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南昌市八一中学、洪都中学、十七中三校2021学年高一化学10月联考试题(含解析)

江西省南昌市八一中学、洪都中学、十七中三校2021学年高一化学10月联考试题(含解析)
江西省南昌市八一中学、洪都中学、十七中三校2021学年高一化学10月联考试题(含解析)

江西省南昌市八一中学、洪都中学、十七中三校2019-2021学年高一

化学10月联考试题(含解析)

可能用到的原子量:H1 C12 N14 O16 Na23 S32 Cl35.5 Ca40

一、选择题(单选题,每题3分,共48分)

1.下列药品保存方法正确的是()

A. 白磷保存于冷水中

B. 钠保存于水中

C. 浓硫酸和氢氧化钠固体都要密封保存于细口瓶中

D. 酒精等易燃物应敞口放置且远离火源

【答案】A

【解析】

【详解】A.白磷容易与空气中的O2发生反应而自燃,为隔绝空气,可根据白磷与水不反应,密度比水大的性质,将白磷保存于冷水中,A正确;

B.钠容易与空气中的O2及H2O反应,为防止其变质,通常将金属钠保存于煤油中,B错误;

C.浓硫酸呈液态,要密封保存于细口瓶中,而氢氧化钠固体则要密封保存于广口瓶中,C错误;

D.酒精等易燃物应远离火源,由于其容易挥发,所以要密封保存,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A。

2.下列有关化学实验安全问题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少量的浓硫酸沾到皮肤上时,迅速用大量水冲洗

B. 取用化学药品时,应特别注意观察药品包装容器上的安全警示标志

C. 凡是给玻璃仪器加热,都要加垫石棉网,以防止仪器炸裂

D. 闻任何化学药品的气味都不能使鼻子凑近药品

【答案】C

【解析】

【详解】A.少量浓硫酸不慎滴到皮肤上,可以用大量水冲洗,然后用3%-5%的NaHCO3溶液涂上,A正确;

B.取用化学药品时,应特别注意观察药品包装上的安全警示标记,防止发生意外事故,B正确;

C.试管、蒸发皿等玻璃仪器能直接在酒精灯上加热,烧杯、烧瓶、锥形瓶等玻璃仪器必须垫

石棉网才能加热,否则由于受热不均匀,而导致仪器发生破裂,C错误;

D.闻任何化学药品的气味都不能使鼻子凑近药品,应该采用“扇气闻味法”,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C。

3.下列实验操作正确是是()

A. 配制稀硫酸,先将浓硫酸加入烧杯中,后倒入蒸馏水

B. 排水法收集KMnO4分解产生的O2时先熄灭酒精灯,后移出导管

C. 浓硫酸溅到皮肤上时立即用稀氢氧化钠溶液冲洗

D. 做蒸馏实验时,在蒸馏烧瓶中应加入沸石,以防爆沸。如果在沸腾前忘记加沸石,应立即停止加热,冷却后补加。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由于浓硫酸的密度比水大,且浓硫酸溶于水会放出大量的热,因此配制稀硫酸,先将蒸馏水加入烧杯中,然后沿烧杯内壁缓慢倒入浓硫酸,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促使热量扩散,A错误;

B.排水法收集KMnO4分解产生的O2时,为防止倒吸现象的发生,要先从水槽中移出导管后熄灭酒精灯,B错误;

C.浓硫酸溅到皮肤上时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抹稀碳酸氢钠钠溶液,C错误;

D.做蒸馏实验时,要在蒸馏烧瓶中应加入沸石,以防爆沸。如果在沸腾前忘记加沸石,应立即停止加热,待装置冷却后再补加沸石,D正确;故合理选项是D。4.从KClO3分解制O2后的剩余物中,回收MnO2的操作正确的是()A. 溶解、过滤、蒸发、加热 B. 溶解、过滤、洗涤、加热C. 溶解、蒸发、洗涤、过滤 D. 溶解、洗涤、过滤、加热【答案】B 【解析】【分析】氯酸钾易溶于水,氯酸钾受热分解生成的氯化钾易溶于水,二氧化锰不溶于水,根据氯酸钾、

氯化钾、二氧化锰的水溶性,选择从反应后的剩余固体中回收催化剂二氧化锰的方法,以此解答该题。

【详解】反应后的剩余固体中,一定含有二氧化锰和氯化钾,可能含有氯酸钾。先加入足量的水,氯化钾溶于水形成溶液,如果含有氯酸钾时,氯酸钾溶于水形成溶液,而二氧化锰不溶于水;然后过滤,把二氧化锰从溶液中分离出来;再对二氧化锰进行洗涤,除去二氧化锰中的杂质;最后加热、干燥二氧化锰,得到纯净的二氧化锰,故合理选项是B。

【点睛】本题考查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本题解答的关键是把握相关物质的溶解性,本题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实验设计的能力。

5.向四中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不同的无色溶液进行如下操作,其中结论正确的是()

A. A

B. B

C. C

D.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向无色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的离子可能是SO42-,也可能是CO32-、SO32-,A错误;

B.滴加Ba(NO3)2溶液无沉淀产生,说明不含有SO42-、SO32-、CO32-,再滴加AgNO3溶液,有不溶

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有AgCl白色沉淀产生,证明原溶液中含Cl-,B正确;

C.向无色溶液中滴加盐酸,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原溶液中可能含有CO32-、HCO3-,也可能含有SO32-、HSO3-,C错误;

D.向无色溶液中滴加稀NaOH溶液,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试纸不变蓝,原溶液中可能不含有NH4+,也可能有NH4+,但由于反应产生的NH3·H2O的浓度小,不能分解产生NH3,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B。

6.下列除杂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一组是(括号内为杂质)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解析】

【分析】

A.碳酸钠与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钠,引入新杂质;

B.酒精中混有水,加入生石灰,蒸馏;

C.锌与硫酸反应,铜与硫酸不反应;

D.氯化氢与饱和碳酸氢钠溶液而二氧化碳不反应;

【详解】A、混合物中加入硝酸,碳酸钠会与之反应生成硝酸钠、水和二氧化碳,蒸发后剩下固体为氯化钠、硝酸钠的混合物,达不到提纯的目的,故A错误;

B、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钙与酒精互溶,但酒精的沸点低,进行蒸馏操作,酒精先

气化后液化,得到纯净的酒精,故B错误;

C、锌与硫酸反应,铜不与硫酸反应,除去杂质时也会除去主要物质,故C错误;

D、二氧化碳与饱和碳酸氢钠溶液不反应,氯化氢与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反应,可以达到除去杂质氯化氢的目的,故D正确;

综上所述,本题选D。

【点睛】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1)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2)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7.用N A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0.5molO2所含的氧元素为N A

B. 0.2molH2O所含的氢原子数为0.2N A

C. 0.1molCH4所含电子数为N A

D. 2molMgCl2中所含的离子数为4N A 【答案】C

【解析】

【详解】A.0.5molO2所含的氧原子数目为N A,A错误;

B.0.2molH2O所含的氢原子数为0.4N A,B错误;

C.CH4分子中含有10个电子,则0.1molCH4所含电子数为N A,C正确;

D.1个MgCl2中含有2个Cl-、1个Mg2+,则2molMgCl2中所含的离子数为6N A,D 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C。

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氢氧化钠的摩尔质量是40 g

B. 1 mol硫酸的质量是98g?mol﹣1

C. 甲烷的摩尔质量就是它的相对分子质量

D. 1 mol NH3含N原子数约是6.02×1023个

【答案】D

【解析】

A、氢氧化钠的摩尔质量是40g/mol,A错误;

B、1 mol硫酸的质量是98g,B错误;

C、甲烷的摩尔质量如果用g/mol作单位,在数值上与它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同,C错误;

D、1molNH3含N的物质的量是1mol,其中氮原子数约是6.02×1023个,D正确,答案选D。

9.1.6克某气体含有6.02×1022个分子,则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A. 16

B. 64

C. 32

D. 96

【答案】A

【解析】

某气体含有 6.02×1022个分子,该气体的物质的量为0.1mol,则物质的摩尔质量为1.6g/0.1mol==16g/mol,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A正确。

10.下列有关气体摩尔体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1molO2和1molN2所占的体积约为 22.4L

B. 若1molCH4的体积约为22.4L,则一定处于标准状况

C. 在标准状况下,1molH2O的体积约为22.4L

D. 在标准状况下,11.2LN2中含有1molN原子

【答案】D

【解析】

【详解】A.缺少条件,不能计算气体的体积,A错误;

B.若1molCH4的体积约为22.4L,气体所处的条件可能是标准状况,也可能是非标准状况,因此不一定处于标准状况,B错误;

C.在标准状况下,H2O的状态不是气体,因此不能使用气体摩尔体积计算,C错误;

D.在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是22.4L/mol,则11.2LN2的物质的量是0.5mol,由于N2中含有2个N原子,所以0.5molN2中含有1molN原子,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D。

11.从500mL1.0mol·L-1NaCl溶液中取出100mL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物质的量的浓度为1.0mol·L-1

B. 溶液中含有1molNaCl

C. 溶液中含有29.25gNaCl

D. 物质的量的浓度为0.2mol·L-1

【答案】A

【解析】

【详解】A.溶液具有均一性,溶液的浓度与取出的溶液的体积无关,所以取出100mL溶液的物质的量的浓度为1.0mol·L-1,A正确;

B.100mL 溶液中含有NaCl 的物质的量是n(NaCl)=1.0mol/L×0.1L=0.1mol,则溶液中含有0.1molNaCl ,B 错误;

C. 100mL 溶液中含有NaCl 的物质的量是n(NaCl)=1.0mol/L×0.1L=0.1mol,则溶液中含有NaCl 的质量是m(NaCl)=0.1mol×58.5g/mol=5.85g,C 错误;

D.溶液具有均一性,溶液各处的

浓度相同,所以取出的100mL 溶液的物质的量的浓度为1.0mol·L -1

,D 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A 。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常温常压下,11.2LN 2含有的分子数为0.5 N A

B. 标准状况下,22.4LH 2和O 2的混合物所含分子数为N A

C. 标准状况下,18gH 2O 的体积是22.4 L

D. 1 mol SO 2的体积是22.4L 【答案】B 【解析】

【详解】A 、常温常压下,气体摩尔体积大于22.4L/mol ,故11.2L 氮气的物质的量小于0.5mol ,故A 错误;

B 、标准状况下,22.4L 氧气和氢气混合物的物质的量为1mol ,含分子数为N A ,故B 正确;

C 、标准状况下,水不是气体,不能使用n=m

V V 计算,故C 错误;

D 、气体所处的状态不明确,不一定是标准状况,故体积不一定是22.4L ,故D 错误; 故选B 。

13.实验室中需要0.2 mol? L -1

的CuS04溶液950 mL ,配制时应选用的容量瓶的规格和称取胆矾晶体(CuS04? 5H 20)的质量分别是 A. 950 mL 30.4 g B. 950 mL 47.5 g C. 1000 mL 50.0 g D. 1000 mL 32.0 g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实验室中需要0.2 mol? L -1的CuS04溶液950 mL ,配制时应选用1000mL 的容量瓶,

所需要胆矾晶体的质量为:

。故答案C。

考点:考查溶液的配制。

14.下列配制溶液浓度偏高的是()

A. 配制H2SO4溶液用量筒量取浓硫酸时俯视刻度线

B. 配制溶液定容时,仰视容量瓶刻度线

C. 配制100mL1.0mol·L-1 NaOH溶液,称取药品时砝码错放在左盘

D. NaOH溶解后直接注入容量瓶

【答案】D

【解析】

【详解】A.配制H2SO4溶液,用量筒量取浓硫酸时俯视刻度线,量取的浓硫酸的体积偏小,则会导致配制溶液浓度偏低,A错误;

B.配制溶液定容时,仰视容量瓶刻度线,溶液的体积偏大,由于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所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偏下,B错误;

C.NaOH摩尔质量是40g/mol,配制100mL1.0mol·L-1 NaOH溶液,需要NaOH的物质的量是

0.1mol,质量是0.1mol×40g/mol=4.0g,由于不使用游码,所以称取药品时砝码错放在左盘,对溶液的配制无影响,C错误;

D.NaOH溶解会放出热量,而容量瓶配制溶液的温度是20℃,所以配制的热的NaOH溶液,待溶液恢复至室温后,溶液的体积低于刻度线,溶液的体积偏小,由于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因此直接把NaOH注入容量瓶,会导致配制的溶液浓度偏高,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D。

15.设N A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22.4L(标准状况)氩气含有的质子数为18N A

B. 常温常压下,124gP4中所含的P-P键数目为4N A

C. 标准状况下,2.24LN2和O2的混合气体中分子数为0.2N A

D. 常温常压下,22.4LCl2中含有的分子数为6.02×1023

【答案】A

【解析】

【详解】A.22.4L标准状况下的氩气的物质的量是1mol,由于Ar气是单原子分子,所以1molAr 气体含有的质子数为18N A,A正确;

B.124gP4的物质的量是1mol,由于1个P4中含有6个P-P键,所以1molP4中所含的P-P键数目为6N A,B错误;

C.在标准状况下,2.24LN2和O2的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是0.1mol,因此该混合气体中分子数为

0.1N A,C错误;

D.常温常压下,气体摩尔体积大于22.4L/mol,在该条件下22.4LCl2的物质的量小于0.1mol,因此其中含有的分子数小于6.02×1023,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A。

16.下列叙述正确是()

A. 24g镁和27g铝中含有相同的质子数

B. 同等质量的氧气和臭氧中,电子数相同

C. 1molH2O2与1molH2O中,中子数比1:2

D. 9.8gH2SO4中含有6.02×1023个H2SO4分子

【答案】B

【解析】

【详解】A. 24g镁的物质的量是1mol,含有12mol质子,27g铝的物质的量是1mol,含有13mol 的质子,因此二者中含有不同的质子数,A错误;

B.氧气和臭氧的构成微粒都是由O原子构成,O原子相对原子质量是16,所以同等质量的氧气和臭氧中,含有的O原子数目相等,则其中含有的电子数相同,B正确;

C.H2O2与H2O分子中含有的中子数分别是16、8,则分子中二者的中子数比为2:1,则1molH2O2与1molH2O中,中子数比为2:1,C错误;

D. 9.8gH2SO4物质的量是0.1mol,由于1mol硫酸中含有6.02×1023个H2SO4分子,所以0.1mol H2SO4中含有6.02×1022个H2SO4分子,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B。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2分)

17.(1)在标准状况下,33.6LN2的物质的量为_____mol,其分子数为_______。

(2)0.4mol 某气体的体积为9.8L ,则该气体的摩尔体积为____,气体所处的条件____(填“是”或者“不是”)标准状况。

【答案】 (1). 1.5 (2). 9.03×1023

(3). 2.45L·mol -1

(4). 不是 【解析】 【分析】

(1)先根据n=m V V 计算N 2的物质的量,然后根据n=A

N N 计算其分子数目;

(2)根据n=

m

V

V 计算气体摩尔体积,根据其与与标准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22.4L/mol 判断是否是标准状况。

【详解】(1) 33.6LN 2的物质的量n(N 2)=33.6 22.4/m

V

L

V L mol

=

=1.5mol ,其中含有的N2分子数目

为N=n·N A =1.5mol×6.02×1023

/mol=9.03×1023

(2)根据n=m V V 可计算出气体摩尔体积V m =9.8 0.4V L n mol

==24.5L/mol ,由于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是22.4L/mol<24.5L/mol ,因此气体所处的条件是非标准状况。

【点睛】本题考查了有关物质的量与气体摩尔体积、物质质量的关系的计算的知识。物质的

量贯彻于整个高中阶段的化学学习,掌握物质的量的有关计算公式n=m V V 、n=m M 、c=n

V

n=A

N

N 等公式,了解公式的含义等是本题解答的关键。

18.可用于分离或提纯物质的方法有:

a.过滤

b.升华

c.加热分解

d.洗气法

(1)除去Ca(OH)2溶液中悬浮的CaCO 3颗粒,用________(填字母,下同)。 (2)除去氧气中少量的水蒸气,用________。 (3)除去固体碘中混有少量的NaI ,用________。 (4)除去氧化钙中的碳酸钙,用________。

【答案】 (1). a (2). d (3). b (4). c 【解析】

【分析】

(1)根据CaCO3颗粒难溶于水分析判断;

(2)气体中含有的水蒸气可通过选择合适的干燥剂,通过洗气除去;

(3)根据I2容易升华的方法分离、净化;

(4)CaCO3高温煅烧,会分解产生CaO、CO2除去。

【详解】(1)Ca(OH)2溶液中含有的CaCO3颗粒难溶于水,可采用过滤的分离提纯,故合理选项是a;

(2)氧气中含有的水蒸气可通过浓硫酸的洗气瓶,通过洗气的方法除去,故合理选项是d;

(3)I2由分子构成,容易升华,而杂质NaI属于离子化合物,熔沸点高,因此可通过升华的方法分离除去杂质NaI,故合理选项是b;

(4)CaCO3不稳定,在高温条件下煅烧,CaCO3分解产生CaO、CO2,从而氧化钙中的碳酸钙,达到除去杂质净化的目的,故合理选项是c。

【点睛】本题考查了混合物除杂净化方法的判断的知识。掌握杂质的性质和被提纯的物质的性质及区别是除杂净化的关键,除杂的原则是“不增、不减”。“不增”是不增加新的杂质,“不减”,是不减少被提纯的物质,这是解题基础。

19.如图是中学化学中常用于混合物分离和提纯的装置,请根据装置回答问题:

(1)在装置C和D中都用到玻璃棒,装置C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_,装置D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_。

(2)装置A中的①的名称是是___________,冷却水的方向是___________。装置B在分液时为是液体顺利滴下,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氯化钠溶液中得到氯化钠固体,应选择___________(填代表装置图的字母,下同);除去自来水中的Cl-等杂质,选择装置__________。检验自来水中Cl-是否除净的方法:取少量锥形瓶中的水于洁净试管中,滴加___________,不产生白色沉淀表明Cl-已除净;从碘水中分离出I2,选择装置___________,该分离方法的名称是________。

【答案】 (1). 引流 (2). 搅拌 (3). 冷凝管 (4). 下进上出 (5). 打开分液漏斗上端的玻璃塞或者是凹槽对准小孔 (6). D (7). A (8). 稀硝酸和硝酸银(9). B (10). 萃取分液

【解析】

【分析】

(1)C是过滤,玻璃棒是引流,D是蒸发,用到玻璃棒作用是搅拌;

(2)由图可知,装置A中①为冷凝仪器,冷却水下进上出效果好,装置B在分液时为使液体顺利滴下,利用气体的压强使液体流下;

(3)NaCl是容易溶于水的物质,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不大;NaCl是离子化合物,熔沸点高,水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沸点比较低;可根据AgCl是白色不溶于水,也不能溶于酸的性质检验Cl-的存在;根据卤素单质不容易溶于水,而容易溶于有机溶剂的方法分离I2。

【详解】(1)装置C是过滤操作,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以便于液体混合物顺利流向,装置D是蒸发操作,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以便于液体中的水分蒸发,防止由于受热不均匀,液滴飞溅。

(2)装置A是蒸馏,其中的①仪器的名称是冷凝管,为了增强冷凝效果,采用逆流原理,冷却水的方向是下口进,上口出。装置B在分液时为是液体顺利滴下,应进行的操作是打开分液漏斗上端的玻璃塞或者是凹槽对准小孔;

(3)NaCl溶液中的溶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不大,可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分离提纯溶质,故选用的装置是D;

NaCl是离子化合物,熔沸点较高,而水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沸点只有100℃,所以除去自来水中的Cl-等杂质,可采用蒸馏的方法,选择装置为A。可根据AgCl是白色不溶于水,也不能溶于酸的性质检验Cl-的存在,因此检验自来水中Cl-是否除净的方法:取少量锥形瓶中的水于洁净试管中,先滴加稀硝酸酸化,然后滴加硝酸银溶液,若不产生白色沉淀表明Cl-已除净;由于I2容易溶于有机溶剂,而在在水中溶解度较小,而有机物与水互不相容,I2又与有机物不能发生反应,所以从碘水中分离出I2,可用四氯化碳作萃取剂,采用萃取的方法分离得到I2,选择装置是B。

【点睛】本题考查混合物分离提纯及离子检验方法的知识,把握仪器的用途、实验装置的作用、混合物分离方法为解答的关键,侧重考查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掌握情况及分析与实验能力的,注意混合物分离原理。

20.小王同学准备用CuSO4·5H2O配制500mL0.1mol·L-1CuSO4溶液。

(1)小王同学选用的容量瓶规格为_______mL。

(2)玻璃棒在该实验中有重要的用途,分别是________ 和__________。

(3)小王同学通过计算,用托盘天平称取_________ gCuSO4·5H2O。

(4)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误差分析(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①若容量瓶洗净未为干燥,残留少量水分,则所配制溶液的浓度将__________。②定容时,若俯视刻度线,则所配制的溶液浓度将__________。

【答案】 (1). 500 (2). 搅拌 (3). 引流 (4). 12.5 (5). 无影响 (6). 偏高

【解析】

【分析】

(1)依据实验室常用容量瓶的规格选择;

(2)溶解和转移使用玻璃棒;

(3)依据n=c×V,m=n×M计算所需要的CuSO4?5H2O的质量;

(4)物质的量浓度误差分析可以依据浓度公式c=n

V

,凡是使加入的溶质的物质的量偏大或者

使溶液的体积偏小的操作,都会使所配溶液的浓度偏大,凡是使加入的溶质的物质的量偏小或者使溶液的体积偏大的操作,都会使所配溶液的浓度偏大,据此分析。

【详解】(1)配制500mL 1mol/L的溶液应选择500ml规格容量瓶;

(2)溶解硫酸铜晶体使用玻璃棒,此时使用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促进物质的溶解;在向容量瓶中转移转移时使用玻璃棒,作用是引流,以便于液体顺利进入到容量瓶中;

(3)配制500mL0.1m ol·L-1CuSO4溶液,需要溶质的物质的量是

n(CuSO4)=cV=0.1mol/L×0.5L=0.05mol,根据元素守恒可知,配制溶液需要0.05mol CuSO4,用硫酸铜晶体配制,则需要的CuSO4?5H2O的质量m=0.05mol×250g/mol=12.5g;

(4)依据浓度公式c=n

V

分析:

①溶液配制过程需加水定容,容量瓶使用时未干燥,由于最后定容时液体刚好到刻度线,所以对所配溶液浓度无影响;

②定容时,若眼睛俯视,则溶液的体积就会偏小,根据c=n

V

可知:V偏小,就会导致配得的

溶液浓度偏高。

【点睛】本题考查了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的知识,误差分析是本题的难点所在,注

意学会根据物质的量浓度公式来分析判断的方法。

21.某学习小组按如下流程探究碘的制取,甲乙两种制取方案如下:

(1)①分液漏斗使用前须检漏,检漏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步骤X中,萃取后分液漏斗内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

③下列有关步骤Y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

a.应控制NaOH溶液的浓度和体积

b.将碘转化成离子进入水层

c.主要是出去海带浸取原液中的有机杂质

d.NaOH溶液可以有乙醇代替

④实验中操作Z的名称是___________。

(2)实验甲中采用蒸馏不合理,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①萃取所用到的玻璃仪器是________________。②萃取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举例

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向分液漏斗中加入少量的水,检查活塞出是否漏水,将活塞倒转过来检查玻璃塞是否漏水 (2). 液体分上下两层,下层呈紫色 (3). ab (4). 过滤 (5). 碘易升华,蒸馏会导致碘的损失 (6). 分液漏斗 (7). 溶质在互不相容的溶剂中溶解度的差异 (8). 用四氯化碳提取碘水中的碘

【解析】

【分析】

(1)①根据分液漏斗的使用方法判断查漏的检验操作;

②根据I2容易溶于无色液体物质四氯化碳中,其溶液显紫色,四氯化碳与水互不相溶,密度大于水分析;

③A.I2与NaOH溶液会发生歧化反应;

B.碘单质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了碘化钠、碘酸钠;

C.该操作的主要目的是将碘单质转化成碘酸钠、碘化钠,便于后续分离出碘单质;

D.乙醇易溶于水和四氯化碳,仍然无法分离出碘单质;

④碘单质不溶于水,可以通过过滤操作分离出碘单质;

(2)从碘单质易升华角度分析;

(3)萃取是利用溶质在互不相容的溶剂中溶解度的不同,用萃取剂将溶质与原溶剂分离的操作,使用的主要玻璃仪器是分液漏斗。

【详解】(1)①分液漏斗是分离互不相容的两层液体物质的仪器,在使用前须检漏,检漏方法是向分液漏斗中加入少量的水,检查活塞出是否漏水,将活塞倒转过来检查玻璃塞是否漏水;

②四氯化碳是无色液体,与水互不相容,密度比水大,I2在CCl4中的溶解度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所以步骤X中,向碘水中加入CCl4,充分振荡,静置,,会看到分液漏斗内现象是液体分上下两层,下层液体呈紫色;

③①检查分液漏斗是否漏水的操作方法为:向分液漏斗中加入少量蒸馏水,检查旋塞处是否漏水;将漏斗倒转过来,检查玻璃塞是否漏水,

故答案为:向分液漏斗中加入少量蒸馏水,检查旋塞处是否漏水,将漏斗倒转过来,检查玻璃塞是否漏水;

②碘单质易溶于有机溶剂,微溶于水,且四氯化碳的密度大于水溶液,所以步骤X向含有碘单质的水溶液中加入四氯化碳后,混合液会分为上下两层,下层为四氯化碳的碘溶液,则下层呈紫红色,

故答案为:液体分为上下两层,下层呈紫红色;

③A.向含有I2的有机物中加入NaOH溶液,发生反应3I2+6NaOH=5NaI+NaIO3+3H2O中,需要浓氢氧化钠溶液,所以应控制NaOH溶液的浓度和体积,A正确;

B.根据反应3I2+6NaOH=5NaI+NaIO3+3H2O可知,步骤Y将碘转化成离子进入水层,B正确;

C.该操作的主要目的是将碘单质转化成碘酸钠、碘化钠,将碘转化成离子进入水层,不是除去有机杂质,C错误;

D.乙醇易溶于水和四氯化碳,将氢氧化钠换成乙醇,仍然无法分离出碘单质,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AB;

④步骤Z将碘单质和水分离,由于碘单质不容易溶于水,可通过过滤操作完成;

(2)方案甲中采用蒸馏操作,由于碘单质容易升华,会导致碘单质损失,所以甲方案不合理;

(3)①萃取所用到的玻璃仪器主要是分液漏斗。②萃取的原理是根据溶质在不同的溶剂中溶解度的不同,用一种溶剂将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分离出来,要求溶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远大于原溶剂,溶质与萃取剂不能反应,而萃取剂与原溶剂互不相容,如用四

氯化碳萃取碘水中的碘单质。

【点睛】本题考查物质的分离与提纯方法的综合应用,明确实验原理,掌握各种分离提纯方法对被提纯的物质和杂质的性质的要求是解答关键,注意熟练掌握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方法,试题涉及多个知识点、综合性较强,充分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及化学实验能力。

三、计算题(共20分) 22.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0.3molNH 3中所含质子数与______gH 2O 分子中所含质子数相等。

(2)与3.2gSO 2所含的氧原子数相等的NO 2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_______L 。

(3)将30ml 0.5mol/L 的NaOH 溶液加水稀释到500ml ,稀释后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 (4)同温同压下,SO 2与O 2的密度比为____,若质量相同,两种气体体积比为___ 。 【答案】 (1). 5.4g (2). 1.12L (3). 0.03mol/L (4). 2:1 (5). 1:2 【解析】 【分析】

(1)依据n = A N N = m M

,结合分子与原子构成解答;

(2)依据n =

A N N = m M

= m V V ,结合分子与原子构成解答;

(3)根据稀释定律可知,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据此计算; (4)同温同压下,气体密度之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结合n=

A N N = m

M = m

V V 、气体的密

度ρ = m

M

V 进行计算。

【详解】(1)0.3 mol NH 3含有的质子数的物质的量为0.3mol×(7+3)=3 mol,而1 mol H 2O 含有质子数为(2×1+8) mol=10mol,则应有0.3 mol H 2O ,其质量为m(H 2O)=0.3 mol×18 g/mol=5.4 g ; 故答案为:5.4 g ;

(2)3.2 g SO 2的物质的量为 3.2?64?/g g mol

= 0.05 mol ,则分子内所含的氧原子数为0.05

mol×2×N A = 0.1N A ,则对应相等氧原子数的NO 2气体的物质的量 = 0.05 mol ,在标准状况下

的体积 = 0.05 mol×22.4 L/mol = 1.12 L, 故答案为:1.12L ;

(3)令稀释后溶液中NaOH 的物质量浓度为c ,则: 30×10﹣3 L×0.5 mol/L=500×10﹣3 L×c 解得 c = 0.03 mol/L , 故答案为:0.03 mol/L ; (4)根据ρ =

m

M

V 知,同温同压下,气体密度之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所以二者密度之比 = 64 g/mol :32 g/mol = 2:1;

根据n= A N N = m

M

= m V V 可知:相同条件下,质量相等的气体,V 与M 成反比,所以若质

量相同,两种气体的体积比为32 g/mol: 64 g/mol = 1:2; 故答案为:2:1;1:2。

【点睛】同温同压下,气体密度之比等于其摩尔质量之比,也是阿伏伽德罗定律的

推论之一,

它是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 = nRT ,V = m ρ及n = m

M

得出PM= ρRT,学生做题时可直接利

用阿伏伽德罗定律的推论进行相关计算。

23.(1)为了求某NaHCO 3、Na 2CO 3混合物中NaHCO 3的质量分数,现将m 1g 样品加热至质量恒定时停止加热,此时质量为m 2g ,已知加热时发生的反应式是2NaHCO 3Na 2CO 3+CO 2↑+H 2O ,则NaHCO 3

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

(2)臭氧层是地球生命的保护神,臭氧比氧气具有更强的氧化性。实验室可将氧气通过高压放

电来制取臭氧:3O 2放电2O 3。将8L 氧气通过放电管后,恢复到原状况,得到气体是6.5L ,其中臭氧是_____ L 。 【答案】 (1). 121

84(m -m )

×100%31m (2). 3

【解析】 【分析】

(1)碳酸氢钠加热分解生成碳酸钠、二氧化碳气体和水,根据减少的质量是CO 2、H 2O 的质量和,

用差量法计算出碳酸氢钠的质量,然后计算出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 (2)根据气体差量,利用差量法计算生成臭氧的体积。 【详解】(1)碳酸氢钠加热发生的反应方程式为:2NaHCO 3

Na 2CO 3+CO 2↑+H 2O ,用差量法计

算。根据方程式可知:每有2mol NaHCO 3反应,即168g NaHCO 3发生分解,就互同时产生1molCO 2、1molH 2O ,二者的质量和是62g ,即混合物中含有168gNaHCO3,完全分解后固体质量会减少62g ,现在由m 1g 固体混合物发生反应后剩余固体质量是m 2g ,固体质量减少(m 1-m 2) g ,则其中含有NaHCO 3的质量是m(NaHCO 3)=

12

1

62m m m -×168g×100%=

12184(m -m )×100%31m ; (2)根据反应方程式3O 2放电2O 3可知:3体积O 2完全转化O 3,气体的体积变为2体积,反应后减少1体积,现在将8L 氧气通过放电管后,恢复到原状况,得到气体是6.5L ,反应后气体的体积减少了8L-6.5L=1.5L ,则反应产生O3的体积为V(O 3)=

1.521L

L L

?=3L 。 【点睛】本题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明确发生反应的实质为解答关键,注意掌握差量法在化学计算中的应用,试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化学计算能力。

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学最新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生物 解析版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 1.科学家在利用无土栽培法培养一些名贵花卉时,培养液中添加了多种必需的化学元素,其配方如下表: 其中植物根细胞吸收量最少的离子是 A.Ca2+ B.H2PO3— C. SO42— D.Zn2+ 2.关于细胞中元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番茄和水稻根系吸Si元素的量有差异 B.在人体活细胞中氢原子的数目最多 C.地壳和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都是氧元素,由此看出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 D.在人体细胞干重中C元素含量最多,是因为细胞中含有大量的有机化合物 3。用含32P的磷酸盐培养液培养动物细胞,一段时间后,细胞的结构以及化合物中具有放射性的是 ①脱氧核糖 ②细胞核 ③DNA ④核糖 ⑤RNA A.①③ B.①③⑤ C.②③⑤D.②③④⑤ 4.对下面柱形图的相关含义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若Y表示细胞中有机物的含量,a、b、c、d表示四种不同的物质,则b最有可能是蛋白质 B.若Y表示组成活细胞的元素含量,则a、b、c、d依次是N、O、H、C C.若Y表示一段时间后不同离子在培养液中所占原来的比例,则该培养液中培养的植物,其根细胞膜上a离子的载体少于c离子的载体 D.若Y表示细胞液的浓度,a、b、c、d表示不同细胞,则在0。3g/mL蔗糖溶液中,发生质壁分离的可能性大小为b

江西省南昌市南昌二中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江西省南昌市南昌二中2020-2021学年九年级 (上)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学校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 一、填空题 1. 物理学的发展离不开广大物理学家不懈的探索和无私的奉献,为了纪念杰出的物理学家,人们将物理学家______的名字命名为电阻的单位,以物理学家 ______的名字命名为内能的单位。 2. 将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接触不带电的验电器的金属球,就有一部分 ______(选填“正电荷从玻璃棒移到金属铂’或‘电子从金属箔移动到玻璃棒”)上,两箔片就张开,如图所示,则两箔片带上的是______(填“正”或“负”) 电荷。 3. 如图所示是汽油机工作时的各种冲程示意图,其中表示为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冲程是图______,若它的飞轮转速为1800r/min,则该汽油机每秒对外做功 ______次。 4. 青少年在安静地思考问题的时候,心脏推动血液流动的功率约为,则 你在考试的内,心脏做功约为________J,相当于一个体重的人 登高_______m。 5. 新冠肺炎疫情中,每天要对市区环境进行消杀杀菌。一辆正在喷洒消毒液的汽车匀速行驶在水平街道上,汽车的总动能将逐渐_________,机械能将 __________。(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6. 把图钉帽在课桌上来回摩擦几下后,图钉帽热得烫手,这是用______的方法改变了物体的内能;把瓶装水放在冰箱里,一会儿变凉了,这是用______的方法改变了物体的内能. 7. 如图甲所示的电路中,当闭合开关后,两个电压表指针偏转均如图乙所示, 则电灯L 1和L 2 两端的电压分别为_______V和 _________V. 8. 如图所示,小强在30s内用滑轮组将物体A沿水平方向匀速移动6m,已知物体A重800N,它受到的摩擦力为60N,小强所用的拉力为25N,则A的重力 做功______J,此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______。 9. 某段金属丝两端电压为6V时,通过的电流为0.3A;当该金属丝两端电压降为4V时,通过它的电流为_____A;当该金属丝两端电压降为0V时,它的电阻为_____Ω. 10. 两个电阻R1=6Ω,R2=4Ω,串联起来接入电路,通过它们的电流之比 I 1 ∶I2=_________,若把R1、R2并联接入电路,则此时通过它们的电流之比 I 1 '∶I2'=_________。 二、单选题 1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做功越多,功率越大B.做功越快,功率越大 C.功率越大的机械越省力D.功率越大的机械效率越高 12. 如图所示是一个两面光滑的斜面,∠α小于∠β,同一个物体分别在AC 和BC受拉力匀速运动到C点,所需的拉力分别为F A和F B所做的功分别为W A和

南昌市小学排名

南昌市小学排名: 1、南昌育新学校小学部 2、南昌师范附属实验小学 3、南昌站前路小学 4、南昌市邮政路小学 5、南昌市豫章小学 6、江西师大附小 7、南昌市珠市小学 8、南昌市松柏小学 9、南昌大学附属小学 10 南昌铁路一小 11 南昌百花洲小学 12 南昌羊子巷小学 13 江医附属小学 关于小学本不应该谈排名,因一个没小升初统一考试没实际数据,另一个应该不提倡择校,本人也觉得小学没必要择校。你看每年外国语和少年班录取的学生,那个学校都有,很多大家认为的烂校都有考取的学生,也没那所好小学在考外国语和少年班取得绝对优势。再者坛子里有很多小学老师,她们比我更清楚南昌小学现状。只不过有些学校骗钱太过份了,家长要注意管好自己的钱袋子。我的排名对某些学校不准确欢迎大家讨论批露更多的消息,我保证下列信息是真实的。 首先不比新校区,只比老校区。不比过去和未来只比近几年。 南昌官方的信息: 第一批南昌市名校:南师附小、育新学校、站前路小学 南昌市邮政路小学、南昌市珠市小学为第二批南昌市名校。 第三批南昌市名校:南昌市豫章小学、南昌市松柏小学 通过官方评选的顺序,上面七所名校可以肯定是南昌市除企业大学所属小学外的前七名。而且肯定是第一批名校比第二批强,第二批比第三批强。因每一次评选,每一个区只能推荐一所小学。豫章路小学的特殊地理位置,肯定比珠市和松柏获得更多的官方照顾,所以排名靠前。 其他学校我不评价,只评第一批三所名校和南大附小和师大附小五所最热的小学。根据是亲身体会和在超越学校休息室家长谈话得出,采用PK淘汰法第一个OUT的是南大附小,一家长讲,她家住青山湖旁,有钱准备女儿大了去英国留学。小孩读一年级时听说南大借读费最高,是最好的小学,离家又近找人交钱。因本人有钱又有路子进入最好的班,校长拍胸脯说该班是最好的班。该妈妈比较能干精明,会到处打听老师的情况,结果发现语文老师是一位照顾进校,因老公是南大引进人才,老婆没地方安排就放在小学教一年级,最要命的是该语文老师满口某县城土话。这一年级拼音能教准吗?班主任二十多岁时髦女性,待人接物都不错。小女孩经常和妈妈说我们老师打扮的好漂亮哦,搽粉抹口红,还穿露肚济眼的衣服。妈妈一开始没在意,听多了就觉的太奇怪了,年轻老师一两次这样打扮这样新潮也可理解,整天这样就有问题啊,于是托人了解该老师,结果大跌眼镜,该女孩是校长的外甥女,学历是涵授的大专,还是艺术类的。呵呵。第二学期重新花钱转到育新读一下,她说师资还不错,女儿学的也还好。本人也有亲戚有一男一女两小孩从花高价一年级一直读到高中毕业,确实学得很差,大专都考了两年才考上还是改考考舞蹈。也可能是我亲戚小孩太差吧。但南大的初中,高中都很一般,学生很多是小学,初中,高中一条龙学上来的。所以说南大附小是山寨版的水货,不值那么多择校费。没办法,谁叫青山湖那片没好的 公立学校呢?该人家学校发财啊。

江西省南昌二中2020届高三高考数学(文科)校测试题(一)(wd无答案)

江西省南昌二中2020届高三高考数学(文科)校测试题(一)一、单选题 (★★★) 1. 已知全集,集合,则() A.B.C.D. (★★★) 2. 若复数,为虚数单位,则 A.B.C.D. (★★★) 3. 已知实数,则“ ”是“ ”的 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 4. 若函数的图象的一条对称轴为,则的最小值为() A.B.C.D. (★★★) 5. 已知数列为等比数列,是它的前项和,若,且与的等差中项为,则(). A.B.C.D. (★) 6. 已知向量,,且,则() A.B.C.D.

(★★) 7. 我国明朝数学家程大位著的《算法统筹》里有一道闻名世界的题目:“一百馒头一百僧,大僧三个更无争,小僧三人分一个,大小和尚各几丁?”以下程序框图反映了对此题的一个求解算法,则输出的的值为() A.20B.25C.30D.75 (★★★) 8. 已知某样本的容量为50,平均数为70,方差为75.现发现在收集这些数据时,其中的两个数据记录有误,一个错将80记录为60,另一个错将70记录为90.在对错误的数据进行更正后,重新求得样本的平均数为,方差为,则() A.B. C.D. (★★★) 9. 下列图象可以作为函数的图象的有() A.1个B.2个C.3个D.4个 (★★★) 10. 已知 P, A, B, C是半径为2的球面上的点, O为球心,,,则三棱锥体积的最大值是( )

A.B.1C.D. (★★★)11. 已知,分别是双曲线的左,右焦点,动点在双曲线的左支上,点为圆上一动点,则的最小值为() A.7B.8C.D. (★★★) 12. 若函数有最大值,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A.B. C.,D. 二、填空题 (★★) 13. 函数的图象在处的切线与直线互相垂直 ,则_____. (★★★) 14. 如图在平行四边形中,,,为边的中点,,若,则___________. (★★★)15. 如图,在一个底面边长为 cm的正六棱柱容器内有一个半径为 cm的铁球,现向容器内注水,使得铁球完全浸入水中,若将铁球从容器中取出,则水面下降 ______ cm. (★★★) 16. 在数列中,,,是数列的前 项和,则为___________. 三、解答题

【最新】江西南昌二中高三上三模地理试卷

【最新】江西南昌二中高三上三模地理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做两个相同规格的玻璃箱(如下图),甲底部放一层土,中午同时把两个玻璃箱放在日光下,十五分钟后,同时测玻璃箱里的气温,结果发现底部放土的比没有放土的足足高了3℃。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该实验主要目的是测试() A.大气的温室效应 B.大气的热力运动 C.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的时刻 D.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 2.甲箱温度比乙箱温度高的原因是() A.太阳辐射强弱差异 B.地面辐射强弱差异 C.大气吸热强弱差异 D.大气辐射强弱差异 读“某年11月7日(立冬)我国大陆部分各地季节状况图”,回答下面小题。 3.形成图中我国各地在同一天出现有三种季节的主要原因是( )

A.海陆热力性质差异B.地形地貌地区差异 C.各地纬度差异大D.各地经度差异大 4.立冬日,南部沿海地区仍处在夏季的主要原因是( ) A.位于低纬,太阳高度小B.南岭阻挡弱冷空气南下 C.临海比热容大,气温高D.刚好有台风登陆,气温高 5.此时由西南到长江以南地区形成大范围降雨,其形成原因最可能是( ) A.受副热带高压控制B.锋面在附近活动 C.山地抬升偏北风D.受台风登陆影响 下图表示我国地理“四极”特征变化趋势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6.下列因素对“四极”形成影响不大的是( ) A.纬度位置B.海陆位置C.地形起伏D.洋流 7.影响图中甲地区农业发展的直接限制性因素是( ) A.光照弱B.气温低 C.降水少D.冻土分布广 下面是一幅世界地图的一段纬线,P点以东是海洋,Q点以西是海洋,S和T 之间为某一海域。 判断下列各题。 8.S~T之间的海域是( ) A.波斯湾B.墨西哥湾C.红海D.莫桑比克海峡9.实际观测表明,P海岸降水明显多于T海岸,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洋流B.地形C.季风D.气压带、风带

江西省南昌市八一中学、洪都中学、麻丘高中等七校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4小题,每题2分,共48分。请在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个选项,答案填在答题卡上) 1.战国秦汉时期,北方一直是全国的经济重心,但是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经济区独占鳌头的局面不复存 在了,原本落后的江南经济区获得了显著发展,使长期以来的南北经济发展不平衡性与悬殊性缩小了。 这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 A.江南经济发展水平迅速超过北方B.江南经济开发的新格局初步形成 C.中原经济区的优势地位不复存在D.全国的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 2.图是近年出土的西汉海昏侯(汉武帝之孙刘贺,史称汉废帝)墓葬中的两枚印章。除此之外,还出土了数量惊人的金器、青铜器、铁器、玉器、漆木器、纺织品、陶瓷器等珍贵文物,以及大量竹简、木牍。 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 从图上文物字体可见篆体依然是当时的主流通行字体 B. 从墓葬的规格可见当时王国问题对中央集权威胁巨大 C. 该墓葬出土的精美器皿大多出自官营手工业工匠之手 D. 该墓葬的竹简木牍有可能记载着儒家和佛教思想精髓 3.某《竹枝词》云:“脚痛腰酸晓夜忙,田头车戽响浪浪。高田车进低田出,只愿高洼不做荒。”这首词描写的灌溉工具是( )

A.耧车 B.翻车C.筒车D.风力水车 4.明万历年间,福建泉州府佃农“朝登垅亩,夕贸市廛”;浙江秀水县佃农用上等米换白银,用中下等米来抵 租。这一现象的出现突出反映了:() A.农村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初步发展B.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水平提高 C.农民能够支配自己全部的劳动产品?D.农业与市场的经济联系加强 5、东汉光武帝刘秀的舅父占有田地面积达300余顷;东晋宰相谢安占有水陆地265顷,含带两山;明皇庄土地面积达37000多顷。这种现象的根源是( ) A.土地兼并B.豪强地主拥有强权 C.国家授田 D.土地私有 6.西周时“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 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引起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 公田变为私田B.铁器牛耕的推广C.国家走向统一D.封建制度的确立 7.某电视剧以西汉的历史为背景,其间很多故事情节发生于长安“市”上,以下是电视剧中西汉“市”的场景,其中不符合历史真实的是( ) A.“市”的四面建有围墙 B.“市”门内外店铺林立 C.“市”里有专职管理的官员D.“市”门在白天定时开关 8.汉乐府《孔雀东南飞》中焦仲卿妻身上的打扮是“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床上的装饰是“红罗夏斗帐,四角垂香囊。香帘六七寸,碧绿青丝绳。”这些描述可以反映出() A.汉代丝织业生产的普及和发达的程度 B.中国古代男尊女卑思想严重,女子备受压迫,日夜操劳

2014江西省南昌二中高三高考模拟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

江西省南昌二中2014届高三高考模拟考试 文综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A.①浙江、②海南、③青海、④河南B.①青海、②浙江、③海南、④河南C.①海南、②浙江、③青海、④河南D.①浙江、②青海、③河南、④海南2.下列关于各省的说法不正确的 A.①省份人口年增长率大主要是外来人口迁入造成 B.②省份第三产业比重最高,说明经济发展水平最高 C.③省份目前经济发展水平最低 D.四个省份中①省份老龄化程度最重 下图是塔里木盆地南缘绿洲附近的约特干古城遗址某处地层剖面图,完成3—4题。 3.约特干古城遗址的文化层被埋藏在地下的原因有 ①板块张裂地层下陷②河流带来的泥沙沉积 ③周围风沙的沉积④冰川带来的冰碛物堆积 A.①② B.①③ C.②③D.③④ 4.据该地层剖面图,可推知约特干古城遗址自然环境变化的特点是 A.1000年以来气候稳定不变 B.2000年以来沉积速度加快 C.6000年以来湿润期大于干旱期D.距今8000年开始出现绿洲 浙江省山地丘陵广布,适宜茶树的生长,但春季易受霜冻天气影响。为此,当地茶园引进了“防霜冻风扇”(如图4)。当夜晚温度降到4℃时,风扇会自动打开,从而减轻霜冻对茶树的伤害。图5“为茶园某时气温垂直分布示意图”,据此回答5—6题。

5.“防霜冻风扇”最适宜的安装高度为 A.9-10米B.7-8米C.6-7米D.4米以下 6.关于风扇的作用原理正确的是 ①风扇可以把高处的暖空气往下吹到茶树上 ②风扇吹出的热风可以使茶树免受霜冻影响 ③风扇的转动可以增强近地面对流运动程度 ④风扇转动可带动空气流动,阻止上层冷空气下压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 地表常流性河道频率指的是以一直线截取某一地区,求取被直线切割的河道数与该直线长度之比。下图表示我国年降水量、年径流曲线与河道频率的南北地带变化。读下图,回答7—9题。 7.图中三条曲线分别表示 A.①河道频率②径流量③年降水量B.①河道频率②年降水量③径流量 C.①径流量②河道频率③年降水量D.①年降水量②径流量③河道频率8.图中常年性河道频率最大的地区是 A.江南丘陵B.长江中下游地区C.东北平原D.内蒙古高原9.下列有关河道频率南北地带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水系密度的空间分异与径流量的变化趋势呈反相关 B.华北平原地表物质渗透性强,径流量偏小,故河道频率偏小 C.东北河道频率高于华北的主要原因是年降水量显著增多 D.湛江以北石灰岩地区大量地表水转为地下水,使地表常流性河道频率达到最大值图6中,圆O1、圆O2、圆O3分别为某日三个时刻的80°等太阳高度线(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变化忽略不计),其中,n为纬线,此时北京昼长夜短。读图6,完成10—11题。

江西省南昌市八一中学2013-210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江西省南昌市八一中学2013-210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10每小题1分,11—25每小题2分,共40分。) 1、采用基因工程技术将人凝血因子基因导入山羊受精卵,培育出转基因羊。但是人凝血因 子只存在于该转基因羊的乳汁中。以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人体细胞中凝血因子基因编码区的碱基对数目,等于凝血因子氨基酸数目的3倍B.可用显微注射技术将含有人凝血因子基因的重组DNA分子导入羊的受精卵 C.在该转基因羊中,人凝血因子基因存在于乳腺细胞,而不存在于其他体细胞中 D.人凝血因子基因开始转录后,DNA连接酶以DNA分子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mRNA 2、如图为某哺乳动物生殖过程示意图(b为卵细胞)。下列相关叙述中不 正确的是[ ] A.动物个体①②的产生分别属于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 B.动物个体②的产生表明,高度分化的动物细胞核也具有发育成完整 个体的潜在能力 C.按照动物个体②的产生方式,后代的性别比例仍为1∶1,但这对于 动物的进化则是不利的 D.图中a、b、c三种细胞的产生方式,仅c为有丝分裂 3、下列关于生物专一性的叙述不正确的一组是[ ] A.酶具有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 B.基因工程操作中的载体具有专一性,一种载体只能运载一种特定的目的基因C.tRNA具有专一性,一种tRNA只能运载一种特定的氨基酸 D.细胞膜上的载体具有专一性,一种载体只能转运一种或一类物质通过细胞膜 4、下列关于生物工程技术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用同一种限制酶分别作用于正常基因和它的突变基因,其结果可能不同 B.在离体植物细胞转变为愈伤组织的过程中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 C.选取一定数量的B淋巴细胞进行增殖培养,即可获得有关的单克隆抗体 D.某种植物甲乙两品种的体细胞杂交后代与甲乙两品种杂交后代的染色体数目相同5、下列关于基因文库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某果蝇X染色体上的所有基因组成的文库是部分基因文库 B.取出果蝇某细胞中全部mRNA,通过反转录产生的全部DNA片段称为该果蝇的基因组文库 C.cDNA文库中的基因可以在不同物种间进行交流 D.可以根据基因的碱基序列、基因的转录产物mRNA,以及基因的表达产物蛋白质等特性获取目的基因 6、既可用于DNA重组技术又可用于细胞融合技术的是[ ] A.病毒 B.纤维素酶 C.聚乙二醇 D.质粒 7、我国引进良种红安格肉牛后,使其快速繁殖使用的方法有[ ] ①发酵工程②组织培养③基因工程④克隆⑤细胞工程⑥体外受精和胚胎 移植 A. ①③ B. ②④ C. ④⑤ D. ④⑥ 8、在植物细胞工程的技术中,无需激素调节的是[ ]

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生物

一、选择题(1-24题,每小题1分;25-30题,每小题2分,共36分。每题均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若呼吸底物全为葡萄糖,下列关于人体呼吸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800m慢跑过程中O2吸收量大约等于CO2释放量 B.马拉松比赛时消耗等量葡萄糖放出的能量比步行时多 C.环境温度从0℃升到37℃,人体呼吸作用相关酶的活性逐渐上升 D.包扎伤口应选用透气性好的“创可贴",主要目的是保证伤口处细胞的有氧呼吸 2.当酵母菌以葡萄糖为呼吸底物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如果检测有CO2释放量,则说明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 B.如果测得CO2释放量:O2吸收量等于1:1,则说明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 C.如果测得呼吸作用的过程中没有产生水,则产物中也不会有CO2 D.检测酒精可用重铬酸钾,溶液的颜色由灰绿色变为橙色 3.光合作用是生物界中重要的物质与能量代谢,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给绿色植物提供含有H218O的水,含18O的物质只有释放出来的O2 B.根据光合作用释放的O2量,可以推算出光合作用中有机物的积累量 C.停止光照,暗反应很快会停止,而停止供应CO2则光反应不受影响 D.生产生活中,温室大棚普遍采用红色的塑料薄膜来提高作物产量 4.某科研小组为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方式,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假设细胞呼吸产生的热量不会使瓶中的气压升高),开始时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的颜色基本不变,反应一段时间后溶液颜色由蓝变绿再逐渐变黄。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颜色由蓝变绿再变黄说明酵母菌在不断地产生CO2 B.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的颜色一开始不变是因为酵母菌只进行了有氧呼吸

2017-2018年江西省南昌二中高二(上)期末数学试卷(理科)及答案

2017-2018学年江西省南昌二中高二(上)期末数学试卷(理科)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 符合题意.) 1.(5分)证明不等式“”最适合的方法是()A.综合法B.分析法C.反证法D.数学归纳法2.(5分)命题“?x∈R,?a∈R,使得n>|x﹣1|﹣|x﹣2|”的否定形式是()A.?x∈R,?a∈R,使得n≤|x﹣1|﹣|x﹣2| B.?x∈R,?a∈R,使得n≤|x﹣1|﹣|x﹣2| C.?x∈R,?a∈R,使得n≤|x﹣1|﹣|x﹣2| D.?x∈R,?a∈R,使得n≤|x﹣1|﹣|x﹣2| 3.(5分)在复平面内,复数对应的点位于()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4.(5分)经过点(2,﹣4)且与双曲线有同渐近线的双曲线方程是()A.B. C.D. 5.(5分)已知函数f(x)的导函数为f′(x),且满足f(x)=lnx+x2f′(1),则f′(1)=() A.﹣1B.e C.﹣e D.1 6.(5分)设x,y,z都是正数,则三个数()A.都大于2B.至少有一个不小于2 C.至少有一个大于2D.至少有一个不大于2 7.(5分)若关于x的不等式|x﹣2|+|x+a|>4的解集为R,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为() A.(﹣∞,﹣6)∪(2,+∞)B.(﹣6,2)

C.(﹣∞,﹣6)∪(﹣2,+∞)D.(﹣6,﹣2) 8.(5分)在下列结论中,正确的结论为() ①“p且q”为真是“p或q”为真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②“p且q”为假是“p或q”为真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③“p或q”为真是“¬p”为假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④“¬p”为真是“p且q”为假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9.(5分)若不等式|2x﹣3|+|2x﹣5|<4的解集为(a,b),则曲线与直线y=x﹣3及直线x=a,x=b所围成的封闭图形的面积为() A.B.ln3C.D.ln3+2 10.(5分)已知函数f(x)=x3﹣3x,若过点M(3,t)可作曲线y=f(x)的三条切线,则实数t的取值范围是() A.(﹣9,﹣8)B.(﹣18,18)C.(﹣18,6)D.(﹣6,6)11.(5分)若关于x的不等式k|x|﹣|x﹣2|>0恰好有4个整数解,则实数k 的取值范围是() A.B.C.D. 12.(5分)已知函数f(x)是定义在(0,+∞)的可导函数,f'(x)为其导函数,当x>0且x≠1时,,若曲线y=f(x)在x=1处的切线的斜率为﹣1,则f(1)=() A.B.0C.D.1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3.(5分)已知a,b∈R,i是虚数单位,若a+2i=1﹣bi,则复数z=a+bi的模|z|=. 14.(5分)已知函数,则=. 15.(5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C的顶点A、B分别是离心率为e的圆锥曲线的焦点,顶点C在该曲线上.一同学已正确地推得:当m>n

江西省南昌市八一中学、洪都中学、十七中三校2019_2020学年高一数学10月联考试题

江西省南昌市八一中学、洪都中学、十七中三校2019-2020学年高一数学10月联考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60分) ;1,;1.;;下列五个写法:,2,2, ,其中错误写法的个数为( ) B. 2 C. 3 D. 4 A. 1 ) ,若则( 2. A. 1 B. C. 0或1 D. 0或1或 ABNfAnB 中的把集合都是自然数集,映射映射到集合3.中的元素设集合:和集合 f下,像20的原像是元素( ,则在映射 )

D. B. 4A. 2 C. 4 或 R( 则,集合集合 4.) 已知实数集,, C. B. D. A. 则5.的值为若( , , ) C. B. 5 A. 1 D. 则函数的定义域是( ,已知函数6. ) 的定义域为

B. A. C. - 1 - D. t 上的最大值为3,7.则实数已知函数在区间的取值范围是 D. A. C. B. 则不等式若,,且在区间上单调递增8.,已知函数为偶函数 的解集为 D. C. B. A.

) ( 9. 则实数已知函数,若, D. 4 C. 2 B. A. ) 10. 已知 ( ,则 D. A. 3 B. 9 C. 11.已知 D. C. B. A. kZ 即,,中被5除所得余数为12.在整数集的所有整数组成的一个集合称为“类”,记为

;;,给出如下四个结论: ”其中正属于同一“类”,则“若整数;确结论的个数为 D. 4 A. 1 B. 2 C. 3 分)小题,共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20- 2 - 计算:____13.. x ,用列举法表示为14.________.将集合, m 的取值范围是,则实数若函数在区间上是单调减函数15. ______. Ra的取值范围是函数,16.是则实数上的单调递增函数.______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17题10分,其他12分,共70分)

2020届江西省南昌二中高三高考校测(一)数学(文)试题(解析版)

2020届江西省南昌二中高三高考校测(一)数学(文)试题 一、单选题 1.已知全集U =R ,集合{|01},{1,0,1}A x R x B =∈<=-,则( )U A B =( ) A .{}1- B .{1} C .{1,0}- D .{0,1} 【答案】C 【解析】根据补集的运算,求得{|0U x A x =≤或1}x >,再结合交集的运算,即可求 解. 【详解】 由题意,全集U =R ,集合{|01}A x R x =∈<≤, 可得 {|0U x A x =≤或1}x >, 又由集合{1,0,1}B =-,所以( ){1,0}U A B ?=-.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集合的补集与交集概念及运算,其中解答中熟记集合的交集、补集的概念和运算方法是解答的关键,着重考查了运算与求解能力. 2.若复数2i z =-,i 为虚数单位,则(1)(1)z z +-= A .24i + B .24i -+ C .24i -- D .4- 【答案】B 【解析】()()11z z +-=2 2 11(2)1(34)24z i i i -=--=--=-+ ,选B. , 3.已知实数.a b ,则“2ab ≥”是“224a b +≥”的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充分必要条件的判断、不等式等知识. 充分性:由均值不等式 ;必要性:取 ,显然得不到 2ab ≥.故“2ab ≥”是“224a b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选A .

4.若函数()()sin 0x f x x ωωω=>的图象的一条对称轴为3 x π =,则ω的 最小值为( ) A . 32 B .2 C . 52 D .3 【答案】C 【解析】由对称轴为3x π =可知3f π?? ??? 为最大值或最小值,即可求解. 【详解】 ∵()12sin 2sin 23f x x x x πωωω??? ?==- ? ? ????? , 且函数()f x 的图象的一条对称轴为3 x π =, ∴当3 x π = 时,()2sin 333f x f ππ πω????==- ? ????? 取最大值或最小值, ∴ ,3 3 2 k k π π π ωπ- = +∈Z , ∴5 3,2 k k ω= +∈Z , ∵0>ω, ∴ω的最小值为52 . 故选:C.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正弦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属于中档题. 5.已知数列}{ n a 为等比数列,n S 是它的前n 项和,若2312a a a ?=,且4a 与72a 的等差中项为5 4 ,则5S =( ). A .35 B .33 C .31 D .29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由题意得,设等比数列的公比为q ,则2 231112a a a q a q a =?=,所 以42a =, 又3 474452224a a a a q +=+=?,解得11,162 q a ==,所以

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1.“纳米材料”是粒子直径为1~100nm的材料,纳米碳就是其中一种,若将纳米碳均匀地分散到蒸馏水中,所形成的物质() ①是溶液②是胶体③能产生丁达尔效应④能透过滤纸⑤不能透过滤纸 ⑥静置后会析出黑色沉淀 A.①④⑤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①③④⑥ 2.在体积相同的两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满NO2、N2O4气体,当这两个容器内温度和气体密度相等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种气体的压强相等 B.两种气体N原子为12 C.两种气体的分子数目相等 D.两种气体的氧原子数目相等 3.设阿伏加德常数为N A,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常温常压下,11.2 LCH4中含有的氢原子数为2N A B.2.7 g铝与足量的盐酸反应,失去的电子数为0.3N A C.含有N A个氦原子的氦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为11.2L D.1 L 0.1 mol/L MgCl2溶液中含Cl-数为0.1N A 4.在25℃时,在一刚性容器内部有一个不漏气且可滑动的活塞将容器分隔成左右两室。 左室充入氮气,右室充入氢气与氧气的混和气体,活塞恰好停留在离左端的1/5处(图1),然后引燃氢、氧混和气体,反应完毕后恢复至原温度,活塞恰好停在中间(图2),如果忽 略水蒸气体积,则反应前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可能是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还原剂失去电子变成还原产物 B.氧化剂被氧化成还原产物 C.氧化剂是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的物质 D.还原剂是化合价下降得到电子被氧化的物质 6.能用H++OH-=H2O表示的化学反应是( ) A.氢氧化镁和稀盐酸反应 B.Ba(OH)2溶液滴入稀硫酸中 C.澄清石灰水和稀硝酸反应 D.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7.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错误的是() A.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 CaCO3+2H+===Ca2++CO2↑+H2O

初中物理 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学初中物理竞赛模拟考试题 考试卷及答案.docx

xx学校xx学年xx学期xx试卷 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 题型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xx题xx题xx题总分 得分 一、xx题 (每空xx 分,共xx分) 试题1: 中子星是恒星演化过程的一种可能结果,它的密度很大。现有一中子星,观测到它的自转周期为T=1/30s。向该中子星的最小密度应是多少才能维持该星体的稳定,不致因自转而瓦解。计等时星体可视为均匀球体。(引力常数G=6.67×10-11m3/kg·s2) 试题2: 如图所示,在盛水的圆柱型容器内竖直地浮着一块圆柱型的木块,木块的体积为V,高为h,其密度为水密度ρ的二分之一,横截面积为容器横截面积的二分之一,在水面静止时,水高为2h,现用力缓慢地将木块压到容器底部,若水不会从容器中溢出,求压力所做的功。 试题3: 光滑水平面上放有如图所示的用绝缘材料料成的“┙”型滑板,(平面部分足够长),质量为4m,距滑板的A壁为L1距离的B处放有一质量为m,电量为+q的大小不计的小物体,物体与板面的摩擦不计,整个装置处于场强为E的匀强电场中,初始时刻,滑板与物体都静止,试求: (1)释放小物体,第一次与滑板A壁碰前物体的速度v1多大? (2)若物体与A壁碰后相对水平面的速度大小为碰前的3/5,则物体在第二次跟A壁碰撞之前瞬时,滑板的速度v和物体的速度v2分别为多大?(均指对地速度) (3)物体从开始运动到第二次碰撞前,电场力做功为多大?(碰撞时间可忽略) 评卷人得分

试题4: 为了证实玻尔关于原子存在分立能态的假设,历史上曾经有过著名的夫兰克—赫兹实验,其实验装置的原理示意图如图所示.由电子枪A射出的电子,射进一个容器B中,其中有氦气.电子在O点与氦原子发生碰撞后,进入速度选择器C,然后进入检测装置D.速度选择器C由两个同心的圆弧形电极P1和P2组成,当两极间加以电压U时,只允许具有确定能量的电子通过,并进入检测装置D.由检测装置测出电子产生的电流I,改变电压U,同时测出I的数值,即可确定碰撞后进入速度选择器的电子的能量分布. 我们合理简化问题,设电子与原子碰撞前原子是静止的,原子质量比电子质量大很多,碰撞后,原子虽然稍微被碰动,但忽略这一能量损失,设原子未动(即忽略电子与原子碰撞过程中,原子得到的机械能).实验表明,在一定条件下,有些电子与原子碰撞后没有动能损失,电子只改变运动方向.有些电子与原子碰撞时要损失动能,所损失的动能被原子吸收,使原子自身体系能量增大, (1)设速度选择器两极间的电压为U(V)时,允许通过的电子的动能为E k(eV),导出E k(eV)与U(V)的函数关系(设通过选择器的电子的轨道半径r=20.0 cm,电极P1和P2之间隔d=1.00 cm,两极间场强大小处处相同),要说明为什么有些电子不能进入到接收器. (2)当电子枪射出的电子动能E k=50.0 eV时,改变电压U(V),测出电流I(A),得出下图所示的I—U图线,图线表明,当电压U为5.00 V、2.88 V、2.72 V、2.64 V时,电流出现峰值,定性分析论述I—U图线的物理意义. (3)根据上述实验结果求出氦原子三个激发态的能级E n(eV),设其基态E1=0. 试题5: 曾经流行过一种向自行车车头灯供电的小型交流发电机,图1为其结构示意图。图中N、S是一对固定的磁极,abcd为固定在转轴上的矩形线框,转轴过bc边中点、与ab边平行,它的一端有一半径r0=1.0cm的摩擦小轮,小轮与自行车车轮的边缘相接触,如图2所示。当车轮转动时,因摩擦而带动小轮转动,从而使线框在磁极间转动。设线框由N=800匝导线圈组成,每匝线圈的面积S=20cm2,磁极间的磁场可视作匀强磁场,磁感强度B=0.010T,自行车车轮的半径R1=35cm,小齿轮的半径R2=4.cm,大齿轮的半径R3=10.0cm(见图 2)。现从静止开始使大齿轮加速转动,问大齿轮的角速度为多大才能使发电机输出电压的有效值U=3.2V?(假定摩擦小轮与自行车轮之间无相对滑动)

江西省名校(临川一中、南昌二中)2019年高考物理模拟试卷解析版

高考物理模拟试卷 题号一二三四总分 得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30.0分) 1.电子是我们高中物理中常见的一种微观粒子,下列有关电子说法正确的是( ) A. 汤姆孙研究阴极射线时发现了电子,并准确测出了电子的电荷量 B. 光电效应实验中,逸出的光电子来源于金属中自由电子 C. 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认为核外电子的轨道半径是量子化的 D. 元素发生α衰变时,能够产生电子,并伴随着γ射线产生 2.电风扇的挡位变换器电路如图所示,把它视为一个可调压的理 想变压器,总匝数为2400匝的原线圈输入电压u=220 sin100πt(V),挡位1、2、3、4对应的线圈匝数分别为240匝、600 匝、1200匝、2400匝。电动机M的内阻r=8Ω,额定电压为U=220V ,额定功率P=110W.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该交变电源的频率为100Hz B. 当选择3挡位后,电动机两端电压的最大值为110V C. 当挡位由3变为2后,原线圈的电流变大 D. 当选择挡位4后,电动机的输出功率为108W 3.南方气温偏低,经常存在冰冻现象。某校方同学和阳同学( 校服材质一样)先后从倾斜坡面的同一位置由静止滑下,最 终两人停在水平冰面上,如图所示(两人均可视为质点,且不 计人经过B点时的能量损失)。根据上述信息,不能确定方、阳两人( ) A. 经过B点时速度大小相等 B. 最终两人停在水平冰面上同一位置 C. 损失的机械能相等 D. 运动的时间相等 4.2019年4月10日晚9时许,全球多地天文学家同步公布如图 所示的首张黑洞照片,黑洞是一种密度极大的天体,从黑洞发 出的光子都无法挣脱引力而射出。若某“黑洞”的半径约为 135km,逃逸速度可近似认为是真空中的光速。已知万有引力 常量G=6.67×10-11N?m2/kg2,真空中光速c=3×108m/s,地球的质 理论分析表明,天体的第二宇宙速度(逃逸 量大约为6.0×1024kg, 速度)是其第一宇宙速度的倍,这个关系对于天体普遍适用。根据以上数据,估算此“黑洞”质量约为地球质量的多少倍( ) A. 1.5×104 B. 1.5×105 C. 1.5×106 D. 1.5×107 5.如图,竖直平面内存在半径为R的圆形匀强磁场区域 ,以圆心O为坐标原点建立图示直角坐标系,现有, ,三种粒子,以速度v0从a点与x轴正方向 成30°斜向下射入磁场,以速度从b点沿y轴负

江西省南昌市八一中学麻丘高级中学等六校2020_2021学年高一数学上学期中联考试题 1

江西省南昌市八一中学、麻丘高级中学等六校2020-2021学年高一数学上学期 期中联考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若{}R x x y y P ∈==,2,(){} R x x y y x Q ∈==,,2,则必有( ) Q P A =. Q P B ?. Q P D ?. 2.已知映射()():,2,2f x y x y x y →+-,在映射f 下 的原象是( ) A. B. ()1,1 C. D. 3.下列各组函数中,表示同一函数的是( ) ()()x x x x g x x f A -= -=21.与 ()() ()x x g x x x f B ==与2 2 . ()()x a a x g x x f C log .==与 ()()n n x x g x x f D ==与. 4.把函数23y x =的图像关于x 轴对称向下翻转,再右移14个单位长度,下移1 3 个单位长度,得到函数图像的解析式为( ) A.2113()43y x =--- B.2113()43y x =-- C.211 3()43y x =-+- D.2113()43 y x =+- 5.集合,集合 则( ) A.[-2, 3) B. [-2, 3) C. D. [-1, 3) 6.已知5log 7.0=a ,5 7.0=b ,7 .05=c ,则的大小关系是 ( ) A . B . C . D . 7.集合{} R x x x x ∈=,2100的真子集的个数为 A.2 B. 4 C.6 D. 7 8.函数()1++=x e x f x 零点所在的区间是 ( ) A .()1,0 B .()0,1- C .()1,2-- D .()2,1 9.德国著名数学家狄利克雷在数学领域成就显著.19世纪,狄利克雷定义了一个 “奇怪的函数”,,其中R 为实数集,Q 为有理数集.则下列说法正确是( ) A. B.函数是奇函数 C. ∈?21,x x C R Q,()()()2121x f x f x x f +=+恒成立 D. 函数 不能用解析法表示 10. 已知函数21(1)3,(1) (), (1)x a x ax a x f x a x -?-++≥=?

2020届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学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检测(三)理综物理试题及答案

绝密★启用前 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学 2020届高三毕业班下学期高考模拟检测(三) 理综-物理试题 14.如图所示,涉及物理学史上的四个重大发现,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A.库仑利用图甲实验精确测出了元电荷e 的值 B.法拉第利用图乙实验,发现了电流周围存在磁场 C.伽利略根据图丙理想斜面实验,提出了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D.牛顿利用图丁实验,总结出: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15.如图所示的电路由一小型发电机供电,该发电机内的矩形线圈面积为S=0.2m2、匝数为N=100 匝、电阻为r=2.5Ω,线圈所处的空间是磁感应强度为 B= 2 2πT的匀强磁场,线圈每秒钟绕垂直于磁场的轴匀 速转动10圈。已知与变压器原、副线圈相连的定值 电阻阻值分别为R1=5Ω,R2=20Ω,变压器为理想变压 器,两电表均为理想电表,R1和R2消耗的功率相等。则 A.通过原线圈的电流方向每秒钟改变10次 B.原、副线圈的匝数之比为2:1 C.电压表的示数为160V D.发电机输出的总功率为2560W 16. 2019年中国女排成功卫冕世界杯.如图所示,某次训练中,一运动员将排球从A点水平击出, 球击中D点;另一运动员将该排球从位于A点正下方且与D等高的B点斜向上击出,最高点为C,球也击中D点,A、C高度相同.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 正确的有 A.两过程中,排球的初速度大小可能相等 B.两过程中,排球的飞行时间相等 C.后一个过程中,击中D点时重力做功的瞬时功率较大

D.后一个过程中,排球击中D 点时的速度较大 17.如图所示,在y >0的区域内存在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 B 1在y <0的区域内存在方向垂 直于纸面向外的匀强磁场B 2,磁场B 2的磁感应强度大小是磁场 B 1的2倍,一带负电的粒子(重力不计)从y 轴上P (0,h )点以某一速 度沿x 轴正方向射入磁场B 1,若第一次经过x 轴时的横坐标为 3h ,则粒子第三次经过x 轴时的横坐标为 A. 33h B 732 h C. 43h D. 93h 18.宇航员飞到一个被稠密气体包围的某恒星上进行科学探索。他站在该恒星表面,从静止释放 一个质量为m 的物体,由于气体阻力,其加速度a 随下落位移x 变化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 已知该星球半径为R ,万有引力常量为G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恒星的平均密度为G R a 430 B.该恒星的第一宇宙速度为R a 0 C.卫星在距该恒星表面高h 处的圆轨道上运行的周期为03)(4a h R R +π D.从释放到速度刚达最大的过程中,物体克服阻力做功2 00x ma 19.如图所示是氢原子的能级示意图,一群处于 n=3 能级的氢原子在自发跃迁时会辐射一些光子, 用这些光子照射逸出功 2.25eV 的钾,普朗克常量 h=6.63×10-34J·s 。 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波长为 60nm 的伦琴射线能使处于基态的氢原子电离 B.金属钾表面所发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 9.84eV C.这群氢原子能发出三种不同频率的光 D.氢原子辐射光子后其核外电子动能变小 20.如图甲所示,绝缘水平面上存在方向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一带电物块以一定的初速度从O 点开始向右运动。取O 点为电势零点,该物块的 电势能与动能之和E 总、电势能E P 随它离开O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