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兰竹菊四君子

梅兰竹菊四君子
梅兰竹菊四君子

经十一路小学三年级二班孔令涛

梅兰竹菊

梅兰竹菊四君子,分别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高洁、清逸、气节和淡泊的四种品格。

(一)梅(二)兰

雪舞长天彻地寒,千山素裹看冬残。群山涧壑自生来,撷取天灵紫气开。梅枝一碧迎风绽,俏若仙葩竞艳欢。质洁馨纯芳净雅,清芬一世落尘埃。

(三)菊(四)竹

九月东篱三径露,黄葩蕴秀叶枝稠。直视苍天傲暑寒,青枝绿叶簇高竿。无心竟与春风识,笑傲寒临叙暮秋。阳春破土身坚节,到朽身残节不残。

中国人对于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的称赞由来已久,自是达成共识。其幽芳逸致,风骨清高,不做媚世之态;涤人之秽肠而澄滢其神骨,致人胸襟风度品格趣味于高尚之品性,深博世人爱意。

关于梅兰竹菊的古诗词

卜算子·咏梅 朝代:近代 作者:毛泽东 原文: 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卜算子·咏梅 朝代:宋代 作者:陆游 原文: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梅花/ 梅 朝代:宋代 作者:王安石 原文: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墨梅 (7326人评分) 7.6 朝代:元代 作者:王冕 原文: 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流清气满乾坤。(版本一) 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雪梅·其一 (5470人评分) 8.1 朝代:宋代 作者:卢梅坡 原文: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清平乐·年年雪里 (1571人评分) 8.3 朝代:宋代 作者:李清照

原文: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白梅 (1319人评分) 8.3 朝代:元代 作者:王冕 原文: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早梅 (955人评分) 8.2 朝代:唐代 作者:张谓 原文: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村路一作:林村)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雪梅·其二 (873人评分) 8.2 朝代:宋代 作者:卢梅坡 原文: 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 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 山园小梅·其一 (821人评分) 8.3 朝代:宋代 作者:林逋 原文: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 梅花绝句·其一 (666人评分) 8.3 朝代:宋代 作者:陆游 原文: 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

《梅兰竹菊》四君子代表什么

《梅兰竹菊》四君子代表什么 我们中华民族的品质是什么,其实可以用四种植物代表我们品格,那就是梅兰竹菊四君子,四君子并非浪得虚名,确实各有它的特色,千百年来以其清雅淡泊的品质为人们所喜爱,成为一种人格品性的象征,梅花高洁傲岸、迎冬而开、美艳绝俗;兰花幽雅空灵、幽芳高洁;竹子虚心有节,节节高升;菊花冷眼清贞、清丽淡雅、不趋炎势,其傲霜斗雪的气节和清雅淡泊的品质为世人所喜爱,基于这种内在的品德之喻,“四君子”之称,也确实恰如其分了。今天,和风香堂特别推出“梅兰竹菊”代表作供香友们欣赏!首先,我们来说梅花。我们都知道梅花较耐寒,花开特别早,在早春即可怒放,它与松、竹一起被称为“岁寒三友”,雕刻家雕梅花,主要是因为它不畏严寒、经霜傲雪的独特个性。和风香堂分享新品【文莱沉水梅花挂件】。文莱---位于加里曼丹岛的北方,国土面积相当小,沉香产量极低。文莱沉香的基本香韵:甘醇凉甜,奶韵钻鼻,沁心纯透,韵味多端。创作灵感来源于宋代诗人王安石的“梅花”,寓意不断进取和不甘落后的精神,结油均匀饱满,细腻浮雕精湛。梅花雕刻活灵活现,重4.5克,长6.2cm宽2.1cm厚0.9cm 但是,要雕好梅花,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到的,雕梅师还必须有雕梅者的品格,有人称之为“梅气骨”,一种高尚的情操和洁身

自好的品格,正所谓:“雕梅须有梅气骨,人与梅花一样请。”其次,兰花,它寄托一种幽芳高洁的情操。如楚国诗人屈原就以“秋兰兮清清,绿叶兮紫茎,满堂兮美人”这样的诗句来咏兰。下面我们来欣赏这款【菩萨沉沉香-兰花挂件】。菩萨沉位于洞里萨湖边:沉香油脂均匀, 菩萨沉没有沉水件, 只有香气深浅之分, 花香清甜好闻, 上好的菩萨沉香油脂甚多,味道清淡,稍微有点细甜,但是越遇热味道越醇厚,迷人多变,行业内大家称之为小奇楠。雕功精湛,君子兰生动逼真,充满诗意。配绳采用随形与朱砂的巧妙搭配,简单中带点俏皮,绝对的焦点。重7.41克,长5.8cm宽2.2cm厚1cm 这款宝贝极其稀少,这是很多专业香道沉香收藏和爱好者,都必有的一款菩萨沉香,这是收藏极致的象征,可见菩萨沉香在收藏界和业界的地位。然后竹子,郑板桥曾写:“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兰竹图》以半幅面作一巨大的倾斜峭壁,有拔地顶天、横空出世之势。峭壁上有数丛幽兰和几株箭竹,同根并蒂,相参而生,在碧空迎风摇曳。《兰竹图》的布局十分严谨,画面石、兰、竹三者组织安排得完美和谐。以石为龙脉,把一丛丛分散的兰竹有机地统贯一气,显得既严整而又富于变化。三者不分主次,浑然天成。重46.47克,长14.3CM宽5.4cm。从竹子千姿百态的自

古文10篇 梅兰竹菊

论语十则 作者:孔子朝代:春秋 原文 第一到第九则为语录体,第十则为对话体。这里所编的十则分别选自《学而》、《为政》、《里仁》、《述而》、《泰伯》、《子罕》和《卫灵公》。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为政》) 5.子曰:“由,诲女(rǔ)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为政》)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xǐng)也。”(《里仁》)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hǎn)》)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第一则:学习方法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学而》) 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地去复习,不也很快乐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重点字词解释: (1)子:先生,指孔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现在山东曲阜)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 (2)学:孔子在这里所讲的“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乐、诗、书等传统文化典籍。 (3)时习:按时地去复习。在周秦时代,“时”字用作副词,意为“在一定的

关于梅兰竹菊的古诗词

关于梅兰竹菊的古诗词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卜算子·咏梅朝代:近代 作者:毛泽东 原文: 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卜算子·咏梅 朝代:宋代 作者: 原文: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梅花 / 梅 朝代:宋代 作者: 原文: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墨梅 (7326人评分)?7.6 朝代:元代

作者: 原文: 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流清气满乾坤。(版本一) 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雪梅·其一 (5470人评分)?8.1 朝代:宋代 作者: 原文: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清平乐·年年雪里 (1571人评分)?8.3 朝代:宋代 作者: 原文: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白梅 (1319人评分)?8.3

朝代:元代 作者: 原文: 冰雪林中着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早梅 (955人评分)?8.2 朝代:唐代 作者: 原文: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村路一作:林村)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雪梅·其二 (873人评分)?8.2 朝代:宋代 作者: 原文: 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 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 山园小梅·其一 (821人评分)?8.3 朝代:宋代

梅兰竹菊,四君子

梅m éi 兰l án 竹zh ú菊j ú 有诗云:梅兰竹菊,四君子 (一)梅 雪舞长天彻地寒, 千山素裹看冬残。 梅枝一碧迎风绽, 俏若仙葩竞艳欢。 (二)兰 群山涧壑自生来, 撷取天灵紫气开。 质洁馨纯芳净雅, 清芬一世落尘埃。 (三)菊 九月东篱三径露,

黄葩蕴秀叶枝稠。 无心竟与春风识, 笑傲寒临叙暮秋。(四)竹直视苍天傲暑寒, 青枝绿叶簇高竿。 阳春破土身坚节, 到朽身残节不残。 梅兰竹菊 有诗云:梅兰竹菊,四君子 (一)梅 雪舞长天彻地寒,千山素裹看冬残。

梅枝一碧迎风绽,俏若仙葩竞艳欢。(二)兰 群山涧壑自生来,撷取天灵紫气开。质洁馨纯芳净雅,清芬一世落尘埃。(三)菊 九月东篱三径露,黄葩蕴秀叶枝稠。无心竟与春风识,笑傲寒临叙暮秋。(四)竹 直视苍天傲暑寒,青枝绿叶簇高竿。阳春破土身坚节,到朽身残节不残。 (一)梅

当雪花沁透着绿意,朔风漫卷大地,你却在白雪皑皑中傲立枝头,向世人宣布:春天到了。 你雪映的颜,白里透红,娇羞中含着冷艳;你傲立的枝,清雅俊逸,看似柔弱,却亭亭玉立,承载着浓浓的嫣。 你秀中藏傲,在严寒中开放,有的像雪,浑然一色,有的像少女的肤,冰清玉洁,滑如凝脂;有的像火,似夕阳映照的云;黄的似金,冁然生辉,有的绿如碧玉,晶莹剔透。 你沁脾的香,淡雅而悠远,别具神韵;你傲立雪中,起舞弄影,芳醉

雪原,任凭严寒侵蚀你的肌肤,你依然清丽高洁,傲视苍穹,你嘲笑牡丹的雍拥华贵,月季的娇艳浮华,玫瑰的姹紫嫣红,荷花的高贵典雅,你独树一帜,在季节交替中独占鳌头。 你在严寒中傲立枝头,悄然开放,点缀着素色世界,在姹紫嫣红中悄然凋谢,不与百花争艳;你俏而不争,嫣儿不妖,脱俗典雅,为世人尊崇。 吹拂你的并非和煦的春风,而是伴雪的寒风;滋润你的不是温润的春雨,而是彻骨的冰雪;亲吻你的并非春日暖阳,而是寒风侵袭的一缕余

关于花中四君子的古诗

梅兰竹菊的品质分别是:傲、幽、坚、淡。 关于梅兰竹菊对梅兰竹菊的诗一般的感受,是以深厚的民族文化精神为背景的。梅兰竹菊,占尽春夏秋冬,中国文人以其为"四君子",正表现了文人对时间秩序和生命意义的感悟。梅高洁傲岸,兰幽雅空灵,竹虚心有节,菊冷艳清贞。中国人在一花一草、一石一木中负载了自己的一片真情,从而使花木草石脱离或拓展了原有的意义,而成为人格襟抱的象征和隐喻。大凡生命和艺术的"境界",都是将有限的内在的精神品性,升华为永恒无限之美。梅、兰、竹、菊成为中国人感物喻志的象征,也是咏物诗和文人画中最常见的题材,正是根源于对这种审美人格境界的神往。 梅高洁傲岸,兰幽雅空灵,竹虚心有节,菊冷艳清贞。 关于"梅"的诗句: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梅》-王安石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山园小梅》-林和靖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卜算子·咏梅》陆游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卜算子·咏梅》毛泽东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雪梅》-宋·卢梅坡 关于"兰"的诗句 懊恨幽兰强主张,花开不与我商量。《兰花二首》(明)李日华 幽兰生前庭,含薰待清风。清风脱然至,见别萧艾中。《幽兰》陶渊明 兰色结春光,氛氲掩众芳。《咏兰》释无可 兰溪春尽碧泱泱,映水兰花雨发香。《蕲州兰溪》杜牧 关于"竹"的诗句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崖中。《竹石》郑板桥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竹》(宋)苏东坡 风摧体歪根犹正,雪压腰枝志更坚。《咏竹》(七律) 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山居即事》王维

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板桥题画.竹》郑燮 关于"菊"的诗句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菊花》唐·元稹 多少天涯未归客,尽借篱落看秋风。《菊花》明·唐寅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咏菊》黄巢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饮酒》(东晋)陶渊明 待到重阳日, 还来就菊花。《过故人庄》孟浩然 以上是关于“花中四君子”的一些古诗名句,希望同学们从中选择一些来积累记忆! 第九讲 经济利润问题 (一)基本知识 I 、经济类问题相关概念: 成本: 商品的进价。也称为买入价、成本价。 ? ? 售价: 商品被卖出时候的标价。也称为卖出价、标价、定价、零售价。 利润: 商品卖出后商家赚到的钱。 2、经济类问题相关公式: 售价=成本+利润,利润率= 成本利润 ×100%; 售价=成本×(1+利润率), 成本=售价÷(1+利润率) 3、解题主要方法: ⑴ 逻辑思想:利用经济类公式,抓不变量(一般情况下成本是不变量); ⑵ 方程思想:列一元一次、二元一次、不定方程解决经济问题; ⑶ 假设思想:用于求利润率、百分数,不涉及实际价钱关系的时候可以用到假设思想。

梅兰竹菊四君子的象征意义

梅花被誉为花中“四君子”之首,也是“岁寒三友”之一,因其所处环境恶劣,却仍在凌厉寒风中傲然绽放于枝头,是中华民族最有骨气的花,是民族魂代表。梅的傲骨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不畏艰险、奋勇前进、百折不挠。我们更加熟悉那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它的品格与气节就是民族精神的写意。 梅花是中国的传统之花,坚强、高洁、谦虚的品格为世人所敬重,历代中引来无数爱梅、赞梅的文人志士,在文学艺术史上,关于梅的诗和梅的画数量之多恐怕是其它花卉所不及的。“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这首诗诠释了梅花自强不息的傲雪的精神;“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这说明梅花不与群芳争艳的高洁之美。 空谷生幽兰,兰最令人倾倒之处是“幽”,因其生长在深山野谷,才能洗净那种绮丽香泽的姿态,以清婉素淡的香气长葆本性之美。这种不以无人而不芳的“幽”,不只是属于林泉隐士的气质,更是一种文化通性,一种“人不知而不愠”的君子风格,一种不求仕途通达、不沽名钓誉、只追求胸中志向的坦荡胸襟,象征着疏远污浊政治、保全自己美好人格的品质。

充分玩味自己的君子之风。它的“劲节”,代表不屈的节*;它的“虚空”,代表谦逊的胸怀,它的“萧疏”,代表诗人超群脱俗。 如果说,冬梅斗霜冒雪,是一种烈士不屈不挠的人格,春兰空谷自适,是一种高士遗世独立的情怀,那么,秋菊才兼有烈士与高士的两种品格。晚秋时节,斜阳下,矮篱畔,一丛黄菊傲然开放,不畏严霜,不辞寂寞,无论出处进退,都显示出可贵的品质。 两千多年以来,儒道两种人格精神一直影响着中国的士大夫,文人多怀有一种“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思想。尽管世事维艰,文人心中也有隐退的志愿,但是,那种达观乐天的胸襟,开朗进取的气质,使他们始终不肯放弃高远的目标,而菊花最足以体现这种人文性格。咏菊的诗人可以上溯到战国时代的屈原,而当晋代陶渊明深情地吟咏过菊花之后,千载以下,菊花更作为士人双重人格的象征而出现在诗中画里,那种中和恬淡的疏散气质,与诗人经历了苦闷彷徨之后而获得的精神上的安详宁静相契合。因而对菊花的欣赏,俨然成为君子自得自乐、儒道双修的精神象证。

梅兰竹菊散文诗范文

梅兰竹菊散文诗范文 梅 清辉疏影斜,梅魂雪魄伴, 迈着细碎的步履走在寒风里, 是谁,披一袭梅香,在一阕清词里低吟浅唱, 轻舞水袖,暗香盈怀。 倾城一遇,千年等一回, 谁为你呵手试梅妆,与你共幽,伴你同香, 你无意去争春,深居老宅,不妒群芳。 只以绝世的风姿,守一世玉骨冰肌的梦, 等檐下那吹箫人,共一曲莫失莫忘的地久天长。 兰 我曾在城市的街角捕捉你的芳踪, 也曾在大棚内搜寻你的倩影, 多少次,见到的,却不是最初的你。 原本,你从楚辞里走来,不居闹市,不与百花争艳,独自隐居在深山老林,与泥土结盟,与草木为伴, 吸天地之灵气,聚日月之精华, 散发出王者的奕奕馨香,不以无人而不芳, 淡泊高雅是你的坦荡胸襟,超凡脱俗是你的风姿神韵。莫道江山风月本无主,你,以天地为庐,溪水为弦,眉间挂云,素手捻风,飞一曲潺潺的流水高山,

如若懂得,便是有缘人,相见只恨晚。 竹 你故乡的幽篁,未出土时已先有节, 清瘦、秀美、飘逸,以及挺拔的高度无人可及, 你时常在梦里向远方的我问好, 谦卑地俯下头,与我亲密交谈, 谈老屋、谈小河、谈奶奶的坟墓以及荒芜的小路。 这么多年,才发现,你依然是我不离不弃的伙伴, 丝毫不计曾经我是怎样的贪玩, 对你摇晃、攀上顶端、无所顾忌地荡秋千, 多年来,我遇见了许多像你一样的谦谦君子, 才终于读懂了你的秉性,什么叫虚怀若谷什么叫大智若愚,总算也学会了隐忍忧伤,笑谈流年,淡看悲欢。 菊 不谈梅的婉约, 不说兰的淡静, 也不提竹的高雅, 你,就是你,一个野丫头, 笑起来大大咧咧,桀骜不羁, 纵是百花凋残,万艳同悲, 你依旧自顾自地迎风而舞,开在山岭,开在水畔, 开在眼眸,开在心间,

关于梅兰竹菊的古诗词之令狐文艳创作

卜算子·咏梅 令狐文艳 朝代:近代 作者:毛泽东 原文: 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卜算子·咏梅 朝代:宋代 作者:陆游 原文: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梅花 / 梅 朝代:宋代 作者:王安石 原文: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墨梅 (7326人评分) 7.6 朝代:元代

原文: 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流清气满乾坤。(版本一) 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雪梅·其一 (5470人评分) 8.1 朝代:宋代 作者:卢梅坡 原文: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清平乐·年年雪里 (1571人评分) 8.3 朝代:宋代 作者:李清照 原文: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白梅 (1319人评分) 8.3 朝代:元代

原文: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早梅 (955人评分) 8.2 朝代:唐代 作者:张谓 原文: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村路一作:林村)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雪梅·其二 (873人评分) 8.2 朝代:宋代 作者:卢梅坡 原文: 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 山园小梅·其一 (821人评分) 8.3 朝代:宋代 作者:林逋 原文:

课件三,梅兰竹菊的古诗

姓名:刘婷婷 科目:语文 年级:四-----五年级 内容: 1)与“梅兰竹菊”有关的诗句 教学目的:教会大家与“梅兰竹菊”有关的诗句成语,为以后作文中咏物咏人奠 定基础,也让大家更好的了解植物中的君子,体会它的特性和品质。课程安排:(分两节课时)师生问好(两分钟)----------教咏梅的诗(十五分钟)----------教咏兰的诗(十五分钟)----------教咏竹的诗(十五分 钟)-----------教咏菊的诗(十五分钟) 重点:通过这些诗深入了解四君子的品格,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由表及里,深入体会并总结梅兰竹菊的特点,并对这些诗词进行记忆。 具体步骤--------------------------- 引例:同学们大家好,现在呢正是个百花相继开放的季节,目前这个五月份呢是郁金香和兰花盛开的时候,那么同学们最喜欢哪种花呢?为什么喜欢这种花呢?(与学生进行互动,提问三至四人) 自唐朝来世人皆爱牡丹,因为牡丹象征着富贵端庄,晋朝陶渊明独爱菊,宋朝周敦颐,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而咱们的大诗人王冕,则对梅花情有独钟,在他眼里梅 花是高洁的象征,那么我们就来看一下他是怎样形容梅花的吧(进行板书) 墨梅 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注释:墨梅-----水墨画的梅花 译文:我家画中洗砚池边的梅树,花开朵朵,都是用淡淡的墨水点染而成,它不需要别人夸它颜色美好,只要留下充满乾坤的清香之气。 大家跟我齐读一下(此处带领大家齐读古诗) 提问:那梅花是在什么季节开放的?

对的,普通的花大都在春夏两季开放,而梅花开放在万花凋零的严寒季节,寒气愈重其清香愈加芬芳。因此古人常把它作为坚强品格和高贵气节的象征,本课的墨梅,指只用水墨不用颜色画成的梅花,看上去十分的高雅大方。本诗作者王冕是元末明初人,被称为“画梅圣手”,这是作者题咏自己所画梅花的诗作。 在前两句中呢,一个“淡”字既道出画梅花的技法,又刻画出梅花朴素淡雅傲立于严寒的风骨。后两句表明作者并不稀罕庸俗的人们夸奖梅花的颜色,只求保留那清新的香气充塞在天地之间。一个“满”字把诗人那种不流于世俗、傲骨铮铮的气节展现了出来。 那么同学们,体味过这句诗后你认为梅花有什么特点吗?用几个词语表述出你心目中梅花给你的印象(此处提问三到四位同学并进行板书。) 引例:梅兰竹菊中,梅花是第一位花中君子,第二位就是兰花了,那大家平时看到的一 角钱硬币的背面呢就是兰花了,兰花是每年五月份开放,咱们的开国将领朱德总司令就非常偏爱兰花。那么在诗人眼里兰花又具有什么样的样的呢? 《孤兰》 李白 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 虽照阳春晖,复悲高秋月。 飞霜早淅沥,绿艳恐林歇。 若无清风吹,香气为谁发。 释义:芜:荒芜,这里指野草遍地生长。 晖:阳光 解析:整篇文章都处于一种凄凉的氛围中,兰花生于幽园、被荒草埋没,无人赏识。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起笔写孤兰的处境,虽说被艾草所埋没,仍一枝独秀,临风而卓越挺立,诗人以孤兰自比,表达了诗人受压抑的处境。“飞霜早淅沥,绿艳恐林歇”表明作者心境凄凉同时担忧自己年华老去却无法实现理想。“若无清风吹,香气为谁发”比喻自己的才能抱负无人能懂,深深地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悲凉与寂寞。 大家都知道,李白是唐代的大诗人,他一生在朝廷没得到重用,但是他非常地有才华,而他用兰花来比喻自己就是看重兰花那种高雅脱俗的品行。 提问:那么同学们经过这次的学习,你对兰花有什么认识吗?也可以说出自己知道关于兰花的诗句。 引例:兰是花中第二君子,竹子就是紧随其后的了,那竹子是比较常见的,家里用的竹梯竹竿都是把竹子加工后制成的。

梅兰竹菊四君子

梅兰竹菊四君子 梅兰竹菊指:梅花、兰花、竹、菊花。被人称为“四君子”。品质分别是:傲、幽、坚、淡。梅、兰、竹、菊成为中国人感物喻志的象征,也是咏物诗和文人画中最常见的题材,正是根源于对这种审美人格境界的神往,也是咏物诗文和艺人字画中常见的题材,号称花中四君子。四君子并非浪得虚名,它们各有特色: 梅:探波傲雪,剪雪裁冰,一身傲骨,是为高洁志士; 兰:空谷幽放,孤芳自赏,香雅怡情,是为世上贤达; 竹:筛风弄月,潇洒一生,清雅澹泊,是为谦谦君子; 菊:凌霜飘逸,特立独行,不趋炎势,是为世外隐士。 一、梅 咏物诗中,很少有以百首的篇幅来咏一种事物的,而对梅花完成"百咏"的诗人最多。梅花最令诗人倾倒的气质,是一种寂寞中的自足,一种"凌寒独自开"的孤傲。它不屑与凡桃俗在春光中争艳,而是在天寒地冻、万木不禁寒风时,独自傲然挺立,在大雪中开出繁花满树,幽幽冷香,随风袭人。 从梅花的这一品性中,中国诗人们看到了自己的理想人格模式,就是那样一种"冲寂自妍,不求识赏"的孤清,所以诗人常用"清逸"来写梅花的神韵,如宋代"梅妻鹤子"的林和靖那著名的诗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清逸"不仅是古代隐士的品格,而且是士大夫的传统文化性格。梅花所表现的正是诗人共有的一种品质,因而诗人倍加珍爱。 梅花以清癯见长,象征隐逸淡泊,坚贞自守。那"高标独秀"的气质,倜傥超拔的形象,使诗人带着无限企慕的心情,以一往情深的想象,盼望与梅花在一起深心相契的欢晤:"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梅花的冷香色,含蕴着道德精神与人格*守的价值,因而深为诗人所珍视。 二、兰

空谷生幽兰,兰最令人倾倒之处是"幽",因其生长在深山野谷,才能洗净那种绮丽香泽的姿态,以清婉素淡的香气长葆本性之美。这种不以无人而不芳的"幽",不只是属于林泉隐士的气质,更是一种文化通性,一种"人不知而不愠"的君子风格,一种不求仕途通达、不沽名钓誉、只追求胸中志向的坦荡胸襟,象征着疏远污浊政治、保全自己美好人格的品质。兰花从不取媚于人,也不愿移植于繁华都市,一旦离开清幽净土,则不免为尘垢玷污。因此,兰花只适宜于开在人迹罕至的幽深所在,只适宜于开在诗人们的理想境界中。 宋人思肖在南宋灭亡之后,隐居吴中(今),为表示自己不忘故国,坐卧都朝南方。常画"露根兰",笔墨纯净,枝叶萧疏,兰花的根茎园艺,不着泥土,隐喻大好河山为异族践踏,表现自己不愿生活在元朝的土地上,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气节。寥寥数笔,却笔笔血泪。倪瓒曾为其题诗:"只有所南心不改,泪泉和墨写《离骚》。"所以,诗人爱兰咏兰画兰,是透过兰花来展现自己的人格襟抱,在兰花孤芳自赏的贞洁幽美之中,认同自己的一份精神品性。 三、竹 竹在清风中簌簌的声音,在夜月下疏朗的影子,都让诗人深深感动,而竹于风霜凌厉中苍翠俨然的品格,更让诗人引为同道,因而中国文人的居室住宅多植有竹子。王子酞说:"何可一日无此君!"东坡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朴实直白的语言,显示出那悠久的文化精神已深入士人骨髓。 明月如霜,好风如水,凉爽的闲庭中,翠竹依阶低吟,挺拔劲节,清翠欲滴,婆娑可爱,既有梅凌寒傲雪的铁骨,又有兰翠色长存的高洁,并以它那"劲节"、"虚空"、"萧疏"的个性,使诗人在其中充分玩味自己的君子之风。它的"劲节",代表不屈的节*;它的"虚空",代表谦逊的胸怀,它的"萧疏",代表诗人超群脱俗。 四、菊

梅兰竹菊散文

梅兰竹菊散文 梅兰竹菊 (一)梅 当雪花沁透着绿意,朔风漫卷大地,你却在白雪皑皑中傲立枝头,向世人宣布:春天到了。 你雪映的颜,白里透红,娇羞中含着冷艳;你傲立的枝,清雅俊逸,看似柔弱,却亭亭玉立,承载着浓浓的嫣。 你秀中藏傲,在严寒中开放,有的像雪,浑然一色,有的像少女的肤,冰清玉洁,滑如凝脂;有的像火,似夕阳映照的云;黄的似金,冁然生辉,有的绿如碧玉,晶莹剔透。 你沁脾的香,淡雅而悠远,别具神韵;你傲立雪中,起舞弄影,芳醉雪原,任凭严寒侵蚀你的肌肤,你依然清丽高洁,傲视苍穹,你嘲笑牡丹的雍拥华贵,月季的娇艳浮华,玫瑰的姹紫嫣红,荷花的高贵典雅,你独树一帜,在季节交替中独占鳌头。 你在严寒中傲立枝头,悄然开放,点缀着素色世界,在姹紫嫣红中悄然凋谢,不与百花争艳;你俏而不争,嫣儿不妖,脱俗典雅,为世人尊崇。 吹拂你的并非和煦的春风,而是伴雪的寒风;滋润你的不是温润的春雨,而是彻骨的冰雪;亲吻你的并非春日暖阳,

而是寒风侵袭的一缕余光,但你依然散发醉人的清香。若非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即使你化作了花泥,你芬芳的气息依然悠远飘香。 你迎寒而开,美艳绝世,坚韧不拔的品格折服了多少文人骚客;你不畏严寒,经霜傲雪的独特个性使多少丹青高手泼墨而作。 你在风雪中悄然开放,在寒风中孤傲的摇曳,面对纷纷飘舞的飞雪,你的微笑依然灿烂如阳。 (二)兰 当春风掀开第一页日历,听溪流涓涓流淌的韵律,南雁北归的鸣啼,看春风将原野吹绿。你正积蓄力量绽放你嫣然的美丽。 你生于幽谷之中,妍然绽放,淡雅而凝重,幽静中似乎带有些许的张扬,你不像桃花那样浓艳,也不像杏花那样在枝头炫耀,你孤芳自赏,清淡幽雅的气息像是山间飘来的一缕暗香,你简约的花姿,装饰了生命的美丽。 你妩媚的绽放,清雅洁丽的容颜,摄人心魄。你清秀素洁的笑靥,清爽了夏天的热烈,美丽飘洒的秀发迎着芬芳的风飘舞着,没有华丽的服饰,依然有着高洁而俏丽的身姿。 你娇小的花朵,晶莹的花瓣,碧绿透亮的叶片,似冰清玉洁,像凝脂,如美玉;你美得高雅,美得婉约,你修饰了大自然的纯洁。无论是在山崖还是在清澈的溪边都能看到你

梅兰竹菊所代表的思想感情的简析——诗歌鉴赏

四种景物具有怎样的美使之成了古今的君子一生的守望和追求 梅 花形--美丽而不妖冶 花味--清韵且又芬香 花姿--苍劲挺秀,疏影横斜,清雅宜人 与周围搭配:霜雪 冰里育蕾,雪里怒放。“万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先天下春” 小结:凌霜傲雪,雪骨冰魂,刚毅不屈 兰: 花姿--秋兰兮青青,绿叶兮紫茎 花香--空谷幽兰,无人自芳王者之香兰为国香 秋兰即古所谓兰草,叶茎皆香。 花色--紫色、白色、蓝色雅致 咏兰朱德 幽兰吐秀乔林下,仍自盘根众草傍。纵使无人见欣赏,依然得地自含芳。(清幽遗世馨香怡人) 成语有“兰心蕙质 小结:端庄素雅馨香怡人志节高尚 竹:形美、色美气节美 竹之绝妙处,乃在虚心劲节,筠色润贞。其性最殊,遭霜雪而不凋,历四时而常茂 风来自成清籁,雨打更发幽韵,饶有“筛风梳月带雨斜”的特点

古人有“玉可碎而不改其色,竹可焚而不毁其节”来比喻人的气节 小结:虚心劲节刚贞不屈淡泊明志 菊:三绝色绝:菊近重九满篱金 花期晚:此花开尽更无花 其味久长:菊如志士,过时有余香 更主要的是它有“宁可抱香枝上老,不随黄叶舞秋风”(朱淑贞)的忠贞气概。南宋郑思肖《画菊》“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也歌颂了菊花带着清香枯死枝头决不向北风屈服飘零落地的顽强精神 小结:清逸脱俗傲岸不屈守节不移 讨论小结:人们喜欢梅兰竹菊往往更看重的是它们的独特的内在美质、高尚品格。这是自身的本性使然,更与历代文人墨客、名士君子的赏识推崇有关,欣赏自然景物,古有“君子比德”之说,即道德高尚的人把自然景物的某些特点和人的道德品质联系起来,以激励自己加强道德修养 讨论二:那么请大家由梅兰竹菊联想历史和现实中的人,你能想到哪些人物 是这些人撑起了中华民族的脊梁。古时君子常用这些美好景物比德,除此外,松、荷、桂等景物也是颇受人们钟爱的 三、而在今天的物欲横流的商品经济社会中,道德出现滑坡,学习君子比德做法,用艺术来熏陶、陶冶, 需要继承传统美德,坚守心灵的一方净土,这是多么难能可贵 小结:梅兰竹菊四君子千百年来,以其清雅淡泊的品质,一直为世人所钟爱,成为一种人格的文化象征,沉淀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性格的代言人。这节课我们通过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来传递炎炎黄优秀文化,继承华夏灿烂文明,为做一名有骨气、有气节、

有关梅兰竹菊的古诗

有关梅兰竹菊的古诗 梅兰竹菊的诗句 《梅》: 王安石 华发寻春喜见梅,一株临路雪倍堆。 凤城南陌他年忆,香杳难随驿使来。 陆游 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 《兰》: 傅玄《秋兰篇》 秋兰映玉池,池水清且芳。芙蓉随风发,中有双鸳鸯。双鱼自踊跃,两鸟时回翔。君其历九秋,与妾同衣裳。徐丰之 俯挥素波,仰掇芳兰。尚想嘉宾,希风永叹。《竹》: 今日南风来,吹乱庭前竹。低昂中音会,甲刃纷相触。萧然风雪意,可折不可辱。风霁竹已回,猗猗散青玉。故山今何有,秋雨荒篱菊。此君知健否,归扫南轩绿。——作于元丰二年(1020)湖州 於潜僧绿筠轩 宋·苏轼 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旁人笑此言,似高还似痴。

若对此君欠大嚼,世间哪有扬州鹤。《苏轼诗选注》 《菊》: 菊城吟 狮龙气象竟飞天,再度辉煌任自威!淡巷浓街香满地,案头九月菊花肥。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叹庭前甘菊花杜甫 庭前甘菊移时晚,青蕊重阳不堪摘。明日萧条尽醉醒,残花烂漫开何益?篱边野外多众芳,采撷细琐升中堂。念兹空长大枝叶,结根失所缠风霜。丑奴儿(咏梅) 作者:陈亮 黄昏山驿消魂处,枝亚疏篱。 枝亚疏篱。酝藉香风蜜打围。 隔篱鸡犬谁家舍,门掩斜晖。 门掩斜晖。花落花开总不知。 好事近(咏梅) 作者:陈亮 的皪两三枝,点破暮烟苍碧。 好在屋檐斜入,傍玉奴横笛。 月华如水过林塘,花阴弄苔石。 欲向梦中飞蝶,恐幽香难觅。 梅 作者:崔道融

《梅兰竹菊“四君子”》教案

《梅兰竹菊“四君子”》教案 《梅兰竹菊“四君子”》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对中国传统花鸟画题材的学习,初步了解花鸟画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传统。学习中国传统四君子的画法并尝试运用笔墨表现梅兰竹菊。 2、在良好的文化情境中学习中国画,培养审美能力和对中国画的鉴赏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3、使学生了解中国花鸟画的优秀传统,热爱中国传统文化。通过对中国画的用笔用墨方法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画的笔墨技法与造型的关系,以及笔墨情趣在中国画中的审美作用。同时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 【重点、难点】 重点:在良好的文化情境中学习美术,欣赏历代花鸟画作品,了解中国画的审美、艺术特色,了解梅兰竹菊等的画法及其文化内涵;体验笔墨情趣,学习竹子、梅花的画法。难点:掌握一定的中国画笔墨技法,体验笔墨情趣。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收集的有关竹子的诗词、毛笔(大白云和狼毫各一支)、生宣纸(或高丽纸)、毛毡或报纸(做垫纸用)、调色盘、国画颜料。 教师准备:课件、范画。 1、了解竹子的特点。 出示有关竹子的录像或图片,介绍竹子的生长特点、生长习性及竹子的造型特点。 2、引导欣赏有关竹子的绘画和诗词。

(1)展示、欣赏美术史上优秀的画竹的作品,请学生谈谈感受并介绍有关竹子 的诗词。 (2)教师介绍郑板桥与竹子的逸闻趣事以及诗、画作品,指出竹子的象征意义。 (3)出示有关画竹的课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4)了解中国古代画竹是有一定象征意义的,学习竹子虚心有节的品质。 3、 了解中国画中表现竹子的方法。 4、分组讨论竹子的画法。 学生分组讨论画竹子(竹干、竹叶)的过程。 5、尝试画竹。 鼓励学生运用中国画材料尝试画竹。 6、展示评价。 学生互评作品。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毛笔(大白云和狼毫各一支)、生宣纸(或高丽纸)、毛毡或报纸(做垫纸用)、调色盘、国画颜料、收集的有关咏梅的诗词。 教师准备:课件、范画。 1、情境导入。 出示关于梅花的录像或摄影作品,激发学生兴趣,导入新课。 2、引导欣赏梅花诗词与绘画作品。 (1)请学生介绍自己收集的有关梅花的诗词并加以解释。 (2)展示优秀的梅花绘画作品,如王冕的《墨梅图》,并请学生谈谈感受。 (3)展示关山月的作品《俏不争春》,让学生比较与古人作品的区别。 3、示范画梅花。

诗咏梅兰竹菊四君子经典句子大全

诗咏梅兰竹菊四君子经典句子大全 一、诗中梅咏梅诗句(1) □不是一番寒澈骨,怎得梅花扑鼻香。——裴休《宛陵录·上堂开示颂》□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卢梅坡《雪梅》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宋之问《题大庾岭北驿》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李白《长干行》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香。——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张渭《早梅》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王安石《梅花》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XX《塞上听吹笛》 □森林旧有高人隐,寻到梅花却系船。——马一龙《新丰夜泊》 □诗客清晨冲雨入,梅花一夜为君开。——杨万里《送简寿王主薄之官临桂》□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王维《杂

诗》 □腊后花期知渐近,寒梅已作东风信。——晏殊《蝶恋花》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唐·齐己《早梅》 □不要人夸好颜色,要留清气满乾坤。——元·王勉《墨梅》 一、咏梅诗句诗咏梅(2) □不是一番寒澈骨,怎得梅花扑鼻香。——汤·裴休《宛陵录·上堂开示颂》□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宋·卢梅坡《雪梅》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唐·宋之问《题大庾岭北驿》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唐·李白《长干行》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香。——唐·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红梅不屈服,处处立风雪。——陈毅《红梅》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唐·张渭《早梅》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宋·王安石《梅花》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塞上听吹笛》

梅兰竹菊松-诗句

关于"梅"的诗句 1、清香细细嚼梅须(宋·苏轼·《浣溪沙》) 2、醉归江路野梅新(宋·苏轼·《浣溪沙》) 3、笑时犹带岭梅香(宋·苏轼·《定风波》) 4、雪里香梅(宋·欧阳修·《蝶恋花》) 5、腊雪初销梅蕊绽(宋·欧阳修·《蝶恋花》) 6、梅雪相和(宋·欧阳修·《蝶恋花》) 7、梅伯受醢(先秦·屈原·《天问》) 8、小梅红浅江南峤(宋·苏轼·《菩萨蛮》) 9、结子梅时别(宋·苏轼·《菩萨蛮》) 10、墙角数枝梅(宋·王安石·《梅花》) 11、白玉堂前一树梅(宋·王安石·《梅花》) 12、梅蕊新妆桂叶眉(宋·晏几道·《鹧鸪天》) 13、梅小初开昨夜风(宋·晏几道·《鹧鸪天》) 14、梅蕊新妆桂叶眉(宋·晏几道·《鹧鸪天》) 15、梅小初开昨夜风(宋·晏几道·《鹧鸪天》) 16、且与梅成一段奇(宋·辛弃疾·《鹧鸪天》) 17、点缀风流却少梅(宋·辛弃疾·《鹧鸪天》) 18、又见疏枝月下梅(宋·辛弃疾·《鹧鸪天》) 19、庾岭逢梅寂寞滨(宋·辛弃疾·《鹧鸪天》) 20、却喜重寻岭上梅(宋·辛弃疾·《鹧鸪天》) 21、暄风吹尽北枝梅(宋·晏几道·《浣溪沙》) 22、疏梅清唱替哀弦(宋·晏几道·《浣溪沙》) 23、资禀盐梅栋柏(宋·无名氏·《水调歌头》) 24、梅泄小春英(宋·无名氏·《水调歌头》) 25、梅竹园中翰墨(宋·无名氏·《水调歌头》) 26、梅腊正传芳(宋·无名氏·《水调歌头》) 27、群芳独步惟梅(宋·无名氏·《满庭芳》) 28、岭梅香度(宋·无名氏·《满庭芳》) 29、梅拆数枝(宋·无名氏·《满庭芳》) 30、小梅香浅不禁寒(宋·无名氏·《浣溪沙》) 31、梅粉初娇拟嫩腮(宋·无名氏·《浣溪沙》) 32、梅与为名蜡与容(宋·无名氏·《浣溪沙》) 33、梅与称名蜡与黄(宋·无名氏·《浣溪沙》) 34、梅雪自欺舞态(宋·无名氏·《临江仙》) 35、若无和靖即无梅(宋·辛弃疾·《浣溪沙》) 36、风吹雨打已无梅(宋·辛弃疾·《浣溪沙》) 37、春意才从梅里过(宋·辛弃疾·《浣溪沙》) 38、梅与雪争妍(宋·无名氏·《菩萨蛮》) 39、十月小春梅蕊绽(宋·欧阳修·《渔家傲》) 40、陇梅暗落芳英断(宋·欧阳修·《渔家傲》) 41、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梅花》[宋] 王安石

首古诗 4首春夏秋冬 4首梅兰竹菊

20首古诗+4首春夏秋冬+4首梅兰竹 菊 一、小学生必背古诗20首 1、咏鹅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2、小池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3、清明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4、登鹳雀楼王之焕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5、春晓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6、凉州词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7、出塞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8、枫桥夜泊张继月落乌啼霜满

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9、游子吟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10、山行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11、绝句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12、泊船瓜洲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13、送元二使安西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14、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15、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16、望洞庭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

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17、望庐山瀑布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18、赠汪伦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19、渔歌子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20、题西林壁苏轼 1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二、四首描写春、夏、秋、冬的古诗。咏柳贺知章(春季)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夏季)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山居秋暝(唐)王维(秋季)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江雪柳

梅兰竹菊——四君子

梅兰竹菊——四君子 导读:TAG:梅兰竹菊人文梅兰竹菊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称为四君子的梅兰竹菊深得文人喜爱。对梅兰竹菊的诗一般的感受,是以深厚的民族文化精神为背景的。 梅兰竹菊,占尽春夏秋冬,中国文人以其为"四君子",正表现了文人对时间秩序和生命意义的感悟。梅高洁傲岸,兰幽雅空灵,竹虚心有节,菊冷艳清贞。中国人在一花一草、一石一木中负载了自己的一片真情,从而使花木草石脱离或拓展了原有的意义,而成为人格襟抱的象征和隐喻。 大凡生命和艺术的"境界",都是将有限的内在的精神品性,升华为永恒无限之美。梅、兰、竹、菊成为中国人感物喻志的象征,也是咏物诗和文人画中最常见的题材,正是根源于对这种审美人格境界的神往。 一、梅 咏物诗中,很少有以百首的篇幅来咏一种事物的,而对梅花完成"百咏"的诗人最多。梅花最令诗人倾倒的气质,是一种寂寞中的自足,一种"凌寒独自开"的孤傲。它不屑与凡桃俗李在春光中争艳,而是在天寒地冻、万木不禁寒风时,独自傲然挺立,在大雪中开出繁花满树,幽幽冷香,随风袭人。 从梅花的这一品性中,中国诗人们看到了自己的理想人格模式,就是那样一种"冲寂自妍,不求识赏"的孤清,所以诗人常用"清逸"来写梅花的神韵,如宋代"梅妻鹤子"的林和靖那著名的诗句:"疏影

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清逸"不仅是古代隐士的品格,而且是士大夫的传统文化性格。梅花所表现的正是诗人共有的一种品质,因而诗人倍加珍爱。 梅花以清癯见长,象征隐逸淡泊,坚贞自守。那"高标独秀"的气质,倜傥超拔的形象,使诗人带着无限企慕的心情,以一往情深的想象,盼望与梅花在一起深心相契的欢晤:"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梅花的冷香色,含蕴着道德精神与人格*守的价值,因而深为诗人所珍视。 二、兰 空谷生幽兰,兰最令人倾倒之处是"幽",因其生长在深山野谷,才能洗净那种绮丽香泽的姿态,以清婉素淡的香气长葆本性之美。这种不以无人而不芳的"幽",不只是属于林泉隐士的气质,更是一种文化通性,一种"人不知而不愠"的君子风格,一种不求仕途通达、不沽名钓誉、只追求胸中志向的坦荡胸襟,象征着疏远污浊政治、保全自己美好人格的品质。兰花从不取媚于人,也不愿移植于繁华都市,一旦离开清幽净土,则不免为尘垢玷污。因此,兰花只适宜于开在人迹罕至的幽深所在,只适宜于开在诗人们的理想境界中。 宋人郑思肖在南宋灭亡之后,隐居吴中(今苏州),为表示自己不忘故国,坐卧都朝南方。常画"露根兰",笔墨纯净,枝叶萧疏,兰花的根茎园艺,不着泥土,隐喻大好河山为异族践踏,表现自己不愿生活在元朝的土地上,不 TAG:梅兰竹菊人文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气节。寥寥数笔,却笔笔血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