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 足的护理

糖尿病  足的护理
糖尿病  足的护理

糖尿病足的护理

发表时间:2011-11-24T11:47:36.89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30期供稿作者:芮晓婷[导读] 糖尿病足的患者随时受到感染的威胁,烫伤、摔伤、挤压伤等均可引起局部皮肤损伤造成感染。

芮晓婷(山西省太原市古交矿区总医院山西太原 030200)【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1)30-0204-02 【摘要】探讨糖尿病足的护理方法,在控制好血糖,感染的前提下,应用全身治疗和护理相结合。采取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做好局部溃疡的护理,同时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提高患者的自我保健能力。可明显减轻病情的发展,有效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关键词】糖尿病足护理预防糖尿病足是糖尿病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糖尿病可损害腿部神经,一旦神经受损,感觉的传导即受到影响,从而导致手足麻木、腿部烧灼样疼痛、感觉减退,易出现烧、烫伤或其他外伤。糖尿病还可以影响下肢的血液供应引起腿部疼痛,下肢供血不足抵抗力降低,足部受伤后经久不愈导致肢端坏疽,甚至截肢造成终身残废。因此,糖尿病足治疗的重点在于预防,而预防的关键在于患者的日常护理,加强对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及教育,对减轻或避免糖尿病足的发生发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1 临床资料

本组16例糖尿病足患者均为2型糖尿病,糖尿病诊断符合WHO(1985)标准。其中,男性11例,女性5例,年龄50~78岁,糖尿病病程2~25年。16例患者中均有不同程度足麻、疼痛、跛行等症状。溃疡发生部位:足趾8例,足背4例,足底2例,踝部1例,足跟1例,溃疡面积在0.5cm×0.5cm~7.0cm×9.0cm。16例糖尿病足患者均给予综合治疗,饮食控制,控制血糖、抗感染,足部护理及创面处理。

2 护理

2.1 积极控制糖尿病

饮食治疗是糖尿病的基本措施。根据患者的体重、年龄及活动量,计算每日饮食量,以达到热量摄入与能量消耗间的平衡。指导患者有规律地进食,原则上是进餐要定时、定量,早、中、晚3餐食量分配各1/3[1],应避免饱餐。监测血糖,根据血糖变化调整胰岛素剂量,将血糖控制在接近正常水平。疾病的好转,有利于局部病变的恢复。

2.2 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2.2.1 观察皮肤表现经常观察足背动脉的搏动、弹性、皮肤色泽及温度,如有搏动逐渐减弱或消失,皮肤温度降低,肢端发凉,皮肤逐渐变白或由暗红色转为暗紫红,甚至紫黑色,提示局部缺血缺氧严重,容易出现溃疡并形成坏疽。

2.2.2 局部皮肤护理由于糖尿病的病理生理改变,皮肤微循环障碍使皮肤屏障防御能力下降,容易发生感染。因此,做好糖尿病患者的皮肤护理至关重要。每天可用软皂温水39~40℃泡脚20min,洗脚时水温不宜太高;皮肤瘙痒或脚癣切勿用力搔抓;足部按摩每日数次,动作轻柔,应从趾尖开始向上按摩,促进患肢血液循环;嘱病人鞋袜应宽松。由于皮肤微循环障碍,寒冷时注意肢端保暖,但忌用热水袋保暖、热敷,以防烫伤起泡。

2.3 创面处理

出现感染的创面应每天换药,可根据脓汁培养情况,局部选用敏感抗生素,如庆大霉素、双黄连、呋喃旦啶等。创面感染严重,有腐肉、脓汁时,应切开引流或彻底清创,创面常规消毒后用生理盐水或呋喃西林液冲洗,局部用红外线灯照射,距离30~50cm,每日2次,每次15min,主要是促进血液循环和肉芽生长。也可用磺胺银粉、维生素E和氯啡林软膏交替涂创面,促进干燥、生肌、活血化瘀。经过以上的积极治疗和处理,若患者仍出现全身毒血症状,且感染灶明显扩大与健康部位失去明显界限,应根据药敏试验,选择适当的、足量广谱抗生素,给予全身用药。如感染仍无法控制,则应及时截肢。

3 糖尿病足的预防 3.1 严格控制血糖

根据病情及时调整降糖药剂量,给予糖尿病饮食,将血糖控制到接近正常水平。在饮食治疗中注意[2]:①按时进食。②控制总热量,在保持总热量不变的情况下,保证饮食平衡。③严格限制各种甜食。④体育锻炼时不宜空腹。⑤控制体重。

3.2 足外伤的预防

足外伤和感染是引发足溃疡的危险因素。积极预防足外伤,应做到:①每日检查双足,观察足部皮肤的颜色、温度和疼痛感觉有无变化。

②每日用温水(以不烫手为宜)清洁足部,保持足趾间的清洁、干燥;保持足部清洁,嘱患者勤换鞋袜。③避免足部受伤,不要赤足行走,不要赤足穿鞋,以防刺伤、碰伤。④注意保暖,尤其是冬天,要选择柔软、前头宽大合脚舒适的鞋子。⑤修剪指甲时注意剪平,不可过短。⑥正确处理鸡眼、脚癣。

4 结果

16例糖尿病足患者经上述治疗,15例均痊愈出院,其中,9例足部溃疡2~3周愈合,6例3~4周愈合,1例因入院时溃疡深入肌层,创面愈合较慢,后因家庭经济困难,放弃治疗自动出院(此病例出院时,溃疡面已成痂干燥)。

5 讨论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糖尿病长期持续高血糖、高血脂、高胰岛素血症,导致下肢血管硬化,管腔狭窄,血流量减少。糖尿病足的患者随时受到感染的威胁,烫伤、摔伤、挤压伤等均可引起局部皮肤损伤造成感染。因糖尿病足患者全身及局部防御功能减退,及易造成感染,而一旦感染发生,常经久不愈,反复发作,单纯使用抗生素难以奏效,不得不采取手术截肢治疗。

因而感染的预防和处理是决定预后的关键,糖尿病足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要加强健康教育完善护理,才能使治疗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精心的护理治疗及健康教育可以增强患者对治疗的积极配合,提高糖尿病足的治愈率,将糖尿病足防治的主动权交给患者自己,让其了解更多的疾病知识,提高自我保健能力,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从而消除足部隐患,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降低截肢治残率。减轻患者的身心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