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构造复习资料

建筑构造复习资料
建筑构造复习资料

<<建筑构造>>

第一节建筑的构造组成

1.2 建筑物的主要组成部分

基础:建筑物的垂直承重构件与支承建筑物的地基直接接触的部分

墙或柱:承重或者不承重,起围合作用

楼地层:提供使用者在建筑物中活动所需要的各种平面,产生荷载

饰面装修:美化建筑表面、保护结构构件、提高建筑物理性能

楼电梯:建筑物上下楼层之间联系的交通枢纽

屋盖:承受由于雨雪或屋面上人所引起的荷载并主要起围护作用

门窗:提供交通及通风采光,外墙上的门窗兼有分隔和维护的作用。

第二节建筑物的类型

一、按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分居住建筑、公共建筑

建筑物根据其使用性质,通常可以分为生产性建筑和非生产性建筑两大类。

宏观上分为民用建筑、工业建筑、农业建筑

二、按建筑的修建量和规模大小:大量性建筑、大型性建筑

三、按建筑层数分类:低层建筑、多层建筑、高层建筑

四、按民用建筑的耐火等级

耐火极限:指的是在标准耐火试验条件下,建筑构件、配件或结构从受到火的作用时起,到失去稳定性、完整性或隔热性时止的这段时间。用小时表示。

燃烧性能:不燃烧体、燃烧体、难燃烧体

第三节影响建筑构造的因素和设计原则

1)外界环境的影响:外界作用力、人为因素、地域气候条件

2)使用者需求

3)建筑技术条件

4)建筑经济因素

恒载(ex:结构自重)

活荷载(ex:人群、家具、风荷载、雪荷载、地震荷载等)

风荷载:对高层影响大(特别是沿海地区)

地震荷载:破坏力大,应引起重视

二、建筑构造的设计原则:坚固实用、技术适宜、经济合理、美观大方

第四节建筑模数协调

模数:是选定的标准尺度单位,是尺寸协调的增值单位。所谓尺寸协调是指房屋构配件及其组合的建筑中,与协调尺寸有关的规则,供建筑设计等采用,其目的是使构件安装吻合,并有互换性。

基本模数:建筑模数协调统一标准中的基本尺度单位,用符号M表示。

导出模数:分为扩大模数和分模数。

扩大模数为基本模数的整数倍。

分模数为整数除基本模数。

模数数列及其应用:

模数数列是以基本模数、扩大模数、分模数为基础扩展的数值系统,其扩展幅度和数值见表。模数数列根据建筑空间的具体情况拥有各自的适用范围,建筑物中的所有尺寸,除特殊情况外,一般都应符合模数数列的规定。

1.4.2 几种尺寸及其相互关系

标志尺寸:用以标注建筑物定位轴线之间的距离(跨度、柱距、层高等)以及建筑制品、建筑构配件、组合件、有关设备位置界限之间的尺寸。

构造尺寸:是生产、制造建筑构配件、建筑组合件、建筑制品等的设计尺寸,一般情况下,构造尺寸为标志尺寸减去缝隙或加上支承尺寸。

实际尺寸:是建筑构配件、建筑组合件、建筑制品等生产制作后的实有尺寸,实际尺寸与构造尺寸之间的差数应符合建筑公差的规定。

定位轴线:用来确定建筑物主要结构构件位置及其标志尺寸的基准线,同时也是施工放线的基线。用于平面时称平面定位轴线;用于竖向时称为竖向定位轴线。

1.2.3.1 平面定位轴线

平面定位轴线应设横向定位轴线和纵向定位轴线。

横向定位轴线的编号用阿拉伯数字从左至右顺序编写;纵向定位轴线的编号用大写的拉丁字母从下至上顺序编写(图1.3)。

定位轴线也可分区编号,注写形式为“分区号-该区轴线号”(图1.4) 。

当平面为圆形或折线形时,轴线的编写分别按图示方法进行

1.4.4 常用专业名词

纵向:指建筑物的长度方向。

横向轴线:平行于建筑物宽度方向设置的轴线,用以确定横向墙体、柱、梁、基础的位置纵向轴线:平行于建筑物长度方向设置的轴线,用以确定纵向墙体、柱、梁、基础的位置开间:两相邻横向定位轴线之间的距离。

进深:两相邻纵向定位轴线之间的距离。

层高:指层间高度,即地面至楼面或楼面至楼面的高度。

净高:指房间的净空高度,即地面至顶棚下皮的高度。它等于层高减去楼地面厚度、楼

建筑高度:指室外地坪至檐口顶部的总高度。

建筑朝向:建筑的最长立面及主要开口部位的朝向

建筑面积:指建筑物外包尺寸的乘积再乘以层数,由使用面积、交通面积和结构面积组成。使用面积:指主要使用房间和辅助使用房间的净面积。

交通

结构面积:指墙体、柱子等所占的面积。

第2章墙体

●房屋的重要组成部分

●墙的造价约占工程总造价的30%~40%,墙的重量约占总重量的40%~65%

●从使用、结构、施工、经济等因素综合考虑墙体材料和构造方案的选择以保证建筑物的质量、造价、施工工期

§2.1 墙体的类型及设计要求

一、墙体的类型

1、按墙在平面中的位置与朝向分类

●外墙——位于建筑物外围的墙

内墙——位于建筑物内部的墙

横墙——沿建筑物短轴方向布置的墙

纵墙——沿建筑物长轴方向布置的墙

●横向外墙——俗称“山墙”

2、按受力情况分类

●承重墙——直接承受上部荷载的墙(墙下条形基础)

●非承重墙——不承受外部荷载的墙

自承重墙——不承受外部荷载,仅承受自身重量的墙(墙下条形基础)

填充墙——位于框架梁柱之间的墙体

幕墙——不承受外部荷载,且自身重量由框架、梁和楼板承受、悬挂在建筑物外骨架的墙

隔墙——仅起分隔空间作用的非承重墙

3、按材料和构造方式分类

●实体墙——一种材料所组成的墙(ex:普通砖墙、砌块墙、混凝土墙)

●空体墙——也是一种材料所组成的墙,但材料具有孔洞(如:空心砖墙、空斗砖墙)●组合墙——由两种以上材料组合而成的墙

4、按施工方法分类:块材墙、板筑墙、板材墙

1、结构布置方案

原则:各层承重墙、门窗洞口上下对齐

1)横墙承重:将楼板、屋面板等沿建筑物的纵向布置、搁置在横墙上。

●特点:⑴、整体性好、空间刚度较大,利于抗风力、地震力等水平荷载。

⑵、纵墙开门窗灵活,容易组织穿堂风。

●适用:横墙较多,间距较小的建筑,可以满足较大空间的要求,但房屋空间刚性大。

2)纵墙承重:将楼板、屋面板等沿建筑物的横向布置、两端搁置在纵墙上或纵向梁上。

●优点:开间大小划分灵活、楼板等构件规格少

缺点:房屋刚度较差,纵墙开门窗受限制。

●适用:需要较大开间的建筑物,地震区不宜采用。

3)混合承重:由纵墙和横墙共同承受楼板、屋顶荷载的承重方式

●优点:建筑物平面布置较灵活、刚度好

缺点:楼板类型偏多,铺设方向不一,施工麻烦

●适用:开间、进深尺寸变化较多的建筑

4)墙与内框架承重(部分框架承重):采用外墙和钢筋混凝土梁、柱组成的内框架共同承受楼板、屋顶的荷载。

●特点:框架梁的一端搁在墙上,另一端搁在柱上

●适用:内部需要较大使用空间的建筑,不宜用于地震区

■限高

砌体房屋总高度(m)和层数限制

建筑外墙面的保温层构造应该能够满足:

(1)通过对材料的选择,提高外墙保温能力减少热损失:

(2)防止外墙中出现凝结水:

(3)防止外墙中出现空气渗透

§3.2 块材墙(砌体墙)构造

一、块材墙材料

㈠、砌筑块材(砖):黏土砖、石材、水泥砌块等

●常用黏土砖:红砖、青砖

●黏土砖标准规格:240mm×115mm×53mm

●砌1m3的砖砌体(灰缝厚10mm):需512块黏土砖

●黏土砖的强度等级:MU30、MU25、MU20、MU15、MU10、MU7.5六级

承重多孔砖:实际尺寸为240mm(长)X115mm(宽)X90mm(厚)及190mm(长)X190mm(宽)X90mm(厚)等

水泥砌块: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的常见尺寸为190mmX190mmX390mm,辅助块尺寸为90mmX190mmX190mm和190mmX190mmX90mm等;

煤灰硅酸盐中型砌块的常见尺寸为240mmX380mmX880mm和240mmX430mmX850mm 等;

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长度多为600mm,其中a系列宽度为75mm、100mm、125mm和150mm,厚度为200mm、250mm和300mm;b系列宽度为60mm、120mm、180mm等,厚度为240mm和300mm。

㈡、胶结材料(粘结材料)

常用粘结材料的主要成分——水泥、黄砂、石灰膏

级配——不同的材料配合的重量比

1、水泥砂浆:由水泥、黄砂的混合物加水拌和而成,常用级配1:

2、1:3

特点:水硬性材料、强度高

适用:砌筑潮湿部位砌体(如:基础)

2、混合砂浆:由水泥、石灰、黄砂砂混合后加水搅拌而成,常用级配1:1:6或1:1:4 特点:强度较高、和易性较好

适用:常用于砌筑地面以上的墙体

水泥砂浆的强度和防水性能要高于混合砂浆;混合砂浆的和易性优于水泥砂浆。

±0.000以下用水泥砂浆砌筑,±0.000以上用混合砂浆砌筑。

二、组砌方式

原则:“错缝搭接,避免通缝,横平竖直,砂浆饱满”

●错缝目的:防止墙体出现连续的垂直通缝,影响墙的强度和整体性

砌块墙体砌块搭接处钢筋网片的设置方法:用空心砌块做配筋砌体

三、墙体尺寸(墙厚、洞口尺寸)

勒脚(俗称:墙根):外墙与室外地面接近的部位,一般情况下,其高度为室内地坪与室外地面的高差部分。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