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教学大纲

《自然辩证法》教学大纲
《自然辩证法》教学大纲

《自然辩证法》教学大纲

Dialectics of nature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1. 课程代码:

2. 课程性质:

3. 学时/学分:32/2

4. 课程目标:《自然辩证法》是理、工、农、部分社科类硕士研究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必

修课。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紧密结合科学技术的发展,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准确概括现代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正确回答当代科学技术革命提出的重大哲学问题。通过学习本课程,要求学生理解和掌握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协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加深对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理解,形成跨学科知识结构,使研究生更好地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指导科研工作。本课程教学重点是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第一,培养学生对各门科学理论中的哲学思想的认知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第二,扩大学生的科学视野,尤其是增强跨学科的思维能力,为科学发现与技术发明奠定理论基础;第四,加深学生对科学与技术、科学与文化,包括技术与社会之相互关系的认识,培养学生在科学与技术两方面的道德判断能力和灵感思维能力。

5. 教学方式:采用案例教学、专题讲座、课堂讲授、课堂讨论与学生自学相结合的形式。

6. 考核方式:开卷结合课程论文写作。

7. 先修课程: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和自然科学基础(高等物理、高等数学、高等生物学等)。

9. 教材及教学参考资料:

(一)教材:

[1]《自然辩证法概论》.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教育司组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 《自然辩证法专题讲座》(内蒙古自治区硕士研究生公共政治课统编教材).——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7.8。

(二)教学参考资料:

[1]恩格斯.自然辩证法·导言. 人民出版社,1971

[2]钱三强等. 科学技术发展的简况. 知识出版社,1980

[3]A·查尔默斯. 科学究竟是什么. 商务印书馆,1982

[4]B·贝弗里奇. 科学研究的艺术. 科学出版社,1984

[5]J·贝尔纳. 科学的社会功能. 商务印书馆,1982

[6]J·里夫金等. 熵:一种新的世界观. 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

[7]邓小平. 邓小平论科学技术. 科学出版社,1997

[8]恩格斯,《反杜林论》,人民出版社,1970年版

[9]曾国屏等. 当代自然辩证法教程.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

第二部分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绪论

教学内容:

第一节自然辩证法在马克思主义中的地位

第二节自然辩证法的历史发展

第三节自然辩证法和中国现代化

教学要求:

了解:自然辩证法在马克思主义中的地位,学习自然辩证法的现实意义,自然观的历史发展。

熟悉:自然辩证法的研究方法。

掌握:自然辩证法的主要内容和研究对象。

第一编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第一章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

教学内容:

第一节古代自然科学和朴素辩证自然观

第二节16世纪、17世纪自然科学和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

第三节19世纪自然科学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教学要求:

了解: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创立的重大意义。

熟悉:唯物主义自然观发展的三个历史形态:古代自然观、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掌握: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创立的自然科学基础与自然哲学的基本观点。

第二章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发展:系统自然观

教学内容:

第一节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和系统自然观的产生

第二节自然界的系统存在方式

第三节自然界的演化

教学要求:

了解:系统自然观确立的重大意义。

熟悉:自然界系统的存在和演化方式。

掌握:系统自然观的基本观点及其思维方式。

第三章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发展:生态自然观

教学内容:

第一节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思想

第二节生态自然观确立的现实根源与科学基础

第三节生态自然观和可持续发展

教学要求:

了解:生态自然观确立的现实根源—当代全球性的“生态危机”。

熟悉: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的基本观点和基本特征。

掌握:生态自然观的基本思想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原则。

第二编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

第四章科学的本质和科学知识的构成

教学内容:

第一节科学的本质

第二节科学知识的构成

第三节科学价值

教学要求:

了解:科学的含义和性质。

熟悉:科学划界的标准;科学的价值。

掌握:科学的本质属性;科学知识的构成。

第五章科学知识的形成

教学内容:

第一节科学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科学事实的获取

第三节科学假说的形成

教学要求:

了解:科学问题的提出和科学假说的形成在科学研究中的意义。

熟悉:科学选题的基本原则;科学假说形成的主要途径。

掌握:获取科学事实的基本方法。

第六章科学理论的创立

教学内容:

第一节创立理论的思维过程

第二节创立理论的语言

第三节创立理论的思维方法

第四节创立理论的思维形态

教学要求:

了解:科学语言及其在创立科学理论中的意义。

熟悉:创立理论的思维过程;创立科学理论的思维形态。

掌握:创立科学理论的思维方法。

第七章科学理论的评价和检验

教学内容:

第一节科学理论的逻辑评价

第二节科学理论的实验检验

教学要求:

了解:科学理论的评价和检验在科学研究中的意义。

熟悉:对科学理论进行实验检验的方法。

掌握:科学理论的逻辑评价主要包括的几个方面:相容性评价、自洽性评价和简单性评价等。

第八章科学理论的发展

教学内容:

第一节科学理论的累积式发展观

第二节科学理论的否证式发展观

第三节科学理论发展的社会历史观

教学要求:

了解:科学理论发展观的意义。

熟悉:三种科学理论发展观的形成历程。

掌握:科学理论发展的三种模式的基本观点。

第三编技术观与技术方法论

第九章技术的本质和结构

教学内容:

第一节技术的本质和特征

第二节技术的构成和分类

第三节技术的体系和结构

教学要求:

了解:技术体系的特征和演化。

熟悉:技术的本质及其特征。

掌握:技术的结构。

第十章技术认识和技术方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现代技术认识的特点

第二节技术的预测和评估

第三节技术方案的构思和设计

第四节技术方案的试验和实施

教学要求:

了解:现代技术认识的特点。

熟悉:实施技术方案的方法与程序。

掌握:技术方案的构思方法和设计方法。

第十一章技术价值与技术社会观

教学内容:

第一节技术价值

第二节技术伦理

第三节技术社会观

教学要求:

了解:技术发展中的伦理问题。

熟悉:技术价值的特点、主要内容和观点评述。

掌握:马克思、恩格斯的技术社会观思想。

第十二章技术创新和高技术产业化

教学内容:

第一节技术创新的概念和特点

第二节技术创新的过程和机制

第三节高技术及其产业化

教学要求:

了解:技术创新和高技术产业化对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意义。

熟悉:技术创新和高技术产业化的过程。

掌握:技术创新和高技术产业化的机制。

第四编科学技术与社会

第十三章科学技术的社会建制

教学内容:

第一节科学技术的社会体制化

第二节科学技术的社会组织

第三节科学技术的体制目标和社会规范

教学要求:

了解:科学技术的社会建制在科学研究中的意义。

熟悉:科学技术的社会组织。

掌握:科学技术的体制目标和社会规范。

第十四章科学技术的社会运行

教学内容:

第一节科学技术社会运行的特点

第二节科学技术社会运行的不平衡

第三节科学技术社会运行的保障

教学要求:

了解:科学技术在社会中健康持续运行的意义。

熟悉:科学技术社会运行的特点及不平衡性。

掌握:科学技术社会运行的保障。

第十五章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

教学内容:

第一节现代科学技术革命和社会发展新阶段

第二节现代科学技术革命和经济增长方式

第三节现代科学技术革命和发展模式的选择

教学要求:

了解:现代科技革命与高技术产业群的兴起。

熟悉:新的社会思潮、知识产业、后工业社会、第三次浪潮、大趋势论。

掌握:现代科技革命的意义、全球化问题。

第十六章科学技术和中国现代化

教学内容:

第一节科学技术现代化是中国现代化的关键

第二节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中国发展道路

第三节科学技术现代化的战略选择

第四节科学技术进步与中国现代化建设

教学要求:

了解:现代科技革命在中国的影响。

熟悉: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中国现代化的互动关系。

掌握: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对现代科技革命成果的应用和发展。

编写人:班瑞钧梅小青审核人:王立东

自然辩证法-课堂笔记

2007年考题 名词解释 自然辩证法观察机遇归纳演绎分析综合创造灵感从众性 二、回答问题 1、唯物辩证法的内容 2、毕达哥拉斯的自然观 3、实验类型和作用 4、谈谈芝诺追龟辩和飞矢辩的看法 5、头脑风暴的原则和进行方式 6、创造与智力的关系 7、二选一 1)具体说明找到技术创新目标的方法 2)试举出网上搜索的缺点和你遇到的困扰,至少5点 8、谈谈你对波普证伪主义的看法 一、 刘二中自然辩证法2005考题 名词解释:(20) 自然辩证法分析综合机遇创造新颖性(专利法中的)发明、实用新型等 问答:(60) 1、什么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辩证法,及其产生背景; 2、柏拉图的老师是谁?他们各自的自然观; 3、用观察的易谬性解释“特异功能”; 4、亚里士多德的归纳和演绎法; 5、详述寻找技术创新目标的方法; 6、头脑风暴法的规则和进行方式; 刘二中自然辩证法2004考题 一、名词解释 自然辩证法新颖性创造机遇分析综合(专利法)发明(专利法)实用新型 二、简答 1.辩证唯物主义的内容?产生的背景? 2.柏拉图的老师是谁?他们两人的自然观? 3.结合观察的易缪性解释“特异功能”的人为欺骗 4.“头脑风暴法”的原则和进行方式 5.亚里斯多德的归纳和演绎法 6.寻求创新目标的方法 三、论述波普的证伪主义思想 2008年1月考题 一:名词解释 自然辩证法观察机遇灵感创造性,新颖新创新性实用性等共十个其他想不起来了! 二简答题 亚里斯多德辩证观 唯物辩证法的内容 谈谈芝诺追龟辩和飞矢辩的看法 结合观察的易谬性解释“特异功能”的人为欺骗 波谱的证伪思想 创新的评判原则

自然辩证法礼堂刘二中课堂笔记 第一篇绪言 一、什么是自然辩证法:关于自然界、自然科学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和科学技术方法论。由恩格斯首先提出。 二、古代自然观: 1. 中国古代: 五行说:中国古代的"五行"说,就认为水、火、木、金、土这五种物质元素构成世界万物,战国时代"五行说"颇为流行,并出现了"五行相生相胜"的原理,即"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水胜火,火胜金,金胜木,木胜土,土胜水")。 八卦说:取自然界的八种东西作为世界的本原,这八种东西是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八卦说"较好地解释了世界的多样性。 元气说:宇宙天地和世界万物都是由"气"构成的。 "气"稀微无形, 人眼察觉不到,但又充满宇宙太空。元气还处在不停的运动状态之中,它的聚集生成万物,而万物的离散又成为元气。由于元气的运动,由于元气中阴与阳两种属性的矛盾冲突,从而构成了宇宙万物及其运动的多样性。 2. 赫拉克利特 火为本源;罗各斯(规律);万物皆流(我们永远不可能同一次踏进同一条河);对立面的同一、转化和斗争。 3. 毕达哥拉斯学派 数即万物;无理有理数;一切物都可以公度。 4. 诡辩学派: 世界即存在,存在是唯一的,永恒的,不运动的,不变化的,不生不灭的; 巴门尼德; 学生:芝诺:二分辨;追龟辨;飞矢辨 5. 苏格拉底 目的论(世界之所以如此是神有目的的安排,神的目的使社会发展)、研究事物的目的而不是原因 "辩论法":辩论双方; 一方提出观点,另一方进行辩论;使一方承认自己错误,同意自己的想法。 6. 柏拉图 理念观:理念是真实的世界; 感觉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影子或摹本; 理念世界是巨匠或造物主的杰作; 认知即回忆,人的认识过程是一个回忆的过程 7. 德谟克里特 原子论:一切物质由原子和空虚组成 原子是运动的,原子的大小形状不变,从而构成缤纷世界 8. 亚里士多德(求学于柏拉图,为亚历山大的老师)

论技术异化(自然辩证法)

论技术异化 “技术异化”并不是一个严格的学术术语,在不同学者的著述中,意思也不尽相同。本文所述技术异化是指人们在通过技术活动处理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实现技术服务于人类的正价值过程中.技术反而以一种异己的敌对的力量,给人类自身带来危害。这也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技术异化的基本含义。基于这一理解,我们认为:技术异化具有必然性;技术异化可以“弱化”或部分“消除”,但彻底根除技术异化不具可能性。这可从自然的、知识的和人本的三大维面来解读和论证。 1 技术的反自然性使技术异化具有必然性 技术具有合自然性,即合自然规律性,这是一切技术赖以存在的客观基础,这也就是F 拉普所说的:“人类所创造的和未来要创造的一切技术都必然是与自然法则相一致的。”合自然规律性是技术的本性之一。但是,技术同时又具有反自然性,即反自然天然性(包括反自然天然因果性)。技术的反自然性表现在技术的生成、传播、应用以及应用的成果——技术产品等各个方面。 技术的反自然性对于人、对于技术本身来说意味着什么呢? 第一,技术的反自然性决定了技术具有“对人的不友好、敌对”即反映了技术异化的倾向性。这是因为:技术的反自然性,决定了技术之于自然在本质上是一种“异己之物”,这意味着在技术与自然的关系中,技术必然会对自然产生“干扰”、“破坏”作用。这种“干扰”、“破坏”作用对于人类来说具有“二重性”:一方面,技术正是通过对自然的“干扰”、“破坏”来“实现技术服务于人类的正价值”的,但另一方面,这种作用同时也反映和体现了技术“以一种异己的和敌对的力量反作用于人本身”的倾向性,因为技术反自然性的实质也就是技术对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物质条件——自然界的干扰性、破坏性,这种干扰性、破坏性本身无疑蕴涵了“给人类自身带来危害”即技术异化的倾向和可能。 第二,技术反自然性的客观性使技术异化具有必然性。技术反自然性的客观性是指技术一经产生,技术所具有的反自然性将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地客观存在着,即使技术的这一特性展现了一种“恶”的价值倾向,人们也无法彻底改变它,而只能任其作用于这个世界。也就是说,技术一旦被创造出来,其所具有的反自然性对世界的作用具有永久性,而这种永久性将随着技术反自然性的具体效应的积累而在总体上使技术异化具有必然性。就像汽车技术在为服务于人类的正价值过程中,它已明显地表现出了一种“恶”的价值倾向——车祸、污染、耗能等,但人们无法彻底改变它,而只能任其永久地作用于这个世界一样。由于汽车技术大量和永久性的使用,伴随其“恶”的具体效应的积累,汽车技术也就必然成为“和平时代的战争”(指对人体自然的毁灭)、“人类健康的杀手”和“能源消耗的无底洞。也就是说,汽车技术反自然性的客观性使汽车技术异化具有必然性。 2 技术的不确定性使技术异化具有必然性 技术具有确定性,即技术具有可靠性、稳定性,它是技术建立在科学知识的确定性基础上、在(科学)知识维面上所具有的一种特性。 但是,进一步的研究表明,技术赖以建立的科学知识基础本身同时又具有不确定性,即便是像牛顿力学这样一种确定性知识,20世纪60年代的KAM定理,也揭示出了牛顿力学具有内在的随机性、不确定性。至于现代科学理论,其知识的不确定性特征就更为凸显了。例如,

自然辩证法

第二讲:了解自然观演变的基本历史 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根本看法或总的观点。它既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的方法论。它是一个历史的范畴,伴随着科学的萌芽而产生,伴随着科学的发展而变革。 演变的逻辑顺序:自然的附魅→自然的祛魅→自然的返魅 (1)古代朴素自然观史前神话阶段的自然观 起因:对自然界加以说明和解释。特点:“万物有灵”论 表现形式:神话传说、盘古开天辟地、女娲抟土造人、后羿射日、夸父逐日、精卫填海 史前神话自然观对当时社会活动的影响:“图腾”信仰和自然崇拜、巫术、祭祀、祈祷、从中萌发了理论科学。 中国古代自然观 (1)《周易》中体现的自然观:普遍联系的观点 周易:一般认为它是一部卜筮之书。 卜,占卜,指的是依据天地万物的表征来确定吉凶,“占”是观察兆象的意思,“卜”是用火灼甲骨取兆的意思。筮,用蓍草来预测凶吉。 《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象》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2)《老子》一书所体现的自然观:演化观 原文:第一章: 1、道可道,非恒道。名可名,非恒名。无名,万物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恒无欲也,以观其眇;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徼(jiao)。 2、25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3、42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中气以为和。 (3)中国古代自然观的特点:侧重于回答自然是怎样的 优点:A、朴素辩证法(阴阳辩证法);B、自发运动变化(《易》—循环演化、生成论);C、自然、人生和社会相联系(天人合一) 缺点:A、不讲逻辑,不严密,不成体系。B、臆想、猜测,不重观察,人为规定。 古希腊自然观:侧重于回答自然为什么是这样的 A、泰勒斯:水——万物始基 意义:否定了神创造一切的观点,开创了从世界本身来认识世界的正确道路。 B、柏拉图,前427-347,理念论 1、存在着两个世界,一个是理念的世界,另一个是经验的现实世界。现实世界是虚假的,只有理念世界是真实的。

自然辩证法论述题

A.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9世纪下半叶创立的。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一书奠定了这门学科的理论基础,该书对于19世纪中叶自然科学的重要成就作了辩证唯物主义的概括,并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内容。《自然辩证法》于1925年在前苏联公开出版。从那以后,自然辩证法逐渐引起人们的注意,尤其是在科学工作者和哲学工作者中,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并逐渐发展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和一个新学科。 在面授时,我给大家介绍了自然辩证法的性质、内容及研究对象,尤其对为什么要上自然辩证法这门课程作了一定的阐发。那么,对于“自然辩证法”,你是怎么看的呢? 请大家阅读教材《绪论》一章、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导言以及龚育之、孙小礼写的《自然辩证法的历史发展和主要内容》。主要了解和讨论以下问题: 1、自然辩证法的性质、内容和研究范围是什么? 1)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对象是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自然辩证法的创立与发展同哲学与科学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以其与社会关系的已有成果的概括和总结。 性质:自然辩证法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学科。它从自然观、认识论、方法论与价值论方面,研究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是科学技术研究的思想理论基础。 范围: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研究对象与研究范围涉及如下广泛的领域:自然界-科学-技术-社会。 内容:主要以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为研究内容,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方法论是自然辩证法的基石,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织部分。自然辩证法的体系和主要内容是:自然观-科学观-技术观-科学技术与社会。 2、自然辩证法和科学技术有什么关系? 1)自然辩证法在科学技术的具体学科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普遍原理之间,是处于一种中间的位置。 2)自然辩证法与自然科学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对象是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自然辩证法的创立与发展同哲学与科学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与社会关系的已有成果的概括和总结。 3)自然辩证法告诉我们,科学技术方法是关于科学技术研究中常用的一般方法,包括有适用某些学科的特殊研究方法、适用于各门自然科学或技术科学的一般研究方法即适用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的普遍研究方法。 3、作为一个科技工作者,为什么要学习自然辩证法? 1)自然辩证法揭示的是自然界存在的普遍现象,科学研究是对存在的普遍现象的解释,所以科学研究与自然辩证法是相辅相成的。 2)树立辩证自然观,缩短对自然界认识的历程。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强化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传播科学精神,提高理论思维能力,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可以对科研工作者提供有效的指导作用。为科研提供认识原则,为科研人员建立和创造新的方法提供指导,为衔接研究中的空白提供指导切合理工科研究生实际的公 共理论课,必须建立一种面对现实问题的自然观和科学观,哲学与科学之间的特殊性与概括性科学研究需要理论思维和辩证思维。 4、对于“自然辩证法”,你是怎么看的呢? 自然辩证法是研究自然与人类社会的关系为主要内容,其中自然界是第一性的,科学技术是自然发展史与人类社会发展史相互关系相互制约与相互作用的中介。社会发展经历不同的历史阶段,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内容也有所不同。

北航自然辩证法概论论作业_自然辩证法在材料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 《自然辩证法概论》期末课程论文 论自然辩证法在材料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以材料的发展历程为例 姓名: 学号: 任课教师: 完成时间:

摘要:材料科学是研究材料的组织结构、性质、生产流程和使用效能,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作为多学科交叉与结合的结晶,其是一门与工程技术密不可分的应用科学,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该学科发展过程中,蕴涵着深刻的哲学原理,包括了自然辩证法的许多原理,如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质量互变规律、矛盾论、可持续发展论等。材料科学作为一门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其研究目的就是为了合理地处理人与自然的矛盾,从而得出对人类有益的方法与技术。本文通过思考分析,达到运用自然辩证法思维方式进一步指导新材料研究之目的。 关键词:自然辩证法;材料科学;研究应用

引言 科学技术属于哲学范畴,科学技术与哲学之间的关系不是两个事物之间相互外在的关系,而是事物自身内在的关系,即科学技术与哲学的其他构成因素之间的关系,以及作为部分的科学技术与作为整体的哲学的关系。科学技术与哲学之间的关系也不是一般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而是决定与被决定、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 材料科学技术是探索研究和制造新材料规律的科学,它不仅指出特殊材料研制的特殊方法,而且还揭示出各种不同材料研制的共同规律。同时,材料科学技术是一门技术科学,它介于基础科学和工程技术之间。与基础科学相比较,材料科学技术更接近于体实践;而与工程技术相比较,它则更接近于理论研究。它是基础科学研究中基础理论转化为应用技术的中间环节,它的主要特点是将具体技术中带有共同性的科学问题集中起来加以研究。 在材料科学研究中,探寻其中的自然辩证法原理对材料科学技术的发展很有必要。通过运用自然辩证法的原理可以帮助我们对材料自然科学有更深的理解和认识,使得我们在研究中抓住重点并有个清晰的思路,从而在科学研究中做出贡献。 一、自然辩证法的思想内涵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它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已有成果的概括和总结,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着的开放的理论体系。 自然辩证法包括三部分:自然界发展的一般规律,即自然界发展的辩证法;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即科学技术发展的辩证法;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规律,即科学技术研究的辩证法,亦即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科学技术方法论和科学技术观。它和各门具体科学技术一样,都是研究自然界、科学技术及其研究方法的规律性探索,这表明了它具有科学技术特性。 自然辩证法是自然界和自然科学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是人们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方法论。学习自然辩证法有助于我们抵制和批判各种伪科学和反科学,有助于净化社会环境,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内容涉及自然观、自然科学观、自然科学方法论及各门自然科学中的哲学问题和科学技术思想史等广泛的领域。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分支,因为自然辩证法不仅对人与自然关系进行哲学的考察,还要进

自然辩证法考试大纲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在职研究生“自然辩证法概论”考试大纲 一、基本原理 1、自然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的统一,是唯物证辩法的自然观和自然科学观。自然辩证法认为,自然界本身的辩证法是通过自然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人的辩证思维而日益揭示出来的,客观辩证法和主观辩证法不可分割,二者之间具有具体、历史的统一性。 2、自然辩证法是一门独立的哲学学科 哲学系统具有系统层次性。依据对客观规律进行一般抽象认识程度的程度,区分了哲学的两大层次:第一层次是总体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第二层次是三大并列的哲学科学——自然哲学(自然辩证法)、社会哲学(历史唯物主义)、精神哲学(辩证思维逻辑)。从此可知,自然辩证法处于自然科学与总体哲学(辩证唯物主义)的中介地位,是一门独立的哲学学科。 3、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 自然辩证法是关于自然和人对于自然认识和改造的哲学。具体说,自然辩证法是关于自然、自然科学和技术工程活动及其与社会的关系的一般性质、存在方式和发展规律的哲学学说。它研究自然界和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最一般的规律,对自然科学内容和自然科学的产生、发展历史作出哲学概括。自然辩证法研究的内容主要有两大方面:一是自然观,即对自然界辩证法的研究;二是自然科学观,即对自然科学辩证法的研究。 4、十九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的哲学意义 19世纪以来,自然科学有了一系列重大发现,其中,能量转化、细胞学说和进化论,被恩格斯称之为自然科学中彻底动摇了形而上学自然观的三大发现。三大发现从不同方面揭示了自然界的历史发展和普遍联系,是自然科学从搜集材料为主的分门别类研究上升为整理材料为主的系统辩证研究,瓦解了形而上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础,为唯物辩证法及科学自然观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自然科学基础。 5、自然辩证法的产生及其意义 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辩证法是在19世纪自然科学发展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从哲学思想的渊源上说,它依据自然科学发展的成果,对德国古典哲学中的唯心主义辩证法进行了唯物主义的改造。马克思和恩格斯形成他们的新哲学世界观,始于19 世纪40年代。他们关于自然辩证法思想的萌芽,也产生于这一时期。系统地研究、建立和阐明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主要是由恩格斯从19世纪50年代后期起进行的。在《反杜林论》哲学篇和《自然辩证法》手稿中,恩格斯依据当时的自然科学成果,描绘了整个自然界发展的辩证图景,运用丰富的自然科学材料阐发了辩证法的基本规律,研究了各门自然科学的辩证内容。他把自然科学所揭示的自然界的辩证法同自然科学认识发展和研究方法的辩证法联系起来研究,并认为从根本上来说认识的辩证法是客观的辩证法的反映,指出辩证法是唯一的、最高度地适合于自然观的这一发展阶段的思维方法。马克思和恩格斯很重视研究人和自然的关系,研究了自然科学和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在社会中的发展规律。恩格斯提出18世纪科学和哲学结合的结果就是唯物主义、启蒙时代和法国的政治革命,科学和实践结合的结果就是英国的社会革命等著名论断。马克思在研究政治经济学的过程中,详细地研究了技术史,论述了自然科学和技术在现代生产和现代社会中的作用。自然辩证法的产生不仅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而且对整个马克思主义及其科学的、实践的革命理论有重要意义。 6、自然辩证法和历史唯物论的关系 在哲学研究概括的自然、社会和思维这三大领域的知识中,自然辩证法是其中的一大领

(完整版)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内容

一、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内容 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自然观、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是自然辩证法的重要理论基石,这四者相互联系,构成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理论体系的统一整体,共同揭示人类社会与自然的本质。 科学观以及方法论 1.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 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总体看法。它是从整体上研究自然界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根本观点。包括:自然界的存在方式;自然界的演化发展规律;人和自然界的关系。 2.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认识论和方法论 是人们对科学技术所运用的认识和实践方法的哲学概括。它是关于科学技术研究中常用的一般方法的规律性理论。 3.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观 科学技术观:是人们对科学技术的总体看法。它是关于科学技术性质、作用及其发展规律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的总观点。 4.各门自然科学中的哲学问题 二、自然辩证法在马克思主义中的地位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也是人类社会相互作用的理论体系,是对以科学技术为中介和手段的人与自然、社会的相互关系的概括、总结,自然辩证法就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它既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科学、技术的认识的概括和总结,又是把马克思主义运用于指导具体科学技术实践的重要平台和通道。 三、自然辩证法在企业管理中的发展趋势 我学的是企业管理专业,该专业主要培养能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需要的经济管理和企业管理人才。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企业对于国家的发展越来越重要,而只有对企业实行科学的管理,企业才能够发展,国家的经济才能够发展。因此企业管理专业在当今社会仍然是热门专业,分析自然辩证法在企业管理的发展趋势,能够使得企业管理专业的发展更加的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更好的服务社会。 首先是可持续发展观念在企业管理专业中的体现。在自然辩证法中,就已经提到了有关自然的保护,人类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建设生态文明,寻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人类面临的必然选择。在十七大上明确的提出了“生态文明”这一重要的理念。社会对可持续发展也越来越重视,特别是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说,更是要以可持续发展作为第一目标,需要特别注重环境的保护,因此企业管理专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也需要对生态文明进行学习,要培养学生的生态文明的意识。因此自然辩证法在企业管理专业的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人与自然要和谐发展的观念对于企业管理的未来的发展十分的重要。 其次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从实际出发,把客观存在的事物作为观察和处理问题的根本出发点,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要求和具体体现,也是自然辩证法的重要内容。在企业管理专业的学习中,我们不能够仅仅的停留在书本之上,停留在企业管理的理论之上,需要联系实际,密切的联系实际的生活和工作,所学到的知识去解决实际中的问题,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问题。 再次是用联系、发展的观点看到问题,尊重客观规律。自然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普遍联系、永恒发展是世界的基本特征,而矛盾是事物

自然辩证法试卷

一、简述题(每小题7分,共计35分) 1.请简述唯物论自然观的主要内容。 答:唯物论自然观的基本思想是:世界是由物质及其现象所构成的;人的正确思想是对物及其物质现象的反映。(4分)衡量或判断一个思想是否是真理的标准就是:这一思想是否客观准确地反映了物质及其现象的真实情况。(3分) 2.对科学命题的证实为何是不可能的? 答:因为构成科学理论的命题是无时空限制的全称命题,其外延所指称的分子对象是无穷的,(4分)人们不可能用有限的经验现象去证实一个指向无限时空和无穷分子对象的命题。(3分) 3. 请简述人类生态危机的根源及其解决办法。 答:生态危机根源于人类所持的绝对中心主义认识论及其行为模式:把人从自然界分离出来当作“改造者”,是典型的人类绝对中心主义的表现,视万物为“白云苍狗”,一切为了人的需要,彻底破坏了人与自然的平衡。人类在动物谱系中扮演了一个贪婪而无节制的物种角色。(2分)但是,另一方面,人类的思维及其行为特征又不可能不是自我指向的,故而,人类又不可能不以自我为中心,在此情形之下,我们只能通过自我反省而选择一个相对中心主义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2分)解决之道是:大智若愚,人对自然作用一分自然也对人反作用一分。“克己复礼”,修复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克己,指克制人类的不恰当的欲望;礼,是指自然界的秩序。寻求替代能源。共同行动。(3分) 4. 请简述技术哲学的主要思想内容。 答:对于发明者来讲,技术就是他生命力量的象征,是生命智慧的确证;技术本身就是目的,因为他在发明感受到了此在不同于历史中的彼岸,生命就是每分每秒,发明让他感受到了存在的意义与快乐。发明使他超越了历史,他达到了一个前人不曾达到的智慧高峰,他因此成为了技术史上的一座高峰。(1分)(1).首先,人是动物谱系中的一个分支。动物与自然的关系,也适合于人与自然的关系。动物与自然的关系是通过自己的身体直接与自然发生关系。人,则不同,人是通过制造工具与自然发生关系;人将自然物质转化成自己的身体部分的外部设备。(1分)(2).动物是通过自己身机能的进化来获得与其他物种的竞争关系;而人则是通过“代具”——工具系统,来获得进化的力量。技术进化,即表现为工具系统的改进、更新和代替,从青铜器、铁器刀具到枪支、原子弹等等,工具系统体现了人的智慧水平的代际提高。技术进化,实际上就是人作为动物谱系的分支系统的进化。(1分)(3).技术进化是围绕着一个由某种特定技术的具体化而产生的平衡点,即达到一个相对稳定状态。技术是由相互关联的技术事件构成的集群。技术创新具有集群特征。(1分)(4).技术具有时间性、历史性、自我理解特性和实际功利性。时间性,即是说,过去的技术并不属于此刻的我,我的发明或创新是对前辈智慧的替代力量,我是历史长河中的一座山峰,后人必须从我这里超越过去。我的技术既是历史的绵延,也是技术史的改写者,是对过去的超越,是未来的起点。自我理解特性,即我的技术即能为他人所理解和应用,改善他人的生活,为他人创造了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我不仅享受到了作为创造者的快乐,我也享受到了作为创造者的那种交换权力(收入回报)。(1分)(5).普罗米修斯原则代表着技术为人类造福的积极因素;而厄庇墨透斯代表着技术的负面因素。法国思想家贝尔纳·斯蒂格勒(Bernard Stiegler)认为,厄庇墨透斯代表遗忘、造成过失、欠思考、愚蠢等;普罗米修斯代表沉思、反思、智慧。(1分)(6).人类是双重过失——遗忘和盗窃的产物.人类早期阶段是圆满的起源,然后是沉沦.人类缺乏动物的原始性生理缺陷,所以才需要技术来弥补。(1分) 5. 请简述科学共同体的作用。 答:近代科学具有群体特征,科学是由一群人围绕着共同的兴趣与领域,进行探索未知

自然辩证法论文

航空技术创新与自然辩证法 院系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姓名XXX 学号SY1405XXX 任课教师叶山岭 上课地点主M101 2015年4月10日

目录 引言 (1) 1 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简介 (1) 2 技术创新的基本内涵 (2) 3 航空技术创新实例与哲学原理分析 (2) 3.1 航空飞行器的认识与发展论 (2) 3.2 航空研制技术中的对立和统一 (3) 3.3 唯物辩证法对航空技术创新的影响 (4) 4 结语 (4) 参考文献 (5)

航空技术创新与自然辩证法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的当今社会,科技创新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越来越明显,技术创新能力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实力最关键的体现,是当今社会活力的标志,关系到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潜力。在我国航空工业从无到有,逐步强盛的发展过程中,理论和技术创新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可以说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自力更生的科技创新史。在技术创新的各项要素中,拥有创新思维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辩证唯物主义是把辩证法引入认识论,揭示了人类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有助于航空工作者掌握科学的思维方式,从而全面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航空技术创新;自然辩证法 引言:科技创新是促进现代生产力发展的决定力量。技术创新的核心内容是科学技术的发明和创造,其直接结果是推动科学技术进步,提高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进而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历程深刻地体现了这一伟大的哲学思想。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当今世界,只有不断开拓思路,加快技术创新的步伐,才能实现航空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技术创新不仅是知识的累积,更需要解放思想,转变思维方式,辩证唯物主义和认识论对于培养创新思维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从实际出发,列举了几个航空技术创新的实例,分析了其中所体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以期今后能够更加主动地运用自然辩证法指导科研工作。 1、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和认识论简介[1]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类认识史上的伟大革命,自然辩证法是其最重要组成部分。自然辩证法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是用普遍联系与永恒发展来研究事物的本质,揭示了支配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的最一般的规律。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有三条: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它们从不同的侧面揭示了事物的联系和发展。其中,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 辩证唯物主义不仅揭示了世界的本质及其发展的一般规律,而且揭示了人类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认识论就是研究认识的本质和过程及其发展规律的理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以实践为基础的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它以前的认识论的本质区别是:它把科学的实践观引入认识论,

自然辩证法复习提纲答案整理

序论部分 一、名词 1、《自然辩证法》 2、自然观 3、自然哲学 4、STS研究 5、科学哲学 二、问题 1、什么是自然辩证法?它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处于怎样的地位? 2、什么是科学哲学?它同自然辩证法学科的关系怎样? 3、科学(知识)与人文(知识)之间的关系怎样? 自然观部分 一、名词 1、自然 2、人工自然 3、拯救现象 4、泛神论 5、系统 6、系统的涨落 7、自组织 8、人化自然 9、可持续发展 10、《二十一世纪议程》 二、问题 1、神话自然观的特点。 2、古希腊自然哲学自然观的特点。 3、助天说的特点及意义。 4、顺天说的内容及评价。 5、现代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特点。 6、何谓生态平衡?生态平衡同人、同自然界的关系怎样? 7、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途径是什么?在今天有何现实意义? 8、什么是可持续发展观? 9、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什么? 10、《二十一世纪议程》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科学技术观部分 一、名词 1、科学 2、技术 3、科学共同体 4、学派 5、“无形学院” 6、“恩主”制 7、范式 8、知识经济 9、技术创新10、科学精神 二、问题 1、科学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2、技术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3、科学共同体的积累效应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4、科学技术的基本社会组织有哪些? 5、科学发展的证伪主义模式的基本内容。 6、科学发展的科学革命论模式的基本内容。 7、科学发展的科学研究纲领模式的基本内容。 8、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命题的内涵是什么? 9、何谓创新?何谓创新精神? 10、应该如何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科学家和工程师应肩负什么样的社会责任? 11 12、科学精神的内涵是什么? 13、应该如何看待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14、大科学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同社会经济的发展之间的关系怎样? 科学技术方法论部分 一、名词 1、科学方法 2、科学问题 3、类比方法 4、系统科学方法 5、技术方法 6、技术预测的原则 7、技术评估 8、技术评估价值观 9、技术原理 二、问题 1、科学认识的特点是什么? 2、研究科学技术方法论的意义是什么? 3、科学问题的特征是什么? 4、为什么说科学研究始于问题? 5、如何进行科研选题? 6、凡事实皆可成为科学事实吗? 7、如何看待科学研究中的机遇问题? 8、系统科学方法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9、研究自组织理论有何认识论意义? 10、技术方法的特点是什么? 11、技术预测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12、技术原理是如何构思的? 绪论部分 一、名词 1、《自然辩证法》P1 《自然辩证法》是恩格斯于1873-1883年所写的一部著作,

《自然辩证法》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是恩格斯的主要著作之一,它对于19世纪中叶自然科学的重要成就作了辩证唯物主义的概括,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内容,批判了自然科学领域的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观念。(1859年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一书出版,它证明了自然界的历史发展。) 写作目的:1870年恩格斯移居伦敦,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对自然科学的研究中,针对当时自然科学领域流行的形而上学和唯心论,打算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写成一部旨在反对庸俗唯物主义者毕希纳的论战性著作。 写作时间:1873---1876年,恩格斯写成了《导言》和《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中的作用》两篇论文和一些札记。1876---1878年写了《反杜林论》而中断。1878---1883年马克思逝世恩格斯已写成了该书的大部分论文和札记。1885年到1886年,又写了一些材料补充到手稿中。整本著作是未完成的,总体写作时间是1873---1886年。1895年恩格斯逝世后,《自然辩证法》的手稿落到伯恩斯坦手中。由于伯恩斯坦蔑视辩证法,把它看成是马克思主义中最大的“祸害”和“陷阱”。所以,手稿中除了《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中的作用》和《神灵世界中的自然研究》两篇外,其余都不予发表。十月革命后,在俄共(布)中央的努力下,该手稿终于在1925年用俄德文对照的形式第一次在莫斯科出版。 著作内容:《自然辩证法》一书是由10篇论文、169个札记和片段,以及两个计划草案共181个部分组成。 一、关于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问题。《导言》是书中最完整、最重要的一篇论文,比较系统地表达了辩证的自然观。《导言》分前后两部分。前一部分阐明了辩证自然观产生的历史必然性。恩格斯认为,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代替形而上学自然观是历史的必然趋势。近代自然科学的自然观的核心是认为自然界的一切都是不变的,即使有变化,也是由于外力的作用,因此它必然导致神秘主义。到了18世纪中叶,康德的星云假说在这个形而上学的自然观上打开了第一个缺口,神的第一次推动说破产了;地质学证明地球上的生物有其发展的历史;物理学的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证明了物质的各种运动形态可以相互转化;化学上用无机的方法制造出有机化合物,证明化学定律对有机物和无机物是同样适用的;生物学上的细胞学说和进化论证明了有机界是彼此联系和统一的,因而整个世界被证明是在永恒的流动和循环中运动着的。后一部分阐明了自然界辩证发展的图景。包括太阳系在内的所有星系最终都会灭亡。但是,物质运动在质和量两方面都是不灭的。“物质在其一切变化中仍永远是物质,它的任何一个属性任何时候都不会丧失,因此,物质虽然必将以铁的必然性在地球再次毁灭物质的最高的精华---思维着的精神,而在另外的地方和另一个时候又一定会以同样的铁的必然性把它重新产生出来。” 二、关于哲学和自然科学的关系。恩格斯指出,自然科学家在整理实验材料,上升为理论时,迫切需要辩证思维方法的帮助。然而这需要发展和培养。“为了进行这种培养,除了学习以往的哲学,直到现在还没有别的办法。”学习以往的哲学也可以为自然科学提供一个准则,避免历史上的错误。他还指出,任何科学家都有世界观,都接受某种哲学的支配,问题只是接受进步的哲学的支配还是接受落后腐朽哲学的支配。恩格斯揭示了人的思维以及思维方式的历史性:“每一个时代的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它在不同的时代具有不同的形式,同时具有完全不同的内容。因此,关于思维的科学也和其他各门科学一样,是一种历史的科学,是关于人的思维的历史发展的科学。”科学家应该争取做一个自觉的辩证唯物主义者。一个民族想要登上科学的高峰,是一刻也不能离开理论思维的。

自然辩证法笔记全

第一章绪论 一、简述什么是自然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自然界和科学技术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科学技术观,又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科学研究方法论,还包括数学和其他各门具体学科中的重大哲学问题。自然辩证法主要包括自然观、科学技术观、科学研究方法论三部分内容,两对矛盾及人与自然的矛盾、科学实践与科学认识的矛盾贯穿自然辩证法的始终。 二、简述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一书的体系结构及其主要内容。 全书由论文、杂记、计划草案三部分组成,以两对矛盾为主线将其形成完整的体系,共分为6大部分。 1.导言:阐述了自文艺复兴运动以来,自然科学的发展的历程及其重大成就;论述了形而 上学自然观的产生有其必然性。 2.自然科学与哲学:论述了哲学与具体科学之间的关系,哲学为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 法论指导,研究者把握了正确的哲学思维就会加速科研进程,少走弯路,避免犯唯心主义、宗教神学的错误。 3.辩证法:论述了唯物辩证法的科学体系,是有三大规律和五对范畴构成的。 4.物质的运动形式:论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运动观,揭示了物质、运动和时空之间的内在 联系。 5.各门具体科学中的辩证法:探讨了各门具体科学中的重大哲学问题。 6.劳动创造了人:论述了劳动创造了人、人类社会,实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向历史唯物主义 的过渡。 三、简述现代西方哲学主要流派及重大成就? (1)逻辑实证主义:20世纪初英·海森堡,爱因斯坦明确界定了科学的对象,认为科学研究的对象都是可以通过试验来证实的。 (2)伪证主义:波普尔强调思维创新和反向思维,指出科学发展的模式为:P1-TT-EE-P2;(3)历史主义:英·Kuhn库恩于1982年《科学革命的结构》提出科学发展的模式为:前科学-范式-反常-危机-革命-新模式。 第二章古代自然观与方法论 一、结合古代自然观的具体成就,简要说明古代自然观是朴素唯物主义和自发辩证法的有机结合。 古代自然观,无论是探讨世界本原的元素论(如古希腊米利都学派的水、无限者、气是万物的本原的观点;赫拉克利特的“活火说”;八卦学说和五行学说等。),抑或是探讨物质结构的原子论(如刘基伯-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伊壁鸠鲁的原子论和卢克莱修的原子论等。),还是探讨天体运行规律的宇宙论(如泰勒斯的“平地模型”,圆柱模型,毕达哥拉斯的“十天体模型”,托勒密的“九重天模型”,中国古代的盖天说、浑天说、宣夜说等。),都是从物出发解释其他现象,排除唯心主义和宗教神学的干扰,坚持物质第一性,本原的事物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交感而形成他物,体现了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观点。朴素唯物主义和自发辩证法的有机结合在于:古代自然观都是按照自然界的本来面目去反映事物,从本原上来揭示自然界各种现象。 二、简述八卦学说、五行学说的朴素唯物主义和自发辩证法思想。 1.八卦学说认为世界万物是以乾(天)、坤(地)、震(雷)、序(风)、坎(水)、离(火)、 艮(山)、兑(泽)这八种事物为本原构成的。天地是第一层次,表示事物的对立面。

自然辩证法作业及问卷

课程大作业 一在以下题目中任选一题: 1 从萨哈罗夫的呼吁谈科学家的社会责任 2 从奥本海默的浮沉谈科学和政治的关系 3 从李森科事件谈科学和民主的关系 4 从万尼瓦尔·布什的建议谈科学和社会的契约关系 5 斯诺命题和两种文化的融合 6 默顿的科学规范和现实 二大作业按论文格式撰写,包括:题名、摘要、关键词、正文和参考文献。正文部分不少于4000字。题名、摘要、关键词不需要译成英文。文末的参考文献必须严格按规范注写。 三大作业须提交纸版和电子版。纸版论文在最后一次课(第8周)上课时提交。各专业推选一位同学担任课代表,负责收齐电子版作业,将压缩后的文件夹以学院专业为文件名, 四严格遵守学术道德规范。正文中引用他人的观点、图、表、数据等均须注明出处,并按引用的先后顺序依次标注,出处在文末参考文献中按同样顺序列出,相同的文献使用相同的文献序号。 五纸版作业用A4纸双面打印,左侧装订。不需独立的封面页。首页左上角注明学院、专业、姓名和学号。 六如有特殊原因不能按时交作业,必须提前将缓交申请发送到上述电子邮箱,说明情况并告知本专业的课代表。经同意后,作业可缓两周提交。 七请各位同学协助完成一个小问卷调查,附在电子版作业的后面。感

谢各位协助我们改进“自然辩证法概论”的教学! 注: 1 安德烈·萨哈罗夫(Andrei Dmitrievich Sakharov ),苏联核物理学家,在苏联研制氢弹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1960年代开始活跃于政坛,反对核武器扩散,呼吁各国停止在地面进行核试验,也参和促成了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在1963年的签署。1975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2 罗伯特·奥本海默(J. Robert Oppenheimer),美国物理学家,曼哈顿计划的领导者。 3 特罗菲姆·邓尼索维奇·李森科(Trofim Denisovich Lysenko),苏联生物学家。 4 万尼瓦尔·布什(Vannevar Bush),美国著名工程师、科学家。二战末,为回应罗斯福总统的咨询,组织专家学者写作《Science, The Endless Frontier》,该报告认为“基础研究是技术进步的先行官”,建议美国政府大力支持不以使用为目的的基础研究。 5 斯诺(Charles Percy Snow),英国学者。1959年,在剑桥大学发表了“两种文化和科学革命”的演讲。 6 默顿(Robert King Merton),美国科学社会学家,1942年撰文《论科学和民主》,提出科学的规范。

自然辩证法考试提纲

1,创造性思维的特点和主要形式有哪些? 有创见的思维,即通过思维不仅能揭示事物的本质,还能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的、建树性的设想和意见。创造性思维与一般性思维相比,其特点是思维方向的求异性、思维结构的灵活性、思维进程的飞跃性、思维效果的整体性、思维表达的新颖性等。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具有开创意义的思维活动,即开拓人类认识新领域、 开创人类认识新成果的思维活动。创造性思维是以感知、记忆 、思考、联想、理解等能力为基础,以综合性、探索性和求新性特征的高级心理活动. 要提高创造性思维,首先要明确创造性思维的四个阶段: 准备阶段,是创造性思维活动过程的第一个阶段。这个阶段是搜集信息,整理资料,作前期准备的阶段。由于对要解决的问题,存在许多未知数,所以要搜集前人的知识经验,来对问题形成新的认识。从而为创造活动的下一个阶段做准备酝酿阶段,主要对前一阶段所搜集的信息、资料进行消化和吸收,在此基础上,找出问题的关键点,以便考虑解决这个问题的各种策略。豁朗阶段,也即顿悟阶段。经过前两个阶段的准备和酝酿,思维已达到一个相当成熟的阶段,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常常会进入一种豁然开朗的状态,这就是前面所讲的灵感。验证阶段,又叫实施阶段,主要是把通过前面三个阶段形成的方法、策略,进行检验,以求得到更合理的方案。这是一个否定-肯定-否定的循环过程。通过不断的实践检验,从而得出最恰当的创造性思维过程。其次,加强两类思维能力的训练,从直接引起思维变革的要求出发,侧重点放在对具有跳跃突变功能的非逻辑思维(联想、想象、灵感、直觉)能力的培养与开发上。发散性思维与收敛性思维相互结合,并使其实现最优化。遇到问题朝不同方向寻找解决方案,当所有方案确定后利用收敛性思维江问题的解决方案集中在某一个上进行突破。同时利用横向思维和逆向思维并举思考,在不能从逻辑上解决问题时,从侧面思考,来寻找突破口,避开思维定势,突破传统思的束缚维离实现问题的解决。 总之,在解决问题时利用各种思考方式,全方位、多角度对问题进行思考,实现问题的解决。 2,论述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的主要形式? 逻辑思维方法与非逻辑思维方法是相互联系、有机统一的。(一)逻辑思维方法与非逻辑思维方法在思维创造性的本质上是统一的。作为个体的人,存在着两种性质或两种形式的思维方法,即符合逻辑的思维方法或谓“逻辑思维方法”,以及并不要求符合逻辑的思维方法或谓“非逻辑思维方法”。非逻辑思维方法属于人们内在的心理活动方法,比如联想思维法、想象思维法、直觉思维法等。在运用逻辑思维方法的时候,经常也要发挥非逻辑思维方法的作用因为逻辑思维方法虽然是严密的、一丝不苟的,但现实事物是非常复杂的以致仅仅根据某种逻辑程序就想进入科学的迷宫是不够的。因此,按部就班的格式化、古板化的逻辑思维方法,就需要灵活的非逻辑思维方法来帮助。而非逻辑思维方法正好具有这样的灵活性,它不受固定格式的约束也不受任何时间、空间的限制,因而可以渗入任何思维过程,并综合其在关键时刻,帮助“断路”的逻辑思维方法重新接通,促成思维质的飞跃可见,思维创造性的过程也就是逻辑思维方法与非逻辑思维方法相互作用的过程,它们是同一思维过程中的两个相辅相成的方面。(二)逻辑思维方法与非逻辑思维方法在思维创造性的过程中是统一的。一个具体的思维运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