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公开课的几点看法

我对公开课的几点看法
我对公开课的几点看法

我对公开课的几点看法

公开课,长期以来一直被我国中小学当作促进教师交流、溶化教学研究,传递先进理念、推广教学经验的有效载体,而今,公开课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正不断变味,也不断面临着被质疑甚至“打假”的命运。著名特级教师李镇西曾在多个场合大声疾呼:我们的公开课正在变味,正在成为束缚教师的绳索,成为某些功利的工具,甚至成为教育腐败的载体!为了改进公开课,必须“清算”“公开课”!本文就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谈一谈对公开课的几点看法,以期抛砖引玉,为推进新课程改革尽自己微薄的力量。

一、当前公开课存在的问题

症状一:表演化。公开课是“演课”而非“讲课”,已成为心照不宣、无需公开的游戏规则。在公开课中,课堂等同于舞台或剧场,上课变成了“教案剧”。某市一教师在公开课前嘱咐学生,当老师提问时,会与不会回答的同学都举手,会的伸5个手指,不会的伸出4个手指。

症状二:形式化。其一是为活动而活动。不管是什么科目,

也不管是否必要,只要上公开课,就必须有三四人小组讨论,常常是老师抛出一个问题,几个学生立刻围成一团,教室里讨论声顿时雀起,待几分钟后,再听老师的一声击掌,于是讨论嘎然而止。至于学生讨论是否有效,讨论是否充分,往往就忽略不计了。其二是为多媒体而多媒体。公开课活动中的多媒体手段有滥用之嫌,似乎不用多媒体就不能完成教学任务,就不能显示教师的水平。

症状三:道具化。教学根本任务是促进学生的成长。然而,在公开课的课堂上,学生往往沦为教师教学表演的配角。在这样的课堂里,教师关注的是如何展示自己的高超技艺。学生已不再是具体的、有个性的人、有生命的个体,他们仅是教学场景中的若干道具而已。公开课成了“目中无人”的教学。

症状四:商业化。借新课改的东风,市场化运作,采用“听课加专家点评欣赏会”的方式,使公开课沦为某些部门和个人的生财之道。组织者通常会打着教研的幌子,出高价请专家、特级教师上课,收取广大与会者的活动费。这种公开课往往没有具体的研究主题,没有说课、评课等研究性的环节,是不折不扣的发“教改财”……

上述病症严重败坏了公开课的声誉,降低了公开课的实效。

那么,还要不要公开课?什么是公开课?

二、公开课及存在的必要性

公开课是面向大家展示的、供大家研究的课,这种课尽管是面向大家的,但不代表它就是标准的课,我们经常发现,上公开课的老师害怕,因为他怕自己上课不符合标准,被评课人批评;听课人也经常就把公开课当作“范式”课,或者心理上认为授课人的课就应该为标准课,其实这些观点都不是很正确的。

公开课它就是由个人或教研组织(团体)根据自身的理解而设计的教学课,带着设计者的思想或者自身理解的教学理念面向大家展示,让观摩的人针对教学实践提出分析、研究,大家在集体研究中提升理解和实践,这种过程不是听课人向授课人学习,也不是授课人向听课人学习的单向活动,而是双方借助公开课这种形式作为平台进行的共同学习活动。因此,公开课是一种常态化的呈现,它可能不完善,可能不完美,可能不漂亮,但它应该有可学性和实验意义。

那么,公开课到底还要不要开展?

我认为,抛弃了种种虚假因素,在课前进行适当的、认真的设计与打磨的公开课教学,对促进教师的成长,开展教学研

究,解决教学问题,还是很有帮助的。我们主张更多地开展教学研究性质的公开课,这种课更能展示和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和基本素质,对学校教研组建设和学校教学文化建设也是很有裨益的。同时,公开课是教师之间进行教学研讨和交流的重要方式之一,也是具备一定的引领作用和示范作用的教学研究课,它的自然平实、亲切、真实、高效、也是公开课要追求的重要目标。一般情况下,公开课都会力求上出新意来,还能尽可能多地体现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先进教育教学方法。公开课还是常态课的升华,对常态课有较强的指导作用。通常要把教学中的疑难问题拿出来上公开课,以使公开课能更好地体现研究性,前瞻性和指导性。

三、如何看待公开课呢?

我认为,看待公开课应坚持正确的心态,不要对它期望过高,更不要苛求完美无缺,公开课应该是教学过程的一种常态化呈现。这个观点是基于这样思考的。公开课与看演出不同。看演出重在欣赏,希望演员有精彩的表演,演出非常漂亮成功,即演得怎么样,只在乎演出时的体验和感受。但是,公开课不同,公开课是一种教学的观摩,它重在教学的学习,即关注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还可以怎样教,更在于听课后的反思。

对听课老师来说,从中获得一种教学的启发、思考、借鉴。如果听课时抱着欣赏态度,那么,对上得成功的课,只会津津乐道,“这节课上得真好,这个老师真有水平!”;对上得一般的课,只会不屑一顾,“不过如此,还不如我呢!”对开课的老师来说,它应该是一种常态化的呈现,即有一种可学性,可操作性。它应该是开课教师平时教学的一种最优化的自然呈现,同时表现出对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思想、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技巧、教学手段甚至新教材的一种探索。因此,要把公开课常态化,这能更有利于教师学习和迁移。我们追求公开课的真实性、希望公开课与常态课缩短差距,但不排除公开课是多人智慧的结晶,因此有别于常态课。所谓的真实,其实就是不作秀,不过度预设与准备,要把公开课上成常态下的精品课。公开课不拒绝漂亮,但是,拒绝为漂亮而漂亮,为完美而完美,公开课更拒绝做秀!

同时,让公开课和各种功利特别是在色彩浓厚的评比脱钩,减轻教师的压力,削弱教学作秀的动机;建立随机听课制度,做到公开课与家常课的融合;公开课不准试讲,随堂进行;改进公开课的评价标准,变面面俱到而又刻意追求完美的评价标准为研究问题、探索思路、张扬个性,鼓励虽不完美但却真实

的创新……

四、如何上好公开课

公开课教学既是教师间进行教学方法交流的一种手段,又是具有示范意义的教学活动。要讲好一堂公开课,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从课程的组织到实施,每一个环节都是对教师教学水平的考验。那么,怎样上好公开课呢?

(一)注意日常的教学积累,认真上好平时的每一节课。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在较短的时间里上好公开课,教师必须具有扎实的基本功。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认真的对待每一节课,注意教学资料、教学经验的积累;在课后,坚持做教学笔记,对讲过的课要回顾、分析、总结:因为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应及时将引起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做法记录下来,以备后用;古文人云:“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如实的记下失误点,进行分析与总结,及时听取学生的反馈意见,将欠缺的地方加以改进才能少犯错误;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参加学术交流活动,逐渐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二)要带着研究问题去选课。

为什么要上这节公开课?公开课上所选教学内容有什么典

型意义?这一内容在以前教学中遇到过哪些问题?这节课旨在解决哪个问题?尤其是在当前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所遇到的新问题,如教材中的新内容,教学新理念的实施等。

(三)深入理解公开课的课题内容

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在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虽然公开课的课题一般都是教师讲过的内容,但是必竟已过去了一段时间,老师对一些细节性的问题已经遗忘了,所以,重新细读对理解教材内容是十分必要的,同时结合教材参考,对基本概念理解透彻,这是讲好公开课的必要条件。

(四)写好讲课的提纲,明确侧重点。

在深入钻研教材、教参之后,教师要围绕教学大纲写出讲课的提纲。四十分钟的公开课是短暂的,但它所涉及的课本知识往往较多,这就要求教师能适当的处理好教材,突出重点,不能面面俱到。在拟定提纲时,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讲课的内容要让大多数学生能接受,并不是内容越多,讲的越难效果就越好。

(五)写出详细的讲课草案。

在写正规的教案之前,先写出详细的草案。草案一般是将上课要讲的话写出来。比如导入语、结束语,对某个问题的分析

理解,要强调的重、难点等等,便于反复推敲。在四十分钟力争用最简洁的语言讲清讲完要求的内容。

(六)教学设计要体现集体智慧

公开课的教学设计既要体现个人特色,也要体现集体智慧。在备课时由执教者主备,教研组讨论进行修改。尤其是针对外校老师为听课对象的公开课,要能够反映学校在教学研究方面的特色。

(七)公开课应该朴实,讲究实效,以学生为中心。

当前的一些公开课,执教者为了赢得评价者(指评委和听课教师)的肯定,往往把教学设计的重点由"关注学生的感受"转移到"关注听者的感受",忽视学生的学习体验。教学的生命在于学生。评价一节数学课的好坏,关键在于学生是否在学习中学会了方法、提升了能力,是否扎扎实实的掌握了知识的内涵。如果教师在上课时一心想的是如何在40分钟里展示教学设计的特色、呈现亮点,那么这一节课就成了"带着‘镣铐’的舞蹈",华而不实。因此,课前的适当打磨是需要的,但这种打磨更多的应是对教材的深入研究与探讨,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深入了解与分析,不要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过度的预设。

(八)把握语速、音调。

“讲”是公开课教学活动的重点之一。教师要把写在教案上的知识准确的传授给学生,还要让学生容易接受,很重要的一点要把握好讲课的艺术性,可以说,一堂课的成功与否,与教师的演讲能力密不可分。在讲课中,要针对不同的内容使用不同的语速和声调。因为学生的理解力有限。对新知识的接受需要一个过程。特别是在基本要领和解题分析上,如果教师语言过多,语速过快,往往会让学生摸不着头脑。教师的出发点是好的,担心学生听不懂,所以就多讲一点,但往往是事与愿违,应多给学生一些思考的空间。

(九)适当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毕竟高科技丰富了课堂,增加了课堂教学的手段,但再好的“手段”也是为教学服务的,不可“喧宾夺主”,切忌不可仅为了“好看”、“人家都用”等时髦而不顾教学目标和是否需要就乱上多媒体,否则就冲淡了的教学目标和主题,也淡化了学生的思考,就显得画蛇添足了。

(十)授课教师要充满自信,保持良好的心态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教师在讲课中要仪态端正、不慌不忙,精神振奋、激情满怀,声音宏亮,音调高低有致,做到重点突出,难点讲清,从人格形象上感染听众,让他们的

注意力集中在讲台上,此外教师还要板书工整、设计合理。

以上是我对公开课的一点看法。愿公开课这种具有示范意义的教学活动,能促使我们把教学工作做的更好!

上海高考作文话题——观点对比类

观点对比类 一 随着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越来越多的中国人选择出境游度假,但遗憾的是一些中国游客不文明行为屡见不鲜,这使得中国形象大打折扣。请你给全校同学写一封文明出境游的倡议书。内容必须包括: 1.你对这种现象的看法。 2.提出倡议。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ety, travelling abroad has enjoyed an increasing popularity among Chinese citizens, which, also leads to a heated discussion among the whole world about their uncivilized behaviors. Such kind of phenomenon, undoubtedly, hav e aroused the public’s concern over our whole nation’s image, and from my perspective, what it harms is not only the image, but also our dignity. So here comes the question: What can we do to promote it? First of all, the government and schools should work at improving citizens’ awareness of behaving themselves when travelling abroad, and the situation would be much better if they are fully aware that their misbehavior is closely connected with the whole nation’s image. What’s more, we should put much emphasis on the spread of the common sense of travelling abroad, the lack of which, may account for their panic and thus leading to misbehavior. From what has been discussed, the promotion of civilized traveling abroad needs joint effort of every one, and when you are travelling abroad, you should bear in mind that smiling is the best solution.

语文青年教师公开课听课心得体会

语文青年教师公开课听课心得体会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11月30日,我有幸聆听了6位年轻教师精彩的课堂教学,收获很多。置身于课堂教学中,看到各位老师气定神闲,信手拈来,不仅让我连声赞叹,这样的功底岂是一日可为?课堂上老师们先进的教学理念,崭新的教法,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声情并茂、自然大方的教态,风趣幽默的教学风格,变化多端的多媒体,这些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启迪。赞叹之余,更多是深深的沉思,从中让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学习的重要性与紧迫感。下面谈谈自己的一点听课体会: 一、对新课程的思考: 在本次活动,使我对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有了新的诠释,对教材有了新的理解和把握。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将根据新的语文能力实践系统,致力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语文课程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努力给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健康持久发展的空间。 二、对课堂教学的思考:

“以人为本”是中华文化的精华。一切为了学生的成长,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是新课改的核心理念。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力争一切活动都以富有情感的学生作为主体。在课堂教学中,重视学生情感的激发,关注人文精神的培养。在本次听课活动中,我认真聆听了来自不同学校的6位教师的示范课例。几位教师都能从全面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理念出发,明确把“加强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放在首位,把促进学生的发展作为一种义不容辞的责任。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了一种亲切、和谐、活跃的气氛,教师成了学生的亲密朋友,学生再也不是呆板、默默无闻的模范听众,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现与培养:或质疑问难,或浮想联翩,或互相交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有限的时间内,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和展现。另外课堂上充满着流动的阳光,平等、和谐与交流共存,发现、挑战与沉思同在,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师生的情感与个性融在其中,现实的生活进入课堂,学生在互动中求知,在活动中探索。 三、今后努力方向: 1、必须不断地学习。 我们常说,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首先自己要有一桶水,而现在仅有一桶水已经不够了,教师要有不

公开课后的一点反思

公开课后的一点反思 熊琴 2007年12月11日 10月30日,我有幸地给英语教研员侯老师听了一节课。特别感动的是,学校里绝大多数的英语老师都抽空来听我的课,并给了我很多中肯的批评建议,使我受益颇多,在次我先向在教学上给过我帮助和指导的侯教研员及英语科组的老师表示我深深的感激之情。 公开课开过后,我认真听取了侯教研员的批评建议,并认真向其他老师请教。之后自己做了一下总结反思。以下就是我的几点感想:一.公开课要开,对我这样的年轻老师,尤其要开。年轻人需要的就是历练,需要的就是机会,。“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机会只会垂青随时做好准备的人。”可是,我发现自己以前一直缺乏勇气,害怕丢脸,危惧挨批评,所以错失了很多良机,教学水平也一直难以提高上去。现在想起来,其实开公开课也并不是那样的可怕。最重要的是,开公开课确实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锻炼自己。 二.课前的准备一定要充分。尤其是开公开课的时候,要考虑的事情可多了。首先,一定要对自己要上课的学生有一个很好的了解。 他们是个什么水平?你要他们说几句话,他们说得出来吗?或是他们会说出什么样的句子?你要他们写一篇短文,他们能写出来 吗?或是他们会写出什么样的句子?他们能不能配合你?学生实际水平的情况这是老师一定要事先考虑到的。其次,你这堂课

主要要教会学生什么?作为老师,一定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再者,你的教学环节的每一个步骤都是要为这个目标而设,否则就 没有存在的必要。另外,环节要环环相扣,这个环节为下一个环节服务。这样才能条理清晰,衔接自然,一堂课才能讲得很顺,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学生听起来才会很轻松。最后,你上完课后,投影仪一关,学生需不需要材料去完成作业的情况你也要考 虑进去。如果需要的话,一定要事先准备材料,发给学生,否则 布置的作业就难以完成。 三.老师要发挥自身的引导帮助的作用。特别是对于我们目前学生状况不是很理想的情况,老师的每一个教学环节都一定要做好铺垫,给学生足够的帮助上下一番功夫。例如,我这节课是一堂读写课。展示写作的图面里面单词很多,又很难,怎么办?其实后来发现可以用配对的方法让学生发挥他们的猜想能力的。阅读信 息很多,怎么办?可以用表格的形式提出问题,让学生去找答案。 学生要写一篇文章很难,怎么办?那好,给出关键词,和学生一起口头练习一遍,然后再要学生以书面的形式写出来就容易多 了。写出来后,还可以通过平台展示一下学生写的,当堂批改,无形之中给其他同学又是一次示范。 四.课堂活动的花样要不断变化。英语学习一定要有多种多样的活动。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里的活动并不是花招,不是弄虚作假,而是要通过实实在在的活动帮助学生落实要掌握的语言知识点。 要尽量克服老师问学生答单一的活动方式,这样学生难免会厌烦

小学语文青年教师公开课听课心得体会

小学语文青年教师公开课听课心得体会 11月30日,我有幸聆听了6位年轻教师精彩的课堂教学,收获很多。置身于课堂教学中,看到各位老师气定神闲,信手拈来,不仅让我连声赞叹,这样的功底岂是一日可为?课堂上老师们先进的教学理念,崭新的教法,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声情并茂、自然大方的教态,风趣幽默的教学风格,变化多端的多媒体课件,这些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启迪。赞叹之余,更多是深深的沉思,从中让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学习的重要性与紧迫感。下面谈谈自己的一点听课体会: 一、对新课程的思考: 在本次活动,使我对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有了新的诠释,对教材有了新的理解和把握。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将根据新的语文能力实践系统,致力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语文课程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努力给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健康持久发展的空间。 二、对课堂教学的思考: “以人为本”是中华文化的精华。一切为了学生的成长,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是新课改的核心理念。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力争一切活动都以富有情感的学生作为主体。在课堂教学中,重视学生情感的激发,关注人文精神的培养。在本

次听课活动中,我认真聆听了来自不同学校的6位教师的示范课例。几位教师都能从全面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理念出发,明确把“加强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放在首位,把促进学生的发展作为一种义不容辞的责任。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了一种亲切、和谐、活跃的气氛,教师成了学生的亲密朋友,学生再也不是呆板、默默无闻的模范听众,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现与培养:或质疑问难,或浮想联翩,或互相交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有限的时间内,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和展现。另外课堂上充满着流动的阳光,平等、和谐与交流共存,发现、挑战与沉思同在,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师生的情感与个性融在其中,现实的生活进入课堂,学生在互动中求知,在活动中探索。 三、今后努力方向: 1、必须不断地学习。 我们常说,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首先自己要有一桶水,而现在仅有一桶水已经不够了,教师要有不断流淌的源头活水,这源头活水来自哪里,这就需要我们老师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充电。新课程实施后,对老师的要求越来越高看,要求教师要专业化发展,要学习新课程理论,转变教学观念,改革课堂结构,加强自己的教学基本功训练,特别是语文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而所有这些,都离不开学习,我们要学习新课程理论,要走理论加实践的道路,要让

给新教师的建议-关于听评课的几点想法-教师心得体会

给新教师的建议:关于听评课的几点想法- 教师心得体会 给新教师的建议:关于听评课的几点想法 这学期是新一轮聘任期开始的第一学期,学校大部分老师为年轻教师,考虑到学校应该为他们提供学习锻炼的教研平台,我校与两所邻校共同开展了三校互动教研活动。我们认为,对于一个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而言,课堂教学能力是最基本最首要的专业素质能力,所以我们教研活动暂以听评课为主。听了一些年轻老师的课,不算多,有了些感想,算不得高见,仅将本人几点零碎的思考整理出来与同行分享,也希望能给某些年轻教师一些有益的借鉴。 新教师提高课堂教学能力的最佳途径:教学反思 近两学期以来,在开展校内听课及三校教研的评课研讨时,我们都会先请授课老师来谈谈本堂课的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然后再进行评课研讨,研讨后还会要求老师要及时写教学反思。前两周的评课研讨活动上,年轻老师小h上完一节数学公开课,因为自认为课上得不太理想,发言时情绪明显有些激动,还带着自责说,因为自己第一次在这么多人面前上公开课,心里有些紧张,因上课刚开始时提出的一两个问题后,没想到学生答不出来,极大地影响了自己的心态,所以后面也越上越压抑,没有激情去调动学生,课堂也很沉闷。我想,作为新教师,一堂课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之处,这是很正常的事。能够通过这一节课发现问题,吸取经验,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加以改善和调

整,这就达到了提高自己的目的。对于新教师来说,最重要的不是这堂课上得多么成功,而是要有正确积极的学习心态,无论课上得好不好,我们都应该进行课后的自我反思,并将这些思考运用于今后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因为相对于我们的日常教学,外出参加各类研讨培训活动的机会总要少得多,所以我坚持认为,教学反思是新教师提高自身课堂教学能力的最佳途径。 在几次的三校研讨活动中,我看到很多年轻老师在评课时没有底气,以自己没经验为由,不喜欢或不敢发言。于是我特意提出这样一个建议评课时把发言权首先让给新老师。因为,我认为,逃避发言很多时候是因为人的惰性不愿意深入思考,这不是谦虚或经验的问题,一堂课听下来,只要愿意积极思考,不论你的观点正确与否,总会有所发现。而积极深入地思考并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对于每个教师来说,也是一次难得的锻炼机会。此外,在教育教学中遇到各种问题时,有一句话或许能使我们有所启发,那就是少埋怨学生,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语言表达(包括表达习惯等)这关乎的不仅仅是一堂课 如果有人问我,评判一个老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好坏,最基本也最重要的标准是什么?我的回答是:语言表达能力。听的课越多,便越觉得语言表达的的重要性,也越加深我的这种想法。还有极其重要的一点,语言表达能力(包括表达习惯等)这关乎的不仅仅是一堂课的问题,而是直接影响每一堂课的教学效果。我无法想象,一个口齿不清、语言贫乏的教师如何上好一堂课。在我看来,一堂课的很多不足

小学语文“挖掘农村乡土资源提高学生习作水平”公开课听课心得体会

小学语文“挖掘农村乡土资源提高学生习作水平”公开课听课心 得体会 小学语文“挖掘农村乡土资源提高学生习作水平”公开课听课心得体会 昨天,我参加xx工作室组织的小学作文公开课活动,聆听例外年级、例外老师的课,收获良多。 当我听着教师们的课时,我想我们教师的语言竟有如此之魅力,它能带领学生重温平日乡间生活的点滴,深入孩子的心灵深处。老师们在教学时,让学生一边观看PPT,一边听老师的启发式的语言,勾起了学生兴趣。唤起学生的乡间生活的热情。 我们的教师在习作教学中,教育孩子们留心乡村生活的每个角落,正确的引导,留下他们真正的童年生活和体会,各位老师的讲课都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专家和教师们的点评,更是使我受益匪浅, 活动之后我也有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和感悟: 要说真话,指导学生仔细观察。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我们还作文教学一个“真”字。要写出真情实感,老师们的习作课,选题用心,很有意义,所以在引导学生说真话表真情方面卓有成效。 要想让学生写得好,教师更要准备好。乡土资源很多很 广,但要学生写好,教师更要了解,什么是最贴近孩子们生活的?比如:我们江南水乡的孩子见的多是河水中的鱼虾,田间的青蛙,山上的鸟雀,林中的知了,而不是北方的高粱地。合理整合,多方位收集素材显得格外严重。 听了他们的课,我觉得我更应该多读书了。作为语文教师要有丰盛的文化底蕴是多么严重呀,牧主任最后总结时说我们要让学生“加强积累,读写结合”我觉得我作为一名一线的语文老师更应该有深远的积累。都说“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自己得先有一桶水。”如果我能用诗大凡的语言去描绘乡间的优美,能 1/ 2

我对公开课几点看法

我对公开课的几点看法 公开课,长期以来一直被我国中小学当作促进教师交流、溶化教学研究,传递先进理念、推广教学经验的有效载体,而今,公开课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正不断变味,也不断面临着被质疑甚至“打假”的命运。著名特级教师李镇西曾在多个场合大声疾呼:我们的公开课正在变味,正在成为束缚教师的绳索,成为某些功利的工具,甚至成为教育腐败的载体!为了改进公开课,必须“清算”“公开课”!本文就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谈一谈对公开课的几点看法,以期抛砖引玉,为推进新课程改革尽自己微薄的力量。 一、当前公开课存在的问题 症状一:表演化。公开课是“演课”而非“讲课”,已成为心照不宣、无需公开的游戏规则。在公开课中,课堂等同于舞台或剧场,上课变成了“教案剧”。某市一教师在公开课前嘱咐学生,当老师提问时,会与不会回答的同学都举手,会的伸5个手指,不会的伸出4个手指。 症状二:形式化。其一是为活动而活动。不管是什么科目,也不管是否必要,只要上公开课,就必须有三四人小组讨论,常常是老师抛出一个问题,几个学生立刻围成一团,教室里讨

论声顿时雀起,待几分钟后,再听老师的一声击掌,于是讨论嘎然而止。至于学生讨论是否有效,讨论是否充分,往往就忽略不计了。其二是为多媒体而多媒体。公开课活动中的多媒体手段有滥用之嫌,似乎不用多媒体就不能完成教学任务,就不能显示教师的水平。 症状三:道具化。教学根本任务是促进学生的成长。然而,在公开课的课堂上,学生往往沦为教师教学表演的配角。在这样的课堂里,教师关注的是如何展示自己的高超技艺。学生已不再是具体的、有个性的人、有生命的个体,他们仅是教学场景中的若干道具而已。公开课成了“目中无人”的教学。 症状四:商业化。借新课改的东风,市场化运作,采用“听课加专家点评欣赏会”的方式,使公开课沦为某些部门和个人的生财之道。组织者通常会打着教研的幌子,出高价请专家、特级教师上课,收取广大与会者的活动费。这种公开课往往没有具体的研究主题,没有说课、评课等研究性的环节,是不折不扣的发“教改财”…… 上述病症严重败坏了公开课的声誉,降低了公开课的实效。那么,还要不要公开课?什么是公开课? 二、公开课及存在的必要性

观点对比类文章

书面表达之议论文 总起: Different people hold different opinions. Opinions are divided. People have taken/adopted different attitudes towards … People have different opinions on this problem. People take different views on this question. 表达观点一: …of them hold the opinion that …. …of them are in favor of the idea that… People who are for/against the idea think … 表达不同观点之间的衔接: However, …of them hold a different view. / …of them hold the opposite opinion. People who are against it don’t think so. However, each coin has two sides. Different from those…., …people think …. On the other hand, … people object that …. 1.近来,越来越多的学生在校外租房而不愿住大寝室。请根据下面提示,一分为二地用英语写一篇短文,说说两者各自的好处与坏处,并表明自己的观点。 1. 学习时间; 2. 安全; 3. 自由性; 4. 与同学交往; 5. 学习效果。 Nowadays, some students would not like to live in a dorm. Instead, they rent houses outside the school. There are advantages for both. Living in a dorm can increase friendship and cooperation between classmates. And of cause it is safer. A dorm is more like a society, which enables students to learn to adapt to each other, thus preparing for the social life later. As for renting houses to live alone, it’s better for study as you can feel free in your own room without being interrupted by others. As a result, you can have more time and devote yourself to studying whole-heartedly. But there may appear some safety problems as you live outside of the school. Anyhow, as a student, I prefer living in a dorm. 2..近年来,禽流感频发,一些国家在疫区捕杀所有鸟类。对此,你们班开展了主题班会,

语文听课学习心得体会(多篇)

语文听课学习心得体会 在这次听课学习活动中,我有幸聆听到几位老师精彩的教学,收获很多。看到各位老师气定神闲,信手拈来,不时激起一个个教学的浪花,不仅令学生陶醉、痴迷,更让我连声赞叹。从中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学习的重要性与紧迫感。下面我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教师语言要具有艺术的魅力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语言更是一门艺术,谁能将它演绎得好,就能抓住学生的心。当我听着这几位教师的课时,我想教师的语言竟有如此之魅力,它能深入学生的心灵深处……钟斌老师在教学《纸船和风筝》这一课时,她让学生一边观看课件,一边听老师的介绍,声情并茂的语言唤起了学生的思绪。代吉娥老师和蔼可亲的语言,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老师课堂语言简洁,准确,她用自己的挥洒自如的语言引领着学生。 二、处理、把握教材的方法十分独到 一句教育名言说得好:“什么是教育,那就是学生把在学校所学的东西都忘记以后剩下的东西。”几位教师对教材的处理和把握有其独到之处。李红蕾老师的课严谨到“环环相套,丝丝入扣,行云流水,滴水不漏”。情景导入,教学设计是那么合理,流畅。“把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思索,经历,从而解答疑惑”让他们充分体验思考所带来得成功,树立起学生我能行,我一定行的理念。看似平常

的提问,却把学生的思路引向了更高层次的探究世界。刘老师的课亲切、自然,却彰显出多么精湛的功底和高超的教学智慧。 三、活泼的课堂气氛。 传统教学只注重老师的“讲”,而轻视学生的“说”,这样导致课堂死气沉沉,教学是昏昏欲睡,而在名师的课上,互动的成分比较多,学生不再是听众,而是整节课的重要参与者,老师和学生是在相互讨论和交流的基础上完成整节课的,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在这种乐学的过程中,学生更容易接受课堂上的内容。特别是名师们都使用了多媒体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名师们的课真正体现了寓教于乐的教学理念。 总之,这次外出听课学习,使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学习的重要性与紧迫感。在此,我要感谢教研室领导和学校领导给了我这次学习的机会。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本着吃透教材,吃透学生,提升自身素质去努力,不断学习,博采众长,充分利用一切学习机会,学习百家而顿悟,积淀教学素养。 第二篇:小学语文听课学习心得体会 小学语文听课学习心得体会 4月13日,我到潍坊一中参加了“全市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研讨活动”,聆听了五位优秀教师执教的低、中、高三个阶段的语文课,上午是北海中学韩兴娥老师执教的《骏马的悲歌》,和韩兴娥老师《课内海量阅读》报告。下午第一节韩小燕老师执教的《成语八歌》,第二

听公开课后的心得体会【优选篇】

听公开课后的心得体会【优选篇】 听公开课后的心得体会【1】 我代表徐汇区向全市小学语文教师上了一堂公开课,意在向老师传达一些二期课改的理念。 说句实话,二期课改的理念我们都会说,但关键是如何在课堂上体现出来,这就要求老师在上课时,不仅要考虑教学内容的圆满,更要考虑先进理念转变为教学行为的可操作性,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从备教材到备学生”的转变。在这儿,我就想谈谈通过这堂课我的一些启发与收获,让我们共同切磋、学习。 这堂课主要强调学生的主体参与性,因为学生只有主动参与才能获得发展,而发展又应当首先体现在创新精神的树立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因此,我们采取了以下教学策略: 一、创设情景,“疑”中求“新” “疑”即质疑问难,古人云“学贵有疑”,“学则须疑”,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疑是探求新知的开始,也是探求新知的动力。进一步说,疑是创新的开始,也是创新的动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主动探索,创造性地释疑。 就拿《爸爸和书》这堂公开课来说吧,在学习新课之前我就安排学生质疑。学生开始提出的问题多为“‘珍宝’什么意思”等这样的表层问题,而在课堂上,经过深入思考后,学生进一步提出了“‘我’为什么会视这么一本又薄又破旧的书为珍宝”这样较有价值的问题。而我在教学时则就以此为突破口,引导学生采用“联系上下文,边读

边思”的方法来解决这一疑问。 二、尊重主体,“放”中寓“新” “放”即开放,传统的语文教学大多是“牵牛式”的,教师严格地牵着行,学生小心地跟着走,大量的时间在分析讲解中虚度,这样的做法不仅不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而且难以提高教学效果,而教师如果善于设计开放性的问题,就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激活学生思维的热情,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 因此这堂课上,我就针对学生提出的疑问,让学生展开讨论,通过找出文中相关的词、句,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学生在讨论后,纷纷举手,各抒己见,有人认为“因为这本书是‘我’省下车钱好不容易买来的,所以会视它为‘珍宝’。”也有学生抓住“临时工”、“干零活”这两个词,说“这本书书是爸爸在生活十分窘迫的情况下给‘我’买的,其中包含着深深的父爱,所以我会如此珍惜。”再往下学,同学们又发现了另一个原因,那就是读书给‘我’带来了许多快乐。至此,同学们通过“联系上下文,边读边思”的方法,自己总结出了“我们”视这么一本又薄又破旧的书为“珍宝”的两个原因。 三、树立信心,“异”中见“新” “异”即求异,它是创新思维的核心,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展开不同意见的争论,使学生突破常规和经验的禁锢,积极、独立地探索问题。学生摒弃了单向线形的狭隘思路,就可以求得多种设想、方案和结论,从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语文听课心得体会4篇【精选】

语文听课心得体会一: 上周日,我有幸参加了“黄冈名师基层巡回讲学”麻城站讲学活动,期间聆听了三位教师精彩的课堂教学,老师们广博的知识,幽默风趣的语言,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课堂上教师和学生的真实的、情感的投入,师生、生生的互动过程,思维的碰撞,心灵的沟通,智慧的启迪,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个老师都是我学习的榜样,我从每个老师身上都学到了受益匪浅的东西。老师们上课总是面带微笑,组织课堂有条不紊,解读文本总有独到之处,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体会文本恰到好处。《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反观我们现在的语文教学,片面追求人文性,使语文课没有了语文味。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呢? 一、根据课文特点,把握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度”崔峦老师说:“语文课程贵在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难也难在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也曾说过:“语文教学如何将人文性与工具性统一起来,这的确很难,关键是个度的问题,所以我强调的是平衡。人文性与工具性要合二为一,浑然一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我对两位专家的话感触颇深,犹如茅塞顿开。是呀,回顾我们所教的一篇篇中,体现工具特点的是结构、语言及技巧,体现人文特点的是内容,主旨。有的语言隽永,有的内容深邃,前者可侧重于工具性,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语文能力,后者可侧重于人文性,谈谈内涵的丰富。 二、将解读文本与感受人文自然合一,彼此促进当前,在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读书不充分的现象。学生读了书,但并没有时间将课文所表达的形象、意象、情境、意境在头脑里“活”起来,没有足够的时间“过电影”,更没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静下来涵咏品味,就匆匆让学生去谈。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首先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只有通过充分的读,学生才能与作者进行心与心的对话,从而理解文本内容,感悟文本思想,体会文本情感,认识文本所描述的事物和所阐述的道理。所有这些唯读为重。因为读是对文本情感体验和表达的最直接手段,是培养学生语感的最形象最具活力的方法。有感情的朗读能最有效地促进理解,促进感悟,并反之以有感情的朗读这一形式把这种理解和感悟表达出来。如果学生理解文本内容,就会读得很符合其情感,反之,就会背离了的基本情感。其次,教师要提高对文本的解读能力,要长文短教,抓住重点段落,找准生发感受的语言点,这需要老师有较高的语文素养,抓住这个语言点就能牵一发而动全身,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体验情感,实现学生心灵与文本的深入对话,学生既掌握了学习方法,又受到了情感的熏陶。 三、以学生为主体,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课标》说:“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说简单一点,这句话就是说:“要在语文实践的过程中培养语文实践的能力。”在语文课堂上,老师要牢记课标的要求,加强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注重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我们的教师必须还原语文的本来面目,让课堂教学“返璞归真”,就是要使我们的教学重新走上朴实、扎实、真实的轨道上,在继承传统时,也要体现现代教育思想。

公开课心得

学校举行的公开课,讲课、评课结束了,通过这一次公开课,我有了很多的收获,从中又学到了很多的知识,我作为一名老教师,公开课对我来说又是一次提升的机会,这一次公开课,我能感悟许多。 说到公开课的真实,不能回避的是公开课与常规课的区别。由于公开课的特殊性,它比常规课更要求完美是必然的。一节好的公开课我认为应具备以下素质: 一是应该能够体现新课程理念,对新课程的推进具有引领和示范作用; 二是应该让学生有实实在在的认知收获和或多或少的生命感悟,应是一堂有效的课; 三是应该是真实的,能客观反映师生的真实水平和教学的实际情况,让人有真实感、亲近感、亲切感,可看、可学、可用; 四是应该具有研究的价值,公开课不仅要成为教师自我反思的对象,同时也要成为教师同行或专家共同讨论的领域,从而对促进教学改革和教师专业成长起到实质性的作用。 通过本次公开课,我感受到要上好一节课,如下环节不可忽视: 1.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老师要深入钻研授课内容,注重研究教材教法,注重把知识和能力既深入浅出又扎扎实实的传授给学生,注重研究教材教法,注重把知识和能力既深入浅出又扎扎实实的传授给学生。要充分做好课前准备工作。不同的文体、不同的内容,就会有不同的授课方法。在备课过程中,必须要考虑到学生对课文所描述的对象熟不熟悉,能否理解课文的内容。我们在课堂上怎样做才能使学生有所收获。这些都需任课老师在课前仔细琢磨,做好设计。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上好每一节课。 2.在讲课前,要懂得如何引发学生的兴趣,如何激起学生的热情。学生的情绪高涨起来,整节课的气氛就会很活跃,他们的注意力就会集中在课堂中,思维活跃,对老师所提问题会做出很快的反应,于是师生配合能呈现出较好的效果。 3.课堂要真正体现出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目前,正提倡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具有自主学习和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在课堂中,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尽量多给学生练习的机会的。例如小组间进行竞赛,分任务完成老师提出的问题,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4.要重视课堂中的教学用语,力求生动活泼,简明精炼,多做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多说些赏识性的语言,不仅维护学生自尊,还能使师生关系更为亲密融洽,有利于开展教学活动。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体。教学中只有充分调动学生认知的,心理的,生理的,情感的,行为的等方面的因素,让学生进入一种自主的学习境界,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融自己的主见于主动发展中。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把他们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参与,我觉得我要在以下两方面下功夫。 (1)创设情境,引人入胜。 (2)巧设疑问,激发求知。古人云,学起于思,源于疑。巧妙的疑问,扣人心弦的悬念设置,能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促进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参与课堂活动。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问题是思维的向导,只有把问题设计的巧妙,学生才会积极思考。因此,教师应该在问题的设计上花点心思。 通过上公开课,我更加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做到取长补短。在教学中如果能把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好的话,我们的教学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我想在以后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对于课堂教学的重视和把握,不断地学习,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使枯燥的专业教学具有一定的特色,让更多的学生喜欢上专业课。 再次,通过这次的公开课,我感受到要上好一节课,如下环节不可忽视: 1、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老师要深入钻研授课内容,注重研究教材教法,注重把知识和能力既深入浅出又扎扎实实的传授给学生,注重研究教材教法,注重把知识和能力既深入浅出又扎扎实实的传授给学生。 2、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体。教学中只有充分调动学生认知的,心理的,生理的,情感的,行为的等方面的因素,让学生进入一种自主的学习境界,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融自己的主见于主动发展中。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把他们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参与。 3、情景教学设计。为了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上能有所收获,在课堂设计上也尽量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设计一节学生能接受的情景教学场景。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25《古人谈读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

25.古人谈读书 教学目标: 1.能借助注释、课后译文、字典读懂古文的内容,把古文译成白话文并初步体会古今义的异同。 2.在教师的指导下了解古文学习的基本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古文,做到停顿正确,会背诵三则古文。 4.懂得遇事要感于实践,抓紧时间不拖拉,在实践中学会本领的道理以及体会学习、生活的快乐和美好。 教学重难点: 1.读懂古文的内容,并能译成白话文。 2.了解古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初步体会古今义的异同。 教学安排:三课时 教学准备:搜集资料、PPT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上课前老师先带大家做个游戏——对名言。要求说出下句,并说说名言的意思。多媒体出示: 书上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中国古代文化是人类历史上最悠久、最灿烂的文化之一,许多名句佳篇为后人广为传颂。以上的名言,大家并不陌生,它们都是摘自文言文,也就是古文。下面请几位同学读一读(配乐),谈谈读后的感受(朗朗上口,语言精练且深刻。) 3.揭示课题:25.古人谈读书 二、提出问题,自主学习。 1.自由读课文,有不懂的生字词圈出来。 2.出示学习古文的基本方法:读通全文、字字明了、连词成句。 三、相互学习,合作交流。 1.检查生字学习情况。 2.说说你知道《论语》中的哪些名句?相互交流。 四、初学课文,整体感知。 1.多媒体出示: 根据班固《汉书·艺文志》的记载,“论”是“论纂”的意思,“语”是“语言”的意思。孔子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提出了许多教育主张。在教育方法上,他提倡因材施教;强调“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老老实实地学习。《论语》所载,不限于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也包括了他们不少的社会实践活动。也就是说,书中既记言,

小学语文公开课听课心得体会

小学语文公开课听课心得体会 这次希望杯听了几位优秀老师的课,实实在在的语文课堂让我对小学语文教学有了更深了解,每一节课都让我有所收获。希望杯听课心得体会。 当我听着这些教师的课时,她们的语言亲切和蔼,它能带领学生欣赏槐乡,品尝老师亲自烹饪的槐花饭,引出狭小的课堂,深入人的心灵深处……在教学小学三年级苏教版《槐乡五月》这一课时,让学生一边观看图片,一边欣赏,声情并茂的语言勾起了对槐乡的向往.从读中感受到槐乡的美、人的美,感受语言文字本身的美,并在不同形式、不同要求的读中表达美,再现美。从美入手,以读解文,以情带读,通过开放的教学设计,创设优美的情境,把学生带入课文描述的优美意境,让学生在文本对话、思维碰撞、情感交流中获得个人体验和独特感受,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不断实行自我建构。这是这节课我感到收获较大的地方。 几位参赛老师评价学生的语言是那么贴切、适时、到位,我也记下了这些美丽的语言;学习就是从不会到会;通过看看,听听,生活中就会学习;会听

就是会学习;会发现就是会学习……这些激励的语言没有任何浮夸之气,听起来顺耳、自然,连我都觉得内心深受鼓舞、激励,在以后自己的课堂上,也要让我的学生感受到这样的语言。 这次听课学习对我自己是一次大的提高,也是促进。在以后的日常教学中,我会努力上好每一节课,向身边的优秀教师学习。 这次希望杯听了几位优秀老师的课,实实在在的语文课堂让我对小学语文教学有了更深了解,每一节课都让我有所收获。希望杯听课心得体会。 当我听着这些教师的课时,她们的语言亲切和蔼,它能带领学生欣赏槐乡,品尝老师亲自烹饪的槐花饭,引出狭小的课堂,深入人的心灵深处……在教学小学三年级苏教版《槐乡五月》这一课时,让学生一边观看图片,一边欣赏,声情并茂的语言勾起了对槐乡的向往.从读中感受到槐乡的美、人的美,感受语言文字本身的美,并在不同形式、不同要求的读中表达美,再现美。从美入手,以读解文,以情带读,通过开放的教学设计,创设优美的情境,把学

听公开课心得体会

听公开课心得体会 有幸听了谢根清老师四年级《圆的初步认识》,使我受益匪浅。她的课,设计精美,语速适中,教态优雅自然我被她的课堂的情绪所感染,同时也为学生思维的火花所欣喜。这次听课让我对新课改的理念又有了一次升华。 谢老师的课前提问、课前复习所学平面图形,从而引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上课教师精心设计了教学课件,使教学变得形象直观,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贴近学生生活,做到学数学用数学。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运用到生活中。课件整体设计思路好。谢老师语言富有感染力,课堂评价及时,关注了学生的情感。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中谢老师还采用了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明确分工,协调配合,对学习内容进行充分的实践和探究,让学生自己找出答案或规律,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体现了探索性的教学过程。授课者总能在教学过程中创造愉悦和谐的课堂环境使学生间的情感产生交融,促成学生高昂的学习情绪,使学生学得自主、学得主动、学得灵活、学得扎实。新授内容都是通过学生身边的知识让学生自己去研究然后自己得出结论。最后把新知变成能力。 听了这节数学公开课,使我亲眼看到他们各自的教学艺术风采,深深地感染了我,鼓舞了我,打动了我的心。通过这堂课,让我直观的看到老教师在“先学后导,当堂达标”新课改中的模范作用。 听课心得体会 有幸听了陶世伟老师四年级《圆的初步认识》,使我受益匪浅。同一节《圆的初步认识》陶老师和谢老师两人用截然不同的两种方式呈现出来,真让人佩服。陶老师虽然没有华丽的语言和优美的词藻但语速适中,简明扼要。多以学生为主体,老师引导,充分体现新课改的理念。 教学流程上陶老师是从欣赏生活中的圆而引入新课,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运用到生活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上课教师精心设计了教学课件,使教学变得形象直观,调

《谈读书》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

《谈读书》教学设计 公开课教案 执教人:李发应 执教班级:九年级(6)班 执教时间:2009年11月11日第7节 听课教师:语文组全体教师组长周琳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阅读本文,了解培根的文学常识,并能识记、理解、积累文中的生字词及精辟的句子,增强读书的兴趣。培养学生提炼概括、梳理知识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在精读的过程中,学会比喻论证和归纳论证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本文的读书观,领会课文中的名言警句,激发学生读书热情,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读书习惯。 教学重点: 1、课文中出现的名言警句的体会学习。 2、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等方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 本文论述的语言十分简练,在学习时体会其作用。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班级:九(6)班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知道‘知识就是力量’这句话的作者吗?”学生讨论明确是培根 师:“猜猜今天我们将学习哪篇课文?”(生答) 师:“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培根,学习他的一些好的读书方法吧。” 二、展示学习目标,学习新课: 1、简介作者 培根(1561—1626)英国哲学家、作家,出生贵族家庭。马克思称之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随笔》是其文学方面主要著作,开创英国随笔这特有体裁。

2、朗读课文(齐读,抽读,范读),勾画词语,读一读,记一记。 怡yí情傅fù彩藻饰矫shì诘jié难寻章摘句咀嚼jué狡黠xiá伦理味同嚼jiáo蜡滞zhì碍ài阐chǎn证吹毛求疵cī 3、整体感知,说说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谈读书的? 第一层:(从开头①——⑥“全凭观察得之”)阐述读书的正确目的。 第二层:(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⑦——⑩始能无知而显其有知)阐述读书的方法。 第三层:(读史使人明智⑾——⒄结尾)阐述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各种缺陷。 三、研读课文,深入探究: 研读第一部分 试找出本层的一些观点并体会作者是如何论证观点的。 研读第二部分,思考: 1、第一句,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2、对不同的书,作者又主张怎样? 3、找出文中作者提倡把读书和讨论、作文、做笔记结合起来的那些句子。 研读第三部分,思考: 1、作者举了一系列的例子,目的是什么?运用了哪些论证 方法? 2、作者说,“人的精神上的缺陷可以用读书来弥补。就像身体百病可以用运动驱除一样”。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四、质疑 畅所欲言:有什么疑难? 五、品读,揣摩语言: 找出文中你认为写得好的句子进行赏析。 六、课外延伸 1、十年寒窗,我们在馥郁的书香中一天天长大。在阅读中我们有自己独特的经验,也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如果把他们用简练的文字记录下来,这也就成了读书名言。试一试,自己拟一条读书名言。(学生写,交流)

听公开课心得体会

听公开课心得体会 听公开课心得体会 每当我自己讲公开课或者听别人讲公开课时,我经常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怎样才能上好一堂数学公开课呢?经过近几年的摸索与实践和近期听的公开课,我从中悟出了几点粗浅的体会。 公开课要想讲出新意,就要不步人后尘,不因循守旧,不照搬别人的教案,在某些方面有所突破,这样才能引起老师们产生学习仿效的欲望。 于老师的《角的初步认识》一课用的教学课件非常特别,新课伊始通过动画的形式把学生带入了几何王国,从几何王国里面让学生说一说遇见的老朋友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等,然后出示角,提出疑问,引出课题“角”。在比较角的大小的时候,通过红角和蓝角比大小直观形象的展示了,角的大小和边的长短没有关系,只和叉开的开口的大小有关系。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学习数学。虽然学生的智力水平、经验背景和学习习惯存在差异,但每一个智力正常的儿童,都可以学习大纲规定的数学内容,都有条件按教学要求学好数学。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水平的数学。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教师应当承认学生的差异,并为不同的学生提出有差别的学习要求。不是让每一个学生都按同一个水平发展,学习完全一样的数学知识和达到同样程度的数学水平。 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在处理教材上,教师的主导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教师驾驭教材的能力不强,过分地迷信教材,即使发现教材的内容有问题,也不敢吭声,总认为教材不可能出错。有的甚至成了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的传声筒。乔老

师的《循环小数》一节课,让学生仔细听火车行驶时发出的“咔嚓”声,发现了什么特点,出示了一年四个季节,通过这样一个个的实例,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循环的本质,让学生通过自己举例,加深了对循环这一现象的理解。也为这一节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主要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教师布置学生操练,每一步都由教师领着学生往前走。在这样的教学模式的规范与影响下,学生不习惯于独立思考问题,更不敢越出教师设计好的教学思路。这显然不符合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卢老师的《比大小》,刘老师的《三位数减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都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重视学生的说,让学生自己动手,动口,让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 游戏是低年级儿童感兴趣的学习活动。在他们的生活中,游戏与学习是不能截然分开的,而是互相渗透的。学生在游戏中可以顺利地掌握新的学习内容,同时,学生创造性的自我表现、独立性和积极性的情感体验正是在游戏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游戏在整个小学教育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张军超老师的《几和几》充分体现了这一点,通过苹果这一实体教具让学生分一分,并且当做奖品奖励孩子,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后来的找朋友更是在游戏中学习和巩固了所学习的新知识。 要想上好一堂数学课,教学中要启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要使学生学好数学,首先要让学生喜欢数学这门学科。对数学学科的兴趣来自于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把数学教学设计得更能引发学生的兴趣,课堂教学的气氛更加宽松和谐,就会引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要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情景。学习数学要以一定的经验为背景,教学过程中应该为学生提供有利于学生理解数学,探索数学的实际情境。学生学习数学不应以接收式的为主,要给学生充分的机会通过对实际问题的感知、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