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系统 第2章 体系结构 相关问题与总结

分布式系统 第2章 体系结构 相关问题与总结
分布式系统 第2章 体系结构 相关问题与总结

分布式系统第2章体系结构问题总结与课后习题

第一部分:问题总结

1、DHT的主要思想是什么

答:首先,每条文件索引被表示成一个 (K, V) 对,K 称为关键字,可以是文件名(或文件的其他描述信息)的哈希值,V 是实际存储文件的节点的 IP 地址(或节点的其他描述信息)。所有的文件索引条目(即所有的 (K, V) 对)组成一张大的文件索引哈希表,只要输入目标文件的 K 值,就可以从这张表中查出所有存储该文件的节点地址。

2、Chord系统的核心用法

答:Chord协议的核心用法是从客户端(节点)查询键值k(k的数据项被映射到其后续节点上),即查找successor (k)。(k,id)在实际查找过程中,通过调用任意节点上的LOOKUP(k)函数查找某一键值k的数据项时,可返回该键值的后续节点(即保存了该键值数据项的节点)的网络地址,这样就可以任意节点上的应用程序与键值k的后续节点联系以获得该数据项的副本。

3、Chord系统中的Finger表的作用

答:为了避免LOOKUP()函数的线性搜索,每个节点维护一个最多包含m(共2^m-1个节点)条信息的路由表,这样查找工作就可以在O(logN)步内实现。(幂次逼近查询法,指数幂)

4、某节点要加入Chord系统的步骤

答:新节点的加入需要一个称为向导的已知节点协助,任何一个运行在 Chord 网络中的节点都可以充当这个角色。加入过程包括新节点本身的 Join 操作和被其他节点发现2个阶段

(1)本身的Join操作:首先生成一个随机表示符id(该id与网络中已存在的节点的id不重复),向向导节点查找后继,并初始化自身的Finger表和后继节点

(2)被其他节点发现阶段:网络中所有节点定期检查自己的后继节点,并向自己的直接后继节点发送确认消息。

5、某节点离开Chord系统的步骤

答:节点的失效是节点没有通知其他节点而突然离开网络,这通常由主机崩溃或 IP 网络断开等意外原因造成,此时失效节点的前继保存的后继信息变得不可用,从而造成 Chord 环的断裂。退出进行如下操作:(类似于链表的节点删除)

(1)把节点id 的后继节点的前继改成节点id 的前继;

(2)把节点id 前继节点的后继改成节点id 的后继;

(3)从节点id 前继的后继表中删除节点id;

(4)把数据项转移给后续节点。

6、CAN系统的核心用法

答:通过部署一个d维的笛卡尔坐标空间,并按参与该系统的所有节点进行划分区域划分,每个节点都有一个相关区域,该相关区域内的点就是该节点上负责的数据项。也就是说每个数据项都被赋予了此空间中唯一的一点,该点位于那一块相关区域就由哪一个节点负责。

7、某节点要加入CAN系统的步骤

答:CAN系统处理节点加入大致分为三个步骤

(1)在坐标空间中取任意一点找到覆盖网络中已有的节点

(2)确定可以拆分的区域

(3)更新与新拆分区域相邻的节点的路由表

8、某节点要离开CAN系统的步骤

答:CAN系统中处理节点的离开分为三个步骤

(1)识别即将离开的节点

(2)将离开节点的区域合并或由相邻节点接管

(3)通过网络更新路由表

9、什么是超级对等体?

答:简单的来说,就是一个能维护一个索引或充当一个代理程序的节点通常称之为超级对等体。其中代理程序指的是能够收集一些节点的资源使用情况并且快速的选择具有足够资源的节点。

10、为什么要引入超级对等体?

答:引入超级对等体使非结构化的系统具有了某种结构,从而解决了数据定位的问题。在非结构化的点对点系统中,随着网络的扩大,仅使用泛洪泛定位数据项的位置是十分的困难并且费时的,因为没有一种确定的方法可以把查找请求路由到特定的数据项。因此需要类似于超级对等体的节点作为索引节点将查找请求路由到特定的数据项。

11、超级对等体的作用是什么?

答:每个常规的对等体作为一个客户连接点唯一的一个超级对等体上,所有的往来于常规对等体的通信都是由超级对等体负责的,然后再通过超级对等体之间的联系实现由不同超级对等体负责的常规对等体的通信的。客户端和超级对等体的关系可以是固定的,这要求超级对等体的可靠性要高,或者通过备份超级对等体实现可靠性;它们的关系也可以是可变的,客户端可以选择更好的超级对等体。

12、边界服务器系统的工作原理

答:边界服务器系统是一种典型的混合体系结构的分布式结构。例如,英特网服务提供商(international service provider,ISP),家庭终端用户通过ISP连接到互联网,该ISP就可以认为是因特网的边界。边界服务器的主要目的是在进行过滤和编码转换后提供内容服务,并可用于优化内容和应用程序的分布性。

13、BitTorrent文件下载系统的工作原理

答:在下载文件时,用后缀名为.torrent的文件下载特定的文件需要的信息,通常它指向的是一个跟踪器。跟踪器实际上就是一个服务器,上面记录有保存请求文件的数据块的活跃节点的信息。一旦确定一个节点上保存有指定文件的数据块,这个节点立刻就变为活跃节点。换而言之,它是被迫参向其他节点提供帮助的。并且这种强迫性遵从一个简单的规则:如果P节点察觉到Q节点的下载数据多于它的上传数据时,P就降低它向Q发送数据的速率,这就类似于两个节点之间的数据交易。

14、拦截器的定义、基本思想以及工作流程

答:

(1)拦截器:拦截器是一种软件架构,它会中断正常的控制流,并且允许其他代码(特定的应用程序)执行。(2)拦截器的基本思想:对象A可以调用对象B的方法,而对象B和对象A不在同一台机器上。

(3)工作步骤:

1)对象A提供一个本地接口,该接口与对象B提供的接口相同。A只需要调用该接口中的一个方法变量即可2)A的调用转化为一个通用的对象激活,可以通过与A同一机器的中间件提供的对象激活接口来完成

3)最后,将通用对象转化为一个消息,该消息通过A的操作系统的传输层接口发送出去

(4)图2.15解释

当客户应用程序对象A调用位于不同机器的对象B后,B.do_something(value)调用转换成诸如

invoke(B,&do_something,value)之类的通用调用。现在假如B有很多副本,请求级拦截器将要为每个副本调用invoke(B,&do_something,value)。只有请求级拦截器才需要知道B的副本的存在,而对象A和中间件不需要和副本打交道。然后远程对象的调用必须在网络上发送,消息级拦截器负责将远程对象的调用封装成消息进行发送,并在发送的过程中可将消息进行分组拆分发送,在目的地在进行组装。

15、Globule的工作原理

答:Globule假定请求都是通过边界服务器来传输的,如果在特定的边界服务器(指离客户较近的地方)放置了副本,那么就可以改善响应时延。在英特网中,Globule通过设置一个初始服务器跟踪每个Web页面的访问模式(读写操作),记录时间戳与日志,当收集到对一个页面足够多的请求时,初始服务器就开始通过某种策略来分析该页面要复制到何处,即分析最优的复制策略,以供改善响应时延。

16、什么是差分复制策略?

答:简而言之,就是由于不同的复制策略会导致不同的性能表现(如时延),通过某种方法对复制策略进行选择,就是差分复制策略。书中通过简单的线性加权确定不同的性能度(客户与副本服务器的总时延、初始服务器与副本服务器消耗的带宽,旧副本的数量等)之间的关系,从而选择出最佳的复制策略。

17、拆分复制策略解决了一个什么问题?

答:通过选择最优的复制策略,优化了客户的体验,降低了时延。

18、如何确定需要收集多少个请求?

答:迹线长度:选择下一策略的请求系列长度;错误预计率:复制策略的选择错误的预计值

通过前一段时间对于复制策略选择结果的表现来不断的更新实际请求的数量,以达到最佳的收集数

第二部分课后习题

19、如果客户和服务器相隔很远,我们可以看到,网络延时将主导整个性能。我们如何处理这个问题?

答:这实际上取决于客户端是如何组织起来的。首先,将客户端的代码切割成更小的部分,这样它们可以单独运行。这种情况下,当一部分正在等待服务器的响应时,我们可以安排另一部分去做其他的事。或者,我们可以重新安排客户端的处理过程,让他们在向服务器发送客户请求之后去做其他的事情。

最后有效的解决方案是用单程异步通信取代了客户端-服务器的同步通信。

20、什么是三层客户-服务器体系结构?

答:三层客户——服务器体系结构包括三个逻辑层:用户接口层、处理层和数据层,每一层在理论上来说都在一台单独的机器上实现。最高层包括了客户的用户界面,中间层包括实际的应用程序,最底层包含了被使用的数据。

21、纵向分布与横向分布有什么不同?

答:纵向分布指的是多台机器组成的多层架构中各个层的分布,通过按逻辑把不同组件放在不同的机器上来获得。从理论上说,每一层都在一台不同的机器上实现。横向分布则处理多台机器上的一个层的分布,客户或者服务器可能在物理上被分隔成逻辑上相对的几个部分,每个部分都操作在整个数据集中自己共享的部分。例如一个数据库的分布。

22、考虑一个进程链,该进程链由进程P1,P2,…,Pn构成,实现了一个多层客户-服务器体系结构。进程Pi 是进程Pi+1的客户,Pi只有得到Pi+1的应答之后才能向Pi-1发出应答。如果考虑到进程P1的请求-应答性能,这种组织结构主要存在什么问题?

答:如果n很大的话性能会很差。从理论上来说,两个邻接层之间的通信应该在两台不同的机器之间发生。因此,P1和P2之间的性能由n-2次其它层之间的请求——应答过程决定。另一个问题是如果链中的一台机器性能很差甚至临时不可达,这会立刻使最高层的性能降低。

13、在结构化的覆盖网络中,消息是根据覆盖的拓扑结构来路由的,这种方法的主要缺点是什么?

答:问题是我们处理的是逻辑路径。很有可能出现的情况是,在覆盖网络中的两个邻居节点A和B,在物理距离上是相距很远的。因此,A和B之间的逻辑最短路径实际上在底层物理网络上是很长的一条路径。

14、图2.8中的CAN网络,如何把坐标(0.2,0.3)的节点的消息路由到坐标为(0.9,0.6)的节点?

答:有几种可能性。如果我们想要根据欧几里得距离得到一条最短路径需要进过的路径是:(0.2,0.3)----(0.6,0.7)----(0.9,0.6),距离是0.882.另一条路径:(0.2,0.3)---(0.7,0.2)----(0.9,0.6),距离是0.957

15、假设CAN中的一个节点知道其紧邻节点的坐标,一个合理的路由策略是把消息路由给离目的地最近的节点,这样的策略的好处是什么?

答:从先前的问题可以看出,它不需要去寻找整体最优的路径。如果节点(0.2,0.3)按照题目要求的策略进行,传送到(0.9,06),它先会将节点发送给(0.7,0.2)。

16、在非结构化的覆盖网络中,每个节点随机选择c个邻接节点。如果P和Q都是R的邻接节点,那么P和Q互为邻接节点的概率是多少?

答:如果网路中有N个节点,如果每个节点随机选择c个邻居,那么P选择Q或Q选择p的概率就是

2c/(N-1)。(P从N-1个节点中选择到Q的概率为c/(N-1) ,同理Q从N-1个节点中选择到p的概率也为

c/(N-1),因此总的概率为 2c/(N-1) )

17、在非结构化的覆盖网络中,每个节点随机的选择c个邻节点。要查找一个文件,节点将泛洪一个请求给他的邻接点,这些请求又将再次泛洪,该请求将到达多少个节点?

答:可到达节点的上界是c*(c-1)(因为,每个节点随机选择c个邻居,只有第一个节点a可以选择c个,第二次洪泛时,每个节点只需要随机选择c-1个,因为a也是他们的邻居,但a已经在洪泛到达的范围内了,因此上限是c(c-1)),但是这我们忽略了节点p同样可以成为其他邻居节点的邻居。P的一个邻居泛洪信息给不是P邻居节点的概率是1减去发送给至少P的一个邻居节点的概率。

这个情况下,泛洪策略将会到达c*q *(c-1)个节点。例如,c=20,N=10000,那么一次查询将会到达的节点数是365.817个节点。

基于概率论中的二项分布原理,在n重伯努利试验中,事件A恰好发生k次的概率为:

,因为p已经选择了Q,所以p最多可以选择Q的c-1个邻居节点作为洪泛的目标节点。

18、.在点对点的网络中,并不是每个节点都能成为超级对等体。满足超级对等体的合理要求是什么?

答:首先,节点是高度可用的,因为其他节点需要依赖该节点。并且,它应该有足够的能力处理各种请求。最重要的是依靠它能够高效快速的处理任务。

19、.在Bitgtorren系统中,每个节点具有一个带宽为Bout的输出链接,以及一个带宽为Bin的输入链接。这些节点(称为种子节点)中的一些可以自愿的为其他节点提供下载文件。如果假设在某个时候,一个BitTorrent的系统最多只有一个种子节点,那么他的最大下载带宽是多少?

答:这里需要考虑种子节点的输出带宽需要在客户端间共享。假设有s个种子,N个客户端,每个客户端随机的选择种子。种子节点结合的输出带宽就是S*Bout,每个客户端有S*Bout/N的直接下载带宽。另外,如果这些客户端互相协作,每个能够在下载数据块时达到Bout,假定Bin>Bout。因为tit-for-tat策略,一个BitTorrent客户端的下载带宽主要取决于他的输出带宽。所以说,整体的下载带宽能够达到

S*Bout/N+Bout. (S*Bout/N 是从种子节点上直接下载的带宽,Bout 是从协作节点上下载的带宽,因为Bin>Bout 成立,所以S*Bout/N+Bout 是可以达到的)

20、.请从技术的角度来解释,为什么BitTorrent中的tit-for-tat策略比因特网中的文件共享要好得多?答:大多数的BitTorrent客户端是被例如ADSL或调制解调器所提供的不对称链接所处理的。一般来说,BitTorrent会提供给客户端比较高的进入带宽,但是并不希望客户端可以提供服务。BitTorrent不会使用这种假设,把客户端变成协作服务器。对称连接会比tit-for-tat策略提供更好的匹配。

21、Bit Torrent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BT首先在上传者端把一个文件分成了Z个部分,甲在伺服器随机下载了第N各部分,乙在伺服器随机下载了第M个部分,这样甲的BT就会根据情况到乙的电脑上去拿乙已经下载好的M部分,乙的BT就会根据情况去到甲的电脑上去拿甲已经下载好的N部分,这样就不但减轻了伺服器端的负荷,也加快了用户方(甲乙)的下载速度,效率也提高了,更同样减少了地域之间的限制。比如说丙要连到伺服器去下载的话可能才几K,但是要是到甲和乙的电脑上去拿就快的多了。所以说用的人越多,下载的人越多,大家也就越快,BT的优越性就在这里。而且,在你下载的同时,你也在上传(别人从你的电脑上拿那个文件的某个部分),所以说在享受别人提供的下载的同时,你也在贡献。

22、.我们给出了在自适应中间件中使用中断器的示例,请问还有其他什么示例?

答:我们利用拦截器来支持移动性。这种情况下,一个request-level拦截器在转发请求前,首先将查看它所引用的对象的当前位置。同样,当安全出现问题时,一个拦截器可以用来透明的加密消息。另一个例子,如果记录日志是必须的,我们可以简单的插入一个method-specic拦截器在将消息传递给引用对象前,记录该事件。(中断器类似于struct的拦截器,只是应用在分布式系统场景中而已)

23、中断器与其部署所在的中间件的依赖程度如何?

答:一般来说,它们之间是高度依赖的。客户端很有可能被中间件所提供的下层接口所约束,正如消息级中断器,它高度依赖中间件和本地操作系统的相互作用。然后,这些接口也可以标准化,便于开发可移植的拦截器,虽然它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中间件。这些中间件需要满足CORBA的体系结构。

24、现代的汽车都装备有电子设备,请给出在汽车中的一些反馈控制系统的示例。

答:巡航控制系统。一方面,巡航控制的子系统掌控着当前的速度,当它达到设定要求时,汽车就会加速或减速。巡航控制系统的设置使驾驶员可以将车速设定在一个固定的速度上,车辆准确地按照所设定的速度行驶。驾驶员可以不必踩加速踏板,从而大大减轻长途驾车的疲劳,同时匀速行驶也可以减少燃油的消耗。防抱死制动系统(ABS),当刹车时,它是利用阀体内的一个橡胶气囊,在踩下刹车时,给予刹车油压力,充斥到ABS 的阀体中,此时气囊利用中间的空气隔层将压力返回,使车轮避过锁死点。防抱死刹车系统可以提高行车时,车辆紧急制动的安全系数。换句话说,没有ABS的车,汽车在遇紧急情况采取紧急刹车时,容易出现轮胎暴死,也就是方向盘不能转动,这样危险系数就会随之增加,很容易造成严重后果。车用传感器是汽车计算机系统的输入装置,它把汽车运行中各种工况信息,如车速、各种介质的温度、发动机运转工况等,转化成电讯号输给计算机,以便发动机处于最佳工作状态。

25、请给出自我管理系统的一个示例,其中的分析组件为完全分布式或隐藏的。

答:我们已经遇到很多这种类型的系统,在非结构化的点对点系统中,节点间在进行信息交换,如何生成一个拓扑结构。其分析组件包含放弃那些不会帮助目标拓扑结构收敛的链接。(无线传感器网络中,自动更新和寻找路由,传递数据)

26、请描述一个解决办法,为Globule中的预测复制自动确定最佳跟踪路径长度。

答:源服务器需要利用Ti到Ti+1的迹线来定期评价策略的预测。判断该策略是否是实际访问模式所选择的在Ti-1到Ti阶段所使用的策略。这样可以帮助服务器计算预测误差。通过改变迹线长度,源服务器能够自动找到预测长度最小的迹线。这样,就可以自动的确定最佳跟踪路径长度。

(4)

分布式控制系统

分布式控制系统

题,才能使计算机自动化真正起到其应有的作用。

1975-1980年,在这个时期集散控制系统的技术特点表现为:

从结构上划分,DCS包括过程级、操作级和管理级。过程级主要由过程控制站、I/O 单元和现场仪表组成,是系统控制功能的主要实施部分。操作级包括:操作员站和工程师站,完成系统的操作和组态。管理级主要是指工厂管理信息系统(MIS系统),作为DCS更高层次的应用,目前国内纸行业应用到这一层的系统较少。 DCS的控制程序:DCS的控制决策是由过程控制站完成的,所以控制程序是由过程控制站执行的。 过程控制站的组成: DCS的过程控制站是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主要由电源、CPU(中央处理器)、网络接口和I/O组成 I/O:控制系统需要建立信号的输入和输出通道,这就是I/O。DCS中的I/O一般是模块化的,一个I/O模块上有一个或多个I/O通道,用来连接传感器和执行器(调节阀)。 I/O单元:通常,一个过程控制站是有几个机架组成,每个机架可以摆放一定数量的模块。CPU所在的机架被称为CPU单元,同一个过程站中只能有一个CPU单元,其他只用来摆放I/O模块的机架就是I/O单元。 国内外应用 分散控制系统 1975 年美国最大的仪表控制公司Honeyw ell 首次向世界推出了它的综合分散控制系统TDC—2000 ( Toal Distributed Control-2000),这一系统的发表,立即引起美国工业控制界高度评价,称之为“最鼓舞人心的事件”。世界各国的各大公司也纷纷仿效,推出了一个又一个集散系统,从此过程控制进入了集散系统的新时期。 在此期间有日本横河公司推出的CEN TUM,美国泰勒仪表公司的MO SË,费雪尔公司的DCÉ —400,贝利公司的N —90,福克斯波罗公司的Cpect rum 和德国西门子公司的Telepermm。 随着计算机特别是微型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加上各制造商的激烈竞争,使DCS 很快从70 年代的第一代发展到90 年代初的第三代DCS。尽管在这之前的集散系统的技术水平已经很高,但其中存在着一个最主要的弊病是:各大公司推出的几十种型号的系统,几乎都是该公司的专利产品,每个公司为了保护自身的利益,采用的都是专利网络,这就为全厂、全企业的管理带来问题。 随着计算机的发展与网络开发使各控制厂商更多地采用商业计算机的技术,80年代末许多公司推出新一代的集散系统,其主要特征是新系统的局部网络采用MA P 协议;引用智能变送器与现场总线结构;在控制软件上引入PLC 的顺序控制与批量控制,使DCS 也具有PLC 的功能。 至90 年代初各国知名的DCS 有:3000,Bailey 的IN F I—90,Ro semoun t 的RS—3,W est Hoo se 的WDPF,L eeds &Non th rup 的MAX—1000,Foxbo ro 的IöA S,日本横河的CEN TUM。这里所提到的均为大型的DCS,为了适应市场的需要各厂商也开发了不少中小型的DCS 系统如S—9000,MAX—2,LXL,A 2 PACS 等等。

软件体系结构总结

第一章:1、软件体系结构的定义 国内普遍看法: 体系结构=构件+连接件+约束 2、软件体系结构涉及哪几种结构: 1、模块结构(Module) 系统如何被构造为一组代码或数据单元的决策 2、构件和连接件结构(Component-And-Connector,C&C) 系统如何被设计为一组具有运行时行为(构件)和交互(连接件)的元素 3、分配结构(Allocation) 展示如何将来自于模块结构或C&C结构的单元映射到非软件结构(硬件、开发组和文件系统) 3、视图视点模型 视点(View point) ISO/IEC 42010:2007 (IEEE-Std-1471-2000)中规定:视点是一个有关单个视图的规格说明。 视图是基于某一视点对整个系统的一种表达。一个视图可由一个或多个架构模型组成 架构模型 架构意义上的图及其文字描述(如软件架构结构图) 视图模型 一个视图是关于整个系统某一方面的表达,一个视图模型则是指一组用来构建 4、软件体系结构核心原模型 1、构件是具有某种功能的可复用的软件结构单元,表示了系统中主要的计算元素和数据存储。 2.连接件(Connector):表示构件之间的交互并实现构件

之间的连接 特性:1)方向性2)角色3)激发性4)响应特征 第二章 1、软件功能需求、质量属性需求、约束分别对软件架构产生的影响 功能性需求:系统必须实现的功能,以及系统在运行时接收外部激励时所做出的行为或响应。 质量属性需求:这些需求对功能或整个产品的质量描述。 约束:一种零度自由的设计决策,如使用特定的编程语言。 质量原意是指好的程度,与目标吻合的程度,在软件工程领域,目标自然就是需求。 对任何系统而言,能按照功能需求正确执行应是对其最基本的要求。 正确性是指软件按照需求正确执行任务的能力,这无疑是第一重要的软件质量属性。质量属性的优劣程度反映了设计是否成功以及软件系统的整体质量。 系统或软件架构的相关视图的集合,这样一组从不同视角表达系统的视图组合在一起构成对系统比较完整的表达

信息中心工作总结

本期里,在学校领导的正确带领下,在学校各部门和年级组的配合与支持下,信息中心按计划完成了学校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现将本学期信息中心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软硬件环境建设 1、硬件环境建设 领导重视,认识到位,是保证工作顺利进行的前提和关键。我校网络多媒体设备使用已将近10个年头,很多设备出现故障因为停产而无法更换,严重影响了学校的教学工作。上学期末,校领导召集教学口、后勤口、信息中心的负责人召开了专题会议,一是研究决定了更换全校教学班多媒体设备以及为一线教师和各部门管理人员配置一体机电脑的事项,二是研究通过了与电信公司洽谈的互利共赢的合作项目。两项举措,加强了我校的硬件环境建设,为我校现代教育技术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的硬件保证。 2、软件环境建设 在投资硬件建设的同时更注重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并行。 本学期,信息中心在做好常态工作的同时,通过以下几种途径加强了学校的软件建设。 一是鼓励教师自制教学课件,用于教学。在运用现成教育资源的过程中,教师普遍感到不能随心所欲和运用自如。由专家开发的教学课件与相对独立的课堂是有距离的,不能完全满足课堂教学的要求。因此,我们提倡教师自己独立制作教学课件,并经常深入到办公室指导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在课件制作中,教师中蕴藏的潜能和创造力被

激发出来,制作出了很多高水平的教学课件,经过多年的学习和实践,如今,我校教师制作课件水平在全市已是遥遥领先了。 二是设计开发我校的校本资源库,并链接到学校的网站上。以前教师使用课件全部是通过课件上传软件,把所用的课件传到机房服务器,然后通过各个教室的终端访问使用,但是,上传服务器的容量是有限的,常常会造成教师上传课件失败,给教师运用教学资源带来很大的不便。因此,信息中心从上学期就开始研究、构思,并创建了校本资源库的结构框架和组成板块,集体培训了上传方法,同时,要求所有任课教师将自己的优秀课件上传到了资源库中,达到了资源共享的目的。本学期,信息中心又将资源库的结构和板块进行了调整与改进,增加了鹏博士多媒体CAI素材库,而且,为了教师方便快捷地登录到资源库,由信息中心的裴龙老师设计制作了新的网页与链接方法,让制作学校网站的技术员添加在了学校网站的教学天地子栏目中。 三是充分发挥网络优势,积极利用网络第三方资源。 本学期,学校与电信公司合作的“班班通”项目中,为教师使用第三方教学资源提供了方便,目前,全校102个账号已全部开通,并正式使用。11月初,信息中心又与“北京神州中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联系协商,免费为学校申请了200个用户账号,统计了所有任课教师的常用电话号码,并将这些电话号码一一进行了用户注册,还链接了临河教育信息网的“课件资源库”,为教师开通了更多的网络资源平台。

计算机系统结构复习总结

计算机系统结构复习总结

计算机系统结构复习总结 一、计算机系统结构概念 1.1 计算机系统结构:程序员所看到的计算机的基本属性,即概念性结构与功能特性。 *注意:对不同层次上的程序员来说,由于使用的程序设计语言不同,可能看到的概念性结构和功能特性会有所不同。 1.2 计算机系统的层次结构 现代计算机是一种包括机器硬件、指令系统、系统软件、应用程序和用户接口的集成系统。 现代计算机结构图 *注意:计算机结构的层次模型 依据计算机语言广义的理解,可将计算机系统看成由多级“虚拟”计算机所组成。

从语言层次上画分可得下图: 计算机结构的层次模型 1.3计算机系统结构组成与实现 计算机系统结构:是计算机系统的软件与硬件直接的界面 计算机组成:是指计算机系统结构的逻辑实现 计算机实现:是指计算机组成的物理实现*计算机系统结构、组成与实现三者间的关系: 计算机系统结构不同会影响到可用的计算机组成技术不同,而不同的计算机组成又会反过来影响到系统结构的设计。因此,计算机系统结构的设计必须结合应用来考虑,要为软件和算法的实现提供更多更好的硬件支持,同时要考虑可

能采用和准备采用哪些计算机组成技术,不能过多或不合理地限制各种计算机组成、实现技术的采用与发展。 计算机组成与计算机实现可以折衷,它主要取决于器件的来源、厂家的技术特长和性能价格比能否优化。应当在当时的器件技术条件下,使价格不增或只增很少的情况下尽可能提高系统的性能。 1.4 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分类 计算机结构分类方式主要有三种: (1)按“流”分类 按“流”分类法是Flynn教授在1966年提出的一种分类方法,它是按照计算机中 指令流(Instruction Stream)和数据流(Data Stream)的多倍性进行分类。指令流是指机 器执行的指令序列,数据流是指指令流调用 的数据序列。多倍性是指在计算机中最受限 制(瓶颈最严重)的部件上,在同一时间单 位中,最多可并行执行的指令条数或处理的 数据个数。 *注意:按“流”分类法,即Flynn分类法的逻

网络中心工作总结(2020版)

( 工作总结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网络中心工作总结(2020版) The work summary can correctly recognize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previous work, clarify the direction of the next work, and improve work efficiency

网络中心工作总结(2020版) 11月份在院领导的高度重视下,信息部网络服务中心继续本着高标准、严要求,以服务、开拓、奉献的工作理念,充分发挥网络信息平台的优势,较圆满的完成了本月工作任务: 一、教育网站的整体改版 教研院网站以全新的形式整体改版,为学院管理和各部门信息化工作,搭建起了全面、适时、便捷的桥梁,也必将成为综合展示我市教研、培训、科研、信息等创新工作的平台,深受领导和教师们的一致好评。 本月间,在主管院长的带领下,网络中心同志采取集中攻关的办 法,查资料,请专家,经过反复试验与调试,开发设计,最终

对网站进行了全新改版,并对所有版面进行了重新划分。导航栏设置了“学院概况”、“通知公告”,“部门主页”、“名师风采”、“视频点播”、“教研论坛”、“教师博客”、“图片中心”、“教育资源”等9个快速导航,以一个全新的形式,为全市教师提供一个崭新的视角;其中“活动掠影”、“院容院貌”、“专题图片”采用运动导航栏的形式,新颖、生动活泼的展示了教研、培训、科研、信息等工作的风采;教研院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专题展板”,以导航栏动态横拉的形式,动态展现在互联网上,加大宣传力度的同时,拓展了教研院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所表现出的卓越风采;“视频会议”系统连接了xview讯流会议视频系统,为各部门将来开展网络视频多点传输提供了更广阔的应用平台,它可以通过互联网把我们的教研、培训、科研活动及成果交流、信息发布扩展到全国;“教学资源库”、“问卷调查系统”也做了相应的连接,使网站、论坛、博客及资源库汇集在一起,使之服务空间更为广阔。此外,新网站还对电子业务办公信息获取与信息传输效率有较大的提高,把通知与其他工作计划、总结分开,使基层广大教师浏览网站更加便捷、一目了

计算机系统结构学习心得

计算机系统结构学习心得 姓名: 班级: 学号:

在大四上学期课程中对于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学习已经结束,老师细心的讲解,耐心的辅导,是我从中学到很多的知识。 从中我了解到计算机系统结构(Computer Architecture)也称为计算机体系结构,它是由计算机结构外特性,内特性,微外特性组成的。经典的计算机系统结构结构的定义是指计算机系统多级层次结构中机器语言机器级的结构,它是软件和硬件固件的主要交界面,是由机器语言程序、汇编语言源程序和高级语言源程序翻译生成的机器语言目标程序能在机器上正确运行所应具有的界面结构和功能。计算机系统结构指的是什么? 是一台计算机的外表? 还是是指一台计算机内部的一块块板卡安放结构? 都不是,那么它是什么? 计算机系统结构就是计算机的的机器语言程序员或编译程序编写者所看到的外特性。所谓外特性,就是计算机的概念性结构和功能特性。用一个不恰当的比喻一,比如动物吧,它的"系统结构"是指什么呢? 它的概念性结构和功能特性,就相当于动物的器官组成及其功能特性,如鸡有胃,胃可以消化食物。至于鸡的胃是什么形状的、鸡的胃部由什么组成就不是"系统结构"研究的问题了。系统结构只管到这一层。关于计算机系统的多层次结构,用"人"这种动物的不恰当的例子列表对比如下。计算机系统,人,应用语言级,为人民服务级,高级语言级,读书、学习级,汇编语言级,语言、思维级,操作系统级,生理功能级,传统机器级,人体器官级,微程序机器级,细胞组织级,电子线路级,分子级。传统机器级以上的所有机

器都称为虚拟机,它们是由软件实现的机器。软硬件的。功能在逻辑上是等价的,即绝大多部分硬件的功能都可用软件来实现,反之亦然。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外特性,一般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这也就是我们要分章学习的几个章节)把这几个方面弄清了,系统结构也就基本明确了:(1)指令系统 (2)数据指令 (3)作数的寻址方式 (4)寄存器的构成定义 (5)中断机构和例外条件 (6)存 储体系和管理 (7)I/O结构 (8)机器工作状态定义和切换 (9)信息保护。所以在以后的学习中常回头想想这是系统结构的哪一方面,这对把握全局有好处。这里提一下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内部特性,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内特性就是将那些外特性加以"逻辑实现"的基本属性。所谓"逻辑实现"就是在逻辑上如何实现这种功能,比如"上帝"给鸡设计了一个一定大小的胃,这个胃的功能是消化食物,这就是鸡系统的某一外特性,那怎么消化呢,就要通过鸡喙吃进食物和砂石,再通过胃的蠕动、依靠砂石的研磨来消化食物,这里的吃和蠕动等操作就是内特性。还有一个就是计算机实现,也就是计算机组成的物理实现。它主要着眼于器件技术和微组装技术。拿上面的例子来说,这个胃由哪些组织组成几条肌肉和神经来促使它运动就是"鸡实现"。据此我们可以分清计算机系统的外特性、内特性以及物理实现之间的关系。在所有系统结构的特性中,指令系统的外特性是最关键的。因此,计算机系统结构有时就简称为指令集系统结构。我们这门课注重学习的是计算机的系统结构,传统的讲,就是处在硬件和软件之间介面的描述,

网络部月工作总结

范文一:网络部4月份工作总结 经过一个月的努力,网络部在四月份的主要工作基本上能够顺利完成,这是我们全体成员努力的成果,也是我们所期待见到的成绩。下面就本月部门的工作情况做一下总结,找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在本月上旬,我们部门举办了一次摄影技术培训,这个培训本应是我们上一个的技术培训之一,但由于时间上安排的问题,延迟到本月进行。虽然如此,但部门的成员都是积极参与本次培训,增长了不少摄影技术,相信对今后的工作会又有很多的帮助,也减少部门处理照片所耗费时间。不过这次培训也存在不足的地方,比如参与人数并不算太多,还有培训师准备了丰富的内容,但讲的声音比较小,影响了培训的效果。但总体来说,参与培训的人员都很认真听,认真地去思考,遇到不懂的地方能够积极发问,算是达到了我们组织这次培训目的。 在本月下旬,我们部门接到校学生会网络部的通知,要在全校范围了举办一次主题为《激情亚运由我先行》的电子杂志设计大赛,各院系负责网络工作的部门需要帮忙进行前期的宣传以及作品的收集。这是一个锻炼部门干事能力的好机会,能够让他们好好地锻炼自己的能力。为了更好地让他们掌握电子杂志的技术,前几天进行了一次电子杂志的培训,为参加这次比赛打好基础。 我们部门在下个月将会继续制定学院论坛的版规,以及评出电子杂志设计大赛进入复赛的作品。 范文二:2012年11月网络公司运维部个人工作总结 去年的年末,我来到了运维部。这是一个技术岗位,刚来的我,对于我的工作可以说是相当的陌生。大多数仪器、设备都不认识,不像书本上讲的那些。它们对于我来说都是新的,需要学习来完成工作。我对我的工作充满了热情,如饥似渴的去学习书籍,请教同事,慢慢的汲取知识和经验。刚开始,每一次出去解决故障,我都有点担心,怕工作做不好,所以每一次,我都认真向前辈们学习,看他们如何去操作仪器,如何去分析故障点,不懂的我就问为什么。还有不懂的,我就回来查电脑,自己消化,直到理解。正是自己对知识渴求的欲望和缺乏专业知识带来的恐慌,一直鞭策着我,风风雨雨走过了这一年。值得欣慰的是,这一年,我通过向别人学习和自己的努力,学到了不少东西,积累了一些经验,有时候也可以独立完成一些工作。下面我就自己这一年来的工作做个总结: 1、学会了做标准的568B网线,学会了做2M线。知道了网线的线序,知道了2M线的用途。 2、认识了光纤和ODF架,知道了法兰盘子,知道了如何用光纤连接法兰盘子。 3、学会了如何使用光源和光功。知道了它们各自的功能和所显示的数值所代表意义。 4、知道了如何使用OTDR去打光纤的全程长度,熟悉了如何用OTDR测试新融光纤的质量,如何查故障点、测衰耗。 5、学会使用了熔接机。了解了熔接机的结构,知道了如何区分单模熔接机和多模熔接机。 6、学会了如何在几个基站之间进行跳纤。并在同事的协助下为广电跳通了2条有线电视专线。 7、对SDH有了一定的了解,并且知道了常用的OI2D和OI4D光口板和一些以太网板。知道了如何从型号上来辨别板子的类型。 8、学会了如何去基站更换板块以及该注意的一些事项。 9、协助资产盘查。对基站的各个设备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并且熟悉了好多基站的地理

计算机测试系统发展综述

计算机测试系统发展综述 来源:牌技研究中心 https://www.360docs.net/doc/7210714954.html, 摘要: 计算机测试系统通常作为设备或武器系统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其测试性能是衡量设备或武器系统优劣的一项重要指标。其应为基于标准总线的、模块化的开放式体系结构且具备虚拟仪器特点。通过分析和比较VXI总线和PXI总线特点,给出了计算机测试系统的发展方向。归纳出了计算机测试系统应具备的9个方面功能。给出了设计和研制计算机测试系统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关键词: 测试系统;VXI总线; PXI总线 测试技术涉及到众多学科专业领域,如传感器、数据采集、信息处理、标准总线、计算机硬件和软件、通信等等。测试技术与科学研究、工程实践密切相关,两者相辅相成,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测试技术的发展,测试技术的发展反过来又促进了科学技术的进步。 测试仪器发展至今,大体经历了5 代: 模拟仪器、分立元件式仪器、数字化仪器、智能仪器和虚拟仪器。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测试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融合已引起测试领域一场新的革命。1986 年美国国家仪器公司提出“虚拟仪器”即“软件就是仪器”的概念。虚拟仪器是卡式仪器的进一步发展,是计算机技术应用于仪器领域而产生的一种新的仪器类型,它以标准总线作为测试仪器和系统的基本结构框架,配置测量模块,通过软件编程实现强大的测量功能。在虚拟仪器系统中,用灵活、强大的计算机软件代替传统仪器的某些硬件,用人的智力资源代替物质资源,特别是系统中应用计算机直接参与测试信号的产生和测量特征的解析,使仪

器中的一些硬件、甚至整件仪器从系统中“消失”,而由计算机的硬软件资源来完成它们的功能。另外,通过软件可产生许多物理设备难以产生的激励信号以检测并处理许多以前难以捕捉的信号。虚拟仪器是计算机技术和测试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是传统测试仪器与测试系统观念的一次巨大变革。 测试技术和设备涉及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的各行各业,先进的电子测试设备在众多行业的科研、生产和设备维护使用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在电子产品、航空航天、武器装备、工业自动化、通信、能源等诸多领域,只要稍微复杂一点的涉及到弱电的系统(或装置)都要考虑测试问题。测试系统是设备或装备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如武器系统的维护维修离不开测试设备。一个系统(或装置)测试功能的完备与否已成为衡量其设计是否合理和能否正常运行的关键因素之一。 测试仪器和系统在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中起着把关和指导者的作用,它们广泛应用于炼油、化工、冶金、电力、电子、轻工和国防科研等行业。测试仪器和系统从生产现场各个环节获得各种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和综合,通过各种手段或控制装置使生产环节得到优化,进而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在武器系统科研试验现场,测试仪器和系统可获得试验中各个阶段和最终试验数据,用于及时发现试验中出现的问题和给出试验结论,并为后续相关试验提供依据。因此,测试仪器与系统对于提高科研和试验效率,加快武器试验进程和保证试验安全至关重要。以雷达、综合电子战为代表的军事电子领域,以预警机、战斗机、卫星通信、载人航天和探月工程为代表的航空、航天领域及以导弹武器系统为代表的兵器领域等都离不开测试设备,它是这些装备和系统正常使用和日常维护及维修所必备的。 1 系统类型 现代的测试系统主要是计算机化系统,它是计算机技术与测量技术深层次结合的产物。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构成测试系统的可选择性不断加大,按照测试功能要求,可构成多种类型的计算机测试系统。在计算机测试系统分类问题上并没有严格的统

学生分布式系统复习题与参考答案2

一、填空题 1.访问透明性是指对不同数据表示形式以及资源访问方式的隐藏。而位置透明是用户无法判别资源在系统中的物理位置。 2. 迁移透明性是指分布式系统中的资源移动不会影响该资源的访问方式。而复制透明是指对同一个资源存在多个副本的隐藏。 3. 一个开放的分布式系统就是根据一系列准则来提供服务,这些准则描述了所提供服务的语法和语义。 4. 集群计算系统一个突出的特征是它的同构性;它提供了最大限度的分布式透明性。可用于单个程序在多台计算机上并行地运行。 5. 网格计算系统具有高度的异构性:其硬件、操作系统、网络、管理域和安全策略等都不尽相同。 6. 网格计算系统一个关键问题是如何把来自不同计算机组织的资源集中起来,使一组人或机构进行协调工作。 7. 分布式事务处理的四个特性是:原子性、一致性、独立性和持久性。 8. 分布式普适系统应用程序的需求归纳为三种,它们是:接受上下文的变化、促使自主合成、认可共享为默认行为。 9. 分布式系统体系结构样式很多,其最重要的有:分层体系结构;基于对象的体系结构、以数据为中心的体系结构以及基于事件的体系结构等四类。10. 客户/服务器结构的应用程序通常划分为三层,它们是:用户接口层、处理层和数据层。 11. 在结构化点对点体系结构中覆盖网络是用一个确定性的过程来构成的,这个使用最多的进程是通过一个分布式哈希表来组织进程的。 12. 超级对等体通常是维护一个索引或充当一个代理程序的结点。 13. 分布式软件体系结构主要分集中式、非集中式和各种混合形式三大类。其非集中式体系结构又分为 结构化的点对点、非结构化的点对点、超级对等体 三种。 14. 实现软件自适应的基本技术分为要点分离、计算 映像和基于组件的设计三种类型。 15. 分布式的自主系统指的是自我管理、自我恢复、 自我配置和自我优化等各种自适应性。 16. 一个线程独立地执行它自己的程序代码。线程系 统一般只维护用来让多个线程共享CPU所必需的最 少量信息。 17. 有两种实现线程线程包的基本方法:一是可以构 造一个完全在用户模式下执行的线程;二是由内核 来掌管线程并进行调度。 18. 分布式系统中的多线程通常有:多线程用户和多 线程服务器两大类型。而以分发器/工作者模型组织 起来的多线程服务器是最为流行的一种。 19. 虚拟化可采用两种方法,一是构建一个运行时系 统,提供一套抽象指令集来执行程序。二是提供虚 拟机监视器。 20. 在服务器的组织结构中,迭代服务器是自己处理 请求,将响应返回给客户;而并发服务器将请求传 递给某个独立线程或其他进程来处理。 21. 服务器集群在逻辑上由三层组成,第一层是逻辑 交换机;第二层是应用/计算服务;第三层是文件/ 数据库系统。 22. 在代码迁移的框架结构中,进程包含三个段,它 们是代码段、资源段和执行段三个段。 23. 进程对资源的绑定有三种类型:一是按标识符绑 定;二是按值绑定;三是按类型绑定。而三种类型 的资源对机器的绑定是未连接资源、附着连接资源 和紧固连接资源。 24. 中间件是一种应用程序,它在逻辑上位于应用层 中,但在其中包含有多种通用协议,这些协议代表 各自所在的层,独立于其他更加特别的应用。 25. 在RPC操作中,客户存根的功能是将得到的参 数打包成消息,然后将消息发送给服务器存根。 26. 所有DCE的底层编程模型都是客户-服务器模 型。而DCE本身的一部分是由分布式文件服务、目 录服务、安全服务以及分布式时间服务等构成的。 27. IDL编译器的输出包括三个文件,它们是头文件、 客户存根和服务器存根。 28. 在面向消息的通信中,通常分为面向消息的瞬时 通信和持久通信两种机制。 29. 在面向消息的瞬时通信中,通常采用套接字接口 和消息传递接口。 30. 在面向持久的通信中,消息队列系统为持久异步 通信提供多种支持。它提供消息的中介存储能力。 31. 在消息队列系统中,队列由队列管理器来管理, 它与发送或接收消息的应用程序直接交互。 32. 在消息队列系统中,转换是由队列网络中特定结 点完成的,这些结点称为消息转换器。 33. 在面向流的通信中,数据流的传输模式有异步传 输模式、同步传输模式和等时传输模式等三种。 34. 在流与服务质量(QOS)描述中,服务质量特性指 的是数据传输所要求的比特率、创建会话的最大延 时、端到端的最大延时、最大延时抖动以及最大往 返延时等。 35. 流同步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在离散数据流与连续 数据流之间保持同步;另一种是连续数据流之间的 同步。 36. 在流同步的机制中,需要研究的两个问题是:一 个是两个流同步的基本机制;二是在网络环境下这 些机制的分布式版本。 37. 应用层多播的基本思想是结点组织成一个覆盖 网络,然后用它来传播信息给其成员。一个重要的 因素是网络路由器不在组成员中。

网络信息中心工作总结

网络信息中心工作总结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网络信息中心紧紧围绕学校2009年度工作纲要,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求实务真,以“业务求精,服务至上”为工作理念,以为教学科研提供“安全、高效、便捷”信息网络服务为工作重心,加快下一代IPV6校园的部署,进一步优化网络结构,完善网络安全认证体系;积极开展调研,努力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筹备工作。现将网络信息中心2009年工作总结汇报如下:一、理清思路,明确目标年初,网络信息中心围绕学校“十一五”规划、结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进一步理清了工作思路,明确了网络信息中心工作目标。以服务学校教学、科研和管理等各项工作为目的,通过构建高可用性的网络基础设施,促进我校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等工作尽快适应教育信息化要求;强化现代化信息技术对学校各方面工作的保障作用,将工作的中心任务转移到数字化校园建设上来,深入调研、结合学校发展战略开展好前期规划,务必高水平的实现数字化校园建设目标。二、加快IPv6技术升级和应用示范项目的实施1.项目背景2008年

底,由教育部组织申报的国家发改委2008年下一代互联网业务试商用及设备产业化专项项目“教育科研基础设施IPv6技术升级和应用示范”已经由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立项。项目由教育部统一组织管理,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网络中心具体承担协调工作。东北师范大学作为首批申请的高校之一,通过认真的准备,结合校园网的实际建设情况,网络信息中心组织人员编写了子项目实施方案。并于2008年12月25日赴北京提交项目书和参加申请答辩会。由于组网方案合理,子课题设计可行,经费利用充分到位,经过专家评审顺利通过答辩。专家们根据实际了解到的东北师大网络建设规模和水平,将我校由C类学校提升到B类学校。最后申请到国拨经费250万元。 2.项目国拨经费的招标采购工作 本项目国拨经费所购买的所有设备由教育部科技司统一组织招标。各高校欲购买的设备均需在入围的厂商品牌和设备型号中选定,设备统一定价。 网络信息中心协调学校相关部门,于09年5月份完成了设备的选型工作。根据科技司招标结果,结合原有的升级方案,最后确定购买的升级设备品牌为H3C厂商的系列产品。 3.项目的实施和成效

软件体系结构综述

软件体系结构研究综述 班级:软件092 学号:17 姓名:陈世华摘要: 近年来,软件体系结构逐渐成为软件工程领域的研究热点以及大型软件系统与软件产品线开发中的关键技术之一.归纳了软件体系结构技术发展过程及其主要研究方向.在分析了典型的软件体系结构概念之后,给出了软件体系结构的定义.通过总结软件体系结构领域的若干研究活动,提出了软件体系结构研究的两大思路,并从7个方面介绍了软件体系结构研究进展.探讨了软件体系结构研究中的不足之处,并分析其原因.作为总结,给出了软件体系结构领域最有前途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软件体系结构;基于体系结构的软件开发;软件体系结构描述语言;软件体系结构描述方法;软件体系结构演化;软件体系结构发现;软件体系结构分析;软件体系结构验证;特定域软件体系结构(DSSA) Abstract: Software architecture (SA) is emerging as one of the primary research areas in software engineering recently and one of the key technologies to the development of large-scale software-intensive system and software product line system. The history and the major direction of SA are summarized, and the concept of SA is brought up based on analyzing and comparing the several classical definitions about SA. Based on summing up the activities about SA, two categories of study about SA are extracted out, and the advancements of researches on SA are subsequently introduced from seven aspects. Additionally, some disadvantages of study on SA are discussed, and the causes are explained at the same time. Finally, it is concluded with some significantly promising tendency about research on SA. Key words: software architecture; architecture-based development; architecture description language; architectural representation and description; architectural evolution and reuse; architectural discovery; architectural analysis; architectural verification and evaluation; domain-specific software architecture (DSSA)

计算机体系结构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计算机体系结构的基本概念 1.计算机系统结构的经典定义 程序员所看到的计算机属性,即概念性结构与功能特性。 2.透明性 在计算机技术中,把这种本来存在的事物或属性,但从某种角度看又好像不存在的概念称为透明性。 3.系列机 由同一厂家生产的具有相同系统结构、但具有不同组成和实现的一系列不同型号的计算机。 4.常见的计算机系统结构分类法有两种:Flynn分类法、冯氏分类法Flynn分类法把计算机系统的结构分为4类: 单指令流单数据流(SISD) 单指令流多数据流(SIMD) 多指令流单数据流(MISD) 多指令流多数据流(MIMD) 5. 改进后程序的总执行时间

系统加速比为改进前与改进后总执行时间之比 6.CPI(Cycles Per Instruction):每条指令执行的平均时钟周期数 CPI = 执行程序所需的时钟周期数/IC 7.存储程序原理的基本点:指令驱动 8.冯·诺依曼结构的主要特点 1.以运算器为中心。 2.在存储器中,指令和数据同等对待。 指令和数据一样可以进行运算,即由指令组成的程序是可以修改的。 3.存储器是按地址访问、按顺序线性编址的一维结构,每个单元的位数是固定的。 4.指令的执行是顺序的 5.指令由操作码和地址码组成。 6.指令和数据均以二进制编码表示,采用二进制运算。 9.软件的可移植性 一个软件可以不经修改或者只需少量修改就可以由一台计算机移植到另一台计算机上正确地运行。差别只是执行时间的不同。我们称这两台计算机是软件兼容的。 实现可移植性的常用方法:采用系列机、模拟与仿真、统一高级语言。 软件兼容: 向上(下)兼容:按某档机器编制的程序,不加修改就能运行于比它高(低)档的机器。 向前(后)兼容:按某个时期投入市场的某种型号机器编制的程序,不加修改地就能运行于在它之前(后)投入市场的机器。 向后兼容是系列机的根本特征。 兼容机:由不同公司厂家生产的具有相同系统结构的计算机。

信息中心个人工作总结(2021版)

信息中心个人工作总结(2021 版) The work summary can correctly understand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past work; it can clarify the direction and improve the work efficiency. ( 工作总结)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文字可以自由修改

信息中心个人工作总结(2021版) 信息中心个人工作总结篇一 回顾本学期工作,在学校校长室领导下,在市区级主管部门的相关工作要求下,按计划完成了相应工作并在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绩,现对本学期工作总结如下: 一、工作重点回顾 1、校园网络日常维护 2、办公电脑、班级电脑等日常维护 3、录播教室、广播等常态使用 4、校园网站维护、网站栏目建设与管理 5、市、区中小学生电脑制作竞赛 6、第二批“区智慧校园”申报工作 7、业余无线电等课外活动开展

8、口语听力考试、地生考试协助服务 二、具体内容 (一)细化常规工作 校园网络的正常运行关乎学校教育教学秩序的正常开展,因此,校园网络维护工作是信息中心工作的重中之重,信息中心利用技术手段,定期对校园网络情况进行监视,实行精细化管理,确保了学校网络的畅通。我校是XX市足球特色学校,根据相关文件要求要求,针对制作了校园足球特色专栏,将我校各类足球活动呈现在校园足球特色专栏中,为我校的全国足球申报做好基础工作。 (二)落实专用室使用 随着区划调整,在我校举办的各类教研活动次数越来越多,各功能室和专用教室使用频率也增加了尤其是录播教室、学校报告厅,为本学期的教研活动增添光彩。功能室老师认真负责,定期进行卫生清扫等工作。保证了专用室的使用。 (三)打造信息化平台优势

计算机系统结构复习(个人总结)

第一章: 计算机系统的层次结构:(按照计算机语言从低级到高级) 微程序机器,传统机器语言机器,操作系统机器,汇编语言机器,高级语言机器和应用语言机器。 计算机系统结构: 传统机器程序员所看到的计算机属性,即概念属性和功能特性。 计算机组成: 计算机系统结构的逻辑实现,包括物理机器级中的数据流和控制流的组成和逻辑设计等。计算机实现: 计算机组成的物理实现,包括处理机,主存等物理结构及整机装配技术。(器件技术和微组装技术) 透明性: 在计算机技术中,把这种本来存在的事物和属性,但从某种角度看又好像不存在的概念称为透明性。 Flynn分类法是依旧:指令流和数据流的多倍性进行分类的。 冯氏分类发:是按照计算机系统的最大并行度来分类的。 计算机系统设计的定量原则: 1,以经常性事件为重点:在计算机系统中对于经常发生的事件,赋予它优先的处理权和系统使用权。 2,Amdahl定律:加快某部件的执行速度所获得的系统性能的加速比。S n=1 1?F e+F e e (注: Fe=可改进时间比例,Se=性能提高倍数) 3,CPU性能公式:执行一个程序所需要的CPU时间=IC*CPI*时钟周期时间(CPI指令平均时 钟周期=执行程序所需要的时钟周期数/所执行的指令数)CPI=(CPI i?IC i IC ) n i=1 4,程序的局部属性:程序执行时,所访问的存储器地址不是随机分布的,而是相对簇聚的。 包括时间局部性和空间局部性。 计算机系统设计者的主要任务: 1,确定用户对计算机系统的功能,价格和性能的要求。 2,软硬件功能的分配。 3,设计出生命周期长的系统结构。 软件兼容: 一台计算机上的程序不加修改或只需要少量的修改就可以由一台计算机一直到另一台计算机上运行,差别只是执行时间的不同 从中间开始设计:

校园信息中心工作总结

校园信息中心工作总结 校园网络维护工作是信息中心工作的重中之重,信息中心利用技术手段,定期对校园网络情况进行监视,实行精细化管理,确保了学校网络的畅通。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文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阅读。 校园信息中心工作总结 回顾本学期工作,在学校校长室领导下,在市区级主管部门的相关工作要求下,按计划完成了相应工作并在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绩,现对本学期工作总结如下: 一、工作重点回顾 1、校园网络日常维护 2、办公电脑、班级电脑等日常维护 3、录播教室、广播等常态使用 4、校园网站维护、网站栏目建设与管理 5、市、区中小学生电脑制作竞赛 6、第二批“区智慧校园”申报工作 7、业余无线电等课外活动开展 8、口语听力考试、地生考试协助服务 二、具体内容 (一)细化常规工作 校园网络的正常运行关乎学校教育教学秩序的正常开展,因此,我校是XX 市足球特色学校,根据相关文件要求要求,针对制作了校园足球特色专栏,将我

校各类足球活动呈现在校园足球特色专栏中,为我校的全国足球申报做好基础工作。 (二)落实专用室使用 随着区划调整,在我校举办的各类教研活动次数越来越多,各功能室和专用教室使用频率也增加了尤其是录播教室、学校报告厅,为本学期的教研活动增添光彩。功能室老师认真负责,定期进行卫生清扫等工作。保证了专用室的使用。 (三)打造信息化平台优势 我校的网站应用平台集多个子功能网站组成,本学期信息中心不仅在网站运行方面进行了日常维护,也在功能内容上下了一定的功夫,例如,将“数字行知”栏目进行了认真充实,把平时的一些常态活动发布到该平台,努力使优秀平台发挥其相应的作用。按照市、区的要求,认真准备了XX年XX市第三批“智慧校园”申报工作。努力使行知中学的“数字化”校园得到充分展示。 (四)立足学生、立足课堂 信息中心的另一项重要工作是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本学期,信息中心按照课程要求,认真开设好信息技术课,并利用学生的业余时间组织学生进行了电脑作品制作。本学期共有10多名同学参加了市、区两级组织的电脑作品比赛,并有7名同学获得了一、二、三等奖。成绩相当喜人。相关经过信息中心老师的努力,我校的学生信息技术水平也会不断提高。在“2017年浦口区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实践与评优活动”中,我校有多名教师积极主动参与了此次活动,并有13人分别荣获一二三等奖,获奖率达到95%以上。 (五)品牌创建宣传 本学期信息中心一方面认真组织开设了“业余无线电”项社团的常态课,另

计算机系统结构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

0.从(使用语言的)角度可以将系统看成是按(功能)划分的多个机器级组成的层次结构 1、从计算机系统执行程序的角度看,并行性等级由低到高分为(指令内部)、(指令之间)、(任务或进程之间)和(作业或程序之间)四级。 2、从计算机系统中处理数据的并行性看,并行性等级从低到高分为(位串字串)、(位并字串)、(位串字并)和(全并行)。 3、存储器操作并行的典型例子是(并行存储器系统和相联处理机),处理机操作步骤并行的典型例子是(流水线处理机),处理机操作并行的典型例子是(阵列处理机),指令、任务、作业并行的典型例子是(多处理机)。 4、开发并行的途径有(时间重叠),资源重复和资源共享。 5、计算机系统多级层次中,从下层到上层,各级相对顺序正确的应当是(微程序机器级,传统机器语言机器级,汇编语言机器级)。 6、对系统程序员透明的应当是(CACHE存储器、系列机各档不同的数据通路宽度、指令缓冲寄存器) 7、对机器语言程序员透明的是(主存地址寄存器) 8、计算机系统结构包括(机器工作状态、信息保护、数据表示) 9、对汇编语言程序员透明的是(I/O方式中的DMA访问) 10、属计算机系统结构考虑的是(主存容量和编址方式) 11、从计算机系统结构上讲,机器语言程序员所看到的机器属性是(编程要用到的硬件组织) 12、计算机组成设计考虑(专用部件设置、控制机构的组成、缓冲技术) 13、在多用户机器上,应用程序员能使用的指令是(“执行”指令、“访管”指令、“测试与置定”指令) 14、软硬件功能是等效的,提高硬件功能的比例会(提高解题速度、提高硬件成本、减少所需存储器用量) 1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软件设计费用比软件重复生产费用高、硬件功能只需实现一次,而软件功能可能要多次重复实现、硬件的生产用比软件的生产费用高) 16、在计算机系统设计中,比较好的方法是(从中间开始向上、向下设计)。 17、推出系列机的新机器,不能更改的是(原有指令的寻址方式和操作码)。 18、不同系列的机器之间,实现软件移植的途径包括(用统一的高级语言、模拟、仿真)。 19、在操作系统机器级,一般用(机器语言)程序(解释)作业控制语句。 20、高级语言程序经(编译程序)的(翻译)成汇编语言程序。 21、传统机器语言机器级,是用(微指令程序)来(解释)机器指令。 22、汇编语言程序经(汇编程序)的(解释)成机器语言程序。 23、微指令由(硬件)直接执行。 24、系列机软件必须保证(向后兼容),一般应做到(向上兼容) 25、在计算机系统的层次结构中,机器被定义为(能存储和执行相应语言程序的算法和 数据结构)的集合体 26、优化性能价格比指(在某种价格情况下尽量提高性能)或(在满足性能前提下尽量降低价格)。 27、目前,M0由(硬件)实现,M1用(固件)实现,M2至M5大多用(软件)实现。 28、系列机中(中档机)的性能价格比通常比(低档机、高档机)的要高 29、(计算机组成)着眼于机器级内各事件的排序方式,(计算机体系结构)着眼于对传统机器级界面的确定,(计算机组成)着眼于机器内部各部件的功能,(计算机实现)着眼于微程序设计。 30、计算机系统结构也称(计算机体系结构),指的是(传统机器级)的系统结构。 31、用微程序直接解释另一种机器指令系统的方法称为(仿真),用机器语言解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