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制板设计规范(11页)

印制板设计规范(11页)
印制板设计规范(11页)

印制板设计规范

1适用范围

本公司CAD设计的所有印制电路板(简称PCB)。

2主要目的

2.1规范PCB的设计流程。

2.2保证PCB设计质量和提高设计效率。

2.3提高PCB设计的可生产性、可测试性、可维护性。

3PCB设计前准备

3.1硬件工程师需提供的资料

1.准确无误的原理图包括书面文件和电子档以及无误的网络表。

2.带有元件编码的正式BOM。对于封装库中没有的元件硬件工程师应提供DATASHEET或实物,并指定引脚的定义顺序。

3.提供PCB大致布局图或重要单元、核心电路摆放位置。提供PCB结构图,应标明PCB 外行、安装孔、定位元件、禁布区等相关信息。

4.设计要求 A.1A以上大电流元件、网络。

B.重要的时钟信号、差分信号以及高速数字信号。

C.模拟小信号等易被干扰信号。

D.其它特殊要求的信号。

3PCB特殊要求说明:

A.差分布线、需屏蔽网络、特性阻抗网络、等延时网络等。

B.特殊元件的禁止布线区、锡膏偏移、阻焊开窗以及其它结构的特殊要求。

3.2细阅读原理图,了解电路架构,理解电路的工作条件。

3.3与硬件工程师充分交流的基础上,确认PCB中关键的网络,了解高速元件的设计要求。

4设计流程

4.1定元件的封装

1.打开网络表(可以利用一些编辑器辅助编辑),将所有封装浏览一遍,确保所有元件的封装都正确无误并且元件库中包含所有元件的封装,网络表中所有信息全部大写,一面载入出问题,或PCB BOM不连续。元件具体命名规则详见《苏州矽科常用元件封装命名规则》。

2.标准元件全部采用公司统一元件库中的封装。

3.元件库中不存在的封装,应让硬件工程师提供元件DATASHEET或实物由专人建库并请对方确认。

4.2建立PCB板框

1.根据PCB结构图,或相应的模板建立PCB文件,包括安装孔、禁布区等相关信息。

2.尺寸标注。在钻孔层中应标明PCB的精确结构,且不可以形成封闭尺寸标注。

4.3载入网络表

1.载入网表并排除所有载入问题,具体请看《PROTEL技术大全》。其他软件载入问题有很多相似之处,可以借鉴。

2.如果使用PROTEL,网表须载入两次以上(没有任何提示信息)才可以确认载入无误。

4.4布局

1.首先要确定参考点。

一般参考点都设置在左边和底边的边框线的交点(或延长线的交点)上或印制板的插件的第一个焊盘。

2.一但参考点确定以后,元件布局、布线均以此参考点为准。布局推荐使用25MIL网格。

3.根据要求先将所有有定位要求的元件固定并锁定。

4.布局的基本原则

A.遵循先难后易、先大后小的原则。

B.布局可以参考硬件工程师提供的原理图和大致的布局,根据信号流向规律放置主要原器件。

C.总的连线尽可能的短,关键信号线最短。

D.强信号、弱信号、高电压信号和弱电压信号要完全分开。

E.高频元件间隔要充分。

F.模拟信号、数字信号分开。 5.相同结构电路部分应尽可能采取对称布局。 6.按照均匀分布、重心平衡、版面美观的标准来优化布局。7.同类行的元件应该在X或Y方向上一致。同一类行的有极性分立元件也要力争在X或Y方向上一致,以便于生产和调试。8.元件的放置要便于调试和维修,大元件边上不能放置小元件,需要调试的元件周围应有足够的空间。发热元件应有足够的空间以利于散热。热敏元件应远离发热元件。9.双列直插元件相互的距离要大于2毫米。BGA与相临元件距离大于5毫米。阻容等贴片小元件元件相互距离大于0.7毫米。贴片元件焊盘外侧与相临插装元件焊盘外侧要大于2毫米。压接元件周围5毫米不可以放置插装原器件。焊接面周围5毫米内不可以放置贴装元件。

10.集成电路的去偶电容应尽量靠近芯片的电源脚,高频最靠近为原则。使之与电源和地之间形成回路最短。

11.旁路电容应均匀分布在集成电路周围。

12.元件布局时候,使用同一种电源的元件应考虑尽量放在一起,以便于将来的电源分割。

13.用于阻抗匹配目的的阻容器件的放置,应根据其属性合理布局。

A.匹配电容电阻的的布局要分清楚其用法,对于多负载的终端匹配一定要放在信号的最远端进行匹配。

B.联匹配电阻布局时候要靠近该信号的驱动端,距离一般不超过500MIL。

14.调整字符。所有字符不可以上盘,要保证装配以后还可以清晰看到字符信息。所有字符在X 或Y方向上应一致。字符、丝引大小要统一。

15.放置PCB的MARK点。

5设置规则

5.1压层顺序的安排

在高速数字电路中,电源与地层应尽量靠在一起,中间不安排布线。所有布线层都尽量靠近一平面,优先选择地平面作为隔离层。

为了减少信号间的干扰,相临布线层信号走向应相互垂直,如果无法避免同一方向则应极力避免相临信号层同一方向的信号重叠。

可以根据需求设置几个阻抗层,阻抗层要按要求标注清楚,注意参考层的选择,将所有有阻抗要求的信号安排在阻抗层上面。

5.2线宽和线间距的设置

1.当信号平均电流比较大的时候,需要考虑线宽与电流的关系,具体情况可以参考下表

不同厚度、不同宽度的铜铂的载流表:

铜皮厚度线宽(MM)铜皮厚度35UM铜皮

△T=10℃铜皮厚度50UM铜皮

△T=10℃

铜皮厚度70UM铜皮

△T=10℃

0.150.200.500.70 0.200.550.700.90 0.300.80 1.10 1.30 0.40 1.10 1.35 1.70 0.50 1.35 1.70 2.00 0.60 1.60 1.90 2.30

0.80 2.00 2.40 2.80

1.00

2.30 2.60

3.20 1.20 2.70 3.00 3.60

1.50 3.20 3.50 4.20

2.00 4.00 4.30 5.10 2.50 4.50 5.10 6.00

注:

A.在PCB 设计加工中常用OZ (盎司)作为铜皮的厚度单位。1OZ 铜厚定义为一平方英寸面积内铜铂的重量为一盎,对应的物理厚度为35UM

B.当铜皮作导线通过较大电流时,铜铂宽度与载流量的关系应参考表中的数据降额50%去选择使用。

2.信号线设定。当单板的密度越高越倾向于使用更细的线宽和更小的线间距。

3.电路工作电压。线间距的设置应考虑其介电强度。

4.可靠性要求较高的时候应使用较宽的布线和较大的线间距。

5.等长、差分等设置。

6.有阻抗要求的信号线,应计算其线宽线间距并选好参考层,且其压层顺序和层厚度一旦定下来就可以在更改。

5.3过孔设置

1.过孔焊盘与孔径的设置可以参照下表:1.BGA 表贴焊盘、过孔焊盘、过孔孔径可以参照下表:

更小节距的BGA ,根据具体情况结合PCB 厂的生产工艺设定。、

2.盲孔和埋孔

盲孔是连接表层和内层而不贯穿的过孔,埋孔是连接内层而表层看不到的过孔。这两种过孔尺寸可以参照普通过孔来设置。

应用盲孔和埋孔设计时应与PCB 生产厂取得联系,根据具体工艺要求来设定。4.径厚比

印制板的板厚决定了该板的最小过孔,板厚孔径比应小于10~12

孔径0.15mm 8mil 12mil 16mil 20mil 24mil 32mil 40mil 焊盘直径

0.45mm

24mil

30mil

32mil

40mil

48mil

60mil

62mil

BGA 节距50mil 1mm 0.8mm 0.7mm BGA 焊盘直径25mil 0.5mm 0.35mm 0.35mm 过孔孔径12mil 8mil 0.15mm 0.15mm 过孔焊盘直径25mil 24mil 0.45mm 0.35mm 线宽/线间距8/8mil 6/6mil 0.12/0.11mm 0.12/0.11mm

印制板厚度与最小过孔关系表:

板厚 1.0mmj以下 1.6mm 2.0mm 2.5mm 3.0mm

最小过孔8mil8mil8mil12mil16mil

焊盘直径24mil24mil24mil30mil32mil

5.4测试孔

测试孔可以兼做导通孔使用,焊盘直径应不小于25MIL,测试孔中心距应不小于50MIL。测试孔避免放置在芯片底下。

5.5特殊布线规则设定

特殊布线规则设定主要是指某些特殊区域需要用到不同于一般设置的布线参数。如某些高密度元件需要用到较细的线宽、较小的线间距和较小的过孔。某些网络的布线参数需要调整等。在布线前需要将所有规则加以设置和确认。

5.6平面的定义与分割

1.平面层一般用于电路的电源和地层(参考层),由于电路中可能用到不同的电源和地层,需要对电源层和地层进行分隔,其分隔宽度要考虑不同电源之间的电位差,电位差大于12V时,分隔宽度大于50mil,反之,可选20~25mil,小板,如内存条等,可以使用小到15mil宽分割线。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分隔线应尽量的宽。

2.平面分隔要考虑高速信号回流路径的完整性。

3.当由于高速信号的回流路径遭到破坏时,应当在其它布线层给予补偿。例如可用接地的铜箔将该信号网络包围,以提供信号的地回路。

4.平面分割后,要确认没有形成孤立的分割区域,实际有效区域足够宽。

5.7布线前仿真(布局评估,待扩充)

6PCB布线

6.1布线优先次序

1.密度疏松原则:从印制板上连接关系简单的器件着手布线,从连线最疏松的区域开始布线,以调节个人状态。

2.核心优先原则:例如DDR、RAM等核心部分应优先布线,类似信号传输线应提供专层、电源、地回路。其他次要信号要顾全整体,不可以和关键信号想抵触。

3.关键信号线优先:电源、模拟小信号、高速信号、时钟信号和同步信号等关键信号优先布线。

6.2尽量为时钟信号、高频信号、敏感信号等关键信号提供专门的布线层,并保证其最小的回路面积。应采取手工优先布线、屏蔽和加大安全间距等方法,保证信号质量。

6.3电源层和地层之间的EMC环境较差,应避免布置对干扰敏感的信号。

6.4有阻抗控制要求的网络应布置在阻抗控制层上,相同阻抗的差分网络应采用相同的线宽和线间距。

7PCB设计遵循的规则

7.1地线回路规则:

环路最小规则,即信号线与其回路构成的环面积要尽可能小,环面积要尽可能小,环面积越小,对外的辐射越少,接收外界的干扰也越小。针对这一规则,在地平面分割时,要考虑到地平面与重要信号走线的分布,防止由于地平面开槽等带来的问题;在双层板设计中,在为电源留下足够空间的情况下,应该将留下的部分用参考地填充,且增加一些必要的过孔,将双面信号有效连接起来,对一些关键信号尽量采用地线隔离,对一些频率较高的设计,需特别考虑其地平面信号回路问题,建议采用多层板为宜。

7.2窜扰控制

窜扰(CrossTalk)是指PCB上不同网络之间因较长的平行布线引起的相互干扰,主要是由于平行线间的分布电容和分布电感的作用。克服窜扰的主要措施是:

1.加大平行布线的间距,遵循3W规则。

2.在平行线间插入接地的隔离线。

3.减少布线层与地平面的距离。

7.3屏蔽保护

对应地线回路规则,实际上也是为了尽量减小信号的回路面积,多用于一些比较重要的信号,如时钟信号,同步信号;对一些特别重要,频率特别高的信号,应该考虑采用铜轴电缆屏蔽结构设计,即将所布的线上下左右用地线隔离,而且还要考虑好如何有效的让屏蔽地与实际地平面有效结合。

7.4走线方向控制规则

相邻层的走线方向成正交结构,避免将不同的信号线在相邻层走成同一方向,以减少不必要的层间窜扰;当由于板结构限制(如某些背板)难以避免出现该情况,特别是信号速率较高时,应考虑用地平面隔离各布线层,用地信号线隔离各信号线。

7.5走线的开环检查规则

一般不允许出现一端浮空的布线,主要是为了避免产生“天线效应”,减少不必要的干扰辐射和接受,否则可能带来不可预知的结果。

7.6阻抗匹配检查规则

同一网络的布线宽度应保持一致,线宽的变化会造成线路特性阻抗的不均匀,当传输的速度较高时会产生反射,在设计中应该尽量避免这种情况。在某些条件下,如接插件引出线,BGA封

装的引出线类似的结构时,可能无法避免线宽的变化,应该尽量减少中间不一致部分的有效长度。

7.7走线闭环检查规则

防止信号线在不同层间形成自环。在多层板设计中容易发生此类问题,自环将引起辐射干扰。

7.8分支长度控制规则

尽量控制分支的长度,分支的长度应尽量短,一般的要求是Tdelay≤Trise/20。

7.9走线长度控制规则

走线长度控制规则即短线规则,在设计时应该尽量让布线长度尽量短,以减少走线长度带来的干扰问题,特别是一些重要信号线,如时钟线,务必将其振荡器放在离器件很近的地方。对驱动多个器件的情况,应根据具体情况决定采用何种网络拓朴结构。

7.10倒角规则

PCB设计中应避免产生锐角和直角,产生不必要的辐射,同时工艺性能也不好。所有线与线的夹角应≥135°。

7.11器件去藕规则

1.在印制板上增加必要的去藕电容,滤除电源上的干扰信号,使电源信号稳定,在多层板中,对去藕电容的位置一般要求不太高,但对双层板,去藕电容的布局及电源的布线方式将直接影响到整个系统的稳定性,有时甚至关系到设计的成败。

2.在双层板设计中,一般应该使电流先经过滤波电容滤波再供器件使用,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到由于器件产生的电源噪声对下游器件的影响,一般来说,采用总线结构设计比较好,在设计时

还要考虑到由于传输距离过长而带来的电压跌落给器件造成的影响,必要时增加一些电源滤波环路,避免产生电位差。

3.在高速电路设计中,能否正确地使用去藕电容,关系到整个板的稳定性。

7.12滤波电容的配置规则(高速电路设计参考)

1.高频滤波电容的配置

A.小于10个输出的小规模集成电路,工作频率≤50MHz时,至少配接一个0.1μf的滤波电容。工作频率≥50MHz时,每个电源引脚配接一个0.1μf的滤波电容。

B.对于中大规模集成电路,每个电源引脚配接一个0.1μf的滤波电容。对电源引脚冗余量较大的电路也可按输出引脚的个数计算配接电容的个数,每5个输出配接一个0.1μf滤波电容。

C.对无有源器件的区域,每6cm2至少配接一个0.1μf。

D.对于超高频电路,每个电源引脚配接一个1000pf的滤波电容。对电源引脚冗余量较大的电路也可按输出引脚的个数计算配接电容的个数,每5个输出配接一个1000pf滤波电容。

E.专用电路可参照应用手册推荐的滤波电容配置。

F.对于有多种电源存在的电路或区域,应对每种电源分别按1、2和3条配接滤波电容。

G.高频滤波电容应尽可能靠近IC电路的电源引脚处。

H.滤波电容焊盘至连接盘的连线应采用0.3mm的粗线连接,互连长度应≤1.27mm。

2.低频滤波电容的配置

A.每5只高频滤波电容至少配接一只10μf低频的滤波电容;

B.每5只10μf至少配接两只47μf低频的滤波电容;

C.每100cm2范围内,至少配接1只220μf或470μf低频滤波电容;

D.每个模块电源出口周围应至少配置2只220μf或470μf电容,如空间允许,应适当增加电容的配置数量;

E.低频的滤波电容应围绕被滤波的电路均匀放置。

7.13器件布局分区/分层规则

1.主要是为了防止不同工作频率的模块之间的互相干扰,同时尽量缩短高频部分的布线长度。通常将高频的部分设在接口部分以减少布线长度,当然这样的布局也要考虑到低频信号可能受到的干扰。同时还要考虑到高/低频部分地平面的分割问题,通常采用将二者的地分割,再在接口处单点相接。

2.对混合电路,也有将模拟与数字电路分别布置在印制板的两面,分别使用不同的层布线,中间用地层隔离的方式。

7.14孤立铜区控制规则

孤立铜区也叫铜岛,它的出现,将带来一些不可预知的问题,因此将孤立铜区与别的信号相连,有助于改善信号质量。通常是将孤立铜区接地或删除。在实际的制作中,PCB厂家将一些板的空置部分增加了一些铜箔,这主要是为了方便印制板加工,同时对防止印制板翘曲也有一定的作用。

7.15电源与地线层的完整性规则

对于导通孔密集的区域,要注意避免孔在电源和地层的挖空区域相互连接,形成对平面层的分割,从而破坏平面层的完整性,并进而导致信号线在地层的回路面积增大。

7.16重叠电源与地线层规则

不同电源层在空间上要避免重叠,主要是为了减少不同电源之间的干扰,特别是一些电压相差很大的电源之间,电源平面的重叠问题一定要设法避免,难以避免时可考虑中间隔地层。

7.173W规则

为了减少线间窜扰,应保证线间距足够大,当线中心距不少于3倍线宽时,则可保持70%的电场不互相干扰,称为3W规则。如要达到98%的电场不互相干扰,可使用10W规则。

7.1820H规则

由于电源层与地层之间的电场是变化的,在板的边缘会向外辐射电磁干扰。称为边缘效应。可以将电源层内缩,使得电场只在接地层的范围内传导。以一个H(电源和地之间的介质厚度)为单位,若内缩20H则可以将70%的电场限制在接地边沿内;内缩100H则可以将98%的电场限制在内。

7.195~5规则

印制板层数选择规则,即时钟频率到5MHz或脉冲上升时间小于5ns,则PCB板须采用多层板,这是一般的规则,有的时候出于成本考虑,采用双层板结构时,这种情况下,最好将印制板的一面做为一个完整的地平面。

8设计评审

设计完成后,根据PCB设计者须自行检查以下项目。

8.1检查高频、高速、时钟即其它脆弱信号线,是否回路面积最小、是否远离干扰源、是否有多余的过孔和绕线、是否有跨地层分割区。

8.2检查是否有平行线过长,平行线是否尽量分开。

8.3检查晶体、变压器、光藕、电源模块下面是否有信号线穿过,应尽量避免在其下穿线,特别是晶体下面应尽量铺设接地的铜皮。

8.4检查定位孔、定位件是否与结构图一致,SMT定位光标是否加上并符合工艺要求。

8.5检查器件的序号是否按从左到右、从下到上的原则归属无误的摆放,并且无丝印覆盖焊盘;检查须标注的板号、版本号是否符合用户要求。

8.6报告布线完成情况是否百分之百;是否有线头;是否有孤立的铜皮。

8.7检查电源、地的分割是否正确,单点共地已作正确处理。

8.8PCB生成的网表和原网表进行校对,确认连接关系的正确。

8.9工艺审查中发现的问题,积极改进,并有所记录,避免同样的问题再犯。

附录B:混合信号PCB分区设计

混合信号电路PCB的设计很难,零件的布局,布线以及电源和地线的处理将影响到电路性能和电磁相容性能。本文介绍的地和电源的分区设计能最佳化混合信号电路的性能。

如何降低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的相互干扰呢?在设计之前必须了解电磁相容(EMC)的两个基本原则。

1.尽可能降低电流回路的面积;

2.系统只采取一个参考面。

如果系统存在两个参考面,就有可能形成一个偶极天线(注:小型偶极天线的辐射大小与线的长度,流过电流的大小的频率成正比);而如果信号不能由尽可能小的环路返回,就有可能形成一个大的环状天线(注:大型环状天线的辐射大小与环路面积,流过环路的电流大小及频率的平方成正比)。在设计中应该尽量避免。

有人建议将混合信号电路板上的数字地和模拟地分开,这样能实现数字地与模拟地之间的隔离。尽管这种方法可行,但是存在很多潜在的问题,在复杂的大系统中问题尤其突出。一旦跨越分割间隙布线,电磁辐射和信号串扰会急剧增加。在PCB设计中最常见的问题就是信号线跨越分割地或电源而产生EMI问题。

如上图所示,我们采用上述分割方法,而且信号线跨越了两地间的间隙,信号返回的路径是什

么呢?假定被分割的两个地在某处连在一起(通常情况下是在某个位置单点连接),在这种情况下,地电流将形成一个大的环路。流经大环路的高频电流会产生辐射和很高的地电感,如果流过环路的是低电平模拟电流,该电流很容易受到外部信号干扰。最糟糕的是当把分割地在电源处连接在一起时,将形成一个非常大的电流环路。另外,模拟地和数字地由一个长导线连接在一起会构成偶极天线。

了解电流回流到地的路径和方式是最佳化混合信号电路板设计的关键,不能仅仅考虑信号从何处流过,而忽略了电流的具体的路径。

如果必须对地线层进行分割,而且必须由分割之间的间隙布线,可以先在被分割的地之间进行单点连接,形成两个地之间的连接桥,然后由该连接桥布线。这样,在每一个信号线的下方都能够提供一个直接的电流回流路径,从而使形成的环路面积很小。

混合信号PCB设计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设计过程要注意以下几点:

1.将PCB分区为独立的模拟部分和数字部分;

2.合适的零件布局;

3.A/D转换器跨分区放置;

4.不要对地进行分割.在电路板的模拟部分和数字部分下面设统一地;

5.在电路板的所有层中,数字信号只能在电路板的数字部分布线,模拟信号只能在电路板的模拟部分布线;

6.实现模拟类比和数字电源分割;

7.布线不能跨越分割电源面之间的间隙;

8.必须跨越分割电源之间间隙的信号线要位于紧邻大面积地的布线层上;

9.分析返回地电流实际流过的路径和方式;

10.采用正确的布线规则。

PCB设计规范

PCB设计规范 _2s-Z_. 冃U言 木规范参考国.家标准卬毓卜也路板设计和使用等标准编制而成。 、布局 元件在二维、三维空间上不能产生冲突。 先放置与结构关系密切的元件,如接插件、开关、电源插座等。对于按键,连接器等与结构相关 的元器件放置好后应锁定,以免在无意之中移动。 如果有相同结构电路部分,尽可能采用“对称式”标准布局。 元器件的排列要便于调试和维修,小元件周围尽量不放置大元件、需调试的元、器件周围要有足够的空间。 按照“先大后小,先难后易”的布置原则,重要的单元电路、核心元器件应当优先布局。 布局应尽量满足以下要求:总的连线尽可能短,关键信号线最短;高电压、大电流信号与小电流, 低电压的弱信号完全分开;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分开;高频信号与低频信号分开;高频元器件的间 隔要充分; 发热元件要一般应均匀分布(如果有散热片还需考虑其所占的位置),且置于下风位置以利于单板和整机的散热,电解电容离发热元件最少400mil;除温度检测元件以外的温度敏感器件应远离发 热量大的元器件。 元器件离板边尽量不小于5mm,特殊情况下也应大于板厚。 如果PCB用排线连接,控制排线对应的插头插座必须成直线,不交叉、不扭曲。 连续的40PIN排针、排插必须隔开2mm以上。 考虑信号流向,合理安排布局,使信号流向尽可能保持一致。输入、输出元件尽量远离。 电压的元器件应尽量放在调试时手不易触及的地方。 驱动芯片应靠近连接器。 有高频连线的元件尽可能靠近,以减少高频信号的分布参数和电磁干扰。 对于同一功能或模组电路,分立元件靠近芯片放置。连接器根据实际情况必须尽量靠边放置。 开关电源尽量靠近输入电源座。 BGA等封装的元器件不应放于PCB板正中间等易变形区 BGA等阵列器件不能放在底面,PLCC、QFP等器件不宜放在底层。 多个电感近距离放置时应相互垂直以消除互感。 元件的放置尽量做到模块化并连线最短。 在保证电气性能的前提下,尽量按照均匀分布、重心平衡、版面美观的标准优化布局。 按电路模块进行布局,实现同一功能的相关电路称为一个模块,电路模块中的元件应采用就近集中原则,同时数字电路和模拟电路分开; 定位孔、标准孔等非安装孔周围 1.27mm内不得贴装元、器件,螺钉等安装孔周围 3.5mm (对于M2.5 )、4mm(对于M3内不得贴装元器件; 卧装电阻、电感(插件)、电解电容等元件的下方避免布过孔,以免波峰焊后过孔与元件壳体短 路; 元器件的外侧距板边的距离为5mm 贴装元件焊盘的外侧与相邻插装元件的外侧距离大于2mm 金属壳体元器件和金属件(屏蔽盒等)不能与其它元器件相碰,不能紧贴印制线、焊盘,其间距应大于2mm定位孔、紧固件安装孔、椭圆孔及板中其它方孔外侧距板边的尺寸大于3mm 发热元件不能紧邻导线和热敏元件;高热器件要均衡分布; 电源插座要尽量布置在印制板的四周,电源插座与其相连的汇流条接线端应布置在同侧。特别应注意不要把电源插座及其它焊接连接器布置在连接器之间,以利于这些插座、连接器的焊接及电源线缆设计和扎线。电源插座及焊接连接器的布置间距应考虑方便电源插头的插拔;其它元器件的布置:

SGM汽车零件精益包装规范标准

SGM零件精益包装规范.下载可编辑.

目录 1.包装原则 2.包装分类 3.原包装 4.标准包装 5.特殊包装 6.组合包装 7.托盘包装 8.简易包装 9.小车 .下载可编辑.

10.铲板 11.包装的编号规定 12.包装管理 13.规范的监督和实施 14.发展方向 前言 随着汽车制造、零部件采购的全球化以及的柔性化、共线型生产加工要求越来越高,对物料流动的准时性,准确率,合格率等都提出了相应要求。SGM其操作模式也将是国际盛行的零部件的全球性采购、运用先进的电子化定单形式,实行精益的生产管理和物流管理。在物流业发展相当迅猛、汽车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的时代,对汽车零部件包装容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合理、正确的包装容器对提高厂内、厂外的物流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保证零件质量,现场操作合理性,从而保障生产效率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将汽车零部件包装设计进行规范,运用标准的制图软件和产品数据管理软件(PDM),达到包装容器的系列化、标准化。实施精益的设计、开发并持续的跟踪、改进,最大目标地满足SGM精益生产、精益物流的大规模要求。 .下载可编辑.

1.包装原则 ?安全——保证零件的包装容器在使用、运输、搬运等所有环节中的安全性。 ?质量——保证零件的包装容器在运输条件、地理气候条件、搬运等过程中的使用质量。 ?成本——保证零件的包装容器精益性,降低制造费用。 ?人机工程——关心操作人员,保证零件的包装容器在搬运、取件等环节的合理性。 ?客户满意——对客户周到、热情,最大可能满足客户提出的合理要求。 2.包装分类 ?原包装 ?标准包装 .下载可编辑.

SMT印制板设计规范

S M T印制板设计规范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SMT印制板设计规范 锡膏印刷缺陷分析SMT印制板设计规范 缺陷类型 可能原因 改正行动 锡膏对铜箔位移 印刷钢板未对准,钢板或电路板不良调整印刷机,测量钢板或电路板 短路 锡膏过多,孔损坏 检查钢板 锡膏模糊 钢板底面有锡膏、与电路板面间隙太多清洁钢板底面 锡膏面积缩小 钢孔有乾锡膏、刮刀速度太快 清洗钢孔、调节机器 锡膏面积太大

刮刀压力太大、钢孔损坏 调节机器、检查钢板 锡膏量多、高度太高 钢板变形、与电路板之间污浊 检查钢板、清洁钢板底面 锡膏下塌 刮刀速度太快、锡膏温度太高、吸入水份及水气 调节机器、更换锡膏 锡膏高度变化大 钢板变形、刮刀速度太快、分开控制速度太快 调节机器、检查钢板 锡膏量少 刮刀速度太快、塑胶刮刀刮出锡膏 调节机器 回流焊缺陷分析: *锡珠:原因: *1、印刷孔与铜箔不对位,印刷不精确,使锡膏弄脏PCB。*2、锡膏在氧化环境中暴露过多、吸空气中水份太多。

*3、加热不精确,太慢并不均匀。 *4、加热速率太快并预热区间太长。 *5、锡膏乾得太快。 *6、助焊剂活性不够。 *7、太多颗粒小的锡粉。 *8、回流过程中助焊剂挥发性不适当。 ※:锡球的工程认可标准是:当铜箔或印制导綫的之间距离爲 0.13mm时,锡珠直径不能超过0.13mm,或者在600mm平方范围内不能出现超过五个锡珠。 ※:短路:一般来说,造成短路的因素就是由於锡膏太稀,包括锡膏内金属或固体含量低、摇溶性低、锡膏容易榨开,锡膏颗粒太大、助焊剂表面张力太小。焊盘上太多锡膏,回流温度峰值太高等。 *空悍:原因: *1、锡膏量不够。 *2、零件接脚的共面性不够。 *3、锡湿不够(不够熔化、流动性不好),锡膏太稀引起锡流失。 *4、接脚吸锡或附近有连线孔。接脚的共面性对密间距和超密间距接脚零件特别重要,一个解决方法是在铜箔上预先上锡。接脚吸锡可以通过放慢加热速度和底面加热多、上面加热少来防止。也可以

印制板设计规范

电路板设计规范

目录 第一部分:电路板设计规范 1、适用范围 (3) 2、主要目的 (3) 3、PCB设计前准备 (3) 4、设计流程 (4) 5、设置规则 (6) 6、PCB布线 (10) 7、PCB设计遵循的规则 (10) 8、电路板命名规则 (19) 9、设计评审 (20) 10、制板手续 (20) 11、部分板的特殊要求 (21) 第二部分:附录 1、混合信号PCB分区设计 (22) 2、PCB板的加工标准 (25) 3、《常用元件封装命名规则》 (28) 4、产品开发部焊板申请单 (32) 5、营口欧立达制板工艺能力 (33) 6、参考资料 (42)

第一部分:电路板设计规范 1 适用范围: 本公司CAD设计的所有印制电路板(简称PCB)。 2 主要目的: 2.1 规范PCB的设计流程。 2.2 保证PCB设计质量和提高设计效率。 2.3 提高PCB设计的可生产性、可测试性、可维护性。 3 PCB设计前准备: 3.1 硬件工程师需提前准备的资料 1. 准确无误的原理图包括书面文件和电子档以及无误的网络表。 2. 带有元件编码的正式BOM。对于封装库中没有的元件应具备相关元 器件的DATASHEET(技术资料)或实物(并指定引脚的定义顺序)。 3. PCB大致布局图或重要单元、核心电路摆放位置。PCB结构图,应标 明PCB外形、安装孔、定位元件、禁布区等相关信息。 4. 设计要求 A. 1A以上大电流元件、网络。 B. 重要的时钟信号、差分信号以及高速数字信号。 C. 模拟小信号等易被干扰信号。 D. 其它特殊要求的信号。 5. PCB特殊要求说明: A. 差分布线、需屏蔽网络、特性阻抗网络、等延时网络等。 B. 特殊元件的禁止布线区、锡膏偏移、阻焊开窗以及其它结构的 特殊要求。

华为PCB设计规范标准

华为PCB设计规范 I. 术语 1..1 PCB(Print circuit Board):印刷电路板。 1..2 原理图:电路原理图,用原理图设计工具绘制的、表达硬件电路中各种器件之间的连接关系的图。 1..3 网络表:由原理图设计工具自动生成的、表达元器件电气连接关系的文本文件,一般包含元器件封装、网络列表和属性定义等组成部分。 1..4 布局:PCB设计过程中,按照设计要求,把元器件放置到板上的过程。深圳市华为技术有限公司1999-07-30批准,1999-08-30实施。 1..5 仿真:在器件的IBIS MODEL或SPICE MODEL支持下,利用EDA设计工具对PCB的布局、布线效果进行仿真分析,从而在单板的物理实现之前发现设计中存在的EMC问题、时序问题和信号完整性问题,并找出适当的解决方案。深圳市华为技术有限公司1999-07-30批准,1999-08-30实施。 II. 目的 A. 本规范归定了我司PCB设计的流程和设计原则,主要目的是为PCB设计者提供必须遵循的规则和约定。 B. 提高PCB设计质量和设计效率。 提高PCB的可生产性、可测试、可维护性。 III. 设计任务受理 A. PCB设计申请流程 当硬件项目人员需要进行PCB设计时,须在《PCB设计投板申请表》中提出投板申请,并经其项目经理和计划处批准后,流程状态到达指定的PCB设计部门审批,此时硬件项目人员须准备好以下资料: ⒈经过评审的,完全正确的原理图,包括纸面文件和电子件; ⒉带有MRPII元件编码的正式的BOM; ⒊PCB结构图,应标明外形尺寸、安装孔大小及定位尺寸、接插件定位尺寸、禁止布线区等相关尺寸; ⒋对于新器件,即无MRPII编码的器件,需要提供封装资料; 以上资料经指定的PCB设计部门审批合格并指定PCB设计者后方可开始PCB设

PCB印制电路板设计规范(doc 20页)完美版

印制电路板设计规范 一、适用范围 该设计规范适用于常用的各种数字和模拟电路设计。对于特殊要求的,尤其射频和特殊模拟电路设计的需量行考虑。 应用设计软件为Protel99SE。也适用于DXP Design软件或其他设计软件。二、参考标准 GB 4588.3—88 印制电路板设计和使用 Q/DKBA—Y004—1999 华为公司内部印制电路板CAD工艺设计规范 三、专业术语 1.PCB(Print circuit Board): 印制电路板 2.原理图(SCH图):电路原理图,用来设计绘制,表达硬件电路之间各种 器件之间的连接关系图。 3.网络表(NetList表):由原理图自动生成的,用来表达器件电气连接的关 系文件。 四、规范目的 1.规范规定了公司PCB的设计流程和设计原则,为后续PCB设计提供了设 计参考依据。 2.提高PCB设计质量和设计效率,减小调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增加电路 设计的稳定性。 3.提高了PCB设计的管理系统性,增加了设计的可读性,以及后续维护的 便捷性。 4.公司正在整体系统设计变革中,后续需要自主研发大量电路板,合理的 PCB设计流程和规范对于后续工作的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五、SCH图设计 5.1 命名工作 命名工作按照下表进行统一命名,以方便后续设计文档构成和网络表的生成。有些特殊器件,没有归类的,可以根据需求选择其英文首字母作为统一命名。 表1 元器件命名表 按键,命名为U100,在Lib Ref中描述为KEY。这样使得整个原理图更加清晰,功能明确。 5.2 封装确定 元器件封装选择的宗旨是

1. 常用性。选择常用封装类型,不要选择同一款不常用封装类型,方便元器件购买,价格也较有优势。 2. 确定性。封装的确定应该根据原理图上所标示的封装尺寸检查确认,最好是购买实物后确认封装。 3. 需要性。封装的确定是根据实际需要确定的。总体来说,贴片器件占空间小,但是价格贵,制板相同面积成本高,某些场合下不适用。直插器件可靠性高,焊接方便,但所占空间大,高性能的MCU已经逐步没有了直插封装。实际设计应该根据使用环境需求选择器件。如下几个例子说明情况: a. 电阻贴片和直插的选择 选择直插和贴片电阻主要从精度和功率方面考虑。直插电阻一般精度较高,可以选择0.1%甚至更高的精度,功率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常见直插电阻的功率为1/4W。一般在模拟回路采用直插封装,能够更好的保证精度。(特殊情况下也可选择贴片,但须考虑成本问题) 贴片电阻精度一般常见的为5%。功率为1/10W。基本用在数字电路。成本比直插高,但是占空间小。 b. BGA封装的问题 是否选择BGA封装的元器件,主要考虑实际的需求。BGA的特点是占空间小,管脚集成度高,可靠性好,受电磁干扰程度小。但是由于管脚密闭,对于管脚的调试不方便。同时由于BGA的环形管脚排布,使得BGA封装的元器件对于电路板设计有更高要求,一般至少需要4层以上。BGA越复杂,板的层数要求越高,设计成本越高。 c. 电源芯片的封装问题 一般的数字电路常用的稳压器芯片如AS1117-3.3/1.2等。选择封装的时候应该注意其三个管脚的定义是否与设计相同。确定电源芯片的封装定义。

硬件电路板设计规范标准

0目录 0目录 (2) 1概述 (4) 1.1适用范围 (4) 1.2参考标准或资料 (4) 1.3目的 (5) 2PCB设计任务的受理和计划 (5) 2.1PCB设计任务的受理 (5) 2.2理解设计要求并制定设计计划 (6) 3规范内容 (6) 3.1基本术语定义 (6) 3.2PCB板材要求: (7) 3.3元件库制作要求 (8) 3.3.1原理图元件库管理规范: (8) 3.3.2PCB封装库管理规范 (9) 3.4原理图绘制规范 (11) 3.5PCB设计前的准备 (12) 3.5.1创建网络表 (12) 3.5.2创建PCB板 (13) 3.6布局规范 (13) 3.6.1布局操作的基本原则 (13) 3.6.2热设计要求 (14) 3.6.3基本布局具体要求 (16) 3.7布线要求 (24) 3.7.1布线基本要求 (27) 3.7.2安规要求 (30)

3.8丝印要求 (32) 3.9可测试性要求 (33) 3.10PCB成板要求 (34) 3.10.1成板尺寸、外形要求 (34) 3.10.2固定孔、安装孔、过孔要求 (36) 4PCB存档文件 (37)

1概述 1.1 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设计的所有印制电路板(简称PCB); 规范之前的相关标准、规范的内容如与本规范的规定相抵触的,以本规范为准。 1.2 参考标准或资料 下列标准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本标准的条文。在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4588.3—88 《印制电路板设计和使用》 Q/DKBA-Y001-1999《印制电路板CAD工艺设计规范》 《PCB工艺设计规范》 IEC60194 <<印制板设计、制造与组装术语与定义>> (Printed Circuit Board design manufacture and assembly-terms and definitions) IPC—A—600F <<印制板的验收条件>> (Acceptably of printed board) IEC60950 安规标准 GB/T 4677.16-1988 印制板一般检验方法

喷涂零件包装规范

喷涂零件包装规范 S C OP E概述 The purpose of this document is to clearly specifythenature of packaging required for use in delivery of Painted Components tothe NCR Manufacturing Facility. 本文清楚描述了 NCR 制造设备的喷涂零件在运送中的包装要求。 The documentapplies to all Painted Components, independent of substrate material. 本文适用于所有喷涂零件,表面不作处理的不包括。 R E S P O N S I B I L I T Y职责 It is the responsibilityofthe NCR Supplier ManagementTeam (SLM) to ensure that all PaintedComponent Suppliers are aware of thisNCR Requirement, and to includeit within any operational or contractual arrangements created as part ofexisting or new supply lines. NCR 供应商管理(SLM)小组负责确保所有喷涂零件供应商都清楚此 NCR要求,并且现有的产品或新的供应线都要有此要求。 It is the responsibility ofthePainted Component Supplier to ensurethat NCR's Painted Component Packaging requirements are adhered to during supply line operation. 喷涂零件供应商负责确保在在生产线操作过程中都要依附 NCR 的喷涂产品包装要求。 S C OP E概述 PAINTEDCOMPONENTDEFINITION喷涂零件定义 Painted Components are defined as any components which have an external surface which has been finished using a paint product.

SMT印制板设计规范

SMT印制板设计规范 錫膏印刷缺陷分析SMT印制板设计规范 缺陷類型 可能原因 改正行動 錫膏對銅箔位移 印刷鋼板未對準,鋼板或電路板不良調整印刷機,測量鋼板或電路板 短路 錫膏過多,孔損壞 檢查鋼板 錫膏模糊 鋼板底面有錫膏、與電路板面間隙太多清潔鋼板底面 錫膏面積縮小 鋼孔有乾錫膏、刮刀速度太快 清洗鋼孔、調節機器 錫膏面積太大 刮刀壓力太大、鋼孔損壞 調節機器、檢查鋼板 錫膏量多、高度太高 鋼板變形、與電路板之間汙濁

檢查鋼板、清潔鋼板底面 錫膏下塌 刮刀速度太快、錫膏溫度太高、吸入水份及水氣 調節機器、更換錫膏 錫膏高度變化大 鋼板變形、刮刀速度太快、分開控制速度太快 調節機器、檢查鋼板 錫膏量少 刮刀速度太快、塑膠刮刀刮出錫膏 調節機器 回流焊缺陷分析: * 錫珠:原因: * 1、印刷孔與銅箔不對位,印刷不精確,使錫膏弄髒PCB。* 2、錫膏在氧化環境中暴露過多、吸空氣中水份太多。 * 3、加熱不精確,太慢並不均勻。 * 4、加熱速率太快並預熱區間太長。 * 5、錫膏乾得太快。 * 6、助焊劑活性不夠。 * 7、太多顆粒小的錫粉。 * 8、回流過程中助焊劑揮發性不適當。

※: 錫球的工程認可標準是:當銅箔或印製導綫的之間距離爲0.13mm時,錫珠直徑不能超過0.13mm,或者在600mm平方範圍內不能出現超過五個錫珠。 ※: 短路:一般來說,造成短路的因素就是由於錫膏太稀,包括錫膏內金屬或固體含量低、搖溶性低、錫膏容易榨開,錫膏顆粒太大、助焊劑表面張力太小。焊盤上太多錫膏,回流溫度峰值太高等。 * 空悍:原因: * 1、錫膏量不夠。 * 2、零件接腳的共面性不夠。 * 3、錫濕不夠(不夠熔化、流動性不好),錫膏太稀引起錫流失。 * 4、接腳吸錫或附近有連線孔。接腳的共面性對密間距和超密間距接腳零件特別重要,一個解決方法是在銅箔上預先上錫。接腳吸錫可以通過放慢加熱速度和底面加熱多、上面加熱少來防止。也可以用一種浸濕速度較慢、活性溫度高的助焊劑或者用一種Sn/Pb不同比例的阻滯熔化的錫膏來減少接腳吸錫。 焊錫球 許多細小的焊錫球鑲陷在回流後助焊劑殘留的周邊上。在RTS曲綫上,這個通常是升溫速率太慢的結果,由於助焊劑載體在回流之前燒完,發生金屬氧化。這個問題一般可通過曲綫溫升速率略微提高達到解決。焊錫球也可能是溫升速率太快的結果,但是,這對RTS曲綫不大可能,因爲其相對較慢、較平穩的溫升。 焊錫珠

印制电路板可制造性设计规范

印制电路板可制造性设 计规范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1范围 1.1主题内容 本标准规定了电子产品中印制电路板设计时应遵循的基本要求。 1.2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以环氧玻璃布层压板为基板的表面组装印制板设计,采用其它材料为基板的设计也可参照使用。 2引用标准 GB 2036-94 印制电路术语 GB 3375-82 焊接名词术语 SJ/T 10668-1995 表面组装技术术语 SJ/T 10669-1995 表面组装元器件可焊性试验 Q/DG 72-2002 PCB设计规范 3定义 3.1术语 本标准采用GB 3375、GB2036、SJ/T 10668定义的术语。 3.2缩写词 a. SMC/SMD(Surface mounted components/ Surface mounted devices):表面组装元器件; b. SMT(Surface mounted technology):表面组装技术; c. SOP(Small outline package):小外形封装,两侧具有翼形或J形短引线的一种表面组装元器件封装形式; d. SOT(Small outline transistor):小外形晶体管; e. PLCC(Plastic leaded chip carrier):塑封有引线芯片载体,四边具有J形短引线,典型引线间距为1.27mm,采用塑料封装的芯片载体,外形有正方和矩形两种形式 f.;QFP(Quad flat package):四边扁平封装,四边具有翼形短引线,引线间距为 1.00mm, 0.80mm,0.65mm,0.50mm,0.30mm等; g. DIP (Dual in-line package):双列直插式封装 h.;BQFP (QFP with buffer):带缓冲垫封装的Q FP; i. PCB (Printed circuit board):印制板。 (Ball Grid Array):球形栅格列阵 4一般要求

PCB设计要求(手工插件)

基本原则 在进行印制板设计时,应考虑本规范所述的四个基本原则。 1.1电气连接的准确性 印制板设计时,应使用电原理图所规定的元器件,印制导线的连接关系应与电原理图导线连接关系相一致,印制板和电原理图上元件序号应一一对应。 注:如因结构、电气性能或其它物理性能要求不宜在印制板上布设的导线,应在相应文件(如电原理图上)上做相应修改。 1.2可靠性和安全性 印制板电路设计应符合电磁兼容和电器安规的要求。 1.3工艺性 印制板电路设计时,应考虑印制板制造工艺和电控装配工艺的要求,尽可能有利于制造、装配和维修,降低焊接不良率。 1.4经济性 印制板电路设计在满足使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的前提下,应充分考虑其设计方法、选择的基材、制造工艺等,力求经济实用,成本最低。 1技术要求 1.1印制板的选用 1.1.1印制电路板的层的选择 一般情况下,应该选择单面板。在结构受到限制或其他特殊情况下,可以选择用多层板设计。1.1.2 印制电路板的材料和品牌的选择 1.1. 2.1双面板应采用玻璃纤维板FR-4、CEM-3,CEM-22F,单面板应采用半玻纤板CEM-1 1.1. 2.2印制板材料的厚度选用1.6mm,双面铜层厚度一般为0.5盎司,大电流则可选择两面都为1盎司,单面铜层厚度一般为1盎司。特殊情况下,如果品质可以得到确保,可以选择其他厚度的印制板。 1.1. 2.3印制板材料的性能应符合企业标准的要求。 1.1.3印制电路板的工艺要求 双面板原则上应该是喷锡板(除含有金手指的遥控器板和显示板外),单面板原则上若有机插或贴片工艺原则上也必须是喷锡板(或辘锡),以防止焊盘上的抗氧化膜被破坏且储存时间较长后引起焊接质量受到影响,在相关的技术文件的支持下,可采用抗氧化膜工艺的单面板。 1.2自动插件和贴片方案的选择 双面板尽可能采用贴片设计,单面板尽可能采用自动插件方案设计,应避免同一块板既采用贴片方案又同时采用自动插件方案设计,以免浪费设备资源。 1.3布局 1.3.1印制电路板的结构尺寸 1.3.1.1贴片板的尺寸尽量控制在长度100-300mm之间,插件板的尺寸必尽量控制在长度50-330mm之间宽度在50-250mm之间,过大不易控制板的变形,过小要采用拼板设计以提高生产效率。

零部件包装规范

零部件包装规范 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1 目的 明确零件包装要求,确保包装能有效防护产品,避免在运输、搬运、上线等过程中造成损伤,确保产品易于识别,并保证产品质量不受影响。 2 使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所有本公司所有零件包括(注塑件、冲压件、喷漆件、镭雕件、电镀件、移印件、电子元器件和导电橡胶等)。 3 职责 、采购部负责通知并督促供应商提交包装方案和包装方案实施的监督; 、质量部对供应商和零件车间包装过程和结果检验; 、工艺科负责组织对来料包装方案批准和内部自制零件包装方案设计; 、物流科负责对入库零件包装方案实施的监督; 、零件车间负责自制零部件包装方案的实施。 4 包装 、注塑件包装; 、A类零件(外壳面板等比较大的零件)的包装:在注塑完成后,整齐的摆放在型号为TSW6415(600*400*150mm)的标准周转箱中,若零件是外观件,则需要在标准周转箱中用泡沫棉分层;若零件不是外观件,则直接使用隔板进行分层。 、B类零件(滑块内壳等中等大小的零件)的包装:在注塑完成后,用型号为 TWS4328(400*300*280mm)的标准周转箱进行周转(每箱数量为100的倍数,数量不得超过2000,允许最后1箱不是100的倍数)。 、C类零件(导光体顶销等小零件)的包装:在注塑完成后,用140*200mm或者 200*280mm自封袋进行包装(每袋包装数量为100的倍数,数量不得超过2000,允许最后1袋不是100的倍数),最后放入型号为TWS3215(300*200*150mm)的标准周转箱中。 、特殊零部件(经评审后易变性的零件)的包装;在注塑完成后,整齐的摆放在型号为TSW6415(600*400*150mm)的周转箱内,层与层之间使用隔板进行分层,不允许用自封袋包装(如图号为JK953E-0002的压块和JK963AA-0004的压块等) 、外观件(注塑完成后不需要二次处理的零件)的包装:注塑完成后,整齐的放入吸塑盒中,层与层之间使用珍珠棉,然后铺上隔板进行分层,最后放入型号为 TSW6428(600*400*280mm)的标准周转箱中。

印制电路板DFM设计技术要求

印制电路板DFM设计技术要求 本文所描述参阅背景为深圳市博敏电子PCB工艺制程、操纵能力;所描述之参数为客户PCB设计的建议值;建议PCB设计最好不要超越文件中所描述的最小值,否则无法加工或带来加工成本过高的现象。 一、前提要求 1、建议客户提供生产文件采纳GERBER File ,幸免转换资料时因客户设计不够规范或我司软件版本 的因素造成失误,从而诱发品质问题。 2、建议客户在转换Gerber File 时采纳“Gerber RS-274X”、“2:5”格式输出,以确保资料精度; 有部分客户在输出Gerber File时采纳3:5格式,此方式会造成层与层之间的重合度较差,从而阻碍PCB的层间精度; 3、假如客户有Gerber File 及PCB资料提供我司生产时,请备注以何种文件为准; 4、假如客户提供的Gerber File为转厂资料,请在邮件中给予说明,幸免我司再次对资料重新处理、 补偿,从而阻碍孔径及线宽的操纵范畴;

孔径 槽宽 (图A ) (图B ) 开口 叶片 孔到叶片 项目item 参数要求parameter requirement 图解(Illustration ) 或备注(remark ) 钻孔 机械钻孔 (图A ) 最小孔径 0.2mm 要求孔径板厚比≥1:6;孔径板厚比越小对孔化质量阻碍就越大 最大孔径 6.5mm 当孔超出6.5mm 时,能够采纳扩孔或电铣完成 最小槽宽 (图B ) 金属化槽宽 ≥ 0.50mm 非金属槽宽 ≥ 0.80mm 激光钻孔 ≤0.15mm 除HDI 设计方式,一样我司不建议客户孔径<0.2mm 孔位间距 (图C ) a 、过孔孔位间距≥0.30mm b 、孔铜要求越厚,间距应越大 c 、孔间距过小容易产生破孔阻碍质量 d 、不同网络插件孔依据客户安全间距 孔到板边 (图D ) a 、孔边到板边≥0.3mm b 、小于该范畴易显现破孔现象 c 、除半孔板外 邮票孔 孔径≥0.60mm ;间距≥0.30mm 孔径公差 金属化孔 ¢0.2 ~ 0.8:±0.08mm ¢0.81 ~ ¢1.60:±0.10mm ¢1.61 ~ ¢5.00:±0.16mm 超上述范畴按成型公差 非金属化孔 ¢0.2 ~ 0.8:±0.06mm ¢0.81 ~ ¢1.60:±0.08mm ¢1.61 ~ ¢5.00:±0.10mm 超上述范畴按成型公差 沉孔 假如有需要生产沉孔,务必备注沉孔类别(圆锥、矩形)、贯穿层、沉孔深度公差等;我司依照客户要求评审能否生产、操纵; 其它注意事项 1、 当客户提供的生产资料没有钻孔文件,只有分孔图时,请确保分孔图的正确;如:孔位、孔数、孔径; 2、 建议明确孔属性,在软件中定义NPTH 及PTH 的属性,以便识别; 3、 幸免重孔的发生,专门小孔中有大孔或者同一孔径重叠之时中心位置不一致的现象; 4、 幸免槽孔或孔径标注尺寸与实际不符的现象; 5、 关于槽孔需要作矩形(不接收椭圆形槽孔),请客户备注明确;在没有专门要求的前提下我司所生产之槽孔为椭圆形; 6、 关于超出上述操纵范畴或描述不清,我司会采取书面问客的,并要求客户书面回复解决方式; 内层线路 加工铜厚 1/3 oz ~ 5oz 芯板厚度 0.1mm ~ 2.0mm 隔离PAD ≥0.30mm 指负片成效的电源、地层隔离环宽,请参阅图E 隔 离 带 ≥0.254mm 散热PAD (图F ) 开口:≥0.30mm 叶片:≥0.20mm 孔到叶片:≥0.20mm PTH 环宽 (图G ) hoz :≥0.15mm 1oz :≥0.20mm 2oz :≥0.25mm 3oz :≥0.30mm 4oz :≥0.35mm 5oz :≥0.40mm VIA 环宽 (图G ) hoz :≥0.10mm 1oz :≥0.15mm 2oz :≥0.20mm 3oz :≥0.25mm 4oz :≥0.30mm 5oz :≥0.35mm 间距 间 距 (图C ) (图D ) ≥0.30mm 内层大铜皮 环宽 插件孔 或VIA 图E : 图F : 图G : 图H : 0.2mm

PCB板基本设计规则

一、PCB板基础知识 PCB概念 PCB是英文(Printed Circuie Board)印制线路板的简称。通常把在绝缘材上,按预定设计,制成印制线路、印制元件或两者组合而成的导电图形称为印制电路。而在绝缘基材上提供元器件之间电气连接的导电图形,称为印制线路。这样就把印制电路或印制线路的成品板称为印制线路板,亦称为印制板或印制电路板。 PCB几乎我们能见到的电子设备都离不开它,小到电子手表、计算器、通用电脑,大到计算机、通迅电子设备、军用武器系统,只要有集成电路等电子无器件,它们之间电气互连都要用到PCB。它提供集成电路等各种电子元器件固定装配的机械支撑、实现集成电路等各种电子元器件之间的布线和电气连接或电绝缘、提供所要求的电气特性,如特性阻抗等。同时为自动锡焊提供阻焊图形;为元器件插装、检查、维修提供识别字符和图形。 PCB是如何制造出来的呢?我们打开通用电脑的健盘就能看到一张软性薄膜(挠性的绝缘基材),印上有银白色(银浆)的导电图形与健位图形。因为通用丝网漏印方法得到这种图形,所以我们称这种印制线路板为挠性银浆印制线路板。而我们去电脑城看到的各种电脑主机板、显卡、网卡、调制解调器、声卡及家用电器上的印制电路板就不同了。它所用的基材是由纸基(常用于单面)或玻璃布基(常用于双面及多层),预浸酚醛或环氧树脂,表层一面或两面粘上覆铜簿再层压固化而成。这种线路板覆铜簿板材,我们就称它为刚性板。再制成印制线路板,我们就称它为刚性印制线路板。单面有印制线路图形我们称单面印制线路板,双面有印制线路图形,再通过孔的金属化进行双面互连形成的印制线路板,我们就称其为双面板。如果用一块双面作内层、二块单面作外层或二块双面作内层、二块单面作外层的印制线路板,通过定位系统及绝缘粘结材料交替在一起且导电图形按设计要求进行互连的印制线路板就成为四层、六层印制电路板了,也称为多层印制线路板。 现在已有超过100层的实用印制线路板了。 PCB板的元素 1.工作层面 对于印制电路板来说,工作层面可以分为6大类, 信号层(signal layer) 内部电源/接地层(internal plane layer) 机械层(mechanical layer)主要用来放置物理边界和放置尺寸标注等信息,起到相应的提示作用。 EDA软件可以提供16层的机械层。 防护层(mask layer)包括锡膏层和阻焊层两大类。锡膏层主要用于将表面贴元器件粘贴在 PCB上,阻焊层用于防止焊锡镀在不应该焊接的地方。 丝印层(silkscreen layer)在PCB板的TOP和BOTTOM层表面绘制元器件的外观轮廓和放置 字符串等。例如元器件的标识、标称值等以及放置厂家标志,生产日 期等。同时也是印制电路板上用来焊接元器件位置的依据,作用是使 PCB板具有可读性,便于电路的安装和维修。 其他工作层(other layer)禁止布线层Keep Out Layer 钻孔导引层drill guide layer 钻孔图层drill drawing layer

印制电路板的设计原则方法和要求

印制电路板的设计 摘要:本文介绍了印制电路板设计的基本原则、方法和要求,对电磁兼容设计有一定的作用。 关键字:印制电路板,电磁兼容, 布局,布线 A bs t ra ct:The pa pe r int ro du ces t he p r in c ip les, me tho ds an d req u ir e men ts fo r p r ing ed bo a rd d es ign,w h ich may b e o f h e lp fo r e lct ro ma gn et is m Co mp a t ib ility d es ign. K e y wo rd:P r int ed boa r d, Elc t ro ma gn et is m c o mp at ib ility,La you t, W ir ing 1引言 随着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印制电路板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目前几乎所有的电子设备中都包含相应的印制电路板。为保证电子设备正常工作,减少相互间的电磁干扰,降低电磁污染对人类及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电磁兼容设计不容忽视。本文介绍了印制电路板的设计方法和技巧。 在印制电路板的设计中,元器件布局和电路连接的布线是关键的两个环节。来源:大比特半导体器件网 2布局 布局,是把电路器件放在印制电路板布线区内。布局是否合理不仅影响后面的布线工作,而且对整个电路板的性能也有重要影响。在保证电路功能和性能指标后,要满足工艺性、检测和维修方面的要求,元件应均匀、整齐、紧凑布放在P CB上,尽量减少和缩短各元器件之间的引线和连接,以得到均匀的组装密度。 2.1电气性能 ⑴信号通畅 按电路流程安排各个功能电路单元的位置,使布局便于信号流通,输入和输出信号、高电平和低电平部分尽可能不交叉,信号传输路线最短。 ⑵功能区分 元器件的位置应按电源电压、数字及模拟电路、速度快慢、电流大小等进行分组,以免相互干扰。来源:大比特半导体器件网 电路板上同时安装数字电路和模拟电路时,两种电路的地线和供电系统完全分开,有条件时将数字电路和模拟电路安排在不同层内。电路板上需要布置快速、中速和低速逻辑电路时,应安放在紧靠连接器范围内;而低速逻辑和存储器,应安放在远离连接器范围内。这样,有利于减小共阻抗耦合、辐射和交扰的减小。时钟电路和高频电路是主要的骚扰辐射源,一定要单独安排,远离敏感电路。 ⑶热磁兼顾 发热元件与热敏元件尽可能远离,要考虑电磁兼容的影响。 2.2工艺性 ⑴层面

零部件包装规范

1 目的 明确零件包装要求,确保包装能有效防护产品,避免在运输、搬运、上线等过程中造成损伤,确保产品易于识别,并保证产品质量不受影响。 2 使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所有本公司所有零件包括(注塑件、冲压件、喷漆件、镭雕件、电镀件、移印件、电子元器件和导电橡胶等)。 3 职责 3.1、采购部负责通知并督促供应商提交包装方案和包装方案实施的监督; 3.2、质量部对供应商和零件车间包装过程和结果检验; 3.2、工艺科负责组织对来料包装方案批准和内部自制零件包装方案设计; 3.4、物流科负责对入库零件包装方案实施的监督; 3.5、零件车间负责自制零部件包装方案的实施。 4 包装 4.1、注塑件包装; 4.1.1、A类零件(外壳面板等比较大的零件)的包装:在注塑完成后,整齐的摆放在型号为TSW6415(600*400*150mm)的标准周转箱中,若零件是外观件,则需要在标准周转箱中用泡沫棉分层;若零件不是外观件,则直接使用隔板进行分层。 4.1.2、B类零件(滑块内壳等中等大小的零件)的包装:在注塑完成后,用型号为TWS4328(400*300*280mm)的标准周转箱进行周转(每箱数量为100的倍数,数量不得超过2000,允许最后1箱不是100的倍数)。 4.1.3、C类零件(导光体顶销等小零件)的包装:在注塑完成后,用140*200mm或者200*280mm自封袋进行包装(每袋包装数量为100的倍数,数量不得超过2000,允许最后1袋不是100的倍数),最后放入型号为TWS3215(300*200*150mm)的标准周转箱中。 4.1.4、特殊零部件(经评审后易变性的零件)的包装;在注塑完成后,整齐的摆放在型号为TSW6415(600*400*150mm)的周转箱内,层与层之间使用隔板进行分层,不允许用自封袋包装(如图号为JK953E-0002的压块和JK963AA-0004的压块等) 4.1.5、外观件(注塑完成后不需要二次处理的零件)的包装:注塑完成后,整齐的放入吸塑盒中,层与层之间使用珍珠棉,然后铺上隔板进行分层,最后放入型号为TSW6428(600*400*280mm)的标准周转箱中。

pcb印制板设计规范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pcb印制板设计规范 篇一:pcb工艺设计规范 规范产品的pcb工艺设计,规定pcb工艺设计的相关参数,使得pcb的设计满足可生产性、可测试性、安规、e(pcb 印制板设计规范)mc、emi等的技术规范要求,在产品设计过程中构建产品的工艺、技术、质量、成本优势。 本规范适用于所有电了产品的pcb工艺设计,运用于但不限于pcb的设计、pcb投板工艺审查、单板工艺审查等活动。 本规范之前的相关标准、规范的内容如与本规范的规定相抵触的,以本规范为准。 导通孔(via):一种用于内层连接的金属化孔,但其中并不用于插入元件引线或其它增强材料。 盲孔(blindvia):从印制板内仅延展到一个表层的导通孔。埋孔(buriedvia):未延伸到印制板表面的一种导通孔。 过孔(throughvia):从印制板的一个表层延展到另一个表层的导通孔。

元件孔(componenthole):用于元件端子固定于印制板及导电图形电气联接的孔。standoff:表面贴器件的本体底部到引脚底部的垂直距离。 板材,应在文件中注明厚度公差。 机密 20xx-7-9页1页 5.2热设计要求 5.2.1高热器件应考虑放于出风口或利于对流的位置 5.2.4温度敏感器械件应考虑远离热源 对于自身温升高于30℃的热源,一般要求: 若因为空间的原因不能达到要求距离,则应通过温度测试保证温度敏感器件的温升在降额范围内。 为了保证透锡良好,在大面积铜箔上的元件的焊盘要求用隔热带与焊盘相连,对于需过5a以上大电流的焊盘不能采用隔热焊盘,如图所示: 焊盘两端走线均匀 或热容量相当 焊盘与铜箔间以”米”字或”十”字形连接 5.2.6过回流焊的0805以及0805以下片式元件两端焊盘的散热对称性 为了避免器件过回流焊后出现偏位、立碑现象,地回流焊的0805以及0805以下片式元件两端焊盘应保证散热对称

制作印制电路板的基本原则

1.制作印制电路板的基本原则 印制电路板又称印刷电路板,它是目前电子制作的主要装配形式,既便电路原理图设计得正确无误,若印制电路板设计不当,亦会对电子产品的可靠性产生不利的影响,乃至浪费材料,甚至产生故障。为此,在制作印制电路板时,应遵守以下基本原则: (1)选择适宜的版面尺寸 印制电路板面积大小应适中,过大时印制线条长,阻抗增加,抗噪声能力降低,成本亦高;过小时,则散热不好,并在线条间产生干扰。其原则是在保证元器件装得下的前提下选择合适的版面尺寸,尽量做到印制线短、元器件紧凑,既能降低干扰,又有利于散热,使制作材料消耗小,制作工时少,亦便利于外壳的设计制作。 (2)合理布置元器件 电路中元器件布置原则是应充分考虑每个单元电路彼此之间的联系,由输入端(或高频)向输出端(或低频)的顺序来设置,元器件占之地方大小应心中有数,并兼顾上下左右,以防前紧后松或前松后紧。先考虑以三极管、集成电路为中心的单元电路所在位置,之后将其外围元器件尽量安排在周围。元器件间应留有一定距离,防止相互碰靠,造成干扰、短路或影响散热。 在同一印制电路板上的元器件,要尽量按其发热量大小与耐热程度区分排列,发热量大或耐热性好的功率三极管、大规模集成电路等元器件,放在边上或周围无大的元器件处,而发热量小或耐热性差的小信号三极管、小规模集成电路等,则放在印制板中间或有碍冷却气流不畅的地方。对温度敏感的元器件应尽量布置在温度最低区域,切忌安装在发热元器件上方。空气总是向阻力小的地方流动,因此元器件在印制电路板上应尽量均匀布置,不可某处空域过大,而另一处却过于紧密。 大功率元器件在水平方向应尽量靠印制电路板边沿布置,而在垂直方向要尽力靠上方布置。接地公共端要尽量就近接地于边框,当元器件布置在印制电路板中间有公共地端时,可分别接在一条公共地线上,之后与边框形成一子边框,将单元电路围在其中,既有利于元器件的安装,又可起屏蔽作用。 当电路元器件多、较复杂时,尚应考虑能清楚标注元器件字符的地方。 (3)印制线路的连接 当元器件位置确定后,其外引脚的焊盘亦随之定位,则焊盘间便可用印制线将其连接起来。印制线应尽量短,其线之宽细视其用途而定:对于放大、振荡等电路,印制线可粗些,一般在O·5~1mm线宽;对于数据信号传送的逻辑电路,印制线可细些,但不能小于0.3mm。而地线应尽量粗些,使其能通过3倍的印制电路板的允许电流,一般应大于3mm线宽。若接地线很细,接地电位将随电流的变化而变化,会导致电子设备的定时信号电平不稳,抗噪声性能变坏。为提高抗噪声能力,接地线应尽量构成闭环路。 采用平行布线虽能减少导线电感,但会增加线间互感及分布电容,若电路的布局允许,最好采用井字形网状走线结构,它适于双面电路印制板,即印制电路板的一面走横线,另一面则走纵线,之后在交叉孔处用金属化孔相连。 为抑制印制板导线间的串扰,在走线时要尽量缩短平行走线,且平行走线间距应尽量大,信号线与地线和电源线尽可能不交叉。对一些干扰有明显敏感的信号线之间可设置一条接地印制线,以便有效地抑制串扰。 在设置高频信号走线时,为防止走线产生的辐射,应尽量减少印制导线的不连续I生,导线拐角应大于90。,禁止环状走线。 时钟信号引线易产生电磁辐射干扰,应避免长距离地与信号线平行走线。 数据总线的走线应每两个信号线之间夹一根信号地线。当遇到走线非交叉不可时,可采用导线(间距大)或裸线(邻近)跳线予以跨接,亦可用电阻、电容跨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