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升本-计算机基础复习资料

专升本-计算机基础复习资料
专升本-计算机基础复习资料

《计算机基础》

1.计算机基础知识

(1).计算机的概念及种类

计算机是一种能迅速而高效的自动完成信息处理的电子设备,它能按照程序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存储。按照规模分别有巨型、大型、中型、小型、微型计算机。

(2).计算机的发展过程

1946年2月14日,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ENIAC。计算机分别经历有: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第三代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第四代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第五代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云服务的结合。

(3).计算机的主要特点及应用领域

计算机的主要特点有:运算速度快、计算精度高、具有记忆能力、具有逻辑判断能力和在程序控制下自动工作。主要应用的领域有:科学计算、信息处理和管理、计算机辅助系统、过程控制和人工智能。

(4).计算机的系统组成

计算机系统由硬件和软件两大部分组成,硬件的组成有: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存储器、运算器和控制器。软件的组成有: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5).计算机的数据表示与数制转换

十进制表示

123.45=1×102+2×101+3×100+4×10?1+5×10?2

二进制转十进制

1101.11=1×23+1×22+0×21+1×20+1×2?1+1×2?2

=8+4+0+1+0.5+0.25

=13.75

八进制转十进制

72.45=7×81+2×80+4×8?1+5×8?2

=56+2+0.5+0.078125

=58.578125

十六进制转十进制

2AF5=2×163+A×162+F×161+5×160

=8192+2560+240+5

=10997

八进制转二进制取三合一

十六进制转二进制取四合一

(6).计算机安全

计算机系统的安全主要有:计算机系统内的信息可能被他人窃取、计算机的程序和数据可能被非法修改或破坏、计算机的通信线路可能被他人盗用和计算机系统可能受到计算机病毒的感染和破坏等。

2.Win7操作系统基础

(1).操作系统概述

操作系统的概念:操作系统是管理和控制计算机硬件与软件资源的计算机程序,是直接运行在裸机上的最基本的系统软件,任何其他软件都必须在操作系统的支持下才能运行。

常用的操作系统有:windows操作系统、UNIX操作系统、linux操作系统和Mac OS X操作系统等。

Windows发展史:1985年推出了第一款windows产品windows1.0;1995年推出了windows 95以及1998年的windows 98;2001年发布了windows XP;2009年发布了Windows 7;2012年发布了Windows 8及2013年推送windows8.1;2015年微软向所有WIN 7和WIN8.1用户免费推送Windows 10.

(2).Win7的基础知识

略。

(3).文件及文件夹

文件名及文件名命名规则:1.文件或者文件夹名称不得超过255个字符;2.文件名除了开头之外任何地方都可以使用空格;3.文件名不能有“?”等类似特殊符号;4.文件名不区分大小写;5.文件名中可以包含多个间隔符。

文件类型是指电脑为了存储信息而使用的对信息的特殊编码方式,是用于识别内部存储的资料。

文件及文件夹的基本操作有:新建、复制、删除和重命名等。

文件及文件夹的选择操作方法:1.单文件(夹)可以使用鼠标或者键盘选择;2.多个连续文件(夹)可以借助Shift键,通过按住Shift键点击第一个及最后一个文件(夹)松开后即可选择多个文件,也可以通过鼠标的拖动选择多个文件(夹);3.可以借助Ctrl键对多个不连续的文件(夹)进行选择。

3.Word文字处理(重点)

(1).Office 2010的启动和退出的操作方法有哪些。

启动Office 2010的常用方法:1.使用桌面上的快捷图标;2.使用“开始”菜单->“所有程序”->“Microsoft office 2010”->对应的Microsoft office程序;3.打开任意Microsoft office文件时启动Microsoft office程序。

关闭Office 2010的常用方法:1.使用“文件”选项卡下的“退出”;2.使用标题栏右端的“关闭”按钮;3.单机标题栏左端的控制图标,选择出现的控制菜单中的“关闭”命令;4.使用快捷键ALT+F4。

(2).Word 2010文档的创建、打开与保存。

创建一个新的word文档:使用“文件”选项卡的“新建”命令中“空白文档”选项,或使用快速访问工具栏中的“新建”按钮,或使用快捷键Ctrl+N,可以创建新的空白文档。

(3).Word 2010文档的编辑。

查找与替换文本:选择“开始”选项卡,单击“替换”选项,在弹出的菜单选择“高级”查找菜单,打开对话框设置查找内容。单击“更多”,打开“特殊格式”可以使用通配符进行查找,打开“格式”可设置新的替换格式。

撤销与恢复操作:快捷键Ctrl+Z撤销,快捷键Crtl+Y恢复撤销。

(4).Word 2010文档的格式编排。

设置段落对齐方式:段落对齐是指文档边缘的对齐方式,包括两端对齐、居中对齐、左对齐、右对齐和分散对齐。设置段落对齐方式时,先选定要对齐的段落,然后可以通过单击“开始”选项卡的“段落”功能组中的相应按钮来实现。

设置段落缩进:段落缩进是指设置段落中的文本与页边距之间的距离。

设置段落间距:段落间距的设置包括文档行间距与段间距的设置。在“段落”对话框中,打开“缩进与间距”选项卡,在“行距”下拉列表框中选择相应选项,并在“设置”微调框中输入数值即可。

(5).Word 2010文档表格的基本操作。

表格的创建:将光标定位在需要插入表格的位置,然后打开“插入”选项卡,单击“表格”组中的“表格”按钮,在弹出的菜单中会出现相应的网格框,拖动鼠标确定要创建表格的行数和列数,然后单击鼠标就可以完成一个规则表格的创建、

插入表格:使用“插入表格”对话框创建表格时,可以在建立表格的同时精确设置表格的大小。打开“插入”选项卡,在“表格”组中单击“表格”按钮,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插入表格”命令,打开“插入表格”对话框,在“列数”和“行数”微调框中可以指定表格的列数和行数。

插入行、列和单元格:打开“表格工具”选择“布局”选项卡,可选择插入行的位置。或在表格中的任意单元格内右击,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插入”菜单。

删除行、列和单元格:单击“布局”选项卡中的“删除”按钮选择删除方式。或在表格中的任

新建工作簿:启动Excel 2010是,如果没有指定要打开的工作簿,系统会自动打开一个名称为“工作簿1”的空白工作簿。单击快速访问工作栏上的“新建”按钮,系统将自动建立一个新的工作簿文件。单击“文件”->“新建”命令,单击“可用模板”区域内的“空白工作簿”选项,然后单击“创建”按钮,即可建立一个新的工作簿文件。

保存工作簿:单击“文件”->“保存”->设置“保存文职->“文件命名”->“保存类型”->单击“保存”。单击快速访问工作栏上的“保存”按钮。按Ctrl+S快捷键。

关闭工作簿:单击工作簿窗口右上角的按钮。单击快速访问工具栏左边的Excel图标,在弹出的“控制菜单”中选择“关闭”菜单项。选择“文件”->“退出”命令。

打开工作簿:单击快速访问工具栏中的“打开”按钮,弹出“打开”对话框,在窗口导航窗格中,单击准备打开的工作簿地址,在窗口工作区中,单击准备打开的工作簿,单击“打开”按钮即可。选择“文件”->“打开”命令,其余操作步骤与第一种方法相同。

(1).工作表的基本操作。

新建工作表:打开工作簿,选择“开始”选项卡->“单元格”选项组->“插入”->“插入工作表”选项,即添加了新的工作表。打开工作簿,右键单击工作表标签,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插入”选项,在弹出的“插入”对话框中,选择“常用”选项卡中的“工作表”选项,单击“确定”后即插入了新的工作表。直接单击工作表标签上的“新建”按钮。

删除工作表:单击工作表标签,选定要删除的工作表,然后选择“开始”选项卡->“单元格”选项组->“删除”->“删除工作表”选项,即可删除工作表。也可以右键单击选定工作标签,选择快捷菜单中的“删除选项”。

切换工作表:直接用鼠标单击要切换到的工作表的标签,即可实现在不同工作表间切换。

移动工作表:鼠标左键选择要移动的工作表标签,沿着标签行拖放到目标位置。也可以右键单击选定的工作表标签,选择快捷菜单中的“移动或复制工作表”。

复制工作表:在鼠标拖动工作表标签时,同时按住Ctrl键,出现一个“+”则表示正在复制工作表。

(2).工作表中数据输入的基本操作方法。

略。

(3).工作表中的行列及单元格操作。

略。

(4).工作表及数据格式化操作。

条件格式:选定设置条件格式的区域,在“样式”组中选择“条件格式”按钮,打开下拉菜单,选择“突出显示单元格规则”中的“介于”命令,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输入设置单元格数值的上界、下界,在“设置为”下拉列表框中,可以选择需要的数据格式,或选择“自定义格式”对数据字体、颜色、边框等进行设置。

(5).Excel 2010常用公式与函数的应用。

求和公式:=A1+B1 求和函数:=SUM(A1:B1)

求平均数公式:=(A1+B1+C1)/3 求平均数函数:=AVERAGE(B1:C1)

求最大值函数:=MAX(A1:B1)

求最小值函数:=MIN(A1:B1)

IF函数:=IF(A2<60,“不及格”,IF(A2<70,“及格”,IF(A2<80,“良好”,“优秀”)))

日期函数:=TODAY()

年函数:=YEAR()

(6).单元格地址的相对引用与绝对引用。

相对引用,复制公式时地址跟着发生变化,如:

C1单元格有公式:=A1+B1

当将公式复制到C2单元格时变为:=A2+B2

当将公式复制到D1单元格时变为:=B1+C1

绝对引用,复制公式时地址不会跟着发生变化,如:

C1单元格有公式:=$A$1+$B$1

当将公式复制到C2单元格时仍为:=$A$1+$B$1

当将公式复制到D1单元格时仍为:=$A$1+$B$1

混合引用,复制公式时地址的部分内容跟着发生变化,如:

C1单元格有公式:=$A1+B$1

当将公式复制到C2单元格时变为:=$A2+B$1

当将公式复制到D1单元格时变为:=$A1+C$1

(7).数据排序操作、数据筛选操作、数据的分类汇总操作。

数据排序操作:选取需要排序的所有单元格,右键选择“排序”,选择“升序”或者“降序”。

数据筛选操作:点击功能区域“数据”,选择“排序和筛选”选项卡中的“筛选”,在第一排会出现向下箭头,点击向下箭头,出现筛选功能列表,可以在“数字筛选”后面的箭头进行自定义筛选设置,在弹出“自定义筛选方式”窗口里面设置筛选条件。

数据的分类汇总操作:在“功能区”选择“数据”选项卡,在“数据”选项卡里单击“排序”,在弹出的“排序”窗口选择“主要关键字”即可进行分类。在“功能区”的“数据”选项卡里,单击“分类汇总”,在弹出的“分类汇总”窗口分别设置“分类字段”、“汇总方式”、“选定汇总项”单击确定进行汇总。

(8).Excel 2010图表插入的基本操作。

在Excel表中输入需要插入图表的区域范围,选中该工作表点击“插入”->“图标”->“柱形图”等。

5.PowerPoint2010演示文稿

(1).PowerPoint 2010演示文稿工作界面的基本构成。

PPT2010主要由标题栏、菜单栏、工具栏、视图区、状态栏等部分组成。

(2).PowerPoint 2010演示文稿主题应用的操作方法。

对演示文稿应用主题,在列表中单击某个主题,即可将演示文稿中的所以幻灯片应用该主题,右键菜单中可以选择应用与“选定幻灯片”或“应用于所以幻灯片”。

(3).PowerPoint 2010演示文稿背景设置操作。

对演示文稿应用背景:在背景列表中单击要更换的“背景样式”,若列表中没有所需选项,可打开该对话框自定义背景样式。

(4).PowerPoint 2010演示文稿效果设置操作。

设置幻灯片切换效果:在“幻灯片”窗格中选中要设置切换效果的幻灯片,然后单击“切换”选项卡上“切换到此幻灯片”组中的“其他”按钮,在展开的列表中选择一种幻灯片切换方式。在“计时”组中的“声音”和“持续时间”下拉列表框中可选择切换幻灯片时的声音效果和幻灯片的切换速度,在“换片方式”设置区中可设置幻灯片的换片方式。要想将设置的幻灯片切换效果应用于全部幻灯片,可单击“计时”组中的“全部应用”按钮。

设置幻灯片动画效果:选中要添加动画效果的对象,单击“动画”选项卡中的“其他”按钮,在展开的动画列表中选择一种动画类型,以及该动画类型下的效果。

6.计算机网络基础

(1).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与功能。

计算机网络就是用通信线路和通信设备将分布在不同地点的具有独立功能的多个计算机系统互相连接起来,在网络软件的支持下实现彼此之间的数据通信和资源共享的系统。

计算机网络主要具备以下几方面的功能:数据通信、资源共享、提高计算机的可靠性和可用性和易于进行分布式处理。

(2).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通常按照计算机网络的地理范围和连接距离分为以下三大类:局域网、城域网和广域网。

(3).计算机网络常用的通信介质。

常用的传输介质可分为有线(双绞线、同轴电缆和光纤等)和无限(无线电波、微波和红外线灯)两类。

(4).计算机网络的IP地址及域名。

IP地址是主机在internet 中的地址标识,它由网络号与主机号两部分组成。网络号用来表示Internet 中的一个特点网络,主机号表示这个网络中的一个特点连接。

由于IP地址标识是用数字地址来进行标识的,这样不便于记忆,人们更习惯记忆有意义的字符,因此产生了一种字符型标识,这就是所谓的域名。

(5).WWW、HTTP、URL的基本含义。

WWW是环球信息网的缩写(world wide web)又称万维网。

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是互联网上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网络协议。

URL 统一资源定位符是对可以从互联网上得到的资源的位置和访问方法的一种简洁表示,是互联网上的标准资源地址。

数据库原理与SQL Server

1.数据库系统概论

(1).数据库和数据库系统

数据库是指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的、有组织的、可共享的数据集合。

数据库系统是指引进数据库技术后的整个计算机系统,能够实现由组织的、动态的存储大量相关数据,提供数据处理和信息资源共享的便利手段。

DB 数据库

DBS 数据库系统

DBMS 数据库管理系统

DBA 数据库管理员

(2).数据模型

理解实体-联系模型(E-R模型)及其相关概念,实体之间的联系类型(1:1,1:m, m:n)。

掌握关系型数据模型的概念以及关系的三种完整性约束;

掌握用E-R模型描述现实世界的方法;

2.关系数据库基本原理

(1).关系模型

关系:一个关系对应一个二维表,二维表名就是关系名。

属性:在二维表中的列(字段),称为属性。属性的个数称为关系的元数,列的值称为属性。

关系模式:在二维表的行定义(记录的型),即对关系的描述称为关键模式,一般表示为关系名(属性1,属性2,属性n)。

元组:在二维表中的一行(记录的值),称为一个元组。关系模式和元组的集合通称为关系。

分量:元组中的一个属性值。

候选键:如果在一个关系中,存在多个属性(或属性组合)都能用来唯一标识该关系的元组,这些属性(或属性组合)称为该关系的候选键。

主键:在一个关系若干个候选码中指定一个用来唯一标识该关系的元组,这个被指定的候选码称为该关系的主键。

主属性:关系中包含在任何一个候选码中的属性称为主属性,不包含在任何一个候选码中的属性称为费主属性。

外键:当关系中的某个属性虽然不是该关系的主键或只是主键的一部分,但却是另一个关系的主键时,称该属性(或属性组)为这个关系的外键。

参照关系与被参照关系:参照关系也称从关系,被参照关系也称主关系,他们是指以外键相关联的两个关系。以外键作为主键的关系称为参照关系,外键所在的关系称为被参照关系。

(2).关系代数

关系代数的基本运算

并R?S={t∈R?t∈S}

差R?S={t∈R?t?S}

交R?S={t∈R?t∈S}

笛卡尔积略

用关系代数表示查询要求

∏XXX(?XXXX)

(3).数据库的设计方法

握E-R图的绘制方法。

掌握E-R模型及其到关系模型的转化。

3.关系数据库结构化查询语言—SQL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