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发展重点产业推动产业结构改造与升级

三发展重点产业推动产业结构改造与升级
三发展重点产业推动产业结构改造与升级

三、发展重点产业,推动产业结构改造与升级

根据产业特性,实行差异化策略,分层推进支柱型产业、战略型产业和培育型产业三类产业发展。发挥政府在不同产业层次中的作用,支持十四个重点产业①发展。

依据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律,结合北京优势资源和现有产业特点,重点发展高新技术制造高端环节;大力促进高新技术服务业新兴业态的发展,积极推动研发、设计、检测(测试)等服务功能。

在加快高新技术产业自身发展的同时,要充分发挥高新技术产业的渗透、扩散作用,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工业、农业和服务业,提升传统产业的技术水平和竞争能力,提高北京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实现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

(一)分层推进,发展十四大重点产业

1. 作强支柱型②产业

针对支柱型产业,政府主要作用在于规范市场、营造公平竞争的环境促进产业自由发展,并加强对重大技术突破可能带来的产业升级机遇的战略研究和关注。

(1)软件与服务

软件与服务是电子信息产业的神经中枢,是北京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柱。到2010年北京软件与服务产业继续保持在国内的领先地位,成为亚太地区软件研发和服务中心之一。

立足于产业发展现状,实施针对软件产业的普惠政策,符合规定

①重点产业选择的标准有产业生命周期、市场竞争成熟度、成长性、产业规模、战略性等方面。

②支柱型产业是指处于产业发展成熟阶段,在北京高新技术产业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产业,具有市场化程度较高、产业关联性大、企业数量较多、竞争较为激烈等特点。

的企业均享受政策优惠;加大软件产品的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继续通过政府采购等方式支持国产软件的发展;实施技术创新与软件外包并重,加大对嵌入式软件、中间件和信息安全等领域关键技术的关注和支持,建立对日、韩等国的软件产业出口基地;整合相关资源,加强北京软件产业基地建设。

“十一五”期间重点发展领域:操作系统、嵌入式软件、中间件、信息安全、行业应用软件和系统管理服务等。

(2)移动通信

移动通信是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产业之一,大唐电信提交的国际移动通信标准对我国电信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到2010年,北京移动通信产业技术实力和产业规模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营造企业之间的公平竞争环境;积极开发新的移动通信增值服务,促进商业模式创新;主要支持技术标准研发和自有核心技术的产业化项目,重点支持TD-SCDMA、SCDMA产业化,促进移动通信产业升级;引导移动通信整机企业、设计企业及相关零部件企业的集聚,加大北京移动通信产业基地建设。

“十一五”期间重点发展领域:基于TD-SCDMA标准的系统、基于SCDMA标准的系统和移动终端设计、彩信等移动增值服务等。

(3)计算机

计算机是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基础,北京在计算机产业品牌和渠道优势明显,高性能计算机等高端产品技术实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坚持“两头在内、中间在外”的发展模式,注重发展核心竞争力;支持大型企业的跨国兼并与重组;加大对基于闪联标准的PC产品的

研发投入,以联想基于闪联标准产品产业化项目建设提升北京计算机及网络产业链的发展;围绕上地产业基地已形成的产业基础和优势,建设国家计算机及网络产品产业园,进一步巩固北京在全国的领先地位。

“十一五”期间重点发展领域:笔记本电脑、3C产品、高性能服务器。

2. 做大战略型③产业

针对战略型产业,政府主要作用在于引入各类创新要素、搭建各类平台、促进产业链形成,推动产业做大做强。

(4)集成电路

集成电路与国防、信息安全、经济发展密切相关,是国家重点关注的战略性产业。“十一五”期间北京目标是成为亚太地区集成电路设计和技术服务中心,以设计环节为核心,形成完整的高端集成电路产业链。

以设计为龙头带动集成电路产业相关资源集聚,围绕集成电路高端产品,形成集成电路设计、高端制造、封装和检测共同发展的完整产业链;建立和完善集成电路IP交易服务体系,面向中芯国际纳米级制程的工艺模块、IP核和工艺标准单元库开发平台等各种服务平台;以优惠政策和良好服务吸引国内外集成电路资源,实施“海外集成电路人才回流计划”,支持海外优秀集成电路人才回国创业;支持中芯国际大规模集成电路生产线扩产,提升中芯国际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规模,拉动北京集成电路产业链的发展;依托有研半导体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实现0.13微米线宽集成电路用直径12英寸硅单晶抛

③战略型产业是指处于成长期、对于提升北京产业综合竞争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在未来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的产业,特点是成长性较好、市场竞争激烈、各级政府高度重视。

光片产业化,继续开发0.10微米技术用12英寸硅单晶抛光片制备技术;依托集成电路主要企业,加强国家微电子研发基地和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园建设,促进北京集成电路产业链各环节互动发展。

“十一五”期间重点发展领域:智能卡、电子标签、多媒体处理芯片、汽车电子芯片、基带和射频芯片、核心路由和交换芯片等。

(5)光电显示

光电显示产业是与集成电路、软件、通信并列的第四大ICT产业领域,未来5年内,光电显示将是北京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之一。到2010年,北京成为我国光电显示产业基地。

围绕龙头企业促进光电显示产业链的形成,支持龙头企业进行开放式技术创新,鼓励龙头企业和中小企业、科研机构共同创新和技术研发;促进以显示屏制造为突破口,在国际范围内引进所需配套环节和技术,在技术引进的基础上进行消化、吸收和二次创新;支持京东方建立TFT-LCD第六代、第七代生产线,进一步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围绕京东方,加快显示产业园建设,完善TFT-LCD产业链。

“十一五”期间重点发展领域:LCD显示、OLED显示、LED显示及照明等。

(6)数字内容④

数字内容的发展符合北京作为全国文化中心的城市功能定位。到2010年,北京将成为我国数字内容产业基地,并朝全球数字内容基地方向发展。

支持传统内容企业转型和新型数字内容企业积极进入;引进和培④数字内容是利用数字技术和信息技术,将图像、文字、音频、视频信号等资料数字化之后的产品或服务。

养优秀数字内容人才,特别是创意与软件复合型人才,出台数字内容发展的配套法律规范;建立游戏公共引擎平台推动网络游戏发展,吸引风险投资、设立中小企业发展基金鼓励数字内容创意企业发展;建立石景山数字内容产业基地和德胜动漫专业园,通过产业集聚加快北京数字内容产业的发展。

“十一五”期间重点发展领域:网络游戏、娱乐动漫等。

(7)数字电视

我国正大力推进数字电视发展,未来几年我国数字电视市场需求非常巨大。到2010年,北京数字电视形成完善的产业链,产业规模在国内领先。

整合现有资源,完善产业链;加强关键配套件的自主研发设计,重点支持数字显视屏和数字电视芯片开发设计;加大数字电视产业链的整合,组织有关企业以产业链形式进行市场整体推广。

“十一五”期间重点发展领域:数字电视内容、数字显示屏、数字电视芯片、数字电视配套软件、发射设备。

(8)汽车电子

我国汽车电子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有着巨大利润空间和广阔发展前景。到2010年,北京汽车电子零部件供应体系形成并完善,汽车电子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支持具有一定技术水平的汽车电子产业化项目;建立北京汽车电子行业的生产体系,筹建汽车电子产业基地;依托北汽福田、北京现代、奔驰等汽车整机制造商,吸引国际知名的汽车电子公司落户北京,形成较为完整的配套体系。

“十一五”期间重点发展领域: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车载信息

系统。

(9)生物制药

生物制药对于人类健康和社会发展意义重大,虽然目前生物制药规模相对传统药业较小,但未来国际国内都有极大的市场潜力。到2010年,北京生物制药产业拥有10个年销售额过5亿、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

利用北京上游生物技术国际领先水平的优势,积极开展与国外中小企业、风险投资者的合作,引进国外有前景的新药项目到北京进行临床试验、组织生产,积极实现与合作伙伴的知识产权和数据共享;发展生物制药合同研发外包(CRO)形式,鼓励具有创新意识的中小企业发展,培养细分领域内最优秀的专业服务商;建立与先进国家竞争的“生物技术与信息平台”,为技术密集型中小企业创业提供支持;加强大兴生物医药基地建设,大力吸引国内外生物医药企业进驻,进一步扩大基地产业规模,推动其成为国家级产业基地。

“十一五”期间重点发展领域疫苗、诊断试剂、重大疾病治疗药物等。

3. 培育潜力型⑤产业

政府在该类型产业发展中的主要作用在于整合政府各种资源尤其是资金资源支持企业技术创新、技术转化和培育市场。

(10)环保与新能源

环保与新能源产业是保障全社会可持续性发展的基础产业,是北⑤培育型产业是指未来市场巨大、目前处于初创期、产业规模偏小、需要大力发展的产业,特点是成长性好、技术型强、高附加值和需要政府大力扶持。

京防治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和建设“节能型”城市的必然选择。至2010年,北京市环保与新能源产业形成比较完整的上下游产业链,从总体上大幅改善北京环境质量,并成为全国新能源产业和节能技术应用示范城市。

利用产业联盟和联合体的模式整合北京环保新能源资源,提升产业竞争力;利用奥运和北京建设资源节约型城市的机会,设立应用示范项目,主要包括:北京河道污水污泥治理、医疗空气净化、奥运村再生水热泵应用、奥运村节能建筑材料、北工大软件园热泵应用等,吸收合同能源管理、环境监测等服务企业参与到其中,以政府采购、需求应用拉动产业发展;支持合同能源管理、环境测试等新型业态发展;呼吁国家、北京市环保新能源法规出台,加强环境保护、节约能源的宣传力度,提升社会对环保节能的认可。

“十一五”期间重点发展领域:生活污水(污物)与工业废水处理、大气治理、噪声降低、新能源开发利用与新型贮能、高效节能等。

(11)下一代互联网

下一代互联网是地址资源极大丰富,更安全、更高质量的网络,是互联网发展的必然趋势。到2010年,北京下一代互联网将在全国率先突破网络转换、终端和应用三大瓶颈,形成大规模的商用,成为国内下一代互联网产业的核心地区,并向世界互联网产业的中心发展。

建设下一代互联网应用展示中心,搭建应用示范网,以应用示范来打开市场。鼓励企业开放式技术创新和探索新的商业模式,设立专项资金奖励企业专利、标准等成果和商业模式的创新;促进企业间交流与协作,成立下一代互联网产业联盟,依托产业联盟开展联合技术

攻关。

(12)医疗器械与生物医用材料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高质量的健康需求,医疗器械与材料在保障民众的身体健康和提高生存质量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到2010年北京成为医疗器械技术在国内领先、与国际发展同步的地区。

加大对医疗器械产业的资金投入,加大力度开发研制介入治疗材料和骨植入材料产品,逐步替代进口;以企业技术创新为主体,构建医疗器械产业技术创新体系;掌握医疗模式发展带来的市场需求,研发新产品,占领市场先机;培养一批有医学背景的工科专业复合型人才,提高产品研发的原创性。

“十一五”期间重点发展领域:数字影像诊断设备、介入治疗与新材料等。

(13)纳米材料

纳米材料应用广泛、渗透力强,成为20世纪以来各国竞相发展的重点领域。到2010年,北京在纳米材料若干领域的技术实力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研究成果产业化取得重大进展。

鼓励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纳米材料与纳米技术,给予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纳米材料与纳米技术企业更加优惠的政策;鼓励和协助研究单位和企业申报国家发明专利和国际发明专利;引导、鼓励纳米材料与纳米技术企业与各行业“领军”企业联手,依托国家纳米科学中心,搭建代表国家水平的公共技术平台。

“十一五”期间重点发展领域:纳米晶体材料、碳纳米管、纳米聚合物与纳米复合材料、纳米界面材料与纳米表面材料、纳米功能胶

体与纳米功能光催化材料。

(14)现代科技农业

现代科技农业是国家当前重点发展的产业。到2010年,北京在动植物育种等现代科技农业的高端环节形成一定产业规模,研发实力保持国内领先地位,逐渐形成辐射全国的农业科技产业基地。

建立分子育种技术、基因育种技术等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以龙头企业为核心建设农业科技企业孵化平台;鼓励企业开展应用性生物育种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建立风险基金或政府联合大企业共同对某些关键技术进行研究;加强农林科技园农业研发基地建设

“十一五”期间重点发展领域:动植物育种(转基因动植物、胚胎育种、杂交等)。

(二)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1、用信息技术、新材料和装备技术等改造传统工业

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利用信息技术,如网络技术、ERP技术、现代物流技术、电子商务技术、客户关系管理技术、知识管理技术、CAX/PDM技术、并行工程技术、虚拟制造技术等改造与提升制造业,带动产品设计、开发、制造方法和工具的创新,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企业间协作关系的创新。实现北京传统制造业向数字化设计、数字化加工、数字化装备和数字化管理过渡,全面提升北京地区制造产业总体竞争能力,为实现首都制造业的整体升级和跨越式发展做出贡献。

以新材料促进工业结构调整与升级。加大新材料向电子、汽车、机械、家电、医疗、能源、冶金、化工、军工、都市型工业等各个行业的渗透,通过“供需对接、建立示范、搭建平台”加大新材料在工业中应用,提升北京制造业的技术含量。加强制造业企业和新材料研发机构或企业有机联系,促进新材料企业积极为制造业企业提供技术支持或联合攻关,形成具有很强的国际竞争力的基础材料和核心零部件材料产品,继而形成具有很强竞争力的终端产品。选择工业基础好、产业比较积聚的区域进行新材料工程的示范工作,在积聚区形成制造和新材料良性互动,由制造企业提出需求,新材料提供配套服务,互联互动。依托有实力的企业和基础比较好、市场意识比较强的大学院所,搭建新材料改造传统产业技术服务平台,促进传统工业改造升级。

采用先进制造技术和装备改造传统工业。促进制造业中装备的更新换代,重点对电子、汽车、医疗、能源、化工、冶金等行业的装备实施改造升级,提升工业装备的先进程度,并提高企业的工艺技术水平。扩展装备制造业应用和服务范围,提高食品、包装、建材、纺织等轻工业自动化程度。加强重大装备的共享力度,加大大学、科研院所等机构的大型装备对外开放力度,并积极鼓励企业的行业共性技术装备实行开放共享,在通州光机地一体化产业基地搭建北京光机电一体化公关技术服务平台,集约利用行业共性技术资源,重点解决中小企业资金短缺无力购买装备的问题,全面提升行业的产品开发能力和生产技术水平。

2、用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等武装农业

加大信息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积极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利用

信息技术,建立和完善农业信息网络、农业数据库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决策支持系统、农业专家系统、精确农业等。以政府有关部门为主积极建立农业信息网络,不断充实和更新信息网络内容,为农业生产和经营的发展提供必要的、系统化的农业信息支待。提高农民素质,增强农民利用农业信息的能力。重视农业信息网络人才的培养和利用,重点培养和引进掌握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农业技术和农业经营的人才。

充分运用生物技术加强对传统农业的渗透和改造,推动现代科技农业的发展。大力发展适合北京空间特点的种子农业、休闲农业、度假农业、精品农业、花卉农业和蔬菜农业,建设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加强对生态友好型肥料、农药、饲料添加剂、畜禽疫病基因工程疫苗和农产品生产过程控制关键技术的研发攻关,生产绿色与有机食品,提升农业产品质量。

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以通州为试点,继续加强以区生产力中心为龙头、农业行业协会和农村合作组织为骨干、重点农业企业和农业技术站以及重点农户为支撑的新型农业科技推广服务组织体系建设。

3、促进高新技术向服务业的渗透与融合

应用高新技术加强向各类服务业的渗透,全面促进北京服务业改造升级。加快提高金融保险等现代服务业的技术水平,更好的提高金融服务效率和适应金融全球化的需要;用先进技术改造提升商贸、交通运输等传统服务业,不断提高传统服务业的技术水平;大力推进旅游、教育、文化、体育、房地产、社区服务等生活服务业的科技进步,更好适应社会需求的新变化;积极发展高技术和技术创新提供衍生服务的信息、科技、中介等技术和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更好地推动产业

结构优化升级。

加大高新技术与服务业的融合,通过服务方式的改变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开发、应用先进信息技术,充分发挥其对服务业的渗透、辐射作用,将改造传统服务业与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紧密结合起来,大力发展电子银行、电子商务、网络营销、远程教育等新型的服务方式,不断增强首都服务业的比较优势,全面提升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

四、高新技术产业空间布局及园区建设

(一)总体架构

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提出的“东部发展带,西部发展带”城市总体空间布局思路,强化京津冀间的区域合作,明确制造和服务两大功能主要空间发展方向。结合已形成的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引导各重点产业、产业价值链环节在不同产业空间形成集聚。继续发展和完善现有专业园(产业基地)建设,围绕重点发展产业,新建若干专业园(产业基地)。形成西北方向的以海淀园中心区为核心的高新技术服务功能区以及东南方向的以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为核心的高新技术制造功能区的“两极双系”空间格局。

西北系:以高新技术研发、服务为主,制造为辅

以海淀园中心区为核心,包括上地、软件园和永丰基地等在内的海淀山后地区,以及昌平、丰台、电子城、健翔、德胜、石景山等产业空间,以中关村园区和专业园为次中心。该区域以高新技术研发、服务为主,高新技术制造为辅。

东南系:以高新技术制造为主,服务为辅

以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亦庄)为核心,包括怀柔、密云、平谷、

顺义、通州、大兴、房山等郊区县的产业空间,以各郊区县的开发区为高新技术制造业发展次中心。该区域是以高新技术制造为主,是北京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的制造功能区。

(二)空间布局

1、高新技术服务功能区

加大海淀园中心区研发、服务资源向周边产业空间的辐射力度,以技术研发、人才培养、创业孵化为主要特色功能,建设成为北京市高新技术研发和服务中心。做好山后地区的产业规划和发展,依托上地信息产业基地、软件园、永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等专业园,引导重点产业向各专业园的集聚,建设成为北京市科技创新中心。做好产业转型和转移工作,提高海淀园、昌平园高新技术服务业比重,重点改造电子城、石景山和丰台地区的产业,推动区域高新技术服务业的发展,完成首钢的外迁,电子城高新技术服务业取得跨越式发展。利用健翔和德胜两个园区的区位优势,做好园区规划和空间结构调整。

2、高新技术制造功能区

“十一五”期间,提高该区的高新技术制造业规模,形成大、中、小不同规模等级的产业空间体系。其中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建成北京高新技术制造业的龙头,努力成为环渤海湾高新技术的重要集聚地;通州光机电一体化产业基地、天竺空港工业开发区、顺义林河工业开发区、大兴生物医药基地的高新技术产业规模能有突破性进展。加强郊区县与高新技术研发、服务区之间的联系,加大郊区县对知识创新区和技术创新区的资源和产业转移的承接力度。

(三)专业园(产业基地)建设

“十一五”期间,继续完善软件产业基地等六大专业园(产业基地)建设,并新建数字内容等三大专业园(产业基地)。

1、完善六大专业园(产业基地)

对于已有的专业园(产业基地),进一步吸引相关企业进驻,完善产业链,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

(1)软件产业基地。整合中关村软件园、上地信息产业基地、用友软件园、软件产业出口基地等相关资源,建立北京软件产业基地,进一步推动北京软件产业发展与壮大。

(2)移动通信产业基地。做好NOKIA星网工业园二期开发建设,进一步引导移动通信整机企业、设计企业及相关零部件企业的集聚,形成北京移动通信产业基地。

(3)国家计算机与网络产品产业园。围绕上地产业基地已形成的产业基础和优势,建成国家计算机及网络产品研发及生产基地,进一步巩固北京在全国的领先地位。

(4)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园。依托集成电路主要企业,通过园区建设促进北京集成电路产业链各环节形成互动发展,增强北京集成电路整体竞争实力。

(5)大兴生物医药基地。进一步吸引国内外的大型医药类企业的进驻,并引导城内的大型医药企业搬迁到此,构建中国国际生物医药交易平台,进一步扩大基地产业规模,推动其成为国家级产业基地。

(6)京东方显示产业园。围绕龙头企业通过产业集聚,快速形成先进显示技术(TFT-LCD等)显示产业链,建立TFT-LCD第六代、第七代生产线。

2、新建三大专业园(产业基地)

对于新建专业园,“十一五”期间,在明确园区产业定位,做好园区发展规划和软、硬环境建设的基础上,吸引相关企业的进驻,初步形成专业产业集聚空间。

(7)石景山数字内容产业基地。在“十一五”期间,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实现石景山产业转移,结合当地现有的产业基础,在石景山形成北京数字内容产业集聚区。

(8)德胜动漫专业园。充分利用西直门创意资源,将动漫产业确立德胜园主导产业,通过产业集聚达到促进北京动漫产业的发展的目的。

(9)国家微电子研发基地。利用北京优势资源,确立北京集成电路创新中心的地位,通过基地建设带动石景山和北京微电子产业的发展。

五、政策与措施

(一)完善技术创新体系,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1.以企业为主体,进一步激活大学和科研院所创新活力,构筑新型产学研机制,并支持企业在产学研联盟中发挥主导作用。鼓励企业、大学、科研机构联合进行技术创新和成果产业化,构建以满足市场需求为目标的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机制。

2.“以企业为主体,大学院所为依托,资源共享,市场化运营”的模式推动区域公共技术平台的建设,重点支持在专业化特色较强的开发区与产业集聚区搭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3.依托龙头企业,以企业为主体,联合大学、科研机构等相关技术资源,由行业协会牵头、同行业企业出资、政府积极支持,组建共性技术开发中心或产业技术战略联盟。

4.支持研究成果的知识产权化,积极建设和完善成果-专利的转化机制,进一步加大知识产权宣传和保护力度,有重点、有步骤的解决高新技术企业面临的知识产权问题。

5.以北京作为国家标准试点城市为契机,鼓励企业以核心技术为依托,组成产业联盟等组织,建立标准研究机构、大学和科研院所与企业合作的渠道与机制,支持国内企业积极参与技术标准的研制,鼓励国内企业与跨国公司在标准研发方面的合作。

6.继续完善孵化器、大学科技园、创业服务中心的建设。扩大“瞪羚计划”支持的力度和广度,把“瞪羚计划”打造成全面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综合性计划。

7.鼓励中介组织发展,引导成立高新技术产业促进中心等非赢利机构。引进国际中介服务机构,提升服务水平。培育中介服务市场,设立专项中介基金,转变政府职能,将为企业提供的、社会化程度较高的服务外包给中介。

8.根据高新技术产业特点,引导成立高新技术产业重点行业商会,促进行业组织规范化。

(二)加强园区建设和区域合作,优化产业空间布局

9.利用中关村品牌、政策和体制机制等创新优势,带动和辐射北京高新技术产业全面发展。加强中关村的创新优势向制造功能区的辐射,建立机制促进城郊之间的产业转移和良性互动。

10.做好中关村范围调整,加快通州光机电一体化产业基地、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石景山八大处科技园等新纳入园区的建设。

11. 改善园区投资环境,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建立公共财政支持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制度,进行园区管理体制创新。

12. 加强区域之间的产业分工与合作,积极推进京津冀地区的经济合作与协调发展,明确北京的产业定位。加快制造业向北京郊区县和周边省市的转移,引导京津冀地区成为北京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主要腹地。

13. 加大与天津滨海新区的合作,发展与天津之间的产业配套对接。

(三)营造灵活、高效的高新技术产业融资体系

14.吸引国际化风险投资机构,建立高新技术企业和国际风险投资机构信息交流平台。

15.采取相关措施,努力健全风险投资退出机制,支持优秀的高新技术企业在国内、海外进行上市融资,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鼓励企业大胆探索各类新型的融资渠道。

16.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尝试联合政府、企业、投资机构等各方力量建立市场化运作的投资基金。

(四)建设直接面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需求的人才环境

17. 以产业发展需求为出发点,培育和引进直接面向产业发展的人才。鼓励企业与科研院校、专业培训机构开展合作,联合挂牌建立“企业人才培养基地”,培养直接面向产业发展第一线的关键人才。

18.引进产业发展所需的稀缺性人才,解决重点产业发展的关键性要素问题。鼓励高科技企业、大学、院所面向全球选聘专家和管理者,鼓励留学人员归国创业。

19.鼓励各种智力要素、技术要素以各种合法形式自由参与利益分配和股权分配,在要素进行股权分配比例上要有所突破。

20. 实现人才自由流动,突破制度瓶颈,在高级人才引进的户籍制度上进一步开放。

(五)建立产品应用示范,加快企业国际化进程

21. 建立重点行业的市场开拓性质的公共平台,主要有电子城国际电子产品展示中心、下一代互联网应用示范、面向奥运的LED显示和照明示范平台等,以促进重点技术或产品大规模市场推广。

23.扩大国际交流活动的深度和广度,大力支持企业走出去创造国际品牌。大力吸引全球资源集聚,重点引进高新技术研发和服务机构的进驻。鼓励企业扩大出口,支持软件产业出口基地建设。

(六)加大政府采购力度,制定重点产业促进政策

24.加大政府采购力度,扩大政府采购范围,提升高新技术产品在政府采购总额中的比重。对大宗商品、大型工程和服务中需要的高新技术产品与服务实行集中采购。

25.出台若干具有针对性的重点产业或新兴产业促进政策,包括数字内容、下一代互联网、移动通讯(3G)、生物医药、新能源、环保、IT专业服务和网络服务等重点产业或新兴业态。

区域经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试卷答案(95分)

区域经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试卷 1、经济全球化及信息化的时代背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弱化发展阶段的制度及技术约束,使某些地区的跨越式发展成为可能。 正确 错误 2、生活性服务业的国民收入比重会呈先降趋势。 正确 错误 3、麦克曼霍夫是第一个对重工业化规律进行研究的学者,他分析了制造业中消费资料工业与资本资料工业的比例关系,即两者的净产值之比。 正确 错误 4、改革开放后人均国民收入的提高会使需求结构发生变化 正确 错误 5、造成生产率、上升率不均等增长的重要原因是产业或部门之间技术进步的差异。 正确 错误 6、一般而言,技术进步快的产业可能在相对国民收入上占有较大优势,生产要素将向这个产业移动。 正确 错误 7、当进口替代达到一定程度后,及时地转向出口导向就能进一步促进产业结构演变的速度。正确 错误 8、国际贸易既促进了发达国家的新产品开发和技术创新,又促进了发展中国家产业结构的演进。 正确 错误 9、第二产业的相对国民收入比重及劳动力比重在三个产业中都是最大的。 正确 错误 10、第一产业国民收入比重相对上升是普遍现象,但劳动力相对比重上升程度比国民收入相对比重上升程度慢。

错误 11、霍夫曼定理:在工业化进程中霍夫曼比例是不断下降的。 正确 错误 12、“霍夫曼比例”:霍夫曼比例=消费资料工业净产值/资本资料净产值。 正确 错误 13、社会主义国家:先从重化工业开始。 正确 错误 14、沿海发展战略——19个沿海开放城市的确立。 正确 错误 15、1980年代中期形成区域发展战略——3经济特区的建立。 正确 错误 16、由于生产环节中利润差异导致资源配置向高附加价值部门的流动。其规律有一定的负作用。 正确 错误 17、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工业结构的重心由轻工业到重工业。 正确 错误 18、产业结构发展的影响因素在理论上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现实()意义。 正确 错误 19、区域的发展就是一个()的演变过程。 A产业结构 B制度结构 C组织结构 D政治结构 20、区域的发展离不开对产业结构演变理论的了解和()。 A制度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及运用以浙江为例

东方企业文化·百家论坛 2011年1月 202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及运用——以浙江为例 姜塍林 (重庆工商大学经济贸易学院,重庆,400067) 摘 要:伴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着巨大机遇及挑战。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经很大程度的制约我国经济进一步又快又好的发展。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有利于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当前我们应该准确把握产业发展新趋势,通过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提高产业结构作为资源转换器的效能和效益的过程就是产业结构优化的过程。实现这一过程就必须在产业结构协调化基础上推进高度化以巩固发展我国经济。因此我国目前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势在必行。 关键词:产业结构 经济增长 结构调整 中图分类号:F06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355(2011)01—0202—02 一、产业结构优化的原理 通过推动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级化发展的过程以达到产业结构与资源供给结构、技术结构、需求结构相适应的状态从而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它是指产业与产业之间协调能力的加强和关联水平的提高,主要依据产业技术经济关联的客观比例关系,遵循再生产过程比例性需求,促进国民经济各产业间的协调发展,使各产业发展与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相适应。它遵循产业结构演化规律,通过技术进步,使产业结构整体素质和效率向更高层次不断演进的趋势和过程,通过政府的有关产业政策调整,影响产业结构变化的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推进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级化发展。 同时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的有机统一。英国古典经济学创始人威廉·配第(Willian Petty ,1623—1687)最先研究了产业结构理论。英国经济学家克拉克(Colin Clark ,1905—1989)揭示了以第一次产业为主向以第二次产业为主、继而向以第三次产业为主转变,人均收入变化引起劳动力流动,进而导致产业结构演进的规律。美国经济学家西蒙·库兹涅茨(Simon Kuznets ,1901—1985)对产业结构的演进规律作了进一步探讨,阐明了劳动力和国民收入在产业间分布变化的一般规律。 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机理 配第、克拉克、库兹涅茨、钱纳里等人的研究成果表明,在经济增长的不同阶段,产业结构具有不同的特点,一般而言,随着人均GDP 的增长,第一产业增加值比重和就业比重将逐步下降,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和就业比重将首先上升,当人均GDP 达到一定水平时,随着非工业化阶段的来临,又会逐步下降,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和就业比重则一直呈现上升趋势。产业结构之所以以这样的规律演进,是因为不同产业的生产效率不同,而逐利的本质驱使资本不断地从效率低的产业向效率高的产业流动,从而不断地从总体上提高整个经济的效率,进而促成了经济的持续不断的增长。 产业结构的演变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主要有分工的深化,专业化程度的提高,技术进步,社会需求的变化,资源开发与利用状况的变化,引进外资和对外贸易等等。产业结构的演变首先是分工和专业化不断深化的结果。一方面,专业化和分工一起,决定产业结构演变的自然进程。在一定技术条件下,社会经济活动可分解成为由各个人执行的各个基本操作单位。一旦不同的基本操作能由不同的人来执行,分工就出现了。在分工条件下,人们将有关的技术运用于某一基本操作过程,逐步掌握并能熟练执行这一基本操作,从而实现专业化。有分工就有与之相应的专业化。专业化与分工一起,使得某一产品的生产由某一企业来完成,使同类产品的生产由某一行业和部门来完成,也使得产品的生产和消费具有单一性和多样性。于是,由专业化与分工决定的生产要素在各个企 业、行业和部门之间配置的比例关系,就在单一性产品和多样性产品的生产和消费过程中自然地形成了。另一方面,产业结构的变化还同技术进步相联系。首先,技术进步可以改变某一部门或产业的生产技术体系,使该部门或产业同其他部门或产业的技术关联发生变化,从而引起生产要素在各部门或产业之间配置的比例关系的变化。其次,技术进步通常表现为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能源、新产品的发明和利用,这就必然要把社会生产活动引向新领域,从而扩大了分工的范围,促使专业化向深度和广度进军,导致新的产业和产业部门的出现,引起生产要素在各产业和产业部门之间配置的比例关系的变化。再次,技术进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力,使劳动力从一个部门转移到另一个部门,这种转移必然伴随物质生产资料的转移,引起其它生产要素从一个部门转移到另一个部门,从而打破原有生产要素在各产业和产业部门之间配置的比例关系,形成新的产业结构。最后,技术进步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和资源消耗,提高人均产出水平和收入,从而打破了原有的需求结构和消费结构,引起产业结构的变化。随着分工、专业化和技术进步的不断深化,产业结构会在产业宽度、产业深度、产业形态、产业融合、产业投入产出比例等方面朝着深度、广度和规模经济的方向优化升级。 三、以浙江产业机构调整为例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积极探索浙江特色的科学发展之路,是省委对浙江产业发展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浙江实现新一轮发展、继续走在前列的战略抉择,是一项长期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加快产业优化升级,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是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核心内容和基本途径,只有建立三次产业不断优化和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现代产业体系,才能实现浙江制造向浙江创造转变,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跨越。 (一)以科技依托,促进产业结构优化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是浙江经济发展的脊梁。要挺直脊梁就要不断增强浙江工业的产业层级和竞争力。主要是以建设国际先进制造业基地为目标,推动产业向高端发展,重点在发展临港重化工业、提升产业集群、培育大企业和提高中小企业组织化程度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加快实现由浙江制造向浙江创造改变。 目前,浙江主要发展临港重化工业和装备制造业。浙江海洋资源丰富,临海面积辽阔,具有一定的区位优势。应充分依托港口资源发展现代大工业,改变工业结构偏轻偏小的不足。要加快宁波——舟山港一体化进程,加强宁波、温州、台州、嘉兴、舟山这5个沿海城市临港产业布局的协调互动,努力使临港工业形成规模、形成品牌、形成优势。在产业选择上,主要是加快发展以炼油、乙烯为龙头的炼化一体化项目,突出发展石化中下游项目,延伸发展石化产业链,把浙江建设成为国内重要的石化基地。统筹规划船舶工业发展,推动船舶骨干企业与国内外重点

产业结构升级的直接动力

理论 人民日报/2003年/01月/16日/ 产业结构升级的直接动力 张晖明丁娟 十六大报告指出:/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0在经济发展中,影响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因素很多,如需求结构、供给结构、市场结构、技术变革等。在所有这些影响因素中,技术进步是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直接动力。技术进步对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可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进行分析。 从供给方面看,各产业出现的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影响其实际的生产过程,使要素投入配比发生变化,进而影响到各产业产出的变化。这种变化由于在各产业是不相同的,会导致整个产业结构发生相应的改变。首先,技术进步通过更新完善原有的生产工艺和产业技术,促使该产业具有更高的生产效率;其次,技术进步使得生产过程的社会化、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使大规模生产成为可能,从而引起产业系统内不同产业比重的调整和变动;再次,技术进步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为企业效率的提高和新产业的兴起提供了高素质的劳动力。 从需求方面看,社会需求和需求结构的变动,直接影响到有关产业的要素投入,推动各产业部门出现不同程度的技术进步,促使产业结构发生相应变动。技术进步通常从以下方面引发产业结构变化:第一,技术进步促使新的机器设备和劳动对象大量出现,必然导致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需求结构和中间投入结构发生变动。原有的产业结构面临着新的技术结构选择,最终产业结构会发生适应技术进步要求的变化。第二,技术进步改善了产业的技术素质,提高了产品质量,增强了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改善了出口产品的比较成本结构,从国际市场需求方面作用于国内产业结构和外贸结构,使其出现相应变动。第三,技术进步创造了新的产业部门,刺激和创造了新的需求,从需求方面拉动新兴产业的产生和发展。同时,技术进步还使原有产业的产品不断更新换代,使相应产业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之间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技术进步推进产业结构的升级,反过来,产业结构升级也会通过相关产业的发展,为具体产业技术发展构筑高水平的操作/平台0,推进产业技术进步。有效发挥这种相互作用机制的作用,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升级都将呈现加速发展的态势。

专题产业升级和优化

历年真题回顾 学业水平测试2015年 (二)读长三角都市圈相关的图文资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马鞍山市位于安徽省东部,长江下游南岸,铁矿资源丰富,为我国重要的钢铁工业城市之一。 45.2012年长三角都市圈部分城市的三大产业结构显示,上海、杭州、南京的第________产业比重超过50%,表明这些城市具备了较强的现代服务功能;多数城市的产业结构以第二产业为主,表明该地区仍然是我国重要的___________基地;舟山第一产业比重较大,原因可能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46.在长三角都市圈中,马鞍山市的第二产业比重较大。分析马鞍山市发展钢铁工业的区位优势。(3分) 学业水平测试2014年

(四)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9分) 材料一:浙江省山地和丘陵约占总面积的70%,河流和湖泊众多,耕地面积有限。 材料二:在产业结构研究中,常运用区位商来反映某一产业部门的专业化程度。所谓区位商是指一个地区特定部门的产值在该地区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与全国该部门产值在全国总产值中所占比重的比率。区位商越大,表明该部门在全国同行业中的竞争力越强。 46.由图l可见,在三大产业中,浙江省的产业在全国该产业中具 有优势。(1分) 47.浙江省农业中渔业的区位商是2.4,分析浙江省渔业发展的主要自然区位条件。 (2分) 48.浙江省工业部门中最薄弱的是哪一行业?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分)

2018年新旧动能转换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满分作业

新旧动能转换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满分作业 1.佛山陶瓷业已经成为中国陶瓷产业发展最完善的产业集群地。 2.产业生态、大数据、生产性服务业是产业互联网的三要素。 3.旧动能有三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需求侧的出口、投资、消费“三驾马车”。旧动能在传统经 学特别是凯恩斯经济学里面有系统的阐述,大家也都很熟悉。过去多年来,中 经济主要依靠需求侧的“三驾马车”拉动增长,尤其是投资。现在这“三驾马车 都遇到了新问题。 第二个方面是大规模的要素投入,尤其是大规模的要素的粗放投入,这包括 劳动投入、资本投入、资源能源投入以及环境方面的投人。这种粗放投入现在看 来也是比较旧的动能 第三个方面是GDP导向的考核制度。包括我们长期以来以CDP、工业增 值、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等指标为主的一套干部考核体

系。通过这样一套考 核体系来引导GDP或者经济的高速增长,这也是旧动能 所以,我们把旧动能概括为需求侧的“三驾马车”、大规模的要素投入、CDP 导向的考核制度等三方面。 4.从发展阶段看,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和新旧动能有序转换是推动经济平 稳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 5.第二次工业革命以20世纪初福特汽车公司大规模生产流水线诞生为标志,或者以电气化、石油、汽车为标志。 6.在电磁理论出现之前,技术的发展大致是遵循技术—理论—技术的循环路径。 7.当前,中国并未完成工业化发展阶段,也未进入以服务业为主导的特定发展阶段。驱动服务业增长的主要动力来源只是金融业和房地产业这两大部门。 8.法国经济学家弗朗索瓦·佩鲁(F ' error)提出的,20世纪50年代初,他针对古典经济学家的均衡发展观点,指 出现实世界中经济要素的作用是在一种非均衡条件下发生的, 9.新技术革命给生产带来的变化 第一是生产方式变革。

2020年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策与建议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策与建议 摘要:基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背景,以科技创新的视角探讨河南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问题,采用1995-2016年的时间序列数据,结合河南创新驱动发展及产业结构演进过程中的问题,运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讨论科技创新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影响,最后提出以科技创新促进河南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政策建议。 河南省是我国的人口大省、经济大省,经济总量稳居全国第五,正处于经济加速发展阶段,但较低层次的产业结构制约了全省经济效率和增长速度的提高,产业结构性矛盾仍是河南面临的突出问题,调整经济结构、转换发展方式是河南当前的重点工作。现阶段河南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最大障碍之一就是自主创新能力依然薄弱,大多数企业普遍缺乏技术创新的动力和实力。 一、河南省创新驱动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近年来河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创新驱动发展工作,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2016年研究与发展试验(R&D)经

费投入达到494.2亿元,是2006年79.8亿元的6.19倍;科学技术支 出资金达95.5亿元,比上年增长14.7%。近年来,河南科技实力显著 提升,逐步发展并形成了超硬材料、新能源客车、特高压输变电设备、盾构等在国内具有技术和市场优势的产业,培育出了一大批掌握核心 技术的行业龙头企业。2016年,河南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占规模以上 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9.29%,同比增长2.0个百分点。河南省专利的国内申请受理量和申请授权量均大幅增长。2016年在国内申请的有效专 利数达148862件,为2007年的11.17倍。创新驱动战略发展成效显著。尽管河南省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但目前大部分科技创新指标 仍明显落后于发达国家和我国科技发达省份,整体与创新驱动产业结 构转型升级的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河南省创新人力资本相对数量不高,关键性人才不足。2016年河南省 拥有科技相关人员24.99万人,每万人中拥有专业技术人员的数量仅 23人,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与上海、广东、江苏等省份差距明显, 也远低于周边省份。河南省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短缺问题已经严重 阻碍了河南省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第二,河南省创新资金投入 总量与先进省份仍有差距,且支出结构有待改善,支出效率有待提高。据统计,近几年河南省科技经费投入虽然有所增长,但与全国平均水 平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基于投入强度和人均R&D经费上河南省仍属于 薄弱地区。2016年河南省研发(R&D)经费投入总额为49.42亿元,在全国位列第10位,投入强度仅为1.23%,远低于全国的2.11%。企业 科技创新经费不足的问题依然严峻,创新型企业融资难问题仍未能得 到有效解决,有利于创新的金融生态环境还在建设之中。第三,科技 创新产出尤其是知识产权申请量大幅增长,但质量亟待提高。2016年,河南省申请发明专利9.5万件,比2004年增长15倍,占国内申请的 比重由2002年的2.26%上升至2.86%。2016年河南省发明专利授权 4.9万件,比2004年增长14.8倍,占国内授权的比重由2002年的 2.19%上升至 3.02%。由此可见河南省专利数量快速上升,但缺少全球 知名的品牌,特别是制造业的知名品牌更少;国内专利数量大幅增长 的同时,国际专利数量较少,知识产权及科技创新产出质量亟待提高。第四,产业、企业科技创新能力较弱,自主创新能力偏低。河南省各

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重点

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 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关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当前,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破解资源环境制约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等目标要求,都对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要求我们必须将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作为未来5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经济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仍然是经济发展方式存在诸多问题的主要症结,所以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所在。而扩大消费需求,是调整需求结构的关键环节,是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的根本途径。因此要不断增强消费拉动作用。不断提升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突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着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构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以先进制造业为基础、以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布局合理、竞争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大力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增强新产品开发能力和品牌创建能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大力发展现代农业。要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化发展。要推进服务业现代化发展。 突出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能否取得成功,关键在于科技创新和成果应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为科技创新提出了新的需求、提供了新的动力,科技重大突破和创新会极大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经济结构的重大调整。我国要赶上和超过一些发达国家,就必须抢占未来经济科技发展的制高点。要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科技竞争的关键在人才,加快建设宏大的创新型人才队伍是关键。 突出优化社会管理。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必然带来利益格局、社会结构的深刻调整,必须进一步优化社会管理模式,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要保障和改善民生。保障和改善民生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根本目的和重要动力。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要推进基本公

浅谈信息产业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

浅谈信息产业结构调整 摘要:结构调整是我国工业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我国电子信息产业保持稳定的重要保障。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有着内在的联系,经济总量的高增长率多会伴随着产业结构的高变动率。因此,只有依靠我们持续不断地加快产业结构升级调整,不断提升产业竞争力才有希望。 关键词:结构调整;信息产业;结构升级调整 引言: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信息产业做为当今世界的主导产业。它的发展与一个地区或国家的经济发展紧密相连。但从总体上看,我国电子信息产业还处在大而不强的发展阶段,在一些关键技术的突破上、产业的创新和产业的布局的方面与发达国家还有一定的差距。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要想发展信息产业,一个适合本地区发展的信息产业结构至关重要。 一、信息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信息产业结构调整的市场依据 1、信息技术——国民经济增长的新源泉 信息产业是一种主要依靠信息技术进步而发展的产业。标志信息技术进步的是计算机工业的不断发展,包括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的发展。 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信息技术的进步,信息技术的进步又推动了信息产业的发展,特别是信息服务业的发展。 (1).信息技术结构 当今美国信息技术是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以电子技术为支撑技术,其中包括微电子技术、光电子技术等。以信息材料为基础,其中包括电子材料及光学材料技术,以通信技术为重要的直接组成部分。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与计算机的结合,代表着美国信息技术的发展方向。 (2).信息技术已成为经济增长的源泉 新兴的信息技术及其产业化得到迅速发展,引起产业结构和就业需求的巨大变化,经济面貌随即发生了很大改变,增长方式由资源消耗型向知识型和技术型转化,实现了从物质经济向信息经济的转变。不仅对发达国家,对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同样适用。 2、信息产业——中国经济的支柱产业 重视信息技术、创新、开发与产业化。经济的竞争,归根结底是科技的竞争,篇二:浅析商业银行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 论文 题目浅析商业银行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 院系商学院专业姓名班级学号学籍编号指导教师 二零零九年十一月 《选题报告》 院(系):商学院 摘要 本文围绕商业银行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调整的影响究竟如何这一主题,运用产业结构理论、金融发展理论、投资理论、等方法,借鉴国外产业结构升级调整的金融支持经验,结合我国金融对产业结构升级调整的影响现状商业银行由十在我国金融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调整的影响最大,其主要通过信贷活动筹集和分配资金、收集与生产对产业结构变动有关的信息、对中小企业提供技术创新融资支持等机制来对产业结构的升级调整实施影响。 关键词:金融,商业银行,资本市场,产业结构升级调整。

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

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典型例题 一、下表为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七年内,国内部分产业就业人数的变化(单位:万人),读表回答问题。(共10分) 、表格中各产业七年内就业人数减少最多的是业;按三大产业划分,该产业属于第产业;该产业的剩余劳动力将向第、产业转移。 2、表格中就业人数增加较多的产业部门大多属于密集型产业。 3、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给我国的纺织业带来生机,我国纺织业有力的产业区位条件主要是(至少答两点): 4、自20世纪90年代起,我国的纺织业逐步向地区转移,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科技的不断进步,东部沿海地区传统产业将逐步被密集型产业所取代,第产业比较将大幅提高。 答案:1、农一二三2、劳动3、纺织原料生产大国劳动力资源丰富4、内陆技术(知识) 三 解析:该题要求对产业结构升级有所理解: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升级的结果必然发生产业结构的转移,经济发达地区原来较低层次的产业逐渐转移到发展地区;随着产业结构不断升级,第三产业的就业人口和产值将明显增加。 二、下图反映某假想区域的产业的现状和规划中的未来情景。在科教投入加大、 人的创造力提高、电脑网络不断改善、知识交流日益通畅的条件下,政府的服务职能强化,企业之间及其与科教机构之间联系加强,工业经济将向知识经济转化。据此完成下列要求:(10分) (1)将区域的现状和未来相 比() A.知识流动的速度大体相近 B.技术融合的程度大体相仿 C.产业部门大体对应升级 D.对外开放的程度大体相同 (2)回答:①从现状到未来, 劳动人口职业转化的主要趋 势是向______转化。

②未来创造财富的生产要素中最主要的是______。 ③大众服装加工业和计算机装配业在未来区域中消失了,因为这些产业的主要布局因素是______,需要向______的地方转移。 答案:(1)C (2)①服务业②知识或智慧③劳动力拥有廉价劳动力解析:本题试图表现的是由于计算机及软件业的发展带来的科技、工业革命及产业的升级换代,可谓紧密结合世界经济发展的热点。从图中联线表达的含义来看,并未体现什么“速度”、“程度”问题,而是表现了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的转化、产业部门的对应升级的趋势。图中与各产业联系的中介是“工商、金融、专业中介和社区服务业”,这表明未来劳动职业转化多向服务业方面发展(传统就业岗位较缺乏),而创造财富的生产要素是以计算机和软件业为代表的知识与技术。该假想区域的服装加工业和计算机装配业可能转向劳动力廉价的地区,因而在本地区可能消失。 三、分析全国与上海市产业结构有关图文资料,回答问题。(12分)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在不同时期提出了一系列产业调整战略,目前正在为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面努力。 上海市不同时期重点发展的产业部门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热点专题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热点背景扫描] 一、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1、工业化、信息化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 (1)工业化一般是指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它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不同国家实现工业化的标准和道路有所不同。我国现在还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工业化的历史任务尚未完成。) (2)信息化是指农业、工业、服务和科学技术等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广泛利用信息资源,加速现代化的过程。(信息技术在国民经济各个领域的普遍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降低了资源消耗和生产成本,减少了环境污染,已经成为促进生产力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的新动力。) (3)相互关系: ①信息化在工业化发展中产生倍增作用和催化作用,必须积极推进信息化,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离开了信息化的工业化,不是现代化的工业化。) ②信息化是工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并随着工业化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工业化为信息化提供物质基础,对信息化发展提出了应用需求。因此,必须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离开了工业化的信息化,将缺乏必要的物质基础。) ③只有将信息化和工业化融为一体,才能推进我国工业化、现代化的进程,完成工业化的历史性任务。(工业化是现代化的基础和主体。) 2、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含义及其特点(“新”在何处?) (1)含义: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体现时代特点、符合我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要充分运用最新科学技术和依靠科技进步的工业化,是提高经济效益和竞争力的工业化,是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工业化,是能够充分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优势的工业化。(即新型工业化道路,是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工业化道路。) (2)特点(“新”在何处?) 与传统工业化道路相比,新型工业化道路主要“新”在以下三个方面: ①“新”在充分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作用,注重依靠信息技术和科技进步提高经济效益。(在完成工业化任务的过程中,推进信息化,而不是把信息化的任务推向未来。)②“新”在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人口控制和资源、环境保护的关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把实现工业化纳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而不是先污染后治理、先破坏后建设。大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根本性要求,也是关系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长远大计。西方发达国家在加速工业化发展的时期,往往以牺牲环境为代价,造成严重的污染,以后为治理环境付出的代价太大。) ③“新”在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我国人口多,就业压力大,绝不能像发达国家那样,以牺牲就业为代价来实现工业化。我们既要注重发展资本技术密集型的产业,也要注重发展劳动密集型的产业。不断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使人力资源在实现工业化的过程中得到充分发挥。) 3、十六大报告关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论述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工业化仍然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艰巨的历史性任务。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我国产业结构升级路径研究

试析我国产业升级路径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2010年GDP达39万亿人民币,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受各方面的约束,中国目前的产业结构竞争优势下降,新的竞争优势产业又还未形成,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迫在眉睫。 一、产业升级的必要性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一国的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离不开国际分工角色的转变。国际分工大致有三个层面:一是欧美发达国家,主要是国际科技创新的源泉和产品及服务的消费中心;二是人口众多或劳动力价格低廉的发展中国家,主要负责产品加工;三是资源丰富的国家,为全世界提供矿产资源。而中国基本处于国际分工的中上游,靠资源耗费型工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参与到国际生产中。这样的一种生产模式如今受到了严重的挑战。 首先,中国面临着越来越强的资源约束:一方面,低端工业巨大的资源需求和我国资源供给不足导致了资源供需矛盾尖锐:中国的耕地面积已经全线逼近18 亿亩的红线;仅正常年份中国的缺水量就已经达到400 亿立方米;矿产资源的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2010 年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达到了54.8%,铁、铜、铝等矿产品的对外依存度均超过70%。另一方面,粗放型的工业生产模式无疑加速了资源约束的到来,中国万元产值能耗不仅远高于美国、日本、德国这些发达国家,甚至数倍于巴西、墨西哥这类新型发展中国家,单位资源产出效率仅为日本的1 /20,美国的1 /10,德国的1 /6。 其次,以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为基础的劳动力成本优势不再,人口红利逐渐丧失:一方面,劳动年龄人口的增速大幅减缓,2004-2011年间,劳动年龄人口增量以每年13.6%的速度减少,2015年前后,劳动年龄人口将停止增长;城市劳动年龄人口增长主要靠流入的农村劳动力支撑,而农村剩余劳动力大幅减少。另一方面,劳动年龄不断提高,中国目前是“未富先老”的状况。刘易斯拐点临近后,农村劳动力转移趋势逐渐下降,无限供给的时代一去不复返,劳动力工资、用工企业成本上涨,以低廉劳动力为立身基础的劳动密集型企业竞争力削弱,中国劳动密集型企业将无法与越南、印度等新兴世界工厂竞争。 最后,人民币升值带来出口竞争力的下降:近年来,人民币持续升值,在2005年7月21日前,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为8.2765,而2014年1月2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为6.0990。人民币升值降低了我国出口产品的竞争力,阻碍我国出口增长。我国对外贸易总额一半以上的出口商品属于加工出口商品、劳动密集型产品,这些产品完全依靠低廉的价格优势占据市场,人民币的升值意味着出口商品在国外的价格将要提高,对其国际竞争力有着极其不利的影响。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的资源密集型产业、劳动力密集型产业都不再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甚至是难以维系。唯有实现产业升级,才能带动中国的进一步发展,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而产业升级在于国际分工层次的升级——沿着工艺流程升级(Process Upgrading)、产品升级( Product Upgrading)、功能升级(Functional Upgrading)和部门升级(Inter- sector Upgrading)的路径进行(Hum- phrey,Schmitz,

产业结构升级和优化

产业结构升级和优化 新桥中学程小平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读图掌握上海改革开放后产业结构升级与优化情况;了解我国的、松江 的产业结构调整情况。 2.举例说明产业结构升级、转移与优化的意义;认识产业结构升级与转移 之间的内在联系。 3.提高从图表资料中获取信息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方法与过程: 通过阅读各种相关的图表资料,采用学生讨论、独立思考等方式,认识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过程,突出学生在教学的主体地位。 情感态度价值观: 根据区域实际,因地制宜发展经济,协调发展三大产业;在发展经济过程中要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统一。 教学重点:改革开放后上海产业结构升级与优化。 教学难点:产业结构升级与转移之间关系。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教学方法:讲授法、比较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农民工 二、产业结构 1、读“中美两国产业结构比较”图,思考: 中国产业结构呈现怎样的特点?中美两国产业结构不什么不同? 2、师生共同分析。 三、产业结构升级与转移: (一)产业结构升级: 1、阅读教材P101第一段,理解产业结构升级的涵义。 2、读“中国产业结构变化图”:

改革开放后中国产业结构和就业人口如何变化?为什么会这样变化? 3、师生共同分析。 (二)产业转移: 1、上海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读“上海产业结构的变化图”,并与全国比较。 2、案例分析——上海的纺织工业。 3、产业转移原因分析。 4、近十年来我国的产业转移:沿海企业向内地、台湾产业向大陆。 案例分析——吸引台湾企业在松江投资办厂因素可能有哪些? 小组讨论,师生交流归纳。 5、上海产业结构调整。 四、产业结构优化: 1.西藏与上海产业结构比较:结构异同点?原因分析。 小组讨论——师生交流归纳。 2.产业结构优化涵义。 3.学生观看“中国产业结构”的视频,思考。 4.读图分析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情况。 五、小结本课: 六、练习: 教学说明: 本节课采用较多的数据资料,在设计教学时,紧密结合上海“十一五”规划及松江的外资(尤其是台资)企业多情况,采用学生讨论、比较、读图分析等方法,使学生理解产业结构升级、转移与优化的意义。 通过中外、上海与西藏产业结构的对比分析,认识因地制宜发展经济,协调发展三大产业,在发展经济过程中要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统一。

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方面

产业调整带动创业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 我认为中国当前最大的经济问题是产业发展的不均衡,与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不相符;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为新的产业的产生和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能够带动就业。 我国经济在经过改革开放后发展迅速,但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明显的问题。因为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又是人口大国,近年来,就业压力加大,而且每年都有新增就业人数,与此同时却没有相应的工作岗位可以提供,给社会的良性发展埋下隐患,容易引起社会的不安定,与我国的发展理念不相符。站在我个人的角度看,经济的发展却没有相应的产业结构调整是导致就业形势严峻的一个原因。 当前,互联网经济快速发展,而且吸纳就业人数很强,这一点我觉得国家应提供相应的鼓励措施,从互联网这个新兴产业入口寻求突破,以一个产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吸纳更多的就业人数,缓解国家的就业压力。其实,我国的互联网经济发展也有一段时间了,而且发展也较好,只是和实体经济相比,规模方面相对小很多。但近年来发展的异常迅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也带动了很大一批人创业,创业带动就业,形成良性循环。2014年最令人瞩目的一件事就是阿里巴巴在美国成功上市,其IPO融资规模也创造了历史,世界再一次把眼光看向中国,马云在成为中国首富的同时也创造了很多个千万富翁,成为很多人的偶像。从阿里巴巴的成功不难看出,寻找一个新的消费点一个新的产业可以有很好的发展的,网购也成为很多人的选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坐在电脑前轻轻地点下鼠标,你就可以轻松的买到你想要的东西,减少了很多的成本。每年的11.11也成为购物狂欢节,每年的11.11的单日消费记录都被刷新,人们的消费理念在逐步改变,网店取代实体店的说法也被广泛提起。 以阿里巴巴为例,第一:从就业的吸纳能力上看,其创造了很多的就业机会。淘宝,天猫的网店有数千家,并且因为其门槛较低,网店的人数有增加的趋势。因为中国是个庞大的市场,消费能力巨大。只要你的产品好,就不用担心自己的产品没人买。正如郎咸平教授所言,实体店的投资大,而且还有很多税收,并且存在很多的不确定因素,其回收成本时间也较长,门槛较高,对于大多数人而言,

中国产业结构的现状

中国产业结构的现状 建国后,尤其是改革开放20多年以来,中国的产业发展实现了由少到多,由弱到较强的转变,产业结构的变化也基本符合世界产业结构演进的一般规律。在我国产业结构的变化过程中,产业结构政策绩效如何,在新的开放经济条件下产业结构政策作用的空间有多大,其未来走向是什么,都是急待解决的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本文在对中国过去产业结构政策绩效进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在WTO背景下未来中国产业结构政策的走向。 一、中国产业结构政策绩效分析 中国产业结构政策始于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当时中国基本上遵循了苏联模式,选择了重工业优先发展的产业发展战略。政府利用严格的价格管制、强制命令等行政手段优先将稀缺资源配置到重工业部门,使得重工业迅速建立和发展起来。这在当时严酷的国际政治经济背景下是符合历史和逻辑的必然选择,也为我国在短期内建立起完备的工业体系奠定了经济技术基础。但是,重工业的超前发展也造成了产业结构的严重失衡,制约了中国经济长期增长的速度和质量。 到上个世纪70年代末期,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时期时,产业结构失衡问题已经十分严重。为了矫正畸形的产业结构,协调各产业部分的发展,政府在进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先后出台了轻纺工业优先发展政策、促进“短线”的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发展的政策和限制“长线”的加工工业发展的政策。从这些政策实施的结果看,促进农业和轻纺工业发展的政策效果显著。到1982年,我国粮食和工业消费品长期供应紧张的状况已有根本改变;促进“短线”产业和抑制“长线”发展的政策效果就十分有限了。在整个80年代,尽管国家鼓励向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投资并在资金、物资、能源、交通等方面进行扶植,但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的发展却始终滞后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其“瓶颈”状况并没有得到根本扭转;相反,国家限制发展的生产能力过剩的加工工业却不断以惊人的速度增长 在产业结构失衡状况有了一定程度的缓解之后,国家在继续坚持执行“促短限长”的结构调整政策的同时,开始重视产业结构升级问题。在第七个五年计划中,政府明确提出了“有重点地开发知识密集和技术密集产品,努力开拓新的生产领域,有计划地促进新兴产业的形成和发展”及“运用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从“七五”计划执行的结果看,结构失衡问题依然严重,新兴产业的建立和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的进展十分缓慢,产业政策目标基本没有达到,以至于“八五”产业发展规划与“七五”极为相似。90年代初期,受邓小平南巡讲话的鼓舞,全国掀起了新一轮的投资热潮,加工工业因其经济技术特性成为主要的投资领域,规模小、技术含量低的中小加工企业迅速大量涌现,“八五”产业发展规划不仅没有得到执行,而且加重了业已存在的产业结构失衡、产业低度化和分散化等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国家被迫运用行政手段对经济进行全面调整,以实现国民经济“软着陆”。 “九五”期间,我国在成功实现国家经济“软着陆”的同时,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突出表现为一般加工工业在制造业中的比重有所下降,而技术相对密集产业的比重有所上升,尤其是技术密集度高和具有高新技术产业特征的医药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的比重明显上升。1999年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在制造业的比重已高达8%。2000年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的销售收入比上年增长了33.7%。在国家积极财政政策的推动下,基础设施、通讯设施和交通运输状况也得到了明显改善;家用电器已经成长

产业结构升级的思路

陈清泰:推进产业结构升级的思路和政策 全球金融危机使我国产业结构的矛盾进一步暴露,同时也为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注入了动力。当前,产业升级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已经提到了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应该借助全球科技革命和新兴产业兴起之机,推进产业结构升级,提高国家经济竞争力。 一、中国产业进入了调整升级的重要时期 在这次金融危机中,中国产业遇到的困难,外因是国际市场骤然收缩的冲击,而内因则是经济增长方式落后,产业升级滞后,以及由此而造成的诸多矛盾的爆发。例如,一般加工业产能过剩;产业布局分散,造成结构性低效率;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在国际分工中大多处于技术含量和附加值的低端;高消耗、低效率、重污染行业结构改变迟缓。现在,中国需要进口什么,国际价格大都上涨;中国能出口什么,国际价格大都下跌。进

口价与出口价的“剪刀差”表明财富的外流。形势的变化预示依赖资源、投资以量的扩张实现增长的空间在迅速收窄。 过去30年我们快速发展所依赖比较优势,是相对充裕并廉价的资源、相对较大的环境容量和“无限供给”的廉价劳动力。但是昨天这些经济增长的保障性因素已经成为今天发展的制约性因素。 与此同时,我国新的比较优势正在形成。例如,完整的产业体系已经建立,并在国际分工中扮演重要角色;企业家素质不断提高,企业竞争力增强;社会资金和外汇宽裕;政府对科技的政策投入和资金投入增加;研发能力提高,在很多领域已经进入了技术突破的临界点;职业培训逐渐普及,产业工人队伍整体素质提升;本科生和研究生规模扩大,知识型人力资源优势显现;消费结构升级,为升级后的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等等。 经历这场危机我们更清楚地看到,中国经济已经占到一个新的起点:支撑传统增长方式那些条件和优势正在弱化、甚至在消失;而新的比较优

《上海市2015年产业结构调整重点工作安排》

上海市2015年产业结构调整重点工作安排 为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市委十届七次会议精神,围绕市委市政府“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战略,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提升上海产业能级,确保全面完成“十二五”产业结构调整规划任务,根据市委、市政府2015年产业结构调整的工作安排,现制定2015年产业结构调整重点工作安排如下: 一、指导思想 按照市委、市政府“创新方法和工作机制,坚定不移淘汰落后产能”的工作指示和“四个锁定”(锁定企业项目、锁定调整地块、锁定调整时间、锁定区县责任)的具体要求。以“同步考虑转型发展与调整淘汰”为基本出发点,加强战略性主动调整,建立倒逼与引导服务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统筹规划、分年度实施,聚焦“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专项、重点企业”,推进104区块提升、195区域转型及198区域调整,强化运用制度、政策、法律、市场化机制及资金扶持等综合手段,不断完善与创新调整机制及标准,依法调整、主动调整、成片调整相结合,进一步发挥“六个提升”综合效应(行业结构优化效应、产业布局调整效应、节能减排环境效应、城市安全管理效应、生态环境提升效应、产城融合发展效应)。 二、主要目标

“锁定项目”1000项,“锁定地块”“4+X”1区域,“锁定时间”明确进度节点,“锁定责任”明确区县责任主体的总体目标要求,重点淘汰高能耗、高污染、高风险企业,压减低技术劳动密集型、加工贸易型、低效用地型等一般制造业企业,调整不符合规划的企业,实现污染排放物、安全隐患点、能源消耗量持续减少,同时不断释放存量资源。(各区县调整任务见下表) 表1、重点区县结构调整计划安排情况 1“4+X”是指南大、桃浦、吴淞、高桥地区+其他区县关注的重点区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