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袋诗歌

塑料袋诗歌
塑料袋诗歌

塑料袋

刚走出超市,

旋起一股风

一个塑料袋迎面糊来

塑料袋里传出

逃亡的声音

今年六月

塑料袋就要变换飞的方式

我们得做好准备

给超市加点钱

所有的涨价

就是这样一点一滴

就是这样地飘起来

糊在我们的生活上

我们不会逃亡

就像在这雪下错地方的日子

将这塑料袋装上残雪埋了

多少年以后,希望它们能成为化石

一个塑料袋的自述

一线生机

我是塑料袋

很方便,身价又不高

人们把我胡扔乱抛

有时候

我飘在空中

人们叫我群膜乱舞

有时候

我悬电线杆上

人们称我万国旗飘

冬天我五光十色挂枝头人们又说我春早花开俏我无拘无束漫天飞舞我自由自在八方逍遥管他东南西北

管他天涯海角

我要落到水里

鱼准会翻白眼儿

我能把水温速提高

我要飘到草地上

小草打蔫儿没精神儿我能把她小命要

森林动物误食我

量她小命也难逃

你要把我埋在地里

我板结土壤

阻截水分,断绝养料叫你庄稼长不了

是啊

你们人类发明制造了我那也让你们后悔

让你们厚报

只要我与汽车尾气

建筑垃圾联起手来

占领所有空间

主宰整个世界

各怀鬼胎

打己算盘

就哥本哈根也没整出什麽妙招儿

哈哈……

塑料袋---坦诚自白

每一次装着好心情

走入你的新居

每一次晨起日落

你总是将我拎起

每一次佳节盛宴

都是我们家族团聚

与玫瑰花相遇

咱护佑着主人绵绵爱意

同韭菜花握手

咱也表现的尽职尽力

承载着万家灯火

甜酸苦辣

忧欢悲喜

肩负着生活责任

油盐酱醋

蔬果面米

用轻盈体态收获信任

用廉价出身抵御风雨

窥视街头的来来往往

深藏主人的神神秘秘

我廉洁但也参与风行的贿赂

我奢侈但也只是本质的外衣

无责且无奈

无价且无语

我总是身兼数职

同伴配合相当默契

瞬息万变的如此不解

也不敢有半点迟疑

昨日细吻着厨语菜香

傍晚依偎在主人怀里

熬过万人空巷的寂静

清早就被狠狠抛弃

又应为文明而忌

在街头在树梢

在江河在麦地

在路轨在原野

飘飘洒洒无纪律

漫天飞舞太离奇

长寿让长寿星球不能饶恕随意让随意人类不可理喻既然生不能灭

那就将生还断送彻底

为家园

为皇土

为蓝天

请把我忘记

---至少还有曾经的回忆

---至少还有无奈的堆积塑料袋

你们给人类带来了方便

可他们却不知把你珍惜

随便就把你抛弃

于是

给他们制造着麻烦

你们在诠释着一个词语

随遇而安

田边树梢山巅

或者人们的脚边

迎风招展

色彩斑斓

单薄的你

顽强的做着自己

两百多年你才肯分解到土地里我听到了你们窃窃私语

说人类

这是咎由自取

王士禛简介

王士禛简介 乐事。 寒山寺,在江苏苏州城西枫桥镇,寺始建于梁武帝天鉴年间(公元502年~519年),旧名“妙利普明塔院”。宋太平兴国初年,节度使孙承佑重建浮图七层,宋仁宗嘉佑年间,赐号“普明禅院”,然唐人已称为“寒山寺”了。 元朝末年,寺塔俱毁,明太祖洪武年间重建,经过多次的兵火劫难,到了清末宣统三年,江苏巡抚程德全集资重建,规模宏伟,焕然一新。 寒山寺因为唐代诗人张继一首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而名噪一时,无数的诗人墨客均至此题诗作画吟咏,枫桥也一跃成为苏州三百余座名桥之首。 下面,我们来看看第一首诗: “日暮东塘正落潮,孤篷泊处雨潇潇。疏钟夜火寒山寺,记过枫桥第几桥?”前两句写景,天已黑了,东塘正在落潮,诗人当时来到苏州,夜泊枫桥,形单影只,在一只船上,听外面潇潇雨声。后两句抒情,当时的寒山寺早已在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的兵火中灰飞烟灭,寒山寺的钟声千古出名,美丽的寒山寺钟声,留给人们多少甜蜜的联想。而今天,明末的战火,早已把寒山寺打得破烂,诗人不禁

想起唐朝诗人张继笔下的枫桥来了。作为清初诗人,王士禛发思古之幽情,纯属人之常情。这里面,有多少的家国之思啊!清朝与唐朝,通过枫桥钟声,拉在了一起,而此间,又寄予了诗人多少的感触! 再接着看看第二首诗:“枫叶萧条水驿空,离居千里怅难同。十年旧约江南梦,独听寒山半夜钟。”经过兵火的枫桥,经过兵火的寒山寺,早已是今非昔比。枫桥是寂寞的,是萧条的,而水边的客店,透露了多少的冷清和寂寥,往来旅客的稀少,反映了此时的枫桥的寂寥和孤独,反映了历经战火之后的寒山寺的萧条。诗人千里迢迢来到苏州,与远方的朋友,有着不一样的惆怅和无奈!十年在江南,诗人的是:独自一人,在寂寞的晚上,独自倾听夜半的钟声,独自享受唐朝张继听到的钟声——而今天,诗人来到苏州,听到的钟声,却是如此不同,心境是这样的状态,不禁感慨万千! 这两首诗歌,既反映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又写出了世态沧桑之后的万千思绪。感染力较强,情感冲击力较为强大。是两首较为出色的诗歌!但是,如果把这两首诗歌与张继的枫桥夜泊相比,气魄和情感抒发空间都明显逊色! 王士禛创立了神韵一派,而以诗的神情韵味为诗的最高境界.他反对重修饰、掉书袋、发议论、无生气的诗,他最爱古澹自然清新蕴藉的情调。他欣赏司空图诗品中所标举的“不着一字,尽得风流”,“采采流水,蓬蓬远春”的意境。他为实践他这种理论,做了大量的诗歌理论实践,成为当时的诗坛盟主!王士禛真正能够实践他的理论,表现神韵的特色的,是他的七言绝诗。但规模过小,又是神韵诗派的

经典散文诗歌-经典散文诗

经典散文诗歌|经典散文诗 经典散文诗歌|经典散文诗 经典散文诗你知道有哪些,以下的经典散文诗相关文章,请继续往下阅读: 经典散文诗【1】 1、乡愁 余光中 小时侯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2、南方的夜

我们静静地坐在湖滨, 听燕子给我们讲讲南方的静夜。 南方的静夜已经被它们带来, 夜的芦苇蒸发着浓郁的热情── 我已经感到了南方的夜间的陶醉,请你也嗅一嗅吧这芦苇丛中的浓味。你说大熊星总像是寒带的白熊, 望去使你的全身都觉得凄冷。 这时的燕子轻轻地掠过水面, 零乱了满湖的星影── 请你看一看吧这湖中的星象, 南方的星夜便是这样的景象。 你说,你疑心那边的白果松, 总仿佛树上的积雪还没有消融。 这时燕子飞上了一棵棕榈, 唱出来一种热烈的歌声── 请你听一听吧燕子的歌唱, 南方的林中便是这样的景象。 总觉得我们不像是热带的人, 我们的胸中总是秋冬般的平寂。 燕子说,南方有一种珍奇的花朵,经过二十年的寂寞才开一次──

这时我胸中忽觉得有一朵花儿隐藏,它要在这静夜里火一样地开放! 3、教我如何不想她 刘半农 天上飘著些微云, 地上吹著些微风。 啊! 微风吹动了我头发, 教我如何不想她? 月光恋爱著海洋, 海洋恋爱著月光。 啊! 这般蜜也似的银夜, 教我如何不想她? 水面落花慢慢流。 水底鱼儿慢慢游。 啊! 燕子你说些什麼话? 教我如何不想她? 枯树在冷风裏摇, 野火在暮色中烧。 啊!

西天还有些儿残霞,教我如何不想她? 经典散文诗【2】 台上放着一碗面花 这是送给亲爱的他 他从来没有细看她 她从来没有怪过他 阳光照耀她的脸颊 岁月使它不再光滑 匆忙辛苦一辈子啊 只因他喊她一声妈 时间都去哪了? 只留下她的匆匆华发辛苦一生 她却从来没有说累了时间都去哪了? 只留下她的匆匆白发无怨无悔 她心里却只有牵挂的他经典散文诗【3】 我的梦, 有一个小城,

十四行现代诗歌

十四行现代诗歌纯粹或不纯粹 树根是纯粹的,因为土壤是纯粹的 树枝和树干是纯粹的 树叶和花朵也是纯粹的 因为天空和空气都是纯粹的 不纯粹的是低垂的云雾 黏液不断地释放一种史无前例的毒素 不纯粹的还有蜜蜂和蝴蝶 瞧瞧那德性,哪个不是心怀鬼胎 说是从事甜蜜的事业 背地里却霍霍地抽刀拔剑 还有不纯粹的我和你,明明看见 一切真相,心里却窥测老包这诗的意思它们跳跃着,加速着,弯曲着 并飘逸着——它们的脉搏突然被掐断 农历十月 星光之声,薄于蝉翼 划过天空,明亮时 还是夜晚。萤火虫穿针引线 以光年为半径的思念

禁锢了远方的林和近处的树它们聚集又悄然远离 拿枪的最先获得自由 这是农历十月之初 水陆事物均已潜入水底 树木和荒草竖起耳朵 原煤向地面爬行 伏击生锈的犁头。它们 终止了初级阶段,捏紧拳头对付泥土中那些埋伏者 做一块懂呼吸会抑制的石头坐在两块石头之间。草地上朦胧的光线恍若霏霏秋雨 三叶草们在微光里轻轻地喘息他们也把我当作了石头 肆无忌惮,迫不及待地亲吻我想要不要悄悄地撤离 或者继续扮演一块宁静的石头一只秋蠓,钻进我的鼻孔 打了一个响亮的现实主义喷嚏左右的石头,突然条件反射一个拼命地咳嗽

一个趁机放了一个响屁 原来它们都跟我一样 要做就做一块懂呼吸会抑制的石头契约 设想一个不太常见的场景—— 每个人的心脏,所在的位置 始终覆盖一枚硬币,以防万一 一颗罪恶的子弹飞过来 还有许多事情没有交待 钱还在别人的手上 生活还没有尽情地享受 我亲眼看到一个人说不出话来 另一个人在他的病床前 快感地撕碎一张发黄的纸条 我猜测,这或许是一张契约 而契约精神已经死了 再也回不来了 止于病床上那个已经闭眼的人 森林 我看到野草们举着花朵涌向森林不分白昼与黑夜 野麂奔驰,白马飘忽

高中语文 课外古诗文 王士禛《御史梁皙次先生传》原文及翻译

王士禛《御史梁皙次先生传》原文及翻译 王士禛 原文: 先生姓梁氏,讳熙,字曰缉,皙次其别号也。先生生世族,幼不喜纨绔之习,读书好古,视声利篾如也。于诗嗜陶渊明,少得句云:“明月生东隅,清辉照北床。”长老诧异。十三岁补诸生第一,文名籍甚。 举顺治三年乡试,又十年成进士。出知西安之咸宁,誓于神,不以一钱自污。视民如子,治行冠三辅。官咸宁半载,入为云南道监察御史。 是时,世祖章皇帝方重言路,台省官皆矫尾厉角,务毛挚搏击有名高。先生独淡泊宁静,下直辄焚香扫地,宴坐终日,如退院僧。暇及与其友汪婉、刘体仁、董文骥、王世禛辈出游丰台、草桥诸圣地,或会食浮屠、老子之宫。诸子酒酣耳热,辨难蜂起,各负气不肯相下。先生默坐,或微笑不发一语。偶出一语,则人人自失,觉我言为烦。先生固耽内典①,于三藏十二部之书无不研究,而于《楞严》尤了悟初因证果大旨。每过其居邸,绳床药灶外,惟经论数卷而已。 先生巡视茶马于秦,不名一钱。或以为言,则笑曰:“吾筹之熟矣。居官而谋利,为子孙计耳。子孙不肖而居厚实,三蠹将至,曰盗贼,曰博徒,曰倡优。吾惧夫三蠹之为子孙忧也,故不敢也。 在京师,日怀归田之思,属长洲文点画《江村读书图》以见志,予辈皆为赋诗。未几,谢病归。淄川高侍郎念东赠诗云:“燕台襥被亲相送,一个嵩丘行脚僧”。盖纪实云。归田后,尤孤介自持,不接当事。同年王中丞巡抚河南,馈问亟至,一无所受。答书曰:“生有癖性,酷爱古帖,亦昔人玩龙团、饮廷珪墨之意也。闻宋仲温书《兰亭十三跋》摹于松江府亭,赵子昂书《铁佛嶴钟铭》在鹤沙报恩忏院,倘各损惠一通,敬拜赐矣。”其雅操如此。先生于古文不多作,其有作,必合古人矩度,而于禅悦文字尤善。 先生生明启壬戌,卒廉熙壬申,年七十二。 (选自钱仲联主编《广清碑传集》,有删节) 【注】①内典:佛经。 译文: 先生姓梁,名熙,字叫缉,皙次是他的别号。先生出生于一个世家大族,年幼时就不喜欢富贵子弟的习气,爱读古书,名声与利益毫不看重。对诗歌,特别喜欢陶渊明,年少时就写有诗句:“明月生东隅,清辉照北床。”老人们很诧异。十三岁以第一名的成绩成为县学生员,文才的名声很大。

经典散文诗歌

经典散文诗歌导读:诗歌大全经典散文诗歌 【篇一:《相邀春天》】 走过雨季 横渡冰雪厚重的年轮 在春天里 发现你最美 如若你欣喜地一句 你的春天在哪里啊 你的眼神告诉我的 我都放在了春天的 ——眼眸

【篇二:《时间都去哪了》】台上放着一碗面花 这是送给亲爱的他 他从来没有细看她 她从来没有怪过他 阳光照耀她的脸颊 岁月使它不再光滑 匆忙辛苦一辈子啊 只因他喊她一声妈 时间都去哪了? 只留下她的匆匆华发

辛苦一生 她却从来没有说累了 时间都去哪了? 只留下她的匆匆白发 无怨无悔 她心里却只有牵挂的他【篇三:《梦中小城》】我的梦, 有一个小城, 小城能住一个人。 没有杂乱的市场,

没有众多的居民,冷冷清清, 安安静静, 只有一个花园,只有一颗大树,只有一片落叶,只有一簇花丛,只有一团薄雾,只有一阵微风,还偷偷掩藏着——浅浅的喜欢,

淡淡的忧伤, 深深的爱恋, 悄悄的依恋。 我的梦中人, 谁住我梦中的小城。 【篇四:《我们的80年代》】 毛芽子甜根儿麦乳精,草垛子鸟蛋儿炸牛粪;我们的八零年代。 跳跳蛙滾铁圈儿皮筋和弹子,捡块石头跳房子;我们的八零年代。 午后的过家家和晚饭后的凉床巴,

感叹萤火虫的奇妙,幻想故事里的金戈铁马; 我们的八零年代。 向往春节里的烟花,嘴馋油炸后的锅巴; 听锤子凿打麦芽糖饼的乒乒啪啪; 在小货郎的拨浪鼓声中害怕着妈妈撕心裂肺的喊我回家;没有蛋糕的生日却惊叹碗里的鸡蛋花和手绘的祝福卡;拿了大红花后蹦蹦跳跳的回家, 奢望着等了半天的爆米花; 我们的八零年代。 上学的途中田野里青蛙呱呱呱, 放学的路上池塘里水鸭嘎嘎嘎

初中语文《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综合测试题及解答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综合测试题及解答 本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 第1卷(单项选择题,共15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现代诗歌门类众多,但真正讲究思想性与艺术性的高____________作品却寥寥无几。 ②如果一个诗人的一生中能有三五首作品下来,这个诗人就是幸福的。 ⑧文学是情学,是人学。因此,优秀的文学作品一定着作者的主观情感。 ④鉴赏诗歌时,要认真体会诗歌的章法、韵律,认真_________诗歌的意象和意境。 A.品位流传灌注揣摩 B.品位留传贯注揣摩 C.品味流传贯注揣测 D.品味留传灌注揣测 2.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郭沫若(1892~1978年),原名郭开贞,后以家乡大渡河及雅河的别称“沫水”和“若水”取笔名“沫若”。1921年6月,他和成仿吾、郁达夫等人组织了“文学研究会”。 B.冯至(1905~1993年),1927年4月出版第一部诗集《昨日之歌》,被鲁迅誉为“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曾任西南联大、北大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中国作协副主席等职,1987年获联邦德国大十字勋章和国际文化艺术交流中心艺术奖。C.闻一多(1899~1946年),诗人,文史学者。在新诗格律化方面提出了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主张,诗集有《红烛》和《死水》。 D.艾青(1910~1996年),中国现代诗人。原名蒋海澄,1932年加人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1933年第一次用艾青的笔名发表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轰动诗坛。艾青以其充满艺术个性的歌唱卓然成家,实践着他“朴素、单纯、集中、明快”的诗歌美学主张。 3.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无题邹荻帆 我们将扑倒在这大风雪里吗? 是的,我们将 而我们温暖的血 将随着雪的溶化 被吸收到大树的根里去

顾城诗歌赏析

今天我给大家介绍一位诗人:顾城,朦胧诗主要代表人物,顾城被称为当代的唯灵浪漫主义诗人,早期的诗歌有孩子般的纯稚风格、梦幻情绪,用直觉和印象式的语句来咏唱童话般的少年生活。其《一代人》中的一句“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成为中国新诗的经典名句。后期隐居激流岛,1993年10月8日在其新西兰寓所因婚变杀死妻子谢烨后自杀。留下大量诗、文、书法、绘画等作品。主要作品集有《黑眼睛》《英儿》《灵台独语》等译成英、法、德、西班牙、瑞典等十多种文字。 诗人是天生的忧郁者,豪放是外放的风骨,忧伤才是内敛的精魂。他们有着比常人更为细腻的感觉,更灵敏的触觉。快乐更纯粹,忧伤也更直接。对待生活更热情,也更偏执。他们的世界,自成一个王国。于是在顾城的笔触里,我们读到一个明亮宽广的世界,也读到一片永远来不及长出草的牧场;读到一个孩子的任性和张狂,也读到他面对现实的忧伤和迷茫;读到坚持,读到慌张;读到梦想,读到绝望;读到天黑,读到天亮。最终,他用他行云流水般的疯言疯语,用一个孩子般的固执天真,紧握住手中的力量,直面绝望,坚持希望。 接下来我们欣赏几首顾城的小诗。 【赏析】《小花的信念》 有很多人喜欢顾城这位诗人,喜欢他在《一代人》当中,写的那句:“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他被称为以一颗童心看世界的“童话诗人”,总喜欢仰着头看树,低着头看花,蹲着身子看蚂蚁。这首诗也许就是他一个人走山路的时候,看到一片黄色的小花,写下来的吧!让我们放开声音来读一读这首诗,找找诗带给你的与众不同的感觉。(学生齐读) 你有什么感觉?你一时说不上来,是吧?我也和你一样。一开始读,我们就被带入了一条“山石组成的路”,我们边读,边驻足,因为文字组成的诗句总让我们要停一停,要想一想,例如想:“小花遇到石头怎样的冷遇呢?”“石头真的会发芽吗?”“令它发芽的力量是什么?” 读这首诗,让我们学会了思考。而且这种思考很奇怪,在脑海里是接连不断席卷而来的,当你读完整首诗,我们又会继续思考下去:小花的信念究竟是什么?是勇敢地面对学习上、生活中遇到的种种挫折吗?小花,它像我们身边的哪些人呢?……这样的思考,就使得读诗有价值了,也使得你有长进了。你还可以模仿着写写《小草的信念》《小树的信念》《小雨的信念》,同样在写的时候,要学着边写边思考哦。 这首诗不长,仅仅只有9句,但是却通过石头的变化巧妙地写出了小花的信念:乐观地面对生活,豁达地宽待他人,真诚地期待真诚,任何奇迹都会发生。 谢谢那片长在山石上的小花,带给了我们这么多可贵的思考! 【赏析】《星月的来由》是顾城12岁时写的诗。星星和月亮是我们太常见的事物了,我们已经习惯了它们的存在。它们从哪儿来的?我们已经忽略。但诗人以它永远好奇而敏感的心去感受世界,体悟生活,创造一个真善美的世界。顾城的这首儿童诗,用清澈透明、亲近自然的语句,表达他奇异的想象,给我们一个神奇而纯粹的世界,因此,读来让人感到纯净、透明,充满孩子的童趣与好奇。现在,我们的世界,我们孩子的世界,还有这么美丽吗? 【赏析】《调》表达作者对于自由的向往,对生命的热爱。 《土块》对新生活的期待。 在诗里,我们看到了自然界的一切,太阳、月亮、星光、树林、花草……都充满着和谐的美。我们也明白了要乐观地面对生活,豁达地宽待他人,相信任何奇迹都会发生。

“王渔洋作诗善施人工之法”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附翻译)

“王渔洋作诗善施人工之法”阅读训练题 及答案(附翻译) 用斜线“/ ”给下面划线的文言文断句。(限6处)(6分) 王渔洋作诗善施人工之法,然一不矜持,任心放笔,则譬如飞蓬乱首,狼藉阔眉,妍姿本乏,风流顿尽。渔洋天赋不厚才力颇薄乃遁而言神韵妙悟以自掩饰一吞半吐撮摩虚空往往并未悟入,已作点头微笑,闭目猛省,出口无从,会心不远之态。故余尝谓渔洋诗病在误解沧浪,而所以误解沧浪,亦正为文饰才薄。 (节选自钱钟书《谈艺录》) 渔洋天赋不厚才力颇薄乃遁而言神韵妙悟以自掩饰一吞半吐撮摩虚空往往并未悟入 20.材料中“飞蓬乱首”一词,出自中国古代哪一部典籍?“误解沧浪”句中,“沧浪”指的是宋代哪一位诗人?(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在本段中找出三个词,概括钱钟书所认为的好诗人应该具

备的条件。(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9.(2分)渔洋天赋不厚/才力颇薄/乃遁而言神韵妙悟/以自掩饰/一吞半吐/ 撮摩虚空/往往并未悟入 20.(2分)《诗经》(卫风·伯兮: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严羽 21.(2分)天赋、才力、妙悟 【附译文】 王渔洋写诗,善于运用人工技法,然而一不小心,任意下笔的话,作品就好比发如乱草、阔眉狼藉的女子,本来就缺乏美貌,现在更失去了少许流风余韵。渔洋天赋不厚,才华微薄,所以就借助言说诗歌的神韵、诗人的妙悟来逃避这个问题,以便掩饰自己。如此,好比说话吞吞吐吐,用手撮起、摩挲虚无缥缈之物,往往并没有悟出什么,却作出点头微笑、闭目猛然省悟、言语表达不出、心有所悟的神态。所以我说渔洋的诗,毛病在误解了沧浪(严羽《沧浪诗话》论诗有“诗有别才,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之句),而他之所以误解沧浪,正是因为用文字来掩饰才华薄弱。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散文部分字词整理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散文部分字词整理 第一单元那一串记忆的珍珠 动人的北平 魁梧狭隘(ài) 老妪(yù) 媲(pì)美槐(huái)树楼榭(xiè) 堂倌(guān) 珐琅(fàláng) 城壕(háo) 墙垣(yuán) 画舫(fǎng) 宽逾(yú)百尺街衢(qú) 嗜(shì)好景(jǐng)仰嬉戏诙谐 汉家寨 山坳(ào) 褶(zhě)皱风蚀(shí) 狞恶(níng è) 晕眩(yùn xuàn) 脚踝倾(qīng)斜蜃(shèn)气嶙峋(lín xún) 坐落砾(lì)石白炽(chì) 炫目屯垦(tún kěn) 伫(zhù)立贮(zhù)藏储(chǔ)藏矗(chù)立汉家砦(zhài) 俯瞰(kàn) 严峻气概(gài) 山麓(lù) 马缰万顷(qǐng) 特利尔的幽灵 鳞次栉(zhì)比深邃沧桑橱窗斗笠剥削亘(gèn)古汲(jí)取留言簿(bù) 冥冥(míng) 损失殆尽摒(bìng)除重蹈覆辙缥缈(飘渺) 磕磕碰碰跋涉呕(ǒu)心沥血 第二单元心灵的独白 新纪元 发轫(rèn) 蹂躏(róu lìn) 销声匿迹鬼祟(suì) 契(qì)约差(chā)强人意屈枉(wǎng) 捉不住的鼬鼠 鼬(yòu)鼠裹挟迷惘狩(shòu)猎动辄(zhé)千里藐视勾(钩)心斗(dòu)角谄(chǎn)笑逃遁(dùn) 荒诞无稽(jī) 厮斗 美 眸(móu)子一瞥(piē) 蹙(cù)眉波光粼粼雾霭袅袅(niǎo) 绿毡(zhān) 黛(dài)色辩驳遐(xiá)思手肘(zhǒu) 遮蔽狡黠(xiá) 双颊(jiá) 挫(cuò)折饶(ráo)有趣味 第三单元一粒沙里见世界 都江堰 都江堰(yàn) 颓壁残垣惊悸(jì) 稳稳当当邈(miǎo)远废弛汩汩(gǔ) 庇(bì)护濡养灌溉修缮(shàn) 卑(bēi)处一隅(yú) 炫耀骚动前兆(zhào) 雍容大度踊跃喧嚣(xiāo) 驯顺强悍众目睽睽(kuí) 遴(lín)选浚(jùn)理长锸(c hā) 玉玺(xǐ) 铁戟(jǐ) 圭臬(niè) 韬略(tāo lüè) 猜详怦(pēng)然心动衮衮(gǔn)诸公诘(jié)问 Kissing the Fire(吻火) 合欢树 琐事估量(liang) 侥幸(jiǎo xìng) 第四单元如真似幻的梦境 森林中的绅士 钦(qīn)佩宛然掩蔽呻吟(shēn yín) 懒散(lǎn sǎn) 云霓 云霓(ní) 薄(bò)荷锭(dìng) 港汊(chà) 垂髫(tiáo) 糠粞(xī) 葛覃(tán) 埃菲尔铁塔沉思 印(yìn)象眺(tiào)望兀(wù)立抽搐(chù) 鞭笞(chī) 逃遁(dùn) 闪烁(shuò) 挣断铁匣子摇撼颤(站zhàn)栗屹(yì)立蔑(miè)视憎(zēng)恶

《诗歌不止于纯粹的艺术》阅读题及答案

《诗歌不止于纯粹的艺术》阅读题及答案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以下的文字,完成1——3题。 诗歌不止于纯粹的艺术,还兼具社会责任,孔子曰:“《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希尼在《诗歌的纠正》一文中指出诗歌“在另一种意义上它是无限的”。 诗歌不会直接干预和改变人的现实命运,但却潜移默化地影响社会。尤其在当下,网络、多媒体信息已经紧密而深入地进入社会诸多领域,诗歌的创作平台和传播、接受途径愈加多元。诗歌文体特性决定了它可以协调公众的注意力,用轻灵的文字表达沉重的主题,传递正能量,触及社会热点问题,凝聚、感化、激发民心,甚至可以改变读者在社会中的存在方式、意识观念等。 诗歌对社会的担当是广义层面的。首先,诗人应该秉持社会责任感。历史上伟大的诗人是时代的先驱者,是担负社会责任的“道义”者。其次,诗歌对社会的担当深而又广,它决不局限于哪一个具体的方面。诗歌可以批评时弊、关注民生,可以培养民众的审美品位,还可以起到交流、传承或延续文化的功能。诗歌是社会的缩影,回归社会,去感受、描写社会的疼痛、关怀一切可以关怀的对象是诗歌的社会使命。 对诗歌而言,社会担当出于自觉——文学意义上与现实意义上的责任,既可以从时代和文化的视野出发,也可以持个人的身份去坚守;它不是强加给诗歌的包袱,不必以政治、道德、伦理尺度为准绳。 诗歌通过对生活的表现与创造,给予我们的感染力、创造力、想象力等精神力量是任何物质无法提供的,它直指人的心灵。诗歌隐藏于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是心灵的表现,是窃取灵魂秘密的钥匙,是生命精微的呈现,是灵魂坦诚的剖白。历代好诗都具有抚慰、纯化、提升心灵的功能,所以我们常说,一个民族如果没有诗歌的声音,这个民族的未来必然缺少希望,一个抱持诗性情怀的人,他的精神不会委顿。 诗人仅拥有现实生活、肩负社会责任是不够的,还应该有终极的关怀,灵魂有所归属。从艺术本源来看,诗歌首先是个人化的精神感受,它不受时空的阻隔,浓缩了“我”与“你”、“他者”、世界的关系;诗歌是未来时间里最美的存在方式,是逍遥的自在,是灵性之光。那些震烁古今的诗作均浸润着心灵的雨露,蕴藏着丰富的心灵材料。 写作、阅读、朗诵诗歌的过程是心灵受外物感动得以滋养的过程,缺失心灵的书写,不是好的诗作。在表达精神诉求、凸显主题思想等方面,好诗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豪斯曼曾在题为《诗的名称与实质》的讲演中说:一首好诗能够从它沿着人们的脊椎造成的战栗去判定。好诗,它的文字背后一定有撼动心扉的精神生活、现实经验或历史记忆。饱含情感、见得到人性的光和影的诗歌必然会触动读者的心灵,让人刻骨铭心!从诸多世界经典诗篇中,我们会瞬息间读出心灵的悸动,感知到精神的压抑或敞亮、温暖或孤寂,好诗可以给予我们无穷的心力源泉。 (摘编自孙晓娅《诗歌的三个维度》)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对的的一项是(3分) A.当下社会,诗歌的创作平台和传播、接受途径愈加多元,因此诗歌虽然不会改变人的命运,但却能潜移默化地影响社会。 B.诗歌可以表达沉重的主题,传递正能量,触及社会热点问题,凝聚、感化、激发民心,这是由诗歌本身的文体特征性决定的。 C.诗歌是社会生活的缩影,它通过对生活的表现与创造,给人们以感染力、创造力、想象力,这种精神力量是任何物质都无法提供的。

论中国古代诗歌的空灵美

论中国古代诗歌的空灵美 中国传统的艺术崇尚空灵之美,中国古代诗学亦复如此。袁枚说:“诗之灵在空不在巧。”①在中国古代诗论家看来,诗人创作的目的并不是以实就实,而是在于空诸一切,心挂无碍,以实就虚,容纳万境。在一片光明莹洁的空旷景象中,时时吐露着充实内在、自由无限的生命光辉,这就是空灵美。空灵美,是中国古代诗歌艺术所追求的极境,是富有中国特色的美学范畴。 一 空灵美作为中国古代诗作艺境的极致,占有极高的品位。许多诗论家往往拈出一些妙语金言式的象喻和独标一格的范畴对此加以认识,诸如“镜花水月”、“神”、“味”、“诗无达诂”、“诗不可解”,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中国古代诗学着意虚无、标举空灵的审美追求。 “镜花水月”,是中国诗论史上一个常见的比喻,其渊源来自佛典,后移之论诗。严羽说:“盛唐诗人惟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②。正如屠隆所说:“诗道之所贵者,在体物肖形,传神写意,妙入玄中,理超象外,镜花水月,流霞回风,人得之解颐,鬼闻之欲泣也。”③“镜花水月”作为佛喻,移来论诗,形象地说明了诗作的审美特质:诗不必实求,应以空灵淡远为尚。 “神”,是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美学范畴之一。中国诗论家言最高的审美境界,称之为“神”而不言“美”。“神”之于诗作品往往要求诗人塑造一种神化境界。司空图称之为“脱有形似,握手己违”,“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王士祯号为“得其神而遗其形,留其韵而忘其迹”。神的奥秘就是“空”,就是“虚”。它之于诗作非是诗作中的一个元素,而是从象外、言外、意外显露出来的超越性新质。明人彭辂说:“盖诗之所以为诗者。其神在象外,其象在言外,其言在意外。”④“神”的审美特质是即形色又超形色,即感观又超感观,具有妙造自然、神超理得的空灵之美。正可谓“无迹之迹诗始神”。 “味”,被应用于说诗论艺,就已脱离了生理层面上的形质。孔子听了《韶》乐之后用“三月而不知肉味”来形容说明音乐动人的美感力量。司空图要求诗味“妙在咸酸之外”。苏轼也认为“咸酸杂众好,中有至味永”。其意在说明作为美学意义的“味”,其本身就具有“离形得似”的超越性。中国古代诗论对诗味讲究有多重之味。刘勰要求有“余味”,提出了“余味曲包”说,即要求诗作有言外之意的余味,以便达到以复意为工的境界。司空图直接提出了“味外之旨”说,要求诗歌有味外之味,多重之味至少两重味,以至诗作有无穷之味,如“味之不厌”、“寻味不穷”、“味之无极”等等。因此“味”之于诗作,它超乎形体,总给人一种空灵通脱、深邃无穷之感。只有这样才给审美接受者提供了一种想象创造的阔大空间。 “镜花水月”、“神”、“味”、“诗无达诂”、“诗不可解”等,虽然范畴各异,但其内在的统一性却旨归于空灵。诗歌“以若有若无为美”,这正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审美范式。因此,空灵美是中国诗歌特有的诗化感觉方式,是诗歌作品所追求的极境。 二 空灵美作为诗作审美境界的独特认识,其之于诗作本身是一种整体的内在结构,它幽深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理解性默写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情景式默写 教师版 班级姓名 1.《长恨歌》中采用浪漫主义手法寄志托物重申誓言的诗句是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原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2.《湘夫人》中借秋景来渲染和深化这相约未见愁情的诗句是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3.“抽刀断水水更流,借酒消愁愁更愁。”平添的几分酒意反而更激起了愁海的狂澜,在《拟行路难》中举杯驱愁却大放悲声的诗句是酌酒似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4.《蜀相》中以幽静的春景衬托出的庄严肃穆气氛的诗句是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5. 《蜀相》中写诸葛亮才智和功业的诗句是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6. 《蜀相》中中将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和叹惋之情跟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熔铸成的千古名句是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7.《书愤》在今昔对比中更强烈地抒发了岁月蹉跎、壮志难酬情怀的诗句是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8.《书愤》中采用蒙太奇手法构成一幅幅堂堂正正、浩浩荡荡军容画面的诗句是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9.《书愤》中用典明志的诗句是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10.《咏怀八十二首(其一)》直抒胸臆点破忧思伤心的诗句是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11. 《杂诗十二首(其一)》运用移情修辞手法的诗句是风来入房户,夜中枕席冷。 12.《越中览古》表达作者对勾践的嘲讽和以地盛衰无常的感慨的诗句是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13.《一剪梅》中最能使人领略到女词人万千愁绪的诗句是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14.《一剪梅》中词人惦念游子盼望锦书的遐想的诗句是云中谁记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15.《今别离》写出离别匆匆的句子是明知须臾景,不许稍绸缪。钟声一及时,顷刻不少留。 16.《夜归鹿门歌》中诗人归鹿门所见景象的诗句是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息处。 17.《梦游天姥吟留别》的主旨句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18.《登岳阳楼》虚实交错今昔对照的诗句是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19. 《登岳阳楼》描写洞庭的浩濣无边的诗句是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20. 《登岳阳楼》描写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的诗句是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21.《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一词中表达今日“莫还乡”的缘故是未若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22.《积雨辋川庄作》中描写田家生活的诗句是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23. 《积雨辋川庄作》中描写自然景色的诗句是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24. 《积雨辋川庄作》中描写闲适恬静的禅寂生活的诗句是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25. 《积雨辋川庄作》中体现诗人淡泊名利的旷达心境的诗句是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26.《旅夜抒怀》中描写旅夜处境的诗句是细草微风岸,桅樯独夜舟。 27. 《旅夜抒怀》中以乐景写哀情的诗句是心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高中语文选修课《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诗

高中语文选修课《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诗歌之部 第一单元《生命的律动》 一、中国现代诗歌的基本特征 (一)外部特征分行,音乐性。 (二)内在特征:精美的语言,隽永的滋味,纯粹的情感,深刻的哲理,异常的美感。 二、生命的律动——现代诗歌魅力探密 (一)反复诵读本单元各首诗歌 这些诗歌的创作年代比较久远,但至今都还有其独特的魅力,独特的价值。要求静心诵读,进入诗歌的世界,体会诗歌的意韵,读出滋味。 要求先不看导读分析文字。 (二)品读现代诗歌的方法 诵读——直觉,混沌(写什么——怎么写——写得怎么样) 初解——表层意义、字面意义 深入——知人论世、技法应用与目的 咀嚼——深层寄寓(滋味、情感、哲理、美感) (三)结合导读分析文字,从语言(技法)、滋味、情感、哲理、美感等角度中,选择一两个方面进行思考和交流。 2、课文解读 ⑴《天狗》 总体评价:这是中国最早的白话诗歌之一,顺应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激情。 最突出的特点:高度张扬的自我意识、激荡不已的激情(狂飙突进) 主要技法:化用民间传说、极度夸张 知人论世:由于处在白话文刚刚兴起的时期,又恰逢“新文化运动”,语言总体显得粗糙,也比较直露,滋味不够隽永,美感无从谈起。 ⑵《井》 总体评价:是一首比较成熟的现代诗。 最突出的特点:形象鲜明,涵义隽永,美感异常。 主要技法:象征、托物言志、对比衬托 写作年代:二十世纪四十年代。1944年,抗战胜利前一年。 表层意义:描写“井”的形象——静默、清澈、简单、虔诚、寂寞 描写“井”的环境——草叶、小小的天空和浮云(和谐) 花叶的腐烂、垃圾(不和谐) 写“井”的对象——“你们”饥渴、汲取、扰乱、遗弃 深层意义:写井即写人,写“我”。 “我”是一个旁观者,独立于尘世,为他人(你们)的需要付出自己的帮助。 “我”遭受不公正的命运,对命运既不逃避,也不反抗,但内心却是孤独、渴望、无奈。因此,这里的“井”象征着一种坚韧、高洁的品格,是某种民族精神的象征,有其鼓舞人心的作用:同仇敌忾、众志成城,顽强地应对民族的苦难。 ⑶《春》 总体评价:这是一首抒写青春的比较成熟的真正意义上的现代诗歌。 最突出的特点:赋予意向以最异常的感觉,隐晦地表达青春的热情与困惑,焦虑与迷惘。 主要技法:拟人、拟物、象征、意象的变形,句式的变形。 写作年代:1942。1940年从西南联大毕业,留校任教两年,后到缅甸抗日战场担任翻译一年。 表层意义:春天,充满生命力,万物蓬勃滋长,生命的欲望赤裸展现,无比美丽。 深层意义:春带来生机,带来欢乐,也带来烦恼,甚至痛苦。这正是青春的象征。青春无比美丽,充满生命的张力,生命的欲望被点燃,却又遭受压抑,因而更加强化了对禁锢和压抑的突破与反抗的渴望。 ⑷《无题》 总体评价:这是一首形式新颖的经典的现代诗歌。 最突出的特点:理想崇高,意象鲜明,形式特异,形象鲜明,语言简洁。 主要技法:设问、想象。 写作年代:1948年,解放战争时期。 表层意义:仆倒于雪地,化为万物的营养,迎来美丽的春天。 深层意义:直面苦难,毫不畏惧,相信为正义的事业、崇高的理想的牺牲的价值。 形式特色:最后五行特别有意思。四个词语独立成行,强调了牺牲之后迎来的美好的未来图景;结尾句既照应开头,又余味隽永。 ⑸《川江号子》 总体评价:这是一首气势雄浑、情感悲壮的现代抒情诗。 最突出的特点:情感浓烈、炽热。 主要技法:直接描写与侧面烘托,复沓与对仗。

关于王士祯“神韵说中文学创作理论的三个层面

关于王士祯“神韵说中文学创作理论的三个层面 作为清代“四大诗歌理论”之一,王士祯的“神韵说”一直受到学术界的普遍关注。“神韵说”以禅论诗,强调诗画一律,推崇清远自然的审美理想,给文学批评领域留下了一份宝贵的遗产。王士祯的“神韵说”涉及到作家、作品、读者等诸多方面,它们散见于王士祯的《香祖笔记》、《渔洋诗话》、《池北偶谈》等著述中。通过对王士祯著作的仔细研读,我们发现,尽管王士祯对“神韵说”没有正面、专门的论述,但“神韵说”作为一种文论体系是比较完整的,尤其是其中有关文学创作理论的论述相当完善,脉络非常清晰。本文主要梳理王士祯”神韵说”中有关文学创作理论的三个层面。 一、强调文学创作中作家的悟性和创作灵感的闪现 “神韵说”的典型论点是“诗禅一致”,将禅宗的“顿悟”引入诗歌的创作和评论。王士祯认为“诗禅一致,等无差别”。禅宗的“顿悟”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注重关照自身,强调对内心的体悟和独特的感受。王士祯认为文学创作方法同学禅的方法是一致的,都需要作家通过感悟对自身心灵和外界进行探索,进入一种超凡的创作状态,蓦然领悟创作真谛。 在论著中,王士祯多次提到“顿悟”的创作状态,他评价“唐人五言绝句,往往入禅,有得意忘言之妙,与净名默然,达摩得髓,同一关捩。观王、裴《辋川集》及祖咏《终南残雪》诗,虽钝根初机,亦能顿悟”。王士祯推崇王维、裴迪等人的五言绝句是因为二人将禅学的“顿悟”巧妙融入诗歌创作,创作出有“得意忘言之妙”的作品。在《蚕尾续文》

中,王士祯曾讲道:“严沧浪以禅喻诗,余深契其说,而五言尤为近之。如王、裴辋川绝句,字字人禅。他如‘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以及太白‘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常建‘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浩然‘樵子暗相失,草虫寒不闻’,刘奋虚‘时有花落至,远随流水香’,妙谛微言,与世尊拈花,迦叶微笑,等无差别。通其解者,可语上乘。”王士祯继承和发扬了严羽“以禅喻诗”的理论,认为作者只有具备自悟的能力,才能进入“拈花微笑”的“悟境”,领悟到创作的真谛,创作出浑然天成的作品。 王士祯把通过“顿悟”创作的盛唐诗作为推广“神韵说”的载体。他编有《唐贤三昧集》三卷,作为“神韵诗”的范本。“三昧”来自印度的佛家语,是佛教重要的修行方法之一,意为排除一切杂念,使心神平静。王士祯以“三昧集”来命名选本,并多选“诗佛”王维的作品,可见,他对文学创作过程中“妙悟”的重视。王士祯说的“诗家三昧”,类似于禅宗的“自悟”,是一种“自得”的状态。诗人要在实际生活中体悟到自身、生活、自然的真谛,然后通过诗歌传达出自己的精神旨趣。在《渔洋诗话》中,王士祯引用云门禅师的话:“汝等不记己语,反记吾语,异日裨贩我耶?”认为此话深得诗家三昧。云门禅师之所以斥责他的弟子“不记己语,反记吾语”,是出自于“自悟”这一原则,“诗乃心声”,要体现作家自己的本心、本性,若刻板地模拟前人的作品,以别人的“心声”代替自己的“心声”.只会走到岔道上去,看不见正确的出路。可见王士祯对作家“自悟”能力的重视和对创作中“机械模拟”、“盲目复古”的批判。

诗歌散文朗诵

诗歌散文朗诵探讨 朗诵的概念 朗诵,就是用清晰、响亮的声音,结合各种语言表达手段,完善表达作品思想情感的一种艺术。 那么,朗诵作为一门艺术,自有它的一些创作的规律,从三个方面和大家一起来学习和探讨。 一,诗歌的朗诵 二,散文的朗诵 三,朗诵的配乐 ●诗歌的朗诵 诗歌是一种常见的文学体裁,它用精练、形象、富有节奏感和音乐性的语言,用比兴、夸张、拟人、反复等表现手法,通过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抒发情感,创造鲜明的形象和深远的意境,来概括反映现实生活。 中国的诗歌,诞生早,普及广、成就高,历史非常悠久,对整个文学的产生和发展有着强大的影响力和渗透力。从体裁来讲,有律诗(如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古体诗(如杜甫的《石壕吏》)、民歌(民间集体创作的《木兰辞》)、叙事诗(《孔雀东南飞》、《木兰辞》也属于叙事诗),我们学中文的人都知道这些中国古代文学的名篇佳作。 诗歌它不同于戏剧和小说,它不是靠内容和情节去表达作者的认识、感悟和体验,当然有的叙事诗也有情节展示,但他不是主要手段,而主要是靠个体情感的直接抒发,有感而发,直抒胸臆,构成了非常个性化的表现形态。 因此,要朗诵好一首诗,首先要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和目的,感受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把握好它的写作特色和艺术风格。要读出诗歌的节奏感和音乐美,而不是用固定的腔调从头念到尾;要投入真情实感,以情感人。对于具体的作品,要进入作者的心灵,弄清楚诗人的创作的动机,在初步理解之后,再融入自己的认识和体验,这样就会对作品产生接近感和亲近感,最终通过朗诵者真挚、准确和充满激情的表达,让诗歌从文字变为有声语言,进入到听众的心灵,和他们产生共鸣和交流,达到思想感情上的互动。 所以,我们在辅导学生进行具体作品的朗诵的时候,首先要像讲课文一样把作品拿来细细分析,讲清讲透,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 诗歌朗诵的基本要领:(从四个方面来讲) ●整体感受 ●激发情感 ●捕捉意境 ●品味音韵 整体感受 我们把每一首好的诗歌都可以看作是一件完整的艺术品。要鉴赏它,朗诵它,首先要从整体上去感受它。怎么去感受呢?最好的方法是反复去阅读、吟诵。没有这个作为基础,你单单去看诗歌,是很难体会到诗意和诗情的。大家往往有这样的感觉,就是对于一首诗的理解,难度要大于对一篇小说的理解,原因就在于

人教版初中现代诗歌散文

人教版初中背诵现代文 七年级上册 春朱自清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着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都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儿去。 “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 秋天何其芳 震落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 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秋天栖息在农家里。 向江面的冷雾撒下圆圆的网,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柏叶的影子。 芦蓬上满载着白霜,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秋天游戏在渔船上。 草野在蟋蟀声中更寥阔了。溪水因枯涸见石更清洌了。 牛背上的笛声何处去了,那满流着夏夜的香与热的笛孔?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 金色花泰戈尔 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么? 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 当你沐浴后,湿发披在两肩,穿过金色花的林荫,走到做祷告的小庭院时,你会嗅到这花香,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

严力,诗歌的纯粹性

严力,诗歌的纯粹性 作者:暂无 来源:《文苑·艺术汇》 2013年第9期 采访/撰文:王薇 作为文学团体“今天”的成员、中国“朦胧派”代表诗人之一的严力,从70年代初便开始了具有创新意识的诗歌创作。排解少年时代由社会环境及家庭重创所带来的压抑与苦闷成为了严力诗歌创作的最初动力。从心底发出的声音,是来 自灵魂的诉说,故而真正的诗歌理应是纯粹的。多年来,无论内容如何变化,严力对诗歌创作的态度始终未曾改变。 在他的心中,诗歌是人类对社会生活的反省,是一种追求理想行为的表达。诗人以言简意赅的精致小诗,不断地勾勒 着一种“让行为去接近的文明意象”。在这个意义上,诗不再仅仅是一种表达,而同时成为了一种影响行为的方式。 I ART:你从1973年开始诗歌创作,那时还是一个少年的你是如何想到要以诗歌的方式进行表达的? 严力:肯定是由于生命状态的压抑,那个时代太扭曲了,而我记忆中可以对比的生活当然也只有文革前与文革的 对比,最起码文革前有不少被翻译成中文的西方经典名著,我正好是可以阅读的年龄,而且家庭温暖的教育气氛也造 就了我基本的人生道德启蒙。所以,我知道心中的压抑可以用文字来抒发。 我的压抑还来自受重创的家庭,爷爷被逼自杀,父亲到五七干校后又被带走隔离审查,甚至家人不知道他在哪里......我还在社会上遇到了压抑的同类。其中包括芒克、多多、北岛,我们都是在1970年至1973年之间相识的,那 时候他们也都开始写诗有两三年了。这些诗在朋友间互相传阅,然后锁进抽屉...... I ART:70年代中国的社会环境还相对很封闭,你那时创作的诗歌便已经显现出一种与社会大环境格格不入的创 新性,走上这样“另类”的道路有哪些客观与主观上的原因? 严力:客观原因就是反扭曲,整个社会的各种结构被扭曲到的那种程度当然有其千年帝王制文化的直接原因,而 另一个原因就是借用了外来的好听的政治词语来做极端恐怖的事情,后者更具有欺骗性,现在回过头来看看那个年代 的整个世界,其实很多文明的事情已经遮掩不住了,但是不少国家的掌权者还是在遮掩,并封闭任何外界有关文明发 展的新闻,洗脑程度前所未有......反洗脑在社会中也开始暗中涌动,我们只是动笔写下了一些反洗脑的过程经历,还有 很多人也在反洗脑,只是没有记录下来,他们在心中进行着正常生活的向往...... I ART:在诗歌创作方面,哪些人、流派或者经历曾对你产生过影响? 严力:我想我受到俄罗斯、法国、英国、美国等现实主义流派的影响比较多,就像我前面说过的,文革前有很多 这样的作品被翻译成中文,我们私下还可以找到,毕竟不可能把所有这些书全部烧掉。那些封在图书馆里的书还是能 有办法偷出来的。但是我们只能遇到什么就阅读什么,不太可能有什么选择,机会毕竟有限。我还记得当时有两本美 国杰克·伦敦写的小说,在几个朋友间传阅,我等了半年才轮到。 至于我们自己的流派是后来的人们给予的,如果非要说什么流派,那就是反洗脑流派。也因为用自己的感情进行 生命的表达是要被批判和暴力压制的,只能躲起来,所以又被称为地下诗歌,那是一种状态,也是生命状态的一种流派。 I ART:包括你在内的《今天》的早期成员们被评论界定义为“朦胧派”,你是如何定义它的?如果说“朦胧派”的诞 生是当时社会发展的必然,那么在你看来,“朦胧派”对中国现代诗歌的影响是否延续至今?又体现在哪里? 严力:朦胧诗确实有点朦胧,因为在文革前写诗,很少有人敢写得特别明确,因为一句话就可以被枪毙的时代只 能拐着弯地写,朦胧地写,万一被发现还可以有解释的余地,这是既能保护自己,但又想写点什么的处境所造成的。 当然也有一些形式上的探索,但我觉得真正形式上的探索应该是在1979年之后了。朦胧诗的影响可以用另一种方式来讲,就是对审查制度的认识,我们对审查制度的担心其实至今也没有消失,有些朦胧还在继续朦胧,朦胧是中国多少 年来的特色与流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