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单片机的自供电过电流继电器的设计

基于单片机的自供电过电流继电器的设计
基于单片机的自供电过电流继电器的设计

基于单片机的自供电过电流继电器的设计

□陈珊珊

【内容摘要】自供电过电流继电器是目前相对先进的一种继电器,这种继电器是将单片机作为控制器的,我们都知道,单片机具有较强的数学运算能力,结合开关电源技术,再以单片机作为控制器,则取代了之前之间从自供电数字继电器,不

需要再使用直流屏和辅助电源等,使继电器进一步简化,方便使用。自供电过电流继电器的体积相对来说较小,而

且不需要进行维护,减少了维护费用,性能较为优良,可靠性也较高。本文主要通过这种继电器的硬件电路设计和

软件电路设计两方面来对其进行分析。

【关键词】单片机;自供电;过电流继电器;电路设计

【作者简介】陈珊珊(1982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研究方向:电气控制、电工理论及其新技术

由于我们之前使用的继电保护装置进行供电存在一些弊端,因此我们研究了这种基于单片机的自供电过电流继电器,它采用的控制器是具有较强数学运算能力的单片机,再结合当今的最先进的开关电源技术和电子技术,以期达到直接从电流互感器的二次侧获取电路工作的能量。从而使得电路获得正常进行工作的电源。当对电流信号进行调理后,再进行采样,之后便需要单片机来对电流的参数、接入地面的电流的大小、在必要时发出断路器的控制信号等。接下来我们便对这种基于单片机的自供电过电流继电器的硬件电路设计和软件电路设计两方面进行设计分析。

一、基于单片机的自供电过电流继电器的硬件电路设计

在对基于单片机的自供电过电流继电器的硬件电路设计进行分析的过程中,主要包括自供电电路设计和主体控制电路的设计。本文我们主要对硬件电路设计中的自供电电路设计进行分析。

对于自供电的电路设计的分析。通常,没有一个常规的变化,时刻都在无规律地变化着是电网负荷电流的一个重要特征。因此,如果我们想要在系统中及时获得电路正常工作所需要的能量,就要克服基于它的无规则变化这一特点的一些常规问题:在出现故障时,这种自供电继电器必须具备非常好的电流适应性。因为在故障时,一次侧电流会高出额定值的十几倍,但是在低负荷时,负荷电流是小于额定值的。因此,这种自供电继电器必须具备良好的电流适应性,才能在故障发生时及时应对。除此之外,从事这方面的工作人员都知道,在故障发生时,电路工作的能量在瞬时间的释放非常大,这就要恰当地处理好各个阶段电源能量的分配关系,以保证可靠的供电,使得系统仍然可以正常进行工作,不能对电路的正常工作产生影响。最后,由于电网负荷电流的无规则变化,导致它在驱动跳闸时的能量非常大,这就要求自供电电路无论在电流短路状态还是在低负荷的状态下都要稳定地从电路中获得跳闸所需要的工作能量。

由于电网负荷的无规则变化,产生的以上问题,在新的自供电电路中,要对以上问题一一克服,以确保电路工作的正常进行,保证电路可靠稳定的工作,解决方案是在设计这种自供电电路的过程中,依据最新的开关电源技术和开关电源理论以及功率器件的开关特性,直接从回路中获得能量,提供电路正常工作所需要的电源。两路电源是处于相互分离的状态,因此相互之间并不影响对方的工作,这就确保了电路系统的正常工作。

二、基于单片机的自供电过电流继电器的软件电路设计

由于驱动跳闸的能量非常大,因此要克服这个问题,就必须提供足够的跳闸能量,以保证系统的正常稳定的工作。这就需要自供电的电容量只有等继电保护,这样的软件设计主要包括主程序和中断服务的程序这两个大的部分。而主程序这一大部分又分为三个小的模块,分别是系统初始化及自检循环、主循环程序和故障处理程序。定时采样属于中断服务程序的一个部分。我们主要介绍系统初始化及其自检循环和定时采样中断程序及故障处理程序这三个部分的设计。

(一)系统初始化及其自动检验循环。在系统上电之后的一个重要的程序是对系统进行初始化和自动检查测验。因为洲区的数据是随机出现的,因此假如开放中断后马上投入启动元件,就容易导致启动元件的错误动作。为了避免导致启动元件的误动作,在系统上电后,首先要进行的便是对系统进行诸如串行口、堆栈指针设置等的初始化设置及检查测验,这些程序都进行完毕后,再开放中断,这就会避免导致启动元件的误动作。

(二)定时采样中断程序的设计。在定时采样中断程序的设计中,我们主要采用了具有极强数学运算能力的单片机作为控制器,在这种设计中,单片机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定时器采样中断的程序中,单片机定时器会及时发出相应的采样脉冲,这时,首先启动前一次的采样值进行一阶差分滤波,在进行了此项程序后,就需要依据傅氏算法来计算电流的有效参数并存储区供后续程序调用,从而判断是不是会发生三相电流突变量差的起动。如果发生起动标志加t,如果没有发生起动,则需要将起动标志清零。这样,我们便可以

·

58

·

单片机控制继电器电路

单片机控制继电器电路 毕业论文 题目:单片机制作控制继电器的电路 目录 毕业论文 引言??????????????????????????????????????????????1 摘要??????????????????????????????????????????????2 第1章、硬件部分结构功能简介:?????????????????????2 1.1单片机介绍????????????????????????????????????3 1.2 AT89S51单片机的主要性能参数和主要引脚????????3 1.3、继电器介绍???????????????????????????????????6 第2章、原理图????????????????????????????????????7 第3章、系统设计预期目标:?????????????????????????9 第4章、工作原理:?????????????????????????????????9 第5章、下面是我总结的制板“八步走”???????????????10 第6章、制板中容易出现的问 题 :????????????????????11 第7章、本设计的C语言程序:???????????????????????11 第8章、总结??????????????????????????????????????13 第9章、答谢词????????????????????????????????????14 参考文献??????????????????????????????????????????14 引言 现代自动控制设备中,都存在一个电子电路一电气电路的互相连接问题,一方面要是电子电路的控制信号能够控制电器电路的执行元件(电动机、电磁铁、电灯

51单片机AD89电路设计程序+原理图

AD0809在51单片机中的应用 我们在做一个单片机系统时,常常会遇到这样那样的数据采集,在这些被采集的数据中,大部分可以通过我们的I/O口扩展接口电路直接得到,由于51单片机大部分不带AD转换器,所以模拟量的采集就必须靠A/D或V/F实现。下现我们就来了解一下AD0809与51单片机的接口及其程序设计。 1、AD0809的逻辑结构 ADC0809是8位逐次逼近型A/D转换器。它由一个8路模拟开关、一个地址锁存译码器、一个A/D转换器和一个三态输出锁存器组成(见图1)。多路开关可选通8个模拟通道,允许8路模拟量分时输入,共用A/D转换器进行转换。三态输出锁器用于锁存A/D转换完的数字量,当OE端为高电平时,才可以从三态输出锁存器取走转换完的数据。

2、AD0809的工作原理 IN0-IN7:8条模拟量输入通道 ADC0809对输入模拟量要求:信号单极性,电压围是0-5V,若信号太小,必须进行放大;输入的模拟量在转换过程中应该保持不变,如若模拟量变化太快,则需在输入前增加采样保持电路。 地址输入和控制线:4条 ALE为地址锁存允许输入线,高电平有效。当ALE线为高电平时,地址锁存与译码器将A,B,C三条地址线的地址信号进行锁存,经译码后被选中的通道

的模拟量进转换器进行转换。A,B和C为地址输入线,用于选通IN0-IN7上的一路模拟量输入。通道选择表如下表所示。 C B A 选择的通道 0 0 0 IN0 0 0 1 IN1 0 1 0 IN2 0 1 1 IN3 1 0 0 IN4 1 0 1 IN5 1 1 0 IN6 1 1 1 IN7 数字量输出及控制线:11条 ST为转换启动信号。当ST上跳沿时,所有部寄存器清零;下跳沿时,开始进行A/D转换;在转换期间,ST应保持低电平。EOC为转换结束信号。当EOC为高电平时,表明转换结束;否则,表明正在进行A/D转换。OE为输出允许信号,用于控制三条输出锁存器向单片机输出转换得到的数据。OE=1,输出转换得到的数据;OE=0,输出数据线呈高阻状态。D7-D0为数字量输出线。 CLK为时钟输入信号线。因ADC0809的部没有时钟电路,所需时钟信号必须由外界提供,通常使用频率为500KHZ, VREF(+),VREF(-)为参考电压输入。

单片机控制继电器实验

$%&'

驱动原理: 1、当AT89S51单片机的P3.6引脚输出低电平时,三极管T5饱和导通,+5V 电源加到继电器线圈两端,继电器吸合,同时状态指示的发光二极管也点亮,继电器的常开触点闭合,相当于开关闭合。 2、当AT89S51单片机的P3.6引脚输出高电平时,三极管T5截止,继电器线圈两端没有电位差,继电器衔铁释放,同时状态指示的发光二极管也熄灭,继电器的常开触点释放,相当于开关断开。注:在三极管截止的瞬间,由于线圈中的电流不能突变为零,继电器线圈两端会产生一个较高电压的感应电动势,线圈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则可以通过二极管IN4148释放,从而保护了三极管免被击穿,也消除了感应电动势对其他电路的干扰,这就是二极管D1的保护作用。 二、继电器驱动程序 下面给出了一个简单的继电器控制实验源程序,控制继电器不停地吸合、释放动作,程序很简单。 图 2 注: 上面图中所示,CN2的1、2、3为继电器输出接线端子,其中1接到继电器的常开接点,2接到继电器的动接点,3接到继电器的常闭接点。当继电器吸合的时候,1-2将接通,相当于开关闭合。因此我们就可以在端子1-2上接线来控制其他电路了。 程序流程图 继电器控制ASM 源程序: ORG 0000H AJMP START ;跳转到初始化程序 ORG 0033H START: MOV SP,#50H ;SP 初始化 MOV P3,#0FFH ;端口初始化 MAIN: CLR P3.6 ;P3.6输出低电平,继电器吸合 ACALL DELAY ;延时保持一段时间 SETB P3.6 ;P3.6输出高电平,继电器释放 ACALL DELAY ;延时保持一段时间 AJMP MAIN ;返回重复循环 DELAY: MOV R1,#20 ;延时子程序 Y1: MOV R2,#100 Y2: MOV R3,#228 DJNZ R3,$ DJNZ R2,Y2 DJNZ R1,Y1 RET ;延时子程序返回

单片机控制继电器光耦实际应用

有源光耦固态继电器 有源光耦固态继电器是一种控制端不需加电信号的固态继电器 产品介绍 有源光耦固态继电器是一种控制端不需加电信号的固态继电器,它由无触点功率可控硅,电源平衡功耗驱动部件(驱动功率<50微瓦>)等组成。本产品性能优良、结构精巧。可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矿井、消防、船舶、医疗、家电、电力及军事等易燃易爆、潮湿及需电气安全隔离等场所。用于本质安全型防爆电气系统,耐潮耐腐蚀电气系统及电气安全隔离等电气系统中,作电气控制、负载控制及温度控制及安全隔离开关用,可达到简化系统结构,保障和提高系统安全的目标。产品经国家级仪器仪表防爆安全监督检查站鉴定合格。防爆合格证号GYBO1249。 主要技术参数 BJ-40-1单相(220V)、BJ-40-2三相(380V)。 负载电流(A)20 尺寸、单相——长、宽、高(95×52×39 )三相——100×94×39 防爆标志: Exm(ia)II CT4 产品特点: 1、输入端不需外加电信号直接采用电气隔离 微功率耗驱动开关(驱动功率小于50微 瓦)及其它开关元件可控硅输出大功率负 载。因此可简化电路系统设计使用简便。 2、输入端具有极低的工作电压和电流,因此 安全性能好,可用于特殊场合。 3、具有极高的控制灵敏度及功率增益 (>500db)。 4、由于有源光耦固态继电器采用可控硅,集成模块,无触电功率开关,因此寿命长、噪 音低、工作可靠。 单片机通过光耦控制继电器,单片机与继电器分开供电,是否将地也分开? 悬赏分:100 | 解决时间:2009-6-11 23:04 | 提问者:TINY_24 单片机通过光耦控制继电器,

继电器单独供电去控制电磁阀。是否将单片机电源的地线与继电器供电电源的地线要分开?电磁阀对单片机的电源有干扰,电磁阀工作是否有磁场干扰?主要是电源的干扰吗?? 最佳答案如果是隔离的话,那么两者的地需要隔离,也即各自的地是独立的,如果共地了,那么就失去了光耦隔离的意义,也就是说,只地是相连的,那么不需要用光耦了,直接用三极管驱动继电器即可。继电器继开时,电磁阀将产生较大的电磁干扰,这可以在单片机的电源引脚及继电器的供电引脚串接电感或在穿心电感能有效抑制干扰,对小功率电磁阀不需要光耦隔离,如果电磁阀的功率大的话,如500W以上,那么需要考虑用光耦隔离,同时要注意各线的走向,并串电感或穿心磁珠。 单片机控制继电器为什么需要先接一个光耦?哪位高手能具体解释下,谢谢 悬赏分:15 | 解决时间:2009-5-13 16:35 | 提问者:slguangguang 最佳答案光耦是用来隔离的。 就是说用光耦后,单片机的电路信号与光耦另一边的信号可以完全隔离。 好处:继电器在开关过程产生的高压不会影响单片机,一般用在控制高压的电路或者继电器电感比较大的情况下。 1楼主贴:单片机控制继电器/光耦实际应用(本博原创)[精华]文章发表于:2010-07-22 15:36 注:此程序是本博原创程序,不过之前已经在一些技术论坛上提前上映了。 以下程序和电路是在菁远科技JY-100B单片机开发板上试验的。此开发板详细信息将会在本博详细登出。欢迎大家咨询,咨询QQ:1462382752 (此开发板功能强大,价格低廉) JY-100B 51/AVR开发板包括AD、DA、继电器、光耦/、电机、18B20等常用接口,具体可以登陆淘宝店铺查看 继电器原理及实验程序 作者:张工

单片机控制继电器3页

用单片机控制继电器 首先看看继电器的驱动 这是典型的继电器驱动电路图,这样的图在网络上随处可以搜到,并且标准教科书上一般也是这样的电路图. 单片机是一个弱电器件,一般情况下它们大都工作在5V甚至更低.驱动电流在mA级以下.而要把它用于一些大功率场合,比如控制电动机,显然是不行的.所以,就要有一个环节来衔接,这个环节就是所谓的"功率驱动".继电器驱动就是一个典型的、简单的功率驱动环节.在这里,继电器驱动含有两个意思:一是对继电器进行驱动,因为继电器本身对于单片机来说就是一个功率器件;还有就是继电器去驱动其他负载,比如继电器可以驱动中间继电器,可以直接驱动接触器,所以,继电器驱动就是单片机与其他大功率负载接口.这个很重要,因为,一直让我们的电气工程师(我指的是那些没有学习过相应的电子技术的)感到迷惑不解的是:一个小小的芯片,怎么会有如此强大的威力来控制像电动机这样强大的东 西? 怎么样理解这个电路图? 要理解这个电路,其实也比较容易.那么请您按照我的思路 来,应该没有问题: 首先的,里面的三极管很重要.三极管是电子电路里很重要

的一个元件.怎么样理解三极管呢? 简单的来说三极管有两个作用一个是放大作用,一个是开关作用.(严格来讲开关作用是放大作用的极限情况,不过没关系,把两者分开,更便于理解它的工作原理).在这里,我们只了解它跟本电路有关的开关作用. 首先把三极管想成一个水龙头. 上面的Vcc就是水池,继电器是一个水轮机,下面的GND是比水池低的任何一点.刚才说过,三极管就是水龙头,它的把手 就是那个带有电阻的引脚. 现在,单片机的某一个需要控制这个继电器电路的输出引脚就是一只"手",当单片机的这个引脚输出低电平的时候,就像"手"在打开三极管"水龙头",水就从上往下流,继电器"水轮机"就开始转起来了.反之,如果是输出高电平,"手"就开始关"水龙头",继电器"水轮机"因为没有水流下来,就会停 止. 这就是三极管的开关作用. 简单的理解和记忆就是:三极管是一个开关器件,其实你真的可以将它看成是一个开关,只不过它不是用手来控制,而是用电压(电流)来控制的,因此,三极管有些时候也被称做 电子开关(与机械开关相区别).

单片机电路图详解

单片机:交通灯课程设计(一)(2007-04-21 13:28:54) 目录 摘要--------------------------------------------------------- 1 1.概述 -------------------------------------------------------- 2 2.硬件设计----------------------------------------------------- 3 2.1单片机及其外围--------------------------------------------3 2.1.1单片机的选择-----------------------------------------3 2.1.2单片机的特点及其应用范围----------------------------- 3 2.1.3存储器的扩展----------------------------------------- 4 2.1.4内存的扩展------------------------------------------- 6 2.1.5MCS-52的I/O接口扩展--------------------------------- 8 2.2电路部分--------------------------------------------------11 2.2.1元器件选用-------------------------------------------11 2.2.2电路完成功能-----------------------------------------13 3.软件设计------------------------------------------------------15 3.1软件概述-------------------------------------------------15 3.2汇编语言指令说明-----------------------------------------16 3.3定时/计数器的原理----------------------------------------16 3.3.1定时/计数器的概述-----------------------------------16 3.3.2 8255A片选及各端口地址-------------------------------18 3.3.3信号控制码------------------------------------------18 3.3.4工作方式寄存器--------------------------------------19 3.3.5定时/计数器初值及定时器T0的工作方式----------------20

51单片机控制继电器

(51单片机系列)用单片机控制继电器 2008-01-13 22:10 首先看看继电器的驱动 这是典型的继电器驱动电路图,这样的图在网络上随处可以搜到,并且标准教科书上一般也是这样的电路图 为什么要明白这个图的原理? 单片机是一个弱电器件,一般情况下它们大都工作在5V甚至更低.驱动电流在mA 级以下.而要把它用于一些大功率场合,比如控制电动机,显然是不行的.所以,就要有一个环节来衔接,这个环节就是所谓的"功率驱动".继电器驱动就是一个典型的、简单的功率驱动环节.在这里,继电器驱动含有两个意思:一是对继电器进行驱动,因为继电器本身对于单片机来说就是一个功率器件;还有就是继电器去驱动其他负载,比如继电器可以驱动中间继电器,可以直接驱动接触器,所以,继电器驱动就是单片机与其他大功率负载接口.这个很重要,因为,一直让我们的电气工程师(我指的是那些没有学习过相应的电子技术的)感到迷惑不解的是:一个小小的芯片,怎么会有如此强大的威力来控制像电动机这样强大的东西? 怎么样理解这个电路图? 要理解这个电路,其实也比较容易.那么请您按照我的思路来,应该没有问题: 首先的,里面的三极管很重要.三极管是电子电路里很重要的一个元件.怎么样理解三极管呢? 简单的来说三极管有两个作用一个是放大作用,一个是开关作用.(严格来讲开关作用是放大作用的极限情况,不过没关系,把两者分开,更便于理解它的工作原理).在这里,我们只了解它跟本电路有关的开关作用. 首先把三极管想成一个水龙头.

上面的Vcc就是水池,继电器是一个水轮机,下面的GND是比水池低的任何一点.刚才说过,三极管就是水龙头,它的把手就是那个带有电阻的引脚. 现在,单片机的某一个需要控制这个继电器电路的输出引脚就是一只"手",当单片机的这个引脚输出低电平的时候,就像"手"在打开三极管"水龙头",水就从上往下流,继电器"水轮机"就开始转起来了.反之,如果是输出高电平,"手"就开始关"水龙头",继电器"水轮机"因为没有水流下来,就会停止. 这就是三极管的开关作用. 简单的理解和记忆就是:三极管是一个开关器件,其实你真的可以将它看成是一个开关,只不过它不是用手来控制,而是用电压(电流)来控制的,因此,三极管有些时候也被称做电子开关(与机械开关相区别). 图上还有一个东西,是保护二极管,如果不需要深入理解的话,你大可不必追就为什么有它存在,但是一定得记住,只要是用三极管驱动继电器的场合,一般都有它的存在.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它的接法:并联在继电器两端阴极一定是接Vcc 【电子制作实验室--转】 https://www.360docs.net/doc/719451912.html,/DJS.htm 这里我们先要安装好51试验板上的两个轻触按钮开关,我们采用的是 独立式按钮开关,也就是说将开关直接连接到电源的地和单片机的对应 引脚之间,这里K1接到单片机的P3.6引脚,K2接到P3.7。正常情况 下单片机的P3.6、P3.7都被程序初始化时置“1” 当有按键按下时对 应的单片机引脚被按钮开关下拉为“0”,这种方法比较直观,而且比

基于单片机的继电器控制..

目录 0 前言 (1) 1 总体方案设计 (1) 2 硬件电路设计 (2) 2.1单片机系统 (2) 2.1.1 晶振时钟电路 (2) 2.1.2 复位电路 (3) 2.2电流驱动系统 (3) 2.3发光二极管演示系统 (5) 2.4独立键盘系统 (5) 3 软件设计 (6) 3.1软件执行过程 (6) 3.2子程序模块 (6) 4 调试分析 (8) 5 结论及进一步设想 (9) 参考文献 (9) 课设体会 (10) 附录1 电路原理图 (11) 附录2 程序清单 (12)

基于单片机的继电器控制系统设计 胡启洋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学院 摘要: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单片机的继电器控制系统,由单片机、继电器、驱动电路、发光二极管、独立键盘等部分组成,主要使用了单片机开发板上STC公司生产的89C54RD+型号单片机及其最小系统、ULN2003A达林顿管驱动芯片、JQC-3F-05VDC-1ZS 型号继电器、四个发光二极管,运用定时器精准定时对继电器开关进行控制,并在继电器输出端使用发光二极管显示。在以上基础上,实现了8路继电器的循环控制功能。 关键词:单片机;继电器;驱动电路。 0 前言 继电器是当输入量(如电压、电流、温度等)达到规定值时,使被控制的输出电路导通或断开的电器。它可分为电气量(如电流、电压、频率、功率等)继电器及非电气量(如温度、压力、速度等)继电器两大类。继电器具有动作快、工作稳定、使用寿命长、体积小等优点。广泛应用于电力保护、自动化、运动、遥控、测量和通信等装置中。 继电器是一种电子控制器件,它具有控制系统(又称输入回路)和被控制系统(又称输出回路),通常应用于自动控制电路中,它实际上是用较小的电流去控制较大电流的一种“自动开关”。故在电路中起着自动调节、安全保护、转换电路等。 电磁继电器一般由铁芯、线圈、衔铁、触点簧片等组成的。只要在线圈两端加上一定的电压,线圈中就会流过一定的电流,从而产生电磁效应,衔铁就会在电磁力吸合的作用下克服返回弹簧的拉力吸向铁芯,从而带动衔铁的动触点与静触点(常开触点)吸合。当线圈断电后,电磁的吸力也随之消失,衔铁就会在弹簧的反作用下返回原来的位置,使动触点与原来的静触点(常闭触点)吸合。这样吸合、释放,可以这样来区分:继电器线圈为通电时处于断开状态的静触点,成为“常开触点”;处于接通状态的静触点称为“常闭触点”。 1 总体方案设计 针对本课题的设计任务,进行分析得到:本次设计通过单片机I/O口输出高低电平控制继电器的输入端,采用ULN2003A型号的达林顿管驱动芯片加大输入电流,使用内部定时器中断进行精准计时,实现继电器通断时间分别为1秒、2秒的精准控制,并实现通过继电器进行八路发光二级管循环1秒的控制。 该继电器控制系统的设计,在总体上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组成:1.单片机及其最小系统电路,为了使单片机正常工作,需要加入晶振电路,为了使单片机方便使用,需要

用单片机驱动电磁式继电器的方法

在各种自动控制设备中,都存在一个低压的自动控制电路与高压电气电路的互相连接问题,一方面要使低压的电子电路的控制信号能够控制高压电气电路的执行元件,如电动机、电磁铁、电灯等;另一方面又要为电子线路的电气电路提供良好的电隔离,以保护电子电路和人身的安全,电磁式继电器便能完成这一桥梁作用。 电磁继电器是在在输入电路电流的作用下,由机械部件的相对运动产生预定响应的一种继电器。 它包括直流电磁继电器、交流电磁继电器、磁保持继电器、极化继电器、舌簧继电器,节能功率继电器。 (1)直流电磁继电器:输入电路中的控制电流为直流的电磁继电器。 (2)交流电磁继电器:输入电路中的控制电流为交流的电磁继电器。 (3)磁保持继电器:将磁钢引入磁回路,继电器线圈断电后,继电器的衔铁仍能保持在线圈通电时的状态,具有两个稳定状态。 (4)极化继电器:状态改变取决于输入激励量极性的一种直流继电器。 (5)舌簧继电器:利用密封在管,具有触点簧片和衔铁磁路双重作用的舌簧的动作来开、闭或转换线路的继电器。 (6)节能功率继电器:输入电路中的控制电流为交流的电磁继电器,但它的电流大(一般30-100A),体积小, 节电功能. 电磁式继电器一般由控制线圈、铁芯、衔铁、触点簧片等组成,控制线圈和接点组之间是相互绝缘的,因此,能够为控制电路起到良好的电气隔离作用。当我们在继电器的线圈两头加上其线圈的额定的电压时,线圈中就会流过一定的电流,从而产生电磁效应,衔铁就会在电磁力吸引的作用下克服返回弹簧的拉力吸向铁芯,从而带动衔铁的动触点与静触点(常开触点)吸合。当线圈断电后,电磁的吸力也随之消失,衔铁就会在弹簧的反作用力返回原来的位置,使动触点与原来的静触点(常闭触点)吸合。这样吸合、释放,从而达到了在电路中的接通、切断的开关目的。 下面是一个小型信号继电器HK4100F-DC5V-SH的实物照片和主要技术参数。。。 HK4100F电磁继电器主要技术参数: 触点参数: 触点形式:1C(SPDT) 触点负载: 3A 220V AC/30V DC 阻抗:≤100mΩ 额定电流: 3A 电气寿命:≥10万次 机械寿命:≥1000万次 线圈参数: 阻值(士10%):120Ω 线圈功耗:0.2W

单片机控制继电器

题目是通过单片机来控制继电器从而达到通断电的效果,通过DC12V电压或者DC5V电压来控制AC220V的通断。然后达到的效果是类似5s通5s断,之后每1s累加一次,即下一次6s通5s断,再下一次7s通,5s断...... 直至40s通,5s断,持续循环这样的 附有我画的一部分原理图,因为刚接触,想知道一个继电器能实现吗?然后就是通过c语言编程实现功能呢还是需要怎么搞原理图 bit flag_one=0; //第一次工作标记 uchar num1s=0; //1s计数器 uchar n=5; //总秒数计数器 void mast() //主控 { if(flag_one==0) //如果第一次工作标记为0 这里是你要求的第一次5s开5s关 { jk=1; //继电器吸合 num1s=0; //延时5s while(num1s

jk=0; //继电器关闭 num1s=0; //延时5s 你要求开时间每次+1S 关时间不变while(n<5); //刚才没看见你最后一句话没写这段 if(n==40) //判断总次数如果总次数是40 { flag_one=0; //第一次工作标记清零 n=5; //总秒数计数器置5 } } void Server_Time0() interrupt 1 //定时器服务程序 { TH0 = xx; //重装定时初值1s TL0 = xx; //重装定时初值1s num1s++; //1s计数器自加 } void main() { Init_Time(); //定时器初始化没给你写基础程序了 while(1) { mast(); //调用主控程序 } }

单片机控制继电器实现开关状态显示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单片机最小应用系统 设 计 报 告 指导老师:吴兆华 学生:王竣民

机电工程学院 单片机最小应用系统设计报告 目录 一、设计题目 (3) 二、设计容与要求 (3) 三、设计目的意义 (3) 四、系统硬件电路图 (3) 五、程序流程图与源程序 (5) 5.1流程图 (5) 5.2源程序 (5) 5.2.1程序设计思想 (5) 5.2.2源程序清单 (5) 六、系统功能分析与说明 (7) 6.1系统主要组成部分 (7) 6.1.1 单片机最小系统部分 (7) 6.1.2 可编程的并行接口芯片8255A (8) 6.1.3 输入输出部分 (8) 6.2 可编程的并行接口8255A接口电路部分 (9) 6.2.1 8255A的引脚 (9) 6.2.2 8255A的部结构 (10) 6.2.3 8255A的工作方式 (11) 6.2.4 8255A的控制字 (13) 6.3 开关状态的读入与显示部分 (15) 6.4 指示灯显示部分 (15) 6.5 电路板的制作 (16) 6.5.1 PCB图的制作 (16) 6.5.2 电路板的腐蚀、钻孔和元器件的焊接 (17) 6.6 系统连线说明分析 (17) 七、设计体会 (18) 八、参考文献 (19)

一、设计题目 可编程的并行接口芯片8255A控制继电器实现开关状态显示控制。采用AT89S51单片机读取外部(8255的A口)的开关信号并将相应的信号通过8255的B口用LED 显示出来端口。 二、设计容与要求 用8051单片机和8255读取开关状态并显示开关状态。用8255的A口接8个开关,B口接8个发光二极管,读取开关状态后,将状态通过8个发光二极管显示出来。 三、设计目的意义 1、掌握单片机扩展外部数据存储器的方法。 2、掌握可编程的并行接口芯片8255A与单片机的硬件接口电路、8255A部结构及其编程方法。 3、掌握单片机的最小系统的设计。 4、掌握电路板的设计与制作。。 5、了解程序编写与调试的方法和技巧。 6、综合掌握所学的单片机指令系统和硬件接口电路知识,进行简单的最小系统开发。 四、系统硬件电路图 系统硬件图(图1)包括单片机最小系统(复位电路、晶振电路和相关的控制信号)、外部扩展芯片8255A部分、外电路接通显示部分、及电源显示部分。 设计硬件电路图时,其基本思想:先通过万能板搭建试验平台,将编好的程序下载到51中,等可以达到预期要求后,最后在PROTEL中设计原理图与PCB,做出电路板。

单片机控制继电器实验

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加入收藏|首 页 |热销产品 |单片机轻松入门 |下载中心 |技术文章 |P r o t e l专区 |电子制作 |购物指南 |淘宝网店| 您现在位于:电子驿站 → 单片机轻松入门

手把手教你学单片机 单片机控制继电器实验 下面是一个小型信号继电器H H K4100F电磁继电器 品 牌 :汇科(H U I K E) 型 号 : H K4100F-D C5V-S H 外形尺寸(m m): 10.5*15.5*11.8m m(W* 重 量 : 3.5g 产 地: 中国宁波 一、继电器驱动原理 增强型单片机实验板上H K4100F继电器驱动电路原理图,三极管T 电器线圈的一端,线圈的另一端接到+5V电源V C C上;继电器线圈两端并接一个二极管I 反向电动势,防止反向电势击穿三极管T5及干扰其他电路;R 点亮,这样就可以直观的看到继电器状态了。 H K4100F电磁继电器驱动原理图 图 2 上面图中所示,C N2的1、2、3为继电器输出接线端子,其中1接到继电 器的常开接点,2接到继电器的动接点,3接到继电器的常闭接点。当继 电器吸合的时候,1-2将接通,相当于开关闭合。因此我们就可以在端 子1-2上接线来控制其他电路了。 引脚输出低电平时,三极管T5饱和导通,+5V电源加到继电器线圈两端,继电器吸合,同时状态指示的发光二极管也点亮,继电器的常开触点闭合,相当于开关闭合。 引脚输出高电平时,三极管T5截止,继电器线圈两端没有电位差,继电器衔铁释放,同时状态指示的发光二极管也熄灭,继电器的常开触点释放,相当于开关断开。注:在三极管截止的瞬间,由于线圈中的电流不能突变为零,继电器线圈两端会产生一个较高电压的感应电动势,线圈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则可以通过二极管I N4148释放,从而保护了三极管免被击穿,也消除了感应电动势对其他电路的干扰,这就是二极管D1的保护作用。 下面给出了一个简单的继电器控制实验源程序,控制继电器不停地吸合、释放动作,程序很简单。 程序流程图继电器控制A S M源程序: O R G0000H A J M P S T A R T;跳转到初始化程序

动手用单片机控制 V继电器

用单片机控制继电器 这里继电器由相应的S8050三极管来驱动,开机时,单片机初始化后的为高电平,+5伏电源通过电阻使三极管导通,所以开机后继电器始终处于吸合状态,如果我们在程序中给单片机一条:CLR 或者CLR 的指令的话,相应三极管的基极就会被拉低到零伏左右,使相应的三极管截至,继电器就会断电释放,每个继电器都有一个常开转常闭的接点,便于在其他电路中使用,继电器线圈两端反相并联的二极管是起到吸收反向电动势的功能,保护相应的驱动三极管.

51单片机驱动继电器电路 1.基本电路如右图。 2.单片机的IO口输出电流很小4到20mA,所以要用三极管放大来 驱动继电器。 主要技术参数 1.触点参数: 2.触点形式:1C(SPDT) 3.触点负载:3A 220V AC/30V DC 4.阻抗:≤100mΩ 5.额定电流:3A 6.电气寿命:≥10万次 7.机械寿命:≥1000万次 8.线圈参数: 9.阻值(士10%):120Ω 10.线圈功耗: 11.额定电压:DC 5V 12.吸合电压:DC 13.释放电压:DC 14.工作温度:-25℃~+70℃ 15.绝缘电阻:≥100MΩ型号: HK4100F-DC5V-SH 16.线圈与触点间耐压:4000V AC/1分钟 17.触点与触点间耐压:750V AC/1分钟 继电器工作吸合电流为5V=40mA或5V/120Ω≈40mA。 三极管基极电流:继电器的吸合电流/放大倍数=基极电流(40mA/100 =4mA),为工作稳定,实际基极电流应为计算值的2倍以上。 基极电阻:()/基极电流=电阻值8mA =Ω)。 这里单片机IO口输出高电平触发三极管导通。经过以上的分析计算得出:三极管可用极性是NPN 的9014或8050,电阻选 AT89S52 每个单个的引脚,输出低电平的时候,允许外部电路,向引脚灌入的最大电流为?10?mA;?每个?8?位的接口(P1、P2?以及?P3),允许向引脚灌入的总电流最大为?15?mA,而?P0?的能力强一些,允许向引脚灌入的最大总电流为?26?mA;?全部的四个接口所允许的灌电流之和,最大为?71?mA。? 而当这些引脚“输出高电平”的时候,单片机的“拉电流”能力呢??可以说是太差了,竟然不到?1?mA。? 结论就是:单片机输出低电平的时候,驱动能力尚可,而输出高电平的时候,就没有输出电流的能力。

基于单片机的继电器控制

基于单片机的继电器控制 一、实验目的掌握用继电器控制的基本方法和编程。二、实验内容1、实 验原理图: 2、实验内容利用P1 口输出高低电平,控制继电器的开合,以实现对外部 装置的控制。3、预备知识现代自动化控制设备都存在一个电子与电气电路的 互相联结问题,一方面要使电子电路的控制信号能够控制电气电路的执行元件(电动机、电磁铁、电灯等),另一方面又要为电子电路和电气电路提供良好的 电隔离,以保护电子电路和人身的安全,电子继电器便能完成这一桥梁作用。 本实验采用JZC23F 型继电器,其控制电压为5V。继电器电路中一般要在继电 器的线圈两头加一个二极管以吸收继电器线圈断电时产生的反电势,防止干扰。 三、程序程序清单:ORG 0C60HSTART: SETB P1.0 LCALL DELAY CLR P1.0 LCALL DELAY SJMP STARTDELAY: MOV R7,#0FFHDELAY1: MOV R6,#0FFHDELAY2: DJNZ R6,DELAY2 DJNZ R7,DELAY1 RET END 四、实验步骤1、在EXIC1 上插上07 芯片。2、把8031 的P1.0 插孔接到07 芯片的第一脚,07 芯片的第二脚接JIN 端,继电器的JZ(中心轴头)接GND,JK 常开开 关接L1,JB 常闭开关接L2。3、编制程序,使P1.0 电平变化,低电平时继电器吸合,常开触点接上L1 点亮,L2 熄灭,高电平时继电器不工作,常闭触点 闭合,L1 熄灭,L2 点亮。4、在P 状态下,从起始地址0C60H 开始连续运行 程序,L1、L2 交替亮灭。 tips:感谢大家的阅读,本文由我司收集整编。仅供参阅!

单片机光耦继电器驱动电路

单片机光耦继电器驱动电路 大部分电路转载于网络 用PNP管驱动继电器电路分析与验证 : 元件参数三极管:9012 继电器:DC12V,66.7mA,180Ω。 电路一:不好 有不少的设计采用这样的电路来驱动继电器,虽然同样能工作,但实际上这样做是不合理的,经过细致分析后会发现Q1根本就不能完全饱合的。 估且我们不算R1的阻值为多大,假设我们现在使Q1基极电流最大,取R1=0;当控制信号电压为0时,Q1eb极的电压为0.7V,同样ec极电压也为0.7V,而9012的管子在完全饱合的情况下ec极电压应为0.2V。很显然该管工作在非完全饱合状态;继电器上最大限度也只能获得11.3V的电压。 要想管子完全饱合,基极电流要足够大,那么基极需要电压为-0.7V以下。

电路二:好 再来看看该电路 当控制端电压为0时,Q1基极电压为(12-0.7=11.3V),改变R1的大小便可改变基极电流,当基极电流足够大时,三极管饱合。 为了验证以上的分析,我们搭了一个电路,R1取4.7K,此时基极电流为2.4ma,测得Q1ec电压为0.2V,继电器两端电压为11.8V。 注意:R1的取值不能太小,要保证基极电流在安全范围,也不能太大,要保证三极管能完全饱合,这个可以通过电压和电阻算出来。 第一种电路能工作,那是因为继电器有较宽的电压范围,有时它欠电压也能勉强工作,但状况是不稳定的,因此我们在设计时不建议采用这种方式。 正确的电路应该是电路二,正确的连接方式,大小合适的基极电阻才能保证设计的合理和稳定性。 最后注明一下,本次实验采用的12V继电器,因此该电路的控制极不能直接用单片机IO口驱动,否则会关不断。若选用5V继电器则可以,原理同上一样。

基于单片机的简易电子琴电路设计说明

单片机课程设计任务书 题目: 基于单片机的简易电子琴电路设计 初始条件: 简易电子琴一般具有弹奏一个自然大调7声音阶的功能。本课程设计,要求用AT89C51等系列芯片实现控制功能,利用按键实现音符和音调的输入;两位的数码管进行被操作的按键显示;用LM386放大电路实现低音频功率放大;最后用蜂鸣器进行播放“送别”。 要求完成的主要任务: 1.设计任务 根据已知条件,设计并制作一个简易电子琴。 2.设计要求 (1)基本要求: ①具备7个按键,能够分别较准确地弹奏出1~7八个音符。 ②选择电路方案,完成对确定方案电路的设计。计算电路元件参数与元件选择、并画出总体电路原理图,阐述基本原理。用EWB或MULTISIM软件完成仿真,之后制作出相应实物,并按规定格式写出课程设计报告书。 (2)扩展要求:(在完成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学有余力的同学可完成) ①能够弹奏出至少21个音符(三个音阶)。 ②能够较便捷地完成音阶的升降。(用另外三个按键开关实现正常、升8度和降8度的切换)。 时间安排: 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

基于单片机的简易电子琴控制系统设计 摘要 目的: 本设计主要研究基于AT89C52单片机的简易电子琴设计。 方法: 它是以单片机作为主控核心,设置键盘、蜂鸣器等外围器件;另外还用到一些简单 器件如:两位数码管,和NPN型三极管及电阻等。利用按键实现音符和音调的输入;两 位的数码管进行被操作的按键显示;用NPN型三极管8550实现低音频功率放大;最后用 蜂鸣器进行播放“送别”。 结果: 本设计硬件部分主要由最小系统,按键系统模块、数码管显示模块和蜂鸣器模块组成。其软件部分主要有主程序模块、定时中断程序、定时计数程序、显示程序。 (1)最小系统:它是单片机应用系统的设计基础。它包括单片机的选择、时钟系统设计、复位电路设计、简单的I/O口扩展、掉电保护等。 (2)按键系统模块:本设计采用10个按键,其中7个按键用来显示7个音调,其它3个按键可以进行高低中音的切换,并自动播放已存歌曲。 (3)数码管显示模块:SM420562段选端接在单片机的P0口,两个位选端分别接在P2^0和P2^1。 (4)蜂鸣器模块:此电子琴发音电路是通过三极管驱动蜂鸣器发音,经过上拉电阻提高驱动能力。 结论: 本次设计首先对单片机设计简易电子琴仔细分析,接着制作硬件电路和编写软件的程序,最后进行软硬件的调试运行。并且从原理图,主要芯片,各模块的原理和各个模块的程序调试来阐述。利用单片机产生不同频率来获得我们要求的音阶,实现高、中、低共21个音符的发音和显示和音乐播放时的控制显示,并且能自动播放程序中编排的音乐。系统运行稳定,其优点是硬件电路简单,软件功能完善,控制系统可靠,性价比高等,具有一定的使用和参考价值。 关键词:单片机定时中断蜂鸣器数码管 c语言编程

单片机硬件电路设计

单片机应用设计

概述 单片机是一种大规模的具有计算机基本功能的单片 单片机是一种大规模的具有计算机基本功能的单片集成电路。可以与少量外围电路构成一个小而完善的计算机系统。芯片内置和外围的电路能在软件的控制下准确、迅速、高效地完成程序设计者事先规定的任务。 单片机具有体积小、功耗低、控制功能强、扩 单片机具有体积小、功耗低、控制功能强、扩展灵活、使用方便等优点,广泛应用于仪器仪表、家用电器、医用设备、航空航天、通信产品、智能玩具、汽车电子、专用设备的智能化管理及过程控制等领域。 制等领域。

单片机类型 集中指令集(CISC)和精简指令集(RISC)–采用CISC结构的单片机数据线和指令线分时复 用,即所谓冯.诺伊曼结构。它的指令丰富,功 能较强,但取指令和取数据不能同时进行,速度 受限,价格亦高。 –采用RISC结构的单片机,数据线和指令线分离 ,即所谓哈佛结构。这使得取指令和取数据可同 时进行,且由于一般指令线宽于数据线,使其指 令较同类CISC单片机指令包含更多的处理信息 ,执行效率更高,速度亦更快。同时,这种单片 机指令多为单字节,程序存储器的空间利用率大 大提高,有利于实现超小型化。

常用的几个系列单片机 MCS-51及其兼容系列: –英特尔公司的MCS-51系列单片机是目前应 用最广泛的8位单片机之一,并且ATMEL、 PHILIPS、ADI、MAXIM、LG、 SIEMENS等公司都有其兼容型号的芯片。 这个系列的单片机具有运算与寻址能力强, 存储空间大,片内集成外设丰富,功耗低等 优点,其中大部分兼容芯片都含有片内 FLASH程序存储器,价格便宜。适合应用于 仪器仪表、测控系统、嵌入系统等开发。

基于单片机电压采集电路设计

基于单片机电压采集电 路设计 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1 引言 数据采集是分析模拟信号量数据的有效方法。而实时显示数据是自动化检测系统的现实需求。在测试空空导弹导引头的过程中,导引头的响应信号包括内部二次信号和模拟量电压信号。检测过程中要求检测系统实时显示导引头的工作状态,显示二次电源和模拟量响应电压信号,判断导引头性能,同时保证在非常情况下人为对导引头做出应急处理,保护导引头。对于模拟量电压信号,通常采用模数转换、事后数据标定的方法实现。根据现实需求,研制相应检测系统可作为导引头日常维护和修理的重要工具。这里介绍一种基于单片机和CPLD的实时数据采集显示系统设计方案。 2 系统构成 该系统中待采集显示电压信号共路,动态电压范围为-~+27 V。由于这些电压信号变化频率较低,或者认为频率无变化,且检测系统只关心其电压值,所以在低采样率下就可满足系统要求。根据需求,系统设计的采样率即显示刷新速率在1.56 k/s以上。 采用单片机80C196KB和可编程逻辑器件78SLC为核心控制器,以80C196KB内部集成A/D转换器作为模数转换器实现16路电压信号的实时数据采集、显示、控制。该系统总体设计结构框图如图1所示。 整个系统主要由信号预处理、信号选通、单片机采集、双机以及数据处理显示等构成。其中,信号选通模块由CPLD和多路模拟选择器组成。 3 系统硬件电路设计 3.1 信号预处理电路 由于待采集电压信号输入动态范围较宽,且极性各异,对于单片机A/D转换器来说,需要调理到能够采集的电压范围闱0~5 V,所以要统一调理采集信号,如图2所示。 图2中运放和1556均采用双电压供电,以提高动态信号输入范围;均采用精度为0.1%的精密型金属膜电阻,以提高电压转换精度。

单片机控制继电器电路

毕业论文 题目:单片机制作控制继电器的电路 目录 毕业论文 引言 (1) 摘要 (2) 第1章、硬件部分结构功能简介: (2) 1.1单片机介绍 (3) 1.2 AT89S51单片机的主要性能参数和主要引脚 (3) 1.3、继电器介绍 (6) 第2章、原理图 (7) 第3章、系统设计预期目标: (9) 第4章、工作原理: (9) 第5章、下面是我总结的制板“八步走” (10) 第6章、制板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11) 第7章、本设计的C语言程序: (11) 第8章、总结 (13) 第9章、答谢词 (14) 参考文献 (14)

引言 现代自动控制设备中,都存在一个电子电路一电气电路的互相连接问题,一方面要是电子电路的控制信号能够控制电器电路的执行元件(电动机、电磁铁、电灯等),另一方面又要为电子线路的电器电路提供良好的电隔离,以保护电子电路和人身的安全。电子继电器便能起到这一桥梁作用。 如何设计一种投资少,简单易行,仅仅只是在现在的设备基础之上稍加改造,又能从根本上解决对继电器的控制问题的电路呢? 摘要 本实验基于AT89S51所设计的,通过单片机的P2.0和P2.1引脚输出低(高)电平时,三极管Q1和Q2饱和导通(截止),+5V电源加到继电器线圈两端,继电器吸合(释放),同时状态指示灯发光二极管也点亮(熄灭),继电器的常开触点闭合(释放),相当于开关闭合(断开)。 关键词:AT89S51 HK4100F电磁继电器 是为了探索以若空强的道路,我们的课题选定为单片机控制电动机正反转的设计题目。下面跟我一起来探索吧!

题目:单片机制作控制继电器的电路 第1章、硬件部分结构功能简介: 用单片机控制与三极管相连的I/O口的输出电平,接通或关闭相应的三极管,达到使继电器吸合或断开。从而起到以弱控强的目的。 1.1单片机介绍 将为处理器(CPU)、存储器、I/O接口电路和相应的实时控制器件集成在一块芯片上的单片机微型计算机,简称单片机,特别适用于控制领域,故又称为微控制器。因此,单片机只需要和适当的软件与外部设备相组合,便可成为一个单片机控制系统。 单片机主控电路的主要元件是AT89S51单片机,其外形如下图(图1.1): AT89S51是低功耗,高性能CMOS8位单片机,片内含4Kbytes的可系编程的Flash 只读程序存储器,器件采用ATMEL公司的高密度、非易失性存储技术生产,兼容标准8051指令系统及引脚。它集Flash程序存储器既可在线编程(ISP)也可用传统方法进行编程及通用8位微处理器与单片芯片中,ATMEL公司的功能强大,低价位AT89S51单片机可为您提供许多高性能价比的应用场合,可灵活应用于各种控制领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