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与能力训练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第一单元史前时代

第一课人猿相揖别

第1课时站立起来的祖先

基础训练

1. C

2. D

3. B

4. A

5. B

6. A

7. B

8. 问题一:云(或滇);昆明;云贵高原;二;长江

问题二:炭屑表明元谋人在当时已学会用火,元谋人是我国目前所知最早的用火人。

问题三:旧石器时代;标志着人类的诞生。

问题四:提示:大约在一千多万年以前,地球上的气候发生了变化,森林面积减少,为了生存,一部分古猿被迫从树上下到地面活动,逐渐学会了直立行走;随着双手的解放,古猿开始用手拿工具劳动,在劳动的过程中,人手逐渐形成,脑逐渐进化成人脑,语言也产生了。这样,古猿最终进化成人类。

问题五:图3;图3所示的人类已经是直立行走并会制造和使用打制石器。

拓展与探究

问题一:亚洲、非洲、欧洲。

问题二:气候适宜,水源丰富,植被较好。

第2课时“北京人”的足迹

基础训练

1. C

2. A

3. B

4. A

5. D

6. B

7. D

8. 问题一:北京人;山顶洞人

问题二:北京;山顶洞;山顶洞

问题三:北京人保留猿类的一些体质特征,山顶洞人外貌和体质特征与现代人基本上一样

问题四:打制石器(或旧石器);骨针

问题五:打制(或砸击、敲打、碰撞);钻孔

9. 问题一:北京人。

问题二:因为北京人已经会使用天然火,但是没有掌握人工取火技术;火可以用来烤东西吃,还可以用来防御野兽,所以他们对火种的保护格外重视。

问题三:人类利用火驱赶野兽,避寒取暖,烤熟食物,有利于人类大脑的发育和人类的进化等。(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问题四:在长期的劳动过程中,远古人类有可能是在打制石器或刮削木棒时,逐渐察觉到燧石碰撞会出现火星,木棒摩擦也会发热。经过若干万年的摸索、尝试,他们终于在实践中掌握了打击、磨、钻等人工取火的方法。

人类学会人工取火后才算真正掌握了火,不但可以随时随地自由地在生活和生产活动中使用火,同时也节省了保存火种的人力物力,也可避免因为争夺火种而引发的战争。所以恩格斯指出:“摩擦生火第一次使人支配了一种自然力,从而最终把人同动物界分开。”(回答言之

有理即可)

10. 问题一:北京;山顶洞;北京;京;东部;华北平原;三;黄河

问题二:主要分布在大江、大河沿岸,因为充沛的水源有利于生产和生活。

拓展与探究

问题一:相同点:都过着集体的生活,共同生活,共同分配食物,依靠集体力量生存。

不同点:北京人过着群居生活,山顶洞人已经进入氏族阶段。

问题二:山顶洞人过着平等自由、共同劳动、共同消费的生活,固然可嘉,但当时生产力极端低下,绝不是理想的“天堂般的生活”。

第二课原始农业和先民的家园

第1课时石镰与陶器、古老的村落

基础训练

1. D

2. A

3. C

4. C

5. B

6. C

7. D

8. C 9. A

10. A——b——①;B——d——②;C——c——④,D——a——③

11.

13. A. 元谋人遗址;B. 北京人遗址;C. 山顶洞人遗址;D. 河姆渡人遗址;E. 半坡人遗址;a. 渤海;b. 黄海;c. 东海;d. 南海;1. 台湾岛;2. 海南岛;①黄河;②长江拓展与探究

原始农业与畜牧业的产生,为人类定居生活提供了比较稳定的食物来源;陶器的发明,为储存食物与水带来便利,这些都使人类逐渐开始了定居生活,形成了农业村落。定居生活提高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促进了人们精神生活的改善,这对于人类文明的起源和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第2课时精神家园

基础训练

1. B

2. B

3. D

4. C

5. B

6. A

7. D

问题二:半坡遗址:陕西省,陕或秦,西安,西部地区,北方地区,旱地。

河姆渡遗址:浙江省,浙,杭州,东部地区,南方地区,水田。

问题三:相同点:都处于新石器时代,都开始了原始农业和畜牧业,都过定居的生活等。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自然环境的影响。

拓展与探究

问题一:人面鱼纹彩陶盆出土于半坡遗址。

问题二:本题主要训练同学们的发散性思维,可大胆想象,但要求能自圆其说,言之有理。

第三课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

第1课时英雄史迹

基础训练

1. C

2. B

3. D

4. 问题一:①杀死沙漠吃人的狮子;②杀死害人的怪物洪巴巴;③对抗蛮横的女神伊斯塔尔;④杀死害人的天牛。

问题二:体现了古代西亚人民丰富的想象力,也体现了古代西亚人民对神、对英雄的崇拜。

拓展与探究

问题一:它们的共同点有以下几点:一是反映的大多是四五千年以前的事,即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事情;二是反映的多是英雄人物,反映了早期人类的英雄史观;三是多以口述的第二手材料为主,传说中包含了

一定的事实成分。另外,这些传说都与野兽、神灵有联系,反映了当时人类与动物的接近以及原始的世界观。

问题二:联系:远古传说故事包含了一定的事实成分,而这些事实可以通过考古发掘来证明。

区别:远古传说是远古人们口耳相传,根据自己的想象,加以褒贬流传下来的,其中有虚构的成分。

第2课时华夏族的人文初祖

基础训练

1. C

2. D

3. D

4. B

5.

A 6. B

7. A 8. D 9. B

10.

4

11. 问题一:传说中的尧、舜、禹时期或新石器时代晚期。

问题二:禅让制。部落联盟首领。

问题三:禅让制是原始社会末期部落联盟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联盟的首领由议事会选贤举能产生,传说中的尧、舜、禹等部落联盟首领的更替就是禅让的结果。事实上,禅让并不是在平和的气氛中进行的,当时已有了氏族贵族,也曾出现过战争,实力在禅让中起了决定性作用。

拓展与探究

问题一:疏导

问题二:长江

问题三:艰苦奋斗、顽强拼搏、无私奉献、勤劳勇敢等。

问题四:上、中游分界线:河口,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中、下游分界线:孟津,河南,豫。

第一单元测试卷

1. A

2. A

3. B

4. B

5. A

6. D

7. A

8. D

9. C 10. D

11. D 12. D 13. D 14. C 15. D

16. A 17. A 18. B 19. A 20. C

21. D 22. B 23. C 24. C 25. B

26. 问题一:图中的工具是用石头和骨头制成的(2分)。它们是经过磨制制成的(1分)。

问题二:制造此类工具的原始居民生活在新石器时代。(2分)27. 耒耜:反映了当时原始农业的发展状况。(2分)

船形陶器:印证了当时船已经作为交通工具。(2分)

陶埙:证实当时已经出现了原始音乐。(2分)

28. 问题一:秦岭—淮河一线(2分)

问题二:河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的长江中下游平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半坡人生活在黄河流域的黄土高原,属于温带季风气候。(4分)

问题三:说明河姆渡人、半坡人已开始定居生活,但他们的房屋结构样式不同。(2分)

定居的基本条件是生产力的发展,原始农业和原始畜牧业的出现与发展,磨制石器和陶器的使用。(3分)

问题四:相同之处:都处于新石器时代,都使用磨制石器,制作陶器,过定居生活。(3分)

不同之处:河姆渡人种植水稻,住干栏式房屋,制黑陶。半坡人种植粟,住半地穴式房屋,制彩陶。(3分)

主要原因:自然环境的影响(主要是地形与气候的影响)。(2分)

29. 问题一:有巢氏的传说反映了原始先民掌握了建造房屋的技术,过上定居生活;燧人氏的传说反映了原始先民掌握了人工取火的技术。(3分)

问题二:由于生存环境的险恶,工具简陋,靠单个人的力量无法生存下去。为了生存,原始先民过着群居的生活,共同劳动,共同分享劳动果实。(4分)

问题三:黄河流域洪水泛滥,大禹带领人们采用疏导的方法将江河水引入大海。经过多年

努力,终于成功。(3分)

30. 问题一:“轩辕”指黄帝,“神农”指炎帝。(2分)

问题二:“平定蚩尤乱”指发生在大约四五千年前,黄帝和炎帝部落联合打败东方的蚩尤部落,此后两个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

期发展,形成日后华夏族的主体。(4分)

问题三:“轩辕”建造房屋,发明车船,制作衣裳,教人们打井,还让下属发明文字、历法、算术和音乐。“神农”发明耒耜,教人农耕,发明医药,发明陶器,开辟集市。(4分)

第二单元文明的起源

第一课得天独厚的大河文明

第1课时尼罗河的赠礼、新月形沃土

基础训练

1. A

2. C

3. C

4. A

5. D

6. B

7. A 8. C

9. 问题一:古代埃及。

问题二:古代埃及位于大河流域,由于河流冲击而形成肥沃的土地,河流有利于农业灌溉,气候温暖湿润等等。

问题三:还有古巴比伦、印度和中国。这说明世界上的古老文明大都产生于自然环境优越的大河流域。

10. 问题一:“新月沃地”;苏美尔人、希伯来人。

问题二: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了强大的国家,定都巴比伦城(今伊拉克巴格达以南约90公里处)。古巴比伦王国其地理范围包括今天的伊拉克。

问题三:战争的破坏,保护经费短缺,人们不够重视,社会因战乱而无暇顾及等。

问题四:①伊拉克有关方面转移分布在国内各处的文物。②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如何保护文化遗产进行协商,以便把战争可能对文化遗产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③向毁坏文物的军事行为提出抗议。④划定文物保护区域,以免遭战火破坏。(回答出三点即可,其他建议言之有理即可)

拓展与探究

问题一:文献资料:《吉尔伽美什》、西欧历史学家的著作。实物资料:琉璃墙及墙上的浮雕、金瓶、金制山羊。口述资料:传说。

问题二:第一手资料:《吉尔伽美什》、琉璃墙及墙上的浮雕、金瓶、金制山羊。第二手资料:西欧历史学家著作、传说。

问题三:尽量选用第一手资料。

第2课时印度河与恒河的哺育、黄河与长江

基础训练

1. B

2. D

3. A

4. C

5. B

6. A

7. C

8. C

9. A 10. C

11. 问题一:A. 尼罗河流域;B. 两河流域(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C. 印度河、恒河流域;D. 黄河、长江流域。

问题二:因为早期人类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性较强,而大河流域水源充足,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气候温暖湿润,有利于农作物的培植和生存,能满足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

问题三:

问题四:5510;56

问题五:古埃及人的历法;两河流域的星期制度;古印度人发明的阿拉伯数字;两河流域的“60进位法”等。(答出其中的两项)

拓展与探究

问题一:我国原始农业的遗址主要分布在黄河中下游流域、长江中下游流域,这些地区是我国主要的农业发祥地。

问题二:①环境在起作用。相比黄河、长江流域,当时的东北气候寒冷,华南地形较破碎,人烟也比较稀少,故两地都不可能有发达的农业。②黄河中下游流域、长江中下游流域地势低平,冲积平原上土壤肥沃,易于开垦和耕作。③两个流域地处温带,气候温暖,水资源丰富,具有较好的灌溉条件,适宜发展农业。

第二课早期国家的形成

第1课时城市开始出现、王权神圣

基础训练

1. D

2. A

3. C

4. A

5. D

6. A

7. A 8. C 9. B

10. 问题一:随着农业的发展、手工业的繁荣和国家的出现,在交通要道和人群聚居区,出现了早期的城市。早期城市是政治中心和手工业中心。早期城市主要是由城墙、宫殿、作坊、神殿、街道等组成。城市的布局结构表明当时已出现了阶级分化现象。

11. 问题一:金字塔;古巴比伦;夏朝

问题二:石油;伊斯兰

问题三:波斯湾;苏伊士

拓展与探究

禹实际上已经掌握着可以置单个氏族部落于死地的军队。所以这一次杀防风氏,而且当着所有氏族部落首领的面杀防风氏,就是要杀鸡给猴看,就是要杀一儆百,就是要一改过去一盘散沙、每个氏族部落首领都有相当大的独立性的局面。由此,各个部落的首领自然见禹而胆寒,不敢自行其是。也就是从这时开始,禹真正实现了号令天下,成了真正的“九州王”。

第2课时分化的社会、军队与刑法

基础训练

1. B

2. B

3. B

4. A

5. A

6. A

7. B

8. A 9. B 10. C

11. 问题一:一

问题二:四个等级之间有严格的界限,下一等级的人不能从事上一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严禁通婚。这种制度不合理。它违背了人生而平等的原则,不利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言之有理即可)

问题三:发展经济,普及教育,缩小贫富差距,提高人们的文化素质等。(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12. 问题一:古代巴比伦;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保存完整的成文法典。

问题二: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古代巴比伦奴隶主和奴隶、自由民的社会地位。

问题三:没有;因为法典对奴隶与奴隶主、自由民的规定是不一样的。

问题四:它们都是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法律,对于社会最底层的人规定了严酷的刑罚。这些与今天法律要求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以及人道主义精神的原则大相径庭。

拓展与探究

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分析上述历史问题:“共同劳动,共同分享劳动果实”这种原始共产主义是建立在生产力极为低下的基础上的。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产生了等级社会,所以从原始社会发展到等级社会,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是社会发展的一种趋势,是社会进步的一种表现。生产力不断进步是人类文明不断发展的基础。

第三课告别野蛮

第1课时从刻划符号到象形文字

基础训练

1. C

2. C

3. B

4. B

5. D

6. B

7. 问题一:图1:象形文字,古代埃及人发明;图2:楔形文字,古代西亚人发明;图3:甲骨文,出现于中国商朝。

问题二:仓颉造字只是传说,汉字是由许许多多的“仓颉”们慢慢丰富起来的。我们所重视的不是到底是不是仓颉造的汉字,而是造字这件事本身的意义。汉字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历史走进了有文字记载的时代,是历史长河中的一件大事,对后世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问题三:一脉相承,源远流长,传承悠久,不断创新等。

问题四:文字的产生,标志着人类告别野蛮,进入了文明时代。

拓展与探究

问题一:可以用谐音理解“龟”图案为“归”。各个图案的意思分别是:归、速归、不归、一刀两断。

问题二:根据:刻划符号是根据一些特定的符号或标记来表达信息;图画文字是根据形象的画面来表达信息。图画文字比刻划符号更进一步,是介于图画和文字之间的表达思想的手段,它没有读音,目的只在表意。局限:刻划符号和图画文字只是帮助记忆的一种途径,离开了记忆者,别人就无法理解其意,人们并不能把这种图画形式与语言结合,一个个读出音来,只能在特定条件下利用它来表达、交流思想。

问题三:是埃及人发明的象形文字。书写材料是:压平的纸草。当地气候干燥,所以文字材料便于长期保存。中国的文字起步相对较晚,竹木简易受气候的影响,不便长期保存,这是中国上古历史记载残缺的原因之一。

第2课时宏大的工程和精巧的技艺、古老的科学探索

基础训练

1. A

2. D

3. B

4. A

5. C

6. D

7. B

8. 问题一:为了更好地进行农业生产。

问题二:没有农业生产,就不会有埃及的天文学;没有生产实践,就不会有数学。因此,一切科学都是源于人的需要,并在生产实践中产生,都是以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为基础的。(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拓展与探究

该题为开放性问题,建议学生根据文化背景、社会形态、地理条件几方面作出阐述。

第3课时宗教的奥秘

基础训练

1. B

2. A

3. B

4. C

5. A

6. 问题一:佛教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的古印度,创始人是乔达摩·悉达多。

佛教最初产生时主要反对印度的婆罗门等级制度。积极的作用:佛教宣扬的灵魂不灭、生死轮回、因果报应,为苦难中挣扎的穷苦百姓找到了一条精神解脱的道路,同时也适应统治者加强思想控制的需要,有利于巩固统治。

问题二:阿育王统治时期。表现:阿育王在印度兴建了许多佛寺、佛塔,召集佛教徒聚会,让他们整理和编纂佛教经典;他还派僧侣到邻近的国家去传教,佛教开始向外传播。

问题三:传播路线:主要是向东南传入东南亚,向西北传入中亚,公元前后,佛教经由中亚传入中国内地,此后,又由中国传入朝鲜和日本。

问题四:佛教传入中国后广为流传,对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等许多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我国许多石窟、寺庙都保留了大量的佛教壁画和塑像,成为我国研究

知识与能力训练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第一单元史前时代 第一课人猿相揖别 第1课时站立起来的祖先 基础训练 1. C 2. D 3. B 4. A 5. B 6. A 7. B 8. 问题一:云(或滇);昆明;云贵高原;二;长江 问题二:炭屑表明元谋人在当时已学会用火,元谋人是我国目前所知最早的用火人。 问题三:旧石器时代;标志着人类的诞生。 问题四:提示:大约在一千多万年以前,地球上的气候发生了变化,森林面积减少,为了生存,一部分古猿被迫从树上下到地面活动,逐渐学会了直立行走;随着双手的解放,古猿开始用手拿工具劳动,在劳动的过程中,人手逐渐形成,脑逐渐进化成人脑,语言也产生了。这样,古猿最终进化成人类。 问题五:图3;图3所示的人类已经是直立行走并会制造和使用打制石器。 拓展与探究 问题一:亚洲、非洲、欧洲。 问题二:气候适宜,水源丰富,植被较好。 第2课时“北京人”的足迹 基础训练 1. C 2. A 3. B 4. A 5. D 6. B 7. D 8. 问题一:北京人;山顶洞人 问题二:北京;山顶洞;山顶洞 问题三:北京人保留猿类的一些体质特征,山顶洞人外貌和体质特征与现代人基本上一样 问题四:打制石器(或旧石器);骨针 问题五:打制(或砸击、敲打、碰撞);钻孔 9. 问题一:北京人。 问题二:因为北京人已经会使用天然火,但是没有掌握人工取火技术;火可以用来烤东西吃,还可以用来防御野兽,所以他们对火种的保护格外重视。 问题三:人类利用火驱赶野兽,避寒取暖,烤熟食物,有利于人类大脑的发育和人类的进化等。(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问题四:在长期的劳动过程中,远古人类有可能是在打制石器或刮削木棒时,逐渐察觉到燧石碰撞会出现火星,木棒摩擦也会发热。经过若干万年的摸索、尝试,他们终于在实践中掌握了打击、磨、钻等人工取火的方法。 人类学会人工取火后才算真正掌握了火,不但可以随时随地自由地在生活和生产活动中使用火,同时也节省了保存火种的人力物力,也可避免因为争夺火种而引发的战争。所以恩格斯指出:“摩擦生火第一次使人支配了一种自然力,从而最终把人同动物界分开。”(回答言之

《知识与能力训练·数学》(北师大五上)部分题目答案 .doc

《知识与能力训练·数学》(北师大五上)部分题目答案 一、小数除法 《精打细算》 第1页 6.一本练习本: (54.4-42.4) ÷(8-5) =12÷3 =4(元) 一支钢笔:(42.4-5×4)÷4 =22.4÷4 =5.6(元) 《打扫卫生(1)》 第2页 5.(1)玫瑰16.5÷3=5.5(元)百合30÷4=7.5(元)(2)7.5-5.5=2(元) 6. 9÷(6-1)=9÷5=1.8(分钟) 1.8×(12-1)=1.8×11=19.8(分钟) 《谁打电话的时间长(1)》 第4页 6. 16.2÷1.8×7.2 =9×7.2 =64.8(米) 7. 40.5÷(10-1)=40.5÷9=4.5 《谁打电话的时间长(2)》 第5页 5. 1.5÷0.25= 6(个) 《练习一》 第6页 七. (24.5-12.5)÷2.4=5(千米) 5+3=8(千米) 《人民币的兑换(1)》 第7页 4. (1)30000×0.8=24000(元) (2)8000÷10.66≈750.47(英镑) (3)5000×6.21=31050(元)

(4)5000÷8.49≈588.93(欧元) 《人民币的兑换(2)》 第8页 4.(1)12000÷6.15×100≈195121.95(日元) (2)550×0.81=445.5(元)因为445.5<500,所以够。 《除得尽吗》 第9页 5. 3分米=0.3米 (8.4 ×7.2)÷(0.3×0.3) =60.48÷0.09 =672(块) 6. <><><> 《调查“生活垃圾”》 第10页 6. 40÷12.5×14.5=46.4(元) 《练习二》 第12页 4.(100-13-10.5)÷(10-1) =76.5÷9 =8.5(米) 5. 0.9×8.3÷0.6=12.45 《单元练习(一)》 第14页四. 3 .(500 ) (85.34)( 59.5)(73.1)(60.52)(61.54) 《单元练习(二)》 第23页七. 1. ??处应画:白色○黑色 三、倍数与因数 《倍数与因数》 第24页 6.a是b的(倍数);a是c的(倍数); b是a的(因数);c是a的(因数) 7. 961

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精选题库与答案

2023年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精选题 库与答案 单选题(共60题) 1、班主任的领导方式一般可分为( ) A.权威型、惩罚型、放任型 B.民主型、惩罚型、权威型 C.监督型、民主型、权威型 D.权威型、放任型、民主型 【答案】 D 2、我国学制沿革史上,借鉴美国教育体制,初次确立了“六三三制”的学习阶段和年限的学制是( )。 A.壬寅学制 B.壬戌学制 C.壬子癸丑学制 D.癸卯学制 【答案】 B 3、在中国古代,程朱理学成为国学,儒家经典被缩减为《四书》、《五经》,特别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书被作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的依据。该现象产生的历史时期是()。 A.宋代以后 B.春秋战国 C.明清时期 D.隋唐时期

【答案】 A 4、一年一度的教师资格考试属于()考试。 A.绝对性评价 B.相对性评价 C.总结性评价 D.诊断性评价 【答案】 A 5、小龙明知乱扔纸屑是不文明行为, 但又总是管不住自己.教师应注重培养其( ).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信念 【答案】 C 6、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 A.情境学习 B.接受学习 C.潜伏学习 D.机械学习 【答案】 A

7、教师自编测验是由教师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教材内容和测验目的,自己编制的测验,是为() A.教育目的服务的 B.教师和学生服务的 C.特定的教学服务的 D.当前工作服务的 【答案】 C 8、在众多教育研究方法中,调查法的突出功能是()。 A.了解教育事实 B.验证因果联系 C.梳理知识体系 D.解决实际问题 【答案】 A 9、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体制中的领导影响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职权影响力;二是( )。 A.年龄影响力 B.性别影响力 C.个性影响力 D.学术影响力 【答案】 C 10、维纳归因理论中内部且稳定的归因是()。 A.能力

小学语文知识与能力训练三年级上册答案

小学语文知识与能力训练三年级上册答案 1、下列选项中加着重号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 A、垂涎xián 船舷xuán 角隅yú B、火镰liǎn埋怨mái 结子jié C、莞尔wǎn 焖菜mèn 竹篁huáng(正确答案) D、胡诌zhòu茶峒tòng 傩送nuó 2、1“今宵酒醒何处?”的下两句是“杨柳岸,晓风残月”。[判断题] * 对(正确答案) 错 3、1写说明文要根据说明对象的特点及写作目的,选用最佳的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据、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等。[判断题] * 对(正确答案) 错 4、“果脯”的读音是“guǒfǔ”。[判断题] * 对(正确答案) 错

5、1想托人办事,可以说“请您帮忙”,也可以说“拜托您了”。[判断题] * 对(正确答案) 错 6、下列加括号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 A.王立同学对这道数学题冥思苦想,终于(妙手偶得),有了答案。 B.盛夏又至,万物蓬勃,(油然而生)的秧苗已然开花抽穗。 C.喜剧演员贾玲言语幽默,动作滑稽,令人(忍俊不禁)。(正确答案) D.歌曲《我和我的祖国》陶醉了每一个炎黄子孙,真是(哗众取宠)啊! 7、1《诗经》分为风、雅、颂三类,普遍运用赋、比、兴的手法,语言以四言为主,其中不少篇章采用重章叠句的艺术形式。[判断题] * 对(正确答案) 错 8、下面对《红楼梦》及其作者的解说,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单选题] * A,《红楼梦》,原名《石头记》,是我国18 世纪中期出现的一部古典小说,是具有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在我国及世界文学发展史上占有显著的地位。 B.作者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其先世原是汉族,后为满洲正白旗包衣(家奴)。曹家曾是非常显赫的贵族世家,后家遭败落。作者“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字字看来都是血”,表达了自己的民主思想和新的朦胧的理想。

语文知识与能力训练六年级下册人教版答案

语文知识与能力训练六年级下册人教版答案 1、下列词语中,加着重号字的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单选题] * A、毗邻/脾气绮丽/倚仗着陆/着凉 B、肋骨/勒索蒿草/枯槁血性/血库 C、分娩/缅怀喟叹/称谓思量/量力 D、估计/窟窿礁石/樵夫划算/划分(正确答案) 2、1“社”是土地神,“稷”是谷神,古文化中常用社稷代指国家。这样的代称很多,如“桑梓”指家乡,“庙堂”指朝廷,“汗青”指史册。[判断题] * 对(正确答案) 错 3、下列选项中加着重号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 A、平庸yōng 携带xié(正确答案) B、沐浴mò诱惑huò C、嘈杂záo 揣摩chuāi D、萎缩wěi 热忱shěn 4、“自惭形秽”中“秽”、“扣人心弦”中“弦”的读音分别是“shu씓xuán”。[判断题] *

对 错(正确答案) 5、1与李白并称“李杜”的是杜牧。[判断题] * 对(正确答案) 错 6、1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判断题] * 对(正确答案) 错 7、47. 下面是对《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相关内容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 A.保尔十二岁时因成绩不好,又把烟灰放在了瓦西里教父的复活节面包里,不得已退学。后来到了一家旅店打杂,因为强迫加班导致误工而被赶出了旅店。 B.沙皇被推翻的消息轰动了俄罗斯。保尔所在的小镇上,出现了一些“布尔什维克”。富人都逃跑了,红军来了,市民得到了红军发配的枪支。 C.不好的消息“烧杀掳掠犹太人”在镇上传得沸沸扬扬,引起很多人的惊恐,保尔的好友谢廖沙等人商量着如何躲避。屠杀进行了三天两夜,有很多人因此丧命,但只有几个人敢于抵抗。 D.苏维埃政权建立了,乌克兰共青团地方委员会建立起来了,红军攻占了谢别托夫卡小镇。丽达不顾母亲阻拦,加入红军,成为了一个布尔什维克。(正确答案) 8、1“令尊”“令堂”是对自己父母的谦称。[判断题] *

小学三年级科学知识与能力训练第50页答案

小学三年级科学知识与能力训练第50页答案 1、小船在行驶过程中容易偏离方向,增加动力装置能让小船保持一定的方向。[判断题] * 对 错(正确答案) 2、以下()的船首形状可以让船在水中行驶得更快。[单选题] * A.尖型(正确答案) B.方形 C.圆形 3、( )穿着中国研制的“飞天”舱外航天服,在另两位航天员的密切配合下,圆满完成中国首次空间出舱任务,成为中国首位出舱航天员,也被人们誉为“中国太空漫步第一人”。[单选题] * A.翟志刚(正确答案) B.刘伯明 C.杨利伟 4、纸的再生利用有利于节约资源、节约能源﹑减少污染,我们要把每一张餐巾纸都收集起来进行再生利用。[判断题] * 对

错(正确答案) 5、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 A.人体摄取热量总和大于所需热量总和而且缺乏运动时,人体就会变胖 B.荷兰科学家英格豪斯证明了:绿色植物在任何条件下都能更新空气(正确答案) C.腐食性动物、霉菌、细菌等都属于分解者,它们可以把动植物遗体分解成植物所需的养料 6、显做镜由两个凸透镜组成,对着物体的叫目镜,对着人眼的叫物镜。( ) [单选题] 对 错(正确答案) 7、使用飞机空投包可以将物资安全地投放到地面,如果我们要制作一个空投包,不能用来参考的生物原型是()。[单选题] * A.蒲公英 B.柿子(正确答案) C.椰子 8、在制作简易电动机时,把漆包线上的漆刮掉,是因为刮掉这层漆可以让导线()。[单选题] * A.轻便 B.结实

C.导电(正确答案) 9、我们在调查动物时,可以从脚印,粪便、毛等踪迹推知躲藏起来的动物。[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 错 10、我们制作的小船可以装上风力推动装置或蒸汽推动装置。[判断题] * 对(正确答案) 错 11、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在不断地发生变化。( ) [单选题] 对(正确答案) 错 12、(嘉兴市)地球上一年有四季的原因是()。[单选题] * A.地轴是倾斜的,且倾斜方向不变 B.地轴是倾斜的,且倾斜方向不变,同时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正确答案) C.地球围绕太阳公转 13、以下植物是草质茎的是( )。[单选题] *

知识与能力训练六年级下册英语答案第十二册答案

知识与能力训练六年级下册英语答案第十二册答案 1、He always ______ the teacher carefully in class. [单选题] * A. listens B. listens to(正确答案) C. hears D. hears of 2、—Is this ______ football, boy? —No, it is not ______.()[单选题] * A. yours; my B. your; mine(正确答案) C. your; me D. yours; mine 3、The huntsman caught only a()of the deer before it ran into the woods. [单选题] * A. gaze B. glare C. glimpse(正确答案) D. stare

4、( ) No matter _____ hard it may be, I will carry it out. [单选题] * A what B whatever C how(正确答案) D however 5、He kept walking up and down, which was a sure()that he was very worried. [单选题] * A. sign(正确答案) B. character C. nature D. end 6、I couldn’t find Peter,_____did I know where he had gone. [单选题] * A.nor(正确答案) B.either C.never D.as 7、A modern city has sprung up in _____was a waste land ten years ago. [单选题] * A.which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提升训练试卷A卷附答案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提升训练试 卷A卷附答案 单选题(共30题) 1、“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这句话反映了人的需要具有() A.整体性 B.选择性 C.层次性 D.动力性 【答案】 C 2、2012年单项选择:在外部条件大致相同的课堂教学中,每个学生学习的需要和动机不同,对教学的态度和行为也各式各样。这反映了下列哪种因素对学生身心发展的影响() A.遗传素质 B.家庭背景 C.社会环境 D.个体主观能动性 【答案】 D 3、小菲认为法律和规范是大家商定的.是一种社会契约,我们作为公民虽然认可法律的效力,认为法律可以帮助人维持公正。但是法律的规定并不是绝对的。可以根据具体情况以及大多数公民的要求而相应的改变。根据柯尔伯格的理论。小菲处于道德发展的()。 A.前习俗水平阶段 B.习俗水平阶段 C.后习俗水平阶段

D.普遍伦理取向阶段 【答案】 C 4、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中国古代教育家是() A.孔子 B.孟子 C.墨子 D.荀子 【答案】 A 5、教师期望效应说明( )。 A.成人的期望是把“双刃剑” B.家长对子女的期望值不能过高 C.良好的期望可促进学生的发展 D.学生的发展往往背离成人的期望 【答案】 C 6、如果用眼睛注视一朵红花,约一分钟,然后将视线转向身边的白墙,那么白墙上将看到一朵红花,这种现象是( )。 A.视觉后像 B.联觉 C.视觉适应 D.感觉对比 【答案】 A

7、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是()。 A.《学记》 B.《论语》 C.《大教学论》 D.《普通教育学》 【答案】 A 8、中学生小博得知自己物理竞赛成绩名列年级第一,在家里高兴得手舞足蹈,但在学校却表现出若无其事的样子。这反映小博的情绪具有()。 A.矛盾性 B.激动性 C.掩饰性 D.短暂性 【答案】 C 9、“急中生智”所描述的情绪状态是() A.心境 B.激情 C.应激 D.理智 【答案】 C 10、我国最早的专科学校可以追溯到东汉末年的( )。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知识能力与训练答案__配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知识与能力能力训练答案(2013-2014年) 出版社标准答案 出版社:海天出版社 课本:人教版 1山中访友 1. 汩汩挺拔清凉飞流湛蓝深深 2. 默默无闻,为大众服务赞美和敬佩鸟儿露珠默契和情谊联想 3. 人朋友 4. 这山中的一切,都是我的朋友 我站立之处成了看雨的好地方,这是天地给我的恩泽 5. 走进山林 C ui ge yin xian chun 歌唱昭告喧闹 热爱 2山雨 1. (1)无字的歌谣远近轻重 (2)琴键无数轻捷柔软的手指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 2. (1)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2)对唐王朝博西山的衰巧的无限惋惜 3.草虫的村落 1. 斑(斓)(俏)丽劳(倦)静(谧)寒(暄)(僻)静亲(戚)烘(烤) 2. (1)茂盛的森林游侠拟人作者的想象在纵横驰骋 (2)好奇友好的攀谈略 (3)黑甲虫小圆虫细密的草茎甲虫们 3. (1),。,,。 (2)在池塘这个小小世界里,随处可见各种各样的水生动物忙碌着,生命就是这样生生不息。 (3)他们的泳姿,就像裁缝手中的缝针那样迅速而有力池鳐缝针 那神态,仿佛她是天底下最伟大的游泳好手水蛭游泳好手 4.索溪峪的“野” 1. 2打勾 2. (1)望而生畏浩气长舒怦怦直跳 (2)拔地而起千峰万刃亭亭玉立 3. 惊险的美,磅礴的美,随心所欲的美,不拘一格的美 “水”野 野物“野”索溪的猴子调皮十足 在索溪峪的天然野性中的游客们也返璞归真 4. 怦怦直跳拔地而起亭亭玉立断臂悬崖 5. (1)翠绿欲滴柔韧纷披经冬未凋奇思妙想凝重冬天 (2)B (3)热爱和喜爱最后一段 单元自测1

1. 唱和音韵蕴含陡峭辨认静谧勤勉优雅 2. (1)情意街景苦冥凶恶作为如似 (2)生死天地生死新旧是非信疑 3. 化作春泥更护花虫声新透绿窗纱卧看满天云不动造物无言却有情 4. 无论都不但而且不但而且既也 5. (1)无 (2)无 (3)岑寂肃穆端庄圣洁 5.詹天佑 1. 一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2. 挠毅浆蔑庸崖壁惹 3. 开工重视一定压制平庸粗疏 4. 轻蔑居庸关高山深涧悬崖峭壁清政府腐败无能和帝国主义的强势下以及帝国主 义者的嘲笑和蔑视 5. (1)最新式贫瘠枯瘦缓缓 (2)总分总 (3)第一件:毕业晚会上老师的特别叮嘱 第二件:地理课后回击对中国的嘲笑 6.怀念母亲 1. 生我的母亲祖国母亲崇高的敬意真挚的爱慕 2. 朦胧凄凉斑马一篇爱慕蒙古妻子班级总编开幕 3. (1)屡次我的生母祖国母亲作者远居在外,对生母和祖国母亲的怀念与日俱增。 (2)凄凉故乡沉默朦胧凄惨冷落因为作者身在异国小城,想起了故国的亲朋好友,心里有了忧愁,思念。心中也多了一丝甜蜜,一些宽心,一点安慰 4. (1)白色棕色暗蓝碧蓝 (2)怀念故乡 (3)最后一段爱国,思乡 7彩色的翅膀 1. 碧空如洗水落石出人工授粉 2. 我就相信这些小精灵会爱我们祖国的海岛,会在这里安居乐业 战士们必须给西瓜花进行人工授粉 3. 细细地端详着轻轻地闻着慢慢地咬着心田战士们收获西瓜后的喜悦,激动和自 豪的心情。 4. 1.第一句 2.选第2个第 1个第1个第 1个 3.无 8 中华少年 1. 三 8 2. 选第一个选第二个选第一个选第一个选第一个选第一个 3. 巍峨碧波白发头也萦绕邯郸万里双飞 4. 无 6. 1.开着花的希望唱着歌的黎明 2.在我的心中,祖国是我们伟大的母亲,是东方的明珠

四年级下册语文知识与能力训练a版海天出版杜,答案

四年级下册语文知识与能力训练a版海天出版杜,答案 1、1“唐宋八大家”是韩愈、柳宗元、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欧阳修、曾巩的合称。[判断题] * 对(正确答案) 错 2、1“令尊”“令堂”是对自己父母的谦称。[判断题] * 对(正确答案) 错 3、下列选项中加着重号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单选题] * A、敕造zhì惫懒bèi内帏wéi宫绦tāo(正确答案) B、盥洗guàn两靥yè忖度cǔn瞋视chēn C、懵懂měng贾赦shè嫡亲dí便宜行事biàn D、溺爱nì戏谑xuè驯骡xùn罥烟juàn 4、五岳之首是()[单选题] *衡山 泰山(正确答案) 恒山

嵩山 5、下列选项中加着重号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单选题] * A、吮吸shǔn 翘盼qiáo B、花蕊xī静谧bì(正确答案) C、睥睨nì缥缈miǎo D、走廊láng 萌生méng 6、“自惭形秽”中“秽”、“扣人心弦”中“弦”的读音分别是“shu씓xuán”。[判断题] * 对 错(正确答案) 7、1说话的基本原则是简明、连贯、得体。[判断题] * 对(正确答案) 错 8、1概要复述类似写作中的缩写,需要对原材料进行削枝强干,提炼压缩,使其主干清晰,脉络分明。[判断题] * 对 错(正确答案)

9、直到本世纪60年代,将地面()结果与卫星和火箭()到的资料结合起来研究,才逐步形成了激光的物理性描述。[单选题] *观察观测 观测探测(正确答案) 观察探测 探测观察 10、50. 下列句子中加双引号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单选题] * A.他自小家庭破裂,早早辍学,浪迹四方,以偷窃为生,成了“当之无愧”的神偷手。 B.博物馆里保存着大量有艺术价值的石刻作品,上面的各种花鸟虫兽、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美轮美奂"。 C.夜幕中的雪野湖在星星点点的路灯下,光与影和谐交织,真是一幅"浮光掠影"的美丽画面。 D.袁隆平院士"潜心贯注"研究高产杂交水稻品种,为解决全世界人民温饱问题做出了巨大贡献。(正确答案) 11、下列词语中,加着重号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 A、收敛(liǎn)贪婪(lán)谆谆教诲(zhūn) B、荫庇(pì)云霄(xiāo)自怨自艾(ài)(正确答案) C、涎水(xián)富饶(ráo)惟妙惟肖(xiào) D、汲取(jí)谄媚(chǎn)一哄而散(hòng) 12、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综合练习试卷B卷附答案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综合练习试 卷B卷附答案 单选题(共35题) 1、在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要求义务教育课程实行() A.六三分段设置 B.五四分段设置 C.九年整体设置 D.多种形式设置共存 【答案】 C 2、我们每个人都知道不能闯红灯,但是每次站在马路边的时候,只要看见没有车过来就随着大部队过去了,这种典型的“中国式过马路”的现象说明了这些人缺乏()。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答案】 C 3、晓红是韩老师班上的学生,她孤僻、羞涩、当她主动与同学交谈或请教教师时,韩老师会给予肯定,这种心理辅导方法是() A.强化法 B.系统脱敏法 C.理性—情绪疗法 D.来访者中心疗法

4、上《植物的叶》一课时,老师讲叶的光合作用,植物和动物的生长都离不开太阳。从而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界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植物与空气、水、太阳(即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要学会保护自然。这一过程体现了( )的教学原则。 A.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 B.巩固性 C.量力性 D.因材施教 【答案】 A 5、在知觉、思维、记忆等认知活动中,往往强调速度而不是精度的认知风格属于()。 A.场独立型 B.沉思型 C.场依存型 D.冲动型 【答案】 D 6、在培养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时,教师做法错误的是()。 A.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B.引导学生分析问题 C.设置难度适中的问题 D.让学生自己去找答案

7、“学不躐等”反映了( )教学原则。 A.巩固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 【答案】 D 8、决定教育领导权和受教育权的主要因素是( )。 A.社会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 B.社会人口数量和结果 C.社会文化传统 D.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答案】 D 9、张老师新接手三年级二班,并成为这个班的班主任,他了解到该班是学校当中一个教育基础相对比较差的班级,你认为张老师首先要做好的工作是( )。 A.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 B.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 C.组织形式多样的集体活动 D.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 【答案】 A

2023年教师资格之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练习题(一)及答案

2023年教师资格之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练习题(一) 及答案 单选题(共40题) 1、一名幼儿画小朋友放风筝,将小朋友的手画得很长,几乎比身体长了3倍,这说明幼儿绘画特点具有( )。 A.形象性 B.抽象性 C.象征性 D.夸张性 【答案】 D 2、某幼儿夜间经常惊醒、哭闹、多汗并出现枕秃,记忆力、理解力差、语言发育迟缓。这可能患有() A.夜惊 B.佝偻病 C.结核病 D.儿童期恐惧 【答案】 B 3、幼儿通过扮演角色,运用想象,创造性地反映个人生活印象的是()。 A.规则游戏 B.结构游戏 C.角色游戏 D.表演游戏

【答案】 C 4、幼儿园教育要与()岁幼儿的保育教育以及小学教育相互衔接。 A.0~3 B.1~3 C.3~6 D.2~5 【答案】 C 5、能够集中反映人的心理面貌的独特性的是( ) A.个性的调节系统 B.个性的倾向性 C.个性的心理特征 D.个性的能动性 【答案】 C 6、形成以公办幼儿园为骨干和示范,以社会力量兴办幼儿园为主体,()相结合的发展格局。 A.公办与民办幼儿园 B.正规与非正规幼儿园 C.正规与非正规、公办与民办幼儿园 D.公办与民办、正规与非正规教育 【答案】 D

7、20世纪30年代,我国幼教界有“南陈北张”之称,即指南京有陈鹤琴,北京有( )。 A.张汉良 B.张之洞 C.张宗麟 D.张雪门 【答案】 D 8、创建“活教育”体系的教育家是()。 A.蒙台梭利 B.杜威 C.福禄培尔 D.陈鹤琴 【答案】 D 9、下列玩具不是从功能角度分类的是() A.运动性玩具 B.建构玩具 C.益智玩具 D.传统玩具 【答案】 D 10、一个人的自觉性、果断性、自制力、坚韧性等方面的特征。这反映的是() A.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

2023年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每日一练试卷A卷含答案

2023年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每日一 练试卷A卷含答案 单选题(共60题) 1、小红每次课上回答问题都结巴.面红耳赤。针对这一现象,周老师在课上多次鼓励她积极发言,每次回答问题都给予表扬。周老师运用的方法是()。 A.强化法 B.代币奖励法 C.自我控制法 D.系统脱敏法 【答案】 A 2、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问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是( )。 A.常规管理 B.民主管理 C.平行管理 D.目标管理 【答案】 C 3、主张教师不再向学生传授系统知识,而是辅导学生自学和独立作业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A.复式教学 B.分组教学 C.设计教学 D.道尔顿制

【答案】 D 4、红、橙、黄色往往使人产生暖的感觉,绿、青、蓝色使人产生冷的感觉。这种现象是()。 A.感觉适应 B.感觉对比 C.联觉 D.错觉 【答案】 C 5、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课外书籍和教材获得知识的方法是()。 A.自学法 B.读书指导法 C.练习法 D.参观法 【答案】 B 6、“君子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体现了()的教育目的观。 A.教育无目的论 B.社会本位论 C.科学本位论 D.个人本位论 【答案】 B

7、江泽民同志为少先队题词:“自学、自理、自护、自强、自律,做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体现了少先队活动的( )特点。 A.组织性 B.自主性 C.教育性 D.实践性 【答案】 B 8、张涛同学参加了课外机器人小组活动,不久,他对人工智能技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说明课外活动( )。 A.是学生发展的主要渠道 B.决定了学生的终身发展 C.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D.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答案】 C 9、“既追求让所有人都受到同样的教育.又追求教育的自由化”体现的教育特点是()。 A.教育全民化 B.教育终身化 C.教育多元化 D.教育民主化 【答案】 D

《知识与能力训练化学》九上答案

《知识与能力训练•化学》九年级上册 参考答案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课堂练习 1.B 2.A 3.C 4.D 5.B 6.D 7.D;A;B;B;E;C 课后练习 8.④;②;①;⑤9.(1)无;紫红;无(2)大(3)大 10.①②③;④;⑥;⑦;⑤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1) 课堂练习 1.B 2.C 3.D 4.D 5.A 6.(1)④①②⑥⑤③ (2) 探究步骤对实验的观察和描述实验结论点燃前石蜡块放入水中观察到的现象:浮在水面石蜡的密度比水小 燃着时①点燃蜡烛,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 烛的火焰中,如图所示,约1s后取 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a(选填 图中字母)处最先炭化,说明此处 温度最高 ②干冷的烧杯内壁出现水雾现 象,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a.蜡烛火焰的外焰温 度最高 b.蜡烛燃烧后的生成物中 一定含有水、 二氧化碳 熄灭后吹灭蜡烛,观察到一缕白烟 课后练习 7.(1)①;空气中有二氧化碳气体(2)水蒸气(3)③;①;二氧化碳没有可燃性

8.白;固;小于;划出痕迹;较软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2) 课堂练习 1.B 2.D 3.C 4.D 5.C 课后练习 6.空气中有水蒸气 7.氧气;二氧化碳 8.②;①;③;①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1) 课堂练习 1.(1)用手接触药品;把鼻孔直接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尝任何药品的味道(2)1~2mL;盖满试管底部(3)放回原瓶;随意丢弃;拿出实验室;放入指定的容器内2.A:铁架台B:酒精灯C:量筒D:滴管E:烧杯F:集气瓶G:滴瓶3.(1)量筒(2)集气瓶(3)铁架台(4)药匙(5)胶头滴管(6)试管(7)玻璃棒(8)长颈漏斗或分液漏斗 课后练习 4.B 5.C 6.D 7.D 8.D 9.④⑤;③;①②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2) 课堂练习 1.①d;②c;③a;④b;⑤e;⑥f 2.B 3.C 4.C 5.B 6.B 7.C 课后练习 8.D 9.D 10.D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3) 课堂练习 1.A 2.C 3.A 4.D 5.D 6.C 7.D 课后练习 8.C 9.A 10.C11.D 12.

《知识与能力训练 化学 九年级(AB)》参考答案(2020秋)

《知识与能力训练•化学•九年级》 参考答案 (2020)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第1课时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课堂练习】 1. C 2. C 3. A 4. B 5. C 6. B 7. D 8. A 【课后练习】 9. 性质物质 颜色白醋、水 状态氧气、水 气味铜片、铝片 熔点铁丝、保险丝 10. D 11. C 第2课时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1)【课堂练习】 1. B 2. C 3. D 4. D 5. B 6.(1)④①②⑥⑤③ (2) 探究步骤对实验的观察和描述实验结论 点燃前石蜡块放入水中观察到的现象:浮在水面 用指甲在蜡烛表面划过,会划出痕迹 石蜡的密度比水小 石蜡的硬度较小 燃着时 ①点燃蜡烛,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 烛的火焰中,如图所示,约1s后取 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a(选填图 中字母)处最先炭化,说明此处温 度最高 ②干冷的烧杯内壁出现水雾现 象,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a.蜡烛火焰的外焰温 度最高 b.蜡烛燃烧后的生成物中 一定含有水、 二氧化碳 熄灭后吹灭蜡烛,观察到一缕白烟 白烟是石蜡蒸气遇冷凝结而成的白色固体小颗粒

【课后练习】 7.(1)小强(2)水蒸气(3)小明;水蒸气和二氧化碳;水蒸气和二氧化碳都不能燃烧(4)物理 第3课时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2) 【课堂练习】 1. C 2. D 3. C 4. B 5. B 【课后练习】 6. B 7. 吹气,吸气;甲 第4课时课题3走进化学实验室(1) 【课堂练习】 1.D 2.A:铁架台B:酒精灯C:量筒D:胶头滴管E:烧杯F:集气瓶G:滴瓶3.(1)量筒(2)集气瓶(3)铁架台(4)药匙(5)胶头滴管(6)试管(7)玻璃棒(8)试管夹或带铁夹的铁架台(9)烧杯 【课后练习】 4.B 5.C 6.A 7.C 8.D 9.④⑤;③;①② 第5课时课题3走进化学实验室(2) 【课堂练习】 1.①d;②c;③a;④b;⑤e;⑥f 2.B 3.B 4.C 5.C 【课后练习】 6.D 7.D 8.C 9. C 10. D 11.B 12.D 13.D 第6课时课题3走进化学实验室(3) 【课堂练习】 1.A 2.C 3.A 4.B 5.B 6.A 7.C 【课后练习】 8.C 9.A 10.B11.D 12.B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