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创意产业案例分析

文化创意产业案例分析
文化创意产业案例分析

文化创意产业案例分析

Loft的产生和发展

31110104黄皓

“Loft”英文原意为阁楼或高大空间的建筑。20世纪40年代纽约的艺术家与设计师们为了逃避在市区内工作生活的限制和高昂租金,在曼哈顿的西南端,利用废弃的工业厂房,充满创意的改造使那些旧厂房、旧仓库奇迹般地变成了颇具情趣的居室、工作室和办公室、舞蹈室、画廊、还有电影制作室等等,从中分隔出居住、工作需要的各种空间。新生活工作模式的典范引起了极大的反响,人们争相前往参观考察。

到了20世纪70年代,Loft理念传到欧洲,随之逐渐被这块古老的大陆所理解和接受,并出现在所有的大城市和很多偏远的小镇。后来被称为“苏荷”区,即“Soho”。 Loft 的产生是自由意识的表现形式,更是对过去的大工业时期的一种继承。同时,Loft也是对传统文化产业的运营模式创新。发展到今天,Loft的发展模式是如此的成功,以至于Loft几乎成为了创意产业的代名词。

Loft的出现一方面是对旧城市建设与改造提供了新的渠道。比如,二战后柏林面临着大工业未来前景,并且经过10年之久的政治拉锯战以及两个德国之间的孤立后,重新走向统一。今天,40年的分裂所留下的城市遗迹随处可见;大工业时期占地几十公顷的旧工厂、发电水塔、多功能历史展览厅以及背街房屋和车间,这些值得保存下来的工业和历史建筑如今都必须进行再利用。

Loft为城市的新生提供了渠道,如今这个“崭新的柏林”已发展成为媒体和新经济中心城市。不仅限于艺术家、设计师、媒体工作者、建筑师和流行设计师,以前那些带有暴露的钢架和简陋家具的多功能厂房中,如今居住着那些从不受任何人约束的、讲究的个人主义者们。闲置、背街的房屋和庭院带有“克罗依兹贝格区混合体”的爆发力,为那些赞同“回家工作吧”这句格言的人们提供了一个理想的发挥场所。 Loft是一个全球化的趋势,并最终会成为一种主流的文化意识,柏林的Loft文化已经发展成为一种政府行为,给了我们很多启示。

从另一方面来看,Loft发展模式是当代艺术、建筑空间、文化产业与历史文脉及城市生活环境的有机结合。Loft的出现为传统文化提供了宝贵的空间。

一部分当代艺术,比如绘画艺术,对空间需求具有一定的特性。空间不仅要足够大,而且要足够便宜,同时由于其产品的独立性、辅助服务的共享性又刺激了产业集聚的形成。艺术家的私生活经常被工作所侵占,业余时间常被任意地占用,无论是工作室还是休息室需要

体现出一种舒适感和放松感。

在Loft的空间里,人们可以摆放一张4M长的桌子,高高的墙壁足以悬挂大幅图画,租金非常便宜。艺术家们不要那种设有摆放物架子的庸俗前厅,不要进行不必要的空间分区;相反,最好有红砖铺地,以及高高的墙壁和天花板,要处处体现轻松惬意、自由放松与无拘无束。

在意识形态统治的今天,各种主义则是争先恐后地绽放着自己的光芒:古典主义、新古典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极多主义、极少主义以及结构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等等,在Loft里也得到了体现。

Loft的出现为区域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在上世纪50年代末,第一批画家到纽约的休南区定居之前,那里还是工业区,主要包括玩具厂和废纸加工厂。今天休南区成了时尚的代名词,是艺术展馆、艺术家阁楼、时尚精品店的集聚地,并不断扩展,对当地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我国的Loft文化启蒙于20世纪下半叶,具有代表性又首推北京的798和上海、深圳的几个“Soho”区,可以说,这是Loft文化在中国的起步。

北京的大山子798厂区,所沿承下来的结构是典型的德国包豪斯风格,简练朴实,讲求功能,巨大的现浇结构和明亮的天窗为其他建筑所少见。大批的设计家、艺术家和一些艺术先锋者聚居在此,798不仅成为了北京典型的Loft文化的集散地,在国际上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798厂从原来的工业制造基地变成了更适合城市定位和发展趋势的、无污染、低能耗、高知识含量的新型创意产业基地。

上海的卢湾区泰康路视觉创意设计基地,目前已进驻了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百家视觉创意设计机构,并形成了一定的视觉创意设计产业规模。位于普陀区苏州河边的莫干山路50号,入驻了来自瑞士、法国、意大利和我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50多家画廊和艺术家工作室。

从“制造工厂”到“创意工厂”,Loft模式产业化进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在研究Loft发展模式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这种国际现代艺术空间具有自我毁灭的特性。如纽约的休南区,在经历了从贫困区到经济效益快速增长、社会效益显著改善的时尚区后,不仅吸引了各类的艺术机构、文化传媒机构、旅行团体,中产阶级也被吸引至此,以前供艺术家们交流的廉价酒吧被排挤出去,高昂的地价连一些经营得较为成功的艺术馆都难以承受。艺术家纷纷逃离,寻找下一个廉价而又能引发创作激情的空间,这个Loft空间也成为综合的娱乐休闲空间,而不仅仅是“创意工厂”。这一过程在其他城市也曾多次发生,如洛杉矶的威尼斯地区,旧金山的索马区等等。无独有偶,在中国的大城市,Loft正在迅速崛起,并初具规模,但也不可避免地存在这种困境,几乎所有的Loft产业基地,都面临着或曾经面临着拆迁问题。如北京的798现在就面临地价飞快增长,周边工业园区空间挤压,在保留和拆迁问题上一直成为争论的焦点

国外领先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案例研究报告

word文档整理分享国外领先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案例研究报告

目录 一、纽约SOHO区:世界十大创意艺术区之一 (一)园区简介 (二)园区形成基础和发展历程 1.SOHO艺术区形成的基础 2.SOHO艺术区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 (三)园区产业定位 1.以艺术品经营为龙头 2.以时尚产业为特色 (四)入驻机构情况分析 1.SOHO区现驻绝大多数为商业机构 2.现驻画廊情况 3.现驻博物馆情况 4.现驻影剧院情况 5.现驻商铺情况 (五)功能区分布与规模现状 1.以第六大道为界,SOHO区东部入驻机构较西部密集 2.画廊集中分布在东部中心地段 3.博物馆分散在四个区域 4.影剧院集中分布在百老汇街和第六大道 5.时装等时尚店铺沿主干道集中分布 6.SOHO区的代表性建筑:铸铁建筑 (六)园区配套 1.SOHO区基础设施 2.SOHO区商业配套 (七)园区运作模式与政策保障 1.纽约市为SOHO区制定了严格的改造方案 2.纽约市政府为SOHO区充当“把关人” 3.曼哈顿第二社区委员会负责规划SOHO区社区服务 4.SOHO联盟具体承担社区服务 5.社区居民通过选举和志愿服务参加SOHO区管理 (八)园区经验 1.工业遗产再利用使SOHO区保留了独特的历史风貌 2.非政府组织对SOHO区的存留和发展至关重要 3.政府通过严格的审查机制保持SOHO区的艺术性 4.入驻商家对艺术性的自觉保持使SOHO区成为独特的艺术商业区

二、韩国Heyri艺术村:世界十大创意艺术区之一 (一)HEYRI艺术村发展概况 1.HEYRI艺术村简介 2.HEYRI艺术村重要的文化地位 3.HEYRI艺术村的三阶段发展历程 (二)HEYRI艺术村发展主体分析 1.产权开发方:HEYRI艺术村数百位艺术家 2.建设规划方:HEYRI艺术村规划中心-设计协会 3.管理运营方:HEYRI艺术村投票选举产生的理事工会 (三)HEYRI艺术村产业业态分析 1.HEYRI艺术村产业总体业态 2.HEYRI艺术村核心艺术产业 3.其他与艺术相关的产业 (四)HEYRI艺术村空间布局 1.设施构成 2.功能分区 3.代表性建筑 (五)主要艺术家与机构入驻情况 1.入驻艺术家工作坊创作机构情况 2.入驻博物馆/展览馆展示机构情况 3.入驻音乐厅/剧院演出机构情况 4.入驻画廊/艺术商店交易机构情况 5.其他机构组织入驻情况 (六)HEYRI艺术村的营销平台与服务平台 1.举办国际性的艺术节庆和盛会,吸引国内外艺术爱好者集聚 2.召开各种文化艺术研讨会开办艺术学校,促进文化艺术交流学习 3.建立旅游服务中心、规划设计中心、出入境管理处等服务平台 (七)政府政策支持与组织机制保障 1.韩国政府出台多项政策在资金、人才、组织等方面扶持文化艺术产业发展 2.韩国政府鼓励文化艺术产业园区建设,给予艺术家联盟土地开发权 3.韩国坡州市政府设文化观光科、HEYRI事务局等机构负责HEYRI艺术村的发展工作 4.HEYRI艺术村设立理事会和文化教育委员会等组织,采取会员制管理 (八)HEYRI艺术村的成功关键要素分析 1.具有艺术气息的不同风格的建筑成为HEYRI艺术村的重要吸引力之一 2.全年无休的艺术节庆和文化活动成为艺术爱好者学习和交流的集聚地 3.签约众多知名艺术名家,形成品牌效应,提升了集聚区的影响力 4.艺术全产业链模式、产业研一体化的保障机制,提升了园区的整体实力 5.艺术村完善的配套设施与服务平台,推动了区域内文化企业与艺术机构的发展

文化创意产业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文化创意产业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全国不少地方都十分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与资源利用。当前,我国主要是以文化事业的方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的,由于保护资金、保护手段的不足,从近几年的效果来看,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社会快速转型中面临的问题越加严重,不少非遗资源正濒于消亡的危险境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与发掘尚未实现良性运作,亟待突破。 随着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迅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在相关延伸领域的推动作用渐渐凸显,越来越多的传统行业逐渐将文化创意元素与传统产业特点相融合,以全新的文化视角和手段为传统产业的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文化创意产业通过知识产权的形成和利用,将文化艺术创意和商品生产相结合,为社会创造财富、提供就业机会,文化创意产业对于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日益显著的核心驱动作用。在产业实践中,文化创意产业在各个领域所起到的注入活力、推动产业、持续发展的作用正日趋显现出来。 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为破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困局提供新的解决框架。长期以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主要是国家事业经费支持,属于公益行为。但由于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种类、数量、规模极其庞大,保护方式的单一、经验的匮乏以及保护经费的不足致使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面临日益严峻的挑战。如何有效地争取民间资源、采用创新的、灵活的手段、借鉴国际先进的保护经验和技术,强化市场导向,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在国家公益事业的基础上走产业化开发的道路,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公众认知并获得一定的市场收益,反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亟待解决的迫切课题。本文将通过两个案例(一为文化创意产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案例,另一个为文化创意产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案例)对文化创意产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的推动作用进行深入浅出的诠释。 一、国家(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示范基地:实现非遗传承和产业开发双轮驱动国家(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示范基地是云南省文化厅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一个重点项目,项目致力成为“国内顶级、世界知名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示范工程”,项目是为“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教育为核心,大力借鉴非物质文化遗产科研教学成果,以云南特色文化历史脉络为主线,发掘和整理独具民族特色的神话和传说,以集歌舞乐、工艺、服饰和景观等文化元素于一体的互动体验方式,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及其学员的教学实习展示,原真性地对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华进行保护、传承、展示与开发”。 示范基地在文化创意产业与非遗保护的实践探索中形成了三条突出经验: 1、界定关系,理清思路

经典案例-北京市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北京市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为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战略部署和《北京市“十一五”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落实全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确定的八个中心之一的文化旅游业的建设目标,依据《北京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北京奥运旅游行动规划》、《北京市“十一五”时期旅游业及会展业发展规划》,制定《北京市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北京市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发展实施方案》期限为2006-2010年,是《“十一五”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指导和促进全市旅游文化创意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一、文化旅游创意产业的发展目标、战略与方针 文化旅游创意产业指为了满足旅游者对精神方面的需求而策划设计的文化活动内容并形成旅游者可以体验参与的活动,以及为此而必备的制度安排和设施条件。创意主要是释放在文化活动的内容、形式和设施上。从旅游业角度看,重点在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与谋划,包括原有产业的稳定发展和深度发展,以及新型创意产业的培育。旅游创意主要包括旅游产品创意(增加文化品位)、旅游活动创意(增加深度体验)、旅游商品创意(加强设计水平)和旅游服务创意(更加人性化)等方面。 (一)发展目标 依托北京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完善丰厚文化旅游产品,增强文化旅游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提高游客满意度,传播中华文化和首都文化,到2010年,形成北京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发展的基本框架,把北京建成中国文化旅游创意中心,力争建成世界级的文化旅游创意城市。 (二)发展战略 制定并实施具有前瞻性和可持续性的旅游文化创意发展战略措施。总体上包括对现有文化旅游产品的提升改善,并不断新增创意性的文化旅游产品和项目。 1、实施创新发展战略,全面提升北京旅游产品。 文化创意产业强调创新力,不仅有创造力产生出新的思想和观念,更重要的是实践新思想、新观念,把新思想和观念转变成可出售的产品和服务。要把提高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品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城市旅游竞争力的核心环节,把建设创新型行业作为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 2、实施深度开发战略,增加旅游产品的体验值。 利用创意产业的知识密集型、高附加值、高整合性,提升我市旅游产业发展水平,优化产业结构,通过创意,增进和挖掘文化内涵,

宣传文化案例分析

怎样看待文化创意产业? 从国际看,创意产业已成为近十年来世界经济中最具活力的产业之一。从国内看,“十二五”时期将成为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最为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 2010年底,联合国贸发会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国际贸易中心等五大机构联合发布了《2010创意经济报告》,这是联合国继2008年首次对全球创意产业发展形势进行全面评估之后,第二次深入关注这一主题。报告显示,作为全球发展的新趋势,创意经济对推动经济复苏具有特殊作用,它把经济和文化联系在一起,在宏观和微观水平上包容了经济、文化、技术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创意、知识和信息日益成为经济全球化世界中推动经济增长和促进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背景——迎合可持续发展时代主题,促进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实现文化科技相得益彰 创意产业是指那些具有一定文化内涵的,来源于人的创造力和聪明智慧,能够通过科技支撑和市场运作实现产业化,并为社会创造财富和广泛就业机会的产业。创意产业蔚然成风的原因主要有三:其一,创意产业迎合了可持续发展的时代主题。人类社会历经了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两大发展阶段,正处于后工业文明时期。数千年的农业经济留给人类田园诗般的回忆,而近300多年的工业文明则给人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迁,其经济产出超过以往农业文明总和,同时,也严重透支了资源、环境的承载力。近几十年来,人类一直迫切寻求新的产业形态以修正和弥补工业经济的不足,而传统服务业又难当此大任。创意产业扭转了经济投入的物质思维,转而将知识、智力、创意等非物质因素作为核心生产要素,它们取之不竭、用之不尽,满足了人类可持续发展对产业结构

文化创意产业导论案例分析

文化创意产业案例分析 ——以新疆丝绸之路冰雪风情游为例 创意文化的概念是将抽象的文化直接转化为具有高度经济价值的抽象产业。将知识的原创性与变化性融入具有丰富内涵的文化之中,使它与经济结合起来,发挥产业的功能。而新疆丝绸之路冰雪风情游自推出以来,有效利用了新疆独特的人文资源,在十年间已经逐渐改变了新疆旅游业每逢冬季游客寥寥、无处可游的局面,以文化结合得天独厚的冰雪资源创造出了冬季旅游新的价值。 一、案例简介 2003年,乌鲁木齐举办了第一届丝绸之路冰雪风情节。截至目前,先后举办了十届“丝绸之路冰雪风情节”。“冰雪风情节”主要以乌鲁木齐市为游客集散地,依托各大滑雪场地,突出特色打造品牌,将冰雪、展览、民俗、文化多挣特色叠加在一起,将丝绸之路、民俗风情等旅游资源“浓缩”在一起,的具有强势地方特色的综合旅游产品。 2014年冰雪风情节依托维斯特滑雪场、白云山国际滑雪场、南山银峰滑雪场、丝绸之路国际滑雪场、天山天池国际滑雪场五大场地,举办冰雕展、滑雪比赛、民族歌舞表演、美食节等参与性、体验性都很强的特色活动为游客带来不同于一般观光旅游的乐趣。 二、背景分析: 新疆作为中国面积最大的省份,有着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 在人文资源方面,新疆是世界上罕见的多种文化交汇碰撞之地,佛教文化、伊斯兰文化、中原汉文化以及基督教文化等都在此留下了他们的痕迹。新疆也是多民族聚集之地,各民族独特的生产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神话传说、名人轶事、文艺学术、音乐舞蹈等投射出神秘之光。各种文化旅游资源的组合搭配可以开发满足不同类型游客需要的、实现游客旅游效用最大化的旅游产品。丰富多彩的人文资源为冰雪风情节文化创意板块提供了素材。 在环境与硬件资源方面,作为中国地域最辽阔的省份,新疆自然景观奇特,气候生态多样,可以概括为冰峰与火洲共存,瀚海与绿洲为邻,保持了粗旷的自然风貌。冬季是观光旅游淡季,因此在政府主导下新疆大力构建冰雪产品体系,拉长旅游产业链条。目前全疆滑雪场在200家左右,冰雪旅游区共计22家S级滑雪场,期中SSS级旅游滑雪场4家,SS级旅游滑雪场3家,S级旅游滑雪场15家。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与国际一流的场馆为冰雪风情游的举办提供了强有力的硬件支持。 社会环境方面,新疆存在一小撮分裂势力,妄图采取暴力手段实现政治诉求,在社会大环境基本稳定的情况下,因为媒体对暴恐事件的大范围报道对新疆的整体形象造成了极大的损害,也加深了民族隔阂与误解,极大的影响了新疆的旅游业发展。在此背景下政府也大力推进冰雪风情游项目开发,一是为了提升旅游业发展势头,二是能过游客将新疆丰富多彩、热情友好的形象传播出去,促进社会稳定,民族团结,生活和谐。 三、客户群分析: 1:民俗文化游客群:这部分游客主要来自中国内地,希望体验到新疆的异

文化创意产业(笔记)分析

关于文化(创意)产业的思考 围绕文化创意产业,该思考哪几个问题? (从经济角度、政治角度、社会角度、文化角度、生态角度出发) (创意产业)英国创意产业特别工作小组(1998):源于个人创造力与技能及才华通过知识产权的生成和取用具有创造财富并增加就业潜力的产业。 (文化创意产业)台湾地区经济建设委员会(2002):源自于创意或文化积累,透过智慧财产的形式与运用,具有创造财富与就业机会潜力,并促进整体生活提升之行业。 【前11篇】 1.智能手机的创新设计,应该包含在文化创意之中。它既可以作为 一种传播载体,亦可以是文化创意本身的体现。 (苹果的体验消费、对小米手机分析) 2.文化创意,应该是“无形点子”付诸于“有形物体”之上的实物再现,它以满足人的精神需求为核心,以追求其附加值为目的。这样一种文化创意,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下,而不是创造腐朽的、落后的精神产品。 3.任何一种产业(或者说产品),企业或者设计者都会为它“设计”一个能够彰显它属性的文化背景。对于企业本身来说,它有自己的企业文化;对于一个产品来说,它附带有企业的特质,还有针对目标市场所加入的文化内涵(比如,一条项链的设计) 4.在倡导创新的同时,要求创意。虽然,两者存在着区别,但是它们还是相辅相成的,如何相辅相成呢? 5.对于文化产品的消费,是否该注重体验性消费呢? 6.创意本身是是一种产品。创意最终还是物化的。 7.科学技术的进步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推动 8.文化创意产业与信息产业的关系

9.在文化创意产业中,需要的是创造性人才,这比传统产业中的技术工人要求更高。如果创意居于产业链的顶端,那么从上至下,分工要明确,人员数量还是需要较多的。 10.在文化创意产业中,知识产权保护事关重要,这涉及到创造力的激发。 11.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需要建立产业园区,将相关性企业整合到一起,加强彼此间的交流合作,激发共同的创造力。 12.文化创意产业应该在城市的发展中发挥辐射作用,带动城市的建设。如果说,第一产业应该是建立在郊区,那么创意文化产业园的最顶端应该建在核心地带,或者以此为中心,以其本身具有的属性带动周边的发展。(8) 13.文化创意产业,它的任务之一便是寻找或者创造新的消费热点14而文化产业如果不以文化创意产业为核心,文化资源再丰富,也不会成为文化产业大国。(8) 15.就已读的九篇文章而言,在如何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方面,他们的建议有如下:1政府给予政策支持;2建立产业园区;3培养创意人才。但是,其对策相对比较宽泛,例如,针对产业园区却没有详细的指导性方针。 16.中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应该将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今潮流相结合,敢于突破固化的思维,创造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创意文化,让它们助推社会经济的发展。 17.“仓廪足而知礼节”我们尚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物质依旧是广大老百姓首先考虑的。文化创意产业应该是与物质相结合,文化创意的本身也应当是物化的,“意识”是无法直接感知的,就是“知识”也得依靠书本的传递。文化创意,一是可以天马行空的,二是可以贴近生活的。 【12文化创意产业的中国特性和中国道路_张振鹏】18.中国地域广大,民族之多,具体民俗文化有较大区别。在提升创

文化创意产业案例分析

文化创意产业案例分析 Loft的产生和发展 31110104黄皓 “Loft”英文原意为阁楼或高大空间的建筑。20世纪40年代纽约的艺术家与设计师们为了逃避在市区内工作生活的限制和高昂租金,在曼哈顿的西南端,利用废弃的工业厂房,充满创意的改造使那些旧厂房、旧仓库奇迹般地变成了颇具情趣的居室、工作室和办公室、舞蹈室、画廊、还有电影制作室等等,从中分隔出居住、工作需要的各种空间。新生活工作模式的典范引起了极大的反响,人们争相前往参观考察。 到了20世纪70年代,Loft理念传到欧洲,随之逐渐被这块古老的大陆所理解和接受,并出现在所有的大城市和很多偏远的小镇。后来被称为“苏荷”区,即“Soho”。 Loft 的产生是自由意识的表现形式,更是对过去的大工业时期的一种继承。同时,Loft也是对传统文化产业的运营模式创新。发展到今天,Loft的发展模式是如此的成功,以至于Loft几乎成为了创意产业的代名词。 Loft的出现一方面是对旧城市建设与改造提供了新的渠道。比如,二战后柏林面临着大工业未来前景,并且经过10年之久的政治拉锯战以及两个德国之间的孤立后,重新走向统一。今天,40年的分裂所留下的城市遗迹随处可见;大工业时期占地几十公顷的旧工厂、发电水塔、多功能历史展览厅以及背街房屋和车间,这些值得保存下来的工业和历史建筑如今都必须进行再利用。 Loft为城市的新生提供了渠道,如今这个“崭新的柏林”已发展成为媒体和新经济中心城市。不仅限于艺术家、设计师、媒体工作者、建筑师和流行设计师,以前那些带有暴露的钢架和简陋家具的多功能厂房中,如今居住着那些从不受任何人约束的、讲究的个人主义者们。闲置、背街的房屋和庭院带有“克罗依兹贝格区混合体”的爆发力,为那些赞同“回家工作吧”这句格言的人们提供了一个理想的发挥场所。 Loft是一个全球化的趋势,并最终会成为一种主流的文化意识,柏林的Loft文化已经发展成为一种政府行为,给了我们很多启示。 从另一方面来看,Loft发展模式是当代艺术、建筑空间、文化产业与历史文脉及城市生活环境的有机结合。Loft的出现为传统文化提供了宝贵的空间。 一部分当代艺术,比如绘画艺术,对空间需求具有一定的特性。空间不仅要足够大,而且要足够便宜,同时由于其产品的独立性、辅助服务的共享性又刺激了产业集聚的形成。艺术家的私生活经常被工作所侵占,业余时间常被任意地占用,无论是工作室还是休息室需要

宁波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市场调查研究分析报告

目录 第一部分、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专项调研 (3) 一、国内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3) (一)整体概述 (3) (二)全国创意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3) (三)重点参考区域——长三角地区创意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5) (四)、国内创意经典案例 (11) 二、宁波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24) (一)宁波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集中分布情况 (24) (二)宁波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经典案例分析 (24) (三)宁波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发展现状 (26) (四)宁波文化创意产业园的发展趋势..........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宁波文化创意产业园的商业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部分个案分析 (33) 一、宁波主要创意产业园区的项目位置研究 (33) 二、宁波主要创意产业园区的的业态构成 (33) 三、宁波主要创意产业园区的的空间规划 (34) 四、宁波主要创意产业园区的面积 (34) 五、宁波主要创意产业园区的租金价格 (34) 六、杭州主要创意产业园区的配套 (35) 七、宁波主要创意产业园区的建筑价值 (35) 八、宁波重要创意产业园区的交通状况 (36) 第三部分目标客户群体可行性专项研究 (37) 一、目标产业集群的基本特征 (37) 二、目标产业集群的行为特征 (38) 三、目标产业集群的生物链特征 (38) 四、目标产业集群的办公现状 (39) 五、目标产业集群的办公需求 (40) 六、目标产业集群对写字楼配套及附加值的需求 (40) 七、目标产业集群对办公空间的租金价格承受 (41) 八、影响决策的相关因素 (42)

国外领先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案例研究报告

国外领先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案例研究报告

目录 一、纽约SOHO区:世界十大创意艺术区之一(一)园区简介 (二)园区形成基础和发展历程 1.SOHO艺术区形成的基础 2.SOHO艺术区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 (三)园区产业定位 1.以艺术品经营为龙头 2.以时尚产业为特色 (四)入驻机构情况分析 1.SOHO区现驻绝大多数为商业机构 2.现驻画廊情况 3.现驻博物馆情况 4.现驻影剧院情况 5.现驻商铺情况 (五)功能区分布与规模现状 1.以第六大道为界,SOHO区东部入驻机构较西部密集 2.画廊集中分布在东部中心地段 3.博物馆分散在四个区域 4.影剧院集中分布在百老汇街和第六大道

5.时装等时尚店铺沿主干道集中分布 6.SOHO区的代表性建筑:铸铁建筑 (六)园区配套 1.SOHO区基础设施 2.SOHO区商业配套 (七)园区运作模式与政策保障 1.纽约市为SOHO区制定了严格的改造方案 2.纽约市政府为SOHO区充当“把关人” 3.曼哈顿第二社区委员会负责规划SOHO区社区服务 4.SOHO联盟具体承担社区服务 5.社区居民通过选举和志愿服务参加SOHO区管理 (八)园区经验 1.工业遗产再利用使SOHO区保留了独特的历史风貌 2.非政府组织对SOHO区的存留和发展至关重要 3.政府通过严格的审查机制保持SOHO区的艺术性 4.入驻商家对艺术性的自觉保持使SOHO区成为独特的艺术商业区 二、韩国Heyri艺术村:世界十大创意艺术区之一(一)HEYRI艺术村发展概况 1.HEYRI艺术村简介 2.HEYRI艺术村重要的文化地位 3.HEYRI艺术村的三阶段发展历程

创意文化产品开发实例分析

创意文化产品开发实例分析 当“中国制造”因为国际经济危机而感到“爬坡”困难的时候,能否 从其他方面找到促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力?显然,文化创意产业会 成为下一个增长点。促成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变,是 文化创意产业在当前承担的责任。另外,中国也急需改变当前对西方 国家在“文化输出”上的劣势,大胆地对现有文化产业实行创新,找 到合适的文化符号,使文化创意产业既体现中国特色,又兼具国际化 的需要。 创意文化产品,是以人们的精神文化娱乐需求为基础,以高科技手段 为支撑,以网络等新传播方式为主导,具有创意的多样性和差异性的 产品。早在1912年,著名德国经济史及经济思想家熊彼得(JosephAloisSchumpeter,1883-1950)就明确指出,现代经济发展的 根本动力不是资本和劳动力,而是创新,而创新的关键就是知识和信 息的生产、传播、使用。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 提升和现代消费理念的形成,创意产业或文化创意产业生产的产品不 再是过去时代的基本的物质性必需产品,而是更富于精神性、文化性、娱乐性、心理性的产品,文化产品的消费成为时尚。随着人们生活水 平的提升,对这种精神性的产品需求在总体上日益提升,需求量越来 越大,这是创意产业发展的根本动力。 当前,文化的传播、风格的形成,仍然主要是通过文化产品以及该产 品所创造出来的行为及文化符号而完成的。这种趋势为从文化符号到 文化产品培植了良好的土壤。为了适合我国创意产业的发展和满足市 场文化消费的迫切需要,关于创意文化产品开发模式的研究迫在眉睫。 一、现状分析 首先,当前国内企业大多缺乏系统的创意文化产品的开发和推广,现 有的品牌文化产品设计仅仅限于局部、片面、短期的一些项目实施, 而且往往是走一步看一步,没有统一规划的概念,缺乏多维度的形象 管理机制。

部分国内文化创意产业园情况比较-2016

泉城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园简介 概况 泉城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园位于济南市市中区腊山路18号,1997年建园,总占地面积759亩,总建筑面积约28万平方米,2013年底开始向文化产业转型,2014年底被认定为济南市重点文化产业园区。 目前,文化创意产业园内有山东世纪舜风广告传媒、中科院激光与机器人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济南日报印刷厂、栋梁科技、文新印务、易邦实业、泉翔创意等文化创意企业6家,主要开展广告创意设计、影视制作、报刊商务印刷、教学设备研发生产、软件开发、人才培训、动漫制作、体育健身器械研发制造及宣传广告牌匾设计制作等。 定位 规划中的泉城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园呈一较规整的长方形,南北长约1.8公里,东西宽约0.7公里,规划用地面积约1500亩。产业园拟分为南中北三个板块建设: 南部板块将打造成为集广告策划、工业设计、服装设计、电子商务、动漫制作、商务办公、金融服务等为一体的多元化高端文化产业集聚区,谋划建设文化创意产业中心大楼,建设园区地标性建筑。 中间板块将对现有厂区的办公楼、车间进行重新设计、包装改造、突出浓郁的文化色彩和鲜明的文化气息,

汇聚数字传媒、影视制作、数字印务等业态,同时兼具文艺演出、文化展示、文化产品孵化等,打造艺术院校、文艺团体的实践基地和演艺广场,形成融产、学、研、用于一体的文化艺术创意中心和时尚展示区。 北部板块主要是依托景观河环境优美的特点,打造集民俗文化、休闲娱乐、旅游产品销售、特色餐饮等为一体的沿河景观休闲商业街;同时,为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人才公寓也规划在这一地块建设,形成环境优美、悠闲舒适的生活区。 运作模式和发展方向 泉城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园将遵循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多元发展的运行机制,以文化创意产业为主,发展知识密集型、高附加值的现代文化创意产业和设计服务项目,为文化创意企业、创意人才提供优良的创意空间和创业环境。园区本着互惠互利、“一事一议”的原则,为园区文化企业提供有关优惠。 中关村多媒体创意产业园 概况 中关村多媒体创意产业园是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专业科技园,地处示范区核心区,位于中国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紫竹桥与西四环四季青桥之间,占地超过95公顷,是北京率先以多媒体创意产业为核心发展方向的跨媒体专业园区。 园区已聚集企业及机构近1000家,累计吸引投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