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1)教学设计(怀文中学七年级下)

7.5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1)教学设计(怀文中学七年级下)
7.5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1)教学设计(怀文中学七年级下)

怀文中学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教学设计

初一数学 7.5 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1)

主备:文华明审核:汤晋时间2015-3-4

教学目标:1.探索并了解“三角形三个内角之和等于180°”;

2.经历举例、操作(画图、度量、拼图)、观察、归纳、说理、交流等数学活动,提升学生有条理的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三角形三个内角之和等于180°”..

教学难点:理解用推理的方法说明为什么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之和一定等于180°.

作业布置:课本P34习题7.5第2,3小题.

教学过程:

一、探究:

(1)同学们,小学里我们就已经知道了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和等于多少度?

(2)你能举例说明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吗?

探究一——画图、度量、计算

请每位同学在课堂笔记本上任意画一个三角形,用量角器量出各内角的度数,并求它们的和.

究二——观察

利用几何画板中的课件动画演示(通过拖动三角形的顶点改变三角形的内角),再次验证“三角形三个内角之和等于180°”.

究三——拼图

(1)问:还记得小学里怎么说明“三角形三个内角之和等于180°”的吗?

(2)请每位同学将课前发下的三角形纸片的3个内角(如图1)剪开,然后拼在一起,观察它们的和是否为180°.

(3)教师找出如图2、图3、图4等拼法,贴在黑板上,并标上相应字母.

(图1)

(图2)

(图3)

(图4)

……

二、合作:

课本P29练一练第1、3小题.

三、展示:

例1 已知,在△ABC中,∠A=40°,∠B=∠C,求∠C的度数.

四、拓展:

例2 如图5,AD、BC相交于点O,∠A=50°,∠B=32°,∠C=45°,求∠D的度数.

B

A

O

C D

(图5)

五、评价:

1.在△ABC中,若∠A+∠B=90°,则△ABC一定是__________三角形.

2.在△ABC中,若∠A∶∠B∶∠C=2∶3∶4,求∠A、∠B、∠C的度数.

六:教学反思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完整版)

七上数学教案有理数第一章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 ①通过生活实例,了解学习有理数的必要性.②理解并掌握数轴、相反数、绝对值、有理数等有关概念.③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及简单的混合运算..过程与方法 2 通过本章的学习,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激励学通过师生共同参与的教学活动,结合生活实例引入新课,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难点、教学重点这一章的主要学习目标都可以归结到有

理.重点:有理数的运算运算,数轴、相反数、绝对值---数的运算上,比如有理数的有关概念法则直接目标都是落实到有理数的运近似数等内容的学习,,运算律, 算上. . 有理数法则的理解,难点:负数概念的建立,绝对值意义课时分配课时内容 1 正数和负数1 . 1 4 有理数 2 . 1 5 有理数的加减法 3 . 1 4 . 1 4 有理数的乘除法 4 有理数的乘方 5 . 1 2 单元复习与验收教学建议(即联系实际生活的典型例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从实际问题在教师的引导和学生大胆尝试的过程中,让学生参与数学活动,引入,从而使学

生自得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自觉地发现问题,自觅规律..在进行有理数的有关概念的教学时:1?)注意从实际问题引入,使学生知道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1(如:从温度与海拔高度引入负数,从而得出有理数的概念;借助温度引出数轴,建立数(有理数)与形(数轴上的点)之间的联系.()注意借助数轴的直观性讲述相反数、绝对值,体会用字母2使学生对概念的认识能更深一步,,?体现代数的特点表示数的优越性,并为今后学习整式、方程打下基础..讲解有理数运算时,有理数加法及乘法法则的导出借助数轴 2在此,会更直观更形象更易于学生理解,法则要着重强调

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案

人教版初中语文教学设计 8年级《桃花源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熟读并背诵课文。 2、掌握、积累一部分文言常用词语,了解古今异义现象。 3、把握文章的线索,体味简洁而丰富的语言。 4、理解“世外桃源”所寄托的作者的社会理想。 教学重点: 1、把握文章的线索,体味简洁而丰富的语言。 2、理解“世外桃源”所寄托的作者的社会理想。 教学难点: 1.把握作品虚景实写、实中有虚的写法。 2、正确认识和评价课文所描绘的理想境界。 课前准备:收集课文相关材料 教学方法:朗诵法、讨论法、情景设计法 课时划分: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作者和作品的创作背景。 2、掌握一词多义及省略句的用法。 3、流畅的朗读课文,利用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 一、导入: 有位英国文学家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即便是在最痛苦的时候也能找到美好的因素。"同学们往往也有这种体验:当你遇事不顺时,当你心烦意乱时。当你郁闷低沉时,你会去想象一些开心的东西,你会去幻想着一切都变得美好顺利欢畅的一刹,你会去遐想成功带来的无尽的欢畅......生活在东晋的著名诗人陶渊明就是这样一个人,他的生活充满坎坷磨难,但他把希望寄托在美好的憧憬之中。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桃花源记》就表达了他对人生理想的追求和渴望。 二、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相关资料 1、关于作者 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东晋著名诗人、文学家,世称靖节先生,别号五柳先生。生于东晋末期,出身于没落的地主官僚家庭。他少时颇有壮志,博学能文,任性不羁。当时社会动乱不安,他有志不得伸,做过几任小官,由于不满官场丑恶,41岁时弃官回乡,归隐田园,留下了“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传世美谈。他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其诗自然质朴,意味隽永。代表作有《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等。 2、关于作品 《桃花源记》选自《陶渊明集》,是陶渊明所作的《桃花源诗并记》中的“记”。此文包括“记”和“诗”两个部分。“记”是“诗”的序言,是一篇优美的散文;“诗”是对所记的桃源世界的歌颂和赞美,并对桃花源社会作了一些补充。两者相互配合,共同构成了一个与现实世界相对立的为作者所向往的理想社会。 3、关于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公元421年,当时政治黑暗,军阀割据,战乱频繁,生灵涂炭。当

《多边形的内角和》教学设计与说明

多边形的内角和 [教学内容]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96页~97页探究多边形内角和计算规律。 [教材简析] 这部分内容是一次探索规律的活动,主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等具体活动,发现多边形内角和的计算方法。多边形内角和是在学生认识了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了解多边形基本特征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活动,使学生经历由特殊到一般的学习过程,发现多边形内角和和边数之间的关系,获得计算多边形内角和的一般方法,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感悟一些基本的数学思想的方法,体会三角形内角和以及相关数学方法的价值,使学生经历发现数学规律的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感悟转化的数学思想。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提出问题、自主探索、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等活动,了解多边形与它最少能分成三角形个数之间的关系,掌握多边形的内角和与边数之间的关系,掌握多边形的内角和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多边形的内角和。 2.使学生经历分一分、算一算、比较归纳等探索、发现规律的过程,加深感受探索数学规律的一般方法,积累相应的数学活动经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体会转化思想,培养观察、比较、归纳和概括等的思维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主动参与探索规律的活动过程,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感受数学活动的挑战性和趣味性,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探索多边形内角和的规律。 [教学难点]获得规律探究的一般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提问: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PPT出示:三角形) 引导:我们知道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那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多边形的内角和各是多少度呢?(ppt出示教材中的图形)其中有没有什么规律呢?这就是我们要研究的问题——多边形的内角和(板书课题)。我们就从边数较少的简单的图形开始研究不同边数的多边形内角和。 [设计说明:先回顾三角形的内角和再提出探讨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多边形的内角和,使得新课导入亲切自然,使学生明确学习任务,激发孩子学习

初中数学七年级教学案

初中数学七(上)4.2解一元一次方程(1) 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意义,养成检验的习惯. 2.理解把握等式性质,并能用于解一元一次方程. 3.了解解一元一次方程的目标——将一元一次方程变形成“x=a ”的形式. 学习重难点 等式性质的探索及应用。 教学过程 一. 自学指导:请自主学习课本P 95-P 96的内容,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填表: x= 时,方程2.分别把0、1、2、3、4代入下列方程,哪一个值能使方程成立: (1)2x-1=5; (2)3x-2=4x-3 3.什么叫做方程的解? 下列各未知数的值,哪个是方程5x-1=7x-2的解 x=0, x=-1, x=3, x=12 . 4.什么叫做解方程? 5.等式的性质是什么/ 二.例题学习 例 解下列方程: ① x + 5 = 2 ② -2x = 4 三.自主学习反馈 练习1.解下列方程: 练习2.在公元前1600年左右遗留下来的古埃及文献中,有这样一个问题:“它的全部,它 的7 1 ,和等于19”.你能求出这个数吗? 62x )1(-=+(2)3x 34x -=-1(3)x 32=(4)6x 2-=

初中数学七上4.2解一元一次方程(1)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与一元一次方程有关的概念,掌握等式的基本性质,能运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 过程与方法:经历数值代入计算的过程,领会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意义.知道求方程的解就是将方程变形为x=a的形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强调检验的重要性,养成检验反思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比较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异同;归纳等式的性质;利用性质解方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受新知 1.填写下表 当x=__________时,方程2x+1=5成立 2.分别把0,1,2,3,4代入下列方程,哪一个值能使方程成立: (1)2x-1=5 (2)3x-2=4x-3 3.见课本P95-P96用天平测物,联想到等式的几种变形.探索得出:如果我们在两边盘内同时添上(或取下)相同质量的物体,可以看到天平依然平衡,得x+2=5→x=5-2,3x=2x+2→3x-2x=2;如果我们将两边盘内物体的质量同时扩大到原来相同的倍数(或同时缩小到原来的几分之一),也会看到天平依然平衡,得 2x=6→ x=6÷2.学生归纳等式的性质. 二.自学质疑提升认识 组内交流自学指导部分,采用学生代表进行讲解、生生互动、教师个别辅导的方式进行。这一环节约需10分钟,应留给学生充分交流的时间,教师深入到各组了解学生自主学习情况,捕捉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可以自主解决的问题以及还存在疑惑的地方。对于自主学习反馈练习的解题可由一个组讲解,其他组补充的方式进行,营造组与组之间的竞争,也为生生交流提供素材。 三.交流展示形成知识构建 (一)概念教学 1.出示问题情景(1)后,学生考虑:怎样求方程中的未知数的值?分别将1、 2、3、4、5代入方程,哪一个值能使方程成立?

中学语文教案范例

1题目:《阿长与山海经》 学习目标 1.整体把握文章内容,认识阿长的品格风貌和作者对阿长的思想感情。 2.学习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性格的手法和欲扬先抑的写法。 3.感悟“爱”这种博大的精神。 学习步骤: 一、自主预读 1.请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或者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huāng( )急②粗拙( ) ③烦suǒ( ) ④惧惮() ⑤震sǒng()⑥诘()问⑦jí()贯⑧pī()雳 2、为下列词语中加括号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将序号填在括号内。 (1)莫(名)其妙() A名字 B 说出 C 名誉 D 有名的 (2)(念)念不忘() A惦记,常常地想 B 念头 C 读 D “廿”的大写 (3)(疏)懒() A分散 B 不亲密 C 粗心 D 不熟悉 (4) 烦琐之(至)() A极 B 以至 C 到 D 至于 3.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煮饭老妈子从此就骇破了胆,后来一提起,还是立刻面如土色。 面如土色: ②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 震悚: 二、阅读全文,然后小组间竞赛,讲一个“阿长的故事”,要有(明确的题目) 三,认识阿长:用文中的话为阿长填写一份简历。 姓名:性别:职业: 身形特征:年龄:爱好与特长: 四,走近阿长,走近鲁迅:请同学们找出鲁迅对阿长情感态度变化的关键词? 五,理解阿长。 读全文,根据提示,试做下面练习 1、长妈妈(干什么?或怎么样?): 2、她的(特点): 3、让我讨厌,不耐烦(或者让我产生敬意): 六.讨论:从文中作者对阿长的描写,可以体会的出小鲁迅对她其实是非常尊重的,为什么前面却写到长妈妈很多不文雅的举止和不好的习惯? 七、重点研读课文19—29段,长妈妈为“我”买《山海经》部分,探究文章主旨。1.复述买书的起因、经过、结果。 2、当阿长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时,“我”是怎样想的?这种想法表现了“我”的什么心理?

多边形的面积复习课教学设计

《多边形的面积》复习课教学设计 宝坻区刘辛庄小学李明媚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能应用公式计算这些图形的面积,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回忆、交流,将“多边形的面积”这个单元所学知识进行系统复习,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结合练习,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感受复习的必要性与重要性,逐步形成自己整理所学知识的意识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归纳整理本单元所学的面积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能正确应用这些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 平行四边形、梯形、三角形、长方形图片;长方形框架一个,三角板;多媒体课件;作业纸等。 设计思路: 本课采用先整理后练习的教学模式,指导思想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本课在回忆——整理——应用的教学环节中,

通过教师引导和点拨,调动学生参与复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从而达到运用所学知识正确、熟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流程: 一、回忆旧知,导入新课 1、学生说出本单元学过的图形。 2、回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以及推导过程。 [设计意图:启发学生回忆学过的知识,使头脑重现表象,建立空间观念,为整理和复习做好准备,使教学活动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二、梳理知识,形成体系 (一)小组合作,梳理知识 1、教师提出合作要求:把同学们想到的本单元知识互相交流,组长负责有条理地记录。学生合作交流。 思路提示: (1)本单元学过哪些图形? (2)这些面积公式是什么?它们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2、学生汇报交流,及时评价 (二)师生共同完善知识结构 1、(出示平行四边形),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由长方形的面积S=ab推导出S=ah。 2、(出示三角形),把三角形转化成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由平行四边形面积S=ah(或长方形面积S=ab)推导出S= ah÷2。

多边形及其内角和教学设计

多边形及其内角和教学设计(二)教学设计思路 通过具体的图形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一些概念。对于多边形的内角和定理及其外角和定理要启发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一起分析、探究总结出所要的结论。通过例题来巩固这些知识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表述多边形的有关概念(内角、外角、对角线、凸多边形、凹多边形、正多边形); 探索并说出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公式; 能根据多边形内角和公式与外角和公式求多边形内角的度数和多边形的边数; 进一步发展说理能力和简单的推理能力。 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多边形内角和与外角和公式的过程,实际测量,推理。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探索过程进一步体会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通过本节的学习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多边形的内角和定理。 难点是学会善于运用三角形的有关知识来研究多边形的问题。能够灵活运用多边形内角和与外角和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方法 启发引导、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媒体 课件:多边形及其内角和(二) 教学过程设计 (一)引入 你能从ppt的第2页中找出几个由一些线段围成的图形吗? (二)一些概念 现在我们来学习一个概念:多边形。 播放ppt第3页 学习了以上概念后我们再来看ppt第2页中的图形都可以看作是几边形呢?

播放ppt第4页 接下来我们学习多边形的一些相关概念:内角、外角、对角线、凸多边形正多边形。结合课本上的概念播放ppt5~8页来一起学习这些概念。 (三)练习 一起学习课本86页的练习 (四)小结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的知识点。 (五)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一)引入 播放ppt第9页 正方形、长方形的内角和都等于360°,其他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多少? (二)探究 播放ppt10~14页 (三)例题 例1 如果一个四边形的一组对角互补,那么另一组对角有什么关系? 解:如图7.3—10,四边形ABCD中, ∠A+∠C=180°。 因为∠A+∠B+∠C+∠D=(4-2)×180°=360°, 所以∠B+∠D=360°-(∠A+∠C) =360°-180°=180°。 这就是说,如果四边形的一组对角互补,那么另一组对角也互补。 例2如图7.3—11,在六边形的每个顶点处各取一个外角,这些外角的和叫做六边形的外角和。六边形的外角和等于多少?

初中语文教案

初中语文教案:《背影》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2 3、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健全学生的人格,培养学生做一个有 4 二、教学重点 抓住文中父亲的语言、动作、形象的刻画,指导学生感悟作品文字中蕴含的父子深情, 〖HT5SS〗 四、教学过程HT5SS〗 (一) 1、导语。中国受长期的农耕文化的影响,尤其注重亲情。千百年来,抒写亲情成了文学的母题,这种题材的作品不胜枚举,你能列举出几篇吗?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表现父子情深的散文《背影》。 2、简介作者。朱自清(1898—1948),江苏省扬州市人。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1916年19岁时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25年暑假以后到清华大学任国文系教授,当时只有28岁。1937年七七事变,中国人民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爆发,朱自清随清华大学迁往大后方,在昆明任西南联大中文系主任。在艰难和贫困的生活中,他在认真努力地进行中国文学的教学和研究的同时,很关心学生的爱国民主运动。1946年10月,朱自清又回到北平,继续任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并参加争取民主的运动,成为一个坚定的革命民主主义者。当时,美帝国主义一面用枪炮支持国民党反动政府打内战,妄图消灭中国共产党;一方面又把它的剩余物资美国面粉运往中国,作为救济粮来笼络人心。朱自清为了反对美蒋反动派的罪恶行径,在拒绝领取美国救济粮的宣言上签了名,并且在临终前还嘱咐家人“不要买政府配售的美粉”。因此,伟大的革命领袖毛泽东赞他“有骨气”,“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31917年的事。那年冬天,作者的祖母死了,任徐州烟酒公卖局长的作者的父亲朱鸿钧也被解除了职务。朱鸿钧没有积蓄,两手空空,还欠下五百元的外债。作者当时在北京大学读书,得到祖母去世的噩耗,便从北京赶到徐州,同父亲一道奔丧回家。到了扬州,父亲将金银首饰都拿出来,又当了一件狐皮袍,才还上欠债。又借钱办了丧事。办完丧事,作者回北京念书,朱鸿钧到南京找工作,父子二人便在浦口车站依依惜别。《背影》所写的就是这一段史实。为了讲解方便,出示一幅北京——徐州——扬州——南京——浦口的简图。这样,课文涉及到的作者的家境和作者的

多边形教学设计(1)

16.1多边形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在第一学期学完三角形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是三角形内角和公式的延伸与拓展。内容分三部分:(1)多边形的有关概念(2)多边形内角和公式的探索(3)多边形内角和公式的简单运用,其中多边形内角和公式的推导既是重点又是难点。教学时应注意引导学生合理分割多边形,将它转化为若干个三角形或三角形和四边形的组合,用这些熟悉图形的知识和性质来解决多边形的问题。 二、学情分析 因为有三角形的知识作基础,所以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和自己的努力可以探 究出多边形的内角和;但对于“转化思想”,学生缺少这种思想,学生基础也不够好,对学生个体而言,思维的广阔性和发散性也肯定不够。 三、设计理念 创设问题情境,感受生活中的数学;设计开放性的问题及问题串,培养学生 的问题意识,激起学生的主动探索;组织探究,让学生体会转化思想的魅力;同 时加强师生、生生间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精神,让不同的学生在数 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四、教具:尺子、自制四边形教具 五、设计说明 1.本节分成三课时分别介绍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本课设计时我努力要求 自己真正成为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努力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 在一个充满问题的氛围中探索求知,设计一系列的问题串,以激活学生的思维,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课堂,最后带着新问题走出课堂, 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 2.探究时要努力调动起学生探究的意识,并给予学生时间和空间,通过自 主和合作让思维碰撞,从而产生出各种思维,进行充满激情的学习活动。同时适 时运用鼓励、表扬与引导,让学生的探究与研究得到升华。通过数学课,也想让 学生明白:数学的奥秘很深,你若不研究它,会感到无比枯燥:你若研究它,则 会觉得趣味无穷,这样才能真正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16.1.1多边形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多边形、正多边形、多边形的对角线、内角和、外角和等概念;初步掌 握多边形内角和公式,会运用多边形内角和进行相关计算。 2.经历把多边形内角和问题转化为三角形内角和问题的过程,体会转化思想在 几何中的应用,同时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问题的方法; 3、通过猜想探究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感受数学充满着探索, 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通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体验合作的快乐和学习数学 的快乐。

多边形及其内角和教案设计

多边形的内角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掌握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并能熟练运用。 2、通过探索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发展推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问题的方法。 3、通过探索多边形内角和公式,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有效的解决问题。 4、通过猜想,推理等数学活动,感受数学活动充满探索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探索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 难点:探索多边形内角和时,如何把多边形转化成三角形,利用三角形内角和180度求出多边形内角和。 三、教学方法: 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与教师启发引导相结合. 四、教具准备 ①每个小组一张“探究实验报告单”(活动1) ②每人一张“类比探索五边形、六边形、七边形的内角和的答题纸”(活动2) ③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问题1:把一个长方形纸片剪去一个角还剩几个角? 【学生给出的答案可能是 ---三个角、四个角、五个角,教师演示动画。】 问题2:你知道所得图形的内角和吗?你知道102边形的内角和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指出本课内容,板书课题: 多边形的内角和。】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活动1:猜想验证四边形的内角和 问题:(1)任意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多少度? (2)你是怎样得到的?你能找到几种方法? 【问题(1)学生很容易猜到360°,问题(2)组织学生四人一组拿出课前老师发给每个小组的探究实验报告,讨论并记录探究方法。 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给出合格、良好、优秀的“自我评价标准”,每个小组对照评价表给出自我评价,教师深入到学生讨论中,以“边听—边问—边导”的形式,适时对各小组进行点拨。 讨论结束后,小组学生代表用实物投影展示探究实验报告,说明求四边形内角和的方法,并讲述想法。教师对学生找到的不同方法都给予肯定和评价,并加以总结,归纳学生提出的探究方法:度量、剪拼、分割。 教师将常用的3种分割方法板书到黑板上。重点引导学生比较三种不同的分割方法----即从四边形的一个顶点引对角线;从四边形的边上任意取一点,连接这点与各顶点的线段;从四边形的内部任取一点,连接这点与各顶点的线段,分别将四边形分成了几个三角形,如何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180°求出四边形的内角和360°,如何将四边形内角和的表示与边数n联系起来。】

初中七年级数学教案2020最新参考篇

初中七年级数学教案2020最新参考 篇 说课就是教师口头表述具体课题的教学设想及其理论依据,也就是授课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面对同行或教研人员,讲述自己的教学设计,然后由听者评说,达到互相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的一种教学研究和师资培训的活动。整理了关于“初中七年级数学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初中七年级数学教案第一篇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数轴的概念,能用数轴上的点准确地表示有理数。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与实际操作,理解有理数与数轴上的点的对应关系,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数与形结合的过程中,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数轴的三要素,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 【教学难点】 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提出问题:通过实例温度计上数字的意义,引出数学中也有像温度计一样可以用来表示数的轴,它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数轴。 (二)探索新知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用画图的形式表示东西向马路上杨树,柳树,汽车站牌三者之间的关系: 提问1:上面的问题中,“东”与“西”、“左”与“右”都具有相反意义。我们知道,正数和负数可以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那么,如何用数表示这些树、电线杆与汽车站牌的相对位置呢? 学生活动:画图表示后提问。 提问2:“0”代表什么?数的符号的实际意义是什么?对照体温计进行解答。

教师给出定义:在数学中,可以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这条直线叫做数轴,它满足:任取一个点表示数0,代表原点;通常规定直线上向右(或上)为正方向,从原点向左(或下)为负方向;选取合适的长度为单位长度。 提问3:你是如何理解数轴三要素的? 师生共同总结:“原点”是数轴的“基准”,表示0,是表示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正方向是人为规定的,要依据实际问题选取合适的单位长度。 (三)课堂练习 如图,写出数轴上点A,B,C,D,E表示的数。 (四)小结作业 提问:今天有什么收获? 引导学生回顾:数轴的三要素,用数轴表示数。 课后作业: 课后练习题第二题;思考:到原点距离相等的两个点有什么特点? 初中七年级数学教案第二篇 一、教学内容分析

《多边形工具》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第六课《多边形工具》 平岗小学陈凡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了解各种样式的多边形;掌握多边形工具的使用方法,能 用多边形工具画出多边形图案。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通过阅读理解,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动手实践等过程 方法,获取新知,掌握技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自主探究的乐趣,合作学 习的快乐,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创造生活中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与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多边形工具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用多边形工具画出美丽的多边形图案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师:同学们,上课之前老师想考考你们,谁知道我们国家叫什么名字? (生争先恐后地回答:中华人民共和国!) 师:真棒!那么我们国家的国旗是什么? (五星红旗!) 师:很好! 课件出示五星红旗:

看着这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同学们有没有把她画下来的想法和冲动? 生:有!(异口同声) 老师也有和你们一样的想法,但是老师只会画那个长方形,五角星不会画怎么办呢?谁能教教老师?(学生沉默) 好!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一单元第六课 师板书课题《多边形工具》 看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想知道哪些知识?(生提出问题)(预设:1、什么是多边形工具? 2、多边形工具怎样使用?……) 二、积极探索 同学们提的问题很有价值,也很有深度。老师对它们进行了梳理和归纳,整理成了探究提示(课件出示):

找学生读题,明确问题要求。 (寻找一些平时不善于动脑,不愿意回答问题的学生读题。通过读题让这些学生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让他们觉得自己也是课堂的小主人,自己也回答上问题。)师:问题我们清楚了,接下来让我们带着问题,一起探究教材13页——15页的内容吧。(学生自主探究:边看书学习,边在电脑上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10分钟后 师:现在小组合作交流学习。要求:学习好的同学帮助学习差的同学;学习差的同学要主动向好同学虚心请教。发扬同学间团结友爱互助的精神。教师组间巡视,适时点拨指导。 三、展示风采 师:刚才同学们自主探究地非常认真,合作交流地十分愉快,每个同学脸上都洋溢着收获的笑容,接下来让我们把探究的成果展现出来吧!(学生听老师表扬他们,个个心里美滋滋的) 师:第1题哪个小组来回报?生1:我们来!生2:我们来!声我们来回报!(因为题简单,所以每个小组竞相举手汇报) 师:说得真好! 师:第2题谁来说?(生1:我来答!生2:我来答!生3:我来答!)点名急得满脸通红的孩子回答问题。(如果咱不让他回答问题,那个孩子就得急哭)师:他说得对吗?好!给他掌声鼓励。(课件出示答案)

初中数学多边形的内角和优质课教学设计

多边形的内角和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材数学八年级上册 一、内容和内容解析: 1、内容 多边形内角和公式 2、内容解析 多边形内角和公式反映了多边形的要素之一----“角”之间的数量关系,是多边形的基本性质。多边形内角和公式是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应用、推广和深化,它源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又包含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多边形内角和公式为多边形外角和公式、四边形及正多边形的有关角的学习提供知识基础。 多边形内角和公式的探索是从具体的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的内角和研究出发,逐步深入地提出一般的问题(如:(1)任意一个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的原因是什么?(2)你能用同样的方法推导出五边形和六边形的内角和各是多少吗?(3)你能发现多边形的内角和与边数的关系吗?),进而获得一般结论,并加以推理论证。这个过程体现了从特殊到一般的研究问题方法。同时多边形内角和公式的探索与证明都涉及将多边形分割成若干个三角形的化归过程,即将多边形分割成若干个三角形,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公式得出多边形内角和公式,这个过程体现了将复杂图形转化为简单的基本单元的化归思想。 基于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多边形内角和公式的探索过程及简单应用。 二、目标和目标解析 1、目标 (1)通过探究活动,理解多边形内角和公式,并在探究中体会化归思想和从特殊到一般的研究数学问题的方法,同时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2)通过梯度练习,熟练掌握多边形内角和公式,并会运用公式解决简单问题,从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和能力。 2、目标解析 达成目标(1)的标志是:学生能在学案的启发引领下,从对具体的特殊四边形内角和的研究出发,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公式,逐步探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n边形的内和,并归纳出n边形的内角和公式,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研究问题的方法。在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n边形分割成若干个三角形的过程中,感悟所蕴含的化归思想。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完整版)

七上数学教案有理数第一章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 ①通过生活实例,了解学习有理数的必要性.②理解并掌握数轴、相反数、绝对值、有理数等有关概念.③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及简单的混合运算..过程与方法 2 通过本章的学习,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激励学通过师生共同参与的教学活动,结合生活实例引入新课,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 活.难点、教学重点这一章的主要学习目标都可以归结到有理.重点:有理数的运算运算,数轴、相反数、绝对值---数的运算上,比如有理数的有关概念法则直接目标都是落实到有理数的运近似数等内容的学习,,运算律, 算上. . 有理数法则的理解,难点:负数概念的建立,绝对值意义

课时分配课时内容 1 正数和负数1 . 1 4 有理数 2 . 1 5 有理数的加减法 3 . 1 4 . 1 4 有理数的乘除法 4 有理数的乘方 5 . 1 2 单元复习与验收教学建议(即联系实际生活的典型例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从实际问题在教师的引导和学生大胆尝试的过程中,让学生参与数学活动,引入,从而使学生自得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自觉地发现问题,自觅规律..在进行有理数的有关概念的教学时:1?)注意从实际问题引入,使学生知道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1(如:从温度与海拔高度引入负数,从而得出有理数的概念;借助温度引出数轴,建立数(有理数)与形(数轴上的点)之间的联系.()注意借助数轴的直观性讲述相反数、绝对值,体会用字母2使学生对概念的认识能更深一步,,?体现代数的特点表示数的优越性,并为今后学习整式、方程打下基础..讲解有理数运算

中学语文教案设计

中学语文教案设计 【篇一:优秀初中语文教学设计--】 优秀初中语文教学设计--《风筝》 涞水四中孙建英 一、教学内容分析: 《风筝》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 一篇讲读课文,本单元以家庭、亲情为主题。亲情是人世间最真挚最纯美的感情,鲁 迅的《风筝》就是在温馨与和美中,在矛盾与冲突中展现浓浓的兄弟之情。它讲述的 是“我”童年时因为风筝与弟弟发生了一次无法补过的误解和冲突,内心充满了深深 的愧疚。细读作品,作者的立意既有鲁迅的兄弟之情,也有游戏之于儿童的意义,有 鲁迅的自省精神,更有鲁迅对小兄弟身受“虐杀”却无怨恨的深沉感慨。所以本文的 重点难点定为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 二、学生学情分析: 《风筝》面对的是一群成长在无忧无虑的20世纪九十年代的少男少女,在他们 认为亲情就是温柔的话语,是细心的呵护,是鼓励与支持,是牵挂与思念;再说,这 是学生进入初中后第一次接触鲁迅的文章,缺乏必要的知识准备。所以受经历与知识 积累水平所限,对这篇通过矛盾与冲突展现亲情的文章要达到深层理解必然有一定难 度。另外,还考虑到刚进初中的学生对难学课文学习注意力容易分散,产生学习疲劳, 且按学习能力、感悟能力区分又有几个不同的层次,所以教师必须做到兼顾全体,合 理设置教学目标,灵活安排教学过程。 三、确定教学目标:

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语文学习必须 强调和协调知 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相互渗透和协调发展。因而我从三方面 拟定了本文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按圈点勾画的读书方法,积累“虐杀、苦心孤诣”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蕴含的浓浓亲情。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进行探究性学习。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自主、合作、探究式地探讨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悟亲情的含义,感受文中浓浓的手足之情;学习鲁迅严于自省、 知错必改的情 操与美德;了解科学的儿童教育思想,理解作品的批判性。 2.教学重难点 本文的重点放在对“精神虐杀”一幕的理解以及多角度体验文章主旨上;将有创 意地理解作品中作者的“悲哀”之情作为教学的难点。 3.课时安排及目标内容 本文是一篇重要的讲读课文,思想的深邃,选材的精巧,结构的别致,加上语言 运用的高超艺术功力,需要掌握的东西比较多。我在教学上安排两 节课的时间,第一 课时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积累文中重点词语,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提出疑难问题; 第二课时多角度、有创意地探究疑难问题和理解主旨。 课前准备: 学生: ①反复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字词,圈点勾画文中不理解的词或 句子,并制成 问题卡片。 ②从网上或图书馆查阅鲁迅的资料,了解其生平、作品及风格,制 成卡片,准备

多边形的性质教学设计

基本信息 课题八年级数学下第四章第八节:相似多边形的性质(1) 作者及工作单位 郭少媛 西安市第十九中学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四章第八节第一课时的内容,此部分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在学习了相似三角形、相似多边形的基础上,对相似三角形性质的进一步深入与拓展。相似多边形可看作是相似三角形的拓广,相似多边形的性质研究也可看成是对相似三角形性质的进一步拓展研究。另外此节又为下节学习相似多边形的性质等知识奠定了基础,还是今后研究圆中线段关系的有效工具。 从新课程对几何部分的编写来看,几何知识的结论较之老教材已经大为减少,教材首要关注的不是掌握多少几何知识的结论,相对更重视的是对学生合情推理能力的训练与培养。从这个角度上说,教材只是将相似多边形的性质作为训练学生合情推理的一个有效素材而已,正因为此,本节课应重视学生有条理的思考及有条理的表达。

学情分析 从认知状况来说:从七年级到现在,全等三角形,相似三角形等知识板块的探究等活动学生已经经历了一些平面图的认识与探究活动,让学生初步积累了一定的合情推理的经验与能力,感受到了数学的实际价值,同时在以前的数学学习中已经经历了很多合作学习过程,具有了一定的学习经验,具备了一定的合作与交流的能力。对相似多边形的性质的结论,在本内容前面的几小节中又学习了线段的比、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等概念,具备了学习相似多边形性质的基础技能,对相似三角形性质已有初步的认识和了解,学生是有生活经验与直观感受的,所以本节课要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展开富有成效的设计。 从心理特征来说,初中八年级的学生逻辑思维从经验型逐步向理论型发展,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随着迅速发展。但同时,这一阶段的学生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我认真创设教学情境,实施分组教学,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来主动探究,从而激发学生的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美。

最新人教版初一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课题: 1.1 正数和负数(1)授课时间:____________ 学习目标 1、整理前两个学段学过的整数、分数(包括小数)的知识,掌握正数和负数的概念; 2、能区分两种不同意义的量,会用符号表示正数和负数; 3、体验数学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生活实际的需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正确区分两种不同意义的量。 知识重点两种相反意义的量 教学过程(师生活动) 引入课题 上课开始时,教师应通过具体的例子,简要说明在前两个学段我们已经学过的数,并由此请学生思考:生活中仅有这些“以前学过的数”够用了吗?下面的例子仅供参考. 师:今天我们已经是七年级的学生了,我是你们的数学老师.下面我先向你们做一下自我介绍,我的名字是XXX,身高1.69米,体重74.5千克,今年43岁.我们的班级是七(2)班,有50个同学,其中男同学有27个,占全班总人数的54%… 问题1:老师刚才的介绍中出现了几个数?分别是什么?你能将这些数按以前学过的数的分类方法进行分类吗? 学生活动:思考,交流 师:以前学过的数,实际上主要有两大类,分别是整数和分数(包括小数). 问题2:在生活中,仅有整数和分数够用了吗? 请同学们看书(观察本节前面的几幅图中用到了什么数,让学生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并思考讨论,然后进行交流。 (也可以出示气象预报中的气温图,地图中表示地形高低地形图,工资卡中存取钱的记录页面等) 学生交流后,教师归纳:以前学过的数已经不够用了,有时候需要一种前面带有“-”的新数。 先回顾小学里学过的数的类型,归纳出我们已经学了整数和分数,然后,举一些实际生活中共有相反意义的量,说明为了表示相反意义的量,我们需要引入负数,这样做强调了数学的严密性,但对于学生来说,更多地感到了数学的枯燥乏味为了既复习小学里学过的数,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创设如下的问题情境,以尽量贴近学生的实际. 这个问题能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学生自己看书学习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途径,都应予以重视。 以上的情境和实例使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通过实例,使学生获取大量的感性材料,为正确建立相反意义的量奠定基础。 探究新知 问题3:前面带有“一”号的新数我们应怎样命名它呢?为什么要引人负数呢?通常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用正数和负数分别表示怎样的量呢? 这些问题都必须要求学生理解. 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出示这些问题,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看书自学,然后师生交流. 这阶段主要是让学生学会正数和负数的表示. 强调:用正,负数表示实际问题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而相反意义的量包含两个要素:一是它们的意义相反,如向东与向西,收人与支出;二是它们都是数量,而且是同类的量.这些问题是这节课的主要知识,教师要清楚地向学生说明,并且要注意语言的准确与规范,要舍得花时间让学充分发表想法。

初中七年级数学教案

初中七年级数学教案《整式的加减》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掌握合并同类项、去括号法则基础上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 2、使学生掌握整式加减的一般步骤,熟练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教学重点:整式的加减运算。 教学难点:括号前是-号,去括号时,括号内的各项都要改变符号。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叙述合并同类项法则。 2、叙述去括号与添括号法则。 3、练习题:(用投影仪显示、学生完成) 4、化简: y2+(x2+2xy-3y2)-(2x2-xy-2y2) 二、新授 1、引入

整式的化简,如果有括号,首先要去括号,然后合并同类项,所以去括号和合并同类项是整式加减的基础。 2、例题 例1 (P166例1)(学生自学后,教师按以下提示点拔即可) 求单项式5x2y,-2 x2y,2xy2,-4xy2的和。 提示:式子5x2y+(-2 x2y)+2xy2+(-4xy2)就是这四个单项式的和。几个整式相加减,通常用括号把每一个整式括号起来,再用加减号连接。 解:(略,见教材P166) 练习:P167 1、2 例2(P166例2) 求3x2-6x+5与4x2-7x-6的和。 解:(3x2-6x+5)+(4x2-7x-6) (每个多项式要加括号)(口述:文字叙述的整式加减,对每个整式要添上括号) =3x2-6x+5+4x2-7x-6 (去括号) =7x2+x-1 (合并同类项)练习:P167 3

例3。(P166例3)(学生自学后,完成练习,教师矫正练习错误)求2x2+xy+3y2与x2-xy+2y2的差。 解:(2x2+xy+3y2)-( x2-xy+2y2) =2x2+xy+3y2-x2+xy-2y2 =x2+2xy+y2 3、归纳整式加减的一般步骤。(最好由学生归纳) 整式加减实际上就是合并同类项。在运算中,如果遇到括号,按去括号法则,先去括号,再合并同类项。 三、练习 补:已知:A=5a2-2b2-3c2, B=-3a2+b2+2c2, 求2A-3B(视时间是否足够而定) 四、小结(用投影仪板演) 1、文字叙述的整式加减,对每一个整式要添上括号。 2、有括号的要先去括号,如果双有中括号或大括号,要先去小括号,后去中括号,再去大括号。 五、作业:(略)

初中语文教学设计教案3篇

初中语文教学设计教案3篇 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案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编写教案有利于教师弄通教材内容,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教师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下面是为大家整理了初中语文教案,希望你们喜欢。 初中语文教案一 课文内容分析: *是一篇介绍我国宋代画家张择端创作的画作《清明上河图》的说明文。作者在用文字介绍这幅画作的时候并没有从绘画技巧的角度作过多的介绍,而是扣住这幅画作所描绘的现实内容,将画作所表现的北宋时期汴梁都城的“繁华”尽量表现出来。这样的写作构思,可以帮助非美术专业的一般读者更好地了解《清明上河图》的主要内容及画作的深层意义。 第一段介绍这幅画作的创作背景,从而引出*要说明的对象。第二段介绍了画作的作者张择端及其创作动机,强调了这幅画作所要表现的是“梦回繁华”的主题,从而确定了*介绍画作内

容的重点:“繁华”。第三到五段,是对《清明上河图》的具体介绍。第三段介绍画作材质、着色和尺幅,并概括介绍画作的主要内容;第四段分三层介绍了画作的主体内容,三层均扣住“繁华”来介绍,语言典雅,富有文气;第五段总结了《清明上河图》的艺术特点和社会价值。 全文使用了逻辑顺序,对《清明上河图》的介绍按照“内涵—内容—价值”的思路来展开,着重体现了画作的主题“梦回繁华”。 学情分析: 通过第五单元前面两篇教读课文的学习,学生对“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说明方法”“说明语言”“说明顺序”这些学习重点已经打下了较好的基础。自读课文《蝉》属于文艺笔调的说明文,又使学生对说明文的多样性有了一些了解,同时学习该类自读课文课时已经指导了学生借助旁批和阅读提示的助读系统,运用快速阅读法的自读策略。不同的是,本课没有设置旁批,学生正好根据老师提出的任务,将自己的阅读感受和看法写成旁批,养成随手写批注的习惯。 教学目标: 1.学习使用浏览和细读相结合的阅读方法,养成圈点勾画批注的习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