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律师杨秋林

他学知渊博、谈吐不凡,他思维缜密、为人正直,他仪表端庄、志存高远,他就是江西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江西省社科院社科咨询中心副主任、江西一阳律师事务所主任、高级律师、中国法学会会员、中国法学会财税法研究会理事、江西省法学会理事、南昌仲裁委员会仲裁员杨秋林。

采访杨秋林是在江西一阳律师事务所办公室里进行的。面对记者,杨秋林着一袭蓝色的西服,架一副眼镜,热情地泡上一杯绿茶,首先说到的是律师的社会责任与担当。

准确号脉的高级律师

作为一名高级律师,杨秋林己在原、被告与法官之间舌战了20多个春秋。20多年来,他最大的感受是律师不仅要勤奋,要有责任心,对当事人要有高度的责任感,而且认为所有的法学理论都必须付诸司法实践,否则,法学理论就会失去存在的依据,而法律服务又是司法实践的重要内容。

杨秋林告诉记者,每一个案子对律师来说也许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可对当事人来讲,却是他们人生节点或一生中的大事。身为律师,不仅要有扎实的功底,还要像医生一样对每一个案子仔细号脉,把准病根,决不能误诊,如果误诊,不仅会把案子引入岐途,而且会害了当事人,害了社会,浪费司法资源,损害法律的尊严。

2009年,记者在万载县人民法院与杨秋林一道参加一起被公诉机关定性为涉黑案件的庭审时,发现其不仅准确地引用法条、处处依法为当事人辩护。辩护中,公诉机关的公诉人员不仅被杨秋林准确引用的法条和缜密的逻辑思维说得无言以对,而且深感自己引用的法条有失准确。在法院最终作出判决时,该案不仅未能定性为涉黑案件,而且成为宜春市人民法院当年审理的一起典型案件。在该起案件中,杨秋林作为被告方的委托代理人之一,不仅依法维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而且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维护了司法的公平、公正和尊严。

除了责任心,作为律师,还要在司法践实中不断学习,广泛参与各种社会活动,让社会知道自己,了解自己,要积极参加各种高端教育活动以及政法系统的学术活动,通过学术研讨和交流,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广交朋友,扩大自己的影响力。既然从事了律师这个职业,就必须活到老,学到老。尽管杨秋林在我省律师界己经有了较高的声誉和威望,但他始终虑怀若谷,不断学习。

采访中,杨秋林告诉记者,天下没有第一,只有不断学习的人,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因为天下的优秀人才太多,我们每天学习的东西只是整个知识的一小部分。杨秋林说,他很欣赏汪国真的一句话:只要理想在远方,人生只有风雨兼程。

在司法实践中,杨秋林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从阅读他的大量学术著作中,记者发现,杨秋林不仅是一个在不断学习中成长起来的高级律师,而且是一个具有扎实专业功底

的学者、高级知识分子。在与杨秋林的交往中,记者发现,杨秋林不仅学识绝特,著作等身,而且拥有广泛的社会资源和人脉关系,时时关注着社会热点问题,关注着国计民生,关注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金融体制改革中的热点话题。

志存高远的攀登者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杨秋林之所以能走进高级律师的行列,是与其贫寒的家境和不屈不挠的性格密切相关的。杨秋林1965年6月出生于安义县新民乡一个偏僻的小山村。从小学到中学,杨秋林都在那个小山村度过。因为村子小,村里没有学校,上小学的时候,杨秋林不仅要走3个多小时的山路到村外的学校去读书,而且晚上补课时要路过一个打靶场,那时,除了路途遥远,心中更多的是害怕。

小学毕业后的杨秋林虽然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新民中学,然而,因为家里穷,他只能带着萝卜干、豆腐脑到学校节省伙食费用,减少家里的开支,萝卜干、豆腐脑吃完了,他就吃着白饭充饥。在校其间,他的数理化并不理想,可写作是他的强项。1983年,杨秋林以理科考生的身份参加高考落榜后,他深知自己是块文科的料,于是,他大胆地放弃了理科改读了文科。为了补上读理科落下的历史、地理,他常常点着煤油灯啃书到天明。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他的地理成绩终于获得了全班第一名。英语是当时所有考生的弱项,为了攻克英语这道难关,他借来了初中到高中的所有教材,并把所有的英语单词背了下来。

成功的路永远在勤奋者的脚下。1984年夏天,安义县高考成绩文科录取分数是360分,可张榜公布录取人员名单时,杨秋林以500分的好成绩名列榜单第五,被录取到江西大学法律系。当时,他的老师和父亲都不相信他会取得这样的好成绩,可杨秋林拿到通知书后却很不满意,一气之下,把通知书撕成了碎片,当时,我的目标是清华北大啊!尽管他对自己的成绩很不满意,可一想到自己的家庭条件,他只好在同学和朋友的劝说下把录取通知书悄悄贴好了前去报到。

1988年6月,在江西大学法律系本科毕业后,还未拿到毕业证的杨秋林被分配到了江西省社会科学院从事法学研究工作。初出茅芦,他没有任何社会经验,只能靠免费接待来信来访人员接触社会以提高自己的水平,同时买了许多法律书籍重新研究法律,并考取了律师。之后,他一边在江西省社会科学院工作,一边利用业余时间兼职做律师。其间,他先后办理了几百起民事、刑事、经济纠纷案件,担任过《江西日报》、江西省电视台、江西省教育厅、中国广厦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浙大中凯科技园发展有限公司等多家单位的法律顾问。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他承办的许多典型案件还被《焦点访谈》、《南方周末》、江西电视台、《江西日报》、《律师与法制》等媒体先后报道。

身为高级律师,杨秋林深深认识到,律师不仅仅是在司法实践中为当事人主张权益,更是化解社会矛盾的使者,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中坚力量,是推动司法改革与进步的探路人。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为了进一步提高自己,1994年杨秋林又考取了武汉大学的法律研究生,并拜万鄂湘先生为师。在万鄂湘先生的点拔下,杨秋林的法律水平有了质的变化。研究生毕业后,杨秋林再度回到江西省社会科学院工作,此后,他的法律水平不仅得到了社会的认可,也得了应有的回报。

因为自己越来越喜欢法律,工作中,我交了不少朋友,这些朋友也给我介绍了不少案子。在办案的过程中,杨秋林又继续攻读博士学位。通过不断努力,如今,他不仅成就了一个高级知识分子,而且成了高级律师、党和政府制订方针政策的参谋。

杨秋林虽然有了自己的事业,有了社会认可的名望,可他并没有就此止步,而是对自己有了更高的要求。我始终认为,盛名之下,其实难付啊!

沉甸甸的学术成果

20多年来,杨秋林在从事法学研究到司法实践的同时,把从司法实践中发现的问题上升到理论研究的层面,撰写了大量的学术论文,出版了许多法律实务方面的专著。记者采访时,他已先后发表学术论文80多篇,出版了《杨秋林法律辩论词精选》一书,与人合著了《经济犯罪证据调查理论与实务》《建筑工程合同纠纷法律问题研究》《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中的法律问题研究》等专著。

除了出版许多专著,杨秋林还是江西省每年学术论文比赛的第一名。其中《论上市公司的强制要约制度》2003年11月获江西省社会科学联合会颁发的江西省第六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预防职务犯罪对策研究》2005年获江西省监察学会优秀论文二等奖;《国家损害赔偿制度研究》获2007年江西省第十二次社会科学优秀论文三等奖;《建筑工程合同纠纷法律问题研究》获2009年江西省第十三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地权建设与村庄权务秩序的重构赣西北S镇农村阶层分化与整合的田野经验考察》获2013年江西省第十五次优秀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并由法律出版社出版。

在司法实践中,杨秋林还积极参与各种课题研究,他先后参了2003年江西省教育厅重点资助课题《试论法律教育改革的理论依据和法律教育目标定论》,2004年教育部重点资助课题《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中的法律问题研究》(2005由年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2005年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国有资产管理制度研究》《上市公司的监管制度问题研究》,2006年江西省社会规划课题《国家赔偿制度研究》,2010年主持了江西省社会科学院院级课题《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征地补偿问题研究》,2011年参加了国家软科学研究项目《收入差距扩大风险预警模型及政策体系构建基于模糊综合评估法》及江西省委宣传部全省宣传思想工作重大调研课题《干部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分析与加强宣传引导研究》。

记者采访时,杨秋林撰写的《上市公司的资产重组》《国家赔偿制度研究》将由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杨秋林说,他撰写《国家赔偿制度研究》一书,目的在于降低法律错误,减少冤假错案的发生,加速法官在司法实践中担责的司法进程。

国家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法制建设,目的是需要法官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在我国司法实践中,公民权利的保障任重而道远。作为一个铁肩担道义的执业律师,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第一,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第二,要有扎实的法律知识功底。缺少这两点,要想对社会负责,对当事人负责几乎是不可能的。杨秋林说,身为律师,一定要成为学者型律师、专家型律师,要把每一个案子办成典型案例,以供后人参考。

杨秋林认为,过去,我国的法律制度有许多是条块分割的,现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依

法治国的执政理念,高度重视司法的直接管理,这是法制建设的一个伟大进步。

从依法治国的方略中,我不仅看成到了司法的尊严,更看了中国司法改革的真正希望。采访结束时,杨秋林如是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