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的魅力

中国书法的魅力
中国书法的魅力

中华书法的魅力

中国书法是中华民族的国粹,上千年来无数文人雅士为之醉倒,不断探索,当前国内外广大书法爱好者更掀起学习和收藏书法的热潮,为了更好地把中国书法艺术介绍给大家,在这里简要介绍中国书法的类别和欣赏的有关问题,让观众初步懂得中国书法的源流及其特点,懂得如何欣赏,增强对中华国粹的认识。

一、为什么中国书法是艺术

中国画是不是艺术的问题我们不会发生怀疑,可是对中国书法为什么会是艺术的问题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说清楚的。中国书法和别的国家的文字一样,都是写字,为什么只有中国书法能成为艺术呢。这涉及到书法艺术的本质属性问题。中国书法所以能成为艺术,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就可以搞清楚。(一)首先是书写的工具不同。毛笔是中国古代唯一的书写工具。毛笔有硬毫、软毫,有长锋、短锋,还有专门为了写大字的提笔、楂笔。毛笔书写的笔画具有粗细、轻重、方圆、枯湿、浓淡等等变化,这些变化有利形成韵律感、节奏感,这是艺术表现所需要的,硬笔是不具备这个功能的。毛笔的笔毫是棰形的,可以“八面出锋”,便于萦带、使转,有利书法作品的气韵贯通,有利表现书法的动感,字写出了动感就生龙活虎,具有生气。用毛刷刷出来的美术字虽然具有美感,但是它缺乏动感。毛笔能使线条圆润、厚重具有立体感和力感,力感是生气勃勃朝气向上的表现,有利表现书者的情感。毛笔所独有的功能是其它书写工具望尘莫及的。

(二)汉字有利书法艺术的造型

1.汉字形体独立。汉字基本是“方”的,真草隶篆大致如此,字的宽度大体相等,这样既便于横式排列,也便于纵式排列。纵式排列从上至下书写,有利书法的气韵贯通。拉丁文的字词长短不一,杂乱无秩,只能横式排列,谈不上气韵的问题。

2.汉字笔画纵横交错,相互穿插。为字的造型美提供了一个不可或缺的条件。拉丁字母形态简单,笔画交错少,线条单调,不便造型。艺术是忌讳雷同的,形态单调的拼音文字是不可能具有艺术感的。

3.汉字结构复杂,形态生动。汉字是由三百多个不同的组成部分构成的,而拉丁文只有二十多个字母。汉字组合形式复杂,有左右结构、左中右结构、上下结构、上中下结构、半包结构、全包结构、品字或倒品字等多种组合形式。拉丁文的字词都是从左至右横向拼合而成的。汉字笔画多寡对比强列,如“鑫”字24画,“一”字只有一画,这有利使字的大小、长短发生变化,使书法作品产生有疏有密,错落有致,形态各异的美。汉字还有为数众多的异体字,为艺术的变化提供了便利条件,如“秋”、“苏”的左右旁可以移位,左右结构的“鹅”字,可以写成上下结构的字。

4.汉字一字多体。汉字有真草隶篆,每种书体都还可以细分成若干种,这为书家选择艺术的表现形式提供了方便的条件。表现庄重可以选择楷书,表现古朴可以选择篆书;表现厚重可以选择隶书;表现活泼可以选择行书;表现奔放可以选择草书。尤其是草书最有利抒发书者的情感。另外草字的结构独特,很多楷书难以写好的字,草书往往将其变成好写好看的字,如草书把“城”字向右

的戈钩变成向左钩。草书口诀“玉出头为武”,就是这样来的,“哉”、“贼”、等字都是如此。

以上从客观方面进行了分析,那么在书家的主观方面是如何的呢?

(三)中国书法融入了书者的情感。中国书法所以能成为艺术,是书家在熟练掌握书法技法之后,在书法中融入了书者的情感,书家的审美意识,以及他的性格、学识、阅历等诸多方面会自觉不自觉地融入书法中去,使书法具有气韵、神采、意境,成为书家精神世界的外在表现。常说“字如其人”就是这个道理。

让我们举例来说明这个问题。古代书法家离我们很远,很难理解他们,我们对毛主席、周恩来总理、弘一法师这三个人物很熟悉,让我们看看他们的书法作品。你看毛主席的这幅《北国风光》气势宏伟;周恩来的作品端庄严谨;弘一法师的作品含蓄典雅这些作品不正是他们人格的画相吗?

由于毛笔这种书写工具和汉字所具有的独特性,加之书法家熟练地掌握了书法中的诸多的技法,技法和书家情感相互作用,使书法成为一种具有气韵、神采、意境的艺术。中国书法毫无疑问是艺术,而且是高深莫测的。

二、书法欣赏的有关问题

欣赏书法能淘冶人的情操,可以和书者达到心灵的沟通。下边我们看《兰亭序》,这篇作品是东晋王羲之和一些文人欢聚时,即兴所写的一篇诗集序文。这篇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的作品,气韵流畅,神采飞场,富有变化,这种变化既表现在笔画上,方圆兼备,形态生动。仅以撇为例,就有多种形态(以7-9行为例)。字的结构多变,二十多个“之”字无一雷同。这幅作品突出的特点是轻巧秀美。欣赏这样的作品,你就会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就象沉浸在愉悦的环境之中。

《祭侄稿帖》是颜真卿祭奠他惨遭叛匪杀害的侄子颜季明所写的一篇祭文。这篇书法作品饱含着书家对亲人的怀念和悲伤,对安禄山等叛匪的愤慨,在声泪俱下的情形下,一气呵成的,精湛的笔墨技巧和书者悲愤激昂的心情融织在一起,线条的抑扬顿挫就象心电图一样反映着书者的心绪。这不愧为“天下第二行书”。

书法作品首先是要看字写得好不好,是否有力感、韵律感,整体是否有气势。其次要看是否具有独特的风格。但是仅仅只有这些还不够,作为艺术品要表达出书者的情感,最起码要做到表现形式和书者所要表达的内容要统一,情感和笔调要协调。把小桥流水田园诗用巨幅、粗犷的形式表现,就会象林黛玉穿盔甲,显然不合适。古人云:书乃心画也。王羲之、颜真卿的这两幅书法艺术珍品都不是他们特意创作出来的,他们在书写时绝对不会想到要写出一篇留传千古的书法,而是在真情实感的驱使下自然而然形成的。艺术品可贵之处就在于自然天成。《兰亭序》是在十分喜悦的环境下写出来的;《祭侄稿帖》是在万份悲痛的情况下产生的。历史上形成这样两篇不同风格的神品并非巧合,正象宇宙有天地之分,万物有阴阳之别,人有内向、外向之异,这就必然会出现两个楷模。这是符合书法艺术发展规律的。

在欣赏书法作品时,每个人的感受会有不同,书法艺术,不象数理化只有一个唯一正确的答案,艺术是百花齐放的,是多元的。由于书家的性格不同,审美观存在差忌,就会使作品的风格各不相同。所表现的美有的雄浑,有的古朴,有的秀逸,有的潇洒,有的文静,有的老辣,有的端庄,有的险绝,各有特色。

历史上有名的碑帖,都是很美的书法作品。但是由于欣赏者的欣赏水平、欣赏角度不同,就会形成不同的看法。有的人喜欢碑的雄强,有的人喜欢帖的清秀,这是很正常的。

王羲之的《兰亭序》和《爨宝子碑》是同时代的两篇名作,一个清秀;一个雄强。雄强的作品力感外露,容易使人感受到力,清秀的作品力感内涵,好象是柔弱的女人,其实女人并不一定是弱的,有些女人就很利害、很刚强。这两幅作品都具有很强的力感,都很美,只不过力感的表现形式不同而已。

美有外表的美和内在的美之分,就象当代选美一样,美的模特不仅要具备五官端正、身材苗条的外在美,还要具备学识丰富、道德高尚的内在美。书法作品首先要具备笔画精良、结构稳妥、章法合理这些外在美的条件,还需要具有力感、气韵、神彩、意境的追求。只有外表的形式美,浅薄而缺乏内涵的书法作品就不耐看,就象脸蛋漂亮的蠢女人,这种“美”就失去了意义。搞书法艺术的人除了要苦练基本功,熟练掌握传统技法以外,还要锤炼“字外功”才能创作出精品,就是这个道理。

三、中国书法的种类

书法在久远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民族艺术,具有鲜明的特色和深厚的传统。一般说书法分为篆隶楷行草五种书体。书体是和字体是密切相关的,书体是按字体的形状来创造的。有什么样的字体就有什么样的书体,但是书体是有选择的,是选择美的字体的字形作为书法的载体。有些书法爱好者不懂得这个道理,在书法创作时按照字意去画字,把“山”字画成山的形,把“水”字画成水波的样子,这是违背书法艺术创作规律的。还有的脱离汉字的字形去抽象创作,让欣赏者看不懂,这也是站不住脚。下边我对书体加以介绍:我们的先祖曾用结绳记事,后来用利器刻划符号,考古学家在大约六千年的陕西省半坡村遗址,发现新石器时代陶片上有符号刻纹,距今五千多年的一些陶器上,刻有像太阳、月亮和山峰的象形符号,或称“图画文字”。这些“文字”差异很大,经过几千年的积累、规范逐渐走向统一。

(一)篆书篆字分为大篆、小篆两种。

1.大篆

(1)甲骨文。是最早的文字,是(距今3千年)殷商时期,先民们预测凶吉祸福,记载占卜、祭祀等活动,刻在龟骨、兽骨上的文字。甲骨文在历史上曾经失传过。直到公元1899年才在中药“龙骨”中被学者发现,以后在河南安阳古殷都废墟中陆续大量发掘出来,共有十多万片,在四千六百多个甲骨文单字中,已经辨识了一千七百多个。

镜头:对着甲骨文毛笔书丹的痕迹。安阳古殷都废墟遗址,及相关场地。

(2)钟鼎文。是在青铜器时代的商周,铸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又称为金文,钟代表乐器,鼎代表礼器。周宣王时有位姓籀的太史对当时的文字进行了整理。籀文就是指钟鼎文,是真正的大篆,

(3)石鼓文。是战国时代秦国刻石。石鼓共十个,形似鼓状,今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馆。

镜头:对着故宫石鼓文。

2.小篆。李斯刻石。

早期文字处在初创阶段,尤其是甲骨文还不规范,一个字有多种写法,字中象形的成份较多,如其中的“马”字。

秦始皇统一文字后,小篆的写法就统一了。小篆字的结构成纵势,布白对称匀称,用笔中锋圆转,线条粗细变化不大,具有遒劲、圆润的美,被称为玉箸篆,象玉质的筷子。

相传在秦朝时篆字就有若干种。有鸟、虫、蛇头篆,这些篆书的起笔处画有鸟、虫、蛇头的形状。书法艺术不是具象的再现客观事物,而是抽象的艺术。因此,这类书体只能在历史上昙花一现,不能成为真正的书法艺术。就篆书的艺术而言钟鼎文、石鼓文结构奇古,融入了先民质朴的美,更受后人所喜爱。周宣王时的《毛公鼎》上共有32行,497字的铭文,是金文作品中的佼佼者。此外,《大盂鼎》、《散氏盘》也是金文中的上乘之作。

(二)隶书

隶书的代表作品主要有:汉《张迁碑》、《礼器碑》、《史晨前后碑》、《乙瑛碑》、《石门颂》等。早在秦以前的竹简上就有隶书的初形,经过长期演化,当汉代发明和运用纸张以后,书写不再受窄长的竹木简的限制,毛笔的性能得到充分的发挥,隶书突破了秦篆单一中锋运笔,笔法很丰富,中锋和侧锋,方笔和圆笔,藏锋和露锋各显神通。笔画具有波、磔之美,最有代表性的是“蚕头”、“燕尾”的笔画,这样的线条标明当时的书家在观念上是要破除整齐划一的单调,求生动活泼的多样。在字的结构上改变了小篆拟横扬竖的趋势,字势向横向伸展,成熟的汉隶在书法史上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把汉字的基本型态确立下来了。隶书的总体风格是严整壮阔而又舒展灵动。

(三)草书

草书分为章草、今草、狂草。

1.章草的代表作有吴皇象《急就章》、《文武将队帖》、晋索靖《月仪帖》

草书是早于楷书的书体,章草始于篆书向隶书演化的过程中,隶书对章草的影响大些,所以又把章草称为草写的隶书。章草的代表人物:汉代有史游、杜度、崔瑗、张芝、张旭、等人,三国有皇象、索靖等人。

2.今草的代表作很多,最有名的有,晋王羲之《十七帖》、唐朝孙过庭《书谱》等。今草是从章草繁衍而来的。汉代张芝对创立今草起了很大作用,被称为“草圣”。很可惜的是,现今没有他的墨迹。“今草”之名,是晋代为了和章草相区别起的名。历代很多书法名家都善今草,黄庭坚、赵孟、鲜于枢、祝允明、文征明、徐渭、张瑞图、傅山、王锋等书法大师都留下了许多墨宝。

草书笔画省略,相互萦带,便于快捷书写,以符号代替偏旁部首,既具有法度的规范性,又具有极大的灵活性。是最善表达书者情感的书体。

3.狂草最有名的有唐朝张旭《古诗四帖》、唐朝怀素《自述帖》

狂草字的写法和今草是一样的,不同的是写得狂放,连带、省略更多,最能体现书者狂放的性情。史称“颠张醉素”,是讲张旭、怀素常在醉酒后,笔飞墨舞,其狂草线条流走飞动,结体险绝,谋篇奇特,尤如夏云变幻莫测,痛快淋漓。

(四)行书

分为行楷和行草。

1.行楷。如:东晋王羲之《兰亭序》现代见到的王羲之的很多书法碑帖,并不是他的原迹,多是由后人临摹或集字而成的。王羲之的原迹多数随葬在唐太宗墓中。唐李邕《麓山寺碑》、宋黄庭坚《松风阁诗》、宋米芾《苕溪诗卷》、元赵孟《洛神赋》、明文征明《醉翁亭记》等

2.行草。如:晋王献之《鸭头丸帖》、《中秋帖》、唐颜真卿《祭侄稿帖》,行书是界于楷书和草书之间最适用的一种书体,接近于楷书的称为行楷,接近于草书的称为行草。行草是王献之创立的书体,《鸭头丸帖》是他行草的代表作。真迹现存于上海博物馆。行书碑帖众多。

(五)楷书

楷书是最晚形成的字体,始于汉末。汉钟繇《宣示表》、钟繇《荐季直表》、北魏《张猛龙碑》、晋《爨宝子碑》、晋王羲之《乐毅论》、晋王羲之《黄庭经》。关于黄庭经,有一段传说:山阴一道士知王羲之爱鹅,以白鹅换《黄庭经》,所以此帖又称《换鹅帖》。晋王献之《洛神赋十三行》、南朝《爨龙颜碑》、唐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唐颜真卿《勤礼碑》、唐柳公权《神策军碑》《玄秘塔碑》。钟繇对创立楷书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钟的真迹,早已失传,《宣示表》是晋唐人临摹的。用笔质朴浑厚,雍容自然。体势尚存隶意。魏碑和《爨宝子碑》、《爨龙颜碑》都属早期的楷书,以方笔为主,开雄强古朴之风。楷书到晋代就完美了。唐朝将楷书规范化,唐楷法度严谨,结字端庄。端庄并非横平竖直的呆板,细心的欣赏者可以看到书者微妙而又协调的变化。如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潜藏丰富的内涵。

四、书法作品的幅式

书法作品装裱起来用于悬挂或收藏的幅式基本有两大类:

(一)卷式作品

1.手卷。这种形式源於汉以前的竹、木简,阅览时展开,收藏卷起来。

镜头:对着手卷和竹、木简。卷起来和展开的。

当汉代发明纸以后,纸张代替了竹、木简,仍沿用横条式的幅式,将其装裱起来就是手卷如《兰亭序》、《祭侄稿帖》、《书谱》。卷式作品是不悬挂的,这种形式现在还在沿用,《》就是。

2. 横幅。横幅一般比手卷短一些。它既可以悬挂,也可以卷起来收藏,还可以装在镜框里。横幅适用于墙面高度不大的现代居室。如《》、《》。

(二)轴式作品

竖式的作品下部安有轴和轴头,统称为轴式作品

当书法主要用于欣赏时,就要悬挂起来,这就促进了装裱术的发展,宋代以后,就变成以竖向展开为主的幅式。常见的轴式作品有以下几种:

1.中堂。是指悬挂在厅堂正中的作品,左右常辅以楹联相配。中堂也可悬挂在客厅、书斋、居室较大墙面的正中,是竖式作品中最大的一种,常以四尺、六尺、八尺的整张宣纸进行创作。如《》。

2.楹联。是以对联为内容的一种对称的书法幅式,是最具民族特色的。常悬挂在殿堂、庙宇、门楹等处。有的联句很长如昆明湖上的长联。

镜头:对着故宫、庙宇、昆明湖长联。

3.条幅。尺寸大小不等,凡长与宽的比例等于和大于3:1的均可称为条幅。是常见的幅式。如《》。

4.屏条。是由若干幅作品并列悬挂组成的。适合较大墙面。如《》。

(三)其它幅式作品

5.斗方。是四边周长相等的书法作品。它既可以裱成轴式,也可以裱成卷式,还可以装在镜框里。

6.册页。是按书本的形式装裱成册的一种形式。

7.扇面。是指书写在扇上的作品,是种古老的形式,相传王羲之就为老妪书扇。也可以书写在按扇的形状裁制的纸上,可以托裱成轴式、卷式,也可以装在镜框里。

五、书法作品的印章

在书法作品中一般都要盖印。印章是书法作品中唯一色彩鲜艳的部分,具有鲜明、醒目的特点。它占的位置不大,却象万绿丛中一点红,能使整幅作品的精神为之一振。书法作品铃印始于宋朝苏东坡,迄今有千余年的历史,这是中国独有的艺术特色。好的书法作品加上好的印章如锦上添花。印章它可以起到证实的作用,调和色彩和调整布局的作用。印章分为朱文印又称阳文印,即所刻的字是凸的;白文印又称阴文印。姓名、字号的印称为名章,其余的印称为闲章。闲章的文字内容较广,主要有斋馆名、籍贯地名、时间和生肖图象等具有标示的内容。也有的是成语、格言、警句。闲章并不闲,从闲章能窥视书者的兴趣、爱好、抱负,能起到引导欣赏者对作品深层的理解。闲章居于不同位置其名称也不一样,盖在作品右上方的印称引首印。盖在较长的作品右边中间的印称腰印。盖在作品右下角的称为压角印。印的大小、搭配、所盖的位置都是很有讲究的。书法用印基本上刻的是篆字,这增添了古朴之气。

六、书法作品的款识

在书法作品中一般都要落款。书法作品和国画都有落款。落款是指画面和正文以外的文字内容。现今留存的晋以前的书法作品,都没有落款,幅式多是横的,常以尺牍、诗卷、手扎或以其它实用的书法形式出现,那时的书法还没有脱离实用的范畴。当把书法作品装裱悬挂起来,用于欣赏时,自然就要标明书法作品的作者和标明书写内容的出处,宋以后,各种幅式逐渐流行,款识才作为书法作品章法的组成部分。

款识中标明作品是给谁的那部分文字称为上款,标明是谁创作的称为下款。较长的款还可以标明作品的标题、创作时间、地点等。款识有注释作用能对作品予以补充,从而增添情趣。有的大幅国画是书法家合作创作的,由书法家在画面题款。

款字的书体、大小、位置以及和作品如何搭配,都会影响到作品的艺术效果。在欣赏书法时,款识常是鉴别作品优劣、真伪的一个重要方面,临摹他人的作品,往往会在落款时露出马脚。

书法,中华民族之国粹。纵观华夏历史,曾出现过多少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书法名家:颜真卿,柳公权,孙过庭,欧阳询,米芾,王氏父子……等等,这些书法名家在历史的长河里灿若群星。每当我们凝视那一幅幅的大气之作,犹如登高山仰观风舒云卷,临沧海遥望白浪生烟,那一尺一幅,一方一帖的狭小天地间的

笔墨之势,无不能激活你境外有境,天外有天的飞翔想象,另人窥不胜窥,赏不胜赏。

书法名家之作,无论是字与字之间的处理关系,还是整幅作品的谋篇布局,从墨的神韵,到字的结构,它们即有承接前人的血脉,又有自己的风格和特点,那坚拔的骨骼,俊美的轮廓和丰满的品貌,有疏密,有揖让,有动势,有跌宕,如翩翩舞姿,串串音符,不仅能见其态,还能闻其声,让人叹为观止。

一幅书法作品中包含着动与静,刚与柔,舒与敛,虚与实等阴阳对立的统一。书者不仅要追求字的外形的美观,更要追求内涵的美满。

书法练习,不是简单的写字,而是通过用笔结构,章法以及诗歌,文章,警句的内容,来寄托书者的情感与思想。

我们在行笔时讲:“心手达情”,就是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倾注到作品中去,使得观赏者可通过书法作品,看到书者的精神境界,“书如其人”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书法不但要把你的书写的意思表达清楚,还要在你的字里行间感觉到你的性情,内涵与情感变化。由此,要求书者有更高一层的渗情入法,法融于情的艺术修养和道德修养,要具有深厚的字外之功。

还值得一提的就是读帖,它不仅能让我们在临摹中走出来,站在更高的角度审视前人的风骨美韵,还能广记博取领悟诸家之长。

但凡一个成功的书家,不论是真草隶篆,无不是用墨有规,运笔有矩,仅凭根基薄弱的随意性是练不出旷世绝品的,而这和书家渊博的知识,不懈的努力和超人的悟性是分不开的。

另一方面,书法也是一种高尚的艺术享受,它可以愉悦心情,陶冶情操,修心养性,还有助体质锻炼,减少疾病,有益健康。自古以来就有“寿从笔端来”的说法,书法的练习,能使人从紧张,繁忙的环境中解脱出来,也能使人从闲散中调动起来,起到调节心理平衡的作用。

当你铺开宣纸,拿起毛笔,开始从临摹到创作,尽情地挥毫时,当你从诗词歌赋中体会人生,陶冶情感,吸取艺术营养时,就能从杂念丛生的现实环境中超脱出来,进入不浮不躁的凝神入境状态。此时,大脑神经的兴奋与抑制得到平衡,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得到促进,从而调节了精神注意力,调节了生活节奏,调节了思绪与心情,并且,通过调节来寻找人生的平衡。

书法天地,一个清新,广阔,博大的艺术绿野,此时正在用它那特有的魅力,等待我们去舒展才智,纵笔驰骋……

书法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及作用

书法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及作用 苏小平 一、书法的概念和发展历史。 书法,从广义讲,是指语言符号的书写法则。换言之,书法是指按照文字特点及其涵义,以其书体笔法、结构和章法写字,使之成为富有美感的艺术作品。 书法的起源 本来我国文字在殷周时代就具有艺术风味。殷代的甲骨文除了刀刻的“刻辞”以外,还有用笔写的“书辞”。西周的金文(铜器铭文)在铸造之前,先要写好字迹。其中有好些作品字体美观,可以说出于当时无名的书法家之手。但是,有意识地把文字作为艺术品,使文字艺术化,是从春秋末期开始的。春秋末年吴、越、蔡、楚等国往往在作为仪仗用的兵器上,镌刻(或者错金银)美术字体。它和当时的草率字体正好相反,力求工整美观,或者在笔画上加些圆点,或者故作波折,或者在应有的笔画之外附加鸟形的装饰。这就是“鸟篆”、“虫篆”或“缪篆”的起源。战国时代除了广泛应用的草篆以外,许多重要铜器铭文都用工整的篆书,讲究美观。例如战国初期韩国制作的编钟,所有铭文都先划好方格,在方格内写着工整的篆书,很是精美。河北平山中山王墓出土铜器铭文也都是工整的篆书。这就是书法的起

源。 书法的发展 从商代后期到秦统一中国(前221年),汉字演变的总趋势是由繁到简。然而书法的艺术性却随着书体的嬗变而愈加丰富起来。 秦始皇兼并天下后,统一全国文字,称为秦篆,又叫小篆,是在金文和石鼓文的基础上删繁就简而来。相传李斯就是个书法家,“号为工篆”,许多刻石和十二“钟鐻金人”的铭文都出于他的手笔(《水经?河水注》引卫恒《叙篆》)。从这时起,作为书法艺术的文字和作为应用工具的文字,分别遵循着各自的道路而向前发展。 汉代是汉字书法发展史上关键性的一代。两汉三百余年间,书法由籀篆变隶分,由隶分变为章草、真书、行书,至汉末,我国汉字书体已基本齐备。隶书承上启下,上承篆书,下启楷书,是一个质的转变和过渡。此时也出现了一批优秀的书法家如:张芝、蔡邕、崔瑗、史游。张芝善章草,后脱去旧习,省减章草点画、波桀,成为“今草”,张怀瓘《书断》称他“学崔(瑗)、杜(操)之法,因而变之,以成今草,转精其妙。字之体势,一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血脉不断,及其连者,气脉通于隔行”。晋王羲之对汉、魏书迹,惟推钟(繇)、张(芝)两家,认为其余不足观。对后世王羲之、王献之草书影响比较深。蔡邑除通经史,善辞赋等文学外,书法精干篆、隶。尤以隶书造诣最深,名望最高,有“蔡邕书骨气洞达,爽爽有神力”的评价。蔡邕因负盛名,所以后世把一些碑刻和论著附合成蔡邕名义的伪作也不

中国书法名词解释大全(1)

中国书法名词解释大全 时间:2010-10-20 17:57:12作者:书法欣赏来源:书法欣赏查看:5515评论:0 内容摘要:书法名词解释书法:中国的传统艺术之一。通常以毛笔为书写工具,讲究执笔,运笔,用墨,点画,结构,分布(行次,章法),风格,韵味等。笔法,笔势,笔意是书法艺术的三大要素。书法家运用书写的技法,以独特的形式表现内心的感情,创造美的意境。中国的书法艺术,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是世界艺... 书法名词解释 书法: 中国的传统艺术之一。通常以毛笔为书写工具,讲究执笔,运笔,用墨,点画,结构,分布(行次,章法),风格,韵味等。笔法,笔势,笔意是书法艺术的三大要素。书法家运用书写的技法,以独特的形式表现内心的感情,创造美的意境。中国的书法艺术,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日本称书法 为“书道”。 法书: 指有规则,有法度,具有较高艺术水平因而可作学习范本的书法作品。通常称 他人书作为“法书”时,则含有尊重之意。 翰墨: 与“笔墨”同义。翰,原指羽毛,借指毛笔,文字。翰墨,即笔和墨,借指文章,书,画等。 真迹: 由名家亲自书写或绘成的书画作品。 甲骨文: 殷商时代刻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最早发现于河南安阳小屯村殷王朝都城遗址,故又称“殷墟文“。因使用刀刻,而称”契文“;因刻于龟甲或兽甲之上,而称”龟甲文“;因文字为记载占卜,祭祀之类活动,而称”卜辞“。是可辨识的最古的汉字。 金文: 殷商至汉代铸在或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因铜在古代称金,故程“金文”。古代铜器一般分礼器和乐器两类,礼器作祭祀用,以鼎为代表;乐器作演奏用,以钟为 代表。古代以钟,鼎代表所有铜器,故金文又称“钟鼎文”。 石鼓文: 指唐初在今陕西宝鸡三原发现的十块鼓形石头上所刻的文字。石鼓,为鼓形的石头,非石头制作的鼓。据近人考证,石鼓为公元前八世纪秦人所制,文字为秦人 所刻。十块石鼓每块上刻一首四言诗,记载秦国国君狩猎情况,故又称“猎”。石鼓文是已发现的我国最早的刻石文字。 籀文: 又称“籀(zhou)书”,“大篆”。是介于甲骨文于小篆之间的一种字体。相传周宣王太使籀作大篆,故取籀为名。石鼓文为籀文的代表作品,故石鼓文又称为“籀 文”。 大篆: 广义指小篆以前的甲骨文,金文,籀文和春秋战国时期通用的六国文字。狭义专指籀文。 小篆: 又称“秦篆”。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通用的字体。相传是李斯在大篆基础上加以整理,简化而创制的。小篆的特点是形体偏长,线条园匀齐整。今存的<<泰山刻石>>, <<琅琊台刻石>>,<<秦始皇诏版>>等皆为小篆代表作。 玉箸篆: 篆书的一种,仅指小篆而言,其特点是笔道圆润温厚,形如玉箸。此种篆书始于秦代。后亦有一“玉箸”形容书家用笔圆浑遒劲者。 铁线篆: 小篆的一种。因用笔圆活,细硬如铁,笔道如线而得名。如唐代李阳冰的篆书,书法史上即称之为“铁线篆”。 隶书: 又称“佐书”,左书“,”史书“。隶书是由篆书简化演变而成的一种书体。其特点是将篆书的圆转变为方折,形体取横势。隶书开始形成于战国晚期,汉魏时成为通用字体。隶书

答案中国书法史(DOC)

1 书法定义的要点不包括()。 ?A、 ?B、 ?C、 ?D、 我的答案:D 2 日本的文字有平假名和片假名,他们是中国古代()的转写。?A、 ?B、 ?C、 ?D、 我的答案:B 3 以下哪个国家不属于汉字文化圈。() ?A、 ?B、 ?C、 ?D、 我的答案:C 4 从广义上讲,书法就是书写文字的方法。() 我的答案:√ 5 一个概念内涵丰富了,外延也会随之扩大。() 我的答案:X 1

仰韶文化代表的是()早期的考古学文化。?A、 ?B、 ?C、 ?D、 我的答案: 2 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采用的文字是()。?A、 ?B、 ?C、 ?D、 我的答案:A 3 书法艺术的自觉时期大约可以划在()时期。?A、 ?B、 ?C、 ?D、 我的答案:D 4 甲骨文是中国最早的文字。() 我的答案:√ 5 书法的历史就是文字的历史。() 我的答案:× 1 奚仲发明了()。 ?A、

?C、 ?D、 我的答案:D 2 埃及最古老的文字是()。 ?A、 ?B、 ?C、 ?D、 我的答案: 3 下列关于汉字起源的说法错误的是()。?A、 ?B、 ?C、 ?D、 我的答案: 4 《诗经》是十三经之首。() 我的答案:X 5 后稷是西周人的祖先。() 我的答案:√ 1 以下属于南宋著名学者郑桥的作品是()。?A、 ?B、 ?C、

我的答案:D 2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是()主张的观点。 ?A、 ?B、 ?C、 ?D、 我的答案:C 3 八卦由八种卦相来象征着天地八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其中乾代表()。?A、 ?B、 ?C、 ?D、 我的答案:B 4 文字是用来记录语言的一种工具。() 我的答案:√ 5 文字是一个民族、一个部落甚至是一个人可以创造的。() 我的答案:× 1 在()发现了丁公陶文。 ?A、 ?B、 ?C、 ?D、 我的答案:C

中国传统文化——书法

中国传统文化——书法 在书法的萌芽时期(殷商至汉末三国),文字经历由甲骨文、古文(金文)、大篆(籀文)、小篆、隶(八分)、草书、行书、真书等阶段,依次演进。 在书法的明朗时期(晋南北朝至隋唐),书法艺术进入了新的境界。 由篆隶趋从于简易的草行和真书,它们成为该时期的主流风格。 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出现使书法艺术大放异彩,他的艺术成就传至唐朝倍受推崇。 经历宋、元、明、清,中国书法成为一个民族符号,代表了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和民族文化的永恒魅力。 中国传统文化——书法发展历程秦代书法:各国文字差异很大,是发展经济文化的一大障碍。 秦始皇兼并天下,臣相李斯主持统一全国文字,使之整齐化一,这在中国文化史上是一伟大功绩。 秦权上刻制的小篆秦统一后的文字称为秦篆,又叫小篆,是在金文和石鼓文的基础上删繁就简而来。 隶书的出现是汉字书写的一大进步,是书法史上的一次革命,不但使汉字趋于方正楷模,而且在笔法上也突破了单一的中锋运笔,为以后各种书体流派奠定了基础。 秦代书法,在我国书法史上留下了辉煌灿烂的一页,是中华民族无穷智慧的结晶。

汉代书法:从公元前二零二年到公元二二零年四百二十六年,是汉字书法发展史上关键性的一代。 汉代分为西汉和东汉,两汉三百余年间,书法由籀篆变隶分,由隶分变为章草、真书、行书,至汉末,我国汉字书体已基本齐备。 隶书是汉代普遍使用的书体。 在隶书成熟的同时,又出现了破体的隶变,发展而成为章草,行书,真书也已萌芽。 唐代书法:整个唐代书法,对前代既有继承又有革新。 初唐书家有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薛稷、陆柬之等,此后有创造性的还有李邕、张旭、颜真卿、柳公权、释怀素、钟绍京、孙过庭。 唐太宗李世民和诗人李白也是值得一提的大书家。 楷书、行书、草书发展到唐代都跨入了一个新的境地,时代特点十分突出,对后代的影响远远超过了以前任何一个时代。 宋代书法:从公元960 年至1279年,三百多年间,书法发展比较缓慢。 宋初的书法,是宗"二王"的。 此后《绛帖》、《潭帖》等,多从《淳化阁帖》翻刻。 米芾《书史》所指出的"趋时贵书"也造成了宋代书法每况愈下。 宋室南渡之后,如《书林藻鉴》讲:"高宗初学黄字,天下翕然学黄字;后作米字,天下翕然学米字;....盖一艺之微,苟倡之自上,其风靡有

中国书法技法大全教学视频 全集

中国书法技法大全教学视频全集 中国书法技法大全教学视频详情 在线播放和下载地址:[ 无需安装任何插件即可快速在线观看和下载] 经典毛笔字字体书法教程01 经典毛笔字字体书法教程02 经典毛笔字字体书法教程03 经典毛笔字字体书法教程04 经典毛笔字字体书法教程05 经典毛笔字字体书法教程06 经典毛笔字字体书法教程07 经典毛笔字字体书法教程08 经典毛笔字字体书法教程09 经典毛笔字字体书法教程10 经典毛笔字字体书法教程11

经典毛笔字字体书法教程13 经典毛笔字字体书法教程14 经典毛笔字字体书法教程15 经典毛笔字字体书法教程16 经典毛笔字字体书法教程17 经典毛笔字字体书法教程18 经典毛笔字字体书法教程19 经典毛笔字字体书法教程20 经典毛笔字字体书法教程21 经典毛笔字字体书法教程22 经典毛笔字字体书法教程23 经典毛笔字字体书法教程24 经典毛笔字字体书法教程25 经典毛笔字字体书法教程26 经典毛笔字字体书法教程27 经典毛笔字字体书法教程28 经典毛笔字字体书法教程29 经典毛笔字字体书法教程30 经典毛笔字字体书法教程31 经典毛笔字字体书法教程32 经典毛笔字字体书法教程33

经典毛笔字字体书法教程35 经典毛笔字字体书法教程36 经典毛笔字字体书法教程37 经典毛笔字字体书法教程38 经典毛笔字字体书法教程39 经典毛笔字字体书法教程40 经典毛笔字字体书法教程41 经典毛笔字字体书法教程42 经典毛笔字字体书法教程43 经典毛笔字字体书法教程44 经典毛笔字字体书法教程45 经典毛笔字字体书法教程46 经典毛笔字字体书法教程47 经典毛笔字字体书法教程48 经典毛笔字字体书法教程49 中国书法技法大全教学视频内容简介: 学写一手好看的毛笔字不仅仅需要最初学习的领悟能力与天赋,更是需要长时间坚持不懈的练习,从最基础的楷书开始练起,基本上掌握一种字体的数学技法之后其它字体

中国书法艺术与传统文化

中国书法艺术与传统文化 金开诚 中国书法艺术是在中华大地上土生土长,地地道道的民族传统艺术。在其生成和发展的过程中,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始终难解难分。当然,中国传统文化对古往今来中国的人文、历史乃至一切事物都有深刻的渗透与影响,但那影响毕竟在逐渐淡化。唯独书法艺术的情况不一样,它至今仍是从头至尾、从里到外,始终保存着地道的中国作风与中国气派,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体现和辉煌标本。因此,学习中国书法并进而从事书法艺术创作的人,必须要有较为深厚的传统文化修养,也要对传统文化有比较深刻而全面的认识,这样才能切切实实地感受、理解、把握、再现中国书法艺术的精髓和奥妙。今天我讲两个问题:先讲传统文化对书法艺术的生成发展给了些什么;反过来再讲书法艺术对传统文化回报了什么。 现在先讲第一个问题。 传统文化为书法艺术提供的东西,可分为“硬件”与“软件”两方面。 “硬件”的第一项就是汉字。汉字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伟大的创造之一,它对于中国书法艺术的生成和发展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 为了说明这个重要性,首先必须明白中国书法艺术的性质,最好要下一个明确的定义。我在1972年给北大中文系的学员讲书法艺术时提出了一个定义。即“中国书法艺术是以汉字为素材的造型艺术”。又作了一点具体解释,即“中国书法艺术是对汉字进行艺术加工,使之成为美学形象的艺术”。在这个定义中,“素材”这两个字还要作一点解释,它包含材料与题材两重含义,还是有别于其他艺术的。例如人像石雕艺术,是用石头来雕塑人像的艺术,那么,它用的材料就是石头,而用的题材则是人物。书法艺术与此不同,它的材料用的是汉字,它的题材仍然是汉字。对汉字加工创造而成的艺术形象,仍然是汉字的形象,而不是别的形象。当然这艺术形象中可能包含丰富的意味,但它们仍然是人物或山水的形象。 汉字既是材料,又是题材,可见它与中国书法艺术的关系是何等密切。既然如此,学习书法首先应该对汉字有些研究,至少要能准确地识字,不能写错别字,更不能是文盲:文盲完全可能成为别的艺术家,却绝对成不了书法艺术家。有人认为书法只是线条的艺术,错别字也有线条,所以写错了也没关系。这种想法不对。书法即使仅仅是线条艺术,那至少也是汉字的线条艺术,不能把汉字写错,犹如画人物画个美人,你不能把她画成瞎了眼睛掉了牙,因为美人总是“明眸皓齿”,古今中外的美人,没听说那个是瞎了眼睛掉了牙的。 汉字在其长期流传中,与史事、人文乃至自然风物等等发生了复杂而丰富的联系;于是在人们心目中,便觉得似乎有某种意味凝结在文字符号上面。其实这是人的心理对文字符号与其“所指”之间的关系有了惯性的反映(心理学上称为“暂时神经联系”)。简单地说,就是你看到某个字和词,会产生某些联想或想象,甚至有某种情思的轻微波动。在语言学上,这就是“语感”的一种表现,“语感”包括

《 中国书法全集》108卷目录 启功 主编

《中国书法全集》108卷目录       启功主编 《中国书法全集》目录 01、中国书法全集(1)甲骨文卷 02、中国书法全集(2)商周金文卷 03、中国书法全集(3)春秋战国金文卷 04、中国书法全集(4)春秋战国刻石简牍帛书卷 05、中国书法全集(5)秦汉简牍帛书卷一 06、中国书法全集(6)秦汉简牍帛书卷二 07、中国书法全集(7)秦汉刻石卷一 08、中国书法全集(8)秦汉刻石卷二 09、中国书法全集(9)秦汉金文陶文卷 10、中国书法全集(10)三国两晋南北朝碑刻摩崖卷一 11、中国书法全集(11)三国两晋南北朝碑刻摩崖卷二 12、中国书法全集(12)北朝摩崖刻经卷 13、中国书法全集(13)三国两晋南北朝墓志卷 14、中国书法全集(14) 15、中国书法全集(15) 16、中国书法全集(16)北朝造像题记卷一 17、中国书法全集(17)北朝造像题记卷二

18、中国书法全集(18)王羲之王献之卷一 19、中国书法全集(19)王羲之、王献之卷二 20、中国书法全集(20)魏晋南朝名家卷 21、中国书法全集(21)欧阳询虞世南卷 22、中国书法全集(22)褚遂良卷 23、中国书法全集(23)李邕卷 24、中国书法全集(24) 25、中国书法全集(25)颜真卿卷一 26、中国书法全集(26)颜真卿卷二 27、中国书法全集(27)柳公权卷 28、中国书法全集(28) 29、中国书法全集(29) 30、中国书法全集(30)隋唐五代墓志卷 31、中国书法全集(31) 32、中国书法全集(32)蔡襄卷 33、中国书法全集(33)苏轼卷一 34、中国书法全集(34)苏轼卷二 35、中国书法全集(35)黄庭坚卷一 36、中国书法全集(36)黄庭坚卷二 37、中国书法全集(37)米芾卷一 38、中国书法全集(38)米芾卷二 39、中国书法全集(39)

浅议中国书法文化的发展之路

浅议中国书法文化的发展之路 中国书法的艺术价值毋庸置疑得到了世界的认同,特别是在东南亚各国,中国的书法艺术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反观中国本土,书法文化的发展却因市场的冲击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发展速度远远落后,特别是在青少年一代,对书法文化的认知以及认同度已基本上白纸一张。键盘的普及、传统文明在物质文明的冲击下日渐消退,使得我国的书法文化发展受到了严重制约。 书法文化发展的停滞不前,社会基础的不厚实,发展速度的缓慢,这些问题的产生既有社会转型期存在的客观原因,也有从事书法文化工作者对待书法文化发展认识的过于狭隘的主观原因。 市场经济的发展,广大群众涌现出来的对物质文明的追求的狂热,书法文化创造社会价值的难于再生性,以及具体到键盘对书写的冲击,都对书法文化的良性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困惑。书法文化工作者在尝试了艺术精英化和平民化二种与市场面和心不和的极端之路失败之后,再一次把书法文化“归隐”起来,进入了与社会半隔绝的路子,其结果,自然依旧带给了我们更大的困惑。在街道巷尾,一听到谈起书法艺术、谈起书法名字、谈起书法秩事,无人会认真听你的说讲,给你的评价也只有简单的三个字“老学究”,不管你是真老还是假老。说起中国书法文化的发展,不管是精英化也好,平民化也好,都只是一种形式的改变,其实质并未变,改革、与时俱进只停留在口号上,成了一种美丽的空谈,书法反而更加艺术化,社会化的价值并未得到明显的提升。书法文化也是一种社会文化,其包含的内容该分为狭义书法文化和广义的书法文化。 狭义的书法文化是指现在书法文化工作者追求的字体笔画及字体结构上的美的文化,这是一种形体上的美,是一种纯艺术的文化。广义上的书法文化应该包括了更多,具有特有的书法文化内容,包涵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美的内容,其作用除却艺术追求以外,还包括社会人对美德、好的品质等精神方面的追求。发展书法文化,应该做到定位准确,认识到书法文化的最终作用是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发展,批判地继承中国传统文明。所以,书法文化的发展之路最根本的还是要走与社会相结合的路子。 也许有人会说,有这种可走的路子吗?作为一名浅薄认识的书法爱好者,我以为有这样的一条路子。而这种路子也不是先创性的,它是有例可依的。这个例子,就是中国佛家文化的发展之路。中国佛家文化发展在现阶段虽无李唐时迅速,但相比之前几十年,其发展速度可以说是相当快的,也是相当成功的。佛教文化的成功,既没有走平民化之路,更没有走精英化之路。拿一部《金刚经》给那些推崇佛学理念的平民来说,根本就无法看明白,更无法看懂,实质上,也并不要那些佛家信徒们理解《金刚经》,要的就是在传播《金刚经》内容时,信徒们能与佛家弟子的讲解产生共鸣,既是实现佛家弟子讲解的佛家学术的传播价值。这种传播文化方式,既有精英化的成分,也有平民化的成分,二者有效结合在一起,实现了与社会与市场的有效结合,也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发展空间。而这些不正是我们书法工作者所要追求的吗?看看佛家弟子们,他们所做的事情大多是向广大信徒传播佛家的精神文化内涵,并未着重去追求对哪部经书的研究,这反倒更实现了发展的有效转型,且虽未把研究经学作为发展的重点,但经常的研究却依然有了很大的发展,这就是我们所以学习的成功例子。 中国书法的文化之源是中国传统文化,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文化思想却很难在书法文化空间中得到有效体现,更是难于把这些好的文化思想与市场经济实现良性接轨,导致发展空间严重受限。 书写,原本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虽然改革开放的巨大发展,电脑键盘对书写形成了巨大的冲击,但相比于佛家的群体而言,书写群体之大、空间之大,也是佛家

张旭光书法讲座 (1-42集)

张旭光书法讲座(1-42集) 张旭光,男,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培训中心副主任兼《中国书法学报》执行主编,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评审委员会、创作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书法通讯报》主编。2008年8月调任到中国美术家协会任副秘书长。 张旭光书法作品收入《中南海收藏书法作品集》、《中国97位书法家书香港基本法墨宝集》、《中国著名书法家作品集》、《中国当代美术全集·书法卷》等多部大型作品集;作品先后在曲阜碑林、屈原碑林、岳阳楼等多处勒石刻碑,被中南海、军事博物馆和日本、新加坡、韩国以及欧美国家收藏。作品多次入选国展、中青展、名家精品展等重大展览,收入《中国著名书法家精品集》、《中国当代美术全集·书法卷》等多部大型书法集;在曲阜、岳阳楼等多处勒石刻碑;被中南海、人民大会堂、中国美术馆、军事博物馆、京西宾馆和日本、韩国以及欧美国家收藏2008年,书写中楷《岳阳楼记》(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出版专著有《楷书》、《行书》教材,《现代书法字库·张旭光卷》、《张旭光书法集》、《张旭光系列艺术文丛》(四卷本)、《张旭光诗词书法》、《行书技》、《行书临摹·创作》光盘,并有多篇文章发表。先后

担任中国书法兰亭奖、八届国展、九届国展、首届青年展等重大评审活动评委会副主任,负责组织和评审工作。 张旭光讲行书(四十二)[2011_12_11 20-33-04] 聽雨殘荷 72,611 张旭光讲行书(四十一)[2011_12_10 20-32-35] 聽雨殘荷 74,181 张旭光讲行书(四十)[2011_12_09 14-33-10] 聽雨殘荷 68,157 张旭光讲行书(三十九)不全[2011_12_09 08-51-05] 聽雨殘荷 80,001 张旭光讲行书(三十八)[2011_12_07 20-33-11] 聽雨殘荷 63,260

中国书法:作为一种文化

中国书法:作为一种文化刘守安①我们提出书法是一种文化,并不是为书法下定义,只是一个范围地界定.时下人们为“中国书法”已下过各种各样地定义,表述地方式各不同,但使用地一个关键词和核心概念是一样地,那就是“艺术”.特别是几位著名地学者提出书法是“艺术”,甚至是“纯粹艺术”、“最高艺术”等等,影响甚大. ②人们把中国书法定义为艺术是基于中国书法具有很高地审美价值.但把汉字地字形放在“中国书法”作为文化层次地结构中来审视,就会发现,汉字符号地审美效果是在书法文化结构地物态文化层面体现地.在整体地书法文化或一件完整地书法“作品”中,字体书法形态属于物态文化层,这是书法“本体”结构地“外显”地表层部分.当人们对汉字结构地科学性、 其. 化地“ 形 ”其. 约定地,其“形”与其表示地“义”没有必然地联系.作为符号显示地汉字字“形”,其本身地文化意义、审美意义是稀薄地,不确定地.一个个汉字字“形”并非一个个独立地审美对象,而且字“形”方面所显示出地点画(笔法)、结体(字法)、布局(章法)虽然可能显示出某种“形式美”,但它在一件完整地书法作品中毕竟属于“形式”,从根本上说都服从于表达内容地需要,并受到这种目地地制约.那些被称为中国古代书法地各种书迹,都是具有“郑重地用途”(启功语)地实用性书写,绝不是书写者自由“创作”地“为艺术地艺术”.只用“艺术创作规律”和“艺术发展规律”难以讲说这些书迹地产生与变化发展. (选自《新华文摘》2005年第19期,有删减) 1、第②段,作者认为,一些书法研究者对书法作品“物态文化层”地分析说明是不全面地,

其理由是:(4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④段,“也会得出同样地结论”中地“结论”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3、作者反对一些书法研究者强调汉字字形独立地审美功能.下列各项中,对其原因分析不正确地一项是(3分) ( ) A.汉字是符号,不等同于绘画,不能与图画地审美相比. B.一件完整地书法作品,才能显示出审美意义. C.古代书法地各种书迹,都是实用性书写,不是为艺术地艺术. D.. 4、) A.. B.. C.. D.. E.物. 5、 ) 1. 是在) 2.丢 3.D ”) 4.A ) 5.

甲骨文书法欣赏

甲骨文书法欣赏 甲骨文书法欣赏一、引言 在人类发展史上,文字的创造和应用是人类从荒蛮走向文明的象征,而在世界上以古埃及的圣书字、古代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和中国的古文字为主的各国古文字中,汉字则是唯一的从产生到现在延续使用数千年还依然充满生命活力的一棵长青树。而以汉字书写作为表现形式的书法艺术,是世界所公认的最为纯粹的中华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书法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是在草、行、隶、楷等今文字字体先后成熟的魏晋时代,先秦古文字退出了社会实用字体的舞台,仅在特殊场合使用。尽管此后也有对它们艺术特色的高度赞扬,依然有书法家喜欢运用古文字作为书法的表现形式,但从书学理论到艺术实践,都明显存在着厚今文字字体而薄古文字书法的倾向。虽然由于文字演变和古今审美意趣变化,这种倾向的产生自属“势在必然”,但是古文字书法和今文字书法所能体现的审美范畴,所能造就的艺术意境是完全不同的,更是不能相互替代的。同样,古文字书法中不同字体的书法也是这样。因此,如果缺少了历史上任何一种成熟字体(如古文字中的甲骨文、金文、楚简、帛书等)书法,这个系统就是不完美的,中国书法这座“东方艺术的最高峰”就不那么雄伟壮丽了。为了全面继承和弘扬传统

书法,我们应该在重视今文字书法的同时,加大对整个古文字书法从理论到实践进行研究与探索的力度。 殷墟甲骨文是三千多年前我国最早有系统的成熟的文字,不仅表现于字的个数之多,也表现在字的结构复杂,古人所说的“六书”:象形、会意、形声、指事、转注、假借,在甲骨文中都可找到实例。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甲骨文被著名学者王懿荣发现至今的百余年中,有许多前辈学者在甲骨学的建立和发展中,起到了奠基和开拓的关键性作用,其中最为人们称道的是甲骨学史上的“四堂”:即参照《说文解字》并利用金文字形与卜辞相互验证,考释出大量甲骨文且纠正了不少《说文解字》的谬误,在甲骨的搜集、著录、考释等方面都做出突出贡献的雪堂(罗振玉);将卜辞系联为有系统的古史材料,用以重构商史并推测其社会制度,使《史记·殷本记》和《帝王世纪》等书所传的殷代王说得到物证的新史学开拓者观堂(王国维);将盘庚迁殷至商纣灭亡8世12王的二百多年历史划分五个时期,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著名“王朝断代说”创造者彦堂(董作宾);以研究古文字手段来研究中国古代社会,并在商世系的考证和甲骨文字的考释等方面,有许多独特创见的鼎堂(郭沫若)。 甲骨文的发现,是中国近代文化史上的一件大事,它不仅给史学界、考古学界、文字学界提出了一系列崭新的研究课题,也对中国书法有着巨大的影响。它那千姿百态的构形,高古

中国传统文化资料有哪些

中国传统文化资料有哪些 中华传统文化应包括:古文、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成语等;传统节日(均按农历)有:正月初一春节(农历新年)、正月十五元宵节、四月五日清明节、五月五日端午节、七月七七夕节、八月十五中秋节、腊月三十除夕以及各种民俗等;包括传统历法在内的中国古代自然科学以及生活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各地区、各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中国文化主要可以归纳为三种:1.宗法文化 2.农业文化 3.血缘文化. 这三种文化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并且随着历史的演变它们之间相互渗透作用越来越紧密.例如:在封建社会的大家庭里面,血缘关系十分重要,特别强调辈分和地位的等级差距,因此十分重视家族家规,它们在一定程度上甚至比国家的一些制度更具有凝聚力和威信,在鲁迅先生的小说里我们常常可以看见宗法文化对封建统治和人们思想产生的影响;我国自古以来直至今日还是一个农业大国,正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以农业为主的经济形态必然会产生与之相适应的文化制度。 简要的说就是: 中国传统文化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

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 它有四种形式的文化内容:物质、行为、制度、精神(四种文化形式的具体表现) 与一般的宗教相比较,中国传统文化的优势在于它从哲学、科学的角度上揭示宇宙、社会、人生的本质和意义的,既是充分说理的,又可以让人进行实证,这些内容不是一般宗教能随便解释得了的。所以,它与一般的宗教是不同的,它的魅力在于比一般的宗教更具有说服力的。一般的宗教都是建立在信仰的基础上的,只有通过虔诚地相信,才能感到神的存在,不能问、不要问为什么,是什么道理。可是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在各种色象的诱惑下,很多人是经不起引诱的,他们都会对自己的信仰发生动摇的。特别是一些宗教不能正确科学地解释自身,而且往往与科学思想是有抵触的(这不是说科学是正确的,科学也是不能正确的认识自己),而科学的道理又是显而易见的,因为它认识的是物质,是事物直观的可见的表象。在科学日益发达的今天,宇宙飞船上天,原子弹爆炸,互联网技术,生物技术上的成就,科学观念是很易被人们接受的。由于以上原因,人们对信仰发生动摇也是很正常的,这也正是这种原因,有些基督教的牧师、天主教的神甫都背判了自己的信仰,成为上帝的罪人。更头甚者,有些神甫和牧师还染上了艾滋病,有媒体报道,他们

中国书法中的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书法中的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的书法艺术与京剧、武术、针灸是国际社会公认的四大国粹。 中国书法能够成为中国文化精髓的代表,是因为中国书法艺术与中国文化相表里,与中华民族精神成一体。 一)“天人合一”的思想于书法中的“和谐”美学相一致 中国文化的精神是天人合一、贵和尚中。 即强调整体和谐的思想,肯定事物是多样性的统一,主张以广阔的胸襟、海纳百川的气概,兼容并包,使社会达到“太和”的理想境界。书法的理想境界也是和谐,但这种和谐不是简单的线条均衡分割,等量排列,而是通过参差错落、救差补缺、调轻配重、浓淡相间等艺术手段的运用,达到的一种总体平衡,即“中”、“和”意义上的平衡。 如《兰亭序》的章法整体雅致匀衡,也是通过对每一纵行的左偏右移不断调整、造险救险而实现的。中国文化“和为贵”的价值观,通过书法艺术的中和之美得到了完美体现。 二)中国书法中“儒释道”精神的阐释 儒道互补、刚柔相济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又一基本内容。儒家倡导刚健有为、自强不息,《论语》用“任重而道远”来勉励“弘毅”的“士”;《老子》主张“致虚极,守静笃”,引导士人以清静无为从喧嚣的尘世中得到解脱,成为儒家思想的补充。中国书法艺术对阳刚之美和阴柔之美的追求,毫无疑问受儒道两家追求理想人格的影响。当然,书法艺术中对阳刚与阴柔的表现,不是二者仅取其一,非此即彼,而是兼而备之,有所侧重。 以王羲之为代表的晋人书法,由于晋代士人的价值取向,崇尚高迈俊逸的精神风格,洒脱清远的精神气度,其书法艺术总体上以阴柔为基调,含蓄蕴。 在书法艺术中,一纸之上,着墨处为黑,无墨处为白;有墨处为实,无墨处为虚;有墨处为字,无墨处亦为字;有字处固要,无字处尤要。白为黑之凭,黑为白之藉,黑白之间,相辅相成;虚为实所参,实为虚所映,虚实之际,互为所系。老子的对立统一思想,被书法艺术中计白当黑之实践体现得淋漓尽致。 三)中国书法可以抒发心性,陶冶情操 书为心画。就个体而言,书法作品中的笔墨线条,是书者情感的倾诉,心性的抒发,怀抱的展示:《兰亭序》可见王右军之飘逸,《祭侄稿》可睹颜鲁公之悲愤;就整体而言,自古至今的书法珍品,凭借着千姿百态的线条构建,共同聚集着对中国文化的陈述,对民族精神的彰显。 中国书法艺术对中国文化的诠释深刻而周详,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体现博雅而细腻。我们从对中国书法文化的研究中,看到了中国文化中富有生机的精华,更看到了书法艺术中所蕴涵的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

中国传统文化的体现

中国书法与传统文化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文化建设是一个逐步积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国书法以汉字作为表达工具,有着几千年的光辉历史,是精华的积累。它发端于商朝的甲骨文以及后来的钟鼎文,都记录着中国传统文化之精神。它不仅承载着中华文化思想,而且经过几千年漫长岁月的积累和发展,已经形成了一门独特的传统文化艺术。中国书法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紧密相连,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中国书法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的功能是提升人的精神境界,为社会生活提供意义系统和价值系统,使人不仅在物质生活上,而且在知识、道德、审美各个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所以文化人方能致远。中国书法是借助于汉字的书写,通过高度概括的抽象的点画线条,表现事物和生命的姿态、内在品质以及书家对生活的情感体验的一种心灵化的精神艺术,是书家个性化审美思维方式的轨迹。换而言之,书法是书家把自己的生命情感寓于毫端也即“达其性情,形其哀乐”的艺术表现形式。中国书法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独特的形态。从中国书法可以反映出中国传统文化的悠久历史和传承的一贯性,以及中国人一贯秉持的泛艺术化、泛诗意化的思维习惯和生活传统。同时,中国文字还可以书法艺术形式向世界传播。 第二,中国传统文化涵养了中国书法。文化是随着人类的出现而产生的,是人与自然界发生关系后而留下的人化的印记。它包括三个层面:观念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书法是在观念文化产生后作为思想文化表达和交流的工具而出现的。开始是作为表达交流的符号,但随着积累、创造和发展,某些民族的书法逐渐演变成一门富有美感的艺术。其最典型的就是中国书法。中国书法是世界上独特的书法,它是节奏化了的自然,也是中国特有的文化现象。中国书法开始是以象形为基础的,后来虽然逐步抽象化,但无论发展到哪个阶段,抽象到什么样的高度,在中国书法的骨架精髓里仍然保留着象形文化的神韵。中国历代的书法家经过钻研提升,从“泥土气”走向“书卷气”,品位越来越高,终于使书法成为世界上独特的一门文化艺术。2010年中国书法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是所有中华儿女值得骄傲和自豪的一件盛事。它表明:中国书法这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全人类。 第三,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离不开中国书法。中国书法是以汉字为书写对象,汉字本身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最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积淀,它承载着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历经几千年仍然熠熠生辉。虽然它有着多次演变,但是仍承载着我们厚重的文化,记录着我们这个国家的兴盛衰败。从这个角度来说,如果抛弃了中国书法,就等于抛弃了我们的传统文化和历史,而抛弃历史,抛弃过去的民族是没有未来的。著名学者、北京大学教授季羡林更是强调:讲中国文化史,不能忘记了中国的茶;学中国文化,就离不开中国书法。汉字是书面传递信息的媒体,蕴含着审美价值,传承着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它与汉语同为中华民族的根。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汉字可以收到育德、固知、启智、养心、修性、健体、审美等功效,这些是现代中国公民应有的基本素养,也是基础教育课程的目标之一。

中国书法兰亭奖简介

中国书法兰亭奖简介 中国书法兰亭奖是中共中央宣传部批准,中国文联和中国书法家协会联合主办的全国综合性书法专业奖项,与中国戏曲梅花奖、中国电影金鸡奖、中国电视金鹰奖一样,都是艺术门类的最高奖,是授予在书法艺术创作、理论研究、书法教育、编辑出版等领域有重大成就和突出贡献的书法家、书法理论家、书法教育家和书法工作者的最高奖项和最高荣誉。 中国书法兰亭奖活动的宗旨是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党的“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把握正确的艺术导向;坚持传统,鼓励创新,多种风格,遵循艺术规律;坚持公正、公开、公平的原则,增强评审工作透明度;全面检验书坛成果,综合考察作者成就,多出精品,多出人才,提升人文精神;推动中国书法事业全面繁荣,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中国书法兰亭奖的评奖,不同于一般全国书法展,也不仅仅是评艺术奖,而是除了书法艺术奖外,还要评出书法理论奖、教育奖、编辑出版奖、终身成就奖等。为区别于其他书法展览和比赛,从第

二届开始,书法艺术(创作)奖只限于向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征稿。为综合考察作者水平,重视和维护作者利益,凡参评者,不仅要提供本次参评的作品,还要提供自己曾在中国书协举办的活动中获得的成果资料,从而强化综合考察作者艺术成就的力度,更准确、更全面、更客观地把握参评作者的实际水平,使兰亭奖与届展、单项展区别开来。为满足广大书法爱好者的愿望,兰亭奖还设有“书法新人新作展”,向年满18周岁以上的中国公民及海外华侨中(非中国书协会员)的书法家、书法爱好者征稿。 兰亭奖标志

兰亭奖标志说明 1.主体图案是书圣王羲之所写的草体“书”字,标明该奖的主体是书法。 2.对该草书略加改造,使上半部成为一个草体的“中”字,代表中国。 3.兰亭奖奖名来源于“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以《兰亭序》墨迹局部作背景,兰亭二字亦在其中。强化了主题,增强了历史感,与其它书法奖项拉开了距离。 4.以上三点代表了中国、书法、兰亭奖三个要素,圆形寓意圆满成功,兰色沉稳古朴,极具高雅浓郁之文化品味。 首届中国书法兰亭奖获奖名单 终身成就奖(1名):启功 理论奖(15名): 王玉池《二王书艺论稿》(著作) 邱振中《书法的形态与阐释》(著作)

《中国书法史》期末考试答案

《中国书法史》期末考试新1(分数未知,不保证100%正确率) 2016-05-03 20:31:22 一、单选题 1以下不属于张怀瓘的著作是()。 A、《书估》 B、《书仪》 C、《历代名画记》 D、《书断》 我的答案:C 2楷书主要包括()和魏碑。 A、宋楷 B、明楷 C、唐楷 D、清楷

我的答案:C 3下列属于褚遂良的代表作是()。 A、《九成宫碑》 B、《梦奠帖》 C、《唐人书评》 D、阴符经 我的答案:D 4“楷书四大家”中属于元朝的是()。 A、颜真卿 B、赵孟頫 C、柳公权 D、欧阳询 我的答案:B 5《书史》是()的代表作。 A、米芾

B、黄庭坚 C、苏辙 D、周越 我的答案:A 6米芾是()四大家影响最大的。 A、唐 B、明 C、清 D、宋 我的答案:D 7()的特点是在行楷之间的一种书体。 A、《三坟记》 B、《城隍庙碑记》 C、《夏热帖》 D、《韭花帖》

我的答案:D 8金文刻铸在()的表面。 A、刻石 B、简牍帛书 C、龟甲兽骨 D、青铜器 我的答案:D 9王珉的《行书状》形容的是()之美。 A、楷书 B、隶书 C、草书 D、行书 我的答案:D 10奚仲发明了()。 A、稼

B、邢 C、书 D、车 我的答案:D 11“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句话出自()。 A、《法书要录》 B、《书谱》 C、《虞美人》 D、《文字论》 我的答案:C 12以下不属于书法基本理论的是()。 A、本质论 B、现象论 C、技法论 D、创作论

我的答案:B 13周宣王时期出现的著名的青铜器是()。 A、司母戊大方鼎 B、四羊方尊 C、毛公鼎 D、龙虎尊 我的答案:C 14“自汉代以来,碑碣云起。”这句话出自刘勰的哪部作品()。 A、《灭惑论》 B、《梁建安王造剡山石城寺石像碑》 C、《文心雕龙》 D、《神思》 我的答案:C 15下列哪个碑是出土在安阳。() A、《草金碑》

书法专业参考书目

书法专业参考书目 1《中国书法史》(七卷)华人德等著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一版 2《书学史》祝嘉著成都古籍书店 1984年8月第一版 3《中国书法美学》金学智江苏文艺出版社1994年8月第一版 4《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年10月第一版 5《历代书法论文选续编》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8月第一版 6《明清书法论文选》上海书店出版社 1994年2月第一版 7《中国书法理论史》黄山书社1990年7月第一版 8《中国书法思想史》姜澄清河南美术出版社 1994年3月第一版 9《中国书法风格史》徐利明河南美术出版社 1997年1月第一版 10《书法美学史》萧元湖南美术出版社 1990年6月第一版 11《中国书法理论体系》熊秉明天津教育出版社 2002年6月第一版 12《现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书画出版社1980年6月第一版 13《篆刻学》邓散木人民美术出版社1979年5月第一版 14《历代印学论文选》韩天衡西泠印社 1985年9月第一版 15叶昌炽撰,柯昌泗评《语石?语石异同评》,中华书局 16马宗霍著《书林藻鉴?书林记事》,文物出版社17朱建新《金石学》,文物出版社 18杨殿珣编《石刻题跋索引》,商务印书馆 19余绍宋著《书画书录解题》,北京图书馆 20启功著《古代字体论稿》,文物出版社 21启功著《启功书法丛论》,文物出版社 22裘锡圭著《文字学概要》,商务印书馆 23王镇远著《中国书法理论史》,黄山书社 24孙洵编著《民国书法史》,江苏教育出版社 25丛文俊著《书法史鉴》,上海书画出版社

26丛文俊著《揭示古典的真实——丛文俊书学、学术研究文集》,中州古籍出版社 27曹宝麟著《抱瓮集》,文物出版社 28白谦慎著《傅山的世界》,三联书店 29傅申著《海外书迹研究》,紫禁城出版社 30朱关田著《唐代书法家年谱》,江苏教育出版社 1 31华人德著《六朝书法》,上海书画出版社 32华人德白谦慎主编《兰亭论集》,苏州大学出版社 33华人德主编《历代笔记书论汇编》,江苏教育出版社 34华人德著《华人德书学文集》,荣宝斋出版社35王元军著《六朝书法与文化》,上海书画出版社 36王元军著《汉代书刻文化研究》,上海书画出版社 37张金梁著《明代书学诠选制度研究》,上海书画出版社38方闻著《心印:中国书画风格与结构分析研究》,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39邱振中著《书法的形态与阐释》,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40邱振中著《书写与关照——关于书法的创作、陈述与批评》,中国人大出版 41邱振中著《神居何所——从书法史到书法研究方法论》,中国人大出版社42中田勇次郎著《中国书法理论史》,天津古籍出版社 43熊秉明著《中国书法理论体系》,天津教育出版社 44徐复观著《中国艺术精神》,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45叶秀山著《书法美学引论》,宝文堂书店 46萧元著《书法美学史》,湖南美术出版社 47潘运告译注《中国书画论丛书》,湖南美术出版社 48刘小晴著《中国书学技法评注》,上海书画出版社 49张潜超主编《中国书法论著辞典》,上海书画出版社 50季伏昆编著《中国书论辑要》,江苏美术出版社 51陶明君编著《中国书论词典》,湖南美术出版社 52刘正成主编《中国书法全集》,荣宝斋出版社 53

中国书法网站大全

关于书法的网站大全书法网https://www.360docs.net/doc/716343844.html, 一痴 中国硬笔书法在线https://www.360docs.net/doc/716343844.html, 陈利军 中国书法网https://www.360docs.net/doc/716343844.html, 傅志伟 中国书法江湖https://www.360docs.net/doc/716343844.html, 牛子 中国书画教学网https://www.360docs.net/doc/716343844.html, 陈健 中华书画网https://www.360docs.net/doc/716343844.html, 西部书画网https://www.360docs.net/doc/716343844.html, 张学礼 中国书法家论坛https://www.360docs.net/doc/716343844.html, 齐玉新 中国书画家https://www.360docs.net/doc/716343844.html, 潘伟 硬笔书法天地https://www.360docs.net/doc/716343844.html, 史洪清 中国书画之家https://www.360docs.net/doc/716343844.html, 中国校园书法网https://www.360docs.net/doc/716343844.html,

书法空间https://www.360docs.net/doc/716343844.html, 刘有林中国艺术https://www.360docs.net/doc/716343844.html, 蔡耀武中国书法家网https://www.360docs.net/doc/716343844.html, 齐玉新中国书法在线https://www.360docs.net/doc/716343844.html, 刘正成中国篆刻网https://www.360docs.net/doc/716343844.html, 李平中国书法论坛https://www.360docs.net/doc/716343844.html, 卖粥老头中国书法艺术网https://www.360docs.net/doc/716343844.html, 康维羲中华书法网https://www.360docs.net/doc/716343844.html, 柯亿鹏中国博艺网https://www.360docs.net/doc/716343844.html, 宜兴书画网https://www.360docs.net/doc/716343844.html, 中国国际书画人才网https://www.360docs.net/doc/716343844.html, 王达金中国书法网站https://www.360docs.net/doc/716343844.htm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