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繁星》公开课教学设计1

部编版《繁星》公开课教学设计1
部编版《繁星》公开课教学设计1

部编版《繁星》公开课教学设计1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第4课《繁星》一课时教学设计学习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的?

金文(衣,胸襟)(眔,

二、初读课文、

雾》

描写“我”最爱看繁星,回忆从前

多多益善、默默无闻、空空如也、历历在目欲坠

(四)写法借鉴

、满天星斗都成为文章的点缀。

1、朗读课文,把你喜欢的词语和句子抄写下

《繁星》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1)学习、理解、掌握生字生词,扩大识字量,丰富词汇;(2)学习作者观察繁星的方法,理解作者观察繁星的生活情景和感受;(3)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反映生活的能力;(3)品味语言,学习并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

2、方法和过程:(1)学会品读,在品读中展开联想和想象丰富情感;(2)运用迁移的方法来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反映生活的能力。

3、情感思想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

学习作者观察繁星的方法,理解作者观察繁星的生活情景和感受。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迁移知识的能力,观察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同学们都知道自己是什么星座吗?你知道这些星座在天上的哪些地方吗?你们在晚上观看过你自己的星座吗?观察后自己有什么感受呢?。(展示星空图片,激发学生观察热情。)我国现代著名作家,他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仔细地观察天上的星星,并写下了当时的感受,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他的这篇名作《繁星》吧。

2.简介作者巴金:巴金,现代著名作家(小说家、散文家),杰出的语言大师,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巴金是他的主要笔名。主要作品:长篇小说《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中篇小说《憩园》,《寒夜》;散文

集《保卫和平的人们》、《友谊集》、《随想录》,散文、小说、特写集《新声集》、《赞歌集》,还有不少短篇小说、童话、杂文等。

3.写作背景:1923年,19岁的巴金到了上海、南京,学习期间参加了一些社会活动,他的民主思想得到进一步发展。1927年1月15日,他乘法国邮船“昂热”号离沪赴法,在邮船航行期间,巴金撰写了《海行杂记》38则。《繁星》是其中的一篇游记。

二、整体感知。

1、学生听范读,给不会读的字注音,画出不理解的词。

2、指名学生念读生字、生词。

(1)、给生字注音。

半明半昧mèi

摇摇欲坠zhuì

霎shà眼

纳(nà)凉

模mó糊

静寂jì

(2)解释下列词语。

半明半昧:忽亮忽暗,朦朦胧胧。昧:昏暗。

霎眼:眨眼。

3.让学生再熟悉一下写作背景,从而引导学生学习作者那种注意观察生活,感受生活,随时反映生活的习惯。

4. 交流要点:1923年,19岁的巴金离开封建家庭到上海、南京求学,并参加了一些社会活动。1927年1月15日离沪赴法,在法国学习经济学,考察欧洲的社会活动。2月19日抵达巴黎。在航行的一个多月里,巴金撰写了《海行杂记》38则。《繁星》是其中的一篇,写于1927年1月。可见,文章不是硬写出来的,而是生活的反映。同学们也要处处留心观察生活,感受生活,反映生活。

5.学生朗读课文,通过点画的形式找出文中有关作者在家乡、在南京、在海上观看繁星的情景和感受,并填写下表(斜体字为必填)。

6.文中三次观星感受具体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1)第一次:从前在家乡是“望着星天,我就会忘记一切,仿佛回到了母亲的怀里似的”,这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这里表达了作者望星天所产生的甜蜜、温馨之感和依恋之情。

(2)第二次,作者在南京“星光在我们的肉眼里虽然微小,然而它使我……它们常常在和我谈话一样”,这表了作者什么情感?

这几句表达了作者与星星亲密的伙伴之情。也表现了作者对光明的追求。

(3)第三次在海上“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霎眼,仿佛听见它们在对我小声说话”,这又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

这里写出了无比惬意、信赖,与星星的知心之情。从中我们可以感悟到作者的童心、童趣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学生自主阅读探究,老师巡回指导后归纳要点:

交流要点:课文反映“我”在家乡、在南京、在海上观看繁星的生活情景和观看繁星时的甜蜜、温馨、亲密的感受,反映作者对繁星的热爱,对大自然的热爱。

7.作者详写了哪一次观星?

学生通过文字的描述可以明确得出答案:第三次,在海上。

8.作者详写的是第三次看繁星,那前两次的作用是什么?

前两次描写起铺垫作用,通过与前两次的对比,更能表达作者现在的感情。

三、质疑赏析

1.作者在观察星空时,常常会有不同的感受,而这种感受正是作者对生活的追忆和反映,作者是通过什么方式表达这些感受的?

老师可适当提示:观察星空,描写星星,写的是眼前景,是实景,而作者依凭眼前之景想到与生活中相关的人和事,这就是想象和联想,是虚写。我们写观察日记时常常需要这种想象和联想的能力和方法。

总结要点:

⑴课文按时间顺序反映生活,反映“我”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和感受。

⑵虚实结合,运用联想和想象的方法来反映生活。不同时间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是实写,而观察繁星的感受就是联想和想象。如课文第三段共十句,前三句反映的是观察繁星时的情景。从第四句开始,反映的是“我”观察繁星时的种种奇妙感受:星空越来越低,星星越来越近,它们正对“我”友好的眨眼,同“我”小声说话。于是,“我”回到了童年,成为一个孩子,睡在母亲的怀里,微笑着,沉睡着……从中感悟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本文有许多精妙的语言,学生认真读书,并找出自己认为写得精妙的语言,加以品赏。

老师引导:品味语言就是品味语言怎样巧妙反映生活。作者在文中大量运用了比喻句、拟人句、排比句,通过这些优美的句子,很好地反映了自己对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感受。

⑴渐渐地我的眼睛模糊了,我好像看见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

品味要点:运用比喻把船在动,星星也在动的美丽情景巧妙地反映出来。

⑵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霎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

品味要点:运用拟人把“我”在船上观察繁星的感受巧妙地反映出来。这是“我”真实的感受,由于长时间的观看繁星,自然和星星融为一体,亲密无间,如临其境,如闻其声,无比信赖和惬意。

⑶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

品味要点:运用排比反映海上之夜的柔美、静寂和奇妙。星星像萤火虫一样飞舞,当然柔和静寂了。“我”沉醉其中,以致感觉星星在小声说话,当然是梦幻的。

4.虚词有时在表达感情上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请同学们分析一下,下列句子中的虚词究竟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1)如今在海上,每晚和繁星相对,我把它认得很熟了.。

(2)船在动,星也在动,它们是这样低,真是摇摇欲坠呢.。

(3)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

(4)看,那个巨人还在跑呢.。

学生可以品味,讨论,老师引导:有些虚词表达一咱时态,如“着”“了”“过”;有些虚词表达一种情感,如“啊”“呀”;有的虚词表达的是一种疑问,如“呢”等。你可以根据这些及语境去判断一下,上面句中的“了”和“呢”究竟在表达什么?

总结:依据语境,可以看出第一句的“了”表达的是一种熟悉亲切的程度,表达出自己喜爱繁星的心情。第二句和第四句的“呢”表达的是繁星状态,表达了自己对繁星的这种状态的极度喜爱。第三句的“了”写自己的想象,表达自已当时内心的温暖和依赖。

5.作者把星星、星空写得仿佛有生命似的,把这样的句子画出来,大声朗读,再想想为什么在作者心目中星星、星空会变得像有生命似的?

作者热爱星空,热爱大自然、在他的心目中,繁星是母亲,是朋友,繁星象征着光明,在星空下,他感觉温馨、亲切、甜蜜、惬意,并且能够给自己追求光明的力量,所以星星、星空会变得像有生命似的。

四、拓展练笔

要求学生观察星空,写出繁星的特点,表达出自己当时的感受。

老师点拨:课文反映“我”在家乡、在南京、在海上观察繁星的情景和感受。我们也常常有意无意地去仰望星空,但我们一般没有去仔细观察,不去认真感受,所以对星星没有什么感觉。读了这篇文章后,我们就要学会观察,学会感受,只有这样才会爱自然,懂生活。现在我们可以试着回顾一下,我们过去在某个时间某个地点看到的星空,并回忆当时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心情怎么样。如春季观察繁星的情景怎么样,夏季观察繁星的情景怎么样,秋季观察繁星的情景怎么样,冬季观察繁星的情景怎么样。心情好时观察繁星的情景怎么样,心情不好时观察繁星的情景怎么样等。

不但繁星可以这样观察,其他自然景象都可以这样进行观察。一篇课文学会观察一个生活情景,坚持观察就不少了。

老师帮助学生总结观察的内容和方法:

第一,对象的特点要观察,记录要详细;

第二,观察的地点、时间、天气要记录,并真实写出此时的感受。

第三,展开联想和想象,把观察对象人格化,写出此时此景与彼时彼景的联系,并充分表达出自己的感情。

五、布置作业:

1、通过认真观察和大胆想象联想,也写一篇《繁星》,要写出自己真实的感受。

2、摘录文中优美句子段落。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