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室气体排放监测计划模板

温室气体排放监测计划模板
温室气体排放监测计划模板

XXX企业

201 年温室气体排放监测计划

排放单位(盖章):

编制日期:年月日

监测执行年度(版本号):年

0.计划修改记录

版本号:xxx

文档状态:有效

发布/修订日期:xxxxx年x月xx日

文档修订记录:

版本发布/修订日期批准人备注(简述更改理由/内容)

1.0 2012年2月10日高某初稿

1.1 2013年3月30日高某添加新监测参数

1.2 2014年8月10日高某添加备用仪表

注:对本手册所作的任何修改/修订,必须经过温室气体上报小组长的书面批准。书面批准函应及时存档,并在上表中做好文档修订记录。

1.报告边界

11 组织边界

本计划中的温室气体核算边界,是以企业生产为主营业务的独立法人或视同法人单位为边界。企业应详细描述的核算边界的范围,并附平面图

例如:组织边界为某有限公司(具体地址)

描述企业核算边界内的直接生产系统、辅助生产系统、以及直接为生产服务的附属生产系统等。如有几

个地址,应一一说明。

附平面图(如果边界内有不属于核算范围的设施,请具体说明,如:A幢出租给B公司,不在核算上报

范围内)

【范例,请根据实际情况修改、增加、删除表格】

1.2温室气体排放源

请在下表列出排放单位内部涵盖的所有温室气体排放源

排放类型排放设备/活动排放源

燃料燃烧锅炉煤炭燃烧

燃料燃烧叉车柴油燃烧

工业生产过程排放烧结炉石灰石分解

工业生产过程排放水泥窑生料煅烧碳酸钙分解

净购入电热电炉外购电力排放

.....

【范例,请根据实际情况修改、增加、删除表格】

2.温室气体报告管理小组

本排放单位运行/管理结构及主要责任如下:

负责部门职位负责人具体工作职能培训情况

温室气体上报小组/管理小组长高某?全面管理排放量核算

?第三方测量数据的管理

?外部报告的准备

?制定员工培训记录

?撰写监测计划

参加过2014年10月市发改

委组织的温室气体管理培训

Or

温室气体管理培训合格证书

温室气体上报小组/数据收集专员方某燃料购入量记录参加过2014年10月市发改

委组织的温室气体管理培训

Or

温室气体管理培训合格证书

温室气体上报小组/质量管理员李某数据整理及报表

数据质量检验

温室气体上报小组/设备管理专员张某仪表校准、现场仪表巡检及维

护监督

【范例,请根据实际情况修改、增加、删除表格】

3.核算方法及监测参数的收集和管理

3.1 燃料燃烧排放

设备/排放源锅炉/煤炭燃烧

核算方法排放因子法

核算公式E(燃烧, j,m)=FC(煤,j,m)× NCV(煤, j,m )× CC(煤,j,m)×O× 44 /12×10?6活动水平数据的收集和管理要求

参数名称描述单位数据来源监测过程描

监测频率质量控制方

例如“例如“机组

月度燃煤

例如基于实际情

况对数据来

例如:“计量设

备直接监测,自

例如“连续监测

当日汇总上报,

例如“交叉核

对:运行人员

”耗量”“t”源进行描述

例如:“燃煤

入炉测的皮

带秤监测的

单台机组燃

煤消耗量”

动数据采集存

储并由发电部

的运行人员收

集并统计单台

机组燃煤消耗

量”

月度总结行程月

报”

手动记录的运

行日志数据比

对。

【范例,请根据实际情况修改、增加、删除表格】

3.2 工业生产过程排放

设备/排放源烧结炉(钢铁生产企业)

核算方法(以下二选一)量质平衡法(碳源流法)或排放因子法核算公式请依据相关行业指南中提供的核算公式

活动水平数据的收集和管理要求

参数名称描述单位数据来源监测过程描

监测频率质量控制方

见上表提供的描述见上表提

供的描述

见上

表提

供的

描述

见上表提供

的描述

见上表提供的

描述

见上表提供的描

见上表提供的

描述

【范例,请根据实际情况修改、增加、删除表格】3.3 净购入电力及热力产生的排放

设备/排放源厂内生产运行使用的外购电量

核算方法排放因子法

核算公式请依据相关行业指南中提供的核算公式活动水平数据的收集和管理要求

参数名称描述单位数据来源监测过程描

监测频率质量控制方

见上表提供的描述见上表提

供的描述

见上

表提

供的

描述

见上表提供

的描述

见上表提供的

描述

见上表提供的描

见上表提供的

描述

【范例,请根据实际情况修改、增加、删除表格】

4.数据质量管理方案

4.1 计量设备的管理计划

设备名称

/代号

安装位置计量参数制造商型号及出场编号精确度检定周期管理部门

No.1 汽车衡燃料入场处燃料到场量济南金

钟电子

秤厂

SCS-50t/20060902 III 1个季度3

燃料部

【范例,请根据相关计量设备的实际管理情况进行修改】4.2 数据档案信息管理

参数名称数据记录

和相关文

件文件类型(纸

质/电子)

存放位置存档时间信息数据文档

负责人

机组月度燃煤消耗量电子文档电子数据库统计核算期结

束之日起至少

保存5年

数据库管理员

【范例,请根据实际根据数据存档情况修改、增添或删除表格】

5监测计划的批准

以下签署人确认排放单位()的温室气体核算与报告规范将按照计划中描述的程序,保证项目在温室气体数据管理和上报工作顺利进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负责人

日期

温室气体计算公式及方法介绍

依試行計畫結果持續更新 溫室氣體計算公式及方法介紹 排放源及排放實體完成排放源鑑別後應進行溫室氣體排放計算方法之選擇,排放源及排放實體進行溫室氣體之排放量計算得採用下列方法之一: 一、排放係數法:利用原料、物料、燃料之使用量或產量等數值乘上特定之排 放係數所得排放量之方法。 1.固定燃燒源: 溫室氣體排放CO2當量=固定燃燒源年活動強度×排放係數× GWP值 2.移動燃燒源: 溫室氣體排放CO2當量=移動燃燒源年活動強度×排放係數× GWP值 已知移動燃燒源之行駛里程數者,應將行駛里程數換算成燃料使用量, 再以前述移動燃燒源之溫室氣體排放量公式計算。 3.廢水厭氣處理、廢污泥厭氣處理或化糞池厭氣處理: 溫室氣體排放CO2當量=(系統處理之BOD或COD量×排放係數) × ( 1 -甲烷捕 集率×燃燒效率) × GWP值 4.溶劑、噴霧劑、冷媒之氟氯碳化物逸散: 溫室氣體排放CO2當量=設備數量×設備之原始充填量×設備之年平均逸散率× GWP值 5.外購電力: 溫室氣體排放CO2當量=電力使用度數×電力排放係數× GWP值 二、直接監測法:以連續排放監測或間歇採樣之方式來進行廢氣內容直接監 測,測定出溫室氣體之排氣濃度,並根據排氣濃度與流量來計算溫室氣體 排放量之方法。 溫室氣體排放CO2當量=排氣濃度×流量×排放係數× GWP值 三、質量平衡法:利用製程或化學反應式中物種質量與能量之進出、產生、消 耗及轉換所進行之平衡計算,來計算溫室氣體排放量之方法。 1.含碳化合物: 溫室氣體排放CO2當量=物質質量×含碳比例%× 44/12 每克碳分子可轉換成44/12克之二氧化碳。 2.溶劑/噴霧劑/冷媒等氟氯碳化物之逸散: 溫室氣體排放CO2當量=(氟氯化合物逸散量×排放因子) × ( 1-消除率×使用率) × GWP值

环境监测计划#(精选.)

环境监测计划 三河矿业 2015年月日

目录 一、编制依据 0 二、编制目的 0 三、监测依据 0 四、废水治理措施、污染物排放情况及要求 (2) 4.1 废水治理措施及污染物排放情况 (2) 4.2排放要求 (2) 五、监测评价标准 (3) 5.1 监测执行标准 (3) 5.2 执行标准限值 (3) 六、监测内容 (4) 6.1 废水治理设施监测 (4) 6.2废气治理设施监测 (5) 6.3 噪声检测内容………………………………………………… ..5 6.4 监测管理要求 (6) 6.5 监测分析方法及使用仪器 (6) 附件:********************工艺流程图 (8)

一、编制依据 根据公司实际建设情况、环评批复要求及有关环境监测技术规定,编制本年度监测方案。 二、编制目的 环境监测是企业搞好环境管理,促进污染治理设施正常运行的主要保障。通过定期的环境监测,了解公司三废排放情况,可以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有利于监督公司各项环保措施的落实,及环保设施的运转情况。 三、监测依据 1.《关于三河矿业1000吨/日铅锌选矿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 2.《关于明确1000吨/日选矿吨/日铅锌选矿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执行标准的函》 3.《关于1000吨/日选矿吨/日难处理铅锌选矿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初步核定意见的报告》

四、废水治理措施、污染物排放情况及要求 4.1 废水治理措施及污染物排放情况 序号污染物产生环节污染因子治理措施排放去向 1 制酸系统污酸废水pH、Pb等 经石灰中和处理回用 2 金精炼废水pH Cu Ag 3 地面冲洗水COD、CN-、Pb、 Cu 4 脱药废水浮选药剂曝气处理回用 5 氰化贫液CN-、Cu 酸化法处理回用 6 初期雨水/ 沉降池沉降回用 7 生活污水COD、BOD5、氨氮地埋式生活污水 处理装置 排入重义河,最终 进入伊河 4.2排放要求 4.2.1 SO2制酸,尾气经碱液吸收塔脱硫后由30米高排气筒排放,烟尘、硫酸雾、SO2排放应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二级标准要求。 4.2.2各类废水分别处理后,外排水要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96 ) 表4一级标准要求后排放。 4.2.3根据主要污染物总量初步核定意见,该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为:SO22 5.39t/a,COD 2.211t/a。

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中国发电企业

附件1 中国发电企业 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 (试行)

编制说明 一、编制的目的和意义 根据“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的“建立完善温室气体统计核算制度,逐步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和《“十二五”控制温室气排放工作方案》(国发[2011] 41号)提出的“加快构建国家、地方、企业三级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工作体系,实行重点企业直接报送温室气体排放和能源消费数据制度”的要求,为保证实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目标,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编制了《中国发电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以帮助企业科学核算和规范报告自身的温室气体排放,制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控制计划,积极参与碳排放交易,强化企业社会责任。同时也为主管部门建立并实施重点企业温室气体报告制度奠定基础,为掌握重点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情况,制定相关政策提供支撑。 二、编制过程 本指南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委托北京中创碳投科技有限公司专家编制。编制组借鉴了国内外有关企业温室气体核算报告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参考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印发的《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试行)》,经过实地调研、深入研究和案例试算,编制完成了《中国发电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和报告

指南(试行)》。本指南在方法上力求科学性、完整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编制过程中得到了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北京能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等单位专家的大力支持。 三、主要内容 《中国发电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和报告指南(试行)》包括正文的七个部分以及附录,分别明确了本指南的适用范围、相关引用文件和参考文献、所用术语、核算边界、核算方法、质量保证和文件存档要求以及报告内容和格式。核算的温室气体为二氧化碳(不核算其它温室气体排放),排放源包括化石燃料燃烧排放、脱硫过程排放以及净购入使用电力排放。适用范围为从事电力生产的具有法人资格的生产企业和视同法人的独立核算单位。 四、需要说明的问题 燃煤发电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是本指南的重点和难点。由于我国普遍存在煤种掺烧的问题,针对燃煤的排放因子很难给出缺省值。因此,为准确评估企业由于煤炭燃烧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本指南要求企业实际测量入炉煤的元素碳含量,为避免给企业带来较大的负担,本指南提出企业每天采集缩分样品,每月的最后一天将该月每天获得的缩分样品混合,测量月入炉煤的元素碳含量。对于燃煤机组的碳氧化率给出两种选择,使用实测值或者缺省值。此外,脱硫过程产生的排放只占燃煤发电企业排放总

温室气体排放管理规定

一、目的 为了有效地对本公司温室气体进行管理特制定本规定。 二、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本公司温室气体排放控制及管理。 三、职责 行政人事部负责本公司温室气体管理。 四、定义 温室气体(GHG Greenhouse Gas): 指任何会吸收和释放红外线辐射并存在大气中的气体。京都议定书中控制的6种温室气体为: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亚氮(N2O) 、氢氟碳化合物(HFCs) 、全氟碳化合物(PFCs) 、六氟化硫(SF6)。 五、实施流程 流程: 组织和运营边界设定----选择基准年----确认与计算温室气体排放量1、组织和运营边界 为了有效地对温室气体进行管理,设定包括直接和间接排放的运营边界有助于公司更好地管理温室气体排放的全部风险,利用好价值链上的机会。针对温室气体核算与报告设定了三个“范围”。它们共同提供管理和减少直接和间接排放的全面温室气体核算框架。 范围1:直接温室气体排放,出现在公司持有或者控制的排放源,例如公司持有或者控制的钎焊、车辆等产生的燃烧排放。 范围2:电力间接温室气体排放,范围2核算公司消耗的采购电力产生

的温室气体排放。采购电力的定义是通过采购或者其他方式进入公司组织边界的电力。这部分的排放实际上出现在电力生产设施。 范围3:其他间接温室气体排放,范围3是选择性的报告类别,允许对所有其他间接排放进行处理。范围3的排放是公司活动的结果,但出现在非公司持有或者控制的排放源。例如提炼和生产采购的原材料、运输采购的燃料,以及使用出售的产品和服务所产生的排放。 通常情况下,建议公司至少对直接排放(范围1)和使用电力造成的间接排放(范围2)进行核算,这也是大多数国际温室气体排放报告倡议的要求。 2、选择基准年 公司可以选择一个基准年报告其温室气体排放,目的也是为了今后进行比较。选择基准年的原则是公司有可靠数据的最早相关时间点。 公司制定一个重新计算基准年排放量的政策也同样重要,如果数据、报告边界、计算方法或有关因素发生重大变化,那么需要重新计算基准年排放量。 3、确认与计算温室气体排放量 公司在确定组织和运营边界以及基准年后,可以采取以下步骤计算温室气体排放量: ·确认温室气体排放源 ·选择温室气体排放量计算方法 ·搜集活动数据和选择排放系数 ·采用相应的计算工具

碳排放计算方式

碳排放计算方式 大气中主要的温室气体是水汽(H2O),水汽所产生的温室效应大约占整体温室效应的60%~70%,其次是二氧化碳(CO2)大约占了26%,其他的还有臭氧(O3),甲烷(CH4),氧化亚氮(N2O)全氟碳化物(PFCs)、氢氟碳化物(HFCs)、含氯氟烃(HCFCs)及六氟化硫(SF6)等。 有5种气体: 二氧化碳; 甲烷; 氧化亚氮(一氧化二氮); 臭氧; 氯氟烃(CFC). 烃:烃是化学家发明的字,就是用“碳”的声母加上“氢”的韵母合成一个字,用“碳”和“氢”两个字的内部结构组成字型,烃类是所有有机化合物的母体,可以说所有有机化合物都不过是用其他原子取代烃中某些原子的结果。碳氢化合物,只含有碳和氢的一大类有机化合物之一,它包括烷烃、烯烃、炔烃的成员、脂环烃(如环状萜烯烃及甾族化合物)和芳香烃(如苯、萘、联苯),在许多情况中它们存在于石油、天然气、煤和沥青(石油、天然气、煤、沥青等资源属于不可再生资源)中。 沥青分为煤焦沥青、石油沥青和天然沥青。天然沥青类似原油,可以制成汽油、柴油或作为燃料油。 氯氟烃的英文缩写为CFCs,是20世纪30年代初发明并且开始使用的一种人造的含有氯、氟元素的碳氢化学物质,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中还有不少的用途。在一般条件下,氯氟烃的化学性质很稳定,在很低的温度下会蒸发,因此是冰箱冷冻机的理想制冷剂。它还可以用来做罐装发胶、杀虫剂的气雾剂。另外电视机、计算机等电器产品的印刷线路板的清洗也离不开它们。氯氟烃的另一大用途是作塑料泡沫材料的发泡剂,日常生活中许许多多的地方都要用到泡沫塑料,如冰箱的隔热层、家用电器减震包装材料等。 然而,氯氟烃有个特点:它在地球表面很稳定,可是,一蹿到距地球表面15~50千米的高空,受到紫外线的照射,就会生成新的物质和氯离子,氯离子可产生一系列破坏多达上千到十万个臭氧分子的反应,而本身不受损害。这样,臭氧层中的臭氧被消耗得越来越多,臭氧层变得越来越薄,局部区域例如南极上空甚至出现臭氧层空洞。 甲烷(CH4):甲烷是在缺氧环境中由产甲烷细菌或生物体腐败产生的,沼泽地每年会产生150Tg (1T=1012)消耗50Tg,稻田产生100Tg消耗50Tg,牛羊等牲畜消化系统的发酵过程产生100-150Tg,生物体腐败产生10-100Tg,合计每年大气层中的甲烷含量会净增350Tg左右。它在大气中存在的平均寿命在8年左右,可以通过下面的化学反应:CH4 + OH --> CH3 + H2O 消耗掉,而用于此反应的氢氧根(OH)的重量每年就达到500Tg。

20162017年度碳排放监测计划审核和排放报告核查参考指南2017.12更新

附件5 排放监测计划审核和排放报告核查参考指南 一、适用范围 本指南用于指导第三方核查机构(以下简称“核查机构”)对企业(或者其他经济组织)提交的排放监测计划(以下简称“监测计划”)进行审核以及对2016、2017年度温室气体排放报告及补充数据表实施核查工作。 二、审核和核查工作原则 核查机构在准备、实施和报告监测计划审核和排放报告核查工作时,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一)客观独立 核查机构应保持独立于委托方和企业(或者其他经济组织),避免偏见及利益冲突,在整个审核和核查活动中保持客观。 (二)诚实守信 核查机构应具有高度的责任感,确保审核和核查工作的完整性和保密性。 (三)公平公正 核查机构应真实、准确地反映审核和核查活动中的发现和结论,还应如实报告审核和核查活动中所遇到的重大障碍,以及未解决的 1

2 分歧意见。 (四)专业严谨 核查机构应具备核查必需的专业技能,能够根据任务的重要性和委托方的具体要求,利用其职业素养进行严谨判断。 三、监测计划的审核指南 (一)审核程序 核查机构应按照规定的程序对企业(或者其他经济组织)的监测计划的符合性和可行性进行审核,主要步骤包括签订协议、审核准备、文件审核、现场访问、审核报告编制、内部技术复核、审核报告交付及记录保存等8个步骤(见图1)。核查机构可以根据审核工作的实际情况对审核程序进行适当的调整,但调整的理由应在审核报告中予以详细说明。 准备阶段实施阶段 报告阶段图1监测计划审核工作流程图 2.审核准备 1.签订协议3.文件审核 4.现场访问 7.审核报告交付6.内部技术复核5.审核报告编制8.记录保存

1.签订协议 核查机构应与委托方签订审核协议。 审核协议签订之前,核查机构应根据其行业核查能力、核查员经验、时间与人力资源安排、企业(或者其他经济组织)所属行业、规模及排放设施的复杂程度等,评估工作实施的可行性及与委托方或企业(或者其他经济组织)可能存在的利益冲突等。 核查机构在完成上述流程后确定是否与委托方签订审核协议。审核协议内容可包括审核范围、应用标准和方法、审核流程、预计完成时间、双方责任和义务、保密条款、审核费用、协议的解除、赔偿、仲裁等相关内容。 2.审核准备 核查机构应在与委托方签订审核协议后选择具备能力的审核组。审核组的组成应根据核查员的专业领域、技术能力与经验、单位性质、规模及排放设施的数量等确定,审核组至少由2名成员组成,其中1名为组长,至少1名为专业核查员。对监测计划修改1的审核,审核组可由1名成员组成,但该名成员应满足上述对审核组能力的要求。 组长应充分考虑企业(或者其他经济组织)所属行业领域、工艺流程、设施数量、规模与场所、排放特点、审核组成员的专业背景和实践经验等方面的因素,制定审核计划并确定审核组成员的任 1监测计划的修改是指根据需要对已经通过核查机构审核的监测计划进行的修改。对监测计划修改的审核是一个独立的过程,也应按本指南规定的审核程序和审核要求。 3

减少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管理程序 EICC 版

减少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管理程序 1、目的 做好本公司节能减排温室气工作,在公司发展的同时,为环境保护做贡献。 2、范围 本程序所规定的范围为本公司的日常运作范围。 3、职责 3.1各部门:负责按照本文件要求,在本公司运作过程中做好节能减排工作。 3.2财务部门负责对各部门排放源的识别及数据收集方面的工作给予支持。 4、定义 无 5、内容 管理方针和理念 成立环保管理系统(EMS),促进和管理一切环保减排的目标和政策; 生产运作时,对环境的伤害和风险减至最低; 在主要的环节中减少对能源、原料、水、电能等的消耗; 确定要遵守所有相关的法律要求; 提供给客户和第三方的环保和减碳排放的信心; 提高所有员工对环保和减排的学习和重视; 最大化有效地使用所有资源; 建立一个良好的、有责任的环保形象企业。 控制温室气体排放 确定工厂和供应商的最主要温室气体排放的源头; 重点处理在生产时工厂能控制的排放气体; 收集有关数据,作分析、处理和定立目标等依据。 减少能源消耗 尽可能少用空调,多开关窗户,控制工厂的温度; 检查和监控室内的温度、湿度,用以确定如何控制空调的温度; 照明灯要正确使用,尽可能使用窗外的自然光源; 经常和定期检查和保养所有影响能源效用的设备; 所有生产的机器,下班后要立刻关机,没有工人使用的机器要把电源关上,避免机器空转而浪费能源;

使用节约类型的生产机器,增加能源效益。 废料处理 把生产所产生的废料减至最少; 把所有废料和垃圾分类存放; 把所有收集的废料尽量循环利用; 一定要按当地的法律法规搬运、丢弃和处理。 水的使用 在生产过程中减少用水,节约用水; 检查所有水管是否有破损; 最大化使用水的功能; 洗手间使用完后要及时关闭水龙头。 控制环境污染 遵守当地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不污染空气、水源,不发出噪音和难闻有害的气味,合法地排放所有废弃物; 努力减少使用化学品; 通过采购和合理安排生产方法,降低工业的废料数量和气体排放。 6、相关文件 无 7、相关记录 无

温室气体排放计算方法

温室气体排放计算方法 1标准编制的目的及意义 全球变暖和气候变化是关系到全人类命运的议题,国际社会纷纷采取措施应对。哥本哈根气候会议前夕,中国政府宣布了到2020年控制温室气体(GHG)排放的行动目标:即到2020年,我国单位GDP(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40%-45%,并将其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中国首个自愿碳减排标准——“熊猫标准”也在哥本哈根会议期间发布,这标志着国内碳交易市场即将启动。 目前,国际通行的碳排放计算标准主要包括:CDM(清洁发展机制)、GS(黄金标准)、VCS、VER+、VOS、CCX、CCBS、Plan Vivo System等,其中自愿碳减排市场较常用到的是VCS、VER+等少数几个标准。这些标准都是基于项目层面,不适用于全面核算组织层次的排放量。2006年3月,国际标准化组织发布了ISO14064标准,其中ISO14064—l:2006《温室气体——第1部分:组织层次上对温室气体排放和清除的量化和报告的规范及指南》用于指导政府和组织量化、报告和核查温室气体的排放。然而,ISO14064—l标准并未涉及具体的操作方法,也无法完全适应中国国情的需要。国内关于组织温室气体排放的标准尚未制定,与标准相配套的计算方法仍处于开发阶段。在这一历史时机编制《基于组织的温室气体排放计算方法》的标准具有重要的意义,预期的经济、社会效益在于: (1)有利于贯彻落实国家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法规,服从并服务于我国政府提出的单位GDP碳排放量考查的要求; (2)针对湖南省行政区划内不同行业组织的特点,全面计算和审核组织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可操作性强; (3)为组织特别是企业建立单位产值碳排放强度记账提供依据,使企业心中有数,有的放矢的采取适当的减排措施; (4)随着国内相关政策法规的逐步制定与实施,碳交易将成为促进我国实现减排目标的重要手段,本标准将作为碳交易过程中的基础工具发挥重要的意义; (5)本标准的制定将为我国其他地区的碳交易体系和温室气体排放标准的建立提供理论基础和借鉴经验。 2标准编制过程 2.1 任务来源 温室气体计算是温室气体考核和交易的基础。为贯彻落实国家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法规,服务于我国政府提出的碳排放量考查要求,审核湖南省不同行业组织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湖南省科技厅批准了《基于组织的温室气体排放和清除的量化方法学开发》的科技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10FJ3070),湖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下发了《关于下达2010年度湖南省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第一批)的通知》(湘质监函[2010]238号)。本标准由湖南省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改革实验区领导协调委员会办公室提出,由湖南省湘科清洁发展有

自行监测方案模板

自行监测方案模板 一、企业基本情况 包括公司(厂)名称、法人代表、所属行业、地理位置、生产周期、联系方式、自动监控设备联网验收日期等。 注:以上内容由各厂自行填写。 二、监测内容与项目 (一)水污染物排放监测:《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规定的基本控制项目,共19项(见表1)。 (二)大气污染物排放监测:臭气浓度、H2S、NH3 注:监测项目由各厂根据污水厂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表)及其批复要求或当地环保局要求自行修改 (三)厂界噪声监测:厂界噪声 三、监测点 (一)水污染物 出水监测点在总出水口处。 (二)大气污染物 (三)厂界噪声

注:以上内容由各厂按实际情况自行修改并附监测点位示意图。 四、监测频次、排放标准及限值、监测方式 (一)水污染物 污水出水水质标准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X标准。 表1:水质检测项目一览表 (二)大气污染物 大气污染物排放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废气排放X级标准。

(三)厂界噪声 厂界噪声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X类标准。 注: 1、根据《办法》要求,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每日检测一次,其他指标根据标准、合同及当地环保局要求可做适当调整。 2、大气污染物监测项目及厂界外声环境功能类别及标准限值根据污水厂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表)及其批复要求或当地环保局要求执行,内容自行修改。 3、监测方式分自动监测、手工监测及委托监测。 五、监测仪器 (一)自动监测 注:附委托协议和第三方运营单位资质证书 (二)手工监测 我公司建有检测实验室,有X名化验人员经过环境监测专业技术培训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有以下化验设备:酸度计、电子天平、生物显微镜、干燥箱、生化培养箱、COD消解仪、高压灭菌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便携式溶解氧仪、真空泵等。 注:附委托协议和第三方运营单位资质证书,以上设备如无可自行删减。 (三)委托监测 委托监测单位名称:XXX

温室气体及监测用标准

温室气体及监测用标准 国家标准物质研究中心章恭菲 温室气体主要指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亚氮(N2O)、臭氧(O3)和氟氯烃类(CFC s)。随着地球人口不断增加、工业迅速发展以及环境遭到人为破坏等原因,使大气中温室气体急剧增加。以最主要的温室气体CO2为例:其含量由工业革命前的280×10-6(体积分数)上升到2000年的367×10-6,增加了31%。温室气体的排放-吸收过程、温室效应是一个极为复杂的问题,这方面的研究工作正在进行之中。然而,温室气体的增加可以通过日地辐射传输过程直接引起气候变化,成为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这一观点已普遍为世界舆论所公认。近10年来全球平均气温升幅之大,已创110年间的最高纪录。全球气温升高会给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破坏,导致全球性气候异常,引发更频繁的自然灾害,大规模的疾病流行,加速土地沙漠化,使农田变成荒原;气温的升高还可能引起冰山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为人类的长远利益着想,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就更应引起全世界的关注。 为了判断和评价人类活动对全球气候环境的影响,世界气象组织、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环境计划署等国际性组织于20世纪70年代发起组织了大气本底污染监测网。1988年在联合国系统内成立了政府间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在科学预测、影响评价和对策措施三个方面开展了广泛的研究工作。1992年150多个国家签署了《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标志着在世界范围内开始了对温室气体排放控制的进程。我国也是《公约》缔约国之一。1997年《公约》缔约方又在日本京都就发达国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成《京都议定书》。这个文件是第一个通过控制自身行为以减少对气候变化影响的国际性文件。 中国作为一个国土和人口大国又正处在经济高速发展期,随着经济的发展对能源

GHG温室气体盘查管理程序

ISO14064温室气体盘查管理程序 1目的 1.1为使得公司温室气体排放盘查数据与来源符合相关性、一致性、完整性、透明度与精确度的原则,特制定本程序,规定了侨锋线路板公司温室气体盘查的范围和要求,对相关的责任部门给出了具体的盘查要求,为公司提供准确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计算,确保计算方法和数据统计的一致性。 1.2温室气体盘查依据ISO14064-1的要求执行,并对各计算数据的来源做清晰说明,提供盘查报告书和盘查清册。 2范围 2.1 适用于在公司的运营边界内做温室气体盘查。适用于公司内与温室气体排放源盘查、数据收集、数据保管等作业相关的部门。在无特殊要求时,仅做范畴1和范畴2的盘查。 2.3温室气体盘查依据ISO14064-1的要求执行,并对各计算数据的来源做清晰说明,提供盘查报告书和盘查清册。 3 职责 3.1GHG气体(Greeenhouse gas ) 3.1.1温室气体(GHG):自然与人为产生的大气气体成分,可吸收与释放由地球表面、大 气及云层所释放的红外线辐射光谱范围内特定波长之辐射。在ISO14064-1中定义的六种 温室气体一般包括二氧化碳(CO 2)、甲烷(CH 4 )、氧化亚氮(N 2 O)、氢氟碳化物(HFC S )、 全氟碳化物(PFC S )及六氟化硫(SF 6 )。任何构成大气的气体,其会吸收或释放红外线辐 射。 3.1.2温室气体源(greenhouse gas source ):释放温室气体进入大气的实体单元或过 程。 3.1.3温室气体排放与移除量(greenhouse gas emission and removal):在特定期间内排放到大气与自大气中移除的温室气体总质量。 3.1.4温室气体排放或移除系数(greenhouse gas emission or removal factor)与温室气体排放或移除活动数据有关的数据,可包括一种氧化成分。 3.2 GHG小组职责 3.2.1品质部: 3.2.1.1由品质部体系工程师负责按照本程序起草、修订温室气体报告书,并交公司最

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方案编制模板(2020年版)

附件1 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方案编制模板 (2020 年版)

2020 年自行监测方案 单位名称: 编制时间:年月日 目录 一、排污单位概况 (1) (一)排污单位基本情况介绍 (1)

(二)生产工艺简述 (1) (三)污染物产生、治理和排放情况 (1) 二、自行监测开展情况 (2) (一)编制依据 (2) (二)监测手段和开展方式 (2) (三)在线自动监测情况 (2) (四)实验室建设情况 (3) 三、监测内容 (3) (一)废气监测 (3) (二)废水监测 (5) (三)噪声监测 (7) (四)周边环境质量监测 (7) 四、自行监测质量控制 (9) (一)手工监测质量控制 (9) (二)自动监测质量控制 (11) 五、执行标准 (12) 六、委托监测情况 (13) 七、信息记录和报告 (13) (一)信息记录 (13) (二)信息报告 (14) (三)应急报告 (14)

八、自行监测信息公开 (15) (一)公开方式 (15) (二)公开内容 (15) (三)公开时限 (16)

一、排污单位概况 (一)排污单位基本情况介绍 1、介绍排污单位的地理位置、占地面积、职工总数、行业类别、污染类别、主要产品名称、生产规模、设计生产能力、实际生产能力等。 2、介绍开业时间及各条生产线的环评、审批及竣工验收、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情况以及其他环保手续的履行情况。 (二)生产工艺简述 简要介绍各生产线产品及工艺流程,并附工艺流程图。对处于暂时停产、长期停产、永久停产状态的生产线,应标明生产线实际状态及停产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 (三)污染物产生、治理和排放情况 按照废气、废水、噪声、固体废物、危险废物、重金属污染物等类别分别介绍排污单位实际污染物产生、治理及排放状况,内容包括:一是排污单位各类污染物产生的污染源名称、型号、方式;二是排污单位各类污染物处理处置措施及设施建设情况,包括处理工艺、处理能力及设施数量等;三是排污单位各类污染物的排放方式、排放去向、排放口数量、排放口编号、排气筒高度等;四是说明实际建设与环评相比规模、生产及环保设施等有变更的情况,说明变更原因。 二、排污单位自行监测开展情况简介 (一)自行监测方案编制依据

碳排放计算方法

碳排放计算 二氧化碳排放的计算可以通过实际能源使用情况,比如燃料账单/水电费上的说明,来乘以一个相应的“碳强度系数”,从而得出您或您家庭二氧化碳排放量的精确数字。 典型的系数 大气污染物排放系数(t/tce)(吨/吨标煤) SO2(二氧化硫)0.0165 NOX(氮氧化合物)0.0156 烟尘0.0096 CO2(二氧化碳)排放系数(t/tce)(吨/吨标煤) 推荐值:0.67(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 参考值:0.68(日本能源经济研究所) 0.69(美国能源部能源信息署) 火力发电大气污染物排放系数(g/kWh)(克/度) SO2(二氧化硫)8.03 NOX(氮氧化合物)6.90 烟尘 3.35 如何计算减排量 近年来,全球变暖已成为全世界最关心的环保问题,造成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大量的温室气体产生,而温室气体的主要组成部分就是二氧化碳(CO2),而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是现代人类的生产生活造成的,归根到底是大量使

用各种化石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造成的,根据《京都议定书》的规定,各国纷纷制定了减排二氧化碳的计划。 通过节约化石能源和使用可再生能源,是减少二氧化 碳排放的两个关键。在节能工作中,经常需要统计分析二 氧化碳减排量的问题,现将网络收集的相关统计方法做一 个简单整理,仅供参考。 1、二氧化碳和碳有什么不同? 二氧化碳(CO2)包含1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分子量为44(C-12、O-16)。二氧化碳在常温常压下是一种无色无味气体,空气中含有约1%二氧化碳。液碳和固碳是生物体(动物植物的组成物质)和矿物燃料(天然气,石油和煤)的主要组成部分。一吨碳在氧气中燃烧后能产生大约3.67 吨二氧化碳(C的分子量为12,CO2的分子量为44, 44/12=3.67)。 我们在查看减排二氧化碳的相关计算资料时,有些提 到的是“减排二氧化碳量”(即CO2),有些提到的是“碳排放减少量”(以碳计,即C),因此,减排CO2与减排C,其结果是相差很大的。因此要分清楚作者对减排量的具体 含义,它们之间是可以转换的,即减排1吨碳(液碳或固碳)就相当于减排3.67吨二氧化碳。 2、节约1度电或1公斤煤到底减排了多少“二氧化碳”或“碳”?

温室气体管理规定

温室气体管理规定 一、目的 为了有效地对本公司温室气体进行管理特制定本规定。 二、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本公司温室气体排放控制及管理。 三、职责 行政人事部负责本公司温室气体管理。 四、定义 温室气体(GHG Greenhouse Gas): 指任何会吸收和释放红外线辐射并存在大气中的气体。京都议定书中控制的6种温室气体为: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亚氮(N2O) 、氢氟碳化合物(HFCs) 、全氟碳化合物(PFCs) 、六氟化硫(SF6)。 五、实施流程 流程: 组织和运营边界设定----选择基准年----确认与计算温室气体排放量 1、组织和运营边界 为了有效地对温室气体进行管理,设定包括直接和间接排放的运营边界有助于公司更好地管理温室气体排放的全部风险,利用好价值链上的机会。针对温室气体核算与报告设定了三个“范围”。它们共同提供管理和减少直接和间接排放的全面温室气体核算框架。 范围1:直接温室气体排放,出现在公司持有或者控制的排放源,例如公司持有或者控制的锅炉、车辆等产生的燃烧排放。 范围2:电力间接温室气体排放,范围2核算公司消耗的采购电力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采购电力的定义是通过采购或者其他方式进入公司组织边界的电力。这部分的排放实际上出现在电力生产设施。 范围3:其他间接温室气体排放,范围3是选择性的报告类别,允许对所有其他间接排放进行处理。范围3的排放是公司活动的结果,但出现在非公司持有或者控制的排放源。例如提炼和生产采购的原材料、运输采购的燃料,以及使用出售的产品和服务所产生的排放。 通常情况下,建议公司至少对直接排放(范围1)和使用电力造成的间接排放(范围2)进行核算,这也是大多数国际温室气体排放报告倡议的要求。 2 、选择基准年 公司可以选择一个基准年报告其温室气体排放,目的也是为了今后进行比较。选择基准年的原则是公司有可靠数据的最早相关时间点。 公司制定一个重新计算基准年排放量的政策也同样重要,如果数据、报告边界、计算方法或有关因素发生重大变化,那么需要重新计算基准年排放量。 3、确认与计算温室气体排放量 公司在确定组织和运营边界以及基准年后,可以采取以下步骤计算温室气体排放量:

碳排放计算方法

二氧化碳排放的计算可以通过实际能源使用情况,比如燃料账单/水电费上的说明,来乘以一个相应的“碳强度系数”,从而得出您或您家庭二氧化碳排放量的精确数字。典型的系数 大气污染物排放系数(t/tce)(吨/吨标煤) SO2(二氧化硫) NOX(氮氧化合物) 烟尘 CO2(二氧化碳)排放系数(t/tce)(吨/吨标煤) 推荐值:(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 参考值:(日本能源经济研究所) (美国能源部能源信息署) 火力发电大气污染物排放系数(g/kWh)(克/度) SO2(二氧化硫) NOX(氮氧化合物) 烟尘 如何计算减排量 近年来,全球变暖已成为全世界最关心的环保问题,造成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大量的温室气体产生,而温室气体的主要组成部分就是二氧化碳(CO2),而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是现代人类的生产生活造成的,归根到底是大量使用各种化石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造成的,根据《京都议定书》的规定,各国纷纷制定了减排二氧化碳的计划。

通过节约化石能源和使用可再生能源,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两个关键。在节能工作中,经常需要统计分析二氧化碳减排量的问题,现将网络收集的相关统计方法做一个简单整理,仅供参考。 1、二氧化碳和碳有什么不同? 二氧化碳(CO2)包含1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分子量为44(C-12、O-16)。二氧化碳在常温常压下是一种无色无味气体,空气中含有约1%二氧化碳。液碳和固碳是生物体(动物植物的组成物质)和矿物燃料(天然气,石油和煤)的主要组成部分。一吨碳在氧气中燃烧后能产生大约吨二氧化碳(C的分子量为12,CO2的分子量为44,44/12=)。 我们在查看减排二氧化碳的相关计算资料时,有些提到的是“减排二氧化碳量”(即CO2),有些提到的是“碳排放减少量”(以碳计,即C),因此,减排CO2与减排C,其结果是相差很大的。因此要分清楚作者对减排量的具体含义,它们之间是可以转换的,即减排1吨碳(液碳或固碳)就相当于减排吨二氧化碳。 2、节约1度电或1公斤煤到底减排了多少“二氧化碳”或“碳”? 发电厂按使用能源划分有几种类型:一是火力发电厂,利用燃烧燃料(煤、石油及其制品、天然气等)所得到的热能发电;二是水力发电厂,是将高处的河水通过导流引到下游形成落差推动水轮机旋转带动发电机发电;三是核能发电

温室气体控制管理规定

制/修订履历表

1 目的: 规范公司温室气体管理工作,符合《深圳市组织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化和报告规范与指南标准》要求,使公司温室气体排放清单与报告能符合相关性、完整性、一致性、准确性与透明性的原则,特制定本规定。 2 适用范围: 2.1 公司温室气体排放量计算、核查、温室气体量化报告编制与温室气体内审相关的活动均适用。 3 名词定义: 3.1 组织 organization 具有自身职能和行政管理的公司、集团公司、商行、企事业单位、政府机构、社团或其结合体,或上述单位中具有自身职能和行政管理的一部分,无论其是否具有法人资格、公营或私营。 [ISO 14064-1:2006 定义2.22] 3.2温室气体greenhouse gas 大气层中自然存在的和由于人类活动产生的,能够吸收和散发由地球表面、大气层和云层所产生的、波长在红外光谱内的辐射的气态成份。 注:一般包括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亚氮(N2O)、氢氟碳化物(HFCs)、全氟碳化物(PFCs)和六氟化硫(SF6)六类。[ISO 14064-1:2006 定义2.1] 3.3 温室气体源greenhouse gas source 向大气中排放温室气体的物理单元或过程。ISO 14064-1:2006 定义2.2] 3.4温室气体排放greenhouse gas emission 在特定时段内释放到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总量(以质量单位计算)。ISO 14064-1:2006 定义2.5] 3.5 温室气体排放因子greenhouse gas emission factor 将活动数据与温室气体排放相关联的因子。[改写ISO 14064-1:2006 定义2.7] 3.6 直接温室气体排放direct greenhouse gas emission 组织拥有或控制的温室气体源所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ISO 14064-1:2006 定义2.8] 3.7 能源间接温室气体排放energy indirect greenhouse gas emission 组织消耗的外购电力、热、冷或蒸汽所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ISO 14064-1:2006 定义2.9] 3.8 其它间接温室气体排放other indirect greenhouse gas emission 因组织的活动引起的,而被其它组织拥有或控制的温室气体源所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但不包括能源间接温室气体排放。[ISO 14064-1:2006 定义2.10] 3.9 温室气体活动数据greenhouse gas activity data 产生温室气体排放活动的定量数据。注:温室气体活动数据例如能源、燃料或电力的消耗量,物质的产生量、提供服务的数量或受影响的土地面积。[改写ISO 14064-1:2006 定义2.11] 3.10 温室气体声明greenhouse gas assertion 责任方所作的宣言或实际客观的陈述。 注 1:温室气体声明可以针对特定时间,或覆盖一个时间段。 注 2:责任方做出的温室气体声明宜表述清晰,并使核查者能根据适用的准则进行一致的评估或测量。 注 3:温室气体声明可通过温室气体报告的形式提供。 [改写ISO 14064-1:2006 定义2.12] 3.11 温室气体信息管理体系greenhouse gas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用来建立、管理和保持温室气体信息的方针、过程和程序。[改写ISO 14064-1:2006 定义2.13] 3.12 温室气体清单greenhouse gas inventory 组织的温室气体源以及温室气体排放数据总的。[改写ISO 14064-1:2006 定义2.14] 3.13 温室气体报告greenhouse gas report 用来向目标用户提供的有关组织温室气体信息的专门。注:温室气体报告中可包括温室气体声明。 [ISO 14064-1:2006 定义2.17]

《中国电网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

附件2 中国电网企业 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 (试行)

编制说明 一、编制的目的和意义 根据“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的“建立完善温室气体统计核算制度,逐步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和《“十二五”控制温室气排放工作方案》(国发[2011] 41号)提出的“加快构建国家、地方、企业三级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工作体系,实行重点企业直接报送温室气体排放和能源消费数据制度”的要求,为保证实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目标,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编制了《中国电网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以帮助企业科学核算和规范报告自身的温室气体排放,制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控制计划,积极参与碳排放交易,强化企业社会责任。同时也为主管部门建立并实施重点企业温室气体报告制度奠定基础,为掌握重点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情况,制定相关政策提供支撑。 二、编制过程 本指南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委托北京中创碳投科技有限公司专家编制。编制组借鉴了国内外有关企业温室气体核算报告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参考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印发的《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试行)》,经过实地调研、深入研究和案例试算,编制完成了《中国电网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和报告指南(试行)》。本指南在方法上力求科学性、完整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

编制过程中得到了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国家电网公司等单位专家的大力支持。 三、主要内容 《中国电网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包括正文的七个部分以及附录,分别明确了本指南的适用范围、相关引用文件和参考文献、所用术语、核算边界、核算方法、质量保证和文件存档要求以及报告内容和格式。核算的温室气体为二氧化碳和六氟化硫(不核算其他温室气体排放),排放源包括使用六氟化硫的设备的修理和退役过程以及输配电损失引起的排放。适用范围为从事电力输配的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或视同法人的独立核算单位。 四、需要说明的问题 电网企业的温室气体排放包括输配电损失引起的二氧化碳排放以及使用六氟化硫设备修理与退役过程产生的排放两部分。使用六氟化硫的设备运行过程中也会产生泄漏,但是气体的泄漏率低且监测难度大,因此暂不考虑这部分的排放。 鉴于企业温室气体核算和报告是一项全新的复杂工作,本指南在实际运用中可能存在不足之处,希望相关使用单位能及时予以反馈,以便今后做出进一步的修改。 本指南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提出并负责解释和修订。

排放监测

排放监测计划模板

附件4 排放监测计划模板 ****企业(或者其他经济组织)名称 温室气体排放监测计划 A 监测计划的版本及修订 版本号修订(发布)内 容修订(发布) 时间备注 B 报告主体描述 企业(或者 其他经济 组织)名称 地址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行业分类(按核算指南分类) 法定代表 人姓名:电话: 监测计划 制定人姓名:电话:邮箱: 报告主体简介 1.单位简介 (至少包括:成立时间、所有权状况、法人代表、组织机构图和厂区平面分布图)

2.主营产品 (至少包括:主营产品的名称及产品代码) 3.主营产品及生产工艺 (至少包括:每种产品的生产工艺流程图及工艺流程描述,并在图中标明温室气体排放设施,对于涉及化学反应的工艺需写明化学反应方程式) 1

C 核算边界和主要排放设施描述 4.法人边界的核算和报告范围描述1 5.补充数据表核算边界的描述2 6.主要排放设施3 6.1与燃料燃烧排放相关的排放设施 编号排放设施名称排放设施安装位置排放过程及温室 气体种类4 是否纳入补充数据表核算边 界范围 6.2与工业过程排放相关的排放设施 编号排放设施名称排放设施安装位置排放过程及温室是否纳入补充数据表核算边 1按行业核算方法和报告指南中的“核算边界”章节的要求具体描述。 2对行业补充数据表覆盖范围具体描述。 3对于同一设施同时涉及6.1/6.2/6.3类排放的,需要在各类排放设施中重复填写。 4例如燃煤过程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 2

气体种类5界范围6.3主要耗电和耗热的设施6 编号设施名称设施安装位置是否纳入补充数据表核算边 界范围 D活动数据和排放因子的确定方式 D-1 燃料燃烧排放活动数据和排放因子的确定方式 燃料种类单 位 数据的计算方法及获取方式7 选取以下获取方式: ?实测值(如是,请具体填报时,采用在表下加备注的方式写明具体方法和标准); ?默认值(如是,请填写具体数值); 测量设备(适用于数据获取 方式来源于实测值) 数 据 数 据 数 据 5例如脱硫过程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 6该类设施,特别是耗电设施,只需填写主要设施即可,例如耗电量较小的照明设施可不填写。 7如果报告数据是由若干个参数通过一定的计算方法计算得出,需要填写计算公式以及计算公式中的每一个参数的获取方式。 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