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嵌合体诱导移植免疫耐受的研究进展

微嵌合体诱导移植免疫耐受的研究进展
微嵌合体诱导移植免疫耐受的研究进展

移植免疫耐受诱导的新途径和机制-中华医学会

中华医学科技奖形式审查结果公布 年份2018 推荐奖种医学科学技术奖 项目名称移植免疫耐受诱导的新途径和机制 推荐单位推荐单位:深圳市医学会 推荐意见: 深圳市人民医院转化医学协同创新中心主任李富荣研究员带领临床免疫研究团队,历经10年时间完成了国家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和深圳市科技计划重点项目研究等项目。该内容创新,主要包括抗CD45RB抗体诱导免疫耐受机制的研究和基于AAT的胰岛移植特异性免疫耐受的研究工作。至今在SCI 等杂志上发表相关内容论文31篇,被他引226次,已申请或授权发明专利3项,其中1项发明专利授权。参加国际或国内学术会议12次被特邀进行学术报告5次,举办国家和省市级继续教育项目3次,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该项目研究成果先后在8家单位应用,并取得良好效果。对阐明移植免疫耐受的途径和作用机制作出了创新性贡献,希望能造福予人类的器官移植。特同意推荐该项目参加中华医学科技奖的评选。 项目简介器官移植是20世纪医学科学最重大的成就之一, 是众多终末期器官功能衰竭患者的唯一选择, 治疗性器官移植日益成为各种慢性不可逆转末期疾病的一种有效治疗模式,其术后生存率不断提高,但至今长期存活的病例仍较少。其原因主要是宿主免疫排斥反应引起移植物功能丧失。探索控制移植后排斥反应, 提高移植物成活率,一直是移植免疫学家致力攻克的堡垒。此后,研究者们利用经典的免疫耐受原理设计了一种新的诱导中枢耐受的方法,即将供体淋巴细胞直接注入成熟受体胸腺内以诱导耐受。此方案在实验动物体内获得成功,但由于技术的复杂性临床应用仍未见报道。近年来,研究者们致力于探索外周免疫耐受的方法。如通过T细胞活化信号途径的干扰,黏附分子、共受体、TCR和共刺激分子等T细胞表面分子及受体的阻断以干扰T细胞活化,其中CD28:B7、CD40:CD154二对分子的作用更为突出。但有关移植免疫耐受诱导的途径和机制尚不清楚,限制了诱导免疫耐受的药物的开发。本研究利用新的免疫耐受诱导剂抗CD45RB抗体和α1-抗胰蛋白酶,通过下列研究,阐明了其移植免疫耐受诱导的新途径和作用机制,为开发抗CD45RB抗体和AAT二种新型药物提供理论依据,为临床器官移植免疫耐受诱导药物开发奠定了理论基础。 1.探讨抗CD45RB抗体作用后,B细胞表型和功能的改变,说明在抗CD45RB抗体所诱导的免疫耐受机制中需要宿主B淋巴细胞表面表达CD45RB,证明B淋巴细胞CD45RB 的表达是诱导免疫耐受所必需的。 2.通过体内实验证明抗CD45RB抗体处理的B细胞能否促进T细胞的活化、增殖和AICD,或者导致调节性T细胞的产生,验证抗CD45RB抗体所导致的淋巴细胞清除是否需依赖B细胞以及B细胞传递信号给T细胞是否可促进免疫耐受的发生。 3.探讨在抗CD45RB抗体诱导免疫耐受中,胸腺衍生的调节性T细胞的作用及B细胞对其增殖和功能的影响。 4.在建立抗CD45RB抗体诱导免疫耐受模型的基础上,研究DC的生物学特性是否发生改变;观察各种T淋巴细胞亚群在免疫耐受中的变化;利用B细胞免疫缺陷小鼠,研究B细胞在抗CD45RB抗体诱导的免疫耐受所发挥的作用。观察抗CD45RB抗体诱导的免疫耐受过程中如何通过刺激T细胞分泌TGF-β,在IL-2协同作用下,使初始T细胞向Treg分化,从而发挥免疫耐受作用。以及记忆T细胞在CD45RB抗体诱导的免疫耐受中的作用。 5.建立的NIT-AAT细胞系和iPS-AAT细胞系及诱导分化的胰岛素分泌细胞,观察是否具有无/低免疫排斥反应,以解决细胞移植后免疫抑制剂的长期使用以及1型糖尿病自身免疫对移植细胞的攻击问题

儿童肿瘤免疫治疗的临床研究进展共9页文档

儿童肿瘤免疫治疗的临床研究进展 过去的 40 年,儿童肿瘤的治疗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是,每年的死亡病例仍不在少数,肿瘤复发和治疗相关的并发症是主要原因。因此,对于难治和复发的恶性肿瘤,开展免疫治疗不失为一挽救性策略。近年来肿瘤免疫治疗领域进展迅速,出现了许多新技术、新方法,临床试验正在开展,使之成为颇具前景的治疗儿童肿瘤的选择。 近期徐晓军等在中华儿科杂志发表文章将近年来该领域的临床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一、基于单克隆抗体的靶向治疗 ?单克隆抗体通过识别肿瘤细胞表面的特异性肿瘤抗原,发挥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和补体依赖的细胞毒作用而增强机体的抗肿瘤能力。针对 CD20 的利妥昔单抗在治疗儿童恶性淋巴瘤的临床应用中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通过 CD20 单抗和化疗的联合应用,儿童Ⅲ/Ⅳ期非霍奇金淋巴瘤 (NHL) 的 3 年无事件生存率 (EFS) 可达到 95%,显示出此类药物的良好临床应用前景。目前针对儿童淋巴系统恶性肿瘤正在研发或处于临床试验阶段的单克隆抗体包括抗 CD19、抗 CD22、抗 CD25、抗 CD30、抗 CD33、抗 CD45、抗 CD52 单抗以及抗 CD3/CD19 双抗等。 CD19 是治疗 B 系肿瘤的重要靶点。ALL 患儿造血干细胞移植前后输注

CD19 单抗可明显降低肿瘤负荷,反应率在 50% 以上,且患儿耐受性良好。抗 CD3/CD19 双抗 blinatumomab 是将抗 CD3 和抗 CD19 的单链抗体偶联,从而使细胞毒性 T 淋巴细胞 (CTL) 和 CD19+ 的靶细胞通过该介质迅速连接到一起,让 CTL 发挥杀伤作用。 成人 NHL 和 ALL 患者对 blinatumomab 具有良好的反应性,可以达到75% 以上的疾病缓解率。儿童方面,有病例报道 blinatumomab 的治疗可以使 ALL 移植后的复发病例获得完全缓解。而一项大规模的多中心研究表明,骨髓复发的 ALL 患儿通过 1-5 个疗程 blinatumomab 的治疗,47% 的骨髓复发病例可以达到骨髓细胞学和分子生物学缓解。 抗 CD22 单抗有望成为靶向治疗 B 系肿瘤的另一新药,第一代抗 CD22 免疫毒素 BL22(CD22 单抗与假单胞菌外毒素 A 偶联)在治疗儿童 ALL 和 NHL 方面耐受性良好,但患儿仅有短期的治疗反应,总体效果并不理想。第 2 代高亲和力 CD22 单抗免疫毒素治疗难治复发性的 CD22+ALL 和 NHL 的 I 期临床试验正在开展,中期结果表明其反应率达到 61%,其中 17% 的患者可以达到完全缓解。 CD30 单抗药物偶联体 brentuximab vedotin 治疗难治复发霍奇金淋巴瘤及间变大细胞淋巴瘤可以达到 75% - 85% 的反应率和 34% 的完全缓解率,但存在外周神经病变等副作用,因此,2019 年,美国、德国等 6 个国家联合开展了一项全球性的利用 brentuximab vedotin 治疗儿童霍奇金淋巴瘤及间变大细胞淋巴瘤的Ⅰ/Ⅱ期临床试验,目前该临床试验仍在进行中。

调节性T淋巴细胞在移植免疫耐受中的作用

节性T淋巴细胞在移植免疫耐受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周晓慧范慧敏 S.G. Zheng 刘中民 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细胞在正常机体维持T淋巴细胞动态平衡和免疫耐受的机制中扮演重要角色。早在70年代初期,Gerson等就提出正常的胸腺中可能存在一群有免疫抑制能力的T淋巴细胞,但是这个观点被国际免疫学界忽略了近10年。直到1995年,Sakaguchi 等才发现在自体免疫耐受中存在一类表达白细胞介素2受体α链(IL-2Rα,CD25)的CD4+T淋巴细胞,该类细胞以“主动”的方式参与调控免疫应答/耐受,不仅参与自身免疫耐受的调节和控制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而且在肿瘤免疫和移植免疫中也发挥重要作用。 除了胸腺来源的自然Treg细胞外,更多的研究发现也存在一些胸腺外分化产生的Treg细胞亚群。虽然这些不同Treg细胞的表型和功能特征基本相似,但是,它们的分化、发育和作用机制可能有所不同。另外,这些不同的Treg细胞可能有不同的效应靶细胞,或者可能有分工合作等,系统地调节机体的免疫耐受。 一、自然产生的Treg细胞

自然产生的Treg细胞在胸腺发育过程中产生,持续性表达CD25,大约占成熟胸腺 CD4+ CD8-细胞的5%~10%。在健康人群中,虽然10%~15%的CD4+ T淋巴细胞表达CD25,但仅仅2%的CD25高表达细胞(CD25hi细胞)有免疫抑制功能。在小鼠模型中,这群T淋巴细胞也表达CD25和(或) CD45RBlo,CD25+也是小鼠的活化或效应CD4+细胞的标志。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CDl52)、GlTR、CD45RB、CDl22、CD103、CD134、CD62L、CD73、CD39和CCR4等表面标志的相对表达水平也有利于自然产生的Treg细胞的分离和鉴定,但是,这些均非Trcg细胞的特异性标志。直到2003年,研究者才发现,Foxp3是X染色体编码的转录抑制因子家族成员,可能是自然Treg细胞的特异性 标记,且是控制Treg细胞分化和功能的“开关”。 Foxp3是小鼠Treg细胞特异的表面标志,但在人类,Foxp3是否是Treg细胞的特异性标志尚存疑问。最近Du等研究发现,人类Foxp3 有长型和短型(缺乏外显子2)两种异构体,其在循环的Treg细胞中表达量相当,但二者的功能可能不同。T淋巴细胞同时表达长型Foxp3 和ROR-α基因时,将抑制决定T H l7细胞(产生IL-17的CD4+细胞)分化相关基因的表达,而短型Foxp3基因无此抑制作用。另外,对Foxp3的检测需要对细胞进行同定和破膜,因此,Foxp3不能用于分离活细胞并进行功能分析。两个研究小组报道了细胞表面IL-7受体α链(CD127)的表达可用于区分CD25+ Treg细胞和CD25+活化T淋巴细胞,这群 CD127低表达的细胞(CD127low细胞)是具有抑制功能的,他们也认为细

肝癌免疫治疗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肝癌免疫治疗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摘要】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生与肿瘤的免疫逃逸密切相关。 随着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免疫治疗已成为研究热点,并开始应用于临床,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从主动免疫治疗和过继免疫治疗两个方面综述了肝 癌免疫治疗的现状和进展。 【关键词】肝癌免疫治疗 肝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治疗方法主要有手术切除、化疗栓塞、射频治疗、生物反应调节剂治疗等。放化疗最大的缺点是无特异性杀伤作用,副作用大,易对机体造成继发性损伤,即使是根治性手术也只能解决局部问题, 复发转移率高,预后差。研究表明,肿瘤的发生发展与机体免疫系统密切相关, 免疫逃逸是主要原因之一。如何打破免疫耐受,激活肿瘤的杀伤功能是肿瘤免疫 治疗的主要方向。目前,肝癌的免疫治疗有多种策略。 1 主动免疫 主动免疫是指利用肿瘤细胞的特异性抗原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从而主 动杀伤肿瘤细胞。目前,肝癌的主动免疫包括树突状细胞疫苗、肿瘤细胞疫苗和 异种重组甲胎蛋白疫苗。 1.1树突状细胞疫苗 树突状细胞(DC)是体内功能最强的抗原提呈细胞。DC最重要的功能是激活静息T细胞。由于许多肿瘤患者缺乏功能性DC,不能刺激抗原特异性T细胞反应,因此在体外诱导功能性DC对于主动免疫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大多数实验 都是利用细胞因子或转录因子激活,或热休克蛋白和肿瘤细胞负载DC制备DC疫苗,然后将这些致敏DC疫苗回流体内,诱导机体产生有效的肿瘤免疫排斥反应。MAGE-1在肝癌中的表达率高达80%,提示MAGE-1可作为肝癌免疫治疗的靶点。吴鸣宇等MAGE-1肽负载DC体外诱导高特异性抗癌免疫应答。肿瘤睾丸抗原(Tumor testis antigen,CT)是20世纪90年代发现的一种肿瘤特异性抗原,除 睾丸外,在正常组织中不表达,但在多种肿瘤组织中高表达。肿瘤睾丸抗原NY-ESO-1是CT抗原中免疫原性最强的抗原。结果表明,NY-ESO-1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率较高(30%-40%)。张文敏等。用原核表达纯化的NY-ESO-1蛋白肽攻击DC,体外诱导特异性CTL对肝癌细胞的杀伤作用。结果表明,融合蛋白肽刺激DC可 有效刺激T细胞增殖,诱导CTL的产生。 1.2 甲胎蛋白(AFP)多肽疫苗 AFP不仅是肝癌诊断的标志物之一,而且是肝癌免疫治疗的潜在靶点。甲胎 蛋白多肽疫苗是一种刺激肝癌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疫苗。巴特菲尔德等人。报道10 例Ⅲ-Ⅳ期肝癌患者用甲胎蛋白肽休克DC疫苗治疗。6例AFP特异性T细胞增多,6例AFP特异性T细胞合成IFN-γ的比例增加。提示AFP靶向疫苗具有免疫活性。 1.3 肝癌肿瘤疫苗 肝癌疫苗是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的处理,改变或消除自身或同种肝癌 细胞的致瘤性,保持免疫原性,输入体内,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Yang 等人。结果表明,H22全细胞疫苗可诱导肝癌小鼠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明显延 长小鼠的存活时间。 2 过继免疫治疗 ATT是一种将具有抗瘤活性的免疫细胞诸如:LAK、TIL、CTL细胞、细 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细胞),转移给肿瘤患者的被动免疫治疗方法.

免疫耐受机制研究进展_李七渝

[文章编号]1000-8861(2002)03(S )-0098-04 免疫耐受机制研究进展 李七渝,张绍祥 * (第三军医大学人体解剖学教研室,重庆400038) [收稿日期]2002-04-30;[修回日期]2002-05-15 [作者简介]李七渝(1972-),女,重庆市人,助教,硕士,主要从事断层解剖的研究。 Tel :(023)68752225;E -mail :liqiyu _99@yahoo .com *通信作者 [摘 要] 免疫耐受是机体免疫系统在接触某种抗原后所产生的对该抗原特异性免疫无应答状态,是免疫应答的一种特殊形式,免疫应答的复杂性决定了免疫耐受诱导的复杂性和困难性。随着免疫学的发展,人们对免疫耐受产生机制有了较多的认识。本文对免疫耐受与细胞凋亡、调节性T 细胞及树突状细胞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关键词] 免疫耐受;细胞凋亡;树突状细胞;调节性T 细胞 [中图分类号] R392.4 [文献标识码] A Advances in mechanism of immune tolerance LI Qi -yu ,ZHANG Shao -xiang (Departme nt of Anatomy ,Third Military M edic al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38,China ) [Abstract ] Immune tolerance is a non -response immun ological state to some antigen which contacts the immune s ystem .It is a special immune response .The complication of i mmune response causes the complexity of the induction of immune tolerance .With progress of i mmu -nology ,the mechanism of immune tolerance is understood better .This article summarizes the relations between immune tolerance and apoptosis ,dendritic cell and regulatory T cells . [Key words ] immune tolerance ;apoptosis ;dendritic cell ;regulatory T cells 免疫耐受是机体免疫系统在接触某种抗原后所产生的对该抗原的特异性免疫无应答状态。它是一种抗原刺激物引发的另一类没有破坏行为的免疫反应。耐受是一种非常特殊的状态,它具有以下特点:①机体为免疫成熟个体并具有正常免疫能力,并非免疫缺陷或免疫抑制状态。②它是一种获得性的、功能性的、处于活性状态下的免疫学状态,而不是从先天遗传中得到。③它既可以天然发生,又可以经过治疗而诱导出。④耐受的对象必须是与受体DNA 基因库不相匹配的供体源。⑤耐受仅针对耐受原具有特异性。机体对其它抗原,尤其是病原体仍具有抵抗力,这不同于免疫抑制状态下的不排斥现象。⑥耐受形成后,其诱导方式或治疗措施可以永久中止,而耐受状态可以相当恒定地处于维持期。40年代英国外科医生Medawar 证实移植排斥的实质是免疫反应。如果能够对某些特异性抗原引起特异性的免疫耐受,便可克服组织器官移植中的免疫排斥反应,这为移植免疫的克服带来了希望。对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如果能再次诱导对自身抗原的耐受,便可 防止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与发展。近年来随着免 疫学的迅速发展,人们对于免疫耐受的形成机制有了较多的认识,以下将对其进展作一综述1 细胞凋亡与免疫耐受 细胞凋亡如同细胞分裂和分化,是细胞和组织生理学的基础。它是正常器官和组织发育、清除有害的、过量的和无功能细胞、维持自身稳态的中心环节。细胞凋亡发生于分散的单个细胞,其重要特征是细胞皱缩,细胞质浓集,核染色质固缩,细胞核裂解,终末期形成凋亡小体,被巨噬细胞或相邻细胞吞噬。某些器官,如角膜和睾丸属于免疫特赦器官, MHC 错配的移植也不会发生排斥反应。Meyer 等[1] 指出触发侵入的T 淋巴细胞凋亡,诱导小鼠免疫特赦器官移植的耐受,这些器官内的表达在某种程度 上保护它们免受宿主淋巴细胞的攻击。Stuart 等[2] 认为,人角膜表达的Fas -L 在体外可杀伤Fas 阳性的淋巴细胞。应用野生型和gld 小鼠进行角膜移植时,在Fas -L 阳性的同种移植物中可以发现凋亡的单核 98 S 免疫学杂志 第18卷 第3期 2002年6月 IMMUNOLOGICAL J OURNAL Vol 18No 3June 2002 DOI :10.13431/j .cn ki .i m m u nol .j .20020180

乳腺癌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

四综述四 乳腺癌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 薛静 王浩 DOI:10.3877/cma.j.issn.1674-0807.2018.01.009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资助项目(81602713)作者单位:750004银川,宁夏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病原生物学与医学免疫学系 【摘要】 免疫治疗是继手术二放射治疗二化疗二内分泌治疗等之后的乳腺癌重要治疗手段三近年来,随着免疫学的不断发展,乳腺癌的免疫治疗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并日益受到临床医师的重视三笔者简述了针对乳腺癌治疗相关靶点的治疗性疫苗,如免疫检查点相关疫苗二特异性抗原疫苗二细胞疫苗二病毒载体疫苗和双特异性抗体疫苗等,同时,还介绍了近年来针对乳腺癌的预防性疫苗,这将有利于临床医师进一步了解乳腺癌免疫治疗的现状与进展三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免疫疗法; 疫苗 【中图法分类号】 R737.9 【文献标志码】 A 乳腺癌是威胁女性生命健康的主要原因之一,当前发病率和病死率分别占女性恶性肿瘤的25%和15%[1]三随着免疫学与分子生物学的不断发展,免疫治疗成为了继传统放射治疗二化疗二手术等治疗之后的又一重要的乳腺癌治疗方法三笔者针对乳腺癌治疗相关靶点的治疗性疫苗和预防性疫苗的研究现状和进展作一综述三 一二治疗性乳腺癌疫苗 治疗性乳腺癌疫苗是一类通过消除患者体内免疫耐受,重建或增强免疫应答,起着治疗作用的新型疫苗三它是在使用常规手术二放射治疗二化疗以及新型生物治疗如单克隆抗体药物等的基础上,通过调动机体特异性抗肿瘤免疫,清除残存的零星癌细胞,防止肿瘤的复发,以便延长患者的生存期三笔者总结的相关治疗性乳腺癌疫苗临床试验见表1[2?29]三 (一)免疫检查点相关疫苗 在肿瘤微环境中,肿瘤抗原激活T 淋巴细胞的过程受多个受体二配体的相互作用,因此,这些受体或配体在肿瘤的发生二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三目前,乳腺癌的研究主要针对的是淋巴细胞激活基因?3(lymphocyte activation gene?3,LAG?3)二细胞毒T 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ytotoxic T?lymphocyte antigen?4,CTLA?4)和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1,PD?1)等相关免疫靶点三 https://www.360docs.net/doc/718194577.html,G?3 LAG?3是免疫球蛋白超家族成员之一,其分子质量为 70000,位于12号染色体上[30]三它主要表达于活化的NK 细胞二T 淋巴细胞和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的表面,能够抑制T 细胞的增殖和活化,并在调节性T 细胞 (regulatory T cells,Tregs)发挥抑制作用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28]三重组可溶性LAG?3免疫球蛋白融合蛋白(recombinant soluble LAG?3immunoglobulin fusion protein,IMP321)与主要 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Ⅱ分子有很高的亲和力,能够引起抗原提呈细胞(antigen?presenting cells,APC)和记忆性T 细胞活化三已有研究在30例转移性乳腺癌患者中评估了IMP321的疗效,患者接受每2周1次IMP321,每周1次80mg/m 2紫杉醇皮下注射,连续治疗6个疗程三结果表明:患者6个月无进展生存(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率达90%,并且,APC 数量二自然杀伤细胞与CD8+效应T 细胞的比例呈持续性增加,且未见与IMP321相关的不良反应[2]三而之前已有实验证明,抗LAG?3联合抗PD?1治疗具有协同效应,并且能够防止T 细胞耗竭和无能[31]三 2.CTLA?4 CTLA?4是一种免疫检查点受体,它既能在活化的CD8+ 效应T 细胞中表达,也能在肿瘤细胞中表达三并且,其能与T 细胞共刺激受体CD28竞争结合其配体CD80或CD86,抑制T 淋巴细胞活化,进而阻断CTLA?4,消除免疫系统对自身组织的外周免疫耐受和解除对T 淋巴细胞活化的抑制,从而发挥抗肿瘤活性[32]三目前,临床上有2种用于抑制CTLA?4的单克隆抗体三一种是ipilimumab,多项多中心3期临床试验已经证明其能延长患者存活时间,故美国FDA 已批准ipilimumab 用于未经治疗和难治性转移性黑色素瘤患者[33?34],而另外一种单克隆抗体tremelimumab 已经用于多种肿瘤的临床试验中[35]三研究者在26例转移性激素敏感型乳腺癌中评估了tremelimumab 的临床疗效三这些患者每28d 或90d,接受3~10mg /kg 的tremelimumab 治疗,同时每天给予25mg 依西美坦治疗,其主要不良反应为腹泻(46%)二瘙痒(42%)二便秘(23%)和疲劳(23%)三其中5例患者中,有4例出现剂量限制性毒性腹泻,还有1例患者出现短暂性转氨酶升高,并且,患者接受tremelimumab 联合依西美坦治疗,每90d 的最大耐受量(maximum tolerated dose,MTD)为6mg /kg三在接受MTD 治疗的13例患者中,无一例出现3二4级治疗相关性腹泻,其最佳客观反应率(objective response 四 34四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2018年2月第12卷第1期Chin J Breast Dis(Electronic Edition),February 2018,Vol.12,No.1

CAR T细胞在肿瘤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和展望文献综述

中国药科大学 生物工程文献综述 综述题目CAR-T细胞在肿瘤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和展望英文题目Curr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CAR- T cell for tumor immunotheraphy 专业生物制药(卓越工程师) 院部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学号 姓名龙益如

CAR-T细胞在肿瘤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和展望 龙益如 摘要:嵌合抗原受体修饰的T细胞(CAR-T)治疗是一种新型的肿瘤免疫治疗方法。在多种血液肿瘤的临床试验中,CAR-T细胞疗法取得重大突破,在实体瘤的临床试验中也初见成效。但在获得显着疗效的同时, CAR-T也存在持久性、归巢、脱靶效应、神经毒性、细胞因子风暴、插入突变、对实体肿瘤疗效有限等问题。现就CAR-T技术的最新进展及该领域有待解决的问题进行综述,以期初步了解该技术的发展前景及问题分析。 关键词:嵌合抗原受体修饰的T细胞;肿瘤;免疫治疗 Curr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CAR-T cell for tumor immunotheraphy Abstract:A lot of remarkabl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the modification of T-cells with CARs could be a powerful approach for developing safe and effective cancer therapeutics .A novel breakthrough has been made in CAR-T treatment of hematologic tumors and therapeutic potential in clinical studies of solid tumors has been achieved , although there are still many problem for CAR-T on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such as off-target effect, cytokine storm ,insertion mutagenesis, limited effects for solid tumors. Here, we reviewed the recent advances of CAR-T and problems that need to be solved in this flied. Keyword: 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 cells ; Tumor ;Immunotheraphy

诱导移植免疫耐受的机制及研究进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718194577.html, 诱导移植免疫耐受的机制及研究进展 作者:王玲玲向长港 来源:《健康周刊》2018年第21期 【摘; 要】器官移植被普遍认为是重要器官终末期衰竭的最佳选择,然而器官移植面临着一个重大问题:移植后的排斥反应。诱导成功的移植耐受可以使人类能跨过免疫系统的自然障碍,真正的完成器官“置换”的终极目标。目前的免疫抑制方案虽然可以抑制急性排斥反应,却无法从根本上达到免疫耐受。因此,探索外周耐受机制及寻找外周免疫耐受誘导方案,成为当前的首要目标。本文对一些细胞及细胞因子诱导移植免疫耐受的机制作阐述。 1 与移植免疫耐受相关的细胞 1.1耐受性树突状细胞(Tol-DCs)与移植免疫耐受 树突状细胞(DC)是细胞和体液免疫应答的重要介质,是主要的抗原递呈细胞。耐受性树突状细胞(Tol-DCs)是移植中诱导和维持耐受之关键因素。致耐受过程中,Tol-DC主要有两个功能:可通过产生IDO抑制抗供体T细胞反应并与调节性T细胞互动为将来诱导免疫耐受的研究提供框架;并且由Tol-DCs控制的免疫激活是通过诱导T细胞介导的细胞凋亡,无反应性和调节性T细胞分化[1]。 Tol-DCs共刺激分子的缺乏、IL10的表达和抑制分子如PD-1L的存在已被确定为介导免疫抑制的中介因素。 1.2调节性T细胞(Tregs)与移植免疫耐受 调节性T细胞(Tregs)的抑制效应可能与细胞因子或细胞接触有关。在体内阻断IL-10或/和TGFβ可消除Tregs介导的免疫耐受;但亦有研究表明,可溶性TGFβ对Tregs功能影响不大,而表达于活化Treg表面的mTGFβ可通过与效应细胞表面的TGFβ受体结合,发挥抑制效应[2]。不同T细胞的耐受机制,如克隆清除和免疫调节机制通过不同的移植物抗宿主病预处理方案与免疫耐受诱导联系起来,甚至是T细胞耐受诱导/维持在同一个模型中的不同阶段[3]。Tregs有很多值得研究的方向,比如:不同成熟阶段的反应性T细胞是否均存在Tregs诱导的 可能;免疫反应局部微环境是否可决定T细胞的分化方向,及向Tregs方向分化的规律; T细胞分化受局部细胞因子及生长因子等物质影响,其中一些因素有利于T细胞向杀伤效应细胞的分化,而另一些因素有利于其向Treg方向分化。 1.3 自然杀伤细胞(NK)与移植免疫耐受 NK细胞在急性和慢性排斥反应中均发挥作用。NK细胞构成一种与生俱来的MHCI类反应性淋巴群,对感染、损伤和细胞损坏迅速作出反应。在移植领域,NK细胞通常伴随着炎性免疫导致同种异体移植物损伤的恶化。NK细胞与靶细胞通过正、负信号复杂的集成相互作

CAR_T细胞免疫疗法研究进展

CAR-T细胞免疫疗法的研 究进展 浙江理工大学 任嘉锋自动化(2)班 学号:2013330301070 指导老师:解纯刚

CAR-T细胞免疫疗法的研究进展 任嘉锋2013330301070 浙江理工大学机械与自动控制学院自动化2班,杭州 摘要:嵌合抗原受体修饰T细胞(CAR-T细胞)技术是近年来发展非常迅速的一种过继性免疫治疗技术。这里的CAR指的就是嵌合抗原受体,由胞外抗原结合域scFv、跨膜结构域和胞内信号传导结构域组成。其通过基因修改技术,将能识别肿瘤相关抗原的抗体融合表达于自体T细胞的表面,被修改过的T细胞因此具有对肿瘤细胞的靶向杀伤力。从该技术被发明以来,CAR的设计已从仅包含单一CD3ζ信号传递结构域的第一代CAR 发展为加入了CD28 和CD137(4-1BB)等共刺激分子信号传递结构域的第二和第三代CAR。其中,针对CD19 的CAR-T 细胞在治疗血液肿瘤中取得的成果尤为引人瞩目,同时CAR-T 细胞在针对实体瘤的治疗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该技术同时也存在脱靶效应和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等临床应用风险。这里就CAR-T细胞免疫疗法的原理和在肿瘤的临床治疗领域的研究进展作综述性的阐述. 关键词:CAR-T细胞;免疫疗法;基因技术;肿瘤治疗 1.CAR-T细胞疗法的原理 采用嵌合抗原受体(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s,CARs)修饰的T细胞CAR-T 细胞治疗肿瘤的方法是近年来发展最快的一种肿瘤免疫新疗法。T细胞对肿瘤细胞具有很强的杀伤作用,在肿瘤免疫应答中起主要作用.但是肿瘤细胞表面的MHC(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在免疫编辑的过程中会出现表达下降的情况,这样长期形成的免疫逃逸机制, 能使肿瘤细胞成功躲避T细胞攻击, 肿瘤快速增殖。此外, 人体内肿瘤特异性的T细胞数量较少, 并且由于大多数肿瘤细胞不断表达自体抗原, 使得靶向这些抗原的T细胞通过免疫耐受机制被中和或移除, 数量进一步减少。 而CAR的修饰可使T细胞在获得靶向杀伤能力的同时获得更强的增殖及抗凋亡的能力,其肿瘤杀伤作用的发挥也不会受到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的

胶质瘤免疫治疗探究进展综述

胶质瘤的免疫治疗研究进展 刘海龙 摘要胶质瘤是神经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由于其较高恶性程度,尤其是三期和四期胶质瘤,以及高复发率,其治疗方式若单纯依靠手术治疗,则很大程度上难以完全切除,甚至不能切除。免疫治疗在对抑制肿瘤细胞生长、诱发肿瘤细胞凋亡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主要的免疫疗法包括使用重组细胞因子、单克隆抗体、分子疫苗、过继性淋巴细胞等。免疫治疗辅助手术等其他治疗方式,可明显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减缓其他治疗方式的毒副作用,延长患者生存期。 关键词胶质瘤免疫治疗 胶质瘤起源于神经上皮组织,占颅内肿瘤的40—50%,是神经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分为星形胶质细胞瘤、少突胶质细胞瘤、室管膜瘤、髓母细胞瘤、多形性胶质细胞瘤等。根据北京神经外科研究所统计,胶质瘤的综合发病年龄在30—40岁范围内,以大脑半球胶质瘤最为多见。根据Knudso的“二次打击”学说,目前虽对胶质瘤的发病原因缺乏完全清楚的认识,但认为诱发肿瘤的因素包括遗传因素、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等的综合作用。临床表现以颅内压增高症状以及局灶性症状和体征为主,如头痛、呕吐、运动障碍、感觉障碍等。随着医学的发展和人们对胶质瘤认识的深入,对其治疗已经由原来单纯依靠手术治疗发展为如今的以手术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包括手术、化疗、放疗、基因治疗、免疫治疗、中医中药治疗、心理治疗等。 目前,人们逐渐认识到胶质瘤的发病与患者的免疫力低下有关,故对于胶质瘤的免疫治疗关注程度日益加深。胶质瘤的免疫治疗主要是通过增强机体自身免疫,来达到防御肿瘤和杀伤肿瘤的目的,被称为是继手术、放疗、化疗之后的第四种治疗模式,具有特异性强、毒副反应轻、长期记忆等特点。人体免疫系统主要包括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两大类,而特异性免疫主要通过细胞核体液免疫发挥作用。其中巨噬细胞、CD8+T淋巴细胞对肿瘤的监测和杀伤起到了重要作用。免疫治疗则主要是通过调控非特异性免疫中的巨噬细胞和特异性免疫中的CD8+T淋巴细胞起作用,包括重组细胞因子、单克隆抗体、分子疫苗、过继性淋巴细胞、树突状细胞等几种方法。 一、细胞因子 细胞因子是肿瘤免疫治疗的核心,胶质瘤细胞本身即可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如IL-2、TGF-10、PGE-2等,这些细胞因子协同或拮抗,相互作用构成细胞因子网络,促使肿瘤细胞发生、发展、复发和转移等。目前,研究人员希望可以通过一种或者几种细胞因子作用于人体,发挥其自身的细胞毒作用或辅助特异性免疫作用,达到杀伤肿瘤的目的。 细胞因子治疗胶质瘤的作用机制主要有:1)辅助特异性细胞毒性T细胞反应;2)增强NK细胞的溶解细胞作用;3)刺激T细胞、NK细胞分泌IFN-γ;4)血管形成抑制剂;5)增强肿瘤细胞MHC抗原表达,从而增强肿瘤细胞免疫原性;6)抑制部分细胞因子对免疫系统的调节;7)抑制肿瘤细胞增长,诱导分化。 目前,经常使用的细胞因子主要有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表皮生长因子等。Ohno等人和Ogbomo等人主要对EGFRvⅢ展开研究,发现胶质瘤细胞表面特异性表达3C10/CD3δ,EGFRvⅢ可以渗透到肿瘤内部作用于肿瘤细胞,明显延缓胶质瘤细胞的生长。干扰素在治疗胶质瘤中的作用已被多数研究人员重视,部分使用IFN-β,部分使用IFN-γ。田道锋、郭宗泽和李光宗等人主要对IFN-β进行了研究。田道锋等人将MSCs-hIFN-β瘤内注射观察荷瘤鼠的临床表现和生存时间,使用MRI显示肿瘤大小,幷体外培养C6胶质瘤组织病理学检查和肿瘤组织IFN-β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发现体外培养C6细胞的生长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体内发现注射MSCs-hIFN-β可以使肿瘤体积明显缩小。郭宗泽等人则使用IFN-

肝移植免疫耐受的研究热点和思考

第8卷 第1期2017年1月Vol. 8 No. 1Jan. 2017 器官移植 Organ Transplantation 【摘要】 肝移植是治疗各类型终末期肝病的重要手段。得益于过去30年间免疫抑制剂应用的进展,肝移植患者获得良好的近期治疗效果。然而,近年来临床证据表明,包括肾功能损伤、代谢综合征和原发病复发在内的免疫抑制剂相关不良反应,成为影响肝移植远期疗效的重要因素。供体特异性免疫耐受被认为是器官移植术后最理想的免疫状态,能够有效减少甚至摆脱免疫抑制剂的应用。肝脏是体内特殊的免疫赦免器官,免疫耐受研究在肝移植领域具有广阔的前景。本文总结了近年来肝移植免疫耐受的研究进展,并对今后研究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关键词】 肝移植;免疫耐受;免疫抑制剂;排斥反应;不良反应;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调节性T 细胞;间充质干细胞 【中图分类号】R617,R39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7445(2017)01-0001-04 肝移植免疫耐受的研究热点和思考 陈规划……姜楠 1967年,Thomas Starzl 完成了世界上第1例肝移植术,被认为是医学史上重要的里程碑。经过数十年的不断探索,上世纪80年代以来,免疫抑制剂的发展,尤其是钙神经蛋白抑制剂环孢素和他克莫司的应用,使得移植物排斥反应发生率较前显著减少,肝移植手术取得了良好的近期、远期生存效果,从而被确 立为治疗各类型急、慢性终末期肝病的有效手段。然而,肝移植患者的远期可预期生存寿命仍低于正常人群。目前认为,造成这一结果很大程度上归因于应用免疫抑制剂的远期并发症——现有免疫抑制剂的作用选择性不强,不可避免地造成受体免疫系统广泛性抑制,在减少移植器官排斥反应的同时,还会诱发感染 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17.01.001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170451、81172038、81372243、81370575、81370555);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S20120011190);广州市科技重大专项(201400000001-3) 作者单位:510630 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器官移植中心 广东省器官移植研究中心 中山大学器官移植研究所通讯作者:陈规划,Email:chgh1955@https://www.360docs.net/doc/718194577.html, 作者简介:陈规划,男,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普通外科及器官移植的临床与基础研究。现任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荣誉院长、广东省器官移植研究中心主任、中山大学器官移植研究所所长、广东省肝脏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负责人。兼任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常委、外科手术学组组长,中华器官移植学分会常委、肝移植学组副组长,广东省医学会外科学分会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名誉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会常务理事,广东省医师协会副会长,广东省医师协会器官移植医师分会会长,中国人体器官捐献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兼任《器官移植》、《Liver…Research》、《中华肝脏外科手术学电子杂志》总编辑,《新医学》荣誉主编;《中国实用外科杂志》、《中华消化外科杂志》、《中华普通外科文献(电子版)》、 《循证医学》副总编辑;《中华外科杂志》、《中华器官移植杂志》、《中华显微外科杂志》、《中华肝胆外科杂志》、《中华普通外科杂志》等杂志编委。近年来承担了国家973计划项目、863计划项目、十一五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广东省科学技术厅等多项基金资助项目,总资助金额超过1…000万元。其研究课题曾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广东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广州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等。同时还获“中国医院优秀院长奖”、“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第二届中国医师奖”、“第四届柯麟医学奖”…、“中国医院‘先声杯’突出贡献奖和优秀院长”、“广东省丁颖科技奖”及“广东省医学会突出贡献专家奖”等荣誉称号。主编专著有《移植肝脏病学》、《消化外科手术图谱》;作为副主编出版专 著有《临床肝脏移植》、《肝脏移植理论与实践》、《胃肠外科》、《门诊外科疾病诊断与治疗》等。 ·述评·

毕业论文《免疫耐受的形成》

医学免疫学毕业设计 设计题目:关于免疫耐受的研究及其现状 摘要:免疫耐受是免疫应答的一种特殊形式,免疫应答的复杂性决定了免疫耐受诱导的复杂性和困难性。随着免疫学的发展,人们对免疫耐受有了较多的认识。本文将对免疫耐受的机制、形成及维持、打破的过程、诱导方法和前景进行简述。 关键词:免疫耐受;免疫抑制;抗原;机制

免疫耐受(immune tolerance)是机体接触某种抗原后产生的免疫无反应状态 ,或称为负免疫应答。。它是一种抗原刺激物引发的另一类没有破坏行为的免疫反应。免疫耐受是特异性的 ,只在特定状态对特定抗原无应答 ,这不同于免疫抑制或者免疫缺陷。免疫耐受是可以获得的 ,而非遗传决定;它可是天然发生 ,也可由人工诱导;免疫耐受可以在一定条件下解除。 耐受是一种非常特殊的状态,它具有以下特点:①机体为免疫成熟个体并具有正常免疫能力,并非免疫缺陷或免疫抑制状态。②它是一种获得性的、功能性的、处于活性状态下的免疫学状态,而不是从先天遗传中得到。③它既可以天然发生,又可以经过治疗而诱导出。④耐受的对象必须是与受体DNA基因库不相匹配的供体源。⑤耐受仅针对耐受原具有特异性。机体对其它抗原,尤其是病原体仍具有抵抗力,这不同于免疫抑制状态下的不排斥现象。⑥耐受形成后,其诱导方式或治疗措施可以永久中止,而耐受状态可以相当恒定地处于维持期。免疫耐受是免疫学的一个重要问题,目前对它的研究包括移植耐受、妊娠耐受、口服耐受等领域。 一、免疫耐受的机制 以前的文献习惯将免疫耐受分为中枢性和外周性,中枢性即指胸腺免疫耐受。鉴于对免疫耐受机制研究的深入,这种分类已不合适而

主要是根据产生的机制进行分类。体内 T 细胞遇到一种抗原时所发生的免疫反应主要有两种,或是使受者致敏以至发生免疫应答或产生免疫耐受。T 细胞究竟采取何种方式与许多因素有关,如抗原进入体内的途径、抗原递呈情况及机体免疫状态等。如果淋巴细胞从未遇到某类抗原当然也就不会产生免疫反应,在体内由于存在一些生理屏障将淋巴细胞和这些组织隔离开来而形成一些免疫学上的特殊部位,如胸腺、脑等,临床上有时可利用这种机制将移植细胞注射到这些部位以延长存活。B 细胞主要在骨髓中发育成熟,其免疫耐受目前研究不多。 体内产生免疫耐受的机制主要有两个方面:克隆丢失和特异性免疫抑制。后者可分为:①细胞外抑制,②细胞内抑制即灭能( anergy )。克隆丢失是指在整个成熟的具有 T C R 多样性的 T 细胞群中,特异性地将与某一特定抗原起反应的淋巴细胞克隆予以清除,形成 T 淋巴细胞群中的克隆缺失。这在自身耐受的形成中可能是最重要的机制。克隆丢失主要发生在胸腺,但也有证据证明胸腺外成熟的淋巴细胞也可被清除。抑制是指一些因素抑制了淋巴细胞的功能,与一般意义上的免疫抑制不同,它是一种抗原特异性的免疫抑制,淋巴细胞对于其它抗原存在正常的应答反应。细胞外抑制是指 T细胞通过识别一定的抗原或特殊的受体而引起细胞的反向调节( down一regulation)。细胞内抑制是指淋巴细胞具有与特异性抗原相结合的能力,但其细胞内的信息传递过程发生障碍而不能引起免疫应答。因而提出了免疫再导向学说 ( immunorediree-tion )。值得提出的是,

肿瘤细胞免疫治疗临床研究进展迅猛

中国医药报/2008年/11月/25日/第B03版 临床诊疗 肿瘤细胞免疫治疗临床研究进展迅猛 解放军总医院肿瘤中心肿瘤免疫治疗实验室焦顺昌林星石王歈 肿瘤免疫治疗技术在近20年内得到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和临床实践。近年来,肿瘤细胞免疫治疗的实践在国际上取得了重大进展,其中标志性的成果来源于肿瘤细胞免疫治疗临床实践的成功病例。本文所展示的,就是肿瘤细胞免疫治疗的一些标志性成果。 标志性成果一 特异性细胞免疫治疗或可治愈肿瘤 在2008年第358期《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刊载了一则引起轰动的报道,这篇报道是关于自体肿瘤特异性CD4+T细胞克隆治疗晚期恶性黑色素瘤病人的。 在这篇报道中,52岁男性恶性黑色素瘤患者在进行免疫治疗前,其肿瘤复发并伴随肺、左侧髂骨和腹股沟转移。患者的肿瘤对高剂量α-干扰素、4周期的高剂量白介素-2(IL-2)及局部切除的治疗方式不敏感。Hunder等人在体外刺激患者外周血中的CD4+T淋巴细胞,获得了特异性CD4+T细胞克隆,并在患者体外扩增并回输给患者,回输前后未给予患者IL-2的治疗。两个月后,患者所有的病灶消失,并在两年内没有肿瘤的复发。 这篇报道获广泛关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这是肿瘤免疫治疗中首次使用肿瘤抗原特异性CD4+T细胞克隆进行成功治疗的病例,而不再需要从肿瘤浸润淋巴细胞中获得肿瘤特异性淋巴细胞,这在技术上为广泛利用特异性肿瘤细胞进行治疗提供了可行性。其次,以往的治疗认为,体外诱导的克隆难以显现肿瘤杀伤能力,在临床上无法获得明显的治疗效果,但在这则报道中证明,选择由不同HLA分子所提呈的不同抗原表位多肽,可能是治疗是否能够成功的要素之一。再次,报道中所采用的抗原为肿瘤特异性共享抗原,其优势在于,这些抗原广泛地高表达于多种实体瘤组织中,而在除睾丸和胚胎外的正常组织细胞中没有表达,因此,这类抗原可作为多种实体瘤的免疫治疗靶点,而对正常组织细胞没有影响(睾丸属于免疫豁免器官)。还有,肿瘤细胞具有高度异质性,一般认为,单独使用一种抗原成分的治疗方法可能会使该抗原分子丢失或HLA 丢失的肿瘤细胞变异体逃脱,而在这篇报道中,在患者体内检测出针对多种肿瘤抗原的特异性免疫应答,这说明,单一特异性的细胞免疫治疗在体内发挥肿瘤杀伤作用的同时,还可能导致了其他肿瘤抗原特异性免疫应答的发生,从而从多抗原的角度控制肿瘤细胞的生长、杀伤肿瘤细胞。 标志性成果二 非特异性细胞免疫治疗可以有效控制实体肿瘤复发 2000年,Yamazaki T等人在《柳叶刀》杂志报道了体外扩增活化自体淋巴细胞预防肝癌术后肿瘤复发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受试的150名患者分为两组,均接受了治愈性肝癌切除术,随后一组接受过继性免疫治疗(76例),一组不采用任何辅助治疗(74例)。患者自体淋巴细胞在体外经重组人IL-2和抗CD3抗体刺激培养扩增,并在术后的6个月内分五次回输患者。经术后随访(随访时间为0.2~6.7年,中位数4.4年),接受细胞免疫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较,肿瘤复发率下降18%,复发风险率下降41%。且肿瘤复发时间较对照组大大延后。免疫治疗组3年无复发率为48%(对照组为33%),5年无复发率为38%(对照组为22%)。临床研究结果表明这种非特异性免疫治疗极大延长了肝癌患者术后无复发生存时间。 这个后来被命名为“扩增活化的自体淋巴细胞”疗法的细胞免疫治疗在未知肿瘤抗原特异性(非特异性)的情况下,大剂量、多次输注混合型自体T淋巴细胞治疗首次经临床试验证实,是一种安全的治疗手段。且非特异性免疫治疗在机制未知的情况下,可以有效降低实体瘤手术后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