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地区职业教育如何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贫困地区职业教育如何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贫困地区职业教育如何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发表时间:2012-03-27T09:10:27.647Z 来源:《职业技术教育》2012年第2期供稿作者:韩文国

[导读] 政府发展职业教育的主导意识和推力有待加强。发展职业教育、推动校企合作,政府必须发挥主导作用。

韩文国(郧阳科技学校湖北十堰442500)

摘要:贫困地区职业教育必须瞄准市场需求,主动对接地方产业,深化教学改革,以校企合作为切入点,着力提升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关键词:市场需求校企合作地方经济

地处汉江之滨的鄂西北边远贫困山区郧县自1985年开始兴办职业教育,诞生了以郧阳科技学校为代表的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使数以万计的农民子弟通过职业教育掌握一技之长,走出大山,成为发达地区产业技术工人。然而,郧县地方企业的产业工人却大部分还是未经过正规职业教育的低素质劳动者,其劳动生产效率可想而知。因此,职业教育如何主动对接地方产业需求,在政府主导和推动下与地方企业深度合作,强化对地方经济发展的技术支持和人力支持,确实值得我们深思。

一、尴尬与困境

为什么我们地方优秀职业学校培养的毕业生大多未能在本地企业就业?为什么职业学校与地方企业对双方合作的兴趣不够浓厚?究其原因,笔者以为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地方企业对职校毕业生吸引力不足。发达地区优越的生活工作环境、大规模现代化的工厂企业、相对优厚的工资待遇等对山区孩子有着强大的吸引力。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县域地方企业规模较小、产业结构单一、工人劳动强度大、工资待遇偏低、工作环境相对较差,所以大多数职校毕业生不愿意在本地就业。

二是职业教育与地方人才市场需求对接不够。主要表现在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教学模式、人才规格质量等还不能完全适应地方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三是政府发展职业教育的主导意识和推力有待加强。发展职业教育、推动校企合作,政府必须发挥主导作用。目前地方政府主导推动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意识还不够强、手段还不够多,单凭职业学校一方使力,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四是地方企业主动参与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积极性有待激发。集山区、库区、老区于一身的郧县,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激发调动企业参与职校合作的激励措施不力,企业主动与职校合作的意识较欠缺。

二、对策与思路

1.加大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力度,主动对接地方产业需求

一是根据地方产业需求调整专业结构。紧紧围绕汽配机械加工、建筑建材、农副产品加工、医药化工、矿产开发和旅游业等县域经济六大支柱产业,合理调整专业设置,增强所设专业的适应性、针对性。

二是根据地方产业需求改革教学内容。根据对接职业标准、对接生产岗位的要求,对现有教材进行筛选整编,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增强教材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充分发挥“校本教材”、“乡土教材”经济、科学、实用的特点,培养“短平快”适用性技术人才。

三是根据地方产业需求优化完善师资队伍。通过骨干教师培训、校本培训、参加企业实践锻炼等提高教师技能水平,积累生产实践经验,增强专业教学能力;注重吸收各行业企业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充实师资队伍,完善教师队伍的专业配备,储备一支与地方产业发展相适应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支撑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

2.把握服务地方经济的切入点,深化职业教育校企合作

一是政府要增强发展职业教育的主导意识。地方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加大统筹力度,出台相关政策法规激发调动地方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推动地方企业与职校围绕县域经济发展紧密合作、共同发展;要支持、鼓励企业与学校共拟培养计划、共编专业教材、共建实训基地、共育实用人才;要逐步落实企业用工准入制度,引导企业规范用工,要求企业新进员工必须接受过正规的职业教育培训并具有相应的职业资格。

二是企业要树立参与职业教育的主体意识。发展职业教育,企业也是主体之一,应该积极参与学校的人才培养,自觉接纳职校学生实习实训、接受职校教师参加企业实践锻炼、安排接收学生就业。

三是学校要强化职业教育的服务意识。职业学校要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积极主动与地方企业沟通联络,主动了解企业的产业结构、发展规划、人才需求标准以及用工信息等,据此来制定自己的人才培养规划,根据企业需求设置专业、调整内容、确定培养周期,为企业输送合格的适用人才。

3.以双方共同发展为宗旨,不断丰富校企合作内涵

一是校企双方合作建立专门实习生产线,让学生边实习、边生产。这种合作方式,既服务了企业的生产需要,又服务了学校的教育教学,不仅使学校培养的技能型人才与企业所需相匹配,而且培养过程也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完成。

二是企业派专家兼任职校实习指导教师,同时接纳职校专业教师从事生产实践。一方面,职校专业教师通过企业生产实践,提高自己的实践操作技能;另一方面,企业技术骨干到职校兼任实习指导教师,把企业的管理理念、生产经验、技术要求等带到学校,传给学生。

三是校企双方共同拟定培养计划,签订培养订单,安置学生就业。学校要按照企业的要求为企业培养熟练的技术工人,为企业发展储备高素质人力资源;企业应主动参与学校的人才培养,为学校提供各种便利和资源的支持,妥善安置和接纳学生就业。校企双方建立定期联席会议制度,共同拟定人才培养计划,签订人才培养订单,研究解决合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按照协议落实毕业生的就业安置工作。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