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基站的作用和优缺点》

《不同基站的作用和优缺点》
《不同基站的作用和优缺点》

《不同基站的作用和优缺点》

宏基站一般有专用的机架,可以提供容量,下面介绍其主要特点和应用环境。

1、特点

容量大,需要机房,可靠性较好,维护方便。

覆盖能力。比较强,使用的场合较多;馈线长度大于70m 时,馈线损耗较大,对覆盖有一定的影响。

容量。根据配置的载频数,支持的用户数可以变化;总的来说宏基站可以支持的容量比其他产品要大很多。

组网要求。2mbps传输(可用微波或光纤)。

缺点。设备价格较贵,需要机房,安装施工较麻烦,不易搬迁,灵活性差。

2、应用环境

广域覆盖。城区广域范围的覆盖;郊区、农村、乡镇、公路的覆盖。

深度覆盖:城区内话务密集区域的覆盖,室内覆盖(作为室内分布系统的信号源)。微基站:

微基站可以看成是微型化的基站,将所有的设备浓缩在一个比较小的机箱内,可以方便安装;同时微基站和宏基站一样可以提供容量。微基站的主要特点和应用环境如下。

1、特点

体积小,不需要机房,安装方便;不同作用的单板一般集成

在设备上,维护起来不太方便;覆盖能力:可以就近安装在天线附近,如塔顶和房顶,直接用跳线将发射信号连接到天线端,馈缆短,损耗小;可以根据覆盖需求选择相应功放的微基站,其覆盖范围不一定比宏基站小;容量:微基站体积有限,可以安装的信道板数量有限,一般只能支持一个载频,能提供的容量较

组网要求。2mbps传输(可用微波或光纤)。

缺点。室外条件恶劣,可靠性不如基站,维护不太方便。00

2、应用环境

深度覆盖。城区小片盲区的覆盖,室内覆盖(如作为室内分布系统的信号源),城区的导频污染区覆盖。

广域覆盖:采用大功率微蜂窝覆盖农村、乡镇、公路等容量需求较小的广域覆盖。宏基站和微基站均包括三种类型:s1/1/1(含s

1、s1/1)、otsr、o1。常用基站扇区配置

基站扇区配置适用原则典型使用区域

三扇区最主要的扇区配置,能够承载较高的业务量,广泛应用各类地区。市区、密集市区、繁华乡镇等

全向站主要解决信号覆盖;针对话务量较低而且覆盖受限的区域。农村地区、山区单扇区/两扇区主要解决信号覆盖;针对有明确覆盖需求或话务量集中的区域。交通干线、室内覆盖(地下停车场等)

otsr(全向发射扇区接收)主要解决信号覆盖;针对有明确覆盖需求、覆盖范围广、当前话务较低的区域。乡镇、开发区等射频拉远

射频拉远是指将基站单个扇区的射频部分用光纤拉到一定距离之外发射的设备,光纤拉远的基带部分安放在原基站,可以和原基站的其他扇区共用ce等资源,可以提供容量。下面介绍射频拉远的特点和应用环境。

1、特点

体积小,安装方便,不需要专门的机房,可以将设备放置在比较远的位置,用光纤把信号送到发射点。

由于可以补偿拉远带来的传输延迟(基站侧芯片集成器用延迟的方法对传输延迟进行补偿),与光纤直放站相比没有了延迟导致的各种问题。远端模块的维护不太方便,选用时需要注意。

覆盖能力:馈缆损耗很小,覆盖能力较强。容量:占用基站一个扇区的容量。

组网要求。需要一根专用光纤与源基站连接。

缺点。室外条件恶劣,可靠性不如宏微基站,维护不太方便。

2、建议应用环境

机房位置不理想导致馈缆很长的站点,使用射频拉远将射频部分拉到天线附近,减少馈缆损耗,增加覆盖范围。

容量需求比较大,但无法提供机房的区域。

广域覆盖。用于高速公路、农村、乡镇等区域。为了节省投资,可以设计多扇区基站,用射频拉远把其中某些扇区信号送到合适的地点,如绕开山体的阻挡等,最大限度满足覆盖需求。

深度覆盖:用在城区地形地貌比较复杂的区域,比如某个基站的某些扇区发射方向存在遮挡时,可以用射频拉远把信号送到遮挡物的后面发射。直放站:

直放站是一种信号中继器,对基站发出的射频信号根据需要放大,本身不能提供容量,其应用环境主要包括覆盖不好且容量要求比较小的区域和容量要求比较小的广域覆盖。

应用最广泛的直放站包括无线直放站和光纤直放站两大类。其中的区别主要是施主基站的信号通过无线途径还是光纤传播到直放站。

无线直放站可以细分为宽带直放站、选频直放站和移频直放站,主要区别是直放站使用的频段。光纤直放站可以分为星型和多点两类,主要区别是前者采用并行方式通过光纤将信号分配给多个远端,而后者采用串行方式。下面分别介绍各种直放站的优缺点和适用环境。

1、宽带/选频直放站

优点。价格便宜,安装简便,对场地要求不高,无配套要求,维护方便。

适用环境。话务需求比较小的覆盖区,如市郊、乡村,交通沿线,建筑物内部;可用做室内分布系统的信号源。

2、移频直放站

优点。维护方便,安装简便,不会引起自激。

缺点:占有的频率较宽,频率资源利用率低;设备复杂度高,造成硬件成本较高。适用环境:对话务需求较小的市郊和公路沿线,对干扰要求特别严格的区域。

3、光纤直放站(星状)

优点:可以保证良好的施主链路信号质量,远距离传送有优势。缺点:费用高昂,工程安装复杂。

适用环境。可以适用于地面和地下场所的覆盖。

4、光纤直放站(多点)

优点。费用相对星形直放站较低,在线形覆盖区中有优势。

缺点:工程安装复杂,维护困难,难以优化,相对无线直放站仍存在价格昂贵的问题。适用环境:沿线覆盖的交通要道。

室内分布系统

室内分布系统通过将宏基站、微基站和直放站等的射频输出信号为信号源引入到需要覆盖的室内环境,来提高室内覆盖性能,本身不能提供容量,包括有源和无源两类产品。

1、特点

通过光纤、同轴电缆等把信号送到需要覆盖的位置,系统非常复杂;多种制式的系统可以共用室内分布系统。

覆盖:用于室内环境的覆盖,对于有源室内分布系统,要注意上下行链路的平衡。容量:只是信号中继器,不能增加系统容

量。组网条件:获取合适的基站信号作为信号源。

2、应用环境

室内覆盖盲区或弱区,如地下商场。建筑物高层存在导频污染的区域。

建筑物内话务量密集,用室内分布系统吸收话务量,这种情况可以考虑采用独立的信号源,如微蜂窝。

第二篇:不同raid模式的优缺点不同raid模式的优缺点

近来想建立一个私有云系统,涉及到安装使用一台网络存储服务器。对于服务器中硬盘的连接,选用哪种raid模式能准确满足需求收集了资料,简单整理后记录如下:

一、raid模式优缺点的简要介绍

目前被运用较多的raid模式其优缺点大致是这样的:

1、raid0模式

优点。在raid0状态下,存储数据被分割成两部分,分别存储在两块硬盘上,此时移动硬盘的理论存储速度是单块硬盘的2倍,实际容量等于两块硬盘中较小一块硬盘的容量的2倍。

缺点。任何一块硬盘发生故障,整个raid上的数据将不可恢复。

备注。存储高清电影比较适合。

2、raid1模式

优点。此模式下,两块硬盘互为镜像。当一个硬盘受损时,换上一块全新硬盘(大于或等于原硬盘容量)替代原硬盘即可自动恢复资料和继续使用,移动硬盘的实际容量等于较小一块硬盘的容量,存储

速度与单块硬盘相同。raid1的优势在于任何一块硬盘出现故障是,所存储的数据都不会丢失。

缺点。该模式可使用的硬盘实际容量比较小,仅仅为两颗硬盘中最小硬盘的容量。

备注。非常重要的资料,如数据库,个人资料,是万无一失的存储方案。

3、raid0+1模式

raid0+1是磁盘分段及镜像的结合,采用2组raid0的磁盘阵列互为镜像,它们之间又成为一个raid1的阵列。硬盘使用率只有50%,但是提供最佳的速度及可靠度。

4、raid3模式

raid3是把数据分成多个“块”,按照一定的容错算法,存放在n+1个硬盘上,实际数据占用的有效空间为n个硬盘的空间总和,而第n+1个硬盘存储的数据是校验容错信息,当这n+1个硬盘中的其中一个硬盘出现故障时,从其它n个硬盘中的数据也可以恢复原始数据。

5、raid5模式

raid5不对存储的数据进行备份,而是把数据和相对应的奇偶校验信息存储到组成raid5的各个磁盘上,并且奇偶校验信息和相对应的数据分别存储于不同的磁盘上。当raid5的一个磁盘数据发生损坏后,利用剩下的数据和相应的奇偶校验信息去恢复被损坏的数据。

6、raid10模式

raid10最少需要4块硬盘才能完成。把2块硬盘组成一个raid1,

然后两组raid1组成一个raid0。虽然raid10方案造成了50%的磁盘浪费,但是它提供了200%的速度和单磁盘损坏的数据安全性。

二、另外三种硬件快速硬件设置模式简介

在收集资料时看到有的硬件设备提供快速磁盘模式设置,也很方便大家的使用,具体情况如下:

1、clone模式

克隆模式,磁盘全部数据一样,以最小硬盘的为准。

2、large模式

硬盘容量简单相加,将几个硬盘变成一个硬盘,容量为几个硬盘容量之和,此模式下可以获得最大的硬盘空间。

3、normal模式

硬盘分别处于正常、独立的状态,可以分别独立的写入或读取资料,能使用的实际容量分别为4个硬盘的容量。如果其中一个硬盘受损,其他几个硬盘不会受影响。

三、raid使用简明注意事项

★使用前请先备份硬盘的资料,一旦进行raid设定或是变更raid 模式,将会清除硬盘里的所有资料,以及无法恢复;

★建立raid时,建议使用相同品牌、型号和容量的硬盘,以确保性能和稳定;

★请勿随意更换或取出硬盘,如果取出了硬盘,请记下硬盘放入两个仓位的顺序不得更改,以及请勿只插入某一块硬盘使用,以避免造成资料损坏或丢失;

★如果旧硬盘曾经在raid模式下使用,请先进清除硬盘raid信息,让硬盘回复至出厂状态,以免raid建立失败;

★raid0模式下,其中一个硬盘损坏时,其它硬盘所有资料都将丢失;

★raid1模式下,如果某一块硬盘受损,可以用一块大于或等于受损硬盘容量的新硬盘替换坏硬盘然后开机即可自动恢复和修复资料以及raid模式。此过程需要一定时间,请耐心等待

四、细数raid模式

1、概念

磁盘阵列(redundantarraysofinexpensivedisks,raid),有“价格便宜且多余的磁盘阵列”之意。原理是利用数组方式来作磁盘组,配合数据分散排列的设计,提升数据的安全性。磁盘阵列是由很多便宜、容量较小、稳定性较高、速度较慢磁盘,组合成一个大型的磁盘组,利用个别磁盘提供数据所产生加成效果提升整个磁盘系统效能。同时利用这项技术,将数据切割成许多区段,分别存放在各个硬盘上。磁盘阵列还能利用同位检查(paritycheck)的观念,在数组中任一颗硬盘故障时,仍可读出数据,在数据重构时,将数据经计算后重新置入新硬盘中。

2、规范

raid技术主要包含raid0~raid50等数个规范,它们的侧重点各不相同,常见的规范有如下几种:

raid0。raid0连续以位或字节为单位分割数据,并行读/写于多个

磁盘上,因此具有很高的数据传输率,但它没有数据冗余,因此并不能算是真正的raid结构。raid0只是单纯地提高性能,并没有为数据的可靠性提供保证,而且其中的一个磁盘失效将影响到所有数据。因此,raid0不能应用于数据安全性要求高的场合。

raid1。它是通过磁盘数据镜像实现数据冗余,在成对的独立磁盘上产生互为备份的数据。当原始数据繁忙时,可直接从镜像拷贝中读取数据,因此raid1可以提高读取性能。raid1是磁盘阵列中单位成本最高的,但提供了很高的数据安全性和可用性。当一个磁盘失效时,系统可以自动切换到镜像磁盘上读写,而不需要重组失效的数据。

raid0+1。也被称为raid10标准,实际是将raid0和raid1标准结合的产物,在连续地以位或字节为单位分割数据并且并行读/写多个磁盘的同时,为每一块磁盘作磁盘镜像进行冗余。它的优点是同时拥有raid0的超凡速度和raid1的数据高可靠性,但是cpu占用率同样也更高,而且磁盘的利用率比较低。

raid2。将数据条块化地分布于不同的硬盘上,条块单位为位或字节,并使用称为“加重平均纠错码(海明码)”的编码技术来提供错误检查及恢复。这种编码技术需要多个磁盘存放检查及恢复信息,使得raid2技术实施更复杂,因此在商业环境中很少使用。

raid3。它同raid2非常类似,都是将数据条块化分布于不同的硬盘上,区别在于raid3使用简单的奇偶校验,并用单块磁盘存放奇偶校验信息。如果一块磁盘失效,奇偶盘及其他数据盘可以重新产生数据;如果奇偶盘失效则不影响数据使用。raid3对于大

量的连续数据可提供很好的传输率,但对于随机数据来说,奇偶盘会成为写操作的瓶颈。

raid4。raid4同样也将数据条块化并分布于不同的磁盘上,但条块单位为块或记录。raid4使用一块磁盘作为奇偶校验盘,每次写操作都需要访问奇偶盘,这时奇偶校验盘会成为写操作的瓶颈,因此raid4在商业环境中也很少使用。

raid5。raid5不单独指定的奇偶盘,而是在所有磁盘上交叉地存取数据及奇偶校验信息。在raid5上,读/写指针可同时对阵列设备进行操作,提供了更高的数据流量。raid5更适合于小数据块和随机读写的数据。raid3与raid5相比,最主要的区别在于raid3每进行一次数据传输就需涉及到所有的阵列盘;而对于raid5来说,大部分数据传输只对一块磁盘操作,并可进行并行操作。在raid5中有“写损失”,即每一次写操作将产生四个实际的读/写操作,其中两次读旧的数据及奇偶信息,两次写新的数据及奇偶信息。

raid6。与raid5相比,raid6增加了第二个独立的奇偶校验信息块。两个独立的奇偶系统使用不同的算法,数据的可靠性非常高,即使两块磁盘同时失效也不会影响数据的使用。但raid6需要分配给奇偶校验信息更大的磁盘空间,相对于raid5有更大的“写损失”,因此“写性能”非常差。较差的性能和复杂的实施方式使得raid6很少得到实际应用。

raid7。这是一种新的raid标准,其自身带有智能化实时操作系统和用于存储管理的软件工具,可完全独立于主机运行,不占用主机

cpu资源。raid7可以看作是一种存储计算机(storageputer),它与其他raid标准有明显区别。除了以上的各种标准(如表1),我们可以如raid0+1那样结合多种raid规范来构筑所需的raid阵列,例如raid5+3(raid53)就是一种应用较为广泛的阵列形式。用户一般可以通过灵活配置磁盘阵列来获得更加符合其要求的磁盘存储系统。

raid5e(raid5enhencement)。raid5e是在raid5级别基础上的改进,与raid5类似,数据的校验信息均匀分布在各硬盘上,但是,在每个硬盘上都保留了一部分未使用的空间,这部分空间没有进行条带化,最多允许两块物理硬盘出现故障。看起来,raid5e和raid5加一块热备盘好象差不多,其实由于raid5e是把数据分布在所有的硬盘上,性能会比raid5加一块热备盘要好。当一块硬盘出现故障时,有故障硬盘上的数据会被压缩到其它硬盘上未使用的空间,逻辑盘保持raid5级别。

raid5ee。与raid5e相比,raid5ee的数据分布更有效率,每个硬盘的一部分空间被用作分布的热备盘,它们是阵列的一部分,当阵列中一个物理硬盘出现故障时,数据重建的速度会更快。

raid50:raid50是raid5与raid0的结合。此配置在raid5的子磁盘组的每个磁盘上进行包括奇偶信息在内的数据的剥离。每个raid5子磁盘组要求三个硬盘。raid50具备更高的容错能力,因为它允许某个组内有一个磁盘出现故障,而不会造成数据丢失。而且因为奇偶位分部于raid5子磁盘组上,故重建速度有很大提高。优势:更高的容错能力,具备更快数据读取速率的潜力。需要注意的是:磁盘故障会影

响吞吐量。故障后重建信息的时间比镜像配置情况下要长。

3、优点

提高传输速率。raid通过在多个磁盘上同时存储和读取数据来大幅提高存储系统的数据吞吐量(throughput)。在raid中,可以让很多磁盘驱动器同时传输数据,而这些磁盘驱动器在逻辑上又是一个磁盘驱动器,所以使用raid可以达到单个磁盘驱动器几倍、几十倍甚至上百倍的速率。这也是raid最初想要解决的问题。因为当时cpu的速度增长很快,而磁盘驱动器的数据传输速率无法大幅提高,所以需要有一种方案解决二者之间的矛盾。raid最后成功了。

通过数据校验提供容错功能。普通磁盘驱动器无法提供容错功能,如果不包括写在磁盘上的crc(循环冗余校验)码的话。raid容错是建立在每个磁盘驱动器的硬件容错功能之上的,所以它提供更高的安全性。在很多raid模式中都有较为完备的相互校验/恢复的措施,甚至是直接相互的镜像备份,从而大大提高了raid系统的容错度,提高了系统的稳定冗余性。

4、实现

磁盘阵列有两种方式可以实现,那就是“软件阵列”与“硬件阵列”。

软件阵列是指通过网络操作系统自身提供的磁盘管理功能将连接的普通scsi卡上的多块硬盘配置成逻辑盘,组成阵列。软件阵列可以提供数据冗余功能,但是磁盘子系统的性能会有所降低,有的降低幅度还比较大,达30%左右。

硬件阵列是使用专门的磁盘阵列卡来实现的。硬件阵列能够提供在线扩容、动态修改阵列级别、自动数据恢复、驱动器漫游、超高速缓冲等功能。它能提供性能、数据保护、可靠性、可用性和可管理性的解决方案。阵列卡专用的处理单元来进行操作,它的性能要远远高于常规非阵列硬盘,并且更安全更稳定。

磁盘阵列其实也分为软阵列(softwareraid)和硬阵列(hardwareraid)两种.软阵列即通过软件程序并由计算机的cpu提供运行能力所成.由于软件程式不是一个完整系统故只能提供最基本的raid容错功能.其他如热备用硬盘的设置,远程管理等功能均一一欠奉.硬阵列是由独立操作的硬件提供整个磁盘阵列的控制和计算功能.不依靠系统的cpu资源.

由于硬阵列是一个完整的系统,所有需要的功能均可以做进去.所以硬阵列所提供的功能和性能均比软阵列好.而且,如果你想把系统也做到磁盘阵列中,硬阵列是唯一的选择.故我们可以看市场上raid5级的磁盘阵列均为硬阵列.软阵列只适用于raid0和raid1.对于我们做镜像用的镜像塔,肯定不会用raid0或raid1。作为高性能的存储系统,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raid的级别从raid概念的提出到现在,已经发展了六个级别,其级别分别是0、

4、5等。但是最常用的是0、

3、5四个级别。

五、个人用户该选那种raid模式

首先要分析清楚,我们需要存储的文件有什么样的属性。这其中

需要大量存储的和占用存储量大的文件是两回事儿。

从使用角度粗略分,个人需要存储的文件大致有文本文件、照片录像、影音文件、应用程序等。

1、文本文件:大量长期存放,阶段性更新,但其占用空间小,安全性要求个别较高,大部分一般;

2、照片录像:大量长期存放,永久性记录,占用空间大,安全性要求高,一旦损失很难弥补;

3、影音文件:一部分大量长期存放,一部分大量短期存放,阶段性更新,占用空间大,安全性要求一般,即便损失了,也可以再从网络上下载恢复;

4、应用程序。这其中包括一些软件和硬件的驱动等,对于软件,目前基本可以从网络上获得,驱动程序有时需要预先备份,安装设备时随时可用,属于量少但要长期存放的,阶段性更新,安全性要求一般。

看看自己需要对哪种类型的文件进行存储,再选择自己需要的raid模式即可。

本人的照片和私人录影资料较多,平时喜欢收集ape等无损格式的音乐文件,对于个人来说这都是至宝,不可有所损失,再有就是一些硬件的驱动程序,相对比较重要,另外会编辑少量的个人文件,阶段性比较重要,最后是影片,看完也就删除了,不太重要。而照片录像和无损音乐占用的空间又是巨大的,安全性要求又很高,权衡后,在节约资金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准备购置五块大容量硬盘,组成nas

存储服务器,选择raid5模式。

顺便说,购置五快硬盘的原因还有一个,就是我使用的是老机箱改造nas服务器,市面上有3转5的硬盘笼子可以简单将原有的3个光驱位变成5块硬盘的存储位,考虑到家用存储8t的容量已经足够了,10t基本上可以无忧了,所以选择了5块硬盘,每块2t容量。当然组成raod5后会少于10t,那也足够了。

nas的好处很多,这里就不在赘述,有兴趣的朋友建议深入了解。它既可以完成集中存储还可以完成诸如自动bt下载,网络打印机,苹果媒体服务器等众多私有云功能,是很好的家庭网络应用解决方案。

riad10比raid01好在哪里

01模式坏一个盘会导致初级raid0挂,然后导致次级raid1降级,10模式坏一个盘会导致初级raid1降级,然而次级raid0不受影响第三篇:不同工作方式的优缺点大全freelance

advantages:youchoosethejobdisadvantages:nojobsecurity

teleworkingadvantages:organizeyourworktimedisadvantages:youneedtobegoodatself-organisation

job-sharingadvantages:morefreetimedisadvantages:needtocoordinatewithotherperson

shiftworkadvantages:givesyouyourdaysfreedisadvantages:tiring part-timeadvantages:morefreetimedisadvantages:lessmoneytempingadvantages:lotsofvarietydisadvantages:

hardtoprogressyourcareer

consultancyadvantages:wellpaiddisadvantages:nojobsecurityflexitimeadvantages:goodforwork-lifebalancedisadvantages:notgoodforpeoplewholikeroutine hot-deskingadvantages:savesthepanymoneydisadvantages:disruptivetoemployees

第四篇。不同面膜的优缺点分析面膜是很多爱美丽的mm们喜欢的护肤品,而面膜的种类也有很多,从使用方式来划分,可以分为涂抹式面膜和面贴式面膜;而如果从功效来划分的话,又可以分为美白面膜、保湿面膜和补水面膜等等。现在,我们就来认真的学习一下涂抹式面膜和面贴式面膜的优缺点在哪里,帮助你更好的选择你想要的面膜。

第一种:涂抹式

涂抹式面膜的质地最为丰富。泥、凝胶、乳霜等,包装多为瓶装或者管装,携带方便。

优点。使用简单,根据需要自行涂抹,有的甚至可以过夜使用。

1.泥状

主要功效是清洁皮肤,收缩毛孔。保湿效果也不错,能非常有效地软化阻塞在毛孔口的硬化皮脂。经过泥膏型清洁面膜敷脸后,面部的黑头、粉刺很容易清理出来。

优缺点:

清洁效果非常好,坚持使用能保持毛孔的通透。但因很多产品内

含有较高的防腐剂以防止细菌在湿润的泥膏中生长,并且成分中矿物质的含量较多,所以敏感型的肌肤应该谨慎使用。

适合肤质:

油性肤质最为适合,混合性、中性和有黑头的干性肤质可以在t 区使用

使用方法:

均匀涂抹,直到看不见毛孔为止。等到面膜微干的时候(一般是15分钟),洗净。

次数:

每周1~2次

加强发挥

如果易长痘,可以在痘区涂抹一点茶树精油再涂面膜。如果是怕两颊干涩,可以先涂一点补水精华再涂面膜。

2.凝胶状

和平时使用的喱很像,只是加入了更多的保养成分,大多数可以作为睡眠面膜使用,最大的功效就是补充水分,除此之外,还有给肌肤镇静、降温的作用。

优缺点

水当当的面膜只能加入水溶性的护肤成分,所以能更好地被肌肤吸收,让皮肤水油平衡。但含有一定的酒精,并且水质太重的喱长时间覆盖在皮肤上容易引起干性、中性皮肤的敏感发红

适合肤质

适合所有肤质,特别适合油性、混合性肌肤

使用方法:

涂抹要留出1~2毫米的厚度,不要来回反复涂抹,这样容易引起污染。

次数:

每周2~3次

加强发挥

使用前在面部涂上一些补水精华能加强补水效果。干性肌肤可以涂抹一些防敏感精华来防止敏感。

3.乳霜状

从原理上讲乳霜型保养面膜的效果与高效的精华晚霜相似。乳霜型面膜质地和平时使用的乳霜一样,具有抗衰老、美白、保湿、舒缓等效果的面膜大多属于此类。

优缺点

使用很方便,敷完后只要擦拭干净即可。因为质地温和,所以乳霜型面膜适应面比较广,敏感性肌肤也能放心使用。但含有一定的油脂成分,油性皮肤在选择时要详细询问它的清爽程度,以免堵塞毛孔。

适合肤质

干性、中性肌肤适合,混合性肌肤更适合用在u区。

使用方法

以遮盖住毛孔为准。15~20分钟后搽去即可,如果感觉特别油腻,可用清水洗净。

次数

每周1~2次

加强发挥

混合性皮肤可以在t区涂抹者补水或者控油面膜,u区涂抹乳霜面膜,这样控油保湿两不误。

第二种:面贴式

面贴膜是将调配好的高浓度保养精华液吸附在棉布(纸)上,使用时撕开包装敷到脸上即可。

优点。功效最显见,独立的包装干净卫生。

面贴膜是保养皮肤的有效手段。可以说是具有立竿见影的神奇功效。面贴膜含有大量的精华液以及透明质酸,很容易渗透,用完明显感觉皮肤饱满,细纹缺水分有改善,水分持久。一般均采用单片式独立包装,方便且卫生

优缺点:

面贴膜的主要优点是以精华液的形式"浸泡"肌肤,能大大提高有效护肤成分对皮肤的渗透量及渗透深度,并能迅速有效地改变皮肤含水量。不过这类面膜没有清洁效果,不适合需要深层洁肤的人。很多面贴膜还会贴心地附上眼膜的设计,对眼周皮肤也能很好地呵护。

适合肤质:

任何肤质,敏感皮肤除外。

使用方法:

撕开包装,迅速地展平贴实于面部,以平躺的姿势休息15~20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