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叉树链式存储算法设计

二叉树链式存储算法设计

二叉树是一种常见的数据结构,它由节点(node)和边(edge)组成。每个节点最多有两个子节点,称为左子节点和右子节点。二叉树可以用链式存储结构表示,即通过节点之间的引用来建立关系。

在二叉树的链式存储结构中,每个节点对象包含三个属性:数据域(data)、左子节点的引用(left)和右子节点的引用(right)。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通过节点对象之间的引用关系来表示树的结构。

下面将介绍一种基于链式存储的二叉树算法设计。它可以帮助我们创建二叉树、插入新的节点、遍历二叉树等操作。

首先,我们需要定义一个节点类(Node),该类包含三个属性:数据域(data)、左子节点的引用(left)和右子节点的引用(right)。

接下来,我们可以创建一个二叉树类(BinaryTree),该类包含一个根节点(root)属性。通过该类,我们可以进行一系列操作,如插入节点、删除节点、查找节点等。

在插入节点操作中,我们可以从根节点开始遍历二叉树,根据节点的数据大小决定向左子树还是右子树继续遍历,直到找到一个空位置插入新节点。

在删除节点操作中,我们需要考虑各种情况,如删除的节点没有子节点、只有一个子节点或者有两个子节点。我们需要重新调整二叉树的结构,保证删除后的二叉树仍然是一棵有效的二叉树。

在查找节点操作中,我们可以使用递归的方式在二叉树中查找满足条件的节点。从根节点开始,根据节点的数据大小决定向左子树还是右子树继续查找,直到找到满足条件的节点或者遍历到叶子节点为止。

除了插入、删除和查找操作之外,遍历二叉树也是一个重要的操作。常见的遍历方式有前序遍历、中序遍历和后序遍历。前序遍历是先访问根节点,然后递归地遍历左子树和右子树。中序遍历是先递归地遍历左子树,然后访问根节点,最后递归地遍历右子树。后序遍历是先递归地遍历左子树和右子树,最后访问根节点。

通过以上的操作,我们可以轻松地操作二叉树,并且实现一些常见的功能。例如,我们可以利用二叉树的性质来进行排序、搜索、建立索引等。

总之,二叉树的链式存储算法设计不仅能够帮助我们理解和实现二叉树的基本操作,还为我们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便利。通过学习和掌握这些算法,我们可以更好地应用二叉树结构,并且对其他数据结构的理解也会有所裨益。

二叉树的储存结构的实现及应用

二叉树的储存结构的实现及应用 二叉树是一种常见的数据结构,它在计算机科学和算法设计中广泛应用。二叉树的储存结构有多种实现方式,包括顺序储存结构和链式储存结构。本文将从这两种储存结构的实现和应用角度进行详细介绍,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二叉树的储存结构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一、顺序储存结构的实现及应用 顺序储存结构是将二叉树的节点按照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存储在一维数组中。通常采用数组来实现顺序储存结构,数组的下标和节点的位置之间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通过数学计算可以快速找到节点的父节点、左孩子和右孩子。顺序储存结构的实现相对简单,利用数组的特性可以迅速随机访问节点,适用于完全二叉树。 1.1 实现过程 在采用顺序储存结构的实现中,需要首先确定二叉树的深度,然后根据深度确定数组的长度。通过数学计算可以得到节点间的位置关系,初始化数组并按照规定的顺序将二叉树节点逐一填入数组中。在访问二叉树节点时,可以通过计算得到节点的父节点和子节点的位置,从而实现随机访问。 1.2 应用场景 顺序储存结构适用于完全二叉树的储存和遍历,常见的应用场景包括二叉堆和哈夫曼树。二叉堆是一种特殊的二叉树,顺序储存结构可以方便地实现它的插入、删除和调整操作,因此在堆排序、优先队列等算法中得到广泛应用。哈夫曼树则是数据压缩领域的重要应用,通过顺序储存结构可以有效地构建和处理哈夫曼树,实现压缩编码和解码操作。 二、链式储存结构的实现及应用 链式储存结构是通过指针将二叉树的节点连接起来,形成一个类似链表的结构。每个节点包含数据域和指针域,指针域指向节点的左右孩子节点。链式储存结构的实现相对灵活,适用于任意形态的二叉树,但需要额外的指针空间来存储节点的地址信息。 2.1 实现过程 在链式储存结构的实现中,每个节点需要定义为一个包含数据域和指针域的结构体或类。通过指针来连接各个节点,形成一个二叉树的结构。在树的遍历和操作中,可以通过指针的操作来实现节点的访问和处理,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2.2 应用场景

二叉树课程设计

目录 1 问题描述 (1) 2 需求分析 (1) 3 概要设计 (1) 3.1模块划分……………………………………………………….错误! 未定义书签。 4 详细设计 .............................................................................. (6) 4.1主要模块流程图 (7) 4.2 数据类型的定义 (8) 4.3 主要模块的算法描述 (8) 5 测试分析 (14) 6 课程设计总结 (17) 参考文献 (18) 附录(源程序清单) (19)

1 问题描述 建立一棵二叉树;再以广义表表示法输出这棵二叉树;然后对该树进行先序、中序、后序遍历及层次遍历。 要求: (1)采用二叉链表存储二叉树; (2)先序、中序、后序遍历设计非递归算法。 2 需求分析 二叉树一种数据结构,用于保存和处理树状的数据,比如家谱。他的应用极为广泛,因为根据数据结构的理论,任何复杂的树够可以转换为二叉中并进行处理,二叉树在排序、查找、大规模数据索引方面有很多很多应用。而且二叉树排序是简单算法排序中速度最快的。 在二叉树的一些应用中,常常要求在树中查找具有某种特征的节点,或者对树中全部节点逐一进行某种处理。这就提出了遍历二叉树。根据遍历的方向的选择,就有了前序遍历,中序遍历和后序遍历以及层次遍历二叉树。因此掌握二叉树的各种遍历二叉树算法非常重要,而且高效的遍历算法能够节省很多成本。 3 概要设计 3.1模块划分 本程序包括七个模块: (1)主程序模块 void main() { 初始化; 以广义表表示法输出; 建立二叉树; 非递归先序遍历二叉树并输出; 非递归中序遍历二叉树并输出; 非递归后序遍历二叉树并输出;

二叉树的二叉链表表示

====实习报告二“二叉树的二叉链表表示”演示程序 ==== (一)、程序的功能和特点 1. 程序功能:利用链表对非线性二叉树进行存储表示和访问。能够创建二叉树,并且能够按前序遍历显示输出所创建的二叉树。 2. 程序特点:采用java 面向对象语言,对二叉树用二叉链表用类进行封装。能够创建二叉树,并且能够按前序遍历显示输出所创建的二叉树。 (二)、程序的算法设计 算法一:“按前序遍历方式建立二叉树”算法: 1.【逻辑结构与存储结构设计】 逻辑结构:非线性结构。 存储结构:链式存储结构。 头指针bt 头结点指针bt (a) 带头指针的二叉链表 (b) 带头结点的二叉链表 链式 二叉树的二叉链表表示示意图 A ∧ B ∧ ∧ ∧ ∧ ∧ ∧ ∧ ∧ ∧ ∧ ∧ ∧ ∧ A C D E D F E F B C G ∧ ∧ G

2.【基本操作设计】 Y N 3.【算法设计】 创建二叉链表文字说明: (1).首先按前序输入二叉树。 (2).判断是否是封闭结点的标识,如果不是则创建二叉链表,递归生成其左右子树。 (3).如果是封闭结点标识则结束; (4).插入成功返回二叉链表的头指针。 4.【高级语言代码】 //按前序遍历方式建立二叉树 public BinTreeNode preOrderCreate ( BinTreeNode p ) { double item=0.0; System.out .println("按照前序遍历次序每次输入一个结点值。"); 开始创建 键盘输入二叉树的二叉链的数据 if ( item != RefValue ) 创建二叉链表结点 封闭叶子 结点 递归生成 左右子树 创建成功返回二叉树的头指创建结束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报告-最短路径算法-二叉树的三种遍历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报告 班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132班 姓名:赖恒财 指导教师:董跃华 成绩: 32信息工程学院 2015 年7月8日

目录 图的最短路径算法实现 1. 需求分析 (1) 1.1 程序设计内容 (1) 1.2 设计要求 (1) 2.概要设计 (2) 3.详细设计 (2) 3.1 数据类型的定义 (2) 3.2 功能模块的设计 (2) 3.3 主程序流程 (9) 4.调试分析 (10) 4.1 问题回顾和分析 (10) 4.2.经验和体会 (11) 5.测试结果 (12) 二叉树的遍历 1.设计目的 (13) 2.需求分析 (14) 2.1课程设计的内容和要求 (14) 2.2选题的意义及背景 (14)

3.概要设计 (14) 3.1设计思想 (14) 3.2程序数据类型 (16) 3.3程序模块分析 (16) 3.3.1置空栈 (16) 3.3.2入栈 (17) 3.3.3出栈 (17) 3.3.4取栈顶操作 (17) 3.3.5判空栈 (17) 3.4函数关系: (18) 4.详细设计 (18) 4.1二叉树算法程序截图和结果 (18) 5.程序测试结果及问题分析 (19) 6.总结 (20) 参考文献 (21) 附录1 (22) 附录2 (26)

图的最短路径算法实现 ----基于floyd最短路径算法 1.需求分析 设计校园平面图,所含景点不少于8个。以图中顶点表示学校内各景点,存放景点的名称、景点介绍信息等;以边表示路径,存放路径长度信息。要求将这些信息保存在文件graph.txt中,系统执行时所处理的数据要对此文件分别进行读写操作。 1.1程序设计内容 1.从文件graph.txt中读取相应数据, 创建一个图,使用邻接矩阵表示图; 2.景点信息查询:为来访客人提供校园任意景点相关信息的介绍; 3.问路查询:为来访客人提供校园任意两个景点之间的一条最短路径。 1.2 设计要求 (1) 程序要具在一定的健壮性,即当输入数据非法时,程序也能适当地做出反应。 (2) 程序要添加适当的注释,程序的书写要采用缩进格式。 (3) 根据实验报告模板详细书写实验报告,在实验报告中给出校园平面图。 (4) 校园平面图中的校园景点信息保存在文件graph.txt中。

试写出在链式存储结构上建立一棵二叉树的算法

试写出在链式存储结构上建立一棵二叉树的算法 对于链式存储结构的二叉树,需要定义一个节点结构体来表示每个节点: ```c typedef struct node { int data; struct node *left; struct node *right; } node; ``` 其中,data 表示节点的数据,left 和right 分别表示节点的左子节点和右子节点。接下来,我们可以设计一个函数来创建一棵二叉树,算法步骤如下: 1. 首先创建一个新节点,并让用户输入节点的数据。 2. 如果当前二叉树为空,则将新节点插入到根节点。 3. 否则,从根节点开始遍历二叉树。 4. 如果新节点的数据小于当前节点的数据,则继续遍历左子树。 5. 如果新节点的数据大于当前节点的数据,则继续遍历右子树。 6. 直到找到一个空位置,将新节点插入到该位置。 以下是一个示例代码实现: ```c #include #include typedef struct node { int data; struct node *left; struct node *right; } node; node *create_node(int data) { node *new_node = (node *)malloc(sizeof(node)); new_node->data = data; new_node->left = NULL; new_node->right = NULL; return new_node; } node *insert_node(node *root, int data) { if (root == NULL) {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二叉树的基本操作)

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 课程设计报告 二叉树的基本操作 学院:电气信息学院 专业:软件工程 年级: 2011 姓名: 班级: 01 学号: 20110286 成绩: 完成时间: 2013年1月2日 指导教师:

目录 一、需求分析 (3) 二、概要设计 (3) 三、详细设计 (4) 四、调试结果 (11) 五、课程设计总结 (11)

一、需求分析 二叉树形象地说即树中每个节点最多只有两个分支,它是一种重要的数据类型。可以运用于建立家谱,公司所有的员工的职位图,以及各种事物的分类和各种机构的职位图表等。 二叉树是通过建立一个链式存储结构,达到能够实现前序遍历,中序遍历,后序遍历。以及能够从输入的数据中得知二叉树的叶子结点的个数,二叉树的深度。在此,二叉树的每一个结点中必须包括:值域,左指针域,右指针域。演示程序以用户与计算机对话的方式进行,即在计算机终端上显示提示信息后,由用户在键盘上输入相应动作的序号和相应的输入数据。 1.1课程设计任务及要求 (1)按先序次序输入二叉树中结点的值,构造二叉链表表示的二叉树t; (2)对二叉树t作先序、中序、后序遍历的递归算法,输出结果; (3)计算二叉树t的深度,输出结果; (4)计算二叉树t的叶子结点个数 1.2课程设计思想 本次课程设计中,用到的主要知识就是递归思想,着重体会递归的思想。建立二叉树采用先序次序插入的方式。对二叉树进行遍历时采用递归函数的方式。求二叉树的深度及叶子结点个数均采用递归方式。 二、概要设计 2.1对程序中定义的核心数据结构及对其说明: typedef struct BiTNode { char data; struct BiTNode *lchild,*rchild; }BiTNode,*BiTree;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分类题目

线性表顺序表: 1、设有一元素为整数的线性表L=(a 1,a 2 ,a3,…,a n ),存放在一维数组A[N]中,设计一个算法, 以表中a n 作为参考元素,将该表分为左、右两部分,其中左半部分每个元素小于等于a n ,右半 部分每个元素都大于a n , a n 位于分界位置上(要求结果仍存放在A[N]中)。 2、设线性表存于A[1..size]的前num各分量中,且递增有序。请设计一个算法,将x插入到线性表的适当位置上,以保持线性表的有序性。 3、线性表(a 1,a 2 ,a 3 ,…,a n )中元素递增有序且按顺序存储于计算机内。要求设计一算法完成: (1)用最少时间在表中查找数值为x的元素。 (2)若找到将其与后继元素位置相交换。 (3)若找不到将其插入表中并使表中元素仍递增有序。 4、已知数组A[0:n-1]的元素类型为int,试设计算法将其调整为左右两个部分,左边所有元素为奇数,右边所有元素为偶数。 5、设计一个算法从顺序表L中删除所有值为x的元素 6、设计一个算法从顺序表L中删除所有值为x到y之间(x<=y)的元素 链表: 1、假设有两个按元素值递增次序排列的线性表,均以单链表形式存储。请编写算法将这两个单链表归并为一个按元素值递减次序排列的单链表,并要求利用原来两个单链表的结点存放归并后的单链表。 2、已知L1、L2分别为两循环单链表的头结点指针,m,n分别为L1、L2表中数据结点个数。要求设计一算法,用最快速度将两表合并成一个带头结点的循环单链表。 3、设L为单链表的头结点地址,其数据结点的数据都是正整数且无相同的,设计一个将该链表整理成数据递增的有序单链表的算法。 5、设计算法将一个带头结点的单链表A分解为两个具有相同结构的链表B、C,其中B表的结点为A表中值小于零的结点,而C表的结点为A表中值大于零的结点(链表A的元素类型为整型,要求B、C表利用A表的结点)。 6、试编写在带头结点的单链表中删除(一个)最小值结点的(高效)算法。 7、设L为单链表的头结点地址,请写一算法,将链表中数据域值最小的那个链结点移到链表的最前面。要求:不得额外申请新的链结点。 8、已知两个单链表A和B,其头指针分别为heada和headb,编写一个过程从单链表A中删除自第i个元素起的共len个元素,然后将单链表A插入到单链表B的第j个元素之前。9、已知递增有序的单链表A,B分别存储了一个集合,请设计算法以求出两个集合A和B 的差集A-B(即仅由在A中出现而不在B中出现的元素所构成的集合),并以同样的形式存储,同时返回该集合的元素个数。 10、已知一个单链表中每个结点存放一个整数,并且结点数不少于2,请设计算法以判断该链表中第二项起的每个元素值是否等于其序号的平方减去其前驱的值,若满足则返回ture,否则返回false. 11、两个整数序列A=a1,a2,a3,…,am和B=b1,b2,b3,…,bn已经存入两个单链表中,设计一个算法,判断序列B是否是序列A的子序列。

数据结构二叉树遍历

6.3 二叉树遍历 二叉树遍历的定义 所谓二叉树遍历,就是按*种规则访问二叉树的每个结点,且每个结点仅被访问一次。"访问〞的含义十分广泛,包括对结点所作的各种操作与处理,如有关学生考试成绩的信息存储在一棵二叉树中,每个结点含有**、**、成绩等信息,在对这些信息进展管理时常常需要做这样的工作: 〔1〕打印每个学生的**、**、成绩等信息; 〔2〕将每个学生的成绩由百分制记分改为五级制记分; 〔3〕统计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各档次的人数。 在〔1〕中"访问〞的含义是打印每个结点的信息;对于〔2〕,"访问〞是对成绩进展修改的操作;〔3〕中"访问〞是统计操作。不管访问的具体操作是什么,都必须做到既无重复,又无遗漏。 一棵二叉树由根结点、左子树、右子树三个根本单元组成,根结点处于一个分割左子树和右子树的位置,假设能遍历这三局部,则完成对一棵二叉树的遍历。假设以N〔Node〕、L(Left)、R(Right)分别代表访问根结点、遍历左子树、遍历右子树,则访问二叉树结点的规则可有NLR、LNR、LRN三种遍历和NRL、RNL、RLN三种逆遍历方式。一般限定先左后右,仅讨论前三种遍历,分别称之为前序遍历〔Preorder Traversal〕、中序遍历〔Inorder Traversal〕和后序遍历〔Postorder Traversal〕。基于二叉树的递归定义,可得三种遍历二叉树的递归定义:

从上述定义可以看出,三种遍历的不同之处仅在于访问根结点、遍历左、右子树的先后次序不同。"前序〞是指最先访问根结点;"中序〞是指根结点在访问左、右子树之间被访问;"后序〞是指根结点在左、右子树访问之后被访问。对于如图6.15所示的二叉树,前序遍历该二叉树时的结点访问序列为:A B D E G C F H I;中序访问序列为:D B G E A C H F I;后序访问序列为:D G E B H I F C A。 A B C D E F G H I 图6.16 二叉树遍历 前序遍历算法描述 1.递归算法 由前序遍历二叉树的递归定义,容易得到相应的递归算法。前序遍历首先访问根结点,再访问左子树,然后访问右子树。对左子树的访问,也是先访问其根结点,再访问左其子树,然后访问其右子树,如此反复,逐步将"大树〞的访问分解为"左、右子树〞的访问,直到其子树为空。这是一个典型的递归模型。假设二叉树以二叉链表存储,对结点的访问操作简化为输出打印结点值,可根据实际应用具体化为其他操作,则前序遍历二叉树的递归算法如下: 算法6.1 void Preorder(Bitree T) /*前序遍历二叉树的递归算法*/ { If (T)

设二叉树采用链式存储结构试设计一个算法计算一棵给定二叉树中叶子结点的数目

设二叉树采用链式存储结构试设计一个算法计算一棵给 定二叉树中叶子结点的数目 为了计算一棵给定二叉树中叶子节点的数目,我们可以使用递归算法 来遍历二叉树。递归算法的基本思想是将问题分解为更小的子问题,然后 通过递归调用解决子问题。 首先,我们需要定义二叉树的结构体。一个二叉树节点包括一个数据 项和两个指针,指向左子树和右子树。 ```c++ struct Node int data; Node* left; Node* right; }; ``` 接下来,我们定义递归函数`countLeaves(`,该函数用于计算二叉树 中叶子节点的数目。递归函数的参数是一个指向根节点的指针。 首先,我们需要处理递归的基本情况,即如果根节点为空,则返回0。 然后,我们检查根节点的左子树和右子树是否为空。如果左右子树都 为空,则根节点为叶子节点,返回1、否则,将根节点的左右子树分别传 入递归函数`countLeaves(`中,并将两者的结果相加,返回结果。 ```c++

int countLeaves(Node* root) if (root == nullptr) return 0; } if (root->left == nullptr && root->right == nullptr) return 1; } int leftCount = countLeaves(root->left); int rightCount = countLeaves(root->right); return leftCount + rightCount; ``` 最后,我们可以通过创建一个二叉树并调用`countLeaves(`函数来测试算法的正确性。 ```c++ int mai //创建二叉树 Node* root = new Node(; root->data = 1; Node* node1 = new Node(;

设二叉树采用链式存储结构,试设计一个算法计算一棵给定二叉树中叶子结点的数目

#include #include #define max 10 typedef struct node{ char data; node *lchild,*rchild; }Bitree; Bitree *B[max]; Bitree *Creatree(){ //建立二叉树Bitree *T,*S; char ch; int front,rear,sign; sign=0; front=0; rear=-1; T=NULL; printf("建立二叉树:\n"); ch=getchar(); while(ch!='#'){ if(ch!='@'){ //输入结点不是虚结点 S=(Bitree *)malloc(sizeof(Bitree)); S->data=ch; S->lchild=S->rchild=NULL; rear++; B[rear]=S; if(rear==front){ T=S; sign++; } else{ if(sign%2==1) //寻找父结点 B[front]->lchild=S; if(sign%2==0){ B[front]->rchild=S; front++; } sign++; } } else{ //输入结点为虚结点 if(sign%2==0) front++; sign++; } ch=getchar(); } return T; } int Searchleaf(Bitree *T){ //计算叶子数 if(T==NULL) return 0; else if(T->lchild==NULL&&T->rchild==NULL) return 1; else return(Searchleaf(T->lchild)+Searchle af(T->rchild)); } void visit(Bitree *T){ printf("%c\n",T->data); } void Inorder(Bitree *T){ //中序遍历二叉树 if(T!=NULL){ Inorder(T->lchild); visit(T); Inorder(T->rchild); } } void main(){ Bitree *T; T=Creatree(); printf("中序遍历:\n"); Inorder(T); printf("叶子数%d\n",Searchleaf(T)); }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报告——二叉排序树(用顺序表结构存储)

摘要: 数据结构是研究与数据之间的关系,我们称这一关系为数据的逻辑结构,简称数据结构。当数据的逻辑结构确定以后,数据在物理空间中的存储方式,称为数据的存储结构。相同的逻辑结构可以具有不同的存储结构,因而有不同的算法。本次课程设计,程序中的数据采用“树形结构”作为其数据结构。而二叉搜索树又是一种特殊的二叉树。本课程设中的二叉排序树是基于二叉链表作存储结构的,一共要实现五项基本的功能。它们分别是二叉搜索树的创建、中序遍历、查找结点、删除结点和计算二叉排序树搜索成功时的平均查找长度。 关键词:二叉排序树;中序遍历;搜索结点;删除结点;平均查找长度

目录 1需求分析 (1) 1.1课程设计题目、任务及要求 (1) 1.2课程设计思想 (1) 2概要设计 (2) 2.1 二叉排序树的定义 (2) 2.2二叉链表的存储结构 (2) 2.3建立二叉排序树 (2) 2.4二叉排序树的生成过程 (3) 2.5中序遍历二叉树 (3) 2.6二叉排序树的查找 (3) 2.7二叉排序树的插入 (4) 2.8平均查找长度 (4) 3详细设计和实现 (4) 3.1主要功能模块设计 (4) 3.2主程序设计 (5) 4调试与操作说明 (12) 4.1程序调试 (12) 4.2程序操作说明 (13) 总结 (16) 致谢 (17) 参考文献 (18)

1需求分析 1.1课程设计题目、任务及要求 二叉排序树。用二叉链表作存储结构 (1)以(0)为输入结束标志,输入数列L,生成一棵二叉排序树T; (2)对二叉排序树T作中序遍历,输出结果; (3)计算二叉排序树T查找成功的平均查找长度,输出结果; (4)输入元素x,查找二叉排序树T:若存在含x的结点,则删除该结点,并作中序 遍历(执行操作2);否则输出信息“无x”; 1.2课程设计思想 建立二叉排序树采用边查找边插入的方式。查找函数采用递归的方式进行查找。如果查找成功则不应再插入原树,否则返回当前结点的上一个结点。然后利用插入函数将该元素插入原树。 对二叉排序树进行中序遍历采用递归函数的方式。在根结点不为空的情况下,先访问左子树,再访问根结点,最后访问右子树。由于二叉排序树自身的性质,左子树小于根结点,而根结点小于右子树,所以中序遍历的结果是递增的。 计算二插排序树的平均查找长度时,仍采用类似中序遍历的递归方式,用s记录总查找长度,j记录每个结点的查找长度,s置初值为0,采用累加的方式最终得到总查找长度s。平均查找长度就等于s/i(i为树中结点的总个数)。 删除结点函数,采用边查找边删除的方式。如果没有查找到,则不对树做任何的修改;如果查找到结点,则分四种情况分别进行讨论: 1、该结点左右子树均为空; 2、该结点仅左子树为空; 3、该结点仅右子树为空; 4、该结点左右子树均不为空。

数据结构精品案例(推荐5篇)[修改版]

第一篇:数据结构精品案例 实验四 一.实验题目 请编写算法,要求:(1)交换二叉树中每一个结点的左、右孩子; (2)求二叉树的高度; (3)输出二叉树的所有终端结点。 二.需求分析 此算法采用二叉树的二叉链表存储结构。先生成一棵以i为根结点的数据域信息,以二叉树lchild和rchild 为左子树和右子树的二叉树。这里采取二叉树的前序遍历输入和中序遍历输出。交换二叉树的左右孩子,并输出新二叉树。计算二叉树的深度。所有函数中都要用到递归过程。 三.详细设计 二叉树的二叉链表存储表示可描述为:typedef struct BiTNode { char data; struct BiTNode *lchild,*rchild; }BiTNode,*BiTree; 定义两个指向二叉树链表结点结构的指针类型:BiTree T,F; 生成一棵二叉树:T=create(); 用中序遍历法输出二叉树的所有结点:output(T); 定义整型变量a来表示二叉树的深度:a=depth(T); 输出二叉树的所有终端结点:print(T); 交换二叉树中每一个结点的左、右孩子并输出新二叉树:F=change(T); output(F); 四.调试分析 能顺利通过 五.使用说明 按先序遍历法输入二叉树的结点,回车后将以中序遍历法输出所有结点及二叉树的深度和交换每个结点左右孩子后所得到的新二叉树。 六.测试数据及测试结果 七.源代码 #include typedef struct BiTNode {

char data; struct BiTNode *lchild,*rchild; }BiTNode,*BiTree; BiTree create() { BiTree T; char i; i=getchar(); if(i=='#') T=NULL; else { T=(BiTree)malloc(sizeof(BiTNode)); T->data=i; T->lchild=create(); T->rchild=create(); } return (T); } void output(BiTree T) { if(T!=NULL) { output(T->lchild); printf("%c\t",T->data); output(T->rchild); } } BiTree change(BiTree T) { BiTree p; if(T!=NULL) { if((T->lchild!=NULL)||(T->rchild!=NULL)) { p=T->lchild; T->lchild=T->rchild; T->rchild=p; } change(T->lchild); change(T->rchild); }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报告-二叉树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 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名称:数据结构 报告题目:二叉树的基本操作 学生姓名:肖琳桂、康政、张小东、张帆所在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软工本1402

学生学号:1、02、14、08 扌旨导教师:_________ 李春庭

2015年12月31日课程设计任务书

第17周: 周1---周2 :立题、论证方案设计 周3---周5 :程序设计及程序编码 第18周: 周1---周3 :程序调试 周4---周5 :验收答辩 摘要 本课程设计主要说明如何在C++编程环境下实现二叉树的遍历,遍历方式包括:二叉树的先序遍历、中序遍历、后序遍历,层次遍历等四种遍历方式。同时,此次课程设计还包括了求二叉树深度和结点个数,结点的孩子信息,以及对文件的操作,用文件读取的方式实现对二叉树的建立。以通过此次课程设计,使学生充分掌握树的基本操作,以及对线性存储结构的理解。同时,在对树的遍历的操作过程中,同样是运用递归的方式实现遍历,在对树实现层次操作的时候,要求用循环队列的操作方式来实现层次遍历。此次课程设计对数据结构内容综合性的运用的要求较高。 关键词:二叉树,先序遍历,中序遍历,后序遍历,层次遍历,节点,线性存储, 节点的孩子信息

目录 课程设计任务书 (2) 一、需求分析 (5) 1.问题描述 (5) 2.功能要求 (5) 二、概要设计 (6) 1. 总体设计图 (6) 2. 数据结构设计 (6) 3. 算法设计 (6) 4. 主要模块及模块之间的关系 (7) 三、详细设计 (7) 1. 结构体(或类)设计 (7) 2. 主要模块实现的流程图 (7) 3. 算法设计 (9) 四、测试运行 (10) 1.登录和主界面运行效果图 (10) 2.运行说明 (10) 3. 运行效果图 (10) 五、结论与心得 (11) 1. 总体评价 (11) 2. 所做的工作及体会 (11) 六、程序附录(源代码) (15) 七、参考文献 (17)

数据结构教学设计教案

数据结构教学设计教案 一、教学目标 本教案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掌握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和常用算法,具备数据结构的设计与实现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 - 数据结构的定义和分类 - 数据结构的基本操作 - 数据结构的存储方式 2. 线性表 - 线性表的定义和特点 - 线性表的顺序存储结构和链式存储结构 - 线性表的基本操作:插入、删除、查找等 3. 栈和队列 - 栈的定义和特点 - 栈的顺序存储结构和链式存储结构 - 栈的基本操作:入栈、出栈等 - 队列的定义和特点 - 队列的顺序存储结构和链式存储结构

- 队列的基本操作:入队、出队等 4. 树和二叉树 - 树的定义和特点 - 树的存储结构:双亲表示法、孩子表示法和孩子兄弟表示法 - 二叉树的定义和特点 - 二叉树的存储结构:顺序存储和链式存储 - 二叉树的遍历:前序遍历、中序遍历和后序遍历 5. 图 - 图的定义和特点 - 图的存储结构:邻接矩阵和邻接表 - 图的遍历:深度优先搜索和广度优先搜索 - 最小生成树:Prim算法和Kruskal算法 - 最短路径:Dijkstra算法和Floyd算法 三、教学方法 1. 讲授法:通过讲解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和算法原理,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相 关知识。 2. 实例演示法:通过具体的例子,展示数据结构的应用场景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3. 互动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出问题并与同学一起探讨解决 方法。 四、教学流程

1. 引入:通过一个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引出数据结构的概念和重要性。 2. 知识讲解:逐个介绍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和常用算法,结合实例进行讲解和 演示。 3. 实践操作: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自己设计和实现相应的数据结构和算法。 4. 总结归纳: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重点和难点。 5.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和作业,巩固学生对数据结构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五、教学评估 1. 课堂表现评估:根据学生的课堂参与情况、回答问题的准确性和深度,评估 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2. 作业评估:根据学生完成的作业质量和准确性,评估学生对数据结构的应用 能力。 3. 考试评估:通过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全面评估学生对数据结构的掌握情况。 六、教学资源 1. 教材:《数据结构与算法分析》 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3. 实验室:配备相应的编程环境和调试工具 七、教学反思 本教案充分结合了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和常用算法,通过讲授、实例演示和互 动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同时,通过实践操作和课后作业,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教学评估的多个环节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的

二叉树遍历及应用课程设计

内蒙古科技大学 本科生课程设计论文 题目:数据结构课程设计 ——二叉树遍历及应用学生姓名: 学号: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班级: 指导教师:兰孝文 2020年 1 月 3 日

内蒙古科技大学课程设计任务书课程名称数据结构课程设计 设计题目二叉树的遍历和应用 指导教师兰孝文时间2019.12.30——2020.1.3 一、教学要求 1. 掌握数据结构与算法的设计方法,具备初步的独立分析和设计能力 2. 初步掌握软件开发过程的问题分析、系统设计、程序编码、测试等基本方法和技能 3. 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方法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训练用系统的观点和软件开发一般规范进行软件开发,培养软件工作者所应具备的科学的工作方法和作风 二、设计资料及参数 每个学生在教师提供的课程设计题目中任意选择一题,独立完成,题目选定后不可更换。 二叉树的遍历和应用 以二叉链表表示二叉树,在此基础上实现对二叉树的遍历和应用。 要求设计类(或类模板)来描述二叉树,包含必要的构造函数和析构函数,以及其他能够完成如下功能的成员函数: ❖创建二叉树 ❖输出二叉树 ❖二叉树的先序、中序、后序遍历 ❖二叉树的按层遍历 ❖统计二叉树的叶子结点、计算二叉树的深度 并设计主函数测试该类(或类模板)。 三、设计要求及成果 1. 分析课程设计题目的要求 2. 写出详细设计说明 3. 编写程序代码,调试程序使其能正确运行 4. 设计完成的软件要便于操作和使用 5. 设计完成后提交课程设计报告 四、进度安排 资料查阅与讨论(1天) 系统分析(1天) 系统的开发与测试(2天) 编写课程设计说明书和验收(1天) 五、评分标准 1. 根据平时上机考勤、表现和进度,教师将每天点名和检查 2. 根据课程设计完成情况,必须有可运行的软件。 3. 根据课程设计报告的质量,如有雷同,则所有雷同的所有人均判为不及格。 4. 根据答辩的情况,应能够以清晰的思路和准确、简练的语言叙述自己的设计和回答教师的提问 六、建议参考资料 1.《数据结构(C语言版)》严蔚敏、吴伟民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2.《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案例精编(用C/C++描述)》,李建学等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0 3.《数据结构:用面向对象方法与C++语言描述》,殷人昆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2

数据结构编写算法

各种常用的算法 1. 统计出单链表HL中结点的值等于给定值X的结点数。 int CountX(LNode* HL,ElemType x) 答案: int CountX(LNode* HL,ElemType x) { int i=0; LNode* p=HL;//i为计数器 while(p!=NULL) { if (P->data==x) i++; p=p->next; }//while, 出循环时i中的值即为x结点个数 return i; }//CountX 2. HL是单链表的头指针,试写出删除头结点的算法。 ElemType DeleFront(LNode * & HL) 答案: ElemType DeleFront(LNode * & HL) { if (HL==NULL){ cerr<<"空表"<next; ElemType temp=p->data; delete p; return temp; } 3. 编写算法,将一个结点类型为Lnode的单链表按逆序链接,即若原单链表中存储元素的次序为a1,......a n-1,a n,则逆序链接后变为, a n,a n-1, (1) V oid contrary (Lnode * & HL) 答: { Lnode *P=HL; HL=NULL; While (p!=null) { Lnode*q=p; P=p→next; q→next=HL;

HL=q; } } 4. 设计判断单链表中结点是否关于中心对称算法。 typedef struct {int s[100]; int top;} sqstack; int lklistsymmetry(lklist *head) { sqstack stack; stack.top= -1; lklist *p; for(p=head;p!=0;p=p->next) {stack.top++; stack.s[stack.top]=p->data;} for(p=head;p!=0;p=p->next) if (p->data==stack.s[stack.top]) stack.top=stack.top-1; else return(0); return(1); } 5. 设计在链式存储结构上建立一棵二叉树的算法。 typedef char datatype; typedef struct node {datatype data; struct node *lchild,*rchild;} bitree; void createbitree(bitree *&bt) { char ch; scanf("%c",&ch); if(ch=='#') {bt=0; return;} bt=(bitree*)malloc(sizeof(bitree)); bt->data=ch; createbitree(bt->lchild); createbitree(bt->rchild); } 6. 设计判断一棵二叉树是否是二叉排序树的算法。 int minnum=-32768,flag=1; typedef struct node{int key; struct node *lchild,*rchild;}bitree; void inorder(bitree *bt) { if (bt!=0) {inorder(bt->lchild); if(minnum>bt->key)flag=0; minnum=bt->key; inorder(bt->rchild);} }

数据结构算法设计题

一、算法设计题 1. 设二叉树bt采用二叉链表结构存储。试设计一个算法输出二叉树中所有非叶子结点,并求出非叶子结点的个数。 【答案】 int count=0; void algo2(BTNode *bt){ if (bt){ if(bt->lchild || bt->rchild){ printf(bt->data); count++; } algo2(bt->lchild); algo2(bt->rchild); } } 2. 阅读下列函数arrange() int arrange(int a[],int 1,int h,int x) {//1和h分别为数据区的下界和上界 int i,j,t; i=1;j=h; while(i=x)j--; while(i=x)i++; if(i

二叉树及树

二叉树及树

二叉树及树 一. 选择题 1. 树最适合用来表示()。 A.有序数据元素 B.无序数据元素 C.元素之间具有分支层次关系的数据 D.元素之间无联系的数据 2. 二叉树的第k层的结点数最多为(). A.2k-1 B.2K+1 C.2K-1 D.2k-1 3. 设哈夫曼树中的叶子结点总数为m,若用二叉链表作为存储结构,则该哈夫曼树中总共有()个空指针域。 (A) 2m-1 (B) 2m (C) 2m+1 (D) 4m 4. 设某棵二叉树的中序遍历序列为ABCD,前序遍历序列为CABD,则后序遍历该二叉树得到序列为()。 (A) BADC (B) BCDA (C) CDAB (D) CBDA 5. 设某棵二叉树中有2000个结点,则该二叉树的最小高度为()。 (A) 9 (B) 10 (C) 11 (D) 12 6. 设一棵二叉树的深度为k,则该二叉树中最多有()个结点。 (A) 2k-1 (B) 2k (C) 2k-1(D) 2k-1 7. 设某二叉树中度数为0的结点数为N0,度数为1的结点数为N l,度数为2的结点数为N2,则下列等式成立的是()。 (A) N0=N1+1 (B) N0=N l+N2 (C) N0=N2+1 (D) N0=2N1+l 8. 设一棵m叉树中度数为0的结点数为N0,度数为1的结点数为N l,……,度数为m的结点数为N m,则N0=()。 (A) N l+N2+……+N m (B) l+N2+2N3+3N4+……+(m-1)N m (C) N2+2N3+3N4+……+(m-1)N m (D) 2N l+3N2+……+(m+1)N m 9. 设一组权值集合W={2,3,4,5,6},则由该权值集合构造的哈夫曼树中带权路径长度之和为()。 (A) 20 (B) 30 (C) 40 (D) 45 10. 设二叉树的先序遍历序列和后序遍历序列正好相反,则该二叉树满足的条件是()。 (A) 空或只有一个结点 (B) 高度等于其结点数(C) 任一结点无左孩子 (D) 任一结点无右孩子

数据结构课设报告(附源代码)

目录 一、设计目的 (2) 二、设计要求 (2) 三、设计选题 (2) 题目5. 猴子选大王 (2) 一.需求分析 (2) 二.概要设计 (2) 三.详细设计 (2) 四.调试分析 (3) 题目6.统计二叉树的结点个数 (4) 一.需求分析 (4) 二.概要设计 (4) 三.详细设计 (4) 四.调试分析 (6) 题目11.排序综合 (6) 一.需求分析 (6) 二.概要设计 (7) 三.详细设计 (7) 四.调试分析 (7) 题目13.宿舍管理查询软件 (8) 一.需求分析 (8) 二.概要设计 (8) 1.主要结构和关系 (8) 2.关键函数和用途 (9) 三.详细设计 (9) 1.详细设计图 (9) 2.关键算法和内容 (10) 四.调试分析 (11) 四、所用的整体附录代码 (11) 五、课设心得 (23)

一、设计目的 《数据结构》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软件基础课程,为了学好这门课程,必须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加强上机实践。本课程设计的目的就是要达到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使同学们能够根据数据对象的特性,学会数据组织的方法,能把现实世界中的实际问题在计算机内部表示出来,并培养基本的、良好的程序设计技能。 二、设计要求 1、通过这次设计,要求在数据结构的逻辑特性和物理表示、数据结构的选择应用、算法的设计及其实现等方面加深对课程基本内容的理解。同时,在程序设计方法以及上机操作等基本技能和科学作风方面受到比较系统和严格的训练。 2、学生必须仔细研读《数据结构》课程设计(实习)要求,以学生自学为主、指导教师指导为辅,认真、独立地完成课程设计的任务,有问题及时主动与指导教师沟通。 3、本次课程设计按照教学要求需要在一周半时间内独立完成,学生要发挥自主学习的能力,充分利用时间,安排好课设的时间计划,并在课设过程中不断检测自己的计划完成情况,及时地向指导教师汇报。 4、编程语言任选。 三、设计选题 题目5. 猴子选大王 一.需求分析 1.本程序主要考察循环连表,猴子围成一圈,每只猴子就相当于连表的一个结点。 2.该程序重在完成结点的查找和删除, 3.程序执行的命令为:1)创建连表;2)删除结点;3)输出最后结点。二.概要设计 定义连表结点 typedef struct LNode //结点结构 { int num; // 猴子的序号 LNode *next; // 指向下一个节点的指针 }LNode, * LinkList; createLinkList(LinkList &L,int n) //尾插法建立链表 king(LinkList L,int c,int n)//循环删除结点 三.详细设计 1.猴子结点类型 typedef struct LNode //结点结构 {int num; // 猴子的序号 LNode *next; // 指向下一个节点的指针 }LNode, * LinkList; 2.具体函数实现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