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诗歌赏析

现代诗歌赏析
现代诗歌赏析

现代诗歌赏析(一)

教学内容

1.现代诗歌的赏析方法

2.《偶然》赏析

3.《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赏析

教学目的

掌握现代诗歌赏析的方法,理解两首诗歌的意境,把握诗人蕴藏于意象中的情感。

教学重点

1.诗歌意象的含义

2.体会诗人所表达的的情感

教学难点

把握蕴藏于意象中的情感。

一、诗歌赏析的方法

(一)揣摩意境。

1.诵读《雨巷》并品味意境

意境,顾名思义,“意”就是情意,就是主观的思想感情;“境”就是境界,就是立体感的艺术图画。在文学作品中,“意”不能赤裸裸地说出,需借物来表现;“境”不能是纯客观的物象,需由意所触发。因此,所谓“意境”,可以说就是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是诗人强烈的感情和生动的客观事物的交融。它既是作家苦心追求的目标,也是我们评论作品的重要准绳。我国近代着名文学评论家王国维先生认为:情与景是意境的两个基本要素,情景交融是意境的基本特点;追求感情的真挚、形象的真实和语言的真切是意境的核心。诗人创造意境常常用“触景生情”和“缘情写景”(即“寓情于景”)。

2.诗歌的意象

意象,在这里是个特殊的概念。有人也称为“传统意象”、“固定意象”、“典故意象”等,名称不一,所指基本相同。

意象,是指诗词中有些艺术形象在被成功地使用过一次以后,后来的诗人反复运用,并逐渐约定俗成,使这些形象被固定在一个或几个特定意义上。比如“东篱”这一艺术形象,最初出自陶渊明《饮酒》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诗中的“东篱”,纯系实写,别无他意,但后来诗人反复使用,并渐渐赋予其特定意义,以至于一提到“东篱”,便产生超尘脱俗之感。如李清照《醉花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词中的“东篱”已不再是实指,但却有了特定的意义。

诗词中的意象,不胜枚举,这里暂列几个常见的例子。“杨柳”,是一个关乎离别的意象。“菊花”是一个关乎“隐逸者”的意象。“明月”,是一个关乎“思乡”、“思人”的意象,古人有“对月思人”之说。“白云”,是一个关乎“思友”的意象,古人有“望云思友”之说。“清秋”,是一个关乎“感伤”、“悲秋”的意象。“大雁”,也是一个关乎“思乡”、“思人”的意象,古人有鸿雁传书之说。“杜鹃”,因其叫声凄厉,又其声如言“不如归去”,最终成为一个关乎“思归”的意象。

意象,对于诗人抒发感情,有着独特的作用。懂得意象的知识,当然也有助

于我们理解诗歌的内容及诗人的感情,因此,对一些常见意象,需要多做一些积累与识记的功夫。?

意象是诗歌中浸染了作者感情的东西,是诗人用来兴寄思想感情的人、物、景、事等。“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身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只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石灰吟》取的是“物象”,托意于物,借物以达意。“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天净沙》取的是“景象”,寄情于景,借景以抒情。“以笑的样子哭着,以恨的样子爱着;以善良的样子残忍着,以疏远的样子亲近着;以跑动的样子站立着,以沉默的样子诉说着;以充实的样子空虚着,以糊涂的样子清醒着;以死亡的样子生存着,以真理的样子荒谬着。”(北岛《无题》)《无题》取的是“事象”,寄理于事,借事以明理。

诗歌取象,有的只取一个意象。例如舒兰的《乡色酒》:“三十年前,你从柳树梢头望我,我正少年,你圆,人也圆。三十年后,我从椰树梢头望你,你是一杯乡色酒,你满,乡愁也满。”这首诗只有一个意象——月亮。以月亮写乡愁,用“乡色酒”喻月光,飘逸莫名的乡愁就变得具体可感了。有的诗歌,取的是一组意象。例如余光中的《乡愁》:“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呵,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这首诗选择了“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等四个意象来承载感情,层层叠加,层层递进,渲染了海外游子与故国家园根脉难断的凝重感情。

从虚实角度看,诗的取象还可分为实象和虚象两大类。所谓实象,是指可置于我们眼前眉睫的事物;所谓虚象,是指读者感受心造的事物。例如,郑板桥的“夜深更欲秋潭水,连月带星舀一瓢。”在这两句诗中,“夜深”、“秋潭水”是实象,“连月带星舀一瓢”是虚象。这两句诗好就好在以实带虚,以虚写实,实象虚出,虚象实出,给诗句揉进了另一种

韵味,另一种灵性。诗歌不能没有意象,鉴

赏诗歌也不能不注意意象,一首好的诗歌应

是意象与意境的巧妙铸合。

(二)把握情感。

诗是抒情的艺术,情绪和情感是诗

的基础。与其他文体相比,诗更能充分地显

示诗人的品格和情怀。长久以来,人们常用诗歌中所表现的民族精神内涵——深沉的思想,诚实的品质,宽宏的怀抱,自然的意趣,情致婉约,风骨挺拔,以及操守、格调、丰神等人格魅力来抒情志,明教化,寄情思,逞才能,以默默的持久的力量,改造并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净化人们的灵魂。读诗时,把握了诗的思想感情,也就把握了诗的灵魂与命脉。例如《理想》这首诗是一首哲理诗。在这首诗里作者指出了理想的特征、内涵,以及对人生、历史、社会的重大意义,号召人们树立远大的理想,挥鞭起程,为理想而努力奋斗。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事业需要我们去建设,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将在我们手中实现,党和人民殷切期望我们志存高远,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广阔平台上,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展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业绩。这正是作者在这首诗中所抒发的强烈的思想感情,也是作者所热切期望的。读后,每一个读

者都会被感染得激情亢奋,热情高涨。

(三)赏析技法。

诗歌的表现形式及表现技法是经过多年的摩挲砥砺,在实践中已经使大家觉得是最方便、最熟练、最能得心应手的,可以拈来随手随心应用。淘沙拣金,去粗存精,诗歌大家们给我们留下了大量文质兼美的优秀篇什,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他们的横溢才华。这些精美的诗篇既体现在诗篇的形式上,包括它的语言,它的音韵、节奏和旋律;更重要的是诗篇表现出的完美的表达形式,恰当贴切的表现技法,无不是人们学习的典范。诗歌创作中常常使用的表现技法有联想想象,用典铺垫,渲染烘托,暗示省略,以及修辞手法的运用,诗中大量使用的修辞手法是比喻、象征、排比、拟人、夸张等。例如着名诗人邵燕祥在《致空气》这首诗里,就运用了大胆的联想和奇特的想象手法,用象征手法,以人们司空见惯的空气为歌颂对象,抓住其特点:“无所不在”“踪迹难寻”等,在对空气这一时刻难离的自然现象的讴歌中,寄寓了诗人对友谊、对真情的赞颂。自觉地理解吸收借鉴优秀诗歌中的写作技法,一方面可提高鉴赏水平,另一方面对写作也大有裨益。

(四)品味语言。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诗歌中的语言是诗人千锤百炼的结果。“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等都说明了这个道理。诗歌的语言是富含哲理的、含蓄隽永的、凝练深沉的、生动流畅的、形象传神的、充满情感的,往往言在此而意在彼,言有尽而意无穷。这都给诗歌的审美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所以,在诗歌的学习中应当注意语言的品味。例如着名诗人顾城在《一代人》中写道: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全诗只有两句话,虽短小却警醒世人,表明作者及整个时代人们的心声:渴望光明,自由与个人价值的实现。语言含蓄隽永,深刻蕴藉。冰心在《春水·三三》中写道: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这首哲理小诗,告诉我们要把眼界放宽、切莫孤芳自赏。孤芳自赏的含义是:比喻自命清高,自我欣赏。很显然,在这里作者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墙角花朵的形态,可以唤起人们丰富的想象力。语言使用准确恰当,贴切生动。理解了诗歌中的语言运用之妙,不仅知道诗歌写了哪些内容,而且懂得了诗歌是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就能够从更高层面上去把握和鉴赏诗歌。

二、徐志摩的《偶然》赏析

能把“偶然”这样一个极为抽象的时间副词,使之形象化,置入象征性的结构,充满情趣哲理,不但珠润玉圆,朗朗上口而且余味无穷,意溢于言外——徐

志摩的这首《偶然》小诗,对我来说,用上“情有独钟”之语而不为过。

徐志摩的《偶然》这首诗作于1926年5月,初载同年5月27日《晨报副刊·诗镌》第9期,署名志摩。诗人运用多种意像将自己的人生历程融入于此,表明诗人人生中经历了太多的偶然,将偶然形象化,不仅充满情趣意味,还给读者留下了足够的想像空间。无数次偶然,无数次坎坷,无数次邂逅,似乎都显得如此平常,不必不必讶异,更无须欢喜,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构成诗人的态度。他与张幼仪的结合是偶然,与林徽因的恋情是偶然,与陆小曼的风波也是偶然;他学习金融是偶然,倾心康桥是偶然,飞机失事更是偶然。这些偶然就像一根穿线的珠子。

诗句开始以“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比喻自己,表明诗人在天涯海角肆意飘忽却高洁不俗,直喻自己为下文作了铺垫,突然一转意“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给人一种舒缓气势却又耐人寻味,两人偶然的相遇就好比云与水的相遇,但都是虚幻的,短暂的相遇更能使其产生了距离的美感,却最终还是昙花一现。特别是“波心”的“心”字的用得恰到好处,意在表明及时再多么的投入和缘分或许也只是一个偶然罢了。虽然人生中充满着偶然,但我们却不能停止自己的脚步继续等待,唯有追求的永恒。正因为这次相遇只是一个偶然,所以接着说明对方应该持有的态度:你不必不必讶异,更无须欢喜,这就借景抒情,充满着人生哲理,是人生中很平常的事了,更没有值得留恋的地方,同时也表明诗人的坦诚,这也只是在转瞬间消灭的踪影。

诗歌第一节运用了“天空”,“云”,“水波”等形象的实物比喻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天空的一片云投影在波心也反应出诗人的内心活动以及心里特征,表明其爱与美的追求。还运用了“投影”,“消灭”两个动词更显示出其偶然的因果关系,投影是虚幻的就必将导致彻底消灭,最终从偶然相遇转化到消灭了的踪影,踪影又与投影形成对应关系。另外诗人将诗歌中的主人公“你”和“我”也清楚的表现出来了,说明“你”和“我”的两个主体之间存在必然的联系,虽然在这个联系中存在感情的依托,但你不必讶异,更无须欢喜,这里起到一个波浪转折的作用,意在表明虽然是偶然与你相遇,似乎还是比较融入但却因为最终踪影的消灭,所以不必讶异,更无须欢喜,最后说明其原因。而在“你不必讶异,更无须欢喜”中存在着更进一步的关系,讶异没有必要,欢喜更没有必要,中间用一个“更”字联结恰到好处,说明诗人一再压抑自己的兴奋而还在奉劝对方不要讶异和欢喜过早了,表明诗人明白自己的人生处境而不想伤害对方,因为“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同时可以看出人生不是又自己可以主宰的,任何美好的事物都要受到各种外界因素的制约和影响,既然是偶然的事物就一定是转瞬间的事物,我们一定要加倍珍惜这个事物。

诗歌第二节以“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将你我两个主体同时拉在一起,在黑夜的背景下,在海的渲染下,“你”的突然出现,似乎让我在黑夜的海上不再孤单不再寂寞,“你”的出现更使我获得了感情的寄托。但即使是这样,却我们只是人生旅途中的匆匆过客,因为: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在这种偶然的必然情况下发生的相遇,就像一次上帝的眷顾,情剧中的故意情节,在同样甘受寂寞孤独的相遇最终还是会因为我们彼此的方向不同而彼此错过,说明在人生方向上的选择往往是充满着戏剧化的,是不会永恒的。在此处戏剧化的安排一个与我相对应的主体的你,说明诗人对爱情等的追求和向往,但因为选择的方向不同我们彼此擦肩而过,或许彼此留下了一个会心的微笑甚至在彼此留恋着对方,但终究在黑夜的海上的背景下因为方向的选择而错失美好的事物无可奈何,顿时诗

人一种失落的情感流露在心间,最后奉劝自己:“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这里起到一种安慰自己的作用,告诫一种人生哲理:很多时候何曾不只退一步想呢?同时承接上文“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诗歌第二节运用了“黑夜”,“海”,“光亮”等形象的实物比喻使诗歌更加生动,具体。也运用了“相遇”,“交会”等相对应的动词,直接承第一个情节将第二个情节拉得更近,由云与水的远距离直接转入你与我的近距离,由白天转入黑夜,由水波转为海,完全是上一个情节的更进一步升华。你我即使距离再近或许也因为外部的因素而阻止我们的继续相遇,在人生茫茫无边的大海上,即使情节安排得再好,环境安排得再好,心与心的艰难交融也最终成为一个泡影,消失在大海深处。我们都有属于自己的方向,在偶然相遇中互放的光亮也只是一时的不是永恒的事物,因此诗人告诫自己不要盲目回忆过去,要赶快走出阴影,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这里也是诗人的感情变化条件,中间用一个“最”字联结,说明诗人以信心的态度渴望走出人生的低谷奉劝自己最好要忘记掉偶然的事物而迎接新的曙光,这是现实的无奈,人生的无奈。面对“记得”与“忘掉”的两难选择,最好选择了后者,人生何不是如此呢?

通过诗歌的全文不难读出所描述出的两个情景,语言生动,形式完美,情节波浪起伏,给人以无穷的想像空间。诗歌前后两节相互对应,读起来朗朗上口,耐人寻味。从表面上去看是一首爱情诗歌,仔细去品读,却更加有味,给人越读越有味的感觉,蕴涵了深层的人生哲理和人生感悟,不乏一篇经典名作。新月诗人陈梦家也认为:“《偶然》等几首诗,划开了他前后两期的鸿沟,他抹去了以前的火气,用整齐柔丽清爽的诗句,来写那微妙的灵魂的秘密。”同时将平常熟悉的意象穿插于整首诗歌中并将诗歌的两个主人公融入到意境中,仿佛一部戏剧片,给人以清新自然的感觉。诗人采用两两对的事物将其矛盾化,可谓匠心独运的写作手法将其动静结合。偶然的相遇或不再来临,但我们是否应该懂得更加珍惜美好的时光,随着诗人感情的变化无不表现和谐之美。随着我们对新事物的认识,感悟也会随着逐渐加深,因为人总是在不断认识实践中前进的。

仰望星空,天空还是原来的天空,但是因为我们的命运不完全由自己掌握,在充满挫折中总是遇到或多或少的偶然,既然是偶然,但我们必须得意识到最终的结果,清楚自己所处的环境,不管是天空的一片云还是黑夜的海上,在不伤害对方的同时还要奉劝自己,在奉劝对方的同时还要看到自己的方向,何不在得不到的情况下忘掉呢,毕竟彼此的交会也留下过光亮。

在贫困黑暗的时代里,诗人的偶然何不是一种对人生的呐喊,对爱与美的追求,抒写着诗人的灵魂空间。在呐喊与追求的路上,难道不是苦苦挣扎的路吗?

三、《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的赏析

徐志摩遇难后,林徽因写了《悼志摩》,寄托对他的突然去世的震惊与哀思。她说:“我们中间没有绝对信命运之说的,但是对这不测的人生,谁不感到惊异,对着那许多事实的痕迹又如何不感到人力的脆弱,智慧的有限。世事尽有定数?世事尽是偶然?对这永远的疑问我们什么时候能有完全的把握?”

徐志摩去世四年之后,1935年,林徽因写了散文《纪念志摩去世四周年》,还有一首诗《别丢掉》,散文表达的是同志式的怀念和伤感,而诗歌则暗示性的表达了她内心丰富的情感,写出了她对徐志摩的那份情感,她不会丢掉“那份过往的热情”,她要他相信她会永远记得他的爱:“你仍要相信,山谷中流着,有那回音。”“回音”就是对他过去在《你去》中说的“我爱你”,那一句话的铭记,这首怀人诗用情很深,足以见她对徐志摩的情谊。

因为阴阳相隔,林、徐之昔日情感在林徽因的心目中成了“此情可待成追忆”,余

下的只是追念。蓝棣之在《作为修辞的抒情》中说:“林徽因与徐志摩的感情故事,在1932年夏天写过《别丢掉》之后,从诗歌这方面来看,虽然不能说已经丢掉,但是就差不多不再记起来了。”如果认为《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是写给徐志摩的,此语显然就值得推敲了。《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作于1934年,是林徽因发表《别丢掉》和作《纪念志摩去世四周年》前一年,这段感情因为徐志摩的早逝,已经不能再相互激发,而是演变成林徽因对徐志摩的追念和感怀。徐志摩已经缺席,没有心灵的交流与碰撞,林徽因不会再为他写出动人的情诗。因此这首诗只能是亲子之诗,是为儿子的出生而作的生命赞歌,这可以从林徽因作为诗人和母亲双重身份及其心理得到确证。

在笔者看来,如林徽因不曾对梁思成先生说过这首诗是为儿子出生而作,依梁思成先生的性格绝不会无中生有的。假如这首诗真是为徐志摩而写,林徽因绝不会说是为儿子写的。因为,无论徐志摩是多么的有才华,以世俗的眼光来看,毕竟也只是一个短命的诗人。林徽因是才女,但不是仙女,更何况她又是一个母亲。虽然她将徐志摩失事现场捡回来的飞机残片一直保留作为纪念,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作为一个母亲,她会将写给一个已经在天国的昔日恋人的诗说成是写给她亲爱的儿子的,这应该是她要忌讳的。作为一个母亲,她希望自己的儿子平安、健康、幸福。尽管林徽因少女时代就游学英国,但她毕竟在中国的传统大家庭长大,传统文化的影响必然存在。她曾在给胡适的信中说过:我的教育是旧的,我变不出什么新的人来,我只要“对得住”人——爹娘、丈夫(一个爱我的人,待我极好的人)、儿子、家族等等,后来更要对得起另一个爱我的人(按:即金岳霖),我自己有时的心,我的性情弄得十分为难。前几年不管对得起他(即徐志摩)不,倒容易——现在结果,也许我谁都没有对得起,你看多冤!

这几天思念他得很,但是他如果活着,恐怕我也待他仍不能改的。事实上太不可能。也许那就是我不够爱他的缘故,也是我爱我现在的家在一切之上的确证。志摩也承认过这话。

在这段话中,她将自己对徐志摩的感情与自己对家人的感情对比,并且在爹娘和梁思成以及金岳霖和徐志摩之外,还特别提到了“儿子”,可见“儿子”在她心目中的分量。因此她的佳作当中,有一首是写给儿子的,就非常合情合理了。她在1938年给费正清夫人费尉梅的信中说到自己的孩子:“宝宝(梁再冰)常常带着一副女孩子的娴静的笑,长得越来越漂亮,而小弟是结实而又调皮,长着一对睁得大大的眼睛,他正好是我所期望的男孩子。他真是一个艺术家,能精心地画出一些飞机、高射炮、战车和其他许许多多的军事发明。”她赞美自己的“所期望”的儿子是个“艺术家”,疼爱之心充溢字里行间。由此可以看出,在林徽因的心目中,儿子有着很重要的地位,她不会舍得以儿子的名义来纪念徐志摩。再者,既然林徽因可以在给胡适的信中坦白地说起徐志摩、金岳霖、梁思成这三个爱她的男人,并且曾经向梁思成坦白过她爱上了金岳霖的事实,因此,假如这首诗真是为徐志摩而作,她根本没有必要也不会向梁思成隐瞒自己写作这首诗的真实意图,也就更没必要将写给徐志摩的诗说成是写给自己儿子的。故而从作者性情之真及她的母亲心理这两个角度来分析,这首诗绝不会是情诗。

蓝棣之在《文学创作的有意识与无意识》中说,事隔四年,林徽因对徐志摩之死的那种伤感已经淡化,她相信徐志摩已经是一个自由的精灵了,所以写出这样的诗。如果写给儿子的,不会这样写,可能会写一些祝福期望之类的话,而不是写这样的话。这好像不太吉利。正如前面所说,如果这首诗不吉利,那林徽因为什么还说是写给自己儿子的呢?何况这首诗中我们看不到不吉利的意象,如果说诗中有意象不适合比喻孩子的话,那只能是“黄昏”、“夜晚”、“月亮”、“白莲”这样的意象,但是,诗中“黄昏”是吹着“软”风的,“夜夜的月圆”却又是吉祥美满的;“白莲”也是“梦期待”的、“柔嫩喜悦”初放在“水光浮动”之上的。它们尽管是冷色的,但纯净美好,充满生机。

我们可以比较《别丢掉》和《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这两首诗中的意象,很明显,前一首中的意象和情感非常符合怀念故去徐志摩的写作意图,“幽冷的山泉底”、“黑夜”、“山谷”、“渺茫”、“隔山灯火”、“月明”等凄清幽冷的意象描画的就是内心对死者的怀念和“叹息”,有些怀亡者的凄凉况味,也足以见她对于徐志摩之死的伤痛之深。后一首诗中的意象和意味则截然不同,如“春”、“笑响”、“细雨点”、“鹅黄”、“新鲜初放的芽的绿”、“柔嫩喜悦”、“花开”、“燕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等等,这些意象温馨美好洋溢生机,而且诗歌的内在情感节奏轻灵欢快,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内心的欢欣与喜悦,而迥然不同于《别丢掉》那种忧伤幽缓的叹息。徐志摩的死在林徽因的心灵里投下了很深的关于死亡阴影,故而《别丢掉》里的弥漫着忧伤叹息,其散文《纪念志摩去世四周年》写到经过徐志摩的故乡时的伤感、1935年发表的小说《钟绿》对美人钟绿及其男友韶华之年早去人间的幽幽感叹,都显示了作者心灵里对于徐志摩之死的震动、伤感与思索。以情诗来解,就很难理解林徽因为什么能将对已故的徐志摩的怀念之情写得如此轻灵生动,文学史上也罕见有用这样轻快灵动的风格来写一个离开人间不久的逝者。因此,在笔者看来,这首诗写给徐志摩是不可能的。它不可能是一首情诗,因此只会是一首亲子之诗,是一首对生命的赞歌。

蓝棣之先生说:“写给孩子的诗会提出期望什么的。”纵观中国文学史上诗人们为孩子们写的诗,确有其例,但并不尽然。兹略举几例:

对孩子提出期望的有李商隐《骄儿诗》:“儿当速成大,探雏入虎穴。当为万户侯,勿守一经帙。”思念孩子的也有,李白《寄东鲁二稚子》以生动细腻的笔触写出了一位慈父思念小儿女的骨肉真情:“娇女字平阳,折花倚桃边。折花不见我,泪下如流泉。小儿名伯禽,与姊亦齐肩。双行桃树下,抚背复谁怜?”写出儿女娇态,表达父爱的也有,如南朝左思的《娇女诗》:“吾家有娇女,皎皎颇白皙。小字为织素,口齿自清历。鬓发覆广额,双耳似连璧。明朝弄梳台,黛眉类扫迹。浓朱衍丹唇,黄吻澜漫赤。……”由此看来,父母对幼小的孩子的感情不只局限于期望一类。父母之爱子,历来符合自然和社会的法则,也一直在人类社会中绵延不息。柔嫩的婴儿以其幼小、稚嫩以及新鲜的生命力和对世界孩子气的好奇和探索唤起父母心中浓烈的爱怜,故而文学家们都会感受和表现出孩子们的童趣的一面。在母亲眼里,孩子就更是很奇妙的天使。正如印度诗人泰戈尔《开始》中说:

你的温柔在我年轻的肢体上开花了,像一道曙光在太阳出来之前划过天空。

天堂里的第一个宠儿与晨曦一同降临,你沿着世界生命的溪流漂浮而下,终于在我的心头停泊。

当我凝视你的脸时,神秘感震撼着我,原属于一切的你,竟成了我的。

因为怕失去你,我把你紧紧地拥在怀里。是什么魔法把这世界的宝贝牵引到我这纤弱的臂膀中呢?

在母亲的怀里,幼小的孩子就更是一切纯洁和美好的化身,就是有生机的一切,“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西蒙·波伏娃《女性的秘密》中说:“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男人在他们陌生的自然和历史中只不过是一个孤独的个体。他们只有一具躯体有限的生命。女人也同样受到限制,而且同男人一样,她也被赋予了心灵与精神。但是她属于自然,无限的生命之流穿过她的身体,因此她是个人与宇宙的调解人。”林徽因是一个女人,一个母亲。宇宙的生命之流穿过林徽因的身体,为她带来了一个新的生命。她又是个诗人,有着非常敏感的心灵。徐志摩的英年早逝,刺激了她的诸多感慨,但最真切的莫过于使她感受到了生命的无常,这是她在《悼志摩》中已经表达过的生命体验。因为最好的、可以有精神共鸣的朋友的意外死亡,她对于生命、对于做母亲就有了更为深刻的体验。林徽因曾与徐志摩一起接待过访华的泰戈尔,泰戈尔诗中对生命的感悟也许在她亲身感受了生命

的无常与神秘之后才在她的心目中更加清晰起来。体验了死亡和失去之痛后,更明白新生之生命的欢乐和意义,即更能感觉到雪化后那片“鹅黄”的可贵。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的写作,正是出于此种心境。它确实是一首母亲为孩子出生所做的诗,林徽因没有明确说明是为儿子的出生而作,是因为母亲的公允不允许她作这样的说明。如一定要说与徐志摩有关,那么只能用蓝棣之所说的“文学症候式分析”来假设,即在女诗人的心目中,徐志摩消逝了的生命经过宇宙的生命之流,在她的身体中获得了新的生命,即生命在轮回。这是中国传统的生死轮回观念。以荣格的集体无意识理论为据,在林徽因的潜意识中,这一定是存在的。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一代才女林徽因的诗歌与情感经历

我们今天提起林徽因,更多想到的是才子徐志摩对她至死未了的真挚爱情以及她与梁启超之子梁思成的美好婚姻,想到的是那富丽大方、美观庄重的共和国国徽和肃穆庄严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却很少有人将她那些精美优雅的诗歌拾来重温。“写诗只是她的副业,灵感一至,妙手得之,然后便束之高阁,朋友们不向她索稿,她是轻易不发表的。”所以当我今天又读到这些真挚而清丽的诗歌时,内心被她那份珍贵朴实的情感深深打动了。

现代诗歌赏析

现 代 诗 歌 赏 析 诗歌用精炼细腻的语言表达作者丰富的情感或人生态度。阅读欣赏诗歌可以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提高修养。在近几年的贵阳市中考语文试题中都包含有现代诗歌赏析的内容,但这对学生仍然是个难点。答题中出现的问题有:把握不准角度;赏析知识掌握不足;答题技巧欠缺。《2009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说明》也明确,仍然还有诗歌赏析的内容。对诗歌赏析的角度、方法等进行探究,有利于提高答题效率并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一、诗歌赏析角度(内容、形式) (一)从诗歌的主题上赏析 诗歌和所有文学作品一样,总是要反应一定的思想内容,表达作者的观点态度或情感体验。诗歌的主题多为抒情言志,或思乡,或离愁,或是重逢的喜悦,或是寄情山水的闲情逸致,或是对自然的呼唤,或是爱国的愤激,……怎样快速地了解诗歌的主题呢? 1、审视标题。标题是一篇作品的眼睛,通过理解诗歌的标题,可以把握作品的内容或情感态度。 如:2008年中考诗歌阅读《真诚的心,微笑的脸》,透过这一标题可体会到作者真实诚恳,积极向上的内心情感,表明本诗积极的人生态度。 2、善于抓住诗歌中作者情感态度的关键词语(诗眼),展开分析,进行欣赏,就能把握住诗歌的主要内容。 例如:2004年中考阅读《多情的土地》的多次出现“我深深地爱着你,这片多情的土地,”其中“爱”和“情”二字贯穿全诗的始终,我将爱注入了“这片土地”,“这片土地”也予我热情,回报“金黄翠绿”,表达了对土地的眷恋、赞美、感恩和希冀。所以,在诗歌描写的语句中尤其要注意其中的动词、形容词、数词、叠词、拟声词、色彩词等词语的作用。

3、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大多是通过各种各样的形象来表现的,作者对每一个形象的选择,都是为了服从所要表达思想情感的需要,有的蕴含着一定的含义(意象)。分析这些形象,可以帮助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把握作者的感情。 如:2006年中考诗歌阅读《新月》一诗“新月弯弯,/像一条小船。/我乘船归去,/越过万水千山。花香。也暖。/故乡正是春天。/你睡着了吗?/我在你的梦中靠岸。”中有“新月、小船、香花、春天、故乡”等形象,其中的“月”本身就带有“思念”的意象,和其他形象一起就构成了优美的意境,表达了浓浓的思乡之情。一般情况下,“景乐则情乐”,“景哀则情哀”,当然,也偶有“以乐景写哀情”等。 (二)从表现形式上赏析 诗歌的主题总是通过一些形式来表现,诗歌可以从表现形式上进行赏析。表现形式主要是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语言风格等。 1、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是根据事物之间的相似点,把某一事物比作另一事物。 作用:把抽象的事物变得具体,把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如:2006年中考阅读《新月》一诗“新月弯弯,/像一条小船。/我乘船归去,/越过万水千山。花香。也暖。/故乡正是春天。/你睡着了吗?/我在你的梦中靠岸。”中“新月弯弯,/像一条小船。”就运用了比喻,形象地写出了新月的特点,结合后面的诗文,这首诗表达了浓浓的思乡之情。 拟人: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思想、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如:2005年中考阅读《藏羚羊的诉说》 藏羚羊的诉说 (深情、企求地) (一) 不知道为什么?/一身防寒的皮毛,/竟惹来杀身的祸。(惨叫声) 我已退到可可西里的角落,/还有追随的枪口对着我。 仅仅吃草的身躯,/仅仅温柔的性格, 无情的子弹,/我怎能抵得过。 我哭泣啊,/我诉说啊, 为了填补几人的美丽,/我付出生命的代价也太多。 (二) 亲密的人类啊,/我多么渴望和平相处, 友好的人类啊,/你热爱生活,/我也热爱生活。 你们过着幸福的日子,/我躲在可可西里的角落。 我们都是大自然来的使者,/我们同在一个地球, 多么渴望友好地相处,/多么渴望美好的生活。 这首诗用第一人称的口吻来诉说,就是通过拟人化的手法表现诗歌的主题:

现代诗歌赏析

现代诗歌赏析 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县人。30年代“现代派”诗歌的代表诗人。抗战爆发以后,诗风有较大转变。具代表性的诗有:《我思想》《寒风中闻声》《偶成》《无题》《我用残损的手掌》《在天晴了的时候》《烦忧》。 雨巷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 像我一样, 像我一样地 默默彳亍着 冷漠、凄清,又惆怅。 她默默地走近, 走近,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 她飘过 像梦一般地, 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 像梦中飘过 一枝丁香地, 我身旁飘过这个女郎; 她默默地远了,远了, 到了颓圮的篱墙, 走尽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 消了她的颜色, 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怅。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飘过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和前期的代表作,他曾因此而赢得了“雨巷诗人”的雅号。这首诗写于1927年夏天。当时全国处于白色恐怖之汇总,戴望舒因曾参加进步活动而不得不避居于松江的友人家中,在孤寂中咀嚼着大革命失败后的幻灭与痛苦,心汇总充满了迷惘的情绪和朦胧的希望。《雨巷》一诗就是他的这种心情的表现,其中交织着失望和希望、幻灭和追求的双重情调。这种情怀在当时是有一定的普遍性的。《雨巷》运用了象征性的抒情手法。诗中那狭窄阴沉的雨巷,在雨巷中徘徊的独行者,以及那个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都是象征性的意象。这些意象又共同构成了一种象征性的意境,含蓄地暗示出作者即迷惘感伤又有期待的情怀,并给人一种朦胧而又幽深的美感。富于音乐性是《雨巷》的另一个突出的艺术特色。诗中运用了复沓、叠句、重唱等手法,造成了回环往复的旋律和宛转悦耳的乐感。因此叶圣陶先生称赞这首诗为中国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 诗人在《雨巷》中创造了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这虽然是受古代诗词中一些作品的启发。用丁香结,即丁香的花蕾,来象征人们的愁心,是中国古代诗词中一个传统的表现方法。如李商隐的《代赠》诗中就有过“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的诗句。南唐李璟更是把丁香结和雨中愁怅朕在一起了。他有一首《浣溪沙》 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风里落在谁是主?思悠悠闲!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 这首诗里就是用雨中丁香结做为人们愁心象征的,很显然,戴望舒从这些诗词中吸取了描写愁情的意境和方法,用来构成《雨巷》的意境和形象。这种吸收和借鉴是很明显的,但是能不能说《雨巷》的意境和形象就是旧诗名居“丁香空结雨中愁”的现代白话版的扩充和稀释呢?我认为不能这样看。在构成《雨巷》的意境和形象时,诗人既吸取了前人的果汁,又有了自己的创造。第一,古人在诗里以丁香结本身象征愁心,《雨巷》则想象了一个如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她有丁香瞬忽即失的形象,与古典诗词中套用陈词旧典不同,也与诗人早期写的其他充满旧诗词调子的作品迥异,表现了更多的新时代气息。“丁香空结雨中愁”没有“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更能唤起人们希望和幻灭的情绪,在表现时代忧愁的领域里,这个形象是一个难得的创造。第二,在古代诗词里,雨中丁香结是以真实的生活景物来寄托诗人的感情的。诗人依据生活的经验而又加上了自己想象的创造。它是比生活更美的艺术想象的产物。

现代诗歌赏析

现代诗歌赏析训练题一、阅读《美丽的夜雨》完成题目 像轻声到来的客人打开啤酒吧,欢迎于是,泡沫,水珠在脚下和车轮下飞进 美丽的夜雨 辛勤地擦洗大地 处处都是闪光的镜子城市一下亮了起来地下也联起灯的长虹美丽的夜雨 把情人牵到一把伞下 雨声掩住了低低的私语从月夜下散出温暖的热气把雨丝蒸酿成了蜜 美丽的夜 像拉着小提琴 滑过每一家的玻璃窗 把明天更甜的生活 飘进孩子的梦 1、这首诗主要用了比喻修辞手法。作者从各种角度反复设喻,用多种喻体去说明夜雨这一本体,请具体说说这首诗用了哪些喻体?这些喻体有什么作用? 2、这首诗诗句清新洒脱,生动形象,立足表现感觉和情绪,写人和自然的微妙关系,既面对生活,又超 越时空。试说说下面几句诗的美妙之处(重点从词语和修辞方面去品味) “美丽的夜雨,辛苦地擦洗大地,处处都是闪光的镜子,城市一下亮了起来,地下也联起灯的长虹。” 3、面对美丽的夜雨,你有什么体验?请用几行小诗展示你的体验。 阅读《秋晨》(于赓虞)完成题目: 别了,星霜漫天的黑夜, 我受了圣水难洗的苦孽, 你方从我的背上踏过, 欢迎啊,东曙,你又已复活! 在这最后的瞬间,我睁眼 双手抱住太阳的脚,看 叶颤,花舞,听市声沉醉, 直到落下欢欣的眼泪! 1、这首诗分为两节,请概括每一节的意思。 2、“你方从我的背上踏过”中的“你”是指,“你已复活”中的“你”是指 3、“星霜漫天”突出了,“圣水难洗”说明了 4、作者写作这首诗的思路是怎样的,他要表达怎样的情怀?

5、全诗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三、阅读《星星》(臧克家),完成题目: 我爱听 人家把星 叫做星星 夜空是另一个世界,星星是它的小民 谁也不排挤谁 彼此密密地挨近。它们是那么渺小, 渺小得没有名字 它们用自己的光圈, 告诉自己的存在。 仰起脸来 向着那白茫茫的银河, 一,二,三,你数 呵,它们那么多,那么多…… 1、你认为这首诗中那句写得最好?为什么? 2、自己的光圈是什么意思? 3、“谁也不排挤谁”是什么意思? 4、“渺小得没有名字”说明什么? 5、读完这首诗以后,你有什么感想?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答题。(8分) 献给毕业班老师的歌 有多少欣慰, 有多少鼓励, 在我们即将毕业的时刻; 带着多少叮嘱, 带着多少期望, 您把我们一一送上人生的站台, 目送着我们各自踏上远去的列车……两行慈母泪,万缕恩师情。您用颤抖的声音鼓励着我们:去吧—— 勇敢的孩子, 向着明天, 谱写新生活的赞歌! 1、请写出这首诗的韵脚(句末押韵的字)。 2、这首诗应该用怎样的语速朗读,请选出表述正确的一项。 A.急促 B.高亢 C.舒缓 D.低沉 3、请从诗中找出你最喜欢的诗句,并从语言表达和思想内容两个方面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5、诗中的老师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优秀现当代诗歌赏析

现当代诗歌选读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海子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 告诉他们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 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 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一棵开花的树》 席慕容 如何让你遇见我 在我最美丽的时刻为这 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 求他让我们结一段尘缘 佛于是把我化作一棵树 长在你必经的路旁 阳光下慎重地开满了花 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 当你走近请你细听 颤抖的叶是我等待的热情 而当你终于无视地走过 在你身后落了一地的 朋友啊那不是花瓣 是我凋零的心 《青春》 席慕容 所有的结局都已写好。 所有的泪水也都已启程。 却忽然忘了是怎么样的一个开始。 在那个古老的不再回来的夏日。 无论我如何的去追索。 年轻的你只如云影掠过。 而你微笑的面容极浅极淡。 逐渐隐没在日落后的群岚。 遂翻开那发黄的扉页。 命运将它装订的极为拙劣。 含着泪我一读再读。 却不得不承认。 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 《断章》 卞之琳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林徽因 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笑音点亮了四月风; 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 黄昏吹着风的软, 星子在无意中闪, 细雨点洒在花前。 那轻,那娉婷,你是, 鲜妍百花的冠冕你戴着, 你是天真,庄严, 你是月月的月圆。 雪化后那片鹅黄,你像; 新鲜初放芽的绿,你是; 柔嫩喜悦水光浮动着你梦中期待的白莲。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 是燕在梁间呢喃, ---你是爱,是暖,是希望,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五首经典现代诗及赏析

01.《相信未来》 作者介绍:食指,本名郭路生(1948—),山东鱼台人。朦胧诗代表人物,被当代诗坛誉为“朦胧诗鼻祖”。高中毕业。被称为新诗潮诗歌第一人。《相信未来》是食指作于1968年的一首朦胧诗。该诗曾以手抄本的形式在社会上广为流传,并迅速传颂于一代青年人的口中,食指因此也拥有了“知青诗魂”的称号。 相信未来 ---食指 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 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 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 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 当我的紫葡萄化为深秋的露水, 当我的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 我依然固执地用凝霜的枯藤 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 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 我要用手掌那托起太阳的大海, 摇曳着曙光那枝温暖漂亮的笔杆 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 我之所以坚定地相信未来, 是我相信未来人们的眼睛—— 她有拨开历史风尘的睫毛, 她有看透岁月篇章的瞳孔。 不管人们对于我们腐烂的皮肉,

那些迷途的惆怅、失败的苦痛, 是寄予感动的热泪、深切的同情, 还是给以轻蔑的微笑、辛辣的嘲讽。 我坚信人们对于我们的脊骨, 那无数次的探索、迷途、失败和成功, 一定会给予热情、客观、公正的评定。 是的,我焦急地等待着他们的评定。 朋友,坚定地相信未来吧, 相信不屈不挠的努力, 相信战胜死亡的年轻, 相信未来、热爱生命。 诗文赏析: 这首诗构思巧妙。前三节写“我”是怎样“相信未来”的,后三节写为什么要“相信未来”,最后一节呼唤人们带着对未来的信念去努力,去热爱,去生活。用语质朴,而思想深刻;性格鲜明,又令人折服。 全诗基本上遵从了四行一节,在轻重音不断变化中求得感人效果的传统方式;以语言的时间艺术,与中国画式的空间艺术相结合,实现了诗人所反复讲述的“我的诗是一面窗户,是窗含西岭千秋雪”的艺术。 通读该诗,虽然感受更多的不是轻松而是压抑;不是快乐而是痛苦。 但从诗人那压抑和痛苦的吟哦中,也真切地感受到了诗人那撼人心魄的信念——无时不在渴望和憧憬着光明的未来以及为理想和光明而奋斗挣扎。

描写风的现代诗-最新范文

描写风的现代诗 篇一:描写冬天的现代 篇一:2015描写冬天的诗歌 1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2 梅花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3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唐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4赠刘景文 / 冬景宋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5卖炭翁唐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6 和张仆射塞下曲?

其三唐卢纶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7 南秦雪 唐元稹 才见岭头云似盖,已惊岩下雪如尘。千峰笋石千株玉,万树松萝万朵云。 8 别董大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9 对雪(其一) 唐李商隐 寒气先侵玉女扉,清光旋透省郎闱。梅花大庾岭头发,柳絮章台街里飞。欲舞定随曹植马,有情应湿谢庄衣。龙山万里无多远,留待行人二月归。 10对雪(其二)唐李商隐 旋扑珠帘过粉墙,轻于柳絮重于霜。已随江令夸琼树,又入卢家妒玉堂。侵夜可能争桂魄,忍寒应欲试梅妆。关河冻合东西路,肠断斑骓送陆郎。 11对雪唐杜甫 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瓢弃尊无绿,炉存火似红。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 12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唐刘长卿 日幕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 风雪夜归人。

现代诗歌赏析及答案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现代诗歌赏析训练题 一、阅读《美丽的夜雨》完成题目 像轻声到来的客人打开啤酒吧,欢迎于是,泡沫,水珠在脚下和车轮下飞进 美丽的夜雨 辛勤地擦洗大地 处处都是闪光的镜子城市一下亮了起来地下也联起灯的长虹 美丽的夜雨把情人牵到一把伞下 雨声掩住了低低的私语从月夜下散出温暖的热气把雨丝蒸酿成了蜜 美丽的夜 像拉着小提琴 滑过每一家的玻璃窗 把明天更甜的生活 飘进孩子的梦 1、这首诗主要用了比喻修辞手法。作者从各种角度反复设喻,用多种喻体去说明夜雨这一本体,请具体说说这首诗用了哪些喻体?这些喻体有什么作用? 2、这首诗诗句清新洒脱,生动形象,立足表现感觉和情绪,写人和自然的微妙关系,既面对生活,又超 越时空。试说说下面几句诗的美妙之处(重点从词语和修辞方面去品味) “美丽的夜雨,辛苦地擦洗大地,处处都是闪光的镜子,城市一下亮了起来,地下也联起灯的长虹。” 3、面对美丽的夜雨,你有什么体验?请用几行小诗展示你的体验。 阅读《秋晨》(于赓虞)完成题目: 别了,星霜漫天的黑夜, 我受了圣水难洗的苦孽, 你方从我的背上踏过, 欢迎啊,东曙,你又已复活! 在这最后的瞬间,我睁眼 双手抱住太阳的脚,看 叶颤,花舞,听市声沉醉, 直到落下欢欣的眼泪! 1、这首诗分为两节,请概括每一节的意思。 2、“你方从我的背上踏过”中的“你”是指,“你已复活”中的“你”是指 3、“星霜漫天”突出了,“圣水难洗”说明了

4、作者写作这首诗的思路是怎样的,他要表达怎样的情怀? 5、全诗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三、阅读《星星》(臧克家),完成题目: 我爱听 人家把星 叫做星星 夜空是另一个世界,星星是它的小民 谁也不排挤谁 彼此密密地挨近。它们是那么渺小,渺小得没有名字 它们用自己的光圈, 告诉自己的存在。 仰起脸来 向着那白茫茫的银河, 一,二,三,你数 呵,它们那么多,那么多…… 1、你认为这首诗中那句写得最好?为什么? 2、自己的光圈是什么意思? 3、“谁也不排挤谁”是什么意思? 4、“渺小得没有名字”说明什么? 5、读完这首诗以后,你有什么感想?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答题。(8分) 献给毕业班老师的歌 有多少欣慰, 有多少鼓励, 在我们即将毕业的时刻; 带着多少叮嘱, 带着多少期望, 您把我们一一送上人生的站台, 目送着我们各自踏上远去的列车……两行慈母泪,万缕恩师情。您用颤抖的声音鼓励着我们:去吧—— 勇敢的孩子, 向着明天, 谱写新生活的赞歌! 1、请写出这首诗的韵脚(句末押韵的字)。 2、这首诗应该用怎样的语速朗读,请选出表述正确的一项。 A.急促 B.高亢 C.舒缓 D.低沉 3、请从诗中找出你最喜欢的诗句,并从语言表达和思想内容两个方面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5、诗中的老师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诗歌鉴赏范文

大学语文文学作品赏析试题集锦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并从作品的思想感情或艺术手法等角度,写一篇300字左右的鉴赏文章。 1、枫桥夜泊 [唐]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鉴赏】: 《枫桥夜泊》描写了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泊船苏州城外的枫桥。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游子,使他领略到一种情味隽永的诗意美,写下了这首意境深远的小诗。表达了诗人旅途中孤寂忧愁的思想感情。 前二句意象密集:落月、啼乌、满天霜、江枫、渔火、不眠人,造成一种意韵浓郁的审美情境。既描写了秋夜江边之景,又表达了作者思乡之情。后两句意象疏宕:城、寺、船、钟声,是一种空灵旷远的意境。夜行无月,本难见物,而渔火醒目,霜寒可感;夜半乃阗寂之时,却闻乌啼钟鸣,如此明灭对照、无声与有声相衬托,景皆为情中之景、声皆为意中之音,意境疏密错落,浑融幽远,一缕淡淡的客愁被点染得朦胧隽永,在姑苏城的夜空中摇曳飘忽,为那里的一桥一水,一寺一城平添了千古风情,吸引着古往今来的寻梦者。 诗人运思细密,短短四句诗中包蕴了六景一事,用最具诗意的语言构造出一个清幽寂远的意境:江畔秋夜渔火点点,羁旅客子卧闻静夜钟声。所有景物的挑选都独具慧眼:一静一动、一明一暗、江边岸上,景物的搭配与人物的心情达到了高度的默契与交融,共同形成了这个成为后世典范的艺术境界。 2、月下独酌 [唐]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鉴赏】: 诗写诗人在月夜花下独酌,无人亲近的冷落情景。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表现出由孤独到不孤独,由不孤独到孤独,再由孤独到不孤独的一种复杂感情。 《月下独酌》是李白做富有浪漫色彩的诗之一。诗篇描写诗人在月下独自一人饮酒的情景。月下独酌,本是寂寞的,但诗人却运用丰富的想像,把月亮和自己的身影凑合成了所谓的“三人”。又从“花”字想到“春”字,从“酌”到“歌”、“舞”,把寂寞的环境渲染得十分热闹,不仅笔墨传神,更重要的是表达了诗人善自排遣寂寞的旷达不羁的个性和情感。 从表面上看,诗人好象真能自得其乐,可是背面却充满着无限的凄凉。诗人孤独到了邀月和影,可是还不止于此,甚至连今后的岁月,也不可能找到同饮之人了。所以,只能与月光身影永远结游,并且约好在天上仙境再见。 题目是“月下独酌”,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表现出一种由独而不独,由不独而独,再由独而不独的复杂情感。表面看来,诗人真能自得其乐,可是背面却有无限的凄凉。 3、望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鉴赏】: 这首诗是杜甫青年时代的作品,充满了诗人青年时的浪漫豪情。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紧紧围绕诗题“望岳”的“望”字着笔,由远望到近望,再到凝望。 首句“岱宗夫如何?”写作者望见泰山时,高兴得不知怎样形容才好的那种揣摹劲和惊叹仰慕之情,非常传神。“齐鲁青未了”,是经过一番揣摹后得出的答案。在古代齐鲁两大国的国境外还能望见远远横亘在那里的泰山,以距离之远来烘托出泰山之高。“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写近望中所见泰山

现代诗歌赏析及答案(最新)

《偶然》《断章》《天真的预示》 7.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偶然徐志摩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你不必讶异,更无须欢喜——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在这交会时会互放的光亮! A.这首诗把"偶然"这样一个极为抽象的时间副词形象化,充满情趣,富有哲理,不但珠圆玉润,朗朗上口,而且余味无穷,意溢于言外。 B.此诗写的是两件比较实在的事情,一是天空里的云偶尔投影在水里的波心,二是"你""我"(都是象征性的意象)相逢在海上。 C.如果我们用"我和你""相似"之类的标题,当会更富有诗味。 D."云""波""你""我""黑夜的海""互放的光亮"等意象及其之间的关系构成都可以因为读者个人情感阅历的差异及体验强度的深浅而进行不同的理解。 8.阅读卞之琳的诗,其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断章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A. 第一节写"你"在桥上看风景,不自觉的成了从楼上看风景的人的一道"风景". B. 第二节写皎洁的月亮成了"你"的窗子的装饰品,而"你"成了别人(楼上的人)的梦境的装饰品。 C. 两幅生动优美的画面隐喻、暗示了深刻的哲理:在同一时空中,作为主体的人或物,有可能变成客体。客体有可能变成主体。人们只要不被世俗观念所束缚,不计较一时的得失哀乐,就可以获得精神的自由和超越。

D. 作为一首象征诗,这首诗用朴实单纯的语言,展现出一幅明丽的生活画面;语言明白如画,内涵却丰富深邃,达到了明与隐、实与虚、具体与抽象的和谐统一。 9.对下面这首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天真的预示[英]布莱克 一颗沙里看出一个世界,/一朵野花里有一座天堂把无限放在你的手掌上,/永恒在一刹那里收藏。 A. 第一句是说以小见大,"窥一斑而知全豹". B. 第二句是说一个个体生命里藏着偌大的自由与自信。 C."无限"与"永恒"在自己的手中创造。 D."天真"预示着美好,希望与永恒靠大家努力才能实现。 答案与解析: 7.C(若用"我和你""相遇"之类,谁都能从诗歌中概括出来相当实际的词语作标题,那样使诗中形象与意象之间的张力消失殆尽。) 8.B(两个"装饰"均为动词,分别表达"照进"和"进入"的意思。此外,"别人"为"楼上的人"太实,与全诗意境不谐。) 9.D(诗中说"把无限放在你的手掌上,永恒在一刹那收藏。"所以"靠大家努力"在诗中未提,诗歌想告诉我们的是:希望与永恒要靠自己努力才能实现。) 1.对下面这首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繁星 冰心 繁星闪烁着—— 深蓝的太空 何曾听见他们对语? 沉默中, 微光星,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试题经典及解析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试题经典及解析 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 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诗歌开头从一把不起眼的折戟写起,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何作用? (2)请歌后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运用了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历史的慨叹,为下文铺垫。 (2)诗人借周瑜火烧赤壁的胜利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抒发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施展的抑郁不平。 【解析】【分析】(1)“折戟”为小;“赤壁之战”为大,“国家的命运”为大。“折戟”是引起诗人抒发感情的工具,同时为下文情感的抒发做铺垫。 (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倘若当年东风不帮助周瑜的话,那么铜雀台就会深深地锁住东吴二乔了。这里涉及到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这对于诗人而言是相当清楚的,因为杜牧本人有经邦济世之才,通晓政治军事,对历史时事是非常熟悉的。众所周知,赤壁之战吴胜曹败,可此处作者进行了逆向思维大胆地设想,提出了一个与历史事实相反的假设。假若当年东风不帮助周瑜的话,那结果会如何呢?诗人并未直言战争的结局。而是说“铜雀春深锁二乔”,铜雀台乃曹操骄奢淫乐之所,蓄姬妾歌姬其中。这里的铜雀台,让人不禁联想到曹操风流的一面,又言“春深”更加深了风流韵味,最后再用一个“锁”字,进一步突显其金屋藏娇之意。把硝烟弥漫的战争胜负写得如此蕴藉,实在令人佩服。借赤壁之战这则历史故事,表现了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故答案为:⑴运用了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历史的慨叹,为下文铺垫。(2)诗人借周瑜火烧赤壁的胜利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抒发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施展的抑郁不平。 【点评】⑴本题考查诗歌写作方法及作用,注意结合句子内容,明确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及铺垫作用。 ⑵本题考查诗句思想感情的把握,注意明确句意,结合时代背景明确思想感情。 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小题。 江城子·密州出猎 (北宋)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袭,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耐胸应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请赏析词首句中“狂”字的妙处。

现代诗歌阅读赏析题目训练

现代诗歌阅读赏析题目训练三、阅读《星星》(臧克家),完成题目: 我爱听 人家把星 叫做星星 夜空是另一个世界,星星是它的小民 谁也不排挤谁 彼此密密地挨近。它们是那么渺小, 渺小得没有名字 它们用自己的光圈, 告诉自己的存在。 仰起脸来 向着那白茫茫的银河, 一,二,三,你数 呵,它们那么多,那么多…… 1、你认为这首诗中那句写得最好?为什么? 2、自己的光圈是什么意思? 3、“谁也不排挤谁”是什么意思? 4、“渺小得没有名字”说明什么? 5、读完这首诗以后,你有什么感想?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答题。(8分) 献给毕业班老师的歌 有多少欣慰, 有多少鼓励, 在我们即将毕业的时刻; 带着多少叮嘱, 带着多少期望, 您把我们一一送上人生的站台, 目送着我们各自踏上远去的列车……两行慈母泪,万缕恩师情。您用颤抖的声音鼓励着我们:去吧—— 勇敢的孩子, 向着明天, 谱写新生活的赞歌! (节选自《献给老师的花束》,作者徐鲁,有改动) 1、请写出这首诗的韵脚(句末押韵的字)。 2、这首诗应该用怎样的语速朗读,请选出表述正确的一项。 A.急促 B.高亢 C.舒缓 D.低沉 3、请从诗中找出你最喜欢的诗句,并从语言表达和思想内容两个方面说明理由。 4、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5、诗中的老师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6、请以“老师,谢谢你”为话题写四句以上的短诗一首。 五、阅读《当黎明穿上了白衣》完成题目: 紫蓝的林子与林子之间 由青灰的山坡到青灰的山坡,绿的草原, 绿的草原,草原上流着 ——新鲜的乳液似的烟……啊,当黎明穿上了白衣的时候,田野是多么新鲜! 看, 微黄的灯光, 正在电杆上颤栗它的最后的时间。看! 1、用一句话概括这首短诗的内容。 2、诗的开头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 3、找出句中动静结合的语句,并欣赏其妙处。 4、找出一处运用比喻手法的语句,试分析其好处。 六、阅读《露》完成题目: 我在嫩绿嫩绿的草叶尖上 我在张开惺松睡眼的花心里我没有向人们说:“勿忘我”清晨和黑夜 我自生又自灭 我不是星星的眼泪 也不是璀璨的明珠我就是我 一滴纯洁的甘露 很少人注意我,我不抱怨那——又有什么要紧?阳光妩媚的清早 我会升华成一朵 美丽的洁白的云 1、说说诗中的“露”具有什么特点? 2、文中的露拥有怎样的生活态度? 3、读了这首诗你获得了怎样的人生启示。

现代诗精选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海子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 告诉他们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 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 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个性解读:这首诗创作于1989年1月,距离作者海子自杀时间只有两个月。我到现在都不敢相信,一位给我们留下如此温暖诗句的人,怎么就在那么短的时候里选择了与这个世界告别? 所以每每读这首诗的时候感情都很复杂,一方面为孤独的诗人而伤感,另一方面为这首诗所流露的明亮与暖意而幸福着。 我知道诗人多数是理想主义者,海子生命的末期,正是感受到了身边不断涌动着的物质欲望已经对纯美的精神世界构成了巨大冲击,他不愿意让自己也变成精神空虚、圆滑世俗之人,所以他写下这首《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诗中描绘了再简单不过的生活,再真诚无比的愿望。在忙碌烦乱的今天,我们读一读这首诗,或许能获得心灵的片刻宁静。然后,我们会希望时间慢下来,会关注忽略已久的美好,会给疏远多时的朋友打个电话,会问问自己幸福吗? 如果有机会,到海边去吧,就算已经错过了春暖花开的季节,但仍然可以找到春暖花开的心情。 《门前》 顾城 我多么希望,有一个门口 早晨,阳光照在草上 我们站着 扶着自己的门扇 门很低,但太阳是明亮的

草在结它的种子 风在摇它的叶子 我们站着,不说话 就十分美好 有门,不用开开 是我们的,就十分美好 早晨,黑夜还要流浪 我们把六弦琴交给他 我们不走了 我们需要土地 需要永不毁灭的土地 我们要乘着它 度过一生 土地是粗糙的,有时狭隘 然而,它有历史 有一份天空,一份月亮 一份露水和早晨 我们爱土地 我们站着 用木鞋挖着泥土 门也晒热了 我们轻轻靠着,十分美好 墙后的草 不会再长大了 它只用指尖,触了触阳光 个性解读:这首诗创作于1982年8月,作者顾城是朦胧派的重要代表诗人。 顾城最有名的句子莫过于《一代人》里那句——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不过,读了几首顾城的诗,我最爱的却是这一句,“草在结它的种子,风在摇它的叶子,我们站着,不说话,就十分美好。” 也正是因为这个句子,我才选了这首《门前》作为推荐。 而让我欣慰的是,诗中没有华丽词藻的堆砌,也没有遵循什么韵律或节奏,

最有意境的十首现代诗欣赏

最有意境的十首现代诗欣赏 现代诗,我爱它们的美丽婉转,爱它们的意味深长。它们有时如飘在天空的云,有时像下在地上的雨, 有时让我感觉到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有时让我觉得与一个人站着,不说话,就十分美好…… 1.《再别康桥》(徐志摩)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蒿,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这首诗创作于1928年11月,是徐志摩的代表作,也是新月诗派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康桥,即为英国著名的剑桥大学所在地。几年前,徐志摩曾游学于此,这是诗人一生中重要的转折点,是诗情激荡的岁月, 他曾满怀深情地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 这首诗以虚实结合的手法描摹了如画的风景,展现了如

水的柔情。 2.《雨巷》(戴望舒)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 像我一样, 像我一样地 默默彳亍着 冷漠,凄清,又惆怅。 她静默地走近 走近,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

现代诗赏析

现代诗赏析 她默默地走近 走近,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 她飘过 像梦一般地 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 ——戴望舒《雨巷》 循环、跌宕的旋律和复沓、回旋的音节,再加上极具古典氛围的意象,使得《雨巷》这首诗“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意境清新悠远、哀怨又徘徊,充满着难以言说的美感。 戴望舒也因此而获“雨巷诗人”的美誉。 我们仿佛看见,江南的雨巷如在眼前,丁香一样的女郎慢慢地走尽这雨巷,令人销魂令人叹惋。 轻轻地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地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徐志摩《再别康桥》 这是徐志摩的代表作,和《雨巷》一样,堪称是新诗史上不朽的杰作。 单看这开头,就充满着诗意。轻轻轻轻轻轻,多么细腻的反复!仿佛正和一位熟睡的姑娘告别!“轻轻的我走了”,为什么不说“我轻轻的走了”?这样一换,诗意立见。 此诗音节之美,不亚于《雨巷》。如果朗读起来,则更具有韵味——由缓到急再到缓,由轻到重再到轻。 蓝天下,为永远的谜迷惑着 是人们二十岁的紧闭的肉体, 一如那泥土做成的鸟的歌, 你们燃烧着却无处归依。 呵,光,影,声,色,都已经赤裸, 痛苦着,等待伸入新的组合。 ——穆旦《春》 穆旦这首诗虽然简短,只有两节,然而却字字珠玑,无可挑剔。当我二十岁读到此诗的时候,恰如醍醐灌顶,豁然开朗。原来二十岁原本就是这样!寂寞、困惑、躁动、痛苦、禁锢、渴求更生,这一切鲜明的体验,在诗中和我的心里竟是如此地吻合。我的心仿佛一下子便轻松起来了。最后那两句,不知道为我念了多少遍! 金黄的稻束站在 割过的秋天的田里, 我想起无数个疲倦的母亲, 黄昏的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 收获日的满月在 高耸的树颠上, 暮色里,远山是 围在我们的心边, 没有一个雕像能比这更静默。 ——郑敏《金黄的稻束》 读到这首诗,我总会想起小时候记忆里秋收后黄昏的田野,那里有一条小河流过。 郑敏所塑造的这种静态的、如雕像般的景象让我深深折服,没有对土地、劳作纯朴的爱,哪有这样深刻的创作?母亲、人类的劳作与坚忍、历史一齐汇聚于这静默的意象之中,深刻而悠远。 此诗乃是典雅与质朴最完美的结合。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上面。 ——艾青《我爱这土地》 这又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艾青是“土地的歌者”,土地凝聚了他对祖国和大地母亲的深深的爱,也凝聚了对生于斯长于斯的劳动人民的深厚的爱。只有同时具备了非凡的才情和宽广的胸襟之人,方能写出如此美妙的诗歌。这首诗含蓄、精美、深沉,艾青借用一只鸟替自己歌唱……

中国现代诗歌鉴赏练习题-含答案(2)

中国现代诗歌鉴赏练习题(2) 《川江号子》 一、积累运用 1.读写下列词语 呼号万丈断崖百舸争流震荡沉默无声凶猛沥血 2.文学常识填空: 蔡其矫,生于福建晋江,是中国现代著名的诗人。50 年代曾深入江汉、四川一带体验生活,写出了《》、《雾中汉水》、《汉水谣》等脍炙人口的作品。 2.川江号子 二、阅读鉴赏 ㈠阅读蔡其矫的《川江号子》,回答后面的问题。 你碎裂人心的呼号,一支桨四个人; 来自万丈断崖下,我看见眼中的闪电,额上的雨点, 来自飞箭般的船上。我看见川江舟子千年的血泪, 你悲歌的回声在震荡,我看见终身搏斗在急流上的英雄, 从悬岩到悬岩,宁做沥血歌唱的鸟, 从漩涡到漩涡。不做沉默无声的鱼; 你一阵吆喝,一声长啸,但是几千年来 有如生命最凶猛的浪潮有谁来倾听你的呼声 向我流来,流来。除了那悬挂在绝壁上的 我看见巨大的木船上有四支桨,一片云,一棵树,一座野庙?…… 注:本诗写于1958 年,那是中国最艰难的年份,饿殍遍野。举国诗人要么沉默,要么昧 着良心高唱“形势一片大好”的赞歌。当时诗人正挂职武汉长江规划办公室政治部宣传 部长,作为一名从延安走出来的革命诗人,却唱出了那个时代所谓“和谐社会”的不和 谐的音符。 3.这首诗是从哪两个角度来表现“川江号子”的特点的? 3.①从听觉的角度直接描写“川江号子”的悲壮、旷远、激越。②从视觉的角度描写悬岩、漩涡、浪 潮、眼中的闪电、额上的雨点等意象,侧面烘托“川江号子”带给人的心灵上的震撼。 4.诗的结尾写道:“但是几千年来∕有谁来倾听你的呼声∕除了那悬挂在绝壁上的∕一片云,一棵树,一座野庙?……”结合作者的创作背景,简要谈谈你对这几句诗歌含义的 理解。 4.①这几句诗写出了千年来船夫悲壮的号子无人倾听的孤寂,即使有“云”“树”“野庙”这些同情者和怜悯者,但它们都是没有话语权的。②作者创作这首诗的时候,文坛充斥着粉饰、虚夸、歌舞升平的 调子,敢说真话的人不多,所以这几句诗也暗含着诗人在当时的环境下被压抑的内心痛苦。 ㈡阅读蔡其矫的另一首诗《雾中汉水》,回答后面的问题。 两岸的丛林成空中的草地;只从浓雾中传来沉重的橹声, 堤上的牛车在天半运行;看得见的 向上游去的货船是千年来征服汉江的纤夫

现代诗歌赏析方法

现代诗歌赏析方法 诗歌鉴赏方法 诗歌圣地是人类的精神后花园,聚焦了美景,凝结着美情。现代诗歌更具情理义,更富新美力。它想象丰富,构思巧妙,极富音乐节奏,能凝练地反映时代生活,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结合教学,我觉得,鉴赏现代诗歌要注意以下四点。 一、鉴赏语言 1、反复诵读,品味韵律。 诵读,是对语言的最直接的感知,是品味语言的最好手段。而诗歌,一般都具备旋律、节奏、押韵这三个韵律要素,适宜诵读。古代诗人很讲究在“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诗的语言要在朗诵时顺口流畅,欣赏时悦耳动听,要富有抑扬顿挫、起伏迭宕的韵律美和流畅回环的音乐感。作为鉴赏者也要从诗歌的音韵与节奏中,体会出其中的音乐美。就诵读方法看,一要引导学生整体感知,二要帮助学生入情入境,三要采用多种形式激趣。诵读让学生获得的不仅是语言表层的东西,对深层的,以及对整体感受全诗内容也有切实的帮助。浅咏低吟戴望舒的诗句:“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反复吟诵品味,体会诗歌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调、动听的旋律,就不难领略诗歌内涵,包括音乐美、情感美。优秀诗歌十分讲究音乐美,席勒甚至认为“诗里的音乐在我心中鸣响,常常超过其内容的鲜明表象”。我国以闻一多、徐志摩为代表的一大批现代诗人,很重视诗歌的音乐美,他们的诗歌行数、字数整整齐齐,停顿、韵脚斩截自然,遣词造句绘声绘色。欣赏诗歌时我们反复诵读,熟悉诗歌的节奏韵律,就会领悟诗歌语言体现的音乐美。 2、抓关键词,推敲语言.

诗是精炼的语言,一句话乃至一个字,里面蕴藏着深厚的旨趣,所以诗家以一字称工,刻意锤炼,以求其精深。对诗歌的炼字进行推敲,从而品味语言的隽美。动词、形容词、数量词、叠词等都是关键词。而古典诗歌(特别是律诗)“诗眼”一般出现在上下两句中相对称的位置上,而且要是五言律诗,就出现在第三或第五个字上,一般都是动词或形容词。它是诗人用心琢磨的结果,因而也最富表达力,最为“精炼传神”。如上例中的“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沙明拳宿鹭,天阔退飞鸿”,诗眼都分别在上下两句中的第三个字上。而“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诗眼则分别在上下两句中的第五个字上。(着重号为笔者所加)至于七律、绝句和其它体裁的诗歌,其诗眼出现的位置则不太固定。分析“好处”:分析诗眼的好处,就是要结合诗眼所在的整个诗句所表达的意境、形象或情理(有时还需要结合整首诗的意境或中心),来充分发掘其丰富的意蕴,把握其优美的艺术效果,进而用精炼的语言表述出来。推敲炼字技巧,赏析语言隽永美。 二、鉴赏形象 1、捕捉意象,体察诗情 “意”是作者表达的中心,寄托的思想、情感;“象”是具象,具体可感的事物。“意象”合指作家头脑中所形成的客观形象和主观情趣的有机融合,也指表现在作品里的、包含着主观思想情趣的具体形象。如《我爱这土地》中的“鸟”、“土地”、“河流”、“风”、“黎明”等就是寄予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的具体可感的事物,即为意象。诗歌是抒情的,除了少数直接抒情,大多数都要为情感抒发找个可代表、可象征、可寄托的具体的“象”。要体味诗情就必须解开意象。因此把握意象是真正解读诗歌的第一步。 把握意象,必须在利用已知的基础上初步把握诗歌的风格、情感基调。诗人描写的图景是与其思想感情和谐统一的,美景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