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联考质检试卷含解析

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联考质检试卷含解析

一、选择题

1.陈忠云在《先秦中国与古希腊雅典的比较》中说:“实际上,让每个人有尊严生活的民主政治制度,在世界的每个角落都有培育这种制度的土壤。先秦中国也不例外,之所以先秦中国与古希腊雅典形成两种不同的政治制度,主要是当时两地强者、掌权者追求政治利益的主观欲望与维护既得利益的客现统治手段的差异所致。”下面符合作者意图的是A.政治制度不同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基础不同

B.先秦中国与古希腊雅典都实行民主政治制度

C.不同的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地理环境关系密切

D.不同的政治制度的形成有一定偶然性

2.《罗马法大全》中,对罗马法进行了分类

①ius civile——它表现了一个特定共同体的利益

②ius gentium——人们为了便于互相往来而制定的法律

③ius naturale——它相当于“永远的善与公正的事物”。对这段材料的解读符合史实的是

A.ius civile是罗马第一部有章可循的成文法

B.ius gentium促进帝国境内各民族的共同发展

C.ius naturale成为巩固罗马统治的重要工具

D.以上三者均是仅适用于奴隶制的法律条文

3.下列图片反映了12-14世纪西欧政治制度演变。其中正确的表述的是

A.由封建等级制向君主专制转变

B.由君主专制向君主立宪制转变

C.由中央集权向君主专制转变

D.由封建等级制向等级君主制转变

4.754?816年,阿拉伯帝国存在着一个专门的翻译机关——“智慧宫”,该翻译机关搜集翻译了希腊、罗马、印度、中国的大量文献,介绍了亚里士多德、托勒密、欧几里得等人的科学成就。可见,此时期的阿拉伯人

A.在文化上缺乏创造性B.继承了被征服地区的文化

C.充满强烈的求知欲望D.将东西方文化融合为一体

5.阿拉伯帝国的制度基本继承了拜占庭帝国和波斯帝国的传统,亚里士多德的哲学在帝国一度流行。古埃及、波斯、印度、欧洲等地的民间故事被阿拉伯人接受和融汇为《一千零一夜》。这说明阿拉伯

A.是东西文化交流的桥梁B.文明影响广泛深远

C.文明的发展具有包容性D.长于借鉴缺少创新

6.阿拉伯帝国在政治上经常分裂,但在文化上却建立了一个非常广阔的阿拉伯文化区。这个文化区,既有古代东方文化的韵味,又有西方文化的气质。这说明

A.阿拉伯数字是由阿拉伯人创造的B.阿拉伯帝国经济繁荣和国家富庶

C.阿拉伯文化具有兼容并蓄的特点D.强大的阿拉伯帝国持续时间最长

7.“封赐土地必须举行一定的仪式,受赐者必须对赐予者宣誓效忠的仪式被称为‘臣属宣誓’,臣属宣誓进一步确立和巩固了金字塔式的封建主内部的等级关系。”上文体现的制度是

A.种姓制度B.元首制C.封君封臣制度D.城市自治制度8.在津巴布韦的维多利亚博物馆里,陈列着早年土著人的绘画和从“大津巴布韦石屋遗址”出土的文物,在遗址旁还保留着古代的梯田、水渠、水井,遗址地基上还找到了古代铸造钱币的泥模。这说明古代津巴布韦

A.创造了最发达的文明B.商业贸易超过农业

C.曾经有着辉煌的文明D.绘画艺术高度发达

9.加纳国王被视为具有神性的人,他是诸部落的大酋长,又是军事首领,还是宗教首领,支配着王城附近的圣林(王陵)的祭司们。从中可以看出加纳

A.实行政教合一的制度B.建立了中央集权

C.注重宗教在统治中的作用D.实行国王与祭司集体统治

10.雅典公民认为,人一生下来不仅属于父母,也属于国家,如果国家处于被奴役的地位,他会感到蒙受的耻辱比死亡更可怕。这一现象体现了雅典( )

A.民主政治渐趋成熟

B.人文主义勃兴

C.公民参政热情高涨

D.城邦利益至上

11.津巴布韦国家在其鼎盛时期便向外扩张,石建文化迅速向外传播,类似于大津巴布韦的石建出现于高原的东部、西南部、中部和北部。从中可以看出

A.战争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B.巨石文化并非是津巴布韦独有

C.津巴布韦已经发展到较高文明阶段D.巨石文明是由地理环境决定的

12.下列关于古代雅典民主制度形成的历史条件正确的有

①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②海外贸易和工商业发达

③平民与贵族的斗争④观剧津贴制的实行

A.①②③B.②③C.①③D.①②③④13.《伯里克利时代新解》一文中指出:“在西方某些政治学和历史学的著作中,总是津津乐道地称颂伯里克利时代的所谓民主政治,并以它的‘优越性’来贬抑所谓的东方君主专制。在此,我们很有必要剖析一下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并非十全十美,而是存在着极大

的局限性。”这段文字强调的是

A.彻底否定雅典的奴隶制民主政治B.要以发展的观点看西方民主政治

C.西方民主制度优于东方君主专制D.要以辩证的态度看西方民主政治

14.文明的发祥总是和河流密切相关。西亚的中心地带荒凉而干旱,这片漫无边际的沙漠,如今看来毫无生气,可它却拥有多个“世界之最”:最早建立的城市,最早的成文法典,最早的文字,甚至最早的药典,等等。苏美尔人、阿卡德人、巴比伦人、亚述人及迦勒底人共同创造了这一古老、辉煌的文明。孕育这一文明的是

A.尼罗河流域B.两河流域C.印度河流域D.黄河流域

15.公元前59年,凯撒颁布《土地法案》,向征战的士兵广泛分配土地,推动罗马行省的殖民化进程;他征服高卢地区后颁布法案赋予一部分人公民权;还通过了关于罗马行省官员任职期限的法律。这表明

A.适时立法巩固了古罗马的统治

B.高卢人都享有与罗马人同等的公民权

C.贵族和平民间的矛盾得以解决

D.罗马行省的统治采取民主管理的模式

16.公元前5世纪末,雅典一部分有远见的政治家深切地意识到,雅典迫在眉睫的问题是要解决兵源和财源问题,扩大雅典公民团体势在必行。这从侧面印证了雅典

A.贵族寡头左右政治

B.政治体制弊端逐渐暴露

C.阶级矛盾趋向缓和

D.开放公民权日益占主导

17.在雅典,“国家的权力在理论上是不受限制的,没有任何行动或个人行动的范围是国家不能合理地干涉的。自由意味着法律的统治和参与决策的过程,而不是拥有不可剥夺的权利”。材料反映出雅典政治的主要特点是

A.政治宽松

B.中央集权

C.程序民主

D.国家至上

18.公元前7世纪希腊密集型方阵出现,方阵中的士兵虽互不认识,但只要处在这个位置上,就可以心无旁骛地-直前进.而不必担心自己的侧后翼受到敌人的攻击。只要是站在这个位置上的人,就可以完全信赖而不管是谁。据此可知,占希腊方阵

A.利于增进城邦意识B.推进民主政治发展

C.深化人文主义精神D.促进军事达到顶峰

19.公元前4世纪时,罗马法官接了一个案件,一军队的首领生前立下遗嘱,希望把他一半的财产捐给那些跟随他作战受伤或战死士兵的家人。但后来他的家人却不履行遗嘱,法官最后判定他的家人败诉。法官依据的是( )

A.未成文的习惯法B.《十二铜表法》

C.自然法D.万民法

20.16世纪,欧洲的黄金数量大约从55万千克增加到119.2万千克,白银从700万千克

增加到2140万千克。这一现象

A.伲进欧洲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B.为工业革命积累了丰富的资金

C.引起西欧社会结构的变化D.扩大了欧洲殖民者的海外市场

21.与西欧和北美等国家相比,亚非地区一直被认为是落后停滞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改变了这种历史观,他们说:被认为近代落后的地区,并不是因为开发上落后而没有得到发展。而是在以西欧为中心的资本主义确立过程中,遭遇了低开发。以下解释与之相符的是

A.西欧国家输出落后的生产方式和思想B.近代中国完全沦为提供原料的殖民地C.近代亚非地区被强制性地改变社会制度D.西欧资本主义势力改变了亚非地区社会形式

22.某人在航海日记中记述:“1520年11月28日,我们越过海峡,进入太平洋。在3个月20天里,我们没有吃过任何新鲜的食物。”据此,你判断此人属于谁的船队

A.哥伦布

B.迪亚士

C.达伽马

D.麦哲伦

23.西班牙在殖民扩张中获得了大量的财富,但16、17世纪却走向了衰落。据下如表分析其衰落的最主要原因是

A.封建君主专制日益强化B.西班牙人养成了奢靡的习惯

C.严重的债务和军事危机D.财富未转变为资本原始积累

24.据估计,18世纪的英国一年运往非洲的产品价值100万英榜,而欧洲其他国家为了同一目的也运去了同等数量的产品。欧洲国家往非洲运输产品是为了

A.打开非洲大陆的市场B.支援非洲发展经济

C.换取当地的土特产品D.贩卖黑奴运往美洲

25.1693年,康熙患疟疾,服御医药无效。欧洲传教士献上原产美洲的金鸡纳,康熙服用后症疾速愈。这反映了

A.传统商路和国际贸易中心转移B.地理大发现后洲际间物种的交流

C.殖民扩张使美洲社会遭到破坏D.闭关锁国下的朝贡贸易繁荣

26.“全球史观”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各民族的原始闭关自守状态则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此自发地发展起来的各民族之间的分工而消灭得

愈来愈彻底,历史也就在愈来愈大的程度上成为全世界的历史。以此来判断新航路开辟的影晌

A.促进欧洲开始社会转型B.资产阶级开展了殖民黑奴贸易

C.推动世界市场雏形出现D.导致欧洲商业贸易中心的转移

27.美国学者享廷顿把人类文明的交流划分为三个时期,1500年至19世纪末称之为“冲击期”。这一时期被称为“冲击期”的主要依据是

A.中国四大发明有力助推欧洲社会转型

B.物种流通推动西欧民众食品需求多元化

C.殖民扩张破坏亚非拉地区传统经济结构

D.西欧大国殖民争霸加剧欧洲局势动荡

28.新航路开辟带来了动植物的全球交流,使世界人口激增。你认为人口的激增可大部分归功于如表

年份15001600170017501800

亚欧大陆人口数量 4.5亿 5.45亿 6.1亿7.2亿9亿

A.全球交流促使饮食结构与营养改善

B.新航路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C.世界各地民族之间建立了密切联系

D.全球贸易连接着欧亚市场和消费者

29.玛雅文明时期每个城邦都有自己的国王,称为“库哈阿伽”,意思是“神授的权力”,拥有统治整个城邦的无上权力。国王每天都住在宫殿里,制定法律,处理每天发生的事情,接受地方首领的进贡。从材料可以看出玛雅人

A.建立了中央集权国家B.宣扬君权神授

C.实行依法治国D.国王实行残暴的统治

30.王加丰在《三角贸易》一文中指出:“他们(指欧洲人)又通过与非洲和美洲的贸易,不断提高自己的生产能力和生产水平,完成了从为输入而开辟世界市场到为输出而开辟世界市场的转变,积蓄起发动产业革命的力量……“材料中“输入”的产品有

①金银②烟草③玻璃球④枪支⑤香料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⑤D.②③⑤

31.如图是不同时期威尼斯每年从亚历山大里亚(埃及地中海沿岸港口)进口香料数量的变化情况。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A.商业危机的爆发B.传统商路被断绝

C.美洲被发现开发D.商业革命的发生

32.如表为巴西糖坊创办情况统计表(单位:家)。这一现象

A.反映了巴西社会转型加速B.冲破了葡萄牙的殖民控制

C.促使黑奴贸易的不断兴盛D.冲击了巴西传统经济结构

33.《明代青花瓷的展开:以时空为视点》载:“从1573年起,大帆船定期地横跨太平洋,把中国青花瓷通过这一航线带到西班牙殖民地墨西哥和秘鲁。在这场交易中,秘鲁商人是用以安第斯矿上挖掘的大量白银来换取中国瓷器。”对这段材料解读正确的是()A.中国瓷器在16世纪开始大量输出海外

B.中国对外贸易在明朝中后期发展较好

C.中国占有大量白银成为新航路开辟后的最大受益国

D.新航路开辟后的三角航线主要从事包括黑奴和瓷器贸易

34.伊曼纽尔.沃勒斯坦在《现代世界体系》中写道:“西非的黄金,加上亚洲的胡椒和香料,实际上到1506年已构成葡萄牙国家收人的一半以上。此后,随着亚洲贸易比重不断增长,它就组成了‘帝国经济的基础’。”这一状况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A.早期的殖民扩张B.葡萄牙资本主义的勃兴

C.正常的商业贸易D.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

35.1179年,有教会规定:“要将充足的圣俸留给每个教堂,主教要告诉神职人员和学者们,教师的需求必须满足,求知的大门向求学的人敞开”。教会如此做法的主要目的是A.强化社会教化,稳定社会秩序B.培养神职人员,维护教会利益

C.保存古典文化,传承古典精神D.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转型

36.16世纪,法国政治家博丹认为,国家主权是作为一种脱离社会并凌驾于社会之上的统治力量而出现的,是不可分割和转让的永久权力,政府可以更换,主权永远存在。这一思想:

A.不利于欧洲社会进步

B.强化了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

C.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开展

D.有助于欧洲统一民族国家的形成

37.16世纪的伦敦,一百年来(每年选举一次)有24个市长是绸缎、丝绒商,17个是呢绒商,14个是食品杂货商,其他每个同业联合会都有六、七个人当选过。此外,伦敦市政参事和众议院议员也往往是12个大型同业联合会的成员。对上述材料的解读最深刻的是A.市民通过行会控制市政

B.市民通过选举开始参政

C.市民与君主开始共施政

D.行会是城市经济的灵魂

38.恩格斯说:“在封建主义表层下形成着的切革命因素都倾向王权,正像王权倾向它们一样。”这表明

A.13、14世纪等级君主制下的王权代表了新兴资产阶级和市民阶层的利益

B.英、法君主专制下的王权尚未到崇信“朕即国家”或“君权神授”的地步

C.15、16世纪君主专制下的王权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巩固和资本主义的发展

D.英国君主立宪制下的王权得到各阶层一致认同并促进了社会政治秩序稳定

39.隋唐时期,中国封建社会各种典章制度臻于完备,大量日本留学生来华学习。他们归国后,将中日两国从多方面加以比较,看出了日本与中国的差距,而后他们要求仿效中国,开始了

A.军事采邑制改革B.大化改新

C.明治维新D.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

40.下图坐标中,曲线所反映的是西欧

A.王权演变B.教权演变C.贵族权力变化D.市民权力变化二、材料分析题

4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以上呈现的是大英博物馆三件文物的图文资料,综合相关信息,从世界联系的角度,自己提出一个观点,运用上述材料和所学论证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提取信息充分(不得照抄材料原文)。

首钢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19年龙烟铁矿股份有限公司石景山炼厂。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钢铁成为极其稀缺的战略物资,参战各国纷纷下令禁止钢铁出口,钢铁价格一涨再涨。汉阳铁厂冶炼的生铁,战前每吨售价为二三十两白银,到了1918年秋天竞涨至250两左右。中国掀起大办钢铁实业的热潮。钢铁业成为中国最赚钱的产业。1918年,素有“经商奇才”之称的陆宗舆向北京政府总理段祺瑞进言兴办采矿和炼铁企业,得到北京政府批准。陆宗舆以官商合办的方式筹集资金,成立官商合办龙烟铁矿股份有限公司。陆宗舆对公司前景的展望颇有号召力,吸引来自北京各界人士纷纷投资入股,甚至北京政府高层也难挡诱惑。陆宗舆马不停蹄地展开了炼铁厂的筹建工作。

——摘自胡景山《钢铁传奇》(2)阅读材料,结合所学,概括龙烟铁矿股份有限公司成立的历史条件。

4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葡萄牙人在非洲海岸、印度和整个远东寻找的是黄金;黄金一词是驱使西班牙人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去的咒语;黄金是白人刚踏上一个新发现的海岸时所要的第一件东西。

——恩格斯《论封建制度的瓦解和民族国家的产生》材料二《马可波罗游记》描写日本时说:“据有黄金,其数无限……君主有一大宫,其顶皆用精金为之……宫廷房室地铺金砖,以代石板,一切窗栊亦用精金,由是此宫之富无限。”

材料三美洲和东印度航路的发现扩大了交往,从而使工场手工业和整个生产的发展有了巨大的高涨。从那里输的新的产品,特别是投入流通的大量金银(它们从根本上变了阶级之间的相互关系,沉重地打击了封建土地所有的劳动者),冒险的远征,殖民地的开拓,首先是当时市场经可能扩大为而且规模愈来愈大地扩大为世界市场,所有这一切产生了历史发展的一个新阶段。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欧洲人在15、16世纪热衷于开辟新航路的原因。

(2)“美洲和东印度航路的发现”指的是?

(3)依据材料三概括“美洲和东印度航路的发现”所产生的影响。

43.中世纪英国

1265年,在被爱德华击败之前没多久,孟福尔(贵族)召开了一次大型会议。……与会人员除了大领主和王室官员以外,还包括每个郡的两名骑士和每个城市的两个市民。骑士和市民以前也参加过大会,但机会很少,而且叫他们来总是为了一些特殊的目的,而从未让他们参与议政。孟福尔把骑士和市民召进来,主要的动机可能是为了获得更多的支持。这项革新至少在一开始不是成规。在后面几代人的时间里,骑士和市民还是很少数情况下才被召去参加会议。

1272年,爱德华继承父位,当上国王。他经常召集议会,并费尽心思地实验议会到底该由哪些人员组成。和孟福尔一样,他有时候也让骑士和市民参加。在爱德华一世的整个长久的统治期间,议会的成员组成和力量是不固定的。但是,另一方面,这些议会实实在在地参与到爱德华统治时期的政治革新里。

——(美)朱迪斯?本内特《欧洲中世纪史》问题:

(1)根据材料,概括当时英国的政治状况有何特点?

(2)导致上述状况出现的原因有哪些?

4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封建关系的基础是土地……如果领主将一块土地赐予一个人,这个人就成了封臣……封臣的权力和对于土地的所有权与他在举行臣属仪式时承担的义务是相应的……臣属意识和赐封仪式可以算是封建制度中的契约。

——(英)赫伯特·乔治·威尔斯著《世界通史》材料二西欧的庄园经济,是一种典型的土地与人身依附关系结合在一起的封建农奴制经济模式……这种落后的生产方式本来就使农奴缺乏劳动的热情……更加无法提高单位面积产量……迫于生活的压力和为领主服劳役以及缴纳地租的多重负担,很多庄园的农奴经常出逃……寻求新的生活。

——冯正好《论中世纪西欧的农业》材料三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以及商品货币关系的影响……自14世纪初起……庄园主纷纷放弃自营地,改为出租经营,货币地租流行,农奴也通过各种途径获得人身自由……庄园趋于瓦解。

——肖翠松《试析中世纪西欧庄园制瓦解的经济影响》(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欧“封建关系”确立的基础并概括西欧封建关系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庄园经济的特点。列举出庄园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很多庄园的农奴经常出逃……寻求新的生活”的方式。

(3)根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写出西欧地租交付方式和农业生产组织方式的变化。根据材料三指出引起该变化的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请你为本次探究拟定一个主题。

4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古代埃及国家的政体问题,向来是存在几种完全不同的评论。一种看法,埃及是“治水社会”,自始至终是“专制主义”的典型,“最专制的文明”,是“集权力量”之一。

——刘文鹏《古代埃及史》材料二雅利安人来到印度以后,自以为他们的文化比被征服的具有悠久文化的达罗毗荼人要优越得多,无形中在两族之间形成一条宽阔的鸿沟,这种种族间的相互冲突使种姓制度的产生具备了土壤。雅利安人最初只有一种阶级,其中几乎没有什么专业化,雅利安这个字的意义就是耕种,所有雅利安人都是农民,都可以同时充当僧侣,军人和商人。

——王振辉《多情调的拼盘》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埃及是“治水社会”和“专制主义”的依据。

(2)根据材料二概括雅利安人建立种姓制度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雅利安人后来“专业化”成哪些不同的职业。

(3)从地理位置角度看,上述国家的古代文明有何相同特征?

46.材料麦哲伦第一次环球航行历经艰辛。他出发时有5条船,在穿越南美洲最南端的海峡时损失了两条船,横渡太平洋用了80天,这期间船上的淡水和给养都严重不足。一位船员记述了他们在航行期间的苦难:“我们所吃的饼干不再能称为食物,它们只不过是些粉末和吞噬了饼干的蛆虫,而且,粉末浸透了耗子撒的尿,散发着叫人无法忍受的臭气。我们不得不喝的水是同样恶臭、令人作呕……实际上,我们常不得不靠吃木屑过活,就连耗子这种极叫人憎恶的食物,大家都在贪婪地寻找,一个耗子能卖得半个达卡金币。”由于食物和淡水严重不足,许多船员得了坏血病,在太平洋上航行期间,共有19人死于此病。到达菲律宾后,麦哲伦死于与当地人的冲突,还损失了一条船。剩余的两条船在收购香料后返回时,一条被葡萄牙人捕获,最后仅有破损严重、水手严重减员的“维多利亚号”经印度洋和非洲于1522年9月3日返回西班牙。

问题依据材料,概括麦哲伦船队第一次环球航行所经历的艰辛。

4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因为大洋阻隔,美洲处在与其他地区基本隔绝的状态,文明发展的孤立性特别突出,地域性特征相当明星印第安人利用大自然赋予的财富,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了灿烂的文明成就农业文明发展角度来说,他们的造了独特的美洲玉米文明。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什么说印第安人是古代美洲文明的缔造者。他们的杰出成就有哪些?

材料二流感不像钢刀那样寒光闪闪,但印第安人都躲不开它…天花比所有的枪炮消灭更多的印第安人。四下流行的鼠疫正在使这些地区荒芜。受鼠疫感染的人都倒地身亡:鼠疫吞食人的身躯,啮噬人的眼晴,封住人的喉管切都散发出隋臭的气味。关于秘鲁和中美洲之间的相互关系,完全可以说,人们已经承认,在从形成时期(约公元前1000年)到西班牙人入侵这段漫长的时期内,所有证明这些地区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或接触的实物或记录,都是不可靠的。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2)仔细阅读材料,简述印第安文明走向衰亡的原因

48.在漫长历史过程中,民主政治制度建设不断走向完善和成熟。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嬴政统一六国后,自称“始皇帝”,并规定:“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皇帝之下,有由三公(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九卿组成的中央政府。三公分掌国家政务,互不相属,互相牵制。

材料二我们的(政府形式)之所以称为民主制,是因为权力不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由全体人民掌握。

——伯里克利

材料三在现代社会中,无论是哪一个统治阶级,只要实行民主政治,都普遍采取代议制的形式,只是具体方式有所不同。在代议机构的设置上,有的资本主义国家实行两院制,

有的实行一院制。

——百度网

材料四早在1939年10月,中国共产DANG就告示全国:中共的“根本主张,是要真正实现新式代议制的民主共和国”,对此,“共产DANG是决不放弃的”…… 1949年,历史翻到新的一页。…… 举国上下,政通人和,民主政治开了一个好头。

——应克复《论中国现行代议制度之改革》

(1)嬴政开创了何种政治体制?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列举他加强权力采取的措施。(2)材料中所说的“民主制”有哪些基本特点?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西方代议制民主是怎样确立的?代议制民主政治的“具体方式”又有哪些不同?试以英国和美国为例说明。

(4)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中国实现“新式代议制的民主”的标志是什么?除此之外,新中国成立后还建立了哪些适合中国国情的政治制度?

(5)综合上述材料,你能得到哪些认识?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D

解析:D

【详解】

根据“主要是当时两地强者、掌权者追求政治利益的主观欲望与维护既得利益的客现统治手段的差异所致”,说明强者、掌权者在制度形成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即不同的政治制度的形成有一定偶然性,故选D;AC项材料没有涉及,排除;古代中国没有实行民主制度,排除B。

【点睛】

2.B

解析:B

【详解】

ius gentium是人们为了便于互相往来而制定的法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法律有助于协调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帝国境内各民族的共同发展,B正确;ius civile 表现了一个特定共同体的利益,不能据此认为这一法律就是罗马法第一部成文法《十二铜表法》,排除A;C项中的描述是对法律原理的描述,不是具体的法律条文,因此不能作为巩固罗马统治的工具,排除;ius naturale不是法律条文,具有普适性,排除D。

3.D

解析:D

【详解】

从材料可以看出,两幅图反映的都是等级制度,左边存在公侯伯子男等封建爵位,而右边

是教会贵族和世俗贵族,是世袭贵族,体现了由封建等级制度项君主等级制度的演变,故D正确;材料反映的是阶级关系的变化,君主的地位并未发生根本转变,未形成专制制度,故A错误;君主立宪制是近代英国确立的,与材料时间不符,故B错误;中央集权指的是中央与地方间的关系,材料未体现,故C错误。

4.C

解析:C

【详解】

八世纪中期开始,阿拉伯帝国设立专门机关,搜集和翻译希腊、罗马、印度、中国的文献,介绍亚里士多德等人的科学成就,体现出阿拉伯人强烈的求知欲望,C项正确;阿拉伯人在文化上并不缺乏创造性,A项错误;阿拉伯帝国并没有征服中国、罗马和希腊等地,B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阿拉伯人将“东西方文化融合为一体”,D项错误。

5.C

解析:C

【详解】

材料体现的是阿拉伯人吸收了古埃及、波斯、印度、欧洲等地的民间故事而编写成《一千零一夜》,说明阿拉伯文明具有包容性,C正确;A体现的是阿拉伯人促进东西方文明的传播的中介作用,排除;B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阿拉伯文明对外来文明既有吸收又有创新,D排除。故选C。

6.C

解析:C

【详解】

根据“既有古代东方文化的韵味,又有西方文化的气质”可知,阿拉伯文化具有兼容并蓄的特点,故选C;材料信息没有涉及阿拉伯数字、阿拉伯帝国经济繁荣和国家富庶,也无法体现阿拉伯帝国持续时间最长,排除ABD。

【点睛】

7.C

解析:C

【详解】

根据材料“封赐土地必须举行一定的仪式,受赐者必须对赐予者宣誓效忠”结合所学可知这种制度被称为封君封臣制度。为缔结这种关系,封臣要对封君行臣服礼和宣誓效忠,封臣对封君承担许多义务,封君有保护封臣生存的义务,故C选项正确;种姓制度是印度的,属于奴隶社会,不符合题意,A错误;元首制是罗马帝国首领,属于奴隶社会,与材料封建主不符,排除B;城市自治制度是市民为了自身的政治和经济利益反对封建特权而进行的斗争,如与封建主谈判,或金钱赎买,或武装暴动而建立的自治制度,与材料不符合,D错误。

8.C

解析:C

【详解】

材料反映了古代津巴布韦农业、商业及艺术发达,说明津巴布韦曾经有过辉煌的文明,故选C;A项中“最发达”不正确;B项材料没有涉及,D项体现不出来。故选C。

9.A

解析:A

【详解】

从材料可以看出国王既是酋长又是宗教首领,说明加纳实行的是政教合一的制度,故A项正确;中央集权强调的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材料没有涉及,故B项错误;虽然材料涉及了宗教问题,但是并未说明宗教的作用,故C项错误;材料明确说明国王支配着祭司们,故D项错误。

10.D

解析:D

【详解】

雅典“公民”认为人有国家属性,与国家兴亡共荣辱,其强烈的爱国意识,说明了其明确的城邦利益至上原则,故选D项;雅典民主政治是原始的直接民主,并不成熟,排除A 项;题干未提及人的价值与尊严,与人文主义无关,排除B项;与国家兴亡个人荣辱相关的不只限于参政热情高,排除C项。

11.A

解析:A

【详解】

从材料“津巴布韦国家在其鼎盛时期便向外扩张,石建文化迅速向外传播”可以看出,津巴布韦对外扩张推动了文化的交流和传播,故A项正确;从材料可以看出高原的东部等地的石建都是由津巴布韦文化传入,故B项错误;材料并未说明津巴布韦文明发展的阶段,故C项错误;地理环境并不能决定文明的类型,故D项错误。

12.A

解析:A

【详解】

古希腊傍海而居、以海洋为依托,其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孕育了古希腊民主政治制度,故①正确;古希腊以海洋为依托,因此其海外贸易和工商业发达,这是古希腊民主政治制度形成的重要条件,故②正确;古希腊贵族垄断政治特权,引发平民不满,在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中产生了民主政治制度,故③正确;古希腊民主政治在伯利克里时期发展到顶峰,伯利克里时期实行观剧津贴制,故④错误。故选A;BCD不符合题意,排除。

13.D

解析:D

【详解】

根据材料“津律乐道地称颂伯里克利时代的所谓民主政治”、“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并非十全十美”可以看出这段材料提出要辩证看待西方民主政治,故选择D;根据材料“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并非十全十美”说明作者没有彻底否定西方民主制度,排除A;作者是从“优越性”和“局限性”来分析政治文明,不是发展的眼光,排除B;作者看来不能“以

它的‘优越性’来贬抑所谓的东方君主专制”,因此,并没有说那种政治文明更为优越,故排除C。

14.B

解析:B

【详解】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苏美尔人是世界历史上最早建立城市的民族,“最早的成文法典”是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颁布的《汉谟拉比法典》,“最早的文字”是苏美尔人创造的楔形文字,这些都是西亚两河流域的文明成果,B项正确;根据材料“最早建立的城市,最早的成文法典,最早的文字”等信息可知,材料符合两河流域的文明成果,而不是尼罗河流域,A项错误;印度河流域逐渐孕育古代印度文明,印度发展出贵贱分明、职业世袭、法律地位不平等的种姓制度,不符合材料内容,C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两河流域的文明,而不是黄河流域,D项错误。

15.A

解析:A

【详解】

据材料“向征战的士兵广泛分配土地,推动罗马行省的殖民化进程;他征服高卢地区后颁布法案赋予一部分人公民权;还通过了关于罗马行省官员任职期限的法律” 可判断适时立法巩固了古罗马的统治,A项正确;据材料“他征服高卢地区后颁布法案赋予一部分人公民权”可知,B项错误;C、D项与材料无关。

16.B

解析:B

【解析】

雅典兵源和财源问题的解决面临困难,是由于享有公民权的只是少数人,说明雅典政治体制存在弊端。故答案为B项。其他三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ACD项。

点睛:雅典民主仅限于占城邦人口小部分的男性公民,即雅典的公民。雅典民主是“成年男性公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

17.D

解析:D

【解析】

【详解】

从材料信息看,在雅典国家的权力在理论上不受限制,国家可以合理地干预个人行动,自由只是法律赋予的自由,这反映出国家至上的特点,故选D项;材料信息表明,国家可以合理地干预个人行动,自由只是法律赋予的自由,而不是拥有不可剥夺的权利,说明政治不宽松,公民的权利和只有受到国家权力的制约,A错误;雅典是城邦国家,实行民主政治,没有形成中央集权,排除B;材料信息没有涉及“程序”问题,排除C。

18.A

解析:A

【详解】

材料中所提及的密集型方阵强化了士兵对城邦集体的认同感和信任感,因此强化了城邦意识,故本题选A选项;公元前7世纪希腊还未出现民主政治,因此“推进民主政治发展”表述不当,排除B选项;材料内容与人文主义精神无关,排除C选项;密集型方阵是有利于促进军事发展的因素之一,但不能说在公元前7世纪时促进军事达到顶峰,因此D选项错误。

19.B

解析:B

【详解】

军队首领生前立下了遗嘱,家人却不履行遗嘱,法官最后判定他的家人败诉,说明当时的法律涉及到了财产继承相关内容,法官之所以能判定他的首领的家人败诉,应当是由法律文本可依,结合材料时间可知,法官依据的是《十二铜表法》,B正确;习惯法背景下,首领的家人可以随意解释法律,不利于法官按照遗嘱判决,排除A;自然法不是法律条例,排除C;万民法形成时间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

20.C

解析:C

【详解】

16世纪是欧洲对外开辟新航路和殖民扩张时期,欧洲从美洲掠夺了大量金银,金银数量的激增使欧洲出现了价格革命,资产阶级实力壮大,封建势力走向衰落,引起西欧社会结构的变化,故选C;这一现象主要导致西欧社会结构发生变化,但生产力没有发生明显变化,为资本主义发展积累了物质基础,而不是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排除A;BD项都是表面现象,没有指出本质变化,排除。

21.D

解析:D

【详解】

材料中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认为近代亚非地区落后的原因是西欧殖民扩张将其纳入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轨道,使其成为欧洲列强的经济附庸,改变的是社会形式而不是社会制度,D 正确,C排除;西欧输出的是先进的生产方式,A错误;中国并未完全沦为殖民地,而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错误。故选D。

22.D

解析:D

【详解】

据材料“1520年……我们越过海峡,进入太平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麦哲伦船队从大西洋进入太平洋,完成环球航行,故D正确;哥伦布发现美洲,并未进入太平洋,故A错误;迪亚士发现非洲好望角,不符合题意,故B错误;达伽马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也不符合题意,故C错误。故选D。

【点睛】

本题解题的前提条件是熟练掌握新航路开辟的相关路线史实,再抓住材料关键信息“1520年……我们越过海峡,进入太平洋”即可排除不符合题意的选项,得出正确答案。

23.D

解析:D

【详解】

根据所学,西班牙把掠夺来的财富用于王公贵族的奢侈消费,并没有把它转化成资本的原始积累,同时引起了价格革命,使贵族的经济实力下降,因此在之后的发展过程中逐渐衰落下去,故D正确;ABC与价格革命无关,也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

24.D

解析:D

【详解】

材料是对三角贸易部分过程的描述,其中从欧洲到非洲主要运输的是一些枪支、朗姆酒、玻璃瓶等商品,到非洲交换或者捕获一定数量的黑奴后,在运往美洲,从美洲获取金银或者原料运回欧洲,这就是有名的三角贸易,因此D符合题意;当时非洲还处于未开化的状态,无法打开其市场,A排除;B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C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D。25.B

解析:B

【详解】

根据材料关键信息“欧洲传教士献上原产美洲的金鸡纳,康熙服用后症疾速愈”和所学知识可知,当时美洲的特产传入中国,主要和新航路开辟引起物种的交流有关,B正确;A是商业革命的表现,是在欧洲,排除;CD与材料无关,未涉及,排除。故选B。

26.C

解析:C

【详解】

材料从“全球史观”的角度谈新航路开辟的影响,结合所学可知,其推动世界市场雏形出现,C正确;A项是从文明史观的角度分析的,排除A;B项是从阶级斗争的角度谈的,排除B;D项不是主要影响,排除D。

27.C

解析:C

【详解】

据材料“1500年至19世纪末”并结合所学可知,近代以来,西方国家凭借着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对亚非拉等地殖民扩张,冲击、破坏了当地传统的经济结构,故C项正确;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中的“冲击”指的是西方文明对其他地区的破坏和冲击,而“助推欧洲社会转型”“使西欧民众食品需求多元化”“加剧欧洲局势动荡”都是对西方的影响,故ABD三项错误。

28.A

解析:A

【详解】

根据“新航路开辟带来了动植物的全球交流,使世界人口激增”可知新航路开辟后世界人口的激增应该得益于全球交流促进了高产作物的传播,使人类的饮食结构和营养得到改善,

故选A;材料反映的是动植物交流对人口增长的积极影响,不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各地民族之间联系的密切和全球贸易的影响,排除BCD。

29.B

解析:B

【详解】

玛雅城邦里,国王权力至高“无上”,自称“库哈阿伽”即“神授的权力”,说明玛雅人宣扬君权神授,B项正确;玛雅人建立了中央集权国家与“城邦”制度、“接受地方首领的进贡”等不符,A项错误;依法治国与国王处理每天发生的事务,拥有无上权力不符,C 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玛雅人的国王统治“残暴”,D项错误。

30.C

解析:C

【详解】

根据所学可得出,新航路开辟从美洲输入的有大量的金银,植物有烟草以及一些香料,故①②⑤C项正确;③玻璃球和④枪支不是美洲的,故排除ABD。

31.D

解析:D

【详解】

图表信息反映了地中海贸易的衰落,这是由于欧亚新航路开辟后,随着商业革命的发生,欧洲的贸易中心转移到了大西洋沿岸,故D正确;商业危机的爆发和传统商路被断绝都发生于新航路开辟前,而图表所示的16世纪初已经开通了欧亚新航路,排除A、B;美洲的发现和开发导致了欧洲的价格革命,而不是商业革命,与图表现象无关,排除C。故选D。32.D

解析:D

【详解】

材料体现的是从1570年到1711年巴西的糖坊创办数量显著增加,这说明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发展较快,对传统的经济结构产生较大的冲击,D正确;ABC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D。

33.B

解析:B

【分析】

【详解】

试题分析:A不对,从隋唐开始,我国的瓷器就已输出国外;C不对,虽然大量白银流向中国,但是新航路开辟后的最大受益国是西欧国家,实现了向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型,东方逐渐从属于西方;D不对,材料中没有显示黑奴贸易。中国的瓷器远销国外,大量白银流入中国,说明中国的对外贸易在明朝中后期发展较好,因此选B。

34.A

解析:A

【详解】

根据“实际上到1506年已构成葡萄牙国家收人的一半以上。”并结合其所处的时期可知,早期的殖民扩张进一步拓展了世界市场,故出现了材料中的现象,A项正确;葡萄牙资本主义并不发达,排除B;C项达不到这样的效果,排除C;D项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与材料时间不符合,排除。

35.B

解析:B

【详解】

根据材料“要将充足的圣俸留给每个教堂……教师的需求必须满足,求知的大门向求学的人敞开”可知,满足教师的需求,通过加强神职人员的教育以培养更多的神职人员,维护教会的利益,B项正确;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满足教师的需求,加强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为培养神职人员,而不是强化社会教化,稳定社会秩序,A项错误;材料所述教会措施的主要目的是培养神职人员,维护教会利益,而不是保存古典文化,传承古典精神,C项错误;满足教师的需求,加强教育的主要目的是维护教会利益,而不是为推动经济发展,D 项错误。

36.D

解析:D

【解析】

博丹强调国家主权的重要性,以及与特定社会群体的关系,从而形成与神权的抗衡,因此这一思想有助于欧洲统一民族国家的形成。故答案为D项。A项不符合史实,这一理论在当时起到了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排除;国家主权的提出不利于神权统治,排除B项;16世纪欧洲的启蒙运动尚未开始,排除C项。

37.A

解析:A

【详解】

有24个市长是绸缎、丝绒商,伦敦市政参事和众议院议员也往往是12个大型同业联合会的成员,说明伦敦市民通过同业联合会即行会参与并控制政政活动,故A正确;材料信息没有体现选举问题,排除B;材料也没有涉及君主的信息,排除C;材料反映行会对市政的影响,D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38.C

解析:C

【详解】

根据材料“在封建主义表层下形成着的一切革命因素都倾向王权,正像王权倾向它们一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世纪的欧洲,一个强有力王权对于维护国家统一和本国海外利益是具有重大意义的,因此C选项符合题意;君主制的王权代表的是传统贵族的利益,A 选项排除;B选项说法与材料无关,未涉及,排除;D选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

39.B

解析:B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隋唐时期“大量日本留学生来华学习(中国的典章制度)”,回国后“仿效中国”开始了大化改新,B项符合题意;日本向中国学习的典章制度不包括军事采邑制,A项不符合题意;明治维新是19世纪中期日本以西方为榜样推行的资本主义改革,C项不符合题意;政权和教权合二为一的政治制度,主要在中世纪的阿拉伯国家实行,不是日本从唐朝学习的制度,D项不符合题意。

40.A

解析:A

【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在8世纪至13世纪,西欧社会教权势力强大,而王权势力弱小;13世纪至17、18世纪,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西欧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和发展,王权势力有所上升;最后,在17、18世纪后,伴随着启蒙运动的兴起和资本主义的发展,英法等国的资产阶级陆续掀起了资产阶级革命,世俗王权再次走向了低谷;综上,故选A;教权在8世纪至13世纪一直是居高不下的,这与曲线的走向不符,排除B;中世纪是一个不平等的社会,贵族是欧洲社会的主流和核心,它的势力在8世纪到13世纪不应该是急速下降的,排除C;市民阶层是伴随着中世纪以后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的发展才出现的,它的起点较低,且是逐步增长的,这与曲线的走向不符,排除D。

二、材料分析题

41.(1)示例,论点:早期殖民扩张对世界的影响。论据:促使全球联系更为密切;拓宽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打败西班牙奠定英国海上强国地位;有利于英国资本主义发展和加速英国资本主义原始积累;西班牙、葡萄牙的殖民扩张促进了全球商品的流通。

(2)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西方列强忙于站长,无暇东顾,客观提供了相对宽松的发展环境;战争需要使得钢铁成为稀缺物资,利润高;陆宗舆的经商才能和号召力;北京政府对兴办铁矿业的支持。

【详解】

(1)本小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懂材料并从材料获取有效信息,从世界联系的角度,自己提出一个观点,运用上述材料和所学论证观点。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环球航行纪念章、八里尔银币、贝宁饰板:奥巴与欧洲人等信息,其主题是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地联系加强,因此解答时选择自己熟悉的角度,可以选择早期殖民扩张对世界影响角度,结合早期殖民扩张客观上有利于加强世界各地之间联系等方面的史实分析回答。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提取信息充分(不得照抄材料原文)。

(2)根据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钢铁成为极其稀缺的战略物资”“钢铁价格一涨再涨”可得出战争需要使得钢铁成为稀缺物资,利润高;根据材料“陆宗舆对公司前景的展望颇有号召力,吸引来自北京各界人士纷纷投资入股”可得出陆宗舆的经商才能和号召力;根据材料“甚至北京政府高层也难挡诱惑”可得出北京政府对兴办铁矿业的支持;结合所学可知,一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一战,无暇东顾,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也是这时期龙烟铁矿股份有限公司成立的有利条件。

42.(1)原因:为了获取亚洲的黄金,满足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马可.波罗游记》吸引着西欧商人到亚洲经商进行香料贸易;基督教会的宗教影响。

(2)美洲:1492年哥伦布开辟了通往美洲的新航路。东印度:1497—1498年达伽马开辟了通往印度的新航路。

(3)影响:殖民者在欧、亚、非、美之间建立了直接的商业联系;造成东方的发展落后于西方;初步形成了世界市场;各大洲之间的相对孤立状态被打破,人类由此从各民族分散孤立地发展开始走向整体世界。

【详解】

(1)原因:根据材料一中“葡萄牙人在非洲海岸、印度和整个远东寻找的是黄金”,“葡萄牙人在非洲海岸、印度和整个远东寻找的是黄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欧洲人为获取黄金,满足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根据材料二中“《马可波罗游记》描写……”可知,《马可波罗游记》吸引西欧人到亚洲经商和寻求黄金;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欧洲人在15、16世纪热衷于开辟新航路的原因还有基督教会的推动等。

(2)事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洲和东印度航路的发现”分别指的是,1492年哥伦布开辟了通往美洲的新航路;1497—1498年达伽马开辟了通往印度的新航路。

(3)影响:依据材料三中“美洲和东印度航路的发现扩大了交往……殖民地的开拓,首先是当时市场经可能扩大为而且规模愈来愈大地扩大为世界市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洲和东印度航路的发现”,打破了各大洲之间的相对孤立状态,人类从各民族分散孤立地发展开始走向整体世界;推动了欧洲殖民扩张,欧、亚、非、美之间建立了直接的商业联系,逐步形成了世界市场;根据材料二中“使工场手工业和整个生产的发展有了巨大的高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洲和东印度航路的发现”,有利于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造成了东方落后、从属于西方。

43.(1)出现了由国王、贵族、骑士、市民等共同参政的等级代表会议(或等级君主制);但该制度尚未成熟,骑士和市民并不固定参加会议;尽管王权在不断增强,但国王和贵族之间的冲突依然存在。

(2)随着城市的复兴和商品经济的活跃,以国王为代表的中央集权势力和新兴的市民阶层的力量在增长;国王或贵族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对是否让骑士和市民持久参政犹豫不决。(注意上下两题答案的对应性)

【详解】

(1)根据“与会人员除了大领主和王室官员以外,还包括每个郡的两名骑士和每个城市的两个市民”得出出现了由国王、贵族、骑士、市民等共同参政的等级代表会议(或等级君主制);根据“骑士和市民还是很少数情况下才被召去参加会议”得出该制度尚未成熟,骑士和市民并不固定参加会议;根据“这些议会实实在在地参与到爱德华统治时期的政治革新里”分析得出尽管王权在不断增强,但国王和贵族之间的冲突依然存在。

(2)联系所学等级君主制产生的背景,可从城市的复兴和商品经济的活跃,以国王为代表的中央集权势力和新兴的市民阶层的力量在增长,国王或贵族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等角度分析总结。

44.(1)土地。等级关系;契约关系(明确彼此间的权利与义务;权利与义务交织在一起)。

(2)特点:一种典型的土地与人身依附关系结合在一起的封建农奴制经济模式。影响:使农奴缺乏劳动的热情;无法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方式:逃往城市(成为城市市民);通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