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葚菌核病防治药剂室内筛选试验初报

桑葚菌核病防治药剂室内筛选试验初报
桑葚菌核病防治药剂室内筛选试验初报

浮选药剂配制方法

浮选药剂在使用前进行合理的配制,对提高药效有重要作用。配制方法主要根据药剂的性质决定,常见的有下列几种方法: 一、配成水溶液 大多数溶于水的药剂都采取此法,一般配成5%~10%或者更稀一些的水溶液添加。溶液不宜配得太稀,太稀体积过大;但也不宜太浓,浓度太大对用量少的药剂很难正确控制用量,也不便输送。 二、加溶剂配制 有些不溶或者难溶于水的药剂,可将其溶于特殊的溶剂中再添加。例如,把油酸溶入煤油中再添加,可以增强它在矿浆中的弥散性,还可以加强油酸的捕收作用;白药可以溶于邻甲苯胺中再使用。 三、乳化法 脂肪酸类捕收剂、柴油经过乳化,可以增加其在矿浆中的弥散性,提高功效。常用的乳化法是:强烈机械搅拌、通入蒸汽或用超声波,若加入乳化剂效果更好。如妥尔油与柴油在水中可加乳化剂——烷基芳基磺酸酯。许多表面活性物质都可以作为乳化剂。 四、皂化 脂肪酸类捕收剂常用此法配制。如铁矿石浮选时,常采用氧化石蜡皂与妥尔油作捕收剂。为提高其水溶性,可配入10%左右的碳酸钠,使妥尔油皂化,并用热水加温成热的皂液添加。再如油酸,其水溶性差,但与碳酸钠作用生成油酸钠后,水溶性变好。 五、配成悬浊液或乳浊液 如石灰可加水磨成石灰乳添加。 六、酸化 在使用阳离子捕收剂(胺类)时,由于水溶性差,必须加盐酸或醋酸作用配成胺盐,才能溶于水中使用。 七、原液添加 有些药剂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难以配成真溶液或稳定的乳浊液,如松醇油、甲酚黑药、煤油等,可不必配成溶液,而是直接将原液按用量添加。 水溶性药剂的配制方法,一般是先把药剂在容器内用少量水溶解,待溶解完后,

再逐渐加水配成所要求的浓度。 在生产现场,为了配制方便,可在配药槽上刻上标示容积的刻度尺,把称好的已知药量的药剂放入槽内,加水至刻度标示的与浓度相符的位置,搅拌至完全溶解,即可使用。

药剂学7处方分析题

处方分析:复方乙酰水杨酸片(1000片)的制备 (1)乙酰水杨酸 268g 主药 对乙酰氨基酚 136g 主药 咖啡因 33.4g 主药 淀粉 266g 填充剂和崩解剂 淀粉浆(17%) 适量 黏合剂 滑石粉 15g 润滑剂 轻质液状石蜡 0.25g 润滑剂 制法:①将对乙酰氨基酚、咖啡因与约1/3淀粉混匀,制软材,制粒,干燥, 整粒;②将晶型乙酰水杨酸与上述颗粒混合,加入剩余的淀粉(预干燥),混匀;③将吸附有液状石蜡的滑石粉与上述混合物混匀,过12目筛,压片即得。 湿法制粒压片的生产工艺流程(2)药物、辅料 →粉碎、过筛 ??→?加辅料混合→制软材→制湿颗粒→湿粒干燥→整粒?????→?加润滑剂和崩解剂 混合→压片→(包衣)→质量检查→包装 (3)三主药混合制粒易产生低共熔现象,且可避免乙酰水杨酸与水直接接触防止水解。 (4)崩解剂的加入方法:内外加法 (5)为什么滑石粉中要喷入液状石蜡? 滑石粉在压片时易因振动而脱落,加入液状石蜡可使滑石粉更易于黏附在颗粒的表面,防止脱落。 分析鱼肝油乳的制备处方中各成分的作用。 解题过程与步骤: 处方中鱼肝油为主药,吐温80为12.5g 乳化剂,西黄蓍胶为辅助乳化剂,甘油为稳定剂,苯甲酸为防腐剂,糖精为甜味剂,杏仁油香精、香蕉油香精为芳香矫味剂。 题目:复方硫洗剂 处方 沉降硫 30g 硫酸锌 30g 樟脑醑 250ml 甘油 100ml 聚山梨酯80 2.5ml 纯化水 加至 1000ml 根据处方回答问题: (1)本品属于哪种分散系统?制备要点是什么? (2)为提高本品稳定性可采取哪些措施? 解题过程与步骤: (1)本品系混悬剂。制备要点:取沉降硫置乳钵中加甘油和聚山梨酯80研匀,缓缓加入硫酸锌水溶液,研匀,然后缓缓加入樟脑醑,边加边研,最后加适量纯化水至全量,研匀即得。 (2)提高稳定性措施:硫有升华硫、精制硫和沉降硫三种,以沉降硫的颗粒最细,为减慢沉降速度,选用沉降硫;硫为典型的疏水性药物,不被水润湿但能被甘油润湿,故

加压筛选试剂

MTX加压方法简介 诞生于70年代末的基因工程药物因其具有其他药物无法比拟的优点,己迅速成为制药工业中一个引人注目的领域。1995年美国基因工程药物销售额约为48亿美元,1997年超过60亿美元,年增长率达20%以上。各国政府将其视为新的经济增长热点而给予了大力支持。基因工程药物研发的主要环节包括:基因克隆和工程菌构造;重组细胞培养;目的产物分离纯化等。针对以上主要环节,研究人员正致力于高效表达、培养工艺及下游分离纯化等方面的研究。目前已有多种表达系统应用于表达具有医疗价值的蛋白质,如大肠杆菌、酵母、昆虫杆状病毒系统、哺乳动物细胞等表达系统。大多数药用蛋白都是糖蛋白,中国仓鼠卵巢细胞(CHO)是目前重组糖基蛋白生产的首选体系,已有越来越多的药用蛋白在其中获得了高效表达,部分药物已投放市场,例如EPO、G-CSF、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CD受体、单克隆抗体、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白介素、干扰素等。 影响重组蛋白在CHO细胞中表达的因素很多,层次也很广泛,涉及CHO细胞表达体系、表达载体系统、外源基因、表达细胞株的加压扩增与筛选、细胞大规模培养等。转录是真核基因表达调节的基本控制点,研究表明:所有提高转录水平的策略主要通过载体构建、基因转染方法和选择不同标记来调控;CHO细胞表达体系和外源基因影响mRNA的翻译;表达细胞株的加压扩增,目的在于扩增外源基因的拷贝数,从而提高表达量;筛选表达细胞株,可获得稳定的、高表达的单克隆细胞株;大规模细胞培养中,血清、溶氧、二氧化碳、氨、乳酸的浓度以及剪切力影响细胞的生长、外源蛋白的表达和纯化。深入了解和灵活运用各种影响因素,有助于重组蛋白在CHO细胞中的高效表达。 (一)CHO表达系统 1. CHO细胞表达体系 常用的CHO细胞系有两种:CHO和CHO-dhfr-。CHO表达系统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真核表达系统之一,与其它表达系统相比,它具有许多优点:准确的转录后修饰功能,表达的糖基化药物蛋白在分子结构、理化特性和生物学功能方面最接近天然蛋白分子;表达产物胞外分泌,便于分离纯化;具有重组基因的高效扩增和表达能力;贴壁生长,有较高的耐受剪切力和渗透压能力,可进行悬浮培养或在无血清培养基中达到高密度,培养体积能达到1000L以上;CHO细胞属于成纤维细胞,很少分泌内源蛋白,利于外源蛋白的分离纯化。 改造CHO细胞,可更好地表达外源蛋白。为减少大规模细胞培养过程中凋亡的发生,将bcl-2基因(细胞凋亡抑制基因)导入细胞,bcl-2基因的过量表达能抑制Gln或氧缺乏引起的细胞凋亡,减少细胞特定营养成分的消耗,提高细胞密度和目的蛋白产量。向CHO细胞中导入p21、p27基因,可使细胞G1期延长(细胞静止),改造后细胞活力正常,营养成分消耗和代谢毒物含量有效降低,从而减少细胞凋亡、死亡,外源蛋白表达量提高,产品成本降低。 2. 载体系统 借助真核基因表达调控的理论,可将较强的顺式作用元件集中到一个载体中,使其方便高效地表达外源基因。目前,已经构建了许多真核表达载体,它们包含适当的顺式作用元件和选择标记。顺式作用元件主要有启动子—增强子元件、转录剪切和Poly A信号等;CHO 细胞表达载体中主要有两类选择标记:非扩增基因和共扩增基因。

桑葚菌核病

桑葚菌核病 ——中国知网、百度文献 【发病时间】 桑枝枯菌核病在春季4-5月发病, 主要危害春季一年生枝条已萌发的桑芽, 常造成桑芽枯萎及病芽上方的枝条干枯死亡, 偶尔也为害春季萌发的新梢及叶片,造成新梢折断和叶片出现褐色枯斑。 【病原】 该病病原为子囊菌亚门核盘菌属真菌【cS le or int ias e l e or iot 川m (L i be rt ) d e Bayr ] 寄生所致。病原菌于早春通过花芽侵入树体,4月底5月初为发病高峰, 至5月份在病芽基部能产生黑色菌核。菌核随桑树采叶、伐条等桑园管理工作而掉入土中越冬越夏, 次年春季在菌核上产生子囊盘和子囊抱子,并通过风雨或昆虫传带引起初次侵染,从而造成病害的暴发。虽然在发病的桑芽表面和桑花上也能产生菌丝体引起再次侵染, 但在整个病害侵染循环中的重要性不大。该菌的寄主范围极广, 除桑树外, 还能有油菜蚕豆、大豆、蕃茄等64 科3% 种植物。不合理的桑园间作和邻作是造成病害发生的重要因素, 特别是油菜、蚕豆等作物是菌核病的高发寄主, 往往造成交叉感染。 【预防措施】 因此, 对于该病的防治, 可采取选栽湖桑32 等抗病品种; 发病初期及时剪除病枝病芽集中处理; 减少间作,尽量避免间作或邻作油菜、蚕豆等易感病作物, 防止交互感染; 早春桑树开花期喷洒50%多菌灵100 倍液等综合防治措施。 【病原简介】 桑葚菌核病俗称白果病,病原物为核盘菌,菌核病的侵染源主要是混有菌核的土壤、染病残枝落叶和堆肥。在温湿度适宜条件下,菌核萌发长出子囊盘,子囊盘散发出子囊孢子,随气流传播,侵染雌花、青果及早生桑的新梢和嫩芽。孢子侵入雌花,寄生于桑果内,产生大量菌丝,果肉肿胀,呈乳白色。 【症状】 桑葚菌核病是肥大性菌核病、缩小性菌核病、小粒性菌核病的统称。肥大性菌核病花被厚肿,灰白色,病葚膨大,中心有一黑色菌核,病葚弄破后散出臭气;缩小性菌核病椹显著缩小,灰白色,质地坚硬,表面有暗褐色细斑,病葚内形成黑色坚硬菌核;小粒性菌核病桑葚各小果染病后,膨大,内生小粒形菌核,病葚灰黑色,容易脱落而残留果轴。 【病原】

向日葵菌核病

向日葵菌核病 Sunflower Sclerotinia Rot 向日葵菌核病又称白腐病,是一种世界性普遍发生的病害。我国的东北,内蒙和西北等地危害十分严重。如黑龙江省在1987年一般地块发病率在30%~60%,严重地块在90%以上;同年吉林省发病严重的地块发病率达55%以上,1989年在内蒙的翁牛特旗的发病率最高达%,个别地块甚至绝产。至此,向日葵的播种面积锐减2/3,有的地区因此病而停种向日葵。向日葵感染菌核病菌后,产量降低46%以上,皮壳率增加,籽仁蛋白质及含油率下降,油质有苦味,发病后籽实失去了使用价值和商品价值。 症状 整个生育阶段都可发病,病菌可侵染各个部分,形成根腐、茎腐、叶腐、花腐等各种类型的症状。我国危害较重的是花腐和根腐。 根腐型从苗期一直到收获期都可发生。一般多在开花后发病,是由菌核产生的菌丝侵染植株的根部及根茎,逐渐蔓延到茎基部、茎上。病斑褐色,半椭圆形,产生深褐色同心轮纹,湿度大时在病斑边缘产生白色菌丝,后形成菌核。病斑多纵向向上扩展,造成植株萎蔫,茎杆表皮露出纤维,茎内部产生白色菌丝及黑色菌核,遇风易倒伏。干燥后茎基部收缩,细缢,植株死亡。种子带菌也可产生根腐型症状。 花腐型症状是由子囊孢子侵染所致,在开花后多在花盘背面出现水渍状淡褐色,圆形病斑,逐渐扩大到部分或全部花盘,组织变软,腐烂。潮湿时病部产生白色菌丝,最后形成黑色菌核。菌丝可从花盘的背面侵入,扩展到花盘的正面,菌丝密生于籽粒之间,形成“井”形黑色菌核网覆盖花盘,后期组织腐烂,花盘落地或籽粒落地,花托仅存丝状维管束。花盘内蔓延的菌丝直接危害籽实。被害的籽实皮壳变白,易破碎,侵入到种子内部的菌丝使种仁变褐,在其中形成菌核。 此外,在茎杆的中部形成茎腐,绕茎呈现大的溃疡斑,最后造成植株的倒伏或死亡。 病原 病原为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Lib.)de Bary,属子囊菌亚门核盘菌属。菌核黑色,形状、大小因部位而异。子囊盘肉褐色,碟状,直径达2~6mm。一个菌核最多可形成75个子囊盘,一般4~5个。子囊棍棒状,无色,侧丝丝状,无色。子囊孢子单胞,无色,椭圆形。菌核形成后,只要条件适宜1个月左右即可萌发,产生子囊盘的适宜温度是10℃左右,pH4~6为宜。子囊盘形成需要一定的光照。据报道,蓝、橙光和乌光只能形成子囊盘原体,只有在自然光或红、黄、绿光下,同时还需要有230lx以上的光强和8h以上的光照才可形成。子囊孢子在20℃,有水滴和相对湿度100%时发芽最好。 病菌寄主范围十分广泛,除危害向日葵外,还可危害大豆、黄瓜、甘蓝、茄子、番茄、胡萝卜、油菜等64科360多种植物。 发病规律 此病以菌核在土壤中,病残体及种子间越冬,种子内的菌丝及菌核也是该病的主要初侵染源之一。种子带菌率在3%~13%之间,菌核常混杂于种子间,果皮、种皮、子叶和胚均可带菌。播种后重者幼苗死亡,轻者病菌可侵染幼苗根部或根茎部,而形成根腐型症状。土壤中

马铃薯药剂拌种最佳配方的筛选

马铃薯药剂拌种试验效果分析 高智杰1陈颖2 (1.黑龙江省克山农场科技园区,黑龙江克山 161621) 2。黑龙江绥化农垦晨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黑龙江绥化)摘要:经过2007-2008年田间药效试验,筛选出64%杀毒矾 Wp0.5㎏+农用链霉素30 g拌马铃薯种薯1000kg 药剂配方,具有促苗早发、防病增产作用,增产2.62%。 关键词:马铃薯;杀菌剂拌种;产量 Field experiment Effect Analysis of Seed-dressing from Potato GAO Zhijie1 Chenying2 (1. Agr icultur al Science -Technology district of KeShan Farm, Heilongjiang province, keshan, Heilongjiang 161621, China; 2. Suihua agricultural settlement C henhuan biological Science Technology CO.LD ,suihua, Heilongjiang 152000, C hina) Abstract:According this field experiment from 2007 to 2008, the result indicates that the bactericides of 64% oxadixyl-mancozeb wp 0.5kg+ agricultural streptomycin 30g for seed dressing 1000kg seed potatoes, it can promote seedling growth, control potato diseases and increase potato yield; the yield raises 2.62 per cent. Key Words:potato; bactericide seed dressing; yield 1.材料与方法 1.1供试药剂 A. 72%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华北制药集团制剂有限公司生产; 江苏宝灵化工生产; B. 58%甲霜灵锰锌W P 日本曹达公司生产; C. 50%多菌灵 W P D. 64%杀毒矾WP 先正达公司生产; 1.2供试作物:马铃薯,品种(东农303),保苗7.4万株/hm2。 1.3试验地基本情况:试验区设在克山农场马铃薯试验区内,土壤类型为淋溶黑土,土壤有机质含量5.3%,PH值6.6;马铃薯试验区前作大豆,秋整地,春耢地,春起垅,春施肥;施肥量:亩施纯量20kg,N:P:K=2:1.5:1。 1.4试验处理: (1) 58%甲霜灵锰锌Wp0.5kg+50%多菌灵Wp1kg+滑石粉50kg; (2) 58%甲霜灵锰锌Wp0.5kg+农用链霉素30g +滑石粉50kg; (3) 64%杀毒矾 Wp0.5㎏+50%多菌灵Wp1kg; (4) 64%杀毒矾 Wp0.5㎏+农用链霉素30 g; (5) 空白对照 (CK); 拌种薯量均为1000kg。 1.5试验设计:试验设5个处理,3次重复,随机区组法排列,小区行长5m,行距0.8m,3行区,小区面积12㎡,总面积288㎡。 1.6拌种时间和方法:在播种前1天种薯切块,纵切;薯块大小在40g左右;将药剂配成母液,加水稀释,边喷洒边搅拌,使薯块着药均匀,摊开阴干装袋后等待播种。 1.7播种方法:5月10日当10cm耕层处地温稳定通过10℃时开始人工播种,人工开沟,等距点播,株距17cm、播深8cm,人工覆土踩实,机械镇压。 1.8田间管理:马铃薯在整个生育期中耕培土3次,人工除草6遍,做到试验区全田无大草。8月3日马铃薯试验区喷灌1次;喷药预防马铃薯晚疫病5次,每次间隔7-10天,喷洒药剂依次为58%甲霜灵锰锌WP、1%碘制剂、腐殖酸有机液肥、687.5g/L银法利悬浮剂(SC)2次。 1.9田间调查:生育期调查;病害调查,调查病害发病率、病情指数,计算防效;马铃薯收获前实收测产、每小区收中间行,考种并进行产量分析。 2.试验结果与分析

药剂学教学习题

《药剂学》练习题 第一章总论 一、名词解释 1. 药剂学 2. 药典 3. 处方 4. GMP 5. GLP 6. DDS 7. OTC 8. USP 9. 制剂 10. 剂型 11. 溶液型分散系统 12. 乳剂型分散系统13. 混悬型分散系统 14. 非胃肠道给药制剂 15. 固体型分散系统 16. 气体型分散系统 二、思考题 1. 药剂学的分支学科有哪些?试分别解释各学科的定义。 2. 药剂学研究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3. 药剂学总体发展可划分为哪三个时期? 4. 现代药剂学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5. 目前颁布的中国药典和国外药典有哪些?最新版本是哪一版? 6. 简述药剂学的进展。 7. 药物剂型可分为几类?试分别叙述。 8. 剂型的重要性主要包括哪些? 9. 药物制剂和剂型的发展可分为哪四个时代?试分别叙述。 10. 药物制剂的基本要素是什么? 11. 试述药物制剂与多学科的关系。 12. 试述片剂在制备与贮存期间的注意事项。 第二章液体制剂 一、名词解释 1.液体药剂 2.流变性 3.溶解、溶解度和溶解速度 4.潜溶和助溶 5.增溶和胶束 6.HLB值、CMC、cloud point 7.乳剂和混悬剂 8.凝胶和胶凝 9.絮凝和反絮凝 10.微乳和复乳 11.Zeta 电位 12. 娇味剂 13. 芳香剂 14. 着色剂 15. 掩蔽剂 二、思考题

1.液体制剂的特点及其分类方法有哪些?简述均相和非均相液体制剂的特征。试述分散度与疗效、稳定性之间的关系。牛顿流体的特点是什么?非牛顿流动流动曲线有哪几种类型? 2.流变学在药剂学中的有何应用? 3.增加药物溶解度的方法有哪几种? 4.根据 Noyes-Whitney 方程,简述影响溶解速度的因素。 5.试述表面活性剂定义、分类及结构特点。 6.影响表面活性剂增溶的因素有哪些? 7.试举例简述各类表面活性剂的特点和在药剂学中的应用。 8.简述表面活性剂的生物学性质。 9.何谓胶体溶液?有哪两类? 10.试述分子胶体和微粒胶体在结构、性质和稳定性方面的异同点。 11.热溶法冷溶法制备糖浆剂的优缺点有哪些? 12.试述乳化剂定义、种类及其乳化作用机理。 13.试述决定乳剂类型的主要因素及其转相方法。 14.简述微乳和普通乳剂的主要区别及其制备方法。 15.混悬剂处方中常用的稳定剂有哪几类? 16.何谓絮凝和反絮凝剂?其作用机理如何? 17.混悬剂的制备方法有哪些?其质量评价方法有哪些? 第三章无菌制剂和灭菌制剂 一、名词解释 1. 灭菌制剂和无菌制剂 2. 注射剂和输液 3. 等渗和等张 4. 热原和反渗透 5. 原水、纯化水和注射用水 6. 滴眼剂和洗眼剂 7. 海绵剂和冻干制剂 8. 灭菌法 9. 无菌 10. 防腐和消毒 11. 湿热灭菌法 12. 低温间歇式灭菌法 13. F 值和 Fo 值 14. 工业净化和生物净化 15. 层流和紊流 二、思考题 1.药剂学中灭菌法可分为哪几类?物理灭菌技术主要包括哪些方法? 2.影响湿热灭菌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3.使用热压灭菌设备时应注意哪些事项?

向日葵菌核病的发病特征、规律及防治措施

向日葵菌核病的发病特征、规律及防治措施 向日葵菌核病发病快、危害重,如主要的盘腐型菌核病,其病菌是在现蕾期至花期就已侵染,而在近采收期开始爆发显症,一旦爆发,防控就来不及了,常造成绝收,因此菌核病的防治要早防、前期重防,显证后重治。 一、发病特征:向日葵菌核病不但侵染花盘和果仁,也侵染茎干、叶片、茎基部以及根系,按期不同症状表现常分为四类:根腐型、茎腐型、叶腐型、盘腐型。 根腐型:苗期至收获期都可发生,苗期染病时幼芽、胚根腐烂,造成幼苗不能出土或虽能出土,但随病害加重而萎蔫;成株期染病根或茎基部产生褐色病斑,有同心轮纹,潮湿时病部长出白色菌丝和鼠粪状菌核,重病株萎蔫枯死,组织腐朽易断,内部有黑色菌核。 茎腐型:主要发生在茎的中上部,初生椭圆形褐色斑,病斑中央浅褐色具同心轮纹,导致上部叶片萎蔫,病斑表面很少形成菌核。 叶腐型:病斑呈褐色椭圆形,稍有同心轮纹,湿度大时迅速蔓延至全叶,天气干燥时病斑从中间裂开穿孔。 盘腐型:花盘初时背面产生淡黄色病斑,后扩展为淡黄色或黄白色凹陷大斑,组织变软腐烂;盘面籽粒较松散,易脱落,严重时籽粒和花盘直接掉落在地面,未脱落的籽粒多为空壳,没有产量。 二、发病规律:菌核的萌发、侵染有两种方式,一是在相对湿度在70%-80%,温度10-25度条件下产生子囊盘,子囊孢子弹射在空中,

随气流、雨水和昆虫传播,从而引起茎腐和盘腐;另一种方式则是菌核病菌制直接萌发菌丝,侵染根部或茎基部造成根腐和茎基腐。三、防治措施: 1,花前2次药(喷雾一次、冲施一次) 用青枯立克150倍+大蒜油1000倍+沃丰素600倍喷雾一遍,同时配合冲施,冲施方案为:一亩地用青枯立克4瓶+地力旺4瓶随滴灌冲施。 作用:大蒜油有速效杀菌作用,减少地里的菌原基数,青枯立克有杀菌同时为作物补充营养,复壮作物的作用,生物菌是拮抗土壤里的菌核病菌,防止其弹射出孢子。 2、现蕾期喷雾一次:用地力旺500倍+青枯立克150倍+沃丰素600倍喷雾一次。 作用:现蕾期是菌核病菌侵染的关键时期,此时用生物菌喷雾,可起到优先占领生态位点阻止菌核病菌侵染的作用,同时青枯立克、沃丰素可为作物提供多糖、氨基酸、多肽、中微量元素等多种营养物质,起到营养复壮作物,增强作物抗病抗逆能力的作用,且沃丰素中含有的芸苔素内酯、锌硼等物质,可平衡作物生长,保花、壮花。

推荐几个超实用的优秀杀菌剂配方

推荐几个超实用的优秀杀菌剂配方! 温度高,降雨频繁,是多种病害的高发季节,今天给大家推荐几个实用的优秀杀菌剂配方,供大家参考。 推荐几个超实用的优秀杀菌剂配方 1、防治黄瓜白粉病配方:11.2%吡唑萘菌胺嘧菌酯+17.8%嘧菌酯,主要防治黄瓜白粉病、靶斑病,西瓜的白粉病以及番茄的灰叶斑病。香蕉的叶斑病等。小麦白粉病,锈病等病害。速效性好,持效期长,对作物安全。 2、防治叶霉病配方:21.5%氟吡菌酰胺+21.5%肟菌酯,主要防止番茄的叶霉病、早疫病,黄瓜的靶斑病、白粉病、炭疽病,西瓜的蔓枯病。 3、防治霜霉病、疫病配方:62.5克/升氟吡菌胺+625克/升霜霉威盐酸盐:对霜霉病、疫病、晚疫病、猝倒病等具有杰出防效。

4、防治灰霉病配方: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50%腐霉利,对灰霉病、黑斑病和白粉病等病害有着非常优异的防效,特别是对多种作物如瓜类、葡萄、草毒和西红棉等的灰霉病有特效。 5、防治白粉病配方:3.4%环氟菌胺·15%氟菌唑,用于防治麦类、青椒、茄子、黄瓜、西瓜、甜瓜、草莓、西红柿、樱桃西红柿、烟草等多种作物白粉病防治。效果更佳,且持效期长。 6、防治病毒病配方:3%氨基寡糖素+3%极细链格孢激活蛋白,每月喷洒2-3次,直至喷洒到作物生长中后期,即可有效防止整个生育期病毒病的发生。

7、防治白菜软腐病配方:4%春雷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防治果树流胶病、白菜软腐病等细菌性病害,效果相当好。 8、防治疫病配方:25%吡唑醚菌酯+80%烯酰吗啉。是防治卵菌病害的特效杀菌剂,具有叶面渗透能力强,分散性好,耐雨水冲刷,持效期长的特点,对绝大多数疫病和霜霉病引起的真菌病害具有理想的预防兼治疗作用,防治效果优良。 9、防治疫病、腐烂病配方:70%氟啶胺水分散粒剂2000倍液+80%烯酰吗啉水分散粒剂2000倍液。具有预防保护加治疗性杀菌剂,持效期为10-14天左右,可减少用药次数,省时、省力。对辣椒、马铃薯疫病和块茎腐烂有特效。活性高,用药量少,见效快。 10、防治炭疽病配方:70%苯醚甲环唑·咪鲜胺水分散粒剂3000倍液,对作物炭疽病具有较好的预防保护和治疗效果。

药剂学处方总结

第一部分:处方分析 1. 分析下列软膏基质的处方并写出制备方法。硬脂醇250g 油相,同时起辅助乳化及稳定作用白凡士林250g 油相,同时防止水分蒸发留下油膜利于角质层水合而产生润滑作用 十二烷基硫酸钠10g 乳化剂丙二醇120g 保湿剂 尼泊金甲酯0.25g 防腐剂尼泊金丙酯0.15g 防腐剂蒸馏水加至1000g 制备:取硬脂醇和白凡士林在水浴上融化,加热至75 ℃,加入预先溶在水中并加 热至 75 ℃的其他成分,搅拌至冷凝即得。 2. 写出10%Vc 注射液(抗坏血酸)的处方组成并分析? 维生素C 104g 主药碳酸氢钠49g pH 调节剂亚硫酸氢钠0.05g 抗氧剂依地酸二钠2g 金属络合剂注射用水加至1000ml 溶剂 3. 分析下列处方并写出下列软膏基质的制备方法。硬脂酸甘油酯35g 油相硬脂酸120g 油相液体石蜡60g 油相,调节稠度白凡士林10g 油相羊毛脂50g 油相,调节吸湿性三乙醇胺4g 水相,部分与硬脂酸形成有机皂其乳化作用尼泊金乙酯1g 防腐剂蒸馏水加之1000g 将油相成分(硬脂酸甘油酯,硬脂酸,液体石蜡,白凡士林,羊毛脂)与水相成分(三乙醇胺,尼泊金乙酯溶于蒸馏水中)分别加热至80 ℃,将熔融的油相加入水中, 搅拌,制成O/W 型乳剂基质。 4. 处方分析,并写出制备小体积注射剂的工艺流程肾上腺素1g 主药依地酸二钠0.3g 金属络合剂盐酸pH 调节剂氯化钠8g 渗透压调节剂焦亚硫酸钠1g 抗氧剂注射用水加至1000ml 溶剂 工艺流程:主药+附加剂+注射用溶剂配液滤过 灌封灭菌 安瓿洗涤干燥(灭菌) 成品包装印字质量检查检漏 5. 分析处方,并指出采用何种方法制片?并简要写出其制备方法。 处方:呋喃妥因50g 糊精3g 淀粉30g 淀粉(冲浆10%) 4g 硬脂酸镁0.85g 根据上述处方,选用湿法制粒制片。 制备:取呋喃妥因过100 目筛然后与糊精、1/3 淀粉混匀,加入淀粉浆制成软材,过14 目筛制粒,湿粒在60℃下干燥,干粒再过12 目筛整粒。将此颗粒与剩余的淀粉、硬脂酸镁混合均匀,含量测定合格后计算片重。 6. 处方分析并简述制备过程 Rx1 维生素C 104g 主药碳酸氢钠49g pH 调节剂亚硫酸氢钠0.05g 抗氧剂 依地酸二钠2g 金属络合剂注射用水加至1000ml 溶剂制备:在配置容器中,加处方量80% 的注射用水,通二氧化碳至饱和,加维生素C 溶解后,分次加碳酸氢钠,溶解后加入已配好的依地酸二钠和亚硫酸氢钠溶液,调节pH6.0-6.2, 添加二氧化碳饱和的注射用水至足量,过滤,通二氧化碳气流下灌封。 7.写出板蓝根注射液处方中各物质的作用。 处方用量作用板蓝根500g 主药苯甲醇10ml 抑菌剂 吐温80 5ml 增溶剂注射用水适量溶剂共制1000ml 8. 写出复方磺胺甲基异恶唑处方中各物质的作用。 磺胺甲基异恶唑(SMZ )400g 主药甲氧苄啶(TMP )800g 主药(抗菌增效剂) 淀粉/120 目80g 填充剂,内加崩解剂3%HPMC 180 ~200g 润湿剂,黏合剂硬脂酸镁

药剂学问答题(1)

1.增溶剂、助溶剂、潜溶剂的异同 潜溶剂:在混合溶剂中各溶剂在某一比例时,药物的溶解度比在各单纯溶剂中的溶解度大,而且出现极大值,这种现象称为潜溶,这种溶剂称为潜溶剂。潜溶剂能提高药物溶解度的机制一般认为是两种溶剂间发生氢键缔合,改变了混合溶剂的极性,即降低了溶剂的介电常数,从而有利于难溶性药物的溶解。 助溶剂:难溶性药物与加入的第三种物质在溶剂中形成可溶性络合物、复盐或缔合物等,以增加药物在溶剂中的溶解度,这第三种物质称为助溶剂。 增溶剂:指某些表面活性剂增大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的作用。具有增溶能力的表面活性剂称增溶剂。原理:表面活性剂在水中形成胶束的结果。 处方因素:pH值的影响、广义酸碱催化的影响、溶剂的影响、离子强度的影响、表面活性剂的影响、处方中基质或赋形剂的影响 外界因素:温度的影响、光线的影响、氧的影响、金属离子的影响、湿度和水分的影响、包装材料的影响 增加稳定性的方法:1.改变药物结构(1)、制成难溶性盐(2)、制成复合物(3)、制成前体药物2.制成固体制剂3.采用粉末直接压片或包衣工艺4.制成微囊、微球或包合物 4.片剂制备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裂片:处方因素和工艺因素导致片剂内部的压力分布不均匀 2.松片:片剂硬度不够 3.粘冲:干燥不够、 4.片重差异超限:物料的流动性差、物料中细分太多或粒度大小相差悬殊、料 斗内的物料时多时少、刮粉器与模孔吻合性差 5.崩解迟缓:压缩力过大、可溶性成分溶解、片剂的结合力过强、崩解剂的吸 水膨胀能力差或对结合力的瓦解能力差 6.溶出超限:片剂不崩解、颗粒过硬、药物的溶解度差 7.含量不均匀:片重差异超限 5.片剂的质量检查 外观性状;片重差异;硬度和脆碎度;崩解度;溶出度和释放度;含量均匀度

药剂学实验思考题

药剂学实验考试试卷 思考题 1.乳剂的制备 1、影响乳剂稳定性的因素有哪些? 乳剂属于热力学不稳定的非均相体系,由于分散体系及外界条件的影响,常常导致乳剂分层、絮凝、转相、破裂或酸败。 .影响乳剂稳定性的主要因素:①乳化剂的性质;②乳化剂的用量,一般应控制在0.5%~10%;③分散相的浓度,一般宜在50%左右;④分散介质的黏度;⑤乳化及贮藏时的温度,一般认为适宜的乳化温度为50~70℃;⑥制备方法及乳化器械;⑦微生物的污染等。 2、石灰搽剂的制备原理是什么?属何种类型乳剂? 乳剂(也称乳浊液)是指互不相溶的两相液体经乳化而形成的非均匀相液体分散体系。分散的液滴称为分散相、内相或不连续相,直径一般在0.1~100μm;包在液滴外面的另一液相称为分散介质、外相或连续相。乳剂分为水包油型(o/w)和油包水型(w/o),常采用稀释法和染色镜检法鉴别; 由于乳剂中液滴具有很大的分散度,总表面积大,表面自由能很高,属于热力学不稳定体系,因此,除分散相和连续相外,还必需加入乳化剂,并在一定机械力作用下制备乳剂。 乳化剂的作用机理是能显著降低油水两相之间的表面张力,并在乳滴周围形成牢固的乳化膜,防止液滴合并。 3、分析液体石蜡乳处方中各组分的作用。 液体石蜡60g 油相,调节稠度 尼泊金乙酯1g 防腐剂 蒸馏水 4、干胶法和湿胶法的特点是什么? 干胶法系先将胶粉与油混合,应注意容器的干燥。湿胶法则是胶粉先与水进行混合。但两法初乳中油、水、胶三者均应有一定比例,即:若用植物油,其比例为4:2:1,若用挥发油其比例为2:2:1,液状石蜡比例为3:2:1。 2.注射剂的制备 1、影响注射剂澄明度的因素有哪些? 原料药材质量的优劣、提取工艺的选择、配伍不当、配药环境、溶液PH的改变、辅料的质量与配伍情况、灌封的工作状况、灭菌条件的影响、安瓿的质量和前处理、其它影响因素。 2、影响Vc注射液质量的因素是什么?应如何控制工艺过程? 维生素C又名抗坏血酸,它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因维生素C缺乏而致的各种坏血病。维生素C注射液在生产中因配制工艺及其它因素的影响,常出现药液外观发黄,质量不稳定等问题,影响了药物的治疗效果。 3、制备Vc注射液时为什么要通入二氧化碳?不同可以吗? 防止维生素C被氧化。维生素C还原性很强的 4、Vc注射液时为什么可以采用分光光度法检查颜色?目的是什么?

猕猴桃溃疡病防治药剂室内筛选及田间药效试验_龙友华

[收稿日期] 2010-07-18;2010-09-06修回  [基金项目] 贵州省科技厅农业攻关项目“修文六广河牌猕猴桃产业化关键技术开发与示范”[黔科合N Y 字(2009)3022];贵阳市科技局 农业科技攻关计划项目“修文县六广河牌猕猴桃产业化关键技术开发与应用”[筑科农合同字第(2009)2-007];修文县科技局农业项目“修文县猕猴桃病虫害无公害防治技术研究”[修科合同字(2007)第1号]  [作者简介] 龙友华(1970-),男,副教授,从事农产品质量与安全及有害生物化学防治技术研究。E -m a i l :g z l y h 126@126.c o m 植物保护·土壤肥料·微生物 [文章编号]1001-3601(2010)10-0661-0084-03 猕猴桃溃疡病防治药剂室内筛选及田间药效试验 龙友华1 ,夏锦书 2 (1.贵州大学农学院,贵州贵阳550025;2.贵州省黔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贵州都匀558000) [摘 要]为筛选猕猴桃溃疡病的有效防治药剂,采用室内抑菌试验和田间病斑涂抹试验研究了6种杀菌剂对猕猴桃溃疡病病菌的毒力和田间防效。结果表明:90%链·土霉素抑菌效果较好,E C 50为40.20m g /L ,其次是硫酸链霉素,E C 50为64.75m g /L ;3%中生菌素和36%三氯异氰尿酸E C 50分别为279.20m g /L 和368.65m g /L ;0.1亿c f u /g 多粘类芽孢杆菌细粒剂和25%叶枯唑抑菌效果较差,E C 50分别为846.32m g /L 和947.77m g /L 。田间病斑涂抹试验中,90%链·土霉素可湿性粉剂对猕猴桃溃疡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病斑愈合率达82.47%,40%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和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防效分别为78.73%和75.01%。 [关键词]猕猴桃;溃疡病;杀菌剂;毒力;防效[中图分类号]S 436.634.1[文献标识码]A I n d o o r S c r e e n i n ga n d F i e l d T r i a l o f B a c t e r i c i d e s a g a i n s t K i w i f r u i t C a n k e r L O N GY o u -h u a 1 ,X I AJ i n -s h u 2 (1.C o l l e g e o f A g r i c u l t u r e ,G u i z h o uU n i v e r s i t y ,G u i y a n g ,G u i z h o u 550025;2.Q i a n n a nN a t i o n a l i t y V o c a t i o n a l a n dT e c h n i c a l C o l l e g e ,D u y u n ,G u i z h o u 558000,C h i n a ) A b s t r a c t :T h e t o x i c i t y a n d f i e l dc o n t r o l e f f e c t o f 6b a c t e r i c i d e s a g a i n s t k i w i f r u i t c a n k e r w e r e t e s t e db yt h e i n d o o r b a c t e r i o s t a s i s t e s t a n d f i e l d s p o t s m e a r i n g t r i a l t o s c r e e n e f f e c t i v e b a c t e r i c i d e s t o c o n t r o l k i w i f r u i t c a n k e r .T h e r e s u l t s s h o w e dt h a t t h ec o n t r o l e f f e c t o f 90%S t r e p t o m y c i n -O x y t e t r a c y c l i n eW Pw a s t h eb e s t ,f o l l o w e db y 40%S t r e p t o m y c i n s u l p h a t e W P ,E C 50o f S t r e p t o m y c i n -O x y t e t r a c y c l i n e W P ,S t r e p t o m y c i n s u l p h a t e W P ,3%Z h o n g s h e n g m y c i n W P ,36%T r i c h l o r o i s o c y a n u r i ca c i dWP ,t e nm i l l i o nc f u /g P a e n i b a c i l l u s p o l y m y x aa n d 25%B i s m e r t h l a z o l w a s 40.20m g /L ,64.75m g /L ,279.20m g /L ,368.65m g /L ,846.32m g /La n d 947.77m g /L r e s p e c t i v e l y .T h e s p o t h e a l i n g r a t e o f 90%S t r e p t o m y c i n -O x y t e t r a c y c l i n e W P ,40%S t r e p t o m y c i n s u l p h a t e W P a n d 3%Z h o n g s h e n g m y c i n W P a g a i n s t k i w i f r u i t c a n k e r w a s 82.47%,78.73%a n d 75.01%s e p a r a t e l y i n t h e f i e l d s p o t s m e a r i n g t r i a l . K e y w o r d s :k i w i f r u i t ;c a n k e r ;b a c t e r i c i d e ;t o x i c i t y ;c o n t r o l e f f e c t 猕猴桃溃疡病是由细菌(P s e u d o m o n a s s y r i n g a e P Va c t i n i d i a )引起的一种毁灭性病害,国外广泛分布于日本、美国、新西兰和韩国等,我国于1985年在 湖南东山峰农场首次发现[1-2] 。目前,该病在我国湖南、福建、四川、陕西和安徽等地均有发生,被列为全国森林植物检疫对象,国内外学者对猕猴桃溃疡病 作了大量研究。李瑶等[3-4] 研究了猕猴桃溃疡病的流行因子、猕猴桃中两种同工酶与抗病性的关系,李 庚飞等[5] 研究了猕猴桃体内酚的含量与溃疡病的 抗性关系,李淼等[6] 对猕猴桃品种枝条组织与抗溃 疡病关系作了初步研究,宋晓斌等[7] 研究了猕猴桃 溃疡病的生物防治技术,张锋等[8] 研究了猕猴桃溃疡病化学药剂的防治技术。但链·土霉素、中生菌素防治猕猴桃溃疡病鲜有报道。贵州省修文猕猴桃产区个别果园溃疡病发生严重,其发生面积逐年扩大,危害日益严重,现已从修文久长镇蔓延至龙场镇猕猴桃产区,在谷堡乡猕猴桃主产区已有零星发生, 对修文猕猴桃的生产造成了严重的威胁。为做好修文猕猴桃溃疡病的防治工作,笔者于2007-2010年对贵州修文猕猴桃溃疡病进行了调查,并进行了防治药剂的室内筛选和田间防治试验研究,以期为修文猕猴桃溃疡病的防治提供技术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供试材料1.1.1病原菌猕猴桃溃疡病病原菌(P s e u d o -m o n a s s y r i n g a e P Va c t i n i d i a e )从修文县唐人农庄猕猴桃溃疡病重发区采样分离获得,经分离纯化后保存于密闭的无菌蒸馏水中,室温保存。1.1.2供试药剂40%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华北制药集团爱诺有限公司;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东莞市瑞德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36%三氯异氰尿酸可湿性粉剂,湖南省海洋生物工程有限公司;25%叶枯唑(噻枯唑)可湿性粉剂,青岛瀚生生物科  贵州农业科学 2010,38(10):84~86 G u i z h o u A g r i c u l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s

药剂学处方分析

药剂学处方分析 1、复方碘溶液 【处方】 碘 50g 碘化钾 100g 蒸馏水适量 共制成1000ml 【制法】取碘化钾,加蒸馏水100ml溶解后,加入碘搅拌使之溶解,再加入适量蒸馏水,使成1000ml即得。 2、过氧化氢溶液(双氧水) 【处方】 浓过氧化氢溶液(质量分数为25%)100ml 蒸馏水适量 共制成1000ml 【制法】取浓过氧化氢溶液100ml,加蒸馏水至1000ml搅匀即得。 本品为无色澄清液体,无臭或有类似臭氧的臭气。相对密度1.01(25°C),过氧化物遇还原物迅速分解并产生泡沫,遇光更易分解,配制所用器具应充分洗净。 浓的过氧化氢有强腐蚀性,接触后皮肤变白,并有剧烈痛感,操作过程中应避免直接接触。过氧化氢溶液有消毒防腐作用。 3、浓薄荷水 【处方】 薄荷油 20ml 95%乙醇 600ml 蒸馏水适量 共制成1000ml。 【制法】先将薄荷油溶于乙醇,分次加入蒸馏水至足量(每次加入水后用力振摇),再加入50g滑石粉,充分振摇,放置适当时间后进行过滤,自滤器上添加适量蒸馏水至全量。本品为薄荷水的40倍浓溶液,(薄荷油于水中溶解度(体积分数)为0.05%)加入的滑石粉为分散剂,其作用是使挥发油吸附于滑石粉颗粒表面,以增大油在水中的分散度,改善溶解速度,同时由于滑石粉吸附过量的油,有利于通过过滤将油除去。但滑石粉不宜过细,以免通过滤纸,使溶液浑浊。 4、单糖浆 【处方】 蔗糖 850g 蒸馏水适量共制成1000ml 【制法】 取蒸馏水煮沸,加入蔗糖搅拌溶解后继续加热至100 O C,趁热保温过滤,并自滤器上添加适量热蒸馏水,使之成1000ml搅拌均匀即得。糖浆浓度通过相对密度控制,故煮沸过 程中应随时抽样测定相对密度。热糖浆在90 O C以上,其相对密度在1.280时为合格,冷却 至25 O C时,相对密度应为1.313。 5、枸橼酸哌嗪糖浆

室内药剂筛选试验

室内药剂筛选试验 1含药培养基法 将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加热熔化, 待其冷却至40℃~45℃时, 分别加入各种药剂母液, 制成待测浓度的含药培养基, 充分摇匀后倒皿(培养皿直径为9cm )。然后用移液管在每皿已凝固的培养基中央分别加入各病菌的孢子悬浮液1.0m l, 以不加药剂的培养基为对照。每处理3 次重复, 于28℃恒温箱内培养, 用“十”字形测量法测量菌落直径, 每天测量 1 次, 连续测 6 次,将末次的测量结果用于方差分析。 2抑菌圈法 将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加热熔化, 冷却到45℃左右时, 将配制好的孢子悬浮液加入, 摇匀后倒皿。用打孔器将滤纸打成直径为0.15 cm 的圆碟, 灭菌后放入已配制好的药液中, 浸泡3min, 取出滴去多余的药液, 置于含菌培养基平板的中央, 每皿一片, 用灭菌纸碟浸无菌水作对照。于28℃恒温箱中培养, 每处理3 次重复, 用“十”字形测量法测量抑菌圈直径, 每天测1 次,连续测6 次, 将末次的测量结果用于方差分析。 3孢子萌发法 分别按以上3种杀菌剂的使用浓度, 配制成含相应药剂浓度的孢子悬浮液, 然后涂于载玻片上, 置于相对湿度为100% + 水滴的保湿器中培养, 以灭菌水配制成的孢子悬浮液为对照, 每处理 3 次重复, 培养6 h, 镜检孢子的萌发情况, 计算萌发率, 并进行方差分析 4、生长速率法 供试药剂分别用定量无菌水稀释成所需浓度,取1mL 稀释液放入灭菌培养皿(直径= 90mm ) , 加9mL 培养基, 充分摇匀, 制成含不同

药剂的培养基, 以加入等体积的无菌水的培养基平板为对照。培养基凝固后, 用打孔器(直径= 6mm ) 制取已活化的病菌菌饼, 菌丝面朝下接种于含药培养基中央,每处理3 次重复, 置于25℃恒温培养箱内黑暗培养, 3d 后交叉测量供试病菌在含不同药剂的培养基上的菌落直径, 与对照比较计算各药剂处理对菌落扩展的生长抑制率, 分析比较不同杀菌剂对供试病菌菌丝生长的影响。 室内毒力测定方法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在预备试验的基础上, 选择各药剂对病菌菌丝生长抑制率在10%~90%范围内的5个系列浓度; 将供试药剂分别用去离子水稀释成系列浓度, 按培养基与药液体积比9∶1的比例加入到已融化并冷却至50 ℃左右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中, 充分摇匀后迅速倒入灭菌的直径为9 cm培养皿中, 制成系列浓度的含药平板, 以加入等体积的无菌水的牛肉膏蛋白胨平板为对照。用直径为4 mm的打孔器截取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上培养4 d 的病菌菌饼, 把菌饼反接到含药平板中央,每处理设3个重复, 置于25±1 ℃下培养96 h , 用十字交叉法测量菌落直径, 每个菌落按十字交叉法测量2次, 以其平均值代表菌落的大小, 计算抑制率。通过DPS分析软件求出药剂的毒力回归方程及EC50值。菌落扩展直径和药剂的抑制百分率计算公式如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