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市社区居民急救知识的普及与技能掌握情况分析

南充市社区居民急救知识的普及与技能掌握情况分析
南充市社区居民急救知识的普及与技能掌握情况分析

救护知识普及教学大纲(新)

关注健康敬仰生命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并结合《国务院关于促进红十字事业发展的意见》(国发[2012]15号)文件精神“建立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长效机制。要充分发挥红十字会在公众参与的应急救护培训中的主体作用。支持红十字会在易发生意外伤害的教育、公共安全等领域以及交通运输、矿山、建筑、电力等行业中开展应急救护培训。积极推动红十字救护培训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进企业、进机关,不断提高应急救护知识在人民群众中的普及率。” 当前社会灾害频发、紧急事故不断,各种意外伤害——地震、火灾、车祸、溺水、触电等随时都有可能发生。而灾害发生时,如何有效的在第一时间对伤者进行紧急救护,从而提高伤者的生存几率正是应急救护工作所要解决的问题。 打个比方,人在心脏停止跳动的4分钟之内进行心肺复苏,其成活率在50%(溺水、触电的心肺复苏成活率已达到70%以上),6分钟后降低到4%,8分钟之后几乎失去了救援意义。成都市救护车到达的时间,一般为12分钟,因此当有人员伤亡情况发生时,在最佳的急救时间内,现场主要的处理人即“第一目击者”也就是能够第一时间对伤者提供现场救护的人,这种现场

救护称为院前救护又叫院外救护。再比如,意外伤害中,骨折,尤其时颈椎、腰椎骨折后若搬运不当,将造成终身瘫痪;人体出血量超过800—1600毫升时,生命就有危险,同样的,利用“第一目击者”在事发现场对伤病员提供紧急救护是挽救生命的最佳途径。 据权威统计数据表明,我国每年有近3000万人次的危重急症和意外伤害需要现场救护和转送,如果只依靠医院和医生,当救护车到来时,往往会使处在生死边缘的伤病员在等待中错失挽救生命的最佳时机。因此,现代救护理论认为,在事发现场,利用广泛的经过专业培训的“第一目击者”对伤病员实施及时有效的初步救护,可以有效的减轻伤残,挽救生命。而事实上,学习救护技能,学会自救互救,只需要16学时的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部分基本知识普及仅需要120—150分钟)。 学会和掌握现代救护技能,可以为您和您的家人、朋友、单位和企业撑起一把生命的保护伞。 请,关爱健康,敬仰生命。 教学内容 项目一:了解红十字会的宗旨、理念

现场救护基本知识与技能.培训讲学

现场救护基本知识与技能 合肥市红十字会 救护培训部王仰扩 合肥市红十字会开展现场救护培训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赋予的法定职责,普及现场救护知识,掌握自救互救技能,需要大家积极参与。 前言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把维护全体公民健康,提高各族人民健康水平列为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任务。为了保障国家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民族兴旺,国家已把健康看做一个重要的社会目标。为此,卫生部发布了《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和技能》(66条)。在66条中,现场救护知识和技能是其中的重要内容。此外2008年5月12日发生在四川汶川的特大地震灾害的救助中,也可以看到在现实生活中大家多需要掌握健康知识和现场自救互救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从中我们深刻体会到,红十字会开展救护培训和社会群众接受培训的重要性。 在卫生部发布《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和技能》(66条)中,现场救护知识是公民健康素养重要内容。第20条指出,遇到呼吸、心跳骤停伤病员,可通过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急救。第25条指出,发生创伤性出血,尤其是大出血时,应立即止血、包扎、固定骨折,慎重搬动。第48条指出,劳动者要了解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遵守操作规程,注意个人防护。第60条指出,需要紧急医疗救助时拨打120急救电话是一种基本技能。第65条指出,抢救触电者时,不直接接触触电者身体,会首先切断电源。第66条指出,发生火灾时会隔离烟雾,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姿逃生,会拨打火警电话119 。 在四川汶川大地震救助现场,救助人员在紧急救助时,需要规范的救护技能,北京宣武医院著名神经外科专家凌教授,依据现场救护知识和技能要求编了脍炙人口的现场救护知识常识口诀:发现生命先送水,未能饮水快补液;清理口鼻头偏侧,呼吸通畅式原则;臀部肩膀往外拖,不可硬拽伤关节;伤口出血靠压迫,夹板木棍定骨折;颈腰损伤勿扭曲,硬板移送多人托。这易记易懂的救护知识口诀,必将在大地震中现场救护中发挥重要的救人并保障生命安全和健康的作用。可见,无论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突发灾害事件时,人们都必须掌握一定的救护知识和技能。这也是合肥市红十字会在上级红十字会领导下,致力于卫生救护培训的目的所在。 第一部分现代救护基础理论 一、救护新概念 1、新概念: ?现代社会发展,人类生活模式结构更新; ?危重急症、意外伤害,多发生在工作、学习、生活现场,与医疗机构存在距离; ?需要向公众普及救护知识,使他们掌握先进的救护理论和技能,成为能够在现场及时、有效地

2019知到智慧树急救基本知识与技术单元测试答案完整版

1.3? 院前急救做法不妥当的是 1.3? 关于现场救护体位摆放,以下哪项不妥 1.1? 心跳骤停的患者黄金抢救时间为 1.1? 关于“反应时间”,正确的是 1.1? 关于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说法,下列不正确的是 可在妙状元.com查看完整版 2.2 为避免损伤坐骨神经,下肢出血止血带应捆扎在 2.2 不能捆扎止血带的位置是 2.2?止血带绑扎松紧合适的标准是 2.2 关于担架转运伤员的描述正确的是 2.2 关于固定术下面错误的是 可在妙状元.com查看完整版 3.2 成年人口对口人工呼吸,每次吹出气体量约为 3.2 CPR后因缺氧最易引起的并发症是 3.2 一岁以下婴儿检查动脉搏动常选择在 3.2 胸外心脏按压正确部位是 3.2 成人胸外心脏按压频率为 4.4? 溺水初步急救首先应 4.3? 热射病的临床特征为 4.3? 小张连日来在炼钢炉旁工作,虽感疲乏,但仍坚持操作。今日上午工作不到2小时即感到头痛,头昏,随即出现嗜睡,颜面潮红、皮肤干燥无汗、脉速气促,即去医院急诊室。你估计小张发生了什么情况? 4.3? 预防高温季节露天作业者中暑,其主要预防措施为 4.3? 中暑高热首要应考虑到急救措施为

4.3? 下列哪项不是中暑的病因 4.2? 火灾发生时,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4.2? 下列关于烫伤的急救处理,不正确的是 4.2? 患者女性,35岁,双上肢烧伤患处疼痛较为迟钝。体检:双上肢布满小水疱,疱皮较厚。估计烧伤程度和预后正确的是 4.1? 踝关节扭伤伤员,下列措施不正确的是? 5.5? 对急性乙醇中毒患者救护的措施中,下列哪项正确 5.5 对急性乙醇中毒患者救护的措施中,下列哪项最重要 5.2 某中毒患者呼出气体中有大蒜臭味,应考虑 5.2 有机磷中毒出现毒蕈碱样症状主要表现是 5.1 以下关于毒物在体内过程描述错误的是 6.8 关于癔症抽搐大发作与癫痫抽搐大发作的比较,描述不正确的是: 6.7 中风发作时的紧急处理不正确的是: 6.6 关于冠心病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6.6 冠心病发作时下列急救处理措施错误的是: 6.5预防高血压急症发作的主要措施不包括: 6.4哮喘发作时急救处理措施不正确的是 6.4 哮喘发作常见的刺激因子不包括: 6.3需要立即送往医院的情况不包括: 6.2 关于晕厥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6.1 关于高热的急救处理描述错误的是?

我国公众急救知识普及现状

我国近年急救知识普及现状 【摘要】据了解,由于急救知识的普遍缺乏,我国民众在遇到灾害和突发事件时,往往自救和互救能力低下,这也造成了很多完全能够避免的人身伤亡。针对这一情况,通过综合分析我国近年急救知识普及现状,发现其中的主要问题:公众对急救知识重要性认识不够,急救意识有待提高;缺乏完善的急救普及培训体系;培训内容及方式有待更新;培训结果不如人意。针对问题提出对策,以提高公众的急救意识。 【关键词】公众;急救知识;普及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的健康意识明显提高。各种急危重症、意外伤害时有发生,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和健康, 意外伤害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我国每年因意外伤害死亡的患者约70万人,是居民死亡原因的第4位或第5位,也是134岁人群的首要死亡原因[1]。公众急救知识的普及情况对降低突发事件和灾难发生时的伤残率,提高生存质量起到重要作用。我国近年来在急救知识普及方面有了较大的发展,急救知识的普及使公众能得到及时、有效的现场自救和互救,为患者赢得宝贵的抢救时机,提高抢救成功率。在一些经济发达的国家,公民的急救水平甚至是衡量城市生活水准和社会发展水平的标志[2]。 1 普及急救知识的意义 大量医学统计调查发现,如果在心跳停止4 min内实施急救,抢救成功率为50%,如果在心跳停止后8 min实施急救,抢救成功率下降为10%,如果在心跳停止后10 min才实施急救,抢救成功的可能性仅为1%。因而“4 min”被称为救命的“黄金时间”。急救强调的是速度,而通常情况下救护车接报到赶抵现场平均约需10min,这正是心搏骤停、人工复跳的“黄金时间”[3]。但由于我国部分公众急救意识较差,对自已能否正确运用急救知识缺乏自信,害怕承担后果,缺乏救死扶伤的精神和责任感,急救意识的淡漠让很多生命贻误了宝贵的抢救时机[1]。大多数人除了消极等待急救医生的到来而别无他法,而部分人不了解急救知识和技能,在意外事件中因为搬运不当等导致伤者“第二次伤害”。所以急救知识的普及是很有必要的。 2 国外急救知识普及情况 上个世纪50至60年代,西方国家首先建立了现代心肺复苏理论和技术体系; 1956年ZOLL应用电除颤成功抢救了一例心室颤动的患者, 1958年美国Peter Safar证实了口对口人工呼吸优于“压胸抬臂通气法”; 1960年Kou-venhoven发表了第一篇关于胸外按压的文章,被称为心肺复苏的里程碑。口对口呼吸法,胸外心脏按压,配以体外电击除颤,构成了现代心肺复苏的三大要素。1961年Safar更进一步将CPR整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即基础生命支持(basic life sup-port,BLS),进一步生命支持(advanced life support, ALS),高级生命支持( prolonged life support, PLS)[4]。心肺复苏(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是急救技能中的核心内容,有研究证实,在普及CPR知识的欧美国家,每天有100多人幸免于死。由第一目击者进行CPR的有效率为66·67%,而事故发生后由医生进行CPR的有效率仅为5·28%,充分证实了“现场第一目击者”及早施行有效CPR的重要性[3]。 急救培训在欧美、日韩等国家都得到了积极地推行。2003年美国心脏病协会公布的统计资料显示,发生在院外的心源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 SCD)患者中, 95%来不及到

普及医学急救知识

普及医学急救知识,提高全民自救互救能力 是当前医务工作者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打造“健康镇江”三大工程之一。现介绍常用“十大急救”。 一心肺复苏(CPR) 【病例介绍】李某,男31岁,某学校电工,工作中不慎遭电击倒地后心跳呼吸骤停,该校老师立即对其就地进行心脏挤压,人工呼吸,并随即送本院救治,经抢救12分钟心跳呼吸恢复,5小时后神志清醒,治疗两周痊愈出院。 该病人因电击伤后导致心跳、呼吸骤停,表现为“假死状态”。急救的关键是应立即进行就地抢救,不能等待专业人员。该病人之所以抢救成功,是由于事故发生后,该校老师掌握了心肺复苏技术,立即进行了人工呼吸、心脏挤压,为医院进一步抢救奠定了基础。下面介绍关于心肺复苏的方法。 1、如何判断心跳呼吸已停止?任何一种原因(常见原因有:心脏疾病、各种中毒、意外伤害等)导致突然意识丧失,没有呼吸,面色苍白等就是心跳呼吸已停止的征象。 2、如何进行心脏挤压?立即将病人就地仰卧,解开衣领。 操作步骤:急救者用左手紧贴病人胸骨(胸前正中一块骨)中下1/3处,右手重叠交叉左手手背上,用上半身重力垂直下压5cm。要求:肘关节不能屈曲,用力勿过猛,防止肋骨骨折。每分钟100次。心脏挤压与人工呼吸比例为30:2 。 面色改善视为有效。 3、如何进行人工呼吸?首先必须保持呼吸道通畅。头后仰,同时必须用手予以清除口腔、咽喉部有呕吐物、血液、痰液等后,方可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 操作步骤:急救者用左手捏住病人鼻,深吸一口气后迅速吹入病人口内,此时应见病人胸部抬高,视为有效,吹气完毕,放松左手,反复进行。 (具体见图解) 通过上述方法可迅速建立人工循环和呼吸,保证心脏等重要器官血液供应。因为心跳呼吸停止在4分钟内抢救时成功率可达30-50%,4---6分钟抢救成功率为10%;6--10分钟存活率仅1%;10分钟以上存活率几乎为0。所以对心跳呼吸骤停病人的急救,必须分秒必争,时间就是生命。

急救基本知识与技术

急救基本知识与技术 急救基本知识与技术 1、现场急救的目的和原则: 目的:最大限度的降低死亡率和伤残率,提高伤者愈后的生存质量。 原则:快抢、快救、快送,即“三快”。 2、紧急救护的程序: ①拨打120 ②迅速将伤者移至就近安全的地方③快速对伤者进行分类④先抢救危重者⑤优先护送危重者 3、基本急救知识与技术: ⑴呼吸中断急救法——人工呼吸法 ⑵心脏停止跳动急救法——胸外心脏挤压法 3、紧急止血法: 一)、止血 1、指压法:通常是将中等或较大的动脉压在骨的浅面。例如,将颈总动脉压向第五颈椎横突, 将肱动脉压在肱骨干上。此法仅能用于短时间控制动脉血流。应随即继用其他止血法。 2、压迫包扎法:常用于一般的伤口出血。注意应将裹伤的无菌面贴向伤口,包扎要松紧适度。 3、加垫屈肢法:在肘、膝等侧加垫,屈曲肢体,再用三角

巾等缚紧固定,可控制关节远侧流血。适用于四肢出血,但已有或疑有骨关节损伤者禁用。 4、填塞法:用于肌肉、骨端等渗血。先用1—2层大的无菌纱布铺盖伤口,以纱布条、绷带等其充填其中,外面加压包扎。此法的缺点是止血不够彻底,且增加感染机会。 5、止血带法:能有效的制止四肢出血。但用后可能引起或加重肢端坏死、急性肾功能不全等并发症,因此主要用于暂不能用其他方法控制的出血。使用止血带的注意事项:必须作出显著标志(如红色布条),注明和计算时间,优先后送伤员。连续阻断血流时间一般不得超过1小时,勿用绳索、电线等缚扎;用橡胶管(带)时应先在缚扎处垫上1-2层布。还可用帆布带或其他结实的布带,。止血带位置应接近伤口(减少缺血组织范围)。但上臂止血带不应缚在中1/3处,以免损伤桡神经。 二)、包扎:目的是保护伤口、减少污染、固定敷料和帮助止血。常用的材料是绷带和三角巾;抢救中也可将衣裤、巾单等裁开作包扎用。无论何种包扎法,均要求包好后固定不移和松紧适度。 1. 绷带卷包扎法:有环行、螺旋反折包扎,“8”字形包扎。包扎时要掌握“三点一走行”,即绷带的起点、止点、着力点(多在伤处)和走行方向顺序。 2. 三角巾包扎法:三角巾制作较为方便,包扎时操作简捷,且能适应各个部位,但不便于加压,也不够牢固。 三)、固定:骨关节损伤时均必须固定制动,以减轻疼痛、避免骨折片损伤血管和神经等,并能帮助法治休克。较重的软组织损伤,也宜将局部固定。固定前,应尽可能牵引伤肢和矫正畸形;

急救知识普及培训

急救知识普及培训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

急救知识普及培训 第一部分常见急救知识 一、出血与止血 损伤部位紧急止血是自救互救重要而常用的急救措施,若未能及时止血,可危及伤员生命。根据出血的特点,可迅速判断出血的类型和部位。 一般将出血分为三类:⑴动脉出血,出血呈喷射状,颜色鲜红,出血速度快且量大。 ⑵静脉出血,出血呈涌出状,颜色暗红,速度稍慢,但量也大。⑶毛细血管出血,从伤口向外渗血,色鲜红。 应根据出血类型及部位,采用相应的止血方法。 (一)指压止血 指压止血适用于头、面、颈、四肢动脉出血的急救,是用手指压迫出血部位的近心端,将动脉压向骨骼,中断血流,达到临时止血的目的。 ⑴颞浅动脉指压止血 适用于:头顶部和颞部出血。 用拇指或食指在耳的前方、下颌关节附近触摸到动脉搏动后,用力压向颞骨达到止血目的。 ⑵面动脉指压止血 适用于:面部出血 在下颌骨下缘、下颌角处前方3厘米附近摸到面动脉搏动后,用力将其压于下颌骨上。 ⑶颈总动脉指压止血 适用于:头部和颈部大出血

将拇指或其他4指并拢置于气管与胸锁乳突肌之间的沟内,在摸到颈总动脉搏动后,用力将该动脉向下压于椎骨上。 注意事项:决不能同时压迫两侧颈总动脉。 ⑷锁骨下动脉指压止血 适用于:腋窝、肩部和上肢大出血 在锁骨上窝内触摸到动脉搏动处,用拇指将锁骨下动脉压向肋骨。 ⑸肱动脉指压止血 适用于:上臂下段、前臂和手大出血。 在上臂上1/3段内侧触摸到动脉搏动后,用拇指将动脉压向肱骨。 ⑹股动脉指压止血 适用于:大腿、小腿和足部大出血。 将两手拇指重叠置于大腿前面上部最明显的搏动点,并用力将股动脉向后压向股骨;由他人救助时,救助者双掌交叉叠放于动脉搏动处,用力向后压向股骨。 指压止血应注意:⑴选择正确的指压止血部位。⑵压迫应向骨骼方向,压力大小适度。 适用于:全身各部位,尤其用于四肢止血, ⑴先用无菌或干净的纱布、敷料等盖住伤口,再用纱布卷或毛巾折成垫,压住伤口。 ⑵用三角巾、绷带等加压包扎。 注意事项:1、无急救包时可用手边的清洁布类织物。2、加压包扎压力适度,以保证肢体远端能扪及动脉搏动为原则。3、包扎后抬高肢体,以增加静脉回流和减少出血。4、伤口内有粉碎性骨折块突出时要慎用。 (三)屈肢加垫止血 适用于:没有骨关节损伤的前臂或小腿出血。

急救知识培训计划

急救知识培训计划 篇一:急救知识培训计划 急救知识和技能是保障人身安全的必要技能,是学生就业的必备知识和技能,是学生自我保护的随身武器,也是教师见义勇为的保障。 急救知识和技能包括:止血、包扎、骨折固定、搬运和人工呼吸、心肺复苏。 我校急救知识和技能培训分为三大类:学生急救知识和技能培训、教师急救知识和技能培训、红十字会急救队队员急救知识和技能培训。 学生急救知识和技能培训: 我校学生结构特点:我校XX年在校生1600余人,20xx年在校生1700余人。其中幼儿教育专业学生占70%多。幼儿教育专业有一门专业课------幼儿卫生保健,其中第五章内容为幼儿意外事故的防护和急救,大约在每年的3月份讲这部分内容,五课时结束。所以我校学生具有良好的急救基本知识基础。

1、一年级学生主要以理论学习为主,幼儿教育专业的学生已经学习过这些知识;培训的重点是音乐、美术、室内设计等专业的学生。 培训地点:学校多功能厅。 培训形式:急救知识讲座,适时播放急救的视频片段。 培训课时:幼儿教育专业学生培训一课时,相当于复习;其他专业的学生培训三课时。 培训教师:吴国富刘旭楠(初级急救员)代萍(学校校医) 2、二年级学生主要以实际操作技能练习为主,同时复习理论知识。 培训地点:学校多功能厅、综合排练厅。 培训形式:播放急救的视频片段,实际操作。 培训课时:四课时。

培训教师:段老师(郑州市红十字会负责急救知识传播) 郑州二院、九院的专业急救大夫 吴国富刘旭楠(初级急救员、急救队队员) 代萍(学校校医) 3、三年级学生大部分在外实习,不组织大规模的培训。培训对象采用抽查的方式,需要参加培训的同学可以穿插到一、二年级的培训当中。 4、近几年,我校在郑州市职业教研室主办的技能竞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我们联系了郑州市职业教研室的陈平主任,正计划把急救技能列为技能竞赛的比赛项目。如果急救列为比赛项目,将大大提高同学们的重视程度,促进学习热情。 教师急救知识和技能培训:

公众应急管理知识与急救常识

公众应急管理知识问答与急救常识 1.普及应急知识有何意义?应对突发公共事?公众应急管理知识问答与急救常识? 件的行为主体是什么? 掌握应急知识是提高处置突发公共事件能力的基础性工作。应急知识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宝贵财富。人类在与自然奋斗的过程中,不断探索积累了许多应急知识和经验,普及应急知识,帮助广大公众提高应急处置能力,是政府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广大公众是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行为主体。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必须充分发动群众、坚持依靠群众。要引导群众掌握应急知识,学会保障自身的生命财产安全;要提高群众的自救、互救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社会灾害损失。 2.发现刑事、治安案件以及危及公共与人身财产安全和扰乱公众正常工作、学习与生活秩序的案件时,怎么办??发现斗殴、盗窃、抢劫、强奸、杀人等刑事、治安案件时,应立即拨打110报警。若情况紧急,无法及时报警,则应在制服犯罪嫌疑人或脱离险情后,迅速报警。发现溺水、坠楼、自杀,老人、儿童或智障人员、精神病患者走失,公众遇到危难孤立无援,水、电、气、热等公共设施出现险情,均可拨打110报警。拨打110报警时,要讲清楚案发的时间、方位,您的姓名及联系方式等。如对案发地不熟悉,可提供现场附近具有明显标志的建筑物、大型场所、公交车站、单位名称等。报警后,要保护现场,以便民警到场后提取物证、痕迹。未成年人遇到刑事案件时,应首先保护好自身安全。 3.发现火情,怎么办??发现火情应及时拨打119火警报警电话。拨打119报警时,必须准确报出失火方位。如果不知道失火地点名称,应尽可能说清楚周围明显的标志,如建筑物等。尽量讲清楚起火部位、着火物资、火势大小、是否有人被困等情况,同时应派人在主要路口等待消防车。在消防车到达现场前应设法扑灭初起火灾,以免火势扩大蔓延。 灭火器的使用方法:手提式干粉灭火器适宜扑灭油类、可燃气体、电器设备等初起火灾,使用时,先打开保险销,一手握住喷管,对准火源,另一手拉动拉环,即可灭火。手提式泡沫灭火器适宜扑灭油类及一般物质的初起火灾,使用时,用手握住灭火机提环,平稳、快捷地提往火场,不要横扛、横拿,灭火时,一手握住提环,另一手握住筒身的底边,将灭火器颠倒过来,喷嘴对准火源,用力摇晃几下,即可灭火。手提式二氧化碳灭火器适宜扑灭精密仪器、电子设备以及600伏以下的电器初起火灾,使用时,一手握住喷筒把手,另一手撕掉铅封,将手轮按逆时针方向旋转,打开开关,二氧化碳气体即会喷出。 4.发生交通事故或交通纠纷,怎么办??发生交通事故或交通纠纷,可拨打122或 110报警电话。双方认为可以自行解决的事故,应把车辆移至不妨碍交通的地点协商处理; 其他事故,需变动现场的,必须标明事故现场位置,把车辆移至不妨碍交通的地点,等候交通警察处理。遇到交通事故逃逸车辆,应记住肇事车辆的车牌号,如未看清楚肇事车辆车牌号,应记下肇事车辆车型、颜色等主要特征。交通事故造成人员伤亡时,应立即拨打120急救求助电话,同时不要破坏现场和随意移动伤员。拨打122报警时,必须准确报出事故发生的地点及人员、车辆伤损情况。找交通警察处理交通事故是最好的解决办法。在交通警察 5.需要医疗急救服务时,怎么办??发现人员伤到达现场前,应注意保护现场。?

2020急救知识考试题及答案

2020急救知识考试题及答案 (一)A1型题 1. 护士在紧急情况下为抢救患者生命实施必要的紧急救护,应该做到以下几点,但除外(B) A 必须依照诊疗技术规范 B 必须有医师在场指导 C 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和自身能力水平进行力所能及的救护 D 避免对患者造成伤害 E. 以上均正确 2. 成人心肺复苏时打开气道的最常用方式为(A) A仰头举颏法 B双手推举下颌法 C托颏法 D环状软骨压迫法 E.托颈法 3. 环状软骨弓上缘之间与颈部正中线交界处。环甲膜穿刺点是:(A) A.甲状软骨下缘与环状软骨弓上缘之间与颈部正中线交界处。 B.甲状软骨下缘与环状软骨弓上缘交界处。 C.甲状软骨下缘与颈部正中线交界处。 D.甲状软骨下缘与软骨弓上缘之间与颈部正中线交界处。 E. 环状软骨弓上缘之间与颈部正中线交界处。 4. 四肢大动脉出血或采用加压包扎后不能有效控制的大出血应采用:(D) A. 加压包扎止血法 B.按压止血法 C. 指压止血法 D. 止血带止血法 E. 用止血钳直接夹闭血管的断端 5. 四肢小动脉、中小静脉或毛细血管出血应采用加压包扎止血法:(A) A. 加压包扎止血法 B.按压止血法 C. 指压止血法 D. 止血带止血法 E. 用止血钳直接夹闭血管的断端 6. 血红蛋白低于或等于?时,应嘱患者卧床休息,活动时动作要缓慢,避免突然体位改变:(C)

A. 30g/L B. 40g/L C. 60g/L D. 80g/L E.100g/L 7. 心肺复苏指南建议应用AED时,给予一次电击后即重新进行胸外按压,而循环评估应在 实施(E )个周期(约2分钟)CPR后进行。 A.1 B.2 C.3 D.4 E.5 8. 双人或多人实施CPR,施救者应在( A )秒内完成转换(IIb级推荐)。 A. 5 B. 7 C. 9 D. 11 E. 15 9. 心肺复苏指南建议对婴儿实施双人CPR均按照( B )的比例给予按压和通气。 A. 5:1 B. 15:2 C. 30:2 D. 15:1 E. 20:1 10. 2015心肺复苏指南继续强调将( D )的重要意义。 A. 迅速开放呼吸道; B. 迅速判断意识 C. 有效的人工通气; D. 有效不间断胸外按压 E. 除颤 11.双人CPR时,若高级人工气道已建立,患者自主循环未恢复,以下哪种方式是较为合理 的?( A ) A. 按压者连续胸外按压,另一施救者以频率8-10次/分给予通气; B. 按压者与另一施救者以30:2的比例给予按压和通气; C. 按压者与另一施救者以15:2的比例给予按压和通气; D. 按压者与另一施救者以5:1的比例给予按压和通气 E. 按压者与另一施救者以15:1的比例给予按压和通气 12.在车祸伤现场,作为奔向伤员的现场急救人员,应如何正确向伤员喊话?( C ) A. 大声呼喊伤员的名字,确定其是否能活动和反应; B. 大声喊出自己是来营救的急救人员,让伤员放心; C. 大声警告伤员不可随意活动,等待急救的处理; D. 大声报出自己名字,让伤员放心。 E. 不向伤员喊话,该处理什么就做什么措施。 13.作为一名跳楼致高处坠落伤患者的现场目击者,以下哪种做法是最正确及时的?( E ) A. 立刻拨打120急救电话,等待救援人员的到来; B. 立刻离开现场,以免惹祸上身; C. 立刻给患者行心电图,宣布患者死亡; D. 围观患者,议论纷纷,摇头叹息; E. 迅速判断患者意识和伤情,呼吁现场群众协助救治,同时拨打急救电话呼叫急救措 施,必要时立刻进行CPR或止血、固定等处理。 14.对于一位无目击者且可能丧失意识的呼吸、心跳骤停患者,您应该采取( B )初步判断 意识最为合理。 A. 摇晃法 B. 轻拍呼唤法 C. 呼唤法 D. 拍打患者脸部 E. 针刺法 15.以下说法中哪一条可能不正确( D ) A. 肺脏在正常时含有足够的氧,在呼吸停止后能防止严重的血氧不饱和达30秒左右; B. 单纯施行胸外心脏按压的患者存活率明显高于未接受CPR者; C. 在SCA导致心搏骤停早期,即使不通气,单纯胸外心脏按压可能也足以维持机体基本 的通气要求; D. 双人实行CPR时,应按照15:2的按压通气比进行。 E. 双人实行CPR时,应按照30:2的按压通气比进行。 16.在对未建立高级气道的心跳呼吸骤停患者进行CPR时,应进行(. B )次人工通气。 A. 1 B. 2 C. 3 D. 4 E. 5 17.在对心跳呼吸骤停患者进行基本生命支持时,以下哪种说法不正确。( C ) A. 用6-10秒(不超过10秒)检查是否存在正常呼吸; B. 对除怀疑颈椎损伤的所有病人使用仰头抬颏法开放气道;

班组应急救护知识与技能100谈

班组应急救护知识与技能100谈 第一章应急救护相关知识与技能 1.现场急救原则、步骤和注意事项 现场急救,是指在劳动生产过程和工作场所发生各种意外伤害事故、急性中毒、外伤和突发危重伤病员等情况,且没有医务人员在场时,为了防止伤患病情恶化,减少伤患痛苦和预防休克等所采取的一种初步紧急救护措施,又称院前急救。 (1)现场急救应遵循的原则 现场急救总的任务是采取及时有效的急救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伤病员的痛苦,降低致残率,减少死亡率,为医院抢救打好基础。为保证完成以上任务,在进行现场急救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先复后固原则。遇有心跳、呼吸骤停又有骨折者,应首先用口对口呼吸和胸外按压等使心、肺、脑复苏,直至心跳、呼吸恢复后,再进行骨折固定处理。 ◆先止后包原则。遇有大出血又有创口者时,首先立即用指压、止血带或药物等方法止血,接着再消毒,并对创口进行包扎。 ◆先重后轻原则。指同时遇有垂危和较轻的伤病员时,应优先抢救伤势危重者,后抢救伤势较轻的伤病员。 ◆先救后运原则。发现伤病员时,应先救后送。在送伤病员到医院途中,不要停止抢救措施,继续观察病、伤变化,减少颠簸,注意保暖,确保将其快速平安地送人最近的医院。 ◆急救与呼救并重原则。在遇有成批伤病员、现场还有其他参与急救的人员时,要迅速而镇定地分工合作,急救和呼救可同时进行,以较快地争取到急救外援。 ◆搬运与急救一致性原则。在运送危重伤病员时,应与急救工作协调一致,争取时间,在途中继续进行抢救工作,减少伤病员不应有的痛苦和死亡,安全到达目的地。 (2)现场急救的基本步骤 当各种意外事故和急性中毒发生后,参与生产现场救护的人员要沉着、冷静,切忌惊慌失措。时间就是生命,应尽快对中毒或受伤病人进行认真仔细的检查,确定病情。检查内容包括意识、呼吸、脉搏、血压、瞳孔是否正常,有无出血、休克、外伤、烧伤,是否伴有其他损伤等。 总体来说,事故现场急救应按照紧急呼救、判断伤情和救护三大步骤进行。 ◆紧急呼救。当事故发生并发现危重伤员后,须立即向专业急救医疗服务机构或附近担负院外急救任务的医疗部门、社区卫生单位报告,常用的急救电话为120或999。由急救机构立即派出专业救护人员、救护车至现场抢救。 ◆判断伤情。在现场巡视后对伤员进行最初评估。救护人员需要首先确认并立即处理威胁生命的情况,检查伤员的意识、气道、呼吸、循环体征等。 ◆救护。灾害事故现场一般都很混乱,组织指挥特别重要,应快速组成临时现场救护小组,统一指挥,加强灾害事故现场一线救护,这是保证抢救成功的关键措施之一。 灾害事故发生后,应避免慌乱,尽可能缩短伤后至抢救的时间,强调提高基本治疗技术是做好灾害事故现场救护的最重要的问题。要善于应用现有的先进科技手段,体现“立体救护、快速反应”的救护原则,提高救护的成功率。

带急救知识进社区活动项目策划书

策划书 项目基本情况表 项目 名称防灾避灾自救互救人人参与 主体地 点 南充 市顺 庆区 活动起止时 间 2011年7月6日—2011 年7月13日 参与人数20 预算3964.00元

2011年南充山地救援队川北医学院分队 急救知识进社区活动策划书 划书

一、活动主题:防灾避灾自救互救人人参与 二、活动背景: 1、意外伤害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意外伤害的 发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其发生率和死亡潜在寿命损失率高, 后遗残疾率高。我国每年伤害死亡约70万人,是居民的第4 位或第5位死亡原因,是1-34岁人群的首要死亡原因。意外 伤害也增加社会和家庭的经济负担,意外伤害的主要危害如 下: (1)意外伤害是一种多发常见、死亡率及致残率高的事件意 外伤害中最常见的是机动车交通事故,而且引起的后果也很严 重,死亡率高,事故伤及脑部、脊柱和四肢等重要部位,导致 严重的残疾;淹溺(溺水)和自杀的发生率也较高,其主要的 后果是导致死亡。跌落在老年人和小孩中常见,可引起不同程 度的伤害,严重的也可导致残疾。 (2)严重威胁和损害社会劳动生产力我国监测资料结果显 示,35岁以下人群死亡51%归因于意外伤害死亡,PYLL标化率 意外伤害排第1位。澳门特别行政区居民损伤和中毒的DALY 为2861.05人年,疾病负担仅次于肿瘤而列第2位;我国交通 事故受伤害的年龄高峰为21-45岁的青壮年,对社会劳动生产 力的损失较大,因而,严重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加大家庭和 社会的负担。 (3)造成严重的社会和经济的负担疾病的经济负担是指由

于疾病、失能(残疾)和早死给患者、家庭与社会带来的经济 损失以及为了防治疾病和伤害而消耗的资源。据估计,我国每 年因意外伤害所造成的经济负担约为1355亿至2275亿元人民 币,每年老年人跌倒的社会代价为160亿至800亿元人民币。 严重制约社会经济的发展,增加家庭的经济负担。 (4)严重的伤害还会导致政治或经济上的混乱 2001年9月 11日恐怖分子劫持飞机撞击纽约世贸大厦,造成楼房跨塌,人 员重大伤亡,给美国人民的生命和经济带来灾难性损失,给人 们的心理带来难以抹去的阴影,给世界和平和政治稳定以巨大 冲击。 2、猝死患者抢救的最佳时间是4min以内,严重创伤伤员抢救的 黄金时间是30min以内。由于许多突发急、危、重症或意外伤 害事故往往发生在行车途中、工作场所、居家环境等,如果现 场的“第一目击者”能够立即实施正确、基本的紧急救护,可 争取到最初宝贵的抢救时间,极大地降低院前死亡率和伤残 率。 3、我国社区居民的现场急救培训活动少,急救知识缺乏,不能满 足极为重伤病员出现时现场急救的需要。我国公众亟待进行院前急救培训,全民急救的普及教育已成为我国面临的紧迫任务。 4、“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增长见 识、锻炼成才的有效途径,是大学生了解国情、服务社会的必由之路。

急救基本知识试题

1、熟练掌握个人防护装备和通讯装备的使用,属于应急训练的基础培训与训练(√) 2、.在高温场所,作业人员出现体温在39℃以上,突然昏倒,皮肤干热、无汗等症状,应该判定其为重症中暑(√) 3、对受伤人员进行急救的第一步应该是对出血部位进行包扎(×) 4、在下列确认患者有无意识的方法中,不宜采用的是用力敲打患者头部(√) 5、四肢开放性损伤合并大血管损伤,使用止血带时,连续阻断血流时间不得超过30分钟(×) 6、应判断为患者无呼吸的是胸部有起伏,但口鼻处感受不到空气进出(√) 7、下颚抬高,头部后仰方法不利于保持患者的呼吸道畅通(×) 8、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时,每分钟吹气次数不得超过10次是错误的。(√) 9、进行心脏按摩时,应用手背面放在按压位置。(×) 10、对成人进行心脏按摩时,操作人员肘部要伸直,用身体的力量将患者胸部向下按压约1~2厘米。(×) 11、.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脏按摩时,在患者有一定反应情况下可以停止进行。(×) 12、以下物品中铁丝不能用作止血带。(√) 13、搬运交通事故伤员,首先固定伤者颈部,由4~5人同时平抬起伤者,使伤者脊椎姿势固定不动是正确的。(√) 14、对于脊柱受伤的伤员, 多人搬运,保持伤员身体平直,动作均衡是正确的。(√) 15、眼睛被消毒液灼伤后,首先采取的正确方法是立即开大眼睑,用清水冲洗眼睛。(√) 16、动脉出血最具危险性,如不及时处理将造成生命危险。(√) 17、腹部创伤患者在医生诊治前,如其口渴应用水湿润其嘴。(√) 18、当身上的衣服烧着后,就地打滚,压灭火焰做法是正确的。(√) 19、心跳停止并有肋骨骨折的不宜采用胸外心脏按摩。(√) 20、掐"人中"穴(位)急救措施对解救休克病人有作用。(√)

急救知识培训计划.doc

急救知识培训计划 急救知识培训计划篇一 急救知识和技能是保障人身安全的必要技能,是学生就业的必备知识和技能,是学生自我保护的随身武器,也是教师见义勇为的保障。 急救知识和技能包括:止血、包扎、骨折固定、搬运和人工呼吸、心肺复苏。 我校急救知识和技能培训分为三大类:学生急救知识和技能培训、教师急救知识和技能培训、红十字会急救队队员急救知识和技能培训。 学生急救知识和技能培训: 我校学生结构特点:我校2015年在校生1600余人,20XX 年在校生1700余人。其中幼儿教育专业学生占70%多。幼儿教育专业有一门专业课------幼儿卫生保健,其中第五章内容为幼儿意外事故的防护和急救,大约在每年的3月份讲这部分内容,五课时结束。所以我校学生具有良好的急救基本知识基础。 1、一年级学生主要以理论学习为主,幼儿教育专业的学生已经学习过这些知识;培训的重点是音乐、美术、室内设计等专业的学生。 培训地点:学校多功能厅。 培训形式:急救知识讲座,适时播放急救的视频片段。 培训课时:幼儿教育专业学生培训一课时,相当于复习;其他专业的学生培训三课时。 培训教师:吴国富刘旭楠(初级急救员)代萍(学校校医) 2、二年级学生主要以实际操作技能练习为主,同时复习理论知识。

培训地点:学校多功能厅、综合排练厅。 培训形式:播放急救的视频片段,实际操作。 培训课时:四课时。 培训教师:段老师(郑州市红十字会负责急救知识传播) 郑州二院、九院的专业急救大夫 吴国富刘旭楠(初级急救员、急救队队员) 代萍(学校校医) 3、三年级学生大部分在外实习,不组织大规模的培训。培训对象采用抽查的方式,需要参加培训的同学可以穿插到一、二年级的培训当中。 4、近几年,我校在郑州市职业教研室主办的技能竞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我们联系了郑州市职业教研室的陈平主任,正计划把急救技能列为技能竞赛的比赛项目。如果急救列为比赛项目,将大大提高同学们的重视程度,促进学习热情。 教师急救知识和技能培训: 我校有教师110余人,其中女教工70多人,男教工40多人。 我校教师急救知识和技能培训分为两部分。急救知识和技能包括:止血、包扎、骨折固定、搬运和人工呼吸、心肺复苏。 1、外出学习。每年至少派出两位教师参加郑州市红十字会组织的初级急救员培训,学时两天,经过考核可以取得初级急救员证书。地点在郑州九院。 培训对象:红十字会骨干班主任老师 注:20XX年4月12、13日,吴国富刘旭楠两位老师参

急救知识的重要性

急救知识的重要性 通过听了医师的关于“应用急救知识”的讲座后,我意识到了人人都与"急救"有关,因为谁都难免发生一些危急情况,甚至意外伤害。即使自己未受到病痛伤害,但在学习和生活的环境中,也有可能会遇到紧张突发的场面,需要自己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尽可能的让别人脱离危险。尤其是在现在这样一个随时可能发生意外的时代,我们大家需要更多的关注身边的人,做一些我们力所能及的事。所以,学习一些急救知识实在是件重要而有意义的事情。通过这次的讲座,我学到了一些常用的急救知识,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急救 技能和日常简单的护理方法。我希望在万一发生意外时,能够用自己所学习的知识,实行有效的急救方法,帮助自己和别人脱离危险。 从医学学习中,我们了解到猝死病人抢救的最佳时间是4分钟内,严重创伤伤员抢救黄金时间是30分钟内。这也就意味着在发病的现场,时间是非常珍贵的。几分钟、十几分钟都是抢救危重病人最重要的时刻,是救命的“黄金时刻”。以前,大家总是将抢救危重病人及意外伤害者的希望完全寄托与医院和医生。由于对现场救护的重要性、可实施性以及相关知识与技能认识不足,往往使处于生死之际的病人丧失几分钟或十几分钟最宝贵的救命“黄金时刻”。通过急救知识的学习,我们应该有能力合理利用这宝贵的救命黄金时刻。 当我们遇到病人时应该采取的措施有:1.判断意识:先在病人耳边呼叫病人:“喂,同志,你怎么了?”然后再轻拍其面颊或肩部。如无反应,可判断无意识,也可用刺激的方法如用手指甲掐压患者的

人中。2.立即呼救:判断病人意识丧失后,应求助他人帮助。原地高声呼救:“快来人,救命啊”,并拨打急救电话。拨打电话时注意应该将患者的基本病情以及事故发生地点的详细地址告诉医护人员,以便于他们的准备和救治。3.救护体位:依现场实际情况将伤员置于心肺复苏体位(仰卧位)、复员卧位(侧卧位),救护人采用救护人体位(两腿自然分开与肩同宽,跪贴或立于病人肩、腰部)。注意不要随意移动病人,以免造成伤4、打开气道:用最短的时间,先解开病人衣领等,清除病人口鼻内的污物,然后打开气道,方法有仰头举颏法、仰头抬颈法(颈外伤者除外)、双下颌上提法,而后钩出异物。 5.判断呼吸:救护人将病人气道打开后,在5秒种时间内,判断病人有无呼吸,①看:患者胸部或上腹部是否有呼吸起伏;②听:患者口鼻有无出气声;③感觉:抢救者面颊部有无气体吹拂感。整个过程要求在3~5s内完成。如断定患者有呼吸,则保持呼吸道通畅,并置患者于昏迷体位。如无呼吸,立即行人工呼吸。6.判断心跳、脉搏:选择大动脉,手的食指、中指轻置患者喉结处,然后滑向气管旁软组织处,进行触摸颈动脉搏动,扪摸有无搏动,如判断病人已无脉搏搏动,或在危急中不能判明心跳是否停止,脉搏也摸不清,不宜反复检查耽误时间,而应在现场紧急进行胸外心脏挤压。 通过对这些急救知识的学习,相信以后遇到突发的医疗情况时,可以更好的处理,更好的帮助别人。

急救知识培训心得体会5篇

急救知识培训心得体会5篇 急救知识培训心得体会精选1 我校按照《蓟县20_年应急救护宣教培训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文件精神和学校制定的《应急救护培训工作方案》,积极开展全校师生的应急救护知识技能培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学校高度重视,精心筹划,及早准备 自接到教育局下发的《蓟县20_年应急救护宣教培训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后,学校领导班子成员高度重视,专门召开会议研究部署,贯彻落实精神要求和培训指标,确保了救护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确保了师生人人受到培训,真正提升了全体师生在日常生活和灾害事故现场自救和急救能力。 二、精心组织,规范施教 1、集中培训。按照培训方案,六、七、八、九四个年级轮流到三楼电教室进行培训,每次培训两个班,最后全校教职工进行培训,保证了受培训师生的精力集中,也保证了培训的规范有效。通过相对集中、系统的观看救护知识光盘的讲解,保证了培训的质量。 2、规范施教。在培训中从“救护新概念、心肺复苏、体外自动除颤的使用、呼吸道异物阻塞的排除、创伤救护基本技能(止血、包扎、骨折固定及安全搬运)、常见急症现场处理、突发事件和意外情况现场应对等”理论知识讲授,由浅入深、通俗易懂的教学,使师生愿意听、听得懂、记得住,达到了培训的预期效果。 三、取得的成效与存在的问题

通过系统的培训,全体师生基本上能够掌握创伤救护、心肺复苏、意外伤害预防、四大救护技术(止血、包扎、骨折固定、伤员搬运)等常识。 虽然通过培训,全校师生基本掌握了救护的基本常识,但与上级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突出表现在:一是应急救护培训活动开展的相对较少;二是部分师生认知程度还有待提高,重视程度还不够,应急救护知识和技能较贫乏。 下一步我校将把应急救护培训纳入到学校全年工作议程中,通过邀请知名应急救护专家作辅导报告和情景训练、召开座谈会等形式,提高全体师生参与应急救护培训的积极性,真正让全体师生熟练掌握应急救护技能,为蓟县平安作出应有的贡献。 急救知识培训心得体会精选2 很高兴,也很荣幸和大家一起共同学习红十字及应急救护知识。学习时光是美好的,美好的时光是最快的,七天的时间悄然溜走,转眼到了分别的时刻,心里很是不舍。短短的七天,让我收获满满,在此,衷心感谢__省红十字会、__市红十字会的精心组织,感谢老师们的精彩授课,感谢同学们的无私帮助和真诚友爱!这次培训时间虽然不长,但学习内容丰富、重点突出、针对性强,活动节奏紧张而又充实愉快,时间虽短但收获长远。总结起来,主要是“四个一”: 1、交了一群好朋友。 我们来自不同的地方,但相同的事业让我们有了共同的目标。几天来,我们一起生活,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共同切磋,互学互鉴,共同进

急救知识普及培训资料

急救知识普及培训 第一部分常见急救知识 一、出血与止血 损伤部位紧急止血是自救互救重要而常用的急救措施,若未能及时止血,可危及伤员生命。根据出血的特点,可迅速判断出血的类型和部位。 一般将出血分为三类:⑴动脉出血,出血呈喷射状,颜色鲜红,出血速度快且量大。⑵静脉出血,出血呈涌出状,颜色暗红,速度稍慢,但量也大。⑶毛细血管出血,从伤口向外渗血,色鲜红。 应根据出血类型及部位,采用相应的止血方法。 (一)指压止血 指压止血适用于头、面、颈、四肢动脉出血的急救,是用手指压迫出血部位的近心端,将动脉压向骨骼,中断血流,达到临时止血的目的。 ⑴颞浅动脉指压止血 适用于:头顶部和颞部出血。 用拇指或食指在耳的前方、下颌关节附近触摸到动脉搏动后,用力压向颞骨达到止血目的。 ⑵面动脉指压止血 适用于:面部出血 在下颌骨下缘、下颌角处前方3厘米附近摸到面动脉搏动后,用力将其压于下颌骨上。 ⑶颈总动脉指压止血 适用于:头部和颈部大出血 将拇指或其他4指并拢置于气管与胸锁乳突肌之间的沟内,在摸到颈总动脉搏动后,用力将该动脉向下压于椎骨上。 注意事项:决不能同时压迫两侧颈总动脉。 ⑷锁骨下动脉指压止血 适用于:腋窝、肩部和上肢大出血 在锁骨上窝内触摸到动脉搏动处,用拇指将锁骨下动脉压向肋骨。 ⑸肱动脉指压止血 适用于:上臂下段、前臂和手大出血。 在上臂上1/3段内侧触摸到动脉搏动后,用拇指将动脉压向肱骨。 ⑹股动脉指压止血 适用于:大腿、小腿和足部大出血。 将两手拇指重叠置于大腿前面上部最明显的搏动点,并用力将股动脉向后压向股骨;由他人救助时,救助者双掌交叉叠放于动脉搏动处,用力向后压向股骨。 指压止血应注意:⑴选择正确的指压止血部位。⑵压迫应向骨骼方向,压力大小适度。 适用于:全身各部位,尤其用于四肢止血, ⑴先用无菌或干净的纱布、敷料等盖住伤口,再用纱布卷或毛巾折成垫,压住伤口。⑵用三角巾、绷带等加压包扎。 注意事项:1、无急救包时可用手边的清洁布类织物。2、加压包扎压力适度,以保证肢体远端能扪及动脉搏动为原则。3、包扎后抬高肢体,以增加静脉回流和减少出血。4、伤口内有粉碎性骨折块突出时要慎用。 (三)屈肢加垫止血 适用于:没有骨关节损伤的前臂或小腿出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