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校本课程教案新部编本.docx

《弟子规》校本课程教案新部编本.docx
《弟子规》校本课程教案新部编本.docx

精品教学教案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

教师学科教案[ 20–20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 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 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 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XX小学教育集团校本课程教学设计

周次7日期累计教时4

课程主题第 2 课“入则孝”之“父母呼”

1、复习《弟子规》总序。

2、学习“入则孝”之“父母呼”。

课程目标

3、理解意思,教育学生孝敬父母要从小事做起。不但孝,关键是顺。

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课前准备音频

活动过程备注

一、检查作业

1、齐声背诵。

2、是否为父母捶背。

二、学习“入则孝”之“父母呼”

1、听泛读“入则孝”之“父母呼”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2、教师领读。

3、学生试读。

4、指名读。

5、齐读。分行读。

6、同桌练习背诵。

7、小组竞赛背诵。

三、了解意思。

1、“父母呼”,“呼”就是叫唤的意思。“应勿缓”,“应”就是回答,

“勿”就是不可以,“缓”就是迟缓。也就是听到父母他在呼唤、叫唤我们的时候,应该要立即的回答。

想一想,平时父母叫我们的时候,我们是怎样做的?(指生答)怎样做才能更体现“孝”呢?(生答)

延伸:

父母呼应勿缓;老师呼应勿缓;

长辈呼应勿缓;同学呼应勿缓。

2、“父母命,行勿懒”:父母在教我们的时候,父母教我们做任何事情,“行勿懒”就是要马上动作,不可以拖拖拉拉的。

3、“父母教,须敬听”:父母在教育你的时候,要恭恭敬敬地聆听。

4、“父母责,须顺承”:如果你做错了事情,父母责备你的时候,你应该接受教训,真心悔改。

希望大家都能够成为孝敬父母、懂礼貌的孩子。

四、讲故事:《啮指痛心》

曾参,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称“曾子”,以孝著称。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

五、礼仪

1、见到长辈、老师要主动问好。

2、父母、老师、长辈,要求做的事情,要尽量做好。

六、作业

1、背诵“父母呼”。

2、帮父母收拾餐桌。

XX小学教育集团校本课程教学设计

周次8日期累计教时6

课程主题第 3 课“入则孝”之“冬则温”

1、复习“父母呼”。

2、学习“入则孝”之“冬则温”。

课程目标

3、了解意思,进一步理解怎样才是“孝”。

4、能在生活中实践。

课前准备播放器、课件

活动过程备注

一、检查作业

1、齐声背诵“父母呼”。

2、是否帮父母收拾餐桌。

二、学习“入则孝”之“冬则温”

1、听泛读“入则孝”之“冬则温”。

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

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

2、教师领读。

3、学生试读。

4、指名读。

5、齐读。分行读。

6、同桌练习背诵。

7、小组竞赛背诵。

三、了解意思。

1、“冬则温”“温”就是温暖的意思。“夏则凊”,凊就是凉爽的意思。

孝敬父母应该从哪里开始呢?应该从关心父母的起居生活开始。

讲“黄香”的故事:

相传东汉时期有一个叫黄香的孩子,母亲很早过世他和父亲相依为命。夏

天天气非常热,他每天都给父亲扇枕席,以便让父亲安歇;冬天非常寒冷,为

了让父亲躺在温暖的被窝里,他每天晚上都要先上床,用自己的体温把被褥焐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黄香的孝行,传遍了全县,也传遍了全国。九岁的

孩子能懂得这样孝顺父亲,感动了太守刘扩上书朝廷申报,批准孝廉,成为一

位孝敬长辈而名留千古的儿童。当时有“江夏黄香,天下无双”的赞誉。

我们都要以黄香为榜样,从身边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孝敬父母。

2、“晨则省,昏则定”:就是每天早上要记得起来第一件事情,就是向父

母问候,这是为人子弟在家里对父母应该有的态度。“晨则省”,“省”的意思就是安慰问候的意思。“定”也是如此,也是安慰,让他的心情觉得很好。

3、“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

出门一定要告诉双亲。尤其现在的社会环境很复杂,治安也没有以前的好,所以你出门时一定要向告诉父母到哪里,什么时候回来,为什么?绝对不能让

父母为我们的行踪担心。“反必面” ,回来的时候,也要跟父母报告讲明。“面”就是要面见父母,让父母看到你安全的回来,让父母得到宽心。

四、拓展:

行孝是每个人的责任,是天下所有做儿女应做的事情。同学们,我们的父

母是不是很辛苦啊。你们想不想孝敬一下为你辛苦为你操劳的父母呢?设想一

下:今天放学回家,你看到父母工作了一天非常劳累,你想怎样孝顺你们的父

母呢?(生答)

五、作业

1、背诵“冬则温”。

2、回家为父母做一件事。

XX小学教育集团校本课程教学设计

周次9日期累计教时8

课程主题第 4 课“入则孝”之“事虽小”

1、复习“冬则温”。

2、学习“事虽小”。

课程目标

3、理解“事虽小勿擅为”“物虽小勿私藏”。

4、能在生活中实践。

课前准备播放器、课件

活动过程备注

一、检查作业

1、齐声背诵。

2、昨天为父母做的什么事情。

二、学习“入则孝”之“事虽小”

1、听泛读“入则孝”之“事虽小”。

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

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

2、教师领读。

3、学生试读。

4、指名读。

5、齐读。分行读。

6、同桌练习背诵。

7、小组竞赛背诵。

三、了解意思。

1、理解“事虽小”。什么样的事情是小事?该怎样做?“事虽小”,就是泛

指一切事情无论大小,即使很小很小的一件事情,“勿

擅为”,这个“擅”就是随自己的意思,擅自的意思。也就是说事情即使是非

常小,也不可以不经过同意就擅自去做它。譬如说有很多小朋友,他在家里,

爸爸妈妈不在的时候,他就好像造反一样,什么事情都碰,父母的房间、抽屉

翻箱倒柜,很好奇的都去翻阅它,这些都是不对的。

不做的事情,就尽量不做。比如,在家里不可随便玩、玩火,玩危

的玩具,不可养成随便花的坏,不在黑板上乱涂乱画,的事小,

也是不的。不做的事情就不要做了。三国的刘教育儿子刘禅:“勿以小而之”也是个道理。

2、理解“物小”。

什么的西是小西?笔、橡皮??不能私自藏起来。如果私自藏起来,父母

会心。

拓展:

到小的物品怎做?借用人的西怎么做?

学生。

四、故事:陶母封。

陶侃是晋有名的臣,从小就勤好学,而且注意人品的修养,一切都与他母

格的教育分不开。陶侃大后,担任了管理的小官。一年他托人回家一腌孝敬母,母却把封好人退回区,并且献他写了一封信:“你是国家的官吏,怎么能用

公家的西孝敬父母呢?是政不

廉啊!”此事小,却可以看出陶侃的母教子格。陶侃始不忘母的教,最成晋朝著名的清官。

五、作

1、背“事小”。

2、爸爸洗袜子。

XX小学教育集团校本课程教学设计

周次10日期累计教时10课程主题第 5 课“入则孝”之“亲所好”

课程目标课前准备1、复习“事虽小”。

2、学习“亲所好”。

2、理解意思,启发培养孩子判断是非的能力。

3、能在生活中实践。

播放器、课件

活动过程备注

一、检查作业

①背诵“事虽小”。

②给父母洗袜子了吗?怎样洗的?父母说了什么?

二、学习“入则孝”之“亲所好”

1、听泛读“入则孝”之“亲所好”。

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

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2、教师领读。

3、学生试读。

4、指名读。

5、齐读。分行读。

6、同桌练习背诵。

7、小组竞赛背诵。

三、了解意思。

1、“亲所好,力为具”,这个“好”就是喜好。“力”就是要尽心尽力,“具”就是要为他准备。你现在还是一个很小的小学生,父母最喜欢的无非是你的功

课要很好,自己的作业要自己努力去做;应该学的,也应该努力去学习。让父

母得到喜。

2、“ 所,去”。个“ ”就是不喜、的、弃的。“ ”也是要用恭敬之心,很慎的父母去排遣,或者排除,他去除掉。譬如

父母他不喜的西,我尽量把它去除。父母到我有不良的嗜好,不良的,人

子女也赶快把它改正来,自己要赶快改正来,父母能得到心。

3、“身有,”。想一想在你不小心受的候,你的父母会怎么?理解“ ”:父

母担心。

4、“德有,羞” ,指如果你的品德不好,你的人就会你羞愧。比如:有的小

朋友没有礼貌、不敬、破坏公物、打同学、盗,或者做出了其他不做的事情,你

的父母会跟着你蒙受耻辱。那你更是不孝的子。

四、系,深化理解。

父母做的事情,不去做;任性,不听;跟奶奶吵架;跟小朋友西、打架??

做不,怎做。

五、作

1、背“ 所好”。

2、回家地、拖地。

XX小学教育集团校本课程教学设计

周次11日期累计教时12

课程主题第 6 课“入则孝”之“亲爱我”

1、复习“亲所好”。

课程目标2、学习“亲爱我”。

3、懂得尊敬父母,用心体谅别人的心情。帮助父母改正过失要讲究

方法。

课前准备播放器、课件

活动过程备注

一、检查作业

1、齐声背诵“亲所好”。

2、昨天回家扫地、拖地情况。

二、学习“入则孝”之“亲爱我”

1、听泛读“入则孝”之“亲爱我”。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

2、教师领读。

3、学生试读。

4、指名读。

5、齐读。分行读。

6、同桌练习背诵。

7、小组竞赛背诵。

三、了解意思。

1、“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

父母双亲从小到大,给予了我们无微不至的关爱,待我们恩重如山。我们

自然就应该孝养他们。可是也有的家长不喜欢甚至讨厌孩子。或者管教孩子过于

严厉,缺少方法。那么做为儿女应该怎样对待父母呢?是不是父母对我们好,我

就对你们好。你不喜欢我,我也不孝敬你呢?

孔子在世时,他有一个名字叫闵子骞的弟子。年纪很小的时候,母亲

就去世了。父亲娶了后母,后母又生了两个弟弟。有一年冬天,天气寒冷,父亲

要出门,就叫闵子骞驾车,闵子骞冻的直哆嗦。父亲以为闵子骞偷懒,就拿鞭子

打他,谁知鞭子下去却把棉袄打烂了,里面的芦花飞了出来。父亲才知道后母虐

待了闵子骞。一气之下,父亲要赶走后母。这时闵子骞跪下来哀求父亲说:“有

母在一子单,母去三儿寒。”这句话感动了父亲,也感动了后母。使后

母知道反省改过,变成了慈母。孔子特别称赞闵子骞:“真是难得可贵的孝子啊!”

我们就是要学习闵子骞这种孝心,不管父母对我们如何?我们做好自

己应该做的就可以了,尽好自己的本分。

2、说说自己的父母批评你或打你的时候,你是怎样想的,又是怎样对待的?怎样做才会更好?

说说父母为什么这样做?学会体谅。

3、今后你打算怎样处理类似的事情?

四、作业

1、背诵“亲爱我”。

2、跟父母聊天,说说自己以前做得不对的事情,给父母道歉,请求父母原谅。

XX小学教育集团校本课程教学设计

周次12日期累计教时14课程主题第 7 课“入则孝”之“亲有过”

课程目标课前准备1、复习“亲爱我”。

2、学习“亲有过”。

2、理解这几句话的意思。

3、能在生活中实践。

播放器、课件

活动过程备注

一、检查作业

1、齐声背诵“亲爱我”。

2、说说跟父母聊天了吗,聊的什么?

二、学习“入则孝”之“亲有过”

1、听泛读“入则孝”之“亲有过”。

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

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

2、教师领读。

3、学生试读。

4、指名读。

5、齐读。分行读。

6、同桌练习背诵。

7、小组竞赛背诵。

三、了解意思。

1、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

“亲有过”,“过”的意思就是有过失,或者有不当的这种行为。“谏”就是劝勉的意思,劝解的意思。

“使”就是使他能更正,或者能及时停止。

上堂课我们学了要孝顺父母,可是父母也有不对的时候啊!那么作为子女

应不应该劝谏父母呢?用什么方法才恰当呢?

一是不要在大庭广众之下,去谈父母的过错。让父母没有面子。他就不会

接受我们的劝谏。二要等父母高兴的时候,而且在劝说父母时语气也要柔和,

面带笑容。不要理直气壮,一副盛气凌人的态度。话要说的尽量婉转,让父母

感到我们不是在挑他的毛病,真心的为他好。他才能够接受我们的劝谏。

2、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

“谏不入”,不入就是不能接受。“悦复谏”,我们可以委婉的再劝谏。

“号泣随”,就是觉得很伤心、很难过。“挞无怨”,这个时候如果父母恼羞成怒,或者他不愿意听到我们这样劝他,即使被打了,也不应该有所怨恨。

四、讲故事:

唐太宗李世民,年轻的时候,随着父亲李渊到处平定,当时父亲有一个决

策,就是连夜拔营要攻打另外一个地方。李世民就跟父亲说:这样做的话,我

们可能没有办法成功,因为可能后面有埋伏,前面不但不能得到胜利,可能后

面又被围剿,反而不利我军。他的父亲不采纳。眼见整个军队就要拔营了,这

个时候,李世民就在帐篷外面嚎啕大哭,哭得非常伤心。为什么伤心?他知道

父亲这个举动是错误的,从整个局势来看,宗已经看出相当的危险。他的父亲

李渊,突然听到外面有很大的哭声,就走出去看。父亲看到儿子这么伤心,听

了儿子最后一次规劝,及时停止了这项军事行动。后来终于平定各地贼寇,奠

定了唐朝的基业。

五、作业

1、背诵“亲有过”。

2、把故事讲给父母听。

XX小学教育集团校本课程教学设计

周次13日期累计教时16

课程主题第 8 课“入则孝”之“亲有疾”

1、复习“亲有过”。

课程目标

2、学习“亲有疾”。

3、学会在生活中关爱父母、照顾父母。

课前准备播放器、课件

活动过程备注

一、检查作业

齐声背诵“亲有过” 。

二、学习“入则孝”之“亲有疾”

1、听泛读“入则孝”之“亲有疾”

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

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

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

2、教师领读。

3、学生试读。

4、指名读。

5、齐读。分行读。

6、同桌练习背诵。

7、小组竞赛背诵。

三、了解意思。

1、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

当父母生病的时候,为人子女应该怎么样来侍奉汤药。我们晓得在过去,这

个药几乎都是水药,刚煮起来的汤药一定非常的烫。我们要端给父母吃、端给长辈

吃的话,我们要特别注意它的温度是不是太高了,太高了唯恐烫到父母。所以在古

者,他往往会倒一点点,然后喝喝看,这个一瓢,一小瓢试试看,它是不是温度太

高,或者太低。所以古人对父母的侍奉,可以说是无微不至。

我们现在医药发达,吃的药多是药片、颗粒,这个你可不能随便尝,

以免药物中毒,不过,父母生病时可以提醒父母按时服药。

2、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

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

如果不幸父母走完了人生最终点站之后,这时候如果办丧事,我们也要

特别的一定要尽孝,尽到为人子女所应该尽的这些礼节。

四、讲故事:鹿乳奉亲

郯子,春秋时期人。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饮鹿乳疗治。他便披鹿皮进入

深山,钻进鹿群中,挤取鹿乳,供奉双亲。一次取乳时,看见猎人正要射杀一只

麂鹿,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现身走出,将挤取鹿乳为双亲医病的实情告知猎人,猎

人敬他孝顺,以鹿乳相赠,护送他出山。

亲尝汤药

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前 180)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

睫,

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他在位 24 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 。

五、作业

1、背诵“亲有疾”。

2、说说自己在父母生病时是怎样做的?

XX小学教育集团校本课程教学设计

周次14日期累计教时18

课程主题第 9 课“出则弟”之“兄道友”

1、复习“总叙”和“入则孝”。。

课程目标

2、学习“出则弟”之“兄道友”。

3、懂得同学之间要团结友爱,兄弟姐妹之间要和睦相处。

课前准备播放器、课件

活动过程备注

一、复习

背诵“总叙”和“入则孝” 。

指名背。

齐背。

二、学习“出则弟”之“兄道友”

1、听泛读“出则弟”之“兄道友”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

2、教师领读。

3、学生试读。

4、指名读。

5、齐读。分行读。

6、同桌练习背诵。

7、小组竞赛背诵。

三、了解意思。

1、什么叫“出则弟”?就是离开家里,或者我们要外出的时候,我们应

该如何注意我们的行为。

2、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兄道友”,“友”就是友爱,就是做哥哥的如何来跟弟弟相处。“弟道恭”,

弟弟又应该如何来对待哥哥。

“兄弟睦,孝在中” 。如果兄弟姊妹在家里能和睦共处,这就是孝道。

举例:

父母看到孩子打架,不友好,会是什么心情?

3、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

不能感觉钱财非常的重要,就不会产生怨恨了。

说话时忍让一点儿,气愤就会消失。

四、联系实际讨论:

同学之间、兄弟姐妹之间应该如何相处?

学生讨论,教师点拨。

五、作业

1、背诵“兄道友”。

2、照顾一下比自己小的孩子。

XX小学教育集团校本课程教学设计

周次15日期累计教时20课程主题第 10 课“出则弟”之“或饮食”

课程目标课前准备1、复习“兄道友”。

2、学习“或饮食”理解这几句话的意思。

3、懂得尊老爱幼。

播放器、课件

活动过程备注

一、检查作业

1、齐声背诵“兄道友”。

2、说说是怎样照顾小朋友的?

二、学习“出则弟”之“或饮食”

1、听泛读“出则弟”之“或饮食”

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

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

2、教师领读。

3、学生试读。

4、指名读。

5、齐读。分行读。

6、同桌练习背诵。

7、小组竞赛背诵。

三、了解意思。

1、“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

不管是饮食,还是坐、走,一定要先礼让长辈。我们从小就要养成孩子有

尊敬长辈的习惯。

2、“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长”,长辈。“呼”,叫。“即”,

立即,马上。“代叫”就是代替呼叫。“长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