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的作业观

新课程的作业观
新课程的作业观

新课程的作业观

(一)作业改革与发展的趋势分析

随着新课程的推进,中小学生的作业出现了一些变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课外作业与课内作业相结合;二是减少家庭作业的数量;三是改变作业的性质,从单一的着眼于巩固知识的机械训练向着眼于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培养学生情感、态度、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实践性作业转变。

如何使当前出现在作业环节的变化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1、教师应确立正确的作业观

现代教学论则强调教学过程不仅是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而且是学生解决问题或主动设计的过程。用现代的教学观作指导,作业不只是教师指导下的独立学习,而且是师生、学生之间的互动。

2、改革考试评价制度

3、切实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

(二)新课程下的作业观

新课程需要什么样的作业观?

1、作业的功能应强调形成性和发展性

2、作业的内容应突出开放性和探究性

3、作业的形式应体现新颖性和多样性

4、作业的容量应考虑量力性和差异性

5、作业的评判应重视过程性和激励性

(三)作业要着眼于学生发展

教师的作业设计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1、充分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2、作业要努力体现趣味性、实践性、开放性、合作性和

选择性;

3、寓学科学习于学生的自主探索学习之中;

4、始终关注学生的个性、兴趣和创造性;

5、各个环节都要重视学生经历、体验、感悟学习的过程

而不强调最终的结果;

6、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内容和形式文理渗透,多科兼顾,

具有综合性。

对作业的评价要突出对学习过程、学习能力、综合素

质的评价。要给学生提供作业展示的“舞台”,并及时进行激励性评价。

(四)让学生给自己设计作业

在教学过程中可尝试由学生设计作业。具体做法是:

1、学生自己设计作业;

2、学生间互相设计作业

3、学生给老师设计作业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