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县城和重点镇为突破加快推进城镇化

以县城和重点镇为突破加快推进城镇化
以县城和重点镇为突破加快推进城镇化

以县城和重点镇为突破加快推进城镇化

张芳文

2009年,宝鸡人均GDP突破3000美元、城镇化率达到42%,已进入工业化发展的中期阶段和城镇化加速发展的新时期,国际研究表明,这一阶段是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的分水岭,越来越多的发展要素将向城镇聚集。因此,加速推进城镇化是必破之题、必越之槛、必走之路。推进城镇化有许多路径选择,但对宝鸡这样一个农业人口占多数的西部欠发达地区来说,以县城和重点镇为突破,加快推进城镇化是一条现实的捷径。

一、以县城和重点镇为突破加快推进城镇化的有利条件

1、宝鸡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近年来,我市生产总值从 2000年的 195亿元提高到 2009年的 806亿元,年均增速接近 13%,从 2003年开始持续超过陕西省平均水平。据预测,未来11年内,全市经济仍将保持12%以上的增长良好态势,到2020年全市GDP将冲刺3800亿元,为加快推进城镇化积蓄了强大势能。

2、特大城市建设的全面推进。2002年,省十次党代会提出,宝鸡要早日建成大城市,2008年省政府提出,要加快核心板块建设,努力把宝鸡建成百万人口的特大城市。2009年,《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提出,将宝鸡建成百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经济区副中心城市。近年来,我市按照“做大做优中心城区、做精做美县城、做活做新重点镇”的思路,全面拉伸特大城

市骨架,不断强化载体功能,中心城区、县城、重点镇的产业支撑力、经济辐射力和要素集聚力明显增强。2009年,全市城镇人口达到 150万人,其中中心城区人口达到80万人,建成区面积达到83平方公里;全市共有45个镇挤入“关中百镇”行列,12个镇被列入省级重点镇。未来一个时期,我市特大城市建设力度将进一步加大,城市功能将进一步提升和完善,为加速推进城镇化提供了重要载体。

3、农民收入的较快增长。近年来,我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在2004年、2008连续突破2000元、3000元大关后,200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186元,增长19.6%,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8个百分点,居民消费水平全面提升,处于以住房、旅游、交通等享受型消费为标志的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临界点,为加速农民向城镇转移提供了殷实的基础和保障。

4、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关天规划的战略机遇。预计到2020年宝鸡人口将达到402万人,按照关天规划的目标定位,实现到2020年60%的城镇化率目标,中心城区人口要达到130万,需增加50万人口,每年需要5万人进入中心城区;中心城区之外的县城和重点镇要吸纳110万人,需增加40万人,每年也需3-5万人进入县城和重点镇居住就业。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关天规划给予宝鸡投资倾斜、先行先试、项目直通车等政策优惠,使我市在新一轮发展中更具优势和潜力,为加快城镇化进程提供了强大动力。

二、以县城和重点镇为突破加快推进城镇化的制约因素

当前,我市县城和重点镇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普遍存在规模小、水平低、质量不高、带动辐射能力不强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城镇化的进程,主要受以下五方面的制约。

1、县域工业化滞后。从总体上看,我市已进入工业化中期,但由于县域工业发展还不够快,工业对经济的贡献率低,导致强市弱县的现状比较严重。2008年全市县域经济平均总量34.37

亿元,相当于全省平均水平的81.3%,县域工业占GDP比重的平均为48%,大多数县仍处于工业化初期向中期过渡阶段。由于县域工业化得不到快速发展,城镇缺少产业支撑,投入资金严重不足,对农村剩余劳动力吸纳能力不强,直接导致城镇化水平不高。

2、第三产业不发达。长期以来,我市县域经济以农业为主,第三产业不发达。近年来,随着商贸业、旅游业、房地产业的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有所提高,2008年县域第三产业增加值309.5亿元,占GDP的26%,但也突出表现为总量小、水平低。由于城镇第三产业不发达,提供的就业岗位数量不多,直接影响了城镇化的发展。

3、城镇体系发育不全。近年来,随着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综合实力的大幅攀升,全市县城和重点镇建设力度不断加大,人居环境大为改变,功能持续提升,9个县均建有垃圾填埋场和污水处理厂,现在已由规模扩张为主导,转变为规模与质量并重,以提升质量为主导的新时期。但由于我市县域经济财力薄弱,县

城和重点镇建设大多靠省市资金支持搞建设,缺乏稳定、规范的资金来源,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十分紧张,资金投入明显滞后于城镇化发展需求,导致基础设施薄弱,服务功能不完善。特别是重点镇,架构仍是服务农村经济模式,城镇体系必备的公共服务、城镇管理、生态环境缺失严重,除蔡家坡、汤峪、凤州镇等镇发展较快、功能较全,多数重点镇主要起着为周围农村提供商品交换、物资集散等功能。

4、缺乏高素质人才。人才是城镇化推进中的第一资源和核心要素,但是由于一些县城和重点镇的生活条件、信息交流、交通、通讯、娱乐和接受再教育条件与城市存在一定差距,具有高学历和具备一定技能的人才不愿意到城镇就业。而农村劳动力素质普遍偏低,这就出现了城镇发展过程中需要大批高素质人才与农村现有劳动力素质普遍偏低之间的矛盾,从而影响着城镇化的发展。

5、体制机制不活。城镇化建设是一个全面的、系统的、复杂的工程,涉及户籍管理、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子女入学、土地流转、生态环境等诸多方面。但目前相关配套政策不够完备,鼓励和激励政策较少,如城乡分割的二元户籍制度,使农民进城面临计划生育、优抚安臵、就业等诸多难解之题,造成农民进城“割舍”难,导致农民进城驱动力不足;农村与城镇社会保障制度不统一、不对等、不衔接,使农民进入城镇后缺乏安全感;农村土地和宅基地流转及臵换没有服务平台,导致农民进城两头占

地,有限的资产没有得到盘活,加大了进城的成本,影响农民进城的积极性。体制缺陷、政策真空,客观上增加了城镇化成本,甚至造成障碍。

三、国内外成功经验

从世界上看,城镇化是一个集纳人类生产、经营和生活地域空间过程的总称,核心是人口就业结构、经济产业结构的转化过程和城乡空间社区结构的变迁过程。按照城市经济学的理论,城镇化的推进具有分三步走的规律:即第一步是投入阶段(10年左右),就是由政府组织资金加大投入,在统筹规划的城镇区域内完善水、电、路、通信等城市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第二步是聚集阶段(10年左右),就是在政府的协调服务之下,应用市场手段进行产业积聚,使工业项目、物流项目、旅游项目及其它产业项目形成规模,汇集于城镇;第三步是辐射带动阶段(10年左右),就是由城镇功能自然发挥作用,有效辐射和带动周边约100公里内的农业人口向城镇集中并安居乐业。任何城镇化的推进,都不可能跳出“三步走”的规律。综合判断,目前,我市县城和重点镇建设仍处在第二阶段的关键时期,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

从国内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稳步发展,2009年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到46.6%,但也呈现出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发展不够平衡等特点。据统计,目前,发达国家城市化率一般已接近或高于80%,人均收入与我国相近的马来西亚、菲律宾

等周边国家,城市化率也在60%以上。受经济发展水平影响,我国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京津唐地区城镇化率发展最快,2008年,东部地区城镇化率平均达到56%,而中部、西部地区分别只有43%、38%,发展明显缓慢。

从城镇化推进进程看,城镇化率从20%提高到40%,英国用了120年,法国用了100年,德国用了80年,美国用了40年,日本用了30年,我国只用了22年,这个过程比发达国家平均快了一倍多。按照城镇化的一般规律,城镇化率达到30%后开始加速,达到70%后趋于平稳,城镇化在30%—70%区间为加速发展期。2009年我市的城镇化率为42%,处在城镇化加速发展期的前半期,距2020年关天规划60%的目标和2030年中国65%左右的平均标准,还有一定的差距。

四、对策建议

按照“统筹城乡、布局合理、节约土地、功能完善、以大带小”的原则,以科学规划为龙头,以增强综合承载能力为重点,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确保全市城镇化率每年增长2个百分点以上,构建以中心城区为核心,以县城为骨干,以重点集镇为基础的设施共享、产业联动、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的城镇体系。

坚持规划先行,把城镇规划做“优”。按照生态环境优、产业支撑强、现代气息浓、承载能力大、宜业宜居的发展目标,根据《宝鸡市城乡总体规划》,聘请全国一流的专家和团队,高起点、前瞻性的做好县城和重点城镇规划编制和修编工作。加快凤

翔撤县设区、蔡家坡撤镇改区步伐,把蔡家坡、凤翔作为特大城市建设的副中心和重要节点,拓展城市发展新空间,使宝鸡的辖区增加到5个,使建成区人口和面积得到进一步扩张。把蔡家坡建成人口达到50万,具有现代化水平的中等城市。岐山、扶风、眉县等平塬县城要按照30万人口规模的中等城市规划,凤县、太白、陇县、麟游等山区县城要按照20万人口规模的中小城市规划,12个重点镇要按照10万人口规模的县城规划,发挥规划对城市发展的引领和调控作用。规划一经确定,就必须严格依法实施,不能随意变更。在规划管理中,要坚持不符合城镇规划的项目不得批准立项,未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地块不得出让、转让和开发建设,任何建设项目都不得突破规划控制范围。

坚持产业支撑,把城镇实力做“强”。一是培育壮大优势产业。要围绕城镇产业培育,优化产业布局,加快优势资源开发,促使重点项目和工业企业向园区布局,向城镇靠拢,加快县域工业化进程,提升县城和重点镇的辐射带动能力,形成以县城和重点镇支撑县域经济发展的空间格局。二是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以畜牧、果业、粮食、蔬菜等产业为重点,以农业产业化为方向,积极培育龙头企业、合作经济组织、农业科技园区三大农业市场主体,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增收。三是大力促进第三产业。依托城镇发展现状,合理规划布局城镇功能组团,大力发展现代物流、房地产、旅游、商贸等第三产业,建成一批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加大商贸中心、专业市场、特色街区、综合市场的规划

和建设力度,构建完善的市场体系,引导各类生产要素有序流动,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让农民进得来、留得住。四是加大招商引资。要依托传统优势产业,按照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开展产业链招商,大力承接东部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广泛吸纳农民工就业,形成城镇发展的产业支撑和核心竞争力。

坚持统筹建设,把城镇功能做“全”。一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树立经营城镇理念,把城镇当作一个特殊的产业来经营,城镇现有基础设施资产只要国家法律法规允许,均可通过产权出让、经营权转让等方式,吸纳社会资金,进行资产运营,实现保值和增值。成立城镇开发建设投资公司,以省市县财政投入为资本金,融资贷款,完善城镇交通、通信、供电、供水、污水管网和垃圾清运设施,建设污水处理厂和垃圾无害化处理厂,完善城镇功能,提高承载能力。积极推进城镇房地产开发,加大廉租房、经济适用住房和过渡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为农民进城安居创造条件。二是提升公共服务水平。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城乡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资源,推动城市优质资源向城镇延伸,使农民进入城镇后享受均等化的公共优质资源。加大城镇绿化力度,大幅度增加城镇绿地,改善生态环境。三是创新城镇管理体制。以乡镇机构改革为契机,赋予乡镇更多的事权和财权,强化城镇建设和管理等方面的职能,增加编制,充实人员,提高城镇管理水平。大力引进城镇管理急需的规划、建设等方面的专门人才,为推进城镇化提供人才支撑。

坚持难点突破,把城镇人气做“旺”。近期,省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大力度推进有条件的农村居民进城落户的意见》,对农村居民进城落户确定了4个原则、3个条件、六项鼓励政策,鼓励农民在中小城镇落户,为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加快推进城镇化步伐指明了方向,打开了农民进城的大门。建议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围绕就业与社会保障、户籍管理、子女入学等方面难点问题,制订更加优惠可行的政策,促进农民有序进入城镇就业居住。一是建立统一的城乡户籍管理制度。省政府制订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对选择享受城市政策待遇的农村居民实行城市居民制度,本人和随迁人员享受城镇居民待遇,选择享受农村政策待遇实际已居住生活在城镇的农村居民实行城市居住制度,考虑到我市县城和重点镇发展水平、对农民吸引力等综合因素,应进一步降低准入门槛,可参考四川、重庆户籍改革,建立以居住地登记户口的管理制度,以合法固定住所和稳定职业为基本落户条件,一次性将农民转变为城镇居民。二是加大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偿流转和宅基地改革力度,有效解除束缚,更多地给予农民进城的自由。省政府意见中对举家迁入城镇并自愿退出原有宅基地和承包地的

给予一次性经济补助,具体标准为:退出的宅基地转为耕地,土地指标由市县统一使用,由当地政府按每户实际退出的宅基地按当地土地征用的平均价格给予一次性经济补助,主要用于农村居民在城镇落户时的住房补贴;退出的承包地,由集体流转,按当地流转费用加农业直补的平均值以10年计算给予一次性补贴,

主要用于农村居民在城镇落户后的医疗、养老保险等费用补贴。我市也可参考《意见》,在农民自愿的前提下,制订出台实施细则,提高补贴标准,搭建土地和宅基地流转平台,加快农民进城步伐。三是继续加大对农民工的免费技能培训和小额贷款扶持力度,支持创业,确保他们有稳定的就业岗位和收入来源。四是建立城乡均等的医疗、最低生活保障、住房等社会保障体系和就业服务体系,加大对失地农民的权益保护,取消各种限制劳动力合理流动的政策规定,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一体化。

新型城镇化应该如何推进

新型城镇化应该如何推进? (2013-02-21) 新型城镇化已成为中国新一届政府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方略。其重要意义在于,城镇化是中国扩大和挖掘内需的“最大潜力”。这一发展策略引发全社会的关注,尤其是各级地方政府,对新型城镇化充满期待,希望城镇化能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不过,新型城镇化这一战略要付诸实施,还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有许多政策需要研究出台。从中央到地方,可能都需要在新型城镇化的实现路径、手段等方面做好准备。新型城镇化如何体现以人为本的核心内涵?新型城镇化要求政府如何改革?各级地方如何抓住新型城镇化的机遇?东、中、西部地区的城镇化政策是否不同?新型城镇化与地区产业发展如何协调?新型城镇化如何避免走上老路?如何通过城市服务和城市运营来提升城镇化质量?……总之,新型城镇化下一步不能停留在宏观层面坐而论道,要从解决之道的角度考虑战略落地的问题。 以“市民化”为核心推动真正意义上的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不是物的城镇化,而是人的城镇化,这是新型城镇化战略的核心。数据显示,2011年,全国城镇人口首次超过半数,城镇化率达到51.27%。但这一数据是按照常住人口的口径进行统计的。实际上,2010年,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只有34.15%,意味着有2.13亿多城镇常住人口并没有真正成为所在城镇的居民。因此,推动“市民化”是新型城镇化当前的一大关键。“市民化”的程度决定新型城镇化的水平和质量。 “市民化”的关键问题之一是户籍改革。安邦此前分析指出,由于户籍的背后捆绑了很多的利益,因此很难一下子彻底取消这种制度,特别是在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特大城市,将成为国内户籍改革的最后“堡垒”。可以肯定,户籍改革没有“一招鲜”,也无法在全国搞“一刀切”。现实地来看,户籍制度改革应该由中央向地方充分放权,稳步推进改革。从实际情况来看,户籍制度改革越在规模小的中小城市,越容易解决。安邦的智库学者建议,中央在进一步的户籍改革中应该对地方充分放权,让地方主动去改、去突破,可能会推进更快,有更现实的效果。 我们认为,国内户籍改革应该抓住如下几个要点:一是中央要对地方充分放权,同时也让地方承担更多地责任;二是自下而上地推进户籍改革,不搞全国“一刀切”,允许地方政府有创新;三是单向改革原则,即户籍制度改革只能推进,不能后退,这可以与地方政府的政绩评估挂钩;四是由政府核心部门综合推动,而不能由公安部门来牵头。因为户籍改革是个重大的综合改革,而不是户籍管理改革。 农民的“市民化”是新型城镇化进展的重要体现。正如李克强副总理所言,城镇化要通过推动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加快发展介乎农村和大城市间的城镇(包括镇或二三线城市等),缩小区域差异和城乡差异,改善农村人口的生活条件。在城镇化的模式上,新型城镇化不是简单的人口比例增加和城市面积扩张,还要实现产业结构、就业方式、人居环境、社会保障等一系列内涵方面由“乡”变“城”的转变。因此,在农民“市民化”的过程中,必须解决社会保障缺口、农村集体土地流转、新市民就业、城市产业变化等一系列难题。 从成都市与重庆市这两个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情况来看,虽然已经在某些领域获得了突破和进展,但也面临诸如土地流转、农民利益保障、公共服务不足等难题。有鉴于此,今后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不应该把重点放在城市建设规模的扩张,更不应该把主要兴趣点集中在利用城乡统筹机会来玩城乡土地指标的游戏。在我们看来,地方政府一方面应该放缓统筹城乡的节奏,消化城乡统筹中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则应重新看待农业产业与城市产业发展的问题,尤其是要发展现代农业,为更高质量地推动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来发挥作用。 此外,“市民化”也需要把握好力度。过慢自然无法适应当前快速城镇化的进程;但过快也可能突然加重城市管理的难度,造成难以应付的局面。尤其要注意的是,不能把“市民化”简单化,变成对官员的一个数字考核。在让新市民进城的同时,最需要努力解决的这些新市民的就业、收入和社会保障等问题,只有让新市民与城市经济、社会保障融为一体,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市民化,也才能称之为新型城镇化。 因地制宜选择不同的城镇化道路 中国幅员辽阔,东部、中部、西部各方面情况都有不小的差异。即使是区域内部,各省、各市的实际情况都各不相同。因此,中国的新型城镇化应视为一个复杂的系统来看待,尤其要重视区域差异问题。 正如安邦此前所言,新型城镇化作为新一届政府要打的一张经济“王牌”,在不同区域的侧重点也不相同:在东部地区,新型城镇化更多意味着城市经济的转型和升级;而在相对落后的中西部地区,新型城镇化更多意味着如何建设和发展的问题。在投资、城乡统筹、环境保护、节能降耗、土地政策、产业转移等各个方面,中央不应该在全国实行“一

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实施方案(最新)

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新型城镇化的战略部署,切实提高我区城镇化水平,统筹城乡发展,提升城镇经济辐射带动作用,结合我区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城乡统筹、产城融合、工贸互动、宜居宜业、彰显特色的基本原则,重点发展中心城区,有序开展集镇建设,大力发展区域经济,加快美好乡村建设,着力提升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和文明水平,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和区域协调发展,着力把x打造为“有创意、有实力、有品位、有特色、有引领作用”的边际小城市。 二、发展目标 以镇区为中心,x、x作为拓展区,合力打造中心城区;x建成农业与商贸并重的生态宜居型卫星镇;结合美好乡村建设,打造宜居村庄,逐步形成布局合理、功能齐全、梯度辐射的发展格局,努力实现“满眼是绿、处处有水、空气清新、生活方便”的建设目标。 到x年,全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以上,中心城区常住人口达到9万人以上。城市经济和人口集聚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区域综合竞争力持续提升;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面明显扩大,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促进机制初步建立,城乡

差距逐步缩小;城乡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不断提高,人居环境质量明显提升。 到x年,全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5%以上,中心城区常住人口达到10万人以上;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成效显著,城市内部二元结构逐步得到破除,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差距明显缩小;城镇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全部常住人口,城乡发展一体化格局基本形成。 三、主要任务 (一)优化城镇形态和布局,构筑特色城镇体系 优化城镇空间布局,重点突出中心城区辐射带动能力,增强中心城区集聚产业和人口的能力,有序开展集镇建设,推动城镇协调发展。 1.强化规划引导作用。充分发挥规划的引导和调控作用,把以人为本、尊重自然、传承历史、绿色低碳理念融入城市规划全过程,科学确立城市功能定位和形态,统筹规划城市空间功能布局,进一步完善城市总体规划。在总体规划框架下,科学编制城镇发展规划、集镇总体规划和美好乡村规划,完善给排水、供电、燃气、绿地等各类专项规划,修编重点区域、重点地段控制性规划,优化园区规划,逐步形成系统完善、功能互补、覆盖城乡的规划体系。结合x的徽商文化、未名文化、美食文化等特色,做好城市设计和特色风貌设计,形成与x的历史、文化、经济、社会、环境相适应的建筑风格和城镇特色。

我国推进城镇化的积极意义浅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716374211.html, 我国推进城镇化的积极意义浅析 作者:李自梨 来源:《财经界·中旬刊》2017年第10期 摘要:城镇化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特殊过程,和别的国家进行城市化一般,城镇化 对于中国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中国工业化和现代化的标志。本文对于我国推进城镇化的积极意义做出了分析。 关键词:城镇化积极意义浅析 城镇化的含义可以从两个层次来分析:第一个层次的含义是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第二个层次指的是进入城镇化的那部分人民的生存条件、生活方法和生活质量等方面的城镇化。而推进城镇化进程对于我国各方面有积极意义,本文主要浅析了城镇化对经济结构、内需要求、就业和优化城乡结构四个方面的积极意义。 一、推进城镇化在调整我国的经济结构和实现资源的优化方面有重大意义 现如今,我国的经济飞速发展,但是也面临着一个严峻的问题:经济结构必须加快调整,努力实现资源优化。虽然说,我国在经济结构调整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是却还是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如果想要保持或者提高我国经济的发展速度,就必须加大对经济结构的调整力度。而城镇化就是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的重要推动力量,国家必须充分利用城镇化的聚集效用和辐射效用,带动经济资源的重新组合,让经济中的要素合理地分配和流动。而且促进城镇化的进程可以让大部分人口在城镇集中起来,而这些人口也会产生新的需求,从而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二、推进城镇化可以扩大我国的内需,促进消费,为经济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投资、消费和出口是经济发展的三大动力。而消费则是经济发展的最基本因素,这就是说,如果消费需求无法达到一定的高度,经济的发展速度会明显减慢。在我国,城镇是主要的消费地区,如果我国的城镇化发展速度加快,会明显提高消费需求。虽然说,现如今我国的大部分地区已经实现了城镇化,但是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城镇化还需要进一步发展。我国必须要大力推进城镇化,让所有符合条件的农村人口都在城镇落户,从而促进我国消费需求的大幅度增长。而且随着城镇化逐渐发展,农民的收入也会明显上升,那么农民的消费水平也会随着收入的增加而上升,也会促进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入到城镇,加快我国的城镇化进程,在加快城镇化进程的时候,也会增加消费需求的上升。所以说,我国推动城镇化必然会提高我国的消费需求,促进经济发展,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 三、推动城镇化可以为农民提供就业机会,提高农民的收入

凝聚改革共识 有序先行先试 积极稳妥推进司法体制改革试点工作

凝聚改革共识有序先行先试积极稳妥推进司法体制改革 试点工作-法律 凝聚改革共识有序先行先试积极稳妥推进司法体制改革试点工作 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 去年以来,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紧紧围绕上级有关司法体制改革的决策部署,以推进法官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为目标,以建立权责明晰、管理规范、保障有力的司法人员管理制度为方向,积极稳妥地推进司法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目前,该院首批入额法官已基本安排到位,其他人员定岗分流顺利进行,司法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已基本完成。 一、深入思想发动,凝聚改革共识 试点工作开展以来,面对队伍中出现的一些困惑、焦虑甚至消极、抵触情绪,该院党组高度重视,明确班子成员是各自分管领域推进试点工作的第一责任人,直面问题,深入发动,组织专题研讨班,开展对司改政策的宣传解读。针对广大干警的疑虑和担心,邀请最高法院司改办负责人到中院举办专题讲座,着力澄清“为何改、改什么、怎么改”等关键性问题。院领导还结合“三严三实”教育,深入一线与干警交流,利弊皆谈,有的放矢,耐心做好教育引导工作。教育干警从政治高度看待司法改革,讲政治、顾大局、看长远,进入员额不仅意味着更高的荣誉和待遇,也意味着更大的责任和压力。引导干警正确对待职务调整和岗位变化,自觉服从改革需要和组织安排,避免在个人利益上有过高期待,从而保证了试点过程中法院工作不断、队伍不乱、人心不散。 二、加强调查研判,完着制度方案 武汉市中级法院核定中央政法专项编制547名,目前实有法官人数313

人,占编制数的57%。若按上级确定的员额比例,改革后人员岗位势必发生较大幅度调整。如何将最合适的人员选调到最适合的岗位上,如何在突出法官主体地位的同时,不影响思想政治、机关党务、司法行政等工作开展,是确保此项改革成功的关键所在。该院就此进行了大量调查研究。去年以来,先后对全院政法专项编制进行了清理,对其他单位借用的2名编制予以收回,对在职干警的公务员身份进行了登记确认,并对全院法官近三年所办案件的数量、质量进行了统计分析。同时,就干警的职业目标、择岗意向等内容广泛开展问卷调查,倾听干警意见。在摸清底数的基础上,不断完善试点实施细则。研究制定了《司法改革试点工作总体方案》、《人员分类定岗管理实施方案》、《法官首批入额遴选工作实施方案》、《关于首批人额法官及辅助人员定员定岗实施方案》等方案。在完善司法责任制方面,形成了《关于法官、法官助理办案责任的暂行规定》、《关于院、庭长司法权力清单的暂行规定》、《审判委员会工作暂行规定》、《关于主审法官联席会议的暂行规定》、《关于加强院长、庭长审判管理和审判监督工作暂行规定》和《关于推进司法公开工作的暂行规定》等6项规定。在方案形成过程中,该院始终坚持“既立足当前,又考虑长远;既尊重个人意愿,又关注整体需要;既重视业务工作,又不忽视综合部门:既照顾老同志切身感受,又考虑年轻同志发展前景”的原则,确保制订的方案能最大限度地切合武汉法院实际。 三、适应“三化”要求,有序开晨入颤法官遴选 法官入额遴选是司法体制改革的重要环节。今年以来,面对改革时间紧、要求高、任务重的状况,该院按照自愿报名、严格标准、择优录取、宁缺毋滥、逐步增补的思路,积极做好遴选工作,着力促进法官队伍的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发展。在人额报名前,公布近三年全院法官的个人办案情况,便于干警对自

城镇化建设情况汇报

XXX城镇土地使用现状及建议 政协XXX经环委 2013年4月25日 一、我县城镇土地使用现状 我县总面积2927平方公里,辖6个镇,19个乡,总人口37.5万人,其中,农村人口32.5万人,城镇人口5万人。近年来,我县大力推进城镇化建设步伐,城镇土地的开发利用取得了较好效果。 一是城镇土地开发的规模日益扩大。目前县城面积2.76平方公里,从2008年年供应土地56.78亩,实现土地出让收入入库649万元,到2012年年供应土地400.44亩,实现土地出让收入入库4775万元。五年来,共供应土地1669.98亩,实现土地收入入库15007万元。 二是城乡规划逐步完善和细化。多年来县委县政府投入了大量资金多次对县城和各乡镇的总体规划进行修编完善,目前,县城的总体规划、近期建设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以及各镇总体规划已基本修编完善,城镇建设将更加有章可循。 三是城镇土地管理方式不断创新。我县建立了县土地储备中心,实现了县政府有效控制全县一级土地市场,通过直

接征地、开发、拍卖的方式,避免了由房地产开发商控制开发土地,一级土地利润由房地产开发商获取的现象出现;实行了土地招标拍卖挂牌制度,逐步规范了土地开发管理,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多头开发土地,低价出让土地现象。 四是城镇建设步伐继续加快。XX小区各项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检察大楼、劳动大楼、地税大楼、教育新村、卫生新村、经济适用房和部分居民建房拔地而起。XX、XX等小区投入使用。完成了XX大道、XX路、XX路、XX大桥路灯改造,XX路和工业路工程已经建成,XX路改造已全线拉通。XX公园、中心城区防洪堤景观工程业已竣工。城镇品味得到较大幅度的提升,社会效益显著。 五是工业园区建设效益初显。我县创办工业园以来,从统计的园区11家企业来看,2010年到2012年共缴纳国税2311.8万元(其中增值税1973.2万元,企业所得税338.6万元)。2010年为355.8万元,2011年为434万元。同比增加78.2万元,增长22%,2012年为1522万元,同比增加1088万元,增长251%,从税收增长的速度来看,工业园占用城镇土地使用效益还是较好的。非园区的工业企业产销不理想,个别规模企业年缴税量还停留在个位数上。 二、制约我县城镇化建设的主要因素 1.城镇体系布局不合理。我县经过多方努力编制了各类规划十多项,但这些规划大多是方向性、理论性的总体规划,大部分建制镇没有编制近期建设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在

推进新型城镇化试点工作情况汇报

推进新型城镇化试点工作情况汇报 根据市新型城镇化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市推进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工作行动计划和工作推进机制及考核评估办法的通知》文件精神,我县以“十大行动”为重点,围绕8项牵头任务60项配合任务,制定了《全县推进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工作计划和工作推进机制及考核评估办法》,精心组织实施,全面提升城镇化质量和水平,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2016年工作总结 (一)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全面放开市县和建制镇落户限制,建立了城乡统一的户籍登记管理制度。探索建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督促企业落实农民工与城镇职工同工同酬制度,率先在×开展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试点基础性工作。出台了烟花爆竹禁燃、秸杆禁烧、取缔小锅炉、城市街道除尘等4个大气污染防治具体管理办法,积极推进了城乡环境一体化,加强农村环境卫生日常保洁和农村各方面环境监管治理。财政支持农业发展资武重点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倾斜。进一步发展农村产业分工模式,完成了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建立了土地流转服务平台,新增土地流转面积**万亩,总流转面积达到**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制定了《×不动产统一登记试点工作方案》,稳步推进不动产统一登记试点工作开展。 (二)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新改建农村公路**公里,改建各类渠道**多公里,完成宅前铺装**平方米,农村宅前铺装率达**%。建成和提升省、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个,总数达**个,占全县

的**。深入落实“海绵城市”建设任务,完成景观带绿化水源改造项目和上海路、延安路等道路树池下沉式改造。制定了《×高标准公厕建设及改造方案(2015-2017年)》,在武水湖、武川公园、紫武苑、×镇等地新建旅游厕所**座。大力推进×镇国家建制镇示范试点和省级新型城镇化试点镇建设工作,完成下双路、陈武路部分路段太阳能路灯架设、绿化灌溉管道铺设工程,集中供热升级改造工程建成投入运行,污水处理厂主体完工,中心村便民服务中心、小城镇便民农贸市场等项目开工建设。 (三)公共服务进一步均衡。深入推进第二轮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和义务教育“改薄”工程,完成双镇中心小学教学楼、双中学室外运动场、东四沟小学水厕改造建设工程,建成并运行教育“四通两平台”,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健全校长和教师交流任职机制,严格落实支持民办教育和提高农村教师待遇各项政策,推进各类教育规范健康发展。完成了全县27个行政村“乡村舞台”建设,实现乡村舞台100%全覆盖。县中医院迁建项目动工建设。出台全县城乡全面推进社县网格化服务管理实施方案,将社县服务管理延伸至村。全面实施社会保险全民参保登记计划,实现社会保险“五险合一”信息系统全覆盖,全县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农村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均超过**%。 (四)产业支撑进一步强化。制定了《×家庭农场认定标准》、《×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考核评选办法》及《×示范性家庭农场认定管理办法》,截至2016年底,全县注册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家、新增**家,认证家庭农场**家、新增**家,申报省级标准化规模养殖示范场**个,改扩建规模化养殖场(小县)**个。

加快城镇化建设提速产业发展

加快城镇化建设提速产业发展 城镇化是以工业化为主要动力,以农业人口比重下降和城镇人口比重上升为表征,以产业结构从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社会结构从农业社会向城镇社会、人类聚居从农村空间形态向城镇空间形态、人类文明从传统农村文明向现代城市文明为本质内涵的转变过程。城镇化的本质是发展方式的城镇化,而不是单纯的人口城镇化。 一、加快城镇化发展的重大意义 胡锦涛总书记在兵团考察时指出:“要把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作为兵团特殊体制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紧密结合的有效措施。”温家宝总理指出:“要推进垦区城镇化。无论是增加兵团就业岗位、提高职工生活质量、增强兵团凝聚力,还是辐射带动周边县域经济发展和少数民族群众共同致富,都要求在垦区建设一批现代化城市和小城镇。这是事关兵团和新疆发展的长远大计。从安营扎寨到设市建镇,表明了兵团发展壮大的辉煌业绩,也是时代进步的需要。一座城镇,就是一个现代文明的聚集地,一个维稳戍边的堡垒。”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的讲话,从战略高度指明了兵团发展的方向,为构建具有兵团特色的城镇建设体系指明了道路。 一是加快团场小城镇建设有利于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增加职工收入。团场所处的资源环境局限性很大,缺乏大规模发展大中城市的地理条件,不可能走只发展大城市和农业劳

动力都涌进大城市的路子。团场小城镇建设是兵团城镇化的重点,团场小城镇建设有利于团场职工向非农产业转移,拓宽职工增收的途径,提高职工收入,改善职工的生产生活条件,逐步改变职工传统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提高职工的生活质量和思想文化素质,增强团场的凝聚力,更好地履行屯垦戍边的历史使命。 二是加快团场小城镇建设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小城镇建设可拉动建材、建筑、家电、家具、电力、交通、供水、通讯、环保以及餐饮服务等二三产业的发展,刺激非公经济的增长,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团场产业结构调整,提升团场的经济实力和发展后劲。 三是加快团场小城镇建设有利于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城镇作为工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在工业化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没有城镇化的大推进,就没有工业化的大突破。工业滞后是团场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也是团场加快发展的着力点和主攻点。只有加快城镇建设,充分发挥城镇集聚产业、资金、人才的优势和基础设施共享的便利条件,为工业发展搭建平台,引导工业企业向城镇集中,才能推动工业经济的发展,加快团场工业化的进程。 四是加快团场小城镇建设有利于改善职工的生活质量、提高职工素质和保持团场社会稳定。当前,团场基层职工相对分散居住,各种基础设施建设很不平衡,城镇档次较低,城镇功能不尽完善,缺乏吸引力,直接影响到职工素质提高和屯垦戍边队伍稳定,不利于团场的可持续发展和进一步发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问题研究111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问题研究 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是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战略举措,而所谓新型城镇化,就是要由过去片面注重追求城市规模扩大、空间扩张,改变为以提升城市文化、公共服务等内涵为中心,真正使我们的城镇成为具有较高品质的适宜人居之所。新型城镇化的本质是以人为本,统筹兼顾,以新型工业化为动力,推动城市现代化、农村城镇化,全面提升城镇化质量和水平,走科学发展的城镇化建设路子。明确提出了“十二五”期间我旗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发展目标和工作思路,吹响了新型城镇化的号角。充分利用县域地理区位优势和特色产业优势,推动县域新型城镇化建设快速发展,值得认真研究和思考。 一、基本情况 十一五以来,科左后旗城镇化建设以建设蒙古族生态旅游城镇为目标,坚持南移东扩的发展格局,抓规划、绘蓝图,抓建设、强基础,抓管理、上档次,抓美化、变面貌,各项基础工作整体上不断加强,不断完善,不断提高,取得了重大的进展。科左后旗在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推动县域工业集群化的同时,积极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着力提升县城规划和建设水平,加大城中村、城边村的改造力度,做大县城、做精集镇,全力推进城镇化进程。甘旗卡镇建城区面积13.24

平方公里,城镇居民人口近8万人(其中流动人口1万人)。老城区三街六路总长29.12公里,新城区道路为九街五路,目前已完成铺设20公里。完成的重点工程有:(1)城市道路工程。重点建设了博王大街、潮海街、巴彦路延伸、团结路延伸、建设路延伸及南工业园区路网工程。(2)市政工程。通过实施亮化改造,镇区路灯总数已到3000盏,亮灯率达95%以上。新建、改造高标准公厕100余座,人行路彩砖硬化面积30万平方米,更新、扶正路边石8万延长米,新铺和改造雨水管网100公里。(3)园林绿化工程,每年自繁自育在各街路栽植各类花卉30万株。镇区绿化覆盖率26%,人均绿地达到24平方米。(4)集中供热工程,目前供热面积已经达到120万平方米。(5)垃圾处理场工程,无害化垃圾处理场即将竣工。(6)污水处理工程。日处理能力近期1.5万吨/日,远期3万吨/日的污水处理厂已正式运行。此外建筑开发继续保持强劲势头。五年来共完成各类房屋建设工程271项,面积146.83万平方米,投资14.73亿元。 (一)科学规划管理,拓展城镇空间。科左后旗投资135万元,聘请北京、沈阳规划设计院编制了新一轮《甘旗卡镇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金宝屯镇城市总体规划》、《甘旗卡工业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甘旗卡镇区 5.44平方公里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完成了甘旗卡镇37平方公里和金宝屯镇18平方公里的地形图测绘工作,构筑了甘旗卡镇“东

高考时政热点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有答案

2015年高考时政热点推进新型城镇化建 设(有答案) 2015年高考时政热点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有答案) 一、背景材料 推进新型城镇化取得新突破。城镇化是解决城乡差距的 根本途径,也是最大的内需所在。要坚持以人为核心, 以解决三个1亿人问题为着力点,发挥好城镇化对现代 化的支撑作用。 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城镇化难点问题。抓紧实施户籍制度 改革,落实放宽户口迁移政策。坚持节约集约用地,稳 妥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完善和拓展城乡建设 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加强资金和政策支持,扩大新型城 镇化综合试点。 提升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水平。控制超大城市人口规模, 提升地级市、县城和中心镇产业和人口承载能力,方便 农民就近城镇化。发展智慧城市,保护和传承历史、地 域文化。加强城市供水供气供电、公交和防洪防涝设施 等建设。坚决治理污染、拥堵等城市病,让出行更方便、环境更宜居。 二、与教材知识的结合点 1.经济生活

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城镇化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 力所在,通过城镇化的推进,既可以拉动投资,又可以 增加消费,是推进中国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发展的关键点。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放宽市场准入,制定 非公有制企业进入特许经营领域的办法,鼓励社会资本 参与城市公用设施投资运营。 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推进城镇化,既要坚持使市场在 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又要更好发挥政府在创造制 度环境、编制发展规划、建设基础设施、提供公共服务、加强社会治理等方面的职能。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中,要坚 持生态文明,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要注意保留村庄原始风貌,慎砍树、不填湖、少拆房, 尽可能在原有村庄形态上改善居民生活条件。 2.政治生活 管理和服务是政府的职能。推进新型城镇化,政府要加 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履行组织社会主义经济文化建设职能、公共服务的职能。 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编制空间规划和城市规划要多听 取群众意见、尊重专家意见,形成后要通过立法形式确 定下来,使之具有法律权威性。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习近

周以忠在全市推进城乡建设加快城镇化进程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定稿)

周以忠同志 在全市城镇化和住房保障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1年4月21日)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全省推进城乡建设加快城镇化进程工作会议和保障性安居工程工作会议精神,对全市推进城乡建设、加快城镇化进程和保障性安居工程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动员全市上下审时度势,抢抓机遇,努力加快推进城乡建设和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三个跨越”和开封复兴奠定坚实基础。刚才,学杰同志传达了全省推进城乡建设加快城镇化进程工作会议精神;各县区和部分市直部门向市政府递交了2011年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目标责任书;针对推进城乡建设、加快城镇化进程工作,开封新区、兰考县和金明区做了很好的大会发言。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站在促进开封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跨越的高度,充分认识推进城乡建设、加快城镇化进程的重大意义 城镇化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是实现我市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目前,我市城镇化率为41.2%,低于全国平均水平5.4个百分点,城镇化水平不高已经成为制约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我们必须把推进城乡建设、加快城镇化进程,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郑汴一体化发展、

打造中原经济区核心区的全局性举措来实施、紧迫性工作来推动、历史性任务来完成。 (一)推进城乡建设、加快城镇化进程,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迫切需要。加快城镇化进程、优化城乡结构,有利于资源要素集约利用和优化配臵,有利于服务业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有利于自主创新能力提高,有利于污染集中治理和环境保护,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具有综合性、关键性、全局性意义和作用。同时,从一定意义上讲,工业化创造供给,城镇化创造需求。推进城乡建设、加快城镇化进程,不仅能够带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加快建设,促进房地产业及相关产业持续快速发展,产生大规模的生产性投资需求,而且能够加速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有效扩大城市消费群体,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改善消费条件,提高居民消费能力,释放出巨大的生活性消费需求。省政府提出到2015年全省城镇化率达到48%的目标,我市要达到这一平均水平,就得把50万农村人口转移到城镇。据测算,每增加1个城镇人口,可以带动10万元以上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带动3倍于农民的消费支出。因此,推动城乡建设加快城镇化进程,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全市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二)推进城乡建设、加快城镇化进程,是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一体化目标的客观要求。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城乡二元结构是阻碍我国经济协调发展的一大障碍。近年来,我市

中国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与发展战略思考

中国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与发展战略思考 宁越敏 杨传开 The background and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new urbanization in China Ning Yuemin Yang Chuankai (The Center for Modern Chinese City Studies,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62, China) Abstract As China has entered a period of rapid urbanization, a series of problems are gradually emerging. With the combination effects of international situation and domestic development, the transition of urbanization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So, the concept of new urbanization is put forward, and is increasingly becoming the hot topic and focus of attention. The paper reviewed the evolution of urban development policy in China, and then analyzed the international and domestic development background to implement the strategy of new urbanization. Last, the paper put forward the four strategic focus of new urbanization. Key words new urbanization; social integration;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new industrialization 摘要:随着中国进入快速城市化时期,传统城镇化道路逐渐显露出一系列的弊端,在国际形势与国内发展的推动下,城镇化转型发展成为必然,而新型城镇化的概念也应运而生,并日益成为新时期关注的焦点和热点。本文通过梳理相关文献,回顾了中国城市发展方针的演变,然后从国内外形势变化的角度探讨中国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的背景,最后就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提出若干思路。未来,推进新型城镇化应以新型工业化为基础,加快经济发展,提供城镇化发展新动力;以人为本,促进社会融合建设包容性城市,推进以国民为对象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城镇化;推进体制创新,关注小城镇发展,提升小城镇发展活力。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社会融合;生态文明;新型工业化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与城镇化进程相辅相成,成为推动中国经济、作者简介:宁越敏、杨传开,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

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建议

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建议 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建议 近日,自治区党委召开了全区城镇化工作会议,会议深入贯彻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全区的城镇化工作明确了任务、理清了思路、指明了方向。为此,结合我厅自身工作,在推进自治区新型城镇化发展中,要重点抓好城镇体系规划、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住房保障等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城镇规划治理水平 科学编制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指导各地做好城市设计。根据资源环境条件定城市增长边界和生态保护红线,注重地下空间综合开发,切实提高城镇建设用地集约化程度,把城市规划由扩张性规划逐步转身限定城市边界、优化空间结构的规划。按照住建部的部署,做好旗县域城乡商品化规划暨“三规合一”试点工作,试点旗县以城乡规划为基础、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为目标、土地利用规划提出的用地为边界,编制旗县城乡总体规划,实现“三规合一”、全县一张图、县域全覆盖。 切实完善规划管理体制和管控措施,维护城市规划的权威性、法规性和严肃性。规划一经批准必须严格执行,不得随意调整和变更,杜绝“政府换届、规划换届”现象发生。加快建立城乡一体的空间规划管治制度,进一步增强城乡规划的综合调控作用和社会服务功能。严格落实规划公示各项规定,保障公众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强化人大对城乡规划的法律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建立派驻城乡规划督察员制度,落实对城乡规划实施的监督和责任追究。 二、提高城镇建设水平 在充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前提下,用科学的理念规划城镇发展模式,按照新型城镇化方向并结合本地实际科学编制城乡规划,按照“三规合一”的理念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城乡、土地利用三项规划,努力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在自治区城镇体系规划

读《沿着正确政治方向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有感汇总

读《沿着正确政治方向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有感 10月27日《人民日报》发表署名文章《沿着正确政治方向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细读全文,不禁拍案称好。 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政治制度、走什么样的政治发展道路,取决于这个国家最广大人民的意志,取决于这个国家的具体国情和历史文化条件。我国现行政治体制的某些方面束缚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必须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对政治体制中不适应或者不完全适应发展需要的部分实行改革,才能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不能盲目求快,或者盲目照搬其他国家的方式、制度,不能忘本,不能丢弃原则。这是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出发的重要战略部署,是我们牢牢抓住历史机遇、奋力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根本政治保证。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政治体制改革稳步推进的可靠保证。没有党的领导,人民就不能赢得民主;脱离党的领导,人民民主就会得而复失。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在政治制度的框架内进行。我国的政治制度是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发展要求建立起来的,是能够为经济社会发展开辟道路的,必须毫不动摇地加以坚持;我国的政治体制存在的弊端不利于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的发挥,必须坚定不移地实行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必须有利于保持政治稳定。政治稳定是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前提,也是政治体制改革追求的重要目标。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在政治体制改革过程中,我们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但又决不照搬西方的政治制度模式。因此,我们一方面要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逐步消除政治体制中的各种弊端,使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优势得到充分展示;另一方面要坚持政治体制改革的正确方向,一切从我国国情出发,走中国人民自己选择的政治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根本政治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作为我国政治经验的科学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行动方案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行动方案 作为城市建设的工作者,我们知道怎么样开展城镇化建设行动工作吗?以下是小编精心准备的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行动方案,大家可以参考以下内容哦! 浙江省加快推进新型城市化建设行动实施方案【1】 为贯彻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行动方案的通知》(发改规划〔xx〕1098号),提出以下实施方案。 一、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一)全面放宽重点群体落户限制。以农村学生升学和参军进入城镇的人口、在城镇就业居住5年以上和举家迁徙的农业转移人口以及新生代农民工为重点,促进有能力在城镇就业和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举家进城落户。全面放开对高校毕业生、技术工人、职业院校毕业生、留学归国人员的落户限制。杭州市要区分主城区、郊区、新区等区域,分类制定落户政策,通过流动人口积分落户方式重点解决符合条件的普通劳动者落户问题。大中城市均不得采取购买房屋、投资纳税等方式设置落户限制,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下的城市不得采取积分落户方式。(省公安厅负责,xx年12月底前完成) (二)全面落实居住证暂行条例。督促各地落实居住证制度,确保居住证领取门槛不高于国家标准、享受的各项基本公共服务和办事便利不低于国家标准。鼓励有条件的地区赋予居住证持有人更多公共服务和办事便利,不断提高居住证含金量。(省公安厅、省发展改革委、省教育厅、省民政厅、省人力社保厅、省建设厅、省卫生计生委

负责,xx年9月底前完成) (三)全面落实支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财政政策。根据《国务院关于实施支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若干财政政策的通知》(国发〔xx〕44号),研究出台具体实施办法,建立省级财政转移支付规模、结构根据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情况动态调整机制,加大省级财政对农业转移人口落户较多地区的资金奖励力度。(省财政厅负责,12月底前完成) (四)全面落实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与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挂钩政策。结合上年度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情况,调整完善土地利用计划指标分配办法。研究出台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与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挂钩的实施细则,保障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的合理用地需求。(省国土资源厅负责,12月底前完成) (五)建立进城落户农民农村“三权”维护和自愿有偿退出机制。维护进城落户农民农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等合法权益,鼓励引导其依法自愿有偿退出。稳妥推进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农村集体资产股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省农办、省农业厅、省国土资源厅、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浙江银监局负责) (六)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常住人口。各地区要有序扩大城镇义务教育学位供给,坚持“两为主”,落实“两纳入”,建立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的随迁子女入学办法,确保进城落户农民子女受教育与城镇居民同城同待遇。统一城乡义务教育学生“两免一补”政策,

撤村并点推进城镇化

统筹镇村迁村并点推进城镇化 科学规划分步实施建设新农村 近年来,我们高山镇党委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严格按照中央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20字方针,结合实际、因地制宜、统筹镇村,走上了一条以“工业园区化、农业产业化、生活城镇化、就业乡土化”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快速发展之路。 工作中我们坚持“抓党建保和谐、抓经济促发展、抓投入保民生、抓创建树形象”的总体思路,推动了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跨越式发展。2005年,我镇在郑州市综合实力居第33位,是郑州市10个发展速度快乡镇之一。2006年我镇在郑州市综合实力进入二十强,居第18位。2007年我镇在郑州市综合实力再次前移,居第12位。四年来,我们从03年郑州市的第76位前进64 位。多年来,我镇社会政治大局保持和谐稳定,未发生过一起到荥阳市及以上集体信访事件,连年被表彰为郑州市平安建设及信访工作先进单位。 2008年以来,我们积极争取,以创建“国家级卫生镇、国家级环境优美小城镇、省级文明镇以及郑州市级生态镇”为载体,着力为群众创造优美的生产、生活环境,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立足实际、因地制宜、明晰思路 我镇位于荥阳市西部,距市中心16.5公里,总面积 61.5 平

方公里,辖 19 个村,113 个自然村,195 个村民组,总人口2.9万人。自然条件方面主要有四个特征:一是距离市区远,没有交通区位优势。二是地下无矿产储藏,没有资源优势。三是地处丘陵山地,境内沟壑纵横,群众几乎全部依山就势,居住在“沟、坎、岭”上,特别分散。全镇19个行政村,有1个以“山”命名(高山村),6个以“沟”命名(冯沟、吴沟、庙沟、乔沟、穆沟、石洞沟),2个以“顶”命名(余顶、苗顶),2个以“岗”命名(冢岗、苌岗)就是最好的证明。此外,诸如“杨树沟”、“秦岭”等闻其名即可知其形的自然村名更是不胜枚举。四是天气十年九旱,粮食生产望天收,一亩麦田,风调雨顺的情况下产量平均可达500斤左右,如果遇到干旱天气产量就要减半,有些甚至可能绝收,一年下来,群众种粮所得寥寥无几。恶劣的自然条件以及现有的生产方式使得群众大多外出打工、经商,谋求出路。赚到钱的纷纷外迁,人口大量流失。原本3.4万人的乡镇,目前人口仅剩2.9万,常驻人口不足2万人,而且留在家中的大多是“老、幼、妇、乳”。有些100多口人的村民组,只剩下几十人,居住更加分散。 针对这样的现状,面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课题,“因村制宜,一村一模式”常规思路肯定行不通,而且势必造成基础设施建设的巨大浪费,形成投入大使用效率低的怪圈。为此,我们高山镇党委政府经过多方研究,毅然决定打破常规、超前思维,为最大限度的发挥公共资源的使用效率,让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关于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的建议-2013-11-4

关于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的建议 2013/11/4 来源:光明日报 “中国特色城镇化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城镇化的持续快速发展,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如何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是事关我国现代化事业成败的重大战略。由中国工程院和清华大学共同组织的重大咨询项目“中国特色城镇化发展战略研究”日前正式结题。项目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徐匡迪担任负责人,20多位院士、100多位专家参加。经过一年多的广泛调研和深入研究,该项目对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性建议。这份报告也成为项目组就城镇化问题向中央提建议的重要依据之一。该报告包括1个综合报告和8个课题。 城镇化是工业革命以来世界各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必然过程,也是新中国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结果。随着当前国家改革开放事业的进一步深入,如果顺势而为、妥善引导,城镇化将会释放巨大的内需潜力,成为带动经济发展的持续动力;走得不好,现有的“城市病”将蔓延,影响现代化进程,无法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是事关我国现代化事业成败的重大战略。 传统的城镇化模式不可持续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城镇化持续发展,截至2012年底,城镇化率已达52.57%,城镇人口约7.2亿。中国正在从一个传统农业大国,转变为城镇化水平与世界基本持平的城市型国家。13亿人口大国的城镇化持续发展,为中国和世界的发展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得到国际社会的充分肯定。 但是,囿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国城镇化多年所积累的矛盾和问题已越来越突出。一是城镇化质量不高,城镇化率统计指标高于实际的户籍非农业人口比重15个百分点左右,城镇人口中1/3的流动人口群体无法享受城镇待遇;农民工整体上技术能力缺乏,难以适应产业转型升级的要求;新生代农民工无务农意向,“不融入”或“半融入”的城市现象突出,成为提高消费、拉动内需的制约瓶颈和社会潜在的不稳定因素;农村精英流失、农业现代化发展受限、农村空心化的现象日益显现。二是资源环境约束瓶颈突出,生态环境形势严峻,区域性复合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