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课改版小学数学第九册(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版本四

北京课改版小学数学第九册(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版本四
北京课改版小学数学第九册(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版本四

北京课改版小学数学第九册

(五年级上册)

全册教案

数学第九册全册备

对数学学科课程标准的理解: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出发,创设有利于学生资助学习、合作交流的情景,通过各种活动,获得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的思维。通过解决实际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数感,加强学生对运算意义的理解。重视口算,加强估算,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抽象出数量关系。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让每个学生均有不同程度的成功的学习体验。

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共包括小数、小数的乘法和除法、空间与图形、统计和可能性、综合应用(一)(二)、方程及总复习七个单元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使学生掌握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乘、除法的笔算和简算的

口算;会用“四舍五入法”取积、商是小数的近似值;认识循环小数。

2、使学生掌握小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够正确地计算小数混合运算式题,培养学生自觉

进行简便运算的意识。

3、使学生掌握解答应用题的一般方法和步骤,能够用分步列式和综合列式解答三步计算的应

用题,进一步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并在具体的实际问题情境中,使学生体会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化。

4、使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梯形和三角形的特征;掌握平行四边形、梯形和三角形的面积的

计算公式,会利用公式正确计算它们的面积;引导学生欣赏生活中的图案,并灵活运用平移、对称和旋转等图形变换的方法设计简单的图案。

5、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面积单位----公顷和平方千米,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

率,会进行平方米、公顷、平方千米之间的互化。并初步学会运用简单的工具测定直线和测量两点间较远距离的方法,了解步测和目测的方法,以及初步了解密铺,能在方格

纸上设计简单的密铺图形。

6、进一步学习统计表,会填写较复杂的统计表;了解统计表中的“合计”、“总计”的具体意

义,会根据统计表所提供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能对统计表进行初步的分析;

理解统计表中的平均数的意义和作用;能根据所给数据求加权平均数,并能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通过一些简单事件,理解中位数、众数的意义,会求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

7、使学生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能用字母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学过的运算定律、

性质和计算公式。初步理解等式的性质、方程、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等概念,会解一些简单的方程。使学生学会列方程解一些比较简单的应用题的方法。

8、使学生对本学期所学的有关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和可能性以及综合应用等领域的

知识得到系统的整理,数学技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解决问题的意识得到加强,能力得到发展,为进一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过程方法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让学生经历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的探究过程,体验转化的数学思想。

2、在调查、探究与交流的数学活动中,体验对信息的搜集、整理与分析过程。

3、通过观察、操作等实践活动,让学生经历主动探索平面图形的特征和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

适时渗透转化、对应等数学思想方法,进一步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4、通过生活中的事例,进一步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初步尝试根据给定的可能性,设计一

些简单的游戏。

5、使学生在整理和复习本学期所学知识的同时,进一步体会转化、对应、方程、假设、还原、

统计、数形结合等等数学思想和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进一步培养学生检查、验算的学习习惯和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体会数学在解决日常生产、

生活中的问题的作用。

2、在调查、探究与交流的数学活动中,对学生进行不挑食的思想品德教育,提高节约用水、

健康生活的意识。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几何初步知识对周围事物进行观察的兴趣和意识,使学生能够运用所

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4、帮助学生养成检查验算的良好习惯。

5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数学的认识,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1、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

2、小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3、分析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和正确解答应用题的方法。

4、平行四边形、梯形和三角形的特征,

5、在面积计算公式推导的过程中建立“新”、“旧”图形之间的联系,

6、渗透转化、对应思想。

7、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

8、掌握实际测量的方法。

9、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1、正确确定小数乘、除法中积、商的小数点的位置。

2、利用图形特征解决一些较灵活的实际问题。

3、对学生户外学习活动的组织及任何一种测量方法的掌握要有一个反复实践的过程。

4、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如何找等量关系。

入学教育

目的:

1、通过学生的自我介绍初步认识了解学生,通过学生的说话,初步了解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通过对学生的观察初步了解学生的习惯。

3、使学生尽早的回到课堂。

过程:

一、欢迎词:

欢迎大家成为三年级的小学生,我是你们的班主任崔老师,希望我可以成为你们的朋友,你能把你介绍给我吗?

二、自我介绍:

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以及口语表达能力。

三、要求:

(一)坐姿:

(二)站姿

(三)看书的姿势

(四)本子的使用

(五)回家的要求

四、了解本册教材的内容

、教师和学生互动,问问你想知道的内容

六、学生自己看书。

课后反思:学生在课上放应积极,能够比较流利的表达自己的意思,口语表达能力比较好,学生的学习习惯有点差,个别学生的小动作比较多,教师要加强学生的养成教育。

小数乘法和除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乘、除法的笔算和简单的

口算;会用“四舍五入”取积、商是小数的近似值;认识循环小数。

2、使学生掌握小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够正确的计算小数混合运算式题,培养学生自觉

进行简便运算的意识。

3、使学生掌握解答应用题的一般方法和步骤,能够用分步列示或综合算式解答三步计算的应

用题,进一步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并在具体的实际问题情境中,使学生体会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化。

4、结合生活情境,让学生经历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的探究过程,体验转化的数学思想。

5、进一步培养学生检查、验算的学习习惯和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体会数学在解决日常生产、

生活中的问题的作用。

教学重点:

1、使学生掌握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乘、除法的笔算和简单的

口算;会用“四舍五入”取积、商是小数的近似值;认识循环小数。

2、使学生掌握小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够正确的计算小数混合运算式题,培养学生自觉

进行简便运算的意识。

3、使学生掌握解答应用题的一般方法和步骤,能够用分步列示或综合算式解答三步计算的应

用题,进一步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并在具体的实际问题情境中,使学生体会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化。

4、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小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分析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和正确解

答应用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

1、使学生从算理上理解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经历小数乘除法计算法则的探究过程。

2、能从大量的实例中通过观察、对比理清规律,总结计算法则。

3、提高估算能力,能根据计算式题对计算结果进行合理的估算。

4、根据学生已有的的知识经验探讨小数乘除法中积商和因数、除数之间的关系。

5、能结合实际问题合理提出解决策略,并进行正确计算。

6、正确确定积、商的小数点的位置。

体现课标思想:

本单元教学重在数的运算上。发现算理,总结计算方法。是在整数的乘除法基础之上进行的。要重点培养学生的数感,体会数的不同表现形式,理解数的运算规律,能够进行数的不同形式的转化和内在联系。同时加强估算意识。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体会小数乘法在生活中的作用,通过解答实际问题,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和整数乘法的意义是相同的。经历用已学知识尝试解答问题的过程。通过观察小数乘法的算式,通过交流比较得出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经历解答小数乘法的过程,注重解决策略的多样性。利用已有知识解答小数乘法,并能提出多种解决方案。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乘法的运算法则。

教学过程:

一、知识准备

计算,观察,对比,发现因数变化引起积的变化。

×2=

二、尝试计算,并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例题1]

周末,爸爸、妈妈和芳芳一起到超市购物。买了3听可乐,6个水杯。再买0.5千克苹果。买这三种商品各需要多少元?(杯子2.8元/个可乐4元/听苹果4.5元/千克)

1、通过计算购买可乐所需多少元导出关系式:单价×数量=总价。

列式:4×3=12(元)

2、计算购买水杯所需多少元。

计算买6个水杯的价钱,也就是求6个2.8相加的和是多少。

谁能列式?(2.8×6=)

谁能用我们已经学过的知识来解答?(可以将2.8元化成28角,转化成整数乘法计算) 谁能用我们上节课复习的积的变化规律来进行计算?(竖式)

2.8×6=16.8(元)

2 .8 扩大10倍> 2 8

× 6 × 6

16 .8 <缩小10倍 1 6 8

注意:小数乘法列竖式的时候是末尾对齐!

练习:2.9×31.7×4

3、计算买苹果的价钱。

通过刚才的学习,谁能列式?

4.5×0.5=

4 .

5 扩大( )倍> 4 5

× 0 .5扩大( )倍>× 5

( ) <缩小( )倍 2 2 5

4、得出结论:计算小数乘法时,先把小数乘法转化成整数乘法,然后按照积的变化规律算出得数。

练习:练一练 0.6×1.2 2.9×0.8

三、巩固计算明确规律。[试一试]

1、计算书第4页试一试中的练习题,思考问题:因数的小数位数与积的小数位数有什么关系?(小数乘法运算中,积的小数位数等于两个因数的小数位数之和。)

2、归纳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小数乘法,先按照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四、练习:P5 练一练(3) P6练习一(1)

五、作业:P6练习一(4)前4个

六、板书:

课后反思:课堂上学生基本了解了小数乘法的运算过程和运算法则,可是在解题的过成中学生普遍存在问题:小数点的位置错误。根据这种情况我觉得要在以后的教学中注意细节部分的调整,还要注意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通过复习巩固简单的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利用因数与积之间的变化规律,探索新的解决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能利用因数变化的规律,寻求新的解题途径。

积的小数末尾是0时,根据小数性质要把0划掉,以简化小数。

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要用0补足,再点小数点。

教学难点:积的小数末尾是0时,根据小数性质要把0划掉,以简化小数。

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要用0补足,再点小数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练习:

3.6×4 0.12×6 23.6×3.1

4.9×0.5

2、比较下列小数大小:

3.60○3.6 7.56○7.560

3、改变数的大小:

1.45扩大100倍是 1.45缩小100倍是

二、探讨新方法[例题2]

1、出示问题(1):15×0.4=

2、谁能试着计算?

3、你发现了什么问题?

4、计算这类题目时我们应注意什么?

5、练习题:练一练 1

6、刚才我们遇到了小数乘法中的一种特殊情况,在计算中一定要注意利用小数的性质,积的末尾0占小数位但不写入结果中。

7、出示问题(2):0.24×0.15=

8、根据刚才我们得出的结论,试着计算这题。

9、把你计算中遇到的问题和你组内的同学讨论讨论看看同学有没有好的办法。

10、汇报讨论结果。

11、找学生在黑板演示计算。(计算时要注意对照自己的列式师生共同规范书写格式)

12、总结规律:积的小数位不够时要用0补足,再点上小数点。

13、练习:练一练3

对照自己的列式师生共同规范书写格式.

四、作业

练一练 2.计算

板书:

课后反思:由于前次课学生习题出现了细节问题,在本课教学中我着重注意了这两种小数乘法的特殊形式在竖式计算中的一些细节比如:先点小数点再把末尾的0划去;先把位用0补够再点小数点;计算结果末尾不带0。学生的正确率有了明显提高。

第三课时(9月3日)

教学目标:熟练计算小数乘法,能处理好积的位数不够使用零站位。通过具体情景理解为什么有的时候机会比另一个因数小,并尝试通过练习寻找规律。养成利用小数位数和积与因数的关系进行估计计算结果的正确性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概括的能力。使学生能熟练、准确的计算小数乘法,并能判断积与被乘数的大小关系。教学重点:掌握计算结果的处理方法。掌握小数乘法中因数的大小与积的关系。

教学难点:小数乘法中因数的大小与积的关系的规律的应用。

教学用具:演示文稿

教学过程:

一、计算下面各题,你发现了什么?

2.4×12 6.1×1.1

3.1×11 1.23×

0.31

11.5×32 6.4×2.24

1.计算,并找到因数中小数位数与积中小数位数的关系。(主张由学生在计算中自主发

现,教师只作适当指导;末尾有0的和位数不够的特殊情况注意引导)

2.利用这一规律判断下面的积有几位小数。

0.33×1.2 7.6×5 5.99×2.77 3.567×4.6 0.23×0.01

3.指出一名学生黑板演算0.23×0.05(提示:竖式计算过程中要注意什么?怎么样

处理积的问题)

4.讲解,注意积的处理。

二、理解积的大小与因数之间的关系。

1.出示生活实例:

苹果2元一斤,如果我要买4.7斤共应花多少元?如果我要买2斤应花多少元?0.5

斤呢?0.3斤呢?

2.在这些计算中,你发现了什么?(探索积的大小与因数的关系)

(在计算中,我们发现了计算的积过比第一个因数有时候大有时候小,你能想一想在

什么时候会小,什么时候会大么?)

3.计算,结合计算小组验证,总结规律。

4.5×7 6.7×2.1 11.3×1.2

40×0.5 2.5×0.4 4×0.3

4.小组汇报。总结规律。

5.有没有特殊的情况?

(举例:将苹果的价钱改为1元/斤)

再次计算,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6.补充刚才总结的规律

小数乘法中,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

当一个因数小于1,积就小于其中另个因数;

当一个因数等于1,积就等于其中另个因数;

当一个因数大于1,积就大于其中另个因数;

三、练习: 验证规律

0.12×6 23.6×31

0.035×32 1.08×25

四、作业:

板书:小数乘法

<<

当被乘数大于0,乘数 = 1 时,积 = 被乘数。

>>

课后反思:这是一节练习课,在练习的过程中发现并总结规律。学生能够通过计算和小组讨论得出相应的结论。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练习,熟练小数乘法的基本计算方法,形成计算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简单的应用题计算。

教学准备:演示文稿

教学过程:

一、口算比赛:

1.2×0.4 0.13×0.5 1.7×0.3

2.4×0.03

0.8×0.5 0.25×0.4 0.125×0.8 0.15×0.8

二、在里填上“>”、“<”或“=”。

65×××

⑴让学生独立判断,用手势表示。

⑵应该怎样确定积中小数点的位置?

四、计算

47×0.6 206×0.25 314×2.8 520×9.5 95×0.104 800×0.32

五、分析下列应用题,并列式计算。

1、有一个正方形,它的边长是4.5米。它的周长和面积各是多少?

2、有一个长方形,宽20.5米,长是宽的1.2倍。长是多少米?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

多少?

3、一张办公桌的售价是136元,一张写字台的售价是办公桌的1.35倍。一张写字台

的售价是多少?

六、思考题:

×

这两个因数均为一位小数,两个因数分别是多少?

七、作业:

课后反思:这是一节复习课是对之前所学知识的总结。学生在做第二环节里比较大小的练习题时出现了问题:当○后面的数不是放在前面的因数时部分学生的判断就会出现问题。

就此我再次强调了,前次课所总结的规律,在作业中,这中情况得以好转。

第五课时

教学目标:通过生活中的实际,让学生进行估算,提炼估算方法,培养估算意识,再对计算的结果进行验证,寻找最佳方案。

教学重点:学会估算,培养学生的估算仪式。

教学难点:估算方法的最佳选择。

教学用具:演示文稿

教学过程:

一、知识准备:

1、1.3×4 2.6×0.5 0.4×0.4 2.8×3 1.1×0.2

1.9×2 1.8×4 0.3×0.2 7×0.8 10×7.3

2、练习估算:

498×13 402×21 39×31 75×19

二、学习估算:

1.出示问题:[例3]张佳的地面是长方形。(长3.11米,宽3.9米)请你先估计房间地面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米,再计算出房间面积。

2.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及自己的计算方法。

3.把3.11看作3,3.9看作4相乘。

3.11---→3 3.9--→4

3×4=12(平方米)

4.为什么要把3.11看作3,而不看作4呢?

3 ←--0.11--→ 3.11 ←--0.89--→ 4

(因为3.11与3之间的差距要小,为了保证估算的准确性,所以把3.11看作3而不看作4) 5.3.9同理

6.精确计算房间的面积,对比谁算得最接近正确答案。

7.练习:书上9页试一试。(注意问题的语言叙述也能判断估算时采用的方法)

三、作业:

板书:

课后反思:学生能够根据实际生活进行估算,在练习时灵活运用估算方法,部分学生对于数的取向不够清楚,需要加强练习。

第六课时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利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根据要求或实际需要,正确取积的近似值。

教学重点:熟练计算小数乘法;正确求积的近似值。

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一)准备题:按照要求取下面各数的近似值。

2.9495(保留一位小数)≈

3.9504(保留三位小数) ≈

4.9983(保留两位小数) ≈

5.8092(保留整数) ≈

(二)引入:在实际生活、生产中,小数乘法所得的积,往往不需要保留很多的小数位数,这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或要求取近似值。

二、学习新课:

(一)[例4]:刘梅和王芳去商店买红丝绳,刘梅买了2.3米,王芳买了2.6米。红丝绳2.98元/米,刘梅付了多少钱?

1、学生读题、列式: 2.98×2.3

2、学生计算:

3、想一想:平时生活中涉及到钱时,一般用的单位是什么?(元、角、分)

在实际收付现款时,通常只算到“分”,那么对于这道题的结果,应该怎样?(把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4、取近似值:应当用什么方法取近似值?(四舍五入)

2.98×2.3≈6.85(元)

(二)小结: 在实际生活生产中,当不需要保留很多的小数位数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或要求,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取它的近似值。

三、巩固练习:

1、按照“四舍五入法”写出下表中各数的近似值。

2、计算下面各题。

(1)1.45×2.3 (保留一位小数)

(2)0.425×1.9 (保留两位小数)

(3)0.729×0.55 (保留三位小数)

3、一辆汽车每小时行驶57.6千米.照这样的速度,2.6小时可以行驶多少小时?

4、思考题:

(1)一个两位小数,四舍五入后成为4.5,原来两位小数最小是(),最大是()。

(2)一个三位小数,四舍五入后成为 4.50,原来三位小数可能是()至()之间。

四、作业:

课后反思:求近似值是以前学过的内容,课上我注意引导学生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学生能根据要求或实际需要,正确取积的近似值。

第七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复习整数的四则混合计算熟练四则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中变换数字,使学生自主地将运算方法运用到小数中,体会运算法则、运算顺序的一致性。

教学重点:在计算中体会小数的两三步计算步骤和方法与整数的相同,并知道在解决问题上的思路也是相同的。

教学难点:能体会出小数的解决策略与整数之间的相同性。为解答实际问题做好准备。

教学过程:

一、口算:

2.4+0.6 8-4.33 2.4×0.5 1.2×0.6 2.1-0.6

5.2×2 0.28+0.39 2.2×0.7 2.4×0.6 3.7+

6.3

二、利用整数的计算,引出小数的计算。

1.出示问题:[例5]妈妈骑车每小时可行10千米从家到单位用半小时,爸爸每小时比

妈妈快3千米,从家到单位也是用半小时。从家到爸爸的单位有多远?

(关系式:路程=速度×时间)

2.学生列式计算。从中复习整数的四则混合计算的方法。

3.修改条件:爸爸每小时比妈妈快3.5千米。你会计算么?由此你想到了什么?

4.先说一说计算顺序,再尝试计算

5.练习:12页试一试(重点介绍中括号的写法和用法。)

6.通过以上的计算你知道了什么?(小数混合计算方法)

三、练一练:

2.4-2.4×0.12+

3.6 51+(

4.1-2.5)×0.01 2.6×[3.71-(2.4+0.31)]

四、作业:P14 T2 3

板书:小数乘法

整数混合计算方法:先算括号内,再算括号外,先乘除,后加减。

小数混合机算:先算括号内,再算括号外,先乘除,后加减。

[ ] 中括号

课后反思:

第八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复习整数简便计算,学习小数在计算时的简便计算。渗透数学中只是之间的相互联系的思想,培养学生利用旧知识解决新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利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正确的运用运算律,合理选择算法,对小数乘法进行简算。

教学重点:学习小数乘法的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简便计算的灵活应用,尤其是乘法分配率的灵活应用。

教学用具:演示文稿

教学过程:

一、口算:

25×4 125×8 10.7+0.3 34.7-4.7 2×0.5

46×12+12×54 0×234.678 3.4×0.1 4.5×2

二、复习整数的简便计算。

1

2.一起填写表格,回忆简便计算的方法。

3.算一算:89×101 25×32×125 987-357-243

三、学习小数乘法的简便计算。

1.设置悬念:整数乘法的简便计算能否应用到小数乘法中?

2.[例6]社区组织采摘活动,自愿参加。参加者每人交车费2.5元。有43人参加,应收多少钱呢?(学生列式计算)

3. 2.5×43 你是怎样计算的?谁能用更简便的方法进行计算?

4. 2.5 × 43

= 2.5×(40+3)

= 2.5×40+2.5×3

= 100+7.5

= 107.5(元)

5.结论: 整数乘法的简便计算同样能应用到小数乘法中!

6.如果把43换成4.3呢?我们计算时要注意什么?试着计算.

7.用你学到的简便方法观察下面的小数计算中适合用那种简便计算进行计算?

8.出示试题:2.5×6.7×4 12.5×18 8.9×101

9.生提出简算方案,并板书示范。明确简便计算的方法。

四、练习:

书上13页试一试。

五、作业:P15 T6 7 8

板书:

课后反思:本课是在整数乘法简便运算的基础上进行知识延伸,让学生在掌握一定的简算技巧后对小数乘法进行简便运算,课堂上我引导学生通过练习结合以前所学的知识寻找规律对小数乘法进行简算。个别学生对问题的规律找的不够准确导致计算出错,这在以后的练习中应加强注意。

第九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练习复习前面所学的知识,巩固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明确算理算法在计算中熟练运用。教学重点:正确的运用运算律,合理选择算法

课前准备:演示文稿

教学过程:

一、口算:用简便方法口算下面各题,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0.4×17×25 2.5×8×0.4×12.5

1.5×10.1 123×5.7+123×4.3

二、计算:

1、学校买来4包《数学课外读物》,每包25本,每本5.5元。学校买这些图书共用了多

少元?

2、华夏小学新建的实验室和阶梯教室都要用面积是0.16平方米的花砖铺地。实验室要

用这种花砖400块,阶梯教室的面积是实验室面积的2.5倍。阶梯教室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3、试一试:计算

2.5×

3.47×0.4 [18.9-(11.7-

4.05)]×0.35

三、巩固练习:

1、练一练: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1)0.75×12.3×4 (2)0.48×101

(3)2.5×1.1-2.5×0.7 (4)0.48×99

2、计算:

0.42×0.8×0.5 1.28×0.5×20.5

0.27×0.75×0.4 5.4×0.8×0.25

9.2×0.75×1.5 32.5×0.4×1.05

3、育雄小学学生种了250棵蓖麻,平均每棵收蓖麻籽0.4千克,每千克蓖

麻籽可以榨油0.45千克,一共可以榨油多少千克?

4、下面各题怎么简便就怎么计算。

0.37×0.25×2.5 0.6×0.084×0.5

1.25×9.6×0.3

2.5×1.7-1.3×2.5

课后反思:本课是一节练习课,旨在巩固前面所学的知识并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通过形形色色的练习题,我发现学生在进行分配率的简便运算时总是漏乘小括号中的一个数,

这点在以后的练习中还应注意强化训练。

第十课时

教学目标:

在实际的问题中,感受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多种多样的,尝试探索通过不同的途径解决问

题,训练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明确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难点:打开学生思路,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用具:演示文稿。

教学过程:

一、口算:

0.2×3 4×0.6 0.5×0.5 9.7×0 1.1×0.8

100×0.596 12.5×0.1 0.21×0.7

二、尝试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1.出示问题:[例7]同学们分成男生、女生两组帮张阿姨收卫生费,每户收3.6元,男生收了30户,女生收的户数是男生的1.2倍。一共收费多少元?

2.提问:(1)题目让求什么?(2)有那些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

3.条件间的关系是什么?

4.谁来说说怎么列式?

5.当学生给出答案后,如果没有其他答案,鼓励学生结合刚才的讨论,想一想还有没有其他的解题方法。

6.归纳小结:在解答实际问题和应用题时,可以又很多种不同的方法。只要符合要求,都可以。

三、试一试:你能提出几种不同的方案

出示问题:甲乙两列火车从两地相对开出,甲车每小时行12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100千米。甲车开出一小时后,乙车才出发,又经过2.5小时才相遇,两地间的铁路场多少千米?

通过此题复习相遇问题的应用题,培养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

四、作业:P17 T1 2 3 6

板书:小数乘法

方法1:3.6×30+3.6×30×1.2

方法2:3.6×(30+30×1.2)

方法3:3.6×30×(1+1.2)

方法4:......

课后反思:我觉得本节课中,要真正改变学生的意识问题,有很多学生能够运用一种方法来解决问题,但是用别的方法就表现出不愿意学习或者是没有兴趣,教师应注意在课堂上的语言感染学生。

第十一课时

教学目标: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口算练习

2.4+0.6 8-4.33 2.1-0.6 5.2×2

2.4×0.6 2.2×0.7 4.5-0.5×4 0.24×0.3

二、解决实际问题

1、某市市内电话的计费标准是:前3分钟共计费0.3元,以后每分钟计费0.15元,(不足

1分钟的按1分钟计费)在市区内,刘斐给张伟打了4分18秒的电话,刘斐应付电话费多少元?

独立思考: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分几部分考虑?

列式计算做在练习本上

请你估计一下,买这些东西50元够不够?

说一说你估计的根据是什么?

3、双休日,红红一家人要去八达岭长城游玩,爸爸开车去加油站加油,加油站里离八达岭长城60千米,每100千米要用汽油8.6升,加12升汽油够往返用吗?

你是怎么考虑的?从哪个角度去想?

当学生说出计算出全程用油量进行比较

强调:计算出来一定要有所比较,因为10.32<12,所以够用。

提问:还有别的方法吗?

(可以比较单程用油量)

三、作业

课后反思:在本节课中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已初步养成这样的良好习惯。

小数除法

第十二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知识的迁移让学生掌握小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懂得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的道理,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学生掌握小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以除数是整数的除法计算和商不变的性质做基础,以知识的迁移为途径,学生在体验、探讨、迁移过程中学习领悟新知识。

教学难点:

学生掌握小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懂得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的道理,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先说出下列算式所表示的意义,后再计算。

1365÷15= 1796÷16= 0

5

15

1531195631154236

36

191

2.说一说整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3、填空:1里面有()个十分之一。

1.2里面有()个十分之一。

3.26是由()个一()个0.1()个0.01组成的。它里面有()个0.01。 二、导入新课。

我们已经学习过整数的除法,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小数的除法。(板书课题:小数的除法) 三、新授。

教学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情景谈话

王阿姨和李叔叔程三轮车参加“老北京胡同游”观光活动。这条旅游线路全长10.32千米,王阿姨2小时可以游完,李叔叔2.4小时可以游完,王阿姨、李叔叔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1)读题,列式,为什么这样列式? 10.32÷2 10.32÷2.4 (2)探讨计算方法 学习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教师提出以下问题: 1) 你遇到了什么困难?

2)师说明:用2去除10,商是5个1,5写在个位上,接着用2去除3个十分之一,商1表示每份有一个十分之一,怎样表示这个1是一个十分之一呢?只需在商的个位5的后面上点上小数点,把十分位余下的1化成10个百分之一,与被除数百分位上的2合并在一起是12个百分之一,被2去除每份是6个百分之一,把6写在百分位上。

根据教师的提问和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学生观察除法竖式,回答下面问题:

1) 商的小数点的位置与被除数小数点的位置有什么关系?(商的小数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2) 每一位商各应该写在被除数哪一位的上面?(每一位商都要写在被除数相同数位的上面)

3)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与整数除法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4)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小结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法则。(不要求准确只要不错就可以)

学习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 10.32÷2.4

提问:你能利用刚才所学的知识解决这个问题吗?

以除数是整数的除法计算和商不变的性质做基础,以知识的迁移为途径,学生在体验、

北京课改版小学数学第八册(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优选精品文档欢迎下载使用 2数学第八册教案 第八册教案 题目:《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模式的研究》 一、概念的界定: 信息技术、信息技术环境、生活化 信息技术:IT是Internation Technology的缩写,意为“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是关于信息的产生、发送、传输、接收、变换、识别、控制等应用技术的总称,是在信息科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的指导下扩展人类信息处理功能的技术。 信息技术环境:信息技术环境是指在教学中,把信息技术与课程通过人——机(网)——人互动的方式有机的融合为一个整体,使之不仅成为教学的方法和手段,又可成为学生学习的内容,使其实时传输视频、音频和文字等多媒体信息的功能,在课堂上发挥作用。信息技术环境与学科进行整合,不仅可以使教师教的轻松、高效,而且可以使学生学得愉快、优质。 生活化:“生活化”是将抽象的数学对象在现实生活中具体化,实现数学向生活的回归。强调将数学对象化为现实原则,体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生活中处处都充满了数学,小学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熟悉的生活情境,更容易引发学生的积极性,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既可以积累数学知识,更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最佳途径。 二、课题基本情况说明: 课题类别: 教师课题 课题组成员: 三、问题的提出 中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提出“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从数学角度运用所学的知识、方法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面对新的知识时,能主动寻找真实的背景,并探索其应用价值”。熟悉的生活情境,更容易引发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从容不迫地探索新知。儿童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他们的情感体验也是多元的,多层次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一资源,要善于挖掘数学内容中的生活情景,力求唤起学生的情感,并促使转化为学生情感体验的动力。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必须利用生活资源,让数

北京课改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强化练习题-第一单元

北京课改版4数上-爬坡题 第一单元 大数的认识 【例1】2016年故宫接待游客16018540人次。 (1)千万位上的“1”表示( )个( )。 (2)这个数千位上是( ),表示( )个( )。 (3)这个数由( )个千万,( )个百万,( )个万,( )个千,( )个百和( )个十组成。 解析: (1)千万位的计数单位是千万,本数字中的千万位上是“1”,就表示1个千万。 (2)千位是从右向左数,第四位,是个级的最高位,本数字中千位上是8,千位上的计数单位是“千”,千位上是8表示有8个“千” (3)要分析这个数字的组成,需要观察每个数位上的数字是几,有几个计数单位,从左向右看,千万位上是1,表示1个千万,百万位上是6,表示有6个百万,万位上是1,表示有1个万,千位上是8,表示8个千,百位上是5,表示5个百,十位上是4,表示4个十,那么这个数字是由1个千万,6个百万,1个万,8个千,5个百,4个十组成的。十万位和个位上都是0,没有计数单位。 解答: (1)1 千万 (2)8 8 千 (3)1 6 1 8 5 4 【例2】 解析: 根据这个数的读法:七千万零九, 可以知道,7在千万位上,9在个 位上,其余数位都是0,千万位与个位中间隔着百万位、十万位、万位、千位、百位、十位共6个数位,所以需在7和9之间填上6个0.

解答:6 【例3】5个亿、8个万和1个十组成的数是( ) 解析: 写数时应从最高位写起,先写亿级,然后是万级,最后写个级,每级四个数位,写完后仔细核对。根据题意,知道亿位上是5,万位上是8,十位上是1,其他的所有数位上都没有单位,应该用0来占位。 解答:500080010 【例4】我国“神舟”六号飞船每小时大约飞行28153千米,每天大约飞行675672千米。请读出横线上的数字。 28153读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75672读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读数从高位读起,按照个级的读法来读万级或亿级的数,然后在后面加“万”字或“亿”字.每级末尾的0都不读,其他数位不论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比如:28153这个数字,万级上只有万位有2个计数单位,读作“二万”,个级上从千位到个位的数字依次是8153,读作“八千一百五十三”,这个数字读作:二万八千一百五十三。 675672这个数字,万级上是67,读作“六十七万”,个级上是5672,读作“五千六百七十二”。这个数字读作:六十七万五千六百七十二。 解答: 二万八千一百五十三 六十七万五千六百七十二 【例5】下面是我国的几个省的人口统计,你能将这些省的人口数读出来吗? ①江苏省 78659903 ②河北省 71854202 ③山东省 95793065 ④河南省 94023567 ⑤广东省 104303132 ⑥四川省 80418200 解析: 读数时可以先划分数级,每四位为一级,然后从高级开始,逐级按照个级的方法读数,如:河北省 7185 4202 划分为个级和万级,先按个级的读数方法读万级的数,在最后加上“万”字,然后再读个级,读作:七千一百八十五万四千二百零二.每一级末尾的零不用读出来,如:四川省8041 8200读作:八千零四十一万八千二百,个级末尾的两个零都不用读出来. 解答: ①江苏省 78659903读作:七千八百六十五万九千九百零三 ②河北省 71854202 读作:七千一百八十五万四千二百零二 ③山东省 95793065读作:九千五百七十九万三千零六十五 ④河南省 94023567 读作:九千四百零二万三千五百六十七

北京课改版五年级数学复习提纲

北京课改版五年级(下)数学复习提纲 一长方体和正方体 【概念】 1、由6个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叫做长方体。在一个长方体中,相对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2、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棱。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3、由6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叫做正方体(也叫做立方体)。正方体有12条棱,它们的长度都相等,所有的面都完全相同。 4、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和顶点的数目都一样,只是正方体的棱长都相等,正方体可以说是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它是一种特殊的长方体。 5、长方体有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一个长方体最多有6个面是长方形,最少有4个面是长方形,最多有2个面是正方形。正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每个面的面积都相等,有12条棱,每条的棱的长度都相等。 长方体的棱长总和=(长+宽+高)×4 L=(a+b+h)×4 长=棱长总和÷4-宽-高a=L÷4-b-h 宽=棱长总和÷4-长-高b=L÷4-a-h 高=棱长总和÷4-长-宽h=L÷4-a-b 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棱长×12 L=a×12 正方体的棱长=棱长总和÷12 a=L÷12 6、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和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无底(或无盖)长方体表面积= 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ab S=2(ah+bh)+ab 无底又无盖长方体表面积=(长×高+宽×高)×2 S=2(ah+bh) 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S=a×a×6

北京课改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 因数和倍数复习

重点提示: 在自然数中,0是一个特殊的数。0乘任何数都等于0,所以0是任何一个非0自然数的倍数,任何非0自然数都是0的因数,因此,在研究因数和倍数时,我们所说的数指的是不包括0的自然数。 知识巧记: 因数和倍数, 单独不存在, 互相来依靠, 永远不分开。 重点提示: 一个非0自然数既是它本身的倍数,又是它本身的因数。 易错题: 判断:在自然数中,最小的奇数是1,最小的偶数是2。( )。 错解分析:没有注意自然数0,0是最小的偶数。 正确答案:? 重点提示: 偶数+偶数=偶数 偶数+奇数=奇数 奇数+奇数=偶数

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二、质数与合数 1.质数:一个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个数叫作质数(也叫素数)。 2.一个数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个数叫作合数。 3.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质数与合数的个数也是无限的,没有最大的质数,也没有最大的合数。 4. 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最小的质数是2,最小的合数是4。 5.如果按照一个数的因数个数把自然数(0除外)分类,那么自然数可以分成3类。 (1)1(只有1个因数) (2)质数(只有2个因数) (3)合数(至少有3个因数) 6.如果按照一个数是不是2的倍数,把自然数分类,可以分成2类。 (1)奇数(不是2的倍数) (2)偶数(是2的倍数) 三、公因数 1.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作这几个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作这几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2.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1)列举法:先分别找出两个数的因数,再从中找出它们的公因数,最后找出最大的一个。 (2)筛选法:先找出两个数中较小数的因数,再从中圈出较大数的因数,最后找出最大的一个。 (3)用短除法来求最大公因数。举例: 用18和24公有的质因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去除这两个数,除到这两个数的商只有公因数1为止,然后把所有的除数相乘,所得的积就是18和24的最大公因数,即2×3=6。 3.最大公因数的表示方法。 如:4和6的最大公因数是2,可记作:(4,6)=2。 4.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特殊情况。 (1)成倍数关系的两个数,最大公因数是较小数。 (2)只有公因数1的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是1。 四、公倍数 1.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作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作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2.求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1)先分别找出两个数各自的倍数,再从中找出它们的

北京课改版四年级数学下册一 小数复习

一小数 、 . 。 分母是10的分数与一位小数对应,分母是100的分 数与两位小数对应,分母是 1000的分数与三位小数对 应…… 易错点:误认为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这是 不对的,一定要注意“相邻” 二字。 巧记 小数读写并不难, 整数部分不用变, 小数部分按序排, 依次读写每个数, 计数单位不用读, 细心检查错不出。 同整数一样,小数相邻两个计数单位的进率是10。 根据小数的性质,可以将整数改写成小数的形式, 如5=5.00,12=12.0等。 易错点:只有小数末尾的“0”去掉或者添上,小数 的大小不改变,不是小数点

开始比起 。 .... 2.先比较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那个数就大。 3.整数部分若相同,再比较十分位,十分位上的数字大的那个数就大。 4.如果十分位上的数字相同,再比较百分位,依次向下比 ..... 。 较.,.直到比出大小 ...... 三、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来的十分之一;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来的一百分之一;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来的千分之一…… 例: 100.51.005 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来的1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来的10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来的1000倍…… 例: 0.11511.5 四、小数的改写与近似数 (一)小数的改写 1.把低级单位的单名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小数的方法:用 ,如果进率是10、100、1000……这个数除以两个单位间的进率 .......... 可以直接把小数点相应的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 例:20厘米=()米 因为厘米和米的进率是100,20÷100=0.2,所以20厘米=0.2米。 2.把复名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小数的方法:复名数中高级单位的数不变,作为小数的整数部分;把复名数中低级单位的数字改写成高级单位的数,作为小数的小数部分。 例:1米20厘米=()米 把1米中的“1”作为整数部分;20÷100=0.2,小数部分是

北京课改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套试卷

北京课改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套试卷 特别说明:本试卷为最新北京课改版小学生五年级试卷。 全套试卷共24份。 试卷内容如下: 1.第一单元使用(2份) 2.第二单元使用(2份) 3.第三单元使用(2份) 4.第四单元使用(2份) 5.第五单元使用(2份) 6.第六单元使用(1份) 7.期中检测卷(2份) 8.期末检测卷(2份)

第一单元测试卷(A) 一、直接写出得数。 0.6×0.8=3×0.9= 2.5×0.4= 3.6×0.4= 12.5×8=50×0.04= 80×0.3= 1.1×9= 二、填空题。 1.13.65乘()是1365;6.8除以()是0.068。 2.把8.25684保留整数约是(),精确到千分位约是()。 3.4.09×0.05的积中有()位小数,5.2×4.76的积中有()位小数。 4.根据13×28=364,写出下面各式的积。 1.3× 2.8=()0.13×0.28=() 13×2.8=()0.013×28=() 0.13×2.8=() 1.3×0.028=() 三、判断题。(对的画“√”,错的画“?”) 1.0.03与0.04的积是0.12。() 2.一个小数的16.5倍一定大于这个小数。() 3.53.78保留一位小数约是53.8。() 4.一个数乘小数,积一定小于这个数。() 四、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A.扩大到它的10倍 B.扩大到它的100倍 C.扩大到它的1000倍 D.不变 2.下面各算式得数小于0.85的是()。 A.0.85×1.01 B.0.85×0.99 C.0.85×1 D.0.85×2 3.4.8×(37+63)=4.8×37+4.8×63是运用了()。 A.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B.乘法分配律 C.乘法交换律 D.乘法结合律 五、在里填上“>”“<”或“=”。 57×0.957×0.7 6.3×1.01 6.3 2.3×010.58×5.5 5.5×2 0.23×10.230.23×1.1 2.3×0.11

北京课改版小学数学第十二册(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北京课改版小学数学 - 1 -

班级情况分析及相应措施 本班共有**名学生,从上学期学习情况来看,成绩出众者不多,高分比较少,即使是达到优秀率的同学成绩也偏低,数学有*人不达标,数学优秀率33%,达标率72.7%,平均分78。可见学生普遍学习成绩差,基础知识薄弱,而且个别学生学习态度较差,对提高全班整体成绩有比较大的难度。今后打算如下: 班级管理目标: 首先,还是加强学习习惯培养,如学前的自习、课后的复习等。在书写上还要继续提高要求,只有让学生在认真书写的基础上才有可能认真思考。其次,建立一个团结、民主、和谐的班集体,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让学生在愉悦宽松的环境中愉快的学习生活。 教学目标: 通过本学期的教学使学生成绩达到: 数学达标率 80% 优秀率 25% 行为习惯目标: 使学生能够上课的时候专心听讲,积极思考。认真准备学具,下课的时候做有意义的游戏、活动。

学困生转化目标: 学困生改进措施: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学困生转化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特别需要老师有信心、恒心和爱心。积极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 2、分层教学 为了实施科学文化素质教育,提高教学效益,考虑到学困生客观上存在较大的个性差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分层目标教学法,对不同类型的学困生制订高低不一的教学目标,这里包括近期学习目标、认真听课、独立完成作业入手,一步一个脚印,循序渐进,并及时反馈信息,了解他们学习目标的完成情况,查清主要症结,对症下药,避免再次分化。对于学习主动、积极进步的学生应有不失时机的加以鼓励,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促进学困生转化。 3、培养学习兴趣与自信心。 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份。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一种宝贵的心理因素,在这种情绪下,大脑异常活跃、神经细胞处于兴奋状态,必然会提高学习效率,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

北京课改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

北京课改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 一、填空题。 1.比最大的六位数大1的数是( ),它的最高位是( )位。 2.10个一万是( ),10个( )是一亿;由30个万和3个千组成的数是( )。 3.一个五位数,最高位和千位上都是3,这个数最小是( );一个数是由6个万、3个千和6个百组成的,这个数是( )。 4.用5个3和3个0组成的8位数中,只读一个零的八位数是( ),最大的八位数是( ),读作( )。 5.把550000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是( );某市去年桃花节的旅游收入是300000000元,改写成以“亿”为单位的数是( )元。 二、判断题。(对的画“√”,错的画“?”) 1.计数单位和数位的意义一样。( ) 2.七千五百零八万零五百写作75085000。( ) 3.400000000改写成以“亿”为单位的数是4亿。( ) 4.60006000中的6个0都不读出来。( ) 5.100张纸大约厚1厘米,1000000张纸大约厚100米。( ) 6.最大的八位数比最大的七位数多九千万。 ( ) 三、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由2个百万、3个千和7个一组成的数是( )。 A.五位数 B.六位数 C.七位数 2.一亿四千零五万零二写作( )。

A.14050002 B.140050002 C.140500020 3.使9□8765000最接近9亿时,□可填( )。 A.0 B.4 C.5 4.下面的数中,最大的是( )。 A.77000 B.707000 C.70万 5.一个数由8、4、1和5个0组成,这个数最大是( )。 A.84100000 B.81400000 C.14800000 6.在5和6中间添( )个0,这个数才能成为五亿零六。 A.6 B.7 C.8 四、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下面各数。 1.793847 794837 793807 79405600 2.5005000 5050000 5500000 505000 五、按要求改写数。 1.把下面各数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 89000000= 784000≈509000≈ 2.把下面各数写成以“亿”为单位的数。 500000000= 9958200000≈ 7421305678≈

☆北京课改版小学语文第七册(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学困生改进措施: 基础薄弱的他在学习上“前学后忘”,需要时常复习旧知。还要改变他惧怕学习的畏难情绪,激发竞争心理。尽量争取家长的配合,逐渐地让他学会不懂就问。 对其严格要求,与他人对比让其意识自身不足,明白自身问题。与家长联系,要求家长每周给其默写,抽背课文。课堂上多给他发言机会,引导他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适当地多给他做些练习卷,检查他各方面知识的掌握情况。 采用多种方法(谈心、讲名人故事等)激发他的好胜心、荣誉感,每一次测试都要求他:字迹端正,认真审题,努力思考,反复检查。 语文课程标准的理解: 当前,语文教学界正如火如茶地进行着课程标准的改革工作。新课标所诠释出的教育理念推动着教学的发展,也引领着像我一样的徘徊于教育改革门槛的青年语文教师的成长。下面我先谈一下对语文新课标的理解。 首先,新课标让我对语文教学理念有了崭新的辉煌。 新《语文课程标准》突出了四个理念,但贯穿整个语文课程的新理念却是以学生为本、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理念。究竟是以传授知识为本,或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以教师为中心,或是以学生为中心;是以被动接受性学习为主,或是以自主学习为主。这是新旧教学理念的分水岭。《语文课程标准》第一次提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是语文教育界思想解放的重要成果。关于语文的工具性,过去我们讲得很多。语文是交流思想、沟通感

情的工具,是人脑思维的工具,是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工具,是人类传承文化、积累文化、传达社会价值观的工具。如果认识到此为止,语文就可能陷入“纯工具论”的误区或“工具理性主义”的泥潭。只是工具,就可以因为某种需要而转换职能、失却本我,嬗变为和其他工具等同的工具,语文就异化了。语文作为工具,是和人、人的生命,具体的人、社会历史的人紧紧地联在一起的。从这个意义上说,离开了人,语文就不复存在,就没有存在的价值。语文离不开人,它富于人性、包括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语文为个体的人所掌握,又显示个性、具有灵性,是智慧之泉,是创造之源。语文反映社会历史的变迁,积淀社会文明的精粹,散发民族文化思想的光辉。因此,语文又是民族之根、国家之魂。 综上所述,语文课程的人文性、是以人为本、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理念在语文课程中的体现,是依托“文”来体现人的人生观、审美观、价值观的课程。因此,语文教学过程就是工具性、人文性统一的过程,是人实现自我成长的过程,是激发人的生命力、创造力的过程,是在特定的时空中教师与学生双向生命运动的过程。所以《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该文件来源于[一起学习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7211442640.html,】主体──主人决定学习语文的过程是自主学习的过程,教师则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 新理念的确立,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更新课程观、学生观、质量观,要求教师提高自身素质,掌握新理念指导下的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由于旧观念的痕迹很深,教育观念的转变是很艰难的、有时甚至是很痛苦的。人们常说,在历史的转折关头,有人被飞驰的时代列车抛弃;同样,在教育理念的转变时刻,也有人由于因循守旧而被时代洪流所淘汰,这就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其次,新课标也带动了课堂教学设计的重要定位。 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学会感受、体会、体验、揣摩。要重感悟、重语感训练。“好读书,不求甚解”。只要学生通过上下文在一定的语境中,明白意思就行了,不求精确,只求明了。 1、重读书,特别是重自读、重自由读书。当前,语文课上齐读书太多,整齐划一、气氛热烈,可以调动学生的情绪,消减课堂上的沉闷。但齐读太多,教师不便了解学生的朗读能力,不易发现读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久而久之,还可能出现“滥竿充数”的“南郭先生”。因此,对“齐读”要适时、适度,不是不用,但不宜多用。 2、重积累,包括课内积累和课外积累。对语文教学来说,主要是语言积累,佳词妙句、古诗、儿歌、精彩片断都应要求熟读成诵,内化成自己的语言。语

最新北京课改版数学五年级上册 第3单元 学案

3.1平行四边形 项目内容 1.思考:长方形木框两边拉一拉就会变形,变成的形状还是长方形吗? 2.例:量一量,折一折。 分析与解答: (1)测量。 ①通过测量,平行四边形边的关系:AB=(),AD=()。 ②通过测量,平行四边形角的关系:∠A=(),∠B=()。 (2)平行四边形的高。 按以上方法对折后,发现底边完全(),折痕所在的线和底边(),折痕就是平行四边形的(),即平行四边形的()是和底边垂直的线段。 3.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平等且相等,平行四边形的高是和底边垂直的()。 4.平行四边形的周长是126厘米,一边长为16厘米,另外三边的长分别是 (),(),()。 温馨提示知识准备:边、角的概念。学具准备:5根木条。

1.不是长方形。 2.(1)①DC BC②∠C∠D (2)重合垂直高高 3.线段 4.16厘米47厘米47厘米 3.2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项目内容 1.画出下列平行四边形底边上的高。 2.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 拼出的长方形的面积与原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用字母表示是()。 3.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应用。 平行四边形花坛的底是6米,高是4米,它的面积是多少? S=()=()×()=()(米2) 4.通过预习,我知道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大小由它的()和高共同决定。 5.我还发现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 6.填表。 底/cm2118 高/cm389.8 面积/cm2210.793.6 7.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停车位,长是5米,高是2.5米,它的面积是多少? 温馨提示学具准备:方格纸、剪刀。 知识准备:长方形面积及平行四边形特征的相关知识。

最新北京课改版数学六年级上册 第1单元 爬坡题

北京课改版6数上-爬坡题 第一单元 分数乘法 【例1】挂钟几时就敲几下,半时敲一下,凌晨4时挂钟2秒敲完,早上7时挂钟几秒敲 完? 解析:凌晨4时挂钟敲4下,这4下之间有3个间隔,用时2秒,即每相邻两下之间的时 间间隔是 32秒,早上7时挂钟敲7下,这7下之间有6个间隔,也就是6个3 2 秒。 解答: 2÷(4一1)=3 2 (秒) 7一1=6 3 2 ×6=4(秒) 答:早上7时挂钟4秒敲完。 【例2】瓶子中装有一种孢子,每小时分裂一次,每分裂一次体积增大一倍。如果最初孢子的体积占瓶子的 32 3 ,那么3小时后,孢子的体积占瓶子的几分之几? 解析:孢子每小时分裂一次,每分裂一次体积增大一倍,也就是说孢子每经过一小时体积就扩大到原来的2倍,可以列表表示出孢子每次分裂后的体积扩大到最 求3小时后孢子的体积占瓶子的几分之几,就是求 32 3 的(2×2×2)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解答:2×2× 2=8 323×8=4 3 答:孢子的体积占瓶子的43 。 【例3】□里最小应填自然数几? 26□×2>2712 38□×9>39 18 思路分析 先将分数乘整数的算式写成整数和分子相乘作分子的形式,再根据

要点提示: 两个数相乘,一个因数大于1,积就大 于另一个因数(不为0);一个因数等于 1,积就等于另一个因数;一个因数小 于1,积就小于另一个因数(不为0)。 “>”左右两边分数分母的大小关系来判断□里最小应填自然几。如 26 □×2= 262?□>2712,26<27,当分子是12时,262?□才大于27 12 ,推出□里最大应填6。 正确解答 ×2> 27 12 ×9> 39 18 【例4】两根相同的长3米的绳子,第一根剪去31,第二根剪去3 1 米,哪根绳子 剪去的多? 解析:此题是对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解题方法的全面考查。第一根绳子 剪去的是3米的31,也就是3×31=1(米),第二根绳子剪去31米,1米>31 米, 因此第一根绳子剪去的多。我们还可以这样思考:第一根绳子剪去的是3米的31 , 第二根绳子剪去的是31米,相当于1米的3 1 ,3米>1米,因此第一根绳子剪去 的多。 解答: 第一根绳子剪去的多 【例5】先计算,再比较每道算式中因数与积的大小,从中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24×21= 24×1= 24×34= 24×4 1 = 解析:先计算出每道算式的结果,再比较积与因数的大小,从中找出规律。 24×21=12 24×1=24 24×34=32 24×41 =6 21<1 1=1 34>1 4 1 <1 12<24 24=24 32>24 6<24 解答: 24×2 1=12 24×1=24 要点提示: □里最小应填自然数几,要结合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来判断。

北京课改版英语课本四年级上

Lesson 1 Listen and say. Nice to see you again. 很高兴再次见到你们. We are glad to see you,too. 我们也很高兴见到你. Why are you so happy? 你们为什么这么开心? Because we are back to school again. I like school.我喜欢学校. Look and read. happy开心的 excited兴奋的 to laugh 笑 Story time 故事时间 I'm making a birthday cake for Lala. 我正在为拉拉做生日蛋糕. The dog doesn't know it. 小狗不知道这个. He is playing with Mike. 他正和迈克一起玩. Wow!What's that? 哇!那是什么? A birthday cake for me? 给我的生日蛋糕吗? What a happy surprise!真是个惊 喜! Let's read the words.读一读单词. again又,再 we我们 are是 glad 高兴的 too也 why为什么 Lesson 2 Listen and say Why do you look so sad today,Maomao? 毛毛,你今天为什么看起来难过? Because my dog is missing. 因为我的狗不见了. Where can he go?他会去哪里? I don't know.我不知道. Don't be sad.不要难过. I'm sure he will come back soon. 我肯定他会回来的 I hope so,too.我也希望是这样. Look and read. sad难过的 angry生气的 to cry哭 Story time 故事时间 只供学习与交流

北京课改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北京课改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教育创新为动力,以省“减负”精神为宗旨。为打造“优质均衡和谐教育”而努力。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深刻认识新时期新阶段对基础教育工作的新要求,突出重点,提高效率,狠抓落实,大力推进以课程改革为重点的素质教育,促进发展,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共有学生68人,五①班35人,二②班33人。在经过了一学年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对于计算还是会出现个别偏慢,易出错等粗心问题。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依赖心理,畏难情绪。这个学期我应该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思维的发展、体验成功的乐趣。本学期要继续抓好养成教育,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不同水平、不同程度的发展和提高,以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为工作重心。 三、教学内容及课时分配

四、教学目标 1.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乘法和除法的笔算。 2.在具体情境中会用字母表示数,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并解决问题。 3.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 4.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5.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6.初步了解密铺、鸡兔同笼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7.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五、教材重点和难点 重点:小数乘法、除法,简易方程,多边形的面积,方程 难点:理解小数乘、除法的算理,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公式,理解方程的意义及等式的基本性质,根据题意分析数量间的相等关系,理解多边行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六、采取措施 在教学中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而且也要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关注每一个学生在情感态度,思维能力等方面的进步和发展。在教学中处理以下几个关系: 1.重视基础,处理好基础与提高的关系。加强基础训练,在计算方面,重点是要加强口算训练。在应用题方面,要重视一步计算应用题的练习。 2.注重练习设计,处理好实与活的关系。课内外作业均要精心设计,从培养学生能力出发,同生活实践紧密结合,重在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并采取“基础练习+个性作业”形式,针对学生不同的学习水平,分层设计作业。教师针对不同层面的学生设计作业,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内容和形式,实现差异发展。 3.重视平时的审题习惯的渗透和培养。 4.鼓励创新,处理好放与收的关系。 5.注重实践,处理好学与用的关系 6、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习题的编排,突出了思考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7、精心设计教案,注重多媒体的应用,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觉得扎实。 8、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最新北京课改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重点练习试题(全册)

北京课改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重点练习试题 第一单元 分数乘法 【例1】挂钟几时就敲几下,半时敲一下,凌晨4时挂钟2秒敲完,早上7时挂钟几秒敲完? 解析:凌晨4时挂钟敲4下,这4下之间有3个间隔,用时2秒,即每相邻两下之间的时间间隔是3 2 秒, 早上7时挂钟敲7下,这7下之间有6个间隔,也就是6个3 2 秒。 解答: 2÷(4一1)=3 2 (秒) 7一1=6 3 2 ×6=4(秒) 答:早上7时挂钟4秒敲完。 【例2】瓶子中装有一种孢子,每小时分裂一次,每分裂一次体积增大一倍。如果最初孢子 的体积占瓶子的32 3 ,那么3小时后,孢子的体积占瓶子的几分之几? 解析:孢子每小时分裂一次,每分裂一次体积增大一倍,也就是说孢子每经过一小时体积就扩大到原来的2倍,可以列表表示出孢子每次分裂后的体积扩大到最初孢子体积的倍数的情 求3小时后孢子的体积占瓶子的几分之几,就是求32 3 的(2×2×2)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解答:2×2×2=8 323×8=4 3 答:孢子的体积占瓶子的4 3 。 【例3】□里最小应填自然数几 ? 26□× 2>2712 38□×9>39 18 思路分析 先将分数乘整数的算式写成整数和分子相乘作分子的形式,再根据“>”左右两 边分数分母的大小关系来判断□里最小应填自然几。如26□×2=26 2?□>27 12 ,26<27 ,当分子 是12时,262?□才大于27 12 ,推出□里最大应填6。 正确解答 ×2>2712 ×9>39 18

【例4】两根相同的长3米的绳子,第一根剪去31,第二根剪去3 1 米,哪根绳子剪去的多? 解析:此题是对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解题方法的全面考查。第一根绳子剪去的是3 米的31,也就是3×31=1(米),第二根绳子剪去31米,1米>31 米,因此第一根绳子剪去的 多。我们还可以这样思考:第一根绳子剪去的是3米的31,第二根绳子剪去的是31 米,相当 于1米的3 1 ,3米>1米,因此第一根绳子剪去的多。 解答: 第一根绳子剪去的多 【例5】先计算,再比较每道算式中因数与积的大小,从中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24×21= 24×1= 24×34= 24×4 1 = 解析:先计算出每道算式的结果,再比较积与因数的大小,从中找出规律。 24×21=12 24×1=24 24×34=32 24×41 =6 21<1 1=1 34>1 4 1<1 12<24 24=24 32>24 6<解答: 24×2 1 =12 24×1=24 24×34=32 24×4 1 =6 【例6】有两袋面粉,甲袋面粉的质量是30千克,乙袋面粉的质量是甲袋的6 5 ,要使两袋面 粉同样重,应从甲袋中取出多少千克面粉放人乙袋? 解析: 观察示意图可知,乙袋面粉的质量是甲袋的6 5 ,则乙袋 面粉的质量是30×6 5 =25(千克),甲袋比乙袋多30-25=5(千 克),因为要从甲袋取出一部分放入乙袋,并使两袋一样重,所 以取出的是它们质量差的一半。 解答: 30×6 5 =25(千克) 30-25=5(千克) 5×2 1 =2.5(千克) 答:应从甲袋中取出2.5千克面粉放人乙袋。 【例7】甲数是乙数的52,丙数是甲数的4 1 ,丙数是乙数的几分之几 ?

最新北京课改版四年级数学上册 全册学案

1.1大数的读法 项目内容 1.一万是()个一千,10个十万是(),10个一百万是()。 2.6050030是一个()位数,最高位上是(),表示()个(),“5”在()位, 表示5个()。 3.(1)长江流域面积为1807199平方千米。 (2)阳村小区的建筑面积是1000170平方米。 1807199和1000170如何读? 分析与解答: (1)1807199可分为()级和()级,读()级时按照()级数的读法来读,再在 后面加一个“万”字,1807199读作:()。 (2)1000170可分为()级和()级,读()级时按照()级数的读法来读,再在 后面加一个“万”字,1000170读作:()。 4.通过预习,我知道了各级末尾的“0”(),每级中间连续有“0”只读()个“0”。 5.3006500读作:()读。读万级或亿级的数先按个级的读法从高位读起,再在后面 加一个“万”或“亿”字;每一级中间的“0”只读()个,末尾的“0”()读。 6.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俄罗斯):总面积约为17070000平方千米。读作:()。 7.人口密度最低的国家(蒙古):面积1564000平方千米,共居住2800000人,这两个数分 别读作:()、()。 8.美丽的台湾日月潭面积大约是8270000平方米。读作:()。 温馨提示知识准备:数位和计数单位。学具准备:计数器。

参考答案 1.10一百万一千万 2.766百万万万 3.略 4.不读一 5.三百万六千五百1不 6.一千七百零七万 7.一百五十六万四千二百八十万 8.八百二十七万 1.2大数的写法 项目内容 1.读出下列各数。 70707070700707707070070777070707 2.十三亿七千零五十三万六千八百七十五,一千九百六十一万二千三百六十八,六十万 四千,说说你是怎样写上面这些数的。 分析与解答: (1)写十三亿七千零五十三万六千八百七十五,我们可以在数位顺序表中写数,从高位 写起,写十三亿七千零五十三万六千八百七十五,先写亿级的(),再写万级的(),然后在个级的四个数位上写(),所以十三亿七千零五十三万六千八百七十五写作:()。 (2)写一千九百六十一万二千三百六十八,我们可以在数位顺序表中写数,从高位写起, 写一千九百六十一万二千三百六十八,先写万级的(),然后在个级上写(),所以一千九百六十一万二千三百六十八写作:()。 (3)写六十万四千时,先在万级上写(),再在个级上写(),所以写作:()。 3.通过预习,我知道了万以上数的写法,先写亿级,再写()级,最后写个级,哪一位上 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占位。

北京课改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长方体和正方体 测试卷

北京课改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 一、填空。 1.一个苹果的体积大约是200( ),一台冰箱的容积大约是258( )。 2.3.85 m3=( )dm3 4.04 L=( )L( )mL 38000 cm3=( )dm30.52 m3=( )dm3=( )L 3.一根长2米的长方体钢材,沿横截面截成两段后,表面积增加0.6平方分米,这根长方体钢材的体积是( )立方分米。 4.一个长方体包装箱,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是5分米、4分米、3分米,这个长方体包装箱的占地面积最大是( )平方分米,表面积是( )平方分米,体积是( )立方分米。 二、判断。(对的在括号里画“√”,错的画“?”) 1.一个茶杯的容积是500升。( ) 2.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 ) 3.容器的容积一定比它的体积小。( ) 4.两个表面积相等的正方体,它们的棱长一定相等。( ) 三、选择。(将正确答案的选项填在括号里) 1.下面用12个完全相同的小正方体拼成的立体图形中,( )的表面积最小。 A. B. C. 2.将一块木料沿虚线切成4小块木料(如下图),切成的小长方体木料的表面积之和比原来大长方体木料的表面积增加( )平方厘米。 A. 300 B. 400 C. 600 D. 500

3.在一个长8分米、宽6分米、高3分米的长方体纸盒中,最多能装下( )个棱长为2分米的正方体木块。(纸盒的厚度忽略不计) A. 12 B. 18 C. 72 D. 24 四、计算下面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单位:厘米) 1. 2. 五、解决问题。 1.少先队要把一个棱长为46厘米的正方体纸箱的各面都粘上红纸,把它作为给希望小学募捐的“爱心箱”。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厘米的红纸? 2.如果每立方厘米的钢材重7.8克,那么下面这根钢材有多重?

北京课改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全册知识小结

一分数乘法 .. ....... . 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 易错点:分数与整数相乘时,误将分子与整数约分,这是不对的,一定要注意是分母与整数约分。 举例:计算9 10 ×6。 错解:9 10 ×6=9 3 10 ×6 2 =6 10 正解:9 10 ×6=9 10 5 ×6 3 =27 5 举例:计算2 15 ×7 10 。 错解:2 15 3 ×7 10 2 =14 6 正解:2 1 15 ×7 10 5 =7 75 易错点:混淆单位“1”的量。 举例:甲数的2 3 正好是乙数,这句话中单位“1”的量是( )。 错解:乙数 正解:甲数

二分数除法 。 ......... 求这个数” 无论是分数除以整数,还是分数除以分数,都可以转化成被除数乘除数的倒数。 易错点:在除法算式中,易忽略除数不能为0这个条件。 举例: 判断:甲数除以乙数,等于甲数乘乙数的倒数。( ) 错解:√ 正解:? 分析:此题错在忽略了除数不能为0这个条件。 易错点:用算术法解分数除法应用题时,先找准单位“1”的量,再根据分数除法的意义列式解答。易把除法算式列为乘法算式。 举例:小丽家养了一些兔子,灰兔有12只,正好是白兔只数的3 4 。白兔有多少只? 错解:12×3 4 =9(只) 答:白兔有9只。 正解:12÷3 4 =16(只) 答:白兔有16只。

三百分数 ....在写出的数的后面加百分号。 “%”的书写:两个小圈写得要小些,以免与数字0混淆。 易错点:读百分数时,当百分号前是小数时,易漏读小数点前面的0,把小数读成整数。写百分数时,易把分子写错。 举例:读、写出下面各百分数。 0.645%读作: , 百分之五百写作: 。 错解:百分之六百四十五 5% 正解:百分之零点六四五 500% 易错点:百分数只能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倍数关系,不能表示具体数量,不能带单位名称。 举例: 判断:一块布长27%米。 ( ) 错解:√ 正解:? 现价=原价×折扣 易错点:把百分数化成小数,去掉百分号后,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位数不够时,用“0”补足,易出现

北京课改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知识点汇总

北京课改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知识手册 学校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

一小数乘法 一、小数乘整数 1.积的变化规律: (1)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到原来的几倍(或缩小到原来的几分之几),它们的积也扩大到原来的几倍(或缩小到原来的几分之几)。 (2)如果一个因数扩大到原来的几倍,另一个因数缩小到原来的几分之 几 ,它们的积不变。 2.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如果积的小数部分末尾有0,可以把0去掉,把小数化简。 二、小数乘小数 1.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1)按照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算出积。 (2)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3)如果积的小数位数不够,就在积的前面用0补位。 (4)如果积的小数部分末尾有0,可以把0去掉。 2.因数与积的大小关系: 一个因数大于 ......1,..积大于另一个因 ....... 重点提示: 小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 .............. 意义相同 ....,.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要点提示: 小数乘整数的积的末尾有0时,一 定要先点积中的小数点 ........,.再去掉小数部 ...... 分末尾的 ....0.。. 知识巧记: 小数乘法并不难, 关键点好小数点; 因数小数位数和, 等同积中小数位; 积中位数如不够, 用0补足再点点; 如果因数不为0, 一个因数大于1, 另一个因数小于积; 一个因数小于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