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正立方体明暗素描

第1课   正立方体明暗素描
第1课   正立方体明暗素描

正立方体明暗素描

课时:3课时时间:2016.10.20

教学目标:

通过对立方体的学习,掌握立方体的三点透视与明暗变化规律,掌握立方体的透视,物体的黑白灰面的关系

教学重点:

通过对立方体的学习,掌握立方体的三点透视与明暗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

1、透视

2、调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正立方体结构示意图

结构分析:此正立方体的面与视平线成一定角度,这种正方体所产生的透视为成角透视关系,这类正方体所表示深度的结构线,都消失在视平线的两个余点上。

二、新授

1、用长直线确定上下左右各点的位置,完成构图

2、确定透视关系,用较软的铅笔快速地区分明暗色调

3、强化明暗交界线,进一步肯定形状,拉开背景与主体物的前后关系

4、深入刻画,不断的丰富物体颜色,加强黑白灰的对比和色调变化

5、调整画面整体关系。加强体积感,最前面的立方体棱线,即明暗交界线。处理得略

实一些,增强前后空间关系,注意黑白灰三大色调的层次变化。

初学素描的小伙伴们

不知道大家画石膏立方体的时候

有哪些困难呢

下面小编联合素描老师匡鹏智

从最基础为大家仔细讲解立方体

希望能为大家解难!

立方体的透视

物体在空间中会产生近大远小、近实远虚等变化,这就是透视现象。在素描写生中,只有将透视关系画准确,才能表现出物体的空间感。很多初学者由于不了解透视原理,尽管画了很多调子、强调了各种对比关系,画面上的物体还是“平面的”。还有一部分初学者对透视的理解过于片面,不经过认真观察就过度强调近大远小等透视规律,使透视变化过于强烈而导致画面上的物体出现“畸形”,所以处理画面上的透视关系时还要把握好“度”。

▼一点透视:也称平行透视,其画面中只有一个消失点。如当我们所表现的立方体正面与画面平行时,这个面上的线条不产生透视变化,而其他线条均集中消失于一点,这种透视现象就是“一点透视”。在作画时需注意一点,一点透视的消失点不要定在画面的正中部位,否则会使画面显得呆板、不灵活。

▼两点透视:也称成角透视,是指画面中所表现的物体有两个消失点,任何一个面都不与画面平行。由于较之一点透视多了一个透视面,所以,两点透视显得更加自然、活跃,是绘画表现中运用得最广的一种透视类型。

▼三点透视(仰视):也称倾斜透视,可分为仰视倾斜透视和俯视倾斜透视两种。倾斜透视除了具有左右两个消失点外,还有仰视时向上的消失点“天点”或俯视时向下的消失点“地点”,天点与地点均处在视中线上。仰视倾斜透视表现的物像在视平线以上,呈现出上小下大的特征,垂直于地平线的线变得倾斜,并向天点消失。

▼三点透视(俯视):俯视倾斜透视表现的物像在视平线以下,呈现出上大下小的特征,垂直于地平面的线变得倾斜,并向地点消失。当立方体处于三点透视的状态下时,我们能看到立方体的三个面。

立方体的构图

视觉中心:一般而言,当我们观察一张照片时,往往会习惯于注意中间偏上一些的位置,这个位置被称为“视觉中心”。

构图的原则:上紧下松,左右均衡。画立方体时的画面构图虽然简单,但却是我们学习素描构图的基础,掌握好基本的构图知识能让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触类旁通。

下图中的构图方式是错误的:1、偏左;2、偏右;3、偏下;4、偏上;5、偏大;

6、偏小。

作画的光源方向

要画好立方体首先要正确理解正方体的透视和明暗关系。很多学生不尊重立方体的造型,常常随便画出一个立方体的形状就开始上调子。从任何一个角度观察立方体都是独一无二的造型,所以多角度地画立方体的结构素描,能够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和造型的准确性。如果在造型上出现问题就是非常糟糕的结构素描。给立方体上调子不要一味地追求黑、白、灰的对比,尽管对比强烈了,但是也只是概念化地处理。不要为了对比而对比,不要认为暗面就是黑的,立方体在不同的光源下就拥有不同的黑、白、灰关系,我们要学会认真观察对象,这样我们的作品才会自然。

▼逆光

▼顺光

▼自然光

▼顶侧光

立方体的摆放

要想画好一个立方体,首先在摆放的时候就要下一番工夫,要从角度、光线、环境、衬布这四个方面进行考虑。

角度:必须要能看到立方体的三个面,三个面的大小要有区别,这是比较理想的角度,能很好地表现立方体的形体特征。

光线:最好是单侧光源照射,使得三个面的黑(背光面)、白(受光面)、灰(侧光面)得到清晰的体现,这样有利于对体积感的深入刻画。

环境:要有背景和台面两个面,这样能体现出空间感。

衬布:首先衬布的色调应该区别于立方体三个面的色调,免得冲突:其次衬布摆放时要有平面和立面的关系,这样使得画面有空间感;再次,衬布的布纹尽量简洁一些,否则画面会显得琐碎。

摆放立方体时以下几个方面要尽可能做到完美,这样才能有利于体积感和空间感的塑造,画出来的立方体才能更具表现力。

1、衬布的选择

画石膏几何体时,最好选择灰色衬布,这样能很好地起到衬托的作用。如果衬布太亮,则难以体现立方体的体积感和空间感;如果衬布颜色纯度太高,则不利于对形体的研究。

下图从左至右:衬布太白;衬布太黑;衬布太红。

2、角度的选择

选择立方体角度时,如果只能看到两个面,便难以体现其立体感;如果三个面的面积相等,则画面会显得有些死板;如果其中一个面只能看到一点点,那么这样的角度就不易表现立方体的整体感。

下图从左至右:只能看到两个面;三个面面积相等;另外一个面看到的非常少。

3、光线的选择

光线要照射在立方体前面中心的位置,如果偏了调子层次会平,就不利于表现立方体的体积感。光线照射角度要能清晰地区分立方体的黑、白、灰层次,投影的虚化要自然。

下图从左至右:两个亮面;灰面颜色太深;光线位置偏左。

立方体的空间与虚实

立方体空间感的表现不仅和虚实有关,更和透视有关,所以应首先画准立方体的透视关系。

最实、较实、实、虚、较虚、最虚,一个画面只有一个最实的地方,也是画面的焦点,不要让虚实产生冲突。

虚=模糊实=清晰

虚实变化规律:1、近实远虚,相对于空间而言;2、亮实暗虚,自然常识;

3、上实下虚,因为物体下方受到反光的影响,相对虚一些。

很多初学者画几何体,为了增加立方体亮面的对比,故意把背景 A 画深,这就是模式化的处理,如果 A 画深会导致:

1、破坏背景的整体性;

2、立方体亮面对比过于强烈,抢视觉中心。

透视与作画距离的关系

近距离观察立方体时,会产生较大的透视变化,只要把立方体的透视关系画准确了,空间感就能得到很好地表现。

远距离观察立方体时,其透视变化较小,表现立方体的空间关系就相对难一些。

概念化的立方体(错误的方式)

所谓概念化的立方体,即指作画时不进行认真地观察,而是主观地处理画面,久而久之会形成错误的作画套路,从而进入了“概念化”的牢笼,而自己却浑然不知。概念化就是不尊重客观对象,用一种固有的作画思路千篇一律地处理画面。左图有明显概念化之处,为了追求对比,将背景A、暗面投影 C 都主观地画黑了,忽略了它们之间的色调差异,导致画面层次不丰富,还破坏了背景与前景的和谐关系,影响了画面的空间感。

在作画的过程中,要学会用对比的眼光来观察对象。画暗部时要多与投影进行比较,画亮部时要比较灰面和亮面的明度关系,只有进行仔细观察,反复体验,才能跳出“概念化”的牢笼。

立方体的三大面与六个色阶

下图中六个色阶的颜色从深到浅的顺序依次为投影、暗面、背景、台面、灰面和亮面。表现时遵循的原则是在整体中求变化,在变化中求统一。

在把A画深的同时一定要与B进行比较,要认识到它们的深浅会根据环境的改变而改变。图中B深于A。

起稿和铺色小技巧

1、起稿:画好之后用铅笔比较一下,看画好的这条线与上方的线条是否平行。确保所画线条倾斜度的准确性。画出另一条倾斜角度较大的线条,画好之后可用铅笔比较一下,看看与上一步画的线条是否平行。

2、铺色:用擦笔对暗面、投影的调子进行虚化,因为暗面与投影都是模糊的,用擦笔揉擦后能增加暗面与投影的空间感。揉擦时要按排线的方向进行。接着再用纸巾将背景、台面和灰面的调子擦得柔和一些,擦的时候用力要均匀,擦完之后要保持既虚化了调子,同时还能隐约看到线条的效果。

素描石膏立方体详细示范全过程(图文)

素描石膏立方体详细示范全过程(图文) 1.原图的要求:1,必须看到立方体的三个面,三个面得大小要有区别,这是比较理想的角度,能很好的表现立方体的形体特征。 2.单侧光源照射,使得三个面呈现黑(背光面)白(受光面)灰(测光面)有明显色调差异的三个面,这样不仅一目了然的认识三大面,而且在用调子塑造三个面的时候清晰简单。 3.衬布的色调应该区别于立方体三个面的色调,免得冲突,其次衬布摆放要有平面和立面的关系,这样使得画面有空间感,再次,衬布的布纹尽量简洁一些,不然就会显得碎。

1-1步骤一:经营位置,模糊定形。面对一张白纸,如何把物体画在最恰当的位置必须先得有一个模糊的定位,类似于草图。构图的原则遵循“天薄地厚,左右均衡”。通过整体的观察方法,用4B的铅笔轻轻地把物体的上下左右及大体的形状画出来,可能不准确,不过没有关系,这一步为下一步提供的参照。 1-2步骤二:认真观察,精确定线。根据人的视觉习惯,视线很容易抓住竖直的线条,其次是接近水平的线条,再次是空间倾斜的线条。所以先把立方体的三条竖线画出来,先画左右两边,再通过观察加比较的方法确定中间的线条,一定要注意三条竖线的透视,竖线透视问题很明显,但是很容易被忽略,很多教科书在此问题上都存在问题,如果你认识观察的话,竖线的透视是最明显的。方法:侧锋用笔,小指轻抵画质,手腕固定,用整个胳膊的力量来回的画,保持线条粗细大小基本一致。

1-3步骤三:用理性观察方法,先确定接近水平的线条,用视线假设该线条下方有一条水平线,这样就知道了这条线的倾斜度,还可以手执铅笔进行比较,先确定中间这条,在画出另外两条,一定要注意这三条线的透视关系,在画这三条线的同时,可以相应的把最后三条线也画出来,这样相互之间就能进行比较,直到形体最终确定。 1-4步骤四:为了使得形体更加严谨,我们可以用透析想象的观察方法把我们看不到的那一面的三条线条画出来,一定要注意,一般而言,作为结构素描,把看不到的结构表现出来是结构素描的表现形式,但是要注意看不到的这三条线不是为了证明你画的是结构素描而画的,而是用这三条线衡量其他的线条,使其成为一个整体,最终的目的

素描石膏立方体结构明暗素描示范全过程

《素描石膏立方体结构明暗素描示范全过程》 1-0原图:原图的要求:1,必须看到立方体的三个面,三个面得大小要有区别,这是比较理想的角度,能很好的 表现立方体的形体特征。 2.单侧光源照射,使得三个面呈现黑(背光面)白(受光面)灰(测光面)有明显色调差异的三个面,这样不仅 一目了然的认识三大面,而且在用调子塑造三个面的时候清晰简单。 3.衬布的色调应该区别于立方体三个面的色调,免得冲突,其次衬布摆放要有平面和立面的关系,这样使得画面 有空间感,再次,衬布的布纹尽量简洁一些,不然就会显得碎。

1-1步骤一:经营位置,模糊定形。面对一张白纸,如何把物体画在最恰当的位置必须先得有一个模糊的定位,类似于草图。构图的原则遵循“天薄地厚,左右均衡”。通过整体的观察方法,用4B的铅笔轻轻地把物体的上下左右及大体的形状画出来,可能不准确,不过没有关系,这一步为下一步提供的参照。

1-2步骤二:认真观察,精确定线。根据人的视觉习惯,视线很容易抓住竖直的线条,其次是接近水平的线条,再次是空间倾斜的线条。所以先把立方体的三条竖线画出来,先画左右两边,再通过观察加比较的方法确定中间的线条,一定要注意三条竖线的透视,竖线透视问题很明显,但是很容易被忽略,很多教科书在此问题上都存在问题,如果你认识观察的话,竖线的透视是最明显的。方法:侧锋用笔,小指轻抵画质,手腕固定,用整个胳膊的 力量来回的画,保持线条粗细大小基本一致。

1-3步骤三:用理性观察方法,先确定接近水平的线条,用视线假设该线条下方有一条水平线,这样就知道了这条线的倾斜度,还可以手执铅笔进行比较,先确定中间这条,在画出另外两条,一定要注意这三条线的透视关系,在画这三条线的同时,可以相应的把最后三条线也画出来,这样相互之间就能进行比较,直到形体最终确定。

素描几何体教学教案分解

第一课:画素描所使用的工具及素描中线的表现方法 1、铅笔:美术铅笔的铅芯有不同等级的软硬区别.硬的以"H"为代表,如:1H、2H、3H、4H等,前边数字越大,硬度越强,即色度越淡;软的以"B"为代表,如:1B、2B、3B、4B、5B、6B等,数字越大软度越强,色度越黑;学生用铅笔一般是HB形,软硬适中.对於初学绘画的可从HB到4B中选择三种类型就可以了. 2、炭笔:炭笔的用法和铅笔相似,炭笔的色泽深黑,有较强的表现能力,是画素描的理想工具,用於画人物肖像尤佳.但画重了很难擦掉. 3、木炭条:木炭条是用树枝烧制而成,色泽较黑,质地松散,附着力较差,画完成后需喷固定液,否则极易掉色破坏效果. 4、炭精棒:炭精棒常见的有黑色和赭石色两种,质地较木炭条硬,附着力较强,可用可不用固定液. 5、橡皮:画画用的橡皮一般常用的有香型的较软的橡皮和可塑性橡皮,可塑性橡皮如同橡皮泥,用起来非常方便. 6、画板和画夹:画板和画夹都有不同的型号,大小可随自己的画幅而定,初学者选用590X440mm左右的为宜.画板比较坚固耐用,画夹则方便携带,是外出写生的好帮手. 7、画纸:画纸要选用纸面不太光滑且质地坚实的素描纸最佳(图画纸的质地较松软,初学者不容易掌握),素描纸的附铅性强,且质地坚实,可反复擦改不易损坏纸面.

一、握笔 1、画画的握笔方法是和平时写字有区别的.通常的握笔方法是拇指、食指和中指捏住铅笔(如图1),小指作支点支撑在画板上(或悬空),靠手腕的移动来画出线条(如图2). 2、只在细部刻画时才会采用象平时写字的握笔姿势,但依然是靠小指的支点来移动手腕完成(如图3). 二、画板的摆放 1、画板的摆放应和视线垂直,画者和画板之间,应保持到可伸直臂膊的距离.这样在画的过程中,始终能照顾到全局,也避免由於视角的原因造成的透视错误(如图7).

素描正方体画法教案

创作编号: GB8878185555334563BT9125XW 创作者:凤呜大王* 素描正方体画法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好习惯。 2、让学生认识物体的透视关系和明暗关系。 3、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表现物体的透视和明暗。 教学重难点 认识物体的透视和明暗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教师出示学生熟悉的几何图形(正方体、长方体) 师:有谁知道正方体的边的关系。(它们的边都相等,对应的边都相互平行) 师:我们要是想画出正方体的关系。那么我们画的时候是不是也画相等的边呢?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画石膏。(正方体的画法) 二、新授 1、教师出示石膏(正方体)生观察。

师:你们看了石膏(正方体)你发现了什么? 生:正方体的石膏与我们学过的几何图形正方体的特征是一样的。 师:同学们回答的真好,我们再观察石膏的明暗,看谁的眼睛最亮。 生:有明有暗。 师:这就是物体的明暗,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素描。 师:我们先来学习物体的透视近大远小、近长远小,近实远虚。 师:我们画石膏是就是利用这一透视来画,我们先来观察石膏的边,哪条边离我们最近,哪条画时就画长些、实些,哪条远就画短些、虚些。(生说边,师用手指出来)分析物体后师开始示范。 生:看完师构图后生画(师巡视指导) 师:我们构图好,就开始画出石膏的明暗。 1、我们现在再来观察石膏的明暗。物体有最暗的地方叫明暗交界线,我们先分出交界线,然后再画灰面和暗面还有投影。 2、教师边说边示范。生模仿,师巡视指导。 三、总结 我们这节课画石膏(正方体),用素描来表现物体的立体感。我们用透体近大远小,近长远短,近实远虚的知识来表现物体。板书设计:正方体(石膏) (示范画)

第1课 素描的认识―正方体

石膏结合体结构素描 第1课素描的认识—正方体 教学目标: 学习素描的基础知识: 素描的分类构图影阴调子构图透视 操作: 用提问的方式加深孩子对知识的理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结构构图透视的理解。 难点: 加深孩子对结构和透视的表现手法过度的追求结构和透视会让画面变的扭曲。 教学准备: 教具: 正方体 学具:8K素描纸,笔记本,2B 4B木铅笔,橡皮,画板。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说明这学期的目的,学完之后会到什么程度,激起兴趣和

完成课程的信心。 2逐一分析正方体的结构透视如果构图 3如何在纸上更好的表现正方体,也就是最后一步塑造出效 果。 (1)素描的分类: 光影(全因素)结构白描速写。 明暗:3大面5大调(亮面暗面明暗分界线灰面反 光面) (2)素描构图: 构图的原则是变化中求统一,构图方法有 三个要点。 (1)画面整体的位置。 (2)画面主题图形的位置。 (3)非主题图形的位置以及于主题图形的关系。 (3)透视: 视线: 目光投射的直线,是视点与视觉中物体 之间的连线。设计意图拓宽学生的思路,让他们有向往的同时有自信。引导学生去主动的观察对象。 心点: 是视域的中心,也就是画者眼睛正对视平线上的

视平线: 将心点延长的水平线,随眼睛的高低而变化。 消失点: 物体由近及远产生透视变化,集中消失于一点。主要透视画法有:一点透视、二点透视和三点视法。 一点透视。也叫平行透视。当一个立方体正对着我们, 它的上下两条边界与视平线平行时,它的消失点只有 一个,正好与心点在同一个位置。 二点透视。也叫成角透视。当一个立方体斜放在我们 面前,它的上下两条边界就产生了透视变化,其 xx分别消失在视平线上的两个点。 三点透视。也叫倾斜透视。在两点透视现象中,其中 上下方向的各边界与我们的视心线不垂直时,立方体 各边xx分别消失于三个点。 二、绘画: 1、.学生在绘画时有错误的地方要及时帮他们提出. 2、还要让学生自己学会如何检查自己的画如何发现错误 让孩子认识到写 3、在学生自己无法解决问题的情况下老师帮学生改画做 生的重要性。

2.1立方体结构素描--表现步骤解析教案

职业技术学校教师基本功竞赛教案 科目美术基础课题 2.1立方体结构素描表现步骤解析任课教师唐老师职称/ 上课班级 上课地点503室 上课日期第05周星期二第1节 (2015年3月31日)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让学生正确认识立方体的形体。 (2)分析理解立方体的透视原理。 2. 能力目标: (1)能够把握构图要点,注意画面的视觉均衡,立方体的位置关系适中,富有美感。(2)能够在理解透视的基础上分步骤的、准确无误的绘制立方体。 (3)绘制立方体的结构,用线条的轻重、虚实,浓淡来表现形态的立体感、空间感、质感与量感。 3. 情感目标: 引导学生思考、鉴别、判断物体的形态,提高他们的审美趣味,激发学生的学习美术兴趣。 【教学重点】准确绘制出立方体的透视和形体关系。 【教学难点】立方体的大小、位置关系绘制。 【课的类型】新授课 【教学方法】判断法、讲解法、演示法、示范法、练习法。 【教具】计算机、电视机、立方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2分钟) PPT展示名言:“画素描是从我们看不见的东西开始,而以看见的东西结束”——罗马尼亚著名画家巴鲁 引入著名画家的名言导入新课,解释名言的意思,画素描时,我们研究三维空间形态关系,就要借助透视原理,着重研究形态的本质规律,这种形态本质规律包含在几何形体之中。几何形体属于最单纯的形态,有利于我们了解形的构造、比例、空间等关系。从而明白形体的立体感与空间感是如何表现出来的,在透彻地了解形态关系的基础上,我们还有所侧重的进行形态的增减训练,强化对形态空间关系的认识。强调素描结构训练是学生素描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项练习。

二、讲授新课:(10分钟) 1、判断教师提供的图片哪些是立方体,让学生们积极发言回答为什么不是立方体。 引出立方体概念:立方体,也称正方体。是由6个相等的正方形面组成的正多面体,故又成正六面体。立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有12条长度相等的棱。 2、立方体的描绘,复习立方体的透视。 立方体形态是我们所见到的许多直线形中最典型的形态,许多物象均可概括成立方体特征。例如山石、楼宇、家具等等。在进行立方体描绘时,我们采用最理想的角度(如图一),便于我们对立方体的认识。 图一立方体 首先我们来认识一下立方体的形体结构。立方体的结构关系其实很单纯,如图所示,这是一个正方形的透视图垂直和水平方向的排列。立方体在成角的情况下,其结构关系可以分解为无数条如图二所示的透视线。只有了解立方体的结构关系,表现时就会变得容易了。 图二立方体的形体结构 立方体的三大透视图如下:

素描石膏几何体-正方体画法总结教程

资料二 正方体的绘画过程 100414 第1步,选择纸张的大小。通常一两个物体用8开,多于两个用4开。正方体用8开。 第2步,选择横幅还是竖幅构图。对象扁长或近似正方就用横幅,瘦高则用竖幅。正方体一般用横幅。图一: 第3步.选角度位置,距对象总高度2.5-3倍距离。观察总高度与总宽度的比例。 注1:基准在确定后不能修改。因为,基准前后不一致会导致全盘错。 注2:即“整体观察”:不是日常看事物时眼睛聚焦地看,直到看清晰的用眼方式;而是作画时有意识地把眼睛焦点散开, 同时看到视野中所有事物的用眼方式。虽然使视野模糊,但看到所有东西有利于进行比较。 第 4步,按构图规则用轻淡的线条画出正方体的上下左右 四点。在第8步前都用轻淡的线条以便修改。构图规则:正方 体在纸上的位置是上部留空少、下部留空多(下部空间多,能托起物体使稳定);左右留空差不多;大小是正方体与背景的面积比约1:1 (不能太大或太小)。参看图一。 拉线技法:要整个手臂拖动笔杆才能画直。两头尖中间重。 第5步,观察并画出正方体关键点,即最近棱边的顶点D 。 在平面上确定一点,必须知一点的高、宽。 具体观察过程如下:

第6步,从顶点D 拉垂直线与最低点B 连结,接着观察并画出顶点两侧的斜线DC 与DE 。在整体观察下,眼中拉垂直线靠近偏垂直的斜线、拉水平线靠近偏水平的斜线以形成角度。通过观察角度,估计30度?45度?从而确定斜线的斜度。可用笔比划,如下图: 跟着延长斜线与两边相交,得左上C 、右上E 顶点。最后从顶点分别拉垂直线下来。 第7步,余下斜线要比较着同侧已画斜线DC 或DE 来画,如BH 、EA 比较着DC 来画;CA 、BF 比较着DE 画。需同时看到三条斜线以便比较。并用透视规律来检查。基本透视规律:近大远小 成角透视 平行透视

素描几何体之素描正方体

素描正方体(一) 任课教师:上课时间:年月日课时:2课时 (一)课前预习 学习目标: 1、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地好习惯. 2、让学生认识物体地透视关系和明暗关系. 3、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表现物体地透视和明暗,明确透视规律与作画步骤. 学习重难点: 1、正确地观察方法,对形体空间状态地理解和分析,透视现象和原理. 2、对形体空间状态地理解,绘画透视原理. 知识清单: 几何体地作画步骤是什么? 教师精讲: 一、透视地类型 透视有三种:平行透视、成角透视、散点透视. 1 / 17

1、平行透视:平行透视也叫一点透视,即物体向视平线上某一点消失. 2、成角透视:成角透视也叫二点透视,即物体向视平线上某二点消失. 3、散点透视:散点透视也叫多点透视,即不同物体有不同地消失点,这种透视法在中国画中比较常见. 二、透视在绘画中应注意地一些特性 1、近大远小:近大远小是视觉自然现象,正确利用这种性质有利於表现物体地纵深感和体积感,从而在二维地画面上来表现出三维地体积空间. 2、近实远虚:由於视觉地原因,近处地物体感觉会更清晰,而远处地物体感觉会有些模糊,这一现象在绘画中也经常用来表现物体地纵深感.事实上,在绘画过程中,往往会对近实远虚更加以强调.(另外应注意地是:并非在所有地绘画过程中都遵守"近实远虚"这一规则,在一幅作品中主与次地关系往往更为重要,主体物地实和次体物地虚是更好地视觉导向,这也是艺术优於现实地取舍和区别.) 2 / 17

3 / 17 透视图特点:离视平线或中线越远,面就看得越完全. 构图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构图不能太小(会让人觉得画显得不够饱满、小气) 2、构图时应注意重心地平衡; 3、构图不能太偏(太偏会让人有一边重地感觉,造成构图不稳) 4、构图应注意透视地变化及比例关系 5、构图不应有残缺;(画石膏像时应注意) 6、构图中视觉重心应在画纸地物理中心偏上一些 7、如果构图中人物是侧面,要注意人物眼睛所对地一侧要稍稍多些空间,使感觉上画面不至于发堵.

素描正方体的绘画技巧

正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相同的正方形,即棱长都相等的六面体,又称“立方体”。不同的角度有不一样的绘制技巧,我们需要通过多角度观察之后,再开始进行绘画。 素描正方体 几何体素描之正方体角度1 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绘画时一般用横构图。通过多角度观察之后,再开始进行绘画。 素描正方体要领一 分清黑白灰三大调子的各个块面,慢慢用排线一层一层地交叉铺上去。

素描正方体要领二 几何体素描之正方体绘画步骤 1、使用2B铅笔,用长直线概括画出正方体的基本形体,注意透视关系。 几何体素描之正方体绘画步骤一 2、依据光源位置,画出物体投影的基本形状。注意投影的大小。 几何体素描之正方体绘画步骤二 3、使用4B铅笔,确定出正方体的明暗交界线并画出暗面调子。

几何体素描之正方体绘画步骤三 4、接着画出投影的整体调子,这样就形成了正方体的大体效果。 几何体素描之正方体绘画步骤四 5、使用较密的排线对物体的暗面调子进行刻画。注意调子的深浅变化。 几何体素描之正方体绘画步骤五 6、随后对投影的调子进行深入刻画。注意调子的虚实变化。 几何体素描之正方体绘画步骤六 7、使用较密的排线,有序地画出正方体灰面与暗面的调子,拉开对

比。 几何体素描之正方体绘画步骤七 使用2B铅笔,画出正方体上部的灰面调子。 几何体素描之正方体绘画步骤七-1 使用4B铅笔,加深刻画正方体的暗部调子。 几何体素描之正方体绘画步骤七-2 8、用2B铅笔,对正方体上部的灰面进行深入刻画。注意调子的深浅变化。

几何体素描之正方体绘画步骤八 9、用6B铅笔,对暗部的色调进行细致深入的整体塑造与刻画。 几何体素描之正方体绘画步骤九 10、最后对画面进行统一调整,画出丰富的明暗调子。 几何体素描之正方体绘画步骤十 用HB铅笔,细致刻画出正方体的亮面调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