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部解剖图谱

面部解剖图谱
面部解剖图谱

史上最全受力分析图组(含答案)

受力分析一、下面各图的接触面均光滑,对小球受力分析: 二、下面各图的接触面均粗糙,对物体受力分析: 图 1 图2 图 3 图 5 图 6 图 7 图9 图 11 图10 图 12 图 8 图 4 图19 物体静止在斜面上图20 图21 图13 v 图15 v 图16 图14 物体处于静止 物体刚放在传送带上 图17 物体随传送带一起 做匀速直线运动 图18 图22 物体处于静止(请画出物体 受力可能存在的所有情况) 图23

三、分别对A 、B 两物体受力分析: 图28 杆处于静止状态,其中杆与半球面之间光滑 图29 杆处于静止状态,其中 杆与竖直墙壁之间光滑 图30 杆处于静止状态 图31 O A B C 图32 匀速上攀 图33 v v 图34 匀速下滑 A B F 图36 A 、 B 两物体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 A 、 B 两物体均静止 A B 图37 F 图42 B v A A 、B 两物体一起匀速下滑 A 、B 、 C 两物体均静止 B C 图38 A 随电梯匀速上升 v (7) (9) (8)

(16) (17) (18) (19) (20) (21) (28) (29) (30) 三球静止 (25) (26) (27) 小球A静止 弹簧处于压缩状态 (22) (23) (24) O P Q B AO表面粗糙,OB表面光滑 分别画出两环的受力分析图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A、B匀速运动A、B匀速运动 (37)(38)(39)(40)A、B、C三者都静止,分别画出ABC三者的受力图 分别画出各物块的受力分析图 此环为轻环,重力忽略A沿墙壁向上匀速滑动

水平面的圆盘模型史上最全版

水平面的圆盘模型史上最全版 模型概述: 水平方向上的“圆盘”模型大多围绕着物体与圆盘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中心展开的,因此最大静摩擦力的判断对物体临界状态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静摩擦力通常属于被动力,应根据物体所受主动力的情况以及其运动状态判断物体的静摩擦力的大小,如果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已经达到最大静摩擦力,则应考虑物体是否还受到其他力的作用。 模型讲解: 1.单个物体置于水平圆盘上 如图所示,水平圆盘上放有质量为m 的物块A (可视为质点),物块A 到转轴的距离为r 。物块A 和圆盘间最大静摩擦力f m 等于滑动摩擦力,动摩擦因数为μ。当圆盘以角速度ω转动时: (1) 若物体与圆盘无相对滑动,则物体随圆盘一起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全部由静摩擦力提供,所以有mg f r m f m μω=≤=2,解得r g μω≤。 (2) 当r g μω>时,mg f r m F m n μω=>=2 ,物体所受静摩擦力不足以提供其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物体将从圆周与切线的夹角范围内飞出。 (3) 若在物体A 与转轴间有一不可伸长的细线相连,一开始绳子只是拉直,没有张力。设线对物体的拉力为T ,当r g μω≤ 时,静摩擦力提供向心力,0=T ;当r g μω>时,必有r m T mg 2ωμ=+,所以必有0>T ,物体必受到指向圆心O 点的细线的拉力,而且当 ω增大时,T 也随之增大。若此时剪断细线,物体将从圆周与切线的夹角范围内飞出。 2.两个物体叠放在水平圆盘上 如图所示,质量为m 1的物体A 叠放在质量为m 2的物体B 上,A 与B 、B 与圆盘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μ1和μ2。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当圆盘以角速度ω转动时,分别对B 和A 受力分析可知: (1)若21μμ<,当r g 1μω≤时,A 与B 、B 与圆盘无相对滑动;当r g 1μω>时,

人体解剖学发展简史

人体解剖学发展简史 西方医学对解剖学的记载,是从古希腊名医希波克拉底( Hippocrates,公元前460-377年)开始的。他认为心脏有两个心室和两个心房;在他的医学著作中对头骨作了正确的描述。 希腊的另一位学者亚里斯多德( Aristotle,公元前384-322年)进行过动物解剖,提出心是 血液循环中心,并把神经和肌腱区分开来。但他误将动物解剖所得的结论移用于人体,错误 较多。 西方有较大解剖学影响的当数古希腊医学家希罗菲卢斯( Herophilus,公元前335-280年),他发现小肠的起始段大约有12个指头并列长度,命名为“十二指肠”。他还命名了“前列腺”、“睫状体”、“视网膜”、“乳糜管和淋巴”。研究了肝、胰和女性生殖器的子宫与输卵管等。而有较完整的解剖学记录的论著,当推盖伦( Galen,公元130-201年)的《医经》。 这部书是16世纪以前西方医学的权威巨著,书中有许多解剖学记载,如对血液流动、神经分支和脑、心等器官均有清楚记载,但因其资料主要来自动物解剖,错误较多。公元15?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科学艺术春天到来,解剖学也有了蓬勃的发展。如达?芬奇 (Leonardo Da Vinci,公元1457-1519年)解剖过3O多具尸体,用蜡灌注人体管道从而探明血管的走行,证明了血管起源于心脏。他将空气吹人肺,证明空气不是由呼吸道进人心。他 制作的人体骨骼解剖学图谱,描绘精细正确,是一部时代巨著。 安德烈?维萨里(Andreas Vesalius, 1514-1564年)是现代解剖学的奠基人。他亲自从事人的尸体解剖,进行细致的观察,最终在1543年出版了《人体构造》这一开拓性的解剖 学巨著,全书共七册,系统的记述了人休器官和系统的形态与构造,对流行的一些错误论点 予以校正,为医学的发展开创了新路,奠定了人体解剖学的科学基础。 17世纪,威廉?哈维(William Harvey , 1578-1657年)的动物实验研究,以雄辩的事实阐释血液循环的原理,首次提出心血管是一套封闭的管道系统。他开创了动物实验研究的新 思路,为生理学从解剖学中诞生并发展成为独立的学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马尔皮基(Marcello Malpighi , 1628-1694年)用显微镜观察到蛙的微循环血管,证明了动脉与静脉相连通,为微循环学说的建立提供了形态学基础。他在动物和植物微细结构的研 究中,总结出动植物均由细胞构成,为组织学从解剖学中派生出来并形成一门新学科打下了 基础。 19世纪,达尔文(Charles Robert Darwin , 1809-1882年)的《物种起源》、《人类起源与性的选择》等巨著问世,建立了崭新的人类起源和进化的理论,使探索人体形态结构的工作 有了正确的遵循并走上了科学的道路,其影响一直延续至今。 20世纪发明的电子显微镜,广泛应用于细胞的超微结构与三维构筑的研究,使形态科学研究跨入到细胞和亚细胞水平并进而达到分子水平。形态科学研究的发展是随着新技术 的不断进步和创新方法的不断出现而逐渐展开的,形成了宏观解剖学、微观解剖学和超微结 构解剖学三个不同标志的阶段。 宏观解剖学的发展并没有因为微观解剖和超微结构解剖学的出现而停止,相反,随着科 学技术的发展、研究方法的改进,X线技术在医学上的应用而与时俱进。X线计算机断层成 像(X-ray computed tomography , CT)技术的产生和推广应用,带动了断面解剖学的进步。而应用力学原理分析骨骼的形态结构,应用流体力学原理研究心血管的形态结构等,都是随 着医学的发展对解剖学提出的新的要求并同时促进了解剖学的发展。如随着心、肺、肝、肾 等器官移植外科的发展,推动了对心的内部结构、心段、肺段、肝段、肾段等器官内结构和功能的研究,随着器官移植术的成功应用?促进了显微外科解剖学的发展等。 我国人体解剖学的发展历程

人体解剖学试题与答案+人体解破图图解

人体解剖学试题及答案.转载自う沐馨ル゜ 《正常人体解剖学》重点掌握试题[含参考答案] 一、A型选择题 1.喉软骨支架中,唯一完整的软骨是:(D ) A.会厌软骨 B.甲状软骨C杓状软骨 D.环状软骨 E.小角状软骨 2.甲状软骨的说法何者不正确:(B ) A.是喉软骨中最大的一对软骨 B.左右侧甲状软骨板前缘相交形成前角,又称喉口 C.借环甲膜连与舌骨 D.下角与杓状软骨形成关节 E.以上说法全错 3.右主支气管的叙述何者正确:(B) A.细而长 B.粗而陡直 C.异物不易落入 D.前方有下腔静脉 4.胸膜腔:(A) A.呈负压状态 B.完全位于胸腔内 C.两侧胸膜腔相通 D.内容纳肺 E. 胸膜腔只有一个 5.喉腔最窄处为:(B ) A.前庭裂 B.声门裂 C.喉口 D.与气管相连处 E. 前庭襞 6.喉室是:(C ) A.前庭裂与声门裂之间的部分 B.喉腔最狭窄的部位 C.喉中间腔向两侧突出的间隙 D.前庭裂以上的部分 7.肺尖和胸膜顶突入颈根部的位置是(C ) A.高出锁骨外侧份以上2-3厘米 B.高出锁骨中份以上2-3厘米 c高出锁骨内侧份以上2—3厘米 D.高出胸锁关节以上2厘米 E高出第一肋以上2~3厘米 8.在直立姿势下炎症的脓液最不易引流的鼻旁宴是(E ) A.筛窦前群B.筛窦后群C额窦 D.蝶窦E上颌窦. 二、D型选择题 1.声韧带连于哪两者之间(AE ) A.杓状软骨声带突B.会厌软骨下端C.甲状软骨下角D.喉结 E. 甲状软骨前角后面 2.下列哪两种胸膜转折处形成较深隐窝(AC ) A.膈胸膜B.纵隔胸膜C肋胸膜D.脏胸膜E. 胸膜顶

3.前庭裂界于哪两者之间(BC ) A.咽腔B.喉前庭C. 喉中间腔D. 声门下腔E. 口腔 三、填空题 1.呼吸系统是由__呼吸道__和_肺__两部分组成。 2.鼻旁窦中最大的一对是_上颌窦_, 并开口于_中鼻道_。 3.覆盖在固有鼻腔内的粘膜根据结构和功能可分为_____嗅部____和_呼吸部__两部。 4.肺和胸膜下界在锁骨中线处,分别于____第6肋___和___第8肋____相交。 5.喉腔内有两对粘膜皱襞,下方的一对称____声襞_, 此对结构间的裂隙称__声门裂_。 6.鼻旁窦包括额窦___筛窦____蝶窦、上颌窦四对,其中___上颌窦___最大。 7.下呼吸道包括___气管__、支气管_及其分支。 8.肺内侧面的中部有一长圆形的凹陷,称__肺门_,出入此处的结构被结缔组织包绕,构成__肺根__。 四、名词解释 1.肋膈隐窝 2.胸膜腔 3.肺门4.肺尖体表投影5.声门裂6.气管权 五、简答题 1.喉腔分为哪几部 2.简述鼻旁窦及其开口部位。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D 2、B 3、B 4、A 5、B 6、C 7、C 8、E 二、D型选择题 1、AE 2、AC 3、BC 三、填空题 1、呼吸道肺 2、上颌窦中鼻道 3、嗅部呼吸部 4、第6肋第8肋 5、声襞声门裂 6、筛窦上颌窦 7、气管,支气管 8、肺门,肺根 四、名词解释 1、壁胸膜不同部分,在移行处呈锐角转折,在转折处形成间隙,深呼吸时,肺也不能充满其间,胸膜腔的这些间隙称胸膜隐窝。其中最大的胸膜隐窝是由肋胸膜和膈胸膜转折处形成的肋膈隐窝,是胸膜腔的最低部位。 2、脏胸膜和壁胸膜在肺根处相互移行,两者之间形成一个封闭的、潜在的浆膜腔隙,称胸膜腔。两侧胸膜腔互不相通,腔内为负压。 3、肺内侧面中部有一长圆形凹陷,称肺门;有主支气管、肺动、静脉、支气管动、静脉、淋巴管和神经出入。在肺门的附近还有支气管肺淋巴结。 4、经胸廊上口向上突至颈根部,高出锁骨内侧段上方2—3cm处。 5、喉腔两侧声襞及杓状软骨间的裂隙,它可分为前3/5的膜间部和后2/5的软骨间部,声门裂是喉腔最狭窄部分。 6、气管从环状软骨下缘向下至第4、5胸椎之间平面分为左右主支气管,分权处称气管杈。 五、简答题 1.答:喉腔分为喉前庭、喉中间腔、声门下腔。 2.答:鼻旁窦共有四组,它们分别是:上颌窦、额窦、筛窦、蝶窦,皆与鼻腔相通。额窦口于中鼻道、上颌窦开口于中鼻道,筛窦前、中小房开口于中鼻道,后房开口于上鼻道,蝶窦开口于上鼻甲后上方的蝶筛隐窝。

史上最全杠杆作图题

一、画出图中杠杆上的力F 1、F 2的力臂L 1、L 2。 二、找出动力和阻力并画出相应的力臂 1.如图12所示的是汽车液压刹车装置的一部分。该装置中AOB 实为一个杠杆,O 是杠杆的支点,请画出刹车时它所受的动力F 1、阻力F 2和动力臂L 1。 2.如图13所示的钢丝钳,其中A 是剪钢丝处,B 为手的用力点,O 为转动轴(支点),右图为单侧钳柄及相连部分示意图.请在图中画出出钢丝钳剪钢丝时的动力臂L 1,和阻力F 2, 3.夹子是我们生活中经常使用的物品,图14给出了用手捏开和夹住物品时的两种情况,动力和阻力并画出相应的力臂。 4.在图15中,画出作用在“开瓶起子”上动力F 1的力臂和阻力F 2的示意图. 图8 图10 2 1 图5 图9 图11 图12 图13 图15 甲 图14 乙

5.杠杆在我国古代就有了许多巧妙的应用,护城河上安装使用的吊桥就是一个杠杆,如图16所示,请画出动力F 1与阻力F 2的示意图,并画出动力F 1的力臂L 1。(设吊桥质地均匀) 6.如图17是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拉杆旅行箱的示意图,O 是轮子的转轴,O ′是箱体的重心。以O 为支点,画出力F 的力臂和箱体所受重力的示意图。 7.某同学在做俯卧撑运动时(如图18),可将他视为一个杠杆,支点为O ,他的重心在A 点,支撑力为F ,请画出重力和支撑力F 的力臂. 8.请你在图19中画出使用剪刀时,杠杆AOB 所受动力F ,的示意图及动力臂L 1、阻力臂L 2。 9.图20所示的是一种厕所坐便器的自动上水装置示意图。坐便器冲水之后由自来水自动上水,当水箱内的水达到一定深度时,浮标带动杠杆压住入水口,停止上水。请在图中作出力F 1、F 2的示意图及其力臂,并分别用L 1和L 2表示力臂,O 为支点。 10.如图21是用螺丝刀撬起图钉的示意图,O 为支点,A 为动力作用点,F 2为阻力。请在图中画出阻力F 2 的力臂l 2及作用在A 点的最小动力F 1的示意图。 11.筷子是我国传统的用餐工具,它应用了杠杆的原理,如图22所示,请你在右图中标出这根筷子使用时的支点O .并画出动力F 1,和阻力臂L 2。 12.为了防止翻倒,篮球架常常在底座后方加一个质量很大的铁块作为配重。如图23所示,O 为支点,试在A 点画出铁块对底座的压力F ,并画出F 的力臂。 13.如图24甲所示是小宇同学发明的捶背椅,当坐在椅子上的人向下踩脚踏板时,捶背器便敲打背部进行按摩。请你在图乙中画出踩下脚踏板敲打背部时,杠杆B 点受到的阻力F 2、阻力臂L 2及动力臂L 1。 14.如图25是一种简易晾衣架,它的横杆相当于一个杠杆, O 点是支点,F 2是阻力,请作出A 点受到的动力F 1的示意图和它的力臂L 1. 图 16 图17 图 20 图18 图 12 F 2 图21 图 22 图23

人卫解剖图谱电子书 高清图像阐述解剖学知识

人卫解剖图谱电子书高清图像阐述解剖学知识 解剖学一直以来都是医学专业教学与学习的重难点,多数院校存在标本不足的问题,学生无法真实清晰的学习解剖学知识,为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减轻教学压力,降低教学成本,帮助学生更准确的学习解剖知识,解剖学图谱采用标本彩色图象,弥补目前各院、校尸体标本奇缺的弊端,为读者提供真实的人体结构知识,用栩栩如生的实物图象来阐述死记硬背的解剖知识。 系统解剖学彩色图谱 《系统解剖学彩色图谱》以教学大纲及全国规划教材为依据,遵循医学院校长学制的系统解剖学教学深度和高等医学院校五年制系统解剖学教学的精度。在精心设计和制作的实物标本的基础上,共拍摄图像735幅,并通过融人多媒体技术将其中的45幅实物标本图像制作成模式图。《系统解剖学彩色图谱》内容在与教材各章节内容相呼应的基础上,延伸了教材的内容,以便于满足读者进一步学习的需要。如:教材中只有“尺神经深支分布于小鱼际、拇收肌、骨间掌侧肌、骨间背侧肌及第3、4蚓状肌”的简单叙述,缺少对尺神经深支走行及分布描述和示意。本书通过手的神经标本图像,真实地显示了尺神经深支支配上述各肌肉肌支的走行及人肌部位,结构清晰,一目了然,可加深读者对尺神经损伤引起手内在肌瘫痪,导致手功能障碍而形成“爪形手”的理解和认识。此外,本书还收集了一些罕见的畸形和异常结构的实物标本图像,如:异位肾、马蹄肾、双输尿管、双上腔静脉和双下腔静脉等。以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 人体断面解剖图谱

史上最全工程施工全过程详解,没有之一!!

史上最全工程施工全过程详解,没有之一!! 2015-07-22 来源:微信公众号“建筑经济与管理” 一、前期施工准备阶段 地质勘察 地质单位受建设单位的委托,据设计提供的相关资料,对拟建场地通过各种勘察手段和方法对地质结构或地质构造:地貌、水文地质条件、土和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等,做出分析评价出具详细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为设计和施工提供所需的工程地质资料。

文物勘察 根据国家文物保护法相关规定:进行基本建设工程,建设单位应当事先报请政府文物行政部门组织从事考古发掘的单位在工程范围内有可能埋藏文物的地方进行考古调查、勘探。 考古调查、勘探中发现文物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文物行政部门根据文物保护的要求会同建设单位共同商定保护措施;遇有重要发现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文物行政部门及时报国务院文物行政部门处理。 建筑边坡与深基坑工程的设计方案评审 设计方案评审是指县级以上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或其委托机构依据国家、地方有关技术规范和相关的强制性条文,对建筑边坡与深基坑工程设计方案进行的安

全、经济、合理等方面的技术性论证。其目的是:为加强对建筑边坡与深基工程的管理,确保建设工程及其相邻建(构)筑物和地下管线、道路的安全,土方开挖图确定后,依据国家相关规定:建设单位应委托评审组织机构对建筑边坡与深基坑工程的设计方案进行评审。 工程测量定位 是指建筑工程开工后的第一次放线,建筑物定位参加的人员是:城市规划部门(下属的测量队)及施工单位的测量人员(专业的),根据建筑规划定位图进行定位,最后在施工现场形成(至少)4个定位桩。放线工具为“全站仪”或“比较高级的经纬仪。

右冠状动脉的解剖学分支组成

右冠状动脉的解剖学(分支组成) 右冠状动脉(Right Cor on ary Artery )绝大部分(约94%)自升动脉右前方的右冠窦内发出,约90%开口于右冠窦中1/3 部分,其中65.2% 开口距窦底的距离在12-16mm 之间。右冠状动脉开口直径多在0.41-0.50cm 之间,发出后行走于右房室沟内,在肺动脉的始部与右心耳之间沿冠状沟向右下行,绕过心右缘至心脏隔面,继续沿冠状沟向左行走,多数(约占88.12%)在后室间沟与房室沟的交叉点(后十字交叉)附近分为左室后支和后降支,少数右冠状动脉(约占7.24%)只达到后十字交叉,左房和左室后壁由左回旋支供血。极少数右冠状动脉终止于右室隔面( 2.85%)或锐缘部( 2.07%)而不达到后十字交叉。右冠状动脉在房室交点处往往突向深方,形成“ U” 形弯曲,并分为终支、后降支和左室后支。右冠状动脉一般分布于右房、右室前壁大部分、右室侧壁和后壁的全部、左室后壁部分和室间隔后1/3,包括左束支的后半及房室结(93%)和窦房结(60%)。[1][2] (图1-1)(图1-2)

图1-1右冠状动脉及其分支造影所见 # C02523 伽* p*i ii?n Agr 6S jears- U* JIANGMEN CENTRAL HOSP. CT EE

人系统解剖学图谱

---------------------------------------------------------------最新资料推荐------------------------------------------------------ 人系统解剖学图谱 人系统解剖学图谱绪论运动系统骨学总论躯干骨颅骨上肢骨下肢骨关节学总论躯干骨连结颅骨的连接上肢骨的连接下肢骨的连接肌学总论躯干肌头肌上肢肌下肢肌内脏内脏总论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男性生殖系统女性生殖系统会阴腹膜脉管系统心血管总论心脏动脉静脉淋巴系统内分泌腺系统感觉器视器前庭蜗器(位听器) 神经系统神经系统总论脊神经脑神经内脏神经脊髓脑干小脑间脑端脑传导路脑和脊髓的被膜脑血管脑室绪论一、人体解剖学的定义和地位人体解剖学(Human Anatomy) 是研究人体正常形态结构的科学。 属于生物科学的形态学范畴,是医学科学中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 变异: 超出正常变动范围;异常: 超出变异范围(胚胎发生时的改变,机能的改变。 ) ,有的称畸形。 二、人体解剖学的分科广义的解剖学包括: 解剖学、组织学、细胞学和胚胎学。 解剖学又可分为: 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 1 / 3

系统解剖学: 按机能划分,研究人体器官的形态、位置和构造(六个系统:运动系统、内脏学、脉管系统、感觉器、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 。 研究对象: 器官(形态不一,位置不同,构造相近) ;重点观察: 位置、形态和构造。 器官的位置: 大体定位、对比关系(起点、止点) 、周围毗邻。 器官的形态: 大体形态、局部划分、表面结构。 器官的构造: 实质性器官,切面描述;管性器官,分层描述。 骨: 主要观察形态。 (长骨分一体和端及其表面结构,扁骨分面、缘、角及表面结构,短骨分面及其表面结构,不规则骨分体突及其表面结构。 ) 关节: 主要观察组成及运动方式。 肌肉: 主要观察分布位置及功能。 内脏器官:

系统解剖学考试重点完整版

名词解释 1、胸骨角:胸骨柄和胸骨体连接处,形成向前凸的角,其两侧接第二肋软骨, 是计数肋序数的体表标记。 2、翼点:颞窝内额、顶、颞、蝶四骨相交点,此处骨质最薄,内面有脑膜中动 脉前支通过,此处外伤骨折,易损伤该血管造成颅内出血。 3、椎间盘:位于椎体之间,由外部纤维环和内部的髓核构成,连接相邻椎体,并起缓冲减震作用。 4、足弓:由跗骨和跖骨借起连结而形成凸向上的弓,分为前后方向的内、外纵弓,左右方向的横弓。 足弓的存在,使足三点着地,增加足的弹性和稳定性。 5、盆骨:由骶骨、尾骨和两侧的髋骨及其连结构成。 6、麦氏点: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点,通常在右髂前上棘与脐连线中外的1/3 交点处,该点称麦氏点。 问答题 1、分别写出臂部前、后肌群和大腿前、后肌群及其主要功能。 答:臂部前肌群有:肱二头肌、肱肌、喙肱肌,主要功能是屈肘关节; 后群肌有:肱三头肌,功能:伸肘。 大腿前肌群有:缝匠肌,股四头肌,主要功能:缝匠肌屈髋关节,屈膝关节;股四头肌能伸膝关节。 大腿后肌群有: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主要功能:伸髋关节;半腱肌、半膜肌能屈膝关节。 2、写出隔的位置、作用及主要裂孔名称。 答:膈肌为向上呈穹窿的扁薄阔肌,位于胸腹腔之间,成为胸腔的底和腹腔的顶。肌束起自胸廓下口的周缘和腰椎的前面。分部:胸骨部;肋部;腰部。位于第12胸椎前方有主动脉裂孔,有主动脉和胸导管通过;平第10胸椎前方有食管裂孔,有食管和迷走神经通过;平第8胸椎高度有腔静脉孔,有下腔静脉通过。膈肌收缩时胸腔容积扩大,助吸气,松弛时胸腔容积减小,助呼气。 3、试述肩关节的组成及结构特点。 答:肩关节是上肢最大的关节,由肱骨头和肩胛骨关节盂构成。关节盂浅而小, 周缘有纤维软骨构成盂唇,加深关节窝,肱骨头面积大;关节囊薄而松弛,其上部前、后、外侧有肌、肌腱和韧带加强;关节囊下部薄弱易形成肱骨头从下部脱位。肩关节可作屈、伸、内收、外展、旋内、旋外和环转运动,是人体活动范围最大,最灵活的关节。 4、颈、胸、腰椎的主要区别。 答:颈椎均具有横突孔。胸椎在椎体两侧的上、下和横突末端有小的关节面,即 肋凹。腰椎无上述特点。 第二部分内脏学 名词解释 1、咽峡:腭垂、腭帆游离缘、两侧腭舌弓和舌根共同围成的咽峡,是口腔和咽的分界。 2、齿状线:各肛柱下端与肛瓣附着缘共同围成齿状的环形线称齿状线。 3、肝蒂:肝门内有左右肝管、肝固有动脉左右支、肝门静脉左右支、淋巴管和 神经出入,这些出入肝门的结构,被结缔组织包绕,构成肝蒂。 4、肝门:肝的脏面中部有略呈“H”形的三条沟,其中横行的沟位于脏面中央,有左、右肝管,肝固有动脉 左、右支,肝门静脉左、右支和肝的神经,淋巴管等由此出入,故称肝门。 5、肺根:肺门有支气管、肺动脉、肺静脉、支气管动脉、支气管静脉、淋巴管和神经等出入,这些结构被

系统解剖学 肌肉(基础知识+课外+图谱)教案

一、总沦 1.肌的形态及构造肌附着于骨,由肌腹和肌腱两部分构成。肌腹主要是横纹肌纤维,色红、柔软且有收缩能力,肌腹外包裹有肌外膜。肌腱主要是平行的胶原纤维束,无收缩能力,多位于肌腹两端,附着于骨。扁肌的腱性部分称为腱膜。 依据肌的形态分为长肌(多见于四肢)、短肌(多位于躯干深层)、扁肌(多见于胸腹壁)和轮匝肌(位于孔、裂周围)。 2.肌的起止、配布和作用肌附着于两块以上的骨,中间跨过一个或多个关节,收缩时牵拉骨产生运动。通常将接近躯体正中面或肢根的附着点称为起点,另一端作为止点。肌在固定骨上的附着点为定点,在移动骨上的附着点为动点,肌的定点和动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换。 肌大多数配布于关节周围,每个运动轴的相对侧配布有一组作用相反的肌,每个动作都是由许多肌共同来完成。在运动中作为主要作用的肌为原动肌;与原动肌作用相同的肌为协同肌;在同一关节的两侧作用相反的肌是拮抗肌;对附近关节起固定作用,以防止原动肌产生不必要动作的是固定肌。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肌互相协调又互相配合。 3.肌的命名 依据肌的形状、位置、起止点和作用等命名,如依据作用分为屈肌、伸肌、收肌、展肌、旋后肌和旋前肌等。 4.肌的辅助结构在肌周围有许多辅助装置以协助肌的活动,具有保持肌的位置、减少运动时的摩擦和保护等作用,包括筋膜、滑膜囊和腱鞘。 (1)筋膜分为浅筋膜和深筋膜,浅筋膜位于真皮深面,包被整个躯体,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含有脂肪组织、浅静脉、皮神经和浅淋巴管等。深筋膜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包裹肌、血管和神经等。 (2)滑膜囊为封闭的结缔组织小囊,壁薄,内有滑液,多位于肌腱与骨面相接触处,以减少摩擦。有的滑膜囊位于关节附近并与关节腔相通,如髌上囊。 (3)腱鞘包裹于肌腱外面,存在于活动性较大的部位,如腕、踝、手指和足趾等处,使肌腱固定于一定的位置,并减少肌腱与骨面之间的摩擦。腱鞘分为纤维层和滑膜层,纤维层位于外层,为深筋膜增厚形成的纤维性管道,对肌腱起滑车和约束作用;滑膜层位于纤维层内面,由滑膜构成,为双层圆筒状结构。滑膜层的内层包裹于肌腱表面;外层贴于纤维层的内面和骨面,两层之间含有少量滑液,肌腱可在鞘内自由滑动。 二、躯干肌

史上最全受力分析图组

史上最全受力分析图组 【一】下面各图的接触面均光滑,对小球受力分析: 【二】下面各图的接触面均粗糙,对物体受力分析: 【三】分别对A 、B 两物体受力分析: 图1 图2 图3 图5 图6 图7 图9 F 图11 图10 图12 图8 图4 图19 物体静止在斜面上 v 图20 v 图21 v 图13 F v 图15 F v 图16 图14 F 物体处于静止 物体刚放在传送带上 图17 物体随传送带一起 做匀速直线运动 图18 F 图22 物体处于静止〔请画出物体 受力可能存在的所有情况〕 F 图23 v 图28 杆处于静止状态,其中 杆与半球面之间光滑 图29 杆处于静止状态,其中 杆与竖直墙壁之间光滑 图30 杆处于静止状态 图31 O A B C 图32 匀速上攀 图33 v v 图34 匀速下滑 A B F 图36 A 、 B 两物体一起 做匀速直线运动 A 、B 两物体均静止 A B 图37 F 图42 B v A A 、B 两物体一起匀速下滑 A 、 B 、 C 两物体均静止 B C 图38 F A 随电梯匀速上升 v (7) (9) (8)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三球静止 (25) (26) (27) 小球A静止 A、B匀速运动A、B匀速运动 〔37〕〔38〕〔39〕〔40〕A、B、C三者都静止,分别画出ABC三者的受力图 分别画出各物块的受力分析图 此环为轻环,重力忽略 弹簧处于压缩状态 A沿墙壁向上匀速滑动 O P Q AO表面粗糙,OB表面光滑 分别画出两环的受力分析图

史上最全,分析问题的7种思维方法

史上最全,分析问题的7种思维方法交流学习吧2018-07-01 09:29:00 不管是在职场中还是生活里,我们都会遇到很多问题,如果没有清 晰全面的思维方式,问题面前,势必难上加难。今天,给大家带来 一些经典好用的思维方式,也希望朋友们学起来,用起来,遇到问 题时候快速分析,解决掉它们! 以下信息均整合于网络各处,仅做汇编分享。来源:@培训人社区转 载请予以说明 一6顶思考帽法 白色思考帽、绿色思考帽、黄色思考帽、黑色思考帽、红色思考帽、蓝色思考帽

英国学者爱德华·德·博诺(Edward de Bono)博士开发 “6顶思考帽”提供了“平行思维”的工具,避免将时间浪费在互相争执上。强调的是“能够成为什么”,而非“本身是什么”,是寻求一条向前发展的路,而不是争论谁对谁错。 在工作中运用6顶思考帽,将会使混乱的思考变得更清晰,使团体中无意义的争论变成集思广益的创造,使每个人变得富有创造性。但人不能同时戴2顶帽子,所以采用这种方法可以让你好几种情绪中进行平行思考。

人的思维是通过提问来引导的,一个人是积极还是消极,取决于他给自己提的问题。同样的下雨天,消极的人在统计因为下雨,给自己带来的损失,积极的人在问自己下雨我可以做哪些有意义的事情。 二SWOT分析法 四个英文单词的缩写,Strengths Weaknesses Opportunities Threats 最早由美国旧金山大学管理学教授提出,由哈佛大学商学院的安德鲁斯教授1971年在《公司战略概念》中最终确立。

用来确定企业自身的竞争优势、竞争劣势、机会和威胁,从而将公司的战略与公司内部资源、外部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的一种科学的分析方法。对于优势和弱势是内部环境的分析,机会和威胁是对于外部环境的分析。 这个模型可以用于多种方面,任何和商品,贸易,竞争有关系的都适用,而人也是一种商品。在工作中,这个模型同样可以帮助你理清现状,分析问题。 三麦肯锡7步分析法 善于解决问题的能力通常是缜密而系统化思维的产物,任何一个有才之士都能获得这种能力。有序的思维工作方式并不会扼杀灵感及创造力,反而会助长灵感及创造力的产生。咨询公司解决问题的方法,不仅对于解决企业问题非常有效,对于解决任何需要深入思考的复杂问题都值得借鉴。

史上最全受力分析图组(含答案)

F面各图的接触面均光滑,对小球受力分析: F面各图的接触面均粗糙,对物体受力分析: () H() 图 17 物体刚放在传送带上 图18 物体随传送带一起 做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处于静止(请画出物体 受力可能存在的所有情况) 受力分析 图13图14 物体处于静止 图15图16图20 图3 图7图8

杆处于静止状态,其中 杆与半球面之间光滑 三、分别对A、 图29 杆处于静止状态,其中 杆与竖直墙壁之间光滑 B两物体受力分析: 图36 A、B两物体一起 做匀速直线运动 图33 匀速上攀 A、B两物体均静止 图34 匀速下滑 A、B、C两物体均静 止

(19 (23) (24 ) (22 ) (25 ) B (29) (30) (28 )

分别画出各物块的受力分析图 (31 ) 9 > A、B匀速运动 ■ 7 y z ■- B匀速 (37)C三者都静止 (38)

坯力分析 、下豪許牌的椎■帼的覚.Hh舛小堺響Fj炉Uh I Io 二、下■各图的接i*血旬削■?对弓力分靳“ in \1 Wf+Vb J 静 il 1*1' ,-JU 11 阳17 If i 圏 &■ 图 19 物休静11 n斜M I d J 图却 —L 物体関传送带-却■ 匀jUtk运动 物体刚叙在博擡帝上 F?± (?attl?Hk 3

I H 处卜静lUsfc.其中 杆 与丰環面之间光灣 H 处J A : A A B z v 杆处于静血状恚i,其中 轩与径直1?上简光卅 Gwi 匀遽卜曲 醴电梯匀速上升 am A .乩亡两物俸均辭止 「1 1 A.月两物体一起匀速下滑‘ 图歼 』、占两物体购静止 4凰33 匀連匕華 圈坯 .4,甘简物体■-起 r^s* G& L

史上最全技术形态图形图解经典资料

史上最全技术形态图形图解经典资料 整理by廖大相形态分析是技术分析领域中比较简明实用的分析方法,把股价走势中若干典型的形态作出归纳,并命名之。被分为两大类:反转形态和中继形态。我们先说说反转形态。反转形态表示趋势有重要的反转现象,整理形态则表示市场正逢盘整,也许在修正短线的超卖或超买之后,仍往原来的趋势前进。 反转形态:头肩型、三重顶与底,双重顶与底,V型顶与底,圆型还有三角形、菱形、楔形、矩形 整理形态:三角型、对称三角型、上升三角型、下降三角型、扩散三角形、菱型、旗型、楔型、矩型

第一部分反转形态

反转形态-----1、头肩型 绝大多数情况下,当一个价格走势处于反转过程中,不论是由涨至跌还是由跌至涨,图表上都会呈现一个典型的“区域”或“形态”,这就被称为反转形态。一个大的反转形态会带来一轮幅度大的运动,而一个小的反转形态就伴随一轮小的运动。 反转形态的特性 1、反转形态的形成在于先有一个主要趋势的存在 2、趋势即将反转的第一个信号通常也表示重要趋势线的突破

3、图形愈大,价格移动愈大 4、顶部形态形成的时间较底部图形短,且震荡较大 5、底部形态的价格幅度较小,形成的时间则较长。 头肩顶/底是最为人熟知而又最可靠的主要反转形态,其它的反转形态大都仅是头肩型的变化形态。形成的时候,通常在最强烈的上涨/下降趋势中形成左肩,小幅回调后再次上行/下降形成头部,再次回调(幅度可能略大些)后的上行/下降,形成右肩。两次回调,通常为简单的zigzag形态(该形态,常常反映了市场急于完成回调)。 头肩顶/底形态在实际中,并不都是很完整的,也不一定很标准。然而,在形成的时候,成交量/动量都相应地表现出某种共同的特征。即:在左肩形成时,由于通常伴随在在最强烈的上涨/下降趋势中(第三浪特征)形成,动量最大,市场交投活跃,充斥着大量的各种利好传言,动量/成交量达到最大高峰状态。头部形成时,尽管各种利好消息仍然不断出现,股价也随之不断w创出新高,然而此时,动量/成交量出现萎缩,递减的现象。这是见利好出货的阶段,对后市转向悲观的投资者开始逐步抛出/买进(下跌中,头肩底),出现了头部。然而,仍然有部分投资者出于对原有趋势继续维持的乐观状态,继续逢低买入/逢高卖出(下跌中,头肩底),但是动量明显下降,交投量不再活跃,趋于衰竭,于是形成了右肩。鉴于维持原有运行趋势的动能衰竭,再次朝向与原有的运行方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