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古代科技衰落的原因

论中国古代科技衰落的原因
论中国古代科技衰落的原因

《论中国古代科技衰落的原因》

摘要:作为拥有五千年光辉灿烂文明和高度发达科技成就的国家,中国不但没能产生辉煌的近代科技,反倒被西方国家远远超过,使中国的科学技术在近代逐渐衰落。李约瑟难题正表达了这样一个观点。这其中有很多方面的原因,分析这些原因,既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中国古代科技的衰落,也能避免我们现代人重蹈前人覆辙,具有很深远的意义。

中国古代科技衰落的原因主要有

(1)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固有的分散性和狭隘性,不可能使科学应用达到较大规模,从而使近代科学的产生和应用失去应有的土壤。

(2)腐朽的封建剥削制度和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发展。农民贫困,国内市场狭小以及剥削者买田置地,束缚了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使科学技术的发展缺乏物质基础和动力。

(3)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失去外贸主动权,隔绝了中外文化的交流。(4)文化专制使大量知识分子脱离对自然界的观察研究。(5)中国科学技术满足于实际的应用,没有形成理论上探讨和深思的风气。(6)教育落后。中国封建教育以儒学为内容,以培养封建官吏为目的,很少涉及生产和科学知识。

(一)从地理上来看,地理因素对社会的发展、民族的特色、人们的思维模式等都是有影响的.我国处于东亚,地势相对闭塞,东西文化交流不易,中世纪时基本未吸收古希腊文化,也未能吸收古埃及、古巴比伦等国的文明.传统文化一直在本土发展,虽然保证了它的延续性,但无外来文化的冲击和刺激,就很难更新文化模式.

(二)在意识形态方面,先从政治上来看,建立在农耕经济基础上的封建专制制度,不利于科技进步.在长达两千多年的中国封建社会里,"重道轻器"思想一直占据主导地位.

(三)从文化因素来看,中国古代社会特定的经济基础和政治体制造就了其教育特点和文化心理.封建国家的官办学校都致力于培养政治奴仆,以儒家经典为教育内容,科学技术或被排斥,或受到忽视,教育对象为贵族子弟,不重视培养创造性人才,更不重视培养科技人才.民间办学也多重于经书理学,希望学子能藉此走上仕途.可以说科技在正式的教育中得不到滋养,科技人才在正式的教育中也找不到成长的土壤.在民族文化心理方面,农耕经济决定了先民的务实观念,农民重视的在于农业、历法、水利、建筑、医疗等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知识,而对物理、化学、光学、声学等理论性知识缺乏兴趣.农业型社会造就了中国古代人民的保守性,安定的生活和生存模式使他们易于满足,缺乏趋新求变和积极开拓精神.

中国这个封建大国的上层阶级一贯自封中华为"天朝大国",谓我华夏地大物博,根本无须向夷族引进和学习,自高自大,而无危机感,从而也较少有强烈的进取心.这些都给科技的发展造成阻碍,中国科技的发展愈来愈故步自封,难以突破,终于在近代,落后于西方各国

辉煌的历史,灿烂的文明演讲稿

辉煌的历史,灿烂的文明演讲稿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辉煌的历史,灿烂的文明”。 从浩瀚的书籍里,我了解了祖国五千年的文明。祖国是长城上的一块砖,是秦始皇的兵马俑,是唐诗宋词,是《诗经》《史记》《水浒传》《红楼梦》,是五千年文明历史的集合。 世人称中国为“文明古国”不仅仅因为它拥有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更重要的是它曾经创造了局势惊叹的科技成就,保持了达千年的繁荣局面。据有关资料统计,明代以前,全世界重大料技成就就共约300项其中中国发明和发现的达到175项。占总数的57%以上,而其他各国仅占42%多。古老的四大发明,对世界闻名的进不起了巨大的作用,《农政全书》,为集古代农学之大成的着作,搅车,是棉纺技术的重大革新,水利鼓风,是冶铁技术的革命,《梦溪笔谈》,是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天工开物》,是中国工艺的百科全书,水运浑象,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仪器,二十四节气,是中国独有的科学遗产。珠算,是千年不衰的计算方法,地动仪,是世界上首架测量地震的仪器;《徐霞客游记》,是世界上最早描述石灰岩地貌的文献;《本草纲目》被称为懂法医学巨着…… 英国学者李约博士指出:“中国古代的发明和发现保持一个让西方人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美国史学家保

罗·肯尼迪也由衷叹息:“在近代以前时期的所有文明中,没有一个国家的文明比中国文明更发达,更先进。” 这就是我的祖国,让我骄傲和自豪的祖国! 令人遗憾。发人深思的是,当西方各国迅速崛起之时,古老的中国却渐渐地走了下坡路。我们祖先的成就,只能用来鉴定我们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信心,而不能用来坚定我们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信心,而不能用来安慰我们现实的落后。 为了祖国辉煌壮丽的未来,我们要发奋学习刻苦努力,长大成为栋梁之材,为国争光!让中华民族在我们手中——腾飞!

灿烂的古希腊文明为什么会走向衰亡

灿烂的古希腊文明为什么会走向衰亡 我想,在探究灿烂的古希腊文明为何会走向衰亡这个问题之前,对古希腊文明作一个简单的概括与回顾是非常有必要的。 古希腊位于地中海东北部,除了现在的希腊半岛外,还包括爱琴海、马其顿、色雷斯、意大利半岛和小亚细亚等地。这片土地见证了欧洲最早的两大文明:克里特文明(约公元前3000年到公元前1450年左右)和迈锡尼文明(公元前1500年左右到公元前9世纪)。公元前五六世纪,产生了璀璨的希腊文明。 在世界文明史上,古希腊文明以其特异的风采与卓越的成就享誉后世,以至有“言必称希腊”之说。雪莱曾在诗中吟道:“我们都是希腊人。”希腊是欧洲文明的发源地和摇篮,没有希腊,无法想像欧洲文明会是什么样子,今日西方世界无处不遗存着希腊文明的传统。而谈到古希腊文明,我们不得不叹服于它多方面的丰富多彩的文化成就。这其中所包括的宗教与神话、文学与戏剧、建筑与雕刻、哲学、自然科学等方面的各种成就,限于所探讨的主题,便不再赘述。 我们不可否认古希腊文明曾经出现过的如此耀眼的辉煌,而在历史的长河中,它却逐渐黯淡、衰落。那么,有一些什么原因促使它走上衰落的末路呢?我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 首先是它发源的地理位置。

古希腊的地理范围是指爱琴海区域,是地中海东部的一个独特地区,包括希腊半岛、爱琴海中的483个大小岛屿和小亚细亚半岛西部沿海地带。从积极的一面看,它拥有丰富的大理石等矿产资源,东部沿海地带,海岸曲折,多优良港湾,利于航海经商;尤其是爱琴海中的大岛克里特岛,扼西亚、北非和南欧海上交通之咽喉,是古代希腊半岛与外部世界联系的桥梁;小亚细亚西部地区也有优良的港湾、曲折的海岸线,是古代希腊与西亚等地区文明交流的中介地。 然而希腊半岛地少山多、海岸曲折、岛屿密布,海洋主宰了它的气候,以至于没有肥沃的大河流域和广阔的平原,不利于农业发展。连绵不断的山脉,把陆地分割成许多小块,使希腊人缺乏建立地区性帝国的地理基础,同时这种散裂的地理环境也使希腊人长期习惯于小国寡民的城邦政治格局。无数山脉和丘陵及海洋阻隔、交通异常困难,这也使得古希腊各个城邦之间联系松散、关系淡漠,时间一久,城邦之间为了各自的利益,不断冲突,形成内耗,为古希腊文明的衰落埋下了伏笔。 再有就是奴隶制度和民主城邦制下极其分散的政治。 可以说,在民主城邦制度下的政治的分散性,是造成希腊文明衰落的主要原因。希腊不是一个大一统的国家,而是一个政治上分散的国家群体。仅在希腊半岛上就有着200多个城邦式的国家,这些国家小者仅有100平方公里、几万人口,大者也不过800多平方公里、数十万人口,它们都是独立的城邦国家,一般建立在以地域关系划分的

2014行测常识要点:中国古代科技史

2014行测常识要点:中国古代科技史公务员考试行测的常识部分考查的知识点种类繁多,而关于科技史方面的知识点今年来有越来越多的趋势,我们知道“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所以事业单位的考试现在对科技史知识的考察也是不无道理的。现中公教育专家就将科技史知识的中国古代科技史部分中的一些重点总结如下: 1.《尚书》记载了公元前 2137 年的一次日食,为人类最早的日食记录。 2.商代甲骨文已经记载了日食、月食,并且出现了原始历法——阴阳历。 3.春秋战国时期,二十八宿体系已经建立。 4.春秋战国时期,采用的是古四分历,取周年长度为 365 又 1/4 天,采用 19 年 7 闰的方法。 5.战国时期,扁鹊采用“望闻问切”四诊法诊断疾病,后世尊为“脉学之宗”。 6.战国时,发明“司南”,到南宋时,指南针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 7.《汉书·五行志》中有世界最早的太阳黑子记录。 8.汉武帝时,编制我国第一部完整历书——《太初历》。 9.东汉末年,张仲景著有《伤寒杂病论》,后人尊为“医圣”。 10.东汉末年,华佗发明的麻醉药剂“麻沸散”,比西方早 1600 多年,被人誉为“神医”。 11.东汉时,蔡伦造蔡侯纸。 12.东汉张衡对月食作了最早的科学解释,发明地动仪,比欧洲早 1700 多年。 13.南北朝时期的祖冲之编制的大明历取一周年长度为 365.24231481 天,和近代科学测定的数值相差仅 50 余秒。 14.隋唐时期,印刷了世界上现存最早的雕版印刷品——《金刚经》。 15.隋唐时期著名学者僧一行进行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对子午线长度的测定,创制了用于天体测量的仪器——黄道游仪。 16.唐代孙思邈著有《千金方》。 17.唐高宗时编《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由国家编定和颁布的药典。 18.北宋时,平民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19.南宋时制造出世界上最早的管形火器“突火枪”。 20.宋元时代传统的天文仪器发展到尽善尽美的程度。元朝科学家郭守敬编制的恒星多达 2500 颗。他在 1280 年完成了中国古代登峰造极的历法——《授时历》,以 365.2425 日为一年,比公历早 300 年。 21.明代李时珍编著了中医学巨著《本草纲目》。

中国敬词大全!

中国敬词大全! 1、“拜”字族: 拜读:读对方作品;拜会:和对方见面;拜望:看望或探望对方;拜托:请对方帮忙;拜读:读对方作品; 2、“奉”字族: 奉告:告诉对方;奉还:对方的物品归还;奉送:赠送对方礼物; 3、“高”字族: 高就:询问对方在哪里工作;高龄、高寿:指老人家年龄;高见:指对方的见解;高攀:和他人交朋友或结成亲戚;高堂:称对方父母; 高足:称对方的学生或徒弟; 4、“贵”字族: 贵姓:询问对方的姓;贵庚:敬辞,问人年龄;贵恙:敬辞,称对方的病; 5、“惠”字族: 惠赠:指对方赠予(财物);惠存:多用于送对方相片、书籍等纪念品;惠顾:商家称顾客到来;惠临:敬辞,指对方到自己这里来;惠赠:敬辞,指对方赠予(财物);惠允:敬辞,指对方允许自己做某事; 6、“令”字族: 令尊:尊称对方的父亲;令堂:敬辞,称对方的母亲;令爱(媛):敬辞,称对方的女儿;令郎:敬辞,称对方的儿儿子;令亲:敬辞,称对方的亲戚; 7、“宝”字族: 宝号:称对方的店铺;宝眷:称对方的家眷; 8、“呈”字族: 呈正:指把自己的作品送交别人批评指正。呈报:指用公文向上级报告;呈请:指用公文向上级请示; 9、“垂”字族: 垂询:称对方(多指顾客)对本企业事务的询问;垂问:敬辞,表示别人(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询问。垂爱:(书)敬辞,称对方(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爱护(多用于书信);

10、“光”字族: 光临:称对方到来;光顾:商家多用以欢迎顾客; 11、其它敬词: 壁还:用于归还对方物品;俯就:请对方同意担任某一职务; 斧正:请对方修改文章;恭候:用于等待对方;借问:用于向别人打听事情;雅正:把自己的书画等送人时表示请对方指教;鼎力:用于向对方表示感谢;华诞:称对方的生日;海涵:称对方写的字或画的画; 中国古代常用谦词: 1、“家”字族:用于对别人称比自己辈分高或年纪大的亲属; 家父、家严:谦辞,对别人称自己的父亲;家慈:称自己的母亲;家兄:称自己的兄长; 2、“舍”字族: 用于对别人称比自己辈分低或年龄小的亲属:舍侄:称自己的侄子;舍弟:称自己的弟弟;舍亲:称自己的亲人;舍间:谦称自己的家,也称“舍下”; 3、“鄙”字族: 鄙人;谦称自己;鄙意:自己的意见;鄙见:自己的见解; 4、“愚”字族 愚兄:向比自己年轻的人称自己;愚见:自己的见解; 5、“敝”字族: 敝人:谦称自己;敝姓:谦称自己的姓;敝校:谦称自己的学校; 6、“拙”字族: 拙笔:谦称自己的父亲或书画;拙著、拙作:谦称自己的文章;拙见:谦称自己的见解; 7、“小”字族: 小人:地位低的人自称;小店:谦称自己的商店; 8、“敢”字族:

2020届高考历史课标版二轮通史习题:第三讲 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衰落——明清(1840年前)

第三讲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衰落——明清(1840 年前) 限时:35分钟总分:85分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60分) 1.(2019四川宜宾三诊)据统计,明代有社学1 438所,遍布城乡,其中1 330所为官办,占比9 2.49%。社学以朱元璋的《御制大诰》、明代律令、朱子《小学》、《孝经》《孝顺事实》《百家姓》《千字文》等为教材。明代社学的兴办( ) A.有利于加强教化、服务统治 B.使儒、法思想走向合流 C.促进了程朱理学的新发展 D.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模式 答案 A 根据材料可知明代官办社学占主导地位,其教授内容为国家律令和儒家伦理孝道等,这有利于加强教化,稳定统治,选项A正确;儒、法思想并未走向合流,选项B排除;理学的新发展在材料中没有提及,选项C排除;材料没有提及传统教育模式的改变,选项D脱离材料主旨,排除。 2.(2019重庆八中全真模拟)乾隆后期,以编修《四库全书》为名,共禁毁书籍3 100余种,15.1万余部,销毁书版8万块以上;民间惧祸自行销毁者不在其内。由此可见( ) A.官修史书是对古籍的严重破坏 B.清朝开始出现书籍亡佚残缺之劫 C.君主专制强化危及文化的传承 D.皇帝好恶决定社会对文化的态度 答案 C 乾隆后期,以编修《四库全书》为名行思想控制之实,造成书籍亡佚残缺的劫难,不利于中华文化的传承,C项正确;A、D两项理解有误,B项与史实不符,均排除。 3.(2019福建莆田质检)明清时期,晋商以山西富有的麦、棉、皮、毛、木材、旱烟等特产,套换江南的丝、绸、茶、米,又转销西北等地,其贩运销售活动遍及全国。这反映出当时( )

A.农副产品的商品化趋势明显 B.晋商经济地位得以快速提升 C.区域位置决定商业贸易发展 D.长途贩运贸易成为商业主流 答案 A 据材料“晋商以山西富有的麦、棉、皮、毛、木材、旱烟等特产,套换江南的丝、绸、茶、米,又转销西北等地,其贩运销售活动遍及全国”可知农副产品的商品化趋势明显,故选A项。材料主旨是晋商的经济活动,没有体现其经济地位提升,排除B项;“决定”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材料强调农副产品的商品化趋势,而不是长途贩运贸易,且只根据晋商的一个例子不能说明长途贩运贸易成为商业主流,排除D项。 4.(2019 陕西宝鸡一模)清初,以议政王大臣会议决策军国大事,内阁只是作为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执行机构。康熙时,设立南书房,雍正时,设立军机处,乾隆下令取消议政王大臣会议。这体现了( ) A.军机处成为统率六部的最高机构 B.君主专制的进一步强化 C.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D.旧贵族被排除于国家政治之外 答案 B 议政王大臣会议对皇权构成较大的制约,由南书房、军机处的设立及议政王大臣会议被取消可知君主专制的进一步强化,故B项正确。军机处主要负责传达皇帝旨意,并不能统率六部,排除A项;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是指郡县制的普遍实行,排除C项;D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 5.(2019湘赣十四校联考)隆庆元年(1567年),明穆宗颁布诏令:凡买卖货物,值银一钱以上者,银钱兼使;一钱以下只许用钱。这表明( ) A.明朝出现了银贵钱贱的现象 B.白银已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C.白银取得法律上的合法地位 D.商品经济发展推动了白银的货币化 答案 C “银贵钱贱”是白银外流或短缺造成的,材料内容无法体现,故A项错误;“一钱以下只许用钱”不能说明白银的普遍流通,故B项错误;由颁布的诏令内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通史测试专题一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衰落——明清(年前)

第3讲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衰落——明清(1840年前)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2018湖南衡阳一模)下表是中国古代主要朝代丞相(宰相、副相)的人数统计 朝代丞相(宰相、副 相)人数 朝代 丞相(宰相、副 相)人数 秦6位两宋121位 西汉47位明4位 唐182位清0位 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 A.中国古代宰相权力持续削弱 B.宰相人数变化反映君主专制加强 C.唐宋时期宰相增多威胁皇权 D.明代宰相人数减少,行政效率提高 2.(2018陕西榆林高三模拟)下表是明清时期土司地区有关科举制度的规定。据此能够得出的历史结论是科举制( ) 时期规定 明朝初期当谕诸酋长,凡有子弟皆令入国学受业,使知君、臣、父、子之道,礼乐教化之事 明朝后期凡土官嫡子许入附近儒学,并明令保护土著士子入学、充贡和应举,不准他处士民冒籍 康熙时期土司子弟愿习经书者,准许就近府、县入学考试 A.利于维系民族间的和谐 B.保障了人才选拔的客观性 C.促进了人才的自由流动 D.消除了民族间的文化差距

3.(2018广东惠州高三一模)始纂于弘治十年(1497年)的《大明会典》是记载明代典章制度为主的官修史书,然而在该书中始终没有将“内阁”单列章目,仅将内阁职权附于翰林院(最高学术机构)之下。这主要是因为( ) A.内阁地位无足轻重 B.皇帝权力过度膨胀 C.内阁不是法定机构 D.阁臣多来自翰林院 4.(2018辽宁大连高三一模)清朝对东北地区的行政管理体制不断发展创新。入关前到清初实行八旗制;清代前、中期实行以八旗驻防制为主体、多种体制并存的管理体制;晚清时期则普遍设立州县,最终建立行省体制。清朝东北地区行政管理体制的变迁反映了( ) A.满汉民族关系十分融洽 B.专制皇权高度强化 C.“大一统”思想不断发展 D.地方治理困难重重 5.(2018天津和平高三一模) 1776年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说道:“中国向来是世界上最富的国家,也是土地最肥沃,耕作最精细,人民最多而且最勤勉的国家。然而,许久以来,它似乎就停滞了。今日关于中国……的报告,与500年前出游该国的马可·波罗的记叙比较,几乎没有什么区别……中国的财富就已完全达到了该国法律制度允许的发展程度。”亚当·斯密认为中国经济停滞的根源是( ) A.农耕经济的落后 B.西方国家的侵略 C.封建专制制度的束缚 D.沉重的人口压力 6.(2018新疆乌鲁木齐高三三诊)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规定:凡在内府役作的工匠,“量其劳力,日给钞贯”。这一规定客观上推动了( ) A.民间手工业迅速发展 B.小农经济的巩固 C.激发工匠生产积极性 D.商品经济的发展 7.(2018山东聊城高三二模)乾隆《嘉定县志》载,“男耕得食,女织得衣,普天所同。而嘉邑之男以棉花为生,嘉邑之女以棉布为务。植花以始之,成布以终之。然后贸易钱米,以资食用。”这表明,当地( ) A.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古代常用谦辞敬辞

古代常用谦辞 一、“拙”字一族:称自己的(文章、见解等) 拙笔:称自己的文章和书画。如:拙笔一幅,敬请惠存。拙见:称自己的见解。拙著(拙作):称自己的作品。拙荆:古人对人称自己的妻子。 二、“小”字一族:称自己或与自己有关的人或事物 小弟:男性在朋友或熟人之间谦称自己。如:小弟有一不情之请。

小儿:谦称自己的儿子。小女:谦称自己的女儿。小可:谦称自己。如:小可不才。小人:古人指地位低的人,后来地位低的人也用于自称。如:小人不敢。 小生:青年读书人自称。小店:称自己的店。小照:指自己的尺寸较小的照片。如:附小照一张。 三、“薄”字一族:称自己的事物薄技:微小的技能,谦称自己的技艺。如:薄技在身。愿献薄技。 薄酒:味淡的酒,常用作待客时的谦词。如:薄酒一杯,不成敬意。薄

礼:不丰厚的礼物,多用来谦称自己送的礼物。如:些许薄礼,敬请笑纳。 薄面:为人求情时谦称自己的情面。如:看在我的薄面上,原谅他一次。 四、“贱”字一族:称与自己有关的人或事物 贱姓:与“贵姓”相对,谦称自己的姓。如:(您)贵姓?贱姓王。贱内:对别人称自己的妻子(多见于早期白话)。 贱事:古人称自己的私事。

五、“敝”字一族:称自己或自己的事物 敝姓:称自己的姓。 敝人:对人称自己。敝处:谦称自己的家或停住的地方。敝校:谦称自己的学校。 六、“鄙”字一族:称自己或自己的事物 鄙人:谦称自己。 鄙意:称自己的意见。 鄙见:称自己的见解。 七:“愚”字一族:用于自己的谦称

愚兄:对比自己年龄小的人谦称自己。 愚见:谦称自己的意见。如:愚见浅陋抛砖引玉。 愚以为:谦称自己认为。如:愚以为不可。 八、“忝”字一族:表示辱没他人,自己有愧 忝列:有愧被引入或处在其中。如:忝列门墙(愧在师门)

中国敬词大全

中国敬词大全 中国古代常用敬词:1、“拜”字族:拜读:读对方作品;拜会:和对方见面;拜望:看望或探望对方;拜托:请对方帮忙。2、“奉”字族:奉告:告诉对方;奉还:对方的物品归还;奉送:赠送对方礼物。3、“高”字族:高就:询问对方在哪里工作;高龄、高寿:指老人家年龄;高见:指对方的见解;高攀:和他人交朋友或结成亲戚;高堂:称对方父母;高足:称对方的学生或徒弟。4、“贵”字族:贵姓:询问对方的姓;贵庚:敬辞,问人年龄;贵恙:敬辞,称对方的病。5、“惠”字族:惠赠:指对方赠予(财物);惠存:多用于送对方相片、书籍等纪念品;惠顾:商家称顾客到来;惠临:敬辞,指对方到自己这里来;惠允:敬辞,指对方允许自己做某事。6、“令”字族:令尊:尊称对方的父亲;令堂:敬辞,称对方的母亲;令爱(媛):敬辞,称对方的女儿;令郎:敬辞,称对方的儿儿子;令亲:敬辞,称对方的亲戚。7、“宝”字族:宝号:称对方的店铺;宝眷:称对方的家眷。8、“呈”字族:呈正:指把自己的作品送交别人批评指正。呈报:指用公文向上级报告;呈请:指用公文向上级请示。9、“垂”字族:垂询:称对方(多指顾客)对本企业事务的询问;垂问:敬辞,表示别人(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询问;垂爱:(书)敬辞,称对方(多指长辈或上

级)对自己的爱护(多用于书信)。10、“光”字族:光临:称对方到来;光顾:商家多用以欢迎顾客。中国古代常用谦词:1、“家”字族:用于对别人称比自己辈分高或年纪大的亲属。家父、家严:谦辞,对别人称自己的父亲;家慈:称自己的母亲;家兄:称自己的兄长。2、“舍”字族:用于对别人称比自己辈分低或年龄小的亲属。舍侄:称自己的侄子;舍弟:称自己的弟弟;舍亲:称自己的亲人;舍间:谦称自己的家,也称“舍下”。3、“鄙”字族:鄙人:谦称自己;鄙意:自己的意见;鄙见:自己的见解。4、“愚”字族愚兄:向比自己年轻的人称自己;愚见:自己的见解。5、“敝”字族:敝人:谦称自己;敝姓:谦称自己的姓;敝校:谦称自己的学校。6、“拙”字族:拙笔:谦称自己的文章或书画;拙著、拙作:谦称自己的文章;拙见:谦称自己的见解。7、“小”字族:小人:地位低的人自称;小店:谦称自己的商店。8、“敢”字族:表示冒昧地请示别人——敢问:用于向对方询问问题;敢请:用于请求对方做某事;敢烦:用于麻烦对方做某事。9、“见”字族:见谅:客套话,表示请人谅解;见教:客套话,指教(我),如“有何见教”。古代的生活雅语:请人原谅说“包涵”;向人提问说“请教”;需要考虑说“斟酌”;得人惠顾说“借光”;归还物品说“奉还”;未及迎接说“失迎”;接受好意说“领情”;接受教益说“领教”;求人指点说“赐教”;问人住址说“府上”;请改文章说“斧正”;问人姓氏说“贵姓”;求

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常识

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常识 诸子百家 儒家孔子(春秋核心思想礼和仁提出以和为贵有教无类)孟子(仁政民贵君轻性本善)荀子(君舟民水知天命而用之天行有常性恶论) 道家老子(道德经无为而治道是万物本原)庄子(逍遥的人生态度) 墨子(兼爱非攻尚贤节俭) 法家(韩非子商鞅的法慎到的势申不害的术以法治国) 兵家(知已知彼百战不殆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重要思想家 董仲舒:汉武帝时期摆出百家独尊儒术 王充:东汉万物由原气构成著有论衡一书 范缜:南朝无神论对佛教和唯心主义哲学思想进行了尖锐斗争神灭论 两宋理学周敦颐:理学创始人,二程继承他的思想,把理视为无所不在, 程颢主静强调正心诚意 程颐主敬强调格物致知。 朱熹主张存天理灭人欲 王阳明:明朝王学心学继承陆九渊心即使理 黄宗羲:梨洲先生认为君主制是天下之大害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 顾炎武:明末清初强调经世致用提倡实学目的在于批评理学反对君主专制 王夫之:气是物质实体理是客观规律,提出气者理之一也和天下为器唯物主义 艺术 三大石窟 云冈石窟:大同武周山麓北魏 龙门石窟:龙门十二品是魏碑书法艺术精品 莫高窟::六七成是在隋唐开凿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20世纪最有价值的文化发现东方卢浮宫 绘画 东晋顾恺之(人物画注意点睛传神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刘宋陆探微(秀骨清像与顾并称顾陆) 萧梁张僧繇(人物画尤其是佛像相传有画龙点睛破壁飞去) 唐朝阎立本(历代帝王图步辇图) 吴道子(画圣送子天王图) 宋元李公麟(五马图) 张择端(北宋东京汴梁) 书法 商朝甲骨文西周金文秦小篆汉隶属曹魏钟繇楷书 王羲之(东汉末年行书兰亭序天下第一行书票若游云矫若惊龙书圣) 王献之(小圣) 初唐三大家书坛(欧阳询褚遂良虞世南) 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浩) 草圣(张旭) 宋四家(苏轼黄庭坚米沛蔡襄)

中国敬词大全您知道多少

中国敬词大全,您知道多少中国古代常用敬词: 1、“拜”字族: 拜读:读对方作品; 拜会:和对方见面; 拜望:看望或探望对方; 拜托:请对方帮忙。 2、“奉”字族: 奉告:告诉对方; 奉还:对方的物品归还; 奉送:赠送对方礼物。 3、“高”字族: 高就:询问对方在哪里工作; 高龄、高寿:指老人家年龄; 高见:指对方的见解; 高攀:和他人交朋友或结成亲戚; 高堂:称对方父母; 高足:称对方的学生或徒弟。 4、“贵”字族: 贵姓:询问对方的姓; 贵庚:敬辞,问人年龄; 贵恙:敬辞,称对方的病。

5、“惠”字族: 惠赠:指对方赠予(财物); 惠存:多用于送对方相片、书籍等纪念品; 惠顾:商家称顾客到来; 惠临:敬辞,指对方到自己这里来; 惠允:敬辞,指对方允许自己做某事。 6、“令”字族: 令尊:尊称对方的父亲; 令堂:敬辞,称对方的母亲; 令爱(媛):敬辞,称对方的女儿; 令郎:敬辞,称对方的儿儿子; 令亲:敬辞,称对方的亲戚。 7、“宝”字族: 宝号:称对方的店铺; 宝眷:称对方的家眷。 8、“呈”字族: 呈正:指把自己的作品送交别人批评指正; 呈报:指用公文向上级报告; 呈请:指用公文向上级请示。 9、“垂”字族: 垂询:称对方(多指顾客)对本企业事务的询问; 垂问:敬辞,表示别人(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询问;

垂爱:(书)敬辞,称对方(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爱护(多用于书信)。 10、“光”字族: 光临:称对方到来; 光顾:商家多用以欢迎顾客。 中国古代常用谦词: 1、“家”字族: 用于对别人称比自己辈分高或年纪大的亲属。 家父、家严:谦辞,对别人称自己的父亲; 家慈:称自己的母亲; 家兄:称自己的兄长。 2、“舍”字族: 用于对别人称比自己辈分低或年龄小的亲属。 舍侄:称自己的侄子; 舍弟:称自己的弟弟; 舍亲:称自己的亲人; 舍间:谦称自己的家,也称“舍下”。 3、“鄙”字族: 鄙人:谦称自己; 鄙意:自己的意见; 鄙见:自己的见解。 4、“愚”字族: 愚兄:向比自己年轻的人称自己;

2020届二轮:第3讲 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衰落——明清(专题卷)

第3讲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衰落——明清 (满分85分,时间4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9·成都二模)有学者运用现存明朝进士登科史料中的有效样本进行统计分析,发现从明代初期到后期,平民家庭出身的进士占进士总人数的比例从75%跌至45%,而官员家庭出身的比例从24%提高到53%。这主要反映出 A.平民弃儒从商现象的普遍 B.选官考试程序的不公 C.科举制度僵化程度的加深 D.恩荫入仕机会的增多 解析据材料“平民家庭出身的进士占进士总人数减少,官员家庭出身的比例上升”说明明清时期科举制在促进社会流动方面减弱,逐步僵化,故选C项;材料强调的是科举制中平民与官员的变化,而未涉及到平民经商现象,排除A项;依所学,科举制采用糊名、誊写等方式,程序更加公平,排除B项;材料主要强调的是科举制成员比例的变化,而不是强调恩荫等其他方式,排除D项。 答案 C 2.(2019·惠州三模)下表为明万历六年(1578年)各地田赋税收情况表(表中的北直隶相当于今天北京、天津、河北大部分、河南、山东小部分;南直隶相当于今天的江苏、安徽和上海)。据此可知 南直隶浙江江西北直隶实征收麦数(石) 943707 152864 88072 178642 实征米数(石) 5068154 2369764 2528270 419986 田地数(亩) 77394672 46696982 40115127 49256844 每亩平均米 7.77 5.40 6.52 1.22 麦数(升) 实征麦占总 20.49% 3.32% 1.91% 3.88% 数百分比 实征米占总23% 10.76% 11.47% 1.91%

中国古代常用敬词雅语

中国古代常用敬词雅语 中国古代常用敬词1、“奉”字族:奉告:告诉对方;奉还:对方的物品归还;奉送:赠送对方礼物。 3 、“贵”字族:贵姓:询问对方的姓;贵庚:敬辞,问人年龄;贵恙:敬辞,称对方的病。5、“令”字族:令尊:尊称对方的父亲;令堂:敬辞,称对方的母亲;令爱(媛):敬辞,称对方的女儿;令郎:敬辞,称对方的儿儿子;令亲:敬辞,称对方的亲戚。7、“呈”字族:呈正:指把自己的作品送交别人批评指正;呈报:指用公文向上级报告;呈请:指用公文向上级请示。9、“光”字族:光临:称对方到来;光顾:商家多用以欢迎顾客。中国古代常用谦词:1、“舍” 字族:用于对别人称比自己辈分低或年龄小的亲属。舍侄:称自己的侄子;舍弟:称自己的弟弟;舍亲:称自己的亲人;舍间:谦称自己的家,也称“舍下” 。3、“愚”字族愚兄:向比自己年轻的人称自己;愚见:自己的见解。5、“拙”字族: 拙笔:谦称自己的父亲或书画;拙著、拙作:谦称自己的文章;拙见:谦称自己的见解。7、“敢”字族:表示冒昧地请示别人。敢问:用于向对方询问问题;敢请:用于请求对方做某事;敢烦:用于麻烦对方做某事。9 在前段文章中为后段文章埋伏的线索叫“伏笔”

1、“奉”字族: 奉告:告诉对方;奉还:对方的物品归还;奉送:赠送对方礼物。 3、“贵”字族: 贵姓:询问对方的姓;贵庚:敬辞,问人年龄;贵恙:敬辞,称对方的病。 5、“令”字族:令尊:尊称对方的父亲;令堂:敬辞,称对方的母亲;令爱(媛):敬辞,称对方的女儿;令郎:敬辞,称对方的儿儿子;令亲:敬辞,称对方的亲戚。 7、“呈”字族:呈正:指把自己的作品送交别人批评指正;呈报:指用公文向上级报告;呈请:指用公文向上级请示。 9、“光”字族:光临:称对方到来;光顾:商家多用以欢迎顾客。 中国古代常用谦词: 1、“舍”字族:用于对别人称比自己辈分低或年龄小的亲属舍侄:称自己的侄子;舍弟:称自己的弟弟;舍亲:称自己

中国古代史文化部分基础知识专题(二)·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一、中国古代科学的发展 1、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四 大发明发展过程传播过程影响 共同 影响 造纸术西汉前期已经有了纸。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的绘有 地图的纸,是目前世界所知最早的纸。东汉蔡伦改 进了造纸术,用树皮、麻头、破布、渔网等造出便 于书写的纸。这种纸被称为“蔡侯纸” 4 世纪初, 造纸术传 到朝鲜,后 又传到越 南和日本。 8 世纪传 到中亚,后 经阿拉伯 逐步传到 非洲和欧 洲。 对人类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 贡献 促进 了世 界文 化和 文明 的发 展,特 别是 对欧 洲封 建社 会向 资本 主义 社会 的转 变起 了推 动作 用 印刷术隋唐时期已经有了雕版印制的佛经、日历和书籍。 按照明朝人的记载,隋文帝时期下令印刷佛经,这 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雕版印刷记录。唐朝与868年 印制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确切 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11世纪的北宋时期,平民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之后活字印刷术迅速发展起来,其中,用西夏木活 字印刷的佛经,是目前发现的最早的木活字印本 向东传到 朝鲜、日 本,向西传 到埃及和 欧洲 为世界文明作出了重要贡献,比 欧洲用活字排版印刷早了四个 多世纪 火药唐朝中期的书籍里,已经有了制成火药的配方。唐 朝末年,火药开始用于军事,火箭是最早的火药武 器。北宋政府在东京设立专门机构,制造火药和火 器。南宋时期发明了管形火器“突火枪”。管形火 器的出现开创了人类作战史的新阶段。金朝的火器 制造业比较发达。金军曾用火药武器打退蒙古军进 攻,取得了局部胜利 火药和火 药武器在 13世纪中 期传入阿 拉伯,后来 又由阿拉 伯传入欧 洲 对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 起了重要作用 指 南针指南针在宋代航海交通上已经普遍使用 13世纪, 传入阿拉 伯和欧洲 各国 它用于航海,对世界经济文化的 交流和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 用,同时,它也为欧洲航海家发 现美洲和实现全球航行提供了 重要条件 2、中国古代自然科学的发展 学 科 时间发展表现地位及影响

中国古代其他谦词敬词雅语

中国古代其他谦词敬词雅语 台甫:敬辞,旧时用于问人的表字大号; 台驾:敬辞,旧称对方;台端:敬辞,旧时称对方,(多用于机关、团体等给个人的函件)台安、台祺、台馁:您安好、吉祥、平安;台鉴:旧时书信套语,用在开头的称呼之后,表示请对方看信; 钧谕:书信中称尊长所说的话。还有钧裁、钧安等; 玉成:成全。例:深望玉成此事。玉体、玉音:指对方身体或言行;违教:指离开某人后未见面(多用于书信); 雅教:称对方对自己的指教; 拜教:恭敬地接受教诲; 昆玉:对别人弟兄的敬称; 稽迟:拖延、不及时; 潭府:尊称他人的宅第。如潭第多福; 惠鉴、钧鉴、雅鉴、台鉴、台览:请您审阅、审查、指教; 谨悉:恭敬地知道; 谨启:恭敬地陈述; 兹有:现在有; 顷按、顷奉:刚刚接到; 奉箴:接到来信; 鉴于:考虑到; 本拟:本来打算; 业示:已经在;

迳与:直接地同; 赓即:接着立即; 不日:不久,不多天; 不时:随时; 歉难:因不能满足对方的要求而表示歉意; 孔殷:十分急切; 售罄:卖完; 鉴宥:请原谅; 不克:不能; 瑕疵:微小的弱点; 迭函:屡次发信; 为荷、是荷:接受你的恩惠(如复函为荷)。 寒门:称自己贫寒的家庭; 寒舍:谦辞,称自己的家; 惠纳、笑纳:接受; 卓夺:高明的决断; 时祉、近祉:现在幸福、近来蛮不错; 商安、教祺:经商、教书安好; 卫冕:指竞赛中保住上次获得的冠军称号; 借光:客套话,用于请别人给自己方便或向人询问。借重:指借用其他人的力量,多用做敬辞。 金婚:欧洲风俗称结婚五十周年。

金兰:可用做结拜为兄弟姐妹的代称,如?义结金兰?。 问鼎:指谋图夺取政权(中性词); 劳步:敬辞,用于谢别人来访; 蒙尘:(书)蒙受灰尘,(指君主因战乱逃亡大外); 名讳:旧时指尊长或所尊敬的人的名字; 内眷:指女眷; 内人:对别人称自己的妻子; 赏脸:客套话,用于请对方接受自己的要求或赠品; 泰山、泰水:岳父、岳母; 托福:客套话,依赖别人的富气使自己幸运; 当轴:旧时指政府领导者; 挡驾:婉辞,谢绝来客访问; 丁忧:遭到父母的丧事; 鼎力:敬辞,大力(表示请托或感谢时用); 斗胆:形容大胆(多用作谦词); 高堂:(书)指父母;独夫:残暴无道为人民所憎恨的统治者;方家:?大方之家?的简称,多指精通某种学问、艺术的人;父执:父亲的朋友; 付梓:把稿件交付刊印; 阁下:敬辞,称对方,多用于外交场合; 更衣:婉辞,上厕所; 股肱:比喻左右辅助得力的人(书);

中国古代历史的辉煌

中国古代历史的辉煌→近代的沉沦(一)中华民族辉煌的历史: 在学术思想方面,我们有诸子百家,诞生了孔子、孟子等为代表的儒家思想;老子、庄子等为代表的道家思想;墨子等为代表的墨家思想;韩非子等为代表的法家思想;孙子等为代表的兵家思想;以及阴阳家、名家等,并有易经等至今高深莫测的哲学思考。此外,我们还传承了佛学。 在政治制度方面,我们也走在了世界的前列。秦始皇统一中国,创建了高度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并行郡县制,在交通和通讯均不便利的情况下,理顺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保证了中国的统一。 中国对世界文明进程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 在汉代,中国的影响力达到了新的高度。张骞出使西域,足迹遍及今日的伊朗等西亚地域。 到隋唐时期,中国达到了高度的繁荣。一方面,中国文化影响到周遍诸国,以日本为代表,派遣遣唐使,学习中国文化。在文字、服饰、建筑和思想方面,对日本产生的影响,至今可见。 对西方世界,中国文化也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四大发明(造纸术、指南针、火药、活字印刷术)对西方文明的产生和发展的影响,我们已经耳熟能详。此外,中国哲学对古希腊哲学,中国文化对文艺复兴的影响,均有据可考。 统一的疆域范围越来越广,最终凝聚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并在元代达到极盛疆域,北至西伯利亚,东至鄂霍次克海,共计2200多万平方公里。 最新的研究表明,直到1800年,中国依然为世界经济的中心。 (二)大厦将倾

从世界历史的角度看,人类文明分为东方文明和西方文明两种完全不同的文明形态。中华文明长期以来处于东方文明的核心地位,是东方世界的龙头老大,包括日本在内,对中国,只有鼎礼膜拜的份。这种长期的优越感,造成了中国对其他国家不平等的态度,将中国之外的所有国家称为蛮夷之邦,不知礼义廉耻。到了18世纪末,当西方国家通过海路,与中国寻求交流时,这种视其为琉球人、高丽人的态度,依然明显表现出来。 关于通商制度,西洋的商人都限于广州。在广州,外国人也是不自由的,夏秋两季是买卖季节,他们可以住在广州的十三行,买卖完成了,他们必须到澳门去过冬。在广州期间,外国人不能坐轿,不能随便出游,不能带家眷进入,不能买中国书,不能学中文。第一个耶稣教传教士马礼逊博士的中文教师,每次去授课的时候,身旁必须随带一只鞋子和一瓶毒药,鞋子表示他是去买鞋子的,不是去教书的,毒药是预备万一官府查出,可以自尽。 与中国在东方世界的地位相仿佛,到了18世纪末,英帝国在西方世界占据了领导的地位。他们把清朝的乾隆皇帝当成模范的开明君主,认为在华通商遇到困难,责任在地方官吏。1792年,乾隆皇帝80寿辰,英王派马嘎尔尼使华,希望能派大使常驻北京,中国加开通商口岸,固定海关税则等。乾隆视马嘎尔尼为藩属的贡使,要他行跪拜礼。马嘎尔尼初不答应,后提出条件,要求将来中国派使到伦敦去的时候,也必须向英王行跪拜礼。或者中国派员向他所带的英王画像行跪拜答礼。中国不接受他的条件,马嘎尔尼也拒绝跪拜,最后不欢而散。乾隆去世后,英王再派使节来华,嘉庆给予的待遇远不及乾隆,中英间感情失和。英国知道和平交涉的路走不通,遂开始大规模进行鸦片走私买卖。 在鸦片战争前,我们不肯给外国人平等待遇,在鸦片战争后,外国人不肯给我们平等待遇。 (三)沉沦的过程

中国古代史专题六:中国古代的科技文化

中国古代史 专题六中国古代的科技文化 一、备考导航 本专题主要包括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科技、思想、教育、史学、文学、艺术等方面的成就,以及宗教的传播和影响等基本知识。掌握中国古代各时期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及产生的原因、影响,认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与社会环境的促进与制约关系。认真分析儒、道、法、佛等家的思想主张及其产生原因和社会影响,深刻认识文化同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关系。了解各时期教育、史学方面的成就及其与阶级统治的关系。用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认识各个时期文学作品的.时代特色。通过比较各时期文化发展的异同点,培养历史比较能力以及理解继承与发展的基本观点。 二、专题知识归纳 (一)科学技术篇 1、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及西传 ⑴造纸术:1西汉先后出现絮纸和麻纤维纸。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的绘有地图的纸,是目前世界上所知最早的纸。2东汉宦官蔡伦于1改进造纸术,制造植物纤维纸。3造纸术6世纪传到朝鲜、越南和日本,8世纪传到中亚,经阿拉伯人传到非洲和欧洲。 ⑵印刷术:1隋唐已有雕版印刷的佛经、日历和诗,现存世界上最早的雕版印刷品是868年我国印制的《金刚经》卷子。2五代有了雕版印刷的整部书籍。3宋代雕版印刷业很发达,刻印的书,字体工整,装订精美。11世纪中叶,北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比欧洲早400年。4元朝出现锡、铅活字。后来又有铜、铅活字印书。5活字印刷术发明后,向东传入朝鲜、日本,向西传入埃及和欧洲,改变了当时欧洲只有僧侣才能读书和受高等教育的状况。 ⑶指南针:1战国时期发现磁石指南特性,发明“司南”。2北宋已会使用磁针指南,后来把磁针装在罗盘上,制成指南针用于航海。3南宋时指南针传到印度、阿拉伯、波斯等国,促进了各国航海事业发展,并为新航路的开辟和实现环球航行提供了重要条件。 ⑷火药:1唐朝时《真元妙道要略》一书最早提到了火药,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2北宋时已广泛在军事上使用,东京设立“广备攻城作”,制造火药和火器。3南宋时发明了“突火枪”,管形火

第3讲 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衰落——明清(1840年前)

第3讲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衰落——明清(1840 年前) 时间:50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2017湖南怀化高三上学期期中博览联考,3)黄宗義《明夷待访录》记述:“或谓后之入阁办事,无宰相之名,有宰相之实也。曰:不然。入阁办事者,职在批答,犹开府之书记也……吾以谓有宰相之实者,今之宫奴也。”材料旨在反映( ) A.内阁阁员执掌宰相之职 B.内阁是中央一级行政机构 C.实掌宰相之职的是太监 D.内阁和太监共掌宰相之职 2.(2017江西赣州十四校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2)明初朱元璋封他的同姓子弟为王并掌兵,但不得参与地方政务;地方官吏管理地方政务,不得参与军务。朱元璋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出现( ) A.诸侯割据的局面 B.郡国并行,诸侯国尾大不掉的局面 C.南北对峙的局面 D.藩镇割据的局面 3.(2017山西太原外国语学校高三第一次月考,27)《清史稿》记述,清代内阁“沿明旧名,例称政府”,但“内阁实权,远不逮明”“内阁宰辅,名存而已”。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A.清朝前期以武立国 B.六部分掌行政权力 C.贵族特权不断削弱 D.新的权力机构出现 4.(2017河北石家庄二中高三下学期联考,27)清代,皇子被封亲王、郡王、贝勒、贝子等爵位,按等第发予粮银俸禄、赐田土牧场及庄丁,有领兵打仗、参与国政之权,但均建藩于北京,命令“亲王无故出京师六十里,罪与百官同”。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统治阶级内部等级森严 B.庄园经济威胁政府的财政 C.封土授爵违背历史潮流 D.顺应强化君主专制的需要

5.(2017吉林大学附中七模,27)就下图所提供的信息,某校学生提出的相关研讨主题比较恰当的是( ) A.湖广地区农田垦殖与经济重心南移 B.农作物结构变化与土地利用率提升 C.高产作物与明清之际人口持续增长 D.地理大发现与农耕文明遭遇的冲击 6.(2017河南南阳一中四模,27)有学者将绢价按当时米价进行折算比较,发现明代中叶江南的绢价比宋代低约11%。这主要是由于( ) A.农产品的商品化加速 B.手工业领域发生新的变化 C.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动 D.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7.(2017福建厦门双十中学高三高考考前热身,27)乌镇南北各与钱塘江和太湖相通,又与京杭大运河相贯连。明成化、弘治年间,“宛然府城气象”,清乾隆朝乌镇“升平既久,户口日繁”,成为江南市镇中人口最多的大市镇之一。乌镇发展的主要条件是( ) A.长途贩运贸易发达 B.农产品商品化程度高 C.政府赋税来源充足 D.传统纺织业发展迅速 8.(2017黑龙江哈尔滨三中四模,27)王阳明在给友人的书信中说:“近世所谓道德,功名而已;所谓功名,富贵而已。”他有感于“世衰俗降”,发出“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的慨叹,遂提出了“知行合一”“致良知”的心学论题。据此可知其心学理论( ) A.核心是强调认识与实践相统一 B.根植于小农经济主导的社会现实 C.主旨是培养君子道德端其志向 D.从哲学高度论证儒家伦理合理性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 全解全析

第一单元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 1.【答案】A 【解析】 A.题干信息主要反映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种植取代渔猎采集成为人们的主要食物来源,农业兴起,故A 正确。 B.题干反映的是原始社会种植经济的发展,而不是农业成为基本生产部门,B项错误。 C.由题干信息可知,原始社会时期,种植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但并非“根本上改变”,故C错误。D.题干未体现农业和畜牧业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故D错误。 故选A。 2.【答案】C 【解析】 从材料信息而言,雅典的城市居民瞧不起乡下居民,二者在经济条件和思想观念方面存在很大差别,反映出公民参与民主政治的条件并不对等,故C正确。 A项与题干无关,排除。 材料只是体现城市居民对乡下居民不满,并非鄙视乡下人参与民主政治,排除B。 D项说法夸张,材料不能体现,排除。 故选:C。 本题考查雅典民主政治的相关知识,透过现象看本质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用排除法解决问题,难度适中。 3.【答案】C 【解析】 A.依据所学,苏格拉底处在雅典民主制由盛转衰时期,故排除A项。 B.材料主要强调美德与知识,而未涉及到治国理念与方法,故排除B项。 C.据材料“正义和其他美好的事情都是美德,很显然正义和其他一切美德都是智慧”可知苏格拉底强调美德的重要性,知识即美德。这与当时雅典道德沦丧,城邦制度走向衰落相关,故C项正确。 D.材料强调的是道德与知识的关系,而未涉及到思想自由等情况,故排除D项。 故选C。

4.【答案】A 【解析】 A.根据题干,西亚地区的居民培植出大麦、小麦和豆类作物,南亚、中国和中南美洲等地也培育出水稻、粟(小米)、大豆、甘薯和玉米等作物,这些都属于农作物,而这些地区在此基础上进入了早期文明阶段,反映了人类文明的兴起以农耕为基础,故A正确。 B.题干信息不能说明亚洲地区是世界文明的发源地,故B错误。 C.农耕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兴起,但不是文明诞生的基本标志,故C错误。 D.题干未涉及社会分工的问题,故D错误。 故选A。 5.【答案】C 【解析】 从材料“一条船,应由熟悉航海的人驾驶;纺羊毛时,妇女应管理男子。最优秀的人是能够胜任自己工作的人”可以看出苏格拉底主张有才能的人治理国家,从而看出其反对轮番而治,故C正确; A项是对材料断章取义的理解,排除; BD项材料并未体现,排除。 故选:C。 本题考查苏格拉底,苏格拉底针砭时弊,批判雅典的政治领袖,批评颓废的社会风气,在寻找人的价值方面付出了艰辛的努力。 苏格拉底对人性本身的研究是人类精神觉醒的一个重要表现,他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他对理性的尊崇和对思想自由的追求,与18世纪的启蒙思想的特点极为相似。 6.【答案】D 【解析】“雅典十将军委员会在希波战争中的作用日渐增强,取代了原来执政官的权力,不仅控制兵权,还掌管国家外交事务及部分财政权”“伯里克利连续15年当选为首席将军,控制了雅典政局,成为事实上的终身政府首脑”表明当时的雅典在一定程度上实行了精英政治,故D正确; A不能反映材料的主旨,排除; 服务于国防安全、公民大会形同虚设材料未体现,故BC错误。 故选:D。 本题考查雅典民主政治,解题的关键是“不仅控制兵权,还掌管国家外交事务及部分财政权”“15年当选为首席将军,控制了雅典政局,成为事实上的终身政府首脑”。 本题难度中档,考查雅典民主政治,它在充分发挥积极作用,促成雅典政治、经济、文化日臻繁盛的同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