通道宽度、车内移动/换位方便性、驾驶员侧副驾驶员侧移动的方便性。

5.10.2.4车内设施设置与使用方便性评价

评价供乘客使用的有关服务设施的使用方便性。

5.10.3视野评价

分别在车辆静止和行驶中进行5.10.3.1~5.10.3.3的内容。

5.10.3.1视野

前视野、侧面视野、后视野、内视野、视野连续性、盲区面积与位置。

5.10.3.2辅助装置

辅助装置(后视镜、刮水器、遮阳板等)的配置、功能与调整方便性。

5.10.3.3灯光

夜间各灯光的亮度、照射范围、光均匀度、光影(前风挡玻璃、门窗玻璃、后视镜等位置)。

5.10.4驾驶操作方便性评价

分别在车辆静止和行驶中进行5.10.4.1~5.10.4.8的评价。

5.10.4.1驾驶区

评价驾驶区的进出方便性、色彩、操作空间、行驶中左脚的放脚空间、与乘客区的隔离情况。

5.10.4.2方向盘

评价方向盘的大小、倾角及调整量、上下位置及调整量、操作力、行程与自由行程。

5.10.4.3驾驶员座椅

乘坐舒适性与坐姿、前后位置及调整量、上下位置及调整量、座垫与靠背角度及调整量、与方向盘中心的偏移量。

5.10.4.4踏板

评价各操作踏板的位置、角度、行程与自由行程、与其它踏板间的间隔及高度差。

5.10.4.5操纵杆

评价各操纵杆的手柄位置、手感、行程与空行程、操作力。

5.10.4.6开关

评价各开关的位置、易见性、操作力、行程、操作角度与操作方便性。

5.10.4.7仪表布置

评价仪表、警报灯、指示灯的易见性。

5.10.4.8安全带

评价安全带摘下、系上、收回性能、偶发事故时解除的方便性。

5.10.5附属设备使用性能评价

进行5.10.5.1~5.10.5.7的评价。

5.10.5.1货箱(行李仓)

评价后备箱(行李仓)的容积、装卸货物(行李)的方便性、货物(行李)摆放位置与固定、行李的防水及防尘保护、防盗安全性等。

5.10.5.2发动机罩锁

评价发动机罩锁开锁手柄位置、易见性、操作力、行程或角度。

5.10.5.3音像设备

评价音像设备的操控方便性、音响效果、图象效果与车内观看方便性。

5.10.5.4杂物箱

评价杂物箱容量、取放物品方便性。

5.10.5.5烟灰缸

评价烟灰缸容量、开闭方便性。

5.10.5.6点烟器

评价点烟器的位置、使用方便性。

5.10.5.7室内灯(顶灯)

评价室内灯(顶灯)亮度、开关方便性。

试卷分析表评语

这份试卷难易适中,从题量和时间安排上来说题量不是很大. 所考内容深入浅出地将教材中的全部内容展现在学生的试卷中,并注重考查学生活学活用的数学能力 从卷面情况来看,命题基本上符合本课程的教学要求。整个试题可以说全面考查了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全面考查学生对教材中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基本技能的形成情况及对数学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把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融于试卷之中,基本做到不出偏题、怪题、过难的题,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更好地增强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多关注差生,用耐心加鼓励的方法对症下药,多抓基础。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对他们因材施教,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培养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去思考,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中。教育他们要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试卷分析 本次期末测试卷基本上把握住了教材的内容,难易适度,既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考察,又注重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试题活.想。 2、存在的几个问题: 1、整体上看,学生书写的不够规范,不够整洁。 2、有的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不够,分析判断能力差。 3.学生不会审题,不理解题意。 4.有些题型训练不到位,学生失误多。 13501 从卷面情况来看,命题基本上符合本课程的教学要求。整个试题可以说全面考查了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全面考查学生对教材中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基本技能的形成情况及对数学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把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融于试卷之中,基本做到不出偏题、怪题、过难的题,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更好地增强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从成绩分布图可以看出本班的优秀率和及格率都比较高,充分的肯定了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本班学生的学习能力。

高中政治复习-哲学主观题答题技巧及矛盾分析法题目详解

题型一:运用xxx原理(或所学的xx原理)对上述材料进行分析。 此类题型的特点是要求同学们运用给定的特定原理,分析阐明材料中的实际问题,不需要同学们分析其内含的哲学依据。在解这类题时,应做到以下四点:第一,回顾原理内容,理清这一原理的内涵及方法论要求;第二,仔细阅读材料,理清题意,审好题,答出原理的具体内容;第三,把原理和实际问题联系起来,运用原理(一般道理)分析实际问题(具体),说明理论的正确性;第四,综合回答,首尾呼应,得出结论,表明态度。 题型二:上述材料体现了哪些(什么)哲学道理(或蕴含着什么哲学道理) 此题型要求同学们根据设问中的指导语和背景材料选定答题时所用的基础知识和答题的方向、范围。这类题发挥的自由大、难度大、灵活性和综合性强。从答题上看,要善于运用归纳和演绎的方法。所谓归纳,就是命题体现了我们所学的哪些原理,也就是把命题内容翻译成原理。所谓演绎,即命题材料是怎样体现你所归纳的原理的,通俗的讲,就是理论联系实际。这种题型有时会缩小考查范围,如体现什么唯物论原理、什么辩证法原理、什么认识论原理、什么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等。 题型三:运用所学的哲学知识对上述材料进行分析。 此类题型的特点是不直接指明所要考查的知识范围,所要运用的知识在设问中也无明确的体现,需要考生自己去体会、去分析。这类试题往往难度大、能力要求高,学生感觉无从入手,或下笔千言、离题万里,或“蛮不讲理”、废话连篇。因此,要求我们尽量从材料中归纳出符合题意的哲学原理。答题格式是“原理+方法论+材料”另外,这种题型还有可能以其他面目出现:如用唯物论原理回答(这样可以从物质与意识的辨证关系、意识的能动作用、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等入手);用辩证法原理回答(可以从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矛盾的观点、规律的观点、内外因的关系、质变量变关系原理等去思考);用认识论回答(如实践和认识的关系、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科学理论的指导等);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回答(如历史创造理论、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人生价值观等理论) 题型四:上述材料给我们哪些哲学启示? 这类题目的设问一般是“这给了我们哪些启示”或“这件事对你有什么启发”等重点是考查考生能否从提供的材料中悟出哲学道理,强调回答问题要有针对性。对于启示类题目,一般应从三方面考虑:一是材料说明的道理,先要分析材料;二是要明白我们应该怎么办,应吸取什么教训,坚持什么、反对什么;第三,结合设问和材料,抽象出给我们的启示。一般情况下,偏重于回答“怎么办”,答题时格式应为“原理+材料说明的道理”或是“原理+应该怎么办”,不必展开去分析。 题型五:结合材料分析XX原理(材料体现、如何体现XX原理)。 这类题型是已经告诉了我们哲学原理,然后让我们分析材料中提到的原理的内涵或方法论意义。这是前面提到的一些题型的转化。但是回答这类题型,一定要结合材料,不能空谈理论,胡答一气。 题型六:材料的哲学依据是什么。 这类题型是要求我们寻找材料的哲学依据。在做这种题的时候,我们要注意把握材料中的哲学素材,体会材料中出现的一些哲学词汇和哲学教材中提到的一些成语、俗语、政策等。 例六(08年全国Ⅱ卷第38题)材料一在改革开放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取得的加快实现现代化、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宝贵经验之一,就是把提高效率同促进社会公平结合起来。党的十本大报告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1)从认识与实践关系的角度,说明党的十七大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

如何进行试卷分析讲解学习

如何进行试卷质量分析 试卷分析是对教学测试的反思、是对教师教的反思、也是对学生学的反思,试卷分析是提高命题水平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试卷分析包括:⑴介绍考试基本情况;⑵介绍试卷的特点;⑶统计学生解答情况;⑷对今后教学的启示;⑸对今后命题的建议。 一、介绍考试类型 试卷分析要说明本次考试是什么类型、什么范围的考试,考试的目的是什么,试题由什么人命题的。 二、介绍试卷的特点试卷分析要介绍试卷考查的范围、知识点及分值、试卷结构(题型比例、分值)、命题特点等。 三、统计数据试卷分析要统计有关数据,数据来源:全体考生、也可随机抽取样本,样本容量尽可能大一些。有关数据包括: ⑴各题统计数据(难度、区分度); ①难度计算 1.难度指应试者解答试题的难易程度,它是衡量测评试题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参数。客观题难度计算公式:P(难度指数)=试题答对人数/考生人数;主观题难度计算公式:P =试题平均得分/试题满分。试卷难度计算公式:P=为平均分,K为试卷满分值。易、中、难的标准为:易:P≥0.7,中:0.4≤P≤0.69,难:P≤0.39;P值越大,难度越低,P值越小,难度越高。一般来说,难度值平均在0.5最佳,难度值过高或过低,都会降低测验的信度。当然,在实际的评价过程中,测验的难度水平多高才合适,也还要取决于测验的目的。如果教师要对学生的知识准备状况进行一次诊断性测验,为了真实、准确地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测验难度大一点也是正常的。 2.计算方法 (1)客观性试题难度P(这时也称通过率)计算公式: P=k/N(k为答对该题的人数,N为参加测验的总人数) (2)主观性试题难度P计算公式: P=X/M(X为试题平均得分;M为试题满分) (3)适用于主、客观试题的计算公式: P=(P H+P L)/2(P H、P L分别为试题针对高分组和低分组考生的难度值)

汽车的主观评价标准

汽车的主观评价 1. 乘坐舒适性评价 1.1 连续激励(Continuous Events) 车辆行驶在不平路面上造成汽车的振动,路面分为Smooth road和Rough Road。Smooth Road包括:非常平滑的路面、微量路面激励、少量连续或不连续激励的路面。Rough Road是指:有波长不等的凸起路面,起伏和Dips路面造成车辆剧烈的振动。 Primary Ride/Body motion 由于路面不平引起的车辆低频振动,判断你感受到的车体垂直振动、俯仰量,是否有车辆间断漂浮的感觉,是否有车体加速度的迅速改变,是否感受到由于车体侧倾造成头部横向颠簸不舒服的感觉。 Secondary Ride/Vibration (high frequency) 振动由各种不平路面激励引起,驾驶员和乘客可从座垫、靠背、方向盘、地板、变速杆等。判断路面激励造成的持续和不规则的车体俯仰及垂向运动,如车辆好象是在直接Copy不平路面,或感觉到象是与车轮一起跳动,或路面冲击使驾驶员臀部在座椅上跳动。考察车体、副车架、悬架、动力总成和座椅的振动谐波,考察方向盘和转向柱的振动谐波。是否感觉到车辆在传递路面冲击给乘客。 1.2 间断激励(Discrete Events) 间断激励是指每次路面冲击的产生间隔足够长的距离,这样在下次冲击来之前,车辆的振动已充分衰减,如路面凸块、铁路交叉口、斜坡、路面凹坑、路面连接处、减速带等。间断激励造成汽车以下振动: 一阶振动(Primary/Bump) 当汽车通过Bump或Dips路面时车体的刚体振动响应。是否Bump造起乘客加速度的突然改变,是否清晰地感受到或听到撞击悬架限位块引起的冲击或声音。 冲击(impacts) 考察车辆隔离路面个别剧烈冲击的能力。车辆是否有强烈的振动或剧烈的路面冲击能否被车辆平滑地吸收,是否有伴随冲击的噪音产生,冲击是否使车体上下运动速度迅速改变,考察冲击发生后振动衰减的幅度。 2. 转向性能评价 2.1 泊车/操纵性(Parking/Maneuvering) Parking/Maneuvering是指在停车场或路边停车时汽车以非常低的速度行驶和泊车的性能。 转向力(Efforts) 考察车辆静止时转向力,车辆以非常低的速度转弯转动方向盘时,是否有转向力的波动,即转向力是否均匀。 回正性(Returnability) 评价车辆以非常低的速度前进或倒车行驶时方向盘自动回到直线行驶的状态。考察方向盘回正是否平滑、一致、稳定,自动回正后方向盘位置接近直线行驶状态的程度,自动回正的速度,回到直线行驶状态是否需要驾驶员辅助。 操控性(Maneuverability) 评价在行驶空间狭小时车辆的操纵性。在泊车时考察方向盘转动的角度大小,是否感觉到车辆受狭窄道路、转向轮转角及车体外伸部分(转向半径)的限制。 2.2 直线行驶可控性(Straight Ahead Maneuverability) 直线行驶可控性是指方向盘在直线行驶附近时汽车的转向特性,在该位置时驾驶员是否可以精确、自信地进行转向控制;该特性反映了驾驶员为保持汽车直线行驶进行方向修正时,汽车的

如何命题及写试卷分析

如何出好一份试卷 如何出好一份试卷,以及怎样进行试卷分析,黎校长把这个作业交给我,其实我也 不是很专业,只能凭个人的理解和在网上搜集到的一些资料和大家一起探讨。一名教师,除了要能在课堂上上好课,还要能把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这就要通过检测来了解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检测的渠道多种多样,但最为普遍,可行性最强的方式还是考试,考试是教育评价的有力工具,是人们普遍认为操作起来最简单、最直接、也最公平的测量手段,它对教育活动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而考试的导向作用主要体现在命题中,一份试卷能引导教师日常教学行为、促进学生的发展性评价,所以出好一份试卷在教学中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能否出一份好的试卷,则是教师的教学基本功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时也能很好地反映一名教师的教学水平。一份试卷出好后,质量怎样,能否正确评价学生的学习,促进老师的教学,又需要我们对试卷进行科学准确地分析,从中找到我们的亮点,找到我们的不足,找到存在的问题,从而激励学生的学习,改进教师的教学。那么如何出好一份试卷,如何进行试卷分析呢?下面我就这两个问题谈谈我个人的看法。先说说怎样出好一份试卷。 一、指导思想 以《课程标准》为导向,以教材为依托,立足校情学情,面向全体学生,语文力求体现“大语文观”的教学理念,注重考查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实现语文课程学习目标达成与学生个性张扬的和谐统一。数学要以四基为目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突出数学的实践性和 应用性,注重学生能力和素养的考查,从而有效深化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 二、命题原则 (1)导向性原则。以《课程标准》(正式版)为导向,命题的覆盖面应包括教材的主 要内容,反映教材的基本要求。命题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合理的难度和必要的区分度。 信度是指试卷的可靠性,是试卷可靠程度的指标。考生分数要比较真实地反映考生的实 际水平。同一试卷对考生重复测验时,或两个平行试卷对考生测验时,所得分数都要相对稳 定、前后一致。也就是成绩有一定的真实性,稳定性。信度高的试题很少受到外部因素的影 响,对任何学生的多次测定都会产生比较稳定的、前后一致的效果。过难或过易的试题都会 降低试卷的信度。

矛盾分析法(矛盾的观点)

矛盾分析法(矛盾的观点)专题 一、研究的理由 1、对立统一规律(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矛盾分析法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是科学思维方法的核心内容。矛盾的观点、矛盾分析法在唯物辩证法中的地位决定了它在高考命题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2、在唯物辩证法中,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都可以统一到矛盾的观点上来。 3、从学生情况来看,此专题是学生掌握和运用的难点,特别是对立统一规律、矛盾特殊性的三个层次、主次矛盾和矛盾主次方面的区别等。 二、知识的储备(基本原理及方法论) 1、矛盾就是对立统一——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坚持两点论、两分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2、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具有普遍性)——坚持两分法、用矛盾(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3、矛盾具有特殊性(事物的矛盾具有各自的特点)——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①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把握不同事物的矛盾特点; ②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把握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 ③事物矛盾的双方各有其特点——把握事物矛盾双方各自的特点。 4、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原理内容: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两者在不同场合可以相互转化。 方法论:遵循认识秩序(特殊—普遍—特殊);掌握科学的工作方法(抓典型,解剖麻雀,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普遍真理与具体实践相结合(坚持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建设有中国的特色社会主义。 5、主要矛盾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善于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次要矛盾又会影响主要矛盾的解决——要统筹兼顾,不能忽视次要矛盾的解决。 6、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 7、矛盾发展具有不平衡性——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三、考查方式及答题方法 (一)单选题(略) (二)主观题 【题型特点】先给出一个重大的社会现象,要求运用所学哲学知识,谈谈对这一现象的认识,或者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和措施。 【设问方式】常见设问方式有“如何认识”、“如何看待”、“谈谈对某一现象的看法”、“分析(评析)某一现象”、“如何认识和处理”等等。 【答题方法】 1、审题技巧 一是审答题范围。运用所学哲学知识/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辩证法/矛盾的观点/矛盾分析法/一个原理或方法论来分析和解决问题。 二是审答题类型。“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比较而言,用矛盾分析法的知识来分析问题,“为什么”和“怎么办”的考查方式更普遍一些。 三是审动词,即“动词法”。“看”——如何看待、认识、评价?/“做”——如何处理、解决?/“看和做”——如何认识和处理? 四是审客体,即分析和评价的对象是什么,或是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特别要注意“A”还是“A对

室内环境舒适度评价分析实验报告

室内热舒适环境评价 实验报告 学院: 专业班级: 组长: 组员: 组员: 组员: 实施时间:

1.掌握用室内环境的测试参数计算 PMV 值的方法。 2.对问卷进行总结归纳,对不同人群(如男生和女生,进餐时间长短,室内待 了多久,籍贯),对室内热舒适度做出的的不同反应进行对比分析,以得到不同人群在相同室内环境感受的热舒适度有哪些不同。 二、实验原理 人类对建筑室内环境的评价由室内热湿环境、室内空气质量、建筑光环境、建筑声环境等组成,由于室内声环境将在实验三详细阐述,在本实验中就不做过多说明。 室内热湿环境是对室内空气温度、空气湿度、气流速度和环境热辐射的总称。室内热环境是指影响人体冷热感觉的环境因素,也可以说是人们在房屋内对可以接受的气候条件的主观感受。影响室内环境的因素,除了人们的衣着、活动强度外,主要包括室内温度、室内湿度、气流速度以及人体与房屋墙壁、地面、屋顶之间的辐射换热(简称环境辐射)。人体与环境之间的热交换是以对流和辐射两种方式进行,其中对流换热取决于室内空气温度和气流速度,辐射换热取决于围护结构内表面的平均辐射温度。适宜的室内热环境是指室内空气温度、湿度气流速度以及环境热辐射适当,使人体易于保持热平衡从而感到舒适的室内环境条件。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和气流速度对人体的冷热感觉能够产生影响,这一点容易被人们所感知、所认识,但环境热辐射对人体冷热感产生的影响,往往不易被人们所感知、所认识。例如在冬季的采暖房屋中,人们常常关注室内空气温度是否达到要求,而并没有注意到单层玻璃以及屋顶和外墙保温不足,内表面温度过低,对人体冷热感产生的影响。 室内空气品质(IAQ)是影响人群在建筑中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室内空气污染会危害人身体健康还会影响人们的工作效率,为此国家规定送入建筑的最小新风量必须满足使人健康的在其中工作,已有的研究表明,增加室内通风换气量能减轻病态建筑综合症人员的症状。 室内光环境的要求从只要求“亮”逐渐发展到今天要有合理的照度和光亮分布、正确的投光方向,以达到满足人们的视觉和心理要求。

《乘用车商品性主观评价方法》编制说明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 《乘用车商品性主观评价方法》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 1、任务来源 在车辆研发过程中,CAE仿真分析、客观测试及主观评价是最主要的三种开发手段,国内各主流汽车企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在CAE仿真分析及客观测试领域已取得较为显著的成绩,已经逐步追赶上国外先进汽车企业的技术发展水平;但是对于主观评价的研究,起步较晚、积累数据少,加上国外先进汽车企业对主观评价方法技术保密等一系列原因,虽然国内各主流汽车企业都在进行主观评价的工作,但是目前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整车性能主观评价体系;鉴于此,由中汽研汽车检验中心(天津)有限公司牵头,联合国内具有专业汽车主观评价团队的汽车企业、科研机构等,依托于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的平台,开展互相合作、优势互补、技术共享的合作方式,组织专业主观评价团队进行学术研讨和技术交流活动,联合开展乘用车商品性主观评价方法研究,推出主观评价方法团体标准,加强各成员单位主观评价人员技术能力,最终推动我国汽车产品主观驾乘品质的全面提升。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于2019年10月18日批准该项目立项,并将《乘用车商品性主观评价方法》团体标准制定列入2019年计划,标准任务书号为2019-34。 2、工作过程 2018年6月29日,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汽车测试技术分会主观评价工作组在昆明召开CSAE团标《乘用车商品性主观评价方法》编制启动会,来自国内29家汽车企业、检测机构的参会代表齐聚一堂,共同讨论商定标准制定工作。 会议明确主观评价在产品开发过程中的重要性,行业内缺少通用性的主观评价标准,应充分利用海南汽车试验场及各成员单位的测试条件,建立协作机制,开展主观评价方法研究,推出主观评价方法团体标准。 2018年11月15日,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汽车测试技术分会主观评价工作组在天津召开CSAE团标《乘用车商品性主观评价方法》技术讨论会,来自国内19家汽车企业、检测机构的代表出席会议,参会代表对乘用车商品性主观评价项目、评价方法等技术细节进行了充分讨论,此次会议为制定乘用车商品性主观评价方

试卷分析表、成绩分析表、填表说明

任课教师签字: 教研室主任签字: 年月日年月日

填 表 说 明 1、“试卷分析表”由阅卷组按课程填写(非教考分离科目由任课教师填写),“成绩分析表”由任课教师根据成绩、试卷分析表和试卷按教学班填写。 2、标准差:计算公式:n x x n i i 2 1 ) (∑=- (i x :每位学生成绩;x :平均分;n 为 学生数) 3、试卷难度系数:反映试卷的难易程度,用L 描述,其计算公式为: L=X ÷W X :参考学生平均分,W :试卷总分。 难度评价:难度系数<0..65为难; 0. 65-0. 71为较难; 0..71-0.78为合适; >0.79为容易。 4、试卷区分度:“区分度”反映试题区分不同水平受试者的程度,即对不同受试者的水平的鉴别程度。公式为:D=2(X H -X L )÷W 其中X H ----高分组平均得分,X L ----低分组平均得分,W----试卷总分。高分组指把成绩从高往低排序后,前面50%的那一部分;低分组指后面50%的那一部分。 区分度评价:0.4以上为非常良好;0.3-0.39为良好;0.2-0.29为一般,仍需再改进;0.19以下为差。 5、试卷的效度:考察该试卷是否考核了应考核的内容,有没有偏离考试的目的。(可对照考纲分析)。 6、试卷质量评价:由阅卷组从试卷的容量(包含哪些内容)、有哪些题型、试卷的题量、试卷中的错误、学生对所学课程掌握的程度等多方面进行分析。 7、教学情况与学习情况分析、改进措施及建议:由任课教师根据成绩和试卷分析对所教课程的教与学方面总体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 8、成绩分布直方图可在表上直接画出,也可以利用电子表格画出后粘贴。 如下图: 9、各课程可根据课程的特点,有关指标可作适当的调整,调整后的指标要作书面说明。 10、有选项的栏目中请在相应的选项上打“√” 11、以上两表均一式两份,一份用于开课系按学期汇总存档,另一份与学生答卷一起存档。 12、此表挂在信息平台,可从信息平台下载。

考试命题 试卷分析 成绩评定应注意的问题

院教〔2006〕21号 关于印发《考试命题试卷分析成绩评定试卷整理等应该注意的 问题》的通知 各系、部、教学中心: 为加强教学过程管理,提高教学管理水平,教务处研究提出了有关考试命题、试卷分析、成绩评定和试卷整理装订等应该注意的问题,现印发给你们,望你们按此通知的要求做好命题、试卷分析、成绩评定和试卷整理装订等工作。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教务处 二○○六年五月二十五日 主题词:考试命题试卷分析成绩评定试卷整理通知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教务处2006年5月25日印发 共印30份

关于考试命题、试卷分析、成绩评定、试卷整理等 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考试命题 1.试卷命题的期望值Eζ表示什么? 答:试卷命题的期望值Eζ是命题时对学生考试平均成绩x的预计,从另一个角度也可以说是命题教师对于教学情况掌握程度的衡量尺度,学生考试的平均成绩x与期望值Eζ符合(值越接近)程度越好,说明命题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掌握得非常清楚,命题的质量越好;反之,则说明命题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不甚了解,命题的质最也就越差。 2.期望值Eζ与平均值有什么关系? 答:按教育部有关的规定,试卷命题的期望值Eζ应符合 x-?E 2 不符合此条件,即视为命题情况异常,就应对此情况进行分析。 期望值Eζ一般应选择在70-80间为宜,Eζ值低于70,不及格率会超过15%以上,高于80则不及格率会低于5%,过大过小的不及格率都将有碍于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3.命题时应注意些什么问题? 答: (1)依据课程教学大纲命题。课程教学大纲不仅是教师进行课程教学的依据,也是教师命题的依据,超过或者低于课程教学大纲的试卷都是不符合要求的。

期末考试试卷分析表样

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试卷分析表 时间:2017 年 6 月29 日 教师科目数学班级三(3) 评价 项目 评价内容 试卷的特点本次试卷的试题题量适中,紧扣大纲要求,重视基础知识。试题的难易适中,出题全面,有些题目思维含量高,例如选择题中的第2题,考查了位置的相对性,需要学生通过画图而得到正确的答案。试题题型灵活、全面,很好地考察了学生对前两单元所学知识的全面掌握。本次试题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索取题材,例如:填空题第3、9题,选择题第1题,把枯燥的知识生活化、情景化。本次试卷通过不同的出题形式,全面的考查了学生的计算能力、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以及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试卷中反映的问题及失分率1.口算:5题。全班对此掌握的还可以,只有个别学生由于粗心错几题。2.填空:共9题。错误最多的是第2题的后面两个空和第3题。由于平常我们都是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表示方向,而此题用在了生活中,导致学生对左、右表示的方向分不清楚。而第3题则是常识题,学生知识面还不够广。3.选择题:共10题。错误最多的是第1题和第4题。主要是学生审题不够清楚。4.用竖式计算:共18分。由于学生横式上漏写答案或者漏写余数而扣分,但总体上,学生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计算已基本掌握。 对教学中的启发和建议1.从教师自身找原因,平时教师应多研究题型,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能够举一反三,灵活掌握。2.需要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审题是做题的第一步,只有审清题目,弄明白题目的意思,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平时上课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自主性,放手让学生自己读题,自己分析题中的条件,教师只能在必要时进行一些引导或启发,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全面的发展。3.加强算理教学,注重计算题和口算题的练习,并养成算后检验的好习惯。4.在以后的教学中,加强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提供大量信息,让学生各取所需,自己提问自己解答。在练习中设置开放性题目,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学好数学创设平等机会。还可以实行“小老师”帮扶,提高“转差”的效果。

唯物论主观题常见设问方式答题要点

1、上述材料怎样体现唯物论的观点? (1)物质决定意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3)规律是客观的,要按客观规律办事。人在客观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可以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要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4)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要尊重自然、利用自然,与自然界和谐相处。 2、从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 ①物质决定意识,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②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3、从“尊重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原理分析材料? ①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②但人在规律面前又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 ③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4、怎样体现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 ①意识能动的认识世界,具有目的性、计划性、自觉选择性、主动创造性。 ②意识能动的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③意识对人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5、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①一切从实际出发,是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②要求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③要求我们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有机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④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6、从“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相关知识分析材料?

政治必修四哲学主观题答题模板

精心整理政治必修四哲学主观题答题模板 政治必修四主观题答题模板一 1.在《生活与》主观题中,凡是材料中要求用“唯物论”或“辩 (2)认识具有上升性、无限性和反复性。材料中…… (3)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材料中…… 3.在《生活与》主观题中,凡是材料中要求用“实践与认识关系”

进行论述的?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材料中……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材料中…… ) 观点(没有指明是联系观、发展观、矛盾观、辩证否定观)进行论述时? (1)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这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材料中…… (2)整体和部分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相互影响。要求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实现目标,又要搞好局部。

(3)发展具有普遍性,这要求我们要求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材料中…… (4)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要求既要对未来充满信心,支持和保护新事物的发展,又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 。。 决定作用;次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的发展不起决定作用。要求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又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处理次要矛盾。材料中。。。。。 (11)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事物内部居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矛盾的次要方面在事物内部居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要求善

于把握事物的本质和主流,又不能忽视支流。材料中。。。。。。。 (12)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13)辩证否定就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是发展的环节。材料中…… ;部分 7.在《生活与》主观题中,凡是材料中要求用“系统优化”的方法进行论述时? ①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②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立足整体……

政治哲学主观题答题模板

政治哲学主观题答题模板 1.材料中要求用“唯物论”或“辩证唯物论”知识进行论述时,其答题模板是什么呢?(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这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材料中……(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这要求我们要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材料中……(看材料而定) (3)规律具有客观性。这要求我们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材料中…… (4)物质是运动的,世界上的一切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材料中…… 2.材料中要求用“认识论”或“有关认识的观点”进行论述的,其答题模板是什么呢?(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标准、目的和归宿,材料中……(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要重视认识的反作用,特别是科学理论对实践的巨大指导作用,材料中…… (3)认识具有上升性、无限性和反复性。材料中…… (4)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材料中…… 3.材料中要求用“实践与认识关系”进行论述的,其答题模板是什么呢?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材料中……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材料中……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材料中……(看材料而定) 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材料中…… (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要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材料中…… 4.材料中要求用“真理的条件性、具体性”进行论述时,其答题模板是什么呢? (1)真理有适用的条件和范围,都是相对于特定过程的,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材料中…… (2)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材料中…… (3)真理和谬误往往相伴而行。材料中……(看材料而定) 5.材料中要求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没有指明是联系观、发展观、矛盾观)进行论述时,其答题模板是什么呢? (1)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这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材料中…… (2)发展具有普遍性,这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材料中…… (3)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这要求我们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材料中…… 6.材料中要求用“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进行论述时,其答题模板是什么呢? (1)整体与部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不具备的功能,部分要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这要求我们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材料中…… (2)整体由部分构成,部分影响整体,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这要求我们必须同时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材料中…… 7.材料中要求用“系统优化”的哲学原理进行论述时,其答题模板是什么呢? ①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完整)三年级道德与法治试卷分析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小学三年级道德与法治试卷分析报告 一、整体情况分析 一、试卷的评价 (一)试卷的基本情况 《道德与法治》考试时间为90分钟,满分100分。本学科期末考试的题型由单项选择题、简答题这两个个部分组成,每个部分为50分。 (二)试卷的基本特点 1、基础性强。试题立足于基础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密切相关,以重点知识来设计题目。重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2、难易适中。整卷的试题难度应该说是比较适中的,考试内容都为课本上的基础性知识和基本概念的理解。 3、题目设计具有灵活性。此次命题类型比较多样,比如简答题部分有判断题、阅读漫画进行解答、还有连线题等,总体来说出题方式比较多元化,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新颖性。 二、考生答题情况 考生的基本功有待提高,错别字现象、字迹模糊不清现象、语言表达不通顺现象等依然存在。说明学生的基本功不扎实,基础打的不牢。考生理解题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不强。答卷中答非所问,文字表达不切要点等现象也很严重。有许多同学做题不认真,没有认真审题,对题意理解不深,考虑问题不全面,造成不必要的丢分。 3、考生的应

试能力不强。很多学生不理解考试的问题,不能回答,造成失分。这就表明考生如何选择有效信息作答的应试能力有待提高。总之,考生在答卷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一系表象,为指导我们今后的教学和考试提供可贵的一手资料,我们应深刻剖析。这就要求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二、试题结构及特点 首先,第一部分是客观题,共计73分,主要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选择题得分率为70%左右,当然,这和平时作业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也说明老师和学生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特别注重对基础知识的把握。其次,第二部分为简答题,共计27分,本题主要考察学生上课认真听讲和做笔记的能力。一般来说,简答题考的就是课本上的知识点,认真听讲和认真做笔记的同学则可以考出优异的分数,但好多学生由于对课本知识把握不是很好,所以简答题部分失分很严重,比如简答题第一小题,考察的是思维的独立性的含义,这是教材原原本本的知识点,但是好多同学却答不出来,失分很严重,这也说明学生基础知识把握不牢。 三、存在的问题 1、考生的基本功有待提高,错别字现象、字迹模糊不清现象、语言 表达不通顺现象等依然存在。说明学生的基本功不扎实,基础打的不牢。 2、考生理解题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不强。答卷中答非所问,

量产车主观评价标准(DOC)

量产车主观评价标准 文件编号: 版本: 初版日期: 修订日期 编制:日期 校对:日期: 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 1、目的: 对被评价车通过测试数据的收集、分析,同类汽车产品的测试数据的系统分析比较,实

现对车辆通过外观、噪声、动力性、同经济性、安全性、制动性、可靠性等方面的综合评价。 2、评分标准: 评分标准:10分制 1-表示试验样车极差于对比样车,拒绝接受,需要新设计 2-表示试验样车差于对比样车,拒绝接受,需要新设计 3-表示试验样车较差于对比样车,拒绝接受,需要新设计 4-表示试验样车稍差于对比样车,拒绝接受,需要新设计 5-表示试验样车接近于对比样车,可接受,希进一步改进 6-表示试验样车合格于对比样车,可接受,希进一步改进 7-表示试验样车好于对比样车,没有问题或极少问题 8-表示试验样车与对比样车比较,很好,没有问题或极少问题 9-表示试验样车极好于对比样车,没有问题或极少问题 10-表示试验样车与对比样车相比,完美。 3、主观评价的评分实施方法 1)参加评价的试验人员需认真熟悉试验车辆性能及结构,并通过多次反复操作后认真填写评价表。 2)除按照规定评分外,十分制中,当评分低于或等于6分时,对评价结果必须加以说明,对其他评分也希望有这种说明 3)试验结果取全体参加评价的试验人员的评价结果分值的平均值 4)除评分之外,对于应改进的项目,列出改进项目表,进行分级,级别分为A、B、C类,含义如下 A—用户不能接受,必须加以改进后才能生产,销售时不能出现。 B—50%的用户会发现,对整车性能和可靠性无重大影响,但会影响用户的购买欲望和影响公司的品牌形象,建议更改。 C—只有专业人员才能发现,对车辆有细微的影响,可以边生产边进行改进

汽车性能及评价指标

汽车性能及评价指标 中文摘要:通过本文探索有关汽车性能及评价指标,更深入地对汽车的了解。汽车的性能包括汽车的动力性、经济性、安全性、平顺性、通过性以及排放性能等。动力性是汽车赖以生存的根本,经济性是决解汽车发展的瓶颈,安全性是社会对汽车的基本要求。本论文是探索汽车的动力性、经济性和安全性,以及理解他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汽车动力性 汽车动力性概述:汽车动力性系是指汽车在良好路面上直线行驶时由汽车受到的纵向外力决定的,所能达到的平均行驶速度。汽车是一种高效率的运输工具,运输效率之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汽车的动力性。所以,动力性是汽车各种性能中最基本的,最重要的性能。 汽车动力性指标:汽车动力性主要由三个方面指标来评定。A、汽车的最高车速。最高车速是指,在水平良好的路面上汽车能达到的最高行驶速度。B、汽车的加速时间。汽车的加速时间表示汽车的加速能力,包括原地起步加速时间和超车加速时间。原地起步加速时间是指汽车由一档或者二档起步,并以最大的加速强度(包括选择恰当的换挡时机)逐步由某一较低车速全力加速至某一高速的时间。超车加速时间是指用最高档或者次高档某一速度全力加速至某一较高速所需的时间。因为汽车超车是与被超车车辆并行,容易发生安全事故,所以超车加速能力强,并行行驶的时间就短,行程也短,行驶就安全。一半常用0—>400M 的秒数来表名汽车原步起步能力,对超车加速能力还没有一致的规定,采用较多的0—>100KM/H所需的时间来表名加速能力。C、汽车能爬上的最大坡度。汽车爬坡能力是用满载或者一部分负载的汽车在良好路面上的最大爬上坡度表示的。显然,这个爬坡度是一档的最大爬坡度。【一档的牵引力是最大的。因为经过变速箱和减速器的减速作用,所谓减速增矩】。越野车的最大爬坡度大概都是60%,也就是角度制的31度左右。以上的三个方面应该都是在无风,或者微风的条件下测定的。 汽车燃料经济性的评价 汽车燃料经济性的评价指标汽车燃料经济性,是指汽车以最少的燃料消耗完成单位运输工作量的能力。奇瑞汽车的汽车发动机燃料经济性通常用有效燃料消耗率g。或有效效率叭评价。 但它们均不能反映发动机在具体汽车上的功率利用情况及行驶条件的影响。所以,它们不能直接用于评价汽车燃料经济性。奇瑞汽车为了评价汽车的燃料经济性,常选取单位行程的燃料消耗量(L/lOOkm)或单位运输工作的燃料消耗量(1./100t·km、L/kP·km)作为评价指标。前者用于比较相同容量的汽车燃料经济性,也可用于分析不同部件(如发动机、传动系等)装在同一种汽车上对汽车燃料经济性的影响;后者常用于比较和评价不同容载量的汽车燃料经济性。其数值越大,汽车的经济性越差。 汽车燃料经济性也可用汽车消耗单位量燃料所经过的行程(km/L)作为评价指标,称为汽车经济性因数。例如,美国采用每加仑燃料能行驶的英里数,即MPG或mile/USgal。其数值越大,奇瑞汽车的汽车燃料经济性越好。 汽车被动安全技术 1、安全带 汽车安全带是一种安全装置,它能在汽车发生碰撞或急拐弯时,使乘员尽可能保持原有的位置而不移动和转动,避免与车内坚硬部件发生碰撞而造成伤害。安全带与安全气囊一样,都是现代轿车上的安全装置,但是前者的历史悠久,普及范围广。 看似简简单单的安全带其实并不“简单”。一直处在关注行车安全最前沿的通用汽车公司,通过分析大量意外事故后发现:汽车安全带不但能使人保住性命,更能在超过半数的事故中减低甚至消除驾车者、乘车者受伤的机会。汽车发生碰撞或遇到意外紧急制动时产生的巨大惯性作用力,会使驾驶员、乘客与车内的方向盘、挡风玻璃、座椅靠背等物体发生二次碰撞,极易造成对驾乘员的严重伤害,甚至将驾乘员抛离

马原主观题答题原理群

马原主观中答题中的常用原理和概括性表述 (一)唯物辩证法板块 1.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分化和统一及人和自然关系 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在实践中形成的、始终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纳入了社会过程的物质交换关系,是具有社会性的物质交换关系。通过劳动实践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它们的和谐统一,便成为人类必需面对的永恒主题。如果人类不保持自身与自然的和谐统一,那就会危及自身的生存发展。正确的实践观点是理解人与自然关系,人与自然统一的关键。 2.意识的能动作用 意识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并对客观世界产生能动的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它主要表现在:第一,意识反映世界具有自觉性、目的性和计划性。第二,意识不仅反映事物的现象,而且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不仅能反映现存事物,而且能追溯过去、推测未来,创造一个理想的或幻想的世界,具有能动创造性。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第四,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意识的能动性受客观世界的规律性的制约,只有正确反映客观世界和人类现实生活规律的意识,才能有效地发挥能动的作用;违背客观规律的错误意识,则只能导致行动的失败。意识的能动性的实现最终还受制于人类实践的发展水平。 3.认识并尊重客观规律 规律是事物的内部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势。规律这一范畴揭示的是事物运动发展中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客观性是规律的根本特点,它的存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相反,人的意识及其指导下的实践却要受规律的支配。人们不能藐视规律,更不能创造和消灭规律。人在客观规律面前又不是完全消极被动无所作为的。人们在实践中可以认识或发现规律,并利用这种合规律的认识指导实践,达到改造世界、为人类谋利的目的。人类还可以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使事物朝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 4.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 首先,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以承认规律的客观性为前提。人们对客观规律的认识越深刻、越正确,就越能有效地发挥主观能动作用;不顾规律和违背规律,只能把事情办糟。其次,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人们通过自觉活动能够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对自然和社会的改造,人的需要、利益是历史发展的重要动力,自觉能动性是人与动物的重要区别。所以我们要把尊重事物发展的规律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统一起来。 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其次,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基本途径。最后,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5.联系与发展的普遍性 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联系具有客观性。坚持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从事物固有联系中去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联系具有普遍性,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同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之中,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每个事物都是世界普遍联系中的一个成分或环节。世界的普遍联系是通过“中介”来实现的。联系具有多样性。马克思主义关于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要求人们要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的观念,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 发展是前进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是指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旧事物是指丧失历史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东西。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坚持事物发展是过程的思想,就要用历史的眼光看问题,把一切事物如实地看做是变化、发展的过程,既要了解它们的过去、观察它们的现在,又要预见它们的未来。 6.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五对范畴) 整体与部分:整体与部分的存在是互为条件的,整体是由部分组成的,没有部分便没有整体;反过来,整体制约着部分,没有整体就没有部分。整体包含部分,部分反映整体。整体与部分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人们在认识事物时总是首先把整体区分为它的各个组成部分,弄清他们的性质、特点和功能,然后再经过综合达到对整体的认识。原因和结果: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是自觉的实践活动的必要条件。辩证地分析事物的因果关系,分析存在和发展的不同原因及其不同结果,可以增强人们活动的自觉性、预测性和调控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