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发展一体化若干问题解读

城乡发展一体化若干问题解读

徐祥临:中央党校经济学部教授

今天的题目是《城乡发展一体化若干问题解读》,主要有四方面内容。

一、如何正确理解“城乡发展一体化”

首先,关于城乡发展一体化,《决定》的第六部分的题目就是《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现在中央文件标准的说法叫城乡发展一体化。

城乡发展一体化包括经济、社会、政治、生态是全面的,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叫五位一体,经济、社会、文化、政治、生态。学习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一定要把中央的精神理解到位,要字斟句酌地把它领会准确了。我们要通过发展来解决一个城乡发展差距过大的问题,让它实现一体化这样一个目标,从老百姓日常生活、就业、收入等方面实现无实质性差别。发达国家是不谈这个问题的,这是我们作为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一个课题。所以大家首先要把城乡发展一体化这个概念搞清楚。

十八届三中全会特别强调城乡发展一体化这个问题。实际上从十七大,甚至可以说从十六大就强调到2020年小康目标问题,特别是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到2020年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十六大的时候,江泽民同志对在2000年实现的小康目标有一个评价,他说“我们到2000年,小康的目标基本实现了。”在十二大的时候,我们提出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然后到2000年再翻一番,相对于1980年就是翻两番了。第二步就是要实现小康,小康就是人均GDP800美元,到2030年要达到中等发展国家的水平,这是小平讲的三步走发展战略。

江泽民还说“我们按照人均800美元的标准来衡量,小康了,但是这个小康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不平衡”。也就是说我们的小康虽然实现了,如果站在1980年看2000年那个小康很了不起,但是站在2000年,我们中国人已经开放了,眼界已经拓展到全世界了,再来看看我们的小康,还是比较可怜的。

不全面什么意思?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比较大,其中发展差距最大的就是农民人均纯收入,只达到了原来规定的67%。不全面还表现在东部、中部、西部发展差距比较大,城乡之间发展差距比较大,所以叫低水平、不全面、发展不平衡。到胡锦涛同志主政后,他就提出要把“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来解决。胡锦涛这届中央领导集体把低水平

这个问题解决了,解决到什么程度?我们现在人均GDP已经达到6千美元以上了,已经进入中等发达国家程度,这个应该说又是一个巨大的成就。我们的小康和发达国家相比,水平还不高,但是作为发展中国家,从小康这个标准来衡量,不再说低水平了。不全面、不平衡这个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解决。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这届中央领导集体要解决,就是到2020年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二、如何理解城乡二元结构是城乡发展一体化最大障碍

城乡二元结构这个概念是我们党中央提出来的,在我们党的文件中能找得到。它的语义来源于二元经济结构,二元经济结构这个概念是197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刘易斯在1954年的时候提出的。他在《劳动力无限供给条件下的经济发展》这篇论文中,研究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问题,他说,“发展中国家要想改变落后面貌,它也要像发达国家那样进行资本积累”。发达国家发展的过程就是一个资本积累的过程,刘易斯说他的研究是依据两个经济学家的理论,一个是马克思,一个是亚当.斯密。他发现发展中国家存在两类性质不同的国民经济部门,一类是叫现代经济部门,来自于欧美发达国家或者说是发展中国家的一些人向发达国家学习,把发达国家的一些企业的形式、经济形式引入到发展中国家来。

发展中国家怎样进行资本积累?刘易斯说发展中国家的国民经济都是传统部门跟现代经济部门构成,传统经济部门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这个是刘易斯理论最关键的东西,剩余劳动力是什么意思?它跟失业不一样,失业是现代经济、国民经济运行中一个现象,有些人一时找不着工作,但是通过体制机制创新,通过宏观调控,失业问题是可以解决的,而传统部门存在剩余劳动力,这个问题在传统经济部门中是解决不了的,是必然存在的,传统部门是一个简单再生产,不是追求利润最大化。

刘易斯指出发展中国家要发展,就要进行资本积累,要充分利用传统部门这部分剩余劳动力。所以现代部门就以很低的工资水平吸收传统部门的剩余劳动力,现代部门的工资成本就比较低,然后利润空间就比较大,把利润再投入生产过程,这就叫资本。利润不投资,把它存到银行里,这不叫资本。成本越低,利润就越大,利润空间越大,就容易进行资本积累。刘易斯的理论内容告诉我们,发展中国家在工业化、城镇化起步阶段,一定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也就是利用剩余劳动力,这个理论被我们中国30多年的改革开放、经济高速发展的实践所证明。当然我们党中央制定政策时是不是都都学习了刘易斯,那不一定,只是说刘易斯这个理论它说明我们这些年发展的路子走的是对的,或者说我们发展

路子也证明刘易斯在50年代提出这个理论也是对的。所以大家理解二元结构,一定要理解它是存在着两类性质不同的部门,要想发展产生动力,要把传统部门剩余的生产要素或者是利用效率比较低的、配置效率比较低的要素利用起来。

城乡二元结构的说法是来自于刘易斯,但是城乡二元结构这个概念是我们党提出来的,这个概念准确形象地概括了我们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它并不仅单纯指我国在经济上存在小农经济系统与现代工商业经济系统的差别,它是指小农经济跟现代经济系统的差别,在政治、文化、社会、生态这些方面也存在着明显的时代性的差别。户口制度加固了、加强了城乡二元结构这个色彩,大家不要简单的把户口等同于二元结构,二元结构它是发展中国家还没有到达发达国家的水平之前的必然的现象。实际上现在很多发展中国家已经把我们当成发达国家了,到东京,比较一下北京,没有太大的差别,现在主要是城市管理水平,包括老百姓的社会公共意识可能还有点差别,但是都不是本质差别。如何转变城乡二元结构,是我们党面临的重大的历史性课题。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提供了转变城乡二元结构的不二法门

第三,我讲一点自己在这方面研究的心得体会。党中央把城乡二元结构这个概念提出来,在理论上是一个重大的创新。怎样转变二元结构呢?在二元结构这个问题上,有的学者简单迷信刘易斯的理论,好像解决二元结构刘易斯的理论就够了,按照刘易斯那个东西搞就行了,这点我认为有点教条主义。我在中央党校从事“三农”方面的教学,跟地方和党的各部门领导干部接触比较多,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跟一般的学者不一样。大概十多年以前,我在中央党校地厅级领导干部班上讲完“三农”课,第二天进行小组讨论,有一个来自于部队的领导干部给我提了一个问题,说现在解决三农问题有当年毛主席领导我们打天下难吗?他问我这么一个问题,当时我无话可说,我没回答。但他提出的问题引起了我的深思,激起了我研究党史、党的基本理论的兴趣。之后几年,我把《毛泽东选集》和胡绳的《中国共产党70年》反复地看了一遍。结果我发现对二元结构国情的认识不是从刘易斯开始的,是从我们共产党开始的。什么时候开始的呢?20世纪二三十年代就开始了。何以见得呢?大家知道中国旧社会的基本性质是半封建半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代表是什么呀?上海的租界是典型的代表,租界不就是洋人在那儿搞工商业,不就是现代经济部门吗?所以上海有十里洋场之说,十里洋场那时候就有电车。半封建是什么?半封建从经济上来讲就是小农经济,男耕女织的生活。所以我们党早就认识到中国是个二元结构的社会,只是没用二元结构这个概念,叫半封建半殖民地,说的是客观实在,这个太了不起了。蒋

介石为啥失败啊?蒋介石不同意中国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跟共产党的根本差别就是对中国社会性质的判断是不一样的,他代表了中国农村地主的利益、城市帝国主义的利益和大资本家的利益;而我们共产党要革地主的命,代表贫下中农、无地少地农民的利益;革帝国主义的命,代表了中华民族的利益。对社会性质的判断,共产党跟国民党是不一样的。为什么国民党失败了?就是他代表的是少数人,我们代表的是多数人。大家一定要对我们党的历史、中国的近现代史有一个比较清楚的了解。为什么共产党行?他代表多数人。为什么国民党不行?他代表少数人。

对中国社会性质的判断是党的六大做出的,当时认识到了中国两半社会的性质,但是究竟怎么样解决半封建半殖民地的问题,没有找到很好的解决办法。谁解决了这个问题呢?毛泽东。他运用半封建半殖民地理论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毛主席跟党内左倾教条主义者的最大区别是什么?他不在于对中国社会性质的判断,而是在于怎么样解决这个半封建半殖民地问题,来自苏联的理论就是让中国搞城市武装暴动。毛主席深刻地认识到了中国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王明、博古等人没有深刻地认识到中国是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而对这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两边他们理解得很肤浅,毛泽东深刻认识到了。毛泽东为什么带领我们党要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1936年,毛泽东写了一部著作叫《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在这部著作中系统地阐述了中国革命为什么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他讲中国农村包围城市有四点理由:第一,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第二,敌人强大;第三,我们弱小;第四,经过土地革命,农民认识到了,只有共产党才是真心解决他的土地问题,也就是农民认可了共产党。在这四条理由中,最重要的是中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毛泽东概括出当时中国就是二元结构社会。他是这样说:微弱的资本主义经济和严重的半封建经济同时存在,近代式的若干工商业都市和停滞着的广大农村同时存在,几百万产业工人和几万万旧制度统治下的农民和手工业工人同时存在,管理中央政府的大军阀和管理各省的小军阀同时存在,反动军队中隶属于蒋介石的所谓中央军和隶属各省军阀的所谓杂牌军这样两部分军队同时存在,若干的铁路航路汽车路和普遍的独轮车路、只能用脚走的路和用脚还不好走的路同时存在。

毛泽东很形象地描述了中国的二元结构社会。大家看刘易斯是怎么描述的?他说:我们发现,象矿业或电力业这种少数高度资本主义化的工业与最原始的技术并列;少数高级商店处于大量老式商贩包围之中;少数高度资本主义化的种植园处于农民的汪洋大海包围之中……人与人之间也有同样的对照,一方面是少数完全西方化的、衣冠楚楚的当地人,

他们在西方大学受过教育,讲西方语言,以贝多芬、穆勒、马克思和爱因斯坦为光荣;另一方面是大量生活在完全另一个世界的乡下人。刘易斯描述的是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现象。刘易斯对二元结构的形象化描述和毛泽东对中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形象化描述是不是如出一辙?叫异曲同工嘛,毛泽东很了不起的。

我建议大学生村官好好读原著,光读教授的东西不行。来自于西方的教条更不行,教条一般来说都是对的,但是把它教条化了就不行了,就那点东西。教条的背后都是大师们对社会、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等全方位的体验,然后提炼出那么一点东西,不了解背后的那些东西是不行的,就像看一个植物,光看花不行,不看茎叶,特别不看根和它的生长环境,就获得不了好的花朵,就是这么一个道理。

我们说毛泽东与刘易斯从不同的角度发现了中国存在的二元结构这样一个特性,他们都是伟大的。相比之下毛泽东更伟大,他的伟大就在于从传统落后的社会中发现并形成了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主体力量,他用土地把传统农民变成革命的主力军。而刘易斯不这样看,他认为传统部门就是提供剩余劳动力,在他眼里发展现代经济主要靠资本家和现代经济部门,农民就是提供剩余劳动力,在剩余劳动力吸收完之前,你的工资水平不能提高。这意味着什么?经济发展了,劳动人民不能分享发展成果,所以我们对农民工的权益很忽视,原因就在这一点。所以,我们转变二元结构一定要从党的理论中汲取智慧,毛泽东是积极地看待传统部门的,我们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要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这个理论来源我认为非常重要。通过我这么一讲,你看我们共产党是不是很厉害?毛泽东是不是很厉害?

所以大家要有理论自信。大家对二元结构这个概念有一个基本的理解了,特别是怎么样转变二元结构,从方法论的角度,我又给大家讲了,毛泽东的农村包围城市这个革命道路的创建是和二元结构理论有关系的。我们要重视传统部门普通劳动者的利益诉求,只要给他利益就能变成革命的主力军,给他利益的同时也就能变成现代发展的动力。实际上围绕着二元结构、城乡二元结构这两个概念,我给大家做了一个理论上的讲解,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特别是激发大家能够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学习经典的兴趣。

四、转变城乡二元结构要求体制机制创新

首先,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基本机制。我们要做到城乡要素平等交换,怎么样做到平等交换?最基本的体制机制就是市场配置资源,这是对的,大家一定要把握这一点。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基本精神就是市场在配置资源中起决定性作用,这点没有问题。在城乡发展一

体化这样一个发展战略下,单纯讲市场也不行,必须健全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互惠、城乡一体这样新型城乡关系和工农关系,这才是根本的体制机制,当然这离不开市场机制。最后达到的目标是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就是农民手里掌握的生产要素要有回报,劳动力、土地、农产品等基本要素应该跟城镇居民一样获得大体相等的报酬,这样才行。这是第一个基本机制,就是城乡要素要平等交换,体现的要素报酬应该大体相当,如果有些差别,那也是市场竞争的波动。这是第一个,就是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体制机制。

第二,改革户籍制度。城乡二元户籍造成了城乡居民权利不平等,这种权利上的差别要逐渐取消,当然一下子取消也不行。对于户口制度,中央要求中小城镇一下子放开,中等城市有条件地放开,大中城市要采取稳妥的措施逐渐放开,要有一个过程。所以户口制度是不对的,户籍管理是应该的,户口制度造成城乡居民权利不平等这是不对的,但是要科学稳妥地解决。

第三,改革土地制度。土地制度也造成了很大的矛盾,特别是廉价征用农民的土地,这个问题要解决,还有滥占耕地等,这些问题都要解决掉。大家也不要一谈到土地问题,好像都是农民吃亏,这个也不是。我前年在北京海淀区讲课,遇到四季青乡党委书记,我问他征地上有啥难题?他说农民追着我让到他村搞拆迁,问为什么别的村拆迁了我们这不拆迁?就像这样的农民,不存在强行拆迁的问题,他追着你党政领导要你拆。这里面不要以为都有很大问题,在征地问题上,大概三分之一农民很高兴,三分之一工作做好就没有啥问题,基本上农民也是高兴的。还有三分之一就是强拆农民的土地,占有农民的利益。这主要是经济发展水平比较落后的地区搞土地财政,通过征用农民的土地然后进入政府的土地储备,政府上万元征用一亩土地,卖三五十万、甚至百八十万,从中间赚取差价充实当地财政,这个地方问题比较多。

第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这里边有软件的、有硬件的,比如说教育、科技、文化、卫生、养老等,还有交通、能源、通讯、水利等,这属于基本公共服务,这些城乡要均等化。从教科文卫、养老、社会保障、交通、能源、通讯、水利等这方面让城乡能够享受均等化的服务,叫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这是财政上的目标。还有一个非常重要就是发展现代农业。什么是现代农业?一是高产,人多地少就要高产,然后做到高效,就是效益好,农民有积极性。二是生态,保护生态环境。三是安全,主要食品安全。这个安全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数量安全,得够吃,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最基本的就是解决粮食问题,用习

近平总书记的话说就是饭碗端在自己的手里,这是数量问题。另一方面是质量安全,就是食品安全,农药、化肥、激素残留不要超标。做到这些,也就是现代农业了。

要做到城乡二元结构的转换和城乡发展一体化,大体上有这些内容也就差不多了,这就是我要讲的内容。

出师表

两汉:诸葛亮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