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三种课型

高中数学三种课型
高中数学三种课型

高中数学三种课型案例

案例一:新授课学案

必修1 学案3 第一章 集 合

§1.3 交集、并集

学习目标:会用文字语言和符号语言描述交集与并集;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并集与交集. 学习重点:集合的运算(交集与并集) 学习难点:有关集合的术语和符号 学习过程:

一、温故链接 导引自学

1.设全集U=R ,=P {x |2≤x ≤3},则U P =_______________.

2.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 且属于集合B 的元素构成的集合,称为A 与B 的 , 记作 (读作“ ”)即 . 3.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 或者属于集合B 的元素构成的集合,称为A 与B 的 , 记作 (读作“ ”)即 . 4.区间:设a ,b ∈R,且a

[]=b a , ;()=b a , ;(]=b a , ;

()=+∞,a ;()=∞-b , ;()=+∞∞-, .

二、交流质疑 精讲点拨

题组1(直接用概念运算) 例1 P12例1

例2 P12例3

题组2(用Venn 图分析,注意表达要求) 例3 P12例2

题组3(综合运用性质)

1.设}019|{22=-+-=a ax x x A ,}3,2{=B .若B A B A =,则a = .

2.设}32|{<<-=x x P ,=Q {x |x ≥a }.若P Q P = ,则a 的取值范围为 .

三、当堂反馈 拓展迁移 1.P13练习

2.设[)(]4,2,3,2=-=B A ,则_______________;==B A B A .

3.P ={-3,1},S ={x |ax +1=0},,P P S = 则a = .

必修1 教案3 第一章 集 合

§1.3 交集、并集

教学目标:通过辩析掌握交集与并集的本质;通过活动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并集与交集. 教学重点:根据学情提出问题和组织活动,立足于集合的运算. 教学难点:交集、并集的文字语言与符号语言间的正确转换. 教学过程:

一、温故链接 导引自学(直接提问答案) 1.U P =________.

2.称为A 与B 的 ,记作 (读作“ ”)即 . 3.称为A 与B 的 ,记作 (读作“ ”)即 . 4.[]=b a , ;

()=b a , ;

(]=b a , ;()=+∞,a ;

()=∞-b , ;()=+∞∞-, .

二、交流质疑 精讲点拨

题组1 例1 P12例1

例2 P12例3

题组2 例3 P12例2

活动单元一:

1.阐明什么叫集合运算;(教师讲)

2.辩析2与3语言与符号的区别;(学生辩析)

3.提出问题,学生动手(同桌交流) ①对2和3用Venn 图怎样表示? ②是否存在A

B A =?A B A =?

③若U=R ,A ∩U A 是什么集合? ④对4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每人选两个)活动时间为8分钟左右

1.例1、例2展示学生的解题过程(重点是规范与运算)

2.从例1与例2的结论,教师引领A 、A B 、A B 之间的包含关系.

活动单元二:

1.对题中的数据含义的再认识(重点是审题,分段划出)

2.根据数据可分成几个区域(即可设成几个集合)

3.建立Venn 图,计算,算式45-(12+20-6)中为什么要减去6?

4.提出解应用题的要求,揭示数形结合法

5.(变式)某班45名学生参加跳远和铅球两项测试,跳远和铅球测试成绩分别及格30人和31人,两项测试均不及格的有4人,则两项测试成绩都及格的人数是 .

题组3 1. a = . 2. a 的取值范围 为 .

三、当堂反馈 拓展迁移 1.P13练习

2.=B A ;

=B A . 3.a = . 设计意图:

教学上:达到三个目的,一是清醒理解概念;二是清晰隐含条件;三是清洗解题方法。

教育上:达到三个目的,一是让学生自觉地思考;二是让学生自觉地参与;三是让学生自觉地规范。

活动单元三: 1.小组讨论:①“A

B A B =”说说A 与B 之间的关系?

②“P Q P =” 说说集合P 与Q 之间的关系?

班内交流并简述解题思路

2.教师总结规律,并对2在解法上和注意点上作演示。 活动时间为5分钟左右

1.教师流动批阅

2.展示典型学生的反馈作业,作点评,学生自纠

3.本节总结(教师或学生或提问式)

案例二:复习课案例

必修5 不等关系复习课学案1

基本不等式复习(1)

复习目标:会用不等关系的性质证明其他不等式;通过变形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 复习重点:不等式成立必须满足的条件,灵活变形使之满足条件. 复习难点:等号成立与最值存在性之间的关系. 复习过程:

一、温故链接 导引自学

1. (必修5P 94复习题8改编)设x<0,则y =3-3x -4

x 的最小值为________.

2. (必修5P 88例2改编)若x>-3,则x +

2

x +3

的最小值为________. 3.,,0,_______a b R ab ∈>若且则下列不等式恒成立的是(写出所有正确的不等式序号)

①222a b ab +>; ②a b +≥; ③11

a b +> ④2b a a b +≥.

4.已知全集()0,U =+∞,集合,2a b M b +??= ?

?

?

,)N a =,其中0a b >>,

M U

N =___________.

二、交流质疑 精讲点拨

题型1 利用基本不等式证明 例1已知x>0,y>0,求证:1x +1y ≥4

x +y .

变式训练

(1) 若a>b>c ,求证:1a -b +1b -c ≥4

a -c ;

(2) 若a>b>c ,求使得1a -b +1b -c ≥k

a -c 恒成立的k 的最大值.

题型2 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

例2(1)已知x<54,求函数y =4x -2+1

4x -5的最大值;

(2)当0

1

2

时,求函数1(12)2y x x =-的最大值;

(3)已知x>0,y>0且1x +9

y =1,求x +y 的最小值.

三、当堂反馈 拓展迁移

1.下列不等式一定..

成立的是________.(填序号) ①lg ? ????x 2+14>lgx(x >0); ②sinx +1sinx ≥2(x ≠k π,k ∈Z );

③x 2

+1≥2|x|(x ∈R ); ④1x 2+1

>1(x ∈R ).

2.已知P 是△ABC 的边BC 上的任一点,且满足AP →=xAB →+yAC →

,x 、y ∈R ,则1x +4y 的最小值是________.

3. 设正项等差数列{a n }的前2 011项和等于2011,则1a 2+1

a 2 010的最小值为_____.

必修5 不等关系复习课教案1

基本不等式复习(1)

教学目标:通过点拨思维上具有逻辑性(即有依据),表达上具有严密性(即有形式);通过活动认识上具

有深刻性,应用上具有灵活性。

教学重点:紧扣成立必须满足的条件展开讨论,研条件、凑形式灵活变形. 教学难点:等号成立与最值存在性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温故链接导引自学”

学生在5分钟内完成前三题,第1、2题提供答案,学生自纠.

第3题答案 ④ .第4题答案

(b .

活动单元一:

第三题小组讨论,讨论结束请学生回答第三题,其中②,③,④都是易错的, 请学生对的要证明,错的讲清原因。

第四题请两位学生上黑板完成,估计到学生可能想不到用数轴来解决,当学生出现挂黑板时适时提醒。(以上环节共用时约15分钟) 二、“交流质疑精讲点拨”

例1已知x>0,y>0,求证:1x +1y ≥4x +y

.

活动单元二:

第一步:学生独立审题、思考、

第二步:提问1:本题是不等式的证明,不等式的证明通常有哪些方法?本题能用哪些方法证明,能

不能找到更好地方法?

第三步:学生再思考

第四步:小组讨论

第五步:用投影仪展示学生的答案,教师从步骤上和方法上点拨.

变式训练

(1)令a-b=x,b-c=y后同例1 (2) 4

由两位学生上黑板各完成一题,其余同学完成两题,教师点评(主要是变形),例题总结。

例2(1)y max=1;(2)

max

1 16

y ;(3)最小值为16.

活动单元三:

第一步:学生独立审题、思考

第二步:第一题教师提问2(中等偏下学生),让学生讲清解题方法和注意点即可

第三步:详细解答第二小题,注意解题格式,特别要注意“一正”和“三相等”的正确表述。

第四步:第三小题教师提问3(中等偏上学生),让学生讲清解题方法和注意点即可

第五步:学生整理

例题总结(以上环节约20分钟)

三、当堂反馈拓展迁移

1. ③.

2. 9 .

3. 2 .

学生独立完成前2题,第3题可小组小组讨论,学生质疑,教师答疑。

(本环节约10分钟)

课堂总结:

运用基本不等式证明和求最值,一是要会对题设进行灵活的变形,使之符合基本不等式的形式;二是要注意条件是否符合一正、二定、三相等,并能准确表述.

案例三:讲评课案例

高三讲评课学案

南通市2014届高三数学第三次模拟考试讲评(2)

学情分析:理科普通班学生,知识水平参差不齐,讲评定位在中档题为主. 讲评目标:(1) 通过讲评,教会学生如何延伸,拓展或支解一道综合题;

(2) 根据问题情景进行研判分析,归类解决,对试卷的同一类问题有一个整体感,有利于总结提高,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和解决方法.

学情难点:对题型的研判分析和解法的选择. 讲评选题:

【例1】(模拟18题)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椭圆2

222

1(0)

y x a b a b

+=>> 的离心率为12,过椭圆右焦点F 作两条互相垂直的弦AB 与CD .当直线AB 斜率为0时,7AB CD +=. (1)求椭圆的方程;

(2)求AB CD +的取值范围.

变式1设置第三问:求四边形ABCD 的面积取值范围.

变式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椭圆22

221(0)y x a b a b

+=>>

的离心率为

1

2

,过椭圆右焦点F 作两条弦AB 与CD .(第18题)

且满足

=2 ,=2,求直线BC 的斜率.

【例2】(模拟19题)已知函数2()()e x

f x x a =-在2x =时取得极小值.

(1)求实数a 的值;

(2)是否存在区间[],m n ,使得()f x 在该区间上的值域为44[e ,e ]m n ?若存在,求出m ,n 的

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变式1(分解1) 已知函数

2()(2)x f x x e =-(20≤≤x ),是否存在区间[],m n ,使得()f x 在该区间上

的值域为44

[e ,e ]m n ?若存在,求出m ,n 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变式2(分解2) 已知函数2()(2)x

f x x e =-.(2≥x ),是否存在区间

[],m n ,使得()f x 在该区间上的值

域为4

4[e ,e ]m n ?若存在,求出m ,n 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变式3(分解3) 已知函数2()(2)x

f x x e =-.(0≥x ),是否存在区间[],m n ,使得()f x 在该区间上的值域

为4

4[e ,e ]m n ?若存在,求出m ,n 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巩固训练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椭圆方程为15

92

2=+y x ,已知点D (1,0),M 为椭圆上的动点(异于左右顶点),

连接M F (F 左焦点)并延长交椭圆于点N ,连接MD ,ND 并分别延长交椭圆于点P ,Q ,连接PQ ,设直线MN ,PQ 的斜率存在且分别为21,k k ,求证:217

4

k k =.

2.已知定义域为D 的函数)(x g y =,如果存在区间[m ,n ]D ?,使得x ∈D 时,)(x g y =的值域是[m ,n ],则称[m ,n ]是该函数“保值区间”.设)0()1()(2>-=x e x x g x ,则函数)(x g y =是否存在“保值区间”?若存在,请求出一个“保值区间”;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高三讲评课教案

( 江苏省启东中学)高三数学( 理 )科教案

高中数学三角函数基础知识点及答案

高中数学三角函数基础知识点及答案 1、角的概念的推广:平面内一条射线绕着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的图形。按逆时针方向旋转所形成的角叫正角,按顺时针方向旋转所形成的角叫负角,一条射线没有作任何旋转时,称它形成一个零角。射线的起始位置称为始边,终止位置称为终边。 2、象限角的概念:在直角坐标系中,使角的顶点与原点重合,角的始边与x 轴的非负半轴重合,角的终边在第几象限,就说这个角是第几象限的角。如果角的终边在坐标轴上,就认为这个角不属于任何象限。 3. 终边相同的角的表示: (1)α终边与θ终边相同(α的终边在θ终边所在射线上)?2()k k αθπ=+∈Z , 注意:相等的角的终边一定相同,终边相同的角不一定相等.如与角 1825-的终边相同,且绝对值最小的角的度数是___,合___弧度。 弧度:一周的弧度数为2πr/r=2π,360°角=2π弧度,因此,1弧度约为57.3°,即57°17'44.806'', 1°为π/180弧度,近似值为0.01745弧度,周角为2π弧度,平角(即180°角)为π弧度, 直角为π/2弧度。(答:25-;5 36 π- ) (2)α终边与θ终边共线(α的终边在θ终边所在直线上) ?()k k αθπ=+∈Z . (3)α终边与θ终边关于x 轴对称?2()k k αθπ=-+∈Z . (4)α终边与θ终边关于y 轴对称?2()k k απθπ=-+∈Z . (5)α终边与θ终边关于原点对称?2()k k απθπ=++∈Z . (6)α终边在x 轴上的角可表示为:,k k Z απ=∈; α终边在y 轴上的角可表示为:,2k k Z παπ=+∈;α终边在坐标轴上的角可表示为:,2 k k Z π α=∈. 如α的终边与 6 π 的终边关于直线x y =对称,则α=____________。 (答:Z k k ∈+ ,3 2π π) 4、α与2α的终边关系:由“两等分各象限、一二三四”确定.如若α是第 二象限角,则2 α 是第_____象限角 (答:一、三) 5.弧长公式:||l R α=,扇形面积公式:211||22 S lR R α==,1弧度 (1rad)57.3≈. 如已知扇形AOB 的周长是6cm ,该扇形的中心角是1弧度,求该扇形的面积。 (答:22cm ) 6、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设α是任意一个角,P (,)x y 是α的终边上的任意一点(异于原点),它与原点的距离是220r x y =+>,那么 s i n ,c o s y x r r αα==,()tan ,0y x x α=≠,cot x y α=(0)y ≠,sec r x α=()0x ≠, ()csc 0r y y α=≠。三角函数值只与角的大小有关,而与终边上点P 的位置无关。

(完整word版)不同课型的课堂教学基本范式

不同课型的课堂教学基本范式 一、学科基本课型及其教学范式 (一)新授课 基本环节: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成果展示、汇报交流→归纳总结、提升拓展→反馈训练、巩固落实。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根据课题内容和特点,通过联系生产与生活实际素材、演示实验或对已有知识的拓展深化等手段,创设问题情景导入研究课题,调动起学生学好本节课的欲望,弓l导学生积极思维、大胆质疑(问题驱动)。 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该环节一般采取学生先个人自主探究学案内容,在自主探究学习的基础上小组内进行交流。具体要求如下: 1.确定学习目标,通过学案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自主学习,完成学案相关内容,整理重点和难点。 2.自主学习侧重于自觉主动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个人解决不了的问题进行整理向小组提出,本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向其他小组(老师)提出。 3.教师及时巡视,适时点拨。既要发现好的做法,同时也要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疑难问题。 4.自主学习要有时间要求,要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相应的任务。 三、成果展示、汇报交流 1.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展示探究的成果。通过板演、问答和多媒体演示等形式进行展示汇报交流。 2.师生合作共同对问题进行理解、分析和阐释。教师要适时引导、激发学生讨论、辩论等,完成学生思维的碰撞,通过师生互动,实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 四、归纳总结、提升拓展 1.针对本节课的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和基本方法,结合教师在教学中已有经验和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拓展提升。要注重知识内涵与外延的挖掘及与学过知识的联系, 并选取难度适中的典型题目进行应用训练;要注重知识的拓展与提升,澄清学生思维认识上的疑、难点。 2.引导学生自主归纳总结,理清知识结构,总结解题步骤,掌握规律和方法。要突出教材中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特征与方法的掌握,突出学习态度的培养和总结反思习惯的养成。 3.及时对小组探究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五、反馈训练、巩固落实 1.根据学案中的相应内容,进行典型习题的巩固性练习。 2.进行变式训练,掌握和巩固知识的多样性与多元化,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与应变技巧。 3.学生做完学案后上交,教师全批全改,督促学生完成学案并了解学生答题情况,使教师的教学更有针对性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复习课 基本环节:问题驱动、自主学习→重点难点、合作探究→知识梳理、点拔归纳→典例评析、深化提高→变式巩固、拓展完善。 一、问题驱动、自主学习

谈高中数学新课改

谈高中数学新课改 发表时间:2012-04-27T11:42:55.090Z 来源:《少年智力开发报》2012年第35期供稿作者:王秀敏[导读] 我认为,新课改的实质,就是落实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 河北省清河中学王秀敏 一、高中数学课程改革前的教学现状 从我国课程的现状来看,我们的数学课程内容比较系统,重视数学理论,学生基础知识掌握得比较扎实,常规计算等基本技能比较熟练,这是联系实际、培养能力的重要基础。但是数学课程中的不足也亟待改革,过分关注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忽视学生的感悟和思考过程,忽视对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的揭示,忽视对学生学习兴趣、信心的激发和培养,我们的课程内容缺少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社会实际的联系以及与其他分支、学科之间的联系,没有体现数学的背景和应用以及时代发展和科技进步与数学的自然联系,会使学生感到数学无用。我们更应看到:科学技术的发展进入到信息时代后,原高中数学教学内容的陈旧,刻意的形式化的表达,以及对数学作为工具课所应起的作用的忽视,都制约了数学课的功能的发挥。所以我国高中数学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的改革势在必行。 二、新课标实施中的亮点 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中,倡导数学课程应该反璞归真,努力揭示数学的概念、法则、结论发生、发展过程和数学的本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数学知识结构,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让学生了解知识产生的背景,体验数学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这样将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和方法,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习惯,培养创新精神。借着新课程改革的东风,我们应当认真学习、不断反思、开拓创新,在继承和发扬优秀的教学传统的基础上,让自己跟上时代的步伐。新课程理念理应走进广大一线教师的心里,落实到实际的课堂教学中。 三、新课程改革存在的一些问题 1.教师教学理念与新课标的要求不合拍。教学方式的改变追根究底是教育理念的转变,新课标的特点具有开放性、创造性、不确定性。实施过程中,教师应积极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解放自己的思想,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改革教学方法,使自己从高中数学课程的忠实执行者向课程决策者转变,创造性地开发数学教学资源,大胆地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彻底改变教学方法,多给学生发挥的机会,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己探索数学规律、自己去推论数学结论,要善于创设数学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体验数学结论的探究过程。 2.教材的编排顺序和学生理解知识程度的矛盾。对于立体几何的教学,人们通常采用直观感知,操作确认,思维论证,度量计算等方法认识和探究几何图形及其性质。必修2中第一章内容的编排,似乎和编者的意图不相符合,往往造成把直观图一节内容忽略化。根据学生认知的特点,我的建议是想让学生对空间几何体的结构有一个初步的认识(直观感知部分),然后让学生了解这些几何体的画法,即直观图一节(操作确认部分),接着介绍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把三视图放在最后(以上是思维论证与度量计算),通过对三视图的理解,会根据三视图想象空间几何体的形状,画出直观图,去求其表面积和体积,水到渠成,并与高考相呼应。另外课本中例题与习题的难易不相匹配,例题简单,与新理念匹配,但习题部分直接加强了难度,没有过度之意。学生一时很难接受,教师不知如何下手。好似“新鞋子,老路子”。 3.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把握受学校的硬件设施的制约。科学技术的发展过渡到了信息时代,很多数据图像的处理已经不再单独依赖传统计算。但一年的教学下来,很多老师有同感:新课标适合学生素质高,学校硬件设施较强的学校,必修1中的第三章内容是函数的应用似乎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可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事实上很多知识是靠计算机来完成的,如数据的处理,图像的做法完全借助于计算机,学生虽了解其然至知其所以然,但由于缺乏动手操作能力,理论缺乏实践的检验,往往效果不佳。这对于普通高中甚至是条件不好的地区来讲,恐怕不能涉足。这样限制了学生才能的发挥,对高校选拔人才也会受到影响,教材的编写者是否忽略了这一点呢。 我认为,新课改的实质,就是落实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数学课程改革是一个动态的持续发展过程,我们数学教师应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转变教育观念,本着以人为本、注重个性发展的教育新思路,面向全体学生,通过恰当的教育模式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综合实践能力,为社会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作出新的贡献。

高中数学课的基本课型

数学课的基本课型 一、关于数学基本课型 (一)数学概念课 概念具有确定研究对象和任务的作用。数学概念是导出全部数学定理、法则的逻辑基础,数学概念是相互联系、由简到繁形成学科体系。数学概念不仅是建立理论系统的中心环节,同时也是提高解决问题的前提。因此,概念教学是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的核心。它是以“事实学习”为中心内容的课型。 我们认为,通过概念教学,力求让学生明了以下几点: 第一,这个概念讨论的对象是什么?有何背景?其来龙去脉如何?学习这个概念有什么意义?它们与过去学过的概念有什么联系? 第二,概念中有哪些补充规定或限制条件?这些规定和限制条件的确切含义又是什么? 第三,概念的名称、进行表述时的术语有什么特点?与日常生活用语比较,与其他概念、术语比较,有没有容易混淆的地方?应当如何强调这些区别? 第四,这个概念有没有重要的等价说法?为什么等价?应用时应如何处理这个等价转换?第五,根据概念中的条件和规定,可以归纳出哪些基本的性质?这些性质又分别由概念中的哪些因素(或条件)所决定?它们在应用中起什么作用?能否派生出一些数学思想方法?由于数学概念是抽象的,因此在教学时要研究引入概念的途径和方法。一定要坚持从学生的认识水平出发,通过一定数量日常生活或生产实际的感性材料来引入,力求做到从感知到理解。还要注意在引用实例时一定要抓住概念的本质特征,着力揭示概念的本质属性。 人类的认识活动是一个特殊的心理过程,智力不同的学生完成这个过程往往有明显的差异。在教学时要从面向全体学生出发,从不同的角度,设计不同的方式,使学生对概念作辩证的分析,进而认识概念的本质属性。例如选择一些简单的巩固练习来辨认、识别,帮助学生掌握概念的外延和内涵;通过变式或变式图形,深化对概念的理解;通过新旧概念的对比,分析概念的矛盾运动。抓住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来形成正确的概念。有些存在种属关系的概念,常分散在各单元出现,在教学进行到一定阶段,应适时归类整理,形成系统和网络,以求巩固、深化、发展和运用。 (二)数学命题课 表达数学判断的陈述句或用数学符号联结数和表示数的句子的关系统称为数学命题。定义、公理、定理、推论、公式都是符合客观实际的真命题。数学命题的教学是获得新知的必由之路,也是提高数学素养的基础。因此,它是数学课的又一重要基本课型。通过命题教学,使学生学会判断命题的真伪,学会推理论证的方法,从中加深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和运用。培养数学语言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运算能力,培养数学思维的特有品质。 在进行命题教学时,首先要重视指导学生区分命题的条件与结论。其次要引导学生探索由条件到结论转化的证明思路。由于数学证明常会用证明一个等效的命题来代替原命题的真实性,因而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在证明过程中如何进行命题的转换,一定要展示完整的思维过程,并要注意命题转换时的等价性。特别通过一个阶段的教学后,要及时归纳和小结证明的手段和方法。使学生掌握演绎法的原理和步骤,逐步掌握综合法、分析法、反证法等证明方法(高中还有数学归纳法)。 命题课教学还要注意: 第一,对基本问题,要详细讲解,认真作图,教学语言要准确,论证要严格,书写要规范,

高一数学必修1课本大纲

高一数学必修1目录_高一数学必修1课本大纲 上课认真听讲,课后多练习。数学:课本上讲的定理,你可以自己试着自己去推理。这样不但提高自己的证明能力,也加深对公式 的理解。还有就是大量练习题目。基本上每课之后都要做课余练习 的题目(不包括老师的作业)。 总之,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要认识到数学的重要性,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从小的细节注意起,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进而培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把数学学好。到了高中,数学跟初中数学是有很多的不同,对知识的理解能力要 求高了,对数学思维的要求也高了,凭以前的方法是不行了。高中 数学学习方法一般来讲还是以上课认真听讲为主,抓住课本典型例 题理解透了掌握透了才是王道,千万别只顾着看参考书了,那是本 末倒置的方法;另外与老师交朋友经常与老师沟通,问问题、请教学 习方法都很重要。建立自己的错题档案是杀手锏的一招。总之,是 个积累的过程,你了解的越多,学习就越好,所以多记忆,选择自 己的方法。 基础数学的知识与运用是个人与团体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基本概念的精炼早在古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及古印度内的古代数 学文本内便可观见。从那时开始,其发展便持续不断地有小幅度的 进展。但当时的代数学和几何学长久以来仍处于独立的状态。代数 学可以说是最为人们广泛接受的"数学"。 可以说每一个人从小时候开始学数数起,最先接触到的数学就是代数学。而数学作为一个研究"数"的学科,代数学也是数学最重要 的组成部分之一。几何学则是最早开始被人们研究的数学分支。直 到16世纪的文艺复兴时期,笛卡尔创立了解析几何,将当时完全分 开的代数和几何学联系到了一起。从那以后,我们终于可以用计算 证明几何学的定理;同时也可以用图形来形象的表示抽象的代数方程。而其后更发展出更加精微的微积分。

高中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高中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数学(3) 第二章 统计(续) 五、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评估试题 第二章 统计 测试卷 (本卷用时100分钟) (一)、选择题(共50分,每小题5分,其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1、下列几项调查,适合作普查的是( ) (A )调查全省食品市场上某种食品的色素是否超标 (B )调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的收视率 (C )调查你所住单元各家庭订阅报刊杂志情况 (D )调查本市小学生每人每天的零花钱 2、刘翔在出征雅典奥运会前刻苦进行110米栏训练,教练对他某段时间的训练成绩进行统计分析,判断他的成绩是否稳定,教练需要知道这些成绩的( ) (A )平均数 (B )方差 (C )中位数 (D )众数 3、为了了解某地5000名学生的语文测试水平,从中抽取了200学生的成绩进行统计分析。在这个问题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5000名学生成绩的全体是总体 (B )每个学生的成绩是个体 (C )抽取200学生成绩的集体是总体的一个样本 (D )样本的容量是5000 4、一个容量为n 的样本分成若干组,已知某组的频数和频率分别是80和0.125,则n 的值为( ) (A )800 (B )1250 (C )1000 (D )640 5、如果一组数据的方差是2 s ,将每个数据都乘以2,所得新数据的方差是 ( ) (A )2 5.0s (B )2 4s (C )2 2s (D )2 s 6、为了保证分层抽样时每个个体被抽到的概率都相等,则要求( ) (A )每层等可能抽样 (B )每层抽取同样的样本容量 (C )每层用同一抽样方法等可能抽样 (D )不同的层用不同的方法抽样 7、若b a ,是常数,下列有关连加符号 ∑ =n k 1 的运算 ① ∑==n k na a 1 ,②∑∑===n k n k k f b k bf 1 1 )()(,③[]∑∑∑===+=+n k n k n k k g k f k g k f 1 1 1 )()()()( 其中错误的个数是( ) (A )0 (B )1 (C )2 (D )3 8、下列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哪个不是函数关系( )

几种课型的导学案模式

三种课型的导学案模式(参考) 一、复习课学案模式 1、考纲要求:列出所复习知识的《考纲》或《考试说明》要求,明确在教材中的地位和要求级别。 2、重点难点:结合以前的学习情况和知识的难易程度确定好复习的重难点。 3、自主梳理(预习案):让学生在自主学习时间自主构建相关知识的网络,把握主干知识及规律,明确知识间的联系,找出以前学习存在的薄弱点、易错易漏易混点,并有重点的回扣复习。知识网络内涵力求详实,并尽可能的扩充其外延,加强与其他知识的联系。 4、问题导学:问题设计以小综合题为主,要体现知识层次和内在逻辑关系,适当提升思维含量。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进一步解决以前的知识遗漏和能力不足,解决重难点,锻炼发散思维,学会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技巧。(运用比较、综合等方法进一步明确知识的区别联系形成整体印象,提高知识、技能层次。) 5、典题训练:针对所讲的知识框题选择或设计合适的典型题目,进行点对点应用训练。 6、精讲点拨:针对关键词句、图片等,学习方法、记忆方法、理解角度、理论活用等活动方式的指导及疑难问题的索引、提示,是对学生自我学习的重要指导。 (每个知识框题都按照4、5、6环节进行。即:学—讲—练有机结合。注重一题变式多练。)

7、归纳小结:对本节课所复习知识、方法、规律、联系的总结,在课堂上完成教学任务后由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学生在教师启发、引导下修缮预习时所构建的知识网络。(教师的总结类似于板书主干知识的内容,但力求以不同的形式表述)。 8、当堂检测:选择合适的题目检测课堂学习效果,发现问题或遗漏。题量控制在选择题2—4个,简答题2个,时间5—10分钟。 9、作业布置(巩固案):根据课堂知识以及当堂检测的情况布置。 题目设置要分三个层次:即易、中、难三级,以易、中级为主,少量难题。(易:中:难=6:3:1)即关注大多数的同时,照顾优差生的学习需求。作业一定要适量,同时要加强检查落实力度。 巩固案可以直接采用相关复习资料的题目。要求教师要先做,对题目进行删减或修改或优化组合。 二、新授课学案模式 1、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学生学习后要了解、掌握、运用概念、要点、规律等。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学到了哪些能力 情感目标:仔细挖掘蕴藏在学习材料中的道德情操、审美情趣和个人发展目标。(目标要简洁、准确、清晰、全面,以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为主。) 2、重点、难点:观察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背景,预测可能会出现的难点,根据考纲、课程标准,确定重点,提醒学生重点应掌握的问题,激发学生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信心。

高中数学新课改文章

高中数学新课改文章 教师是新课改的实施主体,对一线教师而言,最重要的就是课堂教学。我结合自己对新课改的理解,结合教学实践谈一些看法与认识。 一、低起点,融知识于符号中 尝试:在常用数集的符号表示中,正整数集记作N+或N+,在教学过程中,一些细心的学 生就有疑问:原本表示自然数集,在右上角或右下角分别添加+怎么就能表示正整数集呢?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面对这样的小问题尤其是数学符号的选用,考虑到教学时间,用“约定俗成”加以回答也未尝不可。但也很有可能出现这样一种结果:时间是节省了,学生心中却对数学产生一种“冷冰冰”的感觉,打消了学习数学的兴趣。我在教学中花了不多的时间作 了简单解释虽然此时还没有学习补集运算,但丝毫不影响学生理解,学生茅塞顿开,令我感 到意外的是,有不少学生在学习函数定义域时用类似方法又“发明”了许多数集的符号,看到这些符号真有一种“心有灵犀”的感觉。而更重要的是,我用实际行动验证了数学的严 谨性和精确性,这比口头动员的效果要好得多。受此启发,在后面的教学中,每当引进一个 新的符号时,我总是尽量将相关符号的发展历史展现给学生。如幂的符号“a”,三角函数 符号“sin、cos、tan”,对数函数的底“e”,虚数单位“i”,积分号“∫”,等等,它们就像星星之火,照亮了学生学习数学的道路。 反思:符号是数学的语言,是记录、表达科学语言的文字。数学语言系统是一个符号化的系统,现代数学如果没有精确的符号是难以想象的。用符号表达数学的方法和内容是数 学的一大特点。正因为如此,数学语言的系统,不同于一般的语言系统,如汉语、英语、德语,数学语言是一种国际化的语言。因此,培养学生的符号感,对学生体会数学语言的简洁美、概括美,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是很有必要的。 二、从全局把握,融知识于体系中 在教学过程中,我以函数为主线分两个方向重新安排了教学内容。其一,在讲授完函数概念后,向学生介绍一批具体函数的模型: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再介绍两个特殊 函数:具有周期性的函数——三角函数,以正整数集或其有限子集为定义域的函数——数列,最终目的是让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深刻理解函数本质。其二,以函数为工具,把其它知识纳入其中。如果用函数的观点看待方程,那么方程的根就是函数的零点。如果用函数的观 点看待一元二次不等式,那么不等式的解就是使函数值大于0或小于0的x的取值范围。 如果用函数的观点看待线性规划,那么线性规划问题就是目标函数二元函数在可行域函数 定义域内的最值问题,最终目的是使学生体会函数思想给我们带来的好处。 摘要:当前高中数学新课改相当关键,尤其对于学生的能力以及素质均提出了全新 的要求和新的标准,所以在今后的教学过程当中还应当时刻明确高中数学新课改的难点和重点,更好地实现教育工作的发展。针对这一内容展开论述,详细分析了高中数学新课改

高中数学必修系列函数基础知识

高中数学必修系列函数基础知识 初等函数的性质定义判定方法函数的奇偶性 函如果对一函数f(x)定义域内任意一个x,都有 f(-x)=-f(x),那么函数f(x)叫做奇函数; 函如果对一函数f(x)定义域内任意一个x,都有 f(-x)=f(x),那么函数f(x)叫做偶函数 (1)利用定义直接判断; (2)利用等价变形判断: f(x)是奇函数f(-x)+f(x)=0?f(x)是 数f(-x)-f(x)=0 函数的单调性 对于给定的区间上的函数f(x): (1)如果对于属于这个去件的任意两个自变的值 x1、x2,当x1

二次函数 y=ax2+bx+c(a、 b、c为常数,其中a ≠0) R a>0时,?[- ,+∞) a<0时,?(- ∞,] b=0时为偶函数 b≠0时为非奇非 偶函数 a>0时,?在(-∞,-]上是减函数 在(-,+∞]上是增函数 a<0时, 在(-∞,-]上是增函数 在(-,+∞]上是减函数角 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所产生的图形叫做角。旋转开始时的射线叫角的始边,旋转终止时的射线叫 角的终边,射线的端点叫做角的顶点。 角的单 位制 关系弧长公式扇形面积公式 角度制10=弧度≈0.01745 弧度 l=S 扇形= 弧度制1弧度=≈57018'l=∣α∣·r S 扇形=∣α∣·r 2=lr 角的终 边 位置角的集合 在x轴正半轴上{α∣α=2kπ,k Z} 在x轴负半轴上{α∣α=2kπ+π,kZ} 在x轴上{α∣α=kπ,k Z} 在y轴上{α∣α=kπ+,k Z} 在第一象限内{α∣2kπ<α<2kπ+,kZ} 在第二象限内{α∣2kπ+<α<2kπ+π,k Z} 在第三象限内 {α∣2kπ+π<α<2kπ+,kZ} 在第四象限内 {α∣2kπ+<α<2kπ+2π,kZ} 特殊角 的三角 函数值 函数/角0 π2π sina 0 1 0 -1 0 cosa 10 -10 1

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心得体会

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心得体会 高一年级数学组万舒婷随着社会经济时代的迅速发展,普通高中新课改主动适应了时代的需要,最终反映在高中生的素质发展上,因而,“以人为本”是高中新课改的根本理念,通过这两个月在工作实践中的学习,深深地感知,高中新课程要求尊重高中生的人生历程的发展需要,尊重他们作为人的人格和尊严,尊重他们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发展的需要,从课程设计到课程实施都应体现选择性和多样性。 高中生面对的最根本的问题是人生道路的选择问题,那么高中课程的设计与实施突出引导学生思考并规划人生,形成合理的人生观,具有基本的职业意识和创新意识。比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更关注学生深层次的生活需要。 首先,谋求课程的基础性、多样化和选择性的统一。其次,将学术性课程与学生的经验和职业发展有机结合。第三,适应时代要求,增设新的课程。除了在传统的学科课程中引进与课程目标相匹配的、鲜活的、有时代感的课程内容外,适时增加新的课程领域或门类。第四,倡导学生自定学习计划。那么每一学生在入学的时候,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点以及学校所提供的课程信息,制定个人的学习计划。随着学习进程的深入,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内部和外部的情景变化,不断调整所形成的计划,以尽可能适应自己的需要和特点。第五,实行学生选课指导制度,为了帮助学生形成合理的学习计划。最后,实行学分制管理。总之,都强调对高中学生公民的责任感,个性发展

与适应时代要求的基本能力、创造力与批判性的思维、交流、合作与团队精神和信息素养的培养,并要求学生具有国际视野。教材的设计更注重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研究,充分发挥自己的独特潜能与创造性。我们知道每一个学生因为生活环境,智力发展,性格特点等多种原因会造成,每个人对知识的理解和接受有差异,表现出学习的效果不尽相同。这种现象是切实存在的,而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这种差异,对每个学生提出合理的要求,使每个学生都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新课程通过问题的解决进行学习是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途径之一,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力以及自我反思与监控能力,其次贴近学生的日常的学习和生活实际。还要引导学生通过交流,评价和反思问题解决问题的各个环节以及效果,在“做中学”、“学中做”的过程中提升他们的信息素养。 课程改革前途光明,但眼下困难与阻力也不容忽视。高中与初中的数学衔接问题,高考的问题;课程标准与教材中的问题;市场上大量充斥的滥编滥印的教辅教材问题;教师的素质水平和对课程改革的认识以及培训的一些问题……特别是课改后课堂上又要求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知和研究获取知识,老师不能直接告知,要重视学生探求的过程。这就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虽然这对提高学生的能力大有好处,但是课改后数学实际任务加重但课时又明显减少,要如何协调两者之间的矛盾,目前是我们很多老师都很困惑的一个问题。同时高考将会如何考,传统的重点,新增的内容,在高考中将如何体现,如何

高一数学必修高中数学新课标人教版教材必修系列课本

高中数学新课标人教版教材必修1-5目录 必修一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 1.1 集合 (2) 1.2 函数及其表示 (17) 1.3 函数的基本性质 (32) 实习作业 (47) 小结 (49) 复习参考题 (51) 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Ⅰ) 2.1 指数函数 (56) 2.2 对数函数 (72) 2.3 幂函数 (90) 小结 (93) 复习参考题 (95) 第三章函数的应用 3.1 函数与方程 (100) 3.2 函数模型及其应用 (112) 实习作业 (130) 小结 (131) 复习参考题 (132) 后记

第一章空间几何体 1.1 空间几何体的结构 (2) 1.2 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 (21) 1.3 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 (22) 实习作业 (33) 小结 (34) 复习参考题 (35) 第二章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2.1 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40) 2.2 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 (55) 2.3 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 (67) 小结 (80) 复习参考题 (82) 第三章直线与方程 3.1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 (86) 3.2 直线的方程 (97) 3.3 直线的交点坐标与距离公式 (108) 小结 (119) 复习参考题 (120) 第四章圆与方程 4.1 圆的方程 (124) 4.2 直线、圆的位置关系 (133) 4.3 空间直角坐标系 (142) 小结 (150) 复习参考题 (152) 后记

第一章算法初步 1.1 算法与程序框图 (2) 1.2 基本算法语句 (12) 1.3 算法与案例 (25) 阅读与思考割圆术 (36) 小结 (39) 复习参考题 (40) 第二章统计 2.1 随机抽样 (44) 阅读与思考一个著名的案例 (45) 阅读与思考广告中数据的可靠性 (49) 阅读与思考如何得到敏感性问题的诚实反应 (52) 2.2 用样本估计总体 (55) 阅读与思考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圆 (70) 2.3 变量间的相关关系 (75) 阅读与思考相关关系的强与弱 (84) 实习作业 (88) 小结 (90) 复习参考题 (92) 第三章概率 3.1 随机事件的概率 (100) 阅读与思考天气变化的认识过程 (115) 3.2 古典概型 (118) 3.3 几何概型 (129) 阅读与思考概率与密码 (135) 小结 (138) 复习参考题 (140)

高中数学概念课教学

高中数学概念课教学 摘要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目前我国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它要求我们在日常教学中持之以恒地认真钻研教材,合理创设问题情景,加强思维训练,并积极探索规律,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笔者在高中数学概念教学中,发现教师若能充分重视数学概念的教学,在概念教学中恰当的把握好传授知识与增长能力的关系,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体验、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才能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在体验中感悟、在体验中创造、在体验中提高数学素养,帮助学生认识、理解、体验和掌握数学概念,促使其能运用数学概念灵活处理相关的数学问题。发展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提问和开拓创新的能力。 关键词数学概念认识掌握拓展应用 数学是自然的,数学是清楚的。任何数学概念都有它产生的背景,考察它的来龙去脉,我们能够发现它是合情合理的。而要让学生理解概念,首先要了解它产生的背景,通过大量实例分析分析概念的本质属性,让学生概括概念,完善概念,进一步巩固和应用概念。才能是学生初步掌握概念。因此,概念教学的环节应包括概念的引入——概念的形成——概括概念——明确概念——应用概念—— 形成认知。传统的教法教师经常包办到家,口若悬河,常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对数学课提不起兴趣,致使不少学生概念模糊,从而影响对数学内容的后续学习。数学概念是学习数学知识的基础,是

培养数学能力的前提。如何搞好数学概念课的教学呢? 一、让学生在亲自感知、体验教学中认识概念 学习一个新概念,首先应让学生明确学习它的意义,作用。因此,教师应设置合理的教学情景,使学生体会学习新概念的必要性。概念的引入,通常有两类:一类是从数学概念体系的发展过程引入,一类是从解决实际问题出发的引入。我们着重谈一下从实际问题引入,通过创设实验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让他们在亲自体验实践中形成数学概念。如在椭圆概念教学中,可要求学生事先准备两个小图钉和一条长度为定长细线,将细线两端分别固定在图板上不同两点a 和b ,用铅笔把细线拉紧,使笔尖在纸上慢慢移动所得图形。提问思考讨论:(1)椭圆上的点有何特征?(2)当细线长等于两定点之间距离时,其轨迹是什么?(3)当细线长小于两定点之间距离时,其轨迹是什么?(4)请同学总结,完善椭圆定义。这样的设计,不是教师机械的讲解、学生被动的接受的过程,而是学生通过数学实验,在不断思考和探索中得到新发现,获得新知识,从而体验数学概念的发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一方面有利于增强学生上数学课兴趣,感受过程给他们带来的快乐,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充分了解概念由来,方便记忆。 二、寻找新旧概念之间联系,形成系统化,进一步掌握概念 数学中有许多概念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如平面角与空间角、映射与函数、平行线段与平行向量、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等等,在教学中应善于寻找、分析其联系与区别,有利于学生掌握概念的本质。

高一数学上册基础知识点总结

数学必修一基础要点归纳 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的概念 一、集合的概念与运算: 1、集合的特性与表示法:集合中的元素应具有: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集合的表示法 有:列举法、描述法、文氏图等。 2、集合的分类:①有限集、无限集、空集。 ②数集:{ } 2 2y y x =- 点集: (){},1x y x y += 3、子集与真子集:若x A ∈则x B ∈?A B ? 若A B ?但A ≠B ?A B 若{}123,n A a a a a =,,,则它的子集个数为2n 个 4、集合的运算:①{}A B x x A x B =∈∈且,若A B A =则A B ? ②{}A B x x A x B =∈∈或,若A B A =则B A ? ③ {} U C A x x U x A =∈?但 5、映射:对于集合A 中的任一元素a,按照某个对应法则f ,集合B 中都有唯一的元素b 与 之对应,则称:f A B →为A 到的映射,其中a 叫做b 的原象,b 叫a 的象。 二、函数的概念及函数的性质: 1、函数的概念:对于非空的数集A 与B ,我们称映射:f A B →为函数,记作()y f x =, 其中,x A y B ∈∈,集合A 即是函数的定义域,值域是B 的子集。定义域、值域、对应法则称为函数的三要素。 2、 函数的性质: ⑴ 定义域:0 1 简单函数的定义域:使函数有意义的x 的取值范围,例: 25y x =- 的定义域为:25053302x x x ->??<? 2 复合函数的定义域:若()y f x =的定义域为[),x a b ∈,则复合函数 ()y f g x =????的定义域为不等式()a g x b ≤<的解集。 0 3 实际问题的定义域要根据实际问题的实际意义来确定定义域。

透视高中数学三种基本课型的模式

透视高中数学三种基本课型的模式 【摘要】:根据授课内容和多年教学实践经验,将高中数学的基本课型分为概念教学课、命题教学课、和解题教学课三种,其中将习题课和试卷评讲课归入解题教学课;详细总结了三 种课型的有效教学模式。对年青教师迅速掌握高中数学的基本课型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概念教学;命题教学;解题教学 从教学内容来看高中数学的课型分为三种,分别是概念教学课、命题教学课和解题教学课, 笔者结合近11年的教学实践对这三种基本课型的模式作如下一些总结。 1.概念教学课 数学概念是推出数学定理和法则的基础,数学概念间相互联系、由简到繁形成数学学科体系。数学概念是建立数学科系统的中心环节。因此,概念教学是数学双基教学的核心。数学概念 教学分为概念引入、概念理解和概念应用三个阶段。 1.1 概念引入 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让学生对同类事物中若干不同的例子进行感知、分析、比较和抽象,以归纳的方式概括出这类事物的本质属性而获得的方式,借用心理学知识取名叫做“概念形成”。如在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概念教学中,先给学生展示这样三个实例:(1)将书打开直立 于桌面上,观察书脊和各页与桌面的交线,显然都是垂直的;(2)在开门的过程中,观察 门轴和门与地面的交线始终垂直的;(3)日光下,观察直立于地面的旗杆及它在地面的影子,随着时间的变化影子的位置会移动,但旗杆始终与影子垂直。从这三个例子中抽象出直 线和平面垂直的定义。 如果教师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以定义方式直接提出概念,并揭示其本质属性,由 学生主动地建立与原有认知结构中有关概念的联系去学习和掌握概念,取名叫“概念同化”。 如学习函数的概念。 两种不同的概念引入方式在思维训练功能上是不同的,同化方式主要是演绎,因而对于训练 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利;形成方式则主要突出归纳,对于训练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有利。 1.2 概念理解 教师通过不同的教学形式,揭示出概念本质,让学生准确理解概念。 第一,应充分揭示概念的内涵,形式有二: 1、详细阐释概念中的关键词和将定义要点化。如在等差数列概念的教学在通过学生观察、 分析、归纳抽象出等差数列概念后,阐释的关键词和要点是(1)“第二项起”----为了使每一项与 前面一项都存在,(2)“每一项与前一项的差”---这是运算要求,它强调作差的顺序,(3)“同一个常数”----体现等差数列的特征。 2、用符号语言来表示,如等差数列定义表示为an-an-1=d(d 为常数,n?∈?N*??且n?≧?2) 第二,要明确概念的外延,形式有举反例、作分类和作比较。如学习指数函数的定义时,提 出问题:y=2·3x是指数函数吗? 第三,弄清概念在其所处知识体系在的地位,与前面所学的相关概念建立概念链。如学习平 行六面体时建立的一条概念链:四棱柱——平行六面体——直平行六面体——长方体——正四 棱体——正方体。 1.3概念应用

高中数学三种课型

高中数学三种课型案例 案例一:新授课学案 必修1 学案3 第一章 集 合 §1.3 交集、并集 学习目标:会用文字语言和符号语言描述交集与并集;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并集与交集. 学习重点:集合的运算(交集与并集) 学习难点:有关集合的术语和符号 学习过程: 一、温故链接 导引自学 1.设全集U=R ,=P {x |2≤x ≤3},则U P =_______________. 2.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 且属于集合B 的元素构成的集合,称为A 与B 的 , 记作 (读作“ ”)即 . 3.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 或者属于集合B 的元素构成的集合,称为A 与B 的 , 记作 (读作“ ”)即 . 4.区间:设a ,b ∈R,且a

题组2(用Venn 图分析,注意表达要求) 例3 P12例2 题组3(综合运用性质) 1.设}019|{22=-+-=a ax x x A ,}3,2{=B .若B A B A =,则a = . 2.设}32|{<<-=x x P ,=Q {x |x ≥a }.若P Q P = ,则a 的取值范围为 . 三、当堂反馈 拓展迁移 1.P13练习 2.设[)(]4,2,3,2=-=B A ,则_______________;==B A B A . 3.P ={-3,1},S ={x |ax +1=0},,P P S = 则a = .

解析高中数学新课改

解析高中数学新课改 发表时间:2013-03-15T08:59:01.827Z 来源:《少年智力开发报》2012-2013学年22期供稿作者:陆方熙[导读] 教学方式的改变追根究底是教育理念的转变,新课标的特点具有开放性、创造性、不确定性。贵州省独山县为民中学陆方熙 一、高中数学课程改革前的教学现状 从我国课程的现状来看,我们的数学课程内容比较系统,重视数学理论,学生基础知识掌握得比较扎实,常规计算等基本技能比较熟练,这是联系实际、培养能力的重要基础。但是数学课程中的不足也亟待改革,过分关注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忽视学生的感悟和思考过程,忽视对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的揭示,忽视对学生学习兴趣、信心的激发和培养,我们的课程内容缺少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社会实际的联系以及与其他分支、学科之间的联系,没有体现数学的背景和应用以及时代发展和科技进步与数学的自然联系,会使学生感到数学无用。我们更应看到:科学技术的发展进入到信息时代后,原高中数学教学内容的陈旧,刻意的形式化的表达,以及对数学作为工具课所应起的作用的忽视,都制约了数学课的功能的发挥。所以我国高中数学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的改革势在必行。 二、新课标实施中的亮点 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中,倡导数学课程应该反璞归真,努力揭示数学的概念、法则、结论发生、发展过程和数学的本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数学知识结构,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让学生了解知识产生的背景,体验数学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这样将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和方法,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习惯,培养创新精神。借着新课程改革的东风,我们应当认真学习、不断反思、开拓创新,在继承和发扬优秀的教学传统的基础上,让自己跟上时代的步伐。新课程理念理应走进广大一线教师的心里,落实到实际的课堂教学中。 三、新课程改革存在的一些问题 1.教师教学理念与新课标的要求不合拍。教学方式的改变追根究底是教育理念的转变,新课标的特点具有开放性、创造性、不确定性。实施过程中,教师应积极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解放自己的思想,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改革教学方法,使自己从高中数学课程的忠实执行者向课程决策者转变,创造性地开发数学教学资源,大胆地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彻底改变教学方法,多给学生发挥的机会,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己探索数学规律、自己去推论数学结论,要善于创设数学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体验数学结论的探究过程。 2.教材的编排顺序和学生理解知识程度的矛盾。对于立体几何的教学,人们通常采用直观感知,操作确认,思维论证,度量计算等方法认识和探究几何图形及其性质。必修2中第一章内容的编排,似乎和编者的意图不相符合,往往造成把直观图一节内容忽略化。根据学生认知的特点,我的建议是想让学生对空间几何体的结构有一个初步的认识(直观感知部分),然后让学生了解这些几何体的画法,即直观图一节(操作确认部分),接着介绍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把三视图放在最后(以上是思维论证与度量计算),通过对三视图的理解,会根据三视图想象空间几何体的形状,画出直观图,去求其表面积和体积,水到渠成,并与高考相呼应。另外课本中例题与习题的难易不相匹配,例题简单,与新理念匹配,但习题部分直接加强了难度,没有过度之意。学生一时很难接受,教师不知如何下手。好似“新鞋子,老路子”。 3.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把握受学校的硬件设施的制约。科学技术的发展过渡到了信息时代,很多数据图像的处理已经不再单独依赖传统计算。但一年的教学下来,很多老师有同感:新课标适合学生素质高,学校硬件设施较强的学校,必修1中的第三章内容是函数的应用似乎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可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事实上很多知识是靠计算机来完成的,如数据的处理,图像的做法完全借助于计算机,学生虽了解其然至知其所以然,但由于缺乏动手操作能力,理论缺乏实践的检验,往往效果不佳。这对于普通高中甚至是条件不好的地区来讲,恐怕不能涉足。这样限制了学生才能的发挥,对高校选拔人才也会受到影响,教材的编写者是否忽略了这一点呢。 我认为,新课改的实质,就是落实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数学课程改革是一个动态的持续发展过程,我们数学教师应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转变教育观念,本着以人为本、注重个性发展的教育新思路,面向全体学生,通过恰当的教育模式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综合实践能力,为社会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作出新的贡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