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老年慢性病现状及发展趋势报告

我国老年慢性病现状及发展趋势报告
我国老年慢性病现状及发展趋势报告

我国老年慢性病现状及发展趋势报告

发布单位: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社会保障与产业研究室

发布时间:2005年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同时也是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之快,老年人口规模之大,在世界人口发展史上也是空前的。

人口老龄化不仅仅是老年人口迅速增加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人口老龄化过程中的高龄化问题。高龄老人的快速增长,将产生老年人口总体健康水平下降,老年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增加,需要家庭和社会照料的老人大量增加。然而,家庭结构小型化,两代人分居的倾向,家庭功能的外移,家庭照料资源的匮乏,家庭用于治疗慢性病和护理费用投入越来越多。在目前我国养老服务社会化程度还不高的情况下,照料大量的体弱多病的高龄老人、卧床老人、活动能力下降的老人,社会和家庭负担也越来越重。这是一个需要现在我们认真对待的并及早制定对策的重要问题。

一、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与发展趋势

2005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45亿,占总人口的比例已经超过11%,据预测,到2050将达到4.5亿左右,占总人口的比例将超过30%。21世纪上半叶我国人口老龄化开始向高龄化迅速发展。2000年80岁以上的高龄老年人已经达到1199万,占总人口的比例接近1%,到2050年将会提高到近7%,高龄老人人数将超过一亿。各年龄组的老年人口无论是增长幅度还是增长速度在未来50年中都远远快于总人口的增长速度。

与世界其他老年型国家和地区相比较,我国人口老龄化有如下特点:

(1)老年人口基数大。

我国目前有1.4亿老年人,占世界老年人口的22%,占亚洲老年人口的40%。到2050年,老年人口将增加到4.5亿以上,占当时世界老年人口的22.3%,亚洲老年人口的35%。届时我国老年人口比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老年人口总和还要多,即世界上每4个老年人中就有1名中国的老年人。

(2)老龄化速度比较快。

从1980~1999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基本上完成了从成年型向老年型的转变过程。用这样短的时间完成年龄结构的转变,在世界人口发展史上也是不多见的。英国大约用了80年,瑞典用了40年。从1950~2000年,世界老年人口增加144%,而我国增加211%。预计从2000~2050年,世界老年人口增加225%,而我国将增加240%。从1950~2050年的一百年间,世界上新增加的老年人口的23%将是来自我国。

(3)老龄化地区差异大。

1999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成为老年型。但上海市早在1979年就已经成为人口老年型的城市,是全国第一个跨入老年型人口结构的省份,要先于全国20年,而西北青海等省要滞后全国20年。在20世纪90年代前半期,浙江省、江苏省、天津市、北京市4省、市相继跨入了老年型人口结构。2004年底,全国共有21个省(市)人口年龄结构进入了老年型,它们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和经济发达地区,西部地区的绝大部分省份尚未进入老龄社会。

(4)人口老龄化滞后工业化、城市化发展。

欧美一些老年型的国家,在1950年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平均超过5000美元,城市化水平超过50%以上,并制定了较完善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而我国目前农村人口占64%,进入老龄社会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尚不足1000美元,仅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5.5,是已成为老年型人口国家的1/26,呈现出“先老后富”的局面。

(5)高龄老人快于总人口和老年人口的增长。

1950年我国80岁以上老年人不足200万人,2000年达到1199万人,增加了550%,年均增长速度为3.8%。预计到2050年高龄老人将达到1.1亿人,比目前增加746%,平均增长速度为4.4%,比老年人口(2.5%)和总人口(0.3%)的增长速度都快。它分别是英国、美国、法国、德国与日本的2.7、1.9、2.6、2.5和1.8倍。

二、老年慢性病现状及发展趋势

(1)老年慢性病人大大高于其他人群

人口年龄结构与疾病发病率、死亡率模式的改变是密切相关联的。由于人口年龄结构的改变与发病、死亡率改变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得人口健康转型发生了质的变化。从上个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在我国的一些大城市出现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取代传染性、感染性疾病成为我国人口死亡原因的主导因素以来,目前我国绝大部分地区已经完成了疾病发病、死亡模式的转变。

据2004年中国卫生年鉴数据显示,2003年城乡居民两周内患病率从年龄组别看,55-64岁组两周内患病率,城乡居民合计为251.8‰,其中城市居民为258.1‰,农村居民为249.0‰;65岁及以上组两周患病率,城乡居民合计为328.3‰,城市居民为396.9‰,农村居民为302.1‰。2003年部分城市前五位主要疾病死亡原因构成中就有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心脏病三项属于慢性病,而这三项就占总体疾病死亡原因的63.4%。由于人口高龄化,高龄老人迅速增加,总体健康状况下降,死亡人数将从解放初期的每年500万急剧增加到目前的1700万,其中三分之一是老年人。平均每天有1.3万人死于慢性病,占全部死亡人数的70%以上。显然,慢性病已取代传染病成为人类生命的最大敌人。

表1我国健康转型:影响不同年龄组人群的主要健康问题

:团结出版社李京文主编《中国社会前景》(2001),P41

我国总人口中慢性病的患病率仅为169.8‰,而老年人中为540.3‰,城市竟高达789.3‰,年均患病天数为64天,城市为78.9天。在65岁以上人口中,主要患有白内障、抑郁症、糖尿病、老年性痴呆疾病,而且有42%的老年人同时患有两种以上疾病。其中以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的患病率较高,且有逐年增长的趋势。目前我国高血压患者超过1.6亿人,肿瘤每年新发160万人,糖尿病人3000多万,脑卒中每年新发150万人,冠心病每年新发75万人。

(2)严重影响老年人健康的几种老年性常见病、多发病

a.心血管疾病

心血管病主要包括风湿性、慢性风湿性心脏病、高血压病、缺血性心脏病、肺心病、脑血管疾病及动脉粥样硬化、栓塞等。我国目前每年新增75万心血管病患者。近年来,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呈上升趋势。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我国心血管病已逐渐成为城乡居民的第一位死因,目前已占总死亡人数的35%。心血管病发病率上升与人们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吸烟)十分有关。

2003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报告》中指出:我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26.2%(城市高达54.7‰,农村为16.4‰),农村患病率上升迅速,城乡差距已不明显,高血压已经成为我国“第一疾病”。在我国慢性病患者中,高血压患者最多,估计全国现患病人数为1.6亿,比1991年增加7000多万,并仍以每年2.5%的速度递增。我国脑血管病患病率为6.6‰,(城市为13.0‰,农村为4.4‰)。不同年龄组人口主要慢性病患病率差随年龄而增加,高血压等慢性病显著呈上升趋势。70岁及以上年龄组高血压患病率高达50%,冠心病患病率高达26.9%。高血压患者发生糖尿病、脑卒中、心肌梗死的危险性是正常人的3.1、3.4、2.2倍。

年龄是慢性病患病率最主要的影响因素之一。随着年龄的增长各种慢性病患病率均呈上升趋势。冠心病主要发生在40岁以上人群,脑卒中主要发生在50岁以上的人群,并随年龄增加而逐步上升。2005年医学敏感人口将由41.5%发展到2025年的60.3%,不同年龄组慢性病的患病率可以告诉我们慢性病控制的重点人群和防治的重点。

此外,与心血管病相关的危险因素也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这意味着急性心肌梗塞、脑卒中等危重疾病将会大量出现,心血管病的高额治疗费用也已成为家庭和社会的沉重负担。

b.老年痴呆病

老年性痴呆病,分为阿尔茨海默病(Alz heimer’s disease,AD)和血管性痴呆(VD),是一种发病于老年期前后的原发性大脑退行性疾病。近年来老年性痴呆病呈迅速上升趋势,形成了世界性的老年疾病。

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当今世界65岁以上的老年人中71%以上患有智力功能障碍,其中10‰发生痴呆症。我国现在有痴呆患者约500万人,其中AD病人约340万。在60岁以上的人口中痴呆患病率为3%,65岁以上人群中患重度老年痴呆的比率达5%以上,而到80岁,此比率就上升到15—20%。老年痴呆病人的平均生存期为5.5年,是老年人群中仅次于心脏病、恶性肿瘤和中风的第四位死亡原因。

近年来,老年痴呆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我国北方地区60岁以上老年痴呆症患病率已达到3.96%,其中由于脑梗塞等脑血管疾病导致的血管痴呆占多数,是最常见的老年痴呆。研究发现,血管性痴呆症发病特点是阶梯式发展,每次发病比上一次加重,直到出现全面的智能障碍。65岁以上人群中,约35%有轻度认知功能损害,一年后其中25%的人会发展为痴呆。

老年痴呆是在人不知不觉中起病,呈持续进行性智能衰退,智能直线下降,病程一般是5至12年。在痴呆病中,半数以上是AD,四分之一左右为血管性痴呆。照料老年痴呆患者已成为社会、家庭和亲属的沉重精神上的负担。

c.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种由多种原因引起的综合病症,其共同点是胰岛素不足或相对不足,使机体对糖耐受降低,血糖升高,尿糖阳性。老年糖尿病绝大多数为非胰岛素依赖型,并随年龄增长其发病率在增加。糖尿病患者,发病率已上升到现在的5.6‰(城市高达16.3‰,农村为1.9‰)。60岁以上的老年人患病率为42.2‰,而北京市老年人糖尿病患病率高达72.6‰。

糖尿病是老年常见病,糖尿病人又容易患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是现代疾病中的第二杀手,其对人体的危害仅次于癌症。糖尿病迅速上升除了中老年人口增加因素外,与人们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缺少运动密切相关。估计全国糖尿病现患病人数3000多万,并且每年还以150万-200万人的幅度递增,城市患病率明显高于农村。

在庞大的糖尿病患病人群中,90%以上是Ⅱ型糖尿病,这是一种可以致残、致死的终身疾病。糖尿病带来的危害,几乎都来自它的并发症。在我国糖尿病患者中,合并高血压者多达1200万,脑卒中者500万,冠心病者600万,双目失明者45万,尿毒症者50万。据“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项目”调查显示,北方一些城市的老年人群中,有14.5%的人体重超重,69%的人达到肥胖程度,糖尿病患病率已达78‰。

目前全球糖尿病患者已超过1.2亿人,我国糖尿病患者人群居世界第二。据世界卫生组织预计,到2025年,全球成人糖尿病患者人数将增至3亿,而我国糖尿病患者人数将超过4000万,未来50年内,糖尿病仍将是我国面临的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d.其它疾病

在影响老年人健康的疾病中,除心血管疾病、老年性痴呆病、糖尿病之外,恶性肿瘤、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老年性白内障、前列腺肥大、更年期综合征、骨关节、眼疾病等慢性病也是老年群体常见病、多发病,它严重影响老年人的健康。

表2分年龄组疾病别慢性病患病率(‰)

表360岁以上老年人群患病率与全体人群对比

(3)老年慢性病引起老年人早残和过早死亡

老年人年龄每增加5岁,其日常生活自理功能下降的危险性将增加1.12倍;患糖尿病的高龄老人其日常生活自理功能丧失的危险性为非患者的2.4倍;白内障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功能下降的危险性是非患者的1.5倍;患中风等脑血管疾病的高龄老人日常生活自理功能下降的危险性是非患者的7.8倍;支气管炎(肺气肿、肺炎和哮喘)患者ADL 功能下降的危险性是非患者的1.47倍。

导致老年人死亡的主要疾病是脑血管病、心血管病及恶性肿瘤,因老年慢性病死亡的占死亡人数的75%。增龄是老年慢性病患病率增高的最要的独立的危险因素,年龄每增10岁,各种慢性病患病率都呈大幅度上升。60岁以上年龄组与20-29岁相比,恶性肿瘤增加131倍,高血压增加115倍,糖尿病增加100倍,脑血管病增加135倍。

(4)老年人自理能力下降

老年慢性病造成老年人躯体功能受限,影响了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能力。高龄老人的活动能力反映能力、健康状况在普遍下降,有17.33%的老年人日常生活需要部分或全部依赖他人帮助,20.03%的老人视力不好或失明,12.07%的老人语言能力差,32.92%的老年人记忆力差,23.69%的高龄老人是中、重度认知功能损伤,27.81%的老年人有不同程度的孤独感。

因此,高龄化社会中,最使人忧虑的问题是高龄老人的日常生活照料问题,特别是那些独居的高龄老人,高龄老年妇女的生活照料问题会更加突出。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死亡率迅速上升。第一是老年性常见病多发病迅速增加,老年化与慢性病相交叉,使得慢性疾病持续天数更长,健康危险因素的增加和危险性强度增加。其次是卫生服务,特别是医疗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第三是卫生服务技术将复杂化。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及其失能、残疾客观上会使满足卫生服务需求在技术上变得更加复杂,使预防保健的干预措施和手段的技术性要求增高;第四是,卫生服务费用不断上涨。对于老年人来说,卫生医疗费用的迅速上涨已经成为抑制他们合理利用卫生资源最大的障碍。

三、国家每年医疗费用总支出状况及发展趋势

(1)慢性病已成为消耗医疗资源的“黑洞”

2004年9月7日世界卫生组织发表“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健康隐忧”报告指出,随着全球人口的老龄化,慢性疾病给公共健康系统带来的负担越来越重。根据对1998年全球疾病负担的估计:慢性病占43%,中国高达60%。慢性病发病的高发人群是成年人,导致大量劳动力损失,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负担。据估算,目前上海每年仅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和糖尿病四种慢性病所造成的社会价值损失就达200亿元。公费医疗中超过一半都是用于慢性病的治疗。

我国近年来卫生经费的总额逐年在增加,1990年卫生总费为747.4亿元,2000年高达5684.6亿元,人均卫生费用也由1980年的14.51元,增长到2002年的442.6元,并仍呈增长趋势。过高的医疗费用支出是各级财政和家庭难以承受。

尽管我国近年来卫生总费用占GDP的比例从1980年的3.17%增至2003年的5.7%,但政府投入在卫生总费用中所占比例从1980年36.2%下降至2002年的15.2%,个人支付所占的比例则由21.2%增至58.3%。也就是说,我国卫生总费用的上升,主要来源个人卫生支付的比例增加。从国际研究比较来看,当今世界绝大多数国家随着经济发

展,政府维护健康公平责任逐渐增大,政府卫生投入占卫生支出比例不断加大,个人付费所占的比例不断降低,而中国则出现相反趋势,个人支付的比例不断增加,而且幅度较大。中国的卫生体系评价指标在各国中筹资公平性排名居188位,卫生系统绩效排名144位,排在印度、俄罗斯、巴西、巴基斯坦、孟加拉国等国之后。

表4中国卫生总费用

2004中国卫生年鉴

(2)老年慢性病医疗费用消耗大

人口老龄化、疾病患病率变化和医疗费用负担上涨必然对我国和经济发展生巨大的影响。据卫生部的预测,2000~2015年间,由于年龄结构的变化,两周患病率将增加10%,慢性病患病率增加26%。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者从2000年1.67亿增加到2015年的2.33亿,患病人数增加40%。其中循环系统疾病患病人数增加51%,肿瘤人数增加39%,糖尿病人数增加56%,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增加47%,运动系统患病人数增加43%。这五类疾病患病人数为患病总数的60%。

依据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2000年底开展的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一次性抽样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城乡60岁以上老年人每人每年平均医疗费支付为645.24元,其中城市老年人口每人每年平均医疗费支出为1540.83元,农村老年人口每人每年平均医疗费支出为374.19元。

2002年全国城市居民家庭平均每人每年医疗费为121.56元。其中北京市为最高达222.6元,天津为212.76元,上海市146.16元,最低为广西,为68.4元。药品费为256.68元,其中北京市为567.24元,浙江省为384.96元,天津市为359.88元。

老年人操劳一生,大多体弱多病,是疾病的高发人群,而老年人退休金和医疗费增长缓慢,医疗保障覆盖率低,医院的费用成倍增长,使老年人不堪重负。城镇离退休人员的医疗保险参保率相当低,2003年参加医疗保险的离退休人员为2927万人,占城镇就业人员的11.4%。而农村有87%的人口无任何医疗保障,城乡低收入者应住院而未住院的比例高达41%,应就诊而未就诊采取自我医疗的比例城镇达47%,农村贫困地区高达70-90%。

由于农村医疗水平大大低于城镇,缺医少药相当严重。而国家医疗资源分配严重不公平,医疗资源只有20%分配在农村,用于农村的卫生经费的比例从1991年的20%下降到目前的10%,农民人均卫生费只有12元,仅为城市的28%。新的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仅9.5%,约有40――60%的农民因病致贫或返贫,中西部地区的贫困农民因无钱治疗而死亡的比例高达60%――80%,老年人是农村的弱势群体,无医疗保障、收入水平低、健康状况差,其困难会更大。

高龄老人是老年人口中的脆弱群体,他们带病生存甚至卧床不起的概率最高。我国65-69岁、80-84岁、90-94岁与100-105岁老人生活不能自理的比例分别为5%、20%、40%与60%。平均每位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的照料与医疗成本开支约为65-74岁老人的14.4倍。从北京市公费医疗和企业劳保医疗的支出情况看,老年人的医疗费用占全市医疗总费用的比例远大于老年人数与全市职工数的比例。离退休人员仅占公费医疗对象的18.3%,却用去公费医疗费用的41.2%,是在职职工的3倍。

资料来源: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国家卫生服务研究

(3)人口老龄化和患病率变化带来的医疗费用负担的变化及预测:

从2000年到2030年老年慢性病患病率将由196.22‰到656.75‰,慢性病就诊人数人次由24亿到95亿次;从1994年到2030年慢性病治疗费用将以年均17.72%的速度增长,是1994年慢性病治疗费用的355.6倍。(雷海潮,我国慢性病治疗费用的预测研究,中国卫生经济,96,(10))

表6慢性病年治疗费用的预测

96,(10)

当医疗费用按照1998年实际价格保持不变,不考虑年龄别患病率的变化,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医疗费用负担增加。2000-2015年间,医疗需要量的费用负担,即应该就医(门诊和住院)的患者均就医所需要的医疗费用,由7989亿增加到10280亿,增加28.7%;医疗需求量的费用负担,即实际利用医疗服务的费用由4959亿增加到6267亿,增加26.4%。也就是说,由于老龄化的因素,到2015年医疗需要费用负担增加28.7%,医疗需求费用负担增加26.4%。

当医疗费用按1998年实际价格保持不变,同时考虑年龄别患病率和人口老龄化两个因素带来的医疗费用负担增加。2000-2015年间,医疗需要量的费用负担,由8120亿增加到11896亿,增加46.5%;医疗需求量的费用负担由5038亿增加到7230亿,增加43.5%。

当各年龄组医疗费用按GDP年增长率7.5%变化,同时考虑年龄别患病率和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医疗费用负担增加。由2000年医疗需要量的费用的9384亿,到2015年将增加到40676亿,增长了3.3倍,15年中由于人口老龄化导致医疗需求费用的负担比2000年增加26.4%,疾病患病率变化增加20.1%。也就是说,在医疗服务价格保持不变的条件下,人口老龄化导致医疗费用负担年递增率为1.54%,疾病患病率增加导致医疗费用负担年递增率为1.47%。

如果说由于人口老龄化医疗费用负担大幅度上涨是不可避免的话,加强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的治疗和预防,使年龄别患病率控制或保持一定的水平,这将意味着我国将减少1.47%的疾病医疗费用。2000年医疗需求费用负担占GDP的6.4%,2015将年占当年GDP的9.27%。如果医疗服务价格保持不变,2015年前,人口老龄化和年龄别疾病患病率对卫生服务需要、需求增长的作用分别是2/3、1/3。

四、对现行老年群体的医疗制度存在的弊端评价及对策

近年来由于疾病模式的转变,老年慢性病成为严重影响老年人身心健康的的疾病。但是由于相应的医疗体制没有转变,现有的绝大多数属于综合性医疗机构,而专门服务于老年人的医院和适合老年人需要的慢性病治疗机构还很少。全国还没有建立老年病防治基金会,没有建立老年护理保险制度。高龄老人的照料、护理的资源(资金、人才)匮乏,医疗保障制度覆盖面窄,资源配置还不合理,效率比较低。国家也缺乏合理的医疗费用筹措的机制,国家卫生费用,尤其是对老年慢性病的防治和治疗资金投入少,个人负担重,这种情况是很不适应高龄化社会发展的需求的。

老年人看病贵的问题越来越严重,“没啥别没钱,有啥别有病”、“小病拖,大病抗,重病等着见阎王”成为低收入老年弱势群体的真实写照。不少老年家庭因病而致贫。而且由于医疗资源配备的不合理,造成老年慢性病人大量占用急、重症病人有限的医疗资源,使这部分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造成了医疗资源的极大浪费。

鉴于我国老年慢性病发展的现状和趋势,建议国家尽快建立和完善老年医疗保障体系,加强老年慢性病的预防和治疗,尽快建立全国性的老年慢性病防治基金,制定控制老年慢性病发展,加强老年卫生保健服务的近期和中远期的规划是十分必要的。同时,建议国家要加强对老年慢性病防治的管理和监督;开展对老年慢性病的研究;建立老年慢性病的防治机构,提高一级医院人员的业务素质;改善基础医疗机构单位的设施、设备条件,扩大服务的范围;加强老年人自我保健和老年慢性病预防的宣传工作。

(the End)

老年人慢性病健康指导

老年人慢性病健康管理与指导

1、为何要重视慢性病防治? 答:今年八月份出版的《中国医疗卫生发展报告》披露,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影响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我国慢性病人数约为1、6亿人,相当于每10人中有1、3人患有经医生确诊的慢性病(不含隐性及没确诊病例),每年死于慢性病的人将近600万。我市人口稠密,工作节奏快,熬夜及嗜酒、吸烟等不良生活方式存在,使我市的慢性疾病防治工作十分艰巨。 2、何为慢性病? 答:“慢病”就是慢性疾病的简称。医学上将病程超过三个月以上的疾病视为慢性疾病。从疾病控制的角度,我国慢病防治管理的范畴包括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与慢性传染性疾病两大类。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谱的构成以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内分泌疾病与各种癌症为主,比如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慢阻肺、哮喘及各种恶性肿瘤;此外,还包括运动系统慢性疾病,如颈椎病、腰椎病、骨关节病以及口腔疾病与精神疾病;慢性传染性疾病则包括结核、乙肝、慢性皮肤病与性传播性疾病等。 3、引起慢性病的原因有哪些? 答: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与“特别”病原微生物感染就是引起慢性疾病的主要原因。包括:(1)高强度工作环境,如身体较长时间地处在高负荷状态或熬夜加班;(2)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如吸烟、酗酒、暴饮暴食、不吃早餐、不进蔬菜水果等;(3)缺乏体育锻炼或锻炼过度:长期不锻炼或长期过度不科学锻炼都会造成慢性疾病;(4)环境因素:有调查显示,75%的慢性疾病与环境污染有关,如空气、水源、室内环境等污染带来的危害。(5)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的感染:如结核杆菌、病毒等感染。 4、如何预防慢性病? 答:构建健康的生活方式就是关键。第一,要均衡饮食,多吃蔬菜、水果;第二,生活要规律,绷紧的弦也要适当放松一下,以平常心态处世;第三,适量运动,不妨制定计划每天抽半个小时锻炼一下;第四,戒烟、限酒。 5、得了慢性病怎么办? 答:得了慢性病以后,有些人觉得好像对自己基本生活影响不大而迟迟不去医院规范诊疗,有些人却病急乱投医,没能得到科学指导与恰当治疗,最终导致病情延误与治疗困难。深圳市区两级均有专门的慢性病防治机构,人才与设备配置优良,政府也给予了大力支持,很多慢性病防治项目都推进到了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可以进行个人与家庭健康管理的全程服务,就是便捷、规范、有效的就医选择。在科学知识指导下的严格自我管理就是有效防治慢性病的重要因素。 6、什么就是高血压病? 答: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就是:凡正常成人收缩压大于或等于140mmHg,舒张压大于或等于90mmHg为高血压。需要强调的就是,诊断高血压时,必须多次测量血压,至少有连续三次血压大于或等于140/90mmHg才能确诊为高血压。仅一次血压升高者尚不能确诊,但需随访观察。高血压病又称原发性高血压,病因尚不十分清楚,与长期精神紧张、有高血压家族史、肥胖、饮食中

老年人常见慢性病分析及保养

老年人常见慢性病分析及保养 [2009-2-26] 一、高血压: 18岁以上成年人在没有服用降压片的情况下,收缩 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称为高血压。 血压:是指血液在流动过程中对动脉血管壁产生的侧压力。 高血压病:是指以动脉血压增高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疾病,病因至今尚未十分明确。发病时伴有头疼头晕,头重面红耳赤;高血压分原发性(遗传)约占80%和继发性两类。 继发性高血压引发因素:环境(长期噪杂)因素;躯体因素;生理因素;药物因素;精神因素。 治疗:一般药物治疗有用丹参,黄芪这类扩张血管的,只能控制血压,不是治疗;要治疗就要软化血管、疏通血管、使血液循环通畅。理疗:是一种较好的绿色疗法,降血压的同时还可以软化血管,静化血液,清理血管中的垃圾疏通血管促进血液循环畅通,从而达到降血压稳血压的作用。 保养:平素应以低盐、低脂、低胆固醇、清淡的饮食为主,(动物内脏、带鱼等高胆固醇食品不宜吃) 保持心情舒畅,坚持慢跑,太极拳等适量的体育锻炼。 二、颈椎病: 又称颈椎综合症,中老年人常见,是由于人体颈椎间盘发生退行

性改变或颈椎正常生理曲线发生变化而引发系列症状的疾病。 其症状分以下五种类型:1、神经根型:肩膀沉重、颈、肩及前臂呈放射性酸痛,有的伴有手臂或手指尖发麻。2、交感神经型:头疼头痛、头昏沉、颈脖酸痛、眼花视物模糊、耳鸣耳聋、心慌等症。3、椎动脉型:颈椎动脉受压迫致使大脑供血供氧不足头疼、头昏、头晕、记忆力减退,伴有视物模糊、恶心、呕吐、甚至耳聋耳鸣、走路晃荡、脚如同踩在棉花上易摔倒。4、脊髓型:较严重容易瘫痪。5混合型:同时出现两种或两种以上类型。 病因:1、颈椎退行性病变;2、感受风寒、风寒湿邪留驻筋脉、致使血液循环不畅;3、不良的习惯(看书,电视等姿势不当);4、职业:长期低头工作;5、外伤。 治疗:远红外线,热疗,药物导入,推拿按摩综合疗法以舒缓肌肉张力,促进血液循环通畅,祛风除湿。穴位:大椎、肩井、肩禺、阿是穴等。 保养:保暖,积极治疗,适量锻炼,改变不良习惯。 三、肩周炎: 又称肩关节周围炎,主要是肩关节周围软组织发生退行性改变或与关节囊发生广泛粘连的炎症引发酸痛的疾病,又名:漏肩风、冻结肩、凝结肩、五十肩(50岁左右的人最易患此病:五旬之人肾气不足、气血渐亏,体内骨质水分大量流失.体力免疫力下降.)。 症状:肩部酸重疼痛,昼轻夜重,活动受限,胳膊外旋、后伸、上

健康生活方式 营养和慢性病防治知识宣传

西安市第七十七中学 健康生活方式、营养和慢性病防治知识宣传资料 慢性病主要指以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等)、糖尿病、恶性肿瘤、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慢性气管炎、肺气肿等)精神异常和精神病等为代表的一组疾病,具有病程长、病因复杂、健康损害和社会危害严重等特点。 一、什么是高血压?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指在安静休息时血压增高,收缩压高于140毫米汞柱、舒张压高于90毫米汞柱,并伴有一定的临床症状。 1、如何预防和控制高血压? 实行科学的生活方式和自我料理是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的有效方法。 (1)安排好既有规律又富有活力的生活; (2)自我控制精神情绪; (3)适量运动,健身强体; (4)少吃盐,合理饮食与营养; (5)患病者严格执行医嘱,坚持长期合理用药。 二、什么是冠心病?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主要症状是心绞痛。 1、容易引起冠心病的因素有哪些? 主要有:长期的血压升高,血液里脂肪含量增高,血糖高,经常吸烟,长期精神紧张、容易冲动,体型肥胖,缺少体力活动等。 2、如何预防冠心病?

(1)预防高血压,高血压是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2)合理饮食,不要吃太甜太咸的食物,应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品。 (3)坚持体育锻炼,适量运动。 (4)保持精神愉快,性格开朗。 (5)要治疗高脂血症、糖尿病等可能加重冠心病的疾病。 三、脑卒中是怎么回事? 脑卒中即脑血管意外,俗名中风,系急性脑血管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的疾病。一般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为缺血性中风,是由于脑部动脉本身的病变所致;一类为出血性中风,如人们熟悉的脑溢血、蛛网膜下腔出血。 1、脑卒中有哪些先兆? (1)突然头晕; (2)肢麻、面麻和舌发麻; (3)说话吐字不清,流口涎; (4)突然一侧肢体活动不灵活或无力,有的出现肢体抽筋或跳动; (5)头痛程度突然加重; (6)原因不明的跌跤; (7)精神状态发生变化; (8)全身无力伴出汗; (9)恶心、呕吐伴呃逆; (10)嗜睡,整天想睡觉,但呼之就醒; (11)一时性视物不清。 2、如何预防中风?

老年人常见慢性病

老年人常见慢性病分析及保养 一、高血压: 18岁以上成年人在没有服用降压片的情况下,三次测量的平均值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称为高血压。 血压:是指血液在流动过程中对动脉血管壁产生的侧压力。 高血压病:是指以动脉血压增高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疾病,病因至今尚未十分明确。发病时伴有头疼头晕,头重面红耳赤;高血压分原发性(遗传)约占80%和继发性两类。 继发性高血压引发因素:环境(长期噪杂)因素;躯体因素;生理因素;药物因素;精神因素。 治疗:一般药物治疗有用丹参,黄芪这类扩张血管的,只能控制血压,不是治疗;要治疗就要软化血管、疏通血管、使血液循环通畅。 理疗:是一种较好的绿色疗法,降血压的同时还可以软化血管,静化血液,清理血管中的垃圾疏通血管促进血液循环畅通,从而达到降血压稳血压的作用。 保养:平素应以低盐、低脂、低胆固醇、清淡的饮食为主,(动物内脏、带鱼等高胆固醇食品不宜吃) 保持心情舒畅,坚持慢跑,太极拳等适量的体育锻炼。

二、颈椎病: 又称颈椎综合症,中老年人常见,是由于人体颈椎间盘发生退行 性改变或颈椎正常生理曲线发生变化而引发系列症状的疾病。 其症状分以下五种类型:1、神经根型:肩膀沉重、颈、肩及前臂呈放射性酸痛,有的伴有手臂或手指尖发麻。2、交感神经型:头疼头痛、头昏沉、颈脖酸痛、眼花视物模糊、耳鸣耳聋、心慌等症。3、椎动脉型:颈椎动脉受压迫致使大脑供血供氧不足头疼、头昏、头晕、记忆力减退,伴有视物模糊、恶心、呕吐、甚至耳聋耳鸣、走路晃荡、脚如同踩在棉花上易摔倒。4、脊髓型:较严重容易瘫痪。5混合型:同时出现两种或两种以上类型。

三、肩周炎: 又称肩关节周围炎,主要是肩关节周围软组织发生退行性改变或与关节囊发生广泛粘连的炎症引发酸痛的疾病,又名:漏肩风、冻结肩、凝结肩、五十肩(50岁左右的人最易患此病:五旬之人肾气不足、气血渐亏,体内骨质水分大量流失.体力免疫力下降.)。 病因:静——平时缺少运动,一旦用肩而致软组织损伤致疼; 老——五旬之人肾气不足,气血渐亏,体内骨质水分大量流失.体力免疫力下降,易患此病。 伤——外伤或搬抬重物时不注意用力过猛以致关节脱臼而致疼 寒——感受风寒,风寒湿邪侵入人体留驻筋脉,致使血液循环不畅而痛 治疗:红外线、热磁疗、针灸按摩以促进血液循环,药物导入综合治疗,疗效显著. 四、糖尿病:

老年人常见疾病

老年人常见疾病 2001年7月11日,WHO(业界卫生组织)对欧、亚、美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健康抽样调查,该调查报告表明:57%的成年人患有不同程度的脂肪肝、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这些疾病已经越来越普遍化,且有进一步蔓延的势头。由于老年人脏器的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都有一定的退化改变,加之机体的免疫功能及抗病能力也有所减弱,因而出现慢性疾病较多。老年病是指与衰老有关的疾病,现将老年常见疾病介绍如下: 循环系统疾病: 1、高血压病:是老年常见病,其患病率随着年龄增高而增加,另一方面,高血压又是老年人患冠心病,脑血栓病,心力衰竭,中风的主要病因。同此诊治高血压病对于增进健康,延长寿命起到积极作用。 2、缺血性心脏病:又称冠心病,是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疾病,老年人发病率高,是由于冠状动脉与其粥样硬化引起心脏缺血所致。心脏为需氧器官,需要充足的氧来供给心脏收缩所需要的能量,当心脏的耗氧量超过冠状血流所提供的血氧则产生缺血引起心绞痛。心电图表现为T波流量,ST段下降,这就是典型的缺血性心脏病。而引起动脉硬化除与年龄有关外,高压,胆固醇,糖尿病,吸烟及缺乏体力活动,肥胖等可以加速,加重动脉硬化的发生,发展。 3、肺心病:是由于肺部疾病增加右心负担而继发的心脏病。80-90%的慢性肺心病是由慢性支气管炎合并肺气肿进一步发展而来,所以积极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就可以预防肺心病的发生。 4、心律失常与传导阻滞:心脏能有节奏的跳动是因为它具有高度特殊功能的心肌细胞,能发出有节律博动的窦房结、房室结、能传导生物电的传导系统。随着年龄的增长,各种老年性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肺心病等原因使心脏在结构和功能上发生改变都可出现心律失常和传导阻滞。 5、心力衰竭:在正常情况下,心脏舒缩平衡活动,使心脏排出和回收血液保持动态平衡,一旦平衡失调,则发生心力衰竭。年龄使老年人心脏基本功能发生变化,心脏舒缩功能减退,排血量下降,冠状动脉供血减少,心脏蓄备功能降低,加上老年期易患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肺心病。所以老年心脏在一般情况下尚可捕击足够的血液,然而不能适应各种应激状态。老年人心衰最多见的诱发因素是各种感染疾病,尤其呼吸道感染占首位。另外心肌梗塞,心律失常,输液过快,体力劳动,情绪激动都是老年人心衰的诱发因素,诱因对老年心衰的影响大于原有的心脏病,所以预防和控制诱因是防止老年的心衰的主要环节。 呼吸系统疾病: 随着年龄增加,肺逐渐老化,胸廓变形,前后径增大呈桶状,肋间肌,膈肌,呼吸肌萎缩使老年人胸式呼吸减弱。呼吸道粘膜萎缩,分泌粘液的细胞和排痰的纤毛上皮细胞减少,粘膜分泌局部抗体减少,这些使呼吸道清除功能降低,有利于细菌,病毒生长繁殖,所以老年人切勿患呼吸道感染。如肺炎,慢性支气管炎。老年病,加上多种肺部有胸部疾病经久不愈,使换气的肺泡减少,弹性降低,呼吸道残存总体增加,形成肺气肿。因而老年人患肺部疾病时容易发生低氧血症和呼吸衰竭。 内分泌的代谢系统疾病: 1、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种由多种原因引起的综合病症,其共同点是胰岛素不足或相对不足,分胰岛素依赖型和非胰岛素依赖型,均有遗传倾向,以后者遗传因素更强。老年糖尿病绝情大部分为非胰岛素依赖型,并随着年龄增长其发病率亦增加。虽然糖尿病遗传因素不能排除,但积极防止诱发因素,如肥胖,精神刺激,长期进食过量,手术,体力活动。减少应激状态,则可使有糖尿病遗传史的成年人长期潜伏而不发病。 2、高血脂症:是老年的常见病之一,血脂与动脉粥感化,脂肪肝,血液粘稠有关。血液中脂肪有胆固醇,甘油三脂等。由于这些脂肪必须与一定蛋白质结合形成脂蛋白才能容于血液中运输全身,所以血脂升高常表现为血浆脂蛋白升高,血浆脂蛋白据脂蛋白的大小不一,可分为乳糜粒、极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又称β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又称α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的主要成分是胆固醇,如血浆浓度升高,可引起胆固醇在血管壁细胞沉积,造成动脉硬化。而高密度脂蛋白升高时,有利于预防动脉硬化的发生。胆固醇升高或β脂蛋白升高,可引起冠心病,必须严格限制食胆固醇高的食物如蛋黄,动物内脏。血浆甘油三脂或极低密度脂蛋白的升高,常由于糖尿病,高糖饮食所引起,必须控制糖类摄入,预

老年人常见慢性病防治知识

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小组“健康教育大课堂”———— 老年人常见慢性病防治知识 第一章高血压 血压是什么?血压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作用于血管壁的压力,它是推动血液在血管内流动的动力。心室收缩,血液从心室流人动脉,此时血液对动脉的压力最高,称为收缩压。心室舒张,动脉血管弹性回缩,血液仍慢慢继续向前流动。但血压下降,此时的压力称为舒张压。 高血压的诊断标准: 在静息状态下,动脉收缩压是120/80mmHg或舒张压增高≥140/90mmHg,最高血压=年龄+90mmHg常伴有脂肪和糖代谢紊乱以及心脑、肾和视网膜等器官功能性代器质性等,以器官重塑为特征的全身性疾病。休息5分钟以上,2次以上非同日测得血压≥140/90mmHg可以诊断为高血压。 引发高血压的重要因素 ●性别、年龄与高血压;女性在更年期以前,患高血压的比例较男性略低,但更年期后则与男性患高血压病的概率无明显差别,高血压患者甚至高于男性。 ●不良生活习惯与高血压:过多的钠盐、大量饮酒,膳食中过多脂肪的摄入,均可引发高血压。有经常熬夜习惯的人易患高血压病,而生活井然有序,平时早睡早起者患高血压比例低。 ●工作压力过重与高血压: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人们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各方面的压力也越来越大,随之,人体将产生一系列的变化,其中,体内的儿茶酚胺分泌增多,它们会引起血管的收缩,心脏负荷加重,引发高血压。 ●性格与高血压:一些促使血管收缩的激素在发怒,急躁时分泌旺盛,而血管收缩便会引起血压的升高,长期如此,将会引发高血压。 ●超重,肥胖与高血压:体重与血压有高度的相关性。超重、肥胖者高血压患病率较高。 ●遗传与高血压:大量的临床资料证明高血压与遗传因素有关。 ●吸烟与高血压:吸烟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引起血压升高。 ●饮酒与高血压;随着饮酒量的增加,收缩压和舒张压电逐渐升高,长期这样,高血。压发病率增大。过度饮酒还有导致中风的危险。 高血压病人六不宜 不宜抬举重物:当全身用力抬举重物时,血压可升高50—100毫米汞柱或更高。 不宜情绪激动:无论好事还是坏事均可引起情绪改变,从而导致血压升高。 不宜用力排便:特别是便秘时,长时间用力易使血压升高,如果蹲便,突然站起,更容易发生意外。 不宜洗冷热水澡:水温的冷热刺激,可使血管过度收缩或扩张,特别是坐浴时,如水面过高,压迫心脏更容易发生心脑血管意外。 不宜烟酒过量 不宜气温骤降:夏季空调不宜设的温度很低,室内外温差太大寒冷刺激可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 高血压的危害

常见慢性病及体育健身

常见慢性病及体育健身 —、高血压 高血压被称为人类健康的“隐形杀手”,早期往往无任何症状,是中老年人最常见的慢性病。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病发生和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会导致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力 衰竭、中风,甚至猝死。采取健康生活方式可减少55%的高血压发病率,其中健身运动起 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高血压分级的判断 若收缩压与舒张压分属不同的级别,则以较高的分级为准。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水平也可以按 照收缩压水平分为1、2、3级。 2?运动疗法 (1 )运动项目 高血压患者以有氧运动为主,不同方式、同等强度影响基本一致。人们容易做到的有氧运动方式有步行、慢跑、骑自行车(中速以下)、跳舞、降压操、太极拳、柔力球、休闲游泳和 水中步行、中度费力的家务劳动、庭院劳动、徒步郊游、下肢功率车和上肢功率车等。 健身走被认为是老年咼血压患者最基本、最必要、最安全和最有效的运动。每天最有效的时 间至少为30分钟,最好为1小时。 (2 )运动强度及时间 高血压患者在运动中的血压升高幅度比非高血压者高,宜采用中低强度较长时间的运动,以 步行威力,行走速度一般不超过120步/分钟。中华传统康复运动如气功、太极拳、降压舒 心操等,运动时心率约为100~110分钟,锻炼结束后3分钟即恢复正常。每天2次,每次30~40分钟。 运动后安静血压降低幅度随着运动持续时间增加而有明显变化。运动后降压持续时间为数分 钟至数小时,最长达22小时。 (3 )适应症与禁忌症 适应症 运动疗法适用于原发性高血压、临界性高血压,I期高血压、n期高血压以及部分病情稳定 的川期高血压患者,对于以舒张压增高为主的患者作用更为显著。 禁忌症 高血压病患者安静血压没有得到控制或超过185/105毫米汞柱。未得到控制的重度高血压、 高血压危象或急性高血压病患者。高血压病合并心力衰竭、不稳定心绞痛、高血压脑病、视 网膜病变和严重心律失常的患者。 注意事项

慢性病防治知识宣传内容

慢性病防治知识宣传内容 (盐湖区疾控中心温馨提示) 1、心脑血管病、癌症、糖尿病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等慢性病发病广、致残致死率高,严重危害健康和生命,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 2、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超重肥胖、吸烟、不健康饮食、缺乏运动、过量饮酒是慢性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3、坚持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的健康生活方式可以有效预防慢性病。 4、慢性病病人应及时就诊,规范治疗,合理用药,预防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5、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措施是预防和控制高血压、高血脂等危险因素,及早发现冠心病和脑卒中的早期症状,及时治疗。 6、糖尿病的治疗不仅要血糖控制达标,还要求血脂、血压正常或接近正常,保持正常体重,坚持血糖监测。 7、避免烟草使用,减少室内外空气污染,是预防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发生发展的关键。 8、预防控制慢性病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要做到政府主导,多部门合作,全社会动员、人人参与。 9、日行一万步,吃动两平衡,健康一辈子。 10、“三减三键”健康生活方式是:减盐、减油、减糖,健康口腔、健康体重、健康骨骼。 11、食盐过多可使血压升高,发生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等,推荐每天摄入量是6克。 12、油脂过多可引起脂肪肝、动脉粥样硬化,诱发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推荐每天摄入量是25克。 13、糖摄入过多是龋齿病重要危险因素,增加总能量摄入,造成膳食不平衡,导致体重增加,加剧慢性病风险,推荐每天摄入量是25克以下。 14、预防慢性病,日常生活起居要做到合理膳食,少油、少盐、少糖;控制体重;戒烟限酒;多运动,不熬夜,睡足7小时;保持愉悦心情。

15、吸烟和被动吸烟会导致肺癌、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多种疾病。 16、成人的正常血压为收缩压低于140毫米汞柱,舒张压低于90毫米汞柱。 17、膳食应以谷物为主,应吃蔬菜水果和薯类,注意荤素搭配。 18、保持正常体重,避免超重与肥胖。 19、平衡膳食是指选择多种食物,经过适当搭配做出的膳食,这种膳食能满足人们对能量及各种营养素的需要。 20、健康不仅是身体没有疾病、不虚弱,而应该包括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三个方面。 健康歌 太阳出来晒晒背,新鲜空气洗洗肺。 五谷杂粮养养胃,漫步走走别太累。 常和朋友聚聚会,喝点小酒别喝醉。 少熬夜来早点睡,争取活到一百岁。 身体健康第一位,送给大家要记牢。 (盐湖区疾控中心提供)

2017基本药物合理用药培训模拟试题

基本药物合理使用培训测试题 姓名:单位:成绩: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基本药物是指适应卫生需求适宜合理能够供应、公众可获得的药品。 2、政府办医疗卫生机构使用的基本药物实行招标采购配送。 3、《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使用部分》包括和、、、。 4、国家采取实行、、、。 等措施保障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 5、医疗机构在优先和合理使用基本药物的基础上,可以根据病情实际,使用 省级人民政府统一确定的执行基本药物政策的。 6、,就是指医疗机构在销售药品时,按实际进价销售,不再加价。 7、将下列药物与禁忌证配对: (1).保泰松(2).普萘洛尔(心得安) (3).氯氮平(4).肾上腺素. A. 高血压B .胃溃疡C.血细胞异常D.支气管哮喘 二、单选题(每题2分,共20分) 1、国家基本药物制度首先在哪些医疗机构实施?( ) A. 国家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B .省级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C .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D .县级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2、地方可以增加基本药物品种吗( )。 A. 可以B .不可以C .未做规定D .视情况而定 3、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实行动态调整管理,不断优化基本药物品种、类别与结构比例,原则上几年调整一次?() A. 一年B .二年C. 三年D. 四年 4、哪些药品可以纳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遴选范围?( ) A .主要是常见病、多发病、传染病、慢性病等防治所需药品。 B. 含有国家濒危野生动植物药材的。C .主要用于滋补保健的。 D. 非临床治疗首选的。 5、患儿,女性,15岁,急性胃肠炎,给予某药止痛,病人出现明显的口干等症状。该药物可能是() A.毛果芸香碱 B.新斯的明 C.氯解磷定 D.阿托品 E.异丙托溴铵 6、可影响幼儿牙釉质和骨骼发育的药物是() A. 青霉素 B.红霉素 C.林可霉素 D.四环素 E.庆大霉素 7、对长期便秘者应慎用的抗酸药物是() A. 胃得乐 B.氢氧化铝 C.胃必治 D.碳酸氢钠 E. 氢氧化镁 8、抢救严重有机磷酸酯类中毒,应当使用() A. 阿托品+新斯的明 B.碘解磷定+新斯的明 C. 碘解磷定+阿托品 D.新斯的明 E.毛果芸香碱 9、处方正文的内容不包括() A. 药品名称 B.规格 C.数量 D.用法用量 E.药品金额 10、发生消化性溃疡的主要原因是() A. 大肠杆菌感染 B.精神压力过大 C.幽门螺杆菌感染 D. 沙门菌感染 E.迷走神经过度兴奋

老年人慢性病健康知识讲座

老年人慢性病健康知识讲座 (总1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老年人慢性病健康知识讲座春季是老年人、慢性病患者脑心血管疾病并发症的高发期,正确的做好预防、合理干预可以大大降低心脑血管疾病以及并发症的发生。 2014/ 年 3 月 19 日,结合这一实际需求,文汇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联合胜华社区工作站在胜华三楼宣教室开展了“文汇街道老年人慢性病健康知识讲座”。此次讲座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门诊张医师主讲,主要就心血管疾病以及并发症的高危人群以及危象、日常生活中如何通过良好的生活方式和健康干预等方面一一进行了讲解。并指出日常生活中低盐低脂饮食指导正确的食盐食油量常识,提高了公众对减盐控压的认知,号召居民们积极行动,形成齐参与、勤养成、共运动、筑健康的全民健康生活方式,一起携手远离疾病的困扰,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和健康氛围。此次活动受众 45 人,受众人群主要为社区老年人及慢性病患者以及部分胜华社区工作人员。并现场为他们发放了老年慢性病人保健健康服务手册、中医养生等健康教育宣传册,并为每位居民发放了限盐勺限油壶等健康物资。切实做到低盐低脂每一天,阻断了辖区内心血脑管疾病以及并发症的发生。后附活动图片) 健康教育知识讲座记录表活动时间:2012 年 12 月 19 日活动地点:胜华社区工作站三楼宣教室活动形式:健康教育讲座主办单位:文汇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合作伙伴:胜华社区工作站参与人数:45 人宣传品发放种类及数量:发放了老年慢性病人保健健康服务手册、中医养生等健康教育宣传册,并为每位居民发放了限盐勺限油壶等健康物资。活动主题:文汇街道老年人慢性病健康知识讲座主讲人:张医师活动小结:主要就心血管疾病以及并发症的高危人群以及危象、日常生活中如何通过良好的生活方式和健康干预等方面一一进行了讲解。活动评价:此次活动受众 45 人,切实做到低盐低脂每一天,阻断了辖区内心血脑管疾病以及并发症的发生。存档材料请附后□书面材料□图片材料□印刷材料□影音材料□居民签到表负责人:(签字) 填表时间:2012 年 12 月 21 日 2

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管理措施

泸县中医医院 关于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控制措施 为了加强医院的规范化管理,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切实解决老百姓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根据《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合理用药制度》以及相关卫生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并结合医院实际,特制定我院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的规定及其监控措施。 一、基本原则 1、遵循优质、高效、安全、便捷、经济的服务原则,严禁诱导病人过度医疗。 2、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和因病施治的原则,做到检查、治疗、用药与疾病相符。 3、接诊医师必须将所开药品及所做检查治疗情况,如实填写在门诊病历或住院医嘱上。 4、遵循医疗消费透明化原则。在诊疗过程中,涉及到的检查治疗与用药,主管医师必须向病人详细讲明,特别是自费诊疗项目,要征得病人同意,并履行相关的签字手续,从而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 5、不按医疗原则办事,导致病人拒付医疗费用以及发生医疗纠纷、官司,由主管医师承担,科室领导负管理责任。 二、合理检查规定 1、严格掌握各种检查的指征,遵循先常规后特殊的检查原则,

能用常规检查达到目的,尽量不用特殊检查。 2、住院病人检查三大常规,手术病人五大常规加心电图、胸透等,其他各项检查均应有针对性地进行,不应列为常规检查。 3、遵循医疗资源共享原则。医生要尽可能利用院外检查结果,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检查,以减轻病人的经济负担。 4、确实需要做特殊检查时,应严格审批程序。下级医生开出的检查单,须由副主任医师及其以上人员或科主任签字认可。特检结果实行指标控制,并与目标考核挂钩。 三、合理治疗规定 1、严格执行各种医疗制度,治疗方案的确定应遵循科学、经济、合理的原则,确保医疗安全。 2、特殊治疗方案的制定,必须在广泛讨论的基础上,由副主任医师及其以上人员或科主任确认。 3、因病情需要安置人工器官或使用昂贵医用材料,须由科室主任提出申请,报医务科、分管院长审批。 四、合理用药规定 1、使用药品严格遵循安全、有效、价廉的原则。能用国产药的不使用进口药,对疗效相似的一律用低价的、国内生产的药品。不开与疾病无关的药,更不能用非治疗药充当治疗药。 2、一次处方量:一般疾病三至四日量,慢性病七日量(中药三至五剂),每张处方不得超过五种药品,慢性病出院带药不得超过四周量。

高血压并发慢性病如何合理用药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715040601.html, 高血压并发慢性病如何合理用药 作者:常怡勇 来源:《保健与生活》2009年第08期 高血压并发左心室肥大左心室肥大是高血压性心脏病的重要表现,肥大的心室可能相对缺血,易发生严重心律失常,导致猝死。早期左心室肥大是可逆性病变,噻嗪类利尿剂、B受体阻滞剂(阿替洛尔、倍他乐克等)、钙离子拮抗剂(硝苯地平、尼群地平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卡托普利、依那普利等)等均可使左心室肥大改善。而直接扩张血管的降压药,如长压定、肼苯哒嗪,虽可降低血压却不能使左心室肥大改善,所以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大者应选用前几种降压药,而不应使用后两种药。 ▲高血压并发心力衰竭充血性心力衰竭是长期控制不良的高血压的严重并发症,特别是收缩压明显升高者更易产生。研究表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直接扩张血管的降压药可以延长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生存期。利尿剂(双氢氯噻嗪、安体舒通等)既可控制心力衰竭患者的水肿,同时又可降压。上述药物应为并发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首选药物。B受体阻滞剂有较强抑制心肌肌力作用,心肌收缩功能不全的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应避免使用。硝苯砒啶类钙离子拮抗剂具有抑制心肌肌力作用,但又有很强的血管扩张作用,可反射性增加交感神经张力,心力衰竭患者多数可耐受,但应在医师指导下谨慎使用。异搏定等具有明显抑制心肌肌力作用,心力衰竭者应避免使用。硝苯吡啶与地高辛同时使用,可增加地高辛血药浓度,所以如两药同时使用则必须检测地高辛血药浓度。 ▲高血压并发心绞痛对于高血压并发心绞痛的患者,a受体阻滞剂(哌唑嗪、特拉唑嗪等)与钙离子拮抗剂是最佳降压药。虽有资料表明。B受体阻滞剂及氢氯噻嗪类利尿剂可对脂质代谢产生不利影响,但可采取措施把这种不利影响降到最低限度,如调整饮食、增加体育活动、减轻体重等。有资料表明,以氯噻酮为基础药物的治疗方案可使老年人心肌梗死危险性降低,病死率下降27%。对以前有过心肌梗死的患者,B受体阻滞剂倍他乐克为首选药物,其可提高生存率,延长心肌梗死后幸存者的生存期。对心肌梗死后幸存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卡托普利也为首选药物,可对心肌起保护作用。 ▲高血压并发传导阻滞B受体阻滞剂及异搏定可干扰心脏传导,两类药同用则更明显,有传导障碍的患者应避免使用。有传导阻滞的患者首选降压药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利尿剂,由于B受体阻滞剂、异搏定可降低房室传导,所以特别适用于伴有快速心房颤动的患者。对伴有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首选药物为B受体阻滞剂。 ▲高血压并发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伴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出现间歇性跛行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钙离子拮抗剂为首选药物。B受体阻滞剂因为可引起相对性a受体兴奋,导致血管收缩而加重局部缺血,所以应避免使用。

老年人慢性病管理的特点

老年人慢性病管理的特点 非感染性慢性病是人类健康最大的杀手。其中,脑卒中是首位致死、致残病因。医疗对策也从患者就诊升级到慢性病管理,特别是高血压、糖尿病和心脑血管病,而这些慢性病均与年龄相关。我国糖尿病患病率为9.7%,在老年人中为20.4%[1];老年人高血压患病率近50.0%,治疗率和血压控制达标率仅分别为32.2%和7.6%[2];老年人高脂血症患病率为男性13.8%、女性23.5%[3];严峻的现实凸显慢性病管理的重要。临床医学的进步体现在单个慢性病的诊疗规范上,这是基于循证医学归纳出来的。近年来高血压、高血脂和糖尿病的管理指南均有更新。针对老年患者的诊治与成年人患者不同,既要从慢性病诊治的新进展中获益,也要考虑到老化、共病、衰弱和功能残障带来的异质性。 一、制定针对老年患者的诊疗策略 老年科医生需要依据指南,从患者全身考虑,采取个体化诊疗,老年综合评估是制定决策的基本前提手段,共病诊治流程是重要的决策方法。从2013年美国老年医学会颁布的老年糖尿病管理指南可以看出老年医学科与专科模式间的差别[4]。 1.血糖控制须个体化,要考虑患者的健康情况、功能状态和预期寿命;避免低血糖。 (1)健康、无共病、功能完好、预期寿命较长(至少10~15年)的老年人,控制空腹血糖为5~7 mmol/L,餐后2 h血糖8~10 mmol/L,糖化血红蛋白7.0%~7.5%;

(2)健康状况一般、多病共存、或≥2项日常生活活动(能否独立步行、如厕、进食、穿衣、洗漱、洗澡,每项1分,满分6分)受损、或轻-中度认知功能障碍,预期寿命<10年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控制目标值7.5%~8.0%; (3)健康状况较差、需长期护理、或有终末期慢性病、或中––重度认知功能受损、或≥2项常生活活动依赖,预期寿命<5年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目标值8.0%~9.0%。 2.不再推荐阿司匹林作为初级预防,因为出血风险要高于获益。3.强调对高脂血症患者使他汀类药物,且无须再设目标值,但是对于年龄≥85岁人群一级预防缺乏证据。 4.更强调健康的生活方式,强调患者教育。 5.重视诊治并发症和老年综合征: (1)高血压:增加卒中和冠状动脉事件,损害视力、肾脏和循环。使患者掌握正确自测血压方法,讨论目标值。每年检查视力。 (2)抑郁:在诊断糖尿病3个月内需要进行抑郁筛查,常采用抑郁2个问题的快速筛查(PHQ-2);如有问题再采用PHQ-9或老年抑郁量表(GDS)进行进一步评估。 (3)认知功能障碍:糖尿病的血管损害是痴呆的风险因素;反之,痴呆影响用药和自我管理。可采用简易认知评估(Mini-cog)、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进行筛查。 (4)跌倒:糖尿病影响视力、平衡、足部感觉、多重用药,这些都是跌倒风险因素,因此,需要评估。发生跌倒后,无论是否受伤均应就

常见慢性病的预防和控制(知识参考)

常见慢性病的预防和控制 慢性病主要指以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等)、糖尿病、恶性肿瘤、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慢性气管炎、肺气肿等)精神异常和精神病等为代表的一组疾病,具有病程长、病因复杂、健康损害和社会危害严重等特点。 一、什么是高血压?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指在安静休息时血压增高,收缩压高于140毫米汞柱、舒张压高于90毫米汞柱,并伴有一定的临床症状。 1、如何预防和控制高血压? 实行科学的生活方式和自我料理是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的有效方法。 (1)安排好既有规律又富有活力的生活; (2)自我控制精神情绪; (3)适量运动,健身强体; (4)少吃盐,合理饮食与营养; (5)患病者严格执行医嘱,坚持长期合理用药。 二、什么是冠心病?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主要症状是心绞痛。

1、容易引起冠心病的因素有哪些? 主要有:长期的血压升高,血液里脂肪含量增高,血糖高,经常吸烟,长期精神紧张、容易冲动,体型肥胖,缺少体力活动等。 2、如何预防冠心病? (1)预防高血压,高血压是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2)合理饮食,不要吃太甜太咸的食物,应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品。 (3)坚持体育锻炼,适量运动。 (4)保持精神愉快,性格开朗。 (5)要治疗高脂血症、糖尿病等可能加重冠心病的疾病。 三、脑卒中是怎么回事? 脑卒中即脑血管意外,俗名中风,系急性脑血管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的疾病。一般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为缺血性中风,是由于脑部动脉本身的病变所致;一类为出血性中风,如人们熟悉的脑溢血、蛛网膜下腔出血。 1、脑卒中有哪些先兆? (1)突然头晕; (2)肢麻、面麻和舌发麻; (3)说话吐字不清,流口涎; (4)突然一侧肢体活动不灵活或无力,有的出现肢体抽筋或跳动; (5)头痛程度突然加重;

老年人如何预防和控制慢性病

老年人如何预防和控制慢性病、突发性疾病的发生 慢性病全称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不是特指某种疾病,而是对一类起病隐匿,病程长且病情迁延不愈,缺乏确切的传染性生物病因证据,病因复杂,且有些尚未完全被确认的疾病的概括性总称。 常见的慢性病主要有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其中心脑血管疾病包含高血压、脑卒中和冠心病。 慢性病的危害主要是造成脑、心、肾等重要脏器的损害,易造成伤残,影响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且医疗费用极其昂贵,增加了社会和家庭的经济负担。 慢性病发生的原因: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显示,慢性病的发病原因60%取决于个人的生活方式,同时还与遗传、医疗条件、社会条件和气候等因素有关。在生活方式中,膳食不合理、身体活动不足、烟草使用和有害使用酒精是慢性病的四大危险因素。 记住4个急救常识突发疾病不用慌£o家有老人和慢性病患者更要注意,疾病突发时,除了第一时间拨打急救电话,还要掌握一些急救知识。 一是心脏病“动不得”:心脏病突发一般有心绞痛和心肌梗死两种情况。心肌梗死是严重的心绞痛发作。如果已确诊为冠心病的人发生胸闷、气短或胸部压榨性疼痛等症状时,在急救人员没到之前,先让病人保持一个舒服的体位,比如半卧位,一定不要乱动。如果有条件,可以让其吸氧。心绞痛病人发病时可舌下含服一片硝酸甘油,一般30秒到1分钟就能见效。如果无效,3—5分钟后可再含服1片,最多3片。 在等待急救车时,如果病人突然倒地,意识不清,面部、四肢抽搐,脸色难看,说明可能要发生心脏骤停了。此时电击除颤是挽救生命的关键措施。如果没有专业的除颤器,家属可以迅速让病人仰卧,给其进行一次胸部叩击(拳头距胸部正中上方二三十厘米,用力向下叩击一次)。接着进行心肺复苏,先做心脏按压,再做人工呼吸。 二是脑出血“颠不得”:患有高血压的人,容易发生脑出血,一旦发生,死亡率很高。一开始,患者会出现嘴歪眼斜,说话大舌头。随后,大多患者会出现突发性昏迷,喷射状呕吐。

我国老年慢性病现状及发展趋势报告

我国老年慢性病现状及发展趋势报告 发布单位: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社会保障与产业研究室 发布时间:2005年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同时也是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之快,老年人口规模之大,在世界人口发展史上也是空前的。 人口老龄化不仅仅是老年人口迅速增加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人口老龄化过程中的高龄化问题。高龄老人的快速增长,将产生老年人口总体健康水平下降,老年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增加,需要家庭和社会照料的老人大量增加。然而,家庭结构小型化,两代人分居的倾向,家庭功能的外移,家庭照料资源的匮乏,家庭用于治疗慢性病和护理费用投入越来越多。在目前我国养老服务社会化程度还不高的情况下,照料大量的体弱多病的高龄老人、卧床老人、活动能力下降的老人,社会和家庭负担也越来越重。这是一个需要现在我们认真对待的并及早制定对策的重要问题。 一、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与发展趋势 2005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45亿,占总人口的比例已经超过11%,据预测,到2050将达到4.5亿左右,占总人口的比例将超过30%。21世纪上半叶我国人口老龄化开始向高龄化迅速发展。2000年80岁以上的高龄老年人已经达到1199万,占总人口的比例接近1%,到2050年将会提高到近7%,高龄老人人数将超过一亿。各年龄组的老年人口无论是增长幅度还是增长速度在未来50年中都远远快于总人口的增长速度。 与世界其他老年型国家和地区相比较,我国人口老龄化有如下特点: (1)老年人口基数大。 我国目前有1.4亿老年人,占世界老年人口的22%,占亚洲老年人口的40%。到2050年,老年人口将增加到4.5亿以上,占当时世界老年人口的22.3%,亚洲老年人口的35%。届时我国老年人口比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老年人口总和还要多,即世界上每4个老年人中就有1名中国的老年人。 (2)老龄化速度比较快。

常见慢性病联合用药

常见慢性病联合用药

常见慢性病联合用药讲义内容 一、概述: 常见慢性病包括心脑血管疾病、肝病、糖尿病、甲状腺疾病、肺心病等,这些疾病病情复杂,症状变化多样,但他们,都有一些基本的病理特征。如:糖、脂、蛋白质代谢紊乱、血压异常、心率异常、水肿、动脉硬化等。临床合理的用药,主旨在于针对疾病所处的病理时期,选择适合的药物组合进行治疗。 值得注意的是推荐药物首先需要了解用药者所处的病理时期,如果不清楚,需要建议顾客就医,在医生的处方指导下用药。这样才能到达合理、安全、有效的用药目的。 下面针对每一种疾病进行病理及常用药物的介绍,主要需要店员掌握的是每种疾病可以用些什么治疗,可以搭配些什么药物及健康产品。以便员工能为顾客合理的推荐药品。二、常见慢性病:1、高血脂 概念:常无明显的症状,顾客常在体检后发现,或在诊断其他疾病(冠心病、糖尿病)时一并检出。 表现:甘油三酯(TG)、血清总胆固醇(TC)、低

密度脂蛋白(LDL-C)任何一项或几项增高,伴有或不伴有高密度脂蛋白(HDL-C)降低,就被称为高血脂症。 意义:除了极少的原发性高血脂以外,大多数高血脂都继发于肥胖、糖尿病、甲状腺疾病、肝脏疾病、肾脏疾病,以及长期口服避孕药物的妇女。不良的生活习惯、饮酒、缺乏运动也是血脂异常的重要原因。常用的药物:

关联的健康产品:深海鱼油、卵磷脂、大蒜油、海狗油这些保健食品具有调节血脂的作用,可以

很好的辅助防治因高血脂引起的动脉硬化,可推荐顾客配合药物服用。 其他注意:应询问是否有糖尿病、甲状腺疾病、肝脏疾病;以及是否长期饮酒、抽烟等如有这些情况要注意原发疾病的用药。2、动脉硬化 概念:常无明显的症状,常因心血管疾病入院检查得到确诊。 意义:常发生在高血脂和糖尿病、高血压以后,动脉硬化又是引起,高血压病情加重、冠心病、肾脏疾病、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原因。防治动脉硬化,除了软化血管以外,还应积极地治疗原发疾病;并预防血小板凝集。常用的药物:

常见的慢性病有哪些

常见的慢性病有哪些?(转) 慢性病专门是指不构成传染、具有长期积累形成疾病形态损害的疾病的总称。慢性病有哪些? 慢性病的危害主要是造成脑、心、肾等重要脏器的损害,易造成伤残,影响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且医疗费用极其昂贵,增加了社会和家庭的经济负担。慢性病有哪些?慢性疾病起病隐匿,病程长。一般以各系统分类。 呼吸系统: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哮喘、慢性肺心病、慢性呼吸衰竭,矽肺,肺纤维化; 循环系统:慢性心力衰竭、冠心病、先天性心脏病、高血压、心脏瓣膜病、慢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心肌疾病、慢性心包炎; 消化系统: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肠结核、慢性肠炎、慢性腹泻、慢性肝炎、肝硬化、慢性胰腺炎、慢性胆囊炎; 泌尿系统:慢性肾炎、慢性肾衰、泌尿系慢性炎症; 血液系统:慢性贫血、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慢性淋巴瘤; 内分泌系统: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甲亢、甲减; 代谢和营养:糖尿病、营养缺乏病、痛风、骨质疏松; 结缔组织和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强直性脊柱炎、干燥综合征、血管炎、特发性炎症性肌病、系统性硬化病、骨性关节炎。 导致慢性病的因素有哪些?

◆遗传因素:与遗传基因变异有关。 ◆环境因素:年龄、体重超重与肥胖、长期过量饮食、运动量不足、营养失衡、吸烟与饮酒、病毒感染、自身免疫、化学毒物接触等因素。 ◆精神因素:精神紧张、情绪激动及各种应激状态。 吸烟的危害 烟草的烟雾中至少含有三种危险的化学物质:焦油,尼古丁和一氧化碳,焦油是由好几种物质混合成的物质,在肺中会浓缩成一种粘性物质。尼古丁是一种会使人成瘾的药物,由肺部吸收,主要是对神经系统发生作用。一氧化碳能减低红血球将氧输送到全身去能力。 一个每天吸15到20支香烟的人,其易患肺癌,口腔癌或喉癌致死的机率,要比不吸烟的人大14倍;其易患食道癌致死的机纺比不吸烟的人大4倍;死于膀胱癌的机率要大两倍;死于心脏病的机率也要大两倍。吸香烟是导致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的主要原因,而慢性肺部疾病本身,也增加了得肺炎及心脏病的危险,并且吸烟也增加了高血压的危险。 口腔及喉部 烟的烟雾(特别是其中所含的焦油)是致癌物质————就是说,它能在它所接触到的组织中产生癌,因此,吸烟者呼吸道的任何部位(包括口腔和咽喉)都有发生癌的可能。 心脏与动脉 尼古丁能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烟草的烟雾可能是由于含一氧化碳之故,似乎能够促使动脉粥样化累积,而这种情形是造成许多心脏疾病的一个原因,大量吸烟的人,心脏病发作时,其致死的机率比不吸烟者大很多。5月31日是“世界无烟日(World No-Tobacco Day),”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全球范围内已有大量流行病学研究证实,吸烟是导致肺癌的首要危险因素。为了引起国际社会对烟草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视,世界卫生组织1987年11月建议将每年的4月7日定为“世界无烟日”,并于1988年开始执行。自1989年起,世界无烟日改为每年的5月31日。 吸烟的危害 一、与吸烟相关的疾病主要有: 1.心血管疾病:吸烟与冠心病、高血压、猝死、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发病有关,吸烟促使血液形成凝块和降低人体对心脏病先兆的感应能力。 世界无烟日 2.呼吸系统疾病: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COPD和肺癌。 3.消化系统疾病:消化性溃疡、胃炎、食管癌、结肠病变、胰腺癌和胃癌。 4.脑血管疾病:吸烟增加脑出血、脑梗塞、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危险。另外吸烟可损伤脑细胞、损害记忆力、影响对问题的思考及引起精神紊乱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