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过程中有毒气体的监测

生产过程中有毒气体的监测
生产过程中有毒气体的监测

一、生产过程中常见的有毒、有害气体介绍

在生产过程中对财产与人的健康、生命造成危害的因素大体上可以分为物理、化学与生物三方面。其中化学因素的影响危害性最大。而有毒有害气体又是化学因素中最普遍、最常见的部分。所以本部分重点介绍有毒有害的气体知识。

根据危害我们将有毒有害气体分为可燃气体与有毒气体两大类。

有毒气体又根据他们对人体不同的作用机理分为

刺激性气体、

窒息性气体和

急性中毒的有机气体三大类。

其中刺激性气体包括

氯气、光气、双光气、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甲醛、氨气、臭氧等气体。

刺激性气体对机体作用的特点是对皮肤、黏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其中一些同时具有强烈的腐蚀作用。刺激性气体对机体的损伤程度与其在水中的溶解度与作用部位有关。一般来说,水溶性大的化学物,如氯气、氨气、二氧化硫等对眼和上呼吸道迅速产生刺激作用,很快出现眼和上呼吸道的刺激症状;水溶性较小的化学物,如光气、二氧化氮等,对下呼吸道及肺泡的作用较明显。刺激性气体造成的病变的严重程度除化学物本身的性质外,最重要的是与接触化学物的浓度和时间密切相关。短期接触高浓度刺激性气体,可引起严重急性中毒,而长期接触低浓度则可造成慢性损伤。急性刺激性气体中毒通常先出现眼及上呼吸道刺激症状,如眼结膜充血、流泪、流涕、咽干、咳嗽、胸闷等症状,随后这些症状可减轻或消失,经过几小时至3天不等的潜伏期后症状突然重现,很快加重,严重者可发生化学性支气管肺炎、肺水肿,表现为剧烈咳嗽、咯白色或粉红色泡沫痰、呼吸困难、发绀等,可因肺水肿或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症等导致残废。

窒息性气体包括

一氧化碳、硫化氢、氰氢酸、二氧化碳等气体。

这些化合物进入机体后导致的组织细胞缺氧各不相同。一氧化碳进入体内后主要与红细胞的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以致使红细胞失去携氧能力,从而组织细胞得不到足够的氧气。氰化氢进入机体后,氰离子直接作用于细胞色素氧化酶,使其失去传递电子能力,结果导致细胞不能摄取和利用氧,引起细胞内窒息。甲烷本身对机体无明显的毒害,其造成的组织细胞缺氧,实际是由于吸入气中氧浓度降低所致的缺氧性窒息。硫化氢进入机体后的作用是多方面的。硫化氢与氧化型细胞色素氧化酶中的三价铁结合,抑制细胞呼吸酶的活性,导致组织细胞缺氧硫化氢可与谷胱甘肽的巯基结合,使谷胱甘肽失活,加重了组织细胞的缺氧另外,高浓度硫化氢通过对嗅神经、呼吸道黏膜神经及颈动脉窦和主动脉体的化学感受器的强烈刺激,导致呼吸麻痹,甚至猝死。

急性中毒的

有机溶剂有正己烷、二氯甲烷等。

上述有机挥发性化合物同以上无机有毒气体一样,也会对人体的呼吸系统与神经系统造成危害,有的致癌,比如苯。由于有机化合物大多为可燃的物质,所以对于有机化合物的检测以前大多检测他的爆炸性,但有机化合物的最低爆炸极限远远大于它的MAC(空间最大允许浓度)的值。也就是说,对有机化合物的毒性进行检测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

可燃性气体的危害主要是气体燃烧引起爆炸,从而对财产与人的生命造成危害。但可燃气体发生爆炸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一定量的可燃气体、足够的氧气与点燃的火源。以上三个条件缺一不可。通常将可燃气体发生爆炸的气体浓度称为最低爆炸极限,一般用LEL表示。不同的可燃气体具有不同的LEL。所以对于可燃气体的检测一般检测它的LEL。

有毒气体 TWA(8小时统计权重平均值) STEL(15分钟短期暴露水平) IDLH(立即致死量)ppm MAC(空间最大允许浓度)mg/m3

氨气NH3 25 35 500 30

一氧化碳CO 25 / 1500 30

氯气Cl2 0.5 1 30 1

氰化氢HCH 10 4.7 50 0.3

硫化氢H2S 10 15 300 10

一氧化氮NO 25 / 100 /

二氧化硫SO2 2 5 100 15

VOC* 50 100 / /

*:随气体种类不同,其TWA、STEL、IDLH、MAC等值会有一定的不同。

二、有毒有害气体的检测原理与分类

气体检测器的关键的部件为传感器。气体传感器从原理可以分为三大类:

A)利用物理化学性质的气体传感器:如半导体、催化燃烧、固体导热、光离子化等。

B)利用物理性质的气体传感器:如热导、光干涉、红外吸收等。

C)利用电化学性质的气体传感器:电流型、电势型等。

下面将结合有毒有害气体检测常用的几种检测器来介绍他们的原理。

对于常见的可燃气LEL的检测,现在一般用催化燃烧检测器。它的原理如下,传感器的核心为一惠通斯电桥,其中一桥臂上有催化剂,当与可燃气体接触时,可燃气体在有催化剂的电桥上燃烧,该桥臂的电阻发生变化,其余桥臂的电阻不变化,从而引起整个电路的输出发生变化,而该变化与可燃气体的浓度成比例,从而实现对可燃气体的检测。从以上原理可知,通过该方法检测可燃气,它以催化燃烧为基础,所以它的分辨率较低。该方法的分辨率一般为1%LEL,大约为100PPm左右。所以对于有机气体毒性的检测不能采用该检测方法。

对于常见有毒气体的检测,特别是无机毒气,一般采用专用的传感器进行检测。既定性又定量进行检测。该类传感器大多为电化学传感器。电化学传感器一般为三电极的形式。其中目标气体在工作电极上发生反应,产生的电流通过对电极构成回路,参比电极为工作电极提供合适的偏值。传感器通过参比电极与工作电极的催化剂实现选择性反应,即定性反应。回路产生的电流与气体的浓度成正比,实现定量反应。而一般的氧气传感器为两电极传感器,他的检测原理与三电极大致相似,只是采用三电极的传感器的输出更稳定,寿命更长。

对于有机挥发性气体毒性的检测,以前一般采用检测管的方法,但由于检测管的种类有限,且精度不高,操作麻烦,所以实际的应用受到影响。目前世界上比较先进的检测方法为光离子化检测方法,它的原理为,通过一紫外灯将目标气体电离,离子通过一传感器收集形成电流,该电流与目标气体的浓度成正比,从而实现对有机挥发性气体的定量检测,由于是离子级别的检测,所以该方法的分辨率高、响应时间快。该方法的分辨率达到0.1PPm,最高达到1PPb.从原理上可以知道,凡能被电离的有机物就能被仪器进行检测,而不能被电离的物质就不能被检测.由于大多书常见的无机气体的IE都很高,所以不会对检测进行干扰.而大多数的有机气体都能被电离,所以该检测器对有机挥发性气体来说,为宽带检测器.精度高、检测范围宽、响应时间短、易操作等特性决定了该仪器特别适于安全与工业卫生领域的应用。

二:室内有害气体

室内的有害气体主要有以下几种:

l、甲醛:甲醛主要来自人造木板。甲醛可以致癌,也可能导致胎儿畸形。比如新买的家具往往会有—股刺鼻辣眼的气味,这就是甲醛。密度板中的甲醛毒气有时三五年都不会消退。

2、氨气:室内氨气主要来源于混凝土防冻剂,这种含有尿素的防冻剂,会在房屋建成后释放出大量氨气。氨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是对呼吸道、眼黏膜及皮肤的损害,出现流泪、头疼

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点监测管理制度

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点监测管理制度 2007-6-16 0:00:00 中国兽药114网信风浏览:2001 公司GMP管理文件 题目 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点监测管理制度 编码: SMP-SC-0160-00 共7页 制定 审核 批准 制定日期 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 颁发部门 办公室 颁发数量 生效日期 分发单位 办公室、生产技术部、质量部、物资供应部、工程部 一、目的:制定生产过程重要质量控制点监测管理制度,确保产品在各个生产环节质量得到严格控制。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生产技术部生产过程的质量监控。 三、责任者:生产技术部经理、QA检查员。

四、正文: 为了确保产品的质量,必须对生产过程的质量进行监控,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点及其监督管理制度如下: 1最终灭菌小容量注射剂 2.1纯化水、注射用水:澄明度必须符合标准 2.2 安瓿的洗涤及干燥灭菌:在准备室脱去外包装送入粗洗室粗洗,后送入精洗室洗涤,外壁应冲洗,内壁至少用纯化水洗两次,最后经过0.45μm滤膜滤过的澄明度合格的注射用水洗净,干燥、灭菌、冷却,灭菌后的安瓿应立即使用或清洁存放贮存不得超过2天,洗涤后的瓶子应进行清洁度及澄明度检查。 1.3称量:称量前应核对原辅料品名、批号、生产厂家、规格,应与检验报告单相符。调换原辅料供应商时应有小样试验合格单或已经过验证的报告;称量时必须有复核人,操作人和复核人均应在原始记录上签名。 1.4 配制:配制罐必须标明配制液的品名、规格、批号和配制量,投料时必须有人复核及做记录。 1.5 粗滤及精滤:药液经含量、PH值检验合格后方可精滤,盛装容器应封闭,标明药液的品种、规格、批号。药液配制至灭菌一般应在24小时内完成。 1.6 灌封:灌装管道、针头使用前用注射用水洗净并煮沸灭菌,直接与药液接 触的惰性气体、压缩空气,使用前净化处理,其纯度及所含微粒量应符合规定,灌装量按有关规定灌装。及时抽取少量半成品检查澄明度、装量、封口等质量状况,半成品盛器内应标明产品名称、规格、批号、日期、灌封机号及顺序号,操作者姓名。 1.7灭菌:双扉式灭菌柜,产品灭菌前,要核对品名、批号、数量,按规定的灭菌标准操作程序操作,灭菌时应及时做好记录,并密切注意温度、压力、时间,如有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灭菌后进行检漏,检漏的真空度在-8kpa。 1.8 灯检:检查员视力在0.9以上,视力每年检查一次,检查后的半成品要注明检查者的姓名,由专人抽查。不合格品及时分类记录,标明品名、规格、代号、批号,置于盛器内移交专人处理。 1.9印字包装:操作前应校对半成品的名称、规格、批号及数量是否与领用的包装材料一致。印字、包装、装箱过程中应随时检查品名、规格、批号,包装结束后统计好包装材料的实用数、损坏及剩余数与领用数做物料平衡检查,结束后送待检区待检,检验合格后入库。 2 口服液

生产过程控制程序91354

1.目的 通过对生产过程的控制,确保生产过程处于受控状态,以满足客户要求。 2.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所有产品的生产过程控制。 3.定义 无 4. 职责 4.1供销部 4.1.1负责根据合同要求,及发货需要,制定销售计划。 4.1.2 负责生产过程中所需原辅材料、包装材料的采购。 4.2生产部 4.1.1 生产部经理负责确保本程序的有效实施和生产过程中的综合调度。 4.1.2负责按生产任务书组织实施生产,完成生产任务。 4.1.3负责对生产过程中的卫生、质量、关键控制点及控制参数进行管理控制。 4.1.4车间班主任、班组长及相关人员共同对本程序在本班组各工序的正确有效运行负责。 4.1.5负责组织生产设施维修管理。 4.1.6负责对符合产品生产所需的工作环境进行控制。 4.3质检部 4.3.1负责对生产的产品实施验证、生产过程中关键点、操作方法及操作规程、产品质量、安全作业等进行监督检查检验。确保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符合相应工艺及相关规定和标准要求。 4.3.2 质检部负责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监控,及质量与安全问题的反馈、纠正和追踪,并负责产品品质的确认。 4.3.3 产品质量技术员负责生产工艺文件的编制与生产工艺的改良。 5. 程序 5.1 生产策划和准备 5.1.1 食品加工工艺策划和准备 5.1.1.1 按照新产品开发的设计输出文件编制每类食品的加工工艺文件,包括: 1)食品工艺流程及描述,由质检部负责编制; 2)产品包装明细表,由质检部负责编制; 3)原料辅料和食品直接接触材料特性由质检部负责组织编制; 4)作业指导书(包括设备、过程、卫生等),由生产部、质检部、技术员负责编制; 5)根据公司生产产品类别制订的《HACCP计划书》 6)其它合适文件,由相关部门负责编制。工艺文件编制完成经审批后交办公室统一控制发放。 5.1.1.2 每天生产前,技术员落实工艺技术准备工作,确认生产过程中相应的工艺文件是否完全具备并且满足要求。 5.1.1.3 每天生产前,生产设备管理员确认生产所需要的设备设施是否完全具备并且满足要求。 5.1.2 质量控制准备 5.1.2.1 当值质检员负责确认食品质量检验规范齐备和检测仪器设备运行正常。 5.1.3 物料准备:生产部应根据供销部门签订的合同发货要求及生产物资库存情况,制定出产品“生产计划表”的生产经理批准,并下发到各生产车间实施,由生产车间主任按照已批准的“生产计划表”,开出“领料出单”到仓库领料,并发放至生产部收料区。当所需物资不

制造过程日常质量控制五种方法

制造过程日常质量控制五种方法 第一种方法:生产线开工条件点检 为保证生产线正常运行,线长、操作者在作业前、作业中、作业后包括换型对生产线上使用的工装、量具、测具、夹具、刀具进行检查,以便早期发现质量隐患,及时采取预防措施,使过程处于稳定受控状态的一种预防性管理办法。 制定生产线点检表:工艺员以生产线为一个过程,按照作业要领书和品质确认要领书、质量统计显现的薄弱环节以及对设备主要精度要求,按照“五定”(即定点、定人、定周期、定标准、定记录)的原则合理分工(关键工序的点检必须由线长或机修执行),合理制定点检周期,编制生产线点检表。 点检时间 作业前:重点对生产线的工装、夹具、刀具、测具、量具、设备精度进行点检,保证开工条件满足工艺文件规定; 作业中:重点对刀具的强制行更换、定位面的清洁度、设备的运行情况进行点检; 作业后:重点对计数型量具的使用次数进行点检; 点检的方法 按照点检清单要求,操作者、线长、机修通过看、听、测判断是否有异常响声、异味、震动、磨损、定位基准有无多余物、刀具该换否等方法进行点检。 生产线长根据点检实际情况提请、制作快速点检的专用测具,提高点检的速度和准确性。 点检中的异常处理 ※在作业前点检发现的异常,如机床的软爪跳动超差、量具失准等生产线长要及时督促进行调整和更换,经再次点检合格后方可进行正式生产; ※某些点检异常(在极限状态或暂不可使用但有其他替代办法)可以继续生产,操作者在异常部位挂黄色警示标牌,以督促线长、分厂快速修复; ※作业中、作业后点检发现的异常,如设备故障、量具失准、刀具磨损、夹具定位面(销子、钻套)磨损,生产线线长组织将可疑区间的产品进行复查,将不合格品隔离;车间工艺员、技术主任确定不合格品的类别并提请相应的审理组进行审理,按照审理结论对不合格品进行处置。 生产线开工条件点检常见的问题 1)敷衍了事,只是填写表格,不认真点检 2)缺少专用点检量具; 3)只填OK,不记录实际测量尺寸; 第二种方法:首件检查 首件检查:每道工序首件加工完成后,操作者按照品质确认要领书规定的项目及方法逐项进行检查并逐项记录实际测量尺寸,如发现不合格,则及时调整工装、夹具,直到全部后方可批量加工。 首件检查的重要性:按照品质确认要领书规定的项目进行检查,需要首件计量时到送计量室送检。预防成批不合格的一种有效措施,特别是在新品的研制阶段更为重要; 首件检验记录注意事项:用卡尺、千分尺测量的项目要填写实际测量值,用量规、卡板测量的在相应的尺寸下打√,目视项目检查合格后填写xx合格。 首件检查常见的问题: 1)照抄原来的首件检验记录单! 2)零件未测量就将首件检验记录单写完! 3)首件检验记录单填写不齐全,随意填写! 4)认为是检验员的事,一面加工零件一面等检验员,等到检验员到了发现零件不合格,成批报废已经发生。第三种方法:4M变更管理 4M:指的是操作者(Man)、设备(Machine)、材料(Material)、方法(Methods)

过程控制复习资料

过程控制系统课后习题解答(不完全版注:红色为未作答题目) 1.1过程控制系统中有哪些类型的被控量?答:被控量在工业生产过程中体现的物流性质和操作条件的信息。如:温度、压力、流量、物位、液位、物性、成分。 1.2过程控制系统有哪些基本单元组成?与运动控制系统有无区别?答:被控过程或对象、用于生产过程参数检测的检测仪表和变送仪表、控制器、执行机构、报警保护盒连锁等其他部件构成。 过程控制系统中的被控对象是多样的,而运动控制系统是某个对象的具体控制。 1.3简述计算机过程控制系统的特点与发展。答:特点:被控过程的多样性,控制方案的多样性,慢过程,参数控制以及定值控制是过程控制系统的主要特点。发展: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期,直接数字控制系统(DDC),计算机监控系统(SCC);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标准信号为4~20mA的DDZⅢ型仪表、DCS、PLC;八十年代以来,DCS成为流行的过程控制系统。 1.4衰减比η和衰减率Ψ可以表征过程控制系统的什么性能?答:二者是衡量震荡过程控制系统的过程衰减程度的指标。 1.5最大动态偏差与超调量有何异同之处?答:最大动态偏差是指在阶跃响应中,被控参数偏离其最终稳态值的最大偏差量,一般表现在过渡过程开始的第一个波峰,最大动态偏差站被控量稳态值的百分比称为超调量,二者均可作为过程控制系统动态准确性的衡量指标。 2.2通常描述对象动态特性的方法有哪些?答:测定动态特性的时域方法;测定动态特性的频域方法;测定动态特性的统计相关方法。 2.4单容对象的放大系数K和时间常数T各与哪些因素有关,试从物理概念上加以说明,并解释K,T的大小对动态特性的影响?答:T反应对象响应速度的快慢,T越大,对象响应速度越慢,动态特性越差。K是系统的稳态指标,K越大,系统的灵敏度越高,动态特性越好。 2.5对象的纯滞后时间产生的原因是什么?答:由于扰动发生的地点与测定被控参数位置有一段距离,产生纯滞后时间。附:常见的过程动态特性类型有哪几种?各可通过什么传递函数来表示?答:(1)单容对象动态特性(有

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管理

第四节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管理 提高产品质量的最主要的环节在生产过程,因为高质量的产品是生产出来的,而不是检验出来的。因此企业要非常重视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管理。本节介绍生产过程中质量管理的一些主要内容和方法。 一、生产现场质量及其影响因素 生产现场质量,是指生产现场在加强工艺管理,搞好技术检验工作的基础上,按照产品设计实际生产出来的产品质量,也就是现场的制造质量。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管理就是对制造质量的管理。 提高产品的制造质量需要从人、机、料、法、环五个方面努力。 1.操作人员的因素 生产过程需要人去操作,由于操作误差影响制造质量的原因有:质量意识差;操作技能低,技术不熟悉;不遵守操作规程等。为了保证现场制造质量,操作人员要有强烈的质量意识、高度的责任心和自我约束能力,不断提高技术熟练程度,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生产。 2.机器设备的因素 机器设备是保证制造质量符合技术要求的重要手段。在人员、材料、方法、环境等因素恒定的条件下,机器设备对产品质量的影响,是以机器能力来考核的。机器能力是指机器设备本身所具有的实际加工能力。现场对机器设备因素的控制,主要是预防出现异常因素,加强设备的维护保养,保证设备的精度和性能的可靠。 3.原材料的因素 原材料的规格、型号、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能,对产品制造质量起着主导作用。原材料质量如达不到设计标准的要求,就会产生质量波动。控制原材料因素,应加强原材料及外协件的进厂检验和厂内自制零部件的工序和成品检验,同时合理地选择原材料及外协件的供应厂家。

4.工艺方法的因素 工艺方法对制造质量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加工方法、工艺参数和工艺装备的选择是否正确、合理; (2)现场是否严肃认真地贯彻执行已制定的工艺方法; (3)计量器具本身的精度和能否正确使用,也对制造质量有重要影响。 为此,应严肃工艺纪律,监督检查操作规程的执行情况;加强技术业务培训,使操作人员掌握定位装置的安装与调试,保证定位装置的准确性;同时,要加强工装和计量器具的管理,做好周期检定工作。 5.环境的因素 主要是指生产现场的温度、湿度、噪声干扰、振动、照明、室内净化和污染程度等。为了提高制造质量,就要做好生产现场的整顿、整理和清扫工作,搞好文明生产,创造良好的生产环境。 二、树立强烈的质量意识 现场质量管理要求领导者和现场作业者树立强烈的质量意识。首先是领导者要深刻认识“以质量求生存”的真实含义,认真解决生产现场存在的问题。在质量方面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坚决按照质量标准办事。领导者的质量意识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信息方面 领导者要收集和掌握各种有关质量的信息,了解生产现场和周围环境所发生的变化,找出各种问题的症结。然后将经过筛选的信息,向现场的作业者传递,使他们明确自己所处的质量位置,抓住提高质量的机会,找出解决质量问题的关键。领导者还要经常深入生产现场,检查质量状况,与现场作业者共同商议改善质量管理工作。 2.决策方面 具有强烈质量意识的领导者,善于抓住可以使制造质量发生重大变化的机会,及时地制定出改进方案,组织可能利用的各种资源

生产过程质量控制

有限责任公司 生产过程质量控制为了保证产品质量,符合技术要求,必须对生产过程的质量检验进行控制,特制定本规定。 一、外购件及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一)外购件及原材料程序控制 l、按照公司生产计划,由供销科制定外购件及原材料明细计划,内容包括:外购器材名称,牌号(型号)规格,数量及质量要求。 2、计划报经理批准后,由采购员按计划购买。 3、采购员买回外购件或原材料后交到库房复验, (二)外购件及原材料质量控制 1、末经复验或复验不合格的外购器材或材料,不得办理入库手续,更不得投入使用。 2、复验原则 a、一般类外购件主要复验其型号、规格、数量,并查验所带来的质量证明文件,及在发运中有无损伤等,无合格证不予验收。 b、关键、重要类外购件及原材料,除按上述a的规定复验外,还应按其技术标准、质量要求逐件 (或逐批)进行检查复验。 c、经复验合格后,由保管员建卡入库。 d、经复验不合格的外购件或原材料,由采购员退货处理。 二、外协件的质量控制

(一)外协件过程控制 1、按照公司生产计划,由生产科制定外协件明细计划,内容包括:外协件数量,协作进度及流程。 2、技术部门提供外协技术资料,包括;图纸、工艺及其它必要的技术标准。 3,由生产科组织有关人员联系外协加工厂家,签字协作加工合同,其内容包括:数量、进度、价格、质量要求、验收方法及服务内容等。 (二)外协件质量控制 1、自带材料毛坯工艺外协工件,每批转回公司须附产品质量合格证明。 2、由外协厂家提供原材料加工而成的锻件,铸件毛坯,交货时除附产品合格证明外,还需附"化学成份分析报告"或"机械性能检测报告"。 3、外协件存在加工后才能发现的内在缺陷:如气孔、夹杂裂纹等应由协作员退回厂家更换。 4、外协件进厂后,随同有关的质量证明文件交检验员进行复检,并做好记录,验收合格后,方可转入下道工序,不合格时,由生产科负责退货,并联系返修或更换。 三、产品零部件质量检验控制 (一)产品质量检验的依据是图样、技术文件、工艺规程、检验规范和有关标准及订货合同的要求。

#工业过程与过程控制报告

工业过程和过程控制 实验报告 学号:1013401XXX 姓名:XXX 学院:XXXX学院 专业:冶金过程自动化 苏州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二零一三年五月

实验一锅炉液位控制系统实验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锅炉液位控制系统的组成。 2 建立液位控制数学模型(阶跃响应曲线)。 3 计算系统各参数下的性能指标。 4 分析PID参数对控制系统性能指标的影响。 二、实验步骤 1 出水流量控制系统置于“手操”,即开环方式,设定OUTL=60%。 2 令δ=20%、T i=80(s)、T d=10(s),设置到液位控制器中。 3 液位控制系统置于“自动”,即闭环方式,设定SV=200mm,等待 稳定下来。 4 将液位控制器的“自动”输出阶跃变化100mm,即设定 SV=300mm,同步记录液位的PV值(间隔30秒记录一次,约 20分钟) 5 改变比例带:令δ=10%、T i=80(s)、T d=10(s),设置到控制器中, 重复步骤3和步骤4。 6 改变积分时间:令δ=20%、T i=40(s)、T d=10(s),设置到控制器 中,重复步骤3和步骤4。 7 改变微分时间:令δ=20%、T i=80(s)、T d=20(s),设置到控制器 中,重复步骤3和步骤4。 三、数据记录和处理 锅炉液位控制系统实验记录表

时间:(min) 液位:(mm) 液位:(mm) 液位:(mm) 液位:(mm) 0.0 200 200 200 200 0.5 203.5 206.4 206.5 205.0 1.0 209.9 215.9 216.9 21 2.0 1.5 216.5 225.9 228.8 219.5 2.0 224.4 236.5 241.4 228.2 2.5 232.9 248.2 256.1 236.0 3.0 241.8 259.6 270.4 245.8 3.5 250.9 271.4 285.7 25 4.8 4.0 260.6 283.2 299.1 264.4 4.5 269.8 293.6 308.7 273.9 5.0 279.2 301.3 310.0 283.3 5.5 289.0 304.1 308.5 292.4 6.0 29 7.1 304.5 305.3 299.6 6.5 302.8 303.3 301.8 304.7 7.0 306.2 302.2 298.9 306.0 7.5 306.7 301.7 297.1 306.5 8.0 306.0 300.7 297.1 305.9 8.5 305.1 300.0 297.2 304.8 9.0 303.8 299.9 298.7 303.6 9.5 302.5 299.6 300.0 301.7 10.0 301.4 299.7 300.3 300.8

生产过程监控记录

物料暂存监控记录 编号:J-ZL1-020-00品名批号规格共 1 页 第 1 页开始时间年月日时结束时间年月日时批量 环境与开工前 监控内容监控标准监控状况上批文件、余料。全部清走。是○否○工作服、个人卫生。 洁净、整齐,符合规定。检查“工作服清洗记 录”,清洗周期应符合规定。是 ○否○地面、门窗、墙壁、灯罩、 电源开关外壳。 无积粉、无污物、无异物。是○否○空调送、回风口。 清洁干燥、无异物、无细粉痕迹、无油污。空 调净化系统运转正常。是 ○否○物料名称。与批生产指令、放行单一致。是○否○工具、容器。清洁、干燥、无异物。是○否○ 缓冲暂存物料。 进行外清后在缓冲室内自净时间符合规定标 准。是 ○否○物料流转。凭限额领料单及放行单二人称量复核后交接。是○否○状态标志。正确,且明显易见。是○否○ 结束后本批余料、文件。全部清走。是○否○工具、容器。清洁,放置规定位置处。是○否○ 地面、门窗、墙壁、灯罩 等。 清洁。是○否○空调送、回风口。清洁。是○否○ 备注: 操作间名称:工艺员:QA检查员: 称量工序监控记录

编号:J-ZL1-022-00品名批号规格共 1 页 第 1 页开工时间年月日时结束时间年月日时批量 环境与开工前 监控内容监控标准监控状况上批文件、生产状态标 识、物料。 全部清走。是○否○工作服、个人卫生。 洁净、整齐,符合规定。检查“工作服清洗记 录”,清洗周期应符合规定。是 ○否○地面、门窗、墙壁、灯罩、 地漏、电源开关外壳。 清洁,无积粉、无污物、无异物。是○否○空调送风口,净化系统。 清洁干燥、无细粉痕迹、无异物。空调净化系 统运转正常。是 ○否○电子秤。 有周期检验合格证,并在有效期内;核对零点 准确。是 ○否○原料、辅料。与批生产指令、放行单一致。是○否○工具、容器。清洁、干燥、无异物。是○否○ 称量原、辅料流转。凭周转单二人复核后交接。是○否○称量。 物料名称、用量与主配方一致;二人复核、准 确称量。是 ○否○生产状态标识。正确,且明显易见。是○否○ 结束后本批余料、状态标志、文 件。 全部清走。是○否○空调送风口、净化系统。清洁。是○否○工具、容器。清洁,放置规定位置处。是○否○地面、地漏、门窗、墙壁、 灯罩等。 清洁。是○否○ 备注: 操作间名称:工艺员: QA检查员: 水解工序监控记录 编号:J-ZL1-021-00 品名批号 规格 共 1 页 第 1 页

生产过程质量控制44786

生产过程质量控制 生产过程是产品及其质量的保证和实现过程,对这一过程的质量进行控制,具有重要意义。设计和开发过程的质量很高,能得到很高的设计和开发成果;采购过程的质量高,能采购回高质量的产品,而生产过程的质量不高,就不能保证实现最终产品及其质量,这是不言而喻的。 1 生产准备状态检查 制造业的产品,无论是构造复杂的,还是构造简单的,其生产过程都是一个系统工程。为确保这个系统工程协调、有效地运行,多、快、好、省地生产出产品来,产品在生产之前,组织应对生产的准备状态进行全面、系统的检查,并对检查工作进行有效地控制,保证检查过程的全面性、系统性和有效性。 1.1成立检查组 1.1.1 检查组的组成 最高管理者授权一名主管领导(一般是管理者代表)组建生产准备状态检查工作组,并担任检查组组长。 产品设计、生产工艺、质量管理、质量检验、理化计量、标准化、生产计划、生产部门、生产现场(车间)、设备动力,物资供应等有关部门和单位选派出有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参加检查工作组。如合同有规定顾客派代表参加,则按合同规定执行。为了防止泄密,不允许外组织的人员和无关的人员参加检查活动。 1.1.2检查组工作职责 ①质量管理部门负责编制检查计划与检查活动的协调工作,并监督检查过程的工作质量; ②检查组组长负责组织、领导检查工作,审查检查单,提出检查报告质量; ③检查组成员的工作: ·根据分工,确定检查项目及检查的方式方法、编制相应的检查单,送给组长审批,批准后实施; ·实施检查。按检查项目和检查的方式方法检查; ·对检查结果做出准确、公正、客观的评价。 1.2检查工作流程 生产准备状态检查流程:申请检查一审查申请一实施检查一处置。

生产过程关键控制点监控制度

生产过程关键控制点监 控制度 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生产过程关键控制点监控制度 1 目的 跟踪加工过程操作并查明和注意可能偏离关键限值的趋势,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加工调整。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所有关键控制点的监控。 3 职责 生产科(车间)负责对(CCP)进行监控 4 程序精确的监控说明一个CCP什么时候失控,当一个关键限值受影响时,采取纠正行动,来确定问题需要纠正的范围。可以通过查看监控记录是否符合关键限值来确定。 监控计划监控计划包括四个部分: (1)监控对象:通过观察和测量来评估(CCP)是在关键限值内操作的。 (2)监控方法:采用物理或化学的测量(数量的关键限值)或观察方法进行监控,监控方法要迅速和准确。 (3)监控频率:可以是连续的或间断的。 (4)监控人员:需受过培训,可以进行具体监控工作。 监控对象测量产品或加工过程的特性,以确定是否符合关键限值。 监控方法通常采用化学或物理的方法用来提供快速结果,没有时间去做的分析实验,因为关键限值的偏差必须要快速地判定,以确保产品在销售之前已始采取适当的纠偏行动。监控频率监控可以是连续的或非连续的,如果可能应该连续监控。定期观察这些连续记录,必要时采取措施,这也是监控的一个组成部分。当发现偏离关键限值时,检查间隔的时间长度将直接影响到返工和产品损失的数量。在所有情况下,检查必须及时进行以确保不正常驻机构产品在交付前被分离出来。 监控人员实施一个计划时,明确监控责任是一个人重要的考虑因素,被分配进行CCP监控的人员可以是: (1)生产技术员。 (2)生产工人。 (3)监督员。 (4)维修人员。 (5)质检员。 由生产技术人员和监督员进行监控能连续观察产品和设备,能容易地从一般情况中发现发生的变化。负责监控CCP的人员必须: (1)接受CCP监控技术的培训。 (2)理解CCP监控的重要性。 (3)能及时地进行监控活动。 (4)准确记录每次监控工作。 (5)随时报告违反关键限值的情况,以便及时采取纠偏活动。 监控人员的任务是指随时报告所有不正常的突发事件和违反CCP监控的记录和文件必须由实话监控的人员签字或签名。

生产过程的质量管理

生产过程的质量管理 一、质量管理 1、质量 2000版ISO9000标准中质量的定义是: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各类有形产品具有各自的使用要求,也具有不同的质量特性,总体来说,应具六个方面,不同产品有不同的侧重,不可能六个方面并存。 A、性能:为满足使用目的的所规定的功能,性能可分为使用性能和外观性能。 B、寿命:指产品将能使用的期限。 C、可信性:可信性包括可用性、可靠性、维修性和保障性。 D、适应性:是指产品适应外界环境变化的能力。 E、安全性:产品在储存、流通和使用过程中不发生由于产品的质量问题而导致人身伤亡。财产损失和对环境造成污染 的特性。 F、经济性:指产品制造和使用成本。 2、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是指在质量方面进行的指挥、控制、组织和协调的所有活动。也可做以下解释: A、质量管理是为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而对各种影响因素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等各项工作总称;首要任务是 制定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并使之贯彻执行。 B、质量管理工作是通过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等活动来进行。 C、为实施质量管理,需要建立质量体系。 D、质量管理必须由最高管理者领导,它的实施涉及到组织中的所有成员。 3、质量控制与质量改进 质量控制是质量管理的一部份,致力于满足质量要求。 质量改进是质量管理的一部份,致力于增强满足质量要求的能力。 二、压铸件的质量与检验方法 1、压铸件质量 压铸件包括外观质量、内在质量和使用质量。 外观质量是指铸件表面粗糙度、表面质量、尺寸公差、形位公差和质量偏差等。 内在质量是指铸件的化学成份、物理和力学性能、金相组织以及在铸件内部存在的孔洞、夹杂物和裂纹等。 使用质量是指铸件能满足各种使用要求和工作的性能,如耐磨性、耐腐蚀性、和切削性、焊接性等。 2、质量标准 质量标准有国家标准(GB)、国际标准或企业标准,我国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主要成员之一,国际标准可以等效地视为国家标准。 铸件质量标准有精度标准、表面质量标准和功能质量标准。 3、铸件缺陷 铸件缺陷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铸件缺陷是指铸件质量特征没达到分等标准(合格品、一等品、优等品),铸件生产厂质量管理差,产品质量得不到保证。狭义的铸件缺陷是铸件中可检测出的包括在GB 5611-85铸造名词术语标准中的全部名目。 铸件经检验后可分为合格品、返修品、废品三类。 铸件废品率P是铸件废品总量(内、外废)占合格品量W及内废量W1和外废量W2之和的百分比。 铸件缺陷率是有缺陷铸件数量与生产总量之比的百分数。缺陷率通常大于废品率。铸件缺陷数用计件表示。 4、铸件缺陷的检查方法 铸件缺陷检查普遍采用的有以下一些方法: 外观检查; 化学分析检查; 力学性能检测; 低倍检验(宏观检验); 金相检查; 无损检查。

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程序87785

Q/WPS.GL.ZL.008-2014 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程序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按产品实现的策划要求,对生产和服务过程进行有效控制,确保向顾客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符合规定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对产品实现过程中的生产和服务提供的控制。 2 职责 2.1 生产部负责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的归口管理,负责对过程产品的标识和可追溯性、生产过程的产品防护的控制,负责对设施(包括生产设备)进行维护保养,负责生产过程的贮存管理,负责监视和测量设备的管理。 2.2 研发中心负责对生产现场使用的产品图样、工艺文件进行有效控制,负责产品生产过程的工艺策划。 2.3 技术质量部负责产品检验和试验以及产品检验状态的标识,负责生产现场工艺纪律的监督检查和考核。 2.4 总经理办公室负责上岗人员的管理。 2.5 工程安装公司负责产品交付过程的防护、交付后的活动的控制。 3 工作程序 3.1 生产和服务提供的控制 3.1.1 公司根据产品和服务的类型及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的特点,对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进行策划和控制,以确保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处于受控状态。受控条件应包括: a) 获得表述产品特性的信息。根据设计和开发的输出文件,产品实现过程策划的输出和产品要求的评审输出等,获得必要的生产和服务信息,生产现场使用的有关文件,包括技术文件和图样、产品规范、作业指导书、质量控制文件等,应是现行有效版本,并应做到正确、完整、协调、统一、清晰、文实相符; b) 对影响产品质量的过程,应编制作业指导书指导生产; c) 生产提供过程使用的设备(包括监视和测量设备)应符合有关文件的要求,并处于受控状态; d)生产提供过程配备的相关人员应经过岗位必备知识和技能、质量管理基础知识的培训与考核并做到持证上岗; e) 按生产和服务提供策划的安排对产品的放行、交付、交付后的活动实施控制;

生产过程监控管理制度

. 生产全过程的监控。责:现场质管员按该管理程序对生产的全过程进行重点质量监控,并监督相关文件的职 执行情况。容:内 1开工前检查 1.1洁净区内各工序操作间设备、容器具应有完好状态标记和已清洁状态标志,无与生产无关的物料、文件,有上批生1.1.1 产的清场合格证,并在有效期内。计量器具有检定合格证,并在检定效期内。1.1.2 工艺用水符合工艺条件及要求。1.1.3 操作者工装、个人卫生符合要求。1.1.4 有生产指令,空白批生产记录齐全,为现行版本1.1.5 1.1.6操作间温度、湿度、压差符合要求,洁净度有定期监测报告,并符合要求。 1.1.7物料品名、批号与生产指令相符,物料外观、性状符合质量标准,包装完好,每件有桶笺。 1.1.8以上各项检查符合要求,现场质管员在批生产记录上签名并注明日期,允许生产。一般生产区各工序1.2 操作。照1.1.1--1.1.41.2.1 外包装工序待包装品与包装材料品名、批号、规格应与生产指令相符,包装材料文字内容、图案、1.2.2 规格尺寸正确,与标准样张相符。以上各项检查符合要求,现场质管员在批记录上签名并注明日期,允许生产。1.2.3 生产过程监控2 现场质管员随时对生产过程进行检查,并对中间体进行现场检验,符合工艺要求和质量标准的中间. . 产品准予流入下工序,检查发现不符合规定要求或标准时,应立即执行《偏差处理程序》。 2.1提取车间各生产工序监控标准 2.1.1前处理工序

提取工序2.1.2 . . 浓缩工序2.1.3

2.2固体制剂车间各生产工序 2.2.1 配料工序 制粒、干燥、整粒工序2.2.2 . .

工业过程检测与过程控制

工业过程检测与过程控制 实 验 报 告 学院:************ 专业:电气工程 学号:*********** 姓名:***

苏州大学机电工程学院二零一三年五月

实验一锅炉液位控制系统实验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锅炉液位控制系统的组成。 2 建立液位控制数学模型(阶跃响应曲线)。 3 计算系统各参数下的性能指标。 4 分析PID参数对控制系统性能指标的影响。 二、实验步骤 1 出水流量控制系统置于“手操”,即开环方式,设定OUTL=60%。 2 令δ=20%、 Ti=80(s)、Td=10(s),设置到液位控制器中。 3 液位控制系统置于“自动”,即闭环方式,设定SV=200mm,等待稳定下来。 4 将液位控制器的“自动”输出阶跃变化100mm,即设定SV=300mm,同步记录 液位的PV值(间隔30秒记录一次,约20分钟)。 5 改变比例带:令δ=10%、 Ti=80(s)、Td=10(s),设置到液位控制器中,重 复步骤3和步骤4。 6 改变积分时间:δ=20%、 Ti=40(s)、Td=10(s),设置到液位控制器中,重 复步骤3和步骤4。 7 改变微分时间:δ=20%、 Ti=40(s)、Td=20(s),设置到液位控制器中,重 复步骤3和步骤4。 三、实验数据 表1-1 锅炉液位控制系统实验记录表

四、 阶跃响应曲线 五、 实验数据处理 1、由实验数据和阶跃响应曲线计算四组PID 参数下系统性能指标:衰减率Ψ、衰减比η、超调量σ(%)、调节时间t s (min)。 %100) (y y 1 1y y y 1 s s 11 ?∞= -=-=ψ=σηη超调量衰减率衰减比s y y 调节时间t s :一般是当被控量进入其稳态值的±5%范围内时所需的 时间。 图1 锅炉液位控制系统液位调节曲线

生产过程质量控制86608

。 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是质量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稳定提高产品质量的关键环节,是企业建立质量体系的基础。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为确保产品质量而进行的各种活动,尤其以工序过程质量控制更为重要。工序是产品、零部件制造过程的基本环节,是企业质量管理工作在制造现场的综合反映。工序状态的优劣决定了产品质量的好坏,工序质量的稳定涉及到人、机、料、法、环、测等因素特别是主导因素发生的变化,将直接影响产品质量的稳定和提高。产品质量的稳定提高取决于工序质量的稳定提高,如果工序发生异常能迅速消除,保持工序的稳定,就能不断提高制造质量,实现制造质量控制的计划预定的目标值。在生产过程中,产品质量波动是必然的,如果生产的过程失控,将会带来重大损失,产品设计或工艺准备的质量缺陷,可以通过样机鉴定来发现并加以纠正。但是,在产品图样和工艺文件正确无误的情况下,生产过程中仍然可能产出不合格品,甚至产生成批报废。从现场质量管理角度来看,制造过程质量控制就是强化生产过程质量保证措施,全面提高操作者、机器设备、原材料、工艺手段、计量和检测手段、生产环境等六大因素的质量与水平,工序的过程就是这六大因素在特定条件下相互结合、相互作用的过程,为了做好工序过程的控制,应采取如下措施: 1、明确制造过程质量控制是确保产品质量的基本途径。在制造过程中,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很多,主要有人、机、料、法、环、测,即构成工序能力的六大因素。其中,人是最主要的因素,起着决定全局

的作用,所以要提高操作者的质量意识和操作技能,培养谨慎的工作作风。同时还要加强设备维护保养,定期检查设备的关键精度,严格检验制度,合理规定检验频次,严肃工艺纪律,检查和督促执行

特殊过程监控记录

编号:EH-19-02 工程名称锦润悦府1#楼施工单位宿州市建筑安装工程总公司特殊过程名称混凝土浇筑施工部位一层墙柱与顶梁板 作业班组瓦工班组作业班长王军宝操作员刘训 技术员唐天寅质检员朱红军资料员王能材料员何小东安全员钱传舵监控人刘和顶日期 施工内容 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要求(作业指导书)技术交底 安全、环境交底 混凝土专项施工方案 主要设备名称及运转情况 磅车主要材料名称及质量状况 混凝土质量合格、留置抗压试块。 施工记录 作业前技术负责人向班组及作业人员进行安全、质量、环境书面交底,安全员认真检查作业环境,排除安全隐患,确保施工安全。 安全员对作业人员,作业环境进行检查、监督,要求作业人员正确佩戴安全帽,系好安全带。 质量员对施工过程进行监督、指导。 整改结论: 符合要求 验收人:保存部门:保存期:长期

编号:EH-19-02 工程名称锦润悦府2#楼施工单位宿州市建筑安装工程总公司特殊过程名称混凝土浇筑施工部位一层墙柱与顶梁板 作业班组瓦工班组作业班长王军宝操作员刘训 技术员唐天寅质检员朱红军资料员王能材料员何小东安全员钱传舵监控人刘和顶日期 施工内容 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要求(作业指导书)技术交底 安全、环境交底 混凝土专项施工方案 主要设备名称及运转情况 磅车主要材料名称及质量状况 混凝土质量合格、留置抗压试块。 施工记录 作业前技术负责人向班组及作业人员进行安全、质量、环境书面交底,安全员认真检查作业环境,排除安全隐患,确保施工安全。 安全员对作业人员,作业环境进行检查、监督,要求作业人员正确佩戴安全帽,系好安全带。 质量员对施工过程进行监督、指导。 整改结论: 符合要求 验收人:保存部门:保存期:长期

东北大学 复杂工业过程的智能检测与先进控制装置

“985工程” 流程工业综合自动化科技创新平台学术方向建设《项目指南》(第一批) 学术方向:复杂工业过程的智能检测与先进控制装置 责任教授:王福利 流程工业综合自动化科技创新平台 二ΟΟ六年五月二十八日

一、研究方向支持的主要领域 检测与先进控制资助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先进控制技术及相关交叉学科领域的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研究,主要资助以下研究主题: 1)复杂过程建模与优化; 2)连铸生产过程参数专用检测技术; 3)复杂过程故障检测及诊断; 4)多总线系统集成设计理论及应用; 5)过程控制器的评估理论及方法; 6)不确定性时滞系统的鲁棒故障辨识; 7)多智能体控制策略; 8)容错控制技术; 9)气力输送粉体流动参数可视化监控系统; 10)粉尘浓度在线检测技术。 二、研究方向建设的总体目标 1)凝炼检测技术与先进控制学术方向,将其建设成为国际先进、国内领先的学术方向; 2)形成一支以责任教授为核心、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获得者为主要学术骨干、以创新团 队为核心的年龄和知识结构合理的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的研究队伍; 3)取得一批代表性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科研成果; 4)申请省级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5项以上; 5)在国内一级期刊及国际杂志上发表论文70篇以上,被三大检索收录47篇以上; 6)培养博士研究生18名以上,硕士研究生70名以上。 三、建议课题 课题1:复杂过程建模与控制 1.1、研究目的与意义: 系统建模是控制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是控制系统设计的基础。随着控制过程复杂性的提高,控制理论的应用日益广泛。神经网络领域取得的研究成果,给非线性系统的建模提供了一定的途径。目前,基于神经网络的建模方法尚处于探索阶段,这就需要我们做进更深、更广的研究,以使其逐渐趋于完善。虽然,从理论上来讲,神经网络具有逼进任意非线性函数的能力,但直接将其应用于复杂生产过程的建模还存在许多问题。因此,本课题组针对复杂过程,针对基于神经网络的各种混合建模方法进行深入研究。通过该课题的研究,使得神经网络在复杂系统建模这一方向上达到一定的学术水平,并利用已有的生物发酵实验装置、注塑成型装置对提出的建模方法进行不断的改进和完善,整理出一批有价值的学术论文,在重要的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和刊物上发表。研究出适合于复杂系统建模及控制的应用软件包,并将其推广应用于实际的过程,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工业过程控制

课程设计报告书 所属课程名称 题目 分院 专业班级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2013 年 11 月 11 日

摘要:DCS(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作为一种成熟的技术在当今的工控领域占有主导地位,但是随着FCS(Fieldbus Control System)技术的成熟、网络技术(Network Technology)的飞速发展、软件技术的不断创新和无线连接技术(Wireless Linking Technology)的出现,DCS面临诸多机遇与挑战,本文就是以此为基点展开。 关键字:DCS FCS 网络技术无线连接技 1.引言 过程控制作为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其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但至于在工业上的应用只能从上个世纪20年代算起,那时的过程控制系统为简单系统,仪表是基地式、大尺寸的;到二战前后,各种复杂的控制系统发展了起来,在控制器方面,单元组合式仪表应运而生,气动单元组合仪表(QDZ)和电动单元组合仪表(DDZ)成为当时控制仪表的主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到了上个世纪70年代,微型计算机的出现,给过程控制带来了重大突破,数字计算机进入到了工业控制领域,产生了第一代控制系统:计算机集中控制系统CCS(Concentrated Control System),它取代了传统的模拟仪表,从而能够使用更为先进的控制技术,使过程控制发生了质的飞跃,但由于CCS控制直接面向被控对象,并未形成控制网体系,集中了控制的同时也集中了危险;针对CCS的缺点,没过几年人们就研制出了真正意义上的工业控制网络体系DCS,这种系统在集中控制的同时分散了危险,所以普遍用于当今的工业控制领域,但今天的技术发展更是突飞猛进,FCS、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等技术对DCS构成了极大的挑战。本文就是对DCS的一些肤浅认识。

生产过程质量控制大全

生产过程质量控制大全 2006-07-24 12:03 天气: 晴朗 心情: 高兴 第1 章 品质管理规划 第1章.p65 Page 1 04-4-22, 10:03 Adobe PageMaker 6.5C/Win 品质管理规划1第章 3 明确品管部总体工作职责和品管部相关人 员具体工作职责是加强工厂生产品质管理的 前提 第一节品管部岗位职责 一品管部工作职责 品管部工作职责包括品质制度的订立与实施品质活动的 执行与推动进料在制品成品品质规范的制定与执行制 程品质控制能力的分析及异常的改善制程品质的巡回检验与 控制客户投诉与退货的调查原因分析及改善措施拟订企 业品质异常的仲裁及处理量规检验仪器的校正与控制产 品开发与试制的参与不合格品预防措施的订立与执行供应 商品质能力的辅导供应商品质能力与品质控制绩效的评估 品质培训计划的制定与督导及执行品质成本的分析品质资

讯的收集传导与回复品质保证方案的拟定并推动全面品质 管理活动的进行 第1章.p65 Page 3 04-4-22, 10:03 Adobe PageMaker 6.5C/Win 工厂品质标准化管理操作规程 4 T he Operation Rules of Standardizing Management For Factory Quality 二相关人员工作职责 1 . 品质经理职责 (1)品质策划的发起者 (2)建立健全品质控制体系 (3)品质仲裁 (4)合约的品质确认 (5)公司品质代表 (6)公司品质执行效果的鉴定 (7)品质稽核的领导 (8)所属职能人员工作的督导 2. 品管科长职责 (1)品管计划的制订 ( 2 ) 协助品质部经理完成进出货检验职能 ( 3 ) 保存进料成品检验的检查测试报告 (4)品质稽核计划的制订参与推动 (5)向品质部经理提出控制进货成品检验中发现的不合格现 象再发生的方法及建议 ( 6 ) 分析进料成品检验的每日每周每月报告 ( 7 ) 客户投诉的调查处理及改善对策的提出

生产过程质量管理制度

生产过程质量管理制度 1.目的 对影响生产质量的主要因素或环节实施控制,使生产过程产品质量处于受控状态,确保生产出合格的产品。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厂产品生产检验的工序质量的控制。 3.定义 3.1过程: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一组彼此相关的资源和活动。 3.2生产过程:由生产管理人员组织作业人员,按产品技术文件工艺文件以及其他规定的要求,将原材料半成品加工成产品的过程。 3.3重要工序:指对产品质量形成过程有重要影响的工序,如腌制烘烤包装等。 4.职责 4.1生产科负责策划并确定生产资源,组织协调指导生产部门人员照章生产。4.2综合科参与并执行采购计划,对采购的及时性和质量负责。 4.3质管科负责对质量的监测。 5.要求 5.1生产计划 5.1.1根据市场生产的实际情况,制定车间详细作业计划。 5.1.2按照计划要求安排生产进度,并根据生产条件和生产情况调整生产进度,实施生产计划的动态维护。 5.2生产准备 5.2.1确保人员数目技能满足对应岗位要求。 5.2.2确保生产所要求的仪器设备工装工具都已配套齐备,并处于合格使用状态。 5.2.3按任务领料,并对生产物料进行必要的确认。 5.2.4确保生产环境满足工艺要求。 5.3工序控制 5.3.1生产管理人员按有效的工艺技术文件组织生产,操作人员按对应岗位的作业指导书或操作规范作业。 5.3.2对不同状态的产品作好分区隔离或标识。 5.3.3经检验合格的产品要及时转入下一工序或入库。 5.3.4及时将生产进展状况及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报告主管部门,确保生产过程受控。

5.4质量检验 5.4.1合理组织操作人员进行自检与互检,减少不合格品的发生。 5.4.2为了配合检验员工作,指定岗位的操作人员应按规定及时送检。 5.4.3依据检验程序进行检验。 5.4.4对于生产检验发现的不合格现象应标识返工或销毁。 5.5包装入库运输 5.5.1半成品检验合格按照包装工艺要求包装办理入库。 5.5.2产品储运应符合温度卫生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